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SM网络优化分析

2024-09-23

GSM网络优化分析(共10篇)

GSM网络优化分析 篇1

全球移动通信系统 (GSM, Global System for Mobile Communications) , 是当前我国应用最为广泛的移动通信网络。其工作采用欧洲电信标准组织ETSI制订的数字移动通信标准, 采用时分多址技术, 于上世纪90年代中期投入商业使用, 至今其标准已经被全球一百多个国家接纳, 就目前的发展状况看, GSM标准网络已经在当前的无线通信领域占据有压倒性比例市场。

1 GSM网络优化工作特征概念说明

作为当前我国重要的无线通信技术, GSM的优化受到广泛的关注。对于GSM系统而言, 其优化重点发生在无线通信接入段上, 这种情况主要是由于无线通信受到移动端当地环境的影响相对严重, 同时从另一个角度看, GSM网络的主干网多已经选用了当前容量和传输速率都有所保障的光网络参与信号传输工作, 而光网络具备有目共睹的稳定性能, 这种稳定, 也使得更多注意力集中在无线通信接入角度。

对于GSM网络的优化工作而言, 首先需要从日常网络监控的角度, 获取相应的网络工作特征数据, 并且对其展开必要的分析, 帮助发现问题。从这个角度看, 需要重点监测的数据包括短信全程接通率、PDP激活成功率、掉话率、无线接通率、信令拥塞率、拥塞小区比以及掉话小区比。相应的数据参数理想状态, 即优化目标相对明确, 其合格标准可以依据该地区整体网络健康状态和发展水平进行综合测定。在通过对日常工作数据以及系统相应的告警信息的基础上, 进行充分的分析, 在开展优化工作的过程中, 可以进一步将优化工作划分为两个方面, 即日常话务和常规路测两个方面。其中日常话务指标优化工作应当重点注意常规掉话率优化, 确保其掉话率在负荷增加的情况下无明显恶化现象发生;无线接通率优化, 确保在话务量以及每线话务负荷增加时无明显恶化, 尤其是针对于话务潮汐显现的改善;无线分配失败率优化工作, 这一方面的优化工作致力于排除小区内的硬件隐性故障, 确保整个小区内基站的稳定表现。除此以外, 对于其他常规参数如果连续两天发生较大偏离, 都应当引起重视。对于常规路测方面, 则需要针对DT覆盖电平、覆盖质量以及呼叫统计等几个方面进行统计审查, 借以发现GSM系统中的问题, 并进一步实施优化。

2 GSM网络切换掉话优化实践分析

前文中对于GSM网络中的优化工作体系做出了大概描述, 从整体上看优化工作基本都能涵盖在这样的体系之下。但是在GSM网络系统中, 切换掉话是一个特别需要注意的方面, 这一问题直接影响到用户对于GSM通信网络的体验, 因此在优化过程中应当重点对待。

当移动台从一个小区向另一个小区移动的时候, 为了保持通话的连续性, GSM系统将采取硬切换技术, 这个时候如果切换失败, 并且移动台无法返回原信道, 就会发生掉话现象, 这时就需要触发相应的优化行为。总体而言, 掉话可以大体分为三种, 即小区内切换掉话、基站子系统 (BSS, Base Station Subsystem) 内部切换掉话以及基站子系统间切换掉话。

针对于小区内切换掉话, 这主要是由于移动台占用了质量不好的信道或者小区内部切换参数的设置不合理。针对于此类情况, 首先应当查看该小区内部是否存在有上行方面的干扰, 如果存在, 可以考虑将相应小区内的切换功能关闭, 允许实现相邻的小区切换, 从而保证掉话情况改善。其次还应当通过OMC-R以及逐一LOCK等方式对小区内的硬件进行故障排查, 定位发生故障的模块, 并且对可能影响到小区内切换的相关参数进行进一步的确认, 彻底排除掉话故障。

而针对于基站子系统内部切换掉话以及基站子系统间切换掉话二者而言, 由于掉话的形成原因基本一致, 因此在优化过程中可以归并到一起进行讨论。出现了此类问题的时候, 首先应当从实际的小区分布情况出发针对邻区设定的合理性进行考察, 有的时候在移动台易动过程中, 源小区在寻找到目标小区后出发切换行为, 但是却常常会出现目标小区电平值不足导致移动台又触发切换回源小区的行为, 而在这个过程中, 周围很可能存在某孤岛小区, 其信号电平满足要求, 但是与源小区并不存在逻辑设定的邻区关系, 从而难以触发切换行为。针对于此种情况产生的切换掉话状况, 必须在相应的数据支持基础上, 深入分析, 切实考察, 才能发现问题进行调整。

另一种情况是目标小区虽然能够探测到并且满足切换条件, 但是由于其内部上下行信号质量很差, 从而导致移动台难以难以对于目标小区的信道实现占用, 从而导致切换失败发生。针对于这种情况, 需要通过OMC-R查看小区性能统计项Interference Bands查看小区空闲信道的上行干扰情况;如果切出失败率很高, 可能是小区下行链路有干扰。在查明干扰具体情况的基础上, 采取必要的干扰排除, 改善切换质量。通常需要通过BSC系统数据库查找与本小区存在临频、同频的小区并且对其频率进行调整, 即可消除。对于外部干扰, 可以采用频谱仪在现场对干扰源进行定位排除。

3 结论

GSM的优化工作是一个与实际情况紧密结合的细致深入的工作过程, 唯有认真学习, 深入探究, 才能取得良好效果。

参考文献

[1]韩斌杰.GSM原理及网络优化[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2.[1]韩斌杰.GSM原理及网络优化[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2.

GSM网络优化分析 篇2

彭 陈 发

摘要:本文以温州市900MHz数字移动网络为例,从无线网络的规划到基站硬件的调整

及软件参数的修改,分析了GSM网络优化的思路,并介绍了一些网络优化的经验。关键词:GSM 网络规划 工程检查 网络优化

Planning and Optimization of GSM Network

目前GSM网正处于飞速发展阶段,仅仅几年时间已具备相当的规模。以温洲市为例,自1996年年初建网到现在,用户数已超过46万户,全地区建成基站427个。因此加强网络 优化,搞好运行维护是提高移动通信网络质量的关键。一个完善的网络往往需要经历从最 初的网络规划、工程建设

投入使用,到网络优化的历程,并形成良性循环。GSM网的网络规划

要取得良好的运行质量,必须进行合理的网络规划。在网络规划过程中,如果站址选 择及频率规划设计合理,则在以后的运行维护工作中,可省去很多不必要的麻烦。网络中 存在的先天性不足问题也相对较少。

1.1 站址选择

站址选择在建网初期相对较为容易,主要是为解决无线覆盖问题。但在网络不断扩容 的过程中,特别是已具相当规模的今天,覆盖问题只存在于极少数山区及市区的地下室与 部分室内娱乐场所,已不是主要问题。因此,站址选择的思路也发生了重大变化,以解决 高话务区的高阻塞和盲

点问题。目前温州市中心区域基站间距仅400m左右,且在市中心高话区内已有20多个微蜂

窝组成一个连续覆盖的环,为宏蜂窝吸收了大量话务量,减轻了负担。但目前市区高话务 基站TCH(话务信道)阻塞率仍较高,如公安外事楼(1)、华联(1)等扇区每线话务量仍高达 0.79Erl,TCH阻塞率在1

0%左右。因此决定将中心区内已有基站的天线高度降低,根据具体地形大力寻找新站,对 于娱乐场所及商业街则可通过增加微蜂窝来解决。

1.2 频率规划

频率规划对网络运行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目前温州市话务区基站间隔距离很近,且 频率资源相对较为紧张,仅10.6MHz。其中有5个频点留给微蜂窝用,因此频率复用密度较

大。若规划不当,基站之间必然存在大量同频及邻频干扰,影响网络质量。温州现有网络 频率复用模式为12+12

+9+9+6,最大的BTS(基站)配置为6+5+5。因为频率资源不够,目前第六个TRX(收发 信机)已被闭住。我们在进行频率规划时,为避免 BCCH(广播控制信道)频点之间邻频干扰,在常规方法上将部分频点互换(即交替将第一、二两个频点交换)。

在6期网络扩容时,GSM将拥有14.4MHz的频率,BTS配置将扩展到8+8+8的模式。

在进行频率规划时,可有两种方案选择,一种是在目前的基础上扩充为12+12+9+9+9+6 +6+4模式;另外一种则为15+12+9+9+9+6+6+1模式。前种方法可使系统拥有尽可 能大的容量,但网络质

量相对受到限制,而后种方法则因BCCH频点复用密度相对宽松,因而频率也相对较为干净,相对前者,系统可获得较高质量,但容量则受到限制。在话务分布较为均衡的地区建议 使用前者,而话务量分布极不均衡的地区,如某些扇区话务量很低,而某些扇区阻塞率很 高,则建议使用后种方

案。基站硬件的优化

GSM网络在建网或扩容时,普遍存在周期短,速度快的现象。因此无论在工程中还是 在规划中都留下一些质量问题,需要在优化中找出并解决。在优化过程中,对温州地区所 有基站进行了一次详细的测试。在测试过程中,发现了不少工程遗留问题:

(1)基站经纬度有误

在实地路测中,发现少数基站的实际经纬度与规划中的经纬度不一致,甚至相差很大,造成此现象的主要原因是在选址中碰到困难,最后不能按设计中要求确定,要将基站移 至其它地方。但规划数据库中未能到得更新,仍按原计划规划其相邻小区及频率,因而造 成很多相邻小区漏做或

