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乡关联度

2024-09-14

城乡关联度(精选4篇)

城乡关联度 篇1

摘要:将新疆经济增长与城乡收入差距作为灰色系统, 运用灰关联度进行实证分析, 总体表征了疆经济增长与城乡收入差距的关系, 揭示了提高城乡居民收入、改善人民生活质量的有效途径就是大力发展第一、二产业, 从而逐步实现社会分配趋于公平。

关键词:经济增长,城乡收入差距,灰色关联分析

1 新疆经济增长过程中城乡收入差距扩大事实

本文选用2000年以来新疆城镇居民家庭人均年可支配收入和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纯收入作为衡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指标。由图1可知, 随着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 新疆经济人均GDP快速增长, 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水平普遍提高, 居民生活水平得到很好的改善。但是随着收入水平的提高, 新疆城乡收入差距也在逐年扩大, 且呈递增趋势 (见图2) 。

定性分析说明新疆城乡收入差距与经济增长有很强的关联, 为了更好揭示经济增长与城乡收入差距的关系, 在定性分析基础上构建多因素相互作用过程灰关联模型, 对经济增长与城乡收入差距关系进行实证分析。

数据来源:新疆统计年鉴 (2001~200 9)

2 经济增长与城乡收入差距的灰关联分析

2.1 灰色关联分析模型机理

灰色系统关联分析是用对比方法判断若干组有限的数据序列之间的相似程度, 关于相似性邓聚龙教授有过精辟的论述, “几何形状越接近, 则发展趋势越接近, 关联度也越大”。通过灰色关联分析可以判断引起系统发展的主要因素和次要因素。计算步骤如下:

(2) 序列的初值化生成。

(5) 计算灰色关联度。

2.2 经济增长与城乡收入差距灰关联指标选取

关于经济增长与收入分配的关系问题研究, 国内外学者已经有很多研究。本文立足于新疆经济发展和收入分配现状, 构建经济和收入分配多因素相互作用灰色关联模型, 对经济与收入分配关系进行实证分析。揭示影响新疆收入分配和经济增长的主要因素和数量关系。

基于数量和结构两方面考虑, 我们选取经济总量和三次产业等因素, 但同时考虑到人口因素, 还引入了人均G D P和人均城乡收入等。具体的指标选取见表1。

2.3 利用灰色关联度模型测算经济增长与城乡收入差距的关联度

根据灰色关联分析模型, 选取经济增长指标X1~X5为参考序列, 收入分配指标Y1~Y3为比较序列。当分辨系数ρ=0.5时, 利用Matlab编程计算得到经济增长指标与收入分配指标的灰色关联度 (表2) 。

3 分析及结论

按照00.3 5时为弱关联, 0.350.65时为中度关联, 0.651时为强关联, 根据表2可知, 新疆经济增长的5个指标与城乡收入差距的3个指标共15个关联之中, 有9个呈强关联, 6个呈中等关联, 无弱关联指标。强、中、弱关联强度分别占1 5个关联值的比例为60%、40%、0% (如图1) 。2001~2009年新疆经济增长与城乡收入差距关联度值为R=0.6561, 总体上表征了经济增长与城乡收入差距呈中度关联。

(1) 在城乡收入差距三个指标中, 农村家庭人均纯收入 (Y1) 与经济增长指标总体呈强关联, 城镇家庭人均年可支配收入 (Y 2) 和城乡收入差距 (Y 3) 与经济增长指标总体呈中度关联。这表明, 虽然城乡的收入绝对差在增大, 但经济增长给农村居民收入带来的变化更大, 社会分配趋于公平。

(2) 在经济增长指标中, 与城乡收入呈强关联的有GDP总量 (X1) , 人均GDP (X 2) 和第二产业 (X 4) , 且依次由强到弱分别是为:X 4、X 1、X 2。第一产业 (X 3) 与城乡收入差距的三个指标都呈中度关联。由此可见, 在新疆, 要提高城乡居民收入, 减少城乡收入差距, 改善人民生活质量, 首先需要大力发展第二产业, 努力提高人均G D P水平。其次, 作为农业大省, 大力发展第一产业对提高城乡居民收入也起相当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统计局.新疆统计年鉴 (2001 ̄2009) [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

[2]邓聚龙.灰理论基础[M].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2.

[3]陈华友.组合预测方法有效性理论及其应用[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8.

[4]陈伟华, 王华.教育与经济协调发展的灰度关联度分析[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2007, (03) .

[5]徐祺娟, 叶善文等.浙江科技投入与经济增长关联的实证分析[J].统计与决策.2009, (16) .

