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乡关联发展

2024-05-21

城乡关联发展(精选4篇)

城乡关联发展 篇1

城市和乡村作为两个具有特定含义的区域, 它们之间相互依存、相互联系、相互影响, 既存在着摩擦和对立, 又具有协调发展的内在要求。因此, 城乡发展关系成为整个社会发展的一个重要内容。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 诸多学者从政治、经济、社会的角度围绕城乡发展关系提出了“城乡一体化”、“乡村城镇化”、“城乡网络化”、“城乡融合”、“城乡协调”等观点, 并取得了大量相关研究成果。2000年以来, 围绕统筹城乡发展的讨论与研究使城乡关系问题在新形势下, 成为区域经济研究的又一热点。

1 研究区概述

川东北经济区地处四川省东北部, 东、南邻重庆, 北接陕西、甘肃两省。境内有涪江、嘉陵江等重要河流, 其中, 嘉陵江自北向南纵贯全区, 在重庆市与长江汇合。该区包括南充、遂宁、达州、广元、广安、巴中六市, 这六市地缘相邻, 地多属丘陵, 地貌相似, 条件相近。六市自然、经济、文化的关联性与相似性, 使川东北经济区在四川省经济社会发展总体格局中同成都平原经济区、川西经济区、川南经济区和攀西经济区并驾齐驱, 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经济板块 (图1) 。特色产业主要是以化肥为代表的天然气化工, 以丝麻纺织为代表的农产品加工业, 以茶叶、中药材、食用菌、油橄榄、优质粮油为代表的特色农产品, 以红色旅游为特色的旅游业。该经济区人口约占全省的1/3, 农业生产条件较好, 是全省农产品主要生产地区。目前人均GDP只有全省平均值的63%, 其他各项经济指标均位居全省各经济区后列。该区城市和乡村的对立、封闭、差异和摩擦问题相对突出。同时, 由于自然、社会、历史等原因, 城乡之间的协调性程度在空间上差异显著。因此, 从城市和乡村区域系统的角度出发, 选择评价指标体系, 构建模型对该经济区城乡区域系统之间的关联性做出科学的评价, 对于探寻新型城乡关联模式, 促进城乡关联协调发展, 实现整个区域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2 相关概念

2.1 城乡关联

城市和乡村通过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等各种方式相互联系、相互影响, 诸多学者从政治、社会、经济等多个角度对城乡联系做了相应的诠释和研究。但是, 无论从哪个角度的诠释都存在着基本的特征, 即自然、社会、经济资源在城乡空间的流转和配置。

所以, 城乡联系的实质就是在资源相对稀缺的状态下, 通过什么样的方式促使自然、经济、社会等资源在城市与乡村之间得以最有效的配置与流转的过程。

2.2 城乡关联发展

城乡关联发展可以理解为在社会、经济、生态效益协调的前提下, 通过城乡互动, 使城乡经济持续、稳定、协调发展, 实现城乡资源的优化配置及城乡经济、社会、文化、生态的持续协调发展的过程。

2.3 城乡关联度

城乡关联度是用来比较、评价城乡关联发展状况的一个综合评价值。城乡关联度越大, 表明城乡联系越密切, 其城乡关联发展水平就越高;反之亦然。三者之间相互对应。需要指出的是, 关联度只是一个相对值, 需要在相互比较中分析城乡关联发展状况。

3 城乡关联发展的评价

3.1 评价方法

本文亦采用主成分分析法, 以城乡关联度作为表示城乡关联发展水平的综合评价指标值, 即通过因子分析将所有指标所代表的信息综合成一个指数。城乡关联度的高低, 综合反映了城乡关联发展的水平即城乡之间要素流转程度及协调程度。利用mapinfo等GIS作图软件将评价结果在空间上进行表达, 以增强分析结果的形象性和直观性。

3.2 数据来源

数据主要来自于《四川统计年鉴2011》、《四川农业经济年鉴2011》、《中国统计年鉴2011》及研究区各个地市的统计资料等。

3.3 评价指标的选取

城市和乡村两个子系统间通过人流、物质流、资金流、信息流等的相互交流, 从而构成复杂的城乡巨系统。两个子系统之间的关联具体表现为以自然条件为依托, 基础设施为物质载体, 经济联系、社会联系为城乡发展的重要内容, 经济、社会、生态协调发展为目标的空间关联和功能关联。根据已有的研究成果, 结合数据的可获取性, 本文从基础设施水平和社会经济水平两个方面选取人均耕地、人均邮电业务量等18个分析指标来构建川东北城乡关联发展的评价指标体系 (表1) 。

