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送策略

2024-08-07

配送策略(共12篇)

配送策略 篇1

1共同配送定义及其原理

关于共同配送的定义, 有几种不同的说法, 日本工业标准 (JIT) 的解释, 共同配送是:“为提高物流效率, 对许多企业一起进行配送”。日本运输省的定义是:“在城市里, 为了使物流合理化, 在几个定期运货的货主合作下, 由一个卡车运输者, 使用一个运输系统进行的配送”。我国《商业经济专业知识与实务》中指出:“共同配送是由几个配送中心联合起来, 共同制定计划, 在具体执行时共同使用配送车辆, 共同对某一些地区用户进行配送的组织形式”。何公定教授在其《运输组织学》的讲义中将共同配送定义为:“由多个企业为了实现配送规模经济和运输资源共享, 而联合组织实施的配送活动”。

共同配送采用运输规模经济和资源集中效益原理。企业承担配送业务, 一方面是应客户要求, 另一方面是企业考虑能通过配送中心进行集货, 形成规模运输经济。但就一个企业来讲, 运输资源 (如运输车辆、配送中心等) 是有限的, 要完成客户多个地点、多样化送货需求是有困难的, 通过企业联合, 可以最大限度地提高人员、物资、资金、时间等资源的利用效率, 取得最大化的经济效益。共同配送的实质是企业之间为了实现资源共享, 在互信互利的合作基础上, 对不同商品进行优化组合后再进行配送, 以此来提高物流服务水平, 降低配送成本, 快速反馈信息, 促进整个社会商品高效流通的配送, 其核心思想是在资源共享的理念下建立企业联盟。

2共同配送中存在问题

从整体和长远来看, 配送共同化所带来的经济效益是显而易见的, 但对当前或短期的影响却不一定是正面的, 推广应用仍存在一些困难。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1) 组织协调工作难度大, 各货主对货物配送都有一定要求, 在时间、地点、数量、安全等方面必然存在差异, 要把这些要素统一协调起来并非易事。

(2) 各参与主体的商业秘密由于共同配送易于外泄, 很多货主不愿加入其中相当程度出自于这方面的考虑。

(3) 存在利益分配上的矛盾, 共同配送所实现的利益在参与方之间进行分配时缺乏客观标准, 难以做到公平合理地分担成本与收益。

在我国, 共同配送会经历多重挑战。一方面来自于传统体制。配送的共同化往往涉及跨组织的合作, 但长期以来政企不分, 物流设施“条块分割”等情况导致沟通协调困难;从分散物流到社会化物流是企业物流模式的重大转变, 在引进共同配送系统服务之后, 必然导致参与企业进行内部机构调整和适量裁员, 因此部门利益和个人利益将成为共同化物流发展的主要障碍。另一方面来自于尚未成熟的物流环境。民族文化传统中“人有不如自有”等思想观念根深蒂固;现行税收政策不利于多家企业共建配送中心, 因为比起自营物流还可能多缴一项赋税;在推广共同配送的初始阶段, 由于社会需求还没有达到一定的经济规模, 可能会导致较高的服务价格, 使用户企业难以接受, 也可能出现配送服务不够完善, 货主难以完全放心、满意等信誉问题。所以, 共同配送模式的完全实现还存在许多亟待深入探讨的内容。

3共同配送的实施策略

针对我国目前共同配送实施的状况, 现提出以下建议和策略, 为这一先进模式的顺利发展创造良好的内部条件和外部环境。

3.1紧跟市场需求, 顺应市场变化

要从所掌握的客户物流情况和需求角度对最佳配送所包含的共同化内容提出具体方案。当今大型零售业正在发生剧烈变革, 显现出以实需型销售为中心的连锁化、网络化、单品管理化发展的势头, 厂商、批发商等流通渠道参与各方在组织共同配送时, 应及时顺应零售业的这种变革趋势, 并与客户进行充分沟通, 评估目标市场容量, 利用合作体更加强大的功能与优势开展符合市场需求的服务形式, 实现对客户资源, 能力资源和信息资源的同步整合。

3.2提高企业自我认识与合作意识

共同配送是一种共存共荣的双赢发展策略, 该模式的形成要点在于参与者首先要认清自身的条件、定位、需求及成长目标, 并加强各自体系的经营管理与物流设计, 否则共同配送可能发生障碍。其次应取得企业内部自上至下的一致认同, 尤其对于行业内的共同配送, 要使各部门意识到同行之间的竞争只是一种销售上的竞争, 在配送物流方面是可以相互合作的, 而且这种合作对整个供应链、产品经营、单位发展都会带来积极作用。

3.3提取诸多配送任务的共同之处

在异产业的共同配送系统中, 由于行业特性和产品形态差异较大, 货物外观、形状、出厂频度、运输要求、收货单位等各有不同, 即便是同行之间的合作也会出现类似情况, 如果不做精心调整与准备, 充分把握与利用其共性, 将导致物流费用激增, 配送效率锐减。因此在共同配送实施前期就要深刻认识到这一点, 寻找相对稳定的配送业务并充分发掘其相似之处, 培养良好的合作基础。

3.4统一联合体内的信息处理过程

共同配送的运作不仅仅是将几个货主的货物装载到同一配送车辆上那样简单, 还需要很多技术上的配套和管理系统的应用, 而且必须统一企业的订单收发系统和单据填报格式, 使基本信息传输标准化, 从而完成多笔订单任务的组合优化, 方便快捷地组织协同配送。同时也应该采取多项旨在提高运作效率的辅助措施, 例如搭建共同体内的信息网络平台, 推进依靠电子数据交换的VAN (Value Added Network) 增值网;引入办公自动化系统, 鼓励整个商品处理过程采用一致的条形码技术和自动拣选技术, 并在运送车辆上配备无线手持终端, 使交接货物电子化等。

3.5强化领导决策机构的统率能力

实行共同配送很难兼顾每位成员的意愿, 一般是在集中各自意见的基础上, 由配送推进主体进行综合分析、合理取舍, 选择最优方案加以实施。所以联盟决策层的领导与协调作用相当重要, 必须赢得参与企业的充分信赖和拥护。与此同时, 领导决策机构的职责是调动整个团体使之发挥最大效力, 在人事组织与协调方面不仅需要精通各项物流业务, 拥有丰富运作经验, 具备创造革新意识的联合体内人员加入, 而且有必要聘请外部专家站在更为中立、客观的角度参与策划和咨询。

3.6避免同行企业间商业机密外泄

在同产业的共同配送系统中, 参与企业的顾客详情、交易价格、营销渠道等都是最为敏感的个体信息, 一旦外泄给同行竞争者, 将造成无可估量的损失。因此每个企业都会再三权衡利弊, 全面评价行业内合作对其经营战略产生的影响, 如果认为风险太大可以把眼光投向异产业间的共同配送, 毕竟不同产业间的竞争不易重叠且相对缓和, 这方面的顾虑会有所减弱。作为共同体的领导决策机构, 有责任保守成员的商业机密, 并采取有效的预防、监督措施对系统严加控制与管理, 最好在合作协议中注明保密事项, 明确双方的权利和义务。

3.7维护每家参与企业的切身利益

配送共同体是多个具有独立物流要素的企业组成的集合, 其中每位成员在现实经济运行中都是理性的个体, 追求利润最大化是他们始终坚持的原则, 因此在所难免会出现一些道德风险和投机问题。通常情况下合作企业按投入资源和做出贡献的大小来索取盈余, 但不排除个别单位编造虚假信息损害其他成员利益的行为发生, 或者仍抱有“吃大锅饭”、“搭便车”的侥幸心理而消极怠工, 妨碍合作效率的整体发挥。因此有必要加强组织结构内部资产投入、使用、分割的透明度和监督力度, 完善并公开费用分摊机制和利益分配原则, 要求参加单位必须签订比较稳定的共同配送合作协议, 重点明确并严格划分责、权、利, 凡合作成员均要共同遵守, 并一视同仁地承担各自责任。

3.8保证共同运送货物的安全性

共同配送车辆可能承载多家货主不同目的地的各类商品, 除考虑货物在性质上能否相互混装, 在时间上能否满足指定要求外, 运送安全性是组织协同配送无法回避的问题。尤其与单独配送相比, 要让企业把原来自己承运的货物放心地纳入合作体系, 与多种在价值上参差不齐的其他单位所属商品一起运送, 就必须采取完善的保障措施避免货损货差甚至骗货现象的发生。同时应记录配送车辆和驾驶员的详细信息以备追查。对于配送共同体而言, 无论加入企业的资格审查还是所属车辆的安全管理都要严格执行, 可以采用征收一定数额的抵押金并签订完善运输合同的办法, 还可以投保相应的货物运输险种以防意外事故发生。如果有条件利用先进的 GPS 技术, 在运输车辆或贵重商品上安装自动定位跟踪系统实现配送全程的实时监控, 更是解决上述顾虑的高效途径。

3.9重视员工培养和人才引进

共同配送是更大范围内的系统再造, 从数据采集、模拟试验、设施建设、设备整合到配送计划编制, 信息系统搭建、成本效益核算等各个环节都离不开掌握现代技术和操作技能的专业人才, 而且随着共同体的不断完善和标准化, 参与企业原有的规章和流程会有所变化, 必须对从业人员进行短期培训和长期教育, 并重视高层次人才的引进, 以更新知识结构, 提高整体素质。

3.10政府积极引导和有力支持

新生事物的发展总是离不开社会力量的推动和支援, 共同配送作为既能带来企业利润又能产生社会效益的新型配送方式, 理应得到政府的大力扶持。日本政府就一贯重视物流效率化, 在城市规划中会统一考虑仓储、运输问题, 修建流通团地, 并制定一系列有关推进物流共同化的法律、法规以及与之配套的优惠政策。最为典型的是前面提到旨在提高组织化程度的《中小企业流通业务效率化促进法 (中小企业物流效率化法) 》, 它包括对中心企业联合体的事业进行指导, 提供无息或低息贷款, 鼓励开展共同配送和物流规格标准化等多项扶持内容。

4结语

共同配送所带来的经济效益是显而易见的, 但是在推广应用中仍存在一些困难, 需要领导决策机构、参与企业、政府部门的通力合作, 才能摸索到适合我国国情的共同配送模式, 从而创造了良好的社会效益。

摘要:在总结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阐述了共同配送的基本理论, 认真分析了共同配送中存在的问题, 并提出了实现共同化的策略与建议。

关键词:共同配送,配送成本,效益,实施对策

参考文献

[1]王孝坤, 杨飞, 杨东援。面向社会效益的城市共同配送研究进展[J].物流技术, 2007, 26 (3) :1-4.

[2][日]诊断师物流研究会, 物流成本的分析与控制[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 2005.

[3]宋华, 胡左洁.现代物流与供应链管理 (第1版) [M].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 2000:172-186.

[4]张文玉.我国中小企业物流共同配送生存环境及实施策略研究[J].黑龙江交通科技, 2006, 7 (3) :71-73.

配送策略 篇2

对配送的管理就是在配送的目标即满足一定的顾客服务水平与配送成本之间寻求平衡:在一定的配送成本下尽量提高顾客服务水平,或在一定的顾客服务水平下使配送成本最小。本文着重介绍在一定的顾客服务水平下使配送成本最小的五种策略。

配送是按用户的订货要求,在物流据点进行分货、配货工作,并将配好之货送交收货人的活动。它是流通加工、整理、拣选、分类、配货、装配、运送等一系列活动的集合。通过配送,才能最终使物流活动得以实现,而且,配送活动增加了产品价值,它还有助于提高企业的竞争力。但完成配送活动是需要付出代价的,即需配送成本。对配送的管理就是在配送的目标即满足一定的顾客服务水平与配送成本之间寻求平衡:在一定的配送成本下尽量提高顾客服务水平,或在一定的顾客服务水平下使配送成本最小。本文着重介绍在一定的顾客服务水平下使配送成本最小的五种策略。

??