川东北经济区城乡关联发展评价 篇2

1 研究区概述

川东北经济区地处四川省东北部, 东、南邻重庆, 北接陕西、甘肃两省。境内有涪江、嘉陵江等重要河流, 其中, 嘉陵江自北向南纵贯全区, 在重庆市与长江汇合。该区包括南充、遂宁、达州、广元、广安、巴中六市, 这六市地缘相邻, 地多属丘陵, 地貌相似, 条件相近。六市自然、经济、文化的关联性与相似性, 使川东北经济区在四川省经济社会发展总体格局中同成都平原经济区、川西经济区、川南经济区和攀西经济区并驾齐驱, 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经济板块 (图1) 。特色产业主要是以化肥为代表的天然气化工, 以丝麻纺织为代表的农产品加工业, 以茶叶、中药材、食用菌、油橄榄、优质粮油为代表的特色农产品, 以红色旅游为特色的旅游业。该经济区人口约占全省的1/3, 农业生产条件较好, 是全省农产品主要生产地区。目前人均GDP只有全省平均值的63%, 其他各项经济指标均位居全省各经济区后列。该区城市和乡村的对立、封闭、差异和摩擦问题相对突出。同时, 由于自然、社会、历史等原因, 城乡之间的协调性程度在空间上差异显著。因此, 从城市和乡村区域系统的角度出发, 选择评价指标体系, 构建模型对该经济区城乡区域系统之间的关联性做出科学的评价, 对于探寻新型城乡关联模式, 促进城乡关联协调发展, 实现整个区域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2 相关概念

2.1 城乡关联

城市和乡村通过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等各种方式相互联系、相互影响, 诸多学者从政治、社会、经济等多个角度对城乡联系做了相应的诠释和研究。但是, 无论从哪个角度的诠释都存在着基本的特征, 即自然、社会、经济资源在城乡空间的流转和配置。

所以, 城乡联系的实质就是在资源相对稀缺的状态下, 通过什么样的方式促使自然、经济、社会等资源在城市与乡村之间得以最有效的配置与流转的过程。

2.2 城乡关联发展

城乡关联发展可以理解为在社会、经济、生态效益协调的前提下, 通过城乡互动, 使城乡经济持续、稳定、协调发展, 实现城乡资源的优化配置及城乡经济、社会、文化、生态的持续协调发展的过程。

2.3 城乡关联度

城乡关联度是用来比较、评价城乡关联发展状况的一个综合评价值。城乡关联度越大, 表明城乡联系越密切, 其城乡关联发展水平就越高;反之亦然。三者之间相互对应。需要指出的是, 关联度只是一个相对值, 需要在相互比较中分析城乡关联发展状况。

3 城乡关联发展的评价

3.1 评价方法

本文亦采用主成分分析法, 以城乡关联度作为表示城乡关联发展水平的综合评价指标值, 即通过因子分析将所有指标所代表的信息综合成一个指数。城乡关联度的高低, 综合反映了城乡关联发展的水平即城乡之间要素流转程度及协调程度。利用mapinfo等GIS作图软件将评价结果在空间上进行表达, 以增强分析结果的形象性和直观性。

3.2 数据来源

数据主要来自于《四川统计年鉴2011》、《四川农业经济年鉴2011》、《中国统计年鉴2011》及研究区各个地市的统计资料等。

3.3 评价指标的选取

城市和乡村两个子系统间通过人流、物质流、资金流、信息流等的相互交流, 从而构成复杂的城乡巨系统。两个子系统之间的关联具体表现为以自然条件为依托, 基础设施为物质载体, 经济联系、社会联系为城乡发展的重要内容, 经济、社会、生态协调发展为目标的空间关联和功能关联。根据已有的研究成果, 结合数据的可获取性, 本文从基础设施水平和社会经济水平两个方面选取人均耕地、人均邮电业务量等18个分析指标来构建川东北城乡关联发展的评价指标体系 (表1) 。

结合川东北的实际情况, 构建评价指标体系遵循以下原则: (1) 科学性原则。能够科学、客观、真实地度量和反映城乡互动与关联发展战略目标的实现程度和发展趋势、发展潜力; (2) 简明性和全面性。指标既能较全面反映评价对象, 同时也要简明易于操作; (3) 可获取性。所选指标应便于收集。

3.4 评价步骤

对按照城乡关联发展指标体系收集到的原始数据进行标准化处理, 本文采用级差标准化。

利用SPSS软件分别对城乡基础设施水平和城乡社会经济水平两个层次的标准化后数据进行处理, 计算出相关系数矩阵, 特征值、特征向量和方差贡献率及因子得分系数矩阵 (表2, 表3) 。从表中可以看出, 基础设施水平前三个因子和社会经济水平前两个因子的特征值均大于1, 已经对大多数数据给出了充分的概括, 所解释的方差分别占总方差的87.88%和80%, 保留这几个因子能够概括绝大部分信息。因此, 最后结果确定基础设施水平和社会经济水平分别提取主成分个数为三个和两个。据此, 分别可得Y1, Y2, Y3与X1, X2…X9的关系式和Y4, Y5, Y6与Y10, X11…X18的关系式:

