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节能与实现途径

2024-07-20

建筑节能与实现途径(精选7篇)

建筑节能与实现途径 篇1

能源是人类生存与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是社会经济发展不可缺少的动力,但同时,能源又是有限的,会枯竭、用完。当前,我国能源形势十分严峻,能源高速生产,煤、电、油、运行持续紧张。其中,建筑是耗能大户,建筑运行能耗占我国能源总消费量的比例已由20世纪70年代末的10%上升到目前的26.7%。建筑节能已经成为我国节能工作的重点内容。我国建筑规模巨大,发展迅速,每年新建建筑竣工面积大于各发达国家每年新建建筑竣工面积之和,我国正以世界上前所未有的规模和速度建造高耗能建筑。

一、民用建筑节能的内涵

建筑节能是指在保证建筑使用功能和室内热环境质量的前提下,降低其使用过程中能源消耗的活动,是整个建筑中每一个环节节能的总和。其内涵是指建筑在选址、规划、设计、建造和使用过程中,通过合理的规划设计,采用节能型的建筑材料、产品和设备,执行建筑节能标准,加强建筑物节能设备的运行管理,合理设计建筑围护结构的热工性能,提高采暖、制冷、照明、通风、给排水和管道系统的运行效率,以及利用可再生能源,在保证建筑物使用功能和室内热环境质量的前提下,降低建筑能源消耗,合理、有效地利用能源。

二、我国建筑节能的现状

目前世界范围内,石油、煤炭、天然气三种传统能源日趋枯竭,人类将不得不转向成本较高的生物能、水利、地热、风力、太阳能、核能,而我国的能源问题则更加严重。我国能源发展主要存在以下四大问题:一是人均能源拥有量低、储备量低;二是能源结构依然以煤为主,约占75%,全国年耗煤量已超过13亿吨;三是能源资源分布不均;四是能源利用效率低,能源终端利用效率仅为33%,比发达国家低10%。

随着城市建设的高速发展,我国的建筑能耗逐年大幅度上升,已达全社会能源消耗量的32%,加上每年房屋建筑材料生产能耗约13%,建筑总能耗已达全国能源总消耗量的45%。如果继续执行节能水平较低的设计标准,将留下很重的能耗负担和治理困难。庞大的建筑能耗,已经成为国民经济的巨大负担。因此建筑行业全面节能势在必行。

三、我国建筑节能所面临的问题

(一)市场发育迟缓。

目前我国节能建筑市场发育不完善、进展困难,缺乏市场监督和管理机制,市场秩序混乱,致使节能建筑无法遵循正常的竞争准则进行交易,节能建筑在市场中往往受到传统建筑的排挤,难以占据市场份额;建筑节能技术、材料和人才市场尚未建立,无法为建筑节能工作的开展提供相应的技术服务和后备力量。我国节能建筑市场存在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方面,节能增量成本、节能效果变化较大,节能收益时间长,难于进行成本和收益估算,现有节能建筑的真实价值不能在市场中得到体现;另一方面,缺乏市场引导和积极激励政策,导致房地产开发市场建筑节能指标的变化不敏感。

(二)新建建筑节能政策执行力度小。

建筑节能工作涉及民用建筑工程项目的立项、时间审查、开工许可、施工监理、竣工验收、房屋销售许可核准等多个监管环节,大多数地区比较重视施工图节能时间审查环节,而对其他环节比较忽视。由于相对建筑法规颁布和建筑节能标准的实施,我国新建建筑在施工图节能设计市场环节对建筑节能的重视程度都大幅度增加,但由于建筑节能建设没有形成体系、建筑节能时间和施工人员的建设水平较低、政府对节能设计实际执行的监管手段仍然还没跟上,时间合格率的升高并没有带来实际建筑节能效果的大幅提升,新建建筑节能50%的合格率还很低。

(三)既有建筑节能改造难度大。

由于既有建筑市场保有量大,节能改造涉及供热体制改革、改造成本等多方面的问题,故而难度大,绝大多数依然是非节能建筑,仍在浪费着大量的能源。据调查显示,居民对既有建筑节能改造持愿意态度的比例为58%,愿意进行既有建筑建筑节能改造,接近74%的居民只愿意承担10%以下的改造成本。可见如果没有国家财政的投入,既有居住建筑的改造是很难推动的。既有大型公共建筑业主对节能改造成本的承受力较高,对推行公共建筑改造配合意愿较强,能够作为既有建筑节能改造的突破口。

(四)节能技术利用率低。

自20世纪80年代初期提出实施节能战略以来,我国在通风技术、遮阳技术、太阳能技术、中水系统技术、地源热泵技术、节能墙体材料、节能门窗和供热制冷设备等方面都取得了相应的科研成果。但是这些新技术新产品多数仅仅是作为学术论文使用,在实践中推广应用率极低,研究开发与实际应用严重脱节,无法发挥其应有的社会配套,不能完全解决耐久性、防火、外贴墙砖、修补维护等技术细节问题,导致业主在节能技术选择上有顾虑。

四、我国建筑节能的措施及途径

(一)建筑节能设计是关键。

为了从源头上控制建筑能耗,减少环境污染,建筑节能设计是全面的建筑节能中一个很重要的环节。这就要求设计师紧跟时代步伐,了解相关技术发展,更新自身知识结构,及时了解新出台的法律、法规,充分利用自然资源、自然地貌、自然通风、使用太阳能,减少资源的消耗,为实现建筑节能走好坚实的第一步。

通过科学的整体设计,集成绿色配置、自然通风、自然采光、低能耗维护结构、新能源利用、回水中用、绿色建材和智能控制等高新技术,具有选址规划合理、资源利用高效循环、节能措施综合有效、建筑环境健康舒适、废物排放减量无害、建筑功能灵活适宜等特点,满足人们的生理和心理需要,而且做到能源和资源的消耗最为经济合理,对环境的影响最小。

一个成功的节能建筑是一个能够与生物圈中的自然系统紧密结合,并且对这这些系统有极少破坏性而最大限度积极影响的设计。可以说,为了从根源上降低能耗,打造节能建筑是设计师义不容辞的义务和责任。

1.整体及外部环境的节能设计。

建筑整体及外部环境设计是在分析建筑周围气候环境条件的基础上,通过选址、规划、外部环境和体型朝向等设计,使建筑获得一个良好的外部微气候环境,达到节能的目的。

(1)合理选址。

建筑选址主要是根据当地的气候、土质、水质、地形及周围环境条件等因素的综合状况来确定。建筑设计中,既要使建筑在其整个生命周期中保持适宜的微气候环境,为建筑节能创造条件,同时又要不破坏整体生态环境的平衡。

(2)合理的外部环境设计。

在建筑位址确定之后,应研究其微气候特征。根据建筑功能的需求,应通过合理的外部环境设计来改善既有的微气候环境,创造建筑节能的有利环境。

(3)合理的规划和体型设计。

合理的建筑规划和体型设计能有效地适应恶劣的微气候环境。它包括对建筑整体体量、建筑体型及建筑形体组合、建筑日照及朝向等方面的确定。

2.单体的节能设计。

单体的节能设计,主要是通过对建筑各部分的节能构造设计、建筑内部空间的合理分隔设计,以及一些新型建筑节能材料和设备的设计与选择,来更好地利用既有的建筑外部气候环境条件,以达到节能和改善室内微气候环境的效果。