做错。如白象基站,该站原来掉话率一直很高,发现此问题后,按实际地形重新规划邻区 及频点,即恢复正常。

(2)扇区错位及方位角有误

此种问题在测试中发现最多,特别是在各郊县。如城关基站的一、三扇区错位,三洋 电器基站的二、三扇区错位。造成此现象的主要原因系馈线从天线接至BTS时因标签不对 而接错。此外,部分基站三个扇区都存在方位角偏离。在温州,基站三个扇区在常规状态 下方位角分别为90度、2

10度、330度。但实际上部分基站的方位角偏离较大,偏差达45度。上述现象造成大量基 站间切换失败率很高,并引起切换掉话。经过整改后,性能大大提高。

(3)分集接收天线间距过小,收发天线不平行

采用分集接收天线时,若收发天线间距在3m~5m时,则可达到理想效果,获得3dB增

益。但目前温州除了邮电局楼顶上采用铁塔外,其它基站一般都采用桅杆,呈田字型,天 线置于每个端点上。很多收发天线的间距过小,在1m之内。这样很难获得分集接收的效果。此外,部分收发天线

根本不平行,有的甚至发送天线就指向接收天线,有的收发天线前方不远处立有很高的铁 杆,这样很容易造成信号被挡返弹,产生干扰。

(4)天线被挡或朝向长条形建筑物屋顶

目前很多基站都设置于居民区,因采用桅杆结构,很多基站的第一扇区都朝向长条形 屋顶,难以吸收话务量。虽然处在高话务区,但话务量却很低。如市区的金远及银都花园 两站,都处在长条形居民楼上,原来第一扇区话务量一直很低,后将其发送天线移至墙边,指向马路,并适当调

整倾斜角,话务量上升很快。每线话务量由原来的0.15Erl上升至0.385Erl,大大缓解了

周围基站的压力,资源得到了充分的利用。

(5)天线高度过高

在建网初期,因用户规模较小,一般采用大区制基站,使用铁塔,以增加覆盖范围。但在经过数期扩容后,天线的高度应下降,否则会对周围基站造成干扰,同时也造成越区 覆盖。

在经过为期两个多月的现场勘测及硬件整改后,温州的网络质量取得了明显的效果。其中市区网络上行质量(等级0~5)由原来的96.24%提高至98.10%,下行质量由97.96%上升 至98.85%,TCH阻塞率由1.92%降至0.14%,SDCCH(独立专用信道)阻塞率由1.75%下降至

0.10%,TCH呼叫成功率由9

7.02%上升至98.24%,SDDCH呼叫成功率由88.39%上升至95.83%,TCH掉话率则原来的2.98%

下降至2.26%。软件参数的优化

(1)首先要确保网络的参数设置正确,特别是对于新开通的基站或新割接的基站。如 在一次割接中,瑞安地区原来只有2个BSC(基台控制器)来控制所有的基站,即BSC3和 BSC11。割接后,新的BSC21、BSC22、BSC23投入使用。结果发现割接到这三个BSC的所有

BTS掉话率均很高,但割接前

正常。经仔细检查发现系因开通时数据建错造成。因为新的BSC开通时,从MSC(移动交换

中心)至BSC需经过TCSM(码速率变换与子复用器)。目前NOKIA系统的TCSM可将4路压缩成1

路,然后传至BSC。由于BSC需通过MSC与OMC(操作维护中心)相连,因此需专门占用一个时

隙,用于X.25协议,而每个TCSM均需一个时隙作为七号信令来控制话务。因此,对应于每个BSC的第一个TCSM,相

应的会有2条直通连接(即64kbit/s)。而对于其它TCSM则应只有一个直通连接(只有7号信

令,而无X.25)。但工程师在开通新的BSC时,给每个TCSM均设置了两条直通连接。而MSC

端仍按常规作法,导致MS

C与BSC相应的电路不匹配,分配的信道只要使用这些电路,马上就会产生掉话。而MSC对

每个BTS电路的分配是随机的,因而造成所有基站掉话率都高,修改后即恢复正常。此外,有一新开通基站,投入使用后发现第三扇区掉话率很高,达36%,而一、二扇区正常。检查发现第三扇区的TRX6,Abis接口(BSC至BTS)的时隙分配错误,本应为11、12时隙,但却分配成12、13时隙,而

BTS端的BRANCHTABLE(分支表)仍按常规方法分配成11、12时隙,造成时隙不匹配,从而引

起高掉话率,后将TRX6删除重建后,掉话率即下降至1.9%,恢复正常。另一新站“综合楼 ”开通后,掉话率较高,达6.9%。实施测试发现该基站很难与其它基站进行切换。在移动过程中当其它的信号高 于综合楼基站的信号30dB,仍不能切换至其它基站,最后导致掉话。检查后发现powerbudget切换开关设置成OFF,从而造成上述现象,将其设为ON后即恢复正常。

(2)可从MSC、BSC告警中获得网络不正常信息。如当相邻小区数据配置有误时,或如 邻区的BCCH、BCC(基站收发台色码)、LAC(位置区码)等不对时,造成切换失败掉话,都会

在MSC及BSC中产生告警。因此,须经常从MSC、BSC中查看告警记录。此外,每打一个电话,都有一个相应的代码

与之相对应。对于NOKIA系统称之为CLEAR CODE的,其中无线部分的CLEAR CODE主要存在于B13到B1D。如上面提及的TCSM设置有误或插板坏时,便会产生B16CLEAR CODE。因此,可通过分析CLEAR CODE来发现网络存在问题。当发现某一CLEAR CODE突然增多时,可在MSC里跟踪与此CLEAR

CODE相关的中继电路和基站。如有一段时间,温州用户反映通话中存在严重的回声及单向 通话,通过MSC端跟踪发现,单向通话主要存在于某几条PCM(脉码调制)线上,进一步对这

些PCM检查发现系因DDF传输架跳线错误造成。改正后即恢复。用类似方法发现造成回声的原因是MSC软件版本升

级时,MSC中ECU(回声消除单元)硬件芯片,与软件不匹配引起回声。将ECU单元更换后,回声即消失。

(3)可从OMC的统计信息,经过分析来发现不正常的原因。如部分基站掉话率较高,但 BSC中无告警,在OMC中分析发现,这些基站部分TRX的上、下行链路质量很差。对TRX进行

环路测试后,发现其驻波比很高,将TRX更换后即恢复正常。有时发现整个扇区内所有TRX 的上行链路质量都很差,但下行链路质量不错,而且频率规划无问题,后更换RTCC(远端调谐控制器)后,掉话率 即下降。此外,OMC中有一种网络优化工具(NOKIA系统)称之为CELL

DOCTOR,可通过它来统计每个TRX的占用时长、每个扇区的平均通话时长,分析小区间是

否存在频繁切换以及是否从来无切换,从而相应的修改切换控制参数,并删除不必要的相 邻小区,以减少邻区测量,减轻系统负荷。

(4)在高话务区,很多基站掉话发生在切换过程中,因找不到空闲信道而掉话,这些 基站的TCH阻塞率一般都很高,如龙港地区中心站每线话务量均在0.8Erl左右。可以通过 以下几种方法使话务均衡:

①可修改基站配置,根据实际话务量来配置该扇区的TRX个数。如长虹基站,原来配 置为3+3+3,但第一扇区话务较少,而第三扇区拥塞严重,将其改成2+3+4后,第三扇 区的每线话务量即由原来的0.649Erl下降至0.53Erl,TCH阻塞率也下降至0,但话务量却 上升了2.1Erl。

②可根据实际话务分布调整天线的方位角,如当某一区域话务量特别高,可将两个扇 区的天线方位角加以修改,共同指向此区域。

③对于未满配置的基站,可用增加Prime

site(简称PS)的方法来吸收话务。如龙港基站原来配置为3+3+3模式,将3个PS与其相连,PS与宏蜂窝共用天线。通过修改入和出的PMRG(切换门限值),即可控制话务流向。其中

由宏蜂窝切入PS可设置成-15dB左右,而由PS切入宏蜂窝则可设在10dB左右,具体值则需

根据实际情况来调整。

此外,如果话务量集中在宏蜂窝附近,则还可为PS设置umbrella handover。即只要PS的 信号电平满足一定值,则可切入PS。经过一定的监测和调整后,效果十分理想,每个PS吸

收的话务量都在5Erl左右,最高的达6.2Erl,从而使阻塞率下降,掉话率也相应的下降。

(5)借助仪表来分析网络中存在的问题。如用频谱分析仪来测量上行干扰。有一段时 间,市区大酒店基站第一扇区上行干扰严重,BSC中观察其空闲信道干扰等级均为4。因从 天馈线下来的信号经过RMUJ,分成6路,经放大后至每个TRX,使用频谱分析仪,将其连至

RMUJ(接收多路耦合器),如图1所示,对分集接收的信号在基站工作和基站断开两种情况下进行测试,测试结果 表明,该扇区不存在同频或邻频干扰,且该基站干扰曲线不存在波峰和波谷,相对较平滑,因而排除了外部干扰(如直放站)的可能。后在测试过程中发现若只用主集接收,而断开 分集接收,则上行干扰

消失,因此怀疑RMUJ硬件单元故障,将其更换后,即恢复正常。此外还可使用7号信令仪,通过分析A接口或Abis接口的信令流程来分析某些基站的掉话原因。

图1 频谱仪与基站联结图

(6)通过实地路测,可获得基站的覆盖情况及切换情况,从而得到某些OMC所不能提供 的信息。如市区桃园居第三扇区掉话率高达6.7%,掉话原因显示为射频掉话,经实地路测 后,发现该站由于天线较高,存在越区覆盖,产生孤岛效应。

