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信息素养

2024-11-01

数据信息素养(精选12篇)

数据信息素养 篇1

前言

随着云计算时代的到来, 大数据 (Big data) 也得到了飞速发展, 引起越来越多人的关注。我们面临爆发式的海量数据已经在全球各个领域得到了发展。大家都希望透过大量的表面数据分析, 运用大数据的前沿技术, 找到隐藏在数据背后的规律。面对纷繁复杂的大量数据, 教师如何从中找到适合教学需要的数据, 是在大数据时代下对教师教育信息素养的考验。本文就广西高校对教师信息素养 (Information Literacy) 的提升方面进行探讨, 如何提高教师信息素养问题是关键。

1、大数据的特点

大数据 (Big data) , 从字面意义就是数据很大, 主要有“4个V”:Volume (大量) 、Variety (多样) 、Velocity (高速) 、Veracit (精确) 。

大数据有三个方面的特点:首先是大量, 第二是多样性, 比如各种各样的语音、非结构的数据、图像等, 第三个是速度, 大数据产生的速度非常快。大数据的最大特点就是通过技术手段实现对数据的描述分析, 在大量的数据挖掘中找到有用的信息, 并且总结提升解决问题的方法。

2、大数据调查分析广西高校教师信息化素养

2.1广西高校教师信息化素养

通过大数据统计得知, 广西高校教师的信息化素养的培养重任主要有广西高等教育学会高校教育技术专业委员会 (原广西大专院校电教研究会) 承担, 截止2014年, 专业委员会每年举办面向全区高校教师的教育技术培训班, 参加受训教师多达36000人次, 为广西高校广泛应用教育技术, 开展多媒体教学, 培养了大批具有较高信息素养的教师;同时成功举办了14届广西高校教育教学软件应用大赛, 全区高校开发制作教学软件7000多个, 参赛作品3500多个, 成为全国高校教学软件高产区, 其中广西高校参加历届全国多媒体课件大赛有500个作品获奖, 多届摘取最高奖;并且多次组织专家举办高校《精品课程建设》讲座和培训, 参与组织了7批自治区级精品课程评选, 2003—2010年, 获得自治区级精品课程498门, 获得国家级精品课程47门。

2.2分析广西高校教师信息化素养现状

通过调查显示, 在广西高等教育学会高校教育技术专业委员会的带领下, 我区高校精品课程的建设取得显著的成效, 为深化课程改革, 实现优质教学资源共享, 提高教学质量发挥了重要作用。广西高校教师参加广西高校教育教学软件大赛以及参加广西高校教育教学培训班的人数逐年增加, 说明高校教师在信息化融入课堂教学已经得到了如火如荼的发展。同时, 从制作软件作品质量来说也在不断提高, 在2013年第十三届广西高校教育教学软件大赛“虚拟动画与仿真”比赛项目中, 有老师引用了他的科技创新产品“手动感应操控课件”到教学课件中, 说明教学课件质量已经在不断的提高, 走在了科学的前沿技术。

但是信息化课件融入课堂教学不容乐观, 还存在以下问题:

1) 信息技术更新快, 教师掌握能力不一样

2) 书本搬家的课件在教学中运用随处可见

3) 资源库不能很好运用到教学当中

很多老师参加比赛和培训, 是为了完成任务, 被动式的接受信息化教学融入课堂当中的观念不改变, 仅只是为了比赛而制作课件、建立资源库, 就很难很好的运用到教学课堂当中来, 效果也不明显。

4) 填鸭式教学手段

2.3提高教师信息素养的必要性

1) 提高教师信息素养是适应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

在大数据时代, 信息技术飞速发展, 教育发展也从单一的方式转变为多样化, 而且变得更加复杂多元化, 教师已经逐步从教学主要角色, 转变为课堂学习的组织、协调、参与、解答等多角色, 学生在课堂学习中已经是主要主导作用, 根据自己的学生情况进行学习。这样的教学模式对教师信息素养提升是一个非常大的转变, 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2) 提高教师信息素养是高校教育改革的必然要求

国家在《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 (2011-2020年) 》中明确指出了, 要加快“三通两平台”建设, 努力推进教学和信息技术的融合。依托网络教研平台, 加快教师专业化成长的步伐, 提高教师运用信息技术教学的能力。

3、大数据 (Big data) 促进教师能力素养的提升策略

3.1教师可以运用到教学当中的方式多样化

传统的教学是单一的教学模式, 教师在课堂传授课程, 学生跟着学习, 不论学生是否能接受教学知识都要进入下一个阶段的学习, 教师可以运用的教学方式单一化。但是现在大数据时代下, 各种信息知识大量增加, 各种媒体媒介也相应增多, 教师可以根据教学需要, 把教师、学生、教材、媒介整合起来, 同时把抽象的理论知识口述传授, 转变为直观形象的教学方式进行呈现给学生, 提高课堂教学的趣味性, 一对一的解决学生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困难问题。在大数据时代下, 教师可以进行有选择的运用到课堂教学中, 可供选择的方式多样化。

3.2教师掌握收集信息和学习知识的能力

在大数据时代下, 数据信息非常庞大, 更新知识也非常快, 如何收集到有用的教学信息, 快速掌握专业所需的知识, 是教师必须具备的能力。大数据概念受到了高校教育研究者的关注。在学习数字化、尤其是教育大数据的背景下, 如何综合应用数据挖掘、人工智能、自然语言处理、机器学习等技术, 对学习过程中产生的多个层次的数据进行分析, 并提出有针对性的学习建议和策略, 成为了高等教育学界非常关注的问题。MOOC可以作为一个很好的试验田。

传统的教学中, 教学数据的统计主要是以问卷调查为主, 信息的真实性和可用性取决于被调查学生填写问卷的主观认真程度, 不仅数据的收集有一定困难, 而且收集来的数据是否可用也值得商榷。在MOOC教学中, 机器系统可以通过统计“学习大数据”, 发现学习者的学习规律和学习行为, 所获取的数据样本大, 真实性和可用性强, 解决了以往教学数据统计困难的问题, 也便于授课者根据反馈来的数据调整教学进度, 讲解难点问题。根据这一思想, 在传统教学过程中产生的海量数据同样可以成为教育大数据的一部分, 高校可以对这些大数据进行分析, 从而实现对学生的精细化管理。

3.3教师掌握信息化的使用和开发能力

教师需要掌握基本的信息化手段运用, 同时能开发制作课件的能力。当前流行的制作课件方式是“微课”, 教学课件已经走向微型化, 针对课程教学环节中的某个知识难点进行制作课件, 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情况不断反复观看课件, 加强学习, 消化难点和易错点, 进而提高学习。

3.4应用翻转课堂整合信息技术和课程, 改造教学模式的能力

传统的教学手段是以教师为中心, 学生被动的接受学习知识的教学模式。但是在翻转课堂中, 角色转换过来, 以学生为主, 教师仅只是辅助指导学生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困难问题。这样的教学方式需要教师掌握信息技术能力的同时掌握翻转课堂在教学当中的运用, 整合信息技术和课程的融合, 改变教学模式, 提高教学效率。

3.5管理存储能力

大数据时代下, 数据量是庞大的, 在教育教学过程中, 数据的不断增多, 而且这些数据作为今后统计分析的时候运用到的, 是不能遗失的, 但是这些数据又往往是暂时可能不会利用到的, 对于这样的数据如果不加以规范管理保存, 将会丢失很多宝贵的资料。因此教师必须对已经拥有的数据进行分类管理存储, 这样才能保障教育教学的顺利进行。

3.5教师在开展信息化教学中具备评价总结提升的能力

作为数据分析的前沿技术的大数据, 是教师对教学数据资源进行深入挖掘与分析的, 为教师制定因材施教、教学活动、学习分析等等方面发挥巨大的作用。所获得运用到教学中的信息量非常庞大, 教师必须要适应社会对教育教学发展的要求, 重视提高教师信息素养, 转变教学观念, 多角度运用信息技术手段辅助教学, 提高教学效率, 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 不断挖掘大数据背后隐藏的规律, 分析总结规律, 并且通过数据分析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 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采取相应教学手段, 因材施教提高学生的学习。

4、结语

在大数据时代下, 对教师的信息素养也提出了相应的要求, 不仅仅只是能搜索到教学中所需要的资料, 运用到教学当中, 同时还能通过教学过程中, 学生的反馈信息中找到规律, 运用大数据的前沿分析知识, 总结出教学过程中因材施教的教学方式, 一对一的解决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大数据时代对教师信息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数据信息素养 篇2

【摘要】小学计算机学科是素质教育和新型人才培养的产物。信息技术中的信息素养是一种综合能力,是个体在操作信息技术的过程中,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基本掌握,运用检索、评估等方式有效地获取、运用相关的信息。本文就小学生信息素养培养的问题进行探讨。

【关键词】小学计算机教学;学生;信息素养;培养

小学阶段是学生发展的基础时期,也是人发育成长的最快、最旺盛的时期,具有较高的塑造性和最佳的教育接受性的特点。在这个时期,只要加以适当的引导,对学生行为习惯、人生态度、性格塑造等方面的形成有着积极作用和意义。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入,信息技术已经成为小学一门重要课程。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有助于提升学生以

后对社会的适应性。信息素养主要是由信息意识、信息技能、信息伦理等方面组成。小学阶段开设相应的信息技术,是培养学生信息素养的主要渠道,有助于培养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兴趣。

一、从实践操作出发,培养学生的信息意识

信息技术是一门重视应用和实践的学科,需要学生在认识计算机构成,理解基本操作之后,获得合理使用信息技术的能力。

(一)由学到做,激发学生的操作 望

在信息技术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该根据教学要求,考虑学生的特点,调整教学内容,以便学生更好地学习信息技术的相关知识和相关技能。在进行信息技术操作之前,教师应该将信息技术的相关知识

讲透,使学生对于信息技术的操作有着相应的意识,为实际操作奠定基础。当然,在讲解的过程中,教师从学生的角度出发,运用故事、游戏、比较、提问等形式讲解信息技术的相关知识和操作。例如,在《信息与信息技术》第一节课的学习时,教师可以向学生提出相应的问题,同学们知道什么是信息吗?信息在哪些方面能够体现?同学们是怎么知道或得到这些信息的呢?同学们知道怎么操作相应的信息技术吗?通过这些问题的提出和引导,激发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兴趣和爱好,调动学生的操作信息技术的 望,为教学质量奠定扎实的基础。