??1. 混合策略。混合策略是指配送业务一部分由企业自身完成。这种策略的基本思想是,尽管采用纯策略(即配送活动要么全部由企业自身完成,要么完全外包给第三方物流完成)易形成一定的规模经济,并使管理简化,但由于产品品种多变、规格不一、销量不等等情况,采用纯策略的配送方式超出一定程度不仅不能取得规模效益,反而还会造成规模不经济。而采用混合策略,合理安排企业自身完成的配送和外包给第三方物流完成的配送,能使配送成本最低。例如,美国一家干货生产企业为满足遍及全美的1000家连锁店的配送需要,建造了6座仓库,并拥有自己的车队。随着经营的发展,企业决定扩大配送系统,计划在芝加哥投资7000万美元再建一座新仓库,并配以新型的物料处理系统。该计划提交董事会讨论时,却发现这样不仅成本较高,而且就算仓库建起来也还是满足不了需要。于是,企业把目光投向租赁公共仓库,结果发现,如果企业在附近租用公共仓库,增加一些必要的设备,再加上原有的仓储设施,企业所需的仓储空间就足够了,但总投资只需20万元的设备购置费,10万元的外包运费,加上租金,也远没有700万元之多。

??

??2. 差异化策略。差异化策略的指导思想是:产品特征不同,顾客服务水平也不同。

??

??当企业拥有多种产品线时,不能对所有产品都按同一标准的顾客服务水平来配送,而应按产品的特点、销售水平,来设置不同的库存、不同的运输方式以及不同的储存地点,忽视产品的差异性会增加不必要的配送成本。例如,一家生产化学品添加剂的公司,为降低成本,按各种产品的销售量比重进行分类:A类产品的销售量占总销售量的70%以上,B类产品占20%左右,C类产品则为10%左右。对A类产品,公司在各销售网点都备有库存,B类产品只在地区分销中心备有库存而在各销售网点不备有库存,C类产品连地区分销中心都不设库存,仅在工厂的仓库才有存货。经过一段时间的运行,事实证明这种方法是成功的,企业总的配送成本下降了20%之多。

??

??3.合并策略。合并策略包含两个层次,一是配送方法上的合并;另一个则是共同配送。

??

??配送方法上的合并。企业在安排车辆完成配送任务时,充分利用车辆的容积和载重量,做到满载满装,是降低成本的重要途径。由于产品品种繁多,不仅包装形态、储运性能不一,在容重方面,也往往相差甚远。一车上如果只装容重大的货物,往往是达到了载重量,但容积空余很多;只装容重小的货物则相反,看起来车装得满,实际上并未达到车辆载重量。这两种情况实际上都造成了浪费。实行合理的轻重配装、容积大小不同的货物搭配装车,就可以不但在载重方面达到满载,而且也充分利用车辆的有效容积,取得最优效果。最好是借助电脑计算货物配车的最优解。

??

??共同配送。共同配送是一种产权层次上的共享,也称集中协作配送。它是几个企业联小量为大量共同利用同一配送设施的配送方式,其标准运作形式是:在中心机构的统一指挥和调度下,各配送主体以经营活动(或以资产为纽带)联合行动,在较大的地域内协调运作,共同对某一个或某几个客户提供系列化的配送服务。这种配送有两种情况:一是中小生产、零售企业之间分工合作实行共同配送,即同一行业或在同一地区的中小型生产、零售企业单独进行配送的运输量少、效率低的情况下进行联合配送,不仅可减少企业的配送费用,配送能力得到互补,而且有利于缓和城市交通拥挤,提高配送车辆的利用率;第二种是几个中小型配送中心之间的联合,针对某一地区的用户,由于各配送中心所配物资数量少、车辆利用率低等原因,几个配送中心将用户所需物资集中起来,共同配送。

??

??4.延迟策略。传统的配送计划安排中,大多数的.库存是按照对未来市场需求的预测量设置的,这样就存在着预测风险,当预测量与实际需求量不符时,就出现库存过多或过少的情况,从而增加配送成本。延迟策略的基本思想就是对产品的外观、形状及其生产、组装、配送应尽可能推迟到接到顾客订单后再确定。一旦接到订单就要快速反应,因此采用延迟策略的一个基本前提是信息传递要非常快。一般说来,实施延迟策略的企业应具备以下几个基本条件:

??

??① 产品特征:模块化程度高,产品价值密度大,有特定的外形,产品特征易于表述,定制后可改变产品的容积或重量;

??

??② 生产技术特征:模块化产品设计、设备智能化程度高、定制工艺与基本工艺差别不大;

??

??③ 市场特征:产品生命周期短、销售波动性大、价格竞争激烈、市场变化大、产品的提前期短。

??

??实施延迟策略常采用两种方式:生产延迟(或称形成延迟)和物流延迟(或称时间延迟),而配送中往往存在着加工活动,所以实施配送延迟策略既可采用形成延迟方式,也可采用时间延迟方式。具体操作时,常常发生在诸如贴标签(形成延迟)、包装(形成延迟)、装配(形成延迟)和发送(时间延迟)等领域。美国一家生产金枪鱼罐头的企业就通过采用延迟策略改变配送方式,降低了库存水平。历史上这家企业为提高市场占有率曾针对不同的市场设计了几种标签,产品生产出来后运到各地的分销仓库储存起来。由于顾客偏好不一,几种品牌的同一产品经常出现某种品牌的畅销而缺货,而另一些品牌却滞销压仓。为了解这个问题,该企业改变以往的做法,在产品出厂时都不贴标签就运到各分销中心储存,当接到各销售网点的具体订货要求后,才按各网点指定的品牌标志贴上相应的标签,这样就有效地解决了此缺彼涨的矛盾,从而降低了库存。

??

农村连锁超市物流配送策略研究 篇3

[关键词] 市场流通 连锁超市 配送

2005年3月,商务部展开了“万村千乡”市场工程试点工作,确立了3年内在全国选择部分县市培育25万家新型“农家店”,形成以城区店为龙头、乡镇店为骨干、村级店为基础的农村消费经营网络”的目标,并且取得了显著成就。2006年,“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已建成了1316家配送中心、135775个农家店,吸纳富余劳动力51万名,受益农民约1.4亿人,扩大农村消费约400亿元(商务部,2006),推动了农村现代流通业的发展,繁荣了农村市场。在实际运行中,“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受到了农村经济环境、消费环境和基础设施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和制约,其中,连锁超市物流配送是最关键的环节之一。

一、农村连锁超市物流配送存在的问题

1.农村分散化的生产经营与连锁超市的经营需求不相匹配。我国大多数农村生产经营以家庭和农户的分散经营为主,规模较小,管理水平和组织化水平比较低;所供应的农产品供应有明显的季节性特征,质量参差不齐。

2.缺乏物流龙头企业。农民居住分散,人口密度低,而村镇销售网点严重不足,商品质次价高,售后服务不完善,不配套等,均抑制了农民的消费热情。物流业作为微利性行业,特别是仓储业、货运代理业毛利更低,因而缺乏龙头企业,难以形成规模经济,严重制约了农村物流业的发展。

3.物流配送水平低。表现为:物流技术水平低,物流装备差,物流人才缺乏,物流成本高,物流结构不合理, 物流过程增值能力弱等多方面。

4.不成熟的消费环境和农民消费意识影响了农村物流配送水平的提高。农村连锁超市多远离城区,特别是边远乡村、山区农村山高路远、幅员辽阔、人口分散、店铺大多经营规模小、商品统一配送运输成本高、经营风险高。农村经济收入低,部分农民品牌意识不强,商品只求价格低廉,不求品牌质量,对从正规渠道进货的农村连锁店、超市经营带来很大冲击。

二、农村连锁超市物流配送策略

1.创新农村连锁超市物流流通理念和流通组织方式。农村连锁经营是先进管理在农村链条和范围内的延伸,是专业化分工与社会化协作在流通领域的体现,反映了先进生产力的要求。连锁企业通过“统一采购、统一配送、统一标识、统一服务规范”输出品牌、管理模式、商品货源等,用直营、加盟等方式将现代经营理念、营销方式,与连锁网点一起由城市延伸到农村,取代了以个人和家庭为主的农村固有的流通模式和消费方式,改变了以分散农户为物流起点的现状,能够消除农产品物流的杂乱无序,加速了农村流通领域的创新,而且进一步改善农村流通方式,为农民提供了高品质的消费服务,提升了农民消费档次。这是在农村流通领域和消费领域发生的重大变革。

2.改善配送方式,拓展物流配送渠道功能。目前,农村连锁超市物流配送渠道主要有流通企业配送中心、农村粮食和供销社系统和第三方物流配送系统。从实际运行来看,流通企业配送中心、农村粮食和供销社系统和第三方物流配送系统三种配送方式都面临着物流成本居高不下的难题,应由单独配送转向混合配送。即:配送业务一部分由企业配送中心完成,另一部分外包给第三方物流。尽管配送业务全部由配送中心完成,易形成一定的規模经济,并使管理简化,但由于连锁超市经营的商品品种多、规格不一、销量不等情况,采用这种配送方式超出一定程度后不仅不能取得规模效益,反而还会造成规模不经济。而采用混合配送,合理安排超市自身完成的配送和外包给第三方完成的配送,能使配送成本最低。

3.优化配送网络建设。用先进的物流技术、提高配送中心的技术含量、引进现代物流的管理模式,构筑高效的物流配送系统,是农村连锁超市发展的关键。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构建完善的物流管理信息系统。现代物流管理是以信息化为基础的管理活动,没有信息化的支持,就没有现代物流管理。连锁超市应逐步构建计算机信息管理系统,如物流企业管理信息系统(MIS)、决策支持系统、射频标签系统、电子订货系统(EOS)、销售时点信息系统(POS)、自动补货系统、运输信息管理系统及电子数据交换系统(EDI)等,使整个连锁超市的采购、分拣、加工、包装、储存、运输和配送等作业系统有机地联系起来。尽快实现管理的信息化和科学化。

二是提高标准化的应用水平和程度。不仅要加强门店标准化建设,更要做到主营业态的标准化。要加强销售、顾客服务、品类管理等的标准化建设。销售标准化是对商品陈列、商品售价、折扣促销等予以标准化。顾客服务标准化就是要通过流程和内容的标准化来实现对服务水平的量化考核,这是保障服务质量的前提。品类管理的标准化就是通过建立品类分析、品类评估、商品淘汰和引进的标准化流程使门店的销售管理得到进一步的简化,从成本结构和毛利结构两方面分析商品在超市中的经营价值,为采购中心提供有价值的指导方向,这是适应消费需求、提高顾客满意度和资金周转率、增强竞争力的有效措施。更为重要的是,还要加强条形码技术应用,不仅要在POS上应用条形码技术,在库存、分货拣选等方面也应大力应用条形码技术。

三是配置特色商品。既要保证商品质量的可靠、安全,又要符合农民的消费层次。鉴于农村消费特点,可定位于二、三线的品牌商品和企业自主开发的自主品牌商品。商品品项可包括:农民日常生活所需生鲜、食品、副食、日用品、劳保用品;部分农村日常生产所需小型农具、小包装农肥、农药;消费类、农资、农技类影音资料等。

4.推进“一网多用”,搭建农村综合服务平台。积极探索创新经营模式,逐步建立以日用消费品流通为主体,集消费品与药品、农资、农产品收购、文化、科教于一体的综合购物和综合服务网络。

5.培育连锁龙头企业。龙头企业能够有效地促进门店向产供销一体化发展,造就大批品牌忠诚者,产生可观的经济效应。通过资本经营、产权重组兼并等形式,尽快把规模小、实力弱的连锁企业改造成大型连锁企业。在加强品牌建设,大力培育名牌连锁企业。

参考文献:

[1]齐永智:(2004),农产品超市:未来农产品销售的主渠道[J],经济论坛,21

[2]商务部.(2006)关于印发《农村市场体系建设“十一五”规划》的通知

[3]宋玉军:(2006),试析连锁超市向农村扩张的积极效应[J],商业时代,3

[4]于璐娜.(2004),弛连锁让农村市场活起来,中华合作时报[N],1493

[5]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研究室.(2006)现代流通助推新农村建设——山东莒南调查[J],求是,12

我国城市物流配送发展策略 篇4

(1) 构建共同配送公共信息服务平台

城市物流配送应探索新的合作机制, 尤其是企业和物流企业之间的合作, 能够充分发挥物流企业和企业的资源互补优势, 在城市物流配送中形成资源和信息共享平台, 从而在发展中提升物流和商贸企业的合作深度。同时, 在城市物流配送中加强资源服务整合, 在城市建立服务网络, 能够通过合理布点来优化商贸企业和物流企业的合作共享力度, 在信息化经济发展创造新的城市物流配送服务模式, 为企业提供更加便利和低成本的物流资源。

