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技术资格考试

2024-08-12

专业技术资格考试(共12篇)

专业技术资格考试 篇1

近日, 财政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全国会计专业技术资格考试领导小组办公室印发《关于调整2012年度全国会计专业技术资格考试日期的通知》, 决定2012年度全国会计专业技术资格考试进行无纸化 (机考) 改革试点, 相应调整初、中级会计资格考试日期。

《通知》表示, 为积极应对目前社会上存在的利用高科技手段进行考试作弊等问题, 切实维护会计专业技术资格考试参考者的正当权益, 确保考试的公平公正, 2012年度会计资格考试初级资格两个考试科目 (《经济法基础》、《初级会计实务》) 试题将全部采用客观题, 并选择部分地区进行初级资格无纸化考试改革试点。

《通知》指出, 为稳妥做好规则制定、考场配置、软件开发、网络测试等准备工作, 2012年度初、中级会计资格考试日期由原定5月12、13日调整至10月27、28日;同时, 为进一步节约资源, 高级会计师资格考试同期进行。

2012年度会计资格考试具体安排如下:

专业技术资格考试 篇2

2.1 报考指南

2.1.1 考试简介:会计专业技术资格实行全国统一组织、统一考试时间、统一考试大纲、统一考试命题、统一合格标准的考试制度。原则上每年举行一次。分初级、中级和高级会计专业技术资格考试。在国家机关、社会团体、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组织中从事会计工作,并符合报名条件的人员,均可报考。会计专业技术初级资格考试合格者,颁发人事部统一印制,人事部、财政部用印的《会计专业技术资格证书》,该证书在全国范围内有效。用人单位可根据工作需要和德才兼备的原则,从获得会计专业技术资格的会计人员中择优聘任。

2.1.2 考试级别:会计专业技术初级资格考试级别代码是1。会计专业技术中级资格考试级别代码是2。高级会计师考试是为促进会计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积极探索科学、客观、公正的高级会计师资格评价办法,在总结浙江、湖北两省2003年高级会计师资格考评结合试点工作的基础上,2004年扩大高级会计师资格考评结合试点16个省市的工作。2005年扩大到29个省市。2005年高级会计师试点范围确定在北京市、天津市、河北省、山西省、内蒙古自治区、辽宁省、上海市、江苏省、浙江省、安徽省、福建省、江西省、山东省、河南省、湖北省、湖南省、广东省、广西壮族自治区、海南省、重庆市、四川省、贵州省、云南省、西藏自治区、陕西省、甘肃省、青海省、宁夏回族自治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等29个省、区、市进行试点。

2.1.3 考试科目:初级:设经济法基础、初级会计实务两个科目。初级资格考试分两个半天进行,初级会计实务科目为3小时,经济法基础科目为2.5小时。中级:设财务管理、经济法、中级会计实务三个科目。中级资格考试分三个半天进行,财务管理、经济法为2.5小时,中级会计实务科目为3小时。高级:设高级会计实务一个科目,考试时间为210分钟。采取开卷笔答方式进行。主要考核应试者运用会计、财务、税收等相关的理论知识、政策法规,对所提供的有关背景资料进行分析、判断和处理业务的综合能力。

2.1.4 报名条件:

(一)报名参加会计专业技术资格考试的人员,应具备下列基本条件:

一是坚持原则,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品质;

二是认真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和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以及有关财经法律、法规、规章制度,无严重违反财经纪律的行为;

三是履行岗位职责,热爱本职工作;

四是具备会计从业资格,持有会计从业资格证书。

(二)初级:报名参加会计专业技术初级资格考试的人员,除具备以上基本条件外,还必须具备教育部门认可的高中毕业以上学历。中级:报名参加会计专业技术中级资格考试的人员,除具备以上基本条件外,还必须具备下列条件之一:

一是取得大学专科学历,从事会计工作满五年。

二是取得大学本科学历,从事会计工作满四年。

三是取得双学士学位或研究生班毕业,从事会计工作满二年。

四是取得硕士学位,从事会计工作满一年。

五是取得博士学位。

高级:报名参加高级会计师考试:申请参加高级会计师资格考试的人员,须符合下列条件之一:一是《会计专业职务试行条例》规定的高级会计师专业职务任职资格评审条件。

二是经省级人事、财政部门批准的申报高级会计师专业职务任职资格评审的破格条件。报名手续:凡符合报名条件并申请参加会计专业技术资格考试的人员,均由本人提出申请,单位核实,持学历证书、身份证、会计从业资格证书的原件和“报名登记表”于规定期限内到当地会计专业技术资格考试管理机构设置的报名地点报名。经审核合格后,发给准考证。考生凭准考证在规定的时间和地点参加考试。中央和国务院各部门及其直属单位的人员参加考试,实行属地管理原则。

2.1.5 成绩管理:

初级:参加初级资格考试的人员必须在一个考试内通过全部科目的考试。

中级:会计专业技术中级资格考试以二年为一个周期,参加考试的人员必须在连续的二个考试内通过全部科目的考试。

高级:参加高级会计师考试并达到国家合格标准的人员,由全国会计考办核发高级会计师资格考试成绩合格证,该证在全国范围内3年有效。

报名时间:报名时间一般安排在考试上一年的9-11月。高级会计师考试报名时间一般安排在考试当年的3—4月之间。

2.1.6 考试时间:

考试时间一般安排在考试的5月第三个星期

专业技术资格考试 篇3

关键词:高校;电子专业;开卷考试

中图分类号:TN0-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7712 (2012) 10-0192-01

高校考试是适应高等教育的一项重要措施,它也是体现高等教育成果的重要方法。高校考试在很大程度上决定教学的方向和内容,它还会影响学校教育和考试选拔的质量。不同的考试方式会因考试内容的不同和考试标准的不同,高等教育是高素质人才踏入社会前的很重要的一种学习教育。如何能在高校教育中培养出高质量的人才,尤其是通过考试选拔社会所需要的人才,考试内容的选择和标准就要求学生除了书本的知识外,还要注重实践和动手能力的培养。

考试,是一种评价手段。长期以来,重要的考试方式是闭卷考试,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就要求高校的学生特别是电子专业的学生掌握到最新的技术,全国很多的高校对于电子专业考试都采取了开卷的方式。在本文中,我结合自己在教学过程中的遇到的问题,简单谈一谈高校开卷考试的益处。

一、高校电子专业考试的现状

国内高校电子专业大部分课程的考试虽然有上机考试、试验测试、项目设计等几种形式,但期末考试基本上还是闭卷的考试方法。针对电子专业的闭卷考试方式存在着很多的弊病;考试内容大致有以下几种:填空、选择、简答、名词解释、改错、计算、论述等,为了客观的给出分数,往往偏重书本知识的定理和公式。我们知道电子专业有的知识必须牢记,有的知识在实践中需要时可以查找,只要知道从哪里查找以及如何查找即可,就没有必要让学生在死记硬背,使学生创新思维得不到锻炼。

二、开卷考试的益处

(一)开卷考试有利于减轻学生过重的学习负担

高校电子专业开卷与闭卷考试相比,它更具有灵活性、创新性、综合性、实用性等特点,试题内容逐渐由知识本身向能力方向转化,强调在掌握基本知识的基础上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更能考出学生的理解、应用能力,给学生更大的空间去设计一些创新的题目,让理论和实践有机的统一起来。

(二)开卷考试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

高校电子专业的包含的知识面非常的广,涉及到各个相关的专业,理论公式和推导公式多,上课时拓展的内容很多,实行开卷考试,对要求记住内容和公式不再作过多的要求,这样老师也就有时间对前沿学科的内容进行拓展,学生对所学内容有了充分的理解,进而激发了他们学习的热情,这样学生就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到实践学习中,能够更有效的把知识转化为实践能力,而这也正是电子专业要求我们达到的教学目标之一。

(三)开卷考试要求教师教学方法,更加重视对学生能力的培养

由于对电子专业采取了开卷考试,老师过去采用满堂灌的方法显然已经不能适应新课标的要求,新课标要求老师必须重视对学生实践动手能力的培养,提高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样一来,就要求教师必须在教学方法上多下功夫,要正确对待教学评价,要积极进行教学反思,教师的教学方法也呈现出多样化。

三、目前高校的电子专业的开卷考试,还存在着一些这样的问题,主要表现为

目前,高校电子专业的开卷考试,还存在一些误解。有些老师和学生认为开卷考试就是翻书找答案,这样反而不利于学生掌握必备的知识和能力的培养。在高校越来越多的采用开卷考试的今天,仍有不少教师还没有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习惯注重书本知识,却忽视了对学生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这样的教学方法,既不利于专业课知识的学习和创新人才的培养,又限制学生想象空间,打消了学生的学习激情,可能会导致一部分学生对电子专业缺乏兴趣。信息时代的飞速发展,各种高精尖的知识不断的更新,要跟上时代的步伐。一方面许多学生喜欢在网上搜索学习资料,看一些学习视频;另一方面,就要求教师本身变换角色,不断的学习新的知识,走在技术的最前沿,适应技术更新换代的要求。

四、电子专业的开卷考试在实施过程中还存在着很多的问题,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我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改变原始的教学方式,实行新的比较活波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让他们学会自学的学习习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老师要转变观念,从给学生“授之以鱼”转变为“授之以渔”,改变满堂灌的教学手法,带领学生积极主动的探究问题,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指导学生关注电子专业的技术新发现,新进展,培养学生对技术前沿的敏锐度,从而引导他们又针对的学习。

3.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从高校的教育初衷,我们不难看出,就是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在考试答案的制定时,有一部的题目只要求达到设计的初衷的原则,允许答案的多样性,鼓励学生的个性创造。因此,要求老师转变观念,在试卷的内容和形式上加以创新,引导学生积极大胆的创作,鼓励学生多角度思考问题,培养理论联系实践的能力。

五、结束语

高校电子专业学科交叉多,涉及的知识面广,对信息、通信、自动化等行业都是很重要的,是信息时代不可缺少的一门专业学科。所以高等教育学校的考试更应该采用新颖的方法和考核标准,为国家培养出真正意义上的高素质人才。同时加强实验室的建设,使得开卷考试在实验实训过程中发挥更好的作用,让高校培养出更多适应信息时代的高素质人才。

参考文献:

[1]蔡敬民,杜奕智,董强.基于过程监控的高校考试制度改革研究与实践[J].高教论坛,2008,7

[2]唐国民.高校课程考试改革的实践与探索[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2,1

[3]刘建国.创新型人才培养与高校考试改革[J].现代大学教育,2007,10

专业技术资格考试 篇4

一、2005~2007年《财务管理》考试的分值分布

从上表可以知, 近三年《财务管理》考题总题量保持51题不变, 且题型相对稳定。客观题和主观题的分值比例为55%和45%, 其中主观题的题量虽只有六道题, 但分值所占比重较大, 而且对考生的计算和实际操作能力及分析能力的要求较高。

仔细观察各章考点, 各年试题考点覆盖面广, 考题综合性较强。尤其在多选题、计算题和综合题中, 涉及多个知识点 (如2007年综合题二) 。因此, 考生不仅要熟悉教材, 而且需对教材各章内容融会贯通, 并且具有一定的综合分析能力。在近几年命题中, 虽然各章的内容或多或少均有涉及, 但考试重点比较明确, 难点也较为突出, 主要分布在第二章“风险与收益分析”、第四章“项目投资”、第八章“综合资金成本和资本结构”以及第十二章“财务分析与业绩评价”等章节。

二、2007年《财务管理》命题规律总结

(一) 命题范围涵盖考试大纲和指定教材

考试大纲是考核的纲领资料, 具有高度的概括性、指导性, 包括了基本的财务管理知识框架;指定教材是大纲的具体化和细化, 是考生最应认真掌握的内容。考试大纲和指定教材既是考生复习的范围, 也是考试命题的基本依据。从近年考试的试题来看, 基本上没有超过考试大纲和考试用书范围的试题。因此, 考生应当以书为本, 吃透教材, 全面掌握考试用书的基本内容。

