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卫体系

2024-06-05

环卫体系(精选6篇)

环卫体系 篇1

1. 概述

城市环卫服务具有明显的社会公益性, 一直以来都由政府承担保证供给的责任。但是随着城市化高速发展和污染治理任务的加重, 原有的事业供给模式已经不能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1]。各地均不同程度引进了市场竞争的模式, 将环境卫生事业的垃圾收集、垃圾中转运输、垃圾处理等各个环节交予社会企业实施。一方面, 节省了大量的资金问题, 另一方面, 提高了工作效率, 并且已经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但是, 在市场化竞争的过程中, 存在着如下问题:1.1处理企业技术落后;1.2垃圾收运、转运、处理处置各个环节衔接不畅;1.3政府部分监管不到位;1.4资金缺乏。由于上述问题的存在, 环卫事业的市场化仍然不能发挥其最大作用。为了解决这一现状, 急需建立一个以市场化为基础的环卫事业产业化体系, 全面发挥环卫事业中各个主体的作用, 推动环卫事业的不断发展。

2. 国内外环卫管理事业现状

2.1 国外环卫事业管理现状

2.1.1 美国纽约

纽约市的固体废物管理统一由市公共卫生局负责, 各私营废物处理公司起辅助与配合作用。

2.1.2 日本东京

垃圾的收集和搬运:一般废物的收集和运输由各特区分别展开运营。垃圾的中间处理:东京二十三区清扫事务部负责可燃垃圾和不可燃垃圾、大件垃圾的处理以及污水处理。最终处理:各特区负责最终处理场所的选择, 东京的各处理厂进行统一的管理和处理。

2.1.3 英国伦敦

城市的保洁工作责任分别由市议会、住房管理机构、园林机构以及相关的承包人承担。对于垃圾收运和处理的管理模式是政府特种许可, 过程监督, 企业实施的形式。

2.1.4 法国巴黎

法国垃圾处理的基本模式为:设施公有;以合同形式规定双方权宜;政府对其拥有监督权;企业拥有开发权;政府保留对价格的干预, 以及单方中止合同的权力。

2.1.5 其它国家和地区

环卫作业一般由政府参股的股份制企业进行经营。此外, 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实施“新公共管理运动”的国家也在公共部门服务市场化改革方面以“新西兰模式”著称。[2, 3]

2.2 国内环卫事业管理现状

2.2.1 深圳转换环卫作业经营机制, 走市场化道路。深圳在1984年在环卫系统内成立首家清洁服务公司, 至1995年又相继成立了国有、集体、中外合资、私营等类型的专业公司20多家, 环卫作业基本打破了行业垄断。清洁公司在竞争的过程中, 也将大量的资金注入环市场, 初步形成了多元化投资格局。

2.2.2 上海:全面实施市容环卫行业市场化

上海的环卫事业市场化的程度在全国处于领先行列。2004年, 上海市全面实施市容环卫行业市场化改革方案, 改革内容包括市容环卫作业服务事业单位企业化改革, 开放保洁服务、生活垃圾收集运输和生活垃圾处置三类市场。2005年, 上海市容环境卫生行业工会成立。其主要职能一是围绕政策法规, 开展具有行业特色的工会工作;二是协调劳动关系, 依法维护具有行业职工特殊性的合法权益;三是开展具有行业特点的职工技能培训、劳动竞赛和文体活动, 提高职工综合素质。

2.2.3 南京体制改革三步走

南京市早在2000年就制定了体制改革三步走的方案:第一步走出去, 即建立内部市场化的运作机制;第二步请进来, 既由两个当时为全市下岗再就业组织的企业集团承包鼓楼区的部分路街扫保任务;第三步真正的市场化运作, 即把现有区环卫部门的公益性事业身份打破, 但是一直没有得到落实。

综合国内外的现状, 国外环卫事业早已实现了市场化, 并形成了一定的机制, 但仍然是在以政府为主导、监督下运行;国内的部分大城市已基本实现了环卫事业市场化, 并初步形成了初步的环卫事业产业化行业协会, 但还需进一步发展, 以发挥更大的作用。综合考虑到我国国情, 本文提出一个以政府环卫管理机构为主导的一个环卫事业产业化体系结构。

3. 环卫事业产业化体系的构建

3.1 产业化体系中的各个主体

根据生活垃圾产生—收运—处理—管理整个体系的构成, 将整个市场化体系分为以下几个主体:

