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防猪蛔虫病

2024-06-15

预防猪蛔虫病(精选9篇)

预防猪蛔虫病 篇1

猪蛔虫病是因猪蛔虫寄生于猪小肠内而引起的一种寄生虫病, 是猪常见寄生虫病, 主要危害3~6月龄的仔猪。影响猪的发育, 危害较大, 甚至造成死亡。猪蛔虫是一种浅黄色圆柱状大型线虫, 形似蚯蚓, 表面光滑, 头、尾两端较细。发育数天具有感染力, 随同饲料或饮水进入猪的肠道, 孵出幼虫钻入肠壁血管随血液循环到肺脏, 在肺内停留一段时间后, 再从气管到咽部, 经食道、胃, 最后到小肠发育为成虫。一般在小肠生存7~10个月, 最后随粪便排出体外。

1症状

幼猪比成年猪症状明显。患猪逐渐消瘦贫血, 生长发育迟缓, 被毛粗乱, 食欲变化无常, 腹泻便秘交替出现。如果寄生虫体过多时, 活虫运动互相缠绕成团, 阻塞肠管, 造成严重腹痛, 甚至引起肠破裂。有时虫体钻入胆管, 引起胆管堵塞, 出现腹痛和黄疸症状。在幼虫停留于肺内期间可引起肺炎, 表现为体温升高, 精神不振, 食欲减退, 咳嗽, 呼吸困难, 有时呕吐。

2治疗

2.1驱虫净 (四咪唑) , 12~14 mg/kg, 1次肌内注射;若内服, 15~30 mg/kg, 加水溶解后投服, 或10 mg/kg拌料喂服。

2.2敌百虫, 0.1 g/kg, 拌入少量经饲料1次喂服, 对于体质较弱的仔猪为0.15 g/kg, 分两次喂服, 间隔4 h。若服药后猪表现出流涎、呕吐、肌肉痉挛、神情不安, 后肢无力等症状, 说明敌百虫用量过多而中毒。轻者短时间能自行恢复, 重者可用0.1%的硫酸阿托品解毒, 用量为2~3 m L, 一次肌内注射。

2.3左旋咪唑, 8 mg/kg, 一次内服;或4~6 mg/kg, 一次肌内注射。

2.4噻苯咪唑, 100 mg/kg, 内服, 或按0.1%~0.4%的比例, 将其混入饲料喂服。

2.5内服丙硫咪唑, 5~15 mg/kg。

2.6塞嘧啶, 20~30 mg/kg, 拌料, 一次喂服。

2.7灵特, 5 mg/kg, 拌料, 一次喂服。

2.8氰乙酰肼, 17 mg/kg, 拌料喂服, 每日1次, 连用3 d;或15 mg/kg, 皮下或肌内注射。

2.9害获灭液注射 (伊维菌素) 1 m L/30 kg, 皮下注射。

2.10甲苯咪唑, 10~20 mg/kg, 拌料喂服。

2.11驱蛔灵, 0.1 g/kg, 喂服。

2.12氟苯哒唑, 5 mg/kg, 1次内服;或按每千克饲料混药30 mg, 连续喂5~10 d。

2.13得利肥素或越霉素A, 每千克饲料添加10 mg越霉素A或500 mg得利肥素, 连喂60 d。

3预防

3.1定期驱虫, 保持猪舍清洁卫生

每年春秋两季各驱虫一次, 平时每隔2个月驱虫一次。经常打扫粪便, 将猪粪进行无害化处理, 如堆积发酵, 生物热处理, 以消灭虫卵。应特别注意饮用水要保持清洁。

3.2猪舍消毒

常用20%~30%的热草木灰或4%的氢氧化钠溶液消毒杀虫。此外, 2%~5%的热碱水 (65℃以上) 、生石灰、5%~10%的石碳酸或热开水 (50℃以上) 也可杀死虫卵。

3.3用提前发酵的饲料喂猪。有人试验, 饲料发酵 (52℃) 24 h后蛔虫卵会全部死掉。

3.4发现病猪及时驱虫, 最好在成虫前驱虫。

3.5对断奶仔猪坚持饲喂含有蛋白质、矿物质、维生素等营养丰富且易消化的饲料, 以增强仔猪抗病能力。

预防孩子“空调病” 篇2

学龄前孩子最易患上“空调病”,原因在于他们的温度感差、体温调节功能差、抵抗力弱。因此孩子长时间吹空调,很容易出现感冒、发烧等症状。此外,密闭空调房间内空气污染,室内装修和家具释放的有害物质甲醛、苯等,会直接刺激孩子的呼吸系统,也是诱发他们患“空调病”的一个重要原因。

以下几点可供家长们参考:

