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自我(精选12篇)
学生自我 篇1
当今世界, 经济全球化、国际政治多极化和信息网络化, 这些都给政治、文化、意识形态带来广泛而深刻的影响。在这样一个时代背景下, 大学生作为时代的佼佼者和未来社会的中坚力量, 应当直面全球化的挑战。而当前的教育和管理方式已经不能适应大学生们价值观念的变化, 因此, 帮助大学生们明辨是非, 提高大学生自我管理和自我教育能力, 就成为当代教育工作者值得思考的问题。
一、大学生自我管理、自我教育的必要性
自我管理是对目标、时间、活动、心态等方面的管理, 从而自我提升综合职业素养的过程, 自我管理是迈向成功的内在驱动力, 是组织和个人共同成长的持续动力。就如杰克森·布朗所说:“缺少了自我管理, 就好像穿上溜冰鞋的八爪鱼, 眼看动作不断, 可是却搞不清到底是往前、往后还是原地不动”。那么当代的大学生, “90后”的他们从小基本没有吃过苦, 父母亲大都依着他们, 很多事情都是非常的随意, 大多数学生没有明确的目标和方向, 而且自制能力比较差, 这也就说明了大学生自我管理的重要性。
自我教育是指作为主体的个人, 自己对自己的教育, 即把自己作为教育的对象的教育。它是一个人在道德修养上自觉能动性的表现, 而自我教育的目的是培养自己的道德意识, 能自己管理自己、自己要求自己、自我鼓励、自我控制。而自我教育从本质说, 是人们自我认识、自我改造的过程。在自我教育过程中, 人们首先要认识自己。这个认识过程, 与人类一般认识过程是一致的, 即人们在工作和生活实践中, 从观察分析客观环境、认识他人的过程中, 逐步发现自己, 认识自己与环境、自己与别人的关系, 并反诸于己, 即用新的标准要求自己、教育自己, 使自己的认识和行为更符合社会的需要。所以, 当代大学生也学会自我教育, 使之成为社会需要的人才。
二、大学生自我管理、自我教育的方法和途径
(一) 加强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近些年来, 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越来越得到我们教育工作者的重视, 加强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是使学生能够自我管理、自我教育的前提和基础。一是心理健康教育可以帮助大学生培养积极的自我意识, 提高大学生自我管理, 自我教育的水平;二是心理健康教育可以使大学生掌握管理情绪的方法, 拥有积极的情绪, 以激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行为的产生;三是心理健康教育帮助大学生形成有利于成长成才的动机, 从而帮助大学生进行科学的决策, 产生有效的行为, 提高自我管理自我教育的水平。
(二) 加强辅导员、班主任对大学生的引导。
教育者在教育活动中起着主导作用, 高校辅导员、班主任作为与学生联系最为密切的教育者, 对大学生的教育和引导, 将对学生的发展产生重大的意义和深远的影响。
1.导向作用。辅导员、班主任是高校基层的教育者, 是实现高校培养目标的最直接的组织者和实施者, 是大学生成长发展道路上的指路人。大学阶段是人一生中非常重要的阶段, 也是自我管理自我教育的关键期, 他们的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观念已初步形成, 但仍具有可变性和不确定性。辅导员的导向作用表现在自我管理意识导向、观念导向和行为导向等诸多方面, 对大学生的成长尤为重要。
2.激励作用。辅导员、班主任在经常对学生进行教育和引导, 不仅让学生认识到自我管理自我教育对个人成长的意义, 还使学生明确自己是自我管理自我教育的主体, 真正把行为规范变为学生的自觉行动, 提高他们的自觉性。激发大学生开展自我管理自我教育活动的积极性, 对他们表现出的有关自我管理自我教育的良好言行给予肯定的评价和各种形式的奖励, 用以巩固和发展他们的积极性, 创造更好的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行为。
3.凝聚作用。群体凝聚力是通过群体内的人际关系表现出来的, 在高校中表现为班级、党团组织等群体内部的人际关系, 在群体凝聚力的形成过程中, 辅导员、班主任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若群体内部关系密切和谐, 大多数成员之间能够相互关心、爱护、互帮互助, 群体内部的凝聚力就强。反之, 若群体内部人际关系紧张, 成员之间多有摩擦, 群体缺乏凝聚力, 也就丧失了战斗力, 发展下去还可能导致群体的瓦解。
4.个人魅力的感染作用。个人魅力是一种精神力量, 是个人经过长期自身努力形成的, 是个人能力的一种综合体现。辅导员在大学生自我管理自我教育工作中表现出来的人格魅力对大学生的自我管理自我教育活动具有榜样示范的作用, 产生深远的影响。
(三) 加强班级建设。
班级是学校对学生实施教育的最基本组成单位, 是学生学习知识, 交流理想的重要环境。在良好的集体中, 优良的班风是学生全面发展、自觉遵守各种规章制度的有力保障;班级中优秀党团员、三好学生的模范带头作用有利于学生从各个方面去完善自己;在良好班集体及成员的熏陶感染下, 各种消极因素会受到无形的约束。个别同学的坏毛病和不良行为都会受到抵制和反对, 从而使得学生向积极方面转化, 改掉不良的习惯。与此同时, 开展一些班级文化建设也有利于形成学生的健全人格, 不同的文化会形成不同的人格, 而班级文化是学生健全人格形成的直接的文化环境。人的发展是在对自我的不断认识中完成的。只有以他人为参照才能更好发现自己身上的不足, 让学生从自我意识的角度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引导学生树立自我管理自我教育的合理目标, 制定切实可行的人生培养计划, 从而实现自我管理自我教育。
(四) 加强学生组织对大学生的培养。
大学生参与学生组织的动机, 主要是“提高自己的能力”和“兴趣爱好”。他们的自我意识萌发在于主动发展自己, 全方位提高自我能力, 而参与学生活动能很大程度上激发他们的潜在力量。参与活动本身就是一种更为复杂的学习, 不只是简单的阅读、理解、记忆和思考, 而是要在组织和参与活动中, 学习和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经过活动过程的矛盾, 学生会更全面地认识自己, 反思自己的知识结构和能力要素。经历过矛盾和困难, 学生的思想和经验都会到达一个比较高的水平:更懂得珍惜学习时间, 获得人生的意义。
学生活动对大学生自我评价有两重影响:第一是通过参与活动激发了个体的潜能, 活动成功或失败都会对个体评价形成影响。成功的体验能够提高自我评价的效能感, 使大学生自信得到提升, 能够认可肯定自己。失败的体验能够促使他们自我反思, 这种反思之后的经验也非常重要。第二是朋辈评价对自我评价的促进。大学生对自己的认识很难摆脱“自我中心”的思维模式, 这种来自他者的评价和建议, 对准确认识自我有很大的帮助。对处在“自卑—自负”跷跷板上的大学生来讲, 学生活动是自己寻找平衡点的最好途径。通过学生组织的集体学习和活动, 个体能够发现自己的独特价值, 了解自己和他者的区别, 也了解自己的缺点与不足。通过这种集体的自评和互评, 成员都能够更客观地认识自己, 在人际交往中修正自己的形象, 从内外两方面改善、提高自我。
参考文献
[1] .范晓光.试论大学生自我管理体系的构建与优化[J].中国成人教育, 2012
[2] .熊琪.浅谈新时期如何培养大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J].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 2011
[3] .白雪涛.试论大学生自我教育特征及时代意义[J].南京工业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04
学生自我 篇2
自我评价是个体对自己的思想、愿望、行为和个性特点的判断和评价。
一、认识学生自我评价对其成长与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 首先,自我评价是学生个体成长和发展中的一条主线。因为,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他人的评价以及外部社会的评价最终要与学生的自我评价相结合,才会促进学生的主动发展。学生最终要靠自我评价来完善自己、发展自己,进而促进自我实现。
自我评价有利于主体的自我完善。根据心理学的有关研究成果,当人们形成自我评价之后,有的时候会感到自我评价的某个方面受到威胁(挑战)。在这样的情况下,学生就会加倍努力地寻求对这种自我评价的社会承认。
其次,有效的学生自我评价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内在学习动力,使其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并对自己的行为进行不断地检查和调整,形成自我反思、自我调整的有效机制,进而主动地为自己规划自我成长的历程。
人们通过自我评价来进行自我形象管理。为了有效地管理自己的形象,人们会经常自我检查(自我评估),并有意识地对他人关于自己的印象进行管理。也就是说,人们会运用自我提高机制来完善自我。
第三,有效的自我评价有利于学生和教师共同承担评价的责任,使评价成为学生自己的事,帮助学生成为独立的终身学习者。所以,学生自我评价是学生自我认识、自我反思的基本手段,也是学生自我诊断、自我矫正、自我完善和自我实现的过程。因此我们要建立一个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评价机制。
心理学家柯克认为最有效的评价是学生的自我评价,其次为教师与学生间的评价,最差的评价是外界人员的评价。因此评价工作不再是教师个人的事情,其很大一部分的工作应有学生本人承担,这样做 的意义在于:提高了评价所需的信息质量,促进了学生的自我评价,在学生自我评价基础上由学生群体、教师一起得出评价结论,能为学生接受和理解,防止可能产生的对立情绪,避免学生产生不必要的心理负担。
二、构建学生自我评价机制
从学生个体这一层面来说,学生自我评价是通过直接的自我评价和间接的自我评价两种途径或这两种途径的结合来实现的。