(二) 命题实务性与理论性并重

考试主要侧重于对考生能力的考查, 《财务管理》考试的一个重要特点是以实务为主、结合理论。因为会计资格考试的对象主要是从事实务工作的会计从业人员, 考核目标是检验考生的实际操作技能和基本理论水平, 所以考试的重点在于考核对实务方法的掌握, 对基本理论的理解, 尤其是理论在实务中的运用。近几年考试涉及理论方面的试题多围绕基本理论展开, 难题、偏题、怪题较少。因此, 考生在准备理论部分时, 要真正理解财务管理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方法。如单选题、多选题和判断题等客观性试题中多会出现理论性问题, 其目的是考查考生是否真正理解这些概念与原理。而实务操作技能主要集中在计算题和综合题, 这类题目综合性强, 侧重于考查考生的分析能力和应用能力。

(三) 考核知识点较全面且重难点突出

首先, 《财务管理》课程内容广, 理论和方法的考点都比较多。历年的考试内容基本上涵盖了辅导教材的主要知识点, 题量多、计算量大、综合性强。每年的考题对重要知识点的考察占的分值都较高, 为此考生要认真分析和总结历年考题, 从中把握重要考点和答题技巧, 提高应试能力。其次, 《财务管理》课程内容前后的关联度较高, 由于在实务上财务管理的内容涉及到各个方面, 所以在考试中往往将不同章节的内容联系起来, 具有一定的综合性。如第七章“资金需求量预测”的“比率预测法”与第八章“每股利润无差别点法”的结合;第七章“息税前利润”的计算与第四章“现金净流量”、“净现值”及“内含报酬率”的结合;第七章“综合资金成本”、第二章“资本资产定价模式”的计算折现率与第四章“净现值”、计算期统一法的结合运用;第二章“风险衡量指标”与第八章“杠杆的综合计算”;第九章“剩余股利政策”与第八章“每股利润无差别法”的计算;第九章“固定股利支付率政策”与第七章“资金需求量预测”的综合计算;第九章“股票分割”和“股票回购”与第十二章“上市公司财务比率”的计算;第八章杠杆计算与第十二章“因素分析法”、“杜邦财务分析体系”结合运用等。最后, 《财务管理》课程的主要内容是定量计算分析, 课程内容的这一特点反映在考试中, 表现为考题的计算量较多。从历年的考试情况看, 试题中与计算有关的内容大体上占50%以上, 并且不管是计算分析题还是综合题, 其计算量都较大, 涉及的知识点较多。试题的这些特点要求考生在复习过程中, 将有关的分析计算方法及其原理的作为学习重点。

在此需要强调的是, 考生要学好《财务管理》这门学科, 总体上需掌握三个基本要点:第一, 要掌握财务管理的基本理论, 主要指有关基本概念、基本原则以及基本特点, 如时间价值、风险、最佳资金结构等。这些内容是学好财务管理方法的基础, 必须下功夫反复的记忆和理解;第二, 要掌握财务管理的基本方法, 主要是财务决策的方法、财务分析的方法以及财务评价等方法, 如“债券价值评估”、“财务分析体系”等内容涉及较深奥的数学知识, 对某些考生有一定难度, 考生要下一定的功夫;第三, 要掌握财务管理的基本技能, 考生对书中涉及到的内容, 应系统的掌握其计算前提, 步骤及注意点, 弄清业务处理的原理, 公式的演变, 数据的来源, 方法的选择, 理论的获取以及案例的启示等。通过“记忆公式——案例练习——总结公式”, 不断反复, 从而提高自身综合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实务操作能力。

三、2008年《财务管理》备考应掌握的学习方法

《财务管理》这门课程相对于其他两门课程来说, 其知识层次更高、更复杂, 学习难度更大, 其中区别较大的是《财务管理》绝大部分内容不存在准则等法规规定, 许多决策和分析主要依靠决策者的职业判断, 不同决策者对同一问题可能有不同的看法。因此, 考生在学习时除了要多思考、灵活掌握知识点外, 还要注意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 利用正确的方法学习就等于成功了一半。关于学习这门课程的方法建议如下:

(一) 制定具体的学习计划

凡事预则立, 不预则废。制定一个详细周密而又切实可行的计划, 就有了一个良好的开端。考生们也可以根据辅导课程的进度, 合理安排自己的学习计划。笔者建议采用“有所侧重”的原则来分配宝贵的学习时间, “有所侧重”有两层含义:其一, 前期侧重理解性章节, 如第二章、第四章、第七章, 后期侧重记忆章节, 如第一章、第五章、第九章等;其二, 根据考纲侧重当年新增、变化的内容, 当年新增、变化的内容考试一般会涉及。

(二) 教材至少看三遍

第一遍粗读, 不求甚解, 了解《财务管理》一书的大概知识体系, 对主要的内容快速浏览, 做适当的标记。第二遍精读, 仔细阅读教材各章节, 适当选择习题加以练习和巩固主要知识点。第三遍融会贯通, 该阶段考生一定要注意知识点的前后联系, 应快速看书, 寻找还未记牢的知识点, 并对其进行重点理解。只有深刻理解知识点, 反复演练习题, 熟练掌握其原理和计算方法, 才是制胜的法宝。具体备考时间可按排如下:第一轮 (12、1月份) , 教材看完第一遍, 要求看完就好, 坚持到底, 不半途而废, 不做题目;第二轮 (2、3月份) , 开始做题, 同时教材看第二遍。要求做如经科版《精选题库》, 每门课程一本, 此外看根据做题进度精读教材;第三轮 (4月份) , 融会贯通, 第三遍看教材。要求开始做综合专题, 精做研做, 彻底搞懂, 举一反三;第四轮 (5月~考试前) , 补缺拾遗, 第四遍看教材。要求做模拟题, 回顾自己的专题总结, 回顾历年真题, 完成全部教材学习。

(三) 典型例题及历年考题演练

做练习既可检验学习的效果, 又可提高看书的效率, 对考生应试既必要又重要。在看教材第二遍的同时, 可就各章的内容做一些典型习题, 力求掌握该章的重要知识点;在看教材第三遍的同时, 要选择一些跨章节综合题 (历年考题) 演练, 力求前后知识点的融会贯通, 举一反三。考前应做5~6套左右质量较高的模拟试题, 两天一套, 一直持续到考前, 做题时间最好安排和《财务管理》的考试时间一致 (即上午做模拟试题) , 做完试题后, 可针对做题的情况, 再将教材浏览一遍, 做最后一次补缺。这既可检验综合应试能力, 也可以检验自己是否已进入考试状态。值得注意的是, 千万不要放弃教材, 一味地搞题海战术。只有弄懂教材, 掌握了主要知识点, 系统地掌握全书的内容, 才能真正提高做题的速度和准确性。

(四) 提高一次性计算准确的能力《财务管理》

考试题量大、难度深, 考核的是知识点掌握的熟练程度和临场应变能力。学员在平时做题时只给自己一次计算的机会, 不要养成检查的习惯, 克服粗心的毛病, 提高计算精确度。为了提高一次计算的准确度, 学员可以在平时注意培养对数字的敏感性, 多动手亲自计算。

全国会计专业技术资格考试 篇5

一、考试科目与大纲

(一)考试科目

1、初级资格考试科目包括《初级会计实务》《经济法基础》。

2、高级资格考试科目包括《高级会计实务》。

3、参加初级资格考试的人员,在一个考试年度内通过全部科目的考试,才可取得初级资格证书。参加高级资格考试并达到国家合格标准的人员,在“全国会计资格评价网”自行下载打印考试合格成绩单,3年内参加高级会计师资格评审有效。

(二)考试大纲

使用全国会计专业技术资格考试领导小组办公室制定的初级、高级会计资格考试大纲。

二、考试时间

(一)初级资格考试于205月15日至19日,5月22日至23日,分两个时间段进行。《初级会计实务》科目考试时长为105分钟,《经济法基础》科目考试时长为75分钟,两个科目连续考试,时间不能混用。

(二)高级资格《高级会计实务》科目考试日期为年5月15日(星期六),考试时间为8:30—12:00。

(三)2021年6月15日前和6月22日前,在“全国会计资格评价网”上分别公布初级、高级会计资格考试成绩。

三、报名条件

(一)报名参加会计资格考试的人员,应具备下列基本条件:

1、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和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等法律法规。

2、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无严重违反财经纪律的行为。

3、热爱会计工作,具备相应的会计专业知识和业务技能。

(二)报名参加初级资格考试的人员,除具备基本条件外,还必须具备国家教育部门认可的高中毕业(含高中、中专、职高和技校)及以上学历。

(三)报名参加高级资格考试的人员,除具备基本条件外,还应符合下列条件之一:

1、具备大学专科学历,取得会计师职称后,从事与会计师职责相关工作满。

2、具备硕士学位、或第二学士学位、或研究生班毕业、或大学本科学历或学士学位,取得会计师职称后,从事与会计师职责相关工作满5年。

3、具备博士学位,取得会计师职称后,从事与会计师职责相关工作满2年。

(四)本公告所述学历或学位,是指经国家教育行政部门认可的`学历或学位。

(五)本公告所述工作年限计算截止日期为2021年12月31日。

四、报名与考试地点

(一)符合报名条件的在职在岗人员按属地化原则在其工作单位所在地报名;符合报名条件的在校学生,在其学籍所在地报名;符合报名条件的其他人员,在其户籍所在地或居住地报名。

(二)符合报名条件的香港、澳门和台湾居民,按照就近方便原则在内地报名。有工作单位的,在其工作单位所在地报名;为在校学生的,在其学籍所在地报名。

(三)所有报名参加考试人员,均在其报名所在地参加考试。

五、报名方式及流程

(一)全国会计专业技术资格考试全部实行网上报名。

(二)12月1日至12月25日,为20初级、高级会计资格考试报名系统开通时间,各省级考试管理机构于月6日前,公布本地区2021年度初级、高级会计资格考试报名时间、报名方式等考试相关事项。

考生应在各省级考试管理机构公布的本地区报名日期内,完成考试报名确认及交费。未在规定时间内进行报名确认及完成交费的报考人员,视为自动放弃考试报名,届时将不能参加考试。在报名确认及交费成功后,考生所填写的信息将不能在网上自行修改。

(三)2021年4月16日前,各省级考试管理机构公布本地区初级、高级会计资格考试准考证网上打印的起止日期。

考生应在各省级考试管理机构公布的本地区准考证打印起止日期内,打印本人准考证,确认本人参加考试的时间、地点及考生须知。

(四)考生应按要求提交学历或学位证书或相关专业技术资格证书、居民身份证明(香港、澳门、台湾居民应提交本人有效身份证明)等材料。

(五)报名时使用的照片,将用于制作准考证、会计专业技术资格证书等。考生须准备标准证件数字照片(白色背景,JPG格式,大于10KB,像素大于等于295*413),下载照片审核处理工具,按照规定要求,对报名照片格式进行预处理,通过审核后再进行上传。

六、其他事项

(一)考生应遵守考试纪律,认真备考,诚信参加考试。有关部门将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有关规定及《专业技术人员资格考试违纪违规行为处理规定》(人社部令第31号),对违法违规人员进行处理。

(二)考生应按照当地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要求,做好个人防控,并积极配合当地会计专业技术资格考试组织单位的防控工作。

七、相比往年,2021年考试注意要点:

1、考试时间延后:于2021年5月15日开始进行,较往年延后6天;

2、报名时间延后:于2021年12月1日开始进行,较往年延后1个月;

3、成绩公布时间:2021年6月15日前在“全国会计资格评价网”上分别公布初级会计资格考试成绩

4、2021年4月16日之前各省市公布准考证打印起止时间;

5、考试仍为一年一次;

专业技术资格考试 篇6

【关键词】湖南省学生专业技能抽查考试;应用电子技术专业;职业教育;技能培养;课程教学改革

0引言

职业教育要提高质量,必须走内涵发展之路,要完善职业院校学生技能竞赛制度和专业技能抽查制度。不能在黑板上开汽车,职业院校应与行业、企业开展深度合作,职业院校要为行业企业培养高素质的技能型人才。湖南省作为高等教育大省,全国首创的在省内实行高职专业技能抽查考试制度,在给湖南全省的职业院校带来了压力的同时,更带来了对课程改革的动力,也凸显了职业教育的核心就是学生专业技能和专业综合素质的培养。通过已经进行的专业抽查可以看出,学生专业抽查标准最大的特点是将行业企业的最新技术、工艺要求、企业素养融入到标准里,参照近年来应用电子技术专业高职学生初次就业岗位的核心基本技能要求开发抽查标准,使标准既引领高职院校的教学评价,又反映行业企业最贴近、最实际的要求。