(1)建筑各部位的节能构造设计。

建筑各部位的节能构造设计,主要是在满足其作为建筑的基本组成部分功能的同时,通过对各部位(屋顶、楼板、墙体、门窗等)的造型、结构、材料等方面加以设计,充分利用建筑外部气候环境条件,达到节能和改善室内微气候环境的效果。

(2)合理的建筑空间设计。

合理的空间设计是在充分满足建筑使用功能要求的前提下,对建筑空间进行合理分隔,以改善室内保温、通风、采光等微气候条件,达到节能目的。

(3)选用建筑节能材料。

合理选用建筑节能材料也是全面建筑节能的一个重要方面。建筑材料的选择应遵循健康、高效、经济、节能的原则。随着科技的发展,大量的新型高效材料不断被研制并应用到建筑设计中去,更好地起到节能效果。

(二) 政策是保障。

发达国家发展经验表明,市场经济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的调节不是万能的,只有恰当的法律和规章制度才能保证市场的有效运行。政府应采取强制性和鼓励性并存的政策推动建筑节能技术的推广应用,把推广建筑节能适用技术作为提高居民舒适性的突破口,从技术和政策两方面推进建筑节能的开展,实现国家可持续性发展战略。建筑节能是政府承担公共事物管理职能的一个重要方面,政府除制定并完善相关政策和法规,提供信息、节能标准,技术推广等措施外,还应进一步考虑长期的能源价格政策,用可持续发展的消费方式来设计和引导,使能源供需和管理机制重新融合,通过各种形式的宣传让老百姓意识到建筑节能的重要性。 当前我国的建筑节能政策收效并不显著,表现在节能建筑比例不高,发展速度不够快,公众认知度较低。因此,要求各地有关部门从当地实际情况出发,编制地区建筑节能技术政策和相关设计标准,推动建筑节能适用技术的推广。并采用符合市场经济体制要求,针对不同的市场主体、不同的建筑节能技术特点制定相应的经济激励政策,如财政和税收优惠政策等,激发市场行为主体节能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三)全民参与是根本。

建筑节能不是单靠少数人或者少数群体就能完成的,它是一项全民运动,是需要所有个体一起参与才能完成的。人生命的几十年中,有80%的时间呆在室内,人类居住地实质是室内空间。人们创造的环境影响着人们的生活和精神健康,要使建筑的内部能够支持健康、高效的生活方式,可持续发展是关键。人类不能脱离全球系统,而是应该通过生态学的规律被整合到这个系统中来,形成人类、社会、环境三位一体的结合。我国在2007年提出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的要求,国家从战略高度提出了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可见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建筑节能是摆在我们面前的新问题,任重而道远。这不仅需要观念和技术上的不断创新和发展,设计水平的不断提高,同时更需要政策的引导和扶持以及全社会的积极参与。只有这样,我国的建筑节能之路才能更加开阔。

五、结语

节约能源是中国的基本国策,建筑节能是国家节能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贯彻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举措。建筑节能是一项全方位的综合性的系统工程,也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结合我国国情,必须逐步完善建筑节能设计标准,建立建筑节能管理体系,大力推广建筑节能适用技术,提高能源利用率,强化全社会的节能意识,探索出一条符合中国国情的建筑节能适用技术新路。

建筑节能制约因素与改进途径 篇2

建筑能耗是建筑外围护结构传递的热量以及维持室内热环境、冷热源设备及系统的能耗的得热量之和 (或差) 。城镇住宅除采暖外的能耗包括炊事、生活热水、空调、家电、照明能耗。所消耗的能源主要包括电力、燃气、燃煤、液化石油气。近些年来, 有关科研机构对几个典型城市的住宅能源消费情况做了大量而深入的调查。通过对居民能源消费习惯的入户调查问卷、大量户用电耗的数据统计, 加深了对我国城镇住宅的建筑能耗特点、能耗数据的认识, 结合这些能耗调查结果和国家能源消耗统计数据, 可以大致得到我国城镇住宅的能耗特点和能耗数据。我国城镇住宅除采暖外 (包括长江流域及其以南地区冬季的热泵采暖) 平均用能为等效电力20~30kWh/ (m2/年) , 我国2004年城镇住宅建筑面积为96亿m2, 除采暖外总能耗为1900~2850亿kWh/年等效电。

1.1 采暖空调能耗

长江流域住宅目前绝大部分住宅采暖方式为电热或空气源热泵。住宅的采暖空调能耗与运行模式有关, 不同的运行模式下单位面积空调能耗有成倍的差距。根据我国一些院校、科研单位的调查, 我国城镇住宅的平均能耗约为3~5 k W h/ (m 2/年) , 北京为2~4kWh/ (m2/年) (不含集中采暖能耗) , 上海为5~1 0 k W h/ (m 2/年) 。

1.2 生活热水能耗

我国的生活热水主要用于淋浴, 2005年淋浴热水器的城镇居民百户拥有量为72.7台, 居民家庭拥有的热水器中, 燃气热水器占5 7.4%, 电热水器占31.3%, 太阳能热水器仅占11.3%。生活热水能耗没有明确的统计渠道。若一次洗澡用水60L, 从15℃用电加热到40℃的用电量约是1.74度, 若按平均每户每年300人次洗澡, 每户平均2.96人和人均住宅面积26.1m2计算, 折合用电量为6.76度/m2/年。

1.3 照明和其他家电

目前我国城镇居民家庭照明能耗约为6.7kWh/ (m2/年) , 各种电器 (除空调、淋浴) 的能耗约为11kWh (m2/年) 。

1.4 炊事能耗

我国的炊事主要是燃气, 而统计年鉴中燃气有一部分用于采暖和生活热水。根据调查, 我国的城镇住宅炊事能耗约为9.5kWh/ (m2/年) 。

2、提高建筑节能设计的途径

2.1 改善微气候

任何单体建筑都是与其周围环境交换能量的, 因此, 要减少进入单体建筑的热能, 首先要改善建筑周围环境的微气候。

1) 通风。我国大部分地区夏季主导风向是东南季风和西南季风, 因此, 应当使建筑物朝向夏季主导风向。当建筑群成排布置时, 宜与主导风向成3 0°~4 5°角, 并采用前后错位、斜列、前低后高、前短后长、前疏后密等布局措施, 使整个建筑群都能形成对流风。建筑物的楼梯敞开、底层架空等措施, 也有利于后排建筑物的通风。此外, 应注意因地制宜地利用和引导水陆风、山谷风、林原风、街巷风、天井风、庭园风等来改善气候。

2) 绿化与水体。华南理工大学热带建筑研究室曾对夏天阳光下不同地面的温度进行实测, 结果如表1所示。

可见, 绿化相对于硬铺砌可取得表面降温3℃~6℃的效果。若配以水体和喷泉等, 还可进一步改善微气候。因此, 尽可能增加绿化和水体面积, 减少硬铺地, 是改善环境气候和节能的一项重要措施。

2.2 改善建筑物单体节能设计

1) 选择有利的朝向和体型。建筑物的朝向对节能意义重大, 应尽量争取南北朝向, 避免东晒和西晒。

建筑物体型系数是建筑物外表面积与体积之比。体积一定的建筑物若体型系数大则外表面积大, 通过围护结构的传热就多。因此应当力求将体型系数控制在0.35以下。某些高级建筑出于造型和美观的考虑, 不得不采用较大的体型系数时, 应适当增加外墙热阻来弥补。

