精细教育

2024-08-03

精细教育(精选12篇)

精细教育 篇1

在校园里常听到这样的话:“孩子, 到学校要听老师的话, 要好好学习!”“孩子, 走路要注意交通安全!”“孩子, 要团结同学, 不要打架和骂人!”……家长和老师总爱用要求的口吻去教育孩子, 其结果往往并不尽如人意, 有时还适得其反。

一位要求严格的老师, 在布置当天的家庭作业时强调, 一定要认真书写, 不准潦草。可是第二天检查作业时发现, 有很多学生作业马虎、字迹潦草, 于是大发雷霆, 罚其重写。结果当学生垂头丧气地把重写的作业递上来时, 仍然有几个学生书写得比较潦草, 一气之下, 老师撕碎了孩子的本子。

某老师很喜欢说教。每天上课前, 总喜欢对学生灌输一大堆的道理, 苦口婆心, 费尽心机, 试图训练出一个文明守纪、奋发向上的先进班集体。为此, 他还经常耽误宝贵的课堂教学时间。他坚信, 磨刀不误砍柴工!可是最后万万没想到, 这个班级的学生总是喜欢阳奉阴违, 隔三差五地出问题, 整体成绩不理想, 学习效率低下, 学习兴趣与热情降低, 班级学生失去了活力, 甚至后来造就了许多双重人格的孩子。

相反, 一位很有教学经验的老师, 在教育学生的时候, 常常是多做少说。如教写“美”字。教师先端正美观地在黑板的“田字格”中写下“美”字, 让学生美美地欣赏一番, 在欣赏的过程中, 让学生感受其美、感受其趣, 再教给具体的写字方法, 他说, 羊大为美, 第三横就像房屋的横梁一样, 是主笔, 一定要写长一些, 让学生模仿;这时, 老师走下讲台, 仔细观察学生们的练习情况, 随时发现问题, 因势利导给予纠错与帮扶, 甚至手把手地教学生写好笔画和结构。然后, 再教学生说顺口溜:“王家大姑娘, 头戴两朵花, 真美!” (帮助学生记忆字形) 这样的教学想叫学生写不好字都难。这位老师的教学没有停留在说教上, 在教方法的同时, 让学生亲自实践, 在实践中掌握方法, 学会了学习, 做出了精细的工作。这位老师把说教变成了精细的实践行为。

还有位老师教学生预习课文, 并没有一次性提出许多预习要求, 而是这样做的:同学们, 先打开课文, 找出课后生字表中的生字所在课文中的词语, 标出注音 (学生聚精会神地找、画、注) 。好, 请全部找出并标出读音的学生举手。你们找得真快!再读读生字词所在的句子, 看谁能很快地将这些句子读通顺 (学生急急巴巴地尝试练读, 越读越熟) 。下面请几位学生试读这些句子 (学生努力地读着, 随时给予鼓励) 。句子会读了, 那么整篇课文能不能读下来呢?请你们自己读三遍, 遇到不认识的字可以查查字典, 不会查字典的学生, 请老师来帮你 (学生们叽里呱啦地读数遍后, 教师抽查部分学生读部分段落, 随时给予指导与鼓励) 。你们真聪明, 一学就会, 这么短的时间就学会了预习课文。下面, 老师再交给你们一项更加艰巨而光荣的任务, 你们有没有信心完成? (学生肯定会大声地说:能!) 好!拿起你们手中的笔, 找出课文中不懂的词语或想弄清楚的问题, 看一看谁提出的问题又难又多? (学生一定会仔细读书与寻找, 一定边读书边思考。善于思考、研读文本自此开始!) ……随着学习的深入, 预习的范围与深度会不断增加。这就是精细的教育!这项预习工作包括了四项具体内容, 如果一次性呈献给学生, 让他们逐条落实, 他们很可能敷衍了事, 预习的效果就会大打折扣。但这里, 它不只是“教”, 更注重“会教”。在精细的实践指导中学会了所教的内容, 明白了“教”的真谛, 这非常适合孩子们的受教心理。

这种在精细的实践指导中让学生学会教育内容的做法, 与只告诉学生该怎样做, 然后让学生自己照做的做法有着天壤之别, 效果也截然不同。后者是越说孩子越糊涂, 越说心理越反感, 学习越来越没有兴趣, 甚至最后产生逆反心理, 产生抵触情绪;而前者, 学生会在不知不觉、饶有趣味的学习活动中, 掌握方法, 领悟道理, 获得成就感, 从而激发出更大的学习热情, 使学习效果与兴趣产生良性循环。

在教育工作中, 老师的一言一行, 一举一动, 都对学生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老师要求学生书写工整、卷面整洁, 自己的板书、批改作业时的书写也要写得端端正正;老师教育学生要文明守纪, 懂礼貌, 那么自己也要举止文明, 彬彬有礼, 唯有润物细无声, 学生才会跟你学, 跟你做。

要求式或说教式的教育, 往往会使孩子产生一种心理慢性症。一些父母或老师由于经常对孩子进行反复说教, 实际是在不断给孩子以相同的刺激, 这种唠叨式的说教使孩子形成了一种心理惰性。于是, 说教一旦出现再成为刺激, 教育效果便随之下降或消失。具有心理慢性症的孩子, 其学习效果与兴趣将会一落千丈, 造成严重的教育后果。

许多教师之所以喜欢采用说教之法, 是因为一来说教简单易行, 二来受“君子动口不动手”、“师道尊严”影响所至。柏拉图在他的《理想国》里曾以洞穴叙事来隐喻启蒙教育, 不要以为自己站在光明之地, 就可以愤怒地谴责那些还在洞穴中的“愚人”, 甚至把他们绑架到光明中来, 事实上应体察到那些习惯于黑暗的人一下子是难以接受光明的。教师能做的就是开窗, 一点一点把光明渗进去。说教不仅仅是“绑架”, 更严重的是只“教”不“会”, 学生根本没有掌握方法与技能, 根本没有形成习惯与情感, 到头来是苦口婆心非利行, 忠言逆耳不领情, 达不到预期的学习效果。教师只有在教方法的同时, 让学生亲自实践, 在实践中掌握方法, 学会学习, 做出精细的工作, 把说教变成精细的实践行为, 才能事半功倍, 如愿以偿。

精细教育 篇2

——我的第二个“教育梦”

激情教育

一个没有激情的民族是没有希望的民族,一个没有激情的青年是没有前途的青年,一个没有激情的学校是没有希望的学校。精英中学,最引人注目的是奔跑的风行少年,他们奔跑着追赶知识、追寻梦想,校园到处涌动着青春的激情。激情跑操,贯长虹、曜日月、气吞山河,被称为“省会第一操”,现已成为精英中学激情教育的“第一名片”。激情早读,六千学子高擎书本、怀揣梦想,他们挺拔的身姿被凝练成一个符号、一种精神。他们读得忘情,气势恢宏的场面拉开了黎明的希望之幕!在精中的校园里,激情课堂、激情演讲、激情辩论、激情挑战、激情远足、激情运动会、激情演唱会„„无处不在的激情,无处不在的精彩,让整个校园激情燃烧。

高效课堂

一所学校的生命在于课堂,“高效6+1课堂教学模式”,是一场课堂的革命,它从生根、发芽、到华彩绽放,一路走来备受瞩目,被教育同行誉为全国第三大课堂范式。课堂上,清晰明确的“导”开启了跳跃的灵感;全神贯注的“思”凝练出缜密的思维;激烈争论的“议”碰撞出智慧的火花;积极踊跃的“展”体现出青春的风采;透彻精练的“评”点明了心中的疑惑;争分夺秒的“检”反馈出掌握的要点;高质夯基的“练”积淀出素质和能力。高效6+1课堂颠覆了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全面培养学生素质,大幅提升学生能力而声名远扬,现已走出河北,在河南新乡、四川自贡、山西朔州等外省市落地生根。

精细管理

“管理是生命”,精英中学从校长到中层领导,从处室主任到一线教师,目标层层推进,责任层层落实,使学校各项工作运转顺畅,各项事业齐头并进、蒸蒸日上。教学上,为准备一节课,老师们常常需要翻阅大量的资料,个人初备、集体研备、个人复备,精细化的教学管理制度保证了每一节课都是最完美的方案。作业全批全改、改后当天上墙,给广大学生提供了最及时的学习信息反馈。教育上,班主任的定期培训、每周班会课的精心设计、各项活动的适时开展,甚至各层次学生的鼓励性谈话都会刻意安排。教育教学每周都会展开量化评比,鼓励老师们争先创优。各职能部门每周都要对“教学常规量化”、“学生管理量化”中的上万个数据进行分析、对比,推典型、找差距、促成长。在精中,精细管理关注的是细节,彰显的是特色。

第二个教育梦

三年前,因精英集团董事长翟志海先生的盛邀,我来到精英中学。当时有很多人不理解,今天我把埋藏已久的心思告诉大家:那就是,我还有第二个教育梦,这个梦就是要把石家庄精英中学办成一所名副其实的享誉省内外的全国名校。不仅在教学管理方面,还要在高考升学方面、课堂教学方面、教学模式方面走在全国前列,在全国起到引领作用。我们的教学质量要秣马厉兵、乘胜前进,在省内力克群雄,然后我们还要挺进中原,饮马长江。

在第二个教育梦里,我们的学校必须要有先进的办学理念,必须要有骄人的教学成绩,必须插着写有高效课堂字样的腾飞的翅膀。我们的学校还必须要有一流的精神品格,应该建设一个精神的特区,在这里有和谐的人际关系,有温馨的人文环境,有奋发向上的精神风貌,有充满激情的工作学习状态。

在第二个教育梦里,精英中学的校园生活丰富多彩,这里的每一个孩子,都主动学习,积极探究,惜时守信,激情飞扬;这里的每一个孩子,每天都生活在理想、目标、追求之中。

在第二个教育梦里,这所学校的老师忠诚、正直、有理想、有追求,事业为先,爱生如子,堂堂正正,顶天立地。学校对每一位老师一视同仁,对每一位老师提供公平竞争的舞台,对每一位老师创造脱颖而出的机会,让每一位老师在精英中学能发展,有尊严,很幸福。