结合川东北的实际情况, 构建评价指标体系遵循以下原则: (1) 科学性原则。能够科学、客观、真实地度量和反映城乡互动与关联发展战略目标的实现程度和发展趋势、发展潜力; (2) 简明性和全面性。指标既能较全面反映评价对象, 同时也要简明易于操作; (3) 可获取性。所选指标应便于收集。

3.4 评价步骤

对按照城乡关联发展指标体系收集到的原始数据进行标准化处理, 本文采用级差标准化。

利用SPSS软件分别对城乡基础设施水平和城乡社会经济水平两个层次的标准化后数据进行处理, 计算出相关系数矩阵, 特征值、特征向量和方差贡献率及因子得分系数矩阵 (表2, 表3) 。从表中可以看出, 基础设施水平前三个因子和社会经济水平前两个因子的特征值均大于1, 已经对大多数数据给出了充分的概括, 所解释的方差分别占总方差的87.88%和80%, 保留这几个因子能够概括绝大部分信息。因此, 最后结果确定基础设施水平和社会经济水平分别提取主成分个数为三个和两个。据此, 分别可得Y1, Y2, Y3与X1, X2…X9的关系式和Y4, Y5, Y6与Y10, X11…X18的关系式:

将标准化后数据代入上式, 得川东北6市因子得分。因子Y1, Y2, Y3的得分基本反映了各市的城乡基础设施水平, Y4, Y5的得分则基本反映了城乡社会经济水平。虽然Y1, Y2, Y3和Y4, Y5基本综合了原信息, 但为了更好的综合评价各地市的城乡关联发展水平, 可根据表2和表3将Y1, Y2, Y3和Y4, Y5分别以其方差贡献率为系数, 加权求和分别得到一个衡量各地市城乡基础设施水平和社会经济水平的综合评价得分函数:

因为城乡基础设施和社会经济同样重要, 结合已有的研究成果, 因而对其取均值作为城乡关联度综合得分值, 即:G= (M1+M2) /2。

4 结果分析

4.1 城乡关联空间分布分析

从川东北6市的城乡关联度来看, 遂宁市、达州市、南充市相差不大, 分别位于第1、第2及第3, 将其划分为第Ⅰ级;广元市和广安市分别为第4和第5, 巴中市远远落后于其他城市, 位居最后 (图1) 。

具体来讲, 南充市是川东北交通通讯枢纽, 川北最大的商品集散中心, 国家三峡经济区的重要组成部分, 对外开放的重要口岸, 享有“川北心脏”之称。其工业基础较好, 工业门类较齐, 科技教育发达, 资源丰富, 是闻名遐迩的丝绸之乡。与成都、重庆主城三个四川盆地的区域中心城市构成的成南渝黄金三角经济区域。达州市是中国西部四大名城—重庆、成都、武汉、西安交汇辐射的中心地带, 是四川省的人口大市、农业大市、工业重镇和四省市结合部的商贸中心和交通枢纽, 素有有着中国气都和中国苎麻之乡的美誉。遂宁市是四川盆地的几何中心城市, 是四川农作物主产区之一, 三产比重分别为22%、51%、26%。广元市地处川陕甘三省结合部, 素有“川北门户”之称, 二、三产比重相近, 分别为39%、37%。广安市是著名的红色旅游胜地, 二、三产比重分别为48%、31%。巴中市基础设施和社会经济水平都比较落后。

1.成都经济区:包括成都、德阳、绵阳、眉山、资阳市和乐山市的市中区、峨眉山市、夹江县及雅安市的雨城区、名山县。2.川南经济区:包括自贡、宜宾、泸州、内江、乐山市;3.攀西经济区:包括攀枝花市、凉山州、雅安市;4.川东北经济区:包括南充、遂宁、达州、广安、巴中、广元6市;5.川西北生态经济区:包括甘孜、阿坝2个州。

4.2 城乡关联度和城乡基础设施水平、社会经济水平比较分析

从表4中可以看出, 川东北6市城乡关联度和城乡基础设施水平、城乡社会经济水平基本一致, 这表明城乡基础设施和社会经济水平与城乡关联发展是密切相关的。但是三者也并非完全一致, 如广元市基础设施水平排第1, 社会经济水平排序第5, 表明该地区还未完全发挥其较好的基础设施条件对社会经济发展的支撑作用, 应寻找其中原因, 促进其城乡协调发展。遂宁市基础设施水平排名第4, 而社会经济水平排名第1, 其社会经济发展水平高于基础设施水平, 表明基础设施水平制约了其城乡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 应加强其基础设施建设。其余各市的基础设施水平和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基本一致。其中巴中市基础设施水平和社会经济水平远远落后于其他地区, 则应加强其基础设施建设, 尤其是农村各项事业的发展, 为其城乡社会经济协调发展打好基础。