2) 合理确定窗墙比。窗墙比是窗户面积与外墙总面积之比。若窗的面积较大, 则夏季室内日射得热量多, 室内就较热, 空调冷负荷就相应增加。在冬季, 虽然进入室内的日射可减少供暖负荷, 但由于窗的温差传热损失要比墙体大得多, 因此窗的面积大耗能多。可见, 减少窗户面积是一项重要的节能措施。

3) 采用特种玻璃和遮阳板设施。采用特种玻璃是减少室内日射得热的有效方法之一。常用的特种玻璃有吸热玻璃、反射玻璃和遮光玻璃等, 与普通玻璃相比, 可分别减少2 3%、3 0%和7 0%的日射得热。采用增大屋檐、窗户侧壁、阳台以及专用遮阳板等遮阳措施, 可直接遮挡夏季阳光的热辐射。

遮阳板的设置与太阳的位置和建筑物朝向等因素有关。水平式遮阳板适用于南向窗口;垂直式适用于北向窗口;综合式适合于东南和西南向窗口;而挡板式遮阳板则适用于东西向窗口。

4) 改进围护结构的放热、隔热性能。研究并推广具有低热转移值的外墙和屋顶结构、选用导热系数小的材料, 具有重要节能意义。这方面的措施:包括外墙表面采用浅色设计, 以反射太阳热力;屋顶采用植被屋顶、蓄水屋顶、通风屋顶, 墙体采用中空结构等。

5) 自然通风与地下冷源的利用。加强通风有利于改善温带和亚热带地区室内热舒适环境, 因此应当注意借鉴传统建筑的若干设计手法, 利用风压、热压作用, 改善自然通风。例如, 利用门窗对位, 促进水平穿堂风的形成;利用风管、风塔或高层建筑的中庭进行灌风或抽风以促进垂直通风等。若能将风或空气送入地下空间, 利用导管将经过自然冷却的地下空气或水引导到室内, 尚可进一步降低室温。

当然, 自然通风与减少窗墙比必须权衡利弊, 综合考虑。为了强调自然通风, 过多地增加窗户面积是不适宜的。

2.3 采用绿色照明

在研究各类房屋设备使用能源比例中发现:空调占3 6%、照明与一般用电占3 5%。因而除了重视空调节能外, 必须重视照明采光等其它用电设施的节能。

首先要注意充分利用自然采光、减少照明用电。在配电及照明系统设计中, 还应当注意改善各种灯具和用电设施的功率因数, 尽量采用高效率的灯具, 如将钨丝灯泡改为荧光灯、将高压汞气灯改为高压钠灯等。在照明设计中推广局部照明装置, 只在工作范围内配置适当照明, 减低环境照明光度;安装自动光源控制和红外线感应器等, 避免不必要地长期亮灯。此外, 还可采用光导管收集太阳光进行室内照明。

2.4 利用太阳能等洁净能源

首先是推广应用被动式太阳能集热系统, 用于给建筑物提供热源。同时, 太阳能还可用来制冷, 一种途径是利用太阳能推动机械装置, 再推动压缩制冷系统;另一种途径是利用太阳热量直接驱动吸收式制冷机。

2.5 研究并推广能源计算软件

对建筑物各种耗能装置和各种围护结构, 进行能耗的计算机预测模拟分析, 将能够定量地计算出各种节能措施的效益, 减少盲目性, 取得最优化, 这是节能高科技化另一重要措施。

2.6 适当提高室内热舒适标准

研究显示, 若适当将夏季空调舒适标准从通常的25℃~26℃提高到28℃~29℃, 不仅满足居民热舒适要求, 减少空调房间与室外之间由于温差过大, 容易引起的热伤风等空调病, 还可取得节能的效果。

摘要:建筑节能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迫切要求。论述了制约建筑能耗的因素, 从建筑物微气候、建筑构造和设备提出建筑节能设计途径。

关键词:建筑能耗,微气候,节能设计

参考文献

[1]朱盈豹。保温材料在建筑墙体节能设计中的应用[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03.

[2]王荣光。减少建筑能耗的途径[J]。建筑节能, 2001 (3) :32-36.

建筑节能与实现途径 篇3

在建筑节能改造及合同能源管理项目中,为了实现节能量的核定和节能效果的评估,定制的能源管理系统通常会作为附加系统与其他节能技术一起纳入整个工程范围内。由于能源管理系统本身并不是节能改造技术,无法像空调系统改造、照明系统改造等对于节能项目或合同能源管理项目产生直接的经济效益,因此能源管理系统的投入一定程度上会延长项目的投资回报周期,影响项目投资方的决策。能源管理系统若投入较高则很难被业主及节能服务商所接受,而若不投入则无法实现合同能源管理项目运行周期内节能量的准确核定。

根据《国际节能效果测量与验证规程》中推荐的计量系统的投入成本比例,节能项目中以计量与验证为目的的系统投入的平均成本应少于该项目预期产生的项目节能量的10%。例如,若合同能源管理项目周期为5年,每年预计产生100万元的节能效益,则用于计量与验证服务系统的投入应低于50万元,即5年总收益的10%。

传统的能源管理系统成本很高,在添置各种表计及采集设备以外,还需设置现场总线,然后将现场设备连接到一台电脑,安装管理软件并配置用户显示界面,当数据量较大时需要配置数据处理服务器,而如果还需要实现跨区域的远程管理,则需要配置一台专门的客户端服务器。根据测算,对于一个面积为50000~100000m2的大楼来说,一套较完整的能源管理系统至少约含200~300套智能电表,能源管理系统投资可达上百万。

随着物联网技术和云计算的发展,远程能源管理系统已越来越多被运用,其投入低、速度快,经济性远远高于传统的以建筑为单位的独立能源管理系统。底层运用无线传感网络连接智能仪表设备,上层使用托管的云计算服务,不仅减少现场布线的烦恼,也减少了网络硬件的投入及日常的IT维护。项目的实施增加了用户使用的灵活性,通过云计算的强大运算能力,配合物联传感设备和智能计量设备,不仅可低成本地实现能源数据的快速读取和数据分析功能,也可对终端回路进行启停控制。

本文所介绍的能源管理系统采用挚慧科技公司提供的、Intebox无线解决方案、智能表计及iPower365云平台,轻松实现了某大型商场照明改造项目的节能计量与验证服务,不仅大幅降低了能源管理系统的投入,还具有系统局部的灵活性和良好的时控性,集计量及控制功能于一体。

2 能源管理系统配置说明

该能源管理系统主要针对某大型商场划定区域内8个照明回路的用电计量并实现各个回路启停控制而设计,系统采用基于挚慧科技公司研发的Intebox解决方案,系统配置包括智能电表、无线网关、480MHz无线射频能源控制器组成一个私域网络,实现相互之间的连接。网关可进行本地逻辑运算,实现本地智能,并通过互联网与基于云计算的Intebox能源管理云平台进行数据交换。用户可通过Pad、智能手机下载应用服务程序向云平台发送请求,查询并获取能源管理平台中的相关数据,以及向能源管理平台发送数据和相应操作指令。而用户只需要在任何可以接入互联网的地方,使用浏览器访问客户应用即可。系统原理如图1所示。