实行精细化管理 创办特色教育 篇3

在教育改革不断深化、教育事业得到长足发展的情况下,濮阳县八公桥镇中心校领导班子始终保持清醒头脑,在认真总结经验、查找不足、制定切实可行的改进措施上,明确提出了今后一个时期的工作思路:实行精细化管理,锻造名师,创建名校,创办特色教育,提高教育质量,促进该镇教育事业又好又快发展。为此,中心校领导班子成员多次深入学校,召开领导干部和教职员工座谈会,认真听取意见和建议。经三易其稿,最终出台了具有本镇特色的《八公桥镇中心校教学管理实施办法》,该办法充分体现了教学管理精细化的特点,将学校工作分为8大项、40小项,每项都有明确的工作目标或要求。据此中心校定期对各校进行量化考评,力求各校管理有特色,教学方法有创新,教学质量有明显提高。对此,所属各中小学积极响应,并根据本校实际,先后制定了落实措施和发展规划,大胆探索领导班子建设、教师队伍管理、教学管理、学生管理的新路子,建立健全了学校内部管理制度和长效机制。精细化管理的实施,极大地调动了广大教师的工作热情,他们刻苦钻研业务,认真研究教法和学法,力求有所突破、有所创新,为创建特色学校做出自己应有贡献。通过近两年的努力,该镇各中小学校围绕目标定措施,狠抓落实,使学校面貌发生了很大变化。首先,狠抓学校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改善了办学条件,优化了育人环境。一是争取危改资金57.8万元。改进校舍42间。二是根据本镇实际情况及布局调整的需要,选择6所学校给予改造,其问共筹措资金40余万元,维修校舍32间,新砌并粉刷围墙1100米,高标准绿化、美化了盖沙口小学、贾寨小学,扩建了张路口小学,改建了倪家寨小学,修建了贲占小学的围墙,硬化了校园的道路,修建了标准化操场,为创建名校夯实了物质基础。其次,积极组织教师参加市、县、镇三级培训,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强力推进名师带动工作。仅2009年1至8月份,全镇就有428人次参加省、市、县培训,暑假期间,镇中心校又组织了对青年教师课件制作的专项培训,使教师的理念和知识得到了更新。其三,以校本教研活动为抓手,推进教研赛考评。近两年来,镇中心校狠抓校本教研工作,不断创新校本教研的方式,如每周六上午集体备课活动,持之以恒地举办听课、评课、说课活动及中心课题研讨活动,聘请专家名师举办专题讲座活动等。今年镇中心校选拔和培养出省级骨干教师1名、市级骨干教师7名、县级骨干10名。今年3月,镇中心校与县第二实验小学联合成立了“名师工作室”,两校教师以此为平台,相互学习、相互交流、共同提高。两校名师通过定期研讨、网上交流、书信来往等形式,共同探讨教育新理念、教学新方法及班级管理新经验等,既给本镇教学教研和名师培养带来了更大的机遇,又为广大教师充分施展才智搭建了平台,有力地推进了“教研赛考评”工程。其四,整合教育资源,落实“走教”工作。2009年,镇中心校稳妥启动教师“走教”工程,从两所初中选拔出18名爱岗敬业、事业心强、基本功扎实的体育、英语教师到小学“住教”或“走教”。给小学,特别是薄弱小学注入了活力和吸引力。这不仅解决了小学教师结构缺编的问题,帮助各校开足开齐了课程,而且也有利于中小学教育的接轨,弥合了三者之间的间隙,促进了教育事业的均衡发展。其五,建立单元过关,月考,质量抽测等一系列教学质量监测机制。推行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教育理念,要求做到“四清”,即堂堂清、日日清、周周清、月月清。有付出,就有收获。在2009年在全县升级考试抽测中,比去年位次明显提高,其中,六年级提升十个位次,三、五、七、八年级均提升七到八个位次,教师节期间被市教育局、市人事局联合表彰为“先进单位”。

论高等教育的精细化管理 篇4

一、精细化管理的内涵与原则

(一) 精细化管理的内涵

精细化管理是社会分工的精细化、服务质量的精品化对现代管理的必然要求, 是一种以最大限度地减少管理资源和降低管理成本为主要目标的管理方式。精细化管理被应用于企业界, 并获得广泛的认同。随后教育领域借鉴了企业管理方法, 引入了精细化管理这一理念, 为高校推行内部管理提供了新的思路。

顾名思义, 精细化管理重在“精”“细”两字。“精”要求学校管理工作要突出重点, “细”要求学校管理工作要全面覆盖, 精细管理即要求通过高效管理达到高校健康和谐发展的目的。值得注意的是精细化管理是一种意识, 一种文化, 而非单是一种制度。精细化管理要求高校坚持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 以精益求精的工作态度处理、协调学校中教育、管理、服务等方面的工作。它是实现学校管理效益最优化的管理模式。

(二) 精细化管理的原则

精细化管理在高校的实施势在必行, 但在实行操作中必须分清并遵守精细化管理的两项原则。

第一, 精细化管理的实施需要“刚性原则”。

任何制度的执行都需要刚性管理辅助, 同样精细化管理也需要借助刚性管理方法。刚性化管理要求在实际管理活动中, 一切照章办事, 不讲情面。这种的强制手段易引起参与者的抵触心理, 不利于管理内容的执行。而精细化管理制度作为一种极具特色的管理方法, 要求的是在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的基础上, 通过管理体现出高校优秀的文化和内涵。这就要求师生自主参与管理, 积极主动地落实管理的各个环节。因此, 精细化管理的实施需要有刚性原则, 却又不能偏重刚性。

第二, 精细化管理需要借鉴“细节原则”

要成就一番事业就要从细微处着手, 重视细节, 正如老子所说的那样:“天下大事, 必做于细”。精细化管理重点便在于“精细”两字, 无论是初期方案的制定, 还是后期制度的执行和监督, 都需要重视细节。并且精细化管理中要求的细节是整体中的细节, 是各个环节的共同作用, 是整体的精细化水平的均衡。精细化管理是在细微处入手, “润物细无声”般的将管理理念培植入人心, 外化为参与者的行为, 使管理在不经意间被切实地落实, 这样的管理效果健康、长久。总之, 精细化管理是用参与者的精心和细心做成的精品管理。在精细化管理中需要借鉴细节原则, 却不能盲目讲求细节, 过分的“巨细无遗”会使精细化管理走向偏路, 失去真正的内涵。

二、高等教育精细化管理的重要性

我国高校的改革已经初步完成规模的扩张, 接下来的任务就是提升高校教育、教学和服务的质量。而精细化管理就是从办学质量和资源配备入手, 提高高校的核心竞争力。

(一) 人才的培养需要精细化管理

伴随着经济的持续发展, 社会对所需人才的质量要求也有了更高的标准。这就需要高校对资源重新进行分配组合, 从专业设置到教学内容、方法等多方面进行精细地规划和管理, 提高教学质量, 让学生在精品课堂的学习中提高自身素质。高等教育必须引进精细化管理的理念, 实施精细化管理方式, 提高高校的文化内涵与核心竞争力。这样才能教育出更多的适应新形势发展的高质量人才。

(二) 特色学科的设置需要精细化管理

随着科技的进步, 现代科学的学科划分呈现出两个发展趋势:一方面学科划分越来越细, 下设分支增多;另一方面学科的综合化趋势不断加强, 学科间不断融合。并且不仅自然科学本身相互交叉、渗透、融合, 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人文学科同样如此。要了解社会所需人才的种类, 抓住重点, 把主要精力和最优资源用于优先发展的学科上, 而对于其他学科要慎重考虑、精细研究后选择性的倾斜投入。精细化管理模式有利于高校特色学科的发展, 有利于提高高校的综合办学实力和整体办学水平。

(三) 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需要精细化管理

高校的改革不仅是建校规模的扩张, 还有办学水平的提升。在改革过程中有许多高校盲目扩张, 造成用于提高教育质量的经费投入不足, 导致高校整体教育水平下滑。这种粗放的管理模式不仅使管理成本造成了浪费, 还对高校产生负面的影响。对此高校需要引进精细化管理, 并将此理念贯穿于整个高校改革的过程之中。在实施精细化管理中应该始终坚持“勤俭办学、精益求精”的精神, 制定严谨的科学管理制度, 细化工作内容与流程, 明确个人职责, 建立有效的跟踪问效机制, 使高等教育事业得以健康、持续的发展。

三、高等教育精细化管理的实践路径

目前正是高校改革的关键时期, 高校的精细化管理有利于提高高校的办学水平和人才质量, 有利于提高高校核心竞争力。高校管理者应该坚持精细化管理的理念, 不断努力实践高校精细化管理。

(一) 重视精细化意识

高校精细化管理的本质是要求教职工的职业化和专业化。作为高校实行精细化管理的基础, 广大教职工人员必须知晓自身的重要性:高校教学质量的提升, 关键是教职工人员素质的提升。因此教职工人员必须不断进修, 提高自身职业素质和文化素质, 并且深入学习精细化管理的理念, 将此意识固化到自己的工作习惯当中。只有参与者具有了较强的规则意识和高效的执行力, 才能通过自身的行动来实现高校的精细化管理。

(二) 坚持以人为本的精细化管理理念

高校要正常运转需要正确的管理, 而管理理念指导管理行为, 由此可见管理理念的重要性。精细化管理的推行要建立在以人为本的基础上, 并且需要制度化确保精细化管理正常有序地执行, 即人性化是精细化管理推行的基础, 制度化是精细化管理实施的保障。只有高校广大师生在思想上认同并接受精细化管理这一理念, 才能心甘情愿的给以行动上的支持, 将精细化管理落实到学校管理的各个领域。这样才能确保精细化管理在高校的改革中得到切实的、长久的实行。

