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化数据库

2024-08-01

信息化数据库(共12篇)

信息化数据库 篇1

0 引言

高校档案主要是指学校从事招生、教学、科研、管理等活动中直接形成的对学生、学校和社会有保存价值的各种文字、图表、声像等不同形式、载体的历史记录。档案工作是学校管理水平的标尺, 对学校当前发展与长远规划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当今社会已进入信息时代, 高校档案工作也受到信息化的深刻影响, 从档案的收集到档案的整理和查阅都在浸润着信息化的成果, 档案载体和工作格局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档案信息化建设迫在眉睫。早在2002年11月25日, 国家档案局就制定下发了《全国档案信息化建设实施纲要》, 指出“十五”期间档案信息化建设的指导思想、目标与主要任务。2005年国家档案局又下发了档发1号文件, 在《国家档案局、中央档案馆关于加强档案信息资源开发利用工作的意见》中指出:“制定档案信息资源开发利用专项规划, 并将其纳入各级地方政府信息化规划中。”国家档案局2010年6月又发布了《数字档案馆建设指南》, 对数字档案馆的概念作了更明确的解析, 就建设原则、建设内容作出指示。并列出档案信息基础建设、数字档案建设、电子文件收集、数据管理、开发利用、安全体系建设等几个方面的内容。由此可见, 档案现代化管理和信息化建设成为档案工作发展的必然趋势。

1 数据库建设在高校档案信息化工作中的地位

数据库是指长期存储在计算机内、有组织、可共享的数据集合。数据库中数据按一定的数据模型组织、描述和存储, 具有较小的冗余度、较高的数据独立性和易扩展性, 并可为各种用户共享。档案数据库是经过整理的按照一定关系组合起来的档案信息集合, 这些数据包括档案题名、责任者、形成部门、页码、卷 (件) 号、主题词、档案全文等, 是档案信息化的重要内容。数据库本身可以看做是一个电子文件柜, 它是基于计算机系统的持久性数据的“仓库”。档案数据库在档案信息化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非常重要, 是数字档案馆建设的虚拟库房, 是信息化建设的核心。

通过高校数字档案馆整体的简要图解就可以明晰数据库的重要地位 (见图1) :

2 数据库建设的主要内容

数据库的建设是档案信息化建设的基础, 面对数字档案馆建设的多项工作, 应该理清思路, 统筹规划, 分部进行, 首先应该做好基础工作。在数据库建设的工作中应该按照利用为本、急用先上的战略思想, 先建设档案目录数据库, 在此基础上逐步建立和完善全文信息数据库、专题数据库和多媒体数据库, 为档案信息化的建设打下坚实的信息资源基础。

2.1 建立目录数据库

目录数据库可以全方位地反映出馆藏信息, 提供最全面的检索范围, 是数字档案馆建设的切入点和工作重心。为满足一般检索需要, 首先建好档案卷案级、文件级目录数据库。

目前大部分高校档案馆, 由于没有实现全部档案的案卷级、文件级目录计算机检索, 档案查询不全、效率不高的问题普遍存在。从档案馆建立计算机检索体系的整体布局来说, 应该把案卷级、文件级目录数据库建设作为一项基础工作, 丰富目录数据资源, 提高档案的查询效率。由于高校内部部门较多, 多年来在传统行政管理体制下形成了学校办社会的特征, 在一个学校内部就是一个社会的缩影, 有党政部门、科研机构、教学院系、出版单位、外事单位、图书馆、医院、附属学校、幼儿园、食堂餐饮、宾馆会务等部门。所以在高校档案分类中一般都存在较多的一级类目, 按照国家教委1993年颁布实施的《高等学校档案实体分类法》和《高等学校档案工作规范》的相关规定, 高校档案一级目录一般分为党群、行政、教学、科研、基建、产品、设备、财务、出版、外事十大类目, 除此之外, 还有声像、照片等实物类档案。档案类目分类比较细, 内容涵盖比较广泛, 因此档案案卷级文件级目录数据库的建设要内容全面, 分类清晰。

目录数据库的建设应采用关系型数据库。数字存储技术是近年来飞速发展, 广泛利用的信息技术。数据存储技术是信息资源整理、保存、管理和利用的有效手段, 是提高管理水平和工作效率的核心, 也是组织信息化的核心。关系型数据库 (RDMNS) 主要是对离散数据的管理, 馆藏目录数据库基本上都是关系型数据库。在设计目录数据库时, 应充分考虑信息检索和档案利用的便捷高效来设计档案目录数据库的存储结构, 而检索效率的提高与数据库表的设计创建又有着紧密的联系, 所以在目录数据库建设与设计时, 应综合考虑到各方面因素, 提高检索效率。

2.2 建立专题和特色数据库

为满足特殊检索需要, 要适时建立档案专题数据库和特色数据库。

馆藏档案仅靠高校档案管理规范中的十大类目的类别目录数据库是不可能解决全部检索问题的。随着学校工作的发展需要, 对于某一专题档案集中利用是经常发生的, 建立专题数据库和特色数据库, 是高校档案馆与时俱进的突破口, 是档案数字化的目标和任务之一, 也是充分发挥档案社会价值的最佳时机。如在高校评估中形成的档案有一定的特殊性和内容的连续性, 内容虽然相互联系, 但又分别属于不同的类别, 如果按照类别或部门分开整理就会影响到内容的完整性, 相应地给查阅利用工作带来很大的不便, 因此需要作为专题档案进行存放, 也要制作专题目录。所以专题档案一定要建立独立的数据库, 便于工作的有序展开。高校的专项工作还有很多, 如学校的升级、博士点的申建、文明单位建设等专题性较强的档案都要建立专题数据库。专题数据库的数据是跨类别的集合数据, 是围绕专题经过加工整理, 针对性、实用性都有较强的档案数据链组合, 是档案综合开发的结果。

特色数据库是高校根据本校教育的特点和科研发展情况构建的特色化专业数据库, 是馆特色资源的集中反映。它不仅能最大限度地满足教学、科研的需要, 还能满足学校和社会对信息的需求, 直接或间接地为地方的经济建设提供智力支持。通过建设特色化数据库, 可以加快馆藏资源的建设, 促进文献资源合理使用, 实现学校与社会资源共建共享。特色数据库的种类很多, 各高校可以针对自身专业方向, 收集编辑相关产业的最新成果和发展动态, 结合本校的教学专业和科研成果建设特色数据库。

2.3 建立多媒体数据库

电子文件从信息存在的形式上可以分为文本文件、数据文件、图形文件、图像文件、视频文件、音频文件等, 所以还要建立多媒体数据库。首先, 建立图片档案数据库, 就是运用数据库软件创建图片档案数据库, 将图片由非数字转化为数字模式, 加以管理。先经过扫描输入, 选择合理的分辨率、压缩比和尺寸将图片转化为数字式的数据以便输入数据库, 进行网上检索预览。同时做好图片著录、分类、编号、设置文件名、设置路径。在著录格式中对图片进行编号、命名、标清文件名称类型、制作者、制作日期、文件格式、载体、使用情况、关键词等等, 全面地反映图片的内容和属性, 方便整理和检索。其次, 建立声像数据库, 保存学校重要会议活动的音频、视频资料, 避免声像档案的流失。

2.4 建立档案全文信息数据库

档案全文上网是档案信息化建设的发展趋势, 实现全文信息检索也是数字档案馆建设的水准的体现。为更好为用户服务, 将不同类型的档案内容全部以数字化的方式妥善保存起来, 并利用高效的查询手段对保存的数字资源进行检索, 用一定的技术实现对数字内容的智能分析处理, 最终使得这些数字内容得到最充分的利用, 是目前迅速发展的内容管理技术。近年来对象数据库得到广泛应用, 它可以将一份档案信息作为一个整体对象存储在数据库中, 同时数据库的存储容量达到TB的海量存储。随着档案信息化中文字、图片、多媒体文件量越来越大, 基于服务器的存储方法最终将无法满足海量存储和高速存取需要, 到那时可以运用网络存储技术, 全面快捷地实现互联网上全文检索。然而, 全文信息检索的发展与档案馆的馆藏数量、人员编制、软硬件配置相关, 所以无论是条件好还是条件一般的档案馆, 档案全文信息数据库的建设都不是轻而易举能完成的。按照国家档案局提出的重点的、利用频繁的档案首先实现全文数字化的要求, 科学地选择、建立重点档案全文数据库是十分必要的。在高校可以先建立行政、党务的全文信息数据库, 因为现在高校的办公系统已经得以广泛应用, 电子文档在出文部门已经形成, 建设行政和党务全文信息数据库已经很简单了, 只需做到电子文件归档与电子文件进馆同步。然后一步步实现教学、科研等全文数据库, 最终实现所有类目的全文数据库。这是高校数字档案馆的发展方向, 也是一项艰巨而长期的建设任务。

3 数据库建设的保障

3.1 合理规划管理数据库建设

数据库建设是档案信息化建设的基础工程, 投入大、周期长。应统筹规划, 合理布局, 以实现高校内部共享为基础, 建设目录数据库和全文数据库, 同时突出专题数据库和特色数据库。这样的思路, 可以在高校范围内建立规范一致的数据结构和数据库总体设计框架, 这样数据内容才能有很高的共享性。同时根据档案信息化的建设进度和发展程度, 做好基础性工作, 突出重点工作, 做到既满足现阶段的工作需要, 又着眼于总体的发展规划, 合理规划数据库建设的步伐和内容, 利于高校档案工作的有序进行, 推动高校档案信息化建设的全面展开。

3.2 数据库的安全性控制

数据库的安全性是档案信息化建设的重要环节。数据库的安全首先是访问进入的安全控制。现在常用“用户识别与鉴定”作为最外层安全保护措施。主要是由档案信息系统提供一定的方式让用户标识自己的名字或身份, 每次用户要求进入档案信息系统时, 由系统进行核对, 通过鉴定后才能提供使用权。即在门户网端口设“用户登录”窗口, 用户名可以用师生姓名, 初始密码可用教师工号和学生学号, 登录后首先进入档案目录检索界面, 输入检索字段后, 在目录数据中可以检索到文档号和文件名。档案目录检索可以供档案馆内部管理员或助理管理员协助快速查询使用, 也可以向校内局域网的师生开放。同时根据需要设定不同的查询权限, 根据级别和单位的不同在IP地址上进行查阅权限设置, 既便于查询, 又有效保护了文件内容的保密性。