4.3 城乡关联度与城市化水平及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比较分析

从城乡关联度与城市化水平及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比较中可以看出, 三者较为一致的有广元市、南充市和巴中市。这表明三项指标之间有一定的相关性。一般来说, 区域经济发展水平越高, 该区域的城市化水平也相应的较高, 必然有利于该区域的城乡协调发展, 因而其城乡关联度值也应该较高, 反之亦然。但是三者也并非完全一致, 如广安市城乡关联度和城市化率位次分别为第5和第6, 远低于人均GDP位次第1, 表明该市城乡区域系统的发展受制于其落后的基础设施和城镇体系建设, 广大的农村区域不具有与城市较为公平的发展机会, 制约农村了的发展, 限制了城市化的进程, 从而导致城乡发展差距的扩大。达州市的城乡关联度位次和人均GDP位次一致均为第2, 远高于城市化率位次。表明这类区域城乡关联度值虽然较高, 但并没有充分发挥其经济实力的支撑作用, 实际是一种低水平的均衡。这类地区可适当加速城市化进程, 促进城乡协调发展。

5 结语

(1) 界定了研究区, 并在概述其自然、社会经济的基础上, 指出对该经济区城乡区域系统之间的关联性做出科学的评价, 对于探寻新型城乡关联模式, 促进城乡关联协调发展, 实现整个区域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2) 构建了评价城乡关联发展的指标体系, 利用主成分分析方法, 对川东北经济区6市的城乡关联度进行了评价。评价结果和现实情况基本一致。表明评价方法的客观性和科学性。

(3) 判断一个地区的城乡关联发展水平, 应在相互的比较分析中进行全面的评价, 包括不同区域之间的横向对比和同一区域的动态纵向比较。由于收集资料的困难, 本文只对川东北经济区6市做了横向对比分析, 有待日后进一步进行纵向对比分析, 以期提出切实有效的措施, 促进区域城乡协调发展。

参考文献

[1]蔡文春, 张竟竟等.基于时空理念的区域协调度模型及实证分析[J].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 2009, 25 (2) :9-15.

[2]段娟, 鲁奇, 文余源.我国区域城乡互动与关联发展综合评价[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2005, 15 (1) :76-81.

[3]罗雅丽, 李同.城乡关联性测度与协调发展研究-以西安市为例[J].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 2005, 21 (5) :68-71.

[4]战金艳, 鲁奇, 邓祥征.乡关联发展评价模型系统构建-以山东省为例[J].地理研究, 2003, 22 (4) :495-501.

[5]曾磊, 雷军, 鲁奇.我国城乡关联度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及区域比较分析[J].地理研究, 2002, 21 (6) :763-771.

[6]马昂主, 胡必亮.城乡联系:理论阐释与模式选择[J].中国农村经济, 1993, (8) :51-56.

城乡关联发展 篇2

关键词:环县,灰色关联分析,城乡协调

一、研究区概况

环县位于甘肃省东部, 庆阳市西北部, 踞陕、甘、宁之交界, 鄂尔多斯盆地之腹中, 截至2007年底, 环县辖4个镇、16个乡及1个旅游办公室, 总面积9249.5平方公里。经过近3 0年的改革发展, 环县经济持续快速增长, 城乡社会经济面貌总体上发生了根本改变。然而不容忽视的是, 近年来城乡发展差距持续扩大, 农村社会事业发展滞后, 农业基础设施脆弱, 农民收入水平低。城乡统筹发展问题已经成为环县经济持续协调发展的重大障碍。

二、环县城乡统筹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1. 在经济方面的不和谐

从政府投入指标看, 2006年环县全社会对城镇投资74180万元, 而对农村投资仅为10128万元;从居民收入指标来看, 2003年~2006年环县城乡居民收入比值从3.59逐渐增高到3.83;从居民消费指标看, 2003年~2006年城乡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的比值也由3.25扩大到4.20。