将标准化后数据代入上式, 得川东北6市因子得分。因子Y1, Y2, Y3的得分基本反映了各市的城乡基础设施水平, Y4, Y5的得分则基本反映了城乡社会经济水平。虽然Y1, Y2, Y3和Y4, Y5基本综合了原信息, 但为了更好的综合评价各地市的城乡关联发展水平, 可根据表2和表3将Y1, Y2, Y3和Y4, Y5分别以其方差贡献率为系数, 加权求和分别得到一个衡量各地市城乡基础设施水平和社会经济水平的综合评价得分函数:

因为城乡基础设施和社会经济同样重要, 结合已有的研究成果, 因而对其取均值作为城乡关联度综合得分值, 即:G= (M1+M2) /2。

4 结果分析

4.1 城乡关联空间分布分析

从川东北6市的城乡关联度来看, 遂宁市、达州市、南充市相差不大, 分别位于第1、第2及第3, 将其划分为第Ⅰ级;广元市和广安市分别为第4和第5, 巴中市远远落后于其他城市, 位居最后 (图1) 。

具体来讲, 南充市是川东北交通通讯枢纽, 川北最大的商品集散中心, 国家三峡经济区的重要组成部分, 对外开放的重要口岸, 享有“川北心脏”之称。其工业基础较好, 工业门类较齐, 科技教育发达, 资源丰富, 是闻名遐迩的丝绸之乡。与成都、重庆主城三个四川盆地的区域中心城市构成的成南渝黄金三角经济区域。达州市是中国西部四大名城—重庆、成都、武汉、西安交汇辐射的中心地带, 是四川省的人口大市、农业大市、工业重镇和四省市结合部的商贸中心和交通枢纽, 素有有着中国气都和中国苎麻之乡的美誉。遂宁市是四川盆地的几何中心城市, 是四川农作物主产区之一, 三产比重分别为22%、51%、26%。广元市地处川陕甘三省结合部, 素有“川北门户”之称, 二、三产比重相近, 分别为39%、37%。广安市是著名的红色旅游胜地, 二、三产比重分别为48%、31%。巴中市基础设施和社会经济水平都比较落后。

1.成都经济区:包括成都、德阳、绵阳、眉山、资阳市和乐山市的市中区、峨眉山市、夹江县及雅安市的雨城区、名山县。2.川南经济区:包括自贡、宜宾、泸州、内江、乐山市;3.攀西经济区:包括攀枝花市、凉山州、雅安市;4.川东北经济区:包括南充、遂宁、达州、广安、巴中、广元6市;5.川西北生态经济区:包括甘孜、阿坝2个州。

4.2 城乡关联度和城乡基础设施水平、社会经济水平比较分析

从表4中可以看出, 川东北6市城乡关联度和城乡基础设施水平、城乡社会经济水平基本一致, 这表明城乡基础设施和社会经济水平与城乡关联发展是密切相关的。但是三者也并非完全一致, 如广元市基础设施水平排第1, 社会经济水平排序第5, 表明该地区还未完全发挥其较好的基础设施条件对社会经济发展的支撑作用, 应寻找其中原因, 促进其城乡协调发展。遂宁市基础设施水平排名第4, 而社会经济水平排名第1, 其社会经济发展水平高于基础设施水平, 表明基础设施水平制约了其城乡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 应加强其基础设施建设。其余各市的基础设施水平和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基本一致。其中巴中市基础设施水平和社会经济水平远远落后于其他地区, 则应加强其基础设施建设, 尤其是农村各项事业的发展, 为其城乡社会经济协调发展打好基础。

4.3 城乡关联度与城市化水平及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比较分析

从城乡关联度与城市化水平及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比较中可以看出, 三者较为一致的有广元市、南充市和巴中市。这表明三项指标之间有一定的相关性。一般来说, 区域经济发展水平越高, 该区域的城市化水平也相应的较高, 必然有利于该区域的城乡协调发展, 因而其城乡关联度值也应该较高, 反之亦然。但是三者也并非完全一致, 如广安市城乡关联度和城市化率位次分别为第5和第6, 远低于人均GDP位次第1, 表明该市城乡区域系统的发展受制于其落后的基础设施和城镇体系建设, 广大的农村区域不具有与城市较为公平的发展机会, 制约农村了的发展, 限制了城市化的进程, 从而导致城乡发展差距的扩大。达州市的城乡关联度位次和人均GDP位次一致均为第2, 远高于城市化率位次。表明这类区域城乡关联度值虽然较高, 但并没有充分发挥其经济实力的支撑作用, 实际是一种低水平的均衡。这类地区可适当加速城市化进程, 促进城乡协调发展。

