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靠保障

2024-10-16

可靠保障(精选10篇)

可靠保障 篇1

1 UPS电源系统结构及工作原理

1.1 电源系统原理结构(图1)

1.2 工作原理

1.2.1 两路外电的自动倒换:

由市电Ⅰ、市电Ⅱ两路外电都送到ATS11、ATS12输入端,通过两个自动倒换开关ATS11、ATS12分别实现对应UPS1、UPS2外电自动倒换,保证UPS系统正常供电,安全起见我们定义ATS11正常时倒在市电Ⅰ,ATS12正常时倒在市电Ⅱ,使用两个ATS开关,安全性更高。

1.2.2 两路UPS间的自动倒换:

UPS1、UPS2为相对独立的输出,同时送到二级ATS开关作为主、备电源互相倒换,而ATS21常态时以UPS1为输出作为主电源,ATS22常态时以UPS2为输出作为备电源。可见无论市电还是UPS只要有一路能正常供电都能保证负载设备由UPS提供稳定的电源。即使两部UPS都瘫痪,UPS也可以通过手动交流旁路由市电直接供给播控设备,确保播出正常。

2 播控设备在主备电源上的分配

2.1 根据设备电源的设计,可将设备分为双电源设备和单电源设备两大类

双电源设备有:切换台主机、Network光收发板机箱、8900系列视分板机箱、HARRIS6800系列视分板机箱、IQ视分板机箱、K2视频服务器、NDC数据库服务器、VIPS上载服务器、同步板机箱、矩阵主机等

单电源设备有:切换台遥控面板、GPS时钟系统、主备播控机、交换机、矩阵遥控面板、字幕机、有线节目回传监看、主备编码器、卫星接收机、延时器、博汇监测报警系统、天地伟业环境监测报警系统及电源监测报警系统等

2.2 设备在电源上的分配

对于双电源设备,一般是两个电源一主一备,以达到设备电源不间断。在这主要讨论单电源设备在主备电源上怎么样才更科学、更合理,电源发生故障时对安全播出影响最小。经反复衡量利弊后,我们的做法是GPS时钟系统、主播控机、交换机、矩阵遥控面板、主编码器、按排序取单号卫星接收机、按排序取单号延时器、切换台遥控面板等这些设备接在主UPS电源上。切换台遥控面板、备播控机、字幕机、有线网络回传监看、备编码器、按排序取双号卫星接收机、按排序取双号延时器、博汇监测报警系统、环境监测报警系统及电源监测报警系统等接在备UPS电源上。

2.3 分配后当电源有故障时的模拟分析对播出的影响

2.3.1 主UPS电源故障不能供电时,各设备的状态与影响见表1。

2.1.2备负载电源故障不能供电时,各设备状态与影响情况见表2。

3 结论

也许很多电视台往往将所有单电源设备都接在主电源上,认为这样安全可靠但通过以上列表模拟比较分析发现并非如此,根据以上故障模拟可以看出,只有将单电源设备合理分配在主、备UPS上对安全播出影响才会最小,对保证安全播出更有利。

可靠保障 篇2

关键词:防汛工作;通信技术;研究分析

敦化市的防汛工作,无论是防汛组织、汛前准备还是洪水调度、抗洪抢险等各个环节,都始终走在各县市前列,这固然是敦化市委、市政府正确领导和省、州防汛部门指导有方以及各部门密切协作的结果,同时防汛通信工作到位也是重要因素之一。

邮政电信通信

二十世纪时,文件、报表等书面材料的印发报送主要是邮政信函递送方式。通过邮局服务窗口递交需邮寄的信函,称重付资后由邮局负责邮寄。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以前,通信条件差、手段落后,有很长一段时间向省、州防汛指挥部等报告水情(特殊水情需向国家防总报送)通常采用邮局电报方式发送。当时发送水情电报的收报地址和电报挂号为:北京-5222、长春-6666(后改为1666)、延吉-0724、敦化-3055、西崴子-0711、黑石-0712、宁安-0934、牡丹江-2429、哈尔滨-0763。电台通信