2. 在政治方面的不和谐

城乡不统一的户籍制度;城乡间在参政议政方面也存在不均衡现象, 广大农民缺乏平等的政治参与权、利益表达权;还包括城乡不平等的就业政策、城乡不平等的社会保障体系等。

3. 在文化方面的不和谐

城乡居民受教育程度差距较大, 农村教育投入不足;城区和农村的文教娱乐水平有很大的区别, 环县城区人均教育文化娱乐服务为562.4元, 而农村人均文教娱乐用品及服务支出仅为111.8元。

4. 在社会方面的不和谐

城乡医疗支出差距大, 2 0 0 5年城区人均医疗保健支出为401.27元, 而农村人均医疗保健支出仅为36.7元;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相对滞后, 交通、水利等基础设施仍是全县农村社会发展的瓶颈。

三、环县城乡协调发展差异的定量分析

1. 技术思路

基本思路:为反映环县城乡协调发展情况, 先建立一套可以反映全县经济社会整体发展水平的指标, 并选取相关参考序列, 然后将2005年底环县各乡镇相关指标的空间序列与参考序列作灰色相关分析, 以反映环县各地区城乡协调发展差异。

研究范围:鉴于统计年鉴一般只统计到乡镇范围, 村一级的基础数据较难获得, 于是取2005年环县21个乡镇为研究对象。

指标确立:根据区域性、可比性、科学性和代表性原则, 研究确定采用反映区域发展差异的指标主要包括人均财政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和非农业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

2. 环县城乡协调发展差异研究——灰色关联分析

(1) 灰色系统理论中的灰色关联分析方法是在不完全的信息中对所要分析研究的各因素, 通过一定的数据处理, 在随机的因素序列间, 找出它们的关联性, 发现主要矛盾, 找到主要特性和主要影响因素。本文将整个环县看作是一个系统, 而把各个乡镇看作是影响整个系统发展水平的因素。参照国内外相关研究, 选取一参考目标序列, 并将各乡镇数据与参考序列进行灰色关联分析。

(2) 计算各乡镇原始数据及参考序列, 经计算得各乡镇指标与参考目标序列的关联度:天池乡0.7448、演武乡0.6977、合道乡0.7405、曲子镇0.7581、木钵镇0.7531、樊家川乡0.7506、八珠乡0.7380、环城镇0.7639、洪德乡0.7495、耿湾乡0.7450、四合塬0.7475、秦团庄乡0.7117、山城乡0.7498、甜水镇0.7563、南湫乡0.6061、罗山川乡0.6338、虎洞乡0.7461、小南沟乡0.6610、车道乡0.7151、毛井乡0.7328、芦家湾乡0.7374。

3. 结果分析

(1) 环县城乡发展现状分类。根据关联度大小和实际情况, 可把2 1个乡镇、区分为3类:

第一类:关联度在0.7506以上, 有曲子、木钵、环城、甜水。

第二类:关联度在0.7151~0.7506之间, 包括天池、合道、樊家川、八珠、洪德、耿湾、四合塬、山城、虎洞、毛井、芦家湾。

第三类:关联度在0.7151以下, 包括车道、小南沟、罗山川、南湫、秦团庄、演武。

(2) 环县城乡协调发展进程分析。以上把环县2 1个乡镇划分为3类, 以反映环县各地区城乡协调发展差异。

率先实现城乡协调的领头地区:包括曲子、木钵、环城、甜水等第一类乡镇, 灰色关联度在0.7506以上, 以环城0.7639为最高。这四个乡镇均沿银川——西安分布在环江谷底, 交通便捷, 区位和资源优势地位突出, 具有良好的产业优势和经济发展基础优势, 城镇化初具规模, 已出现城乡协调的特征与趋势, 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和区域城镇化水平较高, 综合发展状况较好, 二、三产业较为发达, 吸收剩余劳动力功能相对较强是今后带领全县实现现代化和城乡协调发展的关键地区。

实现城乡协调的重点扶持地区:包括天池、合道、樊家川、八珠、洪德、耿湾、四合塬、山城、虎洞、毛井、芦家湾等乡镇, 灰色关联度在0.7151~0.7506之间。这些乡镇受自然、历史、社会、经济等因素制约, 目前总体水平距城乡协调发展指标还有距离, 在产业结构、社会经济和人口城乡构成上还存在一定不足, 是环县城乡协调发展过程中必须重点扶持的地区, 这部分乡镇的城乡发展并不能像第一类区那样, 迅速走上城乡协调, 而是需要一定时期的产业结构调整和政策磨合期, 逐步在中心城镇和周围农村之间进行有机融合。

