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罗科菲耶夫(共12篇)
普罗科菲耶夫 篇1
摘要:普罗科菲耶夫一生创作了很多优秀的作品, 然而为小提琴创作的奏鸣曲仅有两首, 其中《第二小提琴奏鸣曲》是根据他的《长笛奏鸣曲》所改编的, 所以《第一小提琴奏鸣曲》就更加值得探究。本文仅通过对作者生平及其创作背景等对第一小提琴奏鸣曲作简要的分析。
关键词:普罗科菲耶夫,小提琴,奏鸣曲,创作
一、生平
普罗科菲耶夫是原苏联作曲家、钢琴家。1891年4月23日出生于叶卡杰琳娜省桑卓夫卡村。他出生于充满艺术氛围的家庭, 自幼跟随母学习钢琴, 5岁时自己写作钢琴曲, 9岁时创作了他的第一部歌剧《巨人》, 14岁进入圣彼得堡音乐学院学习钢琴和作曲, 20岁即举行了首个个人交响乐音乐会。1918-1936年旅居美国、法国, 从事创作和演出, 这段时间他的作品享誉各国, 成为闻名国内外的作曲家, 1936年回国定居, 继续从事音乐创作。1947年, 获俄罗斯联邦人民艺术家称号;1943-1951年, 6次获苏联国家奖金, 1957年获列宁奖金。1953年3月5日傍晚, 普罗科菲耶夫不幸辞世, 即使在生命的最后日子里, 他都极力用生命诠释对艺术的热爱。值得一说的是同一天伟大的政治家约瑟夫·斯大林同志也与世长辞。
普罗科菲耶夫的创作大致可分为三个时期: (1) 早期 (1918之前) 以管弦乐作品和钢琴作品为主, 富于青春气息, 调性范围也因多调式和色彩性和声的运用而得到充分扩展;其音调具有俄罗斯民族风格; (2) 旅居国外时期 (1918-1936) 受西方现代音乐流派的影响, 与法国“六人团”风格有些接近, 并进一步探索了更为复杂的半音化风格。 (3) 后期 (1936-1953) 回到了苏联, 他的创作出现了新的题材内容——祖国及其历史和当代生活。这一时期, 现实主义和俄罗斯风格的艺术特征更加鲜明, 音乐语言更加富于个性, 抒情性、史诗性的创作面貌更为突出, 他的创作更倾向于新古典主义。
二、创作背景及解析
1935年普罗科菲耶夫终于又回到了自己的祖国。这时的俄罗斯, 已是全新的社会面貌, 加入了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 即苏联。由于处于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前夕, 他的创作也开始选取新的思想内容。以爱国主义为出发点, 以反映俄罗斯的重大历史问题的文学名著为题材来进行创作, 并取得了伟大的艺术成就。这是普罗科菲耶夫创作的一个转折, 也是他创作的另一个辉煌时期, 他许多的代表作品就是在这片伟大的土地上创作的。
《第一小提琴奏鸣曲》历时八年创作。虽然《第二小提琴奏鸣曲》完成于1944年, 但是《第一小提琴奏鸣曲》的创作开始于1938年, 所以被称为《第一小提琴奏鸣曲》。1947年3月这首奏鸣曲荣获斯大林奖金一等奖。西方许多国家的音乐评论都给予最场景和战斗英雄的颂歌。而中间的第三乐章则是伴随着小提琴温柔的旋律主题, 响起了富于幻想的抒情乐章, 犹如少女般柔弱而坚韧的悲痛情感。各个乐章犹如一幅幅画卷交相展现出人民的苦难与英雄气概的史诗性场面。
第一乐章主题是普罗科菲耶夫许多沉思性主题的典型题材——明朗的旋律与低声部齐奏的陈述。这个主题由小提琴奏出, 表现了比较激动的犹如叹息的音调, 就像回忆一段故事的开始陷入沉沉的深思预示着不幸与悲痛。钢琴中均匀奏出的几个小七和弦、加弱音器后小提琴中流露出的流动性的音阶, 仿佛透过一层薄薄的轻纱带我们进入另一个场景。
第二乐章brusco (残酷粗暴的) 由这个标注, 可以看出本乐章意在给人们呈现一种战争残酷的场面。粗暴有力的音响代替了故事性的主题, 但是粗暴机械的音乐很快被勇敢无畏的主题所替代, 敌对势力与英雄的形象交替在音乐中出现, 极不协和的音响、多调性的和声像是呼出的危险信号, 多变的和声推出了高潮部分, 极尽的表现了战争中的不惜一切代价地保卫家园, 驱逐敌对势力, 为美好生活而努力奋战的英雄们。
第二乐章的战争场景过后, 适时的富有幻想的第三乐章慢慢讲述出来, 缓缓流动的音乐带我们走进了一个没有战争和灾难的世外桃源, 小提琴充分演绎了委婉温柔的歌唱性主题, 犹如少女在歌唱。变化音的转折与美妙的和声对比使它成为这部作品中最美的旋律。
第四乐章在前面主题中增加了节奏律动, 主部主题的动力性与副部主题的抒情性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在调式方面主副部都运用了特殊调式 (混合利底亚与利底亚调式) 的因素, 增强了音乐中的民族色彩。展开部拥有极大的动力性, 其中主部与快速流动的副部形成了更加强烈的对比。钢琴敲击出有力的八度乐句, 使人联想到了第二乐章残暴的主题。战争的场面再次呈现, 战斗更加的汹涌。再现部与尾声相结合, 第一乐章中的朦胧的和弦与加弱音器的小提琴部分再次奏出, 这种模糊的音响像在向人们强调这个故事的遥远, 最后故事缓缓的结束。
这首奏鸣曲充分运用了小提琴的表现力。钢琴与小提琴的完美结合, 表现了俄罗斯的民族精神与英雄叙事的深刻印象。是小提琴作品中不可忽视的一部佳作。
参考文献
[1][俄]M.阿兰诺夫斯基著, 张洪模译.俄罗斯作曲家与20世纪[M].北京:中央音乐学院出版社, 2005年.
[2]徐月初, 孙幼兰译.普罗科菲耶夫文选·回忆录·评传[M].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 1987年.
[3][苏]拉里萨·丹科著, 李浩, 吴川译.普罗科菲耶夫[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 1987年.
普罗科菲耶夫 篇2
【设计理念】
以语言为载体,抓住关键词句,抓住表现人物心情的语句,通过创设情境,启发想象,指导朗读,逐层体会人物的性格特征,围绕“为人类造福,有什么错?我可以忍受各种痛苦,但决不会承认错误,更不会归还火种”一句展开教学,感悟普罗米修斯为人类造福而勇敢献身的大无畏精神。这样,在学习中使学生的语文知识、语文能力、语文心智、语文情意等语文素养得到提高,同时又经历一次心灵的感动,获得真、善、美的熏陶。
【教学流程】
一、复习导入:
1、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普罗米修斯》这一课的生字词,现在我们来巩固一下,请同学们拿出听写本,听写几个词语。
2、出示刚听写的词语,齐读二遍。和同桌交换检查听写,不对的地方马上改正,多读几遍。
(设计意图:为检测学生上一课时的学习成果,巩固记忆,安排了当堂听写,进行显性的校对与订正,复习本课的生字词。)
二、学习1-2自然段:
1、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普罗米修斯偷了火种,火神阿波罗不但不气恼,反而非常敬佩普罗米修斯,还试图想救他。火神敬佩普罗米修斯什么呢?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的1-2自然段,想一想,再和同桌交流交流。开始!
2、谁来说说你的想法?
(1)普罗米修斯很勇敢,他冒着生命危险,到太阳神阿波罗那里去拿取火种。
a有感情地读读一自然段的最后一句话,指名读,生评。b师注意引导学生谈感受。
c因为从一开始,他就已经看到了盗火的后果———冒生命危险,但他还是毅然决定去为人类盗火。这时普罗米修斯是怎么想的呢?(就算触犯天规,我也要盗取天火,为人类带来光明!)
齐读,读出普罗米修斯盗火的决心。
(2)普罗米修斯还是一个善良的神,当他看到人类吃生东西,在无边的黑夜中度过了一个又一个长夜,他很同情人类,就决定为人类盗取火种。
a是啊,没有火,人们生活的很悲惨,谁来读读课文第1段的第一句话。b自从有了火,人类的生活发生了怎样的变化?指生读第二自然段的最后一句话。
c同桌同学一人一句,对比着读一读。
d读了这两句话,你有什么感受?(火给人类带来了光明和幸福,火让人类远离了悲惨和黑暗。)
e指一生读,评议。
f火的好处只有这些吗?文中的省略号表示省略了要说的话,我们来加以补充吧。如:
自从有了火,人类不吃生的东西,减少了疾病。自从有了火,人类的夜晚就有了光明。„„
g小结:有了火,人类才领略了熟食的美味,脱离了茹毛饮血的时代;有了火,人们才能烧制陶器,冶炼金属,制作更精细的工具和武器。普罗米修斯为人间做出了多大的贡献啊!他的勇敢、善良值得火神敬佩,更值得我们敬佩!
三、学习3-8自然段:
1、请同学们默读课文3-8自然段,想一想普罗米修斯最让我们佩服的是什么?并拿起笔来划一划相关的句子,再读一读,体会体会,开始!
2、我们来交流交流:
(1)普罗米修斯是个真正的英雄,他很有正义感,认为是对的事,就义无反顾地去做,不怕受到宙斯的惩罚。
生朗读第5自然段。
你从哪儿词语和标点体会到普罗米修斯的坚定?(摇摇头、坚定、可以、决不会、更不会、?!)
谁来试试?评议。谁再来读。齐读。
(设计意图:正确处理好发展语言与丰富情感的关系,教学中努力引导学生从文中语言体会人物精神,而不仅仅是对情节的关注。通过对语言的品味揣摩,提升情感认识,使情感与语言的发展和谐共振。)
(2)虽然受到了宙斯严厉的惩罚,但是普罗米修斯不屈服,他是一个真正的英雄!我佩服他!
A、宙斯决定给普罗米修斯最严厉的惩罚是什么呢?请你们默读课文6——8自然段找出自己感受最深的句子和词语,并想想为什么这些句子和词语让你感受最深。
B指生交流读句子,并谈谈为什么这些句子和词语让自己感受最深。预设:
句子1:火神不敢违抗宙斯的命令,只好把普罗米修斯押到高加索山上.普罗米修斯的双手和双脚戴着铁环,被死死地锁在高高的悬崖上.他既不能动弹,也不能睡觉,日夜遭受着风吹雨淋的痛苦.尽管如此,普罗米修斯就是不向宙斯屈服.生抓住“带着铁环、死死地锁、既不能„„也不能„„日夜遭受”谈感受,并读出这种感受。
师:(指着图说)看,这就是高耸入云的高加索山,高高的悬崖上,脚下是万丈深渊,深不见底,普罗米修斯被死死地锁在这狭窄的峭壁上,不能动弹,不能睡觉。假如是你,你会有什么感觉?
指名读出这种感受,指名读,齐读。
师:不仅如此,假如再有天神来劝普罗米修斯向宙斯屈服,他一定会坚定地回答:
女生齐读:“为人类造福,有什么错?我可以忍受风吹雨淋,但决不会承认错误,更不会归还火种!”
句子2:“狠心的宙斯又派一只凶恶的鹫鹰,每天站在普罗米修斯的双膝上,用它尖利的嘴巴,啄食他的肝脏.白天,他的肝脏被吃光了,可是一到晚上,肝脏又重新长了起来.这样,普罗米修斯所承受的痛苦,永远没有尽头了”
你特别从那些词感悟到痛苦?“尖利”“啄食”
凶恶的鹫鹰用它尖利的嘴巴,啄食普罗米修斯的肝脏。你们知道啄食是怎么吃法吗?(啄食就是——啄一口,吃一口)
师:鹫鹰用尖利的嘴巴用力啄开普罗米修斯的肚子,一下、两下地啄着整个肝脏。啊,这尖利的嘴巴就像一把刺刀剜着普罗米修斯的肝脏.(出示图片)虽然普罗米修斯已经被啄得鲜血淋漓,但他一直强忍着痛苦啊!这种痛苦只有一次吗?为何?
师:这是一种怎样的痛苦啊?你能用四字词形容吗?(生不如死)为什么说生不如死?
师:白天,普罗米修斯被凶恶的鹫鹰啄食,撕心裂肺的痛缠绕着他全身,可是晚上,这肝脏又长出来了,普罗米修斯真的是生不如死啊!
师:谁能把这种痛苦读出来。指名读。
听了你的朗读,我感觉到了一种撕心裂肺的痛。我似乎听到普罗米修斯在呐喊。我也很想读一读。给点掌声鼓励老师行吗?
师配乐读。
谁也想读一读?指名读,评价。
师:这样的痛苦普罗米修斯屈服了吗?他始终坚守着自己的诺言。他不畏强暴,不屈不挠和宙斯对抗着,他还会毫不犹豫,坚定说——
男生齐:“为人类造福,有什么错?我可以忍受恶鹰啄食,但决不会承认错误,更不会归还火种!”