早期的防汛无线电台主要是国产h509和jzd-14两种型号,h509噪音大、信号弱、通信效果差,jzd-14分a、b机型,组网递接复杂,均为老旧淘汰产品,缺少备件,维修困难,难以满足需要。

八十年代中后期防汛通信进入快速发展黄金期,组建延边州防汛通信网,市防指值班室、小石河、西崴子、大山、哈尔巴岭、大林等中型水库和防汛指挥车配备了超短波无线电台,全州防汛实现了超短波无线电台通信联络。主要机型有建伍tm-221和艾可慕ic-28a等,全部为进口原装电台,通信效果良好。由于全州各防办、各中型水库、各水文站都使用同一频率同时通话,互相干扰,抢通率低,满足不了水情报收发传递的时效要求、水情调度的需要。为解决这一问题,于1991年汛前投资组建了敦化市防汛无线通信网,使用150兆赫超短波无线电台,中继站设在敦化市林业局新立林场西山(即牛心顶)护林防火了望塔。中继机机型为国产m7,带双工器收发共用四振子全向天线,差频转发,频差为5.7兆赫。基地(车载)台机型又增加了建伍tm-231和建伍tm-241两种机型,基地台采用八木五单元定向天线,车载台采用吸盘式鞭状天线,中继机、基地(车载)台额定工作电压13.6伏。由于中继站位置偏僻、交通闭塞,不便于日常管理和维护,于1992年将中继站从市林新立林场西山(即牛心顶)移至市区南山电视塔,经反复调试,通讯效果良好。中继机先后使用过建伍tkr-720、泰和kg-110,对讲机主要型号有马士兰c-150、建伍tk-27a。1995年国家无线电管理委员会对无线电频率资源进行重新分配,防汛专用频率调整为450兆赫。至此,敦化市防汛无线通信网停止使用150兆赫频率,改用450兆赫。为提高无线通信覆盖率和畅通率,减少通信死角,最大限度地满足防汛抢险需要,市政府先后拨款59万元,在市水利局和黑石乡牡丹岗村村委会院内新建两座50米高通信铁塔,购进了tk-808、tk-868、tkr-820、tk-308等一系列进口建伍原装基地台(车载台)、中继台、手持式无线对讲机,同时购进了配套器材和备品备件。增设中继站,实现了水情与抢险双路通信,大大地提高了通信覆盖面和通信质量,实现了全市无线通信直接对讲。小石河、哈尔巴岭、大林、红石、西崴子、大山等中型水库和六顶山、黑石、官地、团山子等小型水库都配备了无线电台,保证及时准确传输水情、防洪调度命令畅通到位。2005年为扩大信号覆盖面、减少通信死角,采用具有扫描功能的多信道中继机加亚音频,以“背靠背”形式进行多台中继机联网,实现异地同网通信。同时,还可以设移动中继站解决局地通信问题。两部防汛指挥车配备了车载台,并有一定数量的手持机备用,可随时投入抗洪抢险,使敦化市防汛通信工作上了一个新台阶。

遥测通信

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前,只有水库站和水文站报汛。由于人工测报水情易发生迟报、错报、漏报现象,无法及时准确掌握汛情信息,而且测站数量少、分布不合理、缺乏代表性,无法及时对可能发生的洪水进行科学预报、合理调度,严重制约了减灾、防灾效益的提高,难以实现最大限度减少洪水灾害的目标。为从根本上改变这一被动落后局面,使敦化市防汛工作迈上新的台阶,1999年投资270万元建成敦化市第一代采用遥测通信技术的防洪水情自动测报系统。实现了水情实时测报传输,精度高速度快,不仅为洪水调度提供可靠依据,同时为制定抗洪抢险重要决策,迅速采取防洪抢险措施,最大限度地减轻洪水灾害,赢得极其宝贵的时间。