实现城乡协调的调整地区:主要是车道、小南沟、罗山川、南湫、秦团庄、演武等乡镇, 灰色关联度在0.7151以下, 远离经济核心区, 暂不具有城乡协调发展条件, 但为了加快该地区进程, 建议在政策向导和规划上加以控制和引导。

四、结语

通过以上分析可知, 环县城乡统筹发展存在诸多问题, 且全县城乡协调发展过程不可能在短时期内实现, 而是一个有重点, 有突破, 有扶持的分步实施的过程。

参考文献

[1]徐建华:现代地理学中的数学方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2

城乡关联发展 篇3

关键词:经济增长,城乡收入差距,灰色关联分析

1 新疆经济增长过程中城乡收入差距扩大事实

本文选用2000年以来新疆城镇居民家庭人均年可支配收入和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纯收入作为衡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指标。由图1可知, 随着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 新疆经济人均GDP快速增长, 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水平普遍提高, 居民生活水平得到很好的改善。但是随着收入水平的提高, 新疆城乡收入差距也在逐年扩大, 且呈递增趋势 (见图2) 。

定性分析说明新疆城乡收入差距与经济增长有很强的关联, 为了更好揭示经济增长与城乡收入差距的关系, 在定性分析基础上构建多因素相互作用过程灰关联模型, 对经济增长与城乡收入差距关系进行实证分析。

数据来源:新疆统计年鉴 (2001~200 9)

2 经济增长与城乡收入差距的灰关联分析

2.1 灰色关联分析模型机理

灰色系统关联分析是用对比方法判断若干组有限的数据序列之间的相似程度, 关于相似性邓聚龙教授有过精辟的论述, “几何形状越接近, 则发展趋势越接近, 关联度也越大”。通过灰色关联分析可以判断引起系统发展的主要因素和次要因素。计算步骤如下:

(2) 序列的初值化生成。

(5) 计算灰色关联度。

2.2 经济增长与城乡收入差距灰关联指标选取

关于经济增长与收入分配的关系问题研究, 国内外学者已经有很多研究。本文立足于新疆经济发展和收入分配现状, 构建经济和收入分配多因素相互作用灰色关联模型, 对经济与收入分配关系进行实证分析。揭示影响新疆收入分配和经济增长的主要因素和数量关系。

基于数量和结构两方面考虑, 我们选取经济总量和三次产业等因素, 但同时考虑到人口因素, 还引入了人均G D P和人均城乡收入等。具体的指标选取见表1。

2.3 利用灰色关联度模型测算经济增长与城乡收入差距的关联度

根据灰色关联分析模型, 选取经济增长指标X1~X5为参考序列, 收入分配指标Y1~Y3为比较序列。当分辨系数ρ=0.5时, 利用Matlab编程计算得到经济增长指标与收入分配指标的灰色关联度 (表2) 。

3 分析及结论

按照00.3 5时为弱关联, 0.350.65时为中度关联, 0.651时为强关联, 根据表2可知, 新疆经济增长的5个指标与城乡收入差距的3个指标共15个关联之中, 有9个呈强关联, 6个呈中等关联, 无弱关联指标。强、中、弱关联强度分别占1 5个关联值的比例为60%、40%、0% (如图1) 。2001~2009年新疆经济增长与城乡收入差距关联度值为R=0.6561, 总体上表征了经济增长与城乡收入差距呈中度关联。

(1) 在城乡收入差距三个指标中, 农村家庭人均纯收入 (Y1) 与经济增长指标总体呈强关联, 城镇家庭人均年可支配收入 (Y 2) 和城乡收入差距 (Y 3) 与经济增长指标总体呈中度关联。这表明, 虽然城乡的收入绝对差在增大, 但经济增长给农村居民收入带来的变化更大, 社会分配趋于公平。

(2) 在经济增长指标中, 与城乡收入呈强关联的有GDP总量 (X1) , 人均GDP (X 2) 和第二产业 (X 4) , 且依次由强到弱分别是为:X 4、X 1、X 2。第一产业 (X 3) 与城乡收入差距的三个指标都呈中度关联。由此可见, 在新疆, 要提高城乡居民收入, 减少城乡收入差距, 改善人民生活质量, 首先需要大力发展第二产业, 努力提高人均G D P水平。其次, 作为农业大省, 大力发展第一产业对提高城乡居民收入也起相当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统计局.新疆统计年鉴 (2001 ̄2009) [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

[2]邓聚龙.灰理论基础[M].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2.