句子3:许多年来,普罗米修斯一直被锁在那个可怕的悬崖上。师:同学们,你们知道“许多年来”是多少年吗?猜猜看。设1:1年,一年有多少天?365天 设2:30年,就是多少天? 设3:几百年。
师:请看大屏幕——“三万年来”,三万年年来普罗米修斯一直在承受这样的痛苦。同学们,让我们一起用朗读来体现普罗米修斯所承受的痛苦。
生齐读:三万年来,普罗米修斯一直被锁在那个可怕的悬崖上。,为了人类,普罗米修斯忍受了多大的痛苦!面对最严厉的惩罚,普罗米修斯决不屈服,让我们再次聆听他惊天动地的回答吧!
生齐读:为人类造福,有什么错?我可以忍受各种痛苦,但决不会承认错误,更不会归还火种!
四、学习第9自然段:
同学们,普罗米修斯最后到底怎样了?指生有感情朗读最后一段。师:普罗米修斯终于获得了自由,你听到这个消息心情怎样?
师:让我们一起祝福获得自由的普罗米修斯吧。(齐读课文最后一句“普罗米修斯——这位敢于从天上拿取火种的英雄,终于获得了自由。”)
(设计意图:“感悟品质、想象说话、朗读课文”三大任务相互融合,感悟“勇敢、善良、正义、智慧”等品质要随机安排,从学生的自主感悟基础出发,通过预设的辅助练习给学生帮助。)
五、概括提升
1、师述:直到今天,人们仍然采用多种方式纪念着这位英雄,。每届奥林匹克运动会都要到奥林匹亚去取圣火,人们在燃起“圣火”之前,必须向他祭祀,以此祭拜盗火下凡的普罗米修斯,并象征着奥运精神薪火相传。(出示点燃圣火的图片)
2、许多著名的诗人也用诗文来倾诉心中的景仰之情,如诗人雪莱就写过这样的诗:《普罗米修斯赞歌》。(大屏幕展示)
师:让我们怀着对普罗米修斯的感激和崇拜之情一起来读一读这首《普罗米修斯赞歌》,好吗?(师生接龙读)
普罗米修斯赞歌
是谁?让漫漫黑夜跳跃希望的火苗?
是谁?让蛮荒时代沐浴文明的曙光?
是谁?甘愿触犯天条也要救人类于水火?
是谁?身受酷刑却无怨无悔?
啊!巨人,是你给人类带来火种,送来光和热,送来人类新的纪元!
尽管上天和你蓄意为敌---
高山险峻、铁链加身,烈日如火、暴雨如注......
但沉重的铁链只能锁住你的躯体,却怎能锁住那颗坦荡无私的心!
难道仅仅是物质的火种吗?
不,你给予我们的,是声声不息的精神火种!
勇敢、坚强、博爱、无私,这就是你---普罗米修斯!
(设计意图:让学生又经历一次心灵的感动,获得真、善、美的熏陶。)
六、课外拓展
古希腊神话故事中的神还有很多很多,自由读课后的“资料袋”,师推荐古希腊神话故事,课后阅读。
(设计意图:基于本课内容有着广阔而深厚的文化背景,应努力挖掘本课教学资源与潜力,培养阅读神话故事的能力,激发阅读兴趣,把兴趣引向课外,让能力在课外阅读中得到锻炼与发展。)
板书设计:
31普 罗 米 修 斯(为民造福 不屈服 „„)惩罚 劝说 救下 宙斯 火神 赫拉克勒斯
《普罗米修斯》第二课时教学设计(2)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①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普罗米修斯的勇敢和 献身精神。
②借助具体的语言材料,了解普罗米修斯取火的英雄壮举。2.过程与方法
探究普罗米修斯的话,抓住重点词句段品读感悟;加强课文朗读,多读促悟,多读促情。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学习普罗米修斯不畏强暴、为民造福的伟大精神;激发学生读神话故事的兴趣.教学重点难点:
感悟普罗米修斯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从有关语段的描写中体会人物的形象。课前准备:
课件、查阅有关古希腊神话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师:同学们,2008年8月,祖国发生了一件什么大事?
2.师:对,我国成功举办了第29届奥运会。下面就让我们一起看看奥运圣火的采集与点燃的盛况吧。
3.师:(出示奥运圣火的视频。)2008年3月24日,北京奥运会圣火在希腊奥林匹亚成功采集!随后,圣火跨越五大洲带着世界人民的祝福和激情来到北京,体操王子李宁高举火炬点燃了北京奥运圣火!据说,奥林匹克火炬仪式,起源于古希腊神话中的普罗米修斯取来火种、造福人类的故事!
4.师:今天,咱们继续学习31课,去走近这位伟大的取火英雄吧。
师板书课题生齐读。
二、精读课文,感悟精神
㈠ 取走火种被发现
过渡:好的,请同学们翻开书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课文,并画出故事中主要的神话人物以及普罗米修斯与火神的对话。1.师:故事中主要的神话人物有哪些?(师板书:宙斯、普罗米修斯、火神、赫拉克勒斯)
2.师:谁来读读普罗米修斯和火神的对话?(评价朗读),师:让我们一起来读读吧。(课件出示普罗米修斯的对话),我来读作者的话,女孩读火神的话,男孩读普罗米修斯的话。
3.(师生分角色读普罗米修斯的对话后),师:大家再看,(师指大屏幕),宙斯不是决定给普罗米修斯最严厉的惩罚,并要他立即执行吗?他为什么敬佩普罗米修斯呢?
4.师:人类以前有没有火?神话中,人类以前为什么没有火呢?谁来将查找的资料向大家介绍一下?(生简单汇报:神话中说,最初的人,是和神幸福地共同生活的。后来,宙斯决定将人和神分开。他把这任务交给了普罗米修斯。于是,普罗米修斯在祭祀的时候,将事先涂了厚厚一层白油的骨头献给宙斯,却将较好的部分给了人类。宙斯察觉了这一骗局,他报复人类,拿走了火种。)5.师:没有火的日子,人类过着一种怎样的生活呢? 6.师:是呀,没有火,人类真(悲惨)呀。普罗米修斯冒着生命危险从太阳神阿波罗那为人类取来了火种。有了火,人类生活发生了怎样翻天覆地的变化?(学生汇报:驱寒取暖 烧熟食物 驱赶野兽„„)
7.(播放动画视频),师:瞧,原始人类学会了使用火,有了温饱和安全后,是多么快乐!)8.师:你还想到什么?(生:人们在家庭生活中用火烧水、做饭、取暖 ;可以利用火冶炼金属、制造陶器、用火发电;以火炬形式,作为光明、团结、友谊、和平的象征传遍世界各地„„)
9.师:是呀,普罗米修斯把火种带到了人间,人类从此由黑暗走向(光明),由寒冷走向(温暖),由痛苦走向(幸福),由野蛮走向(文明)。(示意学生接答)10.师:我们享受光明、温暖、幸福、文明的同时,你想对这位取火的英雄说点什么?
11.师:普罗米修斯感动了我们,也让火神十分敬佩,火神悄悄地劝说普罗米修斯归还火种。(板书:劝说)如果普罗米修斯不归还火种,他将给自己带来什么?
12.师:惩罚、痛苦、甚至死亡都是普罗米修斯意料中的事,但是英雄普罗米修斯一想到没有火,人类将在无边的黑暗中度过一个又一个长夜,他摇摇头,坚定地回答:(示意一女生接读普罗米修斯的回答)
一想到没有火,漫长的寒夜,人们无法驱走冰冷的寒气,他摇摇头,坚定地的回答:(示意一男生接读普罗米修斯的回答)
一想到没有火,人类只能吃生冷的食物,他摇摇头,坚定地回答:(示意全体学生接读普罗米修斯的回答)
一想到没有火,野兽出没,疾病流行,他摇摇头,坚定地回答:(示意全体学生接读普罗米修斯的回答)
㈡ 受罚获救
过渡:狠心的宙斯会给这位英雄怎样的惩罚呢?请默读第六、七、八自然段,标出让你感动的句子,和同桌说说你的感受。(板书:惩罚)
1.师:狠心的宙斯先怎么惩罚普罗米修斯?谁能看屏幕用这些词说说他遭受的痛苦?(出示词语和图片的课件,学生说)
2.师:尽管如此,普罗米修斯就是——?(学生接答:不向宙斯屈服),他又受到怎样的惩罚?哪些词语让你感受到了英雄的痛苦?(一学生答)谁来看屏幕说说?(出示带词语和图片的课件,学生说)
3.师:是的。宙斯的惩罚是越来越重。(出示普罗米修斯受罚图)这就是一心为人类造福的普罗米修斯,但此时此刻他双手和双脚(戴着铁环),被死死地锁在(高高的悬崖上)。他既不能(动弹)也不能(睡觉),日夜遭受着(风吹雨淋的痛苦)。更可怕的是,这只凶恶的鹫鹰,每天站在普罗米修斯的双膝上,用它尖利的嘴巴,啄食他的(肝脏)。白天,他的肝脏被(吃光了),可是一到晚上,又(重新长了起来)。普罗米修斯所承受的痛苦,永远(没有尽头)。(学生接说)
4.师:同学们,他遭受的痛苦只有这些吗?对,远远不止。你还想到了什么?(学生汇报:被蚊虫叮咬、口渴、雷击、暴晒、受冻、饥饿、不能和家人团聚 碎石击打„„,听者想象画面)
5.师:听了这些,老师的心都快碎了。面对着这越来越重的惩罚,面对着这些永无至尽的痛苦,你能坚持下去吗?为什么?但我们的英雄却是越来越(坚强),他有没有承认错误?有没有归还火种?(学生接说),你从哪知道的?
6.(学生汇报后,出示课件),师:齐读出你对他的敬意吧!7.师:学到这,你有什么感受?读读你感受最深的句子。(师评价朗读:听了你读的话,老师真想冲向高加索山,救下这位英雄;老师真想质问狠心的宙斯„„)
8.师:许多年过去了,普罗米修斯一直坚持着,直到有一天愤愤不平的大力神赫拉克勒斯挽弓搭剑射死鹫鹰,他才重新获得了自由。
(板书:救下)普罗米修斯为什么一直能忍受这么多的痛苦,一直不向宙斯屈服呢?
9.师:为了人类的幸福,我们的英雄独自一人默默地承受着这所有的痛苦,让我们再来读一读英雄那坚定的话语吧!(全班齐读:“为人类造福,有什么错!我可以忍受各种痛苦,但决不会承认错误,更不会归还火种!”)
三、评价诸神
师:同学们,学了课文后,你觉得宙斯、普罗米修斯、火神、赫拉克勒斯分别是什么样的神呢?为什么?我们四人小组讨论吧。
普罗米修斯是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英雄。
宙斯是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神。
火神是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神 赫拉克勒斯是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神。(学生随机板书评价普罗米修斯的重点词语)
四、扩展课外阅读
1.师:亲爱的孩子们,咱们今天认识了取火的英雄——?(师指课题学生回答:普罗米修斯),普罗米修斯的故事为我们打开了一扇通往古希腊神话故事的门,课后资料袋还有几个感人的神话:如金羊毛的故事、俄狄浦斯王的故事等等,你们想读吗?老师介绍几本书,你们回去看看。(出示有关书籍的课件)相信你们会从中获得更多的知识和快乐!
2.师:最后,让我们再大声地读一读课题,永远记住这位伟大的取火英雄吧!(学生大声齐读:普罗米修斯)
3.师:同学们,这节课上到这,下课,谢谢同学们!