3.1.1 垃圾产生者

3.1.2 垃圾收运、分类企业

3.1.3 垃圾处理企业

3.1.4 政府机构

3.1.5 行业协会

3.2 产业化体系结构

根据这几个主体之间的关系, 形成如图1所示结构图。

3.3 产业化体系中的各个主体的权利和义务

3.3.1 垃圾产生者

权利:按垃圾分类要求自觉分类。

义务:接受环卫行业协会的教育, 缴纳垃圾处理费用。

3.3.2 垃圾收集企业

权利:接受环卫行业协会的技术支持和项目信息, 收取垃圾收集费用。

义务:及时收集服务范围内的生活垃圾, 接受政府环卫管理机构的管理。

3.3.3 垃圾分拣企业

权利:接受环境行业喜欢技术支持和项目信息, 收取垃圾分拣费用。

义务:及时分拣垃圾, 为后续处理提供基础, 向环卫行业协会提供相关技术成果和资金。

3.3.4 再加工企业、垃圾处理企业

权利:接受环卫行业协会的技术支持和项目信息, 收取垃圾处理费用

义务:及时按规范要求安全处理处置垃圾, 向环卫行业协会提供相关技术成果和资金。

3.3.5 政府环卫管理机构

权利:监督管理行业协会内各类企业的作业, 发放各类垃圾收运和处理的许可, 定期接受各企业的成果汇报。接受环卫行业协会的技术支持。

义务:代表政府支付垃圾收运和处理费用, 扶持各类企业的发展, 保证垃圾收运和处理的顺利进行, 向环卫行业协会提供各类项目和资金。

3.3.6 环卫产业协会

权利:接受来自各垃圾收运和处理企业的资金和成果, 接受来自政府机构的项目和资金, 根据城市垃圾的性质以及垃圾收运、处理企业的能力, 合理分配垃圾的去向。

义务:需为各个协会的会员提供项目和技术支持, 定期对群众宣传环卫知识, 为政府提供各类技术支持, 为决策提供依据。

在整个体系中, 政府环卫管理机构作为体系的核心, 通过立法、制定政策、制定规划等不同类型的手段, 垃圾收运和处理过程中的监管, 提供项目和资金等各类手段, 从宏观上把握了环卫事业的主动脉, 不仅大大减少了管理的成本, 也避免了原有的管干一家中如效率低下、人浮于事等不利现象的发生, 大大减少工作量的同时提高了工作的效率。除了上述的体系之外, 还可以通过BOT (建设一经营一转让) 、TOT (转让-经营-转让) 、PPP (公私部门合伙关系) 等不同的融资途径来运行环卫收运、处理设施, 对企业造成刺激, 促进它们的发展。总之, 政府环卫管理机构是整个体系的管控者。

环卫产业协会是整个体系的次中心, 全面协调原有的政府环卫管理机构、垃圾收运处理企业和垃圾产生者之间的关系。该产业协会可由城市垃圾处理企业的龙头企业牵头进行建设, 组织行业内的政府机构人员、技术专家、企业家等各类人员组成行业理事会, 制定相应的垃圾收运、处理处置等各个环节的规则, 积极吸取国内外各项新型垃圾收运和处理技术和管理经验, 根据所在城市的实际情况, 将处理技术推行到环卫事业的各个环节中, 同时将先进的管理经验和技术介绍给环卫管理部门, 以便从更高的层次对整个环卫事业的发展做出优化和掌控。由于技术的不断发展, 垃圾正“变废为宝”, 环卫产业协会也同时承担着为各类垃圾处理企业的产品, 如电、RDF燃料、金属、塑料粒等, 寻找销路, 做好为垃圾企业服务的功能。

垃圾收运和处理企业仍各行其是, 但不同的是, 在环卫产业协会的帮助下, 企业可以更容易接触到用于生产的新技术, 并将其转为企业产值, 可以更容易的从政府得到新的垃圾来源和资金赞助。

该体系的形成需要较长的时间, 需要从体制、经济、资金和优惠政策等多方面予以保障, 更需要广大百姓不断提高素质, 树立良好的环保意识, 方能有效的推进实施。

4. 环卫事业产业化过程中的风险

4.1 各层环卫机构管理机构矛盾, 责任和权力分配不均, 相互推脱, 工作推进难.