(7)在网络运行过程中,可使用一些新技术,如下行功率控制,DTX(不连续发送)及跳 频等,减少网络存在的干扰,并降低掉话率,从而使网络质量进一步提高。必须注意,在 开启上述新功能时,网络中一些相关的系数也必须随之修改,如目前温州网络使用基带跳 频,首先必须将因上、下干扰而允许小区内切换这一功能关闭。其次,对于因质量而切换的门限电频HO MARGINQUAL予以修改,因为未使用跳频时,通话过程中,如未发生切换,则固定占用某个时隙,质量较为稳定,但使用跳频后,则在扇区内所有的TRX上跳动,质量不稳定,在等级0~7 上下波动。当此门限值设置很小时,会产生频繁切换,因此,应将QMRG由0dB调为4dB。此

外,对切换的算法也需

适当加以调整,如平均窗口大小、总的抽样个数Nx及满足条件的个数Px等,都需在开通

频后,进行长期的观察,根据OMC中的统计资料,加以分析,并逐步调整。否则很难达到 理想的效果。结束语

GSM网络优化分析 篇3

【关键词】移动网络优化技术;GSM通信;现状;不足;策略

随着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后,国内外移动通信运营商之间的竞争就开始进入了白热化状态,我国以中国移动、中国联通、中国电信三巨头为主要力量,在占据国内绝大部分市场资源的同时,开始与国外移动通信巨头展开竞争。以GSM通信为代表的移动通信服务,已经不能凭借基站的建设和机组的大规模扩充来提高移动通信服务质量了,目前工作的重心,应该从数量上的追求,转变为对移动通信质量的改善,比如优化移动通信网络等。

因此,在GSM通信如此庞大的用户基础上,要想为用户提供更加优质的通信服务,就务必要落实移动网络优化技术,全面、合理的改善移动通信网络,保证移动通信网络能够连续的、持久的以最佳状态运行。

1.移动网络优化技术在GSM通信中的应用现状

目前我国在GSM通信中所使用到的移动网络优化技术,主要是以下三种:

一是由各系统的供应商所提供的OMC系统;

二是无线频率的规划软件;

三是像路测软件、信令分析软件这一类的无线网络及交换网络测试分析的软件或设备。结合笔者自身的工作经验,以及国内GSM通信在移动网络优化方面的实际情况,其应用现状可以归纳为以下两点。

1.1 以技术人员为主,以辅助设备和软件为辅

技术人员作为移动网络优化的主导力量,在目前的科学技术条件下,是无法被机器或程序所代替的,所以从这一点上来讲,国内GSM通信对移动网络的优化,仍然要靠专业的技术人员来进行设备操作、软件应用。但是,由于国内GSM通信在发展的前期,为了适应我国庞大的用户群众数量与辽阔的国土面积,所以过分偏向于以数量来取胜,忽视了移动通信的网络质量,这给现阶段的移动网络优化工作带来了极大的难度,不仅在移动通信网络优化的技术手段上较为落后,在相关工作人员的专业技能上也达不到需求标准,导致GSM通信的移动网络优化进展缓慢。

1.2 移动网络优化范围广、程度浅

现阶段的GSM通信移动网络优化工作,尚处于初级阶段,由于受到自身网络优化技术的限制,所以在移动网路优化的工作思路与实际工作上来看,主要是广泛开展移动网络优化工作,普遍提升已有GSM通信网络水平。当然,这一移动网络优化方式的负面影响就是,只是简单的对网络进行了一定程度的优化,没有深层次进行网络优化,相关工作人员的专业知识与基础技能得不到有效的发挥与检验,不利于我国GSM通信在移动优化技术方面的深入研究与持续进步。

1.3 以无线网络的优化为主

GSM通信的移动网络优化工作,目前主要是针对无线网络和交换网络,随着无线热点技术与设备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无线网络的优化逐步成为了GSM通信移动网络的优化重心。无线网络优化的目的,主要是为了解决通话掉线的问题,以及通话无法建立的问题,其采用的优化方式,一是常用的检测设备与路测,二是对通信网络的频率规划进行优化,三是继续加快完善无线通信技术。

2.移动网络优化技术在GSM通信中研究与应用的不足之处

2.1 研究人员不足,实际应用缺乏监督管理

GSM通信的移动网络优化技术研究工作,在研究人员的数量上来看,远远满足不了我国庞大的移动网络体系,出现这一情况的原因,主要还是移动网络优化理念的提出较晚,人才培养政策在这方面的支持力度还有所不足,民众对移动网络优化技术的理解和认识也比较落后。另外,在移动优化技术实际应用到GSM通信中的时候,没有相应的监管人员对优化人员的技术落实进行监督管理,部分优化人员存在的懒惰心理,导致移动网络优化工作的效率低,相应技术难以得到落实,直接造成了GSM通信移动网络的优化工作进展缓慢。

2.2 移动网络优化技术落后,没有形成合理的优化体系

现阶段GSM通信所使用的移动网络优化技术,都是常用的老技术,与国外通信事业发达的国家相比,移动网络优化技术明显落后,出现这一情况的原因,笔者认为主要是受到三个方面的影响:一是我国通信行业在移动网络优化技术方面的研究工作尚处于起步阶段,对移动网络优化技术的认识还不够深入;二是从事移动网络优化工作的人员数量较少,对相关技术的具体落实和实践检验有待进一步提高;三是移动网络优化技术缺乏自主性研究,总是引入其他发达国家的移动网络优化技术和优化思路,自身却不加强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研究,过分的对外技术依赖,只会导致我国GSM通信在移动网络优化技术上,始终慢国外一拍。

3.关于移动网络优化技术在GSM通信中深入研究与应用的合理策略

3.1 加大专业性技术人员的培养力度

移动网络优化技术要在GSM通信中得到更加深入的研究与应用,就必须解决现阶段人才缺乏的问题,通过国家教育部门的政策、资金帮扶,以及通信服务商对相关人员的继续教育等,大力培养移动网络优化专业的人才,使其更好的作用于GSM通信的移动网络优化工作中,为我国GSM通信的全网优化工作奠定扎实的人才基础,从而促进移动网络优化技术的全面进步。同时,还可以进行国内外相关专业人才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对移动网络优化技术进行探讨,或是对其在GSM通信中的实际应用进行合作,实现共赢局面。

3.2 结合数据挖掘技术、智能辅助技术等,进一步完善移动网络优化技术

数据挖掘技术能够将移动网络数据信息中的可用数据进行提取与运用,而智能辅助技术则能够帮助移动网络优化人员开展网络优化工作,这些技术的有效应用,无疑可以进一步的完善移动网络优化技术,为GSM通信的稳定、高效运行带来更加好的保障。从GSM通信的移动网络优化技术发展趋势来看,智能优化必然是我国移动网络优化技术发展的趋势,采用一体化处理和简单分析,实现自动网络参数的调整,智能化发现移动网络运行故障和自我解决,缓解相关优化人员的工作量,将成为今后GSM通信移动网络优化技术研究的必然趋势。

3.3 构建并不断完善GSM通信移动网络优化体系

GSM通信移动网络优化体系的构建和完善,是将移动网络优化的思路、方式、技术手段、设备管理等进行系统化的整合,形成层次分明、技术明确的移动网络优化流程,根据不同情况下的移动网络优化问题,制定合理的优化方案,从而更为高效的实现移动网络的优化。智能优化软件是该体系中的关键因素,基于这种架构的优化软件将各种异构数据源通过数据仓库进行统一格式的存储,在这基础上,再进行智能数据分析,其结果直接通过OMC的配置功能模块作用于移动网络系统。

4.总结

移动网络优化技术在GSM通信中的研究与应用,应该全面的、科学的对移动网络优化技术的研究、应用现状进行整理与分析,发现存在的不足之处,找到合适的改进策略,通过加大专业性技术人员的培养力度,结合数据挖掘技术、智能辅助技术等来进一步完善移动网络优化技术,构建并不断完善GSM通信移动网络优化体系,从而促使移动网络优化技术得到显著的提高,使其更好的在GSM通信中,发挥网络优化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宋蔚腾.GSM移动网络优化技术的研究及应用[D].北京邮电大学,2007.

[2]豆天宝.中国移动TD-SCDMA网络优化部分关键问题的分析及解决[D].北京邮电大学,2010.

[3]石向烁.基于GIS的GSM无线网络优化信息管理系统的开发[D].华北电力大学,2012.