板书设计:
普罗科菲耶夫 篇3
关键词:谢尔盖·普罗科菲耶夫 第八钢琴奏鸣曲 创作特征
中图分类号:J6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3)05(b)-0188-02
谢尔盖·普罗科菲耶夫是原苏联的著名作曲家、钢琴家,1891年4月23日生于乌克兰顿涅茨克州松卓夫卡村,1953年3月5日卒于莫斯科。谢尔盖·普罗科菲耶夫是俄罗斯历史上创作体裁最为全面的作曲家,其创作涉猎了交响曲、歌剧、舞剧、组曲、大合唱、电影音乐以及钢琴作品等绝大多数音乐创作领域,而且,他那独特的创作手法与他在作品中塑造的一系列个性鲜明的音乐形象使其几乎在所有体裁类型中都取得了辉煌的成就。甚至自浪漫主义音乐繁盛以来就多少有些被作曲家们边缘化了的钢琴奏鸣曲体裁,在普罗科菲耶夫那里也得到了足够的重视,并创作出数首经典之作。
他的一生给我们留下了许多宝贵的作品,仅奏鸣曲就有9首。他的作品力图表现出形象鲜明的俄罗斯民族风格,又表现出对18世纪古典作曲家的偏爱,有时也能反映出现代主义倾向。他的作品具有青春的活力、热情、乐观、清晰而富有魅力。20世纪20年代前后的15年间,他侨居国外,在日、美、英、法、德、比、意、西等国弹奏、指挥自己的作品演出,享有世界性声誉。回国后选取爱国主义主题,把苏联现实生活中的人物放在首位进行创作。先后获得极高荣誉:劳动红旗勋章、人民艺术家,六次获斯大林奖;外国诸多有名音乐组织成员。世界各国艺术界一致认为他是20世纪最著名的作曲家之一。本文将要分析的是第八首—— 降B大调奏鸣曲(钢琴奏鸣三部曲中的第三首),该作品作者从1939年就开始写了。从事这一奏鸣三部曲的创作(作品第82、83、与84号)整整持续了五年时间,它为普罗科菲耶夫的钢琴音乐发展开辟了新的一页。普罗科菲耶夫对旋律线条的独具匠心,由三个大编号作品构成的钢琴曲套曲,在作曲家的创作意图方面表明有许多人所共知的重复的地方:其中包括深刻的构思,巨大的戏剧性形象,抒情形象带有某些迷惑性与离奇性。
《第八钢琴奏鸣曲》共有三个乐章。第一乐章一开始的形象是普罗科菲耶夫的器乐创作中的一个意外现象,第一乐章以温柔忧郁并且充满无限困倦的主题开始,器乐、声乐旋律的交织,抒情仍具有独特的个性。这种感情上的复杂性与心理刻画上的细致性,我们也可以从徘徊、却又经常以肯定地完全终止来结束这些方面猜出来。
主部的外貌及其由于离调复杂化了的平滑流畅的旋律,其间穿插有大跳、调式转换等他特有的器乐化旋律特征。连接部里的调式精美度显得更加突出,单纯三和弦的华丽演奏,隐约的转调,安静流畅的进行为不安地经过句所代替,并在此背景上低音部出现副部“粗俗的”抒情主题。
副部的音乐比较罕见,在低音部阴暗沉闷的响起下行九度跳进之后,像痛哭流涕似地产生了一个悲哀的句子,它使我们想起普罗科菲耶夫歌剧中热情激动的宣叙调。副部的不平常性还在于它的细碎性,在于它分裂成短小的感叹式的乐汇,仿佛从歌剧朗诵调上下文中摘出来的一样。在第一乐章的展开部里产生了另外一种邪恶的幻象形象:沸腾旺盛的精力在的复杂经过句中成熟起来;人们熟悉的主部与副部的主题改变得很厉害,变成一种粗野的、暴露无遗的音响结构形态。这些经过改变的主题在极端不协和的结合中相互冲突,造成一阵感情上的疾风暴雨。正像第六奏鸣曲第一乐章的展开部一样,这些形象带有极度臃肿的性质。当热情的暴风雨一经平息,主部温柔的音乐听起来愈加精美,几乎是无意的流露。直到暴风雨般的尾声中,经过句迅速地旋风再度显示这部作品内含的巨大动力性。
比较传统的是奏鸣曲的第二乐章—— 梦幻的行板—— 小步舞节奏上的抒情舞曲性小品,调性多变、织体丰富、结构方整,加上特性的和声进行(降D到D)与比较简单的变奏发展。这一间奏乐章的形象内容同第六与第七奏鸣曲类似抒情夜曲的中间乐章相近。但是音乐没有了这两首的压抑、痛苦与不安。似乎在回忆战前和平、幸福时光—— 在烛光下人们无忧无虑轻歌曼舞的情景。
在终曲里又有许多新的与戏剧性大胆的东西。一开始的形象对于普罗科菲耶夫年轻时代的钢琴写法真是够典型的:三连音经过句上的迅速奔跑,有弹性的“塔郎泰拉”的节奏,主题含有淘气热情的性质;使我们想起第一钢琴协奏曲、作品第二号的练习曲、第二与四奏鸣曲的终曲那样快乐的“体育运动的”形象。这里他在钢琴技术方面也表现的比较丰富—— 其中包括流利的颗颗珍珠、双音、跳进、托卡塔式的中断、尖锐与强烈的断奏等复杂技巧。但是在终曲的中部,无忧无虑的经过句“奔跑”又为激动的几乎看的清清楚楚的戏剧性场面所打断。机械匀称的持续音运动不断增长;多次重复同一种节奏音型引起人们产生一种联想,仿佛这是不屈不挠的勇士奋勇前进的一股力量,他们将在自己的征途上歼灭一切敌人。旋律的因素—— 多次重复的乐汇在不可遏止的摩托式节奏的强烈运动与动力性增长着的音响面前退居二位。巨人行进的图景由沉重的踏步声、大胆的旋风式的急弛沸腾与口笛声等描写性效果补充着。这支不可战胜的神话般的勇士部队正在不断壮大,为了去同敌人决一死战。正象在第七奏鸣曲曲中那样,这段音乐可以同俄罗斯军事力量联系在一起,只是这里的形象应该从美学方面、从童话故事假设方面来理解。最后,在“勇士”插段的高潮处产生更加现实的戏剧性冲突:在不停的摩托式持续音背景上出现哀痛的乐汇—— 第一乐章副部的哭诉音调。战争的景象越变越清楚。然后它逐渐消失,好像越离越远似的。接着隐隐约约的、不坚决的、似乎为自己那种乐天顽皮劲感到害羞似的回到终曲主题中的一个。从此再也没有什么来阻碍流畅旋律快速奔跑了。如同第七奏鸣曲或是作品第94号的长笛奏鸣曲一样,重新肯定了生活的欢乐与人类精神的力量。
第八奏鸣曲要求演奏者具备高度的技巧—— 这是普罗柯菲耶夫钢琴技巧成就的高峰之一。同时它具有多方面的内容:不仅包含普罗柯菲耶夫器乐常用的快速经过句或者直观抒情的形象,而且还包含隐匿标题的史诗性特写的形象。第一乐章副部中哀痛的宣叙调是如此,终曲中勇士行进的形象也是如此。普罗科菲耶夫这些同他的某些歌剧主题相类似的新形象,从某种程度上说,这是与战争年代留给他的印象分不开的,他一方面竭尽全力寻找新的潮流;一方面始终保持自己独立的音乐风格。他努力让自己的作品美化、歌颂和捍卫人的生活,引导人们走向光明的未来。但他也从不回避通过创作对黑暗丑恶的生活阴暗面进行嘲讽和鞭笞。普罗科菲耶夫是一位艺术革新家,他并不特别倾向某一现代流派,不给自己限定某种必须恪守的作曲理论,而是根据自己的见解广泛继承西欧古典派、印象派、特别是“新俄罗斯乐派”的传统,兼收20世纪作曲技法的一些新成果,并独具匠心地汲取和处理民间音乐的音调、节奏和其他表现手法,从而形成了他自成一家的风格。
感人的抒情性、深刻的思想性、音调色彩的民族性、音乐想象的多样性与高超的技巧性使得《第八钢琴奏鸣曲》成为了普罗科菲耶夫最优秀的作品之一,同第六与第七奏鸣曲一样,它引起苏联钢琴家们的很大兴趣,但是他的奏鸣曲极具古典奏鸣曲的传统形式,音乐简洁明了、朴实无华,与装饰丰富华丽的浪漫主义音乐大相庭径。并没有得以广泛流行。《第八钢琴奏鸣曲》的首演者基列尔斯曾这样认为:“普罗科菲耶夫的音乐最值得珍视的就是他的抒情性,可它往往又藏在作品的隐秘深处。我以为把它比作山花是合适的,一旦我们发现了它,一定会为它的芳香与绚丽感到惊叹不已。”以上主要对普罗科菲耶夫《第八钢琴奏鸣曲》的创作特征与音乐结构进行初步的分析,希望能对钢琴教学与演奏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参考文献
[1]林逸聪.音乐圣经[M].华夏出版社,1993:277.
[2](美)伯瑞斯·伯曼.普罗科菲耶夫钢琴奏鸣曲全集(下)[M].上海人民出版社,2011:84.
普罗科菲耶夫 篇4
一、普罗科菲耶夫钢琴奏鸣曲概述
(一)普罗科菲耶夫钢琴奏鸣曲的创作。普罗科菲耶夫的一生创作了很多音乐艺术作品,其中包括他的九首钢琴奏鸣曲(第十首没有完成),还有捂手钢琴协奏曲以及大约120首钢琴小品,这些作品都鲜明地展示着他对于音乐创作具备的独特视角和风格。另外,普罗科菲耶夫的这些作品都代表了二十世纪的鲜明特征,这对于钢琴的创作艺术以及钢琴的演奏等各方面都发挥着重要的推动作用。在普罗科菲耶夫钢琴奏鸣曲的创作中,其创作阶段主要可以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指的是前面四首钢琴奏鸣曲,第一首是普罗科菲耶夫在学生时代创作的第一首奏鸣曲,其中大量反映着传统的和声特点,还夹杂着斯克里亚宾的三连音织体,只是在节奏以及复合调性等方面具备一定的特色。第二首创作就进行了大量的创新,这是其新风格的雏形。第三首以及第四首都是其对于学生时代作品的改变,基本特点是保持大小调和声语汇,其中也主要涉及到了新语汇和手法等。第二部分是第五首,第三部分是第六、七、八、九首。
(二)普罗科菲耶夫钢琴奏鸣曲风格概述。普罗科菲耶夫钢琴奏鸣曲的风格主要体现在其和声语言上面,他的创作过程历经了几十年,最后终于形成了自身的独特性,在和声语言方面具有独特的风格特色。他的和声创作风格与当时二十世纪其他的创作者的风格存在极大的不同,他的作品呈现着淳朴和个性等特点,当时受到大家的喜爱。普罗科菲耶夫钢琴奏鸣曲的和声风格有意回避当时追求形式新奇的创作道路,还抵制当时苏联乐坛上的现实主义教条,坚持走上了创新的纯朴道路。另外,他还广泛地吸收了古典传统,在艺术的形式上追求高雅。在普罗科菲耶夫钢琴奏鸣曲的创作中,其和声的语言又与传统的和声功能等相互交叉,使用一些和声材料复杂化等方法来进行综合和创作。
二、和声技法研究
普罗科菲耶夫钢琴奏鸣曲的和声技法大致呈现着三个特点,分别是古典和浪漫、新和声特点以及继承古典[2]。首先,普罗科菲耶夫钢琴奏鸣曲中的很大部分音乐都在功能等方面进行了清晰的展示,特点是在于乐曲中关键的结构部分,都能足够体现出其中古典和声语汇的功能性,并且在这个机构中的关键部位上结构发生了变化。另外,普罗科菲耶夫钢琴奏鸣曲的和声技法还体现在其和弦结构原则上,在普通三和弦的基础上使用变化音等进行综合,呈现着丰富多彩的状态。其次,普罗科菲耶夫钢琴奏鸣曲和声技法和当时的新和声具有共同的特点,表现为复杂性和抽象性以及多解性等。他的音乐不仅能够让人产生耳目一新的感觉,还能够让人感觉到属于二十世纪的新音乐的气息。最后,普罗科菲耶夫钢琴奏鸣曲和声技法还在古典继承方面体现得十分显著。普罗科菲耶夫钢琴奏鸣曲不仅创造了新时代的音乐创作作品,还和传统的音乐形态以及音乐特色有着割舍不断的联系,这对于他本身的音乐创作来说是一种非常有益的体现。
三、结语
普罗教案 篇5
金坛市尧塘中心小学 夏清华
设计理念:
本文主要讲了普罗米修斯为了解除人类没有火种的困苦,不惜触犯天规,勇敢地盗取天火,从而给人类带来光明和智慧,并与宙斯进行不屈不挠斗争的动人传说,颂扬了普罗米修斯不畏强暴、为民造福不惜牺牲一切的伟大精神。
1、注重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始终站在组织者与引导者的位置,注重与学生的对话。
2、强化朗读,培养语感。新课标指出:不应该以教师的讲授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
3、以关键的问题来突破重点。教材中蕴含着大量的创新因素,我们要借助教材,改革那种千篇一律从起点到终点的直线运动教学方法,抓住重点,解决问题。牵住了文章的主线,巧妙地将课文重点突破。
4、新课标强调应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而学生丰富的语言来自于亲身实践,更主要的是依靠读书,从优秀的范文中间接地获取。
教学重点、难点:
1、体会普罗米修斯为了人类不畏强暴、勇敢盗火的英雄壮举。
2、有感情地复述课文。【目标预设】
1、借助课文的具体语言材料了解普罗米修斯盗火的英雄壮举。
2、品读课文中重点语句,体会普罗米修斯富有同情心、勇敢、甘愿为人类受苦的高大形象。
3、抓住教材的空白,学生能想象人们得到火种后欣喜若狂的情景。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师: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生:普罗米修斯盗火)大家知道“盗”就是“偷”的意思,那么“盗火”就是——(生:偷火)偷取东西是可耻的行为,这么说普罗米修斯就是一个可耻的神了?(学生纷纷举手,表示不同意)那么普罗米修斯是个怎样的神呢?根据你对课文的理解,说说看。(生:勇敢、机智、极富同情心„„教师相机板书)课文中有一句话告诉了我们,谁发现了?(指名说,大家画出来,齐读)
二、学习课文
过度:普罗米修斯为什么要盗火呢?让我们走进无火的年代。1.自由默读第一自然段,找出最能体现当时人们生活的一个词,看看谁最会读书。
2.交流体会。(生:困苦。)师:那时人类生活非常困苦,那么围绕着“困苦”,课文又是怎么写的?再读。指名说。(没有火烧烤食物„„)
3.教师点拨,让生再次感受无火年代的困苦。师:因为没有火烧烤事物,人们只好连毛带血,生吞活剥。大家能想象那种吃生食物的情景吗?老师告诉大家,这就叫“茹毛饮血”,记住它。多么原始,多么痛苦的生活,有其他办法吗?(没有)哪个词儿告诉我们?(只好)师引读。
4.没有火的生活仅仅遇到的是这些困苦吗?你是怎么知道的?体会省略号的作用。
过渡:正因为看到人们的困苦,普罗米修斯才决心要盗火。引出句子:他看到人类生活在寒冷和黑暗中,决心为人类盗取天火。
5.指名读。是啊,正因为看到人类的寒冷黑暗的困苦生活,普罗米修斯才决心盗火。换句话说,普罗米修斯是为谁而盗?(人类)你觉得普罗米修斯的“偷火”是一种什么样的行为?(善良)这种为人类而盗行为还能说可耻吗?齐读第二自然段。过渡:普罗米修斯决心已定,那他又是怎么做的呢?
