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P模型

2024-07-05

4P模型(精选5篇)

4P模型 篇1

1 问题的提出

概念隐喻理论揭示了人类普遍存在的认知方式, 是对隐喻认识从语言层到概念层的跨越, 但概念隐喻理论有将隐喻孤立化和泛化的倾向, 这不利于揭示隐喻的本质。[1]区分了隐喻研究的三个层次, 超个体层次 (supraindividual) 、个体层次 (individual) 和潜在的个体层次 (subindividual) 。其中个体层次的隐喻研究更加关注语言使用者个体知识差异和交际过程中的言语创造。Croft、Cruse、和徐章宏等学者明确地提出了要真正认识隐喻的本质就必须将视角投向新颖的隐喻。

Richards和Black的“互动理论”, Lakoff和Johnson等人的“映射理论”、Fauconnier的“合成理论”等都旨在解释隐喻意义产生的过程, 即隐喻的理解机制。[2]可隐喻的产生机制是什么?关于隐喻的产生原因作了梳理, 从语言方面, 隐喻产生是修辞需要, 语言经济原则的体现。从认知方面, 是人们通过思考发现各种事体间相似性, 或通过想象在其间建立联系。其外还有各种社会文化原因, 如为了礼貌需要故借助隐喻性委婉语。这从功能角度抓住了隐喻产生的不同原因。从思维角度来说隐喻是一种认知活动。认知心理学实验表明, 新颖隐喻创作体现的是创造性的思维本质, 它应该遵循一般创造性思维的基本过程和原则, 由此我们提出4P模型假设。

2 新颖隐喻的概念界定

Lakoff (1980) 认为新颖隐喻是对规约隐喻的扩展, 它处于规约隐喻系统之外, 这类隐喻富有想象力和创造力。比如Love的规约隐喻是LOVE IS A JOURNEY, 如果我们说LOVE IS A COLLABORATIVE WORK OF ART, 这就是一个新颖隐喻。Lakoff认为新颖隐喻和规约隐喻一样用相同的方式使我们的经验产生意义, 它同样拥有很多蕴含, 这蕴含包括了其他隐喻或字面陈述。[3]

我们认为新颖隐喻是认知主体在一定语境下有意打破范畴界限, 创作出新颖、适合、连贯和具情感审美意义的, 能够给人们提供看待事物新视角的隐喻。[4]新颖隐喻可以发生在语音层级、句子层级上, 语篇层级上、话语里、甚至在文体里。[5]

3 新颖隐喻的语言艺术创造本质

有学者认为, 隐喻性语言的使用并不意味着说话人在进行隐喻性的思维。例如, 当人们说“Our marriage is on the rock”时, 他们只是在使用一传承下来的惯用语, 别人这样用, 我也跟着用。只有当新颖隐喻创作时或有意识使用时, 认知主体才在进行隐喻思维。认知心理学家研究发现大脑右半球在新颖隐喻加工等语言创造中起重要作用。新颖隐喻涉及双重意 (影) 象、想象和灵感成分。Glicksohn[) 等人使用符号匹配量表 (Symbolic Equivalence Test) 和交替用途量表 (Alternate Uses Test) 结果发现二者存在正相关。[6]Fine和Lockwood的研究也发现, 有较高创造力的学生能够使用和产出较多数量的新隐喻, [7]同时, 具有灵活认知风格的学习者所使用隐喻的效果更好, 恰当性更高, 反之亦然。[8]隐喻思维中的想象、发散思维、聚合思维、灵感、类比、灵感 (顿悟) 这些都是创造性思维的重要参与要素。

至今仍在国际上有较大影响力的创造性思维模型当属Wallas“四阶段模型”。他认为任何创造性的活动都要包括准备、孕育、明朗和验证四个阶段, 每个阶段各有不同的操作内容及目标。新颖隐喻思维本质上是一种语言艺术再创或创造活动。故应基本遵循一般创造性活动的基本过程。

4 4P模型假设

束定芳 (2000) 区分了隐喻产生的两种类型, 一种是被迫 (forced) 的原因, 一种是可选择的原因或者说是说话者有意识地创作隐喻, 该文研究的是后者。新颖隐喻创作的4P模型见图1。

新颖隐创作由四阶段构成, 即准备、创作、检验和呈现。图中箭头呈双向模型, 说明准备、创作和检验之间并非直线加工过程, 而可能出现循环往复。相对于呈现阶段, 它们之间并非独立, 而是相互影响和检验的。这里以LOVE新颖隐喻LOVE IS A COLLABORATIVE WORK OF ART为例。

4.1 准备阶段

一般科学实验证明, 人的头脑在认识事物之前, 并不是空无一物的“白板”[14], 这一阶段认知主体从五个方面对本体和喻体两个概念做准备。语言知识 (语音、语义、语法) 和语用知识。按知识的获得途径可将知识途径可分为日常知识 (daily knowledge) 和学科知识 (subject knowledge) , 认知语言学统称为百科知识。关于“爱情”, 我们的日常知识有爱情是男人和女人间的特殊情感, 会产生矛盾, 需要彼此体谅磨合, 双方坦诚相待。[9]关于爱情的学科知识比如来自哲学家的看法爱情是柏拉图的幻想, 来自文学作品的塑造, 爱情是“山无棱天地合, 才敢与君绝”的忠贞, 从心理学角度有冲动型、依赖型、浪漫型和奉献型等。思维策略包括, 求同思维、求异思维、类比迁移、边缘思维等。新颖隐喻通常包含个人的情感和一定文化下的审美和价值判断。同样是关于艺术品, 如果创作主体是个艺术家, 那么在他眼里的艺术品是极致的审美判断, 如果创作主体是个普通人, 在他眼里艺术品可能就是摆在家里的壁画或青花瓷。