GSM网络优化分析 篇4

关键词:GSM无线网络,优化处理

GSM系统可为用户提供补助业务、语音交流等多种服务, 成为现代通信的重要组成部分。GSM系统属于一种开放式结构, 由多个系统组成, 具有频率重复利用率高、抗干扰能力强等优点。目前, 我国移动网络建设处于高速发展时期, 然而相应的配套实施建设却远低于移动网络发展速度, 导致在通话过程中易出现噪音、掉话等现象, 影响了人们正常通信, 进行GSM无线网络优化分析, 能有效解决当前遇到的噪音、掉话现象, 因此, 加强对GSM无线网优化方案的讨论更具有实际意义。

一、GSM网络优化分析

1.1网络优化流程分析

网络流程优化分析就是指在网络运行过程中, 分别根据网络的管理要求、运行特点, 进行网络执行调查、网络问题分析、网络故障调整等一系列流程。在这个流程中, 需要合理采集各方面数据, 并对语音质量进行测试, 为网络流程优化提供数据支撑。

在传统模式中, 网络流程优化主要分为流程问题规划、优化流程分析、网络日常维护三个方面, 从这三方面的工作需求来看, 以日常维护为基础的网络流程优化是整个优化过程的核心, 因此, 网络流程优化不但明显区别于问题规划与流程分析, 又与两者之间存在密切的联系。

同时, 网络优化成螺旋式上升方式, 一方面, 现代通信技术的快速发展 (具体表现为手机等移动产品更新换代频率加快) , 带动了网络优化需求的增加;另一方面, 现代通信技术的发展依然难以在传统技术上实现质的突破, 不同技术之间存在“回旋”。。

在移动网络不断变化的大背景下, 我国各个移动通信公司都认识到, 提高网络质量成为企业实现自身发展的主要方式, 因此本文认为, 必须要根据网络平台的优化特点, 通过“以平台发展带动服务发展”, 实现网络流程的合理优化。统计网络流程优化模式, 具体资料见表1。

1.2数据采集

数据采集是GSM网络优化中的重点步骤, 可为相关优化方案提供真实的数据支持。

(1) OMC数据采集

OMC数据采集是较为常见的数据采集方式, 需要收集BSS、NSS等参数 (包括相邻区域移动网络关系、功率数据控制、数据模式切换等) 。

(2) 其他数据采集

可根据特定区域内的用户投诉情况与话务分析结果进行路测。其中, 路测内容包括:基站间距离、各频点强度分布、网络覆盖情况、测试地点地理信息等。通过有效测试其他数据, 正确判断目标区域无线网络情况, 保证能在最短时间内确定小区掉话、小区切换等多种问题。

二、GSM无线网络优化方式分析

目前, GSM无线网络优化方式主要为微蜂窝方案、天线调整方案、直放站方案, 三种方案相比, 微蜂窝方案是具有代表性的无线网络优化方式, 同时, 本文结合相关实际案例, 对微蜂窝方案进行简单分析。

2.1微蜂窝概念与特点

微蜂窝是在宏蜂窝基础上衍生而来的一种新技术。与宏蜂窝相比, 微蜂窝发射功率更小 (一般为2.3±0.8W) , 覆盖面积为 (500±400) m。当基站天线位于一个较低位置时, 无线波束将产生反射、折射等现象, 整个波束被限制在固定街道范围内;当将基站天线安装在室内时, 信号传播变得复杂, 在这种情况下, 可采用分布式天线。

与传统宏蜂窝相比, 微蜂窝的特点主要为: (1) 天线一般为内置式; (2) 信号覆盖能力有限。在应用微蜂窝无线网络优化方式过程中, 必须要合理分析微蜂窝特点, 以进一步提高GSM无线网优化效果。

2.2微蜂窝优化措施

(1) 微蜂窝天线选择

在室外传播中, 为保证信号不越过屋顶进行传播, 在架设天线时, 应尽量架高, 增加天线信号覆盖范围, 保证天线能分担更多的话务量。若在十字路口、广场附近等开阔地带, 可使用全向天线;若在小区、工业地带等狭小区域, 可使用定向天线。

(2) 微蜂窝参数设置

在设置小区参数、系统参数过程中, 必须要掌握分层网控制的特殊要求, 因为在这种条件下, 微蜂窝具有明显的“优先级”特点。当用户手机接收到微蜂窝信号时, 就是占用微蜂窝, 这时, 周围宏蜂窝的信号就不会对用户产生影响。适当的使用分层网可持续增加微蜂窝所能捕捉到的话务量, 而且不增加基站输出功率。本文建议, 在建网初期, 可将宏蜂窝与微蜂窝设置在一个平面上, 若微蜂窝难以有效分担话务量, 可将微蜂窝定义为高层, 设置分层网门限电平与宏蜂窝边缘电平相等, 这种方法可有效保证信号质量。

(3) A市微蜂窝应用情况

A市在开通微蜂窝后, 有效解决飞机场、写字楼等大型公共场所的信号覆盖问题, 但随着近几年A市城市建设进一步加快, 传统的无线传播格局遭到破坏, 产生大量盲区。A市移动网络工作人员经过有效的数据统计之后, 分别确定低层、中高层小区的信号情况, 并制定了有效的信号处理方案。

(1) 低层住宅小区

地层住宅小区主要指八层结构以下的住宅, 具有小区面积大, 楼体数量多等特点, 由于楼与楼之间的距离较近, 导致小区内难以接受直射信号。

在地层住宅小区优化处理过程中, 首先对b小区内部信号覆盖较差位置进行测量, 并选定使用微蜂窝技术。B小区实现微蜂窝系统覆盖后, 小区内路面平均信号静态电大于-50d Bm, 楼道内平均信号强度为- (65±5) d Bm, 考虑到遮挡物质对信号的影响, 判断b小区室内信号应大于-85d Bm, 基本满足用户移动通话的要求。

(2) 中高层住宅小区

A市中高层小区平均高度为18.4层, 统计大部分中高层小区特点发现, 大部分居民住宅楼以电梯为中心呈环形分布, 外部稍远位置信号难以有效覆盖电梯周围地区。同时, 15层以上的居民房间存在“乒乓效应”, 小区内部切换、重选频次过高, 进一步降低通话质量。

在应用微蜂窝技术后, 相关工作人员制定信源加光纤室内分布系统与室外定向天线定向覆盖系统, 有效解决移动网络信息覆盖的问题, 收到预期效果。

三、结束语

GSM无线网络优化建设属于系统化网络工程, 涉及到移动通信、网络覆盖等多方面问题。本文重点分析无线网络优化过程中的微蜂窝优化系统, 并结合实际案例, 对其应用效果进行分析, 从效果上来看, 该技术具有可行性。同时, 天线调整方案、直放站方案也具有较高的实用性, 因此在实际优化过程中, 必须要结合优化要求选择优化方式, 以得到更好的GSM无线网络优化效果。

参考文献

[1]吕珊珊.谈GSM无线网络优化思路构建[J].电子技术与软件工程 (网络天地) , 2013, 2 (17) :34-35.

[2]陆平.GSM无线网络质量优化方案探究[J].应用开发 (移动互联) , 2014, 3 (11) :286-288.

[3]王楠, 王永峰, 刘积仁.移动目标跟踪与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J].东北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 , 2011, 12 (17) :10-13.

GSM网络优化分析 篇5

摘要: 本文首先介绍了网络规划设计以及网络管理和维护工作中的一些经验,并在此基础上介绍了网络优化的一些方法.关键词: 网络优化 网络规划设计

一、注重网络规划设计,保证网络工程质量

移动通信网是动态发展的复杂系统。特别是对于无线网络,影响其质量的因素有很多,因此我们应该从网络的设计阶段开始就注重网络的质量,在网络工程建设期间要保证工程质量。从安徽省GSM三期工程开始,我们作为网络维护人员就积极地参与到网络的规划设计和工程建设中去。

1、根据具体地市具体的地理环境(包括地形、地貌)和用户分布等情况综合考虑进行站址选择和基站扩容。做到保证无线覆盖(包括室内室外覆盖),站址分布均匀,话务量分布与用户分布相适应。

2、在工程建设准备阶段,对基站建设中一些影响无线网络质量的因素提出具体要求。如:基站位置-保证站址的均匀分布,避免小区的严重变形,以保证频率复用的可靠性。天线高度-保证天线高度的均匀,并严格控制天线的有效高度(市区30-40米,郊区40-50米),避免对其他小区造成干扰。对基站的配置和机房的环境也提出相应建议和要求。

3、积极地参与工程建设,保证工程质量。基站设备的安装调测工程质量直接影响到无线网络质量。如:安装上应注意天线的方向和倾角是否正确,天线、馈线的连接是否正确,天馈线的连接质量是否存在问题等。调测上应注意模块的创建是否正确、完全,钢性电缆的连接是否正确,检查钢性电缆的连接质量等。通过上述工作,基本可以保证工程后投入运行网络的质量,并为下一步网络维护和优化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

二、加强维护管理,重视基础维护

“加强维护管理,重视基础维护”这是芜湖局在网络维护中的一贯工作思路和方法。

1、我们根据省局要求制定了网络维护的有关规章制度,并依据芜湖市实际网络维护水平制定了相应的奖惩办法,对维护班组进行考核,以更好的调动大家的工作积极性和工作热情,搞好网络维护。

2、建立健全网络资料。对于无线网络来说,网络资料的收集、整理、更新是一项重要的维护工作,因为所有日常维护工作及网络优化工作的开展均需要最新最完整的网络资料。无线网络资料包括BSC configuration、台站资料表、铁塔.天线高度及俯仰角资料、甚至电源传输的一些资料。

3、日常维护中以保证设备完好率为中心开展工作。及时处理网络中所出现的所有故障和告警,对于损坏模块及时更换,以保证信道完好率。定期用天馈线测试仪检测天馈线,如天馈线出现问题及时与工程局联系并解决。通过这种方法我们解决了港湾路、芜屯路基站天馈线接头不好,火龙岗基站馈线芯皮短路等问题,改善了无线网络质量。重视设备的工作环境和机房的环境卫生,因为SIEMENS基站中的射频设备部分对工作环境、温度有很高的要求,温度高、灰尘大很容易造成模块的损坏,因此我们基站在开通的同时就安装了带自启动空调,基站班组每一个月要对所属基站进行一次巡视并清洁基站卫生。

4、对与基站相关的传输、电源等附属设备高度重视。这一切对提高基站设备的完好率、设备运行的稳定性、无线网络的质量都有很大的帮助。

三、针对网络实际,实施网络优化

无线网络优化是运行维护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以日常维护为基础的更高层次的维护工作。通过网络优化工作,我们可以使网络达到最佳运行状态,使现有网络资源获得最佳效益。

1、根据省局无线网络数据设置规范和SIEMENS的一些网络优化建议,对BSC数据库参数进行调整,开启了功率控制、跳频、小区重选等功能,改善了无线网络的频谱环境,降低了网络干扰水平,提高了网络质量。