1 学生专业技能抽查考试对应用电子技术专业课程教学和改革的影响作用

1.1 专业课程设置和建设的指引作用

根据湖南省教育厅相关文件规定,在学生的专业技能抽查考试中连续两年合格率均低于60%的专业,该学校的对应专业将不予备案停止招生。这样倒逼那些名不副实的专业自行消亡,去掉一些办学质量差、师资条件不达标的专业。使得各个院校各个专业对专业技能抽查考试、办学质量都无比重视,无疑会全力以赴的从各个方面进行改革,施展其所能地优化教学条件,完善实验实训场地,全力提高教学质量,提升学生各项专业技能。

1.1.1 重构专业课程体系,整合教学内容,改变教学模式

学生实践教学是学生技能和素养培养的最重要也是最直接的环节,必须保证实践课程在整个培养过程中所占比例,才能达到培养目的,才能使学生顺利通过专业技能抽查考试。同时在进行实践课的教学过程中,指导老师还需注重学生专业综合素质的培养。应用电子技术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实践课程的教学比重也在逐渐加大,部分课程教学方式模式也在变化,如以前的《单片机原理及应用》很多学校都是采用在多媒体教室上课,现在基本上都改成在实训场地的理实一体化课程,教学内容也会《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等相关课程教学内容紧密关联。

1.1.2 专业核心技能、核心课程统一,课程标准与授课要求与实际一致

专业技能抽查考试的最终目的不是淘汰某院校某专业,而是促进该专业统一达到一个什么样的水平。由于各职业院校的师资力量、实训条件参差不齐,但在世界大学城的教学空间里,各个职业院校的专业负责人、专业骨干教师都会将已实施或即将实施的相关的优秀课程资源上传共享,互动交流,起到以专业抽查共同提高的目的。

1.1.3 技能抽查制度的专业抽取的随机性,杜绝专业教学的临阵磨枪

须知功夫在平时,湖南省推行专业技能抽查考试制度的初衷是为了提高职业教育质量,塑造“技能湘军”品牌。要防止职业教育中某些功利思想,防止形式主义和不顾实際和的劳民伤财,要把重心落实到有效地、全面地提高职业教育的质量的目标上来,对于临阵磨枪,把专业技能抽查考试当作一种负担,以应付的的心态对待,是严重背离了这项制度的本意的。

1.2 建立标准的、统一的、与实际工作情景一致的课程评价体系

以应用电子技术专业为例,本专业抽查包括电子产品组装与调试、PCB板图绘制、小型电子产品开发、小型电子产品维修四个最基本的、通用的模块。每个模块都聘请有企业专业,根据企事业单位的实际工作岗位的实际需求,给出详细评价内容和评分细则,通过出版专业技能抽查考试标准丛书,制定本专业考核的具体实施方案、考评规则、确定考核内容的范围及评分标准等等。

2 促进职业院校更加深入地推进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课程体系改革,全面提升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培养质量。

2.1 学生专业技能抽查考试需要学生具备的能力就是对应专业的学生毕业后初次主要就业岗位所必需的专业核心基本技能。如应用电子技术专业的主要岗位是:电子产品质量检验员、电子产品组装与调试员、硬件辅助设计员、嵌入式系统设计员,而这些岗位所需的核心技能和专业素养等悉数在抽查标准中全部予以覆盖。

2.2专业技能抽查考试促使校企合作深入,只有实施“院校提供基础培养+企业提出技能要求”的人才培养模式,才能及时的将行业企业的新设备、新技术、新工艺、新方法引进到学生的技能培养中,满足专业技能抽查考试水平需要,同时实现学校与企业、专业与产业的对接。

2.3 专业技能抽查考试要求构建工作工程引领,能力培养为主线的情境课程体系。相关专业需要根据本专业学生就业的典型工作岗位,分解出典型岗位需要工作能力和核心技能,按照岗位核心能力要求确定专业核心课程及其课程体系。重点建设涵盖课程标准、配套教材、配套仿真软件以及网络平台等内容在内的特色鲜明的工学结合的优质核心课程,以期达到学生专业抽查考试技能水平的需要。

2.4 专业技能抽查考试制度有利于“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

学生的专业技能抽查考试既是考学生更是考教师,要想学生能顺利通过技能抽查并取得好成绩,专业任课教师必须吃透学生专业技能抽查考试标准,全面掌握行业(企业)对学生的技能需求及相关职业岗位的技能要求,特别重视学生基本技能训练,充分了解学生对各项基本基本技能的掌握情况,及对学生存在的主要问题想出应对的解决办法,以便下次注意和改进,同时也能暴露出教师在实践性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督促教师转变观念,不断更新教学类容,改进教学方法,调整教学模式,加强实践教学能力,努力提高教学质量。

在专业技能抽查考试制度建立以后,各院校主动加大了“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培养和建设力度,不少中青年教师成长迅速,通过各种学习渠道提高操作水平,成为“站讲台能讲透、下车间能干精”业务骨干。

2.5 促进了院校间的交流,完善实习实训条件

通过技能抽查标准的开发,负责主持开发技能抽查标的学校首先必须组建一个以各主要参与学校骨干教师、企业技术骨干专家开发团队,团队成员之间相互交流、取长补短,将原有的经验和新的收获融为一体,相互学习、促进共同发展。同时学生专业技能抽查考试也给了各高职院校之间一个现场交流的机会。

由于学生专业技能抽查考试的压力在前,抽查标准制定后各个院校都自觉的根据抽查需要正不断加强实训条件建设,尽力满足学生的实习实训需要,杜绝了应用电子专业以前“黑板上面编程序”、“电脑里面搞维修”的纸上谈兵、闭门造车。

3 学生专业技能抽查考试制度下的应用电子技术专业的课程教学改革效果

自湖南省推行专业技能抽查考试制度以来,我院高度重视学院师资力量的培养。不断加强教师的培训力度,增加课程的改革经费的投入,增强课程资源建设,取得十分明显的效果。

3.1 学院加大教师的课程改革培训力度,应用电子技术专业资源建设成果显著

我院自2010年以来,每年寒暑假系部都会根据学院的统一部署,派出一部分骨干青年老师下到工厂企业进行为期不少于40天的企业教学实习,每位老师3年内至少应参加一次。同时学院还经常聘请国内知名职教改革教授来我院传授教育教改方法、经验。比如今年暑假就聘请湖南铁道职业技术学院的基于工作过程的教改团队来我院对各系部的教学资源库主要建设骨干教师进行为期一个星期的培训,同时还聘请浙江宁波职院的戴士弘等国内知名教授来我们学院传经授道。近年来,我们应用电子技术专业《单片机原理及应用》、《PCB设计与制作》、《电子产品组装与调试》、《电子产品生产工艺与管理》等五门课程相继立项为学院重点建设精品课程并顺利结题。

3.2 老师加大专业课程改革力度,取得较好教学效果

针对专业技能抽查考试中对于学生PCB板图绘制模块技能要求标准,结合历年来学生参加Protel99SE绘图员级职业资格鉴定过程中暴露的问题,我们将《PCB设计与制作》课程与电子产品组装与调试、小型电子产品开发、小型电子产品维修结合,调合课程教学授课内容,采用基于工作過程的教学方法,使学生在《PCB设计与制作课程》的理实一体化教学过程中制作的PCB便在《电子产品组装与调试》、《单片机原理及应用》等课程中使用,而《电子产品组装与调试》、《单片机原理及应用》用过的电路板又将为《电子产品维修》等课程学生电子产品维修对象。通过这样一个连续的相互关联的课程的学习,学生即掌握了一般电子产品的设计开发流程,基本的电子产品的焊接组装、调试与维修技能,也与技能抽查中所规定的学生必须毕业必须掌握的技能一一对应,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应用电子技术专业学生也在省级和国家技能竞赛中频频获奖。

4 结论

据了解,目前,在大学生就业形势严峻同时,企业却处于招工难的困境,这往往是因为学校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人才培养方案与工业企业的需求不一致所致。但是在应用电子技术的专业技能抽查考试标准中明确了抽查考试对学生的职业素养做了要求和很大比例的配分,完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重构专业课程体系、加大专业的课程资源建设与课程教学改革,培养出行业企业急需的合格的技能型人才,势在必行。

【参考文献】

[1] 翟志华等.高职应用电子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构建与实施 《教育与职业》第29期

[2] 于圣彬.浅谈高职应用电子技术专业学生关键能力的培养《科学大众(科学教育)》 2010年02期

[3]杨立军等.应用电子技术[J]//湖南省高等职业院校学生专业技能抽查考试标准与题库丛书.湖南大学出版社,2011出版

本文为院级课题《基于“应用电子技术专业技能抽查标准”提高应用电子技术专业教学质量的对策研究》 课题号:KY12B25

专业技术资格考试 篇7

一、把握核心知识点,由点到面进行记忆

首先以两部教材为例:从初级《经济法基础》教材目录中可以发现,该教材主要以税收法律法规为主,即经济法的调整对象之一——社会分配(如流转税类、所得税类等)。而从中级《经济法》的目录中不难发现,该教材主要涉及:市场主体(如公司法、相关企业法律制度等)、市场运行(如破产法、票据法、合同法等)和宏观调控(如证券法、相关财政法律制度等),即经济法的其余三个调整对象。由此可知,初、中级经济法教材的整体内容是由“调整对象”这一知识点贯穿始终的。

其次以市场主体为例:初步阅读教材后,不难发现市场主体的内容其实是描述一个市场主体从开始准备设立到运行终止的过程,即“主体经营历程”是所要掌握的知识点。在进一步阅读相关内容并进行思考后可以了解,每个“主体经营历程”基本都涉及市场主体的概念、设立条件和程序、组织机构、生产经营管理、变更和终止、清算以及法律责任等基础知识点。每个基础知识点都会再次细分为一定的知识点(例如“公司的组织机构”又会细分出“权力机构、执行机构和监督机构”等几个知识点)再对基础知识点中细分的知识点进行一定的记忆,这样即可完成对市场主体的记忆。同样对于经济法的其他内容也都可以进行由点到面的记忆。

二、归纳记忆

(一)符号归纳

中级《经济法》教材第151页有关“合营企业的注册资本与投资总额”比例的文字表述为“合营企业的注册资本和投资总额之间应当保持适当、合理的比例。现行有关规定如下:(1)合营企业的投资总额在300万(含300万)美元以下的,注册资本至少应占投资总额的7/10;(2)合营企业的投资总额在300万美元以上至1000万(含1000万)美元的,注册资本至少应占投资总额的1/2,其中投资总额在420万美元以下的,注册资本不得低于210万美元;(3)合营企业的投资总额在1000万美元以上至3000万(含3000万)美元的,注册资本至少应占投资总额的2/5,其中投资总额在1250万美元以下的,注册资本不得低于500万美元;(4)合营企业的投资总额在3000万美元以上的,注册资本至少应占投资总额的1/3,其中投资总额在3600万美元以下的,注册资本不得低于1200万美元”。

对于上述复杂的表述内容,可以用比较方便的字母来归纳记忆:设“投资总额”为“T”,“注册资本”为“Z”,货币单位均为“万美元”(在记忆时可以省略)。四个比值可以统一换算成分母为“30”的数值,分子则不断递减,即21/30,15/30,12/30和10/30。并且此处归纳与外国投资者并购境内企业投资总额与注册资本的比例有着密切的联系。(1)当T≤300时,Z≥21/30T(即7/10T);(2)当3003000时,Z≥10/30T(即1/3T),其中3000