(二)注重实践,培养学生的信息意识

信息意识是一种主观意识,是指个人迫切要获取相应的信息需求,提升信息索求的兴趣,能够利用相应的信息为社会和个人发展奠定扎实的基础。信息技术的课程开展,最为基础的是每个学生都有对应的计算机,为有效的信息技术课程奠定扎实的基础。在计算机面前,教师应该引导学生正确的坐姿、正确的手势、正确的操作,从而使学生的信息技术更加标准。在初次接触电脑的时候,教师可以运用计算机软件指导学生正确地操作计算机,使学生快速掌握电脑计算、画画等相关比较简单的操作。当然,也可以从学生的求知角度出发,加深相应的信息技术的学习,使学生的信息技术更加全面、具体、实用。例

如,在学习《画线》的过程中,可以引导学生正确运用鼠标、键盘等,绘制简单图形,让学生感受图形整体完成的步骤,培养学生的整体感、大局观。这种实践操作不仅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也有助于提升学生的实践操作,有效地保证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

二、通过实践操作,培养学生的信息技能

(一)引导学生正确使用,提升信息处理技能

信息素养作为信息技术课程的重要内容,是充分运用信息技术来培养学生的信息检索和交流的能力。换一句话来说,培养学生信息技术的知识和技能是信息技术教育的重要内容。在小学信息技术中,要培养学生输入、编辑、上网的基本技能,使学生能够阶段性提升。学会输入是指学生应该充分掌握各种符号的输入,最终达到盲打的目的,能够熟悉地掌握键盘和鼠标。学会编辑是指学生能够运用相应的信息软件,将文字、图案、声音等形式进行组合,形成电子小报、PPT 等

作品。学会上网是指学生能够运用计算机来浏览各种信息,通过相应的信息来解决相应的问题。例如,《组合图形》学习时,可以为学生设计相应的家园场景图片,同时给予学生一定量的盆景,为学生创设“构建我的家园”相关学习情境,引导学生将花盆放入家园中,让学生掌握不同图形文件中的复制与粘贴,从而组合成一幅画面。如此,在不同文件间复制与粘贴图形操作的过程中,让学生总结归纳不同文件间复制与粘贴的一般方法。通过不同文件间复制与粘贴图形的操作,使学生感受计算机操作的便捷,让学生创造新的作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这种实践性的操作方式能够使得学生充分掌握计算机的编辑技能,从而有效地提升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

(二)运用搜索引擎,准确地获取相应信息

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教师应该运用计算机软件,引导学生正确运用搜索引擎,使学生能够在信息的海洋中,获取相应的知识和技能,不断提升自己的技能,丰富自己的学问,找到对自己有用的信息,从而培养学生获取信息的能力。例如,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先浏览儿童网站、专题网站、学校网站,使学生充分感受互联网信息

资源的丰富性,有效地开展学生的眼界,保证信息技术课程的高效性。当然,在教学的过程中,还应该引导学生能够运用论坛、E-mail 等网络手段与他人进行网上沟通,从而培养学生的信息交流能力。总之,在信息技术教学实践中,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应该从实际出发,考虑学生的特点,发挥学生的积极主动性,使学生主动地参与教学活动中,实际操作计算机,并开拓学生的眼界,提升学生的信息处理能力,获得基本信息素养的形成。

【参考文献】

[1]吕伏万.信息技术教学中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J].中小学电教,2015(07).

用活生物数据,培养科学素养 篇3

【关键词】生物数据 教学法 科学素养 价值观培养

我国《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指出:“生物科学素养是公民科学素养构成中重要的组成部分。生物科学素养是指公民参加社会生活、经济活动、生产实践和个人决策所需的生物科学知识、探究能力以及相关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它反映了一个人对生物科学领域中核心的基础内容的掌握和应用水平,以及在已有基础上不断提高自身科学素养的能力。提高每个高中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是本课程标准实施中的核心任务。”

生物科学素养反映了一个人对生物学领域中核心基础内容掌握的情况,根据高中生物课程的任务,这个基础也就应该成为高中生物课程的核心内容和基本要求。为了便于教师在高中生物课程中落实“提高学生科学素养”的理念,并将这一理念同日常教学活动和教学习惯相吻合,教师可以从“科学态度和科学的世界观、生物学基础知识、科学探究方法与技能、科学、技术与社会(STS)”四个维度来理解生物科学素养,并使学生通过生物课的学习在这四方面得到发展。

近年来,高考试题反复出现教材中有关数据应用的问题,并占有相当的比重,这些试题较好地考查了学生对基本要领和原理的理解。在平时生物教学中用妥用好数据,对创造学生乐于学习的氛围,对诱发学习动机、调动学习的积极性,开发学习的智能以及提高学习效率都具有重要的作用。

一、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引发学生积极思考

古今中外的教育家、科学家都十分重视兴趣的培养。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只做不如乐知者”。爱因斯坦也说过:“热爱是最好的老师。”那么,生物教学中如何用数据培养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积极思维的能力呢?如初一生物下在讲到第三章扁形动物猪肉绦虫的结构时应讲它的体长有几米长,体躯像火车,繁殖能力强,全身有700—1000个节片,每个成熟的节片有5万个卵。再加上讲述猪肉绦虫的结构,讲述它如何在人体身上寄生,如何跟随人的血液循环,学生这是精神大为紧张,此时教师就要适时地讲述如何避免感染,如何讲究卫生。这堂课下来学生不但对猪肉绦虫有形象生动的了解,且记忆深刻,同时也培养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其积极思维能力。又如讲到细菌分裂时,学生对裂殖不一定感兴趣。教师若经过这样一组数据讲述后,学生对裂殖就可能当场理解,且对整个微生物的学习也感兴趣了。如果环境条件适宜,细菌20多分钟就可以分裂一次。按这样速度来推算,一个细菌一昼夜可以繁殖72代,共繁殖出40多万亿亿个细菌,折合重量4000吨。若这时配合对学生进行讲究卫生,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栽花种草,美化环境的教育就不再是空洞的说教了。

二、潜移默化,激发同学爱国主义情操

生物教学在传授基本知识的同时,也应及时、适当地渗透德育教育,增强德育效果。如绪论“探索生物的奥秘”的教学,为说明我国生物科学方面的成就,可择其重要且有代表意义的古今实例加以介绍:誉满中外的明代医药学家李时珍,阅读大量书籍,亲自到山林、田野采集药物标本,虚心向当地农民、猎人和药农请教,“搜罗百氏”、“访问四方”,整整花了27年时间编著《本草纲目》;被国际上誉为“杂交水稻之父”的袁隆平教授,从事杂交水稻的研究,十几年如一日地忘我工作,自1973年以来陆续培育出一系列优良品种,为国家增产稻谷102公斤每亩。这些典型的实例。不仅使学生认识到生物学知识的重要性。而且激发了他们民族自豪感和振兴中华的爱国主义热情,同时学生也得到了严谨治学的科学态度的教育。

三、培养学生生态意识,树立远大的理想

比如学习初一下两栖动物青蛙等时,在讲述1只青蛙每天吃掉60多只农业害虫。还有鸟类动物捕食大量林叶害虫的过程中,强调学生要很好地保护野生动物资源,同现代社会中存在的某些人滥捕吃野生动物作斗争就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再如学习到腔肠动物的其它动物海蜇时,让学生了解学习海蜇不但营养价值高,每100克中含蛋白质12.3克,钙128毫克,碘13.2毫克,铁9.5毫克等,而且会利用其特殊结构——着生在伞边缘缺刻出感觉器中的钙质平衡石提前15天探测出风暴的来临,鼓励学生长大后立志学好生物,应用生物仿生学制造如“水母耳”类的仪器为人类服务。再比如讲到3万个病毒只相当一个细菌大时,教同学们别小看病毒,如我们可利用动物病毒来杀灭松毛虫、粘虫、棉绘虫等农林害虫,为下世纪广泛利用的生物防虫技术展示了广阔的前景,同时也激励同学们刻苦学习,长大后报效祖国。

总之,在生物教学中用活数据,会使本来有些枯燥无味、呆板无趣的内容变得妙趣横生、韵味无穷。学生会学得兴趣盎然,使课堂活跃起来,充满欢乐与生机,从而达到预定的教学目的,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同时对全面提高学生科学素养也大有帮助。

数据信息素养 篇4

大数据, 又被称之为巨量数据、海量数据、大资料, 指的是所涉及的数据量规模巨大到无法通过人工, 在合理时间内达到截取、管理、处理、并整理成为人类所能解读的信息[1]。著名的未来学家托夫勒曾经预言大数据将是“第三次浪潮的华彩乐章”[2]。在IBM、亚马逊、谷歌、脸书等IT产业巨头的推动下, 人们逐渐意识到“数据就像一个神奇的钻石矿, 当它的首要价值被挖掘后, 仍能不断给予。”[3]因此, 将那些貌似杂乱无章的数据经过特定方式方法加工处理成为极具价值的信息, 就成为并国家间的主要竞争的核心领域。

基于此, 2012年奥巴马政府宣布推出“大数据的研究和发展计划”, 将“大数据”作为美国的全球性发展战略计划, 大力推动及改善与大数据相关的采集、组织、分析、决策工具及技术;今年3月,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 “设立新兴产业创业创新平台, 在……大数据……等方面赶超先进, 引领未来产业发展。”[4]

2 大数据时代对学生进行信息素养教育的必要性

在大数据时代, 在运用先进的信息处理工具的基础上, 充分发挥人的想象力对海量的信息进行深度加工, 从而最大限度地利用信息则成为当代大学生所必须具备的基本素养。

为了有的放矢地实施信息素养教育, 在2013年4月份, “河西学院在校生信息素养现状调查暨信息素养教育方案设计小组”发放4000份信息素养调查问卷, 对在校生的信息素质状况进行了全面调查*。调查涉及全校15个二级学院2009-2012级的276个班。就班级构成来说, 既有普通本科, 又有专升本, 还有民族预科班。究其具体调查范围来说, 保证最少向每个学生宿舍发放两份调查问卷, 共收回有效问卷3879份。其调查结果见图1、图2。

通过对这次调查所获得的数据进行分析, 不能得出这样的结论——整体来说, 目前中西部地方院校在校生的信息素养不高, 我们认为学校, 尤其是承担信息素养教育教学任务的高校图书馆应认真研究在以往的信息素质教育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并根据本校学生的实际情况, 认真研究信息素养教育的教学规律、调整信息素养教育的教学策略, 采取切实有效的教学模式, 真正提高在校生的信息素养。

3 如何开展信息素养教育

针对这次调查的结论以及认真总结我们的信息素养教育的经验与做法, 我们认为要切实提高在校生的信息素养, 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3.1 制定信息素养评价体系, 为信息素养教育提供行为指南