其次在数据库管理上进行安全控制。数字档案要求有较高的安全性, 数字档案具有人工不可识别, 对设备依赖性强, 信息和载体可以分离, 受到黑客和电脑病毒的攻击而被修改, 易更改且更改后不易留痕迹, 其安全性防护工作更显重要。要引进先进的电子文件信息保护技术, 来确保信息化建设额的有序进行, 如防火墙技术、入侵检测技术、VPN技术、物理隔离, 存取权限技术、数字加密技术、时间印章技术等等。档案信息化建设要从传输级安全、系统级安全、应用级安全、网络安全构成全方位立体的安全体系, 从而保证网上档案的安全, 通过制定具有法律责任的连锁责任制, 在网络中实现数字化档案的法律效力, 充分发挥档案的作用。

3.3 加强馆藏建设和人才培养

我们要不断丰富馆藏信息资源, 优化馆藏结构, 提高馆藏质量, 加快档案人才培养, 推进档案信息化工作顺利进行, 加快档案现代化建设。首先, 要提高档案工作人员的政治思想水平。档案工作人员是档案事业发展的中坚力量, 我们要加强档案工作人员政治学习, 建成一支政治过硬, 党性强的档案工作队伍。其次, 要加强档案工作人员业务能力的培养。工作人员要在工作中理论联系实际, 掌握档案专业基础知识体系, 丰富提高自己知识涵养, 在日常工作中坚持严谨细致, 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 树立细节意识, 服务意识, 安全意识, 扎实推进档案事业的发展, 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推进现代化建设作出新的贡献。在学科方面, 档案学与多个相关学科交叉渗透, 尽管不能要求档案工作人员都全部掌握各门学科, 但也要有一定的知识基础和知识贮备。而随着新技术的发展, 数字化信息系统已逐步应用与档案工作中, 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是档案工作人员面临的新挑战, 能否掌握基础知识体系和信息技术, 处理实际工作中的问题是衡量档案从业人员的新标准, 也是档案信息化建设和数据库建设的保障。

摘要:随着信息技术广泛的应用, 高校档案工作也出现了新的发展格局, 逐步实现管理信息化、建设数字档案馆成为档案工作发展的必然趋势。文章就统筹规划, 做好数据库建设的相关问题进行探讨, 旨在促进档案信息化工作顺利进行。

关键词:目录数据库,专题数据库,多媒体数据库,全文数据库

参考文献

[1]刘永.档案学概论[M].郑州:河南人民出版社, 2006.

[2]黄存勋.档案文献学[M].成都:四川大学出版社, 2000.

[3]阮为, 吴敏云.学校信息化之路[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 2009.

[4]赵中新.信息社会档案学理论与实践[M].北京:中国档案出版社, 2006.

[5]殷娜, 傅明.数字校园的建设发展与规划[J].兰州铁道学院学院:自然科学版, 2002 (4) .

[6]张强.我国实施电子政务运行环境的主要障碍分析及对策研究[J].国际技术经济研究, 2003 (4) .

信息化数据库 篇2

委 托 人:

(甲方)

研究开发人:

(乙方)

签订地点:省(市)市、县(区)

签订日期:年月日

有效期限:年月日至年月日

填 表 说 明

一、技术开发合同是指当事人之间就国家队信息化平台的研究开发所订立的合同。

二、标的技术的内容、范围及要求

包括开发项目应达到的开发目的、使用范围、技术经济指标及效益情况。

三、研究开发计划

包括当事人各方实施开发项目的阶段进度、各个阶段要解决的技术问题、达到的目标和完成的期限等。

四、本合同书的履行方式(包括成果提交方式及数量)

1、产品设计、图纸、论文、报告等技术文件;

2、磁盘、光盘、磁带、计算机软件;

3、样品、样机;

4、成套技术设备。

五、技术情报和资料的保密

包括当事人各方情报和资料保密义务的内容、期限和泄漏技术秘密应承担的责任。

六、本合同书中,凡是当事人约定认为无需填写的条款,在该条款填写的空白处划(/)表示。

┌───────────────────────────────────────────┐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的规定,合同双方就国家队信息化平台建设项目的技术服务,经协│

│商一致,签订本合同。│

││

一、标的技术的内容,范围及要求│

││

││

││

││

二、应达到的技术指标和参数│

││

││

││

││

││

├───────────────────────────────────────────┤

三、研究开发计划│

││

││

││

││

││

四、研究开发经费、报酬及其支付或结算方式│

(一)研究开发经费是指完成项目研究开发工作所需的成本,报酬是指本项目开发成果的使用│

│费和研究开发人员的科研补贴。│

│本项目研究开发经费和报酬(大写)元,│

│(二)支付方式│

│①一次总付元,时间:│

│②分期支付元,时间:│

│元,时间:│

│③其它方式:│

││

││

││

五、利用研究开发经费购置的设备、器材、资料的财产权属│

││

││

六、履行的期限、地点和方式│

│本合同自年月日至年月 日在│

│履行。│

│本合同的履行方式:│

││

(一)违反本合同第条约定,方应承担以下违约责任:│

││

(二)违反本合同第条约定,方应承担以下违约责任:│

││

十三、解决合同纠纷的方式│

│在履行本合同的过程中发生争议,双方当事人和解或调解不成,可采取仲裁或按司法程序解决│

│。│

(一)双方同意由仲裁委员会仲裁。│

(二)双方约定向(被告住所地、合同履行地、合同签订地、原告住所地、标的物所在地)人民│

│法院起诉。│

十四、名词和术语的解释│

││

││

十五、其它│

││

││

││

││

├──┬───────┬──────────────────┬─────────────┤

│委托│ 名称(或姓名)│(签章)││

│人(├───────┼──────────────────┤│

│甲方│ 法定代表人 │(签章)│单位公章│

│)├───────┼──────────────────┤│

││ 委托代理人 │(签章)││

│├───────┼──────────────────┤│

││ 联系(经办)人 │(签章)││

│││││

│├───────┼─────────┬───┬────┤│

││通讯地址││ 邮政 │││

││││ 编码 ││年 月 日│

│││││││

│├───────┼─────┬───┼───┴────┤│

││电话││传真 │││

│├───────┼─────┴───┴────────┤│

││开户银行│││

│├───────┼──────────────────┤│

││帐号│││

├──┼───────┼──────────────────┼─────────────┤

│研究│ 名称(或姓名)│(签 章)││

│开发├───────┼──────────────────┤│

│人(│ 法定代表人 │(签 章)│单位公章│

│乙方├───────┼──────────────────┤│

│)│ 委托代理人 │(签 章)││

│├───────┼──────────────────┤│

││ 联系(经办)人 │(签 章)││

│││││

│├───────┼─────────┬───┬────┤│

││通讯地址││ 邮政 │││

││││ 编码 ││年 月 日│

│├───────┼─────┬───┼───┴────┤│

││电话││ 传真 │││

│├───────┼─────┴───┴────────┤│

││开户银行│││

│├───────┼──────────────────┤│

││帐号│││

信息化数据库 篇3

[关键词]数据库原理与应用;全信息化;教学改革

20世纪60年代中后期以来,计算机技术得到迅猛发展。数据库技术成为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一个重要分支,从单纯的数值计算变为现代的数据管理方式,遍布各行各业。在计算机的相关专业中数据库技术起到一个重要的支撑作用,它与多门课程(例如:软件工程、各种软件开发语言类课程)的知识内容形成一个相互联系的系统。因此它不仅应用于事务处理,并且进一步应用到情报检索,人工智能,专家系统,计算机辅助设计等领域。但在该课程的教学中存在许多问题,影响了教学质量的提高,本文先分析了该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在全信息化环境下该课程教学改革的实施情况。

一、全信息化的相关定义

1.全信息化的定义

全信息化以“信息化”为基础,构建在网络环境或虚拟环境下教师开展教学及管理,学生开展自主学习和全仿真模拟操作等相应的资源管理平台,旨在实现优质教学资源共享化,学生学习自主化,教学管理自动化,操作技术仿真化等教学目标的一种全新的教学模式。

2. 全信息化的特点

(1)资源共享,学生可以利用自己的账号下载相应课程的资料。

(2)既适用于理论学习又适用于虚拟现实实操,是终身学习好方式。

(3)提高了大学教育对老师的要求,由传统的“传道授业解惑”并重,变成了以“解惑”为主。

(4)全信息化学习不受场地、时间的限制。

二、高职院校数据库原理与应用课程教学现状

1.教学方式单一。在该门课的教学中,基本上都是两节理论加上两节课的实践。理论都是教师在讲台利用PPT辅以黑板板书进行讲授,学生只是知识的接受者,使得学生对该门课程的学习积极性和兴趣不高。

2.课程时间安排不当。如果该门课程的理论安排在星期三,而实践安排在下个星期二,中间间隔时间太长,学生的理论和实践得不到较好的衔接。

3.学生基础差,兴趣不高。高职院校的学生对一些命令或者程序之类的课程不是很感兴趣,比如在这门课的教学中我以SQL Server 2008为教学内容,但英文单词偏多,学生对这些命令或者程序并不是很感冒,整体效果并不是很好。

4.课后不主动学习。学生课上和课下的学习无法很好地贯通,学生课上所学的数据库的方法、技术在课后没有得到很好的练习和巩固。

三、全信息化教学模式下的数据库原理与应用的教学改革

1.全信息化课程内容的建设

该门课程的全信息化内容建设包括教学视频、电子讲稿、课程标准、学习进度安排、习题、考试模拟题库等,当然教师可以根据该课程的特点,恰当调整教学顺序及教学内容,从而突破课程中的重点和难点。学生登录教学资源平台后就可了解《数据库原理与应用》课程的性质、所用教材特点、教学方法、课程的学习目标及学习方法等一系列教学信息,从而使学生尽快进入学习状态。