(2) 建设商圈企业共同配送工程

在城市物流配送中英提升资源利用效率, 尤其是在物流节点布局和建设中, 通过资源的合理分布来提升物流支持, 在商业集群、批发市场以及中小商业企业搭建物流配送体系, 建设出具体特色的商圈企业共同配送示范工程。逐步增加共同配送业务量的比重, 最大限度优化配置社会物流资源, 降低社会物流成本, 提高物流配送的社会化、共同化、集约化与效率化水平。

(3) 完善连锁商业企业共同配送

在共同配送的发展中, 可以通过共同持股、联盟等方式开展物流和商贸合作, 并且采用技术创新的方式促进网络和连锁营销, 从而使城市配送呈现新的发展特征, 并且积极地构建组织化建设模式, 加强物流配送模式及集约模式的建设, 保证连锁商能够获得更好的工作效率, 提升城市资源的周转效率, 在物流配送中优化工作体系。

2鼓励商圈企业夜间配送尝试

在国家政府扶持政策方面, 交通部门出台的限行限制了配送的发展。目前, 为提升城市之间的物流配送能力, 城市配送模式作为全新的服务发挥相应的作用, 尤其是通过夜间配送能够有效地缓解交通运输压力, 实现夜间送货、夜间收货, 能够提升商圈之间的物流配送能力, 从而缩短送货时间和周期, 提升物流配送的发展能力。

3推动社区配送快速发展

(1) 促进社区商业共同配送工程建设

当前, 在社区商业配送中呈现较为复杂的流程特点, 这就涉及到冷冻、保鲜和拆装等服务, 整个流程繁琐, 导致了在社区商业配送中无法提供较高的效率, 严重限制了社区配送的可靠性和及时性。所以, 在物流配送中可以通过构建第三方服务平台的方法, 为社区的各种专业店、便利店以及超市提供物流配送支持, 能够集中社区的所有物流配送需求, 从而形成集约式的配送体系, 方便物流企业实现共同调拨, 将社区配送搭建成“一刻钟服务圈”。

(2) 鼓励社区私人定制化商品直供发展

在促进农副产品流通体系发展中, 通过构建菜篮子工程来确保物流配送价格, 从而让农产品能够稳定的转入到社区, 并且按照社区内居民对商品的需求制定物流配送计划, 从而让第三方物流配送机构能够将符合需求的产品直接输送到小区。此外, 通过借助我国社区蔬菜直通车的方式, 能够通过信息服务平台拓展采购商品种类, 向社区输送更多的商品, 保证居民获得相应的生活服务服务, 并且设定私人定制化商品直供品类, 确保“保供稳价惠民”工作全面落实。

4大力发展电子商务配送

(1) 在电子物流商务配送发展中, 应构建产品和服务销售平台, 实现传统批发、分销和直销多种方式相结合的模式, 从而提升全网商务模式的发展, 并且借助商务发展体系, 信用支付体系以及物流配送相结合的方式, 构建出信息资源共享, 能够及时发布车辆、仓储以及商品交易等信息的服务模式, 保证信息系统能够为结算支付提供至此后, 从而能够充分发挥物流资源集中发展优势, 最终实现电子商务调配和整合的一体化模式。

(2) 促进线上线下 (O2O) 模式快速发展

通过物流企业、网上营销平台和收发室、便利店以及物业等构件合作关系, 能够将网购商品分拣搭载于门店日常配送货物中, 将零售终端打造成电子商务配送的全天候实物交付基站, 为客户提供全天候包裹快件收寄服务, 方便消费者自取自送, 满足消费者对收发货便利性及时间的个性化要求, 使之成为快递“最后一公里配送”的实现者, 逐步实现城市末端配送的社会化, 提升客户服务体验及满意程度。

(3) 加快快递智能便民柜项目建设

在建设快递企业和电子商务企业末端配送平台中, 根据自助化、智能化以及共同化的方式, 进行落实城市快递末端手法业务, 为电子商务的发展提供更加便利的配送服务。同时, 还可以选择人口密集和商业繁荣聚集区设定自助收件便民柜, 利用有效地缩短物流配送的流程, 从而让收件人参与到物流配送, 从而能够提升整个配送的效率, 并且起到缓解交通运输压力的目的。

5规范涉及民生安全的专业配送

我国城市人口较为聚集, 并且消费也较为集中, 在物流配送中就需要综合考虑民生安全, 构建相应的安全保障体系。同时, 在食品安全、卫生医药以及其他农副产品中, 需要关注产品安全的可靠性, 通过构建供销配送机制来提升整个配送体系的安全性。在物流配送中还可以提供过提升产品存储技术, 例如, 冷链物流核心技术, 完善产地预冷、销地冷藏以及保鲜运输、保鲜加工等设施, 加强温度监控和追溯体系建设, 从而保证食品在整个生产和运输过程中都采用可控性的安全技术, 提升产品的安全保证技术, 将现代化的生产和运输技术融入到民生安全配送系统中。

参考文献

[1]http://www.wuxi.gov.cn/zfxxgk/szfxx gkml/ywgz/6895526.shtml.国务院常务会议讨论通过《物流业发展中长期规划》[Z].

[2]华光, 姜彩良, 董娜.我国城市配送发展的瓶颈和应对策略[J].中国物流与采购, 2014 (06) :74-75.

[3]姜彩良, 华光.推动城市配送助力服务民生[J].运输经理世界, 2013 (10) :16.

配送管理:一般配送流程 篇5

(1)备货,是配送的准备工作或基础工作,备货工作包括筹集货源、订货或购货、集货、进货及有关的质量检查、结算、交接等。配送的优势之一,就是可以集中用户的需求进行一定规模的备货。备货是决定配送成败的初期工作,如果备货成本太高,会大大降低配送的效益。

(2)储存。配送中的储存有储备及暂存两种形态。

配送储备是按一定时期的配送经营要求,形成的对配送的资源保证。这种类型的储备数量较大,储备结构也较完善,视货源及到货情况,可以有计划地确定周转储备及保险储备结构及数量。配送的储备保证有时在配送中心附近单独设库解决。

另一种储存形态是暂存,是具体执行日配送时,按分拣配货要求,在理货场地所做的少量储存准备。由于总体储存效益取决于储存总量,所以,这部分暂存数量只会对工作方便与否造成影响,而不会影响储存的总效益,因而在数量上控制并不严格。

还有另一种形式的暂存,即是分拣、配货之后,形成的发送货载的暂存,这个暂存主要是调节配货与送货的节奏,暂存时间不长。

(3)分拣及配货。是配送不同于其它物流形式的有特点的功能要素,也是配送成败的一项重要文持性工作。分拣及配货是完善送货、支持送货准备性工作,是不同配送企业在送货时进行竞争和提高自身经济效益的必然延伸,所以,也可以说是送货向高级形式发展的必然要求。有了分拣及配货就会大大提高送货服务水平,所以,分拣及配货是决定整个配送系统水平的关键要素,

(4)配装。在单个用户配送数量不能达到车辆的有效载运负荷时,就存在如何集中不同用户的配送货物,进行搭配装载以充分利用运能、运力的问题,这就需要配装;

和一般送货不同之处在于,通过配装送货可以大大提高送货水平及降低送货成本,所以,配装也是配送系统中有现代特点的功能要素,也是现代配送不同于已往送货的重要区别之处。

(5)配送运输。配送运输属于运输中的末端运输、支线运输,和一般运输形态主要区别在于:配送运输是较短距离、较小规模、额度较高的运输形式,一般使用汽车做运输工具。

与干线运输的另一个区别是,配送运输的路线选择问题是一般干线运输所没有的,干线运输的干线是唯一的运输线,而配送运输由于配送用户多,一般城市交通路线又较复杂i如何组合成最佳路线,如何使配装和路线有效搭配等,是配送运输的特点,也是难度较大的工作。

(6)送达服务。配好的货运输到用户还不算配送工作的完结,这是因为送达货和用户接货往往还会出现不协调,使配送前功尽弃。因此,要圆满地实现运到之货的移交,并有效地、方便地处理相关手续并完成结算,还应讲究卸货地点、卸货方式等。送达服务也是配送独具的特殊性。

(7)配送加工。在配送中,配送加工这一功能要素不具有普遍性,但是往往是有重要作用的功能要素。主要原因是通过配送加工,可以大大提高用户的满意程度。

配送加工是流通加工的一种,但配送加工有它不同于一般流通加工的特点,即配送加工一般只取决于用户要求,其加工的目的较为单一。

2.配送的一般流程

配送的一般流程比较规范,但并不是所有的配送者按下述流程进行。

配送策略 篇6

关键词:连锁超市 物流配送模式 现状 优化策略

连锁超市,是指一个机构或企业在许多地方都有门店,各个分店的陈列基本相同、业务内容相同、管理制度相同、经营规则相同。虽然每个地方的分店都附属于连锁企业,但它们同样有自主权,都要承担盈利或是亏损的相应责任,可以算是一个较为独立的连锁店。近几年来,随着经济增长迅速,涌现出了许多新型的企业与经济体,而连锁企业也越来越多,连锁超市在市场经济中占有巨大的比重,在社会市场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推进了国民经济的发展与繁荣。

其实,连锁超市是零售业的一个重要载体,零售业的不断发展也能带动连锁超市的稳步前进。现在,我国涌现出了许多连锁超市,其中不乏大型的连锁超市集团,外资的零售集团也纷纷进入我国,对我国市场进行了大规模的掠夺。那么,要想在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连锁超市应该如何提高自身的综合竞争力呢?据研究表明,连锁超市集团的配送中心不完善、设置不合理,如果能完善物流配送中心,将会给连锁超市创造出巨大的财富与价值。

一、我国连锁超市物流配送模式现状

连锁超市企业是近十几年才兴起的,某些知名度较高的连锁企业有着相对完善的物流配送体系。以知名度较高的的华润万家连锁超市为例,华润万家是中央企业华润集团有限公司旗下的零售连锁企业品牌,目前已经是中国最具代表性的连锁超市,成为华润零售业务的主力军,为消费者提供了高质、超值、安全的商品服务,最大限度地满足了消费者的各种需求。

很多超市并不重视物流配送中心的建设,甚至把超市物流归类于商品采购,而华润万家则把物流配送放在了极其重要的位置,重视物流配送中心的建设与配送模式的优化,并运用高科技对商品采购和订单进行跟踪和监控。发展至今,华润万家在华东、华北、华北、中原等地区拥有总面积达22万平方米的物流配送中心。

华润万家根据供货商的实际配送能力以及商品的自身属性进行分类。第一,供应商直接配送模式是一种货物不需要经过配送中心的模式,供应商直接把商品运送到连锁超市,商品在配送中心不做停留,适合供应商直送模式的食品有蔬菜、肉类、海产品等;第二,直通型配送模式是指供应商先把商品运往配送中心,再把商品从配送中心运输到连锁超市,商品在配送中心停留较短时间。这类模式适合于箱包等体积大、销量较低的货物。

经过二十几年的不断发展,华润万家的销售额逐年快速增长,销售业绩名列我国零售业的前茅。与此同时,华润万家也在越来越多的城市设立了分店。可见,作为一家零售企业,如果物流管理的发展速度跟不上企业整体发展的速度,是不可能成为行业中的领先者,每个连锁企业都需要不断优化自身的物流配送模式,才能实现最大的经济利益。

二、我国现阶段连锁超市物流配送存在的问题

1.管理者对配送中心的认识存在误区

虽然我国对物流配送的研究较早,但许多连锁超市受传统观念的影响,依然把配送中心视为简单的保管和运输货品的场所,并没有形成以客户为中心的服务宗旨,也没有深刻认识到物流配送中心的优化能大幅度提高企业的运作效率。

2.连锁超市的物流管理观念不科学

许多连锁企业不了解现代物流管理,运用物流经营战略与战术层次的能力较低,还会出现重前轻后和盲目跟进的现象。重前轻后是指很多连锁超市在扩大自身规模的同时,只重视扩大门店规模,却忽视了建设物流配送中心,导致物流配送系统跟不上超市的进度,在后期的管理中出现许多问题。

3.配送集约化程度低且运作成本高

在供应商直接配送的模式中,供应商要把货物送往各个超市。这样并不能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导致物流配送的集约化程度较低。如果许多供货商的车辆同时前往超市门店送货,容易出现交通拥挤的情况,无形中增加物流配送的时间和物流成本。