初级《经济法基础》教材中有关“土地增值税”税率的表述为“土地增值税实行四级超率累进税率:(1)增值额为超过扣除项目金额50%的部分,税率为30%;(2)增值额超过扣除项目金额50%、未超过扣除项目金额100%的部分,税率为40%;(3)增值额超过扣除项目金额100%、未超过扣除项目金额200%的部分,税率为50%;(4)增值额超过扣除项目金额200%的部分,税率为60%”。计算方法也是用很多文字表述的,此处不再引用。比较工资薪金个人所得税的“九级超额累进税率表”而言,土地增值税的税率显得内容比较繁杂,因为涉及到“超率”这个概念,会让考生有些难以理解。笔者将用符号代替相关的文字,如设收入为S,设计税比率为J,设增值额为Z,设扣除金额为K,设税率为L,设速算扣除系数为X,设应纳土地增值税为Y,以方便理解记忆和进行计算。字母之间的关系为:(1)Z=S-K(即:增值额=收入-扣除金额);(2)J=Z/K(即:计税比率=增值额/扣除金额),此处Z/K的比值以百分比表示,再与50%、100%和200%相比较,属于超过百分之几、未超过百分之几的情况,所以叫“超率”;(3)Y=Z×L-K×X(即:应纳土地增值税=增值额×税率-扣除额×速算扣除系数)。如表1所示。

[例1]某房地产企业销售商品房取得销售收入8000万元,扣除项目合计3000万元,计算应缴纳的土地增值税。

计算时可将本题已告知的内容用符号表示。即:

∵S=8000(万元),K=5000(万元)

∴Z=S-K=8000-5000=3000(万元)

J=Z/K=3000/5000=60%(即50%

Y=Z×L-K×X=3000×40%-5000×5%=950(万元)

(二)图示归纳

中级《经济法》教材第250页有关“上市公司收购的权益披露”中“一致行动人”的12种情形的文字表述为“如果没有相反的证据,投资者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为一致行动人:(1)投资者之间有股权控制关系;(2)投资者受同一主体控制;(3)投资者的董事、监事或者高级管理人员中的主要成员,同时在另一个投资者担任董事、监事或者高级管理人员;(4)投资者参股另一投资者,可以对参股公司的重大决策产生重大影响;(5)银行以外的其他法人、其他组织和自然人为投资者取得相关股份提供融资安排;(6)投资者之间存在合伙、合作、联营等其他经济利益关系;(7)持有投资者30%以上股份的自然人,与投资者持有同一上市公司股份;(8)在投资者任职的董事、监事及高级管理人员,与投资者持有同一上市公司股份;(9)持有投资者30%以上股份的自然人和在投资者任职的董事、监事及高级管理人员,其父母、配偶、子女及其配偶、配偶的父母、兄弟姐妹及其配偶、配偶的兄弟姐妹及其配偶等亲属,与投资者持有同一上市公司股份;(10)在上市公司任职的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及其前项所述亲属同时持有本公司股份的,或者与其自己或者其前项所述亲属直接或者间接控制的企业同时持有本公司股份;(11)上市公司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和员工与其所控制或者委托的法人或者其他组织持有本公司股份;(12)投资者之间具有其他关联关系。”

以上繁琐而难理解的内容中,第(5)、(12)项通过文字理解记忆,剩余十项均可通过图示的关系来理解记忆。本文仅就其中几项进行图解。

第(3)项图示为:

(三)关键数字归纳

中级《经济法》教材第148~149页有关对“外国投资者并购境内企业的反垄断审查”情形的文字表述为“(1)并购一方当事人当年在中国市场营业额超过15亿元人民币;(2)1年内并购国内关联行业的企业累计超过10个;(3)并购一方当事人在中国的市场占有率已经达到了20%;(4)并购导致并购一方当事人在中国的市场占有率达到25%”。记忆时可以将其中重要的数字单独提出来进行排列,不难发现每个数字间都相差“5”。该段文字可根据四个重要的数字顺序串连简化记忆为:并购的对象10个;自身的资金(营业额)15亿;市场占有率20%;并购后占有率达到25%。

三、比较记忆

凡涉及与土地有关税收的计算题,考生往往无法确定究竟应该由谁缴纳何种税款。初级《经济法基础》第六章中与“土地”有关的税目主要包括:“房产税”、“契税”、“城镇土地使用税”和“土地增值税”。笔者针对每个税目各自的特点,主要从纳税义务人、征税范围、计税依据和税率等方面进行比较,分析异同点,从而进一步明确相关的内容,以便短时间内准确判断纳税主体并计算应缴税金。具体如表2所示。

专业技术资格考试 篇8

随着计算机网络的发展,尤其信息管理系统的网络化的发展,人才考评平台得到了更好的支持,首先在局域网范围内对考试工作的每一个或多个环节进行更好的支持,比如报名可以多台机器同时录入局部共享数据,大大提高了效率。这个阶段对于大区域、大规模组织的考试支持已经逐渐成熟,并且随着Internet的日益发展,带宽的不断增加,使得人才考评工作一体化成为可能,在解决信息安全问题的基础上,人才考评工作系统会逐渐移到全部在Internet上。这种情况下,信息全部集中,有利于考试工作信息得到安全、可靠、高效的引用和管理。整个范围内数据共享,并可通过远程网络传送,实时性强,使得全局的统计和分析工作可以更加高效地展开。

在国内,各个行业的人才评价大都采用JSP技术,这种传统的web应用允许用户填写表单 (form) ,当提交表单时就向web服务器发送一个请求。服务器接收并处理传来的表单,然后返回一个新的网页。这个做法浪费了许多带宽,因为在前后两个页面中的大部分HTML代码往往是相同的。由于每次应用的交互都需要向服务器发送请求,应用的响应时间就依赖于服务器的响应时间,这导致用户界面的响应比本地应用慢得多。

从各个行业人才评价体系的应用水平来看,国内的企业开发的管理系统与西方发达国家的企业相比,在技术上还有一定的差距。西方发达国家基于Web应用程序开发方法的管理系统建设工作起步较早,各种技术的研究研发机构相对国内来说也多,致使其集团企业的基于WEB管理软件的发展一般都采用了JSP、Servlet、EJB、JNDI、JDBC、Ajax等j2EE技术,因此其企业管理信息系统一般都已经进行了非常紧密的多功能集成。从时间跨度上看,许多集团企业的管理化系统建设都经历了10多年甚至更长的时间。

目前,在西方发达国家,特别是英国、美国的职业技能鉴定机构已经开始在全球范围扩展,例如英国培训机构的国际注册营养师,还有美国医学执照考试(United States Medica Licensing Examination,简写USMLE)是美国的一种医学考试,这两种考试内容的主要方法———基于模型的实践分析,主要采用的是占用Web服务器较少的Ajax技术,使得整个系统能快速迅捷地回应客户动作。

随着计算机尤其是Internet的发展,卫生行业人才考评系统目前也做到大面积实时连接到Internet,但技术资格考试考评管理采用的是基于Internet进行信息传输,大部分工作阶段数据是数据分布的,只有到报名结束时,数据再集中起来的方式,要想真正做到全面地移到Internet上进行考试管理,还需要一个过程。

2. 系统概述

卫生专业岗位属于责任重大、社会通用性强并关系到公共利益的专业技术岗位,也是实施人事制度改革的重要行业。中组部、人事部、卫生部联合下发的《关于深化卫生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中明确要求,卫生事业单位要“打破行政职务、专业技术职务终身制,实行由身份管理向岗位管理的转变”。卫生行业要按照全国人事制度改革、建设高素质社会化专业技术人员队伍的要求,坚持“脱钩、分类、放权、搞活”的思路,结合事业单位体制改革,加快事业单位用人制度改革,全面推行聘用制度,逐步实现人才由“单位人”向“社会人”的转变。根据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要求,应进一步深化职称改革,逐步建立政府宏观调控、个人自主申报、社会客观评价、单位自主聘任的专业技术职务管理体系。对责任重大、社会通用性强并关系到公共利益的专业技术岗位实行准入制,推进专业技术人员职业资格的国际互认。全国专业技术性强的行业,如律师、财会、统计、计算机等行业已经建立了资格考试制度,有近一半以上省市的卫生行业也实施了资格考试制度。根据三部对卫生人事制度改革的要求,加强卫生行业技术人员的行业管理,实施各类资格考试和资格评审是必要的。

随着我国教育体制改革不断深化,为卫生行业培养了大量专业技术人才。一方面,卫生专业技术资格考试是职称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已经成为聘任卫生系列相应专业技术职务的条件之一。另一方面,每年参加各类卫生技术专业职称考试的人才数量呈直线上升趋势,单凭手工方式处理报名考试工作,不但工作效率低,而且任务重、周期长、出错率高,已远远不能胜任实际工作需要。同时,随着经济全球化、信息一体化的趋势,以信息技术为主体的信息产业获得了蓬勃发展。它在社会生产、生活等各个领域的广泛应用,极大地推动了全社会经济发展进程,使人们的生活、工作方式产生了巨大的变革。因此,利用当今蓬勃发展的计算机技术,实现考试系统的自动化势在必行。这也引起了卫生部各级领导的高度重视,在这种形式下,尽快建立先进的人才评价平台成为卫生人才评价体系建设的迫切需求。下文将针对人才评价、人才培训等业务需求进行详细的分析。

从技术上要保证系统的规范性、一致性、完整性、可扩展性和可维护性,并采用可移植性好的JAVA作为系统开发语言。

整个系统的工作流程如图2-1。

3. 系统目标和解决的问题

卫生专业技术资格考试考务信息管理系统主要是在考试组织实施过程中对组织机构信息、考生自然信息、考生报名信息、考场信息、试卷发布、成绩信息、考试科目、试卷信息和考生的违纪信息等的录入、审核、修改、打印、维护、计算生成和查询统计等一系列的操作和过程的管理,以便减少鉴定工作的成本和开支。

具体实施时,首先根据现有政策人才中心人才评价、职业技能鉴定、人才研究、人才培训等各个体系的人才考评情况、分类原则及业务开展情况进行需求分析,建立被评审人员信息的合理存储方式,建立灵活的权限管理体系,实现考评人员检索及统计的快捷准确,方便统计工作。经过整体的需求分析和系统设计,提炼和抽象出相对稳定的考评人员资源数据模型及业务模型;其次根据各个体系的特殊性,对系统进行适当的配置与调整,满足各个体系具体业务的需求;最后在人才考评平台其他各个系统逐渐完善的过程中,实现平台与其他系统的整体统一。

卫生人才评价信息化建设的总目标是:建立起功能完备、标准统一规范、系统安全可靠,与卫生改革与发展相适应的卫生人才评价信息化管理系统,提供稳定的、不间断的、准确及时的、热情周到的“人性化”的卫生人才评价的综合信息服务,结合通讯、多媒体、电子政务、电子商务技术,形成覆盖全国范围的卫生人才评价综合信息网络体系。

具体的系统目标如下:

(1)系统的建设与发展,必须能够加强卫生部有关部门的政府职能。

卫生部的有关部门作为政府单位,担负着对卫生行业的人员、单位和资源进行引导、管理、调控和服务等职能。通过信息化建设的推进,利用现在计算机和网络技术,加强其政府职能,应该是这次建设任务的首要目标。

现代高科技手段与政府的管理职能相结合,实现管理创新,提高工作效率,是加强政府智能的一个重要方面;充分利用信息化的平台,为卫生行业的各级各类人员和各级各类单位提供全方位的、实质性的服务,逐步提高服务的质量,是加强政府职能的另一重要方面;通过信息化手段,实现卫生信息资源的积累、加工和综合利用,实现对卫生行业的政策引导、宏观调控,更是信息化建设加强政府职能的重要体现。

(2)系统的建设与发展,应该能够对我国卫生事业的发展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人才评价系统的建设和发展,有助于培养数量多、质量高的卫生专业人才,有效提高卫生人才专业素质和技术能力。

有效地引导和开展人才交流工作,可以加快卫生人才的合理流动,推动卫生人才资源的优化配置。

考务管理网络教育培训工作的开展,对卫生人才评价体系的考务管理人员来讲,则是实现终身学习、保持知识更新的重要手段。

(3)系统的建设和发展,能够服务于人民大众。

考虑到人民大众对卫生医疗、保健与疾病控制等方面的极大需求,在推动卫生事业发展的同时,陆续为人民大众开设互动栏目,为广大群众提供良好的服务平台。

4. 系统功能

卫生人才评价业务管理平台是一个为卫生专业各种人才评价业务提供统一管理的系统平台;通过对人才评价业务中的人、财、物和事的全面管理,全面提升人才评价业务的规划化、制度化和科学化,从而有力地保证人才评价业务的客观公正。