2.利用全信息化教学资源平台进行个性化教学

学生利用自己的账号登录教学资源平台,选择自己要学习的章节。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可以把不熟悉的内容记载下来,然后与教师进行沟通,教师获取每个学生的学习情况后,可以给学生制定个性化的学习方案。

3.利用全信息化教学资源平台进行在线交流

全信息化教学资源平台为该门课的教学提供了在线交流功能,学生和教师可在线沟通。教师可以及时指导学生突破重点、理解难点、答疑解惑。通过沟通,充分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制定相应的教学策略,并给予指导,实现因材施教。这种沟通可以大大地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4.利用全信息化优化教学方法

我个人觉得在全信息化的环境下,案例教学法是一种很好的教学方法。案例教学法是一种以案例为基础的教学法,按照全信息化教学的要求,组织好各种案例资源,发布到全信息化教学资源平台,学生从教学资源平台中下载自己所需要的学习内容,看能否通过学生自己所学的知识对案例进行分析与解决。当然教师也可以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促使学生发挥丰富的想象力和创新能力,找出针对解决该案例的多种方法,最后教师可以对各种方法进行点评,取长补短。

5.利用全信息化教学资源平台检查及评价作业

在全信息化教学资源平台中针对于每章都有相应的习题,学生可以通过下载练习或者在线练习来检测自己的学习效果。如果检测结果合格,那就证明所学内容全部掌握,教师对学生的努力给予肯定,使学生体会到成就感;如果有不足,那还可以在线观看视频找出自己学习的不足。实在不行,可以找教师解决问题。通过这种方式提高学生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

四、结语

传统的《数据库原理与应用》课程教学模式对我们的教学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但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各种的新的教学模式应运而生。全信息化环境下的《数据库原理与应用》课程教学是一种新的教学模式,利用它推行个性化教学,优化教学方法,已在课程的教学中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然而《数据库原理与应用》的教学改革是要不断摸索的,找到一种好的教学方式,才能真正发挥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和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提高《数据库原理与应用》课程的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郭小磊. 云计算环境下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教改研究[J]. 电脑开发与应用, 2012, 25(10):45-46.

[2] http://www.gzmodern.cn/html/news/xueyuanxinwen/2461.html.

[3]曹桂林,薛亮,黄文平. 数据库原理与应用[M]. 北京:现代教育出版社,2014.

作者简介:曹桂林(1981-),男,安徽安庆人,讲师,数据库系统工程师,研究方向:数据库技术。

基于信息化建设的企业数据库设计 篇4

1 企业数据库的含义

企业数据库不仅能存储一些企业所需要保存的数据信息, 同时企业也会根据这些存储数据的反馈对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实现经营管理和组织。由此可见这些数据信息都是通过企业相关的组织进行存储而得到的, 该数据也反馈企业的经营活动, 与企业的各个部门之间的生产经营活动都是息息相关的, 因此, 备受企业部门之间的关注, 对于企业而言是不可缺少的管理手段和工具。

2 企业数据库模式及构建技巧的掌握

根据相关的协会制定的标准, 将企业数据库体系结构组织标准定为内模式、外模式以及概念模式三种组织结构。

构建企业数据库的主要技巧:明确市场的主要需求, 以此来设定数据库的结构, 来保证数据库的质量, 从而有效的提高企业数据库使用的实用性特点。其次, 就是要充分的了解和掌握公司业务的未来发展方向, 从而保证数据库设计真正为企业业务发展提供帮助的作用。最后就是要创建出更加形象更加具体的数据库E-R图和数据库字典, 目的就是方便数据库使用者的操作, 更加快捷准确的找到所需数据。

3 企业数据库建设的具体流程

企业数据库设计的主要流程是根据企业的需求、概念结构设计、逻辑结构设计、数据库物理结构设计以及数据库运行维护为步骤进行实施建设的。

3.1 企业对数据库建设的需求分析

进行数据库建设的首要问题就是从企业的需求着手, 这个过程是建设数据库信息系统的关键也是基础工作。先前的数据需求分析可以为企业后期的发展节省一定的人力和物力, 减少后期工作时间的投入。需求分析所得出的数据信息对于数据库的整体设计也是具有决定性的, 关系到所设计出的数据库能否真正用到实际工作中。在这个过程中设计人员会得到一个具体的数据反馈, 以供其指定出符合企业发展的企业数据说明, 这种说明关系到下一步步骤企业概念的设计。由此可见企业的需求分析对于后期工作的重要性, 也是保证数据库整体规模结构合理的基础工作。

3.2 概念结构设计

如果说需求分析是进行数据库建设的基础, 那么概念结构的设计就是保证整个数据库运行的关键。通过需求分析得到的准确的数据结果可以使得工作人员规划出所需要的效果, 得出一个系统的数据库概念结构。概念结构是将需求分析中的数据转换为数据库的第一个工序, 该结构是对现实工作中的人际事进行抽象处理的第一步, 通过总结和归纳出来的用户需求就形成了DBMS模型。这种模式将企业的实际生产经营活动及运营作为主要的参考因素。在进行数据库的概念结构设计中, 通过归纳与整合的手段形成E-R图, 该项工序的主要目的就是优化数据库结构, 保障数据库结构概念设计的最终实现。

3.3 逻辑结构设计

逻辑结构设计就是将抽象的概念转换成数据模型的工作内容, 主要就是将这种模型设计的具有逻辑性、层次性。数据库逻辑结构设计的过程主要包括概念模型向层次模型和关系模型的转换;关系模型与层次模型向数据库概念结构设计的转换;最后就是将这种逻辑结构设计模型以满足用户需求为目的进行不断的调整和完善的过程。在这个处理过程中关系模型是最为常见的模型, 这个过程简单来讲就是将E-R图转换成关系模型的过程。

3.4 数据库物理设计

数据库物流结构指的就是相关的物理设备以及存储结构和存取的方式方法被统称为数据库物理结构。在进行数据库物理设计时一定要保证其使用的实用性。具体就是首先确定数据库物理设计的模型, 主要以逻辑结构设计为基础, 借助于数据库概念结构设计对数据存储的位置、存储的结构及存取方法进行合理选择的过程。

3.5 运行及维护

以上程序都设计结束后, 就是根据数据库的逻辑设计和物理设计将数据进行录入从而得到一个完整的企业数据库, 实施步骤都已完成, 在运行中需要进行后期的不断完善及维护, 需要对其运行过程不断的进行优化, 主要目的就是为了保证数据库运行的稳定性, 以达到企业使用的效果, 为企业的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持。

4 结束语

综上所述, 基于企业信息化建设的企业数据库设计已经成为企业发展的必然趋势。企业只有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 设计出一套符合本企业使用的数据库体系, 并对企业数据库进行不断的完善和维护, 才能真正实现数据库为企业发展提供准确的参考信息。进而为企业的发展提供更有力的动力支持, 真正实现企业的发展壮大。

参考文献

[1]高巍, 毕克新.给予信息化水平的制作企业工艺创新能力形成路径研究[J]科学学科与科学技术管理, 2011, 10 (38) :42-49.

[2]刘西林, 张子公, 顾为兵, 韩迎胜.基于逻辑结构模型的磨具结构数据库的引导式建立方法[J].锻压机械, 2013, 10 (22) :140-144.

[3]库尔班江.托乎提, 于会松, 段非.Oracle数据库在企业信息化建设中的应用研究[J].科协论坛 (下半月) , 2013, 10 (15) :107-108.

远程数据库信息网络论文 篇5

1、JDBC结构

JDBC结构主要由JDBCAPI和JDBCDriverAPI组成。JDBCAPI主要是实现与JDBCManager之间的通信功能,JDBCDriverAPI主要是实现数据库驱动程序与JDBCManager之间的通信功能,也可建立新的数据库连接,实现全局SQL数据库快捷访问[3]。JDBC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JDBCAPI功能模块中包含许多数据库操作常用的接口,负责建立数据库连接,实现对孤岛采油厂生产信息网络远程数据库的访问。JDBCDriverAPI主要由JDBC―ODBCBridgeDriver、NativeAPIPartly―JavaDriver、NetProtocolAll―JavaDriver以及NativeProtocolAll―JavaDriver等四部分组成,JDBCDriverAPI具有成本低、规模小、高效率等优点,支持ODBC接口,支持SQLServer、Oracle、Sybase等软件产品。上述四部分的融合应用,可以实现灵活地访问不同的DBMS,直接访问专用数据库,以及实现Intranet远程数据库访问,程序简易,是管理和访问桌面数据库的第一选择。

2、Java网络技术与对象模型

采油厂生产信息网络数据传输采用有线、无线传输相结合的方法。对于网络线路铺设较完善的区域,传统的有线传输模式可以保证数据稳定、完整的传输;然而,对于网络线路铺设欠完备、设备不宜引线的区域,无线传输模式可以实现最大范围的数据收集。JavaIDL网络技术主要是为企业客户和服务器应用提供软件基础,实现JavaIDL应用程序与非Java程序以及其他程序集成使用,它是纯Java对象请求代理系统结构,不是程序语言,而是一种描述对象的接口,独立于程序语言之外,并且JavaIDL的优点在于可以调用远程服务器上的CORBA对象。JavaIDL主要包括类属(Generic)ORB、Idlto-Java和Nameserv。ORB系统运行的核心是内核,以一种独立的Java形式或者支撑Java浏览器运行各种小的应用程序。Java分布式对象模型主要是实现不同空间、不同位置、不同主机之间的相互通信。Sockets可以提供灵活的通信平台,但是其在遵循应用级协议的基础上,才能通过编码实现客户与服务器信息的交换,而且在此过程中协议设计繁琐,出错率高。RPC可以完全规避Sockets自身的不足,在使用过程中,不必直接使用Sockets,通过打包调用参数,传输给远程目标;唯一不足的是RPC在不同地址、不同空间数据通信上并不适用。RMI这种分布式对象系统可以很好得匹配对象调用语义,在适应性上优于Sockets和RPC。RMI系统结构示意图如图2所示。RMI系统远程调用的方式:从上至下,直到客户端传输层,再由下至上,从传输层到服务器。实际上,访问远程对象的渠道主要是远程对象的桩或代理,桩主要是实现对象的远程接口,在远程引用层的协助下,将数据信息传输给服务对象。