这一阶段创作主体对两个概念的准备不是同时的, 是分布在创作主体各种认知活动之中, 而且构成不同的认知模型。相对于新颖隐喻的最后生成, 这一阶段总体是在无意识中进行, 也可以称为“酝酿”阶段。

4.2 创作和检验阶段

现代思维科学研究表明, 人们可以在潜意识水平上处理并理解所见到的现象, 潜意识能阻碍来自客观的大多数刺激, 而让少数几种选择的刺激信息侵入潜意识思维过程 (张庆林, 2007) 。在显意识过程中不能组合加工的信息, 能在潜意识思维过程加工形成结合块。当认知主体储备了相关爱情的知识, 他头脑里其实已潜在的有一个或多个关于爱情的喻体。而借用这些喻体描述爱情的意识并不明显。决定主体选择“合作的艺术品”而不是其它, 受一定外因激发。这激发因素可能来自情景, 如和朋友在画廊对话, 可能是语篇, 可能是认知主体对爱情合作属性或相互帮助功能的认知凸显等。一旦激发因素出现, 认知主体便有意识将爱情的合作艺术特点和艺术品产生概念类比。在新颖隐喻产生之前, 认知主体还要根据自己的价值和审美进行检验和判断, 最终决定选择A而非B作为喻体。

心理学神经模式 (neural pattern) 把经系统想象成一种复杂的道路网络 (主干道、岔路、小路等) , 有些路经常被走 (规约隐喻) , 有些不大有人走 (新隐喻) 新颖隐喻与常规性隐喻的区别在于:前者是认知主体有意识的言语行为, 而后者是隐喻性概念系统作用的结果。使用主体对本体和喻体的差异认识程度和付出的认知努力也是不同的。规约隐喻使用者是对本体和喻体相似性的过度注重导致完全没有意识到二者的差异。新隐喻认知主体二者差异有比较明确的认识时使用的。[10]新颖隐喻的创作和理解与大脑的兴奋状态有关, 类似于人本心理学所说的高峰体验, 而规约隐喻不能带给人这种体验。Rogers还引入了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 他认为艺术与梦幻的区别在于后者完全是基本过程大脑活动, 而前者是基本大脑活动和第二性大脑活动的结合, 一个好大脑活动和第二性大脑活动的结合。一个好的隐喻利用的就是这种结合。[11]

4.3 呈现阶段

新颖隐喻从本质上说是一种思维, 它的呈现由言语的也有非言语的, 这里只谈论它的言语呈现形式。从要素共现角度 (本体、喻体、喻底、喻词) 来看, 可能出现以下几种情况[12]

1) 本体、喻体、喻底同现

A and B is X.

Work and Art is love. (工作和艺术是爱情。)

2) 本体+喻体

Love is a collaborative work of art。 (爱情是合作的艺术品。)

3) 只有喻体

A Collaborative Work of Art. (情人节商店促销商标语)

4) 只有本体

Love needs…… (爱情需要……)

5) 喻体+喻底

春蚕到死丝方尽, 蜡炬成灰泪始干。

6) 多喻体共现

Beauty is but a vain and doubtful good;

A shinning gloss that vadeth suddenly;

A flower that dies when first it begins to bud;

A brittle glass that’s broken presently……

(Shakespeare:The Passionate Pilgrim)

漂亮只是虚荣而又难忘的美好;

耀眼的光彩很快就会陨消;

像一朵刚开放的花随即就会衰凋;

像晶莹的玻璃转眼就会破碎;

既然是“新颖”隐喻, 那么可能呈现更多的形式。新颖隐喻是人发挥能动性和创造力的结果, 它打破了规约隐喻关于本体概念的范畴限制。在英美文化中LOVE IS A JOURNEY.是对爱情的规约认识。其次, 一般认为隐喻是用一种具体的概念认识抽象的概念, 是一种熟悉化 (familiarization) 的过程, 而新颖隐喻不一定遵循这个原则, 它可以用抽像的概念认识具体的概念, 用抽象的概念认识抽象的概念, 产生一种陌生化 (defamiliarization) 形成更大的心理张力和想象空间。新颖隐喻大大增加了事物的可能性, 比如, “圆的正方形”, 从逻辑上说这是不成立的, 但当我们把一张正方形手帕包裹放在圆形球体上时, 它不是变成圆的了吗。正如亚里士多德言, 很有可能的不太可能胜过不太可能的可能。

5 结束语

该文在创造性思维四阶段模型框架下提出了新颖隐喻创造的4P模型假设。二者可谓是人类思维创造性共性和个性的体现。新颖隐喻创造除了遵循一般创造性思维原则, 过程, 方式以外, 还拥有言语创造的特性, 体现是语言艺术的创造性思维。4P模型假设初衷有将隐喻理论性研究视角由隐喻理解机制转向隐喻创造机制的系统研究, 二由规约隐喻或概念隐喻的研究转向新颖隐喻的研究, 三关注语言创造力。4P模型假还处于初步阶段, 还需要来自认知心理学、心理语言学、认知语言学更多的实证证据支持。

参考文献

[1]刘正光.隐喻研究的三个层次与主要领域[J].外语学刊, 2007 (3) .