4.物流配送体系不完善

我国的物流配送中心发展至今,物流配送体系并不完善。近年来,许多连锁超市都在努力建设物流配送中心,但很多配送中心都是由仓库改造而成的,规模较小,科技化程度低,主要由人工完成。

5.配送中心现代化程度低

我国的物流配送中心对于基础设施的投入较少,尽管近几年引进了一些较先进的物流设备和技术,但总体上与国外先进的配送系统还是存在较大差距。现有的物流仓储设施只能起到基本的存储、保管作用,不但陈旧落后,功能不齐全,而且整体结构并不合理,无法满足超市的经营需求。

三、连锁超市配送模式的优化策略

1.加强对配送模式的认识,提高管理水平

要提高我国连锁超市的物流配送水平,首先,连锁超市经营者要改变传统的观念,不能认为配送中心只是存储货物的仓库,要彻底改变把配送中心当作批发站、零售点或生产企业的仓库的看法,深刻认识到物流配送中心的重要性,把优质的配送水平作为配送中心的经营理念,不断提高自身的服务和配送能力。

2.为我国物流配送中心发展提供人才保障

我国的物流配送系统中心缺乏一些专业的物流人才,所以各地区相关部门应重视物流的重要性,鼓励物流人才的发展与深造,制订一定的政策,给予人力和财力的支持,宣传相关的物流常识,努力增强群众的物流配送中心信息化意识,大力培育物流人才,增强物流从业者的技能培训,重视现代物流人力资源的开发,还可以从国外引进物流人才,让国内的物流人员到国外进行培训,学习专业物流知识。

3.努力实现商品配送规模化

其实,企业可以根据各分店的位置以及需求,来分配不同的配送路线和形式,形成一个既多样又统一的物流配送体系。与此同时,企业还要充分发挥原有的配送设施和工具,合理地安排物流人员,控制企业的物流成本,最大限度地提高物流配送的效率。

4.建立连锁超市自身的配送中心

物流配送中心对连锁超市的发展极为重要,很多物流配送中心其实并不能满足超市的需求,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连锁超市的发展,我国连锁超市以根据自身的条件及需求,设计并建立符合企业自身情况的物流配送中心,这样才能更好地发挥物流配送中心的优势。

5.提高配送中心现代化程度

我国的物流配送中心较为传统,机械化运用程度低,同时现代化的配送中心业务量较大。这就要求配送中心必须配有自动分拣机、自动传送带、真空包装机等机械设备,并采用自动化管理系统,使配送服务能够更加准确、快速。通过机械化的作业、信息化的管理、商品配送的电脑化、专业的存储设备,配送中心能够实现规模效益,使物流配送作业实现自动化和高效化;其次,配送中心作为一个专门从事物流配送的场所,要建立全球定位系统GPS、地理信息系统GIS、管理信息系统MIS、自动订货系统EOS、自动分拣系统ASS、电子数据交换系统EDI等信息管理系统,否则很难高效率地与物流企业沟通。因此,我们应该加大物流配送中心的信息化、机械化的程度,努力建设完善的现代化物流配送中心。

参考文献:

[1]李兴国,顾峰.连锁企业物流配送模式选择策略研究[J].物流科技,2008,(3).

[2]曹宝亚.基于物流信息化下的配送研究[J].中国集体经济,2008,(1).

[3]姜达洋.现代连锁企业物流方式选择[J].连锁与特许,2007,(7).

徐州市果蔬配送策略分析 篇7

从徐州果蔬产品配送的现状来看,配送量小、配送时间长、成本高、效率低是制约当前果蔬物流发展的主要问题。当前,在徐州市果蔬产品绝大部分还是由消费者去市场购买,果蔬产品配送主要对象是超市、饭店、学校、部队等消费量大的企事业单位,对普通消费者的果蔬配送只是在个别大型小区做试点工作。

一、发展果蔬配送的意义

随着经济发展,人们生活水平在不断提高,生活节奏也在不断加快。由于工作繁忙,越来越多的人希望节省下几乎每天都要花费的买菜、买水果的时间,人们对果蔬产品配送到门的需求越来越普遍。发展果蔬配送具有以下几点意义:

1、配送到户可以减少果蔬流通的环节。

传统方式下,由农贸市场的水果、蔬菜零售商到果蔬批发市场批发产品,然后运到农贸市场出售给消费者。而果蔬产品的配送到户是由配送中心或果蔬批发市场根据消费者要求进行送货上门,这样可以不经过水果、蔬菜零售商这一环节,由消费者直接与配送中心或批发市场进行交易,可以减少果蔬产品的流通环节,节省流通费用。

2、降低果蔬产品运输费用。

采用果蔬配送方式,通过增大批量来达到经济送货,又通过把各种果蔬产品用户集中到一起进行一次性发货,解决了由零售商自提货物造成的运力利用不合理、运输成本过高等问题,完善了果蔬产品运输及整个物流系统,从而实现经济发货,提高了果蔬产品流通的经济效益。

3、有利于客户节省时间,提高便利性。

传统方式下,城市居民、超市、饭店、学校、部队等为购买所需的果蔬产品,一般要去一处或几处果蔬供应点选购,既费时又费力,特别是一些工作繁忙的居民,更希望节省下这部分时间。采用果蔬产品配送方式,利用网络或电话订货,然后由果蔬配送中心送货上门,可以大大减少客户的购买时间,降低选购和运输费用。而且还可以通过配送中心的流通加工作业,把蔬菜加工成净菜,减少客户的清洗、去皮、切菜等时间。

4、有利于果蔬产品增值。

通过发挥城市果蔬配送中心、果蔬批发市场等物流主体的多功能作用,对果蔬产品进行半加工或深加工,大大提高果蔬产品的附加值,既增加了产品的价值,又促进了产品的销售。

二、果蔬配送的特点

果蔬产品具有独特的自然属性和供求特性,导致果蔬类产品配送不同于普通产品配送。果蔬产品配送的特征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客户分散,需求量小、种类多。

在城市中,果蔬产品的消费者是广大居民,除超市、饭店、学校、部队、单位食堂等大客户外,绝大部分消费是以户为单位,每户的需求量比较小,而且随着人们需求偏好不同,需求种类、数量各不相同。这就要求在配送时要把不同批量、不同种类、不同包装的果蔬产品准确地按要求送到各家各户。

2、时效性强。

客户一般不会提前几天的时间就确定几天之后要吃什么水果、蔬菜,一般来说,客户会在当天或者提前一天确定吃什么水果、蔬菜,从客户对果蔬产品需求的提出到需求得到满足的时间比较短,这就要求需要果蔬产品配送在短时间内完成。

3、订单处理复杂,而且需要多种订购渠道。

果蔬产品种类、价格等信息更新快,客户多,各个客户订购种类、批量各异,订单处理相对比较复杂。果蔬产品的需求者包括不同年龄段、不同文化程度的客户群,不同客户对订货方式的要求不同,例如有些客户倾向于网络订单,有些客户倾向于电话订单,有些客户倾向于纸质订单等。这就要求果蔬配送系统拥有多种供客户订购产品的渠道,以满足不同客户的需求。

4、果蔬产品的鲜活性。

大多数水果、蔬菜一般都具有“一日色变,二日而味变,三日四日外不能食用”的特性。尤其是时令果蔬,如草莓、桑堪、荔枝、生菜、西红柿等鲜活易腐品,采摘后如果不经过恰当处理,特别容易腐烂变质。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水果、蔬菜的新鲜度要求也越高,因此需要采取加快配送速度、使用冷链运输等方法保持蔬菜的新鲜度。

5、果蔬产品的易损性。

果蔬产品一般质地清新含水分高,在装卸、搬运、运输过程中易受到损伤。受损的果蔬产品容易遭遇病菌的侵袭,造成蔬菜腐坏。因此,在蔬菜配送过程中要对果蔬产品进行包装运输,除了在装卸的过程加强管理外还应尽量减少装卸搬运的次数,减少作业环节。

6、流通加工非常重要。

果蔬产品的价值很大部分是在离开生产领域以后得到提升的。果蔬产品最初在形状、规格、质量等方面参差不齐。要进入流通领域,就必须对这些产品按照一定的标准进行加工整理,如质量检验、分级、清洗、切割、包装等。另外,根据客户订单要求对果蔬产品进行洗净、去皮、切削等细加工,可以更好的为客户服务,还可以增加产品价值。

三、徐州果蔬配送策略

徐州市市区人口305万,果蔬需求量可达82万吨/年,比较成型的果蔬批发市场主要有淮海蔬菜批发市场、徐州七里沟农副产品中心等,其业务已从单纯服务于场内客户延伸至社区、超市以及企事业单位、大专院校等组织、团体,但果蔬产品配送到户的业务刚刚起步,正处于试点状态。例如,淮海蔬菜批发市场正在民富园进行净菜配送试点项目。根据国内外果蔬配送经验和徐州当前综合情况分析,徐州市发展果蔬配送可采取以下几种措施:

1、采用冷链物流模式。

2006年国家标准《物流术语》中“冷链”的定义为:“根据物品特性,为保持其品质而采用的从生产到消费的过程中始终处于低温状态的物流网络”。冷链物流泛指冷藏冷冻类物品在生产、储存、运输、再加工以及销售的全过程中始终处于规定的低温环境下,以保证物品质量和性能的系统工程。推行冷链物流具有以下优势:

(1)冷链物流可以提高果蔬产品的新鲜度。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蔬菜新鲜度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蔬菜在采摘后仍是鲜活的有机体,流通过程中需要采用冷链物流降低蔬菜的呼吸和蒸腾作用,保持果蔬产品的新鲜度。

(2)冷链物流可以减少果蔬产品的损耗。果蔬产品容易变质,据统计,我国每年有3.7万吨蔬菜、水果在运送途中腐烂,其损失足可以供给2亿人的生活。当前我国果蔬在采摘、运输、储存环节损耗较大,与发达国家5%的果蔬损失率相比,改善大有空间。采取冷链物流模式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减少果蔬产品的损耗。

(3)农产品冷链物流是国家扶持行业。由于物流业一直是农产品发展的薄弱环节,国家为改善这一环节的运行效率也在积极布局。国家发改委近来出台了《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规划》,对发展农产品的冷链物流作出前瞻性规划,并提出目标:2015年我国果蔬冷链流通率将达到20%以上。

2、对需求量大的客户直接送货。

对于学校食堂、饭店、超市、学校等一些需求量大的客户,可以由配送中心组织车辆,直接送货上门。对于一些大型社区,客户集中,需求量比较大,这时可建立二级配送站,由配送中心配送至配送站,再由配送站组织送货上门,可以节约送货成本,提高服务水平,此外,送货人员可以在送货时携带纸质订单,客户在收货的同时可以进行下个订单的订货。

3、整合蔬菜、水果、水、奶等货物共同配送。

如果建立二级配送站投入过高,可以与送水、送奶企业联合,进行共同配送。徐州从事鲜奶配送的企业主要有绿健集团、维维天山雪等,其特点是每天早晨把鲜奶送到各家各户;纯净水企业主要有润发一世、胡大祥、新河等,其特点是根据客户要求,在上班时间内把桶装水送达客户。这些企业送货业务发展比较早,相对比较成熟,配送网络已经覆盖徐州市区,可以实现各家各户的送货到门服务。果蔬产品配送与这些产品配送存在很多相似性,可以与这些企业联合或借助其配送网络把果蔬产品送货上门,从而减少投入,降低配送成本。鲜奶业送货主要集中在早晨,而果蔬产品一般要求中午之前送到,因此可以与其联合进行共同配送,进行前一天果蔬订单的集中配送。送水业务时间比较分散,一般是上下午进行,可以与其联合,进行一些要求当天送到的分散订单的送货服务,也可利用其配送网络,进行前一天果蔬订单的集中配送。

4、把送菜业务外包给第三方物流。

送水、鲜奶业务量相对较小,网络覆盖面虽然很全面,但是送货能力不强,很难完成过多果蔬产品的送货任务,为了更好的完成送货任务,可以把送货业务外包给与第三方物流企业。这样,可以在几乎不增加固定资产投入的情况下完成果蔬产品的送货上门服务,但送货费用可能稍高。