6.默读第三自然段。(出示第三自然段)普罗米修斯躲在太阳车所要经过的路上。当太阳神阿波罗驾驶着太阳车轰隆隆从天空中驶过的时候,普罗米修斯悄悄地将茴香树的枝条插进太阳车的烈焰中,偷取了火种。
(1)边读边想,哪些词语让你感受到了普罗米修斯是在“偷”?找出来。
(2)交流体会。从“躲在”、“悄悄”、“偷取”你体会到了什么?试着通过你的朗读把这种体会读出来。指名读,齐读。
过渡:这火种是普罗米修斯冒着生命的危险,以勇敢与机智偷取来的,这火是多么——(来之不易)。既然是来之不易,那么应该怎么保护它,让它安全到达人间?请读第四自然段,找出关键词。7.自由读第四自然段。
(1)反馈。体会“小心翼翼”。让生说自己的理解。(生:小心翼翼说明了普罗米修斯在来人间的路途中担心被主神宙斯发现;“小心翼翼”可以看出普罗米修斯用心的呵护着,惟恐被风吹灭„„)(2)师用描述性语言创设情境:长期生活在苦难中的人类,终于等来了光明。当普罗米修斯高举火种来到人间的时候,人们紧着这奇异的火种,啊,那是火!顿时,欢呼声、叫喊声连成一片。人们欣喜若狂„„此时此刻,在你的脑海里一定浮现出这样那样热闹的场面,你说„„你说„„你说„„(也可出现提示:人们看到火种欣喜若狂。男人们——女人们——小孩子们——大家——)
(3)师:是啊,有了火,人类永远告别了无火的困苦。有了火,人类就用火来——(生:烧熟食物,驱寒取暖)用火来——(打造工具)还用火来——(驱赶凶猛的野兽)也因此,人类文明——(向前迈进了一大步)。有了火,人类的生活发现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这怎能不让人欣喜若狂呢?
过渡:当人类正沉浸在欣喜若狂的世界里时,事情发生了——
三、“受罚”的不屈
1、过渡:普罗米修斯盗火给人间带来了无边的欢乐,却给他自己引来了极其残酷的惩罚。
2、用心读读课文5、6小节,让我们一起与普罗米修斯共命运去吧!
3、学生放声读课文5、6节。
4、交流讨论(1)看得出,同学们都随着普罗米修斯的种种遭遇时而紧张,时而担心,时而难过,时而气愤。普罗米修斯都受到了哪些折磨?(沉重的铁燎、悬崖绝壁、烈日暴雨、凶恶的鹫鹰)
(2)让我们一起去看看被宙斯折磨着的普罗米修斯吧。(课件)(3)你都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有什么话想对普罗米修斯或宙斯说吗?
(4)指导读课文第6小节,读出宙斯的凶残。
四、“获救”的快乐
1、过渡:因为宙斯的凶残狠毒,普罗米修斯忍受着巨大的痛苦,他害怕了吗?后悔了吗?屈服了吗?
2、(学生读出后出示课件)
3、交流:
(1)理解“甘愿”,为什么甘愿?(2)指名读该句话。
4、我们一起去听听来自悬崖绝壁上的普罗米修斯的心声。(课件)
5、说说你此时的想法。
6、齐读出普罗米修斯的不悔不屈。
7、正因为此,普罗米修斯的英雄壮举感动了千千万万的人民,也感动了希腊大英雄赫剌克勒斯。(课件)
8、普罗米修斯获救了,让我们一起为他高兴吧!(齐读最后一节)
五、总结全文
师:普罗米修斯用机智和勇敢盗取了天火,为人类的作出了巨大的贡献,普罗米修斯面对宙斯的残酷折磨,他仍坚强不屈,情愿为人类而受苦,此时此刻,普罗米修斯能说是贼,是小偷吗?他简直是——(英雄,板书)普罗米修斯给我们人类带来的不仅仅是物质的火种,更是生生不息的精神火种,正因为如此,这则神话故事才广为流传,为人们所熟知。
所以,自古以来,人们都在赞颂他,请看——
六、拓展延伸
1师:正因为如此,人们为了纪念普罗米修斯这位英雄,在燃起“圣火”之前,必须向他祭祀,于是古代奥运会规定在开幕前必须进行隆重的点火仪式。奥运“圣火”的由来和意义就这样被希腊人浪漫地奠定了下来。
2师:同学们,要想更多地了解关于普罗米修斯及赫剌克勒斯的情况,建议大家课后读一读《希腊神话故事》,它将会使你明白:宙斯为何不肯给人类火?最后宙斯又是如何甘心让赫剌克勒斯将普罗米修斯救走的?马克思说过,希腊神话是人类美丽童年的诗,而我认为神话就像世界文学星空里的一颗璀璨明珠,希望大家去欣赏
七、课后实践作业 第2、3题任选一题完成
1、.按“没有火种——盗取火种——受到惩罚——顽强斗争——重获自由”的顺序将这个故事讲给家人听。
2、比较希腊神话中的宙斯和中国古代神话传说中的玉帝?他们有什么共同之处?由普罗米修斯你又想到中国神话中的谁?(联系神话中的一些具体的人物展开讨论。比如《沉香救母》中的人物和本文的人物共同点。)3.想象人们在得到火以后欣喜若狂的场景。
别尔嘉耶夫与陀思妥耶夫斯基 篇6
陀思妥耶夫斯基是俄罗斯最著名的大作家之一,他在俄罗斯和世界文学界占有独一无二的地位。在西方,特别是哲学界,陀思妥耶夫斯基影响巨大,尼采自认为深受他的影响;存在主义流派也认为他是自己的先驱;甚至西方宗教界、宗教哲学界也不能对他在宗教方面的真知灼见置若罔闻。在我国,普希金、屠格涅夫、莱蒙托夫、果戈理、托尔斯泰等俄国文学巨匠永远是文学界的瑰宝,然而,严肃文学批评的永恒对象,永远是陀思妥耶夫斯基,我们相信“永恒的陀思妥耶夫斯基”将成为汉语思想界的一个学术热点,在西方,这几乎是个毫无疑问的主题。
陀思妥耶夫斯基在世时就成了俄罗斯文学批评界的焦点人物。但由于其小说思想性过于深刻(初看起来甚至有些枯燥、晦涩),同时代文学界还没有完全理解这个深度,所以在他去世后,因哲学家们参与对其著作和思想进行评论,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哲学思想才开始引起更多人的注意。与陀思妥耶夫斯基比较接近的,当时还很年轻的俄罗斯哲学家弗·索洛维约夫在陀思妥耶夫斯基墓前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讲话,在此后的三年之内(1881~1883)连续写出三篇纪念他的讲话,对他的宗教哲学思想给予了特别的关注。此后,从哲学的角度研究陀思妥耶夫斯基仿佛成了陀思妥耶夫斯基研究中的一个主流。十九世纪末,俄国哲学家们纷纷把自己的目光转向陀思妥耶夫斯基,把他看作是自己哲学创作的原动力,接触过他的哲学家们纷纷改变了自己的“信念”:要知道当时的俄国哲学界是“车尔尼雪夫斯基压倒了索洛维约夫”(别尔嘉耶夫语),这是唯物主义和社会主义,甚至是虚无主义、实证主义和无政府主义盛行的时代,绝大部分从事哲学研究的人都是在这个环境里成长的,甚至信奉这些时髦学说。通过陀思妥耶夫斯基,他们中的许多人完全转到了与当时流行的这些学说对立的一面——基督教信仰,有人甚至直接成了东正教的神职人员,宗教哲学成了俄国哲学界的主流之一。比如布尔加科夫,在他“从马克思主义到唯心主义”(布尔加科夫于1903年出版的文集名称)的转向中,陀思妥耶夫斯基的作用是不可替代的。布尔加科夫当时曾经写过对《卡拉马佐夫兄弟》的评论《伊万·卡拉马佐夫是个哲学家》(1901年,后被收入文集《从马克思主义到唯心主义》,圣彼得堡,1903年),高度评价了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宗教哲学思想,同时明显地感觉到作家对其精神世界的巨大影响。此外还有《荆冠》(1906,文章论述了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宗教哲学思想),《四分之一世纪后论陀思妥耶夫斯基(1881~1906)》,以及《俄罗斯的悲剧》(1914年,论《群魔》)。这些文章对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宗教哲学思想进行了深刻的分析和评价。梅烈日科夫斯基的《托尔斯泰和陀思妥耶夫斯基》(1900~1902)至今还是对这两位作家,特别是对陀思妥耶夫斯基宗教哲学思想最具独创性的评价。二十世纪初俄国哲学界(所谓的唯心主义阵营)里最受欢迎的两个俄罗斯思想家是索洛维约夫和陀思妥耶夫斯基。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小说(特别是《罪与罚》、《白痴》、《群魔》、《卡拉马佐夫兄弟》)成了哲学家锻炼自己哲学批判能力的阵地,陀思妥耶夫斯基的世界观成了许多哲学家衡量和规范自己的世界观的标准,或者是批判的对象。列昂季耶夫、罗赞诺夫、沃伦斯基、维切斯拉夫·伊万诺夫、卡尔萨文、拉普申教授、维舍斯拉夫采夫、津科夫斯基、莫丘里斯基、尼·洛斯基、弗兰克、斯捷蓬、舍斯托夫、格森,等等,都论述过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哲学思想,或是写过专门的文章,或是写过专门的思想传记。至于流亡的思想家们,更是继承了这个主题(参见《俄罗斯侨民论陀思妥耶夫斯基》,莫斯科,1994年俄文版)。当然,还有别尔嘉耶夫,他与陀思妥耶夫斯基思想上的联系很有代表性,同时也与众不同。
众所周知,别尔嘉耶夫在思想上是个极其挑剔的人,甚至是有洁癖的人,无论什么思想,甚至是他自己的,他都会像个思想的骑士一样,动辄横加指责和批判,毫不留情。成为他的研究对象,几乎就等于接受他的批判(但不是否定)。只要我们看一看他写的关于俄罗斯思想家们的那些文章,就不难确信这一点(这些文章大部分被收入别尔嘉耶夫文集,第三卷,《俄罗斯的宗教思想类型》,巴黎,1989年俄文版)。然而,也有例外,这就是陀思妥耶夫斯基(也许还有费奥多罗夫和霍米雅科夫)。一提到陀思妥耶夫斯基,他的语调就变得缓和多了,他满怀爱意地评论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小说以及他的世界观,特别是他所喜爱的那些主人公,比如斯塔夫罗金、伊万·卡拉马佐夫等。关于陀思妥耶夫斯基,他曾写过《宗教大法官》(1907年,论小说《卡拉马佐夫兄弟》)、《斯塔夫罗金》(1914年,论《群魔》)以及《陀思妥耶夫斯基作品中关于人的启示》(1918年)等文章。他一直想写一部专门论述陀思妥耶夫斯基世界观的著作,这个愿望在他流亡国外时实现了,这就是《陀思妥耶夫斯基的世界观》(巴黎,1923年俄文版)。他称陀思妥耶夫斯基“是最伟大的俄罗斯形而上学家”,认为他“最具有存在主义的特征”,“俄罗斯的哲学就在陀思妥耶夫斯基身上”,在自传里,在提到自己的末世论情怀时,别尔嘉耶夫干脆承认,“我是……陀思妥耶夫斯基之子”。