[2]Fine H J, Lockwood B.Figurative language production as a func tion of cognitive style[J].Metaphor and Symbolic Activity, 1986, 1 (2) :139-152.

[3]Glicksohn J.In search of an electrophysiological index for psy choticism[J].Personality and Individual Differences, 2005.

[4]杨雪.从认知角度谈诗与隐喻—兼析唐诗中的隐喻[J].海外英语, 2011 (15) .

[5]王松鹤.隐喻的多维研究[D].上海:上海外国语大学, 2009:120.

[6]Lakoff G, Johnson M.Metaphors We Live By[M].Chicago:The Uni 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1980.

[7]Robert Fisher, Mary Williams.Unlocking Creativity Teaching Through Across the Curriculum[M].London:David Fulton Publishers Ltd., 2004:10.

[8]Rogers R.Metaphor, A Psychoanalytic View[M].Caliornia:Uni versity of Caliornia Press, 1974.

[9]张庆林.思维心理学[M].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7.

[10]束定芳.论隐喻产生的认知、心理和语言原因[J].外语学刊, 2000 (2) .

[11]Rogers R.Metaphor, A Psychoanalytic View[M].Caliornia:Uni versity of Caliornia Press, 1974.

[12]王寅.认知语言学[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06.

4P模型 篇2

向4P时代转变,虽然现在已经有更多的企业开始以客户和消费者为中心,开始关注购买者的购买需求和便利性等,在营销的反映上就是4C理论的提出,但由于中国经济的特殊性,市场的总体表现仍然是非理性的,完全的以客户和消费者需求为中心也只是发展方向而已,4P仍然是指导现代企业营销发展的主流,特别是对快速消费品来讲,

4P是什么?

1960年,美国营销学家杰罗姆・麦卡锡提出了著名4P组合即产品(Product) 、价格(Price)、地点(Place)和促销(Promotion)的营销组合。其中的地点在现代教科书上被渠道所代替。4P内容是根据市场调研的结果所开发的能够满足消费者需求的商品,产品的内涵包括产品质量、消费者的感官要求、能够吸引消费者眼球的包装;价格就是消费者和客户能够接受的产品价格;能够将产品快速到达消费者手头的物品流通方式;促销指的就是拉动产品销售的促进措施,主要指的是产品宣传和推广促销等。

从上面的意义上我们来分析,不难看出4P 的出发点是从生产者的角度进行的,但基础却是以4M(市场调研、市场分析、市场细分和市场定位)为基础,要求生产企业能够生产出满足消费者需求的产品。它强调的是生产和消费者,即关注了两头。

我们知道,现代的市场经历了产品生产时期、产品概念时期、产品功能时期,现在到了产品需求满足时期,现在也已经不是有了产品就能卖、有好的产品概念就好卖、产品功能化就容易被消费者接受的时代。现代营销营销什么?营销的是产品+功能和概念+销售实施,这就是整合营销。

而上述的4P适合于整合时期之前的产品生产时代。

现在的快速消费品是为满足大众消费者而生产的产品,由于其面对的对象是大众消费者,消费者的需求多样化确定了我们的营销难以完全按照满足消费者个性化需求来进行,但适合于更多消费者需求的产品共性还是要提炼的,更加快捷的渠道过程是需要建立的,能够使各级销售渠道成员都接受的价格体系是需要建设的,更能快速让消费者认识、认同和接受产品的营销沟通是必须要做的。这些过程都是细节性的过程,单纯的、简单的产品、价格、渠道和促销只能作为营销的基础,作为营销要求来进行。现代营销更加关注的是过程和细节,所以简单的4P已经不能满足对营销指导的要求了,

再者,随着市场竞争环境的恶化、竞争的加剧,因为交通便利和信息便利而引起的产品同质化使营销越来越困难的时期更是如此。现代市场需要的是精细化操作,4P也要赋予精细化的概念和内涵。

4P新解:

1P(产品):会说话的产品

产品是营销操作的主题,是企业经营的支撑和媒介,企业的一切行为都是围绕产品来进行的。下面我们就以瓶装水这一产品来说明怎样才能做到产品会说话。

瓶装水是新出现的产品,它以产品的安全性、时代性吸引了众多的消费者,成为饮料的新宠,占据了较大的市场份额。它的产品特点应该具备如下的特点:

产品属性:瓶装水是一种饮用水,是刚刚发展起来的一类饮料,采用PET材料包装的水饮料由于包装的便利性给人以方便;由于现在人类生存环境的恶化,人们对饮用水的安全性越来越关注,无菌和纯净是其中的发展潮流;随着人们对自然环境的向往和回归,矿泉水应势发展;消费者对健康的需求使功能性水饮料也大行其道;消费者饮用后能否得到应有的感官享受,这是产品的口感和质量保证。这些是产品的基本属性:安全、便利、健康、时尚、感官满足和质量。

价值属性:产品的价值属性是消费者对产品的感知,瓶装水给消费者的感官和心理刺激主要体现在消费者购买产品前的认知、购买过程决策的感觉和使用时的感受。在瓶装水的反映上主要是产品包装能否反映产品的基本属性并让消费者认可;产品包装的颜色能否让消费者非常容易接受或很快接纳;消费者饮用时能否克除脱手现象而照顾其安全性或握手感非常好;消费者通过企业的品牌宣传和操作能否认识到购买产品的自有形象感觉是否良好。这些要求产品的设计体现品牌形象的个性化、包装造型给消费者以柔性化的感觉。