卫生人才评价业务管理平台支持卫生部人才交流中心涉及的所有人才评价业务,包括初中级技术资格考试、职业技术技能鉴定、高级资格评审等;支持多种人才评价方式:纸面考试方式、机考考试方式、答辩方式、评审方式、量化指标考核方式等。

卫生人才评价业务管理平台的服务对象为参评人员、评价服务方;面向参评人员的服务以方便快捷的个人信息管理为主,面向评价服务方的服务以评价的组织实施管理为主。具体的服务如下:

(1)面向参评人员的服务

网上报名;准考证查询;考场查询;成绩查询;证书查询。

(2)面向评价服务方的服务

组织机构管理;报名信息采集;报名信息审核;考场组织;试卷的发布和交付;成绩管理等。

5. 系统发展预测

随着职业技能鉴定社会化程度的提高,不同职业工种、不同等级的职业资格证书会逐步规范。在我国职业技能鉴定事业高速发展的时期,在网络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的强大支持下,将有以下十大发展趋势。

(1)实行职业技能统一鉴定。推行职业资格统一鉴定,主要是采取理论部分的统一时间、统一试卷、统一考务管理,操作技能方面统一安排考场、考评员等统一考务管理的办法。其主要意义有三个方面:一是有利于确保职业技能鉴定工作质量,实行统一鉴定,有利于集中力量加强考务管理。二是有利于统一职业技能鉴定统一标准和技能水平。可以避免因为试卷不同、考务管理严格程度不同造成的同等级或同分数的考生鉴定结果不同。三是有利于降低鉴定成本,大大减少考务管理工作量。

(2)职业技能鉴定覆盖面迅速扩大。一方面是鉴定数量的迅速增加。另一方面是鉴定职业工种的迅速增加。国家题库和省题库的开发步伐进一步加快,为扩大职业技能鉴定覆盖面打下基础。

(3)职业资格证书体系不断完善。国家陆续制定和颁布了技师、高级技师的职业标准。随着政策的制订和完善,技师、高级技师的鉴定将成为2014年的鉴定热点。有强制实行就业必须持证上岗的职业工种职业资格证书、有非强制推行的职业工种职业资格证书、有国内和国际职业资格证书、有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与行业共同推行的特种行业职业资格证书,等等。

(4)职业技能鉴定质量控制意识不断增强。没有鉴定的质量,就没有鉴定工作的未来。严格控制职业技能鉴定质量,逐步成为大家的共识。

(5)职业技能鉴定中推行新的先进技术。智能化考试在不久将会被推行。考试中使用仿真技术,通过计算机处理后,试卷中出现了照片、录像、声音,使得鉴定更方便、更直观,逐步实现将计算机信息技术运用于考务管理中。

(6)职业技能鉴定引导教育和培训的作用进一步加强。许多学校、培训机构把职业技能鉴定内容引入教学,加强了学生操作技能的培训、教学和考核。

(7)职业技能鉴定中新职业、新工种不断增加。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新职业、新工种不断出现,如公共营养师、医疗救护员等,各地陆续开展了这些新职业、新工种的鉴定工作。

(8)职业技能鉴定与国际接轨的步伐加快。我国与国际职业资格证书考试机构的合作进一步加强。目前,已经得到劳动和社会保障注册的有英国城市行业协会C&G证书、英国伦敦工商会考试局的LCCI证书、国际认证与注册协会(简称IARI)的国际注册营养师证书等,全国正在掀起国际职业资格证书热。

(9)大专院校、中等职业学校开展职业技能鉴定热情高涨。大中专学校积极开展职业技能鉴定工作,学历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并重的意识进一步增强。上海同济大学等全国重点名牌大学也在校内开展针对本校大学生的职业技能培训技能鉴定工作。

(10)创职业资格证书品牌意识不断增强。结合行业、学校、地方特色创职业资格证书品牌已成为体现教育和培训特色的重要手段。

卫生专业岗位属于责任重大、社会通用性强并关系到公共利益的专业技术岗位,也是实施人事制度改革的重要行业。中组部、人事部、卫生部联合下发的《关于深化卫生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中明确要求,卫生事业单位要“打破行政职务、专业技术职务终身制,实行由身份管理向岗位管理的转变”。但各地自行考试缺乏全国统一标准,不能代表国家的资格考试水平。根据三部对卫生人事制度改革的要求,加强卫生行业技术人员的行业管理,实施各类资格考试和资格评审很有必要。

摘要:全国卫生专业技术资格考试是一项政策性强、考试专业 (初、中级考试全国开考有100多个专业) 和科目众多、各专业人数分布复杂的工作, 传统的手工管理模式难以完成现有大量复杂的考务工作。计算机技术的发展, 使得计算机在考务工作的各个环节得以深层次的应用, 这不仅保证了考务工作的顺利完成, 而且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本文分析了系统开发的背景和国内外集团企业管理信息系统的发展现状, 简要描述了系统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也描述了系统的整体情况。

关键词:卫生专业技术,资格考试,考务信息,管理系统

参考文献

[1]翟志明.浅谈卫生专业技术资格考试考务中的信息管理[J].医学信息, 2006 (11) .

[2]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培训就业司、职业技能鉴定中心.国家职业技能鉴定教程[M]北京:光电学院出版社, 2003.

[3]万学红, 张鸣.美国医师执照考试现况及其发展趋势[J].复旦教育论坛, 2003 (1) .

[9][美]里德.JAVA与UML协同应用开发[M].郭旭译.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3.

专业技术资格考试 篇9

其一, 非常重要。指新增的内容和近几年计算题和综合题主要考核的内容。包括:“金融资产”、“长期股权投资”、“资产减值”、“所得税”、“会计政策”、“会计估计变更和会计差错更正”、“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财务报告”。其二, 重要。指今年发布的新准则对实务有一定影响的新增业务, 也是近年计算题主要考核内容。包括“固定资产”、“投资性房地产”、“无形资产”、“债务重组”、“非货币性资产交换”、“收入”。其三, 比较重要。主要出客观题, 包括“存货”、“负债”、“或有事项”、“借款费用”、“外币折算”。其四, 不重要。主要出客观题, 分值不多, 包括“总论”、“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对于“非常重要”和“重要”的章节需特别注意今年教材的新变化, 以及往年的主要考点, 做到熟练掌握计算和账务处理。以下对主要经济业务重点内容进行分析。

二、中级会计实务各章重点内容

第二章存货

会计期末存货应按照成本与可变现净值孰低计量, 对可变现净值低于存货成本的差额, 计提存货跌价准备。这里所指成本是指期末存货的实际成本。

要点一:存货可变现净值的计算。 (1) 产成品、商品和用于出售的原材料等直接用于出售的存货。可变现净值=估计售价-估计的销售费用以及相关税金。 (2) 用于生产的材料、在产品或自制半成品等需要经过加工的存货。材料可变现净值=产品估计售价-至完工估计将要发生的成本—估计的销售费用以及相关税金。 (3) 如按定单生产, 则应按协议价而非估计售价确定可变现净值。

要点二:可变现净值中估计售价的确定方法。 (1) 出售产品有合同:持有存货量≤合同订购量, 产品合同价格作为估计售价;持有存货量>合同订购量, 合同价格和一般销售价格 (超过部分) 作为估计售价。需分两部分计算可变现净值, 然后与成本比较。出售产品无合同按其销售价格作为估计售价。 (2) 继续加工或生产耗用材料, 如生产的产成品可变现净值>成本, 无论材料可变现净值<成本, 还是材料可变现净值>成本, 材料均按成本计量;如产成品可变现净值<成本, 且材料可变现净值<成本, 材料按可变现净值计量, 若材料可变现净值>成本, 材料按成本计量。

要点三:存货跌价准备的核算。企业应在每一资产负债表日, 比较存货成本与可变现净值, 计算出应计提的存货跌价准备, 再与已提数进行比较, 若应提数大于已提数, 应予补提。企业计提的存货跌价准备, 应计入当期损益 (资产减值损失) 。当以前减记存货价值的影响因素消失, 减记的金额应当予以恢复, 并转回原已计提的存货跌价准备金额, 转回的金额计入当期损益 (资产减值损失) 。

第三章固定资产

本章涉及实际利率问题应重点掌握, 另外重点掌握固定资产后续支出资本化还是费用化的处理问题。

要点一:购买固定资产的价款超过正常信用条件延期支付, 实质上具有融资性质的, 固定资产的成本以购买价款的现值为基础确定。实际支付的价款与购买价款的现值之间的差额, 应当在信用期间内采用实际利率法进行摊销, 摊销金额除满足借款费用资本化条件应当计入固定资产成本外, 在信用期间内确认为财务费用, 计入当期损益。

要点二:出包方式建造固定资产。注意待摊支出的分配方法。融资租入固定资产的核算。

要点三:存在弃置费用的固定资产。石油天然气开采企业应当按照油气资产的弃置费用现值计入相关油气资产成本。在固定资产或油气资产的使用寿命内, 按照预计负债的摊余成本和实际利率计算确定的利息费用, 应当在发生时计入财务费用。一般工商企业的固定资产发生的报废清理费用, 不属于弃置费用, 应当在发生时作为固定资产处置费用处理。

第四章无形资产

研究与开发支出的确认。企业内部研究开发项目研究阶段的支出, 应当于发生时计入当期损益 (管理费用) ;企业内部研究开发项目开发阶段的支出, 同时满足有关条件的, 才能确认为无形资产;无法区分研究阶段和开发阶段的支出, 应当在发生时全部计入当期损益。无形资产的后续计量也应重点掌握。

第五章投资性房地产

投资性房地产主要包括:已出租的土地使用权、持有并准备增值后转让的土地使用权和已出租的建筑物。下列各项不属于投资性房地产:自用房地产, 即为生产商品、提供劳务或者经营管理而持有的房地产;作为存货的房地产。

要点一:企业可以采用成本模式和公允价值模式对投资性房地产进行后续计量, 但是同一企业只能采用一种模式, 不得同时采用两种模式计量。在成本模式下, 应按固定资产或无形资产的有关规定, 对投资性房地产进行后续计量、计提折旧或摊销;存在减值迹象的, 还应按资产减值的有关规定进行处理。企业采用公允价值模式进行后续计量的, 不对投资性房地产计提折旧或进行摊销, 应以资产负债表日投资性房地产的公允价值为基础调整其账面价值, 公允价值与原账面价值之间的差额计入当期损益 (公允价值变动损益) 。投资性房地产取得的租金收入, 确认为其他业务收入。企业对投资性房地产的计量模式一经确定, 不得随意变更。将成本模式转为公允价值模式的, 应当作为会计政策变更处理, 计量模式变更时公允价值与账面价值的差额, 调整至期初留存收益 (未分配利润) 。已采用公允价值模式计量的投资性房地产, 不得从公允价值模式转为成本模式。

要点二:房地产转换的会计处理: (1) 在成本模式下, 应当将房地产转换前的账面价值作为转换后的入账价值。 (2) 采用公允价值模式计量的投资性房地产转换为自用房地产时, 应以其转换当日的公允价值作为自用房地产的账面价值, 公允价值与原账面价值的差额计入当期损益 (公允价值变动损益) 。 (3) 自用房地产或存货转换为采用公允价值模式计量的投资性房地产时, 投资性房地产应按转换当日的公允价值计量。转换当日的公允价值小于原账面价值的, 其差额计入当期损益 (公允价值变动损益) ;大于原账面价值的, 其差额作为资本公积 (其他资本公积) , 计入所有者权益。处置该项投资性房地产时, 原计入所有者权益的部分应转入处置当期损益 (其他业务收入) 。

第六章金融资产

要点一:金融资产的初始计量与后续计量。 (1) 交易性金融资产。初始计量采用公允价值;交易费用计入当期损益。后续计量采用公允价值, 变动计入当期损益。 (2) 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初始计量——公允价值+交易费用。后续计量——公允价值, 变动计入权益 (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 , 资产终止确认时转出, 并计入当期损益 (投资收益) 。计提减值准备, 可转回。 (3) 持有至到期投资。初始计量——公允价值+交易费用。后续计量——摊余成本, 差额计入损益。计提减值准备, 可转回。 (4) 贷款和应收款项:初始计量——公允价值+交易费用;后续计量——摊余成本, 差额计入损益。计提减值准备, 可转回。