着眼于学生的长期发展, 站在国际竞争的战略高度制定信息素养标准。在国家尚未出台统一的信息素养评价体系的情况下, 参照美国的“高等教育信息素养能力标准”、“澳大利亚与新西兰信息素养框架:原则、标准与实务”以及“北京地区高校信息素养能力指标体系”制定本校的“信息素养教育评价手册”。将信息收集能力、信息甄别能力、信息加工能力和信息伦理等信息素养教育的基本内容进行量化, 使学生对信息素养教育的内容了然于胸, 使教师在实施信息素养教育有章可循。

3.2 改变信息教育的教学方式, 使学生主动提高自身信息素养

信息素养, 作为人借助信息解决所面临问题的一种能力来说, 具有潜在性和隐蔽性。针对大部分在校生不能深刻认识到信息素养的重要性这一基本事实, 开展信息素养教育的老师要摈弃向学生“灌输”信息素养有多么重要、学生应该如何如何提高信息素养这种空洞的说教, 而从学生最关心的就业、考试以及如何解决生活中所遇到的各种问题出发, 以学生亟待解决的问题为突破口, 使学生能够直接感受到通过上信息素养教育课, 确实能够提高他们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润物细无声”的教育方式使在学生轻松愉快的环境当中认识到信息素养是他们适应社会所必须具备的基本素养并从内心深处意识到在大数据时代的信息素养低将是自己“阿基琉斯之踵”。

3.3 实行学科馆员导师制度, 将信息素养教育嵌入专业课程中

根据我们在河西学院农学和西方政治制度等专业课的实验, 我们发现将信息素养教育嵌入到专业课程的学习当中。不但很受学生的欢迎, 而且信息素养教育的教学效果也非常好。同时, 我们发现在嵌入式信息素养教育模式当中尤为受到学生欢迎的是学科馆员导师负责制———学科馆员负责为学生提供相关学习资料、负责指导学生对其研究领域的相关文献资料进行分析处理、负责指导学生甄别其获取的该研究领域相关资料的真伪优劣、负责指导学生学习与其研究领域密切相关的计算机软件的适用。因此在开展信息素养教育的时候, 应该加强与专业课教师的沟通, 尽可能将信息素养教育嵌入专业课程中。

3.4 将如何使用信息处理软件作为信息素养教育的主要内容

博客、微博、互动百科等新兴互动交流工具的出现, 不但改变了人们的信息交流方式, 更为重要的是它们使原来的纯信息消费者摇身一变也成信息创造者[5]。这意味着每时每刻都会产生海量的数据。如果不能娴熟地使用信息加工处理软件, 要想真正在海量的数据当中挖掘出自己真正所需要的有价值的信息那简直是不可能的。因此高校应将“利用新工具转化信息的能力”囊括到信息素养教育的范畴中去[6]。因此, 在信息素养教育的过程当中, 应向学生传授专业性统计分析软件、项目管理系统专业软件以及文献管理软件包的使用技巧, 不断提升学生利用新工具转化信息的能力。

3.5 强化信息伦理教育

随着在线信息获取与互动交流技术飞速的发展, 信息伦理遭遇“滑铁卢”, 信息犯罪、信息侵权、信息污染等行为层出不穷[7]。因此, 在实施信息素养教育时, 最好能够以讲述那些因为信息犯罪、信息侵权而导致身败名裂的真实案例, 让学生产生对信息犯罪和剽窃他人的科研成果产生畏惧, 积极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信息安全意识和合法获取信息、利用信息的法律意识和良好的信息伦理观。

大时代环境下的信息素养教育, 虽然内容庞杂、头绪繁多, 但是如果我们在实施信息素养的过程当中做到纲举目张的话, 必将能够迅速提升他们的信息素养, 为他们的后续发展和终身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摘要:信息素养教育是高校图书馆的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 为了做好信息素养教育工作, 图书馆应制定信息素养评价体系, 为信息素养教育提供行为指南;改变信息教育的教学方式, 使学生主动提高自身信息素养;实行学科馆员导师制度, 将信息素养教育嵌入专业课程中;将如何使用信息处理软件作为信息素养教育的主要内容;强化信息伦理教育以便迅速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 为他们的后续发展和终身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大数据,信息素养,信息素养教育,信息素养评价体系,信息伦理

参考文献

[1]Daniel Kusnetzky.What is“Big Data?”[EB/OL].2014-05-01http://www.zdnet.com/blog/virtualization/what-is-big-data/1708

[2]杨敏.大数据向人类认知方式提出新挑战[EB/OL].中国社会科学报, 2013-6-28.http://epub.cnki.net/kns/detail/detail.aspx?FileName=CSHK20130628A031&DbName=CCND2013.

[3]维克托?迈尔-舍恩伯格, 肯尼斯·库克耶.大数据时代[M].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 2013:127

[4]李克强.政府工作报告[R].2014-05-01 http://gd.people.com.cn/n/2014/0305/c123932-20708505-5.html

[5]尹雪, 赵林.信息通晓:一个新生概念的源起与发展[J].图书馆杂志, 2013 (1) :18-21, 43.

[6]Homer STAVELY.Working in a Wired World[EB/OL].Queensland, Australia, .1993-6-18[2014-1-4].http://eric.ed.gov/?id=ED368332.

数据信息素养 篇5

一、夯实信息知识基础是奠定学生信息素养的基石

信息技术虽然已经发展了很久,但其主要体系依然没有实质性的变化,信息技术的发展万变不离其宗,只有掌握了信息基础知识,才能更稳固地继续向前探索,因此,夯实学生的信息知识基础,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是保证信息技术课程收到良好效果的前提。

1.营造立体教学环境,让学生融入信息学习中

信息知识是信息学习的理论支持,也是信息素养的基础,但是在通常情况下,与灵活有趣的操作过程相比,信息理论却是抽象且枯燥的,这就需要教师营造一个生动立体的教学环境,将枯燥的理论知识生动形象地展现出来。例如,二进制是计算机技术的基础运算方法,但是对日常使用十进制的学生来说却很难转换思路,且单纯的语言和数字讲解又过于抽象,因此,教师可以制作一个简单的二进制时钟Flash,用动画来表示基础算法,这不但增添了教学的趣味性,也加深了学生的理解和学习兴趣。

2.课堂内容时刻与社会信息技术接轨

信息技术发展日新月异,新技术更新换代的周期也在不断缩短,这不但给信息技术的研发者带来了挑战,对初中信息技术教学来说更是一种无形的压力。虽然现阶段的初中信息技术教材已经压缩了改版的时间,但是要做到随时跟进社会信息技术的发展是不现实的,而陈旧的信息知识教学也浪费了学生的精力和时间,因此教师要肩负起将课堂教学与社会信息技术接轨的重任,不断丰富自己的信息理论知识,将社会上最先进的信息知识带入课堂,以弥补教材的不足。

二、将理论落到实处,培养学生信息能力

培养学生的信息能力是信息素养的重心,也是将信息意识和信息知识转化为实践的重要一步,其旨在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操作能力,而将学生的信息能力培养成一种可发展的、能为其未来服务的能力,是初中信息技术教学的主要目标。因此,教师需要从学生的创造性培养和实践机会方面下功夫,更好地提升学生的信息理解和接受能力。

1.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应发挥学生的创造性

初中生虽然对信息技术没有很深的.了解,但也正是因为如此,他们不会受到现有信息技术的限制,可以充分地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提升信息素养。在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教师需要做的是给学生指出思考的方向,并进行一些技术指导,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生活经验,并结合已经学到的知识来动手操作。例如,在教授“Flash动画制作”时,教师可以先展示一些可爱或者搞笑的动画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其在好奇的心态下根据所学内容,充分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尝试自己制作动画。这样,学生在探索中找到了学习的乐趣,并有效地提高了信息技术操作水平和综合信息素养。

2.增加学生信息实践的机会

学生学习的最大动力是将所学知识加以运用,但是初中生的学习压力并不小,课后实践机会有限,因此,学校和教师要共同加大课堂实践的投入,只有使学生牢牢把握课堂实践的机会,才能真正提高其动手操作能力。从学校方面来看,学校要加大对计算机硬件方面的投入,不但要保证一人一机,而且要保证机器性能的优越;从教师方面来看,教师要合理分配理论教学、实践讲解和实践操作的时间,在学生掌握理论知识的基础上,可以给其更多的上机操作机会,让其独立探索。

三、信息道德教育保证学生的发展方向

人们,要想在社会上立足必须具有良好的道德修养,而对处于成长阶段的初中生来说,道德修养的培养更是关系到学生人格的塑造。

1.帮助学生在信息中树立正确的道德观

在信息技术教学中,有很多内容与社会信息有关,而社会信息、纷繁复杂、多种多样,难免会出现负面信息,因此,教师要教导学生在参与社会信息活动时,注意筛选健康、积极的内容,对消极、低俗的信息有明确的甄别能力并能坚决抵制。例如,在带领学生了解微博、微信等社交软件的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习社会上阳光的信息,并在对这些信息的学习中树立正确的道德观,而面对一些不实消息不去造谣、传谣,更不能参与违法信息的传播。

2.信息技术与道德教育并行

在学生学习信息技术时,教师要同时教导相关的道德规范,让他们在日后的信息技术操作中遵纪守法,不损害他人和国家的利益,并有主动维护信息安全、个人及国家利益的意识。例如,在教授“病毒”这一内容时,教师不但要讲解基本的病毒种类及其危害,更要告诉学生,参与病毒的设计和传播是一种危害社会的违法行为。学生可以将所学技术运用到信息技术的维护中,为信息技术的发展保驾护航。

四、总结

数据信息素养 篇6

关键词:科学数据;数据素养;数据管理;图书馆

中图分类号: G250 文献标识码: A DOI: 10.11968/tsyqb.1003-6938.2015097

Abstract After a brief definition of scientific data and data literacy, the paper introduced the research and practice of library’s scientific data management at home and abroad, and then analyzed the management problems in the perspective of user’s data literacy education, and in the end pointed out the direction for future development.