(三) 循序渐进, 切实落实精细化管理

高校精细化管理必须有序的推进, 并且重视推行中的每一个步骤。

首先, 通过宣传做好动员工作。高校管理层可以召开关于高校管理的会议, 引进高校精细化管理概念;校内组织精细化管理的讲座, 向教职工人员宣传精细化管理理念。确保在施行前做好思想和舆论上的动员, 营造精细化管理的良好氛围。

其次, 制定精细化管理实施方案。高校教职工人员共同制定高校引进精细化管理的总体方案及实施过程中需要遵守相关制度规定, 完善管理体制, 精化、细化个人工作内容, 明确岗位职责, 建立责任问效机制。

再次, 结合实际, 全面落实。将制定的方案同高校实际情况相结合, 从细节切入, 落实各项制度。如, 举办学校精细化管理学习讲堂, 或开展精细化管理知识竞赛, 让全校师生深入学习高校精细化管理, 了解高校进行精细化管理的重大意义。使广大师生积极主动的参与精细化管理的推广实施。

最后, 精细化管理实施后及时总结。高校实施精细化管理后, 应该时刻关注执行情况, 依据实际问题对方案不断进行完善, 并且及时总结经验, 使高校精细化管理得以健康, 持续的执行。

精细化管理不仅是一种管理制度, 还是一种理念, 一种文化。作为一种管理制度, 精细化管理使高校得以健康、有序的发展, 而作为一种理念和文化, 它深深地根植于广大师生的意识当中, 指导其学习方式和实践行动, 赋予了高校独特的文化内涵。精细化管理从整体上提高了高校的核心竞争力, 使其在日益激烈的竞争中始终占有一席之地。高校精细化管理是教育者从内而外改变的结果, 是高校全体成员共同努力合作, 用精心和细心打造的精品管理模式。高校精细化管理必将推动教育事业健康、和谐的发展。

参考文献

[1]肖志鹏.精细化管理下高校学生党建工作的思考[J].现代交际, 2014 (10) .

[2]卢星辰.高等教育视角下的精细化管理及路径选择[J].赤峰学院学报 (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13 (12) .

[3]赵富平.高等教育经费科学化精细化管理的路径研究[J].现代商业, 2013 (06) .

精细化管理,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篇5

——清华小学2009——2010学第一学期教导计划

一、指导思想:

认真贯彻落实区教育行政会议精神,从我校实际出发,紧紧围绕“打造民族精品学校”这一中心目标,以提高教学质量为中心,以提高能力、提高素质为目标,以课程改革为突破口,以“关注课堂”为工作主线,并注意整合教学,更新教学观念,改变教师的教学行为和学生的学习方式,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为重点,深化课堂教学改革,全面提高我校的教育教学质量。继续强化教学管理,加强校本培训力度,进一步提高教科研的水平和质量,打造品牌教师。

二、工作目标:

1.加强教导处日常管理工作,使管理走向规范化、科学化,精细化,努力提高学校的教学管理水平。

2.加强各科教学活动,使各科教学质量稳步上升。3.加强教研组建设,使教研活动开展丰富有效。

4.加强师资培训力度,着重培养青年教师,确保教师队伍有层次、稳固提升教学水平。

5.坚持走科研兴校、兴教之路,积极开展教育科研活动,加强校本培训,提升办学水平。6.继续深化新课程改革,加强生命、生活、社会资源包新课程的研究工作,摸索行之有效的课程实施模式。

三、主要工作:

1、在全校范围内启动城关区区域性课程《生命 生活 社会》资源包实验。

2、做好兰州市“民族教育工作会议”工作。

3、完善我校备课方式电子化的实验。

4、打造每月“观摩教学主题周”教学活动。

5、完善语文、数学、英语三门学科月考制度,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

6、负责人垂范,确立“目标导向式”教研组活动

7、申报 “新经典诵读”课题实验的子课题—— 《诵读经典诗文,润泽师生人生》。

四、具体工作与措施:

(一)细节保障,质量第一,全面提升教学管理水平

教学工作和教学管理中,围绕“细节”这个主题词,我们有如下的思考:

1、关注教学常规中的细节,寻求长效。

①、备课细节的关注。本学期注重教学中的细节,教导处将着力从教师的备课环节入手进行有效的检查与督促。逐步规范电子备课制度,教研组长要对本组成员的备课情况有总结,提建议,教导主任与分管领导要及时抽查,对整个学科教师的备课情况心中有数,提出合理的意见与建议,期末将进行优秀教学设计与实施情况的评比与展示。

②、集体备课细节的关注。语文大组:由年段组长负责,按照规定的时间进行有效的集体备课;数学组、综合组:由大组长负责进行集体备课。每次活动作到有主题,有中心发言人,有交流、反思,并做好记载和资料的收集。每位教师在集体备课中,准备个性化的教案,亮出个性化的教学,塑造个性化的自己;重视对身边问题的研究,做“微型科研”,发现问题及时、新鲜,解决问题落实、有效;注意积累、总结和提升。

③、每堂常态课细节的关注。寻常课堂是我们老师的主阵地,是学生的成长乐园。要用细节规范教学,提高课堂四十分钟教学效率。校长室、教导处每周进行常态课的调研听课;对问题课进行跟踪听课,并帮助教师解决问题,排除困难。上好每一堂课是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要求。

④、减负工作细节的关注。认真对待减负工作,严格按照课程标准,教导处完善作业检查的制度和力度,加大检查力度,减少作业量;切实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减轻课后学习负担。

2、关注教学活动中的细节,寻求进步。本学期将推出四个教学主题活动:

①、40岁以下教师观摩教学活动。形式:分学科制定每月“观摩教学主题周”教学活动。语文主题:习作教学;数学主题:文字题教学;综合主题: ②、一年级新生家长培训会。听取家长意见,有效反思和总结 ③、实行月考制度。本学期,将继续对语文、数学、英语三门学科每个月进行测试,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

④、接受兰州市“民族教育工作会议”考察、展示工作。

3、抓学生基本能力的形成。①、写字能力。

每天安排学生不少于20分钟的写字时间,有老师作指导,努力使学生的字写得“入规、入轨、入体”。

②、阅读能力。

注重课外阅读,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利用好学校图书馆,增加学生的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鼓励学生自主选择阅读材料。教师要利用课余时间,认真组织学生进行课外阅读,课前2分钟朗读古诗文继续进行。

③、口语交际能力。

口语交际是现代公民的必备能力。要重视培养学生日常口语交际的基本能力。

④、数学探索与应用能力

在上课时及作业布置中进行适当的渗透。因材施教,加强对尖子生的培养,让他们掌握书上的加量题及其它有一定难度的思维训练题。

⑤、应用题思维能力。

小学数学作为基础教育的一门重要学科,在应用题的教学中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应特别重视直觉思维与发散思维能力的培养,并着力培养学生思维的批判性和独创性,从而不断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

⑥、英语综合能力。

加强英语的双基训练,高质量地完成英语练习册。重视英语词汇教学,加强对学生的口语训练,进行简单的英语对话练习。教学中要密切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对学生加强学习习惯、毅力的培养。

⑦、抓好技能(综合课)能力。

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常识(科学)、音、体、美、劳、信技、综合实践及地方课程等学科,根据不同学科的学科特点,分别抓好学生的基本功训练,让学生在不同的学科中发挥他们的优势,挖掘他们的潜能,使学生得到全面的发展。

(二)搭建平台,细化服务,提升教科研文化氛围

1、全面启动《生命 生活 社会》资源包的实验。

在一、五年级进行城关区区域性课程《生命 生活 社会》资源包的实验的基础上,寻求不足,总结经验,在全校范围内启动《生命 生活 社会》资源包的实验,并以此为契机,进一步深化推进课程改革工作,提升课改工作水平。

2、落实《诵读经典诗文,润泽师生人生》课题研究的申报、开题、立项、研究等工作。

A、课题研究的内容及目标 《诵读经典诗文,润泽师生人生》这一研究课题主要是指导学生诵读经典古诗文,一边诵读一边感悟,不求学生全面理解。实验内容分为三个阶段进行:

阶段

开设课程

低段(品行教养教育)一年级(上)

《三字经》

一年级(下)《弟子规》

二年级(上)

《千字文》

二年级(下)《大学》

中段(品德提升教育)

三年级

《笠翁对韵》;

四年级 《中庸》

高段(内涵修养教育)

五年级

《论语》 一、二

六年级

《论语》 三、四

以倡导学习、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让民族精神的血液在一代一代人身上流淌为研究宗旨,通过研究达到以下目标

(1)通过对古诗文教学策略的探究,教师寻找到培养学生诵读古诗文能力的有效途径;

(2)在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中,教师引领学生在经典文化的长河中徜徉,积淀学生的文化素养,丰富师生的语言功底;

(3)课题的研究,为学生补上人文文化教育这一课,使师生在诵读中受到心灵的熏陶和潜移默化的感染,并且培养竞争意识和合作精神,逐渐构建起新的人文精神支柱,在灵魂深处夯筑起民族文化殿堂的基础。B、课题研究的计划

课题研究拟定两年完成(2009年9月——2011年9月)步骤:

(1)理论学习、制定计划。(09年9月——09年10月)(2)调查研究,调整教材。(09年10月——2010年1月)

(3)实验阶段,开展活动,及时小结、反馈、调整方案。(2010年2月——11年2月)

(4)、总结成果,推广应用。(11年3——11年6月)

C、课题研究具体措施:

(1)学校利用可以利用的空间和角落,用诗文、诗画、学生亲笔书画的名言佳句装点学校的走廊、墙壁等。教室环境也要体现班级特色,除了诗画、诗文,每个班级开辟有诗园,内容是展示学生阅读古诗文的活动成果,包括古诗书法展、读后感,手抄报等等。(2)校园红领巾广播站利用可课间活动、中午放学等时间,播放著名诗词的朗诵录音。

(3)在学生家长会上,向家长介绍活动的意义和开展活动的措施,让家长感受到诵读中华经典古诗文对学生成长的意义,发动学生家长订阅刊物。

(4)课题组的教师不断地提高自身的文学素养,按时参加课题组的教研活动。自觉背诵经典诗文。主要开展好教师“六个一”活动:(一学期至少读一本经典理论书籍; 写好一篇诵读经典论文或体会;写好一篇运用经典的教育小故事;记录好一本研究、学生成长足迹;组织好一次大型经典活动;上好一节古诗文观摩课)