4.2 政府管理越位, 未能真正实现政、事、企分离, 环卫行业协会的设置形同虚设。

4.3 部分企业素质低下, 不服从政府监督管理, 不服从环卫行业协会协调。

4.4 法规不健全, 监督不到位。

4.5 激励不到位, 企业产品销路不畅。

4.6 产业协会协调困难。

小结

本文总结国内外环卫事业管理的现状, 结合国内的实际情况, 提出了适合国内城市发展的环卫事业市场化体系, 明确了市场化过程中各个主体的权利义务, 最后提出了再市场化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各种风险。

摘要:为了提高环卫事业的效率, 减小经济压力, 国内外很多地区都将环卫事业推向市场化, 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本文分析了国内外部分大城市的环卫事业的管理现状, 提出了一个以政府环卫管理机构为核心, 环卫行业协会为主要协调机构的环卫事业产业化体系, 明确体系中各个主体的权利和义务。最后, 也提出了这个体系存在的风险。

关键词:环卫事业,产业体系,构建

参考文献

[1]黄舒慧.环卫作业服务市场化改革研究[J].环境卫生工程, 2008, 1 (16) :31-34.

[2]郭凯.苏州市公共环境卫生市场化研究[D].苏州:苏州大学, 2009.

[3]姜勇.大连市城市生活垃圾管理市场化研究[D].大连:大连理工大学, 2007.

环卫体系 篇2

今年以来,裴圩镇紧扣“平原林海、美好乡村”建设主题,坚持点、线、面结合,全面建立镇、村、组联动的环卫保洁制度和机制,加大生活垃圾突击清理力度,实现了组保洁、村收集、镇转运的长效管理机制,着力提升环境整治的效果和档次。

一、广泛动员,全民参与

镇行动快、措施实。通过镇区、各村居分别宣传发动的方式,使环境治理、环境维护的观念深入人心。与镇区的临街商铺及居民签订《门前五包责任状》,充分调动居民落实镇区的环境卫生包保责任,各村居采取村委会宣传发动,镇宣传车走乡串户流动宣传等形式,广泛动员群众参与这项大众性卫生活动,积极引导每家每户主动清理家前屋后的积存垃圾,自觉维护清洁环境卫生的成果,摒弃不文明的陋习,群众的讲文明爱卫生的意识明显增强,参与卫生维护的热情高涨,村委会组织有力,清理的力度大,突击清理的效果明显,为长效保洁环卫体系的建立奠定了坚实的群众基础。

二、科学规划,配套设施 我镇按照全面覆盖的原则配置环卫设施,镇城建办会同国土所、农路办对镇区以外的15个村居,110余个村庄逐一实地的进行了踏勘,本着方便运输、便于投放的原则,进行

垃圾转运硬件设施的配置。在18个行政村(居)逐一分别规划建设了二级垃圾转运站,合理配置垃圾房27座、垃圾池68座和垃圾桶325个,新购置福田牌垃圾自动装卸转运车1辆,全镇环卫转运车配给数达到3辆,新聘用环卫人员68名,配套保洁三轮车68辆,配齐全镇环卫人员的“五个一”,仅硬件设施的投入达到40余万元,为环卫体系的建设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三、建章立制,长效管理

一是以属地管理为原则,推动环卫保洁平稳启动。为强化属地管理责任,镇政府要求各村明确一名村干部作为环卫专管员,按月给予工资待遇,统筹负责村内环卫人员和日常保洁的管理工作。二是以绩效考核为标准,推动环卫保洁上台阶。为确保环卫工作管理规范化,标准化,镇政府出台了专门的管理制度,明确工作时间、工作标准及处罚措施,按300元/人.月的薪资标准,核定各村环卫管理经费基数,镇督查办会同城建城管条线抽掉人员每天对各村进行考核、加扣分、处罚,坚持每天督查、每周通报、每月考核兑现的办法,督促每位环卫人员尽心尽力履行环卫管理职责,实行优胜劣汰,杜绝了出工不出力现象。三是以城管执法为辅助,实现环卫管理制度化。该镇坚持服务与管理并重原则,全面加大城管执法的力度,将全镇分为镇区、西片、东片三片区,由三个城管中队实行分片包干负责制,明确赋予其人员管理

权、绩效考核权、违章行为查处权,加大环卫执法和教育说服的力度,实现环卫保洁长效化管理。

镇党委政府坚持把村庄环境综合整治工作提升到政治

硕士环卫工 篇3

2007年1月20日,大寒节气。广州,阴雨绵绵。

这天的广州,一边是中山大学等考区,考生冒雨冲进了“2007年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的考场,另一边是广州大学篮球场(广东省教育厅春节前最后一场大学生综合类招聘会在此进行),毕业生在雨中排队投递简历。雨丝闪烁,万千面孔,多多少少都透着内心的紧张和焦灼。