Key words scientific data; data literacy; data management; library

大数据时代的到来,使得我们的工作、生活、学习等均与“数据”密不分离,一方面,社会因数据而产生新的工作、学习和生活范式,使我们不得不去适应并力争在新的范式环境下有所创新和发展,如2007 年,JimGrey在美国国家研究理事会计算机科学和远程通讯委员会( NRC- CSTB) 的演讲报告中首次提出了以数据密集型计算为基础的科学研究“第四范式”概念[1],并将其作为与实验科学、理论推演、计算机仿真三种科研范式平行的科学研究[2]。这就要求科研工作者不但需注重所从事实验、分析的最终结果产生,还需注重在最终结果产生过程中数据的积累、应用和二次、乃至多次开发,这也隐性的要求科研工作者不但需具备在所从事科研领域的仪器、工具应用能力,还需具备基于数据处理平台的数据存储、辩识、分析和挖掘能力,具备传统的基本信息素养已经不适应数据社会的发展和需要,数据素养应运而生并受到社会的重视;另一方面,图书馆不但通过其专业的信息与数据处理,如分类、分析、借阅、组织与呈现等行为,使其馆藏资源得到最大化利用,并使其地位总是被人们和社会所接受与认可,同时,图书馆也总是能在社会的发展中起到文化传承、文明传播与社会教育的功能,使其用户通过享受图书馆的资源推送等服务而提高了资源获取与利用、信息搜索与分析等技能。图书馆在大数据时代也扮演着同样的角色,并通过为读者用户提供科学数据保存、分析与挖掘等数据监管服务而实现了从信息到数据的业务对象转换,使图书馆继续成为社会的信息中心机构。那么,在现实中,这些数据管理服务是否被大多数用户所接受,是否在实践过程中考虑到了用户的数据素养,如何在未来将普遍开展的数据服务上升到一个新的高度,等等问题,都是已有的学术研究所不涉及的,这也就是本文的立论与创新之处。

1 科学数据与数据素养概述

1.1 科学数据

科学数据是产生于实验等科研过程中、蕴含有用价值的数据总称。最早的科学数据定义是1958年,世界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在“OECD关于公共资助科学数据获取的原则和方针”[3]中认为“科学数据作为科学研究基本来源的事实记录(数值、文本记录、图像和声音),被科学团体所共同接受的对研究结果有用的数据。但不包括实验室笔记、初步分析、科学论文的草稿、未来的研究计划、同行评论以及个人和同行的交流,以及实物(例如实验样本、细菌和测试的动物)等”[4]。之后,不同国家、不同机构对其进行了不同的定义,但均都提到了科学数据的价值与本质:反映客观世界、含有科学价值。笔者认为:科学数据就是指收集了科研结果产生或科学发展过程的多形态数据集或材料,而这种数据集或材料的存在形态可能是多样化的。

1.2 数据素养

目前,因信息素养难以满足数据社会环境下的数据处理需求素养,业界提出的旨在补充信息素养内涵在数据社会所缺失的数据素养如元素养、媒介素养、数字素养、信息通信技术素养、视觉素养一样都还没有一个权威的定义概念,但业界特别是信息管理科学界及教育界还是针对数据社会的数据行为主体所需的数据技能与知识要求,在数据工程专业课程体系、最新版的信息素养教育规划等文件中有所体现。根据美国学校图书馆员协会(AASL)制定的《共同核心州立标准》、美国大学与研究图书馆协会(ACRL)制定的《美国高等教育信息素养能力标准》(Information Literacy Competency Standards for Higher Education,ILSHE)及美国高校开设的数据监护课程体系,笔者认为:数据素养就是数据行为主体符合社会伦理和道德伦理的基础上,能对所面对的数据进行辩证、科学、正确的认识、操作和管理,进而使数据为我所用,以挖掘其蕴含巨大价值的能力。

2 国内外图书馆界的科学数据管理实践与研究

2.1 图书馆界的科学数据管理实践进展

尽管自2011年美国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NSF)对所资助的科研项目所产生的数据提出管理计划以后,图书馆特别是高校图书馆便积极的参与到了对科学数据的管理实践活动之中。据基础研究出版公司(Primary Research Group)在2013年7月发布的一项科学数据管理调查报告中发现,美国约有72.22%的高校图书馆提供科学数据管理服务[5]。从实践的发展规模和图书馆类型来看,高校图书馆是主流,据笔者通过网站浏览和文献查阅发现,截止到2015年6月20日,美国US News&World Report排名前20名的大学图书馆都提供基本的科学数据管理计划制定、科学数据管理工具下载、科学数据评估等服务,这说明经过两年时间的发展,美国的著名高校图书馆基本都认识到了科学数据管理服务的重要性和不可或缺,并提供越来越多的相关服务。此外,通过相关文献[6]可以发现澳大利亚和英国的一些高校图书馆也加入到了科学数据的管理实践之中。国内图书馆中则主要有北京大学图书馆、东南大学图书馆和中科院文献情报中心(国家科学图书馆)等为数不多的图书馆,服务主要是通过向用户提供相关讲座、科学数据检索、科学数据咨询等内容,国外图书馆主要提供的服务定制、数据保存等还没有在国内图书馆中开展。

nlc202309051503

2.2 图书馆界的科学数据管理研究进展

国内图情界对科学数据管理的研究主要包括对国外关于数字化科研和科学数据共享等相关研究的引介以及近年来逐渐展开的科学数据服务研究。如李娟[7]、陈传夫[8]、王巧玲[9]、杨鹤林[10]、张晓林[11]等人对美国、英国及相关组织,如CODATA、OECD的科学数据共享政策、保障体系、实践进展、发现与关联、利用与再利用等情况进行了介绍;彭洁[12]、黄筱瑾[13]、魏东原[14]、刘细文[15]、李晓辉[16]、杨文[17]等从科技信息机构科学数据研究与服务的可行性、科学数据共享服务、图书馆科学数据服务的实现保障、科学数据的生命周期及服务、图书馆科学数据的管理与服务模式、科学数据与科学文献的关联、整合及聚合等方面研究了科学数据的服务。

国外图情界的科学数据管理研究则主要从科学数据管理概念、科学数据作为信息管理对象的分析以及科学数据管理活动中的一些非技术因素等角度进行。如:Elizabeth Yakel[18]对NSF等机构关于科学数据管理报告的解读与分析;Andrew Trdoar[19]对科学数据不同研究阶段领域的划分、JaneGreenberg[20]对科学元数据如何满足即时共享数据以及长期保存数据的双重需求分析、GailSteinhart[21]和Love[22]对科学数据管理障碍等非技术因素梳理。

3 用户数据素养教育与图书馆科学数据管理

大数据时代的用户数据素养,不但与用户的个人因素息息相关,如文化教育程度、从事职业因素等,也与用户在享受图书馆的服务过程中所受到的教育相关,如图书馆所提供的服务是否具有对用户的数据操作技能培养元素、是否为用户提供诸如数据保存和数据获取的讲座与培训等。国外高校图书馆界的科学数据管理实践和国内部分图书馆的有益探索,不但可以清晰的显示出我国图书馆界的科学数据管理差距,也为我国未来图书馆的数据管理之路提供了借鉴模板。

3.1 存在的问题

从国内外高校图书馆的数据管理进展来看,数据素养教育视角下的科学数据管理存在的问题一方面体现在对科学数据管理与用户数据素养教育之间的关系缺乏认识与理解。虽然欧美的图书馆等均在用户服务中有所体现,但更多的图书馆并没有真正立足于用户的需求与教育视角,而是根据科学数据的生命周期等内在规律与图书馆服务需求等去设计所提供的服务。这一点在国内体现的也更为充分,如在2013年东南大学图书馆孟祥保、李爱国[23]进行了相关的数据管理与数据素养研究后的快两年时间里再未有相关新成果出现,也从另一个角度说明对该问题的认识在这段时间里没有出现积极的变化;差距的另一方面则主要体现在科学数据管理缺乏相应的数据素养教育元素设计。由于缺乏统一的规划与设计,一些欧美高校所招收的数据工程等专业学生也没有固定统一的课程体系[24],以致影响到高校图书馆所提供的数据管理也没有统一的用户培训课程体系,进而影响到了用户的数据素养教育。

3.2 发展的途径

基于上述分析,笔者认为数据素养教育视角下的图书馆科学数据管理需从以下两方面进行思考与探索:

第一,了解用户需求,通过服务使其认识数据素养、数据管理及其关系。对图书馆数据管理服务用户的实际需求进行调研,有助于图书馆对其内容的设计与实现,也有助于提高用户的服务粘结度,进而通过满足用户需求的服务来实现用户观念的转换,让用户真正认识到大数据时代用户数据素养的重要性和图书馆数据管理服务所提供的教育培养途径。

第二,注重协作与合作,设计既统一又多样的教育内容。数据管理与用户教育的共同实现,还需要图书馆与业界、教育界、企业、政府的协作合作才能有效完成。基于用户培训教育的课程、服务,也需要在政府、教育部门、业界联合会或联盟的统一规划下进行设计,各个图书馆则在统一范围内根据自身服务特色与用户的个性化特征去完善和补充,使其既具统一性也具多样性。

培养数据分析能力提升科学素养 篇7

一、材料选择,促进数据收集

“有结构的材料”就是能体现一定科学概念的材料,进而指导儿童去探索。在实验探究中,教师选择有结构的材料是学生进行探究活动的基础。学生通过对有结构材料的操作,有利于帮助学生在科学实践和探究活动过程中建构认识,学习和掌握知识,形成科学概念。

如执教《怎样获得更多的光和热》时,在研究不同材料的颜色与吸热本领的关系时,我为学生提供了温度计和不同颜色不同材料的纸。在这里,选用哪些纸,教师是需要经过精心考虑的。如果没有这类纸,如何选择合适的替代品,保证实验材料的结构性,也是极为重要的。下面是一小组的实验数据:

这些纸存在内在的关系:纸的颜色有黑色、粉色、黑色腊光的、白色的,还有铝箔纸。颜色有深有浅,表面有的光滑,有的不光滑。正是这些有结构的材料,在实验一开始已经做好了为收集客观数据做准备。

二、表图直观,有利于数据分析

科学需靠数据说话,而记录是对科学探究结果的检测。在我们的科学课堂中,经常会发现学生忙于抢着实验操作,而忽视实验数据的记录,导致影响后续研究。因此,教师要培养学生及时记录的习惯,处理好实验操作和数据记录的关系。当然,教师也需要适时地进行指导,可以使用表格引导学生记录,把每次获得的数据填在相应的表格中,有利于学生发现其中的规律。

从三年级科学课入门,教材中就开始引导学生采用画图、表格等方式及时、准确地进行实验数据的记录。在实验探究中,多次测量获得的每一个数据,都是测量结果,即使数据完全相同,也需如实记录,切忌夹杂主观因素,决不能随意拼凑和伪造数据,需养成实事求是、认真负责的科学态度。

如执教《怎样获得更多的光和热》时,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不同的纸张的吸热情况,教师设计一组实验:学生每隔2分钟记录温度计显示的温度。出现重复的数据,强调学生需及时做好记录,不能因重复而丢弃甚至修改实验结果。