文化属性:文化属性反映的是产品能够给消费者带来的意识影响,体现的主要是企业的品牌文化的影响,最初的反映就是企业的营销沟通主题给消费者带来的共鸣。娃哈哈以“我的眼中只有你”吸引了青年一族,成为时尚的潮流;乐百氏以“欢乐万家”作为情感维系给消费者以共鸣。这些品牌名称或营销沟通主题是属于文化层次的产品属性。

4P模型 篇3

关键词:知识管理,绩效评价,4P模型,组织战略

0 引言

20世纪70年代知识管理(Knowledge Management,KM)一词最早出现,到了20世纪90年代以后知识管理战略在西方很多企业的实施表明知识管理的作用得到普遍认同,知识管理作为一种新的管理模式开始研究,20世纪末我国开始研究知识管理。如今知识管理在理论、方法与实践上均得到了迅速的发展。伴随着知识管理实践的开展,使得知识管理绩效评价逐渐成为理论者和实践者关注的焦点[1]。2009年11月1日正式实施的《知识管理框架》是我国知识管理领域的第一个国家标准,在其定义的过程模型中“评价”是知识管理建设的一个环节[2]。目前,国内外一些学者和机构就知识管理绩效评价提出了自己的看法,笔者曾在文献[3,4]中对知识管理绩效评价问题进行过研究。囿于知识管理本身的复杂性,目前人们对知识管理绩效评价研究还不够深入,特别是在评价指标体系、评价方法等方面均未形成统一认识。因此,绩效评价作为知识管理的重要环节,在知识管理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是知识管理研究中值得关注的问题之一。

1 4P模型应用于知识管理绩效评价的分析

1.1 凯洛格学习力4P评估模型

4P模型是学习型组织模型有关研究中的一项成果。目前国内外比较有影响力的学习型组织模型[5,6,7]有从学习方式角度研究的阿吉瑞斯和熊恩的“四阶段模型”,从系统动力学视角研究的“彼得·圣吉”模型,从推动战略规划角度研究的约翰?瑞定的“第四种”变革模型,从提高企业员工与培训程度的鲍尔?沃尔纳的“五阶段”发展模型;从技术平台角度研究的“以知识库为中心的学习型过程”模型(张国平),从组织学习过程角度研究的“6P—1B”模型(陈国权),从知识管理情景研究的组织学习过程的复杂系统模型(戴万稳等)。4P模型是凯洛格(北京)管理咨询公司提出的一种学习型组织学习力评估模型,是从Purpose(目的)、Person(人)、Process(过程)、Performance(结果)四个维度来全面衡量学习型组织建设成效,是已被许多企业实践所证实的行之有效的全面评估工具,其能真实客观地评价组织学习力,成为建设务实高效学习型组织的策略工具[8]。

1.2 4P模型之于知识管理绩效评价的可行性

知识是“知识社会”中企业竞争力的来源,每个战略家都认识到知识管理的重要性,为了提高组织知识创新能力、形成并保持核心竞争力,最终实现知识管理战略的价值,人们已经越来越深地认识到组织学习(organizational learning)能力和学习型组织(learning organization)建设程度对知识管理战略成功实施的重要性。同时,知识管理要求企业不断的学习新知识,在学习成长中提高应对内外复杂变化的能力,建设学习型组织是知识管理的必然要求。从深层次看,组织学习和学习型组织与知识管理有着密切的联系,从Purpose(目的)、Person(人)、Process(过程)、Performance(结果)四个维度评估学习型组织的凯洛格学习力4P模型具有应用到知识管理绩效评价的可行性。因为,知识管理作为企业实施的重大战略必须有清楚的共同愿景和战略目标,知识管理战略的实施“人”是主体、还会受到利益相关者的影响,来自多方面的影响因素会作用于知识管理战略实施的过程,最终影响到知识管理战略实施的直接成效和达成的目标,故修正后的基于4P的知识管理绩效评价模型如图1所示。

2 基于4P模型的知识管理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

2.1 基于4P模型的知识管理绩效评价指标设计

在大量文献调研的基础上,结合4P模型和知识管理的特点,从Purpose(目的)、Person(人)、Process(过程)、Performance(结果)四个维度出发审慎筛选出具有代表意义的指标。

(1)Purpose(目的)

知识管理能给企业带来什么,是企业在导入知识管理管理模式前必须清楚的。知识管理实施的目的最终是为了实现企业的战略目标,为了实现企业战略目标“彼得·圣吉《第五项修炼》”中的“共同愿景”是一个极为有用的工具,将员工的个人愿景汇聚成企业的“共同愿景”,从而形成强大的愿景张力,激励员工为了达到目标而努力。同时,知识管理战略的实施是一项复杂系统工程,需要企业将战略目标划分成与企业共同愿景拟合的阶段性目标,依靠共同愿景的凝聚力和强大张力,在一个个阶段性目标实现的过程中将企业的战略目标与企业共同愿景拟合。所以,从知识管理绩效评价4P模型的Purpose(目的)维度细化出的“阶段目标完成情况、阶段目标与企业愿景拟合度”指标可以评价员工对共同愿景和战略的了解程度、阶段性目标和战略的结合程度,测评出企业的共同愿景和战略目标的清晰程度,从较为宏观的角度评价知识管理的绩效。

(2)Person(人)