系统中使用的智能电表可采集三相电流、电压,回路有功功率、无功功率及功率因数等信息,且自带存储模块。系统采用的能源控制器可通过内置通信模块将智能电表采集的485信号读取并根据网关发出的指令与网关交流发送数据信息,控制器自带控制终端,与现场继电器连接后可对回路进行开关控制。

系统采用自主开发的Intebox无线通讯协议,该协议采用480MHz的RF射频通信频率并自主开发了特定加密算法,其抗干扰和抗数据非法窃取能力非常强。

3 节能改造前后能耗分析结果对比

3.1 节能改造范围

某大型商场内二层约2000m2的区域内进行照明灯具的更新,该区域内共8个照明回路,共458套灯具,8个照明回路分别分布在3个配电柜内,配电柜彼此间最远距离约为60m,有立柱阻挡。根据项目设计,分别为8个照明回路安装智能电表,由于8个照明回路在4个配电柜内,4个配电柜均安装了能源控制器,可对回路进行开关控制。从智能电表上读取的数据信息通过同一个网关发送信号,该无线网关设置在其中一个配电柜顶端,距离最远的无线通信模块为65m。

3.2 云平台用户界面

云计算能源管理系统界面如图2所示,用户不仅可以通过该平台获取能耗信息,同时可通过设备控制配置的按钮对各个回路进行开关控制。

3.3 项目的计量结果分析

通过对改造前后固定周期的能耗统计数值,获得照明改造实际产生的节能效果。详见如下信息:

改造前采集数据时间:2013年11月20~30日,共11天。

改造后采集数据时间:2014年12月20~30日,共11天。

根据系统数据记录,获得改造前后能耗量记录如表1及图3所示,8个照明回路的总节能率为42%。

4 Intebox系统与传统系统比较

根据Intebox系统在本项目的实际应用情况,与传统的RS485系统的应用情况比较,其系统组网投入可减少30%~50%,且调试简单,信号稳定,特别适合改造工程的应用,如表2所示。

5 应用优势及技术拓展潜力

该能源管理系统在节能改造项目中取得了成功的应用,整个系统具有成本低、设备体积小、信号穿透能力强,非常适合广泛应用在商业办公、能源管理、城市能源监管系统及建筑改造项目中。其主要有以下几点应用优势:

(1)实现了物物感知,可实现智能启停控制的效果;

(2)终端设备带有二维码,简化了系统配置过程;

(3)通信设备调试时无需对码,节省了调试时间;

(4)云技术的运用减少了IT设备采购、维护等因素的影响;

(5)云技术的运用增加了大规模部署能力和数据处理能力;

(6)灵活的账户权限设定,可实现设备超精细化管理;

(7)系统潜在扩展能力强,具有低成本扩展的巨大潜力;

(8)减少了项目在计量与验证系统上约30%左右的投入;

(9)系统采用无线计量频段,抗干扰、抗数据非法窃取能力非常强;

(10)系统通信信号稳定,可在大空间广泛部署应用。

物联网技术的发展引领了绿色智能物联建筑的发展思路,随着智能终端、智能传感设备、无线通信及互联网技术的不断更新,能源管理方式将从完善计量和对标优化转换到持续互动控制的优化,真正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和合理利用。

参考文献

[1]张公忠.智慧城市与智能建筑物联网应用.智能建筑与城市信息,2012,2

[2]Boss G,Malladi P,Quan D.IBM Cloud Computing White Paper[EB/OL].http://download.boulder.ibm.com/ibmdl/pub/software/dw/wes/hipods/Cloud computing wp final 80ct.pdf,2007

[3]王吴,董杰.用云计算和物联网技术对建筑能源管理的思路.能源与节能,2012,8

[4]丁露,梅骆.智能传感器在物联网领域中的阿应用.信息技术与标准化,2010,8

建筑节能与实现途径 篇4

一、建筑工程项目施工质量控制存在问题

1. 建筑企业行为不规范

建筑企业是建筑工程项目施工质量控制的主体,建筑工程项目施工质量控制主要是靠建筑企业来完成,建筑企业行为不规范,严重影响着建筑工程项目施工质量。首先,建筑企业质量控制意识薄弱。很多企业为了多赢得利润,往往在建设速度上抓得比较狠,过于注重建设速度,忽略了建筑质量,导致建筑工程项目施工质量问题百出。其次,建筑企业违反操作流程。建筑企业进行建筑工程项目施工的目的在于获得最大的效益,为此,他们往往违反建筑工程项目施工操作流程,例如,不进行仔细分析工作环境,仓促进行开工,不按照图纸要求进行建筑,甚至有些企业存在偷工减料的现象,严重影响着建筑工程项目施工质量的提升。

2. 施工质量管理存在的问题

我国目前关于施工质量管理的法律法规以及规章制度不是很健全,甚至缺乏有效的检测手段,建筑工程项目施工质量评估缺乏权威性。加上施工企业建筑工程项目施工质量管理人员权责意识不明确,责任意识不强,加上建筑工程项目施工质量监督管理机制不健全,很容易使得建筑工程项目施工质量出现问题。另一方面,建筑工程项目施工是一项事故性发生率很高的行业,由于缺乏一定的安全预警机制,导致建筑工程项目施工事故百出,不仅仅不利于建筑工程项目施工企业形象,而且还对于建筑工程项目施工质量以及效益产生消极影响。

3. 建筑材料及制品不合格

建筑原材料的质量直接影响到工程质量,毕竟建筑原材料是建筑工程项目施工的基础,一些建筑原材料的选取如果不合格就很容易留下隐患,直接影响着建筑工程项目施工质量。一些建筑原材料问题,如水泥受潮、过期、结块、砂石级配不合理,混凝土配合比不准,均会影响混凝土强度、密实性,导致混凝土结构强度不足、出现裂缝等等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都为建筑工程项目施工质量埋下了隐患,直接影响着建筑工程项目施工质量以及企业效益,影响着建筑工程项目使用者的生命财产安全。建筑材料及制品不合格,是建筑工程项目施工质量控制存在的重要问题。

二、建筑工程项目施工质量控制系统与体系构建策略探析

1. 建筑工程项目施工质量控制应注意原则

企业建筑工程项目施工质量控制注意的问题有很多,总体来讲,建筑工程项目施工质量控制应该注意以下原则。第一,实用性原则。企业建筑工程项目施工质量控制目的在于提高企业的社会效益以及经济效益,促进企业建筑工程项目施工质量控制的科学化、有效化。第二,逐步推进原则。企业建筑工程项目施工质量控制并不是一朝一夕所能解决的,它需要企业投入大量的时间以及精力,企业应该抓住建筑工程项目施工质量控制大好时机,实现企业管理与质量管理同步前进。

第三,效益原则。企业进行建筑工程项目施工质量控制的主要目的是为了获得更多的利润,一旦进行建筑工程项目施工质量控制体系建设,企业应该将建筑工程项目施工质量控制同企业的短期以及长期效益相结合。第四,全面协调发展。企业建筑工程项目施工质量控制并不是孤立的,需要同其它部门其它人员进行相应的合作,必须与企业的建设基础和经济基础相协调。