◆家用空调每年都要请专业人士进行一次全面清洗和消毒,特别是室内机的蒸发器。必须使用合格的消毒剂和正确的配比方法,由专业人员操作。消毒后,把消毒剂残液清洗干净,防止残液挥发对健康不利。在空调使用期间,应经常清洗过滤网(用清水直接冲洗即可),最好每周一次。

◆空调房的温度和室外自然温度的温差不宜过大,以不超过5摄氏度为宜。空调最好开到26摄氏度左右,既节能又不易患病。

◆注意通风,每天应定时打开窗户,增气换气,使室内保持一定的新鲜空气。

◆不要让空调出风口的冷风直接吹在孩子身上。从室外进入室内前,先将身上的汗擦干。夜间睡眠最好不要整夜开空调。天气干燥时,可使用加湿器或在室内放一盆水。

◆出门前半个小时就应关闭空调并开窗通风,以适应室内外温度变化。

猪蛔虫病的诊治与预防 篇3

1 猪蛔虫病的危害

1.1 幼虫期的危害

当大量幼虫侵入猪的肠壁时, 能破坏肠粘膜而致其发生出血和水肿;当大量幼虫移行至猪的肝脏时, 能使肝包膜产生出血点、肝脏肿胀充血, 并进一步导致肝细胞发生脂肪变性和坏死, 进而纤维化形成边缘不规则的大小不等的白色斑纹 (称为蛔虫性肝) ;当大量幼虫经肺毛细血管侵入肺泡时, 能使肺产生出血或水肿, 严重时可引起肺炎。

1.2 成虫期的危害

寄生在猪小肠内的成虫, 以肠粘膜的表层和肠内容物为食, 不但影响猪的生长发育使之消瘦, 而且还能机械性地刺激小肠粘膜引起猪剧烈腹痛;当虫体数量较多且聚集成团时, 可堵塞肠道, 甚至导致肠道破裂而引起腹膜炎和腹腔出血;成虫分泌的毒素 (如氨类等) 及其代谢产物 (如醛类等) 能通过血管作用于中枢神经, 使猪发生痉挛、兴奋和麻痹等。

2 临床症状

处于幼虫致病期的患病猪, 多表现为咳嗽、体温升高、呼吸急促、生长发育停滞与逐渐消瘦等;处于成虫致病期的患病猪, 多表现为腹痛、生长缓慢与消瘦等。本病临床症状的表现, 与猪的健康状况、年龄大小、抵抗力强弱及其体内寄生虫的数量有很大关系, 成年猪一般不表现临床症状, 多数成为带虫者。

3 剖检病变

猪蛔虫病初期, 多呈现肺炎样病变, 肺肿胀且表面有小出血斑点, 解剖肺脏后用幼虫分离法可见到大量幼虫, 肝脏表面可见大小不等的白色斑纹;猪蛔虫病成虫期, 可在小肠中见有大量成虫, 肠粘膜发生卡他性炎症, 肠道破裂时, 可见有腹膜炎和腹腔出血等病变。

4 诊断及治疗

一般根据患病猪临床症状、剖检病变或从猪粪便中检出蛔虫卵即可作出诊断。但是, 2月龄以内的仔猪因其体内蛔虫尚未发育成熟, 故在粪便中检不出蛔虫卵, 此时可根据临床症状进行诊断, 必要时可借助尸体剖检。

治疗本病可用以下方法。左旋咪唑8~10mg/kg体重, 拌入饲料中一次性喂服;或枸橼酸哌哔嗪 (驱蛔灵) 200~300 mg/kg体重, 拌入饲料中一次性喂服。需要注意的是, 在使用枸橼酸哌哔嗪前需停食8~12 h。

5 防制措施

5.1 加强饲养管理

应将猪按年龄进行分群饲养, 给各猪群合理配制日粮饲料, 并添加适量的维生素和微量元素 (对断奶仔猪尤为必要) , 能增强猪体抵抗蛔虫感染的能力;搞好生猪饲养场地的清洁卫生, 要将猪粪及其他污物运送到远离养殖场的地方进行堆积发酵, 以杀灭虫卵;并要避免饲料与饮水被猪粪便污染等。

5.2 坚持定期驱虫

预防天时引发秋燥病 篇4

一年二十四个节气,都有不同的气象及万物之变化。尤其是人体。天气过热,腠理疏松,宣泄汗液,排出热气。天气清凉或寒冷,腠理紧闭,把住阳气不得外泄。这一机能,全靠自身的元气充足,调和阴阳平衡。维持身体健康。此理,商周时代的人们已经明白和关注,并且载入《周礼》一书中。阅览《周礼》书籍,我们就知道几千年前,周代人已经掌握气候的变化与人体健康和疾病的发生均有相联。古人不但懂得防范天气变化,而且还知道如何诊断和治疗因气候变化引起的疾病,为中医学奠定了基础。到东汉,古人又把一年四季的气候之变,区分风、寒、暑、湿、燥、火,称为六气,是天时气候。如果这种气候过极或不足,使人致病,称为六淫。