5 结语

(1) 界定了研究区, 并在概述其自然、社会经济的基础上, 指出对该经济区城乡区域系统之间的关联性做出科学的评价, 对于探寻新型城乡关联模式, 促进城乡关联协调发展, 实现整个区域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2) 构建了评价城乡关联发展的指标体系, 利用主成分分析方法, 对川东北经济区6市的城乡关联度进行了评价。评价结果和现实情况基本一致。表明评价方法的客观性和科学性。

(3) 判断一个地区的城乡关联发展水平, 应在相互的比较分析中进行全面的评价, 包括不同区域之间的横向对比和同一区域的动态纵向比较。由于收集资料的困难, 本文只对川东北经济区6市做了横向对比分析, 有待日后进一步进行纵向对比分析, 以期提出切实有效的措施, 促进区域城乡协调发展。

参考文献

[1]蔡文春, 张竟竟等.基于时空理念的区域协调度模型及实证分析[J].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 2009, 25 (2) :9-15.

[2]段娟, 鲁奇, 文余源.我国区域城乡互动与关联发展综合评价[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2005, 15 (1) :76-81.

[3]罗雅丽, 李同.城乡关联性测度与协调发展研究-以西安市为例[J].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 2005, 21 (5) :68-71.

[4]战金艳, 鲁奇, 邓祥征.乡关联发展评价模型系统构建-以山东省为例[J].地理研究, 2003, 22 (4) :495-501.

[5]曾磊, 雷军, 鲁奇.我国城乡关联度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及区域比较分析[J].地理研究, 2002, 21 (6) :763-771.

城乡关联度 篇3

川东北经济区包括南充、达州、广安、遂宁、广元与巴中6个地级市, 位于四川省东北部, 辖26个市县。从区域经济发展阶段来看, 该区域的各级城市是其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增长点, 要想谋求整个区域的效益最大化, 就要在各级城市充分发挥其增长极的集聚扩散作用下, 通过城市与区域的紧密关联逐步实现城乡协调发展, 乃至整个区域的协调发展。

2 城镇体系等级规模与结构功能分析

2.1 等级规模特征

依据2014年国务院对城市规模划分的新标准, 将各市县划分为不同的等级规模 (见表1) 。

单位:万人

注:1.数据来源于《2013年四川统计年鉴》;2.其中达县为达州市辖县, 环绕于市辖区通川区周围, 故将达县和通川区人口合计为达州市人口;3.遂宁在最新经济区区划中, 被划分到成都经济区。本文仍按照原区划进行分析。

注:ip为第i位城市人口规模。

川东北城镇等级规模具有如下特点:共有6座地级城市, 辖26个市县, 缺失特大城市与大城市。中等城市2座, 小城市29座, 其中Ⅰ型小城市 (20~50万) 10个, Ⅱ型小城市 (<20万) 共19个。2012年城市首位度为1.2557, 四城市指数为0.5069, 十一城市指数为0.2155。与2005年相比较, 首位度、四城市指数及十一城市指数均略有下降 (见表2) 。按照城市位序—规模的原理, 正常的四城市指数为1, 城市首位度为2, 但川东北经济区城市规模的首位度、四城市指数均小于这个标准, 表明首位城市发育不够。可以看出, 川东北经济区城市体系呈现双极型, 首位城市的优势不明显。该区城市等级规模结构不合理, 欠缺特大城市、大城市层次, 只有2个中等城市, 小城市, 尤其是Ⅱ型小城市所占比例较大, 整个城镇体系与城市等级规模金字塔结构差别较大 (见图1) , 严重阻碍了发挥川东北经济区城镇群整体优势, 更不利于区域城乡协调发展。

2.2 结构功能分析

城市相互作用强度 (I) 是指城市之间相互作用的强度, 其大小与城市规模成正比, 与城市间的距离成反比, I值高低与城市群的发达程度成正比。本文采用公式计算城市相互作用强度, 其中v1, v2-国内生产总值;-两城市总人口数;r-城市间距离。

遂宁、广安、达州对所辖县市的作用强度较大, 广元居中, 南充最小 (见表3) 。这与南充市作为中心城市, 与所辖县市距离较远有关。这就要求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促进中心城市和周围县市的相互联系与合作, 促进区域内城乡之间的互动与关联发展。

从川东北经济区6城市之间的作用强度来看 (见表4) , 广元和达州作用较弱, 巴中和其他城市的相互作用相对最弱。城市间相互作用强度较弱, 在一定程度上不利于城市间的相互交流与协作, 更不利于区域内城乡之间的互动与关联发展。