要点二:主要会计科目。交易性金融资产——成本、公允价值变动;持有至到期投资——成本、利息调整、应计利息;持有至到期投资减值准备;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成本、利息调整、应计利息、公允价值变动;委托贷款——本金、利息调整、已减值;委托贷款损失准备。

要点三:主要账务处理。交易性金融资产;持有至到期投资;可供出售金融资产;金融资产减值的会计处理。

第七章长期股权投资

要点一:企业合并形成的长期股权投资。 (1) 同一控制下的合并。初始投资成本为被合并方所有者权益账面价值的份额;差额调整资本公积、留存收益;直接相关费用计入当期损益, 发行证券手续费冲溢价收入;后续计量采用成本法;编制合并报表时需调整为权益法。 (2) 非同一控制下的合并。初始投资成本为所放弃的资产、发生或承担的负债及发行的权益性证券的公允价值;付出资产的公允价值与账面价值的差额计入合并当期损益;合并中的相关费用计入合并成本;后续计量采用成本法;编制合并报表时需调整为权益法。

要点二:非企业合并形成的长期股权投资。 (1) 无共同控制、无重大影响:支付现金、发行权益性证券公允价值、非货币性资产交换、资产重组付出的资产的公允价值等计入初始投资成本;付出资产的公允价值与账面价值的差额计入合并当期损益;合并中的相关费用计入合并成本;后续计量采用成本法;不编制合并报表。 (2) 共同控制、重大影响:支付现金、发行权益性证券公允价值、非货币性资产交换、资产重组付出的资产的公允价值等计入初始投资成本;投资成本大于投资时应享有被投资方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份额差额不调整投资成本;投资成本小于投资时应享有被投资方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份额的差额计入“营业外收入”, 调整投资成本;直接相关费用计入当期损益, 发行证券手续费冲溢价收入;后续计量采用权益法;不编制合并报表。

要点三:主要会计科目。权益法核算长期股权投资时, 设置“成本”、“损益调整”、“其他权益变动”明细科目。

要点四:主要账务处理。 (1) 长期股权投资初始计量:特别需要注意属于什么情况下取得的长期股权投资。重点掌握同一控制下企业控股合并, 与非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 (2) 长期股权投资的后续计量:成本法;权益法。

第八章非货币性资产交换

要点一: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具有商业实质, 且换入资产或换出资产的公允价值能够可靠地计量的, 应当以公允价值和应支付的相关税费作为换入资产的成本, 公允价值与换出资产账面价值的差额计入当期损益。

要点二:非货币性资产交换不具有商业实质, 或换入资产或换出资产的公允价值不能可靠计量的, 应当以换出资产的账面价值和应支付的相关税费作为换入资产的成本, 不确认损益。

要点三:涉及多项资产的非货币性资产交换。 (1) 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具有商业实质, 且换入资产的公允价值能够可靠计量的, 应当按照换入各项资产的公允价值占换入资产公允价值总额的比例, 对换入资产的成本总额进行分配, 确定各项换入资产的成本。 (2) 非货币性资产交换不具有商业实质, 或者虽具有商业实质但换入资产的公允价值不能可靠计量的, 应当按照换入各项资产的原账面价值占换入资产原账面价值总额的比例, 对换入资产的成本总额进行分配, 确定各项换入资产的成本。

要点四:主要账务处理。 (1) 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具有商业实质, 且换入资产或换出资产的公允价值能够可靠地计量的。 (2) 非货币性资产交换不具有商业实质, 或者虽具有商业实质但换入资产的公允价值不能可靠计量的。 (3) 涉及多项资产的非货币性资产交换。

第九章资产减值

要点一:资产可收回金额的计量。只要资产的公允价值减去处置费用后的净额与资产预计未来现金流量的现值其中一项超过了资产的账面价值, 就表明资产没有发生减值, 不需再估计另一项金额。

要点二:资产减值损失的确定。当资产的可收回金额低于其账面价值时, 应当将资产的账面价值减记至可收回金额, 减记的金额确认为资产减值损失, 计入当期损益, 同时计提相应的资产减值准备。资产减值损失一经确认, 在以后会计期间不得转回。计算公式如下:资产预计未来现金流量的现值=Σ[第t年预计资产未来现金流量/ (1+折现率) t]。

要点三:主要计算。资产未来现金流量的预计;资产未来现金流量现值的预计;资产组减值测试;总部资产减值测试;商誉减值测试。

要点四:主要账务处理。借记“资产减值损失”;贷记“坏账准备”、“存货跌价准备”、“损余物资跌价准备”、“抵债资产跌价准备”、“持有至到期投资减值准备”、“贷款损失准备”、“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减值准备”;长期股权投资减值准备、固定资产减值准备、在建工程减值准备、工程物资减值准备、生产性生物资产减值准备、无形资产减值准备、商誉减值准备。

第十章负债

要点一:职工薪酬包括的内容:职工工资、奖金、津贴和补贴;职工福利费;医疗保险费、养老保险费 (包括基本养老保险费和补充养老保险费) 、失业保险费、工伤保险费和生育保险费等社会保险费;住房公积金;工会经费和职工教育经费;非货币性福利;因解除与职工的劳动关系给予的补偿 (下称“辞退福利”) ;其他与获得职工提供的服务相关的支出。企业以商业保险形式提供给职工的各种保险待遇、以现金结算的股份支付也属于职工薪酬;以权益工具结算的股份支付也属于职工薪酬。

要点二:计量货币性职工薪酬时, 国家规定了计提基础和计提比例的, 应当按照国家规定的标准计提。计量非货币性职工薪酬时, 企业以其自产产品作为非货币性福利发放给职工的, 应当根据受益对象, 按照该产品的公允价值, 计入相关资产成本或当期损益, 同时确认应付职工薪酬。

要点三:辞退福利的确认和计量。辞退福利同时满足下列条件的, 应当确认因解除与职工的劳动关系给予补偿而产生的预计负债, 同时计入当期损益。

要点四:以现金结算的股份支付。应当按照企业承担的以股份或其他权益工具为基础计算确定的负债的公允价值计量, 授予日一般不进行会计处理;在等待期内的每个资产负债表日, 将当期取得的服务计入相关资产成本或费用, 同时确认应付职工薪酬;在资产负债表日, 企业应当修正预计可行权的权益工具数量, 计算截止当期累计应确认的成本费用金额, 减去前期累计已确认金额, 作为当期应确认的成本费用金额, 同时确认应付职工薪酬;在可行权日之后, 企业不再调整等待期内确认的成本费用, 应付职工薪酬的公允价值变动计入当期损益 (公允价值变动损益) 。

要点五:可转换公司债券的账务处理有所变化 (摊余成本计量) 。其他负债重点掌握“应交增值税”的账务处理。

第十一章债务重组

要点一:以现金清偿债务。债权人:收到现金<原债权账面价值, 差额记入营业外支出;收到现金>原债权账面价值, 差额冲减资产减值损失 (坏账准备应全额冲减) 。债务人:支付现金<原债务账面价值, 差额记入营业外收入。

要点二:以非现金资产清偿债务。债权人:公允价值即受让非现金资产入账价值, 受让非现金资产的公允价值<原债权账面价值, 差额记入营业外支出。债务人:支付非现金资产公允价值+税费<原债务, 差额记入营业外收入; (非现金资产公允价值+税费) 与非现金资产账面价值的差额作为资产转让损益。

要点三:以债务转资本清偿债务。债权人: (享有股份的公允价值+税费) 即股权投资成本, 股权公允价值<原债权账面价值, 差额记入营业外支出。债务人:原债务账面价值>股权公允价值, 差额记入营业外收入;股权公允价值>股权份额 (股份面值) , 差额记入资本公积 (溢价) ;公允价值与账面价值之差作为资产转让损益记营业外收支。

要点四:修改其他债务条件。债权人:新债权公允价值<原债权账面价值的差额, 借“营业外支出”;新债权不含或有收益, 新债权公允价值>原债权账面价值的差额, 贷“资产减值损失”。债务人:新债务公允价值<原债务账面价值的差额计入营业外收入, 或有支出计入预计负债, 或有支出发生时, 冲减预计负债;或有支出未发生, 结清时计入营业外收入。

要点五:债务重组采用以现金清偿债务、非现金资产清偿债务、债务转为资本、修改其他债务条件等方式的组合进行的, 债权人应当依次以收到的现金、接受的非现金资产公允价值、债权人享有股份的公允价值冲减重组债权的账面余额, 再按照修改其他债务条件的债务重组会计处理规定进行处理。

第十二章或有事项

要点:或有事项的会计处理问题;未决诉讼或未决仲裁;债务担保;产品质量保证;亏损合同;重组业务。

第十三章收入

要点一:销售商品收入的确认条件有五条, 结合教材例题掌握收入的确认。销售商品收入的计量, 分期收款销售商品收入的确认与计量。

要点二:商业折扣、现金折扣、销售折让和销售退回的处理。

要点三:特殊销售商品业务。代销商品;预收款销售商品;售后回购;售后租回;房地产销售;附有销售退回条件的商品销售, 重点掌握;商品需要安装和检验的销售;订货销售;以旧换新销售。

要点四:提供劳务收入的确认和计量。完工百分比法的具体应用, 销售商品和提供劳务混合业务。特殊劳务交易的确认:安装费、宣传媒介的收费、为特定客户开发软件的收费、包括在商品售价内的服务费、艺术表演、招待宴会和其他特殊活动的收费、申请入会费和会员费、特许权费、定期收费。这部分经常出选择题或判断题, 也可含在综合题里, 特别注意每种收入的确认时点。

要点五:让渡资产使用权收入的确认和计量;使用费收入的确认和计量。

要点六:建造合同收入和费用的计量。合同收入的构成、合同成本的构成, 合同收入、合同成本的计量, 要特别注意收入、毛利、成本确认的顺序。

第十四章借款费用

要点:借款费用的确认原则;借款费用应予资本化的借款范围;借款费用资本化期间的确定:开始资本化时点、暂停资本化时间、停止资本化时间;借款费用资本化金额的确定, 重点掌握教材的计算公式, 借款辅助费用资本化金额的确定。

第十五章所得税

要点一:重要概念——资产的计税基础、负债的计税基础、应纳税暂时性差异、可抵扣暂时性差异、递延所得税资产、递延所得税负债。

要点二:递延所得税资产和递延所得税负债的确认和计量。所得税费用的确认和计量。所得税费用=当期所得税+递延所得税。

要点三:资产负债表债务法核算所得税的基本核算程序: (1) 确定资产、负债的账面价值; (2) 确定资产、负债的计税基础; (3) 比较账面价值与计税基础, 确定暂时性差异; (4) 确认递延所得税资产及负债; (5) 确定利润表中的所得税费用。

要点四:主要会计科目。所得税费用——当期所得税费用、递延所得费用;应交税费;递延所得税资产;递延所得税负债;资产减值损失;递延所得税资产减值。

第十六章会计政策、会计估计变更和会计差错更正

要点一:会计政策变更处理方法。 (1) 法规要求按相关规定办法变更; (2) 会计政策变更能够提供更可靠、更相关的会计信息的, 应当采用追溯调整法处理。 (3) 在当期期初确定会计政策变更对以前各期累积影响数不切实可行的, 应当采用未来适用法处理。

要点二:会计估计变更处理方法——未来适用法。

要点三:前期差错更正的会计处理。企业应当采用追溯重述法更正重要的前期差错, 但确定前期差错累积影响数不切实可行的除外。对于不重要的前期差错, 可以采用未来适用法更正。

第十七期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

主要概念: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调整事项、非调整事项、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涵盖的期间。