知识对人力资源具有高度依存性,尤其是隐性知识更是以人为载体,知识管理作为一种全新的管理理念和模式以知识特别是隐性知识为管理对象,“领导者”和“员工”对知识管理的认知和接受程度对知识管理绩效具有重要影响。“领导者”应是知识管理战略实施的倡导者和积极响应者,制定出台各项激励考核保障措施,营造知识学习、共享、创新的氛围。“员工”是知识管理战略实施的主要参与者,在知识管理情景下打破知识交流沟通的障碍,提高共享知识的积极性,不断增强学习知识的能力,以个人成长与发展促进企业的成长与发展。“领导者”和“员工”是知识管理战略实施的核心主体,两者与知识管理战略的拟合度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知识管理绩效。所以,从知识管理绩效评价4P模型的Person(人)维度细化出的“领导者与知识管理战略的拟合度、员工与知识管理战略的拟合度”可以对知识管理参与的核心主体的角色拟合度进行评价,以明确参与主体的角色定位、找到差距,以采取针对性的措施,充分调动两大主体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提高知识管理绩效。

除了企业领导者、员工是知识管理参与的核心主体外,当今企业的竞争越来越倾向于整个价值链综合能力的竞争,与企业相关的顾客和合作伙伴(供应商、经销商、政府、社会团体等)都是利益相关者,顾客是企业存在的价值,顾客知识管理是帮助企业更好地了解顾客并与其建立持久关系的关键,顾客需求知识、业务知识以及处理与顾客关系的知识都是增强顾客保留率的知识维度;企业的合作伙伴往往是企业直接学习对象,合作伙伴知识能力的共享程度也直接关系到企业能力的提升。甚至竞争对手都是企业的利益相关者,竞争对手相关信息和知识是企业的竞争资本,能够提高组织的决策速度和决策质量。利益相关者理论强调,充分利用企业与利益相关者之间的关系,可以帮助组织实现战略目标以及提升市场价值,能够为组织提供维持竞争优势所需的资源,缓解环境不确定性和促进组织适应外部环境变化,这与知识管理目标“利用集体的智慧提高企业的应变和创新能力”是一致的。所以,从知识管理绩效评价4P模型的Person(人)维度细化出的“顾客保留力、伙伴协作力、核心竞争力”可以从利益相关者角度明确企业整合、利用外部知识的能力,从整个价值链系统出发来思考问题全面评价知识管理绩效。

(3)Process(过程)

知识管理战略的实施除了依靠人驱动外,还要靠过程来驱动,其中组织结构、组织文化、组织流程和信息技术是驱动知识管理战略的关键性因素。

传统的组织结构具有鲜明的等级和层次结构的特点,严重地阻碍了组织内部知识的交流、共享,抹杀和抑制了知识创新能力,是有效知识管理的障碍。与知识管理模式相适应的应是更具弹性、扁平化、网络化,更具参与性、开放性、无边界的组织结构。

组织结构重组可以提高生产率,但是没有与之配套的组织文化,将难以维持高生产率的状况(杰克韦尔奇)。优秀的组织文化尊重知识、尊重人才、鼓励知识共享;组织学习氛围开放、平等、浓厚,重视从过去的经验和失败中学习;宽容的知识交流机制、创新失败机制和健全的知识共享的员工奖励机制,有利于员工、团队创新能力的培养。组织文化的作用将影响员工、团队的行为,而员工、团队的行为将支持或阻碍组织绩效,同时有助于组织应对外界变化以及有效地管理内部矛盾。

组织的关键流程是影响组织竞争优势或驱动组织价值创造的流程。组织的管理、业务和工作三个流程,每个流程中都有知识部分或者需要利用知识来完成,分析融于其中的知识内容,才能从知识管理中获得支持,才能真正达到知识管理创造业务价值的目的。同时,知识管理也涉及到知识生产、共享和应用等知识过程的规范,需要在知识管理实施过程中做管理、业务和工作流程的分析,特别是流程中知识状况分析。最终通过理顺内部流程,提高流程运行效率,提高知识管理绩效。

信息技术(IT)的发展推动了知识管理的需求,知识管理许多功能和服务最终必须借助信息技术来实现,信息技术是知识管理的重要工具,在知识创造与传播过程中起着关键作用。其中,知识管理技术是构建知识管理系统的基础,是实现知识管理的推动力。知识管理系统是覆盖知识生产、分享、应用以及创新各个环节的多种信息技术的集成。在IT设施支持的基础上,以人为中心的知识管理系统的利用可以实现知识快速、便捷、随时随地的协同、传递,可以提升企业协调能力和绩效、改善运营效率、促进学习和交流,并最终影响到企业绩效。

所以,知识管理绩效评价4P模型的Process(过程)维度,从组织结构、组织文化、组织流程、信息技术四个方面细化出的一系列指标(见表1),可以通过对过程驱动因素的评价,测量驱动因素在知识管理战略中发挥的效用和价值的增值功能,明确影响知识管理绩效的关键因素,从而发现在知识管理实施过程出现的与预期目标偏差的症结。

(4)Performance(结果)

Performance(结果)维度与Purpose(目的)维度是不同的。Purpose(目的)是企业知识管理战略实施的最终目标,而Performance(结果)是知识管理战略实施的直接效果,是企业管理“知识”所带来的直接结果。但是,企业的实际情况不同,采用的知识管理模式会有差别,知识管理的Performance(结果)就各不相同。结合知识管理特点,知识管理效果的直接体现是企业知识状态(知识存量、流量)、知识库更新率、外部知识应用能力、企业学习与成长能力的增长、知识创新能力,这些结果可以转换为企业的知识能力,提升企业的竞争优势。此外,虽然目前知识管理的收益难以衡量、知识资产也难以用传统的财务指标全面、准确评价,但是仅使用非财务指标建立的评价体系也是不全面的,因此适当的考虑财务指标是有必要的。所以,知识管理绩效评价4P模型Performance(结果)维度,从知识管理效果、财务角度细化出的一系列指标(见表1),可以清楚的评价知识管理给企业带来的直接效果,增强企业持续推进知识管理的信心;同时让企业明确知识管理建设的方向,通过知识管理绩效评价持续改进,推动企业知识管理战略的发展和价值提升。