然而,燥的相对性是什么?是湿润。两者在六气相持中,为阳和为阴,都有相对性,都能制约对性的过极。传统常用西洋参、太子参、沙参、生地、天冬、麦冬、葛根、天花粉、百合、竹汁、藕汁、枸杞子、女贞子、白莲子、旱莲草、扶芳藤,等等,形成滋阴派系。在这个派系里,你运筹如何?就看你的辨证施治是否准确,是否机灵。

唐代天宝元年六月间,一行巡视官员到南方两广巡视民情、国界。在那时,正值处暑之期,粤桂地区的气候格外炎热,又加上时而倾盆大雨,时而烈日高照,大地蒸发出的热气,令人难受。这行人员多数是北方人,有人感受不了南方湿热的天气,他们还未巡行到南疆,就已经疲倦不堪,不得不勒马回朝。当他们北上路程,走过湘南地带时,已是夏末秋初,时至凉快的气候。在粤桂,感受那闷热、多汗、食欲不振的症状已逐步缓解。但是,困乏的症状依然缠绵身体。回到长安,巡行的日子已度秋分时段。那天,一位巡视官身感不适,出现发热,无汗,鼻唇干,咽喉燥痛,气逆干咳,肢懈身疼,胸胁窜痛,脘腹灼热,便泄不爽,溺短赤热。朝庭院医初诊为秋燥症,开生地15克、麦冬、桑白皮、葛根、杏仁、桔梗各9克、甘草6克,水煎服。又取西洋参6克,另煎兑服。服两剂后,症状不但不缓解,反而加重。因此复诊,明断病因,认为病人在南方感受过湿热,一路返回长安,适逢秋凉,腠理关闭,湿热滞于经络、脏腑,潜伏发作。患者“脉右浮涩,关尺弦滞,舌苔粗如积粉,两边白滑,此喻嘉言所谓秋伤燥湿,乃肺燥脾湿之候,即俗称燥包湿,湿遏热伏是也。”另开石膏60克(捣碎,先煎)、玄参12克、黄芩、百合、麦冬、茯苓、白术、杏仁、桔梗、防风各9克,薄荷、甘草各6克水煎服。一组清热、祛湿、滋阴润肺止咳药,患者服了三剂,症状大减。

从上述病例,我们可以知道,患者前在南方,感受湿热,潜伏于体内。当他们一路返回长安,时至入秋之际,天气已经逐渐清凉,腠理闭合,湿热羁于体内。到了秋天,北方气候凛冽干燥,湿热内化,才出现上述病情。这种判断与分析,符合中医逻辑推理。可以认定,第二次诊断正确,用方得当,疗效明显。熟悉这个医案,应该得到一个启示,秋天出现燥热,首先考虑患者病史,是否感受过湿热。湿热可潜伏于体内、脏腑。如果燥热在表,容易出现“燥包湿”,药用必须清热、祛湿兼顾。否则,滋阴润燥,难见功效。

秋分节气,气候干燥,人体难免不受到影响。如果过于干燥,体内津液消耗,自然会影响到肾气不足,累及其他脏器。譬如肝肾阴虚:腰部酸痛,头晕眼花,耳聋耳鸣,肝区疼痛,容易抽筋、早泄、梦遗或月经不调;心肾不交:腰酸腿软,心悸,多梦,头晕眼花,肾肺阴虚:咽干,咳嗽,潮热,胸闷,气喘等不适症状。药用于防燥保健,通常在滋阴派系里,抽选二到三味为君臣相联,然后针对病位,补选其他药为伍。常见的是:燥伤肾,通用药方为龟板15(捣碎,先煎)、生地各15克、枸杞子、女贞子、旱莲草各9克、甘草6克。腰痛,加牛膝9克,口渴者加葛根、石斛各9克。小便黄者加泽泻9克;燥伤肝,通用药方是龟板15克(捣碎,先煎)生地各15克、银柴胡、麦冬、玄参、枸杞子各9克,肝区痛者加白芍、延胡索各9克,抽筋者加夜交藤、鸡血藤各15克;燥伤脾,通用药方是党参、麦冬、沙参、白莲子、桑椹子、天花粉各9克,不思饮食者加薏苡仁、红枣各20克、炙甘草6克;燥伤心,通常药方是麦冬、沙参、枸杞子各9克、胡黄莲6克,心悸多梦者加酸枣仁、柏子仁各9克、夜交藤15克、甘草6克;燥伤肺,常用药方是生地15克、党参、麦冬、百合、桑椹子各9克、甘草6克,咳嗽者加杏仁、桔梗各9克、川贝6克,气喘者加紫苑、款冬花各6克。