在陀思妥耶夫斯基身上,是什么东西如此吸引他?根据别尔嘉耶夫自己的意见判断,陀思妥耶夫斯基的人学思想给他留下的印象最为深刻,他认为人学是陀思妥耶夫斯基思想中的核心主题。别尔嘉耶夫的这个看法是有根据的,对人的研究是不到二十岁的陀思妥耶夫斯基在给哥哥的信中明确地提出的一个远大志向。他所关心的是人的命运问题,在他那里,人被抬高了,“人是微观宇宙,是存在的核心,是一切都绕着它转的太阳。一切都在人之中,一切都为了人,世界生命之谜就是人的身上。”别尔嘉耶夫就是在这个意义上分析了陀思妥耶夫斯基的作品,他认为在所有的主要作品里,陀思妥耶夫斯基都把人和人的命运放在了核心的地位,放在了作品的焦点的位置上,如在《少年》里,这个焦点是维尔希洛夫,在《群魔》里是斯塔夫罗金,在《白痴》里是梅什金公爵,在《卡拉马佐夫兄弟》里是伊万·卡拉马佐夫和阿辽莎·卡拉马佐夫等。在这里,陀思妥耶夫斯基所关心的不是人的心理问题,而是人的思想,他在对主人公们的思想做实验。尽管世界上的伟大作家都研究人,人的心理问题,甚至是人的思想问题,但陀思妥耶夫斯基对人的思想的研究有其独到之处。别尔嘉耶夫把他与但丁和莎士比亚进行了对比。但丁把人当作客观世界秩序和神灵宇宙里的一个有机的部分,是这个等级体系中的一个等级。在莎士比亚笔下,人已经超越了自然宇宙的秩序,人属于心理层次,他揭示了人的复杂多样的心理世界:充满激情的人的情感世界。然而,别尔嘉耶夫认为,他们都没有触及人的精神世界,这个世界正是陀思妥耶夫斯基作品所展示的世界。“精神的”一词在俄文里有“宗教的”意思。确实,陀思妥耶夫斯基是在宗教的意义上揭示人的精神世界的,他把人的精神世界看作是上帝与魔鬼,人神与神人的斗争的场所。这一点尤其吸引别尔嘉耶夫。他认为,陀思妥耶夫斯基从《地下室手记》就开始探索并发现了人的精神世界里的问题,这个问题一直存在于其所有主人公身上,如拉斯科利尼科夫、斯塔夫罗金、伊万·卡拉马佐夫等。陀思妥耶夫斯基揭示人的精神世界的悲剧,特别是丧失信仰的悲剧。丧失了对上帝的信仰的人,必然得出“一切都是允许的”结论,奉行这个结论的人最终走向毁灭,即精神世界的瓦解。专注自己的人最终并没有获得自由,而是戕害了自由,叛逆上帝的任性导致人的自我毁灭。在别尔嘉耶夫看来,陀思妥耶夫斯基关于人的精神世界的悲剧的辩证法在“宗教大法官”里获得了完满的解决。伊万·卡拉马佐夫(在这个问题上他完全代表了陀思妥耶夫斯基的观点)走上了复活的道路,即由人神走向了神人——基督。
别尔嘉耶夫自己承认,他的哲学所研究对象只有一个,这就是人,人的命运。早期重要著作《创造的意义》的副标题就是“人正论体验”,后来写出了大量的专门探讨人的问题的著作,如《论人的使命》(1931),《人在当代世界中的命运》(1934),《论人的奴役与自由:人格主义哲学体验》(1939),《我与客体世界:论孤独与交往的哲学》(1934),《精神与实在:神人精神性基础》(1937),《神与人的存在辩证法》(1952),《真理与启示》(1953)等等,这些作品主要探讨的就是人的问题,人的精神世界问题等。在人学这个主题上,别尔嘉耶夫和陀思妥耶夫斯基是完全一致的。甚至解决这个问题的方式也是类似的,比如把人看作是矛盾,看作是深渊,而且是对立的深渊,最后是他们都站在基督教的立场上研究人,在这一点上他们都反对尼采。
尼采反对人道主义,认为人是卑鄙的,耻辱的,是应该被超越的,结果导致超人理论,直接反对基督教的人学和上帝观。陀思妥耶夫斯基和别尔嘉耶夫也都反对近代人道主义,也指出了人性的弱点,人的叛逆等,但他们最终都走向了基督教的世界观,走向了神人。然而,别尔嘉耶夫认为,陀思妥耶夫斯基站在基督教立场上反对人道主义,但他并没有直接返回到历史上的基督教关于人的真理那里去,也没有返回到教父们关于人的真理那里去,这些关于人的真理只知道人的本性的罪恶,但还不懂得经历自由之后的人精神本性,或者说,传统的基督教人学没有经历自由的诱惑,而这个诱惑是必须经历,然后才能被克服的。这样的诱惑是不能简单地忽略,或视而不见的。因此,可以说,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基督教人学是一种独特的基督教人学,他所理解的基督教因此也是一种独特的基督教。别尔嘉耶夫从这里获得了一个新的启示:新基督教意识。这是别尔嘉耶夫及其同时代人,如梅烈日科夫斯基、罗赞诺夫等人,不懈追求的宗教意识,这就是所谓的新宗教意识运动。
到底新基督教意识是什么?关于这个问题,新宗教意识的主要代表们意见并不一致。别尔嘉耶夫关于这个问题最终也没有一个系统的观念。但是,他承认,他所接受的就是《宗教大法官》里的基督。这就是别尔嘉耶夫宗教思想的根源。像别尔嘉耶夫这样的大哲学家,不可能老老实实地返回到历史上的基督教之中去,他不可能安于这样的基督教。而陀思妥耶夫斯基对待基督教的态度,无疑对别尔嘉耶夫的基督教世界观富有极大的启发意义。
陀思妥耶夫斯基小说成了别尔嘉耶夫思想斗争的训练基地,他与小说的主人公进行思想对话,因为他与其中的许多主人公具有相同的精神气质,他们关心的是相同的问题,折磨他们的是相同的思想。别尔嘉耶夫有伊万·卡拉马佐夫的叛逆精神,在这个意义上,他是个思想上的叛逆者;他有拉斯科利尼科夫的思想犯罪心理,在这个意义上他是个思想上的罪犯,其思想不但为执政阶层、官方宗教界所不容,也为思想界自身所不容,在这方面,他是个时刻面临火刑的异端分子;他还有斯塔夫罗金思想上的疯狂和对思想的偏执,他是个思想狂热分子,同时其思想也有一种特殊的魅力,是一股旋风,也能引起思想上的旋风,惟一的区别是他的思想旋风导致的不是混乱,而是思想的繁荣。总之,他是陀思妥耶夫斯基之子,他们之间确有思想上的“血缘”关系。
普罗科菲耶夫 篇7
在第四乐章中普罗科菲耶夫使用回旋奏鸣曲式并采用了有代表性的民间舞蹈体裁塔兰泰拉的节奏, 乐曲中充满托卡塔式均匀的节拍, 力度线条刚毅而富于变化, 旋律鲜明而简练。该乐章是活泼的快板 (Vivace) , d小调, 6/8拍, 采用回旋奏鸣曲式, 与第一乐章首尾呼应形成统一的整体, 音乐充满了欢腾的活力, 个性鲜明、狂放不羁, 节奏独特而又富有表现力。演奏时触键需要清晰而又富有弹性。此外本乐章还引入了第一乐章中展开部的副部主题, 使得整首奏鸣套曲艺术结构严谨而完整。
引子 (1—17小节) 的前3小节是一个激动不安的前奏, 之后左右手反向进行带来很大的张力, 与第一乐章开始处异曲同工。右手两个音的小连线使音乐充满动感与活力, 这是主题音型的一个先现。双手一泻千里的琶音流运用了高叠和弦即d小调的属13和弦, 音乐奔腾而下, 直到低音区的属音a音。而后的四个小节再现了前奏的音型。
主题 (17小节末—34小节) 具有塔兰泰拉的舞蹈风格, 旋律简明而充满欢跃的气氛。需要在弱的范围内弹得很有活力。
连接部 (35—50小节) , 结构8+8, 运用模进的手法。八小节作为一个大乐句, 大乐句又可分为4+4的两个问答式的上下句, 上句力度为mf—p, 下句为mp—p, 要精准地弹奏力度变化, 这里很容易奏成一律的f—p。40小节—42小节运用增三和弦的转位形式来装饰左手单音的进行, 增添了音乐的紧张度和推动力。48小节—50小节与此相同, 运用了增三和弦。这里是普罗科菲耶夫特有的托卡塔节奏, 和弦的快速转换与两手交替地弹奏形成了一种具有无终止、动力性的节奏形态。
副部 (51—97小节) 2/4拍, 51—58小节是副部和声背景先现, 右手重音坚定而有力。注意55小节只渐弱不渐慢, 同时要将左手下行半音阶的线条勾勒出来。副部主题从59小节开始, 长音和跳音的交替使音乐充满弹性, 具有伸展而活跃的性格。随后此段落在低8度重复了一次, 加入一些装饰性变化。注意82小节—89小节右手需兼顾中声部的旋律和高声部小连线的装饰。小连线要很轻, 贴键弹, 中声部要依靠气息拉住, 可加入踏板以帮助主题声部的连贯。
结束部又可分为两个部分, 前一部分 (98—113小节) , 伴奏音型沿用副部, 而右手则运用主部的6/8拍形成3对2的节奏, 带来激动热烈的气氛, 这取材于连接部。后一部分 (114—133小节) 取材于副部主题前的背景先现部分, 经过补充最后终止在C调上, 注意休止符要准确。
插部 (134—145小节) 在这里采用了第一乐章优美的副部主题, 与第一乐章前后呼应。这里的速度是Moderato, 比第一乐章稍慢, 如同回忆般地再次响起。它使得整首奏鸣曲套曲结构严谨, 整体上完整而统一, 同时又与本乐章欢腾的氛围形成强烈的对比。
展开部从146小节开始, 146—161小节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这段与插部的衔接显得非常自然, 伴奏声部依然延续副部之音型, 旋律则在右手的中声部, 旋律材料来源于插部乐句后半部分的二度音交替进行, 并运用了模进的手法。练习时可先将旋律声部练好了再加上高声部的装饰部分, 注意区分3连音与琶音的奏法, 不要将二者的节奏弹成一样的, 琶音部分应稍快而有光彩。152小节、153小节处运用二度和音的跳奏形式作为乐句间的过渡, 怪诞、诙谐, 带来槌击的音响效果, 应奏得富有弹性而稍具结束感。此段速度需要逐渐加快, 从插部Moderato的速度过渡到162小节的Vivace, 以使得段落间速度的转换能够自然相接。162小节是展开部, 右手的音型仍然取自主部主题的音型。注意抓住左手以两小节为一个单位的节奏律动。173—177小节的旋律声部到了左手, 需突出。179小节起不断强调#C上的重音, 突然出现的重音破坏了结构周期的均匀性, 大大改变了传统节奏重拍的位置, 使本来的节奏变得模糊, 小节性减弱, 而在音响效果上却使得音乐强而有力, 音乐情绪强烈而尖锐。这个重音在此段独具特色, 应肯定、大胆的扔下去, 可用些踏板来加以强调。需要注意的是, 我们在这里使用右踏板, 但要注意右踏板仅仅只能踩在这个重音的位置上, 并且要踩得果断, 放得干净, 不可拖沓, 否则就会影响下面旋律的进行。此段轻快的小连线与重音的交替带来欢愉、诙谐而奔放的情绪。194—205小节高声部加入副部主题之材料并采用了模进的写法, 而中声部音型仍然取材于主部。右手两个声部要分清楚, 与此同时还不能让高声部的旋律线断掉, 要用气息将旋律串起来, 可以使用踏板来辅助其连贯。210—224小节右手运用前奏部分的音型并采用模进的手法, 为再现部的出现作了非常自然的铺垫与过渡。这里要将左手的断奏和右手的连奏清晰地区分开, 右手#C上的重音仍然需要清晰而强调地奏出。
225小节进入再现部, 引子部分有少量变化, 主部主题不再进行重复。连接部与呈示部相比提高了一个大二度, 为副部回到d小调作了准备, 此处普罗科菲耶夫依然遵循古典乐派再现部与呈示部调性统一的原则。副部的和声背景的先现部分变为高、低八度交替进行。305—308小节在副部主题的基础上加入主部主题的材料, 两种不同性格的主题交织在一起。这里是个难点, 右手要将两个声部从奏法和音乐上清楚地区分开。可多进行分声部练习, 并加些踏板帮助长音的延续。结束部得以较大的扩充, 加入了一些引子与展开部中所运用的材料。结尾处再次运用四个八度内双手齐奏的属13和弦的下行琶音, 与引子部分相呼应, 而后整首奏鸣曲在辉煌而有力的和弦中结束。
通过前面的分析, 我们现在对于这首d小调奏鸣曲的第四乐章的演奏有了一个初步的认识和了解, 但我们却不能仅仅只研究这部作品, 而是要多听一些普罗科菲耶夫其它的作品, 对普罗科菲耶夫的作品有一个宏观的了解, 从整体上熟悉普罗科菲耶夫的音乐语言、艺术风格与创作特征。当我们大致对普罗科菲耶夫其人其乐以及他的创作特点有所了解之后, 再结合作品谈具体的演奏处理的问题时, 就有了一个总体理解的背景为依托, 这将帮助我们能够完整而准确地把握其作品之演奏风格, 能够帮助我们在实际演奏中处理所遇到的艺术理解与演奏技巧等方面的问题, 并使我们能够对普罗科菲耶夫其他的钢琴作品的演奏触类旁通。
摘要:本文从《d小调奏鸣曲》第四乐章的本体分析入手对作品进行理论上的剖析, 总结出练习过程中的一些难点问题及其相应的解决方法, 对该曲的演奏作了细致的论述。期望能够为演奏者及教师提供具有参考价值的观点。
关键词:d小调奏鸣曲第四乐章,本体分析,演奏提示
参考文献
[1]潘伟.论普罗科菲耶夫钢琴奏鸣曲的艺术创新特色[J].牡丹江师范学院院报, 2003.2.