2.2 基于4P模型的知识管理绩效评价指标体系

结合上述深入分析,依据设计评价指标时应遵循相关性、独立性、可获得性、可量化性、可比性、定义通俗易于理解的原则,建立如表1所示的基于4P的知识管理绩效评价指标体系。

3 知识管理绩效评价4P模型的应用

知识管理绩效评价4P模从Purpose(目的)、Person(人)、Process(过程)、Performance(结果)四个维度来评价知识管理绩效,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企业知识管理的客观状态。在应用知识管理绩效评价4P模型过程中,可以采用专家评价的方法将每个指标的结果量化。如表1中每个二级指标满分为1分,一级指标通过二级指标各项累加得分。制定一定的评分依据:分为(优、良、中、差)表现优得1分、表现良0.7分、表现中得0.4分、表现差0.1分,综合得分Ti=W×ΣΣ(Wi)(ti),将得分转化为十分制。知识管理绩效评价的最终结果可以用图2呈现,在坐标轴上标出0-10刻度。最后,每个指标得到的总分在图2中标出来,将每个指标的得分连接,例如图2中连接出虚线。

当然要真实反映知识管理绩效必须有可比性,需要将实施知识管理战略前的管理绩效也呈现在图中,这样才能反映出实施知识管理战略的不同、进步。可以从整体上反映出哪些维度存在不足,同时每个维度细化指标的评价结果也可以采取这样的方式表示,对每个指标进行对比,可以全面、直观地显示知识管理实施过程中的进步和不足。希望通过指标的量化和一定的评价程序测评知识管理绩效,对知识管理进行持续的改进,以推动组织战略发展和价值提升。

4 结语

知识管理作为一种新的管理模式在不断实践和发展,使得知识管理绩效评价成为实践领域中关注的焦点。文章在论证了凯洛格学习力4P模型应用于知识管理绩效评价可行性的基础上,从Purpose(目的)、Person(人)、Process(过程)、Performance(结果)四个维度建立了知识管理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并对知识管理绩效评价4P模型的应用进行了描述。当然,对于4P模型的知识管理绩效评价问题的研究可能还不够深入,需要逐步完善和发展,对知识管理绩效评价构建的指标体系和模型还需要更多的检验和完善。

参考文献

[1]LIAO SHU-HSIEN.Knowledge management technologies and appli-cations-literature review from 1995 to 2002[J].Expert Systemswith Application,2003(25):155-164

[2]王涛.国家标准《知识管理框架》必将推动知识管理的广泛应用[EB/OL].(2010-3-2)[2011-5-3].http://www.mie168.com/manage/2010-03/311430.htm

[3]张瑞红.国内企业知识管理绩效评价研究状况分析[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0,13(7):102-104

[4]张瑞红.企业知识管理现状、风险与绩效评价研究[D].中山大学硕士论文,2005

[5]NASON S W.Organizational learning disabilities:an International Per-spective[D].USA:University of South California,1997

[6]沈巍,张睿,高俊山.学习型组织理论模型的比较研究[J].现代管理科学,2004(3):22-26

[7]戴万稳,赵曙明,蒋建武,STEVE F FOSTER.复杂系统、知识管理与组织学习过程动态模型研究[J].软科学,2006(6):120-128

4P营销组合策略 篇4

(一)产品策略

作为产品策略的内容,主要可分为实物产品策略和信息产品策略。

1.实物产品策略:(1)一般而言,企业在网络营销时,可选择下列产品:一是具有高技术性能或与电脑相关的产品;二是市场需要覆盖较大地理范围的产品;三是不太容易设店的特殊产品;四是网上营销费用远低于其它销售渠道费用的产品;五是消费者可从网上取得信息,即做出购买决策的产品;六是网络群体目标市场容量较大的产品;七是便于配送的产品;八是名牌产品。(2)选择产品时应注意的问题:一是要充分考虑自身产品的性能;二是要充分考虑产品营销的区域范围及物流配送体系;三是要充分考虑产品市场生命周期。

2、信息产品策略:(1)设立“虚拟展厅”。用立体逼真的图像,辅之于方案、声音等展示自己的产品,企业应在“展厅”中设立不同产品的显示器,并建立相应的导航系统,使消费者能迅速、快捷地寻找到自己所需要的产品信息。(2)设立“虚拟组装室”。在“虚拟展厅”中,对于一些需要消费者购买后进行组装的产品,可专门开辟一些空间,更好的满足消费者个性化需求。(3)建立自动的信息传递系统。在该方面,企业一是要建立快捷、及时的信息发布系统,;二是要建立信息的实时沟通系统,随时收集、整理、分析消费者的意见和建议,在改进产品开发生产、营销的同时,对于企业有帮助的好的建议,应给予信息提供者以相应的回报。

(二)价格策略

1.网上营销价格的确定程序:一是分析测定市场需求;二是估计产品成本;三是分析竞争对手营销价格与策略;四是选择定价目标;五是选择定价方法;六是确定可能的价格;七是征询消费者的意见;八是确定最终价格。