3、数据库访问模型的应用

3.1访问模型功能

(1)访问权限设置功能。主要分为操作员、管理员以及系统管理,使用密码进行访问。(2)远程访问。采油厂生产运行数据量大,远程数据库访问模型可以实现不同地址、不同空间数据库信息的通信和交流。(3)远程运行数据查询功能。日常运行的历史数据可以立即查询,处理和备份各种数据报表,以便管理人员及时查阅。(4)远程检测功能。通过监控系统实时检测并记录运行参数,包括温度、压力、电压、电流、液面、示功图等。(5)报警功能。井场设施被破坏或者被盗都能立即启动报警系统,对于超出范围的.数据,系统将自动保存。(6)辅助功能。通过该功能可以远程监控液面过低、管道堵塞、电压不稳等异常情况,同时将异常信号传回中心进行处理备案。

3.2模型应用

(1)访问方便。通过该访问模型,可以及时发现异常数据,并进行分析,能够及时调整井场工作制度,避免生产间断,提高采油井的工作效率,进而保障生产的正常运行。(2)远程监控。通过生产信息网络远程数据库访问模型,可以远程监控每一口油井,进行单井能耗计算,同时对于不合理的环节进行调整,减少空抽能耗损失。(3)井场盗窃损失。本系统能够对井场范围内的情况进行实时监控,遇到异常情况及时启动报警机制,及时了解井场运行状况,有效地避免井场被盗现象。(4)管理质量提升。远程数据库访问模型的实现,改变了以前落伍的人工管理方式,通过访问数据库,观察各个生产环节的运行情况,能够更加全面掌握油井生产情况,遇到异常能够及时处理,减少不必要的误判,提高了油井工作效率。

4、结语

如何构建苗医药信息数据库 篇6

【关键词】苗医药;数据库;信息资源

苗医药文化是苗族同胞在长期的生产实践中,积累和沉淀下来的智慧结晶,为本族的生存繁衍和健康事业做除不可磨灭的历史贡献。但还由于长期时间没有文字记载的医药史实,只能够依靠散在的世代相闯的口碑资料来了解其独特的理论体系和丰富的诊疗经验,对于苗医药的继承和发展造成了很大的局限性。

另外,苗族医学中大量外治法也具有苗族医药的特色,在苗医药发展历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我们通过走访调查的方式,对一些地方的苗医进行了一些问卷式的调研,将其调查出来的信息加以汇总整理,建立了苗医药的信息数据库,用以储存和提取苗医药以及外治法等信息,为今后这方面的研究提供了基础。

1.数据库编辑目的及设计背景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苗医药文化越来越多的被社会认可及接受,并且加以开发利用。所以我们把苗医药纳入了研究领域,并且试图将其与信息技术相结合。我们为了便于专业人士的使用和数据查询,建立了一种动态、实用、共享性强的专题索引数据库。为实现对苗医药管理的科学化、网络化,同时也为今后的科研及教学工作打下了一定的基础。数据的来源是通过我们对一些的地方走访调研,数据整理加工方法是通过调查问卷的方式苗医个人信息和使用苗药及外治法的情况进行统计整理。应用于苗医药开发应用领域,为自定义开发数据库,所有涉及内容为自主提供。适用人群是为了学生、教师、医生以及其他苗医药工作者、数据库操作及维护人员。

2.苗医药数据库的资源

2.1 贵州是苗族聚居地区之一,也是苗医信息数据库的资料来源

在贵州有一支专门的民族的医药研究队伍,苗医药在民间得到了人们广泛的认可。据我国现在不完整的统计,就贵州来说现有的民族医药从业人员就有四千多人,但是大多数是乡村民间的医生,人数就达到了四百人之多。我们拟将苗医作为数据库资源,筛选长期从事苗医药工作,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的苗族医师进行走访调研和问卷调查。将苗医专家的姓名、性别、年龄、民族、联系电话、家庭住址以及个人擅长治疗的疾病和常用的治疗方法等资源录入数据库中。上述的信息的是可用于以后的深入调研及患者就医等方面,是数据库中极为重要的信息资源。

2.2 苗药信息数据库资源

苗族医学中苗药是必不可的一部分。我们在现实生活中常见的苗药大约有二千种,但是我们常用大约只有400种,有不少的苗药已经收载于全国性或地方性民族医药等有关专著。苗药是在苗医药理论的指导下认识和使用的药物。有着独特的用药规律。苗药在其药性、药味、作用部位、作用趋势等方面都有着不同于重要的独到之处。将其作为数据库资源纳入研究,收集常用苗药的使用方法、用量、加工炮制方法、主治规律等内容,并采集相关图片作为数据库资源录入数据中。方便于用户对苗药学形成系统、直观的认识。

2.3 外治法数据库资源

在我国目前为止苗医外治法的系统性较少,我们将苗族外治法纳入研究,考虑其可行性及实用性价值。苗医外治法主要指的是使用药物、蒸汽、器具或者是手法作用于体表而达到治疗疾病目的的方法。而苗医外治法的方法大约有十几种之多,其中包括:放血疗法、熏蒸疗法、滚蛋疗法、发泡疗法等。拟将外治法的适宜病证、施术部位、所用工具、具体操作方法以及注意事项等内容作为数据库资源录入数据库中。对临床及教学应用提供了基础。

3.讨论

3.1 建立苗医药信息数据库有何意义

苗医药信息数据库的建立是将民间的治疗方法、苗药、苗医等信息资源经过深层次挖掘后,进行系统化、有序化的整理,通过网络的传播途径进行传播,我们将苗医药的知识通过文本、图片、视频的形式等展示出来,使得广大的用户们对苗医药的认识更加直观、太具体,开辟了苗医药研究的新领域。我们也通过对苗医药及苗族我外治方法的调查研究和信息整理,并且建立苗医药信息数据库,使得秒中医药信息更加系统化,为苗医药的深入研究及临床、教学应用打下课良好的基础。

3.2 建立苗医药信息数据库需要考虑那些问题

建立苗医药信息数据库是要建立在前期的调研工作和数据整理工作的基础上,在保证数据输入和输出等工作的同时,还有以下几个方面要考虑在内:

(1)要考虑信息采集和加工的可行性。苗医药信息数据建立的最终目的是将其规划和整理并且运用于临床以及教学中,因此我们必须哟考虑数据的参考价格和真实性,还要考虑到操作方面的可行性,因此对于数据必须要有一定的取舍。

(2)信息提供者的知识产权问题及数据的安全性问题也是要考虑的。数据库产品面临的最重要的问题是信息提供者的知识产权的保护和系统的维护等问题。与此同,后期的维护和前期软件开发工作是同等的重要。

(3)数据库信息面临最大的问题就是定时更新问题。因此,在今后的工作中,深化调研,保障系统信息的更新也是数据库完善的最重要问题。

4.结束语

在21世纪知识经济时代,信息的传播、更新速度对于学科的发展将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在某种意义上,谁能够以更快的速度获得信息、更新信息,谁就能够取得学科的领导地位。为了促进我国苗医药的发展,就必须逐步完善苗医药的数据化,加快苗医药信息、知识的综合利用、自动检索等,而建立苗医药信息系统,利用互联网进一步扩大苗医药电子信息数据的使用范围和应用方式,则是实现上述目标的重要途径。

参考文献

[1]崔蒙,谢琪.中医药信息研究中心的建设与发展[J].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07,10.

[2]刘强,林江,唐晓年,卢汝梅,潘家英.民族医药创新信息服务体系数据库的研究与应用[J].广西中医药大学学报,2012(03).

信息化数据库 篇7

随着校园信息化建设的不断深入,以及各业务部门应用系统的开发和投入应用,校园信息化建设中的问题也不断暴露出来。主要有以下问题:

(1)信息孤岛问题的形成。各业务部门各自为政,部门之间的信息交互和流通变得困难,形成了一个个的信息孤岛。

(2)没有统一的数据标准与规范。各业务系统中数据的定义和使用规范不统一,给进一步的数据共享造成困难,各个业务系统中,数据需要标准化、规范化。比如教师编码、学生学号、组织机构代码、专业代码等。

(3)全局信息应用困难。由于各个信息系统没有形成共享,所以全局信息无法形成。

为了避免上述情况的存在,各应用系统必须做到数据共享,形成统一的数据库平台。统一数据库平台就是基于信息标准体系,建立统一业务数据的数据管理和服务平台。平台应该提供统一的数据访问、交换和展现服务;支持第三方系统数据集成,实现信息共享;应该提供基于主题的综合查询服务,并可按照学校的具体业务需求扩展业务主题及查询服务;平台还应该提供基于主题的灵活报表工具,可以灵活生成各类报表。

1 统一数据库平台安全保障体系

(1)人员和机构保障

首先领导重视,按照三个层次建立组织结构,包括网络信息安全领导小组,网络信息安全工作小组,安全工作执行人员。安全领导小组由信息办主任、副主任、各中心主任组成;安全工作小组由信息办从各中心抽调对网络、信息系统安全技术比较精通的技术骨干组成安全工作虚拟团队。网络信息安全领导小组职责:把握信息安全的管理方向,制定并发布信息安全规划;参与信息安全方案的制定和评审,对方案的发布执行进行确认;强化及宣传信息安全意识,使信息办每位成员意识到信息安全的重要性,并按安全规范进行工作。

(2)健全保障体系

规范管理制度:安全方案评审、安全审计制度、各应用系统安全运行管理方案、各应用系统紧急情况备案、密码安全管理办法、故障恢复及安全维护流程、数据安全规范管理办法、校园网信息安全应急处置预案。