5、建立完善的网络信息平台。

随着社会进步,电脑越来越普及,据调查,我国大城市家用电脑普及率为40.6%,尚没有电脑的家庭,有62.5%打算购买电脑。电子商务已经进入了人们的日常生活,人们对网上购物已经不再陌生,对于大部分中青年人来说,果蔬产品的网上订购也是他们的首选方式。建立完善的网络信息平台,具有以下几个优点:(1)通过网页显示使果蔬产品的信息传递更加丰富、直观,还可以对产品信息实时更新,促进果蔬产品的销售。(2)网上订单处理更容易,可以直接导入系统,避免了订单的重复录入,可以方便配送中心订单处理作业。(3)网上订货时间相对比较灵活,改变了电话订货模式的局限性,不受上下班时间的限制,可以24小时订货,在很大程度上方便了客户订货。(4)网上订货更准确,错报、漏报现象较少。在电话订货过程中,接线员有时会由于语言、沟通等很多客观因素而出现订单出错的状况。而网上订货一目了然,果蔬产品的品种、价格、规格显示清晰,大大提高了订单的准确率,也提升了果蔬配送的客户满意度。(5)网上订货系统不但实现客户的方便快捷订货,而且提供强大的自助查询功能,客户在任意时刻都可以查询自己的订单。

6、建立多样化的订单处理模式。

为了节约成本,进行集中配送,配送中心一般可以实行次日送货上门的服务模式,也就是提前一天订货。这与人们的需求基本上可以保持一致,大部分人可以在当天决定第二天要吃什么水果或蔬菜。如果条件允许,而且成本比较经济,也可以接受当天订货要求当天送达的订单。订货方式可以采用网络订货、电话订货、纸质订单等方式,以满足不同客户的需求。不同客户的订货方式不同,比如中青年的客户,会首选网上订货或电话订货;而对于很多老人,比较倾向于纸质订单或电话订单,可以在送货的同时由送货人员同时携带公司产品彩页广告和纸质订单,送货的同时完成客户订货。

摘要: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果蔬产品配送上门服务的需求越来越普遍。目前,徐州市主要是对大客户进行果蔬配送,对普通居民的果蔬产品配送上门还处于试点和探索阶段。本文分析了果蔬配送的意义,总结了果蔬配送的特点,在此基础上,结合徐州市的实际情况,提出了徐州市果蔬配送发展的几点建议。

关键词:果蔬配送,配送策略,共同配送

参考文献

[1]孙雪莲,李云清.我国果蔬物流精益化方法初探[J].物流科技,2006(10):119-122.

[2]李志,何小勇.果蔬物流流程建设研究[J].中国流通经济,2009(1):29-31.

[3]王玉侠.我国农产品冷链物流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物流工程与管理,2011(3):80-82、84.

[4]高丽朴,陶志强,陈连武.北京蔬菜配送现状及发展[J].中国蔬菜,2007(7):40-42.

大学校园物流配送营销策略研究 篇8

一、大学校园物流配送出现的必然性

1、校园网络的普及必然要求实行大学校园物流配送。

由于大学积极加强对网络基础设施的建设, 大学生网民成了网络使用最活跃的群体之一, 在大部分网络应用上人数都是最高的, 尤其是网络娱乐、交流沟通、信息获取方面, 大学生网民表现的更为活跃;在商务类应用上, 大学生网民网购比例达43.1%, 使用网上支付和网上银行的比例分别达40.1%和38.9%。截止2009年中国青少年手机网民达1.44亿, 同比增长73.5%, 大学生网民中手机网民所占的比例最高, 达到85.7%。校园网络的日益普及使得网络对于大学生而言已经变成了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为了服务与支持校园网络的应用, 校园物流配送应运而生。

2、大学生网购人数的增多必然要求实行大学校园物流配送。

随着高校大规模的扩招, 大学生的人数不断增多, 大学生群体在不断地扩大, 目前我国在校大学生已经有3000万左右, 据寰亚在线调查, 每名大学生的年均消费在一万左右, 就是说大学生市场有3000个亿的消费点。可以说大学生有着巨大的现实消费能力, 随着网络经济的迅速发展, 大学生网购已然成为了互联网新兴产业的新商机, 而网络买方通常选择卖方为其寄送物品。

3、快递业迅速扩展必然要求实行大学校园物流配送。

物流配送是营销活动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 校园网购的兴起及众商家针对校园采取的一系列网络营销措施带动了大学校园物流配送业的兴盛和发展。伴随网购的兴起, 各种快递物流行业也日益繁荣。在今天的网购中, 可选的快递公司非常多, 像顺丰、韵达、申通、圆通、邮政EMS、天天、宅急送等在高校附近已非常常见, 竞争也变得越来越激烈。由此可见, 快递业本身业务的扩展, 加上校园网络营销的发展, 在很大程度上带动了校园物流配送业的产生和发展。

二、大学校园物流配送的现状和存在问题

大学校园物流配送是近几年才产生的新的物流类型, 由于能满足高校师生邮寄物品的有效需求而发展速度很快。而承担大学校园物流业务是以快递公司为主, 也正是过快的发展, 使这个新生事物存在一定的问题和隐患。

1、快递公司多选用代理点进行业务经营。

快递公司在大学校园进行的业务经营, 往往是采取代理点来进行的。快递公司有的租用校园一块地方, 只有简易的办公条件, 邮件被凌乱地散落在地面;而有的快递公司则是在校外和别人共租用一个房子, 以一个固定的摊位来经营业务;在高校附近无固定摊位的快递公司是由快递人员骑着摩托车直接从市内的公司代理店去目的地送邮件。这样的代理点, 因办公条件简陋, 给师生一种不安全的感觉;每到邮件高峰期, 快递公司多招聘非专业人员从事邮件收取, 在一定程度上延缓了邮件的收取时间。

2、经营业务主要是以师生邮件为主。

快递公司收取的费用是以邮件的重量来计算的, 以顺丰快递为例, 收费价格为20元/1公斤, 如果超重的话, 视运输距离远近, 每公斤增加10元或8元不等。太重的包裹会因为价格的原因, 宁愿选择邮局来寄送, 也不会选择快递公司了。所以, 在大学校园内的快递公司经营业务主要以师生邮件为主。

3、快递公司宣传力度不够。

为了调查大学生都是通过什么方式知道快递公司的, 课题组对新乡三所高校的在校大学生进行了抽样调查, 分别是河南科技学院、新乡医学院和新乡学院, 发放调查问卷约1000份, 回收有效问卷960份。调查分析的结果是大多数快递公司在大学校园的宣传力度不够。根据调查, 在校园内看见标牌或小广告而知道快递公司的人只有2%而已, 从中可以看出快递公司在大学校园内的宣传力度不足。大多数人是从网上购物而知道买家所选择的快递公司的, 所以, 大学校园快递公司是让师生被动接受的。

三、大学校园物流配送存在的问题

1、配送范围小。

以互联网为基础的校园物流配送业是由校园网购的兴起及网络营销的发展附带产生的物流配送产业, 校园物流配送的服务对象主要是在校大学生网民, 当然还有教师群体, 但与学生群体相比还是小部分的。因此该渠道就整个物流行业来说还是个小范围。

2、物流配送管理不统一, 导致配送质量很难保证。

配送时间较长、配送经常出现损坏、送错商品、配送误差导致的消费者购买成本增加、配送者素质差、服务态度不好等, 引起许多消费者的不满, 给消费者带来不便, 导致顾客对网购的怀疑及对物流信赖程度降低, 引起顾客的流失。

3、物流配送的相关法律保护措施不健全。

据调查, 在校园购物网中, 大部分人自我保护的意识还不强, 并没有自己选择快递公司, 而是通过卖家的安排, 被动的选择快递公司进行送货。这其中的弊端非常明显, 给不讲信用的商人留下了可乘之机, 更将运输风险自己承担。一旦出现问题又没有健全的法律体制出来帮助, 只能吃哑巴亏。不健全的校园物流配送法律体制在很大程度上制约着校园物流配送业的发展。

四、大学校园物流配送营销策略

随着校园网购的风行, 大学校园物流配送的效率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现代化的物流时代是“以消费者为起点”、“以顾客需求为目标”、“为顾客创造价值”的时代, 这个价值并不一定是金钱, 它可以是感知的利益。因此, 能提供优质的服务是大学校园物流配送取得竞争优势的一个重要方面。

1、利用学生社团开拓市场。

学生社团是培养和发展大学生兴趣爱好的广阔平台, 是培养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有效途径。目前学生社团遍布全国高校校园的各个角落, 扮演着丰富校园文化生活、提升校园文化品位、引领校园文化时尚的重要角色。大学生群体是一个潜力巨大的消费者市场, 许多商家把目光聚焦于此, 但如何在校园进行有效推广, 却是让许多商家头痛的问题。既然是服务于师生的大学校园物流配送, 开拓市场的有效途径就非学生社团莫属。快递公司可以与学生社团相接触, 以开拓大学校园市场为目的, 让学生社团承担物流配送任务, 形成大学生社团与企业互动、合作、共同发展的局面。一方面丰富了大学生社团的社会实践经验, 另一方面为企业提供针对大学生市场的个性化、定制化服务, 实现企业独特的市场价值。

2、进行差异化服务。

目前我国市场上各种物流园区和物流公司层出不群, 但其服务对象大多趋向于工商业和金融业, 而且费用偏高、模式单一, 这样不免使校园使用者受到比较大的限制, 而且很多情况处于不得不用的形势下。针对这一情况校园物流可以开展差异化服务, 就是把校园顾客群体根据其性格与要求以及身份划分成多个细分市场, 力求满足顾客标新立异、独具一格的特殊化需求, 彰显大学校园物流特色。首先, 根据其身份的不同分为教职工市场和学生市场。教职工一般传送的是资料和书籍以及一些与家庭和外界联系的物品, 对于他们要保证准时、安全以及价格合理、服务周到, 尤其是大学教师比较忙, 物流企业可以提供送货上门的服务等。其次, 对于学生市场, 因大学生是一个特殊的群体, 他们一般配送的主要是一些小礼品之类的商品。物流企业可以根据其个性需求进一步划分为滴水不漏式和飞扬跋扈式。滴水不漏式的顾客一般是比较低调的学生群体, 他们只需物流企业准时高质量的完成配送即可。而对于飞扬跋扈式的同学, 他们一般追求个性张扬, 喜欢与众不同, 而且追求高调做法。校园物流可以根据其要求协助设计出彰显自己风格的物流配送。

3、建立电子商务网络自定义平台。

电子商务就是在利用现代电子工具 (包括现代通信工具和计算机网络) 的基础上进行企业经营管理和市场贸易等商务活动, 随着科学、信息技术的发展, 社会已步入了全新的网络时代, 电子商务技术已进入各大、中、小企业, 未来电子商务将统领市场。正如美国Intel公司董事长所说的一句话“未来的企业都是电子商务企业, 电子商务将消失”。大学是一座接受高等教育的学府, 大学生应该走在时代信息技术的前列, 电子商务也是必修之课。随着阿里巴巴、淘宝与8848的完善与发展, 网上购物逐步被大学生所钟爱。网上购物不仅满足消费者的多角化需求, 而且似乎成了一种时尚的象征。对此, 校园物流也可以建立电子商务, 并将校园物流电子商务系统分为直接网购和网络自定义平台。直接网购就是一种普通的网上超市, 根据所提供的物品自己挑选。而网络自定义平就是在网上超市的基础上建立网络礼品自定义平台, 在平台上只提供原材料和半成品, 然后顾客根据自己意愿自行制作自己的礼品。这样不仅可以满足学生的多样化需求, 而且实现其标新立异的追求。

4、利用节日展现大学校园物流配送特色。

大学校园内活动各种各样、丰富多彩, 节日就是其一大特色, 而且学生也都愿意选择各种各样的节日来表达自己感情, 比如东方的春节, 中秋节。西方的情人节、平安夜、圣诞节等。物流企业可以针对不同的节日开展不同的活动。例如, 圣诞节举办“圣诞六佬行”, 在这样活动中, 物流人员穿上圣诞服, 把客户祝福送给客户的校友。这样不仅迎合学生求新、求奇的追求, 而且为大学生的礼物增加趣味性。实现校园文化与节日文化的结合, 传承节日韵意, 为大学生的节日增加浓厚色彩。

五、大学校园物流配送应注意的问题

大学校园物流配送要想健康发展, 物流企业必须有一套完整的体系和保障措施, 在实施运行中也应注意一些问题。

1、降低物流成本, 保证质量和效率。

大学校园物流针对校园、主要以学生为目标顾客群, 必须根据顾客的实际情况来采取相应的市场营销策略。大学生一般都未实现经济独立, 主要还是依靠父母, 而且农村学生还占很大比例, 所以校园物流收费必须有一定的控制, 为此, 必须全面降低物流成本。但降低物流成本的前提必须保证质量和效率, 否则, 物流配送就起不到应有的作用。

保证货物供应。大学校园物流一大特色就是依靠网络平台, 节省运费, 提高效率。但网上所购之物必须由供应商供应, 而且保证时间和质量, 这就使得在寻找货源时与供应商谈判妥当, 并尽量与信誉好的供应商合作, 以充分保障顾客的利益。

2、做好意外情况预防措施。

把物品安全、快速地送到顾客手中, 是物流工作的重要职责之一, 大学校园物流配送也不例外。由于不可控的因素导致物流物品不能及时送达顾客手中, 快递公司应迅速给顾客满意答复, 不要招致顾客抱怨, 并尽力弥补顾客损失。

随着大学校园网络、通信和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和电脑的不断普及, 网购在大学生群体中已逐渐成为一种潮流与时尚。伴随而来的大学校园物流业也迅速发展, 这不仅推动了企业网络营销的发展, 而且给物流行业也带来了极大的新商机。一种新产业的迅速发展必然存在一些不足之处, 物流企业只有找准定位, 制定完善的大学校园物流配送营销策略, 才能做好大学校园物流配送的经营工作。

参考文献

[1]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 (CNNIC) 第26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调查统计报告[R].