2、依据话务统计并结合本地区的网络实际情况,对无线频率规划中的相邻小区数据进行增删或修改,以保证相邻小区数据的正确及完整,保证小区间越区切换的顺利进行。对网络中部分特殊地区基站的相应参数进行修改,如RXLEVAMI、RX_LEV_MIN等参数。使小区的参数设置更趋合理。

3、根据芜湖市无线网络话务量分布状况,随时调整网络中相应小区的载频数、小区天线高度和俯仰角,以使网络中信道分布与话务量分布相适应。如调整了财政局、地区医院、线路中心等基站的载频数;降低了北京路基站的天线高度,升高了长航分局基站的天线高度;调整了王家巷、华盛街、利民路、中山南路等基站的天线俯仰角,通过上述调整大大改善了网络质量,使网络资源得到充分合理利用。

4、注重话务统计和用户申告,结合路测和实地拨打测试,发现网络中存在的问题。例如我们通过用户申告和话务统计发现华盛街、三元等基站Setup failure和Tch掉话率较高,到基站现场进行逐个频点拨打测试后发现相应小区中存在有TPU或BBSIG模块问题(但查看模块工作状态却为Unlock/Enable),更换相应模块后小区即恢复正常工作。通过网络优化可以改善并保持网络质量,对解决网络热点问题也起着关键作用。

GSM网络优化分析 篇6

干扰是影响GSM网络系统通话质量、掉话率、接通率等指标的重要因素。GSM系统受到干扰的种类是多种多样,既有上行干扰,也有下行干扰,既有同频干扰,也有邻频干扰,但总体上可以分为系统内部干扰和系统外部干扰。系统间干扰又可以分为同频干扰、邻频干扰、直放站干扰和互调干扰。

2 干扰的基本原理

不同系统之间的互干扰原理,与干扰和被干扰两个系统之间的特点以及射频指标紧紧相关。但从最基本来看,不同频率系统间的共存干扰,是由于发射机和接收机的非完美性造成的。发射机在发射有用信号时会产生带外辐射,带外辐射包括由于调制引起的邻频辐射和带外杂散辐射。接收机在接收有用信号的同时,落入信道内的干扰信号可能会引起接收机灵敏度的损失,落入接收带宽内的干扰信号可能会引起带内阻塞;同时接收机也存在非线性,带外信号(发射机有用信号)会引起接收机的带外阻塞。干扰源的发射信号(阻塞信号、加性噪声信号)从天线口被放大发射出来后,经过了空间损耗,最后进入被干扰接收机。如果空间隔离不够的话,进入被干扰接收机的干扰信号强度够大,将会使接收机信噪比恶化或者饱和失真。因此干扰分析的原理就是首先计算接收机能容忍的干扰信号强度门限,然后和发射机发射的干扰信号强度(已知)比较,得到最低的空间隔离度要求,最后换算为空间距离。

3 GSM网络优化中的干扰分析

3.1 系统内部干扰

3.1.1 同频干扰

对于干扰受限的GSM蜂窝移动通信系统,同频干扰是其主要干扰来源之一。在实际中主要该考虑两种情况的同频干扰影响:1) Ms接收信号和同频干扰;2) Bs接收信号和同频干扰。通常内部噪声总是远小于干扰电平。当干扰较大时,中心小区的MS由6个干扰基站引起的载波干扰比C/I与BS接收到的由6个小区中MS干扰所产生的载波干扰比C/I的数什相同。

3.1.2 邻频干扰

邻频干扰是一种来自相邻的或相近的频道的干扰。相近频道可以是相隔几个或几十个频道。邻频干扰有两个方面,一是由于工作频带紧随的若干频道的寄生边带功率、宽带噪声、杂散辐射等产生的干扰;二是指移动通信网内,一组空间离散的邻近工作频道引入的干扰。由于频率规划原因造成的邻近小区中存在与本小区工作信道相邻的信道或由于某种原因致使基站小区的覆盖范围比设计要求范围大,均会引起邻频道干扰。当邻频道的载波干扰比C/A小于某个特定值时,就会直接影响到手机的通话质量,产生掉话或使手机用户无法建立正常的呼叫。

3.1.3 直放站干扰

直放站是无线网络覆盖中的重要产品,在移动通信网络中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但也会对周围基站(特别是异系统)产生诸多的干扰。对于GSM系统,当上行底部噪声过大时,会对基站造成阻塞干扰。在实际网络建设和工程中,为保证基站正常接收手机信号,一般要求基站接收到的直放站噪声电平小于-125dBm。通常下行干扰发生在无线同频直放站。当施主天线和重发天线隔离度小于直放站的下行增益G时,施主天线从施主基站接收频率为f的下行信号,经过增益为G的直放站放大后,由重发天线发出去。一部分信号再经过重发天线的后瓣(付瓣)祸合到施主天线的后瓣(付瓣),再由直放站放大。这样无线同频直放站就形成一个潜在的正反馈环路,产生自激,带来下行干扰。直放站自激时,轻则是直放站的覆盖区通话音质变差,接通率下降,掉话率上升;严重时使施主基站和其周围的基站发生瘫痪。直放站天线间的隔离度取决于直放站下行增益的取值,决不可以超过恰好不发生自激时的隔离度系数。

3.1.4 互调干扰

当多个不同频率的信号同时加到非线性器件上时,非线性变换将产生许多组合频率信号,其中一部分可能会落到接收机通带内,成为对有用信号的干扰,称为互调干扰。产生互调干扰的条件是:1)存在非线性部件,合输入信号混频产生互调成分;2)输入信号频率必须满足其组合频率能落到接收机通融这内;3)输入信号功率足够大由此产生幅度较大的互调干扰成分在GMs系统中,电路的非线性特性是造成互调干扰的根本原因。但是,在单机互调指标一定时,各个干扰信号必须满足一定的频率关系且具有一定幅度才能造成互调干扰。也就是说,我们可从频率分配上和干扰信号强度上设法破坏构成互调干扰的条件,这就是系统设计时应考虑的问题。

3.2 系统外部干扰

新型移动通信系统必须与原先的网络共存于同一个复杂的无线环境中,其中的多数旧系统在若干年内还将继续使用。由于应用环境的限制越来越大,众多的新业务竞相挤占在有限的蜂窝式站点,致使信号发射台上竖满了各种天线,通信的天空变得拥挤不堪。目前,产生外部干扰的原因还在不断增多,有些显而易见的干扰容易跟踪,有些则非常细微,很难识别。虽然仔细设计无线系统可以提供一定的保护,但在多数情况下对干扰信号只能在源头处进行控制。

4 案例研究

在某小区阁楼使用TEMS软件进行信号测试,对测试数据进行分析,分析发现当该点用到临近的A1小区信号时,出现高误码,这时它切向A2,而A2小区的信号也存在很高的下行误码,导致它连续切换失败从而出现断续,最终掉话。分析中还发现当该点使用A3、A4小区信号时,虽然也存在一定的误码,但是测试时感觉通话质量良好,并没有出现断续、单通等现象。对数据进行分析,发现A3小区的信号强度与通话质量比其它小区好一些,因此希望通过调整小区参数,使该点尽量使用A3小区。优化方案如下:1)把A1小区的发射功率下调2dB,将小区重选偏移量CRO由原来的12调整到9,使该处较难用上A1的信号;2)把A3小区的发射功率增加2dB。调整后再对该点进行测试,发现该处通话时基本上只用到A3小区的信号,且通话质量良好。

5 结束语

GSM网络干扰涉及到多方面的问题,需要综合处理,尤其是在小区密集、用户众多的大城市。另外随着城市向着高层化、地下化方向的发展,网络干扰问题也越发变得复杂化。要使网络干扰控制在允许的范围内,只有通过不断的网络优化,才能达到目的。随着需求的变化和GSM网络的发展,必然会萌生更多的新型干扰分析技术,有待技术人员的进一步开发、研究和发展。

摘要:干扰是影响GSM网络系统通话质量、掉话率、接通率等指标的重要因素。GSM系统受到干扰的种类是多种多样, 既有上行干扰, 也有下行干扰, 既有同频干扰, 也有邻频干扰, 但总体上可以分为系统内部干扰和系统外部干扰。

关键词:GSM网络,干扰分析,优化

参考文献

[1]薛洋, 冯涛.GSM网络优化四要素[J].电信工程技术与标准化, 2005.