第一、直接的自我评价。直接的自我评价是学生通过自我参照和自我反思所进行的评价。从学生的发展过程来看,学生的成长过程也是一个自我反思的过程。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常常依据自己的个性特征或以往的成绩,把故我作为一个重要的参照,对自己的行为进行分析和反思;同时,又将外在的评价和自我评价相结合,形成自我判断,获得自我评价的结果。研究表明,学生的自我参照、自我反思是最直接的自我评价途径,因为,所有的外在评价或他人评价只有与学生的自我评价真正结合,并通过学生的自我体验、自我认识和自我反思,才能真正与原有实践相联结,成为学生的内在需要,最终达到促进学生学习和发展的目标。
在教育教学实践中主要通过自我总结、自我鉴定来实现这一机制,教师首先要帮助学生客观地分析自己各个方面的基础和条件,识别自己不同于他人的特点和长处,扬长避短,以求发展和提高。
第二、间接的自我评价
间接的学生自我评价是指学生通过参照他人的评价或通过与同伴的对照与比较进行的学生自我评价。
他人评价是学生自我评价的重要参照和依据,是学生自我评价的支架。参照他人的评价进行自我评价也是学生自我评价的一个重要的方面。虽然,学生依据自我进行自我反思和评价非常重要,但是,在评价中,学生个体的认识和体验往往是不尽完善的,只依据自己的标
准进行评价也是不全面和不科学的;只有进一步参照他人的评价才能更好地认识自己。他人评价包括学生的教师及群体、同伴及群体、家长、社区成员和各种社会评价包括社会上的各级评价机构和团体等等。他人评价是自我评价的一面镜子,处在一定的社会关系中的群体和个体,总是从他人对自己的评价中,看到自己的形象,这种形象便构成了自我评价的基础。在教育教学实践中,主要通过同学互评、小组评价和班干部评语来实现。
在这样一个评价模式中,班主任在学生自我评价、学生间评价以及小组评价的基础上,结合班主任平时的观察和了解以及向任课教师的了解,最终作出综合性的评价。可以说,发展提高学生的自我评价能力,帮助学生正确自己是优缺点,找到今后进一步努力的方向,正是我们学校思想教育工作的出发点和最终归宿。
三、班主任作好指导工作
(1)在开始时展开工作前,在全体同学中,谈一谈做好小结的意义、计划、具体步骤以及做好小结工作的方法。要求学生在进行自我评价时,不要过低地评价,对自己的评价不要模棱两可、含含糊糊,也不要过高地评价自己。
(2)指导小组做好小组小结,让他们大胆工作,指导考核小组如何做到“公平、公正、合理”。不要因为个人的感情而影响对他人的正确评价。
(3)因人而异,灵活评价。对一个人的评价无疑是一个极为敏感的问题,学生的需要、自信心、自尊心和情绪都会受到具体评价结果的影响。应极力避免学生在评价中感到挫折,产生焦虑,以及因此而产生的心理冲突,所以对不同性格类型的学生应采取不同的评价策略,如对外向型的学生,可采用直接坦率的方法,而对内向型的学生可采用曲线反馈的方式。这样也是减轻学生过重心理负担的一个方面。
(4)与各任课教师的交谈。与任课教师的深入交谈,不但可以及
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也可真实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任课教师对学生的评价,实际也是很重要的,有时候某些学生在班主任面前会表现得特别好些,因而会出现过高评价某些学生的可能性。班主任对那些成绩较好、工作能力强的学生,总有一种先入为主的好感,对他们的评价往往过高,相反对那些成绩不太理想的学生,总认为他们学习不努力,不自觉,实际上,在这些学生中,有一部分学生学习的确很努力,但成绩始终不理想,对这样的学生,给予鼓励性的评价,如此效果会更好。
(5)班主任在写学生的品德评语中应尽量用鼓励性语言,多写一些肯定性的评价。比如:“你人聪明,学习潜力大,团结同学,对人有礼貌,但你的学习方法有待改进,要多问、多思、多想,偏科现象严重,望继续努力,再上一个台级。”
学生自我 篇3
关键词:学校管理;自我教育;实践创新活动
我校是一所有鲜明特色的初级中学,在“以美载德,以美启智,以美健体,促进学生诸方面和谐发展”教育新思路的指引下,适应新时期教育改革的发展趋势,针对未成年人的成长的特点,指导学生广泛开展了“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提高”培养四有新人的教育实践,思想道德建设活动充满生机和活力。
一、健全学生组织,培养管理能力,树立责任意识
学校把学生的自我教育、自我管理作为管理工作的重点,重新组建了学生机构,并派得力教师指导工作。学生会,是学生自己的组织,我们把学生会作为学校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按部就班开展工作。
1.配合学校进行精神文明建设
学生会围绕学校的工作重点,不断对学生进行文明礼貌教育,并开展了多种多样的活动,如倡导尊师活动,建立文明班级活动,班级竞赛活动,利用这些活动加强对学生道德修养的培养,在此基础上向全体学生发出了倡议,具体指出了精神文明需要做什么,不做什么,使学生分清了文明与愚昧的界限,思想素质得到了提高。学生会积极响应学校“除陋习,树新风”活动,大力搞好宣传,有力促进校风校纪的进一步好转;通过小手拉大手活动,进一步扩展到社会,产生很好影响。
搞好环境卫生,是学生会的又一项重要任务。按照卫生标准严格检查。卫生区、教室天天打扫,天天检查。这在我校形成了制度,环境卫生经常保持最优水平,多次受到各级领导的赞扬。
学生会宣传部在抓宣传方面,成绩突出,我校板报每周一换,室外板报半月一换。板报的设计、内容、美化都是学生自己动手来做,密切配合了学校的工作。
学生会纪检部主抓班内纪律,自习有人管,上下学有人查,课堂纪律良好。配合了学校开展几次整顿校风校纪活动,形成了良好的教学秩序。
2.帮助班委会开展工作
学生会帮助各班建立班委会,着重对那些经验不足的班干部进行帮助,定期召开班委会汇报会,经验交流会,推广先进班级经验。我们推广了先进班级“静、勤、严、活、恒”的五字治班经验,反映很好。同时也锻炼出了一批有经验、有朝气、有能力、有威信的班干部。我们还通过评比先进班委会的活动,进一步激发了他们的工作热情。
3.协助学校开展第二课堂活动
学校非常重视第二课堂活动,近年来,学生会积极参与,同教研组配合搞了美术书法展览,班级篮球、体操、歌咏比赛,诗歌朗诵会,“除陋习、树新风”动员大会,文艺汇演,开学和毕业典礼,每周进行升旗活动。活动育人是我校教育改革的一大亮点,在活动中,以培养学生勤奋刻苦的学风和健康向上的班风为目标,让学生在团结向上、拼搏进取的氛围中不甘落后,以争取先进创佳绩的姿态,永葆青春活力。
4.正确行使学生会职权
学生会组织学生积极参与学校民主管理,积极向学校提出合理化建议,许多建议得到学校的重视并采纳。
学生会进一步建立健全了各项工作制度,对《学生会章程》作了进一步修订,使之更切合学校实际。学生会工作有章可循,有力地配合了学校各项工作的开展。如每周各班卫生纪律文体等工作以量化积分进行综合评定,极大提高了学生的工作积极性。
二、指导实践,强化能力培养,增强成才意识
学生会干部、班干部,在一所学校是不容忽视的一个重要群体,他们的状况如何,也能说明一所学校的教育水平。他们是学校的骨干,班级的骨干,小组的骨干,这些学生的思想水平、工作能力提高了,学校各项工作开展起来就会得心应手。
1.组织能力
学校开展活动,我们有意识地交给学生干部去做,如课间操,都是让学生会值班长和班体委共同组织,从集合到做操到总结,都由学生干部来管。文艺汇演,从节目编排、演练,到节目主持,全由学生自己来搞,再如,班级检查、比赛等活动,学生干部的组织一次比一次好,水平一次比一次高。
2.演讲能力
锻炼学生干部讲话,这是我们抓能力提高的又一侧重点。社会活动离不开讲话,将来走向社会,更看重讲话水平,我们把学校的课外活动、班级工作总结、大会发言都让学生来说来讲,并且定期开展演讲比赛,以此锻炼学生的口才及思维能力。
3.动手能力
动手,是学生学习期间的重要任务,我们提出的口号是:“勤动手脑练技能”。我校的课外活动,学生干部组织得有声有色,他们组织学生建立了制作小组、美术小组、板报小组、修理小组。动手动脑,亲自实践,最突出的是各班的美术小组开展的雪雕艺术比赛,自己设计,自己雕塑,雪雕艺术品各具特色,学生的动手能力、想象能力、创造能力再一次印证了我校提出的“以美启智”办学理念的正确性。
4.做思想工作帮教能力
学生会干部是学校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现在教育界遇到的普遍难题是未成年人的教育问题,在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同时,充分发挥了学生干部的带头作用。
我们在研究三教(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统筹问题时提出了我校的工作新思路,即“三教统筹,有机结合,协调发展”,其中的“有机结合”,我们正是通过学生干部这个桥梁,与家庭教育衔接起来。学生干部一般每村都有,我们把学生干部品学兼优的示范性充分利用起来,建立“携手进步帮教小组”,利用节假日开展活动。
有些学生成为所谓后进生,有多方面原因,其中家庭的因素不容忽视,如父母离异、病故,还有父母常年在外打工的,这些家庭的学生最容易出问题,让学生干部与这些学生结合在一起,要求学生干部在家期间把他们组织起来,参加有益的活动。如04级的学生干部以村为单位组成了家庭读书小组,每学期读几本好书,写几篇读书笔记,交流读书体会,因学生干部了解自己的同学,说、管、帮、教切合实际,针对性强,所以,学生心服口服,增强了进取心。
学生自我 篇4
严于律已, 宽于待人是做人的美德, 对自己的严律是处理人际关系, 和谐人与人、人与环境的有效手段, 是自然人向社会人过渡必备的品质, 一个班集体, 没有团结友爱的班风, 没有宽松和谐的师生关系。没有学生对自己的严格要求及对他人宽容的个性品质, 就不可能形成一个优良的班集体。而缺乏良好的氛围, 其负面效应是显而易见的。在以上诸多的因素中, 我认为培养学生的自律精神尢为重要。
现在的青少年学生, 大多是独生子女, 在家里备受父母老人的宠爱娇惯, 几乎都象“小皇帝”, 全家是“九大行星围着太阳”转, 不论做什么, 都得以“小皇帝”的意志为转移, 而优越的生活条件, 更滋长了他们以自我为中心, 骄娇任性的品性, 而且缺乏独立生活与艰苦生活的磨练, 依赖性大, 自我管理能力较差, 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 在社会也滋生了许多不良风气, 在新形势下, 昔日行之有效的班主任工作方法受到了挑战, 如何做好班主任工作, 一直是我思考和实践的问题。在工作实践中, 我觉得, 如果同学间缺乏自律精神, 就会影响班集体的正常管理和教学, 有碍学生的全面健康发展。
那么怎样才能培养他们的自律精神呢?