[2]于润洋编.西方音乐通史[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 2004.10.
普罗科菲耶夫 篇8
乐曲的结构继承了李斯特以来单乐章协奏曲的传统,包含了快速、慢速和快速三个部分,结构严密,发展赋予逻辑,既有古典协奏曲的痕迹,又有现代音乐形式的创新。
第一部分是活泼的快板。管乐队主和弦3声反复,引出钢琴上刚毅果敢。钢琴和小提琴沉着有力的地演奏序奏主题。乐句执拗的反复,并不断的向上模进,渲染出强烈的热情,体现了一种雄辩的精神。它的力量达到饱和而跌落下来之时,乐队紧紧接上,延续了这种青春热情的爆发。这一音乐材料在全曲起首、中间和结束3次出现,是统一全曲的支柱。
第二部分是行板。小提琴先奏出抒情旋律,钢琴继承后,先移到上声部再移到中声部,低音管、长号平静的模拟这个旋律,小提琴、中提琴继承,钢琴以有力的和弦支持,长笛与单簧管、低音管以优美的旋律上升重叠,钢琴在强调抒情旋律,长笛与单簧管以平静的和弦相迭之际,钢琴合奏同样的分解和弦静静地终止,音乐抒情优美。一段梦幻般的旋律反复呈现,突出音色的变化,配以不同的织体组合,显示和声的丰美。
第三部分是谐谑的快板。是协奏曲的终乐章,又是第一部分的变化再现。弦乐以拨奏与圆号、低音号所奏的和弦开始,在钢琴半音阶进行引导下,回顾第一部分第一主题,然后移到钢琴发展。在稍慢的弦乐、长号、低音号的快速音群与钢琴轻快的节奏交织下发展。钢琴华丽的八度音程后,经过与第一部分结束部同样发展,强调序奏主题而结束。
普罗科菲耶夫在1914年演奏这首协奏曲赢得鲁宾斯坦奖后,赏识这位天才青年的音乐学院院长格拉祖诺夫却发对他的创作探索。 其有趣的评价是“新型的带有自己技巧的独到匠心,追求表现力常常失掉音响色彩的现代钢琴法”1。正像俄罗斯诗人巴尔蒙特称普罗科菲耶夫为“阳光富翁”,普罗科菲耶夫作品中的阳光是多样化的, 它就像阳光一般地照射着大地。《第一钢琴协奏曲》就如同初生的太阳,从中可以听到作曲家欢快和对未来充满信心,以及年轻人所拥有的直率和激情。
普罗科菲耶夫的音乐创作不同于其他作曲家,在音乐创作中寻求自己的创新之处。其一,他的的第一钢琴协奏曲是“传统”与 “现代”的完美融合。在普罗科菲耶夫的第一钢琴协奏曲创作中, 正充分体现了对传统的继承与创作技法的革新二者之间的完美平衡。普罗科菲耶夫通过不断的探索,“在古典音乐形式与现代音乐语汇之间搭起了一座由此及彼的桥梁,在创作中实现了革新与继承的完美统一”2。
其二,普罗科菲耶夫的第一钢琴协奏曲是技术性与艺术性的完美统一。普罗科菲耶夫曾经说过:“我写作时奉行着两条主要原则——在表达自己的思想是时要清晰、简洁,在表现自己的思想时要避免一切多余的东西”。3其协奏曲创作中正是力求通过节俭的材料、简洁的织体等看似过于简单的技术手段来表达其艺术性构思, 并获得巨大的成功。普罗科菲耶夫在音乐创作上表现出了强烈地反对印象主义追求神秘和朦胧的倾向。在德彪西和晚期的斯克里亚宾某些作品典型的具有印象主义的音色之后,刻意恢复了古典主义时期的钢琴演奏风格,加强使用打击的、敲击的演奏手法,利用钢琴透亮的声音,使作品中的钢琴音响偏于锐利、刺激、尖亮。这种敲击触键的演奏方法是运用了打击乐的思维,通常被视为“巴托克顿弓风格”。钢琴以这种敲击的方式奏出刚毅的主题,开创了真正现代的钢琴演奏风格,这正是普罗科菲耶夫最重要的创新之一,强调演奏上非连奏等在内的尖锐的“托卡塔”手法和特有的敲击键盘的特点。在此曲中他将其打击乐器的特性发挥得淋漓尽致。
其三,普罗科菲耶夫独特而又具有表现力的节奏,在该作品里赋予尖锐而有弹性的节奏、迅猛的速度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他喜欢用直线式破碎的节奏,在当时的作曲家看来,似乎刚毅的节奏与快速的节奏进行才是“我们时代的精神”。这时年轻的普罗科菲耶夫往往被自由自在的机械节奏与故意标新立异的节奏所吸引,但到了他创作成熟的时期,他的许多节奏听起来似乎是在像印象主义者不果断无节奏性的音乐进行坚决的抗争。
其四,普罗科菲耶夫在第一钢琴协奏曲中为了追求动力性的音乐形式,大量的运用最强烈的对比。光明的理想与浪漫主义的激情的形象形成戏剧性的对比。
普罗科菲耶夫在第一钢琴协奏曲与乐队之间的关系、传统曲式结构与曲式组合原则的灵活应用,以及非标题性的回归都对20世纪协奏曲体裁的发展具有贡献意义。
最后,普罗科菲耶夫在第一钢琴协奏曲中对俄罗斯民族元素与西方作曲技法的结合不是肤浅的混用或简单的模仿,而是真正达到了两者的水乳交融,创作出可以被世界人民所接受的完美作品。 复调因素在普罗科菲耶夫的和声风格中起着很重要的作用。该作品中许多尖锐刺耳的和弦之所以产生,实际上是两个或者几个横向线条,有时甚至是两个不同的和弦序列相互交叉的结果。它们所产生的音响效果非常精美,这要归根于他俄罗斯民歌的基础。
第一钢琴协奏曲中表现出普罗科菲耶夫自己的艺术风格与独立的价值判断。音乐历史上许多人曾经使之震惊、嗤之以鼻的作品在经历岁月的洗礼后被听众所接受,那些饱受争议的作曲技法也许有许多已成为现代音乐的重要语汇。因而,作曲家在音乐创作中的个性化风格常常也是其艺术价值的最重要方面,随波逐流的创作思维必将导致音乐作品生命力的脆弱。普罗科菲耶夫的音乐创作在苏联时期也曾受到强烈的批评。但普罗科菲耶夫始终坚持自己的创作风格,其包括协奏曲在内的音乐作品的艺术价值最终得到了历史的认可。
普罗科菲耶夫是二十世纪一位自成体系的音乐革新者,他并没有将自己束缚在某一类的现代流派中,也没有墨守陈规于古典主义音乐的框架中,而是汲取了古典主义、浪漫主义音乐的精华,吸收了现代音乐技法的新成果,将它们与本国的民间音调、节奏等音乐元素融汇在一起,在20世纪这个音乐大流中彰显出自己独特的音乐创作风格,普罗科菲耶夫的音乐就是创造性的、在音乐方面对人们精神的想象力具有提升作用,打开了人们对音乐全新认识的视野。
摘要:俄罗斯作曲家普罗科菲耶夫是世界著名的钢琴家和作曲家,他曾以钢琴家的身份在国内和欧美各国演出,钢琴音乐在他的一生创作中占有重要地位,仅钢琴协奏曲就5部。他的音乐创作是传统技法与现代音乐创作手法的完美结合。本文就普罗科菲耶夫《第一钢琴协奏曲》来探析作曲家在该作品中的艺术创新。
普罗派乐在英国 篇9
“是的, 我们正在创造历史。”2010年的一个冬日傍晚, 刘克瑞在伦敦一间以价格便宜而著称的中餐馆里一边吃面, 一边表示。
刘克瑞是 (英国) 普罗派乐卫视总监。2009年7月, 温州商人叶茂西因为出资全额收购了这家本名Propeller的电视台而名噪一时。
一个“拍脑袋”的决定
在传媒大亨默多克所拥有的英国天空广播公司 (SKY) 卫星电视平台上, 普罗派乐的位置是SKY-195, BBC 1台是SKY-101, CCTV第9频道是SKY-510。
SKY是英国最大的卫星电视平台, 拥有985万用户。除此之外, 普罗派乐还通过欧鸟一号卫星覆盖到欧洲45个国家和地区。这些外在条件听起来都不错, 但Propeller电视台在英国纯属“小众”。这家电视台自2006年开播后一直亏损, 难以维持。
当叶茂西买下英国一家电视台的消息传出后, 很多人都觉得不可思议, 甚至有人揣测, 在这个温州商人背后, 说不定站着一个资本更雄厚的、还不便透露身份的角色。
实际上一位了解当时整个谈判过程的英方人士曾指出, 这可能也就是一个“拍脑袋的决定”。叶甚至还曾半开玩笑地表示, “我给自己的50岁生日买个礼物玩玩。”至于此次收购的最终花费, 买卖双方始终未能透露。但据外界猜测, 费用应该不超过30万英镑。
叶茂西表示, 当时有很多朋友力劝他不要收购, 因电视行业投入太大、培育太久、收益太慢、风险不可控, 但他还是坚决地完成了这项收购。
“传媒影响世界”, 叶茂西曾表示, 希望自己能抓住这个稍纵即逝的机会, 变不可能为可能, “让世界更多地听到我们的声音、听到中国的声音。”
叶茂西旗下产业板块原本包括印刷、广告、矿业、汽车配件和贸易。收购Propeller后, 又多了一个传媒板块。
一个“能烧三年”钱的试验
除了没有运营任何媒体的经验, 叶茂西坦承自己英文也不灵。叶茂西决定为自己寻找一位合适的代理人, 负责打理远在英国的电视台事务。
2009年3月12日, 叶茂西与刘克瑞在北京一个饭局上认识。
叶问:“要运营一个电视台, 一年得花多少钱?”