(三)、各学科主要工作

★语文学科:语文教学要努力构建开放式的充满着轻松、和谐、民主氛围的教学环境,突出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强化学生的主体地位。要给学生留出必要的自主学习的时间和空间,让他们在教师的启发、诱导和点拨下,积极主动地去读书、去发现、去探索、去感悟、去积累、去迁移、去大胆发表自己的独到见解。积极探讨语文课堂教学评价体系的研究。要拓展学生课外阅读量,积累丰富底蕴。

★数学学科:继续组织教师认真学习数学课程标准,重视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引导学生阅读课本、操作学具、讨论质疑。结合教学内容,训练、发展学生的思维。要精巧设问,善于启发,以激发学生的认知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要有效地组织练习,每节课用于练习的时间不少于1/3。要努力做到因材施教,分类指导,及时反馈,当堂巩固。可采用多种形式,来培养学生的数学兴趣,发挥学生的聪明才智。

★英语学科:继续关注教师在贯彻落实新课标理念方面的发展动向。教师要精讲、勤听、多示范。学生要多练、多做有兴趣的、有益于开发智力和提高会话能力的活动或游戏,使每个学生都有在课堂上充分表现自己才能的机会。要善于运用情境组织教学,充分利用直观教具、学具、电教设备,使学生通过耳听、眼看、口说、手做、脑记等途径提高综合语言能力和课堂教学效益。★科学及综合实践活动学科:要边实验边探索,要强调以学生参与活动为主要教学形式,让学生亲身体验科学发现、科学研究、科学创造的过程,形成科学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艺术学科:充分挖掘我校的教育资源,因地制宜开展经常性、丰富多彩的校内外艺术活动,积极参加音乐、美术等学科组织的各类竞赛。

★体育学科:要注重提高课堂教学水平,贯彻体育卫生工作的“两个条例”。要确保体育课时。抓好学生的课间操和眼保健操。继续保持我校特色项目,要落实到人、责任到人。

当本学期教学计划即将完成的时候,虽然感觉到有点饿意,但我的心中已经胸有成竹。我们已经作好了一切准备,风里扬帆启航,去追寻我们心中永恒的春天!在骄傲和自豪中守住我们的荣誉——清华,让我们的学校真正成为人们心中的“大雅之堂”。附:月工作安排: 八月份:

1、学生注册,搞卫生。(正、副班主任、总务处、大队部)

2、开学典礼。(教导处、大队部)

3、各部门制定工作计划。(各部门)

4、教学计划常规检查。(教导处)

5、迎接上级开学工作检查。

6、一年级新生“家长培训会”。

7、各班更换墙报。(各中队)九月份:

1、《诵读经典诗文,润泽师生人生》课题申报工作(课题组)

2、组织参加兰州市第八届中小学生艺术节活动。(音乐组)

3、体育教师基本功复赛活动。

4、语文组“观摩教学主题周”活动。(教导处)

5、“尔德节”阿语诵读活动。(大队部)

十月份:

1、庆祝国庆六十周年“中秋古诗诵读活动”。(大队部)

2、数学组“观摩教学主题周”活动。

3、《诵读经典诗文,润泽师生人生》课题开题报告。(课题组)

4、骨干教师课堂观摩活动。

5、小学英语教学经验交流活动。十一月份:

1、综合组“观摩教学主题周”活动。

2、《诵读经典诗文,润泽师生人生》课题研究实施。(课题组)

3、教师古诗词考级活动。

4、各科作业检查。十二月份:

1、课题研究阶段性总结。上交教师“六个一”活动的各种资料。编辑校内教师刊物《诵读经典论文集》;《经典教育故事集》。编辑校内学生刊物《诵读经典学生日记》。(各班班主任)

2、《生命 生活 社会》资源包实验小结。

3、做好兰州市“民族教育工作会议”工作。

4、教案常规交流,优秀教学设计评选。

5、各学科制定复习计划。元月份:

1、庆祝“元旦”,奖励优秀。(大队部)

2、各部门工作总结。(各部门)

3、期末教学质量检测和质量分析。(教导处)

4、收集整理资料,归档工作。(各部门)

清华小学教导处

精细教育 篇6

一、在职业院校推行“7S”管理的意义

学校“7S”管理是指以学校实训室、理论教室、学生宿舍为环境,以学生为管理对象,以“7S”要求为行为目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与管理下,对学习、生活现场环境全局进行综合考虑,通过规范现场、现物,营造一目了然的学习、生活环境,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与生活习惯,提高学生的职业素养。

案例一:上课了,学生从工具箱翻腾到实训台,又从实训台翻腾到工具箱,满头大汗,终于在一堆工具中找到了本次实训课要用的工具。

案例二:班级教室内,垃圾扔了一地,学生在教室内心浮气躁地听讲,教师也在课堂上烦躁地讲课,学生很快听不下去了,老师立即进行批评教育,语气比较粗暴,导致师生矛盾激化,整堂课被迫停止了十几分钟。

案例三:一部分学生又在破坏环境卫生,刚刚清扫过的地面很快又脏了,负责清扫的学生还要注意维护环境卫生,用行动来影响破坏卫生的学生。

案例四:下课铃响起,所有学生无秩序地跑出教室,在楼梯间挤在一起,相互推搡中致使学生受伤。

案例五:教室内空无一人,日光灯、电风扇依然工作着。

上面的案例说明职业院校的学生起点参差不齐,学生在学习、思想、行为习惯、修养等方面都存在很多缺陷,如果不加以正确地引导和教育,将来学生毕业后很难满足企业对职工的素养需求,因此引进企业的“7S”管理理论,既具体落实了系部精细化管理,又能很自然地使学生实现从学校到企业的无缝对接。

二、“7S”管理实施步骤与办法

1.走出去请进来

首先组织教师到合作企业进行调研,与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开座谈会,现场实地了解企业的管理现状,从感观上认识企业的“7S”管理。同时请企业专门负责“7S”管理的工作人员进校宣讲并示范“7S”管理,其中中航物业的工作人员在讲座中提到的五常管理,使教师初步了解到了“5S”管理的基本知识,并通过对中航物业承包物业服务项目的参观,体会到了它在企业管理中的效用。海尔集团在管理规定中要求工人在厂内十字路口必须走斑马线,工量夹具必须放在规定的位置等,这更让教师认识到这种管理模式能最大限度地减少管理所占用的资源、降低管理成本,从而达到最佳的效果。而在集成电子的装配车间,在进入车间前大家必须穿上鞋套,偌大的装配车间见不到一丝灰尘,用手指抹一下地面,手指上根本碰不到一点灰尘,比一般家庭的厨房还要整洁卫生。百闻不如一见,这样的参观无疑是对教师的一次深刻体验和教育,给教师们提供了“7S”管理的样板和动力。

2.规范完善管理制度

根据“7S”管理要求,起草制定实训室管理、教室管理、宿舍管理及专业实训各项管理制度。如《“7S”管理实施细则》《标准化实训流程》《设备操作规程》《实训车间应急预案》《实习耗材管理办法》等。添置了工作服、工具箱、工具柜、警示牌、“7s”管理看板、责任人标识牌等辅助劳保用品,为实施“7S”管理做好准备。

3.做好“7S”管理宣传工作

一是通过师生动员会加强宣传,让师生了解现代企业管理制度,明确推行“7S”管理的目的。二是组织各教研室编制“7S”管理教材,并把“7S”管理课程列入教学大纲,编入教学计划,安排教师进行授课,学习“7S”管理的有关内容和实施步骤等相关知识,让学生做好认知准备。

4.按照《“7S”管理实施细则》进行现场管理

“7S”管理是一个动态的管理方法,不同场所“7S”管理中7个“S”项目要求也各有侧重点,但一个共同点是程序基本相近。笔者所在学校以教研室所管理的教室、实训室为管理对象,对照制定的细则逐步落实,现以电气自动化教研室的“7S”为例谈谈做法。

一是整理。即区分要与不要的东西,现场除了要用的东西以外,一切都不放置。整理的实施步骤,第一步是现场检查,第二步是区分必需品和非必需品。将实训室、教室内的物品进行归类处置:第一类是不要(不允许放置)的物品,即长时间不用的有用物品、长时间不用的无用物品,与学生角色不符的阅读物及其他物品、学习过程废弃用品、多余的桌椅。第二类是要(允许放置)的物品,用到的课本、各课程的作业本、各课程的学习辅导用书、优秀课外读物、学习文具(盒)、平时随带必需用。第三步是清理非必需品,第四步是每天循环整理现场。

二是整顿。即整理后将要的物品按规定位置分门别类整齐摆放,明确标识。其目的在于使学习场所一目了然,缩短寻找物品的时间,消除过多的积压物品。

三是清扫。即保证学习现场无垃圾、无灰尘,环境整洁,地面、实训台、黑板、讲台、桌椅每日擦拭,门窗玻璃、电视、多媒体、灯扇每周擦洗。

四是清洁。即保持现场清洁,实训或授课过程中,教师在现场来回巡视,及时发现并指出学生乱扔垃圾、废料等现象;课程结束时,按规定保养、清洁设备,长期保证现场干净整洁。具体要求如下。

橱柜:将橱柜统一放置在实训教室的合适位置,在每个厨柜的左上角贴上该厨柜内盛放物品的标签。

工具:将工具箱整齐摆放在固定的橱柜,里柜门上贴上在这里存放工具箱的学生名单,每个工具按照顺序放置在工具箱内,工具箱内张贴工具清单,按清单整理工具。

电脑:将每台电脑编上号码,合理摆放在桌子上,主机和显示器上应标明“是否完好、维修日期”等信息,以便于使用。

理论教学区:横竖成线,人离开座位时,椅子置于课桌下左右居中,靠椅紧贴课桌;人离开教室后,桌面不能放置其他物品;离开教室、宿舍应及时关闭照明、风扇等有关电器,关好窗户,教室门上锁。