第一、深化学生的自律精神, 这是培养他们严于律已的起点。
素质教育的最终目的, 就是要提高学生在政治上的自辩能力, 文化上的自学能力, 生活上的自理能力, 体魄上的自健能力。做为班主任, 工作方法就是要引导学生进行自我教育, 自我管理, 要求学生学会自己管理自己, 因为学生的个人发展同其它事物一样, 内因起决定作用, 如果学生认识不到自律的重要性, 不自觉的要求自己, 即使班主任辛辛苦苦, 忙忙碌碌, 也只能获得事倍功半的效果。
在全面实践素质教育的过程中, 班主任如果实行“超级保姆”式的全方位监护, 扼杀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约束了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 只会形成“教师说了算, 学生照着办”的局面。而要提高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的能力, 关键在于班主任要千方百计激发和培养学生的责任感, 使每一位学生真正意识到自己是班集体的主人。具体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第一、让学生参与班级事务管理。学生能做的事大胆让学生去做, 学生不会做的事在班主任的指导下让学生学着去做。
学生是发展中的人, 具有巨大的潜能可以开发和提高。他们往往渴望表现自己的才能, 在需要显示自己独立人格的时候, 希望受到尊重。处在青春期的学生, 民主意识强, 凡事都要讲个明白, 不愿机械服从, 也不喜欢别人过多的干预。所以任为班主任, 每学期初我都要召开班委会, 让学生们参与讨论决定班级计划, 从而培养学生的主人翁意识和民主意识。对于班级目标、规章制度、奖励惩处、操行评定等班级大事要由学生经过充分讨论后再作决定, 这样做不仅可以调动学生关心集体的积极性, 而且十分有利于学生的自我教育和自我管理。
第二、给学生为班集体服务创造条件和机会。
一个人只有经常受到别人的肯定和重视, 才会拥有自尊.自信, 进而自强, 才可能在犯错时进行自我反省和自我教育。作为班主任, 应该拥有豁达的心境, 应有容人之量, 既能容人之长, 又能容人之短, 所谓“非宽大无以兼覆, 非慈厚无以怀众, 非严正无以制断”。对学生来说, 班主任给予学生最宝贵的是帮助他们树立自信心。事实上许多事情学生自己是可以处理好的, 而且也应该锻炼他们的能力。
在班级工作中, 我做为班主任, 都尊重学生的兴趣爱好, 个人爱好, 个人特长, 尽量给每位学生安排一项为集体服务的项目, 在班级工作负一定责任, 使他们感到班级就是自己的家。通过活动发展他们的兴趣, 发挥他们的特长, 使他们健康成长。例如我班的韦海萍同学, 喜欢唱歌.跳舞, 所以在学校的文艺汇演的活动中, 根据她的这一兴趣的特长, 我就特意安排她与班干部一起负责本班的文艺表演准备工作。后来我班的节目获得二等奖, 我对她的参与和所取得的成功表示祝贺, 对她的个人才能表示欣赏。在后来的“红五月”文艺汇演中, 我索性让她全权负责本班文艺节目的组织工作。结果, 她积极地找来舞蹈老师, 利用休息时间组织同学排练, 终于使我班节目获奖。到了临近毕业, 她已经找到了一份工作, 而单位根据她在校的表现, 已命她负责一项本系统的表演任务。所以, 当老师对学生某一方面的成功表示欣赏时, 不仅会让学生感到被重视的满足, 还可以传递出对学生的喜爱之情, 这是精神上的滋润。
我觉得, 让学生在班级工作中负一定的责任, 使全班没有“闲人”和“客人”, 让每个人意识到自己是班级的主人, 班级是“自己的家”, 班级需要自己。让每个人意识到自己的一言一行都与班级的荣誉紧密相连, 从而形成“班兴我荣, 班衰我耻”的集体荣誉感。
第三、激发学生的学习自觉性, 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当今的社会已经进入知识经济社会, 科学文化知识日新月异, 今天的学习是为了将来能更好地适应社会要求打下基础, 不同的教育力量有着不同的教育侧面和要求, 但最终目的都是为了将学生培养成社会所需要的人才。学习期间认真学习, 不仅是为了个人成长, 也是一种社会责任。
西方国家早在十二、十三世纪就开始发展职业技术教育, 到二十世纪更是成为推动本国社会经济起飞的基础。美国、日本、德国等的成功事例即是证明, 要运用实实在在的事例、数据、材料教育学生, 使他们认识到:发展职业教育是我国实现现代化的必由之路。作为职高生, 肩负着将科学技术转化为生产力的重任, 职高生是大有前途、大有作为的。进而热爱学校、热爱专业, 勤奋学习。同时, 可以联系实际, 要求学生学习处理具体问题, 了解劳动的价值和作用, 了解谋生的艰辛。每个学期准备放假时, 我都鼓励他们走出家庭, 走向社会, 并且每个人都发一张参与社会实践表, 放假结束后, 交给我检查。因此, 学生们在实践中深切感受到自己能力与知识的不足, 认识到要适应社会竞争, 必须要有真才实学;认识到当前必须提高自身素质, 在学好专业课程的同时利用业余时间学习计算机等相关技术, 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 增强竞争能力。另外, 在本年度内我班有2/3的学生认为自已学习不再是为了考试, 而是为了获取尽可能多的知识。
综上所述, 只有让学生进行自我教育、自我管理, 才能将规章制度内化为自觉要求和自己规范, 使之形成一种素质:才能帮助和教育学生了解他人, 了解集体;才能增进师生之间的感情;才能增强学生辩别是非的能力, 培养学生的责任心, 树立为人民服务的思想, 培养学生有利于未来发展的个性。
摘要:素质教育的最终目的, 就是要提高学生在政治上的自辩能力, 文化上的自学能力, 生活上的自理能力, 体魄上的自健能力。只有让学生进行自我教育、自我管理, 才能将规章制度内化为自觉要求和自己规范, 使之形成一种素质:才能帮助和教育学生了解他人, 了解集体;才能增进师生之间的感情;才能增强学生辩别是非的能力, 培养学生的责任心, 树立为人民服务的思想, 培养学生有利于未来发展的个性。
关键词:自律精神,自学能力,自理能力,自健能力,自我教育,自我管理
参考文献
学生自我 篇5
1.发展平衡能力和控制能力。
2.学习和锻炼勇敢且不怕失败的`精神。
活动准备
跳跳球每人一个、装有沙的可乐瓶、沙包若干
活动过程
1.开始部分
(1)幼儿练习原地向上跳跃的动作。
(2)出示跳跳球,引起幼儿的兴趣。
2.基本部分
(1)幼儿自由练习夹跳跳球跳跃的方法。
(2)师:大家在跳跃时应该注意什么?(夹紧跳跳球)
(3)创造玩法。
①前进跳:向前行进弹跳。
②穿越“丛林”:将可乐瓶当做“树”,幼儿绕树行进跳。
③过“小河”:将“沙包”当做小河,幼儿夹紧跳跳球跳过“小河”,继续行进跳。
④游戏:穿过敌区
玩法:幼儿分成四组,每组幼儿夹跳跳球依次分另穿越“丛林”,越过“小河”,回到大本营。以速度快队伍为胜。
3.放松运动,收拾物品。
活动延伸
放飞学生 解放自我 篇6
放手培养“小老师”
“同学们,下面我们开始课前回顾。”一间教室里传来稚嫩的“教书”声,走近一看,原来是汪述文所带班级里的“小老师”正在上课呢。此前,汪述文曾到上海等地学习,目睹了教育先进地区课堂教学的魅力,使她受到很大触动。回来后,她开始进行课堂教学改革研究。
汪述文认为,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人,必须充分得到“放飞”,而要想放飞学生,让学生学习“到位”,教师必然要解放自己,从“越俎代庖”走向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让课堂成为学生展示与分享的“学堂”、教师强调与点拨的“讲堂”。
汪述文发现,许多学生到了高年级,在课堂上会呈现“两极分化”的趋势:一些学生表现出“失语”特征,变得越来越沉默;而一些成绩较为突出的学生则似乎“吃不饱”,表现欲越来越强。如何既满足成绩突出的学生,又“唤醒”平时沉默的学生?她提出了在班级中放手培养“小老师”的策略。
她根据具体学情设计了不同的教学目标,选择适合学情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及时调整教师的主导方向,让课堂由“教堂”向“学堂”转变。为此,她提出 “先学后教、以学定教”,力求每节新课都让学生自愿上台当“小老师”,与教师合作共同完成学习任务。