2.3 空间结构分析

川东北经济区范围内有32个市县, 从行政区划上来看包括6个地级市辖26市县, 广元、达州、南充、遂宁、广安、巴中为地级市, 其中南充被其他五市包围, 处于整个经济区的中心。达州为四川东向开放门户城市, 川渝鄂陕结合部区域中心城市。南充和达州2012年GDP均超过1000亿元, 是该经济区内人口规模最大的两个城市, 达到了中等城市的标准。未来可发展成为城区人口超百万的大城市, 带动周围区域的发展, 促进城乡协调发展。广元和巴中俗称“川北门户”, 广安位于川东北, 是省内唯一的“川渝合作示范区”, 是距离重庆主城区最近的地级市, 被重庆纳入1小时经济圈。遂宁东邻重庆, 西连成都, 与成都、重庆呈等距三角。处于四川城镇化发展主轴上。

和全省城市空间分布特征一致之处在于, 该经济区内城市也呈沿铁路、公路等主要交通干线分布。其中, 宝成线途径广元, 成达线途径遂宁、南充、达州3市, 广安则位于襄渝线上。同时, 四川省境内有多条大江大河流经, 据统计, 四川约有95%的城镇分布在各大江大河及其支流河线上, 该经济区内南充、广安、广元、巴中就沿河发育。

具体来说, 该经济区内初步形成了“双核五带”的城镇空间格局 (见图2) 。南充、达州构成了“双核”, “五带”分别是指:①以达州、广安等城市为依托, 以襄渝铁路和包茂高速公路为纽带, 毗邻重庆的达广渝发展带。②以南充、达州等城市为依托, 以达成铁路和成南、南大梁高速公路等为纽带的成南达发展带。③依托广元、巴中、达州3个北向出川门户城市, 以广巴达高速公路和达万铁路为纽带的广巴达发展带。④以南充、巴中等城市为依托, 依托南巴、巴汉高速公路和南巴汉铁路等北向出川通道的南巴汉发展带。⑤依托嘉陵江、渠江和兰渝铁路、兰海高速等交通干线的嘉陵江、渠江流域发展带。

3 城镇经济发展水平综合评价

选取社会、经济多方面指标 (见表5) 。经过级差标准化, 熵法客观赋权, 结合多指标综合评价模型, 最终得出川东北6市经济社会发展综合水平 (见表6) 。从表6中可以看出, 川东北经济区6市中, 巴中综合水平最低, 南充和达州排名靠前。分析结果可以为川东北未来构建合理的城镇体系提供参考和依据。

4 城镇体系优化途径

通过综合分析川东北经济区等级规模特征与空间功能结构及其经济发展水平, 分析表明该区内城镇规模结构不合理, 首位城市优势不明显。为促进川东北经济区的城乡协调发展, 拟从以下方面优化城镇体系。

4.1 改善城镇体系等级规模结构, 增强区域整体实力

与合理的金字塔形城镇体系等级规模相比较, 川东北经济区城镇体系缺失大城市层次。因此, 该区需要积极培育大城市, 重点促进达州、南充2个中等城市向大城市发展。对I型小城市正确定位, 努力吸纳周边郊县的农村剩余劳动力, 促进第三产业发展, 使这些小城市逐步发展成为中等城市。对II型小城市的发展, 应重在提升现有小城镇的内涵和质量。区域城镇化应该优先发展大中城市和区域中心城市, 扩张和完善城市功能, 走集约化和提升内涵式的城镇发展道路, 使得各级城镇均成为对应区域的发展中心, 充分发挥中心的聚集和扩散作用, 带动周边区域共同发展, 从而达到整个区域的城乡协调发展。

4.2 调整空间结构, 加强经济区内外间的联系

继续打造“双核五带”城镇空间格局。既要加强区域内的相互合作, 也要促进和其他区域的联系交流。如南充要发挥连接成都经济区和川东北经济区的桥头堡作用, 达州需进一步提升资源开发利用水平, 强化城市产业支撑和辐射带动功能, 形成川渝鄂陕结合部区域中心城市, 加快进出川通道建设, 打造连接西北、中原和华中地区的开放门户。达广渝发展带要加强与重庆的联系, 主动加强与重庆的产业配套。成南达发展带要加强与成都经济区的经济交流和产业协作。广巴达发展带要充分发挥3个北向出川门户城市作用, 加强与西北、华中地区的合作。南巴汉发展带要加强与西北、中原的区域合作, 构建川陕开放合作示范区及绿色经济走廊。嘉陵江、渠江流域发展带需加强流域经济合作和生态经济带建设。

4.3 打造成区域中心城市, 合理发展各具特色的各级城镇

针对川东北经济区的发展现状和特征, 先需极力将“双核”南充和达州打造成该区域的两个中心城市, 同时, 挖掘各级城镇的潜力, 彰显各级城镇特色, 培育结构合理的城镇体系, 充分发挥各级城镇对周边区域的辐射带动作用。