(3)依托先进技术

充分利用先进技术,保障校园网及数据库安全。使用具备旁路监听技术的设备过滤、限制访问不良网络信息;按照杀毒软件、专用漏洞扫描软件定期对系统进行漏洞扫描,并生成报告,提醒管理员对存在漏洞的系统进行整改。建立校园网络信息安全服务网站发布计算机病毒预报和安全漏洞等安全公告,分发安全补丁,并提供WSUS服务等;同时建立了异地数据备份和容灾方案、Log Server日志记录和NTP服务器等。

2 统一数据库平台的建设思路

统一数据库平台应关注从数据整合、数据管理使用到数据服务等多个层面的问题。平台对全校范围内分散异构的各类数据进行标准化,在数据一致、规范的基础上进行数据共享,并提供层次丰富的数据服务,打通全校数据流,盘活学校信息资产;同时积累历史数据,进一步支持深层次的挖掘、分析、辅助决策。具体统一数据库平台建设的思路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实现全校信息编码的统一和一致。统一数据库平台为信息标准的载体,不仅提供对信息标准的维护管理,还提供对平台数据进行标准化的手段。信息标准在数据平台中是有形的可执行体,应实现全校信息编码的统一和一致。

(2)实现任何两个异构业务系统之间的数据共享。统一数据库平台需要连通分散孤立的业务系统所形成的“信息孤岛”,无论何种系统结构、存储形式,均能整合至统一数据库平台中。即使无系统维护的电子文档数据,也可纳入平台。平台提供丰富的数据接口,实现全面的数据整合及共享。

(3)既要集成、整合现存数据,又要兼顾未来新系统建设

统一数据库平台是全校基础性平台,支持学校数据的整个生命周期。平台应包含一系列通用的API接口、数据接口,并提供简便易行的配置功能,未来新系统能够方便接入数据平台。

(4)不是简单数据存储,而要充分考虑业务关联。仅仅对数据进行存储而没有实际的业务关联是无意义的。统一数据库平台应按照学校业务主题组织数据,从业务数据逻辑出发,提供具有充分信息含义的存储及数据服务。

(5)严格基于授权管理,遵循“谁产生、谁维护”的原则

统一数据库平台在提供数据共享的同时,必须考虑数据管控,对数据的访问、使用均有严格的权限控制,采用分级授权机制,将权限的分配控制到细粒度。遵循“谁产生、谁维护”的原则,保证数据的一致性与权威性。

(6)基于全局数据视图实现数据的管理和利用。统一数据库平台以业务主题组织全校共享数据,建立全局数据视图,在管理和利用数据时均基于此视图,纲举目张。

(7)提供丰富、可定制的综合数据服务。在数据整合基础上,统一数据库平台提供多种形式的数据服务,并可自由定制,满足各种用户角色对不同数据的关注角度及粒度。

3 统一数据库平台的架构

统一数据库平台的总体架构采用分层结构设计理念,具体包括:信息服务层、数据访问服务层、公共数据库层三个层次。平台总体架构如图1 所示。在整个架构中,各层次之间在逻辑上相对独立。其中,各层次所解决的具体问题如下:

3.1 信息服务层

该层面向最终使用者,为校内用户提供个性化服务,包括应用系统(学生服务、教务服务、人事服务、科研服务、学籍服务、设备服务、办公服务、外事服务等)、对外数据服务、共享数据的统计查询及报表服务、和没有业务系统对应的共享数据管理等服务。

3.2 数据访问服务层

信息服务层的各种服务不能直接操作数据库,必须通过调用统一的数据访问模块实现对数据库中数据的操作。

3.3 公共数据库层

该层的数据是学校一切活动所涉及的、用于共享的公共数据集,来源于学校的各个业务部门,并基于“谁产生,谁维护”的原则,由对应的业务部门管理。从数据来源上分。

3.4 统一数据库平台架构的特点

统一数据库平台架构的特点可以归纳为:区别对待现存老系统和新系统。老系统需要通过数据整合器将原有的数据进行标准化后入库。新系统的数据自然共享,无需再次集成或整合;数据访问服务层保证了所有对共享数据库的访问能够受到严格的权限控制。它对共享数据的共享信息实现可视的控制;在信息服务层中提供了公共数据库中无对应系统的数据的和公共代码的管理功能。用户可以通过公共数据库平台自带的数据管理模块管理权限允许范围内的数据。

4 结束语

高校信息化建设是一项艰巨、复杂而富有挑战的系统工程,实施统一数据库平台,是高校信息化建设的基石。统一数据库平台解决了信息安全隐患、标准不统一、数据不共享、业务流程不规范等问题,消除校内信息孤岛,实现教学、科研、管理和服务的各种资源的共享,保证信息化建设的可持续性发展,促进教学、科研、管理过程及模式的全面信息化。

参考文献

[1]郭玉龙.高校信息化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网络安全技术与应用,2014.

[2]曹超,孔琳俊.高校信息化建设的研究与思考[J].软件,2014.

[3]詹必胜,王宏宾,韩冰.统一数据库与管理信息标准[J].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

信息化数据库 篇8

伴随信息技术及相关产品的多元化发展,为企业经营建设奠定了良好的技术基础,并进一步优化了相应环境条件。各类企业则日渐提升了信息化工作意识,并引入信息化管理手段扩充经营建设,实现了良好的实践管理效果。然而,企业信息化工作中仍然存在数据库实践管理的相关安全问题。例如存储误差、非法获取信息、杜绝提供正常服务等均对数据库形成了安全威胁影响,究其原因,主要来自于人为的不良攻击、管理不佳以及设备故障等因素。人为攻击是产生数据库安全影响威胁的最显著因素,目前黑客攻击、信息盗取已经逐步实现了产业链发展,基于我国一些网站没有提升信息安全管理意识,没有做好用户明文信息的科学加密,加之保障措施有限,最终造成了不良损失。伴随信息化技术的科学发展,操作系统种类也日益丰富,然而其通常包含相应的安全漏洞,因此需要企业应用实践阶段中做好数据加密,方能确保自身数据库系统的安全运行。然而当前,较多企业应用加密方式较为落后,其安全防护性能则十分有限。另外企业管理决策还存在一定的失误性,造成其数据信息的网络传输较易被非法截取,系统之中的合法用户则有可能被非法入侵人员盗用或仿冒。在不断的攻击影响下,企业网络数据库面临着严重的安全威胁,且其信息体系处理程序则由于病毒的影响以及黑客的入侵而被非法修改。

2、数据库加密技术

加密体系是确保网络安全的核心手段,其组成至少应涵盖没有实施加密以及完成加密的报文,进行加密以及解密的相应算法或是系统设备,做加密与解密处置的相关密钥等。为确保信息数据传输阶段中不被不法分子篡改以及窃听,应对数据做好加密处理。这样即便黑客窃取密文,则在欠缺密钥的状况下也无法将其还原为明文,这样便保证了信息数据的整体安全性。常见加密方式包括常规密钥以及公开密钥数据加密。前者加密体制其解密以及加密密钥一致,而公开密钥则体现了解密以及加密应用不同密钥的特征。

3、企业信息化管理中数据库加密技术应用

3.1 做好身份认证、授权,完善数据加密处理

企业应用一般数据库,可利用访问控制、授权、身份认证、安全备份、跟踪监督、审计管理以及反病毒措施创建安全系统,确保企业各项信息数据的可靠安全。基于电子商务体系中网络数据库存储重要商业信息,而一些用户可通过非法手段取得用户登录信息,或应用越权方式操作数据库,还可将其中文件直接打开进行信息的窃取以及篡改,因此,仅仅依靠以上安全措施无法确保数据整体安全性。为此应对存储数据库体系之中的重要信息数据做好加密处理。基于较多企业运行管理中的信息数据为敏感数据,为此,输入信息阶段中应创设安全有效的保障方案。可建设公开密钥安全密码体系、引入DES加密算法做好加密处理。该算法包含五十六比特长度密钥,可对六十四比特分组实施加密,令其变换为六十四比特输出。公开密钥安全密码体系通过每用户进行一对密钥的存储,令公钥与私钥无法互相推导。该算法体现了较高的加密效率。

3.2 应用总量数据管控技术,创建透明加密系统

企业信息处理阶段中,可应用总量数据管控技术确保数据整体完整、科学与准确性。在录入信息数据,实现处理以及输出阶段中,一些位置可借助各异手段、策略做好信息字段内可计算信息数据的全面统计,各类不同统计路径完成的数据统计总量应全面一致。倘若存在不同现象,则表明该阶段包含差异问题,应进行全面核查比对。统计实施过程可进行手工操作,也可借助计算机系统进行计算。例如,对于企业订货采购物资总量的统计,我们可利用总量管控技术确保数据信息的准确、可靠。为提升企业数据信息整体安全性,应科学创建透明加密系统,其体系结构包括三个级别。首要级别为windows,其利用用户密码对数据对象实施加密,其通过用户凭据完成第二级别的加密。而第二级别通过服务主密钥进行第三级别的加密。即上层服务于下层,层级加密。第三级别则可对数据库之中他类对象进行加密。一旦企业数据库系统中包含主密钥,便可通过其进行证书以及非对称密钥的安全保护,并应用对称密钥做好他类对称密钥以及数据的保护,还可直接应用证书以及非对称密钥完成数据信息保护。

3.3 做好加密失误检验,创建安全管控平台

伴随数据加密技术的科学发展,企业在应用部署层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然而仍旧包含一定的失误问题。例如,储存数据库密钥于同一服务器系统中或应用落后加密算法技术等。虽然企业整体数据库体系表面看似安全坚固,然而不注重加密管理,便会令保护机制失效。为此,我们应做好企业信息化管理中应用数据库的疏漏修补,将默认登陆全面更新,并将系统之中较多的执行特权予以消除,还应做好自动检验,进而明确系统隐患,促进安全风险的有效降低。为便于安全管理维护,应创建统一可靠的安全运维平台,将企业各项业务以及信息资产全面覆盖,创建优质监控平台,并为企业业务体系的科学运行管理提供信息化、科学化预警支持策略手段。同时,企业应创建网络集中服务运行管理监控系统以及指标体系,有效实现安全技术、管理人员以及实践操作的良好集中以及层级管控。还可借助运行研究以及安全分析,做好及时管理调节与运行控制,完善安全策略,全面掌握企业网络以及数据库体系运行状况,并快速发觉危害病毒、非法入侵、异常故障等问题以及系统安全隐患,通过明确定位及时予以解决。