GSM网络优化分析 篇7

青藏线格拉分析组工作人员根据性能分析、三个接口数据、DT报告, 发现基站覆盖区域存在较强的质量问题。为此格拉分析组对此区段结合Call Path Trace、OBS、CDR进行综合分析和跟踪。

1.1 地形的分析

青藏线地形本来就很复杂, 多处都是山丘、沟堑、桥梁等, 外部环境比较复杂, 所以地形情况的掌握对我们分析干扰源的存在是相当必要的。

1.2 OMC-R系统性能数据分析

OMC-R系统性能数据是从时间上观察, 比如近期几个月甚至一年的数据观察此区域曲线的变化, 对比问题区域的非解码电平的上升速度变化, 非解码电平在-70 db与-80db之间, 可能会影响业务接入。

1.3 Call Path Trace数据分析

为了能对干扰区域进行准确的定位, 必须要对干扰区域的所有业务进行综合分析, 同时鉴于客户反映在切换点存在问题, 通过北电Call Path Trace工具对干扰区域进行业务分析。而且可以对每个频点, 时隙进行综合分析。

2 干扰产生的原因及分类

2.1 网络设备自身杂波产生的干扰

网络设备自身由于性能下降或设备故障, 以及设备不标准不达标, 就会产生杂波, 致使交调产生对网络的干扰, 使网络质量链路很差影响网络业务。

2.2 网络内部的干扰

网络内部的干扰主要是建站、规划不合理所引起的邻、同频干扰, 终端或者基站的功率设置不合理, 引起上下行质量链路的不平衡及干扰, 还有由于地形的复杂和建筑物等原因产生多径效应、反射等产生的干扰, 这些原因就会使网络内部自身的原因对自己网络产生不同程度的干扰, 致使影响网络业务。

2.3 外网频率的干扰

外网干扰是指通信里面其它通信运营商, 如中国移动的频率与我们青藏线GSM-R的频率很接近, 所以一般情况下就是中国移动的频率对我们产生的干扰比较严重, 尤其是在市区内, 由于外网小区的规划, 参数的设置以及基站功率的过大, 对我们青藏线GSM-R网络产生很严重的质量链路干扰, 青藏线主要表现在拉萨站 (QZ570、QZ580) 和格尔木站 (QZ010、QZ011) , 到目前拉萨市区外网 (中国西藏移动) 干扰对我们铁路的通信业务还是有一定的威胁, 所以外网干扰对我们青藏线GSM-R网络的影响比较大, 干扰中占得比率也是较大的, 对外网干扰的测试和判断一定要准确、及时的解决才能对我们的影响降到最低。

3 网络干扰的测试

查找网络中存在的干扰问题, 是我们青藏线GSM-R网络中比较棘手的问题, 下面介绍几种青藏线GSM-R网络干扰测试的方法。

3.1 手机扫频测试

在平常的维护中, 我们借助ABIS接口数据及其它的工具监测, 就可以锁定一定干扰区域, 然后我们可以临时用测试手机进行干扰区域测试扫频, 测试手机和普通手机一样, 带着方便, 正好可以在铁路上进行测试扫频, 青藏铁路GSM-R手机一般采用萨基姆OT290等手机。

3.2 专用网络干扰测试仪

目前青藏线常用的测试干扰仪表是光大灵曦GDWG-300干扰测试系统, 此干扰测试仪表根据干扰情况分析, 结合铁路沿线地理环境, 测试设备使用了成都光大灵曦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结合铁路通信运用特点自主研发的干扰测试系统。这为我们青藏线网络质量及性能提供有用的数据, 以便我们日后对网络进行评估及维护。

另外该系统还配有手持式干扰测试仪, 它体积小、重量轻的特点, 特别适合于空间狭窄, 监测车无法到达的地方。该设备主要用于测量信号场强电平, 还可以定位方向来源。

4 网络干扰的解决

4.1 网络设备自身杂波产生的干扰的解决

网络设备自身杂波产生的干扰需要更换产生杂波的设备及板块, 如果是轻微的干扰也可以对参数进行适当的设置微调, 或者对基站进行掉电重新加载也会有很好的效果。

4.2 网络内部干扰的解决

对于网络内部的干扰解决要从改参数入手了, 一般查找出干扰的来源, 对干扰基站和被干扰基站, 更换其中一个基站的频点就可以解决, 或者调整相关小区基站的功率, 天线俯仰角、水平角等参数就可以避免内网干扰。

4.3 外网频率干扰的解决

随着科学的发展, 空中无线电波越来越多, 也越来越杂, 外网干扰也对我们铁路专网影响越来越大, 所以我们要及时发现外网干扰及时解决外网干扰, 解决外网干扰基本都要专用的干扰测试仪表, 对无线环境进行测试分析, (下转第209页) (上接第207页) 分析干扰源方向以及干扰程度, 在解决外网干扰方面, 我们铁路专网尽量通过调整自己网络等参数来避免外网的干扰, 在频率资源缺乏的情况下避免不了的干扰就用专用的测试仪表测试确定保存数据, 然后通过直接和干扰源单位协调或者相关部门的调节来协调解决外网干扰, 让干扰源单位通过种种手段及方式来避免对我们铁路专网的干扰, 以便铁路列车的安全行驶。

5 结语

青藏铁路GSM-R无线网络干扰问题的原因分析以及解决, 以上叙述是本人在几年的网络优化和网络维护中的一点认识和经验总结, 也主要为青藏铁路GSM-R无线网络质量的提高, 减少网络干扰, 减少青藏铁路ITCS通信超时为目的, 提高网络质量, 为青藏铁路行车安全提供有力的保障。

摘要:在青藏铁路GSM-R无线网络中部分区段产生同频、邻频干扰, 使通信质量下降, 网络服务性能变差多次使青藏铁路ITCS通信超时, 给行车安全带来严重威胁。解决青藏线GSM-R无线干扰问题成为网络优化的核心问题, 本文对产生无线质量链路问题 (干扰) 原因的分析, 介绍了青藏线GSM-R无线干扰的排查方法, 并给出了浅析的解决方案。

关键词:GSM-R,网络干扰,网络优化

参考文献

[1]韩斌杰.GSM原理及其网络优化[M].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3.

[2]GSM-R SystemOverviewCourselvesRLII (北电资料)

GSM-R网络优化测试总结 篇8

GSM-R系统测试主要分为四个阶段,即规划设计阶段、安装调试阶段、网络优化阶段和竣工验收阶段。其中网络优化阶段是确保工程顺利开通和移交的关键环节,通过对包西线GSM-R工程的建设开通和跟踪测试,本文简单总结了网络优化阶段的测试方法。

该阶段主要通过无线覆盖和语音呼叫测试来采集数据进行分析,主要包括场强覆盖测试、语音通信QoS 测试、分组数据(GPRS)QoS 测试、电路数据(CSD)QoS 测试四项内容,目前我国铁路对分组数据(GPRS)QoS 测试还没有成熟的系统和方法,铁科院通号所在大量的研究和测试的基础上开发出了一套比较完善的测试设备并总结了一套比较完整的测试方法,测试系统主要通过两个GPRS 数据模块来实现,另外加上GPS 以及铁路应用配套的计距设备,通过专用测试软件进行控制,本文对此不再赘述,只对现场应用的场强覆盖测试、语音通信QoS 测试、电路数据(CSD)QoS 测试三项内容进行陈述。

1 场强覆盖测试

我国GSM-R 系统目前的覆盖标准是针对车顶天线的覆盖情况,所以测试的时候需使用车顶天线。测试软件控制测量接收机跟踪测试手机,测试GSM-R 服务小区公共信令信道(BCCH)的下行覆盖场强。小区选择或小区重选时,测量接收机可以把测试频点自动跟踪到和手机一致的频点上。设测量接收机采样为距离触发的方式,4 cm 采样一次,使用峰值检波的方式。计距设备从车轮接收距离脉冲,计算机控制其4 cm 输出一个脉冲给测量接收机。

GPS 将采集到的经纬度、高度、速度等位置信息实时传送给计算机,通过测试显示出列车运行路线。

由于我国铁路目前的GSM-R 小区呈链状分布,所以一个往返便可分别完成对该路线上下行覆盖的测试。

上述方法是针对一台测量接收机的情况,另外根据实际需要,可以配置多台测量接收机。

2 语音通信QoS 测试

语音通信QoS 测试的主要方法是使用测试手机进行拨打通话,测试软件通过对测试手机状态和信令的分析,计算出评价通信质量的各项数据。主要测试下面几个参数。

2.1 切换成功率

1)定义:

切换成功率=成功切换次数/总切换次数。切换成功是指测试手机收到下行“HO COMMAND”消息,并发出“HANDOVER COMPLETE”消息。总切换次数是指移动台收到“HO COMMAND”消息的次数。

2)测试方法:

使用测软件控制测试手机完成该测试内容。测试手机采用长时间与固定终端通话方式,在列车移动过程中检测切换信令,完成切换功能。测试软件根据切换信令计算切换成功率。数据统计如表1所示。

2.2 切换执行时间

1)定义:

测试手机在通话状态下,收到下行“HANDOVER CO-参考文献:MMAND”消息到切换成功上行发送“HANDOVER COMPLETE”消息为止的时长。

2)测试方法:

使用测软件控制测试手机完成该测试内容。测试手机采用长时间与固定终端通话方式,在列车移动过程中检测切换信令,完成切换功能。使用测试软件统计切换执行时间。数据统计如表2所示。

2.3 呼叫建立时间

1)定义:

测试手机在拨打通话时发出“CM SERVICE REQUEST”消息直到收到下行“CONNECT/ALERT”消息的时长。

2)测试方法:

使用测软件控制测试手机完成该测试内容。测试手机拨打固定终端或移动台进行通话,最大接入时间15 s,每次通话时长30 s,呼叫间隔30 s;在列车移动过程中检测信令,使用测试软件统计呼叫建立时间。数据统计如表3所示。

2.4 呼叫成功率

1)定义:

呼叫成功率是指在呼叫建立过程中,成功占用话音信道(TCH)的成功率。呼叫成功率=成功呼叫次数/总呼叫次数。需要通过大量拨打测试获得数据。

2)测试方法:

使用测软件控制测试手机完成该测试内容。测试手机拨打固定终端或移动终端并通话,最大接入时间设为15 s,每次通话时长30 s,呼叫间隔10 s;如出现呼叫建立失败,间隔30 s进行下一次试呼,并记为一次呼叫失败。数据统计如表4所示。

2.5 掉话率

1)定义:

掉话是指在通话过程中由于覆盖或干扰等异常情况造成话音信道(TCH)上的掉话。掉话率=掉话次数/总呼叫次数。需要通过大量拨打测试获得数据。

2)测试方法:

使用测软件控制测试手机完成该测试内容。测试手机拨打固定终端或移动台并通话,最大接入时间15 s,每次通话时长5 min;在通话状态下,如出现异常掉话,间隔30 s进行下一次试呼,并记为一次掉话。数据统计如表5所示。