实验演示区:整体要求是干净、整洁、井然有序。下课后工作台面上要整齐,放学后把门窗、风扇、灯关上。

学生实操区:学生实操区一定要干净,凳子摆放整齐。离开教室、宿舍及时关闭照明等有关电器。

卫生区:卫生区要整齐,卫生工具要摆整齐,按顺序放好;公用工具用完后要放回原位;垃圾箱内不能有垃圾。

五是安全。维护人、财、物的安全,以班级为单位与任课教师、班主任签订安全责任书,定期进行安全大排查,消除安全隐患。

六是节约。按标准流程领取实训耗材,根据学期计划,以月为周期采购实习材料,依据实训项目发放材料,工量夹具损坏的追究赔偿,有回收价值的废料回收利用,实现实习材料精细化管理。

七是素养。要求学生自觉遵章守纪,养成良好的习惯;使要求变成行动、行动变成习惯、习惯变成自然。

经过一个学期的试行,笔者所在学校的学习生活环境有了很大的改观,上面案例中描述的现象消失了,学生的良好行为习惯在逐步养成,师生的精神面貌在悄然发生变化,教师对“7S”管理有了全新的认识,也提高了他们的工作热情。当然实施“7S”管理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工作,需要持续不断地推进和创新,为做到高效和坚持,还要建立有效的评价考核机制,健全检查评比制度,只有这样才能把“7S”管理内化于心、外化于形,有效地加快笔者所在学院向精细化管理迈进的步伐。

新时期大学生教育精细化管理探析 篇7

精细化管理是一种源于20世纪50年代日本的一种管理理念, 最初所特指的是企业管理思想, 但是因其所涵盖的管理内涵, 因而也可以用以指导大学生的教育管理工作。所谓精细化, 指的是在工作进程中对每个环节的把控都要做到足够细致, 从而在微观层面上细化管理的内涵。在大学生教育管理工作中, 追求精细化能够更有力的推动管理实现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标准化。从需求层面而言, 大学生教育管理工作中面临着工作任务重, 管理要求高, 工作琐碎等问题, 因此精细化要求成为大学生教育管理工作的重要指导思想, 注重整个管理过程中的人本因素, 打破传统的固定思维, 从管理活动和管理任务上做到优化和细致, 具体到管理的每个步骤和每个细节, 做到尊重学生、理解学生、教导学生相融合的综合教育管理, 实现学校环境建设与学生全面发展相结合的目标。现今越来越多的高校已经开始强调精细化管理在大学生教育中的重要性, 但是在新时期背景下精细化管理尚存在着一些不够科学、不太合理等问题。

1 大学生教育精细化管理的发展现状

1.1 管理忽略科学化要求

精细化管理注重的是细节和过程, 在整个管理工作中强调的是工作的执行力度能否深入到管理的各个层面, 但是在管理目标上, 许多学校却将精细化管理狭义的理解为管的越细越好, 事无巨细, 却没有从科学角度来强调管理的深入性和精细程度。在高校的教育管理中, 如何将管理工作具体落实和详细规划, 是值得我们深入研究的。管理工作的精细化应当体现在教学工作的考察制度, 各项活动的开展力度或和教学管理的目标制定等等。[1]例如强调辅导员关心特殊群体大学生, 建立学生档案, 定期走访, 及时反馈等具体工作形式, 但是往往许多高校在强调精细化管理的工作中, 却将管理定位成大学生的贴身保姆或者贴身保镖, 这无疑加大了管理的成本, 却没有在学生的全面发展上有所裨益, 因而管理的科学性并未体现出来。

1.2 管理忽略柔性化要求

精细化管理并不是将管理变为人海战术的集中管理, 而是在管理中强调各项工作的细致规定与执行力度, 但是现在许多高校都非常强调制度的执行, 而忽视了制度执行过程中对于思想的规范, 以及整个氛围的构建, 因此精细化管理中存在的不足是:单纯的强调刚性制度构建, 而忽略柔性化的执行深入。单纯的刚性惩罚未必能够促使制度真正形成大学生行为的内在准则, 强调精细化管理就是需要在制度的惩罚方面和制度的认可方面都有所作为。

1.3 管理执行力缺失

精细化管理就是要将管理的细致程度与人本思想深入结合, 在大学生教育中强调学生的人本思想是许多学校的管理理念。但是这些以人文本, 尊重学生的理念没有很好的转化为具体的、精细的执行能力。一方面, 这种不够精细的执行能力表现在针对性不足。不论是教师的教学工作, 还是学校的整个管理工作, 都需要将学生的专业背景和生活环境考虑在内, 除此之外, 现在“90后”已经成为大学生的主流, 由于这一代学生有其特定的成长背景和性格特色, 只有深入了解每个学生的自身情况和生活背景, 才能打造符合人本思维的管理制度。

1.4 管理效果性不强

高校一般都比较强调学生管理人员的工作量化和定性, 但是在强调管理力度和管理深度的同时, 却存在着实际管理的效果性不强这样的尴尬局面。例如, 对于每周辅导员考核学生到课率, 考察学生的宿舍卫生环境等, 并在细致的考核标准和考核要求上规定的很细致, 但是在实践中学生的出勤率却很难提高, 宿舍卫生很难长期维持, 使得精细化管理不能得到有效的实施。强调辅导员工作的量化和定性考核而具体效果不佳, 过多的量化工作没有起到实际的作用, 当然这并非管理人员的失职或者懈怠, 而是管理的量化制度没有真正强调精细化管理所应当达到的管理效果。

2 大学生教育精细化管理的改进路径

2.1 大学生教育过程的精细化管理

精细化管理追求管理效果的精品化, 但是更强调管理过程的细节性, 能将管理中的各个方面考虑周全, 包括管理方式、管理内容、管理对象、教育背景、教育载体、教育环境等, 这也是实现精细化管理的重要因素。教育需要从学生的心理出发, 这一点不论是初等教育, 中学教育还是本文所探讨的高等教育, 都是必不可少的理念。[2]除了教育前期过程的细节性思考, 在教育成果的考核中也需要将细节做精准的分析。教育是否达到了预期的效果, 是否真正对学生的全面发展有所裨益, 是否做到学生的心坎上, 这成为教育管理深入开展之后需要考虑的问题。在新的时代背景下, 文化多元化, 思维多角度, 学生的管理更要从细节上下功夫。

2.2 大学生教育运行机制的精细化管理

精细化管理虽然已被许多高校所强调, 但是在新的时代背景下, 精细化管理更加要强调人本管理与科学管理的紧密结合, 以制度化、规范化、流程化、标准化、信息化为主要管理特征。高校教育的运行机制, 包括教育的决策、实施、考核、激励和反馈等环节。因此在这些环节中需要有所关注和有所涉及, 但从科学性角度而言需要强调的恰恰是不同阶段的侧重性和针对性, 根据学生自身的特点, 考虑在新时期的学生群体分类或者学生成长的生活背景, 将日常的教学, 管理以及服务充分的结合在一起。各个环节强调配合, 做到责任细化, 科学高效。这一点成为精细化教育管理时效性提升的重要因素。

2.3 大学生教育信息化的精细化管理

信息化管理在精细化管理中有着重要的意义, 关注信息的传播性、时效性以及对称性, 能够强化制度的宣传以及氛围的构建。高校学生工作必须贯彻落实“育人为本, 德育为先”的方针。[3]在新的时期, 利用网络平台, 推进制度以及管理的进程, 及时传达和反馈教育中遇到的问题, 促进整个管理的实现, 以防出现精细化的细致要求与工作任务的沉重程度相互排斥的状况, 妨碍大学生教育精细化管理的现实效果。学生与教育者交流互动平台、畅通及时的信息反馈平台、教育者工作经验交流互动平台、教育公开监督平台都是有效的信息精细化管理措施。

2.4 大学生教育执行保障的精细化管理

汪中求在他的《细节决定成败》一书中讲到“中国决不缺少雄韬伟略的战略家, 缺少的是精益求精的执行者;决不缺少各类管理制度, 缺少的是对规章条款不折不扣的执行”。同样的理念深入到教育管理的制度, 教育管理需要有制度的制定, 但是制定制度的最终目的是有效的落实和执行, 从而真正有益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学校的整体构建。另外, 高校党政干部和共青团干部、专业课老师、辅导员和班主任, 是大学生教育工作队伍的主体, 是加强和改进教育的组织保证。通过精细化管理, 建设一种职业化、专业化以及知识化的管理氛围。从人员、制度、执行等多方面保障执行力的提升。

摘要:进一步推进新时期背景下大学生教育精细化管理成为许多高校的管理思想, 但实践中存在着科学化与柔性化不强, 执行力不够, 实效性不强的困境, 应当从教育过程、教育运行、教育信息化、教育执行保障等方面改进大学生教育精细化管理。

关键词:大学生教育,精细化管理,执行力

参考文献

[1]苏健涵.试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精细化管理[J].福建农林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10, 06:84-87.

[2]伍慧玲.高职院校思政教育精细化管理路径探索[J].武汉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1, 04:32-34, 38.

[3]蒋竑彦.科技与社会发展对大学生教育的影响[D].成都理工大学, 2010.