3.4 制定企业安全事故有效应急恢复管理措施

企业数据库一旦引发安全事故,我们应通过制定一整套行之有效的应急恢复管理措施,降低损失影响,确保数据库系统的快速恢复、健康运行,提升企业工作效率,避免数据信息的不良窃取与篡改。可通过深入分析明确企业信息体系之中最为主要且需要全面保护的各项信息业务数据,并探究易损成因。而后应明确列出企业数据库信息系统服务运行阶段中各项所需的基础硬件工具、软件以及管理人员资料清单、具体联系方式。同时,应针对各类可能发生的灾难事故创设层级管理策略,列出具体实施步骤,一旦发生事故则可为各项恢复管控处理提供科学参考依据,进而提升恢复处理管理效能,降低事故隐患影响,确保企业数据库体系的稳定、可靠运行,为企业信息化管理发挥核心应用价值。

4、结语

总之,信息产业的快速发展,令各类企业越发意识到信息化管理中各项数据信息的安全保护尤为重要。为此应科学应用数据库加密技术,制定优质实践策略,扩充信息体系安全建设,完善应急管理,方能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强化工作效率,令企业站稳脚跟,获取长效进步,在价值化信息数据的有效辅助下,实现可持续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代晓红, 信息数据的安全与加密技术[J].重庆工商大学学报, 2009, 12 (10) :106-108.

[2]芥增军.基于数据加密技术的会计电子数据安全对策[J].财会通讯.2008, 2 (8) :92.

[3]许轶旻, 孙建军.江苏省企业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影响因素及实证研究[J].情报杂志, 2012 (5) .

信息化数据库 篇9

信息化技术的应用可以不断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和市场竞争力, 对大型和特大型企业尤其重要。某大型企业对管理信息化系统不断升级改造, 用ERP取代了原有的MIS系统。为了更好地发挥ERP功能, 提升ERP系统数据的实时性, 为企业管理层和决策层第一时间提供各种生产数据, 企业决定建立实时数据平台以达到此目的[1]。

2 实时数据库

实时数据库RTDB (Real-Time Data Base) 是数据和事务都有定时特性或显示的定时限制的数据库[2]。RTDB的本质特征是定时限制, 定时限制可以归纳为两类:一类是与事务相联的定时限制, 典型的是“截止时间”;另一类是与数据相联的“时间一致性”。“时间一致性”是作为过去的限制的一个时间窗口, 它是由要求数据库中数据的状态与外部环境中对应实体的实际状态随时一致, 以及由事务存取的各数据状态在时间上一致而引起的。实时数据库是一个较新的数据库研究领域, 它在概念、方法和技术上都与传统的数据库有很大的不同, 其核心问题是事物处理既要确保数据的一致性, 又要保证数据与事物状态的正确性, 而它们都与定时限制相关联。

企业实时数据库是以生产过程中过程数据为基础, 以优化生产过程和管理水平为手段, 以提高生产收益和降低生产能耗为目的, 通过采集、存储生产过程中大量的实时数据, 完成对生产数据和主要相关数据的积累, 实现生产综合统计、分析, 加强生产过程监控, 辅助生产管理者对生产作出正确的判断与决策, 为实现生产过程的计划和优化奠定基础。实时数据库作为数据库的一个分支, 是将数据库和实时系统两者的概念、技术、方法和机制无缝结合的产物[3], 用于处理不断更新的快速变化的数据, 以及具有时间限制的事务。它的出现主要解决了诸如原有DCS自带的历史数据库过小, 历史数据不能按照原始精度长时间保存等问题, 实现了流程监控、操作监控、趋势分析等功能, 是企业执行系统MES (Manufacting Executing System) 的核心, 同时也是流程模拟、先进控制、实时在线优化等系统的数据平台[4]。在企业信息化管理中, 实时数据库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3 企业信息化总体结构

现代信息管理系统将生产现场控制和监控层的大量实时数据与决策支持层的商业管理与应用集成起来。该企业各分厂的大部分作业区在监控和控制层都结合应用了分散控制系统 (DCS) 和管理系统。

根据企业信息化建设的总体设想, 建立一套以生产管理为中心的信息化系统, 把各个作业区中分散的自成体系的监控系统以分层、分级的方式进行集成管理和监控, 实现数据采集、处理、远程工艺流程监控, 并能为ERP和其他信息管理系统提供共享的实时、历史数据, 从而实现资源共享、集中指挥。

如图1所示, 整个解决方案的集成核心是实时数据库。生产装置将生产原始数据传递给DCS、PLC等生产控制系统, 实时数据库负责采集、管理来自生产一线的数据, 并将这些数据整理、汇总后提供给其他应用, 同时与以关系数据库为核心的ERP系统紧密集成, 为ERP系统提供必要的过程数据。

4 实时数据库与生产控制系统的联系

由于各分厂作业区基础自动化装置的数据往往分散在不同的计算机或控制系统上, 不能统一存储、调用和管理, 各个控制系统是互不相连的自动化“孤岛”, 许多问题因无法采集到足够的数据进行综合分析而难以得到合理快捷的解决方法, 使得生产过程数据的采集和生产计划和命令没有下达的通路。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 采用实时数据库系统, 通过光纤主干网覆盖企业下属的各作业区, 对主要装置的控制系统的数据进行采集、管理, 向企业ERP系统提供数据支持[5]。

CIM-IO是实时数据库系统标准的接口平台, 其允许实时数据库从分散控制系统 (DCS) 或可编程逻辑控制器 (PLC) 以及其它类型的生产控制系统中读写实时数据和历史数据。如图2所示, TDC-3000DCS、PLC、WINCC、CS1000等生产控制系统通过安装相关软件模块等方式支持OPC Server, 由一台数据采集机及网卡与控制系统连接, 并通过CIMIO for OPC取得现场数据, 然后由Ethernet TCP/IP传送至Info Plus.21服务器中;MAX1000生产装置控制系统在AP机上增加一块网卡, 连接到以太网, 并安装配置CIMIO for MAX1000将数据传送至Info Plus.21;FIX、MACS2.0、HIC1000等生产装置控制系统分别在上位机安装一块网卡, 配置一台数据采集机及网卡与上位机连接, 通过安装配置CIMIO for Interlution取得现场数据, 并通过Ethernet TCP/IP传送至Info Plus.21服务器中;INTOUCH生产装置控制系统通过配置一台数据采集机及网卡与控制系统连接, 并安装配置CIMIO for Intouch取得现场数据, 然后通过Ethernet TCP/IP传送至Info Plus.21服务器中。

5 实时数据库与上层应用的联系

实时数据库除了能通过标准接口软件将生产实时数据采集上来, 还能通过各种规范的应用模块接口, 与各种管理系统 (如ERP系统等上层应用系统) 很好地集成, 如图3所示。

5.1 SQL Plus[6]

SQL Plus是一个标准的SQL查询工具, 通过应用该软件使INFOPLUS.21支持SQL语言。用户可以用SQL语言编程查访问实时数据库, 使实时数据库的作用得以延伸。SQL的强大功能可以使企业很容易地分类大量的数据, 以找到有价值的信息, 用于改进过程的性能, 增加产量, 降低成本。工程师和数据分析人员会发现SQL是一个非常直接的工具。SQL Plus特别适合于实时监视方面的应用, 如灵活的分析报表能力, 包括事故分析, 报警分析和生产报告等。

5.2 ODBC OAM

ODBC OAM是实时数据库与支持ODBC的关系数据库的接口。Infoplus.21通过这个软件可以同支持ODBC的关系数据库交换信息。满足实时数据库和企业级数据库无缝连接, 可定时与关系数据库进行双向数据传输, 满足转存的需要。用户可以根据需要定义在两个数据库之间所要交换的数据的域, 包括名称、

格式等。这样用户就可以很容易的建立综合查询系统, 通过标准的浏览器方式查询全公司范围内的各种数据。

5.3 Info Plus.21

Info Plus.21的这个接口软件可以为企业提供一个统一的、标准的开放接口。它可以与支持ODBC外部应用交换数据。与其他商品化实时数据库不同的是这个接口软件完全根据ODBC标准设计, 因此当用户需要连接不同的能支持ODBC标准的关系数据库 (如ORACLE、SQL server) 时, 不需要分别配置新的接口软件。

5.4 Event.21

Event.21是Infoplus.21的报警和事件跟踪系统。通过预组态的方式对报警和异常事件进行管理, 用户可以用浏览器的方式进行浏览和监控。

5.5 LIMS接口

这是一个LIMS系统的开放接口, 由于实时数据库与实验室管理系统重要的关系, Aspen Tech在其基本系统中配置了这个与LIMS系统的接口。

5.6 CIM-IO接口

这是个实时数据库对满足服从OPC协议标准的控制设备的一个接口[7,8]。由于OPC协议目前已经成为控制设备制造商开放设备的标准, 如Honeywell TDC3000的APP节点就是一个OPC服务器。因此Aspen Tech将这个接口标准化放入基本系统中。在公司的解决方案中, 它可以连接各厂的可提供OPC的所有接口。

5.7 Web.21

该产品支持企业及各分厂计算机综合信息查询, 用户均可以通过WEB网页浏览的方式查询与生产决策有关的全公司生产经营情况、生产实时数据、计量数据、储运数据、质量数据、设备数据信息、财务及销售数据信息等的信息。

6 总结

通过实时数据库的平稳运行, 企业管理和决策层可以通过WEB网页浏览的方式, 按权限掌握全公司生产经营情况, 了解生产实时数据、原材料物流数据、产品质量数据、设备运行状态数据、产品销售数据以及财务数据等。这些数据按统一标准进行交换, 从而达到集成共享的目的。实时数据库还能建立企业管理数据模型, 提供部分计算机辅助决策功能。