以上之举,乃是大众方药,适合家庭防治通用。其实论燥,正如《医林绳墨》所述:“大抵治燥不止一端,论燥之证不止一条,要必因其所动而治其所发,是当探求其奥,以明燥证之端的也。”隋朝皇帝,追求保健长寿,最重要的就是讲究顺应天时。到了秋天,则要多食用滋阴食物,节制淫荡,把住躯体津液,不能枉费外泄。这是度过秋分节气,防燥、养生的文明举措。有史料记载,隋朝皇帝常用扶芳藤。配合党参、枸杞子,水煎煮,当茶饮用。此方有抗疲劳,抗衰老,滋阴补气的功效。广西名牌产品——百年乐,药剂方中必有扶芳藤,否则无效。在治燥方针中,遵循“燥者润之,养血之谓也。”的原则。药用治燥,滋阴润燥的配伍中,必须加上补血养血之药,才能达到阴盛阳化,气液流通,方有功效。

猪蛔虫病的诊治 篇5

寄生在猪小肠中的雌虫产卵, 每条雌虫每天平均可产卵10万~20万个, 产卵旺盛时期每天可排100万~200万个, 每条雌虫一生可产卵3 000万个。虫卵随粪便排出, 在适宜的外界环境下, 经11~12 d发育成含有感染性幼虫的卵, 这种虫卵随同饲料或饮水被猪吞食后, 在小肠中孵出幼虫, 并进入肠壁的血管, 随血流被带到肝脏, 再继续沿腔静脉、右心室和肺动脉而移行至肺脏。幼虫由肺毛细血管进入肺泡, 在这里度过一定的发育阶段, 此后再沿支气管、气管上行, 后随黏液进入会厌, 经食道而至小肠。从感染时起到再次回到小肠发育为成虫, 共需2~2.5个月。虫体以黏膜表层物质及肠内容物为食, 在猪体内寄生7~10个月后, 即随粪便排出。

猪蛔虫病是由猪蛔虫寄生于猪的小肠而引起的一种常见寄生虫病。猪吃了被虫卵污染的饲料和饮水, 或拱土啃泥时将虫卵吃进体内而感染蛔虫病, 成虫寄生于小肠腔内, 幼虫主要侵害肝脏和肺脏。本病是一个世界性的问题, 它分布很广泛, 感染普遍, 在我国农村地区尤其是卫生较差的猪圈 (舍) 和营养不良的猪群中, 感染率很高, 一般都在50%以上。该病对仔猪的危害最大, 仔猪感染后生长发育不良, 增重情况比同样饲养管理条件下的健康仔猪降低30%左右, 严重者生长发育停滞, 只吃不长, 成为僵猪。成年猪感染后一般不表现明显症状, 但影响肥育, 而且可随粪便排出虫卵, 污染环境, 是猪蛔虫病的传播源。为了有效防治猪蛔虫病, 提高养猪效益, 应采取综合性措施。

1 病原体

猪蛔虫病的病原为线形动物门、蛔目、蛔科、蛔属的猪蛔虫。蛔虫是一种大型线虫, 在猪的寄生线虫中个体最大。新鲜虫体为淡红色或淡黄色, 固定后侧为苍白色。虫体呈中间稍粗, 两端稍细的圆柱形。雄虫长15~25 cm, 直径约3 mm, 尾端向腹面弯曲, 形似钓鱼钩。雄虫长20~40 cm, 直径约5 mm, 较直, 尾端稍钝。未受精和受精卵有所不同, 受精卵为短椭圆形, 黄褐色, 大小为50~75μm×40~60μm, 未受精卵呈长椭圆形, 灰色, 大小为90μm×40μm。虫卵对化学药品抵抗力很强, 对高温较敏感, 45~50℃30 min死亡。

2 流行特点

猪蛔虫病流行甚广, 仔猪蛔虫病尤其多见。主要原因是:蛔虫生活史简单, 不需要中间宿主;繁殖力强, 产卵数多;卵对各种外界因素的抵抗力强。猪蛔虫病的流行与饲养管理和环境卫生关系密切。在饲养管理不良、卫生条件恶劣和猪只过于拥挤的猪场, 在营养缺乏, 特别是饲料中缺少维生素和必需矿物质的情况下, 3~5月龄的仔猪最容易大批地感染蛔虫, 病状也较严重, 且常发生死亡。猪感染蛔虫主要是由于采食了被感染性虫卵污染的饮水和饲料。母猪的乳房容易污染虫卵, 使仔猪在吸乳时受到感染。