2. 加强绿色安全管理,以质量预防工作为主

建筑工程施工绿色安全是建筑业的生命线,安全问题无小事,建筑施工绿色安全不仅仅关系到施工企业形象、施工质量,而且还关系到施工人员的生命财产安全。因此,做好建筑工程施工项目绿色管理工作十分重要。因此,建筑施工企业应该做好建筑施工绿色安全工作。首先,施工企业应该加强对于员工的安全施工思想灌输,让员工从思想意识上认识到绿色安全施工的重要性,从而在实际的施工中做好绿色安全施工工作。

其次,建立健全建筑绿色安全管理规章制度,让全体员工在规章制度下进行管理工作,提高施工企业施工绿色安全管理水平与能力。加强建筑绿色安全管理,以质量预防工作为主,做好建筑工程中绿色工程管理。

3. 加快建筑工程项目施工质量控制标准规范制定

标准规范以及规章制度是施工企业进行建筑工程项目施工质量控制的基础,是企业进行建筑工程项目施工质量控制的制度保障,只有在一定的标准规范以及规章制度约束下,才可以更好地做好建筑工程项目施工质量控制。首先,企业应该建立建筑工程项目施工质量控制管理机构,增强建筑工程项目施工质量控制人员管理的责任意识,强化建筑工程项目施工质量控制管理机构的管理职能。其次,建立健全建筑工程项目施工质量控制管理制度体系建设,在基本管理制度体系基础上,还应该加强建筑工程项目施工质量控制制度体系执行力.

使得企业建筑工程项目施工质量控制真正的做到有法可依、有规章制度可依,从而促进建筑工程项目施工质量控制的科学化。

三、结语

21世纪是质量的世纪,我国目前的建筑业依然为供大于求的买方市场,质量将成为占领市场最强有力的武器。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施工企业面对的是一个统一的国际市场,区域和国家对企业的保护也将逐步弱化,其产品和服务都必须接受统一的国际市场的评判。项目施工管理,要站在企业在市场上生存与发展的角度来看待质量问题,坚持“以质取胜”的经营战略,做到效益最大化。我国建筑施工企业在工程项目施工质量控制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但是在实际的工程项目施工质量控制过程中,很多问题的存在严重影响着工程项目施工质量控制的进一步发展。建筑施工企业应该深入研究工程项目施工质量控制现状,创新质量控制系统构建,为我国建筑施工企业在工程项目施工质量控制体系构建方面的进一步发展提供借鉴与参考。

摘要:随着我国国家政策的不断完善以及城市化发展的不断进步,我国建筑工程项目事业发展也是如日中天,无论是建设规模还是建设速度上,我国建筑工程项目建设都取得了巨大的成就。施工质量控制作为建筑工程项目施工的关键,对于建筑工程项目施工的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本文旨在研究建筑施工企业工程项目施工质量控制现状,针对出现的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策略,为我国建筑施工企业在工程项目施工质量控制体系构建方面的发展提供可行性的思路。

关键词:建筑工程,质量控制,实现途径

参考文献

[1]张秋丽,毛芳莉.建筑工程施工阶段质量监理的控制措施[J].河南建材,2011(02).

[2]蔡泽文,李鹏飞.浅析建筑施工的质量控制[J].山西建筑,2009(05).

[3]傅驰峰.建筑工程施工质量管理浅析[J].山西建筑,2009(15).

[4]申莉娟,黄冠烨.关于结构理论在施工中的若干问题[J].山西建筑,2010(18).

浅议建筑节能的途径 篇5

目前, 我国建筑能耗约占全社会总能耗的三分之一左右, 随着工业化和城镇化的快速发展, 这个比例还在不断上升。我国现有建筑面积为400多亿m2, 绝大部分为高能耗建筑, 且每年新建建筑近20亿m2, 其中95%以上仍是高能耗建筑。城镇建筑每年仅采暖一项需要耗能1.3×108t标准煤, 占全国能源消费总量的11.5%左右, 占采暖区全社会能源消费量的20%以上。在一些严寒地区, 城镇建筑能耗甚至高达当地社会能源消费的50%左右。与此同时, 建筑供暖燃用大量煤炭等矿物能源, 使周围的自然与生态环境不断恶化。大气污染物中燃煤产生的SO2占87%、氮氧化物占67%, CO2占71%, 烟尘占60%, 每年由于燃烧矿物燃料向地球大气排放的CO2仅次于美国居世界第二, 预计到2020年, 中国将取代美国成为世界CO2排放第一大国。因此, 关系国计民生的建筑领域节能降耗已刻不容缓, 寻求建筑节能的途径势在必行。

2 几种建筑节能的几种途径

2.1 建筑规划和体型设计

建筑规划和体型设计包括对建筑、建筑体型及建筑形体组合、日照及朝向等方面的确定。我国《民用建筑节能设计标准》 (GB26-95) 、《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 (GBS0189-2005) 中对建筑物朝向的规划设计都有明确的规定:建筑物朝向宜采用南北朝向或接近南北朝向。在实际设计中, 日照及朝向选择的原则是冬季能获得足够的日照并避开主导风向, 夏季能利用自然通风并尽量减少太阳辐射。除此之外, 还要充分考虑当地的气候、地质、水文等自然条件;在规划布局上, 可以通过建筑的向阳面和背阴面形成不同的气压, 即使在无风时也能形成通风, 在建筑体型设计上形成风洞, 使自然风在其中回旋, 得到良好的通风效果, 为建筑节能创造有利的条件。例如, 在气候恶劣的草原地区, 考虑采用像蒙古包的圆形平面, 圆锥形屋顶能有效地起到减少散热面积、抵抗风沙的效果;对于沿海湿热地区, 设计时主要考虑引入自然通风, 以便减少空气调节对能源的消耗, 减少空调系统对外部的热污染。因此, 合理规划建筑和科学设计体型是建筑节能的前提。

2.2 墙体节能

建筑物中, 热量损失主要来自于外围护结构, 墙体作为建筑外围护结构的主体, 其所用材料的保温性能直接影响建筑的耗热量。我国外墙耗热量大体上为气候条件接近的发达国家的4~5倍, 能源浪费严重。因此, 墙体节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我国《民用建筑节能管理规定》 (2005) (建设部令第143号) 明确鼓励和发展新型节能墙体和屋面的保温、隔热技术与材料。墙体节能方面采取的主要节能措施如下:

2.2.1 加大推广空心砖墙及其复合墙体技术的力度

我国北方小城镇多以实心粘土砖为墙体材料, 保温性能不能满足节能设计标准。以外墙为例, JGJ26-1995标准规定, 在建筑物形体系数 (建筑物与室外大气接触的外表面积与其所包围的体积的比值) 大于0.3时, 则屋顶和外墙应加强保温, 同时传热系数也不能超过规定的限额值。兰州地区传热系数不超过0.90W/ (m2·K) 。而目前常用的内抹灰砖墙, 传热系数都大于上述节能标准数值。因此应进一步加大推广空心砖墙及其复合墙体技术的力度, 对于新建筑尤为重要。

2.2.2 积极采用节能保温墙体技术

墙体保温主要为外墙内保温和外墙外保温两大类。对于既有建筑节能改造, 采用墙体保温技术更为重要。

1) 内保温技术及其特点

外墙内保温施工, 是在外墙结构的内部加做保温层。内保温施工速度快, 操作方便灵活, 可以保证施工进度。 内保温技术应用时间较长, 技术成熟, 施工技术及检验标准是比较完善的。但内保温会多占用使用面积, “热桥”问题不易解决, 容易引起开裂, 还会影响施工进度, 影响居民的二次装修, 且内墙悬挂和固定物件也容易破坏内保温结构。