参考文献

[1]李玮.ERP与企业信息化.蒲白科技, 28-29

[2]杨丽洁, DCS组态软件实时数据库系统的设计.仪器仪表与分析监测, 2010年第3期, 8-10

[3]褚健, 荣冈.流程工业综合自动化技术[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4:172

[4]王强.实时数据库系统在大连石化企业的应用与开发.石油化工自动化, 2009, 6∶47

[5]任云晖.基于InfoPlus.21软件的实时数据库实现[J].国外电子测量技术, 2006, (12) :72-75

[6]AspenTech公司网站:http://www.aspentech.com

[7]OLE for Process Contr01, http://www.Opcfoundation.org

信息化数据库 篇10

随着20世纪40年代中期计算机的问世, 信息革命对人类产生了空前的影响。人类由此进入信息化社会。计算机与网络的发展速度日益加快, 信息技术的利用也因而达到前所未有的高度。人们开始极大地关注信息化对教育可能产生的深远影响, 加快教育领域信息化步伐的最主要原因于在摆脱陈旧落后的教育体制和教育观念的束缚。教育信息化的一个重要方面是教学过程的信息化。

通过对传统的教学设计进行审思与变革, 逐渐将先进的教学理论和信息技术相结合, 形成了一种新的教学设计理念, 即信息化教学设计。教学设计的基本要素包含教学对象、教学目标、教学模式与教学评价。本文主要介绍了信息化教学模式, 以及任务驱动教学模式在数据库教学中的应用, 以期能对进行数据库教学的教师有所帮助, 能在课堂教学实践中更好地加以运用, 促进教学改革, 优化教学效果。

1 信息化教学设计

许多学者在对信息化教学设计研究的过程中, 为其作出了明确的定义。在此采用祝智庭教授对信息化教学设计的定义: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和信息资源, 科学安排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和要素, 为学生提供良好的信息化学习条件, 实现教学过程全优化系统方法。其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创新精神和综合能力, 从而增强学生的学习能力, 提高他们的学业成就。

信息化教学设计与传统的教学设计相比较, 具有很多不同的特点。一是强调教育要以学生为中心, 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性, 强调学生进行自主设计式的学习, 学生可根据自己的需要和兴趣选择学习资源、学习方式, 在相应时间和空间里进行同质的学习, 有利于发挥学生的潜能, 发展人的创造性。二是教学过程具备丰富的教育资源, 利用各种信息技术手段。三是教学模式的多样性, 信息化教学设计提供了一种开放、多元的学习环境, 有利于采用资源型学习、合作学习、研究性学习等多种教学模式。四是教学评价的多元性, 有基于绩效的评价、生成性的评价、平等性的评价等。

2 信息化教学模式

信息化教学模式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 调动尽可能多的教学媒体、信息资源, 构建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其学习环境包含情景、协作、会话和意义建构四个要素。学习者在教师创设的学习环境中充分发挥自身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在这种模式中师生处于正向互动即良好师生沟通, 学生处在教学活动的中心, 是知识的主动建构者和运用者, 教师是教学过程的指导者与组织者, 同时扮演咨询者、辅导者和学习动机激发者的角色, 教学采取民主参与方式, 在教学的各个环节上寻求学生的反馈信息, 并据此作出相应调整。

目前, 国内外较为常见的信息化教学模式主要有:基于任务的学习、基于项目的学习、基于案例的学习、基于资源的自主学习、Web Quest网络探究学习、基于ICT的协作性学习、基于问题的研究性学习、个性化学习、教学模拟、教学游戏、微型世界、虚拟实验室、情景化学习、计算机支持合作学习、集成学习环境等。

3 基于任务驱动教学模式的教学设计

任务驱动教学模式是属于调查研究类当中的探究式学习模式。

教育部颁布的信息技术指导纲要中指出:“知识及技能的教学应以完成典型‘任务’为主, 注重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教材的内容应以从完成提出的某一任务着手, 通过讲解或操作实践使学生完成‘任务’从而达到培养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任务的一般定义就是需要通过某种活动完成的某件事。在信息技术课中, “任务”指的是以信息技术为手段完成的一些事, 例如论文的编写及排版、产品介绍演示文稿的制作、数据库的设计、Flash作品的展示、照片的编辑、小型网站的建立等。

“任务驱动”是一种建立在建构主义教学理论基础上的教学法。在教学的全过程中, 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 以若干个具体的任务为中心, 在真实的任务环境中主动参与、自主协作、探索创新, 在解决问题、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学习知识、掌握技能, 培养开拓进取的自学能力、合作能力和创新能力。任务驱动教学过程是教师、学生、任务三者的积极互动过程。它是以任务为主线、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 确定任务是核心, 怎样驱动是关键, 技能培养是目的的一种教学模式。本人在数据库课程中运用了任务驱动教学模式, 其教学设计的实施步骤如下:

3.1 设计任务

任务贯穿整个教学过程, 任务的设计关系到教学过程是否能够顺利展开, 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首先任务要具有目标性、针对性。教师要明确教学目标, 认真分析教材, 掌握重点与难点, 设计的任务要能够体现教学目标, 不仅要包含学生已经掌握的知识和技能, 还要涵盖将要学习的新知识与新技能。其次设计的任务要具有层次性。教师要了解学情, 依据学生的不同基础, 把握难易程度, 让任务是切实可行的。三是任务要具有开放性, 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 能够触类旁通, 举一反三, 学会知识的迁移。

任务有学期任务, 细分下来有阶段任务、单元任务、课时任务。数据库教学中学期任务是大的项目, 学生选课系统, 分为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数据库的基本知识的学习, 目标是完成系统的数据库的设计, 主要采用任务驱动, 第二阶段是学习后续课程, 在后续课程运用数据库的知识, 主要采用的是项目教学。第一阶段划分为四个单元, 数据库基本理念知识的学习, 数据库与表的建立及管理, 运用Transact-SQL语言编程, 数据库的管理与维护。每个单元又有不同的课时任务。

3.2 创设情境, 呈现任务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强调创设真实情境, 它的目的是让各种学习因素处于最和谐的状态, 以便教与学的有效开展。这个真实的情境应该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 使学生的学习直观性和形象化, 便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体验到知识技能在日常生活中的的应用价值。同时, 这个情境又不是学生能够完全认知的, 需要学生不断去探究。

在信息化的教学设计中, 可以充分发挥多媒体计算机综合处理图形、图像、动画、视频以及声音、文字和语言、符号等多种信息的功能, 从声音、色彩、形象、情节、过程等方面, 设计出具有某种“情境”的学习“任务”, 使学生在这种“情境”中探索实践, 激发学生的联想与判断, 从而加深对问题的理解。

3.3 讲想练结合

这种方式是以知识、能力、人格为目标, 旨在让学生在尝试中获得成功。讲不是满堂灌, 而是精讲, 教师压缩讲授的时间, 但不降低效率。提出任务后向学生讲授相关的基本概念及操作方法, 尤其让学生看到任务的分析过程, 当遇到问题时如何思考, 当出现错误时, 如何查找、分析、纠正错误, 尽可能的把学生在完成任务、解决问题时可能遇到的相似情境展示出来。在讲的过程中, 腾出时间来让学生积极思考。一般是采取边操作演示边讲解的方式, 然后再让学生自主练习。

3.4 自主协作学习, 完成任务

任务给出以后,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 开始自己思考任务及样例, 对任务进行揣摩分析, 经过小组讨论后, 理清解决问题的思路, 动手解决问题, 完成任务。在这个环节中, 教师的指导作用至关重要, 要随时查看学生的任务进行情况, 允许和鼓励学生创造性地发挥。发现临时出现的问题时, 提供必要的点拨。对完成任务有困难的学生, 应与学生一起分析问题, 在适当的地方提出建议, 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对于学习能力比较强的学生, 则可以提出更高的要求。教师对于关键问题或是共同出现的问题, 应及时向全班同学做出反馈, 以便保证全体学生都能够顺利完成任务。教师要真正地为学生提供一个自主协作的学习环境, 真正地放手让学生去独立思考、相互探讨和动手实践。

3.5 学习效果评价

对于学生最终任务的评价, 一般从两个方面来进行, 一是知识点是否掌握, 是否能够灵活地运用知识来解决问题, 二是是否具有创新的亮点。相对于学习结果的评价, 学习过程的评价标准比较难以衡量。可以尝试用档案袋评价的方式来进行, 详细地记录学生的实践操作过程。评价的方式有多种, 如个人评价、组内评价、组间评价、教师点评等。教师的评价要从正面引导, 发现和挖掘学生的优点, 对不同的学生, 运用不同的评价方法, 如表扬评价、激励评价、竞争评价等。通过评价, 教师可以及时反馈学生的学习情况并进行总结, 指出存在的问题和需要改进的地方, 让学生明确自己掌握的知识, 需要具备的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同时教师也可以检测自己的教学效果, 以便教师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改进和完善教学环节。

在本人的教学实践中, 一般是运用档案记录法, 记录学生平时与期末考核的详细情况。通过对所教授的三个不同专业不同年纪的班级的记录进行总结可以发现, 运用任务驱动教学模式组织教学的商务1011班、软件1211班, 与运用传统方法进行教学的电子0811班相比, 考核方式随着教学模式的改变而发生了变化, 从原来的纸制理论考试变为上机考试, 主要考查学生掌握知识、运用知识的能力, 教学效果也有很大差别, 前者让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更为牢固, 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得到大辐度的提升。

在任务驱动教学模式中, 坚持以学生为主体, 教师仔细推敲, 设计适合学生的任务, 创设良好的情境, 能够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让学生积极参与到任务中来, 自主协作地学习, 能够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 增强学生的合作意识, 培养创新进取的精神。

摘要:随着互联网产业的快速发展, 信息技术的应用领域越来越广泛, 逐渐走入课堂, 信息化教学方兴未艾。本文主要探讨了任务驱动教学模式的信息化教学设计, 及其在数据库教学中的应用, 以提高教学质量与教学效果, 促进理论与实践的结合, 培养适应社会需求的高技能人才。

关键词:信息技术,信息化教学方式,任务驱动教学模式,数据库

参考文献

[1]邵鹏飞, 王香菊.中等职业学校计算机专业课程改革初探[J].职教通讯, 2006 (11) .