刘答:“怎么着一年也得花个2000万人民币吧。”
叶想了想, 说:“我可以烧3年。”
刘当时还是央视《台湾百科》栏目的编导, 此前曾担任数年《百家讲坛》的选题策划人, 并曾在美国呆过多年。两人谈得投机, 叶遂邀刘加盟。
但首先要解决的是眼下的生存问题。“买一家电视台可不像买一家饭馆, 从买下来那一刻起, 就会有源源不断的花销和账单等着。”刘说。要做到收支平衡, 既要开源, 又须节流。
当年8月到伦敦后, 刘克瑞一边整合原有业务团队, 一边洽谈商业合作伙伴, 一边寻找并堵上各种开销漏洞。
由于电视台址未变动, 普罗派乐需要向校方公司交纳相应房租和设备租赁费用, 刘克瑞仔细一查竟发现, 原本收购合同里写明的支付1/3房租等费用, 实际上中方支付了全部费用。这笔钱当然得理直气壮要回来。
按照英国版权局的规定, 商业机构购买公共音乐版权, 费用是1.5万到4.5万英镑, 版权局给普罗派乐电视台定的是3.5万英镑。刘于是登门去找版权局官员谈, 最后将这笔费用砍到2万英镑。
刘说, 类似这样的“冤枉钱”, 找回来不少。
经过一年多在英国当地的打拼, 刘忍不住感慨, 在英国做生意, 讲究一个圈子, 混进去了, 一切就会得心应手;否则, 在外头再怎么扑腾也是瞎忙。如今, 圈子算是已经进去, 方方面面也熟门熟路了。但要维持电视台的基本运营, 每月至少还需要五六万英镑开销。
一味烧钱不是个办法, 必须广开财源。
一个“把世界连在一起”的定位
电视台要赚钱, 广告无疑是最大的一块蛋糕;要吸引广告, 首先就要设法提高收视率, 增加传播效果。
刘给了记者一组收视数据:2010年世界杯期间, SKY体育台的收视率是12个点, 普罗派乐的收视率是9个点, 探索频道当天在播的是自己制作的有关故宫等文物古迹介绍的中国特辑, 收视率是0。
“现实就是如此残酷, 你做中国的节目, 没人买帐;做英国的节目, 因为实力所限, 也没人买账。”刘无奈地说。
普罗派乐电视台目前在伦敦只有3人, 在北京还设有一个演播室, 职员5~6位。电视台本身无论是在新闻时效、娱乐报道还是体育转播上, 都处于天然劣势。刘坦言在决定电视台的经营宗旨上, 他们有过摇摆, 中间也走过不少弯路。最终的选择是, 将普罗派乐的使命定位为“把世界连在一起”。
怎么把世界连在一起?普罗派乐的设想是在扩大和加强中国文化内容播出的同时, 融合各种文化, 关注强势媒体忽略的领域, 为欧洲各国包括华人华侨在内的各种族受众服务。
他们已经在这条新路上初尝甜头。
普罗派乐跟加勒比地区的特立尼达和多巴哥的电视台合作, 每天播出6小时加勒比娱乐、音乐、文化、旅游和食品等节目, 吸引了在英国颇为庞大的加勒比社区观众。宝马、英航等大公司的广告也随之而来。普罗派乐也被指定为伦敦诺丁山嘉年华加勒比文化节的主播电视台。
刘笑称, 他现在进特立尼达和多巴哥大使馆, 比进中国大使馆还要方便。
与此同时, 普罗派乐也与中央电视台海外中心和中国教育电视台等达成战略合作关系, 在保留原有栏目特色的基础上, 普罗派乐引入有关中国文化、旅游、美食、中医养生保健、功夫等节目内容, 并注重国际化、娱乐化, 以吸引更多受众。
据刘克瑞介绍, 普罗派乐已基本完成卫星电视、网络电视和手机电视三网合一的多媒体平台搭建工作, 正投资建设网络电视平台和手机电视平台以及网站电视高清平台。
随着普罗派乐在英国影响力扩大, 叶茂西也成了中英官方往来场合的明星。普罗派乐被英国官员当作中国在英国投资的成功典范而津津乐道, 英国首相卡梅伦访华, 紧张日程中也不忘邀叶茂西见面一叙。
《普罗旺斯的两个小镇》 篇10
出版:新星出版社
M.F.K.费雪和茱莉亚·柴尔德都是美国饮食界教母级的人物。费雪生于1908年,柴尔德生于1912年,是她们告诉美国人,饮食是一种艺术,而不仅仅是果腹的必需。巧的是,她们都在法国住过,是在法国生活的经历打开了她们的味蕾,并彻底改变了她们对于饮食的世界观。
茱莉亚·柴尔德1961年才出版第一本著作《精研法式烹饪艺术》(Mastering the Art of French Cooking);费雪的写作则早得多,1937年,她出版《循香记》(Serve It Forth)。要知道,直到二战之前,美国还是一个以清教徒为主的国家,讲求简约、节制,饮食上同样如此——由此可见她对于美国美食写作开拓性的意义。
费雪生长在以贵格派教友为主的南加州小镇惠特尔。没错,就是你知道的贵格麦片那个贵格。贵格麦片就是贵格派教友发明的,他们认为饕餮是一种原罪,一日三餐吃麦片没问题。感性、富有想象力的费雪生长在这样一个地方,觉得无趣是必然的。幸运的是,她21岁时跟第一任丈夫到法国的第戎读大学,味觉从此被唤醒了。她有一个很著名的论断,认为食物、安全感和爱是人的三种基本需求。对她来说,食物乃至味觉的体验和满足已经不是为了满足口腹之欲,而上升为生命的原欲——对于当时的美国人来说,这是一个革命性的冲击。
费雪的第一次法国之行,待了三年。1954年,她带着两个女儿第二次来到法国,住在普罗旺斯,并写成《普罗旺斯的两个小镇》。费雪有一种本事,就是即使在谈饮食之事,也可以随时笔锋一转,谈起天下事,《如何煮狼》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她写随笔的本领,在《普罗旺斯的两个小镇》一书中表现得更为淋漓尽致。她这样写普罗旺斯:“传说同样的番茄种子种在普罗旺斯与种在其他地方的味道会不同。在这里,它会带着一种辣味,一阵泥土的味道,一股浓烈却不粗糙的香气。这立即解释了为什么法国南部的男人都明白,他们的女人(“强壮、野性,容易生育”,她们总是被这样形容着)比别的地方的女人有着更为持久的吸引力,原因就在于她们从婴儿时期起就是吃着本地的爱情果长大的。”
可以这么说,普罗旺斯是最早被费雪“发现”的。后来的所谓生活达人,像著名的彼得·梅尔,放下大都市的工作跑到普罗旺斯定居,就是以费雪为榜样。彼得·梅尔在接受英国《独立报》访问时承认,他正是看了费雪这本《普罗旺斯的两个小镇》后产生了对普罗旺斯的向往,并最终成行,写出了一系列关于普罗旺斯的书。“这——
普罗米修斯 篇11
想念和陕西籍年轻话剧导演李华以及她带领的更年轻陕西籍演员们共度的那个夏天,他们教会我古希腊悲剧可以以如此年轻的方式来诠释,以至于引发我开始对古希腊文学作品的各种热情,我想不仅是我,那个夏天他们打动了很多笑中带泪的小资观众。
今天的故事就从忒拜城讲起。故事叫,我的老婆我的妈。这是我最喜欢李华写的关于俄狄浦斯的两段戏,
【俄狄浦斯王子得知自己将杀父娶母的可怕预言的过程居然是这样的……
话说忒拜的国王把孩子丢掉之后,一晃20年过去了,俄狄浦斯被邻国的国王收养,即将成人的王子来到阿婆罗神庙,求解心中的困惑。
王子:“阿波罗啊,我到底是不是国王的亲生儿子?”
伫立在阿波罗身边的是陕西籍女祭祀1:“你丝(是)谁?!”
王子:“俄狄浦斯。”
女祭司1:“做啥?”
王子:“我想问下阿波罗,我到底是不是我父王的亲生儿子。”
女祭司1:“他问,他到底是不是他爸的亲娃,是不是亲娃,是不是娃,娃娃娃娃娃……”
女祭司2传话:“他问,你早上要不要玫瑰花,中午要不要青蛙,晚上要不要甜瓜!”
女祭司3传话:“阿波罗,他问你昨天吃青蛙来么啦,今天吃青蛙来么啦,明天还吃不吃青蛙!”
阿波罗:“说的啥么……&*%……¥#&&”(阿波罗急了也骂人)
女祭司3传话:“我去了么(没)听懂,你随便跟他说说哇!”
女祭司2传话:“说的啥?!娶(去)她妈?”
女祭司1传话:“说的啥?!耍你爸!”
女祭祀3:“哦,说地丝娶他妈杀他爸!”
王子:“杀父娶母?!”
三个女:“哦!@!@!@杀父娶母!”
王子:“我会杀父娶母!怎么可能?!”
传话害死个人啊。
【最终俄狄浦斯没有逃过注定的命运,他在得知自己的确杀父娶母之后,便刺瞎了双眼,带着女儿安提戈涅流亡远方……
女:爸爸,我们这是要去哪?
俄:走吧,跟着你的感觉走,不管你走到哪都会是命中注定的。
女:那我们走到什么时候才是头啊?
俄:只要你愿意一直往下走,就不会有尽头。
女:爸爸,你会后悔你刺瞎了自己的双眼吗?
俄:不后悔,我倒是觉得我做了一件这辈子最正确的事。
女:可你什么都看不见了呀?!为什么啊?
俄:你错了!安提戈涅!现在我才终于看清了自己,看清了命运,我这一生注定是不平静的,年轻的时候我就知道了自己的命运,我选择了逃避,我不能被它左右,因为那预言太可怕了,可是逃来逃去还是躲避不了命运的安排,我依然不相信这样的安排,但是最后,该发生的预言还是都发生了,其实这也是一场对命运的战争,只是我输了。既然我战胜不了它,那我只有接受,刺瞎双眼正是我最好的解脱!
女:可是你为什么要追寻这样的命运呢,你完全可以视而不见的呀?
俄:如果像你所说,那人的一生可就太苍白了,每个人都会有自己的命运,如果我们视而不见,那我人生也就太暗淡了,每个人都在命运中扮演着自己的角色,了解了自己的角色,命运的这场戏才会演得更精彩!不管这场戏的结局是悲还是喜,命运是可以追寻的,追寻自己的人生,探索人生的真理,演绎真理的角色!这是我们每个活着的人都应该去做的……
每个人,都逃不过命运,不是吗。
李小米
鲁迅与法捷耶夫的文学之缘 篇12
一
1927年, 年仅26岁的法捷耶夫, 出版了自己的首部长篇小说《毁灭》。这部小说, 以刻刀般的笔触, 描绘了1919年西伯利亚滨海苏昌地区一支游击队的战斗生活。共产党员莱奋生率领150余名游击战士与日本干预军队、白匪展开了殊死搏斗, 终以19名战士突围, 保存火种。故事集中在游击队内部, 人物有奋进, 有动摇, 有振作, 甚至———有爱情……以基本人性去面对残酷生存, 写出了真实的精神冲突及演变。小说出版后, 得到高尔基的很高评价, 并在很短时间有了英、德、日等多种语言译本。
小说出版后不久的1929年, 鲁迅读到了该书的日译本。虽然当时鲁迅对作者并不熟悉, 可小说精彩的内容吸引了他。很快, 他依据藏原惟人的日译本, 开始翻译这部后来影响中国读者的作品。小说当时边翻译边发表, 最初连载于1930年的《萌芽》月刊。日译本原题为《坏灭》, 鲁迅改称《溃灭》。不料刊载至第二部第四章时, 《萌芽》被禁。译稿没登完, 鲁迅也将后面部分搁了下来。到了年底, 鲁迅又得到了该书的英文译本及德文译本。他一方面通过徳译本对自己译文进行校正, 又将未译的第三部补译出来。译稿完成, 他又请三弟周建人用英译本校对译稿 (鲁迅日记中有“赠以《溃灭》校阅费五十”字样, 可见是给弟弟付费的) 。通过这样多种文字校订, 鲁迅才按原定的计划, 将译稿交上海神州国光社, 列入“现代文艺丛书”。不料当时浙江省党部呈请中央通缉“堕落文人”鲁迅, 神州国光社不敢承印此书。于是, 鲁迅不得不为此书另谋出路。这次找到大江书铺, 一番商讨, 决定改书名, 改译者名, 删去序跋。1931年9月, 大江书铺就这样光秃秃地将书印了出来。书名改为《毁灭》, 译者署“隋洛文”。这当然是从当局所谓“堕落文人”而来, 讽刺意味一目了然。
鲁迅是很追求完美的人, 这个译本如此出版, 他当然不甘心。索性, 不靠别人。他以一个“三闲书屋”的名义, 自己来印制出版。这样, 《毁灭》便在大江书铺出版一个月之后, 再由“三闲书屋”出版印制。这次, 鲁迅不怕当局干涉, 将序文、后记一例恢复, 译者也不改:“鲁迅”;书前插附法捷耶夫画像一张, 原书的插图六幅, 也一并印出, 插入相应页面, 以一个较完美形式与读者见面。在为该书所拟广告上, 鲁迅写道:
“《毁灭》作者法捷耶夫, 是早有定评的小说作家, 本书曾经鲁迅从日文本译出, 登载月刊, 读者赞为佳作。可惜月刊中途停印, 书亦不完。现又参照德英两种译本, 译成全书, 并将上半改正, 添译藏原惟人, 茀理契序文, 附以原书插画六幅, 三色版印作者画像一张, 亦可由此略窥新的艺术。不但所写的农民矿工以及知识阶级, 皆栩栩如生, 且多格言, 汲之不尽, 实在是新文学中的一个大炬火。全书三百十余页, 实价大洋一元二角。”