再如执教《温度与气温》时,学生测量一天中清晨、上午、中午、下午、傍晚的气温,借助条形统计图和折线统计图将收集到的收据直观的展现出来,学生能够更清楚地明白一天中气温的变化情况,更有利于实验数据的分析。

三、冷热处理,引导数据处理

(一)“冷”处理———延后处理

个别小组因材料精度而影响数据或者操作失误而导致数据偏差,因属于细节失误问题,原因又比较明确,这时候,教师可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冷处理,也就是先放置一边,等常态数据讨论后引导学生讨论异常数据,进行分析。这样的处理保证了课堂教学进度的完成,也给学生经历一次反思和修正的机会,从而使学生有所获。

如执教《谁流得更快一些》一课时,探究“水、食用油和洗洁精哪个流得更快”的环节。教师提供了斜坡、多轨道凹槽、试管组合和玻璃棒,供学生选择。选择斜坡、多轨道凹槽、试管组合的小组都得出“洗洁精最慢,水最快”的结论。然而,在选择玻璃棒时,学生得出的是“洗洁精流动最快,水最慢”。面对这个有争议结论,他们小组给出的结果是“玻璃棒沾了洗洁精、拿起来滴下来很快”。在后面的反思中,教师引导学生思考是什么原因造成这样的结果。是因为“洗洁精太粘,水不粘”。这为后面认识“流动速度与黏度有关”提供了一个重要资源。可以引导课后再次实验,从搅拌速度进行观察。

(二)“热”处理———及时处理

当不同小组的实验数据存在较大的分歧而具体原因不明时,教师需及时引导学生展开讨论,分析数据是在怎样的情况下得到的,思考操作是否规范,培养学生对分歧较大的数据背后的原因进行思考的能力,数据就会成为结论的强有力支撑,更是会对学生实证意识产生深远的影响。

如执教《100ml水能溶解多少克食盐》时,以下是各小组获得的实验数据:

最多溶解40g。这时,应及时让学生回忆实验过程,反思为什么数据出现相差如此大的原因。原来,在实验过程中,他们每次放5g,放到40g,在烧杯下面仍然有一些盐没有溶解。那么如何能够获得准确的数据?学生通过讨论提出:“不要一下子放5g那么多,可以少放一些,每次放1g。”接下来一次次地优化实验操作方法:在烧杯中倒入100 ml水,然后先5g的食盐4次,接着再每次加2g,最后每次加1g,这样可以大大提高数据的准确性,以免过多的盐无法溶解。

数据信息素养 篇8

关键词:大数据时代,大学生,数据素养

在物联网、云计算等技术的推动下, 信息以海量数据的形式爆炸生成, 数据成为构建地球村的重要信息资源, 对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产生了重大影响。大学生群体的知识结构较为成熟, 不仅是深受新媒体传播影响最为深刻的核心受众, 也是大数据时代接触和利用数据或信息较为频繁的公民群体。但由于大学生群体社会阅历单薄, 且缺少对数据系统的认知和利用, 因此他们容易迷失在数据的汪洋中, 易被媒体左右。大学生现有的能力水平已经落后于大数据时代的发展要求, 只有不断提升其数据素养, 才能使他们在数据的熔炉中练就一双火眼金睛, 利用数据和信息促进自身发展, 进而参与到公共领域的构建中去。

一、大数据时代的数据素养

如今, 我们时刻生活在数据的包围中, 不论是各种商业活动或是娱乐活动, 都在源源不断地产生大量数据。“如果数据被赋予背景意义, 它就成了信息;如果数据能够提炼出规律, 它就成了知识;如果数据能够借助于各种分析工具为我们提供正确的决策, 那它就是资源。”[1]可见, 数据将发展成为影响未来国际竞争的重要因素之一。数据素养是指人们有效地发现、评估和使用信息与数据的能力, 它主要包括三个部分:一是认识到数据价值以及可能引起危害的数据意识;二是利用分析工具对数据进行挖掘和处理的数据技能;三是在数据利用的过程中产生的各种社会关系的道德意识、道德规范和道德行为总和的数据伦理。[2]这三者相辅相成, 数据意识是数据素养的前提和基础, 数据技能是数据素养的核心组成部分, 数据伦理是数据素养不断发展的保障。我国对数据素养的研究近几年才开始, 它最初作为数据管理服务领域的一个核心概念, 主要是由科研人员和图书馆员着手研究, 但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 数据素养成为信息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 对公民的基本素养也提出了更高更严格的要求, 它强调公众应该具备基础的数据素养, 能够发现数据中蕴藏的价值, 这不仅关系到公民整体生活质量的改善, 而且关系到我国综合国力的提升。

大学生群体作为新媒体传播的核心受众之一, 是知识社会的重要建构者和推动者, 有着较大的进步性和影响力。但是他们在面对海量数据时的无动于衷或手足无措, 也充分说明了其数据素养的缺失。这意味必须采取有效措施来强化大学生的数据素养水平, 提高他们对数据和信息的主人翁意识, 使他们成为大数据时代强有力的知识群体和数据人才。

二、数据素养深度访谈结果分析

本文以烟台大学的大学生作为调研对象, 采取随机抽样的方法从烟台大学文、理、工三个学科中选出10个主要专业, 并从这10个专业中各随机抽取5名同学对其数据素养进行深度访谈, 所选样本中男女比例各占一半, 基本上代表了烟台大学大学生的状况, 通过深入访谈分析存在的问题, 据此提出建议, 旨在为我国其他高校大学生的数据素养教育提供依据和参考。

深度访谈主要围绕着大学生对数据和数据素养的认识和理解等方面进行, 以此了解烟台大学大学生数据素养的基本现状。访谈的内容主要包括数据意识、数据技能和数据伦理三个方面, 问题主要涉及大数据、数据安全、数据素养的概念和组成以及大数据时代数据素养的重要性等。通过访谈可以发现, 在数据意识方面, 大学生群体虽然大体上都能够认识到大数据时代数据素养的重要性, 但是他们对数据的认识较为表象, 摄取不到其背后所蕴含的关键信息, 并且主动挖掘数据的意识不足, 忽视数据同现实生活的联系, 同时对数据的保存意识普遍较低, 但是女生要稍强于男生。在数据技能方面, 大部分人缺少对数据分析理论的学习, 对数据素养的内涵及组成了解较少, 并且只能使用一些较为初级的数据分析软件。相对于文科生而言, 理科和工科学生的数据呈现能力稍强一些, 这与他们平时的实践科研活动密不可分, 但从性别来看, 女生在对无效数据的整理方面要稍强于男生。在数据伦理方面, 大多数学生都能意识到网络环境的不安全性, 但他们也容易忽视他人的数据隐私, 此外, 大部分大学生都表示知道知识产权和个人隐私权的存在, 但是对其法律法规的具体内容则知之甚少。从访谈结果来看, 大学生群体整体上虽然具备了基本的数据素养, 但是他们的数据意识淡薄, 不但认识不到数据中所蕴含的有用信息, 而且将数据独立于现实问题之外, 不擅于整理无效数据, 缺乏备份意识, 同时他们的数据技能不足, 对数据的挖掘力度不够, 处理和利用数据分析工具的能力低下, 数据呈现方式单一, 数据伦理有待提升, 对数据隐私的重视有待强化。

综合深度访谈的结果来看, 我国大学生的数据素养现状并不乐观, 远未达到大数据时代的发展要求。这不仅需要大学生自身发挥主观能动性, 积极探求如何提升自身数据素养的有效途径, 而且需要学校和社会多方配合, 有效整合资源, 共同为大学生数据素养的提升作出努力, 这样才能使大学生准确地处理各种数据, 并利用这些数据解决现实问题, 不被大数据时代所淘汰。

三、大数据时代大学生数据素养的培养途径

(一) 个人层面

大学生应对如此复杂的信息环境, 关键在于要发挥主观能动性, 注重对自身数据素养的培养。第一, 大学生要提高对数据的重视, 学会辨别有效数据和错误数据, 同时在日常生活中增强对数据的敏锐性, 学会从海量数据中提炼出有用信息, 并将之与现实问题紧密联系。第二, 大学生要主动学习关于数据分析的相关理论, 掌握基本的数据分析工具和分析方法, 学会用多种方式灵活呈现数据, 并注重后期的数据整理和交流。第三, 大学生要提高对数据隐私的重视, 同时也要注重对数据的保存, 主动学习有关知识产权和个人隐私权的相关法律法规, 为自身数据安全保驾护航。

(二) 学校层面

学校作为大学生新媒介素养教育的领头人, 在培养大学生数据素养的过程中也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第一, 在课程设置上, 学校应该注重数据通识教育, 对不同专业的学生开展不同层次的数据素养课程, 以选修或必修的形式, 确保不同专业的学生都能学习基础的数据分析理论和分析工具。第二, 在师资力量上, 学校应该组建一支专业性较强的教师队伍作为数据素养教育的有力支撑, 为大学生提供精准的数据指导和解答, 提高他们对大数据的认识和重视。第三, 在教学方式上, 学校可借鉴采用3PBL (program、problem、product) 教学方法, 它强调在课程学习中“以体验代替课堂, 以问题代替书本, 以产品代替考试, 通过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参与意识与表达意识”, [3]教师可以结合物联网、云计算等大数据应用, 带领大学生共同完成一个项目的数据分析, 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使学生在相互讨论中增强合作意识和参与能力。第四, 学校应该组织多种关于数据素养方面的活动, 如数据新闻大赛等, 既能提高大学生的积极性, 也能增强大学生数据新闻的制作能力。

(三) 社会层面

社会层面的数据素养教育是指社会上的各种媒介组织或机构发挥自身优势, 为大学生数据素养的提升贡献力量。第一, 各种社会媒体可以为大学生提供实践平台, 使他们参与到数据新闻的内容制作中, 从而提升他们的数据分析能力。第二, 情报局的工作人员和科研人员也可以与学校合作, 开展一些数据素养讲座, 共同探讨大学生数据素养的培养策略。第三, 某些企业的数据管理平台可以组织大学生实习, 进行基础的数据搜集、整理和分析工作, 使他们在实践环境中提升自身的数据素养。

数据素养是大数据时代大学生不可或缺的基本素养之一, 其数据素养的提升需要个人、学校和社会的共同协作, 个人努力是前提, 学校培养是基础, 社会辅助是关键, 只有三者共同努力, 经纬纵横地编织成数据素养培养网络, 我国大学生的数据素养水平才会迅速提升, 这不仅对大学生的个人发展有着极大益处, 而且对于整个社会发展和国家进步都有着重大意义。

参考文献

[1]孙翔飞.新闻传播学 (热点80讲) [M].人民日报出版社, 2015:113.