被大面积推广的内保温技术有:增强石膏复合聚苯保温板、聚合物砂浆复合聚苯保温板、增强水泥复合聚苯保温板、内墙贴聚苯板抹粉刷石膏及抹聚苯颗粒保温料浆加抗裂砂浆压入网格布的做法。

2) 外保温技术及其特点

外保温是目前大力推广的一种建筑保温节能技术。外保温与内保温相比, 技术合理, 有其明显的优越性, 使用同样规格、同样尺寸和性能的保温材料, 外保温比内保温的效果好。外保温技术不仅适用于新建的结构工程, 也适用于旧楼改造, 适用于范围广, 技术含量高;外保温包在主体结构的外侧, 能够保护主体结构, 延长建筑物的寿命;有效减少了建筑结构的热桥, 增加建筑的有效空间;同时消除了冷凝, 提高了居住的舒适度。目前比较成熟的外墙保温技术主要有以下几种:

(1) 外挂式外保温

该技术是采用黏接砂浆或者是专用的固定件将保温材料黏、挂在外墙上, 然后抹抗裂砂浆, 压入玻璃纤维网格布形成保护层, 最后加做装饰面。

外挂的保温材料有毡、聚苯乙烯泡沫板 (简称聚苯板, EPS、XPS) 、陶粒混凝土复合聚苯仿石装饰保温板、钢丝网架夹芯墙板等。其中聚苯板因具有优良的物理性能和廉价的成本, 已经在全世界范围内的外墙保温外挂技术中被广泛应用。

(2) 聚苯板与墙体一次浇注成型

该技术是在混凝土框—剪体系中将聚苯板内置于建筑模板内, 在即将浇注的墙体外侧, 然后浇注混凝土, 混凝土与聚苯板一次浇注成型为复合墙体。主要用于新建筑。

(3) 聚苯颗粒保温料浆外墙保温

将废弃的聚苯乙烯塑料 (简称为EPS) 加工破碎成为0.5~4mm的颗粒, 作为轻集料来配制保温砂浆。该技术包含保温层、抗裂防护层和抗渗保护面层 (或是面层防渗抗裂二合一砂浆层) 。其中ZL胶粉聚苯颗粒保温材料及技术在1998年就被建设部列为国家级工法。这种工法是目前被广泛认可的外墙保温技术。

此外, 节能保温墙体技术中还有将墙体做成夹层, 把珍珠岩、木屑、矿棉、玻璃棉、聚苯乙烯泡沫塑料、聚氨酯泡沫塑料 (也可以现场发泡) 等填入夹层中, 形成保温层。

2.3 门窗节能

住宅能耗主要的来源是外门窗, 其散失能耗约占住宅总能耗的40%, 其中传热损失为1/3, 冷风渗透为1/3, 所以在保证日照、采光、通风、观景等基本功能要求的前提下, 应尽量减小住宅外门窗洞口的面积, 提高外门窗的气密性, 减少冷风渗透, 提高外门窗本身的保温性能, 减少外门窗本身的传热量。其具体节能措施如下:

1) 严格控制住宅窗墙比。住宅窗墙比是指住宅窗户洞口面积与住宅立面单元面积的比值, JGJ26-1995《民用建筑节能设计标准 (采暖居住部分) 》对不同朝向的住宅窗墙比做了严格的规定, 指出“北向、东向和西向、南向的窗墙比分别不应超过25%、30%、35%”。

2) 提高住宅外窗的气密性, 减少冷空气渗透。如使用新型的、密封性能良好的门窗材料;门、窗框与墙体之间的缝隙, 应采用高效保温材料填堵, 如采用弹性松软型材料 (如毛毡) 、弹性密闭型材料 (如聚乙烯泡沫材料) 等密封;门、窗框四周与抹灰层之间的缝隙, 宜采用保温材料和嵌缝密封膏密封, 避免不同材料界面开裂, 影响门、窗的热工性能; 采用全玻璃幕墙时, 隔墙、楼板或梁与幕墙之间的间隙, 应填充保温材料。

3) 改善住宅门窗的保温性能。户门与阳台门应结合防火、防盗要求, 在门的空腹内填充聚苯乙烯板或岩棉板, 以增加其绝热性能;窗户最好采用钢塑复合窗和塑料窗, 这样可避免金属窗产生的冷桥, 可设置双玻璃或三玻璃, 并积极采用中空玻璃、镀膜玻璃, 有条件的住宅可采用低辐射玻璃;缩短窗扇的缝隙长度, 采用大窗扇, 减少小窗扇, 扩大单块玻璃的面积, 减少窗芯, 合理地减少可开启的窗扇面积, 适当增加固定玻璃及固定窗扇的面积。

4) 设置“温度阻尼区”。所谓温度阻尼区就是在室内与室外之间设有一中间层次, 这一中间层次象热闸一样可阻止室外冷风的直接渗透, 减少外墙、外窗的热耗损。

在住宅中, 将北阳台的外门、窗全部用密封阳台封闭起来, 外门设防风门斗, 防止冷风倒灌, 楼梯间设计成封闭式的, 对屋顶上人孔进行封闭处理等措施均能收到良好的节能效果。

2.4 屋面节能

主要节能措施为:1) 尽量采用坡屋顶;2) 加强屋面保温措施;3) 根据需要, 设置保温隔热屋面 (架空隔热屋面、蓄水屋面、种植屋面等) 。在选择屋面保温层时, 首先不宜选用密度较大、导热系数较高的保温材料, 以免屋面重量、厚度过大;其次屋面保温层不宜选用吸水率较大的保温材料以防屋面湿作业时因保温层大量吸水而降低保温效果。目前, 一些建筑采用高效保温材料屋面, 如采用膨胀珍珠岩保温芯板代替常规的沥青珍珠岩或水泥珍珠岩做法, 克服了常规作法的诸多缺点。这种保温芯板施工方便、价格低廉、不污染环境;芯板为柔性制品, 不仅适用于具有平面的屋面, 也可用于带有曲面的屋面, 其主要技术指标, 表观质量密度为110~150kg/m3;导热系数为0.04~0.06W/m2·K;蓄热系数为0.90~0.11m2·K。抗压强度大于0.2MPa;吸水率小于0.01%。充分体现了膨胀珍珠岩作为良好的保温材料的所具备的优越性能。类似这种保温材料的推广使用, 例如西宁污水处理厂的数百平方米屋面工程, 将会取得良好的节能效果和经济效益。

3 结论

建筑节能是整个建筑全寿命过程中每一个环节节能的总和。我们在其规划设计、建造、使用等过程中, 采取各种有效的节能的方法和手段, 合理有效地利用能源, 就一定能降低建筑能源消耗和对外部环境的污染, 为使用者提供健康、舒适、与自然和谐的工作及生活空间。达到节能减排的目的。

参考文献

[1]许波, 侯万亭.复合外墙的几种作法及选用[J].河南建材, 2004 (4) :52-53.