“把一张纸的4/5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这张纸的几分之几?”在汪述文执教《分数除以整数》一课中,‘小老师’们经过充分备课后,展示小组合作制作的PPT,向同學们提出教学的导入问题。而汪述文则在一旁恰到好处地提点“同学们拿出A4纸,先自己试着独立解决,再跟小组交流方法”。交流后,“小老师”展示自己探究结果,演示折纸和计算的过程,其他学生也纷纷上台展示,5种不同的方法得出同样的答案。此时的汪述文在一旁不断点头表示肯定,引导学生注意“计算该注意些什么问题”“哪个是更简便的计算方法”“假如是分成三份答案又是多少”……渐渐地,学生们发现了规律,学会了举一反三,最后“吃透”了“分数除以整数”的定理。整节课上,“小老师”和教师配合默契,学生们也“不犯困”了,积极参与到课堂学习中。
汪述文还充分利用课前两分钟时间,让学生代表轮流值日播报班级数学作业完成情况、分享学习的困惑与问题、心得与体悟、快乐与收获,在课前建立了“1对1”的检查作业机制和“1对2”的‘小老师’帮扶制度,期中或期末考试前分工整理每个单元复习资料……在汪述文的鼓励下,学生们纷纷争当老师助手,一个个引领示范带头的“小先生”成长起来,快乐合作教学的“种子”开始生根发芽了。
强化学法指导
小学生在开展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等方面的技能或方法、行为与习惯是相当缺失的。如何指导学生学会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成为小学数学教学学法指导的重心。为此,汪述文十分注重学法指导,不断传授给学生获取知识的方法。
汪述文认为,充分的课前预习是“合作教学”的前提,因此必须重视课前预习。为了指导学生开展有效的课堂预习,她经常使用“预习预告”,告诉学生“今天准备学习什么”“我的问题在哪里”。这种“预习预告”不仅促进学生明确目标,有利于课前交流,也有助于教师把握学情。
汪述文善于指导学生进行“课堂分享”,让学生从“分享”中懂得学习的方法。在多年的教学中,她根据具体学情,在三个不同的学段提出具体的要求:在低年段,有意识培养小老师会听,会想,会说;在中年段,教会学生发布数学信息,指导“小老师”展开片段教学;在高年段,要求学生对数学问题进行解读,师生合作完成教学。课堂上,她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重在“导”学上下工夫,在关键处指导、在迷茫处诱导、在疑惑处辅导,力求做到变“教堂”为“学堂”,让课堂成为学生展示与分享的舞台、教师强调与点拨的讲堂。例如在执教《2和5的倍数的特征》一课时,在小老师展示过程中,汪述文发现问题马上会“叫停”,对他们的上课方式进行指导,如让他们放慢速度给同学们思考的空间,引导他们分享对2和5的倍数是奇数还是偶数的探讨结果,在这分享的过程,学习的思路就显而易见了。
课后,汪述文及时指导学生回顾梳理和巩固迁移,一方面促使养成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另一方面,继续优化学生“家庭作业”的研究,让其成为孩子们乐园。
对于学生的家庭作业,汪述文严格按教育部减负要求布置作业,在学生达到课标要求的基础上,有意识布置贴近生活的数学拓展作业和反思提升作业。例如,让学生结合学习内容写生活中的数学日记,一年级写1、2句话,二年级写1、2段完整的话。
综观汪述文强化学法指导的方式,可以发现她在十分注重引导学生进行单元归纳整理。例如在二年级时,她开始培养学生进行单元归纳整理复习,有计划的引导学生与教师一起把本单元所学的“学习内容、知识点、易错点、注意事项”进行表格式的整理。到了三年级,汪述文逐渐放手让学生做更多的事情:开学初指导学生制定适合个人的学习目标;课前由两分钟数学听算改为数学信息发布会,新授课前让学生先自学并做自学笔记,课后让学生用A4纸自己对单元知识进行梳理,绘制知识网络图,第二天在课堂上交流……
注重课外拓展
汪述文注重引导学生拓展数学思维,经常鼓励学生发现生活中的数学,每一节数学课后,她都能引导学生用学到的新知识去解决生活中的问题,让数学学习成为一种乐趣,在她看来,数学教师应该实现“数学教学到数学教育”的深化,不仅是课内学习,课外的拓展更能培养学生养成思考数学的习惯。
为此,汪述文开展了“数学微写作”,她认为学生在数学日记里回想了自己经历的数学困惑、数学实验、数学思考、数学结论、数学经历、数学感悟……这些拓展的过程才让“数学”充满了生命力,这生命的活力将会激发起学生学习数学的乐趣。“我将圆锥体里的米粒倒进与圆锥等底等高的圆柱里,总共倒了3次才刚好满了。我疑惑了,为什么等底等高条件下3个圆锥的体积与一个圆柱相等呢?再把等底不等高的圆锥和圆柱做同样的实验,心里想:这次应该不会相等了吧?但是倒了第3杯时,我眼睛都瞪大,圆柱居然满了……出人意料实验的结果让我对圆锥体积的奥秘产生了兴趣,回想起老师说的‘圆柱是圆锥的3倍’,我亲手实验的结果证实了这一定律。”这是汪述文班里学生写《实验中的发现》的数学小作文,小学生详细记录课外拓展实验中的数学,记录对同一种数学知识的不同表露,并且独立思考数学问题。
nlc202309010145
随着学生学习积极性的不断提高,课堂内的数学教学已经不能满足学生对学科知识的渴望,汪述文便推荐和指导学生阅读数学学科的课外读物,让学生选自己感兴趣的数学课外读物,通过数学阅读,跳出数学课本,看数学世界。她班级的数学阅读进行一个阶段也取得了明显的效果,在数学“说理题”课上,学到“(1+2+3+4+5+6+……+99)+100+101的和是奇数还是偶数?”时,学生们跃跃欲试,班上的学生温思海抢答道:“(1+100)+(2+99)+(3+98)+……(50+51) =50×101=5050,5050+101=5151,它们的和是奇数。在数学课外读物上,看过高斯解过类似的题呢。”
汪述文还经常跟学生一起阅读《数学是怎样学好》等课外书籍,跟学生一起做数学实验,指导学生做手抄报,折纸,运用数学知识《位置与方向》画动物园导游图、运用正方形、三角形的知识制作风筝,让他们发掘数学创造的美。
她还建立学生的成长记录评价,发挥“自评、互评、师评、家长评”等多元性主体评价方式,采用作品分析、“成长记录袋”等聚焦过程的多元评价方式,讓评价成为学生的自我认识、自我反思、自我完善的过程,激励学生的学习热情,督促学生养成学习习惯,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也有利于让教师和家长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
汪述文坚信,搞好教育,贵在理念,成在行动,赢在坚持。现在,她的课堂教学从刚开始的个别尖子生当小老师发展到了自愿报名组建小老师团队,从小老师参与片段教学发展到小老师参与全课教学;90%以上的学生完全可以自主地行单元归纳整理复习和课前自学,100%的学生在课后会自觉整理数学笔记。学生还自己建立了Q群,课后一起探讨如何制作课件、撰写上课教案,对上课内容进行分工,分享上完课后写的上课体会……
教学不是简单地告诉,更重要的是创设一个学习体验和探究知识的平台,“我数学教学的最终目标是培养学生的数学计算中的发展意识、数学应用中的策略意识、数学解题中的严谨品质、数学发展中的观察和归纳意识、数学史料中的发明创新意识、数学阅读中的立体认知意识,让他们感受数学带来自信与快乐。”汪述文如是说。
【人物小档案】汪述文,南宁市逸夫小学数学教师,南宁市教学骨干,南宁市学科带头人,2013年、2014年均获得自治区小学数学教师教学录像课比赛一等奖,在2014年自治区骨干教师“课例研究”专项评比中获一等奖,撰写的论文在南宁市2011-2012学年度优秀科研成果评比中获一等奖。
(责编 欧金昌)
反思自我 关注学生 篇7
首先, 现在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越来越高了, 学生的智力发展所需要的营养应该是完全能满足的, 而且现在父母比以前父母的素质要高了, 对学生的智力发展越来越重视了, 孩子还在肚子里的时候就开始胎教, 然后什么东西补脑就拼命买来给孩子吃。不但这样, 父母对学生教育的重视更是到了一种登峰造极的地步, 在这种大环境下成长起来的学生, 我们说他们的素质越来越差是不是一种不负责任的表现?是不是对父母们的一种打击?