网络通信

进入二十一世纪,特别是近年来,网络技术突飞猛进发展,步入了网络通信时代。大量文件、报表等书面纸质材料结束了长途旅行,实现了无纸化办公和网络传输,最大限度地提高了时效性。特别是水情信息,可以直接登陆相关网站即时提取,取消了一切中间环节,从根本上杜绝了迟报、漏报、错报的发生。

视频通信

2012年建成防汛双向视频会商系统,不仅实现与州、省防汛部门和国家防总的双向视频会商,同时实现了市乡两级双向视频会商,为更好地落实上级指示精神、传递汛期信息、布置工作任务、组织指挥抗洪抢险提供了极大地方便条件。

可靠保障 篇3

【关键词】电网调度;安全运行;事故

一、电力系统安全运行影响因素

对电力系统的可靠运行造成影响的因素很多,根据电力系统本身的特性可将其分为内部因素和外部因素。

1.内部因素

(1)电力系统的一次元件出现固有的故障,如发电机失磁故障、输电线路短路故障、变压器磁饱和故障等。

(2)电力系统内部的二次元件如控制和保护系统中的继电器、断路器等出现故障。

(3)通信系统发生故障,如外部信息的侵入,信息传输过程中设备不稳定导致信息的缺失等。

(4)引入电力市场的竞争机制后导致旧设备与新设备不协调,且缺乏更换旧设备的主动性。

(5)电力系统中的计算机系统出现了硬件、软件故障。

(6)由于电力系统本身特性所导致的不稳定因素,如频率不稳定及静态振荡等。

2.外部因素

首先是气候急剧变化造成的自然灾害因素,如洪水、雷雨风暴及地震等。

其次是人为的操作因素,如保护和控制系统参数的错误设置,由于恐怖活动和战争导致的蓄意破坏等。

由于影响电力系统安全运行的因素如此之多,应从多个方面加以综合防范,首先在电网建设阶段要加强监督和管理工作,保證电网建设工程的质量;其次应提高电力系统自动化的水平,加强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及配电自动化系统的建设,同时定期对调度运行人员进行培训,提升核心技术人员的职业素质。

二、电网调度存在的不安全因素

电网调度作为电网运行的核心部门,其安全稳定直接关系着电网整体的可靠性,因此应对电网调度中存在的不稳定因素进行分析和研究。根据实际的工作经验,电网调度中存在的不安全因素主要有:

(1)由于电网运行人员并未严格遵守相关安全规程,交接班时在未完全了解电网运行方式的前提下就发布了调度命令,导致严重事故的出现,或者由于疲劳导致在拟写调度命令时出现失误。

调度员对相关的调度规程未完全遵守,尤其是在交班时未完全了解电网运行方式,导致工作出现严重失误,且在地调这个层面由于实行的是逐项命令,因此当工作量比较繁重时容易出现拟写调度命令失误的情况。在与现场进行三核对的过程中,由于现场回报不清或交接班时没有对工作交接清楚就匆忙进行操作也容易造成错误。

(2)没有严格执行相关的调度操作制度,工作结束时交接手续不清导致工作许可出现错误,使得当多个工作组工作时协调效果不好,工作结束后没有完全汇报工作,造成严重的事故。

(3)由于调度员的责任心不强及调度术语使用的不规范导致产生了误命令,因此需要培养调度的责任心。

三、电网调度安全措施

1.细化运行方式的编制,强化运行方式管理

首先应该将电网的运行方式管理模块化,从制度上规范电网的运行方式,保证电网年运行方式的编制应依据一年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将电网的反事故措施落实到运行方式中,从技术上提升电网运行方式分析的深度。

其次在电网运行方式的计算上要对母线和同杆架设的双回线路故障下的稳定性进行校核分析,分析重要输电断面同时失去两条线路时导致的故障,严格计算在最不利的运行方式下最严重的故障对整个电网的影响,要有针对性开展事故预想和反事故演习,对防范措施进行细化,对电网事故防范于未然。同时在有条件的地区可以建立健全相关的数据库系统,以此来提高电网运行方式的现代化管理水平。