3 临床症状

猪蛔虫病的临床症状与猪只的年龄大小, 猪体质的好坏、感染的数量以及蛔虫的发育阶段的不同而有所不同。一般以3~6个月大的猪比较严重。

感染早期, 即幼虫移行期间, 肺炎症状明显, 表现轻微的咳嗽, 呼吸加快, 食欲减退, 体温升高到40℃左右。较为严重的病例, 表现精神沉郁、呼吸短促和心跳加快、缺乏食欲, 或者食欲时好时坏, 有异嗜癖, 多喜躺卧, 不愿走动, 可能经1~2周好转或逐渐虚弱, 导致死亡。一般病猪营养不良、消瘦、贫血、被毛粗乱逆立, 有的生长发育受阻, 变为僵猪。严重病例呼吸困难, 急促不规律, 常伴发沉重而粗厉的咳嗽, 如果此时病猪并发流感、猪瘟、猪气喘病疾病时, 往往由于蛔虫的幼虫在肺脏的协同作用, 而使猪只的病情加剧, 导致死亡。此外, 病猪表现为渴欲增加、呕吐、流涎、拉稀等症状。此时多喜卧, 不愿走动。

如果成虫大量寄生时, 常扭转成团导致肠道堵塞, 此时病猪表现为剧烈的腹痛, 食欲废绝, 严重的造成肠壁破裂, 若没有及时发现可导致死亡。有时蛔虫进入胆总管, 引起胆道蛔虫病, 或者进入胰管, 堵塞胰管, 由此引发胰管和胰脏的疾病。以上情况经常出现, 猪初拉稀, 体温升高, 不吃, 以后体温下降, 卧地不起, 腹部剧烈疼痛, 四肢乱蹬, 多经4~8 d死亡。

4 病理变化

猪蛔虫幼虫和成虫阶段引起的症状和病变是各不相同的。幼虫移行至肝脏时, 引起肝组织出血、变性和坏死, 形成云雾状的蛔虫斑, 直径约1 cm。移行至肺时, 引起蛔虫性肺炎。成虫寄生在小肠时机械性地刺激肠黏膜, 引起腹痛。蛔虫数量多时常凝集成团, 堵塞肠道, 导致肠破裂。有时蛔虫可进入胆管, 造成胆管堵塞, 引起黄疸等症状。成虫能分泌毒素, 作用于中枢神经和血管, 引起一系列神经症状。成虫夺取宿主大量的营养, 使仔猪发育不良, 生长受阻, 被毛粗乱, 常是造成“僵猪”的一个重要原因, 严重者可导致死亡。

5 诊断

根据临床症状和粪便检查发现虫卵及病理剖检确诊。直接涂片查虫卵:一般1 g粪便中虫卵数量大于等于1 000个时可以诊断为蛔虫病。蛔虫的繁殖力很强, 用直接涂片法很容易发现虫卵。饱和盐水漂浮法:首先配制饱和盐水, 将380 g的氯化钠 (或食用盐) 溶解于1 L热水中, 冷却至室温备用。取10 g粪便加饱和盐水100 m L, 混合均匀, 通过60目铜筛过滤, 滤液收集于三角瓶或烧杯中, 静置沉淀20~40 min, 则虫卵上浮于水面, 用一直径5~10 mm的铁丝圈, 与液面平等以蘸取表面的液膜, 抖落于载玻片上, 盖上盖玻片于显微镜下检查。蛔虫幼虫检查法:在肝和肺组织有蛔虫病变和幼虫, 可以采用贝尔曼法检查幼虫。具体方法为:将病变的肝组织或者肺组织撕碎, 放于铁丝网筛上 (网筛事先置于漏斗上, 漏斗下用胶管连接一个小试管) , 随后加入40℃的温水, 放置1~2 h, 随后, 取试管底部沉渣检查, 可以发现幼虫。

6 防治措施

6.1 坚持“预防为主”

6.1.1 搞好环境清洁卫生, 注意栏舍卫生, 勤打扫, 勤换垫草。

6.1.2 猪粪便集中发酵腐熟处理, 杀死虫卵。

6.1.3 注意饲料和饮水卫生, 防止被粪便污染。

6.1.4 定期驱虫:仔猪产下50~60 d驱虫1次, 以后每隔3个月驱虫1次, 母猪在隔仔猪后配种前驱虫1次。

6.2 可疑病畜及时治疗

一起猪蛔虫病诊治的报告 篇6

1 发病情况

2012年9月, 金湖县某养猪户饲养的约32头3月龄的猪有9头先后发病, 并死亡2头。2012年12月7日开始有个别病猪出现咳嗽, 体温40℃, 食欲减少, 呼吸较快, 咳后有咀嚼和吞咽动作。严重时呼吸困难, 心跳加快、呕吐、流涎、精神沉郁, 多喜躺卧, 不愿走动采取药物治疗几天后效果不明显, 并且病猪增多, 症状加重, 并有死亡, 遂来诊治。