1月21日,广州的天气依然有些阴沉,《小康》记者见到左向宇——中等个头,单薄偏瘦,笑的时候,脸上有两个略有羞涩的酒窝。

他的脸上没有格外的喜悦,只是尘埃落定的淡然。研究生毕业后,做了环卫工的工作,在左向宇自己看来,不过是万千偶然中的必然。

寒窗苦读十七载

毕业于2006届暨南大学环境工程硕士研究生的左向宇,来自河南的一个小县城。“那里是中国最典型的农村”,左向宇这样介绍自己的故乡。

5岁,左向宇就开始和父母一起下地种玉米,父母刨坑,他蹲在地上,在每个坑里丢下两三粒玉米种子,偶尔不小心失手多丢了几粒,捡出来,再丢到另一个坑里;十来岁的时候,拿着镰刀和父母一起割小麦;读高中的时候,已经可以帮着父母把新收的小麦挑到房顶上晾晒。“我并不是同学中做农活最多的孩子,大家都差不多。”

上小学和初中,左向宇的成绩一直是全班第一名,后来考上舞阳县一中(重点高中),成绩一直排在全班第20几名。 2000年高考时左超常发挥了一把,顺利考上了西安一所“211工程”高校的环境工程专业。

“1999年西安公路交通大学有环境工程专业学生不足30人,2000年三校合并后,每个校区都招收了两个班该专业的学生,加起来共230多名”。

大学的专业是左向宇自己选择的,在左向宇看来,国家越来越重视环保,将来这个行业一定很有前途。可到大四那年,才发现这个专业的就业情况非常不理想,一方面,迫于就业的压力,41人的班级,大部分同学都考研了,左向宇也是其中一位(当年全班19人考取了研究生,此后班级又有5人考取研究生)。

“2年的研究生学习,也没学到什么。大家都称呼导师为‘老板’。专业是环境工程,研究方向却是海洋生物,没办法,导师就是研究这个的”。左向宇坦陈。

最后6年,左应该承受了相当大的经济压力。他算了一笔账,家里的7亩地如果按一亩地产1000斤的小麦,小麦价格每斤按5毛计,扣除口粮,扣除种子、化肥的本钱,种地基本上是不赚钱的。而由于父母因为身体不好,非但不能外出打工外,每年看病,还要花去1000多元的医药费。左向宇大学4年花了4万元,读研两年花了近3万元。

上大学、读研靠亲戚资助以及向银行申请助学贷款。到《小康》采访时,左依然欠着银行1.2万元。

当环卫工的日子

2006年,还在写毕业论文的阶段,左向宇就给自己找了一份工作——一个10多人环保公司。“私营企业,2000元多一点点的工资。不交纳养老、医疗、失业保险种种”。

此后,广州市市容环卫局下属事业单位首次向社会公开招聘13个环卫工职位,286名本科生、研究生报名。笔试、面试种种选拔、考核后,左向宇成为最终录用的“1名博士、4名硕士和6名本科生”中的一员。

除了左向宇和另一个男生在一线车间,其他人“都到了办公室,每天对着电脑工作”。左坦陈,直到面试通过,他并不格外清楚他所应聘的卫生处理厂业务科究竟做些什么。2006年10月8日,到岗工作,才知道卫生处理厂的主要业务流程——

流程一,收运死病禽畜和变质肉类。每天派出收运人员到各大屠宰场、禽畜交易市场等地点巡回收集死、病禽畜和死鼠,或到防疫、工商、林业、海关等部门指定的地点收集被查获的带菌变质肉类、水产、野生动物,同时按“110”电话和群众来电要求,到江河涌边、马路旁等处收集被遗弃的死禽畜。

流程二,无害化处理死病禽畜和变质肉类。采收运回厂的死病禽畜、死鼠、变质肉类送到化制车间,通过吊机投放到蒸煮锅中,再注入0.5MPA饱和蒸汽进行高温高压蒸煮,以达到消毒杀菌无害化处理的目的。

《小康》记者到达广州市卫生处理厂已是中午,工人三三两两的赶往食堂。停止工作,常温下的化制车间里的腐臭味,已经让记者几欲作呕。事实上,工人运回的动物的尸体可能已经腐烂,甚至满是蛆虫爬行;大型动物需要熟练工如疱丁解牛般的做肢解工作,然后再扔到蒸煮锅中;高温处理时,恶臭和消毒水混合,整个车间就像“桑拿房”……时间紧,来不及洗澡的化制车间工人师傅,是不去食堂吃饭的——怕自己身上的味道影响别人的食欲。包括左向宇在内的化制车间的工人,每天要洗2~3次澡。

尽管工作环境不是很好,但每天8:30上班,下午4:30下班。双休。保险、公积金、住房补贴齐全。每个月的工资加各种福利有4000元。左向宇说,其实除了味道难受一点,现在的工作,并不比在老家做农活更累。