[3]陈华友.组合预测方法有效性理论及其应用[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8.

[4]陈伟华, 王华.教育与经济协调发展的灰度关联度分析[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2007, (03) .

城乡关联发展 篇4

关键词:城乡卫生服务体系,纵向整合,博弈识别,利益相关者

我国割裂的城乡卫生服务体系由来已久,并在现有的医疗卫生体制之下得到了不断的强化。非连续性和碎片化城乡医疗卫生服务供给方式制约了城乡卫生服务体系的整体绩效,也大大降低着农村居民获医疗卫生服务的可及性、连续性、经济性和有效性[1]。割裂的城乡卫生服务体系内原本就存在着各种力量的相关联系和相互作用,纵向整合的体系内各种主体之间的博弈频率和制约强度势必也随之增加,各个利益主体间的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作用程度和水平也将更加突显,构成各个利益主体多次博弈的复杂的博弈关系网络[2]。所以,清晰地识别城乡卫生服务体系纵向整合的利益相关者间关联与博弈力量,有利于更好的出台相关激励机制和治理机制,对推进纵向整合实践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1城乡卫生服务体系纵向整合的利益相关者

城乡卫生服务体系纵向整合拥有的有形或无形资源的个体、组织和机构便构成了不同的利益主体(也称利益相关者、利益集团)[2],参照南京医科大学卫生政策学者钱东福的定义[3],我们认为城乡卫生服务体系纵向整合的利益相关者是指对城乡卫生服务体系纵向整合做出反应并受到卫生服务体系纵向整合影响(积极影响和消极影响)的机构、组织和个人,这些参与主体或者影响卫生政策的制定、执行、监督,或者反之也受政策的直接影响。

2城乡卫生服务系统纵向整合的主要利益相关者间的关联

城乡卫生服务系统纵向整合的各个利益相关者间彼此相互关联。整体而言,关联和影响主要发生在城乡卫生服务系统纵向整合内部利益相关者和外部利益相关者之间。城乡卫生服务系统纵向整合内部关联主要作用于各级医疗服务提供机构、医疗服务机构内医疗工作者、医疗服务机构管理者三个核心利益相关者;城乡卫生服务系统纵向整合外部关联主要作用于整合体系与竞争对手、当地居民和患者、政府及其卫生行政部门、医疗保险机构和药品、器械等供应商五个核心的利益相关者。各个利益相关者间的关联如图1所示。

2.1城乡卫生服务系统纵向整合内部利益相关者间的关联

城乡卫生服务系统纵向整合内部利益相关者间的关联及其紧密程度决定着整合体系能否健康运行的关键。各级医疗服务机构必须紧密协作,进而为区域内居民提供连续的、可及的、经济的、适当的、优质的医疗保健服务。同时,健康的整合型医疗服务也将为各级医疗服务机构改善自身服务积累经验并改善管理模式。运行有效的城乡卫生服务系统纵向整合和健康的整合型医疗服务也将会体系内的各个医疗服务机构带来远期回报。新型的城乡卫生服务系统纵向整合和整合型医疗服务供给有利于改善管理者的传统思维和管理理念,他们需要创新经营和管理模式甚至管理手段以适应新变换,也必将激励医疗服务机构管理者做出新的决策和战略规划。医疗服务机构医疗工作者应该适应这种新型的服务提供模式,加强上下级医疗服务机构的联系和沟通,以患者为中心,为居民提供连续的、可信赖的医疗保健服务。整合型医疗服务也必须给予医疗工作者利益回报,没有利益的均沾机制,城乡卫生服务系统纵向整合和健康的整合型医疗服务难以持续。