4.4 充分发挥小城镇的桥梁和纽带作用, 带动农村经济发展

合理的城镇体系会从各个方面降低农村城镇化的成本, 如减少农业向非农产业转移的成本, 农民的迁移成本及农民创业的成本等。作为区域发展的基点, 小城镇是周边农村地区和大中城市紧密联系的桥梁和纽带, 可以说是城乡联系的切入点。川东北经济区II型小城市就占了19个, 因此, 应该从教育、社会保障、劳动就业等多方面制定合理配套政策, 从农业、农民、农村三个层面合理城镇化, 引导乡镇企业向城镇集中, 加强农民就业教育, 使他们能契合城镇相关产业对人才的需求, 同时, 把条件具备的一些城镇建设成为农村工业化的基地, 使它们成为农村的经济、文化中心, 积极发挥它们的桥梁和纽带作用, 促进城乡协调发展。

摘要:客观评价了川东北经济区的城镇等级规模与结构功能及综合经济发展水平, 并以此为基础提出了城镇体系优化途径, 以促进该区域城乡协调发展为目的, 从空间角度探讨了城乡协调发展问题。

关键词:城镇体系,城乡协调,川东北经济区

参考文献

[1]王娟.南充构建川东北区域性中心城市研究[D].成都:西南交通大学, 2010.

[2]徐晓霞, 王发曾.中原城市群的功能联系与结构的有序升级[J].河南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 , 2003, 33 (2) :88-92.

[3]薛东前, 姚士谋, 张红.关中城市群的功能联系与结构优化[J].经济地理, 2000, 20 (6) :52-55.

城乡关联度 篇4

关键词:城乡卫生服务体系,纵向整合,博弈识别,利益相关者

我国割裂的城乡卫生服务体系由来已久,并在现有的医疗卫生体制之下得到了不断的强化。非连续性和碎片化城乡医疗卫生服务供给方式制约了城乡卫生服务体系的整体绩效,也大大降低着农村居民获医疗卫生服务的可及性、连续性、经济性和有效性[1]。割裂的城乡卫生服务体系内原本就存在着各种力量的相关联系和相互作用,纵向整合的体系内各种主体之间的博弈频率和制约强度势必也随之增加,各个利益主体间的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作用程度和水平也将更加突显,构成各个利益主体多次博弈的复杂的博弈关系网络[2]。所以,清晰地识别城乡卫生服务体系纵向整合的利益相关者间关联与博弈力量,有利于更好的出台相关激励机制和治理机制,对推进纵向整合实践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1城乡卫生服务体系纵向整合的利益相关者

城乡卫生服务体系纵向整合拥有的有形或无形资源的个体、组织和机构便构成了不同的利益主体(也称利益相关者、利益集团)[2],参照南京医科大学卫生政策学者钱东福的定义[3],我们认为城乡卫生服务体系纵向整合的利益相关者是指对城乡卫生服务体系纵向整合做出反应并受到卫生服务体系纵向整合影响(积极影响和消极影响)的机构、组织和个人,这些参与主体或者影响卫生政策的制定、执行、监督,或者反之也受政策的直接影响。

2城乡卫生服务系统纵向整合的主要利益相关者间的关联

城乡卫生服务系统纵向整合的各个利益相关者间彼此相互关联。整体而言,关联和影响主要发生在城乡卫生服务系统纵向整合内部利益相关者和外部利益相关者之间。城乡卫生服务系统纵向整合内部关联主要作用于各级医疗服务提供机构、医疗服务机构内医疗工作者、医疗服务机构管理者三个核心利益相关者;城乡卫生服务系统纵向整合外部关联主要作用于整合体系与竞争对手、当地居民和患者、政府及其卫生行政部门、医疗保险机构和药品、器械等供应商五个核心的利益相关者。各个利益相关者间的关联如图1所示。

2.1城乡卫生服务系统纵向整合内部利益相关者间的关联

城乡卫生服务系统纵向整合内部利益相关者间的关联及其紧密程度决定着整合体系能否健康运行的关键。各级医疗服务机构必须紧密协作,进而为区域内居民提供连续的、可及的、经济的、适当的、优质的医疗保健服务。同时,健康的整合型医疗服务也将为各级医疗服务机构改善自身服务积累经验并改善管理模式。运行有效的城乡卫生服务系统纵向整合和健康的整合型医疗服务也将会体系内的各个医疗服务机构带来远期回报。新型的城乡卫生服务系统纵向整合和整合型医疗服务供给有利于改善管理者的传统思维和管理理念,他们需要创新经营和管理模式甚至管理手段以适应新变换,也必将激励医疗服务机构管理者做出新的决策和战略规划。医疗服务机构医疗工作者应该适应这种新型的服务提供模式,加强上下级医疗服务机构的联系和沟通,以患者为中心,为居民提供连续的、可信赖的医疗保健服务。整合型医疗服务也必须给予医疗工作者利益回报,没有利益的均沾机制,城乡卫生服务系统纵向整合和健康的整合型医疗服务难以持续。