3 电路数据(CSD)QoS 测试

电路数据(CSD)是基于GSM-R 网络本身的一种数据交换方式。电路数据的测试要通过专用的测试软件控制GSM-R 模块(需支持电路数据),使其与地面电路域数据服务器之间以CSD 的方式传输数据。CSD 测试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3.1 连接建立时间

1)定义:

GSM-R 模块从发出“ATD XXX”消息直到收到下行“CONNECT ***”结果码的时长。

2)测试方法:

使用测软件控制GSM-R 模块完成该测试内容。测试模块向地面电路域数据服务器发起连接,最大接入时间15 s,每次通话时长30 s,呼叫间隔30 s;在列车移动过程中检测信令,使用测试软件统计连接建立时间。数据统计如表6所示。

3.2 连接建立成功率

1)定义:

连接建立成功率是指在连接建立过程中,成功占用话音信道(TCH)的成功率。连接建立成功率=成功连接次数/总呼叫次数。需要通过大量拨打测试获得数据。

2)测试方法:

使用测软件控制GSM-R 模块完成该测试内容。测试模块向地面电路域数据服务器发起连接,最大接入时间设为15 s,每次通话时长30 s,呼叫间隔10 s;如出现呼叫建立失败,间隔30 s进行下一次试呼,并记为一次连接建立失败。在列车移动过程中检测信令,使用测试软件统计连接建立成功率。数据统计如表7所示。

3.3 链路断开(失效)概率

1)定义:

在所有的连接保持过程中,非有意释放连接次数的比例。掉话率=掉话次数/总呼叫次数。需要通过大量拨打测试获得数据。

2)测试方法:

使用测软件控制测GSM-R 模块完成该测试内容。测试模块向地面电路域数据服务器发起连接,最大接入时间设为15 s,每次通话时长5 min,在通话状态下,如出现异常掉话,间隔30 s进行下一次试呼,并记为一次失败。在列车移动过程中检测信令,使用测试软件统计链路断开(失效)率。数据统计如表8所示。

3.4 端到端传输时延

1)定义:

从移动端发起传输请求到传输成功指示之间的时延。

2)测试方法:

使用测软件控制测GSM-R 模块完成该测试内容。测试模块向地面电路域数据服务器发起连接并传输数据(ASCⅡ字节流),数据长度为30bytes,最大接入时间设为15 s,如出现链路断开,间隔30 s进行下一次试呼。地面服务器收到数据后马上把接收到的数据原样发回发送端。传输时延为GSM-R 模块发出数据到收到地面服务器返回的数据所需时延的一半。在列车移动过程中检测信令,使用测试软件统计端到端传输时延。数据统计如表9所示。

通过以上测试可对已完成初步安装调试但尚未开通运营的网络进行数据采集、分析,找出影响网络运行质量的原因,并通过对系统参数的调整和对系统设备配置的调整等技术手段,使网络达到最佳运行状态,同时也对网络今后的维护及规划建设提出合理建议。

注释

11)针对本工程地质条件和周边条件,采用劈裂注浆法进行软基处理,取得了良好的工程经济效果。

移动GSM网络上行干扰处理优化 篇9

1993年, GSM网络在我国开始进入商业用途, 距今将近20个年头, 目前我国GSM网络用户已经超过7亿。GSM移动通信技术在我国已经发展到了相当成熟的阶段。

随着移动通信网络的迅猛发展, 人们对网络的服务质量要求越来越高。移动通信网络发展初期, 提高网络服务质量主要体现在改善覆盖上, 采用的主要方式为粗放式的扩大网络规模。当网络建设完成后, 网络服务质量的提高就主要依赖于细致、系统的网络优化工程。

2 GSM网络优化中的干扰问题

在GSM的网络优化工作中, 干扰问题是网络优化中一个不容忽视的重要问题。它的危害非常大, 会导致呼叫困难、杂音、掉话等问题, 是影响通话质量、掉话率及接通率等网络系统指标, 导致网络质量下降的重要因素。干扰分上行干扰和下行干扰, 下行干扰主要是网内的频率干扰, 而上行干扰的类型比较多, 处理起来尤其困难。

上行干扰一般来说分为外部干扰和内部干扰, 其中外部干扰主要来自于其它系统如CDMA干扰、直放站干扰、通信干扰设备等;而内部干扰主要来自系统内部的无源器件与有源器件的指标及参数设置不当而引起的干扰。

3 干扰问题的处理

我们在实际工作中如何判别干扰是否严重, 又如何对干扰进行针对性处理呢?

3.1 干扰问题的判断标准

上行干扰有1、2、3、4、5五个等级 (1级电平值小于-108dbm, 2级电平值大于-108dbm小于-105dbm, 3级电平值大于-105dbm小于-100dbm, 4级电平值大于-100dbm小于-95dbm, 5级电平值大于-95dbm) , 系数越大级别越高, 也就意味着干扰越强。

干扰级别在1级或2级以及1、2级之间, 才属于正常的小区。如果干扰级别落在3级或以上, 出现杂声、呼叫困难、掉话等现象, 并且上行干扰比例大于5%以上的时候, 我们就认为该小区存在干扰。

3.2 干扰问题定位的步骤

第一步:我们在OSS系统用命令 (RLCRP:CELL=) 查询以及BO上刷出小区的数据, 看看出现干扰的级别是不是在3、4、5级之中;查询上行干扰比例系数是不是在5%以上。如果都符合, 初步判定属于上行干扰。

第二步:通过相关软件和图形来判断具体属于哪种干扰。具体做法是:

A、通过Staviewer2小熊软件, 查看该干扰小区的FAS数据和图形, 看看该小区在频点1—94以及95—125 (联通频段) 频点内的电平值, 通过结合电平值以及图形判断该小区的干扰跟哪个干扰类型有关。

B、查找该小区内是否有直放站, 如果有直放站, 就用MCOM地图, 查找看看该小区是否正对该直放站, 或者附近哪个直放站有可能干扰到它。

C、查看该小区是否有告警, 并尝试降功率是否有效。

第三步:分析干扰的原因、初步判断干扰的类型。

3.3 干扰问题的处理

对干扰问题进行初步的定位以后, 就要开始对干扰的原因进行分析, 对干扰的类型进行分类, 对干扰问题进行处理。

第一类:天线互调干扰 (含其它互调)

(1) 产生的原因:天线老化、跳线接头氧化或连接故障导致互调干扰产生以及合路互调性能存在问题, 交调落在接收带内, 从而导致小区高干扰。

(2) 判断的依据:在OSS系统里查询干扰级别超标, 更换频点无效, 修改功率有效, 设备无告警, 并可以观察到随着小区话务量的增加干扰比例系数会升高。出现上述现象的, 我们一般判定为天线互调干扰的。

(3) 解决的方法:更换室内天线排除干扰;更换室内天线和耦合器的转接头以及电桥与功分器的互调等来排除干扰;如果设备不支持1800频段的互调干扰测试, 建议使用其它方法排查等等。如果该小区带有直放站的, 尝试关闭直放站。

第二类:网内直放站干扰 (含拉远室分)

(1) 产生的原因:由于空间白噪声和直放站自身的噪声经过放大后与手机信号经过上行一起到达基站接收端, 从而造成对基站的上行干扰。

(2) 判断的依据:首先该小区内有直放站, 关闭直放站, 干扰降为1级或者为零星的2级。如果该小区有多个直放站, 要注意需关闭多个直放站才有效果。相邻小区的直放站有的时候也可能干扰到该小区。具体做的时候可以通过MCOM地图查找排查受干扰的小区。

(3) 解决的方法:主要的方法是增加衰减器, 降低输入功率值, 使信号恢复正常;还可以调整主机上行衰减参数, 使得调整后的直放站设备不引起干扰, 信号恢复正常;必要时候可以对直放站的信源进行改造。

第三类:CDMA干扰

(1) 产生的原因:根据协议3GPP 45.005定义, GSM900对CDMA800频段的抗阻塞能力仅为-13d Bm, 在CDMA正常的发射功率 (40d Bm) 下, GSM阻塞干扰和杂散所需的天线隔离度为58d B和38d B, 但如果实际网络中如果CDMA功率过大, 或GSM和CDMA天线隔离度 (即水平隔离或垂直隔离距离) 过小, 则引起阻塞或杂散干扰。

(2) 判断的依据:查看小区全频段的干扰电平, 如果上行频段低端频点收到的干扰较强, 而高端频点收到的干扰较小, 则可能是存在CDMA干扰。CDMA干扰在FAS统计数据的表现是上行低端频点受到严重干扰, 而随着频点号的增加而干扰程度下降, FAS统计数据呈前高后底的形态。

(3) 解决的方法:增加天线间隔离、外接滤波器等

典型的CDMA干扰图如下图1所示:

第四类:频点干扰

(1) 产生的原因:主要是频率规划导致的干扰, 部分是前期网络已经存在的, 继承了原网的;部分由于天线方向存在差异或越区覆盖导致。

(2) 判断的依据:查看FAS图形和电平值, 发现FAS图形是属于零散的柱子, 图形中只有部分明显的柱子状, 而且干扰等级很强, 经过更换频点, 干扰降为1级或零星的2级。

(3) 解决的方法:分片区进行频率优化、天线调整及覆盖控制解决。

典型的频点干扰图如下图2所示:

第五类:外部干扰 (包括外部私装干扰)

(1) 产生的原因:长期或间歇干扰, 难以协调处理。

(2) 判断的依据:通过对天线互调、网内直放站、频点干扰以及基站故障的排查都无效果, 而且FAS图形干扰强烈, 通常判定为外部干扰;如果是因为私人安装放大器导致小区收到强干扰, 判定为外部私装干扰。