其次, 现在一打开电视看看那些孩子表演的节目, 我们只会自叹不如。从“星光大道”“超级女声”“梦想剧场”等节目中走出来的“童星”“学生星”不是越来越多吗?面对“六一”学生们越来越精彩的节目, 操场上学生活跃的身影, 就寝前寝室里热烈的讨论, 还说他们的素质不如原来, 我们是不是太不实事求是了?
也许有些学生是越来越不会学习了, 可是罪魁祸首是谁?也许正是我们自己。我认为教育重要的不是教会了学生多少东西, 而是让学生有了多少学习的能力。知识是无穷无尽的, 任何老师都不可能完全掌握, 所以如果一味地多教东西给学生, 势必使我们的教育进入一个死胡同。因此真正从学生发展的角度出发, 我们的教育, 最最要紧的是教给学生自己学习的方法, 让他们在学习中找到快乐, 从而让他们有终身学习的欲望。我国古代教育思想中就有“授之以鱼, 不如授之以渔”的说法, 难道我们还不如古人吗?从这个意义上说, 学生越来越不会学习不正是我们教育的失败吗?
学生为什么越来越不会学习了?这个问题如果深入地想一想, 我们可以发现很多问题。
一、老师越来越不相信学生
我们总是觉得现在的学生素质很差, 要他们自己去做什么是绝对做不好的, 因此我们习惯了什么都一手包办, 习惯了每一个问题都替他们解决, 习惯了从写作背景, 到作者介绍, 到中心思想、写作目的全都一股脑儿给学生讲得清楚明白。长年累月, 长此以往, 学生还会做什么呢?他们只学会了等, 等老师来讲, 他来听。我们一手把我们的学生训练得什么都不会做了, 然后有一天, 当我们想让他们做什么而他们没做好时, 我们就开始抱怨学生素质不行, 学生不会学习。这是不是有点不太公平?
二、教学功利心越来越膨胀
当然, 这跟现行教育体制和社会心理有关。在现在这种体制下, 社会对学校的评价不够科学和全面, 过分重视和强调升学率, 导致学校对老师的评价也走入一个过分看重考试成绩的误区。在这样的指挥棒下, 有的老师为了获得别人的认可, 实现自己的价值, 自然就走入了一个片面追求考试分数而忽略学生终身发展的误区。我们一直在倡导发展性学习、研究性学习, 可是那些工作花得时间多, 收效又看不到 (看不到考试成绩的提高) , 不如我多给学生讲几道题, 多让学生背几篇作文来得又省时又有效, 所以大多跟学生终身发展密切相关的工作只是流于形式, 只是在做着口头工作。教学上的功利心使我们不再觉得学生的终身发展很重要, 却觉得学生每一次考试的成绩更重要, 因此我们每天的教学都紧紧围绕怎么让学生多考一点分数而努力。跟考试内容有关的不怕多讲, 跟考试内容无关的绝对不讲。又省时又能提高成绩的方法, 不管对学生有没有好处都要常用常推广;费时但不一定有利于成绩提高的办法, 不管它对学生能力的提高多有用处也绝对不用。这样下去, 我们的学生还会干什么?这里其实可以看出我们的学校和老师都是自私又急功近利的。要知道学生是具有独立人格的个体, 他们是我们祖国的未来, 他们应该有自己的发展, 他们不是我们片面实现自己所谓的人生价值的工具!如果我们不能真正从学生的终身发展来做我们的工作, 如果我们不能从真正爱学生的角度出发, 我们的学生只会变得越来越不会学习, 只会变得越来越傻。我想, 这不是我们这些教育工作者希望看到的结果。
学生自我 篇8
关键词:小组合作,自我反思,自我管理
现代化的发展使独生子女的自我管理教育成为必要, 而学校首先是加强学生自我管理教育的重要基地。学生自我管理是学生成长的第一步。通过课堂学习的自我反思可以有效促进学生自我管理的培养, 因此, 在课堂活动中, 教师应让学生在逐渐反思、逐渐认识的基础上达到自由、自觉的状态。结合我的多年实践, 我认为通过以下策略可以达到这个目标。
一、在课堂小组合作学习中培养学生自我反思的意识
在实践考察中我发现, 学生往往由于自我管理能力比较差而导致小组合作学习流于形式。请看下面的案例:在小学三年级科学课上, 教师想让学生探讨如何使不规则的土豆保持平衡状态。实验器材包括:土豆、矿泉 (带盖) 空瓶子、铁的以及塑料的叉子。教师刚刚布置了任务, 学生立即一哄而上开始抢实验材料, 唯恐自己拿不到材料。首先拿到材料的学生带着一股神气的表情看着没有拿到材料的学生, 而其他学生也都为快点拿到材料而争抢。教室里一片拥挤和混乱。各小组拿到材料后, 本应开始有组织地研究, 可是学生们却各自占着自己拿到的材料摆弄着、玩耍着, 好像这些材料是自己的私有财产一样。小组合作学习中, 学生之间也缺乏合作精神, 有的学生总是情不自禁地捣乱一下, 如当有学生把土豆放在矿泉水瓶子盖上想办法使土豆保持平衡的时候, 有的学生就会情不自禁地推一下瓶子或者摸一下土豆, 结果就使土豆掉下来了。此时, 有的组长就充当了“小权威”“小霸主”的角色。这些“小权威”或者由于自己在班级中有某种职位而觉得自己地位较高, 或者由于自己学习成绩比较好而觉得自己发言具有权威性, 所以在小组合作学习中, 对其他同学横加指责, 尤其是对捣乱的学生或者学习不好的学生, 有时甚至拒绝与他们一起做实验。面对这样情况, 有的学生默默接受了这个决定, 而有的同学则故意找茬, 破坏他们的实验。这样小组实验谈什么成功, 又何谈成效。
针对这一情况, 我会及时制止学生的不良行为, 指导他们进行明确的分工, 让他们各司其职, 友好合作。课后我还会就小组合作的问题, 继续跟学生探讨:“有的合作小组在教师规定的时间内, 并没有完成规定的任务, 你们说说这是什么原因呢?”学生们纷纷发言, 说道:“都是某某不好, 他总是捣乱”“都是某某不好, 他总是不让我们参与”“都是某某不好, 他总是不好好配合我们”……看着他们相互争辩、指责、推诿责任, 我话题一转, 说道:“我们很多同学都说是别人做得不好, 那让我们自己回想一下, 自己有没有什么错误呢?”这时, 学生们一下子都不说话了。过了一会儿, 有一个学生低声说:“老师, 其实我也有错误, 我不该总是欺负别人, 扰乱别人实验。”这个学生话音刚落, 其他学生也纷纷开口:“其实, 我也总是走神, 没有积极参与进去”“我不应该阻止其他学生参与实验”……看见学生们能够对自己的行为进行反思性的认识, 我感到已经迈出了成功的第一步。只要学生意识到自己行为的过错, 并能够开始对自己的行为进行反思, 这就是学生自我管理的起步, 也是小组合作学习能够成功的起步。
在课堂小组合作学习中, 有的教师为了保证小组合作学习的成功, 在刚开始阶段通过实施“小组长”制度, 让小组长全面负责整个小组的学习。实践证明, 小组长对调节、控制整个小组学习进程是比较有效的, 但缺乏学生自我反思意识的“小组长”管理制度也存在着很多问题。第一, 容易导致小组长的硬性管理。小学生因为年龄比较小, 容易产生冲动的情绪, 不能很好地控制自己的行为, 他们往往为所欲为。小组长管理可以压制学生某些情况下的某些行为, 但“外在的制度约束”不容易被其他成员所接受, 其他成员或者带着不满情绪被动接受规则, 或者想方设法阻碍小组学习。缺乏自我认识的、长期由小组长管理的小组合作将导致小组长的霸权管理, 而这种小组合作学习中的行为将会延伸到班级的其他活动中, 直接影响班级的管理活动。
所以, 教师应改变从外部对学生强加政策的方式, 从一开始便要努力培养学生自我反思意识。对于小学生来说, 培养他们自我反思、自我认识能力必须通过具体活动来实施, 让他们在具体活动的成功与失败中开展自我反思, 认识到自己对整个团体的重要性。
二、在自我反思基础上对学生自我管理意识的培养
学生能够对自己进行反思是学生成长的第一步, 但开始自我反思并不等同于学生已经有了自我管理的意识。自我管理的目的是让学生通过自我监督、自我约束, 在完成自己应尽义务与责任的同时不妨碍他人。所以, 在学生有自我反思的意识之后, 教师应逐渐培养他们团队意识、集体意识, 使他们对集体产生一种责任感, 进而通过集体意识的培养达到培养学生自我管理意识的目的。
在小学六年级的一节数学课上, 我安排合作学习的任务是:讨论圆的面积与哪些因素有关?这些因素之间有什么关系?一个小组组长拿到材料之后, 就让各个成员摆弄起来, 可是这个小组长却没有动手, 而是权威地说:“你们说说圆的面积到底与哪些因素有关, 你们不知道的话, 我就告诉你们。”学生抬起头, 有的用崇拜的眼神、有的用惊奇的眼神看着小组长, 小组长得意洋洋地说:“这个很简单!圆的面积肯定是与圆的半径有关系。”他一边说, 一边开始摆弄实验材料, 而旁边的小组成员却一脸迷惑。
这样的合作学习显然违背了合作学习原有的精神与原则, 不利于学生的成长。更重要的是, 学生这种没有合作精神、集体意识的行为将不利于整个班级的健康发展。为此, 我决定采取一些策略, 通过培养学生的集体意识, 来培养学生自我管理的意识。这种策略能使小组长有意识地去考虑其他同学、帮助其他同学, 也能使他对自己原有的、喜欢独揽一切的行为进行有意识的克制与反思。这种策略可以培养学生的集体意识, 使学生意识到自己生活在集体当中, 自己的行为将时时处处影响集体的形象。在课堂上, 优秀生要形成自我管理的意识, 不要以自己的言行去压制他人, 而后进生为了维护集体的利益, 也要对自己的行为进行反思, 对自己不断提高要求, 从而使自己的行为能为集体的成功做出贡献。
学生是学习发展的主体, 是学习活动的主人。教师只有确立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 发挥其主体作用, 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才能真正保证教学质量。只有将学生的主体地位落到实处, 学生才能真正得到发展。如果学生的主体地位没有确立, 培养学生自我管理能力就是一种奢望。在课堂学习中自觉培养和训练学生的自我管理意识和能力, 有利于学生自身成长以及班级管理的高效性, 能对学生学习的有效进行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参考文献
[1]林东桂, 张东, 黄玉华著.班级教育管理学[M].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4.