2.2城乡卫生服务系统纵向整合与外部利益相关者间的关联

政府及卫生行政管理部门作为核心的利益相关者一定要给予城乡卫生服务系统纵向整合更多的政策支持,如:政策引导 体系内部 医疗工作 者上下流动、给予流动的医疗工作者职称、待遇等方面政策倾斜、授予整合型城乡卫生服务体系自我管理权限等。政府及卫 生行政管 理部门还 应该制定 多种激励 措施,鼓励整合型 城乡卫生 服务体系 增强内部 活力。整合型城乡卫生服务体系外部的医疗保险机构也是核心的利益相关 者,整合型城 乡卫生服 务体系的 健康和可持续发展势必离不开医疗保险机构的政策辅助[4],如:增大转诊患者的报销比例。调整整合型城乡卫生服务体系支付方式以此激励整合型城乡卫生服务体系内患 者的流动,减少在城 市公立医 院的住院天数。长远 看来,整合型城 乡医疗服 务将有效 的降低医疗保险费用 的支出,维护医疗 保险基金 池的稳定,也有利于医疗保险机构对基金的管理,最终体现保险设立的本质目的。当地居民和患者是整合型城乡卫生服务体系 核心利益 相关者之 一,没有居民和患者认可的整合型城乡卫生服务体系不会体现其制度价值 和优势。没有 居民和患 者积极参 与,整合型城乡卫生 服务体系 将处于“整 而不合”的尴 尬处境。居民和患者也将有效促进整合型城乡卫生服务体系政策调整,鼓励其创新和完善体系的运营模式。同时,整合型城乡卫 生服务体 系最大的 受益主体 也是当地居民和患者,健康发展 的整合型 城乡卫生 服务体系能够为当地 居民提供 连续的医 疗服务,提升医疗服务的系统 性和完整,也会降低 居民就医 的经济负担。整合型城乡卫生服务体系可以激活基层医疗服务机构的服 务能力,更加便捷 地为基层 农村居民提供廉价、优 质的服务。整 合型城乡 卫生服务 体系可能会影响和改 变供应商 的营销模 式,紧密型整合型城乡卫 生服务体 系更有谈 判资本,整合型城 乡卫生服务体系可以处于价格谈判的优势地位。供应商也会更重视对整合型城乡卫生服务体系的营销甚至给予让利,这有利于 扩大供应 商的市场 和渠道。整合型城乡 卫生服务 体系在地 区内也会 有竞争对手,体系外的公立医疗服务机构、民营医疗机构和其他整合体系将相互 收集彼此 信息,在管理模 式和经验方面相互模 仿以抢夺 医疗市场,这有利于 建立一个有效的竞争格局,进而完善区域内医疗服务体系,提供价格合理、优质的医疗服务。

3城乡卫生服务体系纵向整合的博弈识别

3.1城市公立医院与农村基层医疗机构的利益博弈

整合型城乡卫生服务体系内上下级医疗服务机构主要强调上下联动和合作但也存在博弈行为,无可厚非,医疗服务主体都在寻求政策体制内利益最大化[5]。城市公立医院追求医疗市场的最大化,尽量将自己的影响力辐射到区域内的各个角落,而且城市公立医院参与整合的动力之一就是要“逐鹿医疗市场”。整合型城乡卫生服务体系内城市公立医院如果没有利益激励作用下不会轻易的将自己的优质医疗资源进行下沉,由于功能层面的重叠,在某些疾病和患者源上,城市公立医院和农村基层医疗服务机构还存在局部的竞争行为,如,城市公立医院面对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的患者,他们还不会轻易将病人转入农村基层医疗服务机构[6]。城市公立医院也不会抽调太多的高水平的医疗技术人员长期下放到农村基层医疗服务机构支援,一方面,这样会损害其自身发展和利益,另一方面,他们也面临着城市内其他公立医院的竞争,所以,整合型城乡卫生服务体系内博弈过程中,维护自身利益免受太大影响将是城市公立医院首要策略性选择。农村基层医疗机构在整合型城乡卫生服务体系内也不愿轻易放弃自己的经营自主权,农村基层医疗机构在整合型城乡卫生服务体系内将最大的争取政策上的关照,他们将积极主动地接纳上级医院的技术支援,并希望借此提升自身的品牌影响及提高医疗技术水平。但是,面临整合型城乡卫生服务体系要求的功能调整时,他们也会表现出抵触行为,如,将抵触放弃一部分医疗诊治功能并加强医疗康复等服务功能,或者抵触实行基本药物制度而放弃医药加成等,农村基层医疗机构还是将以维护自己的自主经营权和经济利益为主要博弈战略。