2 剖检变化

剖检病死猪可见尸体消瘦, 皮肤发白, 肌肉发白, 眼结膜苍白;淋巴结肿大出血, 肺脏肿大, 呈肺炎变化, 胸腹腔、心包内有积液, 表面有出血点或暗红色斑点;心肌松弛, 有出血点;肝脏肿大, 轻微黄染;脾脏肿大;肠管积气剪开后肠管出血, 部分严重出血, 内有粘稠的红褐色内容物, 并有几十条8~27cm长的乳白色的体表光滑, 形似蚯蚓, 前后稍尖的圆柱状大型线圆柱形的虫体, 扭转成团状, 几乎要堵塞肠管。经现场诊治的技术人员诊断为猪蛔虫病。

3 治疗

全群猪用丙硫苯咪唑每千克体重15~20mg, 1次口服, 间隔8d左右再投药1次;同时注射“强效克林” (林可霉素、庆大霉素) 以防细菌感染引起的下痢, 0.1ml/kg体重, 每天1次, 连用3d。

经采取上述办法治疗, 5d后猪群患病症状改善, 12d后猪群完全恢复正常。

4 预防

本病的预防, 必须采取综合性的措施。未发病的猪场, 重点在“防”, 要搞好环境卫生, 加强饲养管理, 防治仔猪感染;已发病的猪场, 重点在“净”, 即要净化猪场, 消灭病猪和带虫猪, 建立无虫猪场。一是常规预防。要搞好环境卫生, 给仔猪多补充维生素和矿物质, 克服起拱土和饮用污水的习惯, 猪舍要清洁卫生, 通风良好, 阳光充足, 定期给猪舍及环境消毒, 粪便进行无害化处理。另外, 引进种猪时, 应先隔离饲养, 并进行粪便检查, 无本病或其他疾病时才可放入猪群饲养。二是注意妊娠母猪管理。母猪在孕中期应进行一次驱虫, 在临产前用肥皂、热水彻底洗刷母猪, 除去身上的蛔虫卵, 洗净后立即放入预先彻底消毒过的产房内, 分娩后到断奶前的母猪和仔猪一直放在产房内, 饲养人员进产房必须换鞋, 以防带入蛔虫卵。

5 小结

猪蛔虫病的防控措施 篇7

1 虫体特征与生活史

猪蛔虫寄生于猪的小肠中, 是一种大型线虫。新鲜虫体为淡红色或淡黄色, 死后则为苍白色。雄虫体长15~25cm, 宽3mm, 雌虫长20~40cm, 宽5mm, 虫体呈中间稍粗两端较细的圆柱形。虫卵随宿主粪便排出体外后, 如在28~30℃经10d即可发育成第1期幼虫。再经过一段时间的生长和1次蜕化, 变为第2期幼虫, 幼虫仍在卵壳内 (这时还没有感染力) 。须在外界经过3~5周的成熟过程才能达到感染性虫卵阶段。这种虫卵被猪吞食后, 在小肠内被孵化, 经1~2h后, 大多数幼虫钻入肠壁进入血管, 经肝、右心房、右心室进入肺。在感染后第12~14d进行第3次蜕化, 第4期幼虫离开肺泡进入细支气管和支气管。在感染后14~21d上行至气管, 随粘液一起到达咽并进入口腔, 再次被咽下到达小肠内成为成虫, 共约需2~2.5个月。蛔虫产卵10~20万个/d, 产卵旺盛时期达100~200万个/d, 每条成虫一生可产卵8000万个。猪蛔虫在猪体内寄生7~10个月后即随粪排出, 大约12~15个月将蛔虫排尽。

2 流行病学

猪蛔虫病流行十分广泛, 尤其仔猪, 几乎均有感染, 3~5月龄的仔猪最容易感染。主要原因是:该寄生虫生活史简单, 不需要中间宿。繁殖力强, 产卵多。虫卵对外界环境的抵抗力强。猪感染蛔虫主要是由于采食了被感染性虫卵污染的饲料 (包括生的青绿饲料) 和饮水或母猪的乳房沾染虫卵后, 仔猪吸奶时受到感染。虫卵对化学药品抵抗力很强, 对高温较敏感, 45~50℃30min死亡。饲养管理不善, 卫生条件差, 营养缺乏, 饲料中缺少维生素和矿物质, 猪只过于拥挤的猪场发病更加严重。由于病猪死亡率低, 畜主往往忽视驱虫, 这也是造成本病广泛流行的原因之一。