(3) 解决的方法:现场扫频, 摸清受干扰基站信息, 找到干扰源, 进行拆除。

典型的外部干扰图如下图3所示:

结束语

GSM上行干扰排查一直以来都是GSM网络优化中的一个重点, 也是一个难点, 上行干扰严重的小区严重影响小区上行通话质量, 引起上行质差掉话, 接通率等指标的严重恶化, 直接影响用户的使用感受。所以对GSM小区进行上行干扰排查整治, 能够有效的改善网络质量。

网络优化是一个不断反复循环和深化的过程, 需要认真的收集数据、进行分析、找出原因、提出解决方案。只有不断的反复, 不断的调整, 才能使网络达到最佳的运行状态。

摘要:移动通信的网络质量一向都是关注的重点。文章对于上行干扰这个影响用户感知的重要因素进行了分析, 归纳和总结。给出了一般性的优化方法、优化思路以及优化处理方案, 帮助快速定位解决上行干扰, 达到预期的目标, 提高用户的使用感知。

关键词:网络优化,上行干扰,GSM

参考文献

[1]李轩.GSM系统上行干扰高效排查及处理方法.中国工程咨询2012年第1期

GSM网络优化分析 篇10

由于近年来移动用户人数发展迅速,网络规模不断扩大,导致频率资源匮乏,无线网络的频率复用系数越来越小,网络规模庞大导致出现的问题也越来越多样化和复杂化,单靠日常的维护已经无法切实地为广大移动用户提供高质量的通信服务;而高校作为一组庞大的消费群体,有着比一般群体更高的通信要求和特定的通话特点,随着高校用户的要求越来越高,如何使网络达到最佳运行状态,如何提高通信质量,提高网络的平均服务水平以及提高系统设备利用率,已经成为优化的首要任务。

1 校园高话务简要分析

为了刺激高校消费,以移动公司对高校推出各种优惠政策为例,如:春节前话务高峰期1月1日-1月31日,春节后优惠活动3月20日-4月30日的动感地带长话业务。此业务一经推出后就对宝鸡市的网络带来巨大的冲击,全网话务量呈上升趋势,以平均每天话务量45万Erl为准,活动期间,约平均每天话务量增长量为5万Erl(Echo Return Loss,回音往返耗损)。2010年1月至4月话务量具体变化趋势如图1所示:(横轴为日期,纵轴为Erl。)

针对大学生GSM用户,覆盖“大学及重要中学校园”类型的基站话务量增长较大,根据不同情况做出相应的解决方案,方案实施后覆盖“大学及重要中学校园”类型的基站全天话务量增长比例为1.19%,忙时话务量增长比例3.25%。其它分类地区话务量除“郊区”、“农村”外均无明显增长。

2 解决方案简要分析

为了尽最大努力对高话务网络进行最优化,特对不同的无线环境做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2.1 方案总体思路

首先要确定需要解决区域的地理位置及无线覆盖环境,可以由方案设计人员用路测设备到现场进行测试,根据测试取得的数据列出覆盖各高校的小区信息,再根据这些小区信息进行指标关注(如:拥塞率),将拥塞率较高的小区按以下步骤来解决:

(1)先将覆盖小区及所在基站全部开通半速率,以缓解部分基站的拥塞情况,经过实践,此方案适合所有高校;

(2)再将拥塞严重的小区实施推话务量(修改邻区的PMRG值),使周边较空闲的基站能够充分吸收话务量,经过实践,此方案适合拥塞严重的小区;

(3)在实施了以上两步骤后,再观察小区的拥塞率,根据拥塞率提出相应的扩容方案经过实践,此方案适合拥塞严重的小区;

(4)以上三步骤实施后,仍然拥塞严重的小区,进行无线资源引入的方式解决,可以在主覆盖基站上增加第四扇区(适合主覆盖小区所在基站所有扇区均拥塞严重的),也可以在主覆盖基站上利用资源动态分配系统来解决主覆盖小区的拥塞问题(适合主覆盖小区拥塞严重,其所在基站其它扇区无拥塞的),还可以用载波池、直放站等将信源引入吸收话务量经过实践,此方案适合所有高校;

(5)以上方案全实施后,仍无法解决拥塞问题的地区进行增加新站,经过实践,此方案适合需要增加容量的高校。

2.2 方案实施举例说明

因通话时段、通话区间、通话类型的不同,覆盖校园各个区域均有不同程度的拥塞,为了解决拥塞问题,我们按照以上步骤对各高校进行了不同的无线资源扩充,使之达到预期目的。高校无线资源扩充前后对照表如表1所示。

从上表可看出,在实施了不同方案后,高校的拥塞率都有了明显的下降。

2.3 总体方案

整体方案是根据各高校详细覆盖小区历史最高忙时话务量,预算出增长比例为50%、80%的话务量及所需通信资源情况;再根据通信资源所需,对高校覆盖小区制定不同的方案,详细实施如表2所示。

3 对于高校话务问题的几点考虑

3.1 目前校园网络存在的问题

通过对高校的话务分析发现,高校话务高峰期出现在晚上9点至11点,该时段覆盖高校的小区话务大幅度增长,而其余时段话务相比较低。高校话务分布的不平衡性严重影响了覆盖高校小区配置的特殊性,如果根据最大时段话务来配置基站,则在低话务时段,会造成资源的浪费,甚至会造成超闲小区。如:高新区562基站配置(8,11,12,4),忙时将半速率全部使用后,依然会造成拥塞,但是其它时段甚至会出现超闲。因此根据高校话务的特点,为了更合理的优化校园网络,我们研究出以下两种方式来吸收高校话务:即利用微蜂窝和宏蜂窝相结合的方式吸收话务量和利用资源动态分配系统吸收话务量。

3.2 利用资源动态分配系统吸收话务量

此系统是在同一个站址的天线安装平台上,在一套天馈线上加装两套天线,分别安装在两个小区方向,在该小区突发高话务时,利用微波开关,自动将此基站的其他扇区倒换过来为该小区分担话务量,同时不影响原有的覆盖,资源冬天分配系统原理图如图2所示。

当不分担邻区话务时,微波开关将通路1掷通,原基站设备信号直接经通路1由天线1发射出去,覆盖原区域。

当为邻区分担话务时,微波开关掷到红色位置将通路2掷通,基站设备信号经通路2由天线1、2同时发射出去,既覆盖原区域又覆盖邻区。起到为邻区分担话务量的作用。

此微波电路中的损耗问题,一个工分器会产生3dB的损耗,一个微波开关会产生0.2dB损耗。这样,当使用通路1时会有0.4dB损耗,当使用通路2时,天线1会有3.4dB损耗,天线2会有3.2dB损耗。所以,建议天线2使用18dBi的高增益天线,基本能达到天线2与邻区天线之间信号强度的均衡。

3.3 资源动态分配系统优点

(1)易于实施,不用考虑与校方的协调以及传输问题;

(2)利用微波开关,可以实时控制,设备利用率高;

(3)工程和设备费用低;

3.4 资源动态分配系统缺点

(1)功分器会对原扇区信号产生3d B的衰减;

(2)一个扇区覆盖两个方向不利于频率规划;

大学校园属于话务高密度区域,单纯利用一种方案是不能完全解决拥塞问题的,应根据实际情况,在保证网络质量的前提下,采用多种方式相结合综合解决校园高话务问题。

4 结语

以上探讨只是GSM网络优化中的一个方面。在网络优化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更多,更复杂,一定要树立全局观念,从整体上理解GSM网络,同时又要注重局部细节的分析,不要放过任何一个可疑点,一些故障往往是由于很多不起眼,看似不相干的设备、参数引起的,特别是在故障分析时,一定要理清思路,根据流程一步步查找问题故障点,切不可在没有找到故障点时,盲目制定方案。在优化过程中,要结合各种优化方法,从多个角度出发,尽量多收集原始数据,这为判断故障点,分析故障原因非常有帮助。

移动通信网络是飞速发展的,因此新技术、新问题将会不断涌现出来,只有坚持不懈的学习和积累经验,特别是针对新技术的了解和知识储备,才能跟上技术的发展步伐,通过网络优化,使移动通信网络质量提升与时俱进。

摘要:我国GSM网络在扩容时普遍存在周期短,速度快的特点,导致工程中留下很多软、硬件问题,需要在后期的网络优化中解决。文章针对近年来高校移动用户人数发展迅速,网络规模庞大导致出现的多样化和复杂化问题,提出GSM网络优化方案,通过提高通信质量,提高网络的平均服务水平以及提高系统设备利用率,使网络在高峰时段达到最佳运行状态。

关键词:GSM,高校校园,网络优化,设备利用率,通信质量

参考文献

[1]叶青,周鸣争,查卫星.一种基于降低最坏小区比例的无线网络优化方法[J].现代计算机(专业版),2010,02:84-88.

[2]蔡庆宇,肖瑞,耿玉波,许叶丝.基于MR的GSM无线网络优化方法[J].电信技术,2011,11:38-40.

[3]胡远林,陈跃峰,胡江传,王辉.广东移动MDCN接入网络优化方法探讨[J].电信技术,2010,09:43-45.

[4]胡硕朴.GSM网络优化方法探讨[J].科技资讯,2012,11:33.

[5]李菲,任鹏.GSM网络优化准备工作及常用方法[J].中国新通信,2009,09:46-47.

[6]潘建.关于GSM无线通信技术的网络优化方法探讨[J].硅谷,2010,01:111.

上一篇:护理管理者的领导艺术下一篇:感恩的心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