2.2城乡卫生服务系统纵向整合与外部利益相关者间的关联

政府及卫生行政管理部门作为核心的利益相关者一定要给予城乡卫生服务系统纵向整合更多的政策支持,如:政策引导 体系内部 医疗工作 者上下流动、给予流动的医疗工作者职称、待遇等方面政策倾斜、授予整合型城乡卫生服务体系自我管理权限等。政府及卫 生行政管 理部门还 应该制定 多种激励 措施,鼓励整合型 城乡卫生 服务体系 增强内部 活力。整合型城乡卫生服务体系外部的医疗保险机构也是核心的利益相关 者,整合型城 乡卫生服 务体系的 健康和可持续发展势必离不开医疗保险机构的政策辅助[4],如:增大转诊患者的报销比例。调整整合型城乡卫生服务体系支付方式以此激励整合型城乡卫生服务体系内患 者的流动,减少在城 市公立医 院的住院天数。长远 看来,整合型城 乡医疗服 务将有效 的降低医疗保险费用 的支出,维护医疗 保险基金 池的稳定,也有利于医疗保险机构对基金的管理,最终体现保险设立的本质目的。当地居民和患者是整合型城乡卫生服务体系 核心利益 相关者之 一,没有居民和患者认可的整合型城乡卫生服务体系不会体现其制度价值 和优势。没有 居民和患 者积极参 与,整合型城乡卫生 服务体系 将处于“整 而不合”的尴 尬处境。居民和患者也将有效促进整合型城乡卫生服务体系政策调整,鼓励其创新和完善体系的运营模式。同时,整合型城乡卫 生服务体 系最大的 受益主体 也是当地居民和患者,健康发展 的整合型 城乡卫生 服务体系能够为当地 居民提供 连续的医 疗服务,提升医疗服务的系统 性和完整,也会降低 居民就医 的经济负担。整合型城乡卫生服务体系可以激活基层医疗服务机构的服 务能力,更加便捷 地为基层 农村居民提供廉价、优 质的服务。整 合型城乡 卫生服务 体系可能会影响和改 变供应商 的营销模 式,紧密型整合型城乡卫 生服务体 系更有谈 判资本,整合型城 乡卫生服务体系可以处于价格谈判的优势地位。供应商也会更重视对整合型城乡卫生服务体系的营销甚至给予让利,这有利于 扩大供应 商的市场 和渠道。整合型城乡 卫生服务 体系在地 区内也会 有竞争对手,体系外的公立医疗服务机构、民营医疗机构和其他整合体系将相互 收集彼此 信息,在管理模 式和经验方面相互模 仿以抢夺 医疗市场,这有利于 建立一个有效的竞争格局,进而完善区域内医疗服务体系,提供价格合理、优质的医疗服务。

3城乡卫生服务体系纵向整合的博弈识别

3.1城市公立医院与农村基层医疗机构的利益博弈

整合型城乡卫生服务体系内上下级医疗服务机构主要强调上下联动和合作但也存在博弈行为,无可厚非,医疗服务主体都在寻求政策体制内利益最大化[5]。城市公立医院追求医疗市场的最大化,尽量将自己的影响力辐射到区域内的各个角落,而且城市公立医院参与整合的动力之一就是要“逐鹿医疗市场”。整合型城乡卫生服务体系内城市公立医院如果没有利益激励作用下不会轻易的将自己的优质医疗资源进行下沉,由于功能层面的重叠,在某些疾病和患者源上,城市公立医院和农村基层医疗服务机构还存在局部的竞争行为,如,城市公立医院面对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的患者,他们还不会轻易将病人转入农村基层医疗服务机构[6]。城市公立医院也不会抽调太多的高水平的医疗技术人员长期下放到农村基层医疗服务机构支援,一方面,这样会损害其自身发展和利益,另一方面,他们也面临着城市内其他公立医院的竞争,所以,整合型城乡卫生服务体系内博弈过程中,维护自身利益免受太大影响将是城市公立医院首要策略性选择。农村基层医疗机构在整合型城乡卫生服务体系内也不愿轻易放弃自己的经营自主权,农村基层医疗机构在整合型城乡卫生服务体系内将最大的争取政策上的关照,他们将积极主动地接纳上级医院的技术支援,并希望借此提升自身的品牌影响及提高医疗技术水平。但是,面临整合型城乡卫生服务体系要求的功能调整时,他们也会表现出抵触行为,如,将抵触放弃一部分医疗诊治功能并加强医疗康复等服务功能,或者抵触实行基本药物制度而放弃医药加成等,农村基层医疗机构还是将以维护自己的自主经营权和经济利益为主要博弈战略。