除了车间里的工作,左向宇还按领导要求给卫生处理厂写了2007年工作计划。《小康》采访时,左向宇又被临时性借调到广州市市容环卫局帮着整理资料。虽然在一线工作,左还是可以参加厂里只有20多个中高层管理人员参加的会议。

左向宇坚持认为,厂里那些一辈子在一线工作的工人,才真正的可敬,而他自己,如果厂里将来需要除臭什么的,那么所学的专业还能发挥一点用处。如果不需要,那么,他也许就和很多事业单位的普通办事员没有太大区别。

“将来的一切很难说。如果有机会考公务员也许会考公务员。也说不定将来有了原始资本积累,会和同学一起创业。”对于未来,左向宇不是没有思考。

干什么都有可能

1月23日,午后的暖阳散散地照在怒放的洋紫荆上,已经放寒假的暨南大学,校园的主干道上,依然是学生行色匆匆往来不息的身影,甚至连想拦住一个学生问路,都并不是格外的容易。

“学校放假了,大三、大四的一部分学生还留在学校找工作,找不到工作就积极主动的争取各种实习机会。研究生最辛苦啦,一边要继续帮‘老板’打工,一边还要找工作!”留在学校等待面试的张浩然向《小康》记者解释校园一片匆忙的原因。

张浩然,将于2007年6月研究生毕业,要去面试的单位是广州的一所高中。“那天招聘会上,我见到那个学校收到简历就有一米多高。两手准备吧,一边找工作,一边准备考博。实在找不到工作,就只有读博了。”校园里有人调侃张浩然们为形势所迫读书,“从学士读到硕士再读博士,最后读成烈士”。

暨大2007届化学专业硕士研究生近40个学生,截止《小康》发稿,才7个人找到工作。一位姓唐的男生说,理想的工作,月薪4000元。找不到工作2000元也可以。实在不行1000多元的工作也可以做。

暨南大学就业指导中心副主任陈晓明在接受《小康》采访时透露,学校近年毕业生人数在6000人左右,其中60%是本科生,40%是研究生,本科毕业生的数量基本每年持平,而研究生(硕士、博士)的数量呈上升趋势。然而毕业生就业形势一年比一年严峻。从前研究生找工作是皇帝的女儿不愁嫁,现在却面临高不成低不就的尴尬。

2006年退休的黄教授认为,“这些学生如果长时间实现不了就业,那么肯定是干什么的都有可能了”。

一位游历甚广的人士分析,一方面,我们应该认识到,一个高校学生受多年教育而找不到工作的社会,是有问题的,但是,另一方面,我们更应该认识到,高校毕业生,是可以从事任何工作的。在台湾,大学毕业后从事修鞋、理发的也不在少数,教育最核心的作用还是在于提高国民素质。

暨大就业指导中心的网站上有一个调查,“你在毕业时,是否对自己的能力以及就业意向有了一个清楚的认识?” 334人参与调查,只有17 %的人选择“是的”, 20%的人选择了“没有”,62%的人 “有认识,但不太清楚”。

环卫体系 篇4

1 环卫引入质量管理体系认证的目的

环卫通过引入质量管理体系认证主要达到两个目标, 一是促进城市环境卫生质量再提高, 二是促进环卫行业自身再发展。这两个目标也是相互结合有机统一的, 具体地说:

1) 提高环卫职工素质, 明确环卫发展理念。环卫行业在关注符合性审核的基础上, 并不仅仅限于符合认证标准, 而是加强增值审核和增值服务, 从而实现管理体系运行增值。通过引入质量管理体系认证, a.需要进行全员培训提高环卫工人素质。b.规范工作程序, 分工明确。c.树立起“优质服务, 诚信经营, 规范管理”的科学理念。

2) 规范管理, 优质服务, 持续稳定地改进产品质量。通过对质量管理体系不断地进行符合性、适应性及有效性的判断与证实, 确保能及时发现体系运行中存在的问题, 保证所有的不符合项和质量问题能得以快速有效纠正。

3) 确立“事前预防”而非“事后检验”工作机制。通过预防不合格现象的发生, 有效地保证环境卫生日常管理规范有序和提供的服务优质高效, 同时理顺环卫工作的各个环节和工作流程, 明确每名职工的责任, 把质量责任从管理人员直接明确到环卫一线生产人员, 能激励一线生产作业环卫工人的积极性与创造性, 并能提高产品 (即环卫服务) 合格率, 降低生产成本, 确保使成本与质量达到最佳平衡的体现。

4) 提高顾客满意度, 将不合格率降为零, 环卫服务关系千家万户, 通过体系认证能获得高品质的产品 (环卫服务和环卫形象) 有助于减少投诉, 有效地防止类似的投诉再次发生, 通过迅速圆满地解决投诉, 能增强环卫行业信誉, 并通过现有客户的口头宣传, 不断提高顾客满意度。