[2]刘传领, 范建华.信息化教育的教学模式与教学设计研究[J].科技创业月刊, 2006 (04) .

[3]周坤亮.信息化教学设计研究综述[J].南京晓庄学院学报, 2011 (01) .

[4]张伟.论任务驱动法在教学实践中的应用[J].西安社会科学, 2008 (06) .

数据库:信息世界的图书馆 篇11

数据库无所不在

你可曾想过这些问题:互联网上的新闻、图片、音乐和视频保存在哪儿?使用Google和百度为什么能快速找到需要的信息?为什么能用QQ在不同的电脑上聊天,而其中的个人资料又能自动同步?网络游戏中的游戏币和装备保存在哪儿?通过网上银行理财和网上购物是怎么实现的?

在电影《防火墙》中,犯罪团伙想利用在银行负责电脑系统安全工作的主角杰克盗取1亿美金,其中偷盗的当然不是现金,而是修改银行电脑系统中的账户信息……

这些我们日常生活中的情景都和一个电脑技术有关,它就是“数据库”。

数据库,没有你想的复杂

看着这么多数据库的应用,你一定觉得它很复杂吧?别急。小虾想搭建一个论坛,将涉及很多“数据库”的知识,我们就跟着他一同来了解数据库。

数据库(DB,Database)是按一定的结构和规则组织起来的相关数据(信息)的集合,就像信息世界中存储数据的图书馆,已经成为现代计算机信息系统和应用系统的基础和核心。

Google和百度如何工作?搜索引擎的工作主要可以分为三步:抓取网页上的信息→建立索引数据库→在索引数据库中搜索排序。当你键入关键词搜索时,它便会从索引数据库中找到匹配该关键词的网页。实际上,Windows Vista中可以更快地查找文件也是应用了这个方法。

管理数据库的软件称为数据库管理系统(DBMS,Database Manage System),通常所说的数据库都是指数据库和相应的数据库管理系统的总称。使用数据库主要是为了能够保存和管理(添加、修改、删除和查找等)数据,以便更好地利用。

数据库中的数据通常是以表格形式存放在多个相互关联的表中。表中的列叫“字段”,包含某一类信息;表中的行叫“记录”,包含这行的信息。

选择数据库是个问题

小虾总算知道了什么是数据库,可新的问题又出现了—搭建论坛需要什么数据库呢?我们先来认识一下常见的数据库管理系统:

1Microsoft SQL Server:由微软推出,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数据库管理系统之一,功能强大而全面,是使用ASP和ASP.NET的最佳选择。

2Microsoft Access:一个非常容易使用的小型数据库,常用于网站论坛、留言板、博客和调查问卷等。

3Oracle:大型数据库,它最突出的特点是可以存储海量信息,具有很高的安全性,为目前很多银行所采用。

4MySQL:对于开源爱好者来说,MySQL是Linux平台上中小型数据库的最佳选择,对应PHP论坛。

5IBM DB2:IBM公司的产品,支持OS/2、HP-UNIX和SUN-Solaris等多种操作系统,稳定性和安全性强。

别让黑客盯上你的数据库

一天,怪事发生了—小虾的论坛管理员账号不能登录了,论坛中还充斥着用他的账号发布的大量垃圾信息。这时,一个陌生电话打来。来电话的是市网络警察支队,他们检测到论坛中出现不正常的信息后来询问情况。听了小虾的描述,网警告诉他可能是因为数据库设置不当造成论坛被黑。

在市网络警察支队,正在举办一个数据库安全知识讲座,小虾听得很认真,还做了笔记:

1使用Access数据库:一定要防止数据库被下载。如果黑客下载了数据库,那么论坛将没有任何安全可言。网上介绍的很多防止Access数据库被下载的方法都是将其扩展名由mdb修改为asp或asa,其实并不安全,应该在以下方法中任选其一:

1)在mdb数据库主文件名的最后添加字符“#”(没有引号)。

2)在IIS中设置禁用mdb文件的下载。

3)使用数据源(ODBC)连接数据库,将数据库文件存储在非网站目录中。

2使用SQL Server数据库:一定要给数据库默认管理员的sa账户设置一个安全的密码。最好禁用sa账户,重新建立一个具有适当读取权限的数据库账户使用。

小知识:SQL语言

SQL(结构化查询语言)是一种功能齐全的通用的数据库语言。与一般编程语言不同的是,使用SQL语言只需要发出“做什么”的命令,不用考虑“怎么做”。使用它可以完成管理数据库的各项操作任务。

小知识:数据库的诞生

20世纪50年代,计算机要将运行结果在纸上打印出来或制成穿孔卡片,这时的数据管理就是对所有这些卡片进行管理。磁盘诞生以后,计算机开始广泛地应用于数据管理。1961年,通用电气公司的Charles Bachman成功地开发出世界上第一个数据库管理系统。

小知识:ODBC

信息化数据库 篇12

1 医院信息化管理的重要性

通常情况下, 可以将医院信息管理划分为两个方面, 分别是外部信息化管理和内部信息化管理, 外部信息化管理主要是医院与其他单位的信息化管理和上级部门之间的信息管理, 还有就是医院之间的信息管理。目前, 医疗体制改革日趋深入, 医院在发展过程中面临着较为激烈的市场竞争, 因此, 就需要对信息管理产生足够的重视。通过信息化管理的构建, 可以促使医院的管理水平得到提升, 患者的挂号时间得到缩短, 并且可以更好地管理医保和药品等方面。此外, 医院还将教学以及科研等任务承担了过来, 做好了信息化管理工作, 可以将相应的临床信息和数据提供给教学以及科研, 医院的管理又可以划分为诸多个方面, 如行政后勤科室的管理、临床管理等。因为各个科室有着不同的职能和分工, 那么在管理的过程中, 就会有大量的数据信息管理产生, 并且这些数据有着不同的来源和贮存方式, 因此, 医院在管理信息时, 就需要采取科学有效的管理方式, 可以将数据库和网络技术给应用过来, 以便将个性化的服务提供给患者。医院的信息化成熟之后, 可以在数据库中储存患者的检查记录和用药记录, 有完整的电子病历形成, 更好地诊治患者。

2 医院病历的信息管理

信息化医院管理体系构建的重点就在于信息化管理医院的病历。在过去, 需要在特定的空间内对档案室进行构建, 并且设置专门的管理人员, 调阅和存取有着一定的难度, 等待时间较长。借助于数据库技术, 就可以录入和存储病历信息, 借助于互联网技术, 患者和医护人员都可以登录到数据库中, 查找和调阅病历, 这样时间成本和人工成本就可以得到有效地降低。数据库的病历信息包括诸多的方面, 如基本文本诊断输数据信息、视频影像诊断信息等, 患者通过对数据库病历信息进行查询, 就可以对自己的病情和治疗的基本情况进行了解, 并且结合病历上的医嘱, 自我约束。医护人员结合病历的相关记录, 可以对患者医嘱的执行情况进行监控, 并且进一步地跟踪和调查患者的治疗情况, 及时报告和反馈给医生。医生对患者的病历进行查询, 对患者的过往病史和具体治疗方案进行了解, 这样就可以更加科学地治疗。

3 医院设备物资的信息管理

在医院信息化管理体系中, 医院设备物资的信息管理也是重要环节, 医院有着较多的科室, 设备使用出库入库较为频繁, 如果采用人工的方式来监控和记录设备的出入库情况以及使用情况, 容易出现问题, 并且无法实时有效地了解医院消耗性药品物资的采购和库存等情况, 那么就可以将数据库技术应用过来, 统计和录入医院的医疗设备和药物资源的储备分发情况, 这样就可以更加全面有效地调节它的使用情况。用户登陆到用户界面, 查询医院设备的库房, 对设备的使用情况、使用者情况以及医院设备信息等进行了解。对于消耗性药品资源, 用户可以对其采购情况以及储备数量等进行查询, 这样就可以更加合理规范地配备医院的药品资源。

4 医疗质量的信息管理

采用数据库技术, 可以更加准确地录入设备信息和病历信息, 这样医院就可以更加直观地控制医疗质量, 时效性较强。通过对数据库相关信息进行查询, 对医疗质量的控制管理体系进行构建, 特别是可以在网上监督那些病情危重的患者治疗情况, 重视危重患者的病情和治疗, 组织相关的专家人员, 来严格监督和审查病历的质量, 促使医生进一步完善和优化治疗方案。在治疗过程中, 对医生的用药进行监督, 对其使用的抗生素等药物进行控制, 可以促使医院的服务质量得到提升, 危重病人的治疗风险得到降低。同时, 通过强化监督, 误诊的发生率也可以得到显著降低。借助于信息化的医疗质量监督, 可以对治疗质量合理的评价, 提升医疗治疗实时监控的质量。

5 结语

通过上文的叙述分析我们可以得知, 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和完善, 人们生活质量的提升, 要求医院具有更高的管理水平;为了增强医院的综合竞争力, 就需要将先进的数据库和网络技术给应用过来, 进行医院信息化的建设工作。在医院信息化建设过程中, 需要将病历信息化管理、物资信息化管理和医疗质量信息化管理作为重点。

摘要:随着时代的进步和社会经济的进步, 如今网络信息技术和数据库技术得到了不断的革新, 信息传播的一个重要工具就是互联网, 而在医院管理现代化中, 医院信息化也是需要重视的一个方面。人们已经日趋重视医院的信息化建设, 但是在具体的实践中, 还存在着诸多的问题和不足, 需要引起人们的重视。文章简要分析了利用数据库和网络技术实现医院信息化, 希望可以提供一些有价值的参考意见。

关键词:数据库,网络技术,医院信息化

参考文献

[1]高彦博, 王晓华, 刘晨阳.医院远程医学信息网建设应用探讨[J].中国医院管理, 2009, 22 (6) :123-125

[2]刘友坤, 杨俊.医院精细化管理的核心要素——信息化体系的构建与运行实践[J].价值工程, 2012, 43 (5) :88-90

上一篇:垄上行间下一篇:幼儿文明礼貌的养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