3 临床症状

猪蛔虫的临床表现, 随猪年龄的大小, 体质的强弱, 感染强度和蛔虫所处的发育阶段而有所不同。一般以3~6个月龄猪比较严重, 成年猪往往有较强的免疫力, 能忍受一定数量的虫体侵害, 而不呈现明显的症状, 但是本病的传染源。幼虫移行肺, 表现咳嗽, 体温40℃, 呼吸加快, 食欲减少, 咳后有咀嚼和吞咽动作。严重时呼吸困难, 心跳加快、呕吐、流涎、精神沉郁, 多喜躺卧, 不愿走动, 经1~2周好转或虚弱而死。

成虫大量在肠道寄生时, 营养不良, 消瘦, 被毛粗乱, 食欲时好时坏, 有异嗜, 生长缓慢, 结膜苍白。严重时排稀便, 体温升高。如虫体数多而又绞缠可形成肠阻塞, 则有腹疼表现, 排粪停止, 甚至肠破裂而死, 如虫体钻入胆管, 则食欲废绝、下痢、黄疸、疝痛, 滚动不安, 四肢乱蹬, 体温先升高后下降, 卧地不起, 有时有一过性皮疹。

4 病理变化

初期仅有肺炎病变, 表面有出血点或暗红色斑点。肝、肺、支气管可发现大量蛔虫幼虫, 肠道可见到蛔虫, 虫少时不见病变, 肠有卡他性炎症, 在胆管内也可能发现蛔虫。病程长久的有化脓性胆管炎或胆管破裂, 胆囊内胆汁减少, 肝脏黄染或变硬。

5 诊断

临床表现为咳嗽、呕吐、磨牙、疝疼、消瘦、贫血、黄疸等可考虑猪蛔虫病, 同时进行粪便检查虫卵, 如1g粪便中, 虫卵数达1000个时, 可确诊。在临床上应注意与支气管炎、钙、磷缺乏症、猪肺丝虫病、钩头虫病等鉴别。

6 防治

猪蛔虫病的诊疗实例 篇8

1. 临床症状

病猪精神沉郁、被毛粗乱, 消瘦、不食, 有呕吐现象, 吐黄色液体, 体温39~40.7℃。贫血, 有的皮肤出现出血性紫斑, 有的耳朵出现紫色。眼结膜苍白, 颜色微黄, 有出血点, 眼睑干燥。部分仔猪排干粪, 部分仔猪拉稀, 呼吸频率加快。发病仔猪中有的连续不断咳嗽, 有的流涎, 有的突然倒地四肢乱动。

2. 剖检及实验室诊断

黏膜、肠系膜、脂肪黄染;肝肿大, 有坏死灶, 胆管膨大, 剪开后发现内有大量细小的蛔虫体;胃内有少量蛔虫, 小肠内有大量蛔虫, 空肠处肠管已被蛔虫堵塞, 有虫体30~40条。

取10克新鲜病猪粪便, 用100毫升饱和盐水混合, 充分搅匀, 过60目铜筛滤入烧杯中, 静置30分钟后用5毫米的铁丝圈与液面平行接触沾取表面液膜, 涂于载玻片上, 加盖玻片, 置10×25倍显微镜下观察, 可见有大量表面呈波纹状的黄色虫卵, 呈圆形、微椭圆形, 有的虫卵中央有暗色阴影, 鉴定为猪蛔虫卵。

3. 治疗

对发病猪用药驱虫, 驱虫前禁食12~18小时, 灌服丙硫咪唑5毫克/公斤, 发现在粪便中有成虫排出。改用敌百虫 (0.1克/公斤) 灌服, 病猪服药后出现有机磷中毒现象, 表现为食欲不振、口吐白沫、发抖和后肢无力, 2~3小时后症状消失。为防止症状加重, 可同时注射强效克林 (林可霉素+庆大霉素) , 以预防细菌感染引起的下痢, 方法为每公斤体重0.1毫升, 每日1次, 连用3天。经治疗10天后病猪症状改善、精神恢复, 测量体温正常, 食欲恢复, 已无呕吐、咳嗽、磨牙、流涎现象, 15天后完全恢复正常。

4. 经验总结

猪蛔虫病是由猪蛔虫寄生在猪小肠而引起的寄生虫病, 其流行和分布极为广泛, 3~6个月龄的仔猪最易感染。当猪只感染后, 生长发育不良, 甚至引起死亡。虫卵在低温环境中发育受到限制, 猪蛔虫病在夏、秋季感染较严重, 冬、春季感染较轻, 有时根本不感染。诊断中要注意与猪贫血区别, 两种病在症状上都出现消瘦、贫血, 可从粪便和育龄上鉴别。