[2]曲德强, 李陈财.当代大学生数据素养的现状分析及培养方法研究[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2015 (4) :97.

数据信息素养 篇9

一、经历收集数据的过程, 让学生体会数据蕴含的信息

【案例】苏教版四上“数据的分段整理统计” (P42~43) 。

1. (引言) 每个星期一, 大家都会穿校服, 看上去整齐又漂亮。想一想, 在每次换校服之前都要做什么呢? (预设:量身高)

(随便请几个学生说出自己的身高)

师:是不是要为你们每个同学都设计一个尺寸, 做出46种规格的校服呢?

(出示全班的身高记录单, 请大家观察表中的数据, 你觉得应该怎样安排比较合适?)

生:我们订校服时, 按照身高分规格的。

师:按照我们班级同学的身高, 该分成哪几种规格?

生:120~129cm, 130~139cm, 140~149cm, 150~159cm。

2.现在我们已经想到了要根据身高把服装分成5种规格, 看了这张记录单, 你清楚具体有几套120~129cm?几套身高130~139cm?几套身高140~149cm?几套身高150~159cm?

3.那下面该做什么?

生:按各段统计, 可以用打“√”的方法或是用画“正”字的方法来统计。

师:你更喜欢哪种统计方法呢?为什么? (预设:用“正”字, 可以更清楚地看出结果)

根据记录单上的数据, 用画“正”字的方法分段整理数据, 注意不要遗漏不要重复。写完之后与电脑的演示校对一下, 如果有错, 检查一下问题出在哪里。

(指出:还要根据它完成统计表)

师:想一想, 那么多的班级, 都制作了类似的统计表, 而且每年都需要这样的统计。检查我们的这份表格, 还缺了什么呢?

(出示完整的表格 (表1) , 包括表名和日期)

4.师:服装厂的工作人员看到这张统计表, 会明白哪些问题?

5.揭示课题: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用分段整理的方法进行统计。

观察分段整理出来的统计表, 就比较容易从数据中得到相关信息:每一种规格各需要校服多少套。统计表中所蕴涵着的一些内在规律, 又能让学生了解到120~129cm和150~159cm这两种规格需要的校服比较少;140~149cm这种规格的校服需要的套数最多, 要多做一些……这样教学, 让学生轻松愉快地经历了数据分类和整理的整个过程。学生在这过程中, 学会从数据中获取相关的信息———需要校服的套数, 还能体会到收集数据、整理数据、分析数据的过程对服装厂生产校服起到的决策作用。尽管学生的想法不一定完全符合实际, 但让学生在这样的过程中真实地体验数据的作用, 对他们来说, 就是实实在在的数据分析观念的发展。

二、呈现不同格式的图表, 让学生掌握数据分析的方法

数据分析可帮助人们作出判断, 以便采取适当行动。因此, 在教学中, 要帮助学生掌握数据分析的方法, 让学生能获取与数据有关的丰富信息, 以发现数据背后隐藏的内在规律, 从而有效地运用数据进行表达与交流。

【案例】苏教版四上“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 (P40~41) 。

1.P41练一练。上面几类电视节目 (例题中的科普类、综艺类、动画类、体育类) , 你们班同学最喜欢哪一类?先利用下表 (表2) 在小组里调查, 再在全班汇总, 并完成统计表和统计图。

(先让学生合作完成调查统计, 然后独立填表、制图, 最后再组织学生交流)

(交流获得信息)

生1:喜欢科普类节目的有15人, 喜欢综艺类节目的有18人, 喜欢动画类节目的有8人, 喜欢体育类节目的有5人。

生2:四 (6) 班同学喜欢综艺类节目的人数最多, 喜欢体育类节目的人数最少。

生3:喜欢动画类节目和喜欢体育类节目的人数差不多, 相差3人;喜欢科普类节目的人数和喜欢综艺类节目的人数也很接近, 相差3人。

生4:每一格表示2人, 横轴表示统计的项目, 纵轴表示数据……

2.我国长江、黄河、珠江和淮河的长度如下表 (表3) :

请你根据表中的数据把条形统计图画完整。你能从图中了解到什么?与你的同桌进行交流。 (预设如下图)

3.你知道吗?

从上面的统计图中, 你能获得哪些信息?

在教学中, 用多种方式展示数据, 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观察统计图表, 从图表中读出相关信息。如第1题, 学生对统计图的认识分成了3个层次。 (1) 数据本身的读取, 用看到的数据直接回答具体的问题。这些问题, 图表中有明显的答案。 (2) 数据之间的读取, 需要做比较的。四 (6) 班同学喜欢综艺类节目的人数最多, 喜欢体育类节目的人数最少;喜欢动画类节目和喜欢体育类节目的人数差不多, 相差3人;喜欢科普类节目的人数和喜欢综艺类节目的人数也很接近, 也相差3人, 这些需要对数据进行加减乘除计算。 (3) 超越数据本身的读取。希望喜欢体育类节目的人多一些, 希望喜欢综艺类的同学也能观看其他类的节目。这些信息都是通过数据进行推断出来的。这三个层次的认知水平非常清楚地明示了学生应该如何来读懂统计图表中的数据, 让学生获得了解读统计图的基本方法。

第2题是一张横式的条形统计图, 引导学生从另一个角度去观察这张条形统计图, 让学生说说纵轴、横轴上有些什么?你能从这张图上读懂些什么?练习中的“你知道吗?” (即第3题) 又是另一种的统计图的表示方式, 让学生去解读, 能从统计图中获得哪些信息?给学生呈现不同方式的图表, 一方面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观察统计图表, 从图表中读出数据相关信息, 另一方面引导学生从统计图的名称、横轴、纵轴各表示的意义、每格表示的单位、条形图的长短等角度观察, 从中获取与数据有关的丰富信息, 有效地运用数据进行表述与交流, 掌握收集和处理数据的方法, 发展数据分析观念。

三、灵活选择数据分析, 提升解决问题的能力

收集、整理、分析数据的目的是为了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标准》提出:要让学生初步学会从数学的角度提出问题、理解问题, 并能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解决问题, 发展应用意识。因此, 教师应给学生提供自主探索的机会, 让学生在观察、操作、讨论、交流、猜测、归纳、分析和整理的过程中理解、掌握和应用知识, 探索和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案例】苏教版国标本四下“求平均数”练习课。

实际应用:王大刚和李小明参加射击选拔赛成绩如下表, 如果你是教练, 你会选拔谁?为什么?

生1:我选李小明。因为去掉一个最低分和一个最高分, 李小明还比王大刚多3分。

生2:我选两个人都去参加比赛。因为王大刚 (48+54+57) ÷3=53分, 李小明 (62+57+40) ÷3=53分, 他们的平均分是一样的。

生3:我选李小明。李小明3次成绩中有2次比王大刚成绩高。

生4:我选王大刚。因为王大刚 (48+54+57) ÷3=53分, 李小明 (62+57+40) ÷3=53分, 他们的平均成绩相同;但是王大刚的成绩很稳定, 都在平均分左右。

生5:我选王大刚。因为王大刚 (48+54+57) ÷3=53分, 李小明 (62+57+40) ÷3=53分, 他们的平均分一样。但是王大刚一直在进步, 而李小明一直在退步。

在现实生活中, 为某一个问题提供一个解决办法之前, 很少会有一切齐全的数据, 总是需要解决问题的人去收集、挑选、整理、比较数据, 选择有用的部分, 然后找到一个正确的、合理的解决办法。本题中, 虽然王大刚 (48+54+57) ÷3=53分, 李小明 (62+57+40) ÷3=53分, 他们的平均分相同;但是如果再对选拔赛中王大刚和李小明的三次成绩进行比对的话, 就会发现:王大刚的成绩很稳定, 三次成绩都在平均分53分上下, 而李小明的三次成绩忽高忽低, 很不稳定;王大刚 (48+54+57) ÷3=53分, 李小明 (62+57+40) ÷3=53分, 他们的平均分一样, 但是王大刚的成绩每次都在进步, 而李小明一直在退步。通过数据分析, 学生从中找到了正确的选拔办法, 一方面发展了思维的灵活性, 另一方面提升了其解决问题的能力。

数据信息素养 篇10

1 媒介素养

媒介是指物理层面上的传播形式, 如报纸、广播、电视等。随着技术的发展, 媒介从以往的单一的印刷媒介时代进入到报刊、电视、广播、互联网和移动设备等多种媒介并存的信息时代。素养指正确使用媒介和有效利用媒介的能力, 是人类认知、认识和批判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媒介素养教育是指导学生正确理解、建设性地享用大众传播资源的教育, 培养学生具有健康的媒介批评能力, 使其能够充分利用媒介资源完善自我, 参与社会发展。

2 高校学生网络媒介素养现状及存在问题

高校学生处在心理走向成熟的关键时期, 情绪情感不稳定, 自我控制能力薄弱, 自我防护意识欠缺, 思维具有片面性和表面性, 在面对形式多样的媒介时缺乏辨识能力和筛选能力。调查结果显示, 媒介素养教育问题虽然已经备受关注, 但是高校学生的媒介素养现状仍不乐观。很多学生认为媒介资源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自己的学习和生活的方方面面, 但对媒介素养的认识不够科学、具体和细致, 在媒介的使用上存在盲目性, 对从媒介获取的信息盲目信任。部分教师、学校还没有足够的重视或有意识的提高学生的媒介素养。

3 提升高校学生网络媒介素养的途径探析

3.1 学生主动培养媒介素养意识

部分高校学生对媒介信息的分辨能力低, 因此要主动丰富和建构自己的媒介素养知识体系和框架。要主动了解媒介素养及其教育的相关内容, 科学理性地认知媒介, 构建、丰富媒介素养知识结构。另外, 学生作为接受信息的群体, 虽然具备一定的媒介认知能力和使用能力, 但还应该继续提高对媒介信息的甄别能力和批判能力, 而不是一味的、无选择的、无目标的接收媒介信息。尤其是大众传播媒介日益商业化和社会化, 其所传播的媒介信息也在一定程度上显现商业化色彩。受众要想全面和客观的了解媒介信息, 就要学会追根求源, 透过媒介资源的表面现象查看其本质内涵。