精细教育 篇8

1 当代大学生就业创业准备情况

从1999年以来,我国高等教育规模不断扩大,在校大学生的人数急剧上升,毕业生人数也逐年增加。随着高等教育持续大规模扩招,中国的就业市场不能很快满足众多高校毕业生的就业需求,使得高校毕业生的就业率有着逐年下降的趋势。[1]这已经成为政府高度重视的民生问题,也是国际国内学术界的研究重点。因此,必须首先厘清当代大学生的就业创业准备情况。

1.1 大学生的就业压力状况。

在中国高等教育持续大规模扩招的时代背景下,大学生已经意识到自己不再是“天之骄子”,自己的就业问题不再是“皇帝的女儿不愁嫁”。当前大学生普遍感觉到就业压力大,表明毕业生已经意识到并准备全力以赴来解决就业难的问题。虽然学生就业压力能够促使努力学习、努力进行求职准备与实际求职,但是过大的就业压力也可能会给大学生带来焦虑等心理问题。而且,大学生的就业压力并没有随着学历层次的提高递减或者递增的明显规律。这说明就业压力是一个比就业率更加复杂的问题。大多数学生认为自己的就业压力主要来源于“就业人多,竞争激烈”。还有相当一部分学生认为“就业的准备工作不够充分”和“没有明确的就业目标”是自己就业压力的主要来源。这说明大学生未进入正式求职之前做好就业准备的重要性。

1.2 大学生的工作期望。

当前大学生的预期月起薪远远高于前几年高校毕业生的实际月起薪。根据保留工资(reservation wage)理论,如果求职者的预期月起薪高于就业市场中能够提供的实际月起薪,将会造成求职者的自愿性失业与“知识失业”。[2,3]因此,有必要通过辅导工作让高校学生更多地了解就业市场的实际情况,使得高校学生的预期工资与就业市场能够提供的实际工资持平,只有这样才能有效减少“有业不就”和“无业可就”并存的情况。[4]关于就业地点的研究发现,北京、上海、广东与浙江吸引了大部分选择跨省就业的毕业生,也就是东部沿海省份尤其是GDP(国内生产总值)在全国排名前几位的省市在吸引高校毕业生就业方面呈现出一种“赢者通吃”的局面。还有相当一部分学生愿意去“中、西部大城市”,这是受“西部大开发”、“中部崛起”、“振兴东北”等国家宏观战略和一些具体扶持政策的影响。

2 精细化管理的内涵和价值

精细化管理作为现代企业管理方法,是社会分工精细化和服务质量精细化的反映,是坚持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运用专业化、系统化、数据化和信息化的手段,制定合理、可操作的目标和工作制度,并对工作结果进行量化考核。精细化管理强调寓管于理中,结果要靠过程来保证,在实施过程中关注倾向性、类型性的问题,保证任务和目标的完成,在每一个细节上精益求精[5]。精细化管理是建立在常规管理的基础上,并将常规管理引向深入的一种思想和管理模式,能实现管理品质的螺旋式上升,切实提高团队的凝聚力、向心力和战斗力。在高校就业创业教育中引入这一管理理念,是指坚持以人为本,以精益求精的管理态度认真落实大学生就业创业教育的教学细节管理,实现就业创业教育的效益最大化和最优化。实施精细化管理是大众化阶段高校就业创业教育的必然要求和理想选择,能够充分调动师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同时既可以从理论上形成一种组织管理的“精细”境界,又可以从实践上为高校提供一种提高组织管理水平的重要方法和途径。

3 有效开展高校就业创业教育的思考

3.1 高校的就业创业教育要制度化

高校领导应高度重视大学生就业创业工作,认真学习文件精神,健全组织机构,真正实现就业创业教育的常态化、规范化、科学化。为提高就业层次、灌输生涯规划理论、指导创新创业,高校还应成立就业创业教育领导小组,院长、书记、系主任、辅导员、班主任联动,共同指导学生就业创业,形成全体教职工关心就业、支持就业、参与就业、推动就业的“全员化”格局。同时,还应注意就业创业工作管理规范、生源审核准确及时、政策宣讲精准到位、求职服务细致入微,“校企联动推就业,师生合力促创新”,积极开展大学生生涯规划教育、创新创业教育、正确就业观教育,严格按照国家、省和学校有关大学生就业创业政策规范,扎实做好就业工作。

3.2 高校的就业创业教育要深入化

高校的就业创业工作要有针对性地扩大服务范围,将那些不是应届毕业生的大学生也纳入常规工作范围,充分贯彻全程式职业辅导计划,帮助大学生在日常生活中为未来的职业做准备。高校相关机构和教师还应注重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提升在校生的就业信心。要提高大学生的就业信心,高校可以组织适当的就业实践,让学生真切地接触职业世界,通过真实的职业经验积累成就感,向与自己背景相似的成功人群学习经验,得到师长、同事和朋友等的鼓励,逐步培养个人就业信心。高校有必要让高校学生更多地了解就业市场的实际情况,及时向在校生和毕业生进行信息反馈。

3.3 高校的就业创业教育要细致化

针对当代大学生就业压力大的现状,学校相关部门应该意识到,学生就业压力虽然能够促使学生努力学习、努力进行求职准备与实际求职,但是过大的就业压力可能给大学生带来焦虑等心理问题,应注意积极引导,并且从各个方面帮助、辅导学生化压力为动力。针对女性大学生比男性大学生就业信心更低的现象,高校就业创业教育应有意识地朝女性方面倾斜,采取多种措施减小女性大学生的就业压力,增强她们的就业信心。高校应鼓励大学生不仅考虑经济因素,更要考虑到祖国需要自己的地方去创业,发挥自己的优势,促进自身的事业发展。高校的就业指导工作应该注重减小各年级在校学生的就业压力、提升他们的就业信心;响应国家号召,通过各种途径与措施,鼓励、帮助那些有决心选择自主创业、从事自由职业的学生。

摘要:从精细化管理的角度开展高校就业创业教育工作,有针对性地更好开展教育管理和服务帮扶工作,有利于大学生发展自身职业,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同时,对促进高等学校人才培养,提升国家整体创新水平,都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高校应根据精细化管理理念,对大学生就业创业教育工作中遇到的新问题及时总结,制度化、深入化、细致化地开展高校就业创业教育工作。

关键词:精细化管理,高校,就业创业教育

参考文献

[1]张英轩.高校毕业生求职途径研究[D].北京大学硕士论文,2009.

[2]吴克明,赖德胜.大学生自愿性失业的经济学分析[J].高等教育研究,2004,(2):38-41.

[3]赖德胜,田永波.对中国“知识失业”成因的一个解释[J].经济研究,2005,(11):111-119.

[4]岳昌君,丁小浩.影响高校毕业生就业的因素分析[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4,(2):80-86.

精细教育 篇9

面对教育发展的形势, 职业教育如何适应

改革开放以来, 职业教育经历了恢复、调整、创新的发展历程, 从初具规模到确立基本框架, 到步入又好又快发展的快车道。站在新的发展起点上, 学校如何发展, 怎样发展, 这是我们应该思考的问题。笔者认为, 职业教育必须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走文化立校的发展之路。职业教育是技能教育, 是就业教育, 但更应当是文化教育, 企业有企业文化, 学校应有学校文化, 优秀的文化是学校的名片, 体现一个学校的精神和发展的理念。

面对资金投入不足问题, 学校建设如何适应

在以农业为主的县区, 财政相对困难, 基于这样的现实, 如何在投入不足的情况下发展学校呢?笔者认为, 在发展时要转换一下思路, 从体制和机制改革上做文章, 在提高学生技能上下工夫, 以教促教, 以办学实力获得办学机遇与效益。学校如果帮学生找到好的工作, 就能招到学生, 办学效益、规模就业、规模招生和投入问题就能迎刃而解, 学校就能更快发展。

面对社会职业变更, 学校专业如何适应

我国自实行职业资格证书以来, 新认定职业近2000种。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在2007年11月22日发布了第十批新职业, 如厨政管理师、品酒师、坚果炒货工艺师、安全评价师、玻璃分析检验员等。像西方发达国家才有的职业, 如宠物医师、体育经纪人、形象设计师等职业, 如今已走入我们的日常生活。这些职业对一般职业学校的教师恐怕比较陌生。面对社会职业的增加, 我们如何调整工作思路呢?笔者认为, 学校的专业设置不仅要瞄准市场, 更要有世界的眼光, 要有“人无我有, 人有我优, 人优我精”的专业设置理念, 克服“大而全”思想, 走适合本地实际、面向未来的专业品牌化路子。

面对当前学生的特点, 教师如何适应

管理的对象是人, 学校发展靠教师。学校良好的人际关系就是管理, 就是质量。没有良好的人际关系, 学校发展只能是一句空话。众所周知, 目前, 职业学校学生大多数文化知识底子不好, 又受中考失败的影响, 心理波动大, 普遍缺乏自信心。这更需要教师关注、帮助, 这是从事职业教育、做好职业教育的道德底线。教师要常怀博爱之心和悲天悯人之情怀, 不断学习, 提高修养, 营造和谐、民主的师生关系, 促进学校发展。

面对当前社会实际, 学生如何适应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主张:学生毕业后要根据自己的特质, 创造适合于本人的工作机会, 即自己当老板。有关资料显示, 全国2007年大学毕业生495万, 1.3万自己当老板, 占0.26%, 而国际上平均达20%。我们要认识到, 职业学校学生毕业后首先要就业, 其次有自己“做老板”的职业追求, 最主要的是有创业的精神, 否则将终究会被社会淘汰。今天, 企业需要扎实的专业知识、良好的团队精神和较强实际操作能力的学生, 学校在培养学生时, 既要“培能”, 还要“修德”、“育心”, 使学生个个有敬业的态度、创业的精神、健康的心理、健壮的身体, 健康工作五十年, 幸福生活一辈子。

面对社会认识的偏见, 学校如何适应

精细教育 篇10

一、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思政教育精细化发展的问题

1. 忽略学生课堂主体地位

传统的教学模式根深蒂固,教师一直是课堂中的主导,忽视学生的主导地位。新媒体是当代学生最主要的学习平台,因为在课堂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并主要以强调互动、平等和自主性为原则,所以在新媒体的思政教育中,应将学生的主体地位放在首位,根据学生的不停情况进行教学,采取悉心教育和耐心指导相结合,在思政教育细化过程中,首先教师应端正自己的态度,围绕学生进行教学,合理的开展思政教育工作,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由被动学习向主动学习观念转变,从而加强学生学习态度上的转变。