2 质量管理体系认证要与环卫行业工作相结合

1) 将原有的环卫管理体系与质量管理体系认证工作结合起来。进行质量管理体系认证不是要全部抛弃原来的做法, 而是在原来的管理体系的基础上进一步规范和提高。首先要对文件管理进行规范。按照质量管理体系认证的要求, 在原有的体系文件的基础上进行健全, 编制体系文件, 并重点加强文件的管理。通过规范, 做好管理制度与体系文件的衔接, 确保每一个工作环节有跟踪、有落实。其次, 积极做好体系要求与实际工作的接轨。在原有的考核基础上进一步加强内部考核机制, 强化闭环管理, 避免说管两层皮, 说一套、做一套。2) 把人员能力评价与环卫综合考核相结合。环卫原有的民主评议方式是将年底上级政府要求的评议打分与行政业务考核结合在一起, 结果量化后评选先进予以表彰和奖励, 其中存在一定的不公平性。部分职工认为好的岗位出错少, 人缘好, 在民主评议与业务考核中有一定的优势, 造成了部分职工心理存在一定的不平衡。进行质量管理认证中, 我们将民主评议与人员能力评价相结合, 使两种评价内容更充分、更合理, 做到了每一个岗位的人员都有入职要求, 使在岗人员的能力以及工作要求都摆在桌面量化考核, 能者上, 庸者下, 从而平衡了职工心理。进行质量管理认证后, 通过评价、考核并把结果作为依据积极调整职工岗位, 并大胆提拔有能力、有水平的职工担任环卫办中层管理者。3) 把环卫办办公会议与管理评审工作相结合。质量管理认证体系的管理评审就是要求最高管理者定期对体系的运行情况和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论证, 制定措施解决问题。把环卫办原来一直坚持每周召开一次中层干部办公会制度与管理评审会有机的结合起来, 使中层办公会成为一个小型的管理评审会, 会上通过各考核部门对近期工作的调查分析, 汇总近期工作进展情况和存在问题, 由最高管理者现场发布命令, 布置工作, 使每次办公会的一系列活动相当于一次不同主题的管理评审, 使问题提出一个、纠正一个、清除一个, 解决了责任不清和推诿扯皮现象。4) 把内审工作与各项业务考核工作相结合。加强质量管理认证体系的内审工作, 由具有内审员资格的人员对体系各个环节进行审核。重点审核工作程序的适应性和执行人员的到位度、执行效果, 并对审核中发现问题进行跟踪处理、分析纠正。环卫办在进行认证工作之前, 已形成一套较为完善的考核管理机制, 实施质量管理认证后首先加强管理人员队伍认证意识, 将原考核部门的人员培养成内审组业务骨干, 一个队伍干事, 避免了重复工作;其次, 统一考核与内审的时间周期及覆盖面, 使每一次考核在广度上、深度上不亚于一次内审;第三, 强化了考核中对问题的跟踪落实, 提高了工作的严谨性和科学性, 使考核管理工作和内审工作双双达到了规范要求。5) 通过质量管理体系认证建立长效管理机制。结合环卫行业特点, 通过质量管理体系认证工作, 有效加强文件控制, 克服随意性、口头性指令过多而导致工作接口及职责不明确等不良现象。通过文件控制程序, 有效地保证了各部门的有效性;结合实际需要定期修改手册, 确保了体系文件的适用性;做好记录和数据分析, 积极进行有效管理。同时, 环卫作业现场是环卫各项管理工作的交叉点和基准点, 也一直是管理工作的重点和难点。建立健全质量体系后, 质量管理的各项工作, 分别归属于一定的要素, 而每个要素由相应部门负责, 并通过统一的标识, 使现场管理的脉络清晰、责任明确, 便于考核, 提高了整个环卫生产状况的透明度, 为建立长效管理机制提供可靠保障。