怎样综合防治猪蛔虫病 篇9

猪蛔虫寄生于猪的小肠中, 为黄色或粉红色大型线虫, 体表光滑。雄虫长140~280 mm, 尾端向腹部弯曲, 雌虫长200~400 mm, 尾端尖直。雌虫产出大量的虫卵, 虫卵随粪便排出体外后, 在适宜的温度 (28~30℃) , 湿度和充足的氧气的环境中, 经10 d左右发育为含有幼虫的感染性虫卵。猪吞食了感染性虫卵而被感染。从吞食感染性虫卵到发育为成虫, 需2~2.5个月。猪蛔虫在宿主体内的寄生期限为7~10个月。

1 流行特点

各年龄段的猪均可感染猪蛔虫。但猪蛔虫病主要发生于3~6月龄幼猪。带虫猪是虫卵的主要来源。因为猪蛔虫卵有4层膜, 因此对外界环境和化学物质的抵抗力均强。在60℃的环境中虫卵可存活5 min, 而在–30℃的环境中虫卵可存活20多天。2%福尔马林、10%漂白粉、2%烧碱均不能杀死猪蛔虫卵。一般需要60℃的4%~5%烧碱溶液、5%石炭酸才能杀死蛔虫卵。猪感染蛔虫主要是采食了被感染性虫卵污染的饲料及饮水, 放牧时也可在野外感染。母猪的乳房容易沾染虫卵, 使仔猪吸乳时感染。

2 临床症状

猪蛔虫病的临床表现, 随年龄大小、体质的强弱、感染程度及蛔虫所处的发育阶段不同而有所不同。一般3~6月龄的仔猪症状明显;成年猪多为带虫者, 无明显临床症状, 但却是本病的传染源。仔猪感染1周后, 大量幼虫移行至肺脏时, 引起蛔虫性肺炎, 表现为咳嗽、呼吸增快、体温升高至40℃左右, 精神沉郁, 食欲减退, 卧地不起, 嗜酸性白细胞增多。成虫寄生于小肠时, 使仔猪生长缓慢, 被毛粗乱, 是形成僵猪重要原因。有的蛔虫进入胆管, 造成堵塞, 引起黄疸症状。蛔虫过多而堵塞肠管时, 病猪疝痛, 严重时出现肠破裂死亡。

3 病理变化

蛔虫寄生初期, 呈现肺炎病变, 肺表面可见有暗红色斑点和出血点, 肺内见有猪蛔虫幼虫, 也可在胆管内发现虫体。个别猪肠内有多条蛔虫, 而堵塞肠腔。

4 诊断要点

根据本病的流行特点, 典型的临床症状和病理变化 (剖检所见) 可初步作出诊断。必要时可检验新收集的病猪粪, 用饱和盐水浮集法检出粪便中蛔虫卵 (呈黄褐色或淡黄色、短椭圆形, 卵壳厚, 最外层为凸凹不平蛋白膜, 卵内有一个圆形卵胚) 即可确诊。

5 综合防治的技术措施

5.1 预防本病发生的技术措施

主要采取“一个防止”和“四个做好”的技术措施。

“一个防止”是:要加强对水源、饲料的管理力度, 防止饮水、饲料被含有蛔虫卵的粪便污染, 把住病从口入关。

“四个做好”是:一是要做好定期驱虫。在猪蛔虫病流行地区, 为了防止猪蛔虫卵污染环境引起再感染, 要对35~60日龄的仔猪进行驱虫, 每隔20 d驱虫1次, 共驱虫3次。二是若发现仔猪群、育成猪群出现明显蛔虫病症状时, 应做好全群猪投药驱虫。三是要做好消灭虫卵工作。将猪的粪便和垫草清除出圈后, 要用专用车、专用路线送到污物处理区进行挖坑沤肥或堆积封泥发酵处理, 靠生物发酵热杀死虫卵。四是要做好妊娠母猪在妊娠期选用安全药物进行驱虫。

5.2 发病后, 就是扑灭该病的技术措施

主要采取“隔”、“灭”、“处”和“有效治疗”的技术措施。

“隔”:就是对蛔虫病猪进行隔离饲养、隔离治疗, 防止扩大、蔓延。

“灭”:就是对被猪蛔虫病病猪污染的圈舍、用具、工具等, 可选用5%热的 (水温在60℃) 烧碱溶液进行刷洗、喷洒消毒, 杀灭蛔虫卵, 做到不留死角。

“处”:就是对投药驱出的蛔虫虫体, 要及时清除, 进行深埋处理, 防止猪吃虫体。

“有效治疗”:就是选用特效的药物和科学的驱虫程序, 进行驱杀虫体治疗。

上一篇:协作优化下一篇:影响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