[2]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 (CNNIC) 2009年中国青少年上网行为调查报告[R].

[3]朱鸿, 王苏徽, 卢小辰.高校校园快递新模式探讨——以江南大学为例[J].市场周刊, 2009, (09) .

社区连锁超市物流配送策略探析 篇9

1.1 社区连锁超市数量增长迅速, 但物流配送中心规模偏小

经济发展速度加快, 生活节奏也逐步加快, 人们越来越希望能够在社区就能解决其生产、生活必需品的采买, 这就要求社区的连锁超市能够较为全面的覆盖到每个社区, 在这种发展需求的引导之下, 广东区域的社区连锁超市的数量急剧增加, 数量上已经基本可以满足人们的生活需求。但是就每个连锁超市的物流配送而言, 往往不够及时种类也不够丰富, 这主要是源自于社区的连锁超市的物流配送模式不够科学, 物流配送中心的规模较小, 不足以支撑大规模的连锁超市庞大的体系, 导致了社区的连锁超市的商品更新、换货不及时的现象。

1.2 社区连锁超市的分布日趋合理, 但是物流配送效率有待提高

社区的连锁超市经过了盲目的在市区设立分店的阶段之后, 经营者日益注意到分店的合理选址的重要性, 并把目光逐渐投放到各个居住区上, 在城市区域内尽量平均的设立连锁超市, 可以扩大超市的经营覆盖范围, 提高服务效率。但是就广东区域的社区的连锁超市的物流配送情况来看, 还存在着一些配送的差错率、配送途中造成的残损率较高的情况, 尤其是生鲜产品, 由于即时配送效率较低, 导致部分生鲜产品腐败或是变质, 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连锁超市的利润水平。

1.3 社区连锁超市的服务意识提高, 但是物流配送成本居高不下

经济发展水平提高的同时, 社区的连锁超市的服务意识也随之提高。在很多的连锁超市的扩张过程中, 经营者逐步注意到服务意识的重要性, 服务意识代表着连锁超市的品牌和品质, 服务水平的提高影响着社区的连锁超市的盈利水平和利润的获取。但是, 在连锁超市的迅猛扩张过程中, 带来的不止是分店数量的增多, 还有因分店分布不均衡而引起物流配送中心的规划不合理, 导致了分店的开设不能与物流的配送接轨, 无形之中浪费了物流配送资源, 提高了连锁超市的配送物流成本, 极大地影响利润提升空间。

2 社区连锁超市的物流配送模式

2.1 供应商配送的模式

该模式是由连锁超市的商品供应商直接供货, 连锁超市通知生产企业在规定的时间将连锁超市各个分店所需要的商品配送至超市, 这种模式多被起步阶段的连锁超市所采用, 进货押款较少, 但是这种模式也存在许多弊端, 如供应商的运输系统跟不上的话将直接影响连锁超市的商品供应, 缺货断档现象普遍等。

2.2 自主配送的模式

在社区的连锁超市发展到一定的规模之后, 便会采取自主配送的模式, 这种模式是超市经营者自主组建配送中心, 货物的存储、加工、运送、配货等环节均自主完成, 为企业的各个门店进行货品配送。这种模式可以及时满足超市对于商品的需求, 可以小批量、多批次的进行, 总体来说该模式符合连锁超市的长期发展战略需求和长远利益的需要, 但是对于连锁超市的经营规模有一定的要求, 只有当分店数量和规模达到一定程度时, 其自主设立配送中心的经济效益才足以抵扣配送中心正常运转所需的成本, 此时该模式才适用。

2.3 第三方物流配送的模式

第三方的物流配送模式是连锁超市内部并不设立自主的配送中心, 而是选择将物流配送业务委托给第三方物流配送企业, 与之建立稳定的合作关系, 追求近似零库存的物流配送模式, 将生产、加工等工作都转移到第三方企业中去, 这种模式在发达国家较为常见。

2.4 合作化的配送模式

合作化的配送模式是多家连锁超市联合进行物流的配送, 以实现物流配送的合理化为目标, 在互利的原则下, 共同建设物流配送中心, 制定互惠的配送计划, 合作的使用配送中心的车辆、物资等, 这种模式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减小社区的连锁超市的物流配送成本, 便于分解决中小的连锁超市的物流配送占用资金的难题, 该模式目前在美国日本等国家运用较多。

3 社区连锁超市的物流配送的合理化措施

3.1 中小型社区连锁超市可选取合作化的配送模式或是供应商配送模式

中小型的连锁超市往往经营规模有限, 企业的资金实力有限, 但是发展潜力较大, 这种情况下, 就要尽量减小物流配送在企业资金中的占比, 将更多的资金运用到扩大规模和提高服务质量至上, 选取合作化的物流配送模式或供应商的配送模式, 可以在满足其发展需要的同时, 尽量减小其配送成本, 帮助其合理发展。

3.2 大中型社区连锁超市可选取自主配送的模式

大中型的社区连锁超市其发展规模一般较大, 且具有较为雄厚的资金, 人员数量较为充足, 建立自主的物流配送中心可以加快其物流配送效率, 充分满足其日常配货需要, 同时自主的配送又可以减少货品的折损, 促进企业的资金周转速度, 扩大企业的竞争力。同时, 由于大中型的社区连锁超市其物流业务需求量较大, 若不选取自主的配送模式, 其配送成本将会大大提高, 增加其运营成本, 不利于企业的长远发展。

3.3 社区连锁超市的物流配送要根据实际情况灵活变通

社区的连锁超市发展是一个动态的过程, 若发展态势较好, 或许规模的增长就会非常快速。在这种的动态发展中, 就要求社区连锁超市的经营者充分了解企业的发展情况, 熟练掌握企业的发展阶段和发展资料, 明确其发展阶段, 根据实际变通、调整物流配送模式, 最优的选取其适用的物流配送模式, 确保物流配送及时、高效, 发挥出物流配送对于社区连锁超市的发展的促进作用, 合理的安排企业资金和发展力量, 将企业的资金效用发挥到最大, 切实为企业的扩大规模和利润水平的提高提供保障。

4 总结

社区的连锁超市的发展不止有利于地区的经济发展, 还是民生工程的重要内容, 对于提高地区居民的生活水平和便利程度都有着重要作用。广东地区作为我国经济发展的优秀代表, 更要积极的探索出适合社区连锁超市的发展路子, 选取合适的物流配送模式, 提高地区的连锁超市的发展水平, 为地区的人民生活水平和幸福感的提高发挥积极推动作用, 为建设和谐社会添砖加瓦。

参考文献

[1]王晓阔, 吴小梅.连锁经营配送中心运营实务[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9.

[2]张洪革.物流仓储与配送管理[M].北京: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 2008.

[3]黄丽.基于零售连锁超市物流配送模式的探究[J].现代经济信息, 2011, (01) :70.

[4]朱春玲.关于我国连锁零售企业物流发展的思考[J].商业时代, 2011, (01) :27-29.

配送策略 篇10

关键词:连锁企业,配送模式,物流配送

0 引言

连锁经营是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必然产物,是当今世界发达国家零售业最主要的经营方式。连锁企业利用规模效益,通过对若干分店实行集中采购、分散销售、规范化经营,可以大大降低商品的进货成本,对于吸引消费者和扩大商品的市场份额起着很大作用,同时也是参与国际市场竞争的有效途径。

连锁经营是一种成功的经营方式,而高效的物流配送模式是连锁经营快速发展的基础和保障,在高效的物流配送的支持下可以更好地发挥连锁经营在技术上和经济效益上的优势。以我国连锁销售业为例,现阶段我国连锁销售行业飞速发展,2006年上半年全国前30家连锁企业销售额达2 751亿元(其中,直营店的销售额为2 363.4亿元,占销售总额的86.1%),比2005年同期增长25%;店铺总数为15 563个,比2005年同期增长17.1%。(1)在我国连锁企业飞速发展的同时,落后的物流配送模式对我国连锁企业的发展造成了巨大的障碍。本文在对我国连锁企业现状分析的基础上,结合我国国情的要求,提出改善连锁企业的物流配送模式的对策。

1 物流配送的主要模式

物流配送是连锁企业物流管理中的关键环节,合理的物流配送会使连锁经营中的统一采购、统一配货、统一定价得以实现,如今流行的连锁企业物流的配送模式主要有自营配送、共同配送和第三方配送等三种类型。由于连锁企业受到连锁经营规模、地理位置、市场定位、发展规划以及物流经营能力等条件的制约,这就需要连锁企业根据现有条件以及企业发展规划选择合适的物流配送模式。下面将三种主要的物流配送模式作一下简要介绍。

1.1 自营配送

自营配送是指连锁企业物流配送的各个环节由企业自身筹建并组织管理,实现对企业内部和外部货物配送的模式。自营配送便于各环节的协调配合,可以对物流系统运作的全过程进行有效的控制,同时可以降低交易成本,避免商业秘密的泄露,但由于前期投入较高,适合规模较大的连锁企业。

1.2 共同配送

“共同配送”的概念兴起于20世纪70年代的日本。1977年,日本运输省流通对策本部《协同运输系统导入推进纲要》中将“共同配送”定义为:在城市里,为使物流合理化,在几个有定期运货需求的货主的合作下,由一个卡车运输者,使用一个运输系统的配送。共同配送的内涵是整合连锁企业现有设施和技术等条件,在资源共享的观念下建立连锁企业联盟,通过共同配送的合作方式达到降低成本,提高配送效率水平,增强各个连锁企业的获利能力。

1.3 第三方配送

连锁企业物流中的第三方配送是指由连锁企业物流中的供方、需方之外的第三方去完成物流服务的物流运作方式。第三方就是指独立于连锁企业经营之外的物流服务提供者,并承担连锁企业物流交易双方的部分或全部物流功能。由于供应链的全球化,物流活动变得越来越复杂、物流成本越来越高、资金密集程度也越来越高。连锁企业将资源集中用于最主要的经营业务,而将其物流配送业务交给第三方物流公司,既可以节省物流成本,又可以提高顾客服务水平,这也促使了第三方物流的发展。

2 国内连锁企业物流配送模式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经过近10年的实践探索,我国连锁企业物流配送模式进行了一些有益的探索,取得了初步成功。据中国仓储协会2003年对中国物流市场所作的调查,我国商业企业的物流配送,47%有第三方参与,11%的企业只有供货方承担,19%的企业由公司自理。多种配送模式存在是我国现阶段连锁企业物流配送模式的国情之一,由于我过连锁企业起步较晚,连锁经营企业的物流配送还十分薄弱,甚至成为制约连锁企业发展的“瓶颈”。现阶段国内连锁企业物流配送方式存在着如下一些问题。