[2]丁榕.班级管理科学与艺术[M].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4.
[3]杨妮妮, 李振义.合作学习中的几点困惑与对策[J].教育实践与研究, 2005 (4) .
学生自我 篇9
根据自我教育的本质属性, 结合中学班级教育管理的特点, 从德育的范畴出发, 中学班级学生自我教育可以理解为:中学生在自我意识的基础上, 将自己作为教育的对象, 根据教育者的要求, 结合自身与班集体发展的需要, 在教师引导下, 充分发挥自己的主体性, 通过自我选择、自我体验、自我评价、自我调控等过程, 能动地促进个体自身与所在班集体整体政治思想道德素质全面提高, 实现自身自我教育能力逐步提高的过程。
所谓自我管理, 一般理解为自己管理自己, 是一种自我调控、自我约束的行为。具体地说, 自我管理是指个体自觉地对自己的思想、心理和行为进行调节、控制或约束。中学生自我管理可包括两方面内容:一是学生个体对自身思想、心理、行为的动态管理:二是学生个体对集体社会行为的管理, 以及集体作用于学生个体的交互式管理。
二、中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是时代发展的客观需要
21世纪是科学技术日新月异, 全球经济一体化步伐加快, 以及知识经济和信息社会到来的世纪。随着我国的入世, 改革开放的深入,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现代化进程的加速, 我国的发展己经奔驰在世界经济发展的快车道, 迈入一个全方位、多层面发生巨变的转型社会, 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都获得了长足的发展。但是我们也必须清醒地看到, 由于市场经济发展需要一个发育成熟的过程, 在此过程中, 由于转型初期社会所呈现的“无序状态”, 开放国门带来的沙石俱下, 以及信息革命带来的传播媒介和传播速度的空前发展等, 也给我们的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建设带来了严峻的挑战, 中学生面临着太多的消极影响和负面冲击。
三、中学班级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应遵循的主要原则
(一) 主体性原则
学生是构成班级的主体, 他们既是班级教育和管理的客体, 同时又是主体, 是主客体的统一体。学生主体是其自身发展变化的内因, 他人教育、管理及其它一切外在要求要转化为他们自身的内在需要, 外化为自觉行动都离不开主体自身的参与和内化。所谓主体性原则, 就是班主任自觉确立中学生在自我教育、自我管理中的主人翁地位, 充分尊重、发挥和完善他们的主体性。
(二) 活动性原则
道德既有其社会性, 又有其实践性, 但其本质是实践性的, 因为“任何道德都蕴涵了人与人、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 要认识与理解这些关系, 使这种理解转化为个人的欲求, 只有通过活动个体道德的知、情、意、行主要是在其与他人共同活动中形成和发展的, 同时又是在实际活动中受到检验、评价并不断得到完善的。中学德育以往重理论灌输, 轻实践活动, 重认知开启, 轻活动体验的弊端己愈来愈引起了人们的重视。
(三) 激励性原则
激励, 即激发鼓励, 含有激发动机, 形成动力之意。从心理学、管理学的角度看, 激励是一种“激发人的动机的心理过程。通过激励, 在某种内部或外部刺激的影响下, 使人始终维持在一个兴奋状态中”, 以形成和提供个体的动机向行为转化所需的驱动力, 促使人能够不断积极自觉地行动, 发挥潜能, 努力实现目标的过程。
(四) 中学班级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必须加强和改进的若干方面
1. 进一步端正中学施教者的教育观念, 提高理论素养, 适应中学德育改革的新需要。
“一个学校能不能为社会主义建设培养合格的人才, 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 关键在教师。”另据一项调查结果表明:“学生对教师和班集体的满意度相关性极高。也就是说, 学生对集体的不满意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对教师的不满意而引起的。”试想, 在一个学生满意度低的班级又如何能够有效实施班级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呢?
2. 加强中学生健康的自我意识的引导教育, 突出中
学生自尊、自信的个性心理品质, 培养自我意识, 通过对自我的认识、评价与监控, 对个体自身的全部心理和行为进行调控, 是中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的重要基础和起点。诚然, 中学阶段, 随着中学生身心迅速发展, 自我意识亦日趋成熟。但是, 相关研究表明, 中学生正处于“第二次断乳期”, 其自我意识尚未成熟, 他们正处在从幼稚向不成熟过渡的重要时期, 半成熟、半幼稚与独立性、依赖性共存, 其自我意识的发展容易出现波澜起伏, 产生自我意识的障碍。
四、加强和改进中学班级核心队伍的建设
充分发挥学生干部的中坚力量, 要促使班级全体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自我教育、自我管理的实践活动, 使之有效地实施, 班级核心队伍建设至关重要。班干部源于学生, 在中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中, 却具有双重身份。一方面, 他们是学生-班级的普通成员, 履行普通学生的权利和义务;另一方面, 他们又是干部-班级的“特殊”成员, 承担组织者和领导者的权利和义务。这种双重身份使他们发挥着不同于一般学生, 也不同于班主任的特殊作用。
五、结论
本课题研究重在理论结合实际探讨中学班级学生的自我教育、自我管理。首先, 在理论层面上, 本文从中学德育的范畴和班级学生的角度探讨了中学班级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的内涵, , 提出了中学班级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应遵循的主要原则。其次, 在实践层面上, 本文重点探讨了如何加强和改进中学班级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的若干方面, 阐述了笔者对实施好该项活动的认识、体会和感受。
摘要:班级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在中学德育中具有重要作用。本文通过文献研究以及结合个人实践体会, 从理论与实践层面就中学开展该项活动进行研究, 以期能深化对其的理解, 以推动该项课题的深入研究。
关键词:中学德育,班级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
参考文献
[1]吴翠龄、余文森、邱永渠.公共教育学教程.2000.