2. 不重视多媒体在教学上的应用

传统教学模式的对教学的影响深刻,导致大学生的思政教育主要还是以基础理论知识的讲解为主,新媒体在其教学中只能起到一个辅助作用,并没有真正改变教师单方面的教学模式。在学生的思政教育过程中,教师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主体,忽视新媒体在教学中的重要性,造成没有充分发挥其作用,使教学模式不能跟上时代发展的要求,也导致了学生在思政教育中不能得到很好的教育,不能真正去满足学生内心需求,从而也使得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课程失去了真正的意义,同时也失去了根本目的。

3. 过分注重大学生思政教育精细化的“细”

新媒体教学模式的进步,大学生的思政教育工作也应顺应时代发展的要求,借助多媒体来不断的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问题进行更深层次的研究,就目前情况看,大学生的思政教育精细化重点主要集中在“细”上,这也造成人们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精、细”的认识误区,过分的强调“细”不在乎“精”的发展,从而导致大学生思政教育工作不能更好的向科学、合理和精致化方向转变。

二、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思政教育精细化的新途径

1. 充分发挥大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

随着新媒体的不断的完善和推广,学生是课堂主体的思想观念应得到更好的转变,特别是在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精细化的工作中。大学生是精细化工作开展的主体,教师应更好的引导学生课堂的主体作用,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主动去学习,发自内心的去接受思想政治教育。同时教师和学校应改变课堂以教师传授理论知识为主的思想,学生被动的接受知识,也不能很好的了解学生的内心需求和满足学生的需要,从而失去教育的根本目的。因此,在大学生的思政教育精细化的工作中,应改变这一观念,认识到学生才是课堂主体的重要性,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制定形影的教学方案,将大学生思政工作真正做到精细化,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在思想教育精细化过程中达到一种自我学习和引导的境界,这也充分体现了精细化的发展要求。

2. 重视大学生思政教育精细化工作中多媒体作用

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新媒体也随之出现在人们的视野,新媒体不断融入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对传统的思政教学模式造成冲击,从而也改变了学生的思维方式和习惯,同时在大学生的教学中起到关键性的作用,所以,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精细化工作,应将新媒体充分利用,从而改变传统单一的说教模式,高度重视和利用新媒体进行教学,顺应时代发展要求,并进一步研究和分析新媒体传播的规律和特征,将其更好的与大学生思政教育精细化工作完美结合,进一步拉近与学生之间的距离,突破时间的限制,形成良好的信息沟通和反馈的机制。建设全方面覆盖、多方面结合、精细化的新媒体教学体系,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调动学生主动接受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保证大学生思政教育精细化教学模式得到真正落实,真正的发挥新媒体在大学思政精细化工作的作用。

3. 做到作精细化工作中“精”和“细”共同发展

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的思政教育精细化工作,重点应放在精细的过程中,因此,就要求教师和学校在实际的教育工作中,坚持精细的态度,对教学进行精细的设计,在教育过程中追求精细化。第一,在思政教育内容上应有针对性和现实性。针对大学生普遍存在的特点,作为研究和分析的重点,并围绕它开展思想政教育工作。第二,增强服务意识。在新媒体环境下,忽视主从关系的教育管理模式,从而也改变了学生的思维方式和习惯,所以,大学生思政教育工作应加强思政教育过程中进行有效的指导和服务,让学生真正感受到被关心和平等对待的心理安慰。进而有效的配合大学生思政教育精细化的开展,真正做到精细化工作的“精”和“细”的相互促进,相互发展。

三、结论

新媒体与大学生的思政教育精细化工作都是为了以后能更好的服务其他群体,两者的共同属性决定了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思政教育工作精细化的重要性。所以,教师应结合学生发展的特点,顺应时代教育发展潮流,充分发挥新媒体的作用,进一步提高大学生思政教育工作的“精”和“细”的完美结合,为大学生更好的发展提供保障。

参考文献

[1]毛伟娜,欧文希.网络新媒体对大学生思想教育影响的分析及对策研究[J].求知导刊,2015(6):16.

精细教育 篇11

关键词:高等教育;精细化管理;路径选择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596(2013)12-0252-02

实施精细化管理,提升内部管理水平,越来越成为高等院校继节约型校园建设之后的又一项迫切需要推进的重大任务,因为它不仅能有效提升高校人才培养质量和学科建设水平,也能够促进高等教育事业持续健康发展。因此,开展高校精细化管理方面的思考和研究,日益成为理论界和实务界的热点课题。

一、精细化管理的基本内涵

精细化管理是以“精”、“细”为核心要素的现代管理理念,它“源于发达国家(日本20世纪50年代)的一种企业管理理念,它是社会分工的精细化,以及服务质量的精细化对现代管理的必然要求”。精细化管理的本义是精心思考,细微管理,追求高效,达到完美状态。但“与常规管理不同的是,精细化管理力求细化岗位职责,精细工作环节,以最大限度节约管理资源、降低管理成本、增强管理效益、提高服务质量”。对于高等院校而言,就是要求高校的管理者紧紧围绕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以精益求精的态度,在教育教学、科学研究、行政管理、后勤服务等方面落实细节管理,提高工作标准,减少或避免工作的失误,实现学校管理效益的最大化和最优化。

二、高校实行精细化管理的意义

当前,高等教育正从规模扩张向内涵提升的发展路径上转变。高等院校要实现内涵的提升进而增强核心竞争力,就必须高度重视并不断提升精细化管理水平。

(一)实施精细化管理是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的需要

提高教育质量是高等教育的永恒主题,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到来,高等院校进入了新一轮的竞争,国家和社会也对高等教育人才培养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期待。这就要求高校必须根据经济社会对高素质人才的需求,按照精细化管理的理念和方式方法,精心制订人才培养标准和人才培养模式,细化专业设置、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做到每一个教学步骤都要精致,每一个教学环节都要精细,使每一项教学成果都成为精品,从而促进人才培养质量的不断提升。

(二)实施精细化管理是彰显学科发展特色的需要

高校的综合办学实力和整体办学水平提升核心竞争力的关键。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学科发展呈现出高度分化但又高度融合的双重特性,随之而来的是边缘学科和交叉学科的增多。这就要求我们在学科建设的精细化上做文章、下工夫。但“由于我国是穷国办大教育,进行学科建设就不能面面俱到,而要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的原则”,优化资源配置,把主要精力集中在若干优先发展的学科方向上,对所倾斜投入的专业和学科,也不能任其所需,倾其所有,而要科学论证,精打细算,科学投入,以提高学科建设的效益和水平。

(三)实施精细化管理是实现教育事业健康发展的需要

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到来,高校加大了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办学资源更为充实,办学条件大为改善。但学校的运行、管理成本也随之大幅提高。如果不实行精细化管理,很容易造成大量浪费。当前在有些高校中存在浪费现象也是不争的事实,并多为社会所诟病。在这种情况下,就需要我们把精细化管理理念贯穿于学校事业管理的全过程,通过培养“勤俭办学、精益求精”的精神,建立严谨科学的管理制度,细化工作制度与流程,在此基础上建立详细具体、切实可行的跟踪问效机制,从而为高等教育事业的持续健康发展提供持久的动力支持。

三、高校实行精细化管理的路径选择

目前,高等教育正处于攻坚克难、乘势而上的关键时期,机遇与挑战并存,希望与考验同在。高校的管理者应从以下三个方面努力着手精细化管理,以实现高等教育在新的发展起点上的新突破。

(一)坚持以人为本,着力培植精细管理理念

发展模式的调整变革,管理理念是先导。高校精细化管理,实质上就是人的管理。在精细化管理理念的推进过程中,尤其要注重以人为本,注重制度化与人性化的有机结合与辩证统一。人性化是制度化的基础和灵魂,制度化是人性化的前提和保障。正如有学者指出的那样:“没有制度为基础的人性化是没有底线的人性化,无异于放任自流,听之任之;没有人性化的精细管理是缺乏生命力的管理,它必将限制人的创造性,也不可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精细化管理。”作为高校办学主体的广大师生,理应成为精细化管理的组织者、实施者与参与者,每个人都负有责无旁贷的义务。因此,在学校的精细化管理工作中,应切实发挥广大师生的主体作用,坚持全员参与和全程渗透,把精细化管理落实到学校管理的全过程和各个领域。只有广大师生员工在思想上形成广泛认同,才能心甘情愿地参与其中,才会对精细化管理工作持之以恒,才會做得精致,才会多出精品。

(二)坚持科学管理,努力探索精细管理方法

精细化管理是一种理念,同时更是一种方法,在实施的过程中必须坚持实践的标准。一方面,要根据学校各方面工作的实际,查找出制约精细化管理工作深入推进的陈旧的、过时的不良做法,在此基础上,以现代化的理念、科学化的手段、专业化的标准,设计出符合实际、科学合理、切实可行的新型管理方法;另一方面,要大胆摒弃、坚决淘汰那些不符合实际的粗放式管理方法,并要根据工作实际和客观形势的发展变化,对已有的工作方法进行及时的修正和创新,确保学校的精细化管理工作时刻沿着科学、合理、与时俱进的路径前进,以管理方法的先进性、科学性来保证精细化管理的有效性。

(三)坚持依法治校,制定并落实精细管理制度

高校精细化管理是一种基于规则的管理。“让学校运行在规则的轨道上,是一种民主管理的范式,也是现代管理的特点”。建立起科学有效的制度规范,是实现粗放式管理逐步过渡到精细化管理的关键环节。在推进精细化管理的过程中,要用严格的制度来规范、克服管理的随意性和无序性,真正做到“依法治校,以制度管人”,以推动学校的法治化、现代化进程,最终推动学校精细化管理水平的提升。同时还要抓好精细化管理的制度落实与执行工作。有了管理制度不落实,等于一纸空文。保证精细化管理有效执行的关键,就是要落实管理责任,将管理责任具体化、明确化。因此,高校要根据内部岗位职责和工作分工,明确目标、细化责任、层层分解、狠抓落实,确保精细化管理工作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

精细教育 篇12

关键词:就业指导,精细化,高职教育,学前教育

根据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印发《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教学要求》的通知 (教高厅〔2007〕7号) 要求, 各高校已经将就业指导课程作为大学生的公共必修课程。如何更好地完成就业指导的教学工作, 提高大学生就业的质量, 使处于劣势的高职大学生在激烈的就业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 是高职院校就业指导教师面临的紧迫问题。改革创新就业指导教学模式, 实行精细化的就业指导教学, 可以更好地帮助高职大学生解决就业带来的困惑。