2.1 现阶段存在着多种渠道的物流配送模式

我国从计划经济转到市场经济后,连锁企业虽然进行了相应的改革和重组,但是仍然存在着一些旧的配送渠道,在配送过程中,生产企业、批发商、代理商以及零售商在目前连锁企业中同时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有些连锁企业也部分尝试开展第三方物流,多渠道的物流是我国连锁企业经营管理物流模式的重要特征之一。在多渠道的物流国情下,如何选择与连锁企业相适应的物流模式成为我国连锁企业发展过程中的一个急需解决的问题。

2.2 配送中统一配送率低,采购成本居高不下

中国连锁协会对内地16家比较成功的连锁企业的调查表明,没有一个企业的配送中心对各店经营的所有商品实行100%的统一配送,少数企业的统一配送率在50%左右,最好的在80%~90%之间,多数在60%~70%之间,而且许多分店都有相对独立的供应商和物流渠道,实行单店采购和进货,这就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进货成本,没有取得因大规模进货所带来的优惠进货价格,不统一配送说明没有统一进货,而不统一进货则也就丧失了连锁经营的根基。统一配送率低带来的成本居高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连锁企业的市场竞争能力,不利于连锁企业的发展和壮大。

2.3 现阶段国内大型连锁企业大多采用自营配送,但还没有实现完善的配送作业

近年来,我国连锁企业大力发展物流配送体系,大部分大型连锁企业都创建了自己的配送中心,但是大多数是将原先的仓库或者是租用仓库进行改造而成。由于企业对供应链的控制意愿、国有企业的产权约束、“大而全、小而全”体制与“肥水不流外人田”等观念障碍以及我国第三方物流配送质量不高等原因,在配送过程中没有形成完善的配送作业体系,而且在选择物流配送模式的过程中,很少使用专业的第三方物流企业组织配送。

2.4 国内物流配送方面的人才相对短缺

国外物流配送的教育和培训系统非常发达,许多国家的物流从业人员必须接受职业教育,获得从业资格后,才能从事物流配送方面的工作。相比较国外而言,我国在物流配送方面的教育还比较落后,在高等院校中开设物流专业和课程的高校数量较少,物流人才的相对短缺对于我国连锁企业的物流配送模式的构建和选择是不利的。

2.5 现阶段我国连锁企业物流配送的过程中信息化水平、标准化水平低

虽然我国连锁企业不断加大信息化建设力度,但现阶段我国连锁企业物流配送信息化水平较低,许多连锁企业信息技术落后,总店与分店之间,分店与分店之间,以及连锁企业与供货商之间缺乏必要的实时性沟通,商品销售库存分析、商品调剂、销售信息流、进货信息流等无法及时处理。甚至有些连锁企业配送模式停留在人工记账管理这一阶段上,配送中心没有相应的配送管理系统,或者配送管理系统相当落后,在这种落后的信息化技术下,缺货断货以及货物积压是不可避免的。另一方面,在我国物流体系中缺乏相应的标准,同时由于我国物流部门条块分割、自成体系,使得物流配送环节中各种运输方式之间装备标准不统一,增加了物流配送的无效作业环节,使物流配送速度降低、物流配送成本升高。

3 现阶段连锁企业物流配送模式选择

现阶段连锁企业物流配送模式应根据自身的经营管理水平、发展规模和特色以及业务发展的需要做出正确的选择。根据现阶段我国连锁企业的物流配送能力和物流配送水平可以将连企锁企业分为四个等级,如图1所示。

图1从连锁企业的规模、经营管理能力、配送能力和企业对配送业务水平的要求程度等方面来划分,得出四种类型的连锁企业。我们将以连锁企业的物流配送的实际水平和能力为基础,根据连锁企业对物流业务水平的要求程度的高低,为各类连锁企业做出与之适合的物流配送模式的选择策略。

3.1 A类连锁企业物流配送模式的选择

A类企业规模大,配送中心的经营管理能力也强,而且企业对配送业务水平的要求最高,属于这类企业的大多数是国内规模较大的成功企业,如华联、国美、苏果等。这类企业大都是规模和效益非常好的大型连锁企业,拥有大量直营分店,同时可能还拥有大量的加盟店。现阶段,大部分A类型的连锁企业都拥有自己的配送中心,实行统一配送。根据中国连锁经营协会的统计,2001年国内连锁百强企业当中,有80%的企业拥有自己的配送中心,配送中心的平均面积达到9 693平方米。销售额在1亿元以上的91家超市公司,配送中心的平均面积为8 359平方米。

类型的连锁企业由于业务量大,配送频繁,对配送要求很高。经过分析可以得出A类连锁企业的物流配送模式应根据企业的发展趋势和业务发展需求,选择以设立自营配送中心为主,供应商共营配送为辅,提供全天候物流配送和加工服务的物流配送模式。A类企业不但要综合承担本企业的全部配送业务,而且达到一定规模以后,自营配送中心可以将剩余的配送能力面向社会开放,除了为本身直营分店提供物流配送以外,也可以为广大加盟店提供专业化的物流服务,在配送过程中,直营分店和加盟店享受同等的进价和服务,不断加大自营配送中心的服务能力,并通过自身的物流服务提高连锁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3.2 B类连锁企业物流配送模式的选择

B类连锁企业对配送的水平要求很高,但是自身的物流配送能力和经营实力较弱,这类企业一般为发展中的中小型连锁企业。这一类连锁企业由于规模和经营管理能力较弱,不可能像A类连锁企业那样建立自己的配送中心,自营配送业务,如果盲目建设自己的配送中心,可能会因为配送中心很高的建设成本和维护成本而使自身陷入困境。综合考虑B类连锁企业的现状和发展规划,分别从三个方面给出B类连锁企业的物流配送模式的选择策略。

3.2.1 选择供货商供货

B类型连锁企业在物流模式的选择过程中应该加强与供货商的联系,得到更高的物流效率,这类企业可以选择由供应商直接供货。B类型连锁企业通过和物流上层伙伴的战略合作,可以从根本上提高自己的物流管理水平,促进B类型连锁企业的发展壮大。

3.2.2 引入第三方物流服务

现阶段我国第三方物流发展迅速,已经具备为B类连锁企业提供全面专业的物流服务的能力。B类型连锁企业因资本规模较小、管理经验缺乏等原因规模普遍偏小,经营成本没有得到有效降低,从其发展战略层面来说,B类型连锁企业应该提高资本利用效率,适度扩大企业规模,获得连锁经营的规模经济。

为了解决资本和经验等方面的约束,同时为了减少连锁零售企业固定资产投资,规避经营风险,使用第三方物流可以使连锁零售企业获得战略层面上的利益。连锁零售企业通过选择第三方物流模式而带来的资本投入的减少、交易费用的节约将加速其规模的不断扩大,有利于提高市场占有率,促进其不断发展壮大。

3.2.3 进行连锁企业联盟,积极开展共同配送

共同配送的实质是物流资源利用的共同化、物流设施与设备利用的共同化以及物流管理的共同化。共同配送的模式有多种,B类型连锁企业可以根据区域内同类型企业的数量和规模,以及区域内物流企业的功能和设施设备及网络信息资源等进行综合考虑,选择合适的共同配送合作伙伴,节约了资源投入的同时提升了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促进企业成长和发展。共同配送可以对连锁企业、物流企业的功能和设施设备、信息、网络等资源进行整合,实现物流资源的优化配置。

3.3 C类连锁企业物流配送模式的选择

这类企业对配送的水平要求不高,而且现阶段的经营管理能力还处于较低水平。这一类型的企业大多是刚建立或者是发展时间较短的小规模连锁企业,他们往往因为刚起步或规模不大的实际情况,无力出资建立配送中心,甚至也无法像B类型连锁企业那样去联合其他企业组织共同配送模式。以下为此类型连锁企业适合的物流配送模式选择策略。

3.3.1 选择供货商供货

C类连锁企业和B类连锁企业一样,由于规模较小,应加强与供应商的联系,可以选择有供应商直接供货的模式。

3.3.2 引入社会化物流模式

C类连锁企业由于刚刚起步,规模小,可以将企业全部的配送业务委托给有齐全的专业化物流设施设备和有成熟的配送管理经验的专业性社会化的物流公司或配送中心来承担。其中,社会化的物流模式也包括了上面提到的A类连锁企业面向社会提供的物流服务,C类连锁企业可以以作为A类连锁企业加盟店的方式全面地接受高质量的物流服务,这在C类连锁企业发展初期是十分有利的,这样有助于C类连锁企业管理者掌握现阶段连锁行业先进的物流配送技术和经验,而且C类连锁企业也不需要在物流业务上投入太多,可以全身心地进行企业发展初期的经营管理和制定进行有针对性的营销策略,不断促进C类连锁企业的发展和壮大。

3.4 D类连锁企业物流配送模式的选择

D类连锁企业是现代物流与连锁经营业态的融合,在国内起步不久,最具代表性的是2006年3月份成立上海爱普司运输服务有限公司。此类型企业具有较强的配送能力,有着先进的配送设备和高素质的物流人才,但是配送业务在整个企业的战略发展中却不占据主要地位,这类企业适宜于利用高水平的经营管理能力和经营规模自建配送中心或者和其他类型的连锁企业共建配送中心,其中D类连锁企业在共建的配送中心中担当配送活动的组织者和执行者的角色,充分利用好企业在配送业务中的优势。

如果D类连锁企业在配送方面确实具有较大竞争优势时,应适当调整业务方向,将物流配送部门从企业中独立出去,设立为专业的配送企业,成为向社会开放的第三方物流企业,以提高资金和设备以及物流人员的利用能力。在企业发展的同时,也促进我国第三方物流业的发展和进步。同时也可以为我国中小型连锁企业提供更多的物流配送合作伙伴的选择机会。

综上四种类型的连锁企业对物流配送模式方式的选择,可以看到我国现阶段各种发展阶段的连锁企业共存,而且发展不平衡。连锁企业为了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存在一席之地,就需要合理的选择配送模式,在选择的过程中应首先分析企业自身的发展现状,明确企业的现阶段的物流配送和经济管理能力,并结合企业长期的发展规划,慎重地选择合适的物流配送模式。同时,物流模式的选择也是一个动态的过程,是一个选择—淘汰—选择的不断往复的过程,所以,连锁企业应根据企业的发展规模和发展的要求,实时淘汰落后的物流的配送模式,不断选择适合连锁企业的物流模式。

4 结束语

随着新经济和信息时代的到来,连锁企业之间的竞争已成为快速响应和低价战略的竞争,连锁经济必将是我国最具成长潜力和前途的商品流通方式。本文通过定性的方法将现阶段连锁企业分为四种类型进行分析,得出了不同的配送模式选择策略。连锁经营企业应根据自身实际条件和发展现状选择合适的物流配送模式,有效合理的物流配送模式是连锁企业不断发展壮大的关键所在。

参考文献

[1]王燕,蒋笑梅.配送中心全程规划[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3:22-23.

[2]范存军.我国连锁零售企业物流配送现状及发展对策研究[D].成都:西南交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6:34-37.

[3]桂琴.现代物流配送的发展现状与对策问题的研究[J].现代管理科学,2006(12):1-2.

[4]万国义,游小青.浅议我国连锁企业物流配送[J].物流科技,2005,28(10):1-3.