2.网上定价策略

(1)个性化定价策略。个性化定价策略就是利用网络互动性的特征,根据消费者对产品外观、颜色等方面的具体需要,来确定商品价格的一种策略。网络的互动性使个性化行销成为可能,也将使个性化定价策略有可能成为网络营销的一个重要策略。企业可根据消费者特殊需要的程度,来确定出不同的价格。

(2)声誉定价策略。在网络营销的发展初期,消费者对网上购物和订货还存在着许多疑虑,比如在网上所订购的商品,质量能否得到保证,货物能否及时送到等都是消费者所关心的问题。在此情况下,对于形象、声誉较好的企业来说,价格相应可高一些;反之,价格则低一些。

(3)扣定价策略。在实际营销过程中,网上折扣价格策略可采取如下几种形式:一是数量折扣策略。为了鼓励消费者多购买本企业商品,企业在确定商品价格时,可根据消费者购买商品所达到的数量标准,给与不同的折扣。购买量越多,折扣可越多。在实际应用中,其折扣可采取累积和非累积数量折扣策略。二是现金折扣策略。对于付款及时、迅速或提前付款的消费者,给予不同的价格折扣,以鼓励消费者按期或提前付款,加快企业资金周转,减少呆、坏帐的发生。

(三)渠道策略

1.营销渠道的效用:营销渠道在营销过程中可创造以下三种效用:(1)时间效用。即营销渠道能够解决商品产需在时间上不一致的矛盾,保证了消费者的需求;(2)地点效用。即营销渠道能够解决商品产需在空间上不一致的矛盾。(3)所有权效用。即营销渠道能够实现商品所有权的转移。

2、影响网络营销渠道选择的因素

(1)目标市场。目标市场的状况如何,是影响企业营销渠道选择的重要因素,是企业营销渠道决策的主要依据之一。市场因素主要包括:目标市场范围的大小及潜在需求量,市场的集中与分散程度,顾客的购买特点,市场竞争状况等。(2)商品因素。由于各种商品的自然属性、用途等不同,其采用的营销渠道也不相同。主要包括:商品的性质,商品的时尚性,商品的标准化程度和服务,商品价值大小,商品市场寿命周期等。(3)生产企业本身的条件。主要包括:企业的生产、经营规模,企业的声誉和形象,企业经营能力和管理经验,企业控制渠道的程度等。(4)环境因素等。

3.营销渠道策略的选择

企业在确定了目标市场后,并对影响营销渠道决策的各因素进行了分析,就需进行营销渠道的决策。(1)直接营销渠道与间接营销渠道策略选择,(2)长渠道和短渠道策略的选择。(3)宽渠道和窄渠道策略的选择。企业对营销渠道宽窄的选择策略,通常有密集型分销渠道策略、选择型分销渠道策略、专营性分销渠道策略三种。

15连锁本 张燕

4P模型 篇5

1 企业战略型人力资源管理的理论概述

总的来说, 关于企业战略型人力资源管理的理论主要有两大类:理性选择理论 (Rational Choice Theories) 和客户基础理论 (Constituency-Based Theories) 。

理性选择理论的核心理念是:人都是理性的, 企业的经营决策者一定会严格按照一定的步骤进行决策, 权衡各个方面的利弊, 从而实现效率与利润的最大化。不少学者基于这种理论基础发展了多种模式, 主要有:行为角色模式、人力资本模式、交易成本模式 (Transaction Cost Model) 、代理模式 (Agency Model) 和一般系统模式。这里, 本文仅以交易成本模式为代表进行阐述。客户基础理论的核心理念是以客户关系为基础, 与之相关的模式主要有两大类:制度模式 (Institutional Model) 和资源依赖模式 (Resource Dependence Model) , 本文以后者为代表加以阐述。资源依赖模式的实施基础是企业中的利益一方通过控制资源要素来实现超越另外一方的权力。这种模式通过实施人力资源的管理, 促进资源的高效流动, 从而使得其他利益方对他们形成依赖, 提高人力资源的核心价值。

2 战略型人力资源管理的特点分析

与传统的人力资源管理模式相比, 战略型管理模式的核心在于通过有计划地开发和培训人力资源, 促进企业战略目标的实现。这种管理模式是一种创新性的模式与理念, 具有典型的特征。

2.1 战略型特点

战略型管理模式的核心特征就体现在其将人力资源管理与企业管理紧密结合起来, 这是其本质所在。传统的人力资源管理是一种静态的人事管理, 属于消极、被动的操作性作业, 而战略型人力资源管理是一种积极主动的管理方式, 将企业战略与管理合二为一, 实现效率的最大化。这种管理模式, 符合现代人力资本管理的理念, 坚持“以人为本”和“全民参与”。

2.2 捆绑性特点

捆绑性又称协同性, 战略型管理模式就是将企业各种实践活动结合在一起, 共同服务于某一特定目标。具体而言, 企业可以将所有人力资源的实践活动组合在一起, 没有核心活动, 这种做法强调了实践活动的系统性和均衡性。此外, 企业也可以设立一种或多种核心活动, 将其捆绑在一起, 发挥核心价值。

2.3 匹配性特点

可以说, 匹配性是战略型管理模式的关键所在, 是战略型人力资源管理的核心要求。如果模式不能与企业目标与人力资源管理相匹配, 那么就无法发挥其应有的功能。

3 中小企业战略型管理模式的应用分析——基于RBV、整合和管理胜任力模型

对于中小企业而言, 自身资金有限, 规模较小, 在金融危机的巨大冲击下如何生存与发展, 人力资源管理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为此, 在后危机时代充分实施与发挥战略型管理模式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与意义。