3.2 学校大力开展媒介素养教育

首先, 学校要普及和丰富媒介素养课堂教育, 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一是要合理完善高校学生媒介素养教育的课堂内容, 参考优秀的媒介素养教育内容设置体系, 结合地方、学校、学生的媒介素养现状, 改革媒介素养教学内容。二是设置科学的媒介素养教育课程体系。参考国内外媒介素养教育的成功案例, 根据各高校、各地区的实际状况, 在全面了解学生基础的情况下, 将学生媒介素养教育课程纳入人才培养计划, 严格按照大纲规定科学实施。三是要合理充分地利用社会和学校及地方的优质媒介教育资源, 大力开展提升高校学生媒介素养的实践活动, 使学生在充分掌握了媒介素养理论知识之外, 能够将理论应用于实践, 在实践活动中丰富媒介素养知识体系。

其次, 丰富校园文化环境。良好的校园文化环境所营造的健康、积极向上的氛围是大学生提升媒介素养的重要保障。校园局域网、无线电台、报纸、网上资源库等媒介的普及, 为构建校园媒介素养氛围的创造了良好的途径。可以帮助学生全面、系统地了解媒介的功能、运作等方面的基本知识, 对于提高学生对媒介资源的公正、理性认识, 避免接触媒介信息时的盲目性具有重要意义。

最后, 提高教师的媒介素养水平。教师作为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实施者和指导者, 其媒介素养水平的高低直接决定了课堂教学的实施效果, 进而影响到学生自身媒介素养水平的提高。作为教师, 要主动的运用信息时代丰富的资源提升自己的媒介素养, 可以通过参加培训、研讨、报告、讨论等形式丰富自己的媒介素养知识。在课堂上教师可以通过改革评价方式等途径引导、激发学生提升自身媒介素养。

3.3 社会创建良好的外部环境

要完善相关的组织和研究机构建设。组织和机构建设是大力、全面推进媒介素养教育的良好保障。政府和相关部门应该加强专业的媒介素养教育组合和研究机构建设, 以期能够为学校和地方提供丰富、科学、合理地媒介素养教育资源。政府可出台或完善相关的法规和政策, 通过制度保障或优惠政策为组织机构推进媒介素养研究和教育创造条件。另外, 要加大经费投入和支持力度, 通过资金支持保障研究机构媒介素养教育相关课题和项目的正常实施, 在全社会背景下营造重视媒介素养教育的良好的外部环境。

此外, 大众传播媒介作为信息的提供者, 要充分发挥媒介信息资源的监督和把关功能, 尽量规避不良信息给社会、受众造成的不良影响。媒介机构应该对部门从业人员提出严格要求, 提升成员的媒介素养和职业道德, 加大对违规人员的惩处力度, 净化媒介环境。利用大众媒介的传播优势, 营造良好的媒介素养氛围。

总之, 为提升高校学生的网络媒介素养, 除了学生自身要有意识的培养自己的素养之外, 学校和教师应该将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媒介素养知识融入到课堂教学和校园活动中, 社会也应该营造一种良好的氛围环境, 以良好的环境和外部条件促进高校学生的网络媒介素养的提升。通过媒介素养教育, 进而提升学生在大数据时代中的竞争力。

参考文献

[1]李昕言.城市小学生媒介素养现状及提升策略研究——以济南市小学生媒介素养调查为个案[D].济南:山东师范大学, 2011.

[2]靳君.浅谈师范生媒介素养的现状和培养策略[J].时代教育:教育教学刊, 2010 (6) :34.

数据信息素养 篇11

关键词:高校图书馆;大数据;数据素养;数据素养教育

中图分类号: G254.97 文献标识码: A DOI:10.11968/tsyqb.1003-6938.2016058

Research on University Library Embedded Data Literacy Education

Abstract The article summarizes the content and features of the era of big data,and on the basis of a brief introduction on the pattern and practice of university libraries carrying out data literacy education abroad, the author proposed that university libraries in China which want to develop data quality education should seek cooperation with professional teachers, students, and researchers by embedding the education in the curriculum and teaching network platform, in learning environment, and in the whole process of research projects.

Key words university library; big data; data literacy; data literacy education

随着科学研究第四范式[1]——数据密集型科研的悄然兴起,科学研究以数据为中心、以数据为驱动的特征日益突出。研究者遇到了越来越多的数据监管、数据出版、数据引用等方面的问题[2]。对数据的获取、使用和评价等技能成为大数据时代高校师生应该具备的基本素养。笔者综合国内外文献研究发现,数据素养的内涵是指具备数据意识[3]并对数据具有批判性思维[4],而且能够及时有效地获取、分析、处理、利用和展现各种数据资源。

数据素养虽然是一个全新的概念,但它并不是凭空出现的,而是在我们过去长期研究的统计素养和信息素养概念的基础上,经过外延的扩展和内容的重新定位而形成的关于人的素养的新概念,强调的是大数据环境下对数据的理解、交流、获取、分析及运用的能力。在现代信息环境下它已成为影响人们科研能力、科研水平的重要因素,主要包括数据意识、数据知识、数据技能、数据能力四个方面,其中能力层面的数据素养培养是数据素养教育的重点,包括数据基本能力、数据获取能力、数据评估能力、数据管理能力、数据使用能力、数据表达能力。

本文在概述数据素养概念内涵及特征的基础上,通过对国外数据素养教育模式及实践的归纳与分析,提出国内高校图书馆开展嵌入式数据素养教育的路径,以期为我国高校图书馆开展数据素养教育提供对策与思考。

1 数据素养教育的内涵和特征

数据素养(Data Literacy)的定义在不同环境和不同领域中均存在差异。数据素养一词是一个组合词,由数据和素养两个词组合而成。一般而言,素养指人们通过学习、训练和培养能从后天获得的知识、技巧或能力;而数据字面的理解就是数值或数量,在此则指广义上的数据,包括各种数字、文字、视频等各种信息甚至符号。综合目前国内外的相关研究,笔者认为,数据素养应该主要包含以下几方面内容:一是正确地认识数据,并运用正确的方法获取数据;二是以数据分析为基础对数据做出正确的判断和解释;三是科学地管理数据,使之成为可获取、利用的资源;四是准确地评估数据,在此基础上做出正确的决策。

从科学研究生命周期的角度来看,数据素养与数据生命周期直接相关,数据素养的内容涵盖在科学研究生命周期的各个阶段。从科研项目的启动开始,到研究数据的收集、研究过程中数据的组织和管理、数据分析的工具与技术、数据的存贮与数据安全,直至最终的数据共享规则与如何使用等,都与数据素养息息相关。在最初的数据收集阶段,研究人员必须了解数据源的特征,包括数据的类型、格式等;在数据的组织、整合及管理阶段,研究人员要学会设计相应的管理平台和数据架构;在研究进行的过程中,科研人员应熟悉数据分析工具和数据分析软件,利用原始数据进行建模,在数据分析的基础上得出令人信服的结论。为了数据能长期保存和共享,科研人员还应了解数据保存、共享与数据安全等方面的知识,包括共享平台的数据使用政策、规则以及知识产权问题等。

从大数据的角度来看,随着数据密集型科研时代的来临,科学研究的数据呈几何级数增长,“数据驱动科学发展,科学就是数据,数据就是科学”[5]这样的理念在科学研究领域已经形成共识,对数据的获取、分析和利用能力成为大数据时代人们必备的科学素养之一。其实早在2010年在哥德堡召开的第76届国际图联大会上,科学素养就成为会议的重要议题之一[6],2012年美国博物馆与图书馆服务协会资助了数据素养项目,以探索培养科研人员数据搜集、整理及运用的能力[7]。这些都说明数据素养问题已引起国外图书馆界的广泛关注,而且美国许多高校图书馆近年来也纷纷开展数据素养教育实践活动以适应大数据时代科研环境变化的要求。

2 国外高校图书馆数据素养教育的模式与实践

基于对科学研究范式变化以及数据管理需求的迫切洞察,麻省理工学院、普渡大学、密歇根大学、牛津大学图书馆等都已认识到提高科研人员及学生数据素养的重要性和紧迫性,通过组建专门的团队,从课程开发、资源提供、科研支持、技术工具、专业设施等多个方面开展创新服务,并积极探索在资源、人员、服务等方面做出改变,开展形式多样、多方合作、适应现代需求的数据素养教育。

国外高校图书馆开展数据素养教育的模式有[2]:一是通过 Libguide 建立科学数据管理资源导航,提供基础的数据服务,包括数据管理的概念、方法、工具及可利用资源等; 二是面向研究生和研究人员提供科学数据素养通识教育,包括数据管理的基本理论与方法;三是深入到具体学科领域,提供针对性强、内容更为系统的学科专题数据素养教育。

数据素养的概念一经提出,其研究和相关实践活动也获得了各种研究基金和科研机构的支持。如早在2004年,国际社会科学信息服务与技术学会(International Association for Social Science Information Services and Technology, IASSI)就支持了相关研究。2007年美国雪城大学教授秦健获得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研究资助,开设“科学数据管理 ( Scientific Data Management) ”课程,在2 年的时间内重点关注如何提升本科生的科学数据素养[8]。

而长期从事文献检索教育、信息素养教育并积累了丰富经验的各高校图书馆也敏锐地发现了数据素养教育在大数据时代的重要价值和师生们的迫切需求,纷纷加入到数据素养的教育和研究中。许多美国研究性大学图书馆首先在其信息素养教育课程中加强了数据管理的技能培训,如康奈尔大学图书馆就开设了很多有关数据素养方面的讲座。美国博物馆和图书馆服务研究所(IMLS)通过资助相关大学的研究来参与数据素养教育过程,如2010年资助马萨诸塞大学医学院和伍斯特大学理工学院开展了针对研究生与本科生的科学领域数据管理课程计划研究, 2011年资助普渡大学、斯坦福大学、明尼苏达大学、俄勒冈大学联合开展“ 数据信息素养培训” 项目。

2007年,明尼苏达大学图书馆组建了e-Science和数据服务协同团队(EDSC) ,他们通过调查美国多个大型研究机构的用户需求报告、澳大利亚国家数据存储中心的实践经验以及英国在定义图书馆角色和责任方面的成果,建立了数据管理专题网站, 开办了“ 科学家和工程学家的数据管理入门”研讨会,并于2010年开设“为您的基金申请创建数据管理计划” 专题讲习班,不仅为教师提供数据管理知识, 而且促进了教师和图书馆员之间在科研中的合作关系。2010年,马萨诸塞大学阿默斯特分校图书馆成立了数据工作小组,负责数据资源的管理,提供数据管理的相关咨询并开发了实用的数据管理课程。他们有针对性地开设了各种与数据管理相关的讲习班,提供数据存贮、数据共享、数据再利用、数据伦理等核心技能,很受学生的欢迎。

由上可见,国外高校图书馆不仅对数据素养的理念发现敏锐并具备丰富的实践经验,而且已经将理论与实践快速地应用到图书馆教育与培训中去,形成了较为完备的数据素养教育服务体系,包括数据管理的资源导航、咨询服务,数据管理的课程开发和用户培训等内容。