要点一:调整事项:日前存在, 日后发生, 做相关调整账务处理, 对会计报表有重大影响, 调报表, 不需在会计报表附注中披露。会计处理如下: (1) 涉及损益的事项, 通过“以前年度损益调整”科目核算, 核算完毕, 转入“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 (2) 不涉及损益和利润分配的事项, 直接调整相关科目。 (3) 账务处理完毕后, 必须调整会计报表相关项目的数据:资产负债表日编制的会计报表相关项目的数据;当期编制的会计报表相关项目的年初数;提供比较会计报表的, 还应调整相关会计报表的上年数;调整会计报表附注有关项目的数据。考生在复习时, 需特别注意:调整会计报表的相关项目是调整当年的会计报表, 还是调整上年的会计报表, 或者不调整会计报表。还需注意有关所得税的调整问题。调整事项举例: (1) 资产负债表日后诉讼案件结案, 法院判决证实了企业在资产负债表日已经存在现时义务, 需要调整原先确认的与该诉讼案件相关的预计负债, 或确认一项新负债。 (2) 资产负债表日后取得确凿证据, 表明某项资产在资产负债表日发生了减值或者需要调整该项资产原先确认的减值金额。 (3) 资产负债表日后进一步确定了资产负债表日前购入资产的成本或售出资产的收入。发生在资产负债表所属期间或以前期间所售商品的退回, 发生于报告年度所得税汇算清缴之前, 应调整报告年度利润表的收入、成本等, 并相应调整报告年度的应纳税所得额以及报告年度应缴的所得税。发生于报告年度所得税汇算清缴之后, 应调整报告年度会计报表的收入、成本等, 但按照税法规定在此期间的销售退回所涉及的应缴所得税, 应作为本年度的纳税调整事项。 (4) 资产负债表日后发现了财务报表舞弊或差错。

要点二:资产负债表日后非调整事项:日前不存在, 日后发生不做调整账务处理, 对会计报表有重大影响, 不调报表, 需在会计报表附注中披露。资产负债表日后, 企业利润分配方案中拟分配的以及经审议批准宣告发放的股利或利润, 不确认为资产负债表日负债, 但应当在附注中单独披露。

第十七章财务报告

要点一:资产负债表重点项目的填列。直接根据总账科目的余额填列;根据几个总账科目的余额计算填列;根据有关明细科目的余额计算填列;根据总账科目和明细科目的余额分析计算填列;根据总账科目与其备抵科目抵销后的净额填列。

要点二:利润表的编制。 (1) 报表中各项目主要根据各损益类科目的发生额分析填列。 (2) 基本每股收益的计算。企业应当按照归属于普通股股东的当期净利润, 除以发行在外普通股的加权平均数计算基本每股收益。发行在外普通股加权平均数=期初发行在外普通股股数+当期新发行普通股股数×已发行时间÷报告期时间-当期回购普通股股数×已回购时间÷报告期时间。 (3) 稀释每股收益的计算。计算稀释每股收益时, 增加的普通股股数按下列公式计算:增加的普通股股数=拟行权时转换的普通股股数-行权价格×拟行权时转换的普通股股数÷当期普通股平均市场价格。

要点三:现金流量表的编制。现金流量分为三类:经营活动现金流量、投资活动现金流量、筹资活动现金流量, 具体构成内容经常出客观题。填列现金流量表采用分析填列法, 所需要的资料:年度资产负债表;年度利润表;有关明细账及补充资料。

要点四:所有者权益变动表的编制。该表是新准则规定编报的一张新表。 (1) “上年年末余额”项目, 反映企业上年资产负债表中实收资本 (或股本) 、资本公积、库存股、盈余公积、未分配利润的年末余额。 (2) “会计政策变更”、“前期差错更正”项目, 分别反映企业采用追溯调整法处理的会计政策变更的累积影响金额和采用追溯重述法处理的会计差错更正的累积影响金额。 (3) “本年增减变动额”项目, 包括“净利润”项目、“直接计入所有者权益的利得和损失”项目、“所有者投入和减少资本”项目、“利润分配”项目、“所有者权益内部结转”项目。

第十八章合并财务报表的编制方法

要点一:投资企业对子公司的长期股权投资由成本法调整为权益法。在合并工作底稿中, 应编制的调整分录:借记“长期股权投资 (应享有子公司当期实现净利润的份额) ”, 贷记“投资收益”。应承担子公司当期发生的亏损份额, 上述相反的分录:借记“投资收益 (当期收到子公司分派的现金股利或利润) ”, 贷记“长期股权投资”。对于子公司除净损益以外所有者权益的其他变动, 在持股比例不变的情况下, 按母公司应享有或应承担的份额, 借记或贷记“长期股权投资”科目, 贷记或借记“资本公积”科目。

要点二:主要经济业务的抵销处理 (合并资产负债表和合并利润表的有关抵销分录) 。 (1) 长期股权投资业务的抵销处理。其一, 长期股权投资项目与子公司所有者权益项目的抵销。如为全资子公司, 会计分录如下:借记“实收资本”、“资本公积”、“盈余公积”、“未分配利润”, 贷记“长期股权投资”。如为非全资子公司, 当母公司对子公司长期股权投资的金额大于子公司所有者权益总额时, 其差额作为商誉处理, 应按其差额, 借记“商誉”项目;母公司对子公司长期股权投资的金额小于子公司所有者权益总额时, 其差额在企业合并当期应作为利润表中的损益项目, 合并以后期间应调整期初未分配利润。会计分录如下:借记“实收资本”、“资本公积”、“盈余公积”、“未分配利润”、“商誉”, 贷记“长期股权投资”、“少数股东权益”、“营业外收入”。其二, 母公司与子公司、子公司相互之间持有对方长期股权投资的投资收益的抵销处理。如为全资子公司, 则借记“投资收益”、“未分配利润——年初”, 贷记“本年利润分配—提取盈余公积”、“应付股利 (包括转作股本的股利) ”、“未分配利润—年末”。如子公司为非全资子公司:借记“投资收益”、“少数股东损益”、“未分配利润—年初”, 贷记“本年利润分配—提取盈余公积”、“应付股利”、“未分配利润—年末”。 (2) 内部债权与债务项目的抵销。其会计分录为:借记“应付账款”, 贷记“应收账款”;借记“应收账款———坏账准备”, 贷记“资产减值损失”。连续编制分录如下:借记“应付账款”, 贷记“应收账款”;借记“应收账款——坏账准备”, 贷记“未分配利润——年初”;借记“应收账款——坏账准备”, 贷记“资产减值损失 (或相反) ”。如存在投资收益, 则借记“应付票据”、“预收账款”、“应付股利”、“其他应付款”, 贷记“应收票据”、“预付账款”、“应收股利”、“其他应收款”;借记“应付债券”、“投资收益 (差额) ”, 贷记“持有至到期投资”、“交易性金融资产”、“投资收益 (差额) ”。内部投资收益利息收入和利息费用抵销的会计分录为:借记“投资收益”, 贷记“财务费用”。 (3) 存货价值中包含的未实现内部销售利润的抵销, 其会计分录为:借记“营业收入 (销售企业内部销售收入) ”, 贷记“营业成本”;借记“营业成本 (购买企业期末内部购入存货中包含的未实现内部销售损益) ”, 贷记“存货”。连续编制分录如下:借记“未分配利润——年初 (上期未实现内部销售损益) ”, 贷记“营业成本”;借记“营业收入 (本期销售企业内部销售收入) ”, 贷记“营业成本”;借记“营业成本 (购买企业期末内部购入存货中包含的未实现内部销售损益) ”, 贷记“存货”。 (4) 固定资产原价和无形资产原价中包含的未实现内部销售利润的抵销。内部固定资产交易抵销处理:借记“营业收入 (销售企业固定资产交易实现的销售收入) ”, 贷记“营业成本 (销售成本) ”、“固定资产原价 (原价中包含的未实现内部销售损益) ”;借记“固定资产——累计折旧 (当期多计提的折旧费用) ”, 贷记“管理费用”。以后会计期间的会计分录:借记“未分配利润——年初”, 贷记“固定资产——原价 (期初固定资产原价中未实现内部销售损益) ”;借记“固定资产——累计折旧 (以前会计期间累计多提折旧) ”, 贷记“未分配利润——年初”;借记“固定资产——累计折旧 (本期多提折旧) ”, 贷记“管理费用”。内部无形资产交易抵销处理:借记“营业收入 (销售企业无形资产交易实现的销售收入) ”, 贷记“营业成本 (销售成本) ”、“无形资产 (原价中包含的未实现内部销售损益) ”;借记“无形资产——累计摊销 (当期多摊销的无形资产) ”, 贷记“管理费用”。以后会计期间会计处理:借记“未分配利润——年初”, 贷记“无形资产——原价 (期初无形资产原价中未实现内部销售损益) ”;借记“无形资产——累计摊销 (以前会计期间累计多摊销费用) ”, 贷记“未分配利润——年初”;借记“无形资产——累计摊销 (本期多摊销的费用) ”, 贷记“管理费用”。

要点三:合并现金流量表的主要抵销项目。母公司与子公司、子公司相互之间主要的现金往来包括以下内容: (1) 其当期以现金投资或收购股权增加的投资所产生的现金流量; (2) 当期取得投资收益收到的现金与分配股利、利润或偿付利息支付的现金; (3) 其以现金结算债权与债务所产生的现金流量; (4) 当期销售商品所产生的现金流量; (5) 其处置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和其他长期资产收回的现金净额与购建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和其他长期资产支付的现金等。

要点四:合并所有者权益变动表。 (1) 母公司对子公司的长期股权投资与母公司在子公司所有者权益中享有的份额相互抵销。 (2) 母公司对子公司、子公司相互之间持有对方长期股权投资的投资收益应当抵销, 如子公司为全资子公司, 借记“投资收益”、“未分配利润—年初”, 贷记“利润分配—提取盈余公积”、“应付股利 (包括转作股本的股利) ”、“未分配利润—年末”。如子公司为非全资子公司, 借记“投资收益”、“少数股东损益”、“未分配利润—年初”, 贷记“利润分配—提取盈余公积”、“应付股利”、“未分配利润—年末”。

第十九章财务报表附注

“财务报表附注”的主要内容包括八个方面:企业的基本情况;财务报表的编制基础;遵循企业会计准则的声明;重要会计政策和会计估计;会计政策和会计估计变更以及差错更正的说明;报表重要项目的说明 (包括31项) ;分部报告。该部分增加了许多例题, 特别注意报告分部和地区分部的确定;关联方披露。该部分应掌握关联方关系的判断, 新准则对此进行了修订。在第十九章“财务报告”后面的思考题中专门列举了合并范围的确定、合并报表抵销分录的编制的练习题, 说明这部分内容的重要性, 应引起考生的注意。该部分内容可以出客观题。

第二十章行政事业单位会计

专业技术资格考试 篇10

一、项目投资中调整所得税的估算

为了方便计算经营期净现金流量 (NCF) , 《财务管理》教材中所称的调整所得税等于息税前利润与适用的企业所得税税率 (T) 的乘积, 这样经营期净现金流量计算公式就可以简单地表述为:

但是这样在给学生解释的时候就会比较困难, 因为利息是不用支付所得税的, 而此公式却告诉大家, 利息要加入利润总额, 要缴企业所得税, 因此教材中调整所得税的处理方法值得商榷。

在实际工作中, 企业应交所得税是企业应纳税所得额与适用的企业所得税税率的乘积, 计算时要将会计利润按税法进行调整, 调整为应纳税所得额。在教学中, 为简便起见, 一般假设企业的会计利润等于按税法调整的应纳税所得额。这样就有:

但是《财务管理》教材项目投资中有一个假设———全投资假设, 即从全投资的角度分析现金流量, 而不具体区分是自有资金还是借入资金。因此, 在分析现金流量时就不能将借入的资金作为现金流入, 也不能将每期归还的利息和到期归还的本金作为现金流出。既然不能作为现金流出, 在计算经营期净现金流量时就应该将其加回, 利润总额加上利息即为息税前利润, 公式 (2) 变成了公式 (1) 。但这样处理以后就出现了前面提到的问题, 即利息也交了企业所得税, 这是不符合客观实际的。笔者认为此部分变换一个处理方法可能更加妥当, 即:

经营期净现金流量=利润总额× (1-T) +折旧、摊销等+利息 (3)

公式 (3) 中利息的处理方式和折旧、摊销是一样的, 即先计算经营期净利润, 再将非付现成本 (折旧、摊销等) 和利息 (虽然支付了现金, 但因为存在全投资假设, 所以不看做现金流出) 加回, 这样即可得到经营期净现金流量了。公式 (3) 既考虑了全投资假设, 又使企业所得税的处理更加客观。

二、最佳现金持有量计算的成本分析模式

在讲解最佳现金持有量的成本分析模式时, 《财务管理》教材是将成本分析模式示意图 (见下图) 和最佳现金持有量测算表 (见下页表) 结合在一起进行讲解的。在解释示意图时, 教材中表述为“由于各项成本同现金持有量的变动关系不同, 使得总成本曲线呈抛物线形, 抛物线的最低点, 即为成本最低点, 该点所对应的现金持有量便是最佳现金持有量, 此时总成本最低。”而示意图上的最低点刚好是机会成本线与短缺成本线的交点, 则暗含的意思是最佳现金持有量是使机会成本等于短缺成本的点, 此时持有现金的总成本最低。

但是在后面的例题中, 根据题意计算的最佳现金持有量测算表中的最佳现金持有量方案为C方案, 此时持有现金的相关总成本最低, 而C方案的机会成本和短缺成本并不相等, 这与前面的成本分析模式图是相互矛盾的。那么是成本分析模式示意图有问题还是最佳现金持有量测算表出错了呢?