3.2公立医疗主体与其他组织的利益博弈

整合型城乡卫生服务体系除了上下级医疗服务主体之外,还包括医疗保险机构、卫生行政部门、药品供应商、民营医疗机构、其他医疗联合体等组织机构,他们之间的博弈在整合型城乡卫生服务体系也将更加激烈。首先,整合型城乡卫生服务体系需要医疗保险机构的政策配套,最佳政策是进行医疗保险组织一体化建设,重整现有的国家医疗保险体系,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和城市职工医疗保险、城市居民医疗保险,整合成统一的医疗保障体系。整合型城乡卫生服务体系内患者将自由进行流动以带来连续、完整的医疗服务,医疗保险机构的策略是通过报销比例的不同将患者尽量留在基层医疗服务机构,此时的博弈过程中,一方是为了维护医疗服务连续性和完整性,以确保最佳的医疗服务质量,另一方则是为了维护保险基金池的稳定以达到保险受益的覆盖面。整合型城乡卫生服务体系内卫生行政管理部门也会同医疗服务机构存在博弈行为,卫生行政管理部门希望打破上下级医疗资源分配的不公平性,然而,城市公立医院却采用各种手段以此维护和巩固自己在区域内医疗资源上的垄断和统治地位。卫生行政管理部门希望城乡卫生服务一体化以此减少由经营权限带来的体系割裂和服务的非连续性,然而,农村基层医疗服务机构却希望保持自己的独立经营权以获取自身最大的经济利益。整合型城乡卫生服务体系内卫生行政部门希望取消药品加价,减少药品流通环节,整合体系统一药品采购,然而,各医疗机构还是希望通过药品加成增加自己的业务收入,药品供应商也无孔不入地希望各级医院都能使用自己品牌的药品以增加市场占有量和业务收入,所以,不同级别的医疗服务机构所使用的药品存在差异,患者在不同级别的医疗服务机构内可能接受不同的药物治疗,一方面可能影响医疗服务的连续性,另一方面可能影响患者对整合型城乡卫生服务体系的认知,例如:很多患者被转入农村基层医疗机构治疗时,高档次药品不允许使用后,他们就不愿意接受这种转诊方式,进而不接受整合型城乡卫生服务体系模式。

3.3城乡卫生服务体系纵向整合下医疗技术人员间的利益博弈

整合型城乡卫生服务体系内优质医疗资源一方面是指诊治过 程中所使 用的医疗 设备,但最重要 的资源主体是医疗技术人员。整合型城乡卫生服务体系设计的核心理 念之一是 让优质医 疗资源充 分下沉,然而,城市公立医院的优质医疗技术人员也是有限的,他们也在体系 内寻求自 身利益最 大化,例如:当城市公立医院下派医疗技术人员到农村基层医疗服务机构支援,肯定会影 响这些医 疗技术人 员的收入,他们长期下派在外,一些固定的患者群体可能转向其他医生或者其 他医院,这样会影 响他们在 公立医院对患者的影 响力和忠 诚度,所以优秀 的医疗技术人员不一定情愿被下派到农村基层医疗服务机构去长期支援。整合型城乡卫生服务体系倡导建立双向转诊制度,这样可能会影响一些医疗技术人员的业务收入,一些医生可能不愿将自己的病人转入下级医院。农村基层医疗服务机构医疗技术人员也可能存在一些博弈策略,一些医疗技术人员想借此体系提升自己的业务水平,但是也有一些农村医疗技术人员人浮于事,不愿学习新的业务技术,也不愿意放弃自己的业务而到上级医院进修,甚至不愿意接受新的医疗诊治标准去改变自己诊疗习惯。

3.4城乡卫生服务体系纵向整合下医疗管理者间的利益博弈

整合型城乡卫生服务体系内不同级别医疗机构的管理者或者法人拥有较大的话语权和资源运作能力。城市公立医院管理者想在整合型城乡卫生服务体系内拥有更多的资源和政策调配权,而农村基层医疗服务机构管理者更担心自己的管理权限在整合后被削弱。每一个管理者都有自己的医院发展战略和长远规划,整合后可能出现管理者之间在整合体系发展战略上的不一致甚至冲突。城市公立医院管理者与农村基层医疗服务机构管理者整合动机就存在本质上的差异,城市公立医院整合意愿较低,或者整合目的是逐鹿医疗市场,而农村基层医疗服务机构管理者整合意愿也不一定高,或者整合目的是想借助公立医院品牌和实力壮大自己。城市公立医院管理者在整合型城乡卫生服务体系内必须放弃一些利益,如往下转诊一些轻微病情患者、下派一些优秀的医疗技术人员、帮助农村基层医疗机构完善设备和技术、免费培训农村基层医疗机构的医疗技术人员等,农村基层医疗机构管理者肯定会放弃一些自主经营权、部分农村基层医疗机构可能变成医院托管的形式、可能取消自己的药房、减少一些重复性的医疗设备引入等。

3.5医疗主体与居民、患者及家属间的利益博弈

上一篇:实现相关模型下一篇:适度解读语文文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