3 国内高校图书馆开展嵌入式数据素养教育的路径

目前国内的高校图书馆在数据素养方面无论是理论研究还是实践探索都处于起步阶段, 相关研究要么是对国外理论、方法与实践项目的介绍,要么是从图书馆视角做一些研究与思考,没有研究现代信息环境下数据素养教育的内容、方式、特点、实施策略以及如何与当前我国的信息素养教育对接进而获得发展。主要表现在:一是对数据管理、数据素养教育的认识与理解不够深入;二是对数据素养教育缺乏相应的政策设计和服务支持;三是没有形成科学系统的数据素养教育模式。

高校图书馆作为信息素养教育的主要执行机构,理应全力以赴地投入到数据素养教育的理论研究与实践中去,积极探索数据密集型科研范式环境下,将数据素养教育与培训渗透到用户的工作、学习和生活空间,提供一种到身边、到桌面、随时随地、无处不在的主动服务,将这些教育与服务实时地、动态地融入到用户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并与用户实现良性的互动与沟通。

大数据环境下高校图书馆的数据素养教育并不是图书馆能独立完成的,合作是开展数据素养教育的必由之路,必须寻求与高校教师、学生及科研人员的合作,包括与专业老师合作,嵌入课程和网络教学平台;与学生合作,通过图书馆的学习共享空间和信息共享空间嵌入学习环境;与科研人员合作,嵌入科研课题的全过程,协助数据管理。

3.1 与专业教师合作,嵌入课程和网络数学平台

与专业教师合作就是在高校的专业课教学过程中,图书馆组建由学科馆员、技术人员、数据管理人员组成的团队提供相关支持,全程参与教师的课程设计和教学实践活动。图书馆团队要与教师预先做好课程设计,共同完成教学目标的制定、教学内容的选择,并将数据素养的相关理论、方法有机地嵌入到课程中,让学生在掌握专业知识的同时也学会与之相关联的数据处理技能及应用数据环境。

除了传统的课堂教学之外,网络在线课程也是图书馆提供数据素养教育的一种重要方式。可以通过已经建成的网络教学平台,将数据素养教育的概念、理论、方法、案例等以专题讲座或视频甚至是动漫的方式制作成专门的课件供学生学习。还可以通过现有的图书馆导航系统或专题网页建立相关的数据资源导航,提供图书馆现有的数据服务信息及数据服务工具等。如美国的一些高校图书馆就在自己的资源导航中提供了数据资源列表、常用数据集、研究数据仓储等栏目,还有图书馆的特色数据、新购数据资源、数据馆员的联系方式等。

3.2 与学生合作,嵌入学习环境

目前我国高校正在积极探索与实践创新性教育,尝试各种创新性学习方式。学生们在专业教师的带领下借助各种学习资源,采取多种多样的学习方式将新知识灵活应用以解决实际问题。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们通过对特定问题相关知识、信息、数据的收集、分析、整合来完成全新的知识建构,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掌握新知识。整个学习过程强调以学生为中心,教师只是学生知识建构与应用的帮助者。而在创新性学习过程中,图书馆的学科馆员、数据馆员可以借助图书馆的信息共享空间、学习共享空间充分参与到学生的学习、讨论中去,用自己的专业知识为他们提供信息和数据收集、分析和评价的途径和建议[9]。

图书馆员的服务还可以嵌入到学生的毕业论文(设计)写作中去。在选题和开题阶段,图书馆员可以利用自己熟悉和掌握各类数据库的特点和使用方法,帮助学生检索到高质量的文献信息;在数据收集与分析阶段,图书馆员可与专业教师合作,帮助学生用科学的方法分析和判断数据信息;在写作和完成阶段,图书馆员可以提供过去的最佳范例,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在这个过程中,不仅是学生运用所学的专业知识解决问题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也是学生对过去所学的有关数据获取、数据分析、数据评估等数据素养相关知识的积淀与提升过程,是学生专业知识掌握与数据素养共同提高的最佳路径。

3.3 与科研人员合作,嵌入科研课题的全过程

国际上科学研究中数据管理法律框架、科研资助机构的数据管理要求、学术论文发表的原始数据共享规定以及所在机构数据保存政策等数据管理方面的政策与规范,对科研人员的数据管理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图书馆在资源及数据采集、管理、整合与服务方面具备的优势成为其与科研人员合作开展数据素养教育的优势。如高校图书馆可以为科研人员提供数据存储、管理、共享与服务。

图书馆还可以在现有的实体空间中将现代信息技术与图书馆服务相融合,开辟数据实验室,建立起由学科专家、学科馆员、数据馆员相互协作的机制,依托具体的科研课题开展数据素质培训、科研创新和学术交流,大家各展所长、各司其职,由图书馆员为科研人员提供多层次、个性化的数据服务。

4 结语

高校图书馆开展数据素养教育要时刻关注国内外数据分析与管理专业教育的发展和变化趋势,建立一个开放共享的环境,将数据公开和用户体验放在首位,坚持以用户为中心,而大数据环境则为数据素养教育提供了丰富的资源。本文主要探讨了大数据环境下数据素养教育嵌入课程、嵌入环境、嵌入科研课题的整体思路,如何有效地实现,实施过程中的作用机制与效果等问题还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

参考文献:

[1] 邓仲华,李志芳.科学研究的范式演化——大数据时代的科学研究第四范式[J].情报资料工作,2013(4):19-23.

[2] 孟祥保,李爱国.国外高校图书馆科学数据素养教育研究[J].大学图书馆学报,2014(3):11-16.

[3] Stephenson E,Caravello P S.Incorporating Data Literacy into Undergraduate Information Literacy Programs in the Social Sciences:A Pilot Project[J].Reference Services Review,2007,35(4):525-540.

[4] Schield,M.Statistical literacy:thinking critically about statistics.Of Significance:A Topical Journal of the Association of Public Data Users[J].Significance,1999,1(1):15-21.

[5] Hanson B,Sugden A,Alberts B.Making Data Maximally Available[J].Science,2011,331(6018):649.

[6] Session 74—Information Literacy with Reference and Information Services[EB/OL].[2016-03-20].http://www.ifla.org/node/6271.

[7] Project Overview[EB/OL].[2016-03-17].http://wiki.lib.purdue.edu/display/ste/Home.

[8] Qin Jian,D'Ignazio J. Lessons learned from a two -year experience in science data literacy education[EB/OL].[2016-03-24].http://works.bepress.com/jian_qin/1.

[9] 张晨.大数据时代的图书馆与数据素养教育[J].图书与情报,2014(4):117-119.

数据信息素养 篇12

一、信息素养的含义

“信息素养”这个概念是由美国的保罗·轲斯基在1962年首先总结出来的。信息素养是利用大量的信息工具及主要信息源使问题得到解答的技术和技能。获得评估和使用的信息, 包括信息能力、信息知识、信息意识、信息心理、信息观念等。信息素养是人类综合素质之一, 是人类适应信息高速发展的社会生活必备的前提。信息素养不仅要求人们要熟练应用信息技术采集信息、加工信息, 合理在生活中应用信息, 而且要求人们在高度发达的信息社会中能独立学习, 会正确判断, 同时也要具有一定的社会责任感。

二、信息素养的养成

信息技术课是一门以实现学生信息素养养成为主要教学目标的课程。这一课程主要教给学生适应信息时代社会生活的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 养成在信息社会生存与发展应该具有的良好行为习惯。我国年青一代要在竞争激烈的时代中生存, 必须要有能够应对信息社会挑战的能力。

学生对信息素养的需求是十分迫切的, 作为信息技术课教师, 我们应该在实际教学中营造氛围, 让学生有意无意地接受信息素养的教育。那么如何利用信息技术课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呢?

1. 利用信息技术课的特点, 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精神

我国计划生育成果斐然, 有效地控制了人口增长, 但也带来了很多社会问题。许多独生子女身上表现出自私自利、个人主义、独享主义的毛病, 这些毛病给我们的教育带来了很大的挑战。在信息高度发展的社会, 为了更好地生存和发展, 我们需要合作精神, 不能搞个人英雄主义, 这也是学生信息素养的一个重要内容。我们要利用信息技术教材, 帮助学生改掉身上的毛病, 使他们学会与他人合作。例如在《信息集成与信息交流》这一章中, 教学内容是要求以班级制作网站, 宣传我国传统智力玩具———九连环, 学习信息集成的一般过程、信息发布与交流等知识。要完成这一任务用到Frontpage2000、Word、Photoshop、QQ等多个软件, 同时涉及的知识点很多, 需要做的工作也很多, 个人很难完成。笔者把全班分成几个小组, 让他们自由组合, 分工完成对应工作。从选题立意、设计规划、素材选择、开发制作到最后的调试、发布, 各阶段由不同的人负责, 最后通过共同协作完成了一个网站的制作。整个过程体现了协作的精神, 作品完成了, 学生能从中体会到团结的力量和成功的喜悦。

2. 在传授信息知识技能的同时, 加强信息道德教育

信息技术对个人和社会的影响是双面的。比如, 互联网给人们带来有用信息的同时也带来了负面的影响, 大量黄色、暴力、反国家、反党、反人类的信息如幽灵般出现在我们眼前, 让我们防不胜防, 这对青少年的生理和心理了产生不良的影响。由此可见, 一定要加强学生信息道德的培养, 从而让信息技术这把“双刃剑”变得更有利于我们的生活、学习和工作。

3. 要教会学生“自主学习”, 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新课改后的课程内容有了相当大的变化, 传统的教学方法已不能满足新教材“量大、面广”的特点。以前的教材主要采用“教师演示, 学生跟着操作”的教学方式。新课改后变化相当大, 要求学生会自主学习, 能利用平时学过的知识, 对新知识进行拓展。例如高一教材中的《表格信息加工》的章节内容里, 需要用到微软的电子表格工具Excel, 这与学生以前学过的Word软件有很多相似之处, 同属于微软公司开发的Office办公软件, 不仅外观、菜单结构、版面设计相似, 而且很多功能都是相通的, 所以教材对它基本操作方面的介绍就简化了。但学生的信息技术基础存在比较大的差异, 大部分学生只要在课堂上点拨一下就懂了, 但有些学生平时很少接触电脑, 很难掌握这方面的知识。既不能把所有小而琐碎的知识全部讲授, 又不能点到即止。这时就要求学生用“主动学习”的方式学习这章内容了, 在学习书本上某个知识点时, 能自主学习到与之相关的知识。

上一篇:中国文化传统中之士下一篇:健康转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