建筑节能与实现途径 篇6

一、我国城市污水处理情况

随着我国城市现代化的建设, 使得我国越来越重视城市的环境问题。而城市水环境更是城市生态环境中的重要部分。因而, 在“十二五”期间, 为改善城市水环境状况, 国务院对城市水污染处理厂的建设极为重视。要求各城市必须都建有污水处理厂, 加强污水处理工作, 提高污水处理的效率。

据最新调查, 截止于2013年3月底, 我国各城镇所建立的污水处理厂总数为3451座, 污水处理能力大约为每日1.45亿立方米。目前已设有污水处理厂的城市高达649个, 城市里的污水处理厂有1981座, 其污水处理能力为每日1.19亿立方米;已设有污水处理厂的县城有1313个, 县城里的污水处理厂共有1470座, 其污水处理能力为每日2518万立方米。

根据2013年年末统计, 我国城市污水处理厂的污水处理能力比起2012年增长了4.4%, 每日污水处理能力为12246万立方米, 城市污水处理率比起2012年提高了0.6个百分点, 为87.9%。

近年来, 我国的污水处理厂几乎遍布全国, 污水处理能力也逐年增高, 但仍存在着许多问题。虽然大多城市污水处理厂都有健全的工艺设施, 但是其在运行上过于简单化, 只是简单的处理污泥甚至于不处理, 便将其随意搁放, 以此来节约污水处理厂的运行费用, 提高污水处理效率。这种现象的普遍存在, 导致我国部分城市出现污泥围城的状况。

污水处理厂的能源消耗率很高, 受能源危机导致能源价格增长的影响, 污水处理厂的运行费用过高, 其利润无法填补成本。

二、我国城市污水处理厂能源消耗现状

随着我国污水处理厂的发展, 对污水处理厂的排放标准也越来越严格, 有效地改善了我国城市水环境状况。但目前我国城市污水处理厂仍是一个能源消耗大的产业, 由于能源危机的加剧, 使其不得不采取措施来降低能耗, 加强节能减排工作。污水处理厂高能耗, 运行费用高的问题为我国城市污水处理厂的发展带来了困扰。

污水处理厂运行的过程中, 所消耗的能源主要有电能、燃料和药剂等等。但其中消耗最高的便是电能了。据调查所知, 我国污水处理厂电能的消耗大约占其总能耗的十分之九。这是一个很大的比重。目前我国污水处理厂电能消耗的平均水平与国外发达国家相差较远。

据调查分析, 我国一级城市污水处理厂每处理一立方米的污水便要消耗0.073度的电量, 而二级城市污水处理厂则是0.325度的电量。

三、我国城市污水处理厂运行费用

随着社会的发展, 我国城市污水处理厂已不再只是依靠政府来运行了, 由政府管理走向市场化经营。因此, 污水处理厂必须关注其营运成本问题, 如何以最少成本获取最多利润, 实现污水处理厂效益最大化, 是污水处理厂运营者的重要任务。污水处理厂的运行费用主要来自于能耗费、人工费、管理费等方面。

由表一可知在我国污水处理厂运行费用中能源消耗费占比重大, 其能耗费主要体现在污水提升、曝气供氧、污泥传送等方面。

四、实现污水处理厂节能减排的有效途径

(一) 污水提升过程中的节能

污水提升过程中最为消耗能源的设备便是污水提升泵, 其具有很大的节能空间。因而, 为减少污水处理厂提升泵房的电能消耗需对其进行节能设计。目前, 我国在设计污水厂高程时, 数据都偏高, 造成提升泵设计扬程也过高, 造成电耗量大。根据水泵有效功率的公式Nu=γQH, 我们可发现当γ和Q确定时, Nu和H是成正比例的, 因而, 当水泵扬程降低后, 一定能达到节能的效果。在设计污水厂高程时, 要防止多次进行污水提升, 以免造成能源的浪费;在布置各构筑物和管线时, 要注意其紧凑性, 避免拐角, 缩短输送距离, 可将反应池和沉淀池进行合并, 以此来避免水头的损失;进行设计时, 要注意构筑物的特点以及构筑物间的关系, 尽量节约土地资源, 杜绝不切实际的设计。

在污水提升过程中, 可引进先进的设备, 加强管理, 以求实现节能的目的。可采用变频调速技术, 优化配置泵站设备, 保障水泵运行的质量;选择型号相同的水泵机组, 以便于进行维修;可对水泵进行合理的更换, 适时地启动水泵, 将污水处理工作放在晚上进行。

(二) 污水处理过程中的节能

污水处理过程中的节能主要通过对曝气系统的节能来降低整个污水处理厂的整体能耗量。

降低曝气系统的能源消耗需要合理设计曝气系统的规模, 在操作过程中要进行合理的控制, 从而提高曝气系统的总能效;选择曝气设备时, 要充分考虑到曝气设备的供氧能力和调节能力, 避免能源的浪费;在进行鼓风机的选择时, 要选择变频调速风机, 有利于操作的便捷, 减少故障, 要合理控制风机的风量, 以达到节能的效果。

(三) 污泥处理过程中的节能

在污泥处理过程中, 减少污泥脱水系统的能源消耗, 需要投入适当的高效絮凝剂, 严格按照操作章程进行科学的运行。在对设备的选择上, 要优选效率高但能耗低的设备, 减少设备的磨损率, 降低运行费用, 从而节约污泥处理系统过程中的能源消耗;充分利用厌氧沼气, 通过沼气的燃烧来用于加温、取暖等方面, 还可以利用沼气发电来降低电能的消耗。

(四) 其他节能措施

可选择平流沉砂池, 避免使用消耗能量大的沉砂池, 尽可能用重力来进行排砂;污水处理厂采用节能电灯, 建设太阳能设备, 充分利用太阳能, 减少电能的消耗, 提高污水处理厂中设备的工作效率, 实现自动化;改进生物除磷工艺, 降低药剂的消耗量, 减少污水中的含泥量, 降低污泥处理的能源消耗。

结语

随着污水处理厂的快速发展, 其高能耗, 运行费用高的问题亟需解决。因而, 污水处理厂的运营者必须改进污水处理技术, 完善无数处理设备, 加强节能减排工作, 提高能源利用率, 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 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摘要:本文主要通过对我国城市污水处理情况的调查, 来分析我国城市污水处理厂的能源消耗问题, 对我国污水处理厂运行费用进行了解, 从而探索实现污水处理厂节能减排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污水处理厂,节能减排,途径

参考文献

[1]姜斌.污水处理厂节能减排的实现途径分析[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 (电子版) , 2013 (26) .

[2]张玉斌, 王昭明, 侯红泽, 等.污水处理厂节能减排的实现途经分析[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 (电子版) , 2013 (16) .

[3]曾庆平.污水处理厂节能减排策略[J].中国科技纵横, 2013 (06) .