教会学生自我教育 篇10
这天早自习, 我照例在班上带读, 目光扫过她的座位, 空的, 她又迟到了, 我在心里想, 待会该怎么处理呢?还没想出结果, 便见她来了, 她慢慢地走过教室外的走廊, 难堪地站在了门框边, 低着头, 眼睛似乎是盯着自己的鞋带, 嘴里含含糊糊地挤出两个字———“报告”。她站在那一动不动, 似乎也并不期待我的那句“进来”。全班同学看着我, 我看着她, 该怎么处理?和风细雨的教育、劈头盖脸的责备都不管用, 这次一定要换一种方法。
我温和地请她进了教室, 在她低头走向座位时我叫住了她, 她回过头不安地看着我, 似乎预感到风雨将至。是呀, 一贯严厉的我怎么可能草草了事呢?几秒钟的对视后, 我说“:小×, 你看看挂钟, 算算今天迟到了多长时间。”带着不解, 她抬头看钟, 心里默算着:“八分钟。”“算对了!”我笑着点点头接着说:“冰冻三尺, 非一日之寒。你这迟到的毛病不是一两天养成的, 要你在短时间内改掉也确实不容易。”听到这, 小×的表情更加疑惑了———老师不仅没有批评她, 反而像在劝慰她。我继续心平气和地说:“这样吧, 我给你制订一个迟到时间缩短计划, 这个星期就以今天为标准, 八分钟以内的迟到可以理解, 不挨批评, 下周就缩短为五分钟, 下下周三分钟, 再下一周争取按时到校。你能做到吗?”此时的小×如释重负, 白净的脸庞漾出了两个小酒窝, 她用力地点了点头, 并用响亮的声音回答道:“老师, 我能做到!”看着她愉快地走向座位, 我心里又激动又担心。一方面为自己细心呵护了一个孩子的自尊心而激动, 同时也为这一教育行为能否奏效而担心。
在那周后来的几天里, 小×只迟到了一次, 且只有三分钟。按照约定, 我没有批评她, 倒是她自己跑来找我, 说明原因。在那周的班会课上, 我特意表扬了小×的迟到时间缩短计划进展顺利, 并祝她下周再接再厉, 把迟到时间控制在五分钟以内。小×在我与同学们赞许的目光中羞红了脸, 开心的笑容中绽放出进步的喜悦。
后来的两个星期里, 小×为这次的计划交了一份出人意料的答卷:她竟然没有一次迟到, 而且经常是提前了十来分钟。在那两周里, 小×的神情明显自信了, 笑容洋溢在她的脸上, 身边的朋友也似乎一下子多了起来。
我知道, 在挑战自我的过程中, 小×不仅深刻认识到了时间的珍贵, 改掉了迟到的缺点, 而且还通过自己的努力找回了一度失去的自信与自尊。看到她的成长与快乐, 我为自己找到了解决问题的良方高兴, 同时也为小×的进步喝彩, 我不只一次地真诚地把自己的喜悦传达给她, 我要让她从我这儿进一步感受到, 不断进步的人生是精彩的, 是快乐的。一天放学后, 她的家长到办公室找我, 给我讲述了小×这两周的变化:每天睡前小×都要亲自检查闹钟的闹铃, 早上不赖床了, 吃早点也不用人催了, 就连梳辫子也不怎么讲究了……看着喜笑颜开的家长, 我竟一时间不知对她说什么好了, 那时, 我只能在心里大声对自己说:没有教不好的学生, 没有改不掉的缺点, 这句话没错!
反思上述教育故事中我的三种教育行为, 劈头盖脸的责备损害了学生的自尊和个人形象, 容易使其产生消极或抵触情绪, 显然不是明智之举;和风细雨的教导虽说呵护了学生的自尊, 关注了学生的感受, 但它毕竟还是由老师温和委婉地指出缺点、提出要求, 一旦老师的谆谆教导远离耳畔, 坏毛病便很容易复发, 因此也不是长久之计。而第三种教育行为———为学生制订迟到时间缩短计划以促其改正, 之所以能奏效, 我想关键还是学生在这一教育行为中心态的转变, 由被动变为主动, 由“要我改”变为“我要改”。因为任何教育行为, 只有设法使学生主体产生要求向上的心理, 自己教育自己, 并通过自身的努力想办法改正缺点, 才会收到稳定、持久的积极效果。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会学生自己教育自己, 这是一种最高级的技巧和艺术。”让我们在教育工作中不断探索、追求这种理想境界吧!
摘要:为了让总是迟到的小×同学改掉迟到的坏习惯, 尝试了多种教育方式, 但最终奏效的是唤醒她的自我教育。正如恩格斯所说:“就个别人说, 他的行动的一切动力, 都一定通过他的头脑, 一定要转变为他的愿望的动机, 才能使他行动起来。”一个学生只有当他把教育者提出的教育要求变成了自我要求, 并把它付诸行动的时候, 教育目的在他身上才能真正实现。
关键词:自我教育,积极,主动
参考文献
学生自我 篇11
一、学校德育具有以下几个重要特征
1、主体性
中学生正处于自我意识逐步形成的关键时期,社会、家庭与学校的教育对学生形成积极情感态度、正确的价值观都有极其重要作用。但从本质上讲,学生的情感、价值观的形成――“内化”的过程,这一过程是任何外在力量所无法替代的,因而,学校德育要特别注重学生的自我教育,要注意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在主体性活动中得到亲身体验,在亲身体验中受到教育,提高觉悟,形成积极情感态度及正确的价值观。
2、时空性
学生思想、情感和态度形成是离不开特定的时代和空间的。学校德育工作都必须反映出特定的时代风貌、特定的时代和社会的发展要求。
3、层次性
学生在学校教育的不同阶段,面临的问题不一样,因而,德育的侧重点应有不同。应针对不同年龄学生的不同需要,在学生发展的不同阶段,对不同年级,有不同要求,采取不同的教育内容及教育方式。德育工作要遵循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从学生的实际需要和实际水平出发,进行系列化教育。
4、一致性
一致性对提高德育的有效性来说是至关重要的。学校德育工作的失败在很多情况下归因于学校、家庭、社会不一致的,甚至是相互矛盾的教育认识、教育信息和教育策略、方法。因而应特别注重和强调学校各类教育一致性,学校、社会及家庭一致性,及说与做的一致性。
所谓学校各类教育一致性,表现为学校的德育、体育、美育等各种教育一起,对学生身心发展起着共同的促进作用。有效的德育能够有效地促进学校的智育、体育和美育等,因此,学校不能把德育与其他各种教育割裂开来,更不能把它们对立起来,而是要努力挖掘学校智育、体育和德育的最佳契合点、契合方式。充分发挥学科教学的德育渗透功能,在学校的所有教育活动开展德育,又以有效德育推动学校的其他教育。同时,学生的思想态度情感的形成离不开自身的经验与经历,如果学校内的学习生活与校外生活产生共振,那么校外的生活就能促进校内的学习教育效果;反之则有可能抵消学校的学习教育效果。因而全面提高德育的有效性,必须密切关注学生的校外的生活。说与做的一致是学校对教育工作者的具体要求,就是教师言行相一致。
二、当前学校德育管理工作中存在的不足
1、学校德育管理存在着“三多三少”的不正常现象
一是着眼“管”字多,研究“理”字少。就学校教育而言,以一定的外部规范来引导学生,这是必不可少的。但是,“管理”二字的真正涵义,除了必要的“管”外,还有十分重要的“理”。理顺管理者与管理对象的关系问题,采取合理的管理措施,建立科学的管理架构问题,因此,除了要很好研究如何对人实施限制和约束的“管”,还必须着眼于研究如何发挥管理对象潜能的“理”。
二是注意外部行为多,注意深层思想少。现在学校德育管理工作重点,更多的是关注对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方面,通过制定各种规章制度,以帮助学生养成文明行为习惯,人的行为可以在特定的环境中加以约束和限制,但是如果没有深层思想意识为基础,一旦缺乏了特定环境的制约,人的外部行为特征就可能发生变化。因此,学校德育管理工作必须同时兼顾两项重要工作。
三是职责不明的现象多,注重形成整体合力的少。这主要是在学校德育队伍组织建设、德育过程等方面反映出来的。在实际工作中会产生“表面上人人都有责任和任务,实际上彼此不明责任和任务”,常常是说起来重要,干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科学化的管理就必须使各种参与队伍各司其职,各明其道,各施其能,把来自各方面的队伍各种渠道的影响整合成为一股整体合力。
2、德育管理缺乏“人本”意识
教育是一种有计划、有目标的培养人的社会活动,教育要以人为本,以管理学生为主要内容的德育管理也要以学生为本。实践证明,德育管理如果不以学生为本,离开了学生的自我发展,不重视学生的主体作用,这种管理很难取得成功。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里,我们的学生管理事实上是以学校为中心,以学校为本位,学校包办一切,其结果是造成学生强烈依赖心理和依赖习惯,这对学生今后的发展是极为不利的。尤其是在独生子女日益增多,人民生活日益提高的今天,这种学生的一切由家庭与学校包办包管,使他们失去了自主发展余地与动力,这不能不引起我们的深思。如何来培养学生的自主能力,培养学生的自尊心、自信力,发展学生自主意识,在当今显得尤为突出。
三、强化学校德育管理的措施
在对学校德育这些特性认识的基础上,针对学校特点,加强学生自我管理,促进学生自我发展,学校提出自尊自律、自信自强、自主自觉的“三自”教育。在实践中,以管理为手段,融德智体于一体,面向全体,又充分考虑学生不同发展水平和个性特点,在具体做法上,着重抓好以下几点:
1、在学习上从强调自学开始
学校当前主要任务已由过去的传授知识转化为培养能力,尤其是学生的自学能力。学生由教师的教而达到不教自学,不导自会,这是现代社会对学校教育的要求与挑战。正是基于这样的认识,我们培养学生自学意识、自学能力作为学校教育重要方面来抓。从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通过提高学生的自尊心、发展学生的自信力来激发学生的自学意识和自学能力。要求学生自学,教师做到备自学、查自学、评自学,还经常举办学生自学笔记的展览、自学经验会、自学方法讲座,努力营造自学氛围,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2、在生活上从强调自理着手
为了培养学生的自理能力,学校特别重视劳动技术教育,不仅把它看作是全面发展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同时也把它看作是学生在通向自理过程中增加自信、自强、自主力的基础。每年五月,我们在全体学生中举行劳技大赛,现已举行第八届,学校在全体学生中开展倡导“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等系列活动,逐步提高学生自理能力及水平。