3.1 RBV模型

RBV模型也被称为资源基础模型, 这种模型的核心观点在于, 认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与自身的资源优势密切相关, 并且企业的竞争力已经从外部环境和如何在竞争环境中定位转向企业内部资源的充分利用, 通过占有和挖掘企业中能够产生竞争优势的资源来帮助企业确立在市场中的竞争地位。如果中小企业能够充分挖掘自身所拥有的资源优势, 创造出核心价值, 就能够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具体的应用理念如图1所示:

由图中可以看出, 中小企业要想充分应用RBV模型的效力, 就必须发展自身具有的价值且不可替代性的资源和能力, 由此再应用战略管理的思维培养可持续竞争优势。

3.2 整合模型

整合模型是由管理学家Bamberger和Meshoulam于2000年共同提出的, 他们认为, 资源基础模型没有很好地考虑企业人力资源的战略强度和发展趋势, 为此, 他们将企业人力资源战略的成果、发展与控制轨迹结合起来, 提出两维度的整合模型。整合模型十分注重培养企业员工的社会关系, 鼓励相互信任与尊重, 并积极关注自身所创造的成果。其具体的实施战略如图2所示:

对于中小企业运用此模型时, 如果企业的管理层缺乏劳动过程的全部知识并未对员工进行监督与评估, 由此就涉及到管理知识员工的问题, 中小企业可以运用承诺式管理战略。

3.3 管理胜任力模型

所谓胜任力主要是针对企业中的管理者而言, 企业管理者的能力是企业的DNA, 他能够帮助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 做出最英明最正确的决策, 帮助企业实现成本最小化和利润最大化。具体而言, 这种管理胜任力分为三个层面:个人胜任力、连接公司整体的胜任力以及连接组织绩效的胜任力。

具体的思路如图3所示:

4 后危机时代中小企业战略型管理体系的构建

通过上文的分析, 我们可以看出, 战略型管理模式对于中小企业应对金融危机、更好地培养企业自身的核心竞争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因此, 如何有效地使用战略性管理模式并构建一套可持续性的管理体系是摆在中小企业面前的一个严峻课题。本文主要从招聘、培训、薪酬这三个方面对中小企业战略性管理体系进行一个阐述与分析。

首先, 从招聘体系上分析, 人才是企业的核心资源, 能否招聘到优秀的人才关系到企业未来的长远发展。因此, 中小企业在进行招聘时, 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第一, 中小企业应该根据自身的发展目标与规划、外界环境的变化, 来预测企业的用人需求, 从而制定科学的员工招聘方案, 保证供需平衡;第二, 要选择适合企业自身的招聘渠道。简单来说, 企业的招聘渠道有两种:其一是外部招聘, 其二是内部招聘。内部招聘对于企业而言是比较普遍的做法, 因为这有利于企业管理层发现一些之前被忽略、具有潜质的员工, 从而极大地提高了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外部招聘渠道对于一些实力有限、名气不够大的中小企业而言更加重要, 因为这可以帮助企业招聘到一些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 因此中小企业应该根据企业自身的发展情况合理选择招聘渠道。

其次, 从培训层面上分析, 培训有助于员工迅速掌握新知识、新技能, 十分有利于企业未来的可持续性发展。第三, 从薪酬层面上分析, 可以说, 员工薪酬的高低对于其工作积极性与效率有直接的影响, 在招聘过程中也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5 推动中小企业人力资源战略型管理发展的策略分析——引入S-O-4P管理模式

通过上文的分析, 我们可以看出, 战略型管理模式在中小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发挥着十分关键的作用, 为了更有效地开展此管理模式, 本文提出以下几方面的对策建议:

5.1 应制定科学的人力资源发展战略, 建立优秀的企业文化

中小企业应该树立长远发展的目标, 据此制定科学合理的人力资源发展战略, 同时根据企业对人才的需求制定招聘计划, 实现供需平衡。同时, 企业文化对于确立核心价值观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5.2 应建立完善的企业激励机制——基于管理胜任力模型

人力资源的管理, 核心在人的管理, 而对于员工而言, 积极有效的激励机制影响十分显著。通过上文分析的管理胜任力模型, 中小企业管理层可以据此对员工个人的胜任力、与企业的关联度及对绩效的影响等多层面进行评估与激励, 从而挖掘企业内部的核心人力资源, 培养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5.3 引入S-O-4P的管理策略

企业人力资源的战略性管理是一个科学的综合体系, 其中战略 (Startegy) 是灵魂, 组织 (Organization) 是架构, 职位 (Position) 分析与评价、绩效 (Performance) 考核与薪酬 (Payment) 是核心, 素质管理 (Personality) 是基础。因此, 中小企业可以根据自身的具体资源与发展情况, 将这几种因素综合考虑, 采用S-O-4P的管理策略, 具体如图4所示:

5.4 建立动态的聘用管理机制

通过上文的分析, 我们已经得知, 企业应该合理地选择招聘渠道。这里, 本文强调一点, 员工的素质关系企业的长远发展, 中小企业不应盲目招聘, 造成人才的多余与浪费, 应该制定动态的聘用管理机制, 随时了解企业的人才需求, 及时弥补需求缺口, 实现供需平衡。

参考文献

[1]刘嫦娥.基于胜任特征模型的人力资源管理新视角[J].湖南商学院学报, 2007 (3) .

上一篇:情趣下一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