配送策略 篇11

关键词:B2C电子商务;城市物流;配送物流;配送模式

中图分类号:F25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2374(2014)12-0167-02

在电子商务的几种模式当中,物流配送对B2C电子商务模式的影响和制约最大,这是因为在B2C模式下,面对的终端客户群比较分散,且所购商品主要为低价小件商品,物流费用所占比例相对较大,使得B2C的物流配送问题相比B2B等其他电子商务模式复杂。B2C的物流配送问题从某种意义上说决定着B2C电子商务企业的竞争力及生死存亡。我国当前的第三方物流市场并不成熟,很难达到B2C电子商务企业的即时配送需求,绝大部分B2C商家都没有与第三方物流建立完善长期的合作关系,缺乏规模优势,无法利用信息技术来提高物流效率,降低物流成本,本该比起C2C应成为优势的物流效率和物流成本没有体现出来,对第三方物流没有很好的制约机制,严重影响客户的购物感受,成为电子商务企业发展的瓶颈。基于B2C的每种物流配送模式都有其优缺点,那么对于B2C电子商务企业来说,在确定了物流配送模式后,企业应采取一定的措施规避该模式的不足,以降低对企业负面的影响。

1 自营物流配送模式

1.1 向第三方商家及其他企业开放

自营物流能够相对外包获得更低的物流配送成本的关键在于业务量。解决业务量不足的方式之一是将快递业务向第三方商家开放。京东商城、卓越亚马逊、当当网等越来越多的电子商务企业向第三方卖家提供平台,但第三方卖家的物流配送是消费者投诉的热点,影响消费者的网络购物体验,也极大的影响了电子商务企业的品牌和形象。各大电子商务企业平台的第三方卖家的物流是外包给其他快递公司,如果B2C电子商务企业把自营物流配送向第三方开放,可增加营收渠道,通过向第三方商家提供仓储与配送,从中获取仓储管理费、包装费、流通加工费及物流配送费等。

解决业务量不足的另一个方式是与产品线相对不重叠或是产品不存在直接竞争关系的其他电子商务企业合作,如经营服装鞋帽的电子商务企业与经营图书或是化妆品为主的电子商务企业合作,对其开放物流设备设施,将空闲的货架存放合作企业的商品,既可以减少资源闲置,又能获取保管费。B2C电子商务企业面对的是相同的终端客户群,共同的物流量的增加,可以降低相应的运输、支线配送成本,同时增加外单配送费的收益。允许合作企业的人员进驻到库房,对自己企业的产品进行监管,电子商务企业与其合作的企业的产品的订单拆分,独立包装,共同配送,分开签收。

B2C电子商务企业通过制定准入规则,B2C电子商务企业第三方商家入驻时,通过与商家签订物流配送服务协议,在不破坏自身系统“用户体验”的前提下,平衡好“自有业务”和“第三方业务”的物流需求。

1.2 与快递公司合作

B2C电子商务企业自建物流系统需要大量资金投入,同时,国家对快递业务实行经营许可制度,我国《快递业务经营许可管理办法》,第五条规定:经营快递业务,应当依法取得邮政管理部门颁发的《快递业务经营许可证》,并接受邮政管理部门及其他有关部门的监督管理;未经许可,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经营快递业务。电子商务企业自建物流正在纳入相关法律监管,电子商务企业自建物流系统要想拿到快递许可证,可能还需要面临一定的困难,B2C电子商务企业可以与通过入股快递企业,既减少资金投入及资源重复建设,节约社会资源,又实现对企业对物流配送的控制,以提升物流配送服务。

另一种合作模式B2C电子商务企业在目标市场建立仓储中心,根据平台上客户的有效订单进行分拣、加工、包装等一些列工作,然后通过信息化平台和网络技术实现与第三方物流公司的合作,利用第三方物流已经建好的物流网络,将其后环节的物流配送业务交由专业物流公司来完成,共同实现对消费者的物流配送。

2 物流外包

2.1 邮政物流

邮政物流虽然网络覆盖面广,几乎没有其他第三方物流企业能企及,尤其是乡镇,B2C电子商务企业可以将二级以下地区的物流配送业务交由邮政物流配送,二级以下地区的消费者对物流速度的要求相对不高,但是对价格比较敏感,可以对消费者设置免运费最低消费额,由企业消化一部分配送费用。

B2C电子商务企业选择与邮政物流合作时,在填写配送地址和邮编时,要有提醒消费者按照邮政要求样本填写,以免无法送到退回。

2.2 第三方物流

B2C电子商务企业选择外包的关键是建立能够满足自身需求的第三方物流服务提供商选择、评价体系,B2C电子商务企业面向的是地域分散、购物时间、选购的商品类别及购物量具有较大的随机性,同时对配送时间、货物的完好性、配送人员的态度等要求较高,基于B2C电子商务面向的客户群的要求B2C电子商务企业选择能够满足客户对物流配送服务及时、安全、准确等需求的第三方物流服务提供商,以解决最后一公里的物流配送,通过较好的物流配送服务提升客户的购物体验。关于选择和评价第三方物流服务提供商的策略,已经有大量的学者从物流企业的发展潜力、物流技术、物流设备、服务质量等多角度进行了深入的研究,本文就不再赘述。与第三方物流企业合作,不但要建议严格的准入机制,同时要建立严格的考核评价体系和淘汰机制,而评价的重点是客户的反馈。物流是整个网购过程中能与客户最近距离接触的一环,B2C电子商务企业可以将消费者对物流的投诉情况、客户购物后的网上评价、B2C电子商务企业的专门工作人员对客户进行电话随访等结果纳入到对第三方物流企业的考评中。

与第三方物流合作的另一个关键是解决物流信息系统的无缝对接。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电子商务企业纷纷上包裹跟踪(GIS)系统,方便用户实时地了解追踪自己的网购物品配送进度。B2C电子商务企业要实现与其合作的第三方物流的信息系统集成,及时更新物流配送行程,方便客户实时跟踪自己选购商品的物流进度。

B2C电子商务企业选择和培养与自己的文化理念、服务要求等一致的第三方物流企业,通过战略合作达到服务要求,对信息化程度不高的企业,帮助其实现信息系统的集成。

3 结语

不同的物流配送模式各有其利弊,对于处在不同阶段的B2C电子商务企业来说,根据其自身特点选择与之适应的物流配送模式,同时也要考虑企业未来的发展及转变物流配送模式带来的转换成本,对不同的物流配送模式趋利避害,选择恰当的应对策略。

参考文献

[1] 包立军,章扬,李旺彦.我国B2C电子商务的物流配送“瓶颈”问题及对策[J].商场现代化,2007,(6):103.

[2] 莫翠梅.浅析我国电子商务中的物流瓶颈与对策[J].广东科技,2009,(16):85-86.

[3] 洪明珠.B2C电子商务的物流配送模式研究[J].金融经济,2012,(2):60-62

[4] 张晓丽,王东.面向电子商务的物流配送模式设计方案[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2011,(10):146-205.

[5] 曹翠珍.城市物流配送模式选择研究[J].商品储运与养护,2008,(4):20-22.

配送策略 篇12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杭州市日送餐3 000~5 000份,加工面积1 000m2左右的甲、乙二家集体用餐配送企业。

1.2 方法

运用流行病学调查方法对甲、乙二家集体用餐配送企业进行卫生学调查,并按照HACCP原理分析关键控制因素。干预的方法和步骤主要包括:(1)组建食品安全管理体系小组;(2)完善企业基础卫生程序;(3)获取菜谱,对产品进行分类和描述,并绘制及确认加工制作流程图;(4)进行危害分析;(5)确定关键控制点;(6)建立控制措施、监测程序和纠偏措施、验证程序;(7)制定计划表和相关记录表单;(8)计划表实施培训和运行。按照GB14934[4]和GB4789[5,6]国家标准对餐具用具大肠菌群和菜肴的菌落总数及大肠菌群进行检测,以及采用ATP快速检测法[7]对员工手部进行菌落总数测定;应用对照研究方法对甲、乙二家集体用餐配送企业进行干预前后效果分析。率之间的比较采用χ2检验,两组均数之间的比较采用t检验,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差异。

2 结果

2.1 卫生学调查及关键控制因素

通过对乙企业菜肴加工操作过程的调查,发现存在以下问题:(1)从业人员缺乏卫生知识,无菌操作观念薄弱。(2)接触熟食的工用具、容器消毒不彻底,保洁措施不落实。(3)需隔夜回锅再加工的菜肴保存不当,加热不彻底。(4)配送设备不保温或出菜到食用时间过长。(5)管理制度流于形式,各项记录严重缺乏,没有真正建立与企业自身经营情况相适应的管理体系。针对以上问题的分析并经专家论证,集体用餐配送企业加工菜肴的关键控制因素包括:(1)从业人员必须定期进行卫生知识培训。(2)操作前从业人员必须洗手消毒,并按规定程序进行。(3)控制清洁区用具、食物和非清洁区用具、食物的交叉污染。(4)隔夜回烧的食物必须烧熟煮透。(5)必须保温配送,中心温度达到40℃以上。(6)菜肴加工完成至食用时间不得超过4小时。

2.2 干预实验结果

甲企业已经通过专业咨询机构建立HACCP管理体系并获得相关认证,以其作为对照;乙企业确定为最终干预单位。

2.2.1 卫生知识知晓率

干预前随机抽取二企业一线从业人员各50名,进行食品安全知识问卷调查(第一套问卷)。甲企业平均答对率为52.6%,高于乙企业答对率(33.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8.41,P<0.05),其中乙企业对HACCP含义理解的正确率仅为10%,见表1。对乙企业所有员工开展理论培训并相隔二个月后,再次在甲乙二企业各随机抽查50名一线从业人员进行食品安全知识问卷调查(第二套问卷),甲企业平均答对率为51.0%,低于乙企业答对率(60.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95,P<0.05)。见表2。

2.2.2 成品菜肴的菌落总数指标

干预前二企业菌落总数指标在0小时,甲乙企业相比较有统计学意义差异(P<0.01),乙企业菌落总数指标明显高于甲企业,而2小时、4小时间均无统计学意义差异(P>0.05)。乙企业干预前后菌落总数指标在0小时、2小时、4小时间均有统计学意义差异(P<0.01),干预后菌落总数指标明显低于干预前。见表3。

2.2.3 成品菜肴的大肠菌群指标

干预前二企业大肠菌群指标在2小时,甲乙企业比较有统计学意义差异(P<0.01),乙企业菌落总数指标明显高于甲企业;而在0小时、4小时间均无统计学意义差异(P>0.05)。乙企业干预前后大肠菌群指标在2小时、4小时间均有统计学意义差异(P<0.01),干预后大肠菌群指标明显低于干预前,而在0小时间无统计学意义差异(P>0.05)。见表4。

2.2.4 用具、从业人员手部大肠菌群阳性率

乙企业干预前采集与熟食直接接触的工用具、容器50份样品,大肠菌群阳性率高达52%;干预后再采集52份,阳性率为25.0%,干预后阳性率较干预前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87,P<0.05)。干预前采集乙企业与熟食直接接触的从业人员的手部涂擦样品74份,大肠菌群阳性率高达51.5%;干预后采集65份,阳性率为21.7%,干预后阳性率较干预前也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3.14,P<0.05)。

3 讨论

危害分析与关键控制点体系(HACCP)是一个确认、分析与控制生产过程中可能发生的生物性、化学性和物理性危害的系统方法,在食品生产企业中已经推广应用,但在中国式餐饮业中应用比较困难。此次在集体用餐配送企业的应用得到较好的效果,这与集体用餐配送企业相对于传统中国餐饮的制法有所不同有关。

在上述干预结果中,从业人员卫生知识掌握率干预后仍达不到理想的效果,这与从业人员的文化水平和综合素质比较低有一定关系,与王晓倩报道的情况基本一致[4],也可能与抽样时总体样本中没有剔除洗涤工、切配工等人员有关。

乙企业接受干预实验至今供餐量约为100万份左右,未发生群体性食物中毒事件;同样,已经通过HACCP认证的甲企业也能保证菜肴的质量和安全。由此说明,政府有关监督管理部门在规定餐饮业硬件条件的基础上[5],应该推广HACCP体系,特别是集体用餐配送企业,或结合某企业实际情况建立关键控制措施,以达到菜肴食用安全的目的。

中国的食品安全执法部门应转变监督管理理念,日复一日的现场监督检查罚款只是浪费监管人员的精力和政府的财力,而这种监管效果是一时的[6]。如果能帮助、督促食品企业建立起一套切合实际的管理监控体系并严格执行,食品安全事故或食物中毒事件就能够得到有效控制,食品安全得以保障。

参考文献

[1]FDA.Managing food safty:a HACCP principles guide for operators of food establishments at the retail level[S].1998.

[2]赵同刚,徐科.食品企业危害分析关键控制点[M].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03.

[3]顾宏亮,徐雨虹,杨志刚.同一原因的2起食物中毒事件调查及思考[J].上海预防医学,2013,25(1).

[4]王晓倩,苏玉,张露新.天津市某地区建筑工地食品安全干预效果研究[J].现代预防医学,2015,42(9).

[5]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餐饮业和集体用餐配送单位卫生规范[S].2005.

上一篇:写作质量论文下一篇:网络数控系统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