民用建筑节能的有效途径 篇7

1 我国现有建筑能耗统计及潜力分析

据有关部门统计, 我国现有房屋建筑面积已达400亿m2, 超过所有发达国家的总和, 但其中只有不足10%的建筑满足国家规定的节能标准, 每年新建的20亿m2建筑, 仍然有一部分建筑属于高耗能建筑。目前我国东北、华北和西北地区, 城镇建筑总面积约占全国的50%, 年采暖用能超过1.3亿吨标准煤, 占全国能源消费量的11%左右, 在一些严寒地区城镇建筑能耗甚至已占到当地总能耗的50%以上。

通过现有的官方资料分析可见, 普通公共建筑与住宅的能耗基本接近, 但大型公共建筑值得重点关注, 尽管目前面积仅占城镇总建筑面积的5%~6%, 但其建筑用电量确高达100~300 k Wh/m2年, 为住宅建筑用电量的10倍以上。因此必须采取有效措施, 控制大型公共建筑能耗的增加, 否则到2020年仅新建的大型公共建筑的年用电量就将达到2000亿kWh以上。

2 比较有潜力并可大范围应用的节能技术就目前情况而言, 现有的建筑节能有效技术措施由以下几个方面:

2.1 提高建筑围护结构的保温隔热性能

同常采用的外墙节能保温材料可分为无机和有机两种。我国目前采用的外墙外保温技术主要有以下几类:一是聚苯板外挂玻纤网格布抹聚合物砂浆体系, 二是外设保温苯板保温层施工与结构砼浇筑同时完成的外保温体系, 三是胶粉聚苯颗粒保温浆料贴砌聚苯板玻纤网格布抗裂砂浆体系, 四是聚氨酯发泡喷涂外墙保温体系, 五是采用工厂化生产预制复合保温板的保温装饰一体化保温体系等。

2.2 改进建筑外门窗结构

通过采用可降低长波辐射的低辐射镀膜玻璃和玻璃夹层充惰性气体的隔热技术以及断热式窗框和玻璃幕墙等技术, 使普通外窗和玻璃幕墙的传热系数从传统的3.0W/ (m2·K) 以上降低到1.5 W/ (m2·K) 以下, 从而使透光型外围护结构的热损失接近非透光型外围护结构。同时, 通过采用可调节的外遮阳装置和玻璃夹层中间设置有组织通风装置, 不仅夏季减少了透过外窗和玻璃幕墙的太阳辐射热, 大大降低了空调制冷负荷, 而且冬季又能充分利用接收到的太阳辐射热对建筑进行供暖, 实现了低耗能或“零耗能”供暖建筑。

2.3 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提高能源利用效率主要反映在供热空调系统综合效率和管网输送效率这两个能效指标上, 因此, 在设计、施工和运行等各环节应重点加强系统能效管理。

2.4 推广余热回收利用和开发利用新能源

当环境条件允许时, 也可充分利用和开发太阳能、地热能等新能源。特别是地源热泵, 它即是一种利用地下浅层地热资源 (包括地下水、土壤等) 进行供热和制冷的高效节能空调系统, 且节能效果十分明显, 通常消耗1kW的电能, 可获得5kW以上的热量或4kW以上的冷量, 其制冷系数可达3.5~4.4, 与传统的空气源热泵相比, 能效提高40%左右, 其运行费用只有普通中央空调系统的50~60%。

3 有效的管理措施

我国对深入研究建筑节能技术的投入还不够。尽管国家已制定了一系列相关政策和技术法规, 但产品技术单一, 技术标准不足、产业技术滞后的矛盾仍然存在。目前现有节能产品的科技含量不高, 产业化程度较低, 可供市场选择的节能材料产品非常有限, 未形成合理有效的竞争机制和充分发挥市场的调节作用。部分新材料产品价格不合理、质量不稳定, 配套能力差, 甚至在应用中还存在着质量通病等问题。建筑市场还缺少专业化的施工队伍, 现场施工人员多数是未经专业培训的民工队伍, 对相关专业技术了解不多, 有的节能建筑尽管采用了先进的节能材料产品, 但由于工人缺乏必要的施工技术, 最后也未达到预想的节能效果, 甚至造成节能建筑不节能的后果。为此, 建议政府相关部门应重点推进和完善以下几项工作。

3.1 完善监督管理机制

首先各级政府要把建筑节能工作提高到强化资源和环境建设、坚持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高度来认识, 建立建筑节能管理工作长效机制, 组建综合管理机构, 专职负责当地建筑节能规划和实施细则的制定、节能材料产品的鉴定把关以及对节能建筑从规划、设计到施工验收的全过程监督管理。同时实行产品准入和能效标识制度的市场管理机制, 对于能效等级低的产品, 应加征消费税和固定资产投资税;而对能效等级高或利用可再生能源的产品, 则应对生产企业实施退税, 对消费者给予能效补贴。有条件的地方应尽早完善公正规范的建筑能耗检测技术手段, 实现对建筑能耗的现场跟踪检测, 同时建立和完善建筑能效的检测标识和审计披露制度, 尤其应该重视建立建筑能效的后期跟踪测评和审计披露制度, 将建筑寿命期内的能效测评标识和审计披露工作制度化、规范化、透明化。

3.2 加大技术产业投入力度

地方各级政府要在整合现有资金渠道的基础上, 加大对建筑节能工作的投入力度, 每年应安排一定的专项资金, 用于节能工作的研究设计和产品开发、重大节能技术改造、高效节能产品推广、节能示范工程试点宣传等工作。鼓励科研机构、建筑设计、环保建材开发等相关部门, 加强学科和部门之间的横向联合, 大力开展建筑节能的新技术、新产品、新工艺、新建材及先进适用成套技术的研发、攻关和推广应用工作。同时加速建筑节能科技成果的转化及应用工作, 为建筑节能的通用化、配套化、系统化提供技术支持, 逐步推进落实节能建筑专业化、标准化的设计施工建设工作。与此同时, 加强对公众的宣传教育, 强化公众的行为节能意识, 使建筑节能工作深入人心, 并充分利用市场调节机制, 引导和鼓励生产消费者节约用能。

3.3 强化目标考核责任制

为确保节能总体目标的实现, 应建立相应的建筑能耗目标考核责任制度, 将节能降耗的成效纳入对地方各级政府及相关部门领导干部年度考核体系中, 纳入国有大中型企业负责人经营业绩考核中, 在领导班子任期内实行严格的目标考核责任制, 并逐步完善节能建筑的责任追诉制度。

结束语

建筑节能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和创新集成技术, 实施中只有提高全民节能意识, 相关部门通力合作, 并采取行之有效的技术和行政管理措施, 强化从规划设计到施工运行全过程监督管理, 同时注重新能源的开发利用工作, 才能真正收到实效。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和建筑事业的不断发展, 建筑能耗在国民经济总能耗中所占的比例愈来愈大, 但我国建筑用能水平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仍然比较落后。建筑节能的新技术和新方法虽然已有许多成功案例, 但是建筑领域对于节能的重视程度还不够, 切实可行的节能技术和方法没有能够被大范围应用, 这不能不令我们进行反思, 除了技术以外我们还应在那些方面进行改进。本文针对目前我国建筑能耗现状, 阐述了建筑领域节能尚存的巨大潜力, 并结合当前节能工作的具体情况, 主要从管理监督角度提出了推进完善建筑节能工作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建筑节能,能效管理,能源利用效率,能耗检测,能效标识

参考文献

[1]江亿, 薛志峰北京市建筑用能现状与节能途径分析, 暖通空调, 2004.

[2]龙惟定民用建筑怎样实现降低20%能耗的目标, 暖通空调, 2006年6月.

[3]涂逢祥建筑节能形势与政策建议,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06年4月.

上一篇:复发性外阴假丝酵母菌下一篇:改性稀浆封层试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