3.2公立医疗主体与其他组织的利益博弈

整合型城乡卫生服务体系除了上下级医疗服务主体之外,还包括医疗保险机构、卫生行政部门、药品供应商、民营医疗机构、其他医疗联合体等组织机构,他们之间的博弈在整合型城乡卫生服务体系也将更加激烈。首先,整合型城乡卫生服务体系需要医疗保险机构的政策配套,最佳政策是进行医疗保险组织一体化建设,重整现有的国家医疗保险体系,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和城市职工医疗保险、城市居民医疗保险,整合成统一的医疗保障体系。整合型城乡卫生服务体系内患者将自由进行流动以带来连续、完整的医疗服务,医疗保险机构的策略是通过报销比例的不同将患者尽量留在基层医疗服务机构,此时的博弈过程中,一方是为了维护医疗服务连续性和完整性,以确保最佳的医疗服务质量,另一方则是为了维护保险基金池的稳定以达到保险受益的覆盖面。整合型城乡卫生服务体系内卫生行政管理部门也会同医疗服务机构存在博弈行为,卫生行政管理部门希望打破上下级医疗资源分配的不公平性,然而,城市公立医院却采用各种手段以此维护和巩固自己在区域内医疗资源上的垄断和统治地位。卫生行政管理部门希望城乡卫生服务一体化以此减少由经营权限带来的体系割裂和服务的非连续性,然而,农村基层医疗服务机构却希望保持自己的独立经营权以获取自身最大的经济利益。整合型城乡卫生服务体系内卫生行政部门希望取消药品加价,减少药品流通环节,整合体系统一药品采购,然而,各医疗机构还是希望通过药品加成增加自己的业务收入,药品供应商也无孔不入地希望各级医院都能使用自己品牌的药品以增加市场占有量和业务收入,所以,不同级别的医疗服务机构所使用的药品存在差异,患者在不同级别的医疗服务机构内可能接受不同的药物治疗,一方面可能影响医疗服务的连续性,另一方面可能影响患者对整合型城乡卫生服务体系的认知,例如:很多患者被转入农村基层医疗机构治疗时,高档次药品不允许使用后,他们就不愿意接受这种转诊方式,进而不接受整合型城乡卫生服务体系模式。

3.3城乡卫生服务体系纵向整合下医疗技术人员间的利益博弈

整合型城乡卫生服务体系内优质医疗资源一方面是指诊治过 程中所使 用的医疗 设备,但最重要 的资源主体是医疗技术人员。整合型城乡卫生服务体系设计的核心理 念之一是 让优质医 疗资源充 分下沉,然而,城市公立医院的优质医疗技术人员也是有限的,他们也在体系 内寻求自 身利益最 大化,例如:当城市公立医院下派医疗技术人员到农村基层医疗服务机构支援,肯定会影 响这些医 疗技术人 员的收入,他们长期下派在外,一些固定的患者群体可能转向其他医生或者其 他医院,这样会影 响他们在 公立医院对患者的影 响力和忠 诚度,所以优秀 的医疗技术人员不一定情愿被下派到农村基层医疗服务机构去长期支援。整合型城乡卫生服务体系倡导建立双向转诊制度,这样可能会影响一些医疗技术人员的业务收入,一些医生可能不愿将自己的病人转入下级医院。农村基层医疗服务机构医疗技术人员也可能存在一些博弈策略,一些医疗技术人员想借此体系提升自己的业务水平,但是也有一些农村医疗技术人员人浮于事,不愿学习新的业务技术,也不愿意放弃自己的业务而到上级医院进修,甚至不愿意接受新的医疗诊治标准去改变自己诊疗习惯。

3.4城乡卫生服务体系纵向整合下医疗管理者间的利益博弈

整合型城乡卫生服务体系内不同级别医疗机构的管理者或者法人拥有较大的话语权和资源运作能力。城市公立医院管理者想在整合型城乡卫生服务体系内拥有更多的资源和政策调配权,而农村基层医疗服务机构管理者更担心自己的管理权限在整合后被削弱。每一个管理者都有自己的医院发展战略和长远规划,整合后可能出现管理者之间在整合体系发展战略上的不一致甚至冲突。城市公立医院管理者与农村基层医疗服务机构管理者整合动机就存在本质上的差异,城市公立医院整合意愿较低,或者整合目的是逐鹿医疗市场,而农村基层医疗服务机构管理者整合意愿也不一定高,或者整合目的是想借助公立医院品牌和实力壮大自己。城市公立医院管理者在整合型城乡卫生服务体系内必须放弃一些利益,如往下转诊一些轻微病情患者、下派一些优秀的医疗技术人员、帮助农村基层医疗机构完善设备和技术、免费培训农村基层医疗机构的医疗技术人员等,农村基层医疗机构管理者肯定会放弃一些自主经营权、部分农村基层医疗机构可能变成医院托管的形式、可能取消自己的药房、减少一些重复性的医疗设备引入等。

3.5医疗主体与居民、患者及家属间的利益博弈

上一篇:医药连锁下一篇:物位测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