《毁灭》出版, 受到读者欢迎。瞿秋白还特别写信给鲁迅, 予该作品高度评价:“你译的《毁灭》出版, 当然是中国文艺生活里面的极可纪念的事迹。”“你的译文, 的确是非常忠实的, ‘决不欺骗读者’这一句话, 绝不是广告!这也可见得一个诚挚, 热心, 为着光明而斗争的人, 不能够不是刻苦而负责的。”“所以我也许和你自己一样, 看着这本《毁灭》, 简直非常的激动:我爱它, 象爱自己的儿女一样。咱们的这种爱, 一定能够帮助我们, 使我们的精力增加起来, 使我们的小小的事业扩大起来。”“《毁灭》的主题是新的人的产生。”“《毁灭》的出版, 始终是值得纪念的。我庆祝你。”鲁迅的回复, 也十分恳挚而深切:“总之, 今年总算将这一部纪念碑的小说, 送在这里的读者的面前了。……但我真如你来信所说那样, 就象亲生的儿子一般爱他……” (《关于翻译的通信》)
二
能够得到中国文坛巨子鲁迅的亲自翻译, 法捷耶夫一定是感激的。虽然现在还没有确切资料证明法捷耶夫获知鲁迅翻译其作品的时间, 可当时有一批与鲁迅接近的中国作家 (曹靖华、诗人萧三……) 在苏联工作或学习, 传递这样的消息并不困难。1936年10月鲁迅逝世, 时任苏联作家协会负责人的法捷耶夫, 主持了一次悼念活动。活动是在莫斯科作家俱乐部举行。据当时参与活动的萧三介绍:大厅正面壁上, 挂着一幅长约四尺, 宽约二尺的鲁迅半身油画像。悼念活动开始, 法捷耶夫首先发言:鲁迅, 中国人民的作家, 为中国人民民族解放及社会解放而奋斗的战士, 今年10月19日死去了!我们, 同情中国民族解放革命的苏联人民, 我们, 和中国文学有深缘的苏联作家们, 对于中国人民的这一损失, 表示深刻同情的哀悼!讲到这里, 会场里的男女老少都站了起来, 对着鲁迅的遗像低头默哀……
法捷耶夫接下来说:在今年的六月我们失去了我们亲爱的高尔基……曾几何时, 只四个月工夫, 中国的高尔基———鲁迅又长辞人间而去。这是苏联、中国以及世界文坛的重大损失……以下法捷耶夫向听众们讲述了鲁迅热爱俄国文学的情况;介绍了鲁迅拥护社会主义苏联的事迹;当然, 他不能不提到自己与鲁迅的联系。他说:鲁迅曾将自己的《毁灭》译成中文, 对此, 他引以为荣, 并特别感激鲁迅。据在场的萧三记述:讲这些话时, 法捷耶夫“是很热情的, 他的话一句句都是忠挚的、动人的。”
纪念活动后不久, 根据读者要求, 苏联国立文学出版处制定计划, 决定出版一部有小说、杂文等在内的《鲁迅选集》。 (包括《呐喊》、《彷徨》集中几乎所有作品;《野草》、《坟》等集子中的数篇) 当时有多个“中国专家”竞相翻译还没有介绍到苏联的鲁迅作品;还有部分虽然已经介绍过去可翻译不够好的, 也由这批专家再译。中国诗人萧三负责这部选集的校订工作。他将这批译稿与鲁迅原文从头到尾校订一遍过后, 仍不自信。他觉得还应当有一位精通俄语的文学家, 来对译稿以很高的文学要求再过一遍。这个任务, “我们又请对鲁迅特别亲切, 对中国抗战和中国新文学非常关心的法捷耶夫同志———这个俄国文学的能手———将译稿从艺术文字的观点上再校订一遍。”萧三当时这样对法捷耶夫说:“中国的文学界将深刻地感激你这个艰苦、耐心而有绝大意义的工作!”虽然法捷耶夫当时负责苏联作家同盟的工作, 自己还坚持创作, 相当忙, 可他对这项不平凡的工作还是“欣然应允了”。
1937年, 为纪念鲁迅逝世而成立的纪念委员会, 通过在苏联的萧三, 向法捷耶夫、《铁流》作者绥拉菲莫维奇二位在中国广有影响的苏联作家寄去函件, 请他们担任鲁迅纪念委员会委员。萧三接到信后, 立即转交两位作家。法捷耶夫、绥拉菲莫维奇“欣然应允”中国方面的邀请, 并各自写了回函。法捷耶夫函件写于1938年元月:
致鲁迅委员会
亲爱的同志们:
诗人萧埃弥 (即萧三) 转告我, 你们盛意邀请我参加纪念鲁迅委员会的工作。我向你们表示我深深的谢忱, 并且很高兴地同意。
作家鲁迅, 我们, 苏联的文学家、苏联的读者是闻名的, 知道他是为中国人民的自由, 为中国劳动者的幸福而斗争的伟大战士, 是杰出的、高尚的作家, 人道主义者, 下层民众的作家。
纪念鲁迅对于我特别珍贵, 因为承蒙他这个文学的巨匠翻译了我的不觍的著作《毁灭》, 使得它能接近了中国的劳动者。
兄弟的敬礼!
A.法捷耶夫
1938年1月10日
法捷耶夫的珍贵信函, 萧三从莫斯科寄到了武汉。武汉又将函件转寄茅盾 (鲁迅纪念委员会的筹备委员, 公告的执笔人) 当时正呆的香港。茅盾将信函又带到后来工作的新疆, 又由新疆带到延安。在延安遇到回国的萧三, 又将这信函交给精通俄文的萧三。为保存这份珍贵的记忆, 萧三将函件翻译过来, 置于在自己的文章中发表出来 (以上译文即出自萧三之手) 。后来他回忆, 1949年后, “记得把信的原件交给了鲁迅博物馆”。
三
法捷耶夫与鲁迅的缘分, 到此还没有结束。1949年, 苏联组成文化工作者代表团, 访问中国, 这当然是对新成立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支持举动。因之, 他们的到来, 受到当时新政府和人民极高规格的接待和热烈欢迎。这个文化工作代表团的团长便是法捷耶夫。在这次访问中国期间, 他在多次发言及与人交谈时, 一再提道:我的小说《毁灭》蒙我崇敬的世界伟大作家鲁迅先生亲笔翻译, 我终身感到莫大的荣幸!不久恰逢鲁迅逝世十三周年, 法捷耶夫虽然此时正患小恙, 可他还是于10月19日在上海举行的鲁迅纪念日, 发表了一篇专文《论鲁迅》。在这篇文章中, 对鲁迅的成就及价值, 给予了相当充分的肯定。譬如谈到作家的隶属, 法捷耶夫精辟地说:“真正作家的人格则是由产生他的人民所形成的。作家对于这一点认识得愈清楚, 他自己就愈能够自觉地为人民服务, 他的人格就愈高, 他就愈多才多艺, 而作为作家来说, 他就越发伟大。鲁迅就属于这种作家。”
法捷耶夫还引用了鲁迅的话:“他曾说过:‘我开始做起小说来, ……以为必须是为人生, 而且要改良这人生。……所以我的取材, 多采自病态社会的不幸的人们中, 意思是在揭出病苦, 引起疗救的注意。’作为作家的鲁迅, 他是那样深刻和渊博, 关于他本人简直可以写成一整本书。”关于鲁迅现实主义艺术这一点, 法捷耶夫认为:“在鲁迅生前所经历的那半个世纪内, 中国人民的生活几乎没有一方面不为鲁迅用艺术家和批评家的笔所描写过的。正是因为自己天才的这些特点, 鲁迅才是属于新人类的天才思想家, 天才的作家。”
尽管法捷耶夫对鲁迅高度推崇, 对鲁迅多个方面有独到见解, 可他却谦逊地说:“我不敢把鲁迅作为历史家、批评家、政论家、教育家和革命家来衡论他。我只把鲁迅作为艺术家、作家来对他讲几句话。”那么, 作为作家的鲁迅, 在法捷耶夫眼里, 该做如何评价呢?“鲁迅的创作对于我们俄国作家的亲切, 是除开我们祖国作家以外的其他国家的创作所仅能享有的那样亲切。他是和契诃夫及高尔基并列的。我们对于俄国读者愈来广泛地介绍鲁迅———而我们将这样做———那末这种对于鲁迅的亲切感觉在俄国人民中就愈为普遍。”与契诃夫、高尔基并列, 在当时的苏联, 几乎是极高的推崇了。鲁迅在法捷耶夫心中位置, 由此可想而知。
接下来, 他将鲁迅的另一功绩介绍出来:“鲁迅自己那样高兴把俄国古典作家译成中文也不是偶然的。鲁迅由于他那种人道主义的性质而使我们俄国人感到亲切。平心而论, 十九世纪旧的俄国文学的人道主义是由果戈理的《外套》而来的, 由描写一个俄国小人物小说而来的。鲁迅的人道主义是他的小说《阿Q正传》最好地发掘出来的, 这篇小说是描写一个中国小人物的。但是果戈理的《外套》的主人翁是小官吏, 而《阿Q正传》的主人翁则是小雇农, 这一切足以表示出鲁迅的优点, 说明鲁迅的人民性。然而不要忘记这两个作家之间是距离有几乎一个世纪之久的。在果戈理以后的所有俄国文学也是首先关切农民命运的。鲁迅之所以使我们俄国读者感到亲切, 更因为他和我们的古典作家一样, 是批评的现实主义作家, 也就是揭发并攻击压迫人民和排斥‘小人物’个性的旧社会的势力的一个作家。”这一节将鲁迅与俄罗斯作家果戈理的比照, 确为一有价值角度。此观点后来在中国研究家的文章中常常出现, 可较早由一位俄国杰出作家表现出来, 意味蕴涵显然不同凡响。
果戈理之外, 法捷耶夫还将鲁迅与俄国短篇小说圣手契诃夫及高尔基相较:“在同情并怜悯‘小人物’但同时又了解他的弱点这一点上, 鲁迅与契诃夫是近似的。但是鲁迅对于旧社会的批评比较契诃夫来得尖锐, 有更明确的社会性质, 而在这一点上就与高尔基相近了。当然这是因为高尔基和鲁迅把自己写作的生涯和解放运动的先锋队, 和现代社会最觉悟的和最先进的力量———共产党结合在一起的。”接下来, 法捷耶夫引述了毛泽东关于鲁迅是中国文化革命“主将”的那节著名段落。这显然说明苏联作家与中国文艺界有相熟的渊源, 这是当时理想接近一致的表征吧。
在法捷耶夫看来, 鲁迅的笔一直带着批判的锋芒, 有其特别因素:“鲁迅在他的文艺作品中还没有来得及指出新中国的前进力量, 这只是因为他死得太早了。大家知道, 他愿意指出新中国的前进力量。尤其是他搜集了中国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的材料。正因为作为一个艺术家, 鲁迅渴望寻求新的人物———行动家, 斗士和社会改造者, 所以他热爱苏维埃艺术文学, 他对于这一文学尽了如此大的力量, 以至于他成为它的翻译宣传者 (对于这点, 我们苏联作家永远要感谢鲁迅) 。”感谢作为翻译者的鲁迅, 法捷耶夫是由衷的。因为实绩《毁灭》是那么深切地置放在中国读者心中。
除去这些, 作为一个民族作家的鲁迅, 他为中国, 乃至世界, 奉献了哪些他自己独有的艺术呢?这一点, 法捷耶夫也作了探讨:“鲁迅是真正的中国作家, 正因为如此, 他才给全世界文学贡献了很多民族形式的不可模仿的作品。他的语言完全是民间形式的。他的讽刺和幽默虽然具有人类共同的性格, 但也带有不可模仿的民族特点。虽然翻译鲁迅作品是非常困难的, 但如果没有这些特点, 那就不成其为鲁迅了。”法捷耶夫是有资格这样表达的。因为:“我是稍微懂得中国语言结构的人, 在中国的诗人萧三帮助之下, 把鲁迅先生的作品, 一字一句地译成俄文。”有了这一点, 鲁迅的价值就显现了出来:“鲁迅是中国文学的光荣, 而且是世界文学的著名代表人物。”
当然, 对于文艺家的解读, 仅仅有概括是不够的。身为作家的法捷耶夫显然熟悉这一点。文章近结尾时, 他从鲁迅文艺作品中最为出色的短篇小说入手, 进行了更深一步地分析:“鲁迅是短篇小说的能手。他善于简短的、明瞭的、朴素的把思想形象化, 以插曲表现大的事件, 以个别的人描写典型。例如, 《阿Q正传》是鲁迅短篇小说中的杰作。鲁迅的讽刺和幽默到处都表现出来。但是如果说在《阿Q正传》中, 鲁迅是一个表面上好像是大公无私地叙述事件的叙事作家, 那么在《伤逝》中, 他是一个触动心弦的深刻抒情的作家。”最后, 鲁迅短篇小说的内核自然显现:“总之, 鲁迅在他的所有短篇小说中都善于触及人类的主要部分———良心, 社会良心。这首先是说明了他自己心灵的道德力量。”
法捷耶夫用了这样有力的句子作结:“为纪念这一崇高的人物和作家逝世十三周年, 我们苏联作家以十分虔诚的心向他致敬!”
虽然这中俄两位杰出作家生前未曾会面, 可由于作品, 他们相与结缘。这一段中外文人间的交流因缘, 是健康而理想的, 是宽博又源远流长的, 因而值得人们怀念和记忆。
【普罗科菲耶夫】推荐阅读:
普罗米修斯读书心得07-08
普罗旺斯的传说作文09-08
《被缚的普罗米修斯》08-31
普罗旺斯薰衣草花语06-29
第31课普罗米修斯11-18
《普罗米修斯》激情教学设计05-14
普罗米修斯盗火教案09-05
普罗米修斯,谢谢你作文700字10-23
读普罗米修斯有感作文800字05-29
关于哲理的作文:普罗旺斯的传说08-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