3、在行为上从强调自律起步
“信得过班级”的评选,是我校强化学生自律意识而推出的一个重要举措。我们认为要强化学生的自律意识,提高学生自我管理水平,就要充分信任学生,给他们以自律机会。学校鼓励班风比较好的班级的班主任不跟班,并在部分“信得过班级”推出无人监考措施,无人监考的本质是通过信任学生来促进学生的自尊与自律,这一措施与其说是对学生的充分信任,不如说是通过充分信任学生促进学生自律与自尊的养成。
遵循了学生的发展规律,放低起点,从学习上自学、生活上自理与行为上的自律开始,这就为学生在自强自立、自主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4、以循序渐进为原则,对学生进行序列化教育
“三自”是一种由低到高的递进关系。在“三自”中,自尊自律是基础,自信自强是过渡,自主发展是目标,三个层次是不能相互替代的,是一步一步发展和递进的。
基于这样的认识,学校在对学生进行“三自”教育时,遵守从低到高循序渐进的原则。我校在初一年级侧重加强对学生自尊自律方面的教育,强化自尊心的培养及自我约束能力的提高。在初二年级主要抓好自信自强方面的教育。在初三年级要求达到自主自觉,自我发展。同时,学校在对学生进行“三自”教育时,又充分考虑到学生个体的差异,做到因人而异,因材施教,不强求一律。
四、努力培养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
1、帮助学生提高自我认识的能力及自我管理能力
让学生参与自我评价、小组评价,每经过一个阶段让学生对自己的学习工作及各方面进行自我鉴定,让每个学生自己总结,培养学生正确地认识自己,从而正确评价自己,进行自我教育。
引导学生写日记。写日记是促进青少年进行自我教育的良好形式,写日记很多时候都是解剖自己、分析自己,只有学生正确分析、认识、评价自我,才能有效地更新改造自我。坚持写日记,便是坚持“道德长跑”,能使人的心灵求真、向善、爱美。同学们通过写日记,不断剖析自己,思想得到不断升华,并在此基础上不断地调整自己,进一步深入认识自我。引导班级师生共同订立班规、班纪、班训,通过班训的订立,增强学生的自我意识,并督促学生有效实施所订立的各项制度,班级的各项工作都要明确责任,责任使之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干,以此让学生在工作中学会自我管理,自我约束,提高其自我意识,促进学生的自我发展。
2、培养学生自我激励的能力
自我激励能够催人奋进,自强不息,是学生不断提高自己的源动力。通过制定个人进步计划,要求学生为自己树立赶超的最新目标,开展一系列旨在激发和培养学生争胜好强上进心的竞赛活动,在班里形成一种你追我赶的良好的学习气氛,达到对同学进行自我激励教育的作用。
学生自我 篇12
关键词:学生,自我评价,尊重,刺激,体验
韩愈曾说:“世有伯乐, 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 而伯乐不常有。”在中国现阶段的教育过程中, 很多孩子的所谓偏好更多的来源于父母与老师的强加, 真正的自我并不受困于外界的刺激与干扰, 很多孩子一开始就被迫成为父母与老师的雕塑品, 在开始成长的道路上, 就开始慢慢地迷失自我。
此种现状, 父母与老师存在着不可推卸的责任, 一位任课老师与学生接触至少一个学期, 在过程中的十几节课与上百节课中, 教师足以发现一个学生生活中的偏好, 只要有意识地对学生进行点拨, 学生就能够在成长伊始就找准自己的位置。教师的职业具有特殊型, 需要时刻保持着传教者的心态, 在平凡的教学生涯中让学生收获知识。
一、引导学生发现“真我”的重要性
在教育中将评价的权利交给学生, 既是对学生的尊重, 也是培养学生自我教育能力与自主学习的有益尝试。苏霍姆林斯基认为: “应当在童年时期和少年早期, 即从7岁到10、11岁, 就教给一个人自己安排自己的事, 并在必要的时候能够‘强制自己’。如果错过了这个时期, 那么以后就不可避免地出现再教育的问题。”由此看来, 在学生的成长伊始就让学生发现自我, 是激发学生进行自我教育的重要途径。
第一, 激发学生发现自我过程中存在常见的模糊评价。在当前的课堂教学中, 教师对学生的评价往往只关注学生的学习结果与学习水平, 从而忽视了学生的学习过程与感情态度, 最终导致的情况是家长与老师对学生的界定模糊, 缺乏理性的思考。
在学生的课堂学习评价中, 学生与家长仍然依赖教师的传统权威, 学生的学习方式通常由教师一锤定音, 家长往往也用学生的学业水平推断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 因此也无法给予学生明确的要求与合理的指导。教师很可能对自己的学生缺乏本身的了解, 从而无法对学生进行准确的定位。
在同样的教学环境中, 学生难以对自己的学习行为作出反思, 从而调整自己的学习目标。在实际的教学实践中, 学生的课堂学习水平的高低其实不能单纯地让教师作出决定, 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的自控能力与自主学习能力, 从而让学生正确的认识自己, 才能真正成为自己学习的主人。
第二, 要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实现自我评价。教师要在课堂教学中重视学生的自我评价, 为学生建立合理的自我评价标准, 基于学生衡量自己学习表现尺度, 由此才能有效的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与自我教学的能力。
罗杰斯指出, 所谓自我评价, 就是由学习者负起考核自己的责任, 自己选择特定的学习目标, 确定评分标准, 并实际执行评价。这一理念正让学生发现真我的理论基础。学生根据一定的评价标准对自己的学习行为, 学习状态与学习效果作出评判, 最终让学生学会自己为自己打分。
第三, 要建立学生的自我评价标准。心理学普遍认为, 学习应该是主动与系统的记忆过程。因此, 教师首先要让学生明确学习要有兴趣, 其次是要有自我约束的能力, 让学生发现自我能够帮助学生了解自己的学习状况, 从而更好的学会自我管理, 最终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学生在与教师共同制定学生评价体系的过程中能够让学生发现自己的爱好与特长, 从而让学生发现“真我”。学生的学习态度与学习习惯决定着学生的学习过程与学习结果。当学生认同评价标准时, 学生对课堂学习的过程就会由笼统变得具体。
二、让学生发现真我的实施方法
第一, 期末评价对每个学生而言同样重要, 作为学生一学期的表现结束语, 期末评语作为教育过程的重要组成部分, 具有相关的延续性。教育是需要延续的, 教育只有在具有延续性的同时才能具有长效性, 因此才能具有相关的反馈。
教师对学生的文字式评价会对学生产生极其重要的影响力, 因此教师要对学生作出客观, 立体统一个性的评价, 老生常谈的评语是不足取的, 若再用叙事性的书信语言, 不免会让学生觉得乏味。教师要让学生充分的认识自己并且能够把握住自己的优点, 明确方向与目标才是最主要的。
第二, 教师要给予教育对象希望, 教师除了要写期末评语之外, 还要要求学生在暑假即将结束的时候写出相关的感想, 再将相关的感想反馈给老师, 如此才能够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作为教育者, 教师要用自己的思维改变自己在教育中的行走姿势, 教师在授课的过程中要把问题当做课题, 这样一来, 期末评价就不再是一纸空文, 开始越来越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教师让学生总结暑假教育过程是对学生身心的积极引导, 真正地实现了教育的延续性, 从而让学生能够自然地表达自己对学习与生活的体验。
第三, 让学生深化自我评价的实施。为了更好让学生实施课堂的自我评价, 教师应该在授课的过程中将每一节课的教学内容分为两部分, 学生可以通过课堂小组进行讨论与交流展示活动, 从而不断发现与纠正不良的学习习惯, 从而激发学生讨论与探究知识的积极性。课堂中的随堂练习需要学生自己独立完成, 教师的及时点评, 也能够对学生的学习结果进行有价值的点拨。一旦学生通过了课堂检测对自己的学习结果有了明确的认识, 也就会不自觉的调整自己的学习态度和学习行为。
学生自我评价能力的培养, 需要教师在每一节课中进行渗透, 从而达到教学的目的, 渗透的过程, 建议从较为简单的学习内容开始, 如此也便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以此培养学生的自信心。任何一种评价方式都不是孤立存在的, 学生在自我评价的过程中要与教师进行相互评价, 教师也要引导家长关注与尊重学生的自我评价, 以此也能够让家长真实的把握学生的课堂学习情况, 从而做到有的放矢地指导与督促。
三、让学生发现“真我”过程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第一, 虚假的互动伤害学生的自我发展。很多教师在授课的过程中都会把问题提前预设好, 学生的回答如果不是教师想要的答案, 教师就会不顾及学生的真实感受, 将学生的思维引向教师的答案。如此一来, 学生与教师的互动性就丧失了, 因此思维也不会得到发展。
第二, 在课堂上让学生真情流露。课堂评价是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对学生在课堂上的言语和行为作出的一种即时性评价, 是直接的信息反馈形式。科学的评价对学生具有点拨导向、解惑释疑、激励表扬等功能, 使现代的课堂更具有活力。教师应该充分利用课堂评价策略, 改进学生的学习方式, 最终实现学生的自主发展。因此, 课堂评价更应该具有科学性和艺术性, 最终以此开启学生智慧的大门。
四、结语
教师要综合实践活动课型的教与学, 课型评价与课程资源开发应用中培养学生及健全的人格, 在学生自主思考问题的过程中要先批评后表扬, 从而给予学生进步的机会。
参考文献
[1]王林亚.让学生在自我评价中发现“真我”[J].教育实践与研究, 2013, (0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