一、相关概念及研究内容阐述

(一) 精细化。

提到精细化, 人们不禁会想到“精益求精”, 意为做事情已经非常出色了, 却还要追求更加完美, 好了还求更好。事实上, 这里的“精细化”源于一个管理学概念, 是针对过去企业“粗放化”管理而提出的管理上的精耕细作, 是指在常规管理的基础上, 求精、求细, 将常规管理引向“精确、细致、深入、规范”的一种管理理念和管理模式。“精”可以理解为更好、更优;“细”可以解释为具体, 缜密。精细化管理最基本的特征就是重细节、重过程、重基础、重具体、重落实、重质量、重效果, 专注做好每一件事, 在每一个细节上精益求精、力争最佳。

(二) 精细化就业指导。

开展“精细化就业指导”就是将就业指导工作精细化。老子曾说过:“天下难事必作于易, 天下大事必做于细”。对这句话的理解是难事不能脱离基本, 大事要从细节做起。高校就业指导的受众是不同学历、不同专业、不同性格特点、不同价值取向的学生群体。作为高职院校的就业指导教师, 应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 除了给予他们普遍性的、常规的共性职业指导以外, 还需要针对性的依据具体情况, 分门别类地开展规范化资源匹配、精细化职业辅导和个性化就业引导, 从职业意识培养、职业生涯规划、就业能力提升、求职过程指导、职业发展适应和创业教育等六大方面全程化精细指导。不仅使大学生增强就业竞争力, 而且使学生的就业质量和社会认可度得到进一步提升。

(三) 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就业状况。

“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是我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工作重点。《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 (2010~2020) 》的提出以及《国务院关于当前发展学前教育的若干意见》发布, 为学前教育的健康发展奠定了基础。据麦可思公司2011至2013年近三年发布的中国大学生就业年度指标来看, 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就业率一直很高, 排在前3~5位。学前教育专业就业率虽然相对较高, 但是, 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相对于本科院校的大学生来讲, 在知识素养、教育资源、自律能力、自信心和就业竞争力等方面都处于一定的劣势, 由于缺乏精细化就业指导, 整体就业形式不容乐观。主要表现为:起薪总体水平较低;就业区域扎堆;就业规格和岗位稳定性不高;企业满意度和学生满意度一般;社会整体认同度不高;个人职业拓展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培养不乐观。

二、高职学前教育专业精细化就业指导探索与创新

细节决定成败, 就业指导教学过程中的精细化程度就决定了教学质量的高低, 同时也决定了大学生就业质量的高低。在高职院校中有针对性地开展精细化的就业指导, 不仅可以帮助大学生规划自己的职业人生道路, 使他们能够顺利就业, 缓解社会就业压力;而且可以更好地提升大学生自身的综合素质和社会竞争力;同时也可以提高高职院校的就业指导与就业服务档次, 完善高职院校育人环境和职业教育发展环境。就高职学前教育专业来讲, 应当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探索与创新。

(一) 将就业指导的工作内容贯穿于学前教育专业的全过程中。

学业初, 从新生入学教育开始, 邀请专业教师、企业人士、成功校友等, 以各种形式对学生进行专业介绍和职业教育, 帮助他们认识、了解、热爱所学专业, 关注本专业与行业的发展动态。我们将本专业的主要学业内容, 各个学年度各学期教学内容、教学任务、实习实训安排介绍给同学们, 使他们在开学之初就能了解本专业的整个学业计划, 有意识去搭建自身专业知识体系, 有利于帮助他们树立生涯规划的理念, 很好地规划自己的学业和职业生涯。学业中, 我们将大学生就业指导教学内容划分成《职业生涯规划》和《就业指导》两门课程, 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分别在大一上学期和大二下学期进行讲授。我们按照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构建课程建设平台, 整体优化课程内容, 重组课程结构, 规范课程框架, 构建了以能力为核心的课程体系, 着重于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培养。同时, 我们配合政府财政支持项目, 在每学期开设《创业模拟实训》课程, 学生培训考核合格后颁发相应证书。另外, 我们在每学期都给学生安排2周的幼教机构见习, 通过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培养学生的职业意识和就业能力, 使校园关系得到了进一步巩固和发展。学业末, 强化择业与求职的技能训练, 积极为学生搭建就业渠道, 学院每年都召开学前教育专业专场就业洽谈会, 邀请全省各地的幼教机构观看毕业汇演, 签订就业协议。同时注重开展个性化就业指导, 有针对性的为特殊学生提供服务。

(二) 将专业化的理念融入到就业指导的教学中。

这里所说的专业化是指在教学中, 不同专业的学生配备相应专业背景的教师进行就业指导的教学工作。虽然就业指导课程是公共课程, 但是它的专业性相对于其他公共课程是比较强的。在就业指导教学中, 由于教师熟悉本专业就业岗位的工作流程, 能将专业内容贯穿于学生的学业、职业、就业、创业中:教师授课案例大都是立足本专业内容;学业与职业生涯规划的指导与本专业有关;职业环境、就业岗位也不脱离专业特点;创业模拟培训重点也放在与学前教育有关的专业领域。就业指导讲座、生涯人物访谈邀请的也是学前教育背景的幼教专家、成功创业者和本专业毕业生。把学前教育专业的毕业生请回课堂, 让他们与学生面对面的进行交流, 请他们介绍自己的成才成功故事, 同时让同学们集中向这些学哥学姐提问访谈, 在教学中起到了很好的效果。通过近几年的实践, 就业指导的这种专业化教学效果良好, 也逐渐在学院其他专业推广。

(三) 重视学前教育职业资格证书的作用。

结合学前教育专业的特点, 在拓宽就业方向的同时, 扩大考证的范围。以往我们都认为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一般毕业时考取的是幼教的教师资格证书。在对近几年的毕业生追踪调查中发现, 部分学生在就业初期从事的大都是幼教行业, 但是二次就业后, 很多的毕业生拿到了小教、中教的教师资格证和舞蹈教师资格证, 成为了一名小学教师、中学教师或舞蹈教师。根据这种现象, 我们在指导学生考取证书方面, 不再局限于让学生考取幼教教师资格, 根据学生自身特点, 推荐学生考取小教、中教资格证和其他职业资格证书;同时细化专业方向, 将学前教育专业分为0~3岁和3~6岁两个教学方向, 减少了同学之间的岗位竞争, 增加了就业机会。针对0~3岁方向的学生, 我们联系有关的培训机构和职业鉴定中心, 开设育婴师、营养师培训课程, 使他们在早教中心、亲子教育机构顺利就业。2012年学院还与杭州心元集团合作, 选派优秀毕业生参加“国际蒙台梭利0~3岁主讲教师”的培训课程, 目前这些学生应顺利拿到国际蒙台梭利主讲教师资格证书, 并与杭州心元教育集团签约, 开始工作。

(四) 注重常规化教学内容中的细微环节。

1. 注重学生职业认同感和职业道德教育。

幼儿教师是一种专业化的职业, 它是一种“要求教师具备经过严格而持续不断地研究才能获得并维持专业知识和专门技能的公共业务”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关于教师地位的建议》) 。经过调研我们了解到, 各幼教机构渴求“热爱幼儿教育、学历较高、有一定教科研能力、幼儿教育理念新、教学基本功扎实、技能全面、心态好、愿意长期在本园工作”的学前教育专业毕业生。因此, 我们在培养学生综合职业能力的同时, 教导学生“先做人后做事”, 将职业道德教育贯穿于整个就业指导教学过程中。

2. 求职简历是个人广告, 制作简历是每个学生必须学会和掌握的内容。

不同专业的学生的自荐材料可以有所不同, 学前教育专业就有其自身的特点。我们在教学实践中发现, 有些幼教机构把幼儿教师的自身健康放在头位, 在接纳实习学生的时候, 要求我们提供学生入校时的体检证明。于是我们在指导学生制作自荐材料的时候, 增加一项内容, 即提供毕业时的健康证明。同时教授学生制作电子简历, 将平时学生参加社团活动、汇报演出、技能比赛时的照片视频刻成光盘附在自荐材料中, 或上传至自己的空间, 将空间地址附在个人简历, 达到了很好的效果。

3. 注重学生情绪自我控制和教师礼仪方面的培养。

与高职其他专业就业岗位不同, 学前教育专业的毕业生面对的是学龄前的儿童, 教师的言谈举止对幼儿身心成长的影响非常大, 因此对幼儿教师情绪自我控制和教师礼仪方面的要求显得尤其重要。我们结合心理调适和择业、面试技巧的教学, 一方面注重增强对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 加强自我控制和调节情绪的训练, 避免毕业生过早进入职业倦怠期。另一方面帮助学生进行整体形象的设计, 甚至细致到指甲、发饰、佩饰的处理。

4. 针对学前教育专业特点, 实行个性化就业指导服务。

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的基本技能包括说、唱、弹、画、舞五大方面, 主要对应普通话、声乐与试唱练耳、钢琴与键盘、美术与手工制作、舞蹈等课程。一般来讲, 学生专业技能课的兴趣点不会覆盖全方面。另一方面, 从学生个性分析, 有的学生性格相对平和, 只愿从事普通教师岗位;有的同学敢闯敢干, 不甘于为别人打工, 首次就业时就认定自己创业的目标。依据就业岗位的需求情况和学生职业兴趣、职业性向、心理素质、潜在特质的不同, 开展职业测评和就业心理咨询, 指导学生准确选择职业、拓展职业素质, 使学生更好地规划适合自己个性特质的职业发展方向。

参考文献

[1]张小燕, 尹杰.“精细化”职业指导大学生就业初探[J].南京财经大学学报, 2011

[2]邹志纯, 侯秋丽.试论为高职学生开展“精细化”职业指导的做法探究[J].金田, 2011

上一篇:汉字教学的思考下一篇:现代铁路通信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