3 环卫通过质量管理体系认证获得的收益

1) 通过质量管理体系认证, 环卫办提高了全办的服务意识和质量意识。首先明确了环卫工作服务的对象是全体市民, 垃圾清运、道路清扫、公厕保洁三大主业就是为全体市民提供的“产品”, 由此积极在职工中树立“以市民为关注焦点”的理念, 把让市民满意、创服务品牌当作追求目标, 使广大职工的思想意识实现了由“要我干”到“我要干”的转变, 充分调动了职工的工作积极性和工作热情, 提高了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2) 通过质量管理体系认证, 环卫办实现了日常管理的规范化、科学化。在质量管理体系认证过程中, 环卫办坚持把原有的管理制度与质量认证标准相结合, 从实际出发, 进行科学理顺和完善, 实现了综合管理制度与质量管理手册、作业指导书等受控体系文件相衔接。a.量化了考核指标。b.理顺了闭环程序。3) 通过质量管理体系认证, 环卫办拓展了环卫经营服务领域。没有管理的高质量, 就没有服务的市场。通过进行质量管理体系认证, 环卫办的作业服务打上了国际标准的“标签”, 逐步树立起了“诚信环卫”品牌, 提高了社会信誉度, 这种新形式下环卫办积极拓展市场, 提倡了环卫管理“城镇一体化, 镇村一体化”的理念。4) 通过质量管理体系认证, 环卫办大大提高了环境卫生质量。a.确立了垃圾清运管理新模式, 按照收集清运、桶底清扫、桶体清擦、巡回保洁的层次顺序统一路线、统一时间、连片作业, 错开各工种的作业时间, 解决了垃圾清运保洁过程中的脱节问题, 达到了清运彻底、管理到位、服务优质的要求。b.提升了道路清扫保洁档次。以推行道路清扫保洁内部招投标为基础, 全面落实“一日两扫, 全日保洁”的要求, 管理员跟班考核的规范有序的管理模式。c.提高了公厕管理服务水平。在管理服务上, 积极倡导“微笑管理、宽松收费”理念, 大力推行公厕文明服务用语, 公厕服务环境和服务态度明显改善, 顾客满意率达到99%。

由于实行科学有序的质量管理体系认证, 通过质量方针实现了主导整个环卫工作的发展方向, 通过质量目标明确质量标准, 通过作业指导书明确了管理程序, 通过各项考核审核及时发现问题纠正错误, 通过数据分析揭示难点和重点问题, 做好调研和预测, 通过采取纠正和预防措施, 解决问题、消化难题, 从而建立起了环境卫生长效管理、持续改进的良性发展模式。实践证明, 通过连续不断的持续改进, 保证了“坏天与好天一个样, 晚上与白天一个样, 检查与不检查一个样”的三个一样工作目标的顺利实现, 促进了服务质量的稳步提高, 增进了顾客的满意程度, 确保了环卫管理制度建设日趋完善。

摘要:阐述了环卫行业中引入质量管理体系的目的, 强调了进行质量管理体系必须与环卫工作相结合, 融入到环卫工作的每一个环节, 探讨了环卫通过质量管理体系认证获得的收益, 以促进环卫服务质量的稳步提高, 确保环卫管理制度日趋完善。

关键词:环卫行业,质量管理体系认证,收益,服务质量

参考文献

[1]蔺哲.推行ISO 9000认证提高学校工作质量[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高等教育版) , 2004, 7 (1) :23-25.

[2]闫长勇, 张起昕, 郑景文.浅谈施工质量管理[J].山西建筑, 2007, 33 (13) :216-217.

[3]彼得.德鲁克.管理的实践[M].齐诺兰, 译.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6.

环卫节慰问环卫工人简报 篇5

为全面深入推进“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瑶溪街道以“我为发展献一计、我为群众办一事、我为基层破一难”活动为载体,在11月5日上午组织开展环卫工人节慰问活动。

慰问现场,瑶溪街道办事处主任林文辉、办事处副主任林建达向辛勤工作在环卫一线的广大职工们致以崇高的敬意和节日的问候,并送上慰问金和节日礼包。

慰问组表示,环卫工作是美化城市、服务社会、为民造福的崇高事业,环卫工人作为城市美容师,以“宁愿一人脏,换来万家洁”的无私奉献精神,积极投入到文明创卫、环境保洁、全域整治等工作中,为创造优美环境、提升瑶溪品位作了贡献、出了大力。希望他们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要注意自身防疫安全,做好消毒工作,坚持佩戴口罩上岗,把好城市卫生工作的安全关。同时,希望社会各界和广大人民群众,继续关心、支持、参与环卫工作,进一步增强文明意识、公德意识和环保意识,尊重环卫工人,珍惜环卫劳动成果,为共建田园牧歌的瑶溪而努力!

环卫工的凌晨 篇6

因我打工的单位离马路很近,值班时候马路上的情况,一目了然。而环卫工人又是这样年复一年、日复一日地忙碌,不论寒冬酷夏,雪天雨天,总能看到他们的身影。多次感慨之后,我决定上街了解一下他们的工作、生活状况。

这天凌晨2点多钟,我走到一个环卫工跟前,她是在慢车道当中,从北往南扫。她身后不远处的两侧各有一位男环卫工,把她从路上扫来的垃圾扫到路边,堆成堆儿,再装上他们的垃圾车。

我主动搭话:“你们每天扫几个小时啊?”