单位:元

持有现金的机会成本是指企业因持有现金而不能同时用该现金进行有价证券投资所丧失的收益, 一般用有价证券利率作为机会成本率, 所以在成本分析模式示意图中, 机会成本线是一条直线。现金的短缺成本是因为缺乏必要的现金, 不能应付业务开支所需, 而使企业蒙受的损失或为此付出的代价。对于这个损失或代价的估算到目前为止没有一个公认的最科学的方法, 各种教材示例中的短缺成本数额都是估算出来的。在现金持有量很少的时候, 企业的现金短缺成本将非常大, 在这时现金稍有增加短缺成本将迅速下降, 所以短缺成本线应该是一条斜率为负数的曲线, 而不是成本分析模式示意图中的直线。

如果用微分法分析, 现金持有相关总成本 (TC) 函数为:TC=TO+TS (其中, TO表示机会成本对现金持有量的函数, TS表示短缺成本对现金持有量的函数, TO和TS均大于或等于0) , 如有极值, 必然在其一阶导数为零时。亦即TC′=TO′+TS′=0, TO′=-TS′, 此时TC有最小值。但我们却不能得出结论:当相关总成本最小时, TO成本曲线和TS成本曲线相交。所以微分法分析亦不支持成本分析模式示意图。可见, 成本分析模式示意图的画法存在一定的问题, 即最佳现金持有量不应是机会成本线与短缺成本线的交点。

参考文献

[1].竹怀宏.运用成本分析模式确定最佳现金持有量.中国西部科技, 2006;23

[2].财政部会计资格评价中心.财务管理.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 2007

英语专业考试改革探索 篇11

关键词:英语专业;考试改革;过程性考核

高校英语专业这么多年以来,对学生的评估方式一直是以平时成绩加期末成绩构成,两者比重通常为3:7,甚至是2:8。长久以来,在学生心中树立了这样一个概念:期末考试是唯一需要重视的,因而忽视了平时的学习。而英语专业本身不同于其他专业,它需要更多平时的锻炼和积累。因此,从期末结果性考察转向平时过程性考察成为了本次改革的基本理念。在探索过程中,英语写作、英语泛读、英美文学、英汉翻译、汉英翻译、英美概况、英语口语、英语语音这几门课程被选定为考试改革的试点课程。

一、加大过程性考核

英语写作、英语泛读、英美文学、英汉翻译、汉英翻译这几门课程的考核,在我校历年来都是采用平时成绩和期末笔试两者相结合的方式,它们在期末课程总成绩中的比重为3:7。改革后,增加了过程性考核,则总成绩构成变为:平时成绩×30%+(过程性考核成绩+期末考试成绩×80%)×70%。

1.平时成绩

平时成绩由三部分构成,即考勤、作业和课堂表现。考勤占三分之一,主要记录学生的出勤情况,虽然最终只占总成绩的10%,但如果学生无故旷课三次以上,将没有资格参加期末考试。作业占三分之一,主要记录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和质量;课堂表现记录学生在课堂上回答问题是否积极,是否认真投入地参与到小组讨论当中,也占三分之一。

2.过程性考核

过程性考核的设计初衷在于,将本学期的所学的内容进行分解,让学生们在平时完成,以加强学生平时学习的积累。

英语写作课。本课程在我校英语专业的第三、第四和第五个学期开设,每学期共写五篇。要求任课教师收取全班作业,并批阅反馈给学生。

英语泛读课。本课程在我校英语专业的第一至第四个学期开设,前两学期写摘要,后两学期写读书报告,每学期五篇。要求任课教师收取全班作业,并批阅反馈给学生。

英美文学课的过程性考核形式是写一部英、美文学作品的读书报告,字数不少于1000字,每学期一次。本课程的考核偏重文学赏析和评论。要求任课教师收取全班作业,并批阅反馈给学生。

英汉翻译课程的过程性考核形式是长篇翻译。每学期一次,译文字数至少为1500字。要求任课教师收取全班作业,批阅并集中反馈给学生。

3.期末考试

以上课程均有期末闭卷考试。过程性考核偏向于综合能力的考察,而期末考试则偏向于细节能力的考察。课程内所学的所有知识内容都在考察范围之内。试卷的设计有机结合课内外知识内容,并融合主客观题型,全面地考察学生。

二、改革考试形式

英美概况、英语口语、英语语音这三门课程的改革形式有所不同,结合课程的特点,在期末总成绩构成上仍然是由平时成绩加上期末考试成绩,并各占30%和70%。

英美概况课。旧有的期末考试以闭卷笔试的形式进行,但知识量过大,很难掌握,学生也很难有积极性。改革后,每个学生在学期中,根据课本所学内容选择课题进行研究,并写成书面材料。在期末时,进行脱稿自述,然后回答教师的提问。书面材料成绩+自述成绩+回答问题成绩,一起构成期末考试成绩。

英语口语和英语语音课。传统方式是由每位代课教师测试自己的学生,这样会使学生不重视考试。改革后,由口语考官在学期末进行统一组织测试,口语考官是由其他两至三名教师构成。

三、执行情况和效果分析

所有任课教师都统一思想,认真执行考试改革方案,并积累了大量的一手资料。对学生的所有考核、考试材料也都一一备案。改革达到了预期的目的,不仅能更科学地反映学生的实际水平,使学生更加清楚英语学习的理念,不再只重视期末考试,也重视平时的学习和积累。

在改革过程中,还发现了一些新的问题和困难。首先,改革后的考试考核方式虽然更全面地记录了学生的学习过程,但是给教师带来了更多的工作负担,因此也需要学校提供多方面的保障和支持。其次,对过程的监管力度倍增,加大了过程性考核比重,丰富了考试形式,也对教学监管人员及教学辅助人员提出了更多要求,因此,要全院系统地同步推进考试改革。

参考文献:

[1]张翠芳,腾志军.浅析普通高校考试改革[J].教育教学论坛,2012,(11).

[2]姚勇.高校素质教育与大学考试改革探析[J].教育与职业,2012,(1).

专业技术资格考试 篇12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

考试大纲采用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的《2010全国卫生专业技术资格考试指导临床医学检验技术 (士) 》的考试大纲, 教学大纲采用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的《全国中等卫生职业教育卫生部“十一五”规划教材及教学大纲》。医学检验专业核心课程包括临床检验 (以下简称临检) , 微生物检验技术 (以下简称微检) , 生物化学检验技术 (以下简称生检) , 免疫检验技术 (以下简称免检) , 寄生虫检验技术 (以下简称寄检) 。

1.2 方法

收集临床医学检验技术 (士) 全国卫生专业技术资格考试大纲与全国中等卫生职业教育卫生部“十一五”规划教材医学检验专业核心课程教学大纲的知识点, 并使用SPSS 11.0统计软件, 按熟练掌握、掌握、了解、熟悉、学会等不同要求进行统计分析。

2 结果

2.1 总体统计结果 (见表1)

注:教/考为教学大纲占考试大纲总知识点的比例 (以下同)

教学大纲占考试大纲总知识点的比例 (教/考) 为54%, 其中, 临检占34%、微检占62%、生检占133%、免检占44%、寄检占75%。

2.2 核心课程统计结果

2.2.1 临检统计结果

教学大纲知识点远远少于考试大纲 (见表2) 。在各章节的统计比较中也可以看出, 教学大纲知识点明显不足 (见表3) 。另外, 有些章节, 如:胃液和十二指肠引流液检验、痰液与支气管灌洗液检验等知识点在教学大纲中没有介绍。

2.2.2 微检统计结果

教学大纲知识点少于考试大纲 (见表4) 。在各章节的统计比较中可以看出, 基础理论教学知识点明显不足, 而各论部分教学大纲知识点与考试大纲接近 (见表5) 。另外, 有些章节, 如:微生物及检验在考试大纲中不作要求, 而临床细菌检验的质量控制及实验室安全防护在教学大纲中没有单独介绍。

2.2.3 生检统计结果

教学大纲知识点明显多于考试大纲 (见表6) 。在各章节的统计比较中可以看出, 有些章节教学大纲知识点过多, 而有些章节教学大纲知识点不足 (见表7) 。另外, 有些章节, 如:生物化学检验技术基础知识在考试大纲中不作要求, 而内分泌疾病的检查、胰腺疾病的检查、治疗药物监测等在教学大纲中没有介绍。

2.2.4 免检统计结果

教学大纲知识点明显少于考试大纲 (见表8) 。在各章节的统计比较中可以看出, 基础理论部分差异不大, 而检验技术部分差异很大 (见表9) 。另外, 有些章节, 如:非特异性免疫、抗感染免疫与感染性疾病的免疫检验、免疫学防治等在考试大纲中不作要求, 而免疫组织化学技术、细胞黏附分子的测定技术、MHC与HLA检测及应用等在教学大纲中没有介绍。

2.2.5 寄检统计结果

教学大纲知识点与考试大纲要求差异不大 (见表10) 。但在各章节的统计比较中可以看出, 有些章节差异较大, 如检验技术在教学大纲中没有单独介绍 (见表11) 。

3 讨论

为建立社会化卫生人才评价体系, 科学、客观、公正地评价卫生专业技术人员的技术水平和能力, 国家人事部、卫生部于2001年开始要求其进行全国卫生专业技术资格考试[3]。通过多年的考试实践, 全国卫生专业技术资格考试的考试范围、考试方式等都已逐渐完善并已形成较为稳定的体系[4,5]。根据卫生部“十一五”规划教材的精神, 中职学校医学检验专业核心课程的教学大纲应与考试大纲相适应, 才能紧密联系执业资格考试。以上统计结果显示, 教学大纲与考试大纲差异较大, 这些都是导致中专学历者卫生专业技术资格考试通过率显著低于大专及本科学历者的主要原因。建议对中职学校医学检验专业核心课程的教学大纲和教学内容进行改革, 如:增加临检的教学时数, 以补充教学内容的不足;增设免疫学基础课程, 使学生掌握免疫学基本理论知识;增设病原生物学基础课程, 以补充部分教学内容的不足;进一步调整生检的知识结构, 以符合考试大纲的要求等。只有这样才能使中职教育更好地面向执业资格考试。

摘要:目的 为中职学校医学检验专业核心课程教学内容改革提供依据。方法 利用统计学方法对临床医学检验技术 (士) 全国卫生专业技术资格考试大纲及全国中等卫生职业教育卫生部“十一五”规划教材医学检验专业核心课程教学大纲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教学大纲占考试大纲总知识点的54%, 其中, 临床检验占34%、微生物检验技术占62%、生物化学检验技术占133%、免疫检验技术占44%、寄生虫检验技术占75%。结论 中职学校医学检验专业核心课程教学内容已不能满足全国卫生专业技术资格考试大纲的要求, 必须对中职学校医学检验专业核心课程教学内容进行改革。

关键词:医学检验,资格考试,教学大纲

参考文献

[1]鲜尽红.免疫检验技术[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8.

[2]胡桂美, 张用娥.护理人员专业技术资格考试现状分析[J].护理学杂志 (外科版) , 2005, 9:49.

[3]卫生部, 人事部.关于印发《预防医学、全科医学、药学、护理、其他卫生技术等专业技术资格考试暂行规定》及《临床医学、预防医学、全科医学、药学、护理、其他卫生技术等专业技术资格考试实施办法》的通知[S].卫人发[2001]164号.

[4]吴晓红.全国卫生专业技术资格考试组织工作体会[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05, 4:252.

上一篇:黄河鲤鱼下一篇:妇科健康体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