女环卫工说:“平常扫八九个小时,到了雨雪天就得扫十三四个小时。”

我说:“辛苦啊!”

女环卫工回答:“辛苦什么呀?什么活都得有人干。”

我问:“我要是想当环卫工,找谁呀?”

“找我,找我就行!”环卫工回答。

我注意到,在我们一问一答中,她始終低着头,一扫帚一扫帚很认真地扫,没有停顿,目光始终没有离开过路面。环卫工们用的扫帚都安了一截木把,这样能够着远距离的垃圾。他们还往扫帚头上捆了些麻绳或尼龙绳,扫帚头上没有缝隙才能扫得干净。

我跟这位环卫工走了几步说:“我想和你们说会儿话。”

她扔下一句:“我们没那个时间。”

我说:“主要是了解一些情况。”

她停下手中的活儿,看了我一眼,大概是看到我穿着一身门卫的服装,便说:“你又不是官儿,跟你说什么也没用。”

我说:“我可以写成材料,帮你们说话。”

她这才停下脚步,停下挥动大扫帚的手臂,把扫帚柄靠在肩上,双手活动着手腕,右手还不时地按摩左手腕的关节,看来环卫工人每扫一扫帚地面,都要用一定的力气呀,她现在要休息一下。另外两个环卫工人可能是听到了能写成材料之类的字眼儿,急忙聚集过来,他们说:“能帮助我们往上提提,这太好啦!现在有的人太不文明,我们扫街的时候,垃圾车就停在旁边,他们不把垃圾往车上放,专门扔在我们脚底下……”一位男环卫工说:“我们干的是一种最下贱的工作,只有街上垃圾成堆,人们才能想起我们。”另一位男环卫工说:“要说辛苦,争创文明城的那年最辛苦,每天都加班加点,用我们的奉献扮靓了省城的大街小巷。”

是啊,如果没有环卫工人的辛勤劳动,我们的城市将会是什么样子!我望着三位环卫工人和他们拉着的垃圾车,深情地说:“真不容易啊!一年到头地这么干,真是不容易啊!”

环卫工们回答:“我们都习惯了。你们门卫工作也挺不容易的。”

环卫工们的后一句话,一下子把我的心灵与他们的心灵拉成零的距离。

这个时辰,来来往往的行人稀少,接连不断的车辆稀少,不一会儿,又从飞扬的尘土中跑来几个环卫工人,他们你一言我一语地反映着心中积攒的“问题”。我相信:他们所说的是真的。就拿乱扔垃圾来说吧,我们不是也常看到有人不往垃圾箱里扔,而把垃圾扔在地上吗?我们不是也常看到马路边、树丛中有包着垃圾的塑料袋吗?这无形中就给环卫工人增加了劳动强度啊!

尽管他们的衣服满是灰尘,但他们的心灵却一尘不染。常在报纸上读到环卫工人拾金不昧的报道。有位环卫工拾到巨款后,在寒风中等了两个多小时,才找到了失主,当失主拿出钱酬谢她时,她却分文不收。常看到环卫工人患病了、受伤了,仍然坚持上班的事迹。他们说我们不是怕扣工资,不是为了这点钱,像我们这么长的工龄,又是工伤,歇几天单位不扣工资,但请假了就要给同事们增加负担,扫马路就是我们的职责。其实,越是生活在底层社会的人,越有自尊心,越有他们的优秀品质,越需要得到社会的尊重。

近年来,环卫事业管理不断创新,市区的快车道由扫地车、洒水车一日三次作业,统一了清扫洒水标准。毫无疑问,这些举措减轻了环卫工人的劳动强度。省会“环卫工人节”的设立,也使环卫工人的社会地位得到提高。但是穿上环卫服做环卫工,就意味着全年无休。大年三十要加班到夜里12点,把烟花爆竹皮清扫成堆,以防发生火灾。

在省城,环卫工的收入不高。所以他们往往“打几份工”,额外的工作包括捡废品、当晚班保安、推着小车上街摆摊、帮人在街上发传单等等。

我不能耽误他们太多时间,他们每天都有自己的任务。从凌晨两点多钟到七点多钟是环卫工人的上午班,下午班从两点多钟开始干到六点钟左右。

与环卫工人的短暂交谈结束了,但扫街的“沙、沙、沙”的声音却没有停歇,我脑海里存留下那位女环卫工在停顿的一瞬间,为了减轻疲劳,抱着扫帚双手揉肩的画面。

上一篇:培训效果检验下一篇:做好基层信访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