2.杜绝误调度、误操作事故

如果调度员下令对电网的运行方式进行改变,则在指挥事故处理和送电的过程中应防止调度员的误操作。建议从以下几个方面采取相关的措施:

首先应使调度员明确责任,提高所有相关人员的安全意识,增强调度员责任心的同时坚持进行定期的安全检查活动,对误调度和误操作事故进行通报,对相关的调度事故要严格吸取教训。在调度组进行调度命令无差错活动的开展,考核调度命令时应将安全小时数作为主要的考核指标之一,并作为年评选的先进条件,从各个方面增强电力职工的责任感和安全意识,以达到良好预防并控制故障的效果。

其次应对电网调度中的《电网调度管理条例》进行严格的执行,对调度、发电、供电、用电单位进行定期培训,从制度上杜绝误操作和误动作事故的发生。要保持相关人员在工作中锻炼出的严格执行安全制度和克服违章的习惯。在调度员进行线路处理工作时对安全措施和所列任务进行严格的审查,对于不合格的工作票要进行重新办理,规范倒闸操作的指令,严格遵守并执行调度命令票制度。

3.完善电网结构、强化继电保护运行、提高调度人员素质

随着电力公司对电力设备投入的增加,高压电网的结构进一步得到优化,大部分地区220kV电网已经形成了环网,而500kV网络也形成了局部的单环网,提高了高压网络的可靠性。

作为保证电网安全稳定运行的屏障和防止电网事故进一步扩大的防范措施,对继电保护装置进行安全运行管理,确保其长期处于良好的运行的状态,对电网的安全运行具有重要的意义。通常是继电保护整定专责和调度员根据电网的年度运行方式来对一级电气设备的保护装置进行校核,其包括重合闸装置、备自投装置及保护定值单等,若核对结果是正确的,则还要调度员和各变电站再进行二次保护设备的核对,及时发现漏洞和问题,保证各级继电保护装置的安全稳定运行,确保电网整体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为了适应电网新技术、新设备的引进与应用,达到电网现代化运用水平,对调度人员素质要求越来越高。导读人员不仅要学习新技术、新知识,还要不断通过实践提高业务水平。对调度人员的培训要以实用为目的,要求工作人员熟悉电网继电保护配置方案及工作原理、本地区电网的一次系统图、主要设备的工作原理以及本地区电网的各种运行方式的操作,要求调度人员能掌握紧急事故的处理方法。正确处理事故,准确无误指导下令进行倒闸操作、投退继电保护及安全自动装置。此外,调度人员还应该能运用自动化系统分析电网运行情况、及时准确判断排除故障。因此,调度人员的培训工作非常必要,对电网的安全运用至关重要。加强相关的技术培训也是提高调度人员业务素质的途径之一,随着新设备和新技术的不断应用,电网的现代化水平在不断提高,这就要求调度人员应不断熟悉新技术和新知识,在提高业务技能的基础上完全胜任本职工作,以培训为基础,以应用为目标,不断注重技能培训和岗位练兵。在调度人员岗位培训的基础上进行DTS仿真机的培训,使调度员达到三熟三能。

四、结论

可靠保障 篇4

1 目前我国电力企业安全生产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1.1 没有严格执行《安规》, 并且经常习惯性

地违章习惯性违章是指电力企业生产的工作中经常发生的习以为常的违章行为。有些需要停电的作业, 在没有停电、验电、挂地线情况下, 就开始工作, 造成一些人身死亡事故。

1.2 安全生产意识淡薄, 安全职责落实不到位。

当前, 各电力生产企业大部分都已制定了一系列安全生产的制度, 也明确了安全生产职责, 但也有一些单位对安全生产责任落实不到位, 只停留在开会讲话, 只作一般性和原则性的动员要求层次上。专业人员对电力安全生产没有真正做到心中有数, 没有熟练掌握必要的规章制度, 不能很好地指导基层组织的工作。

1.3 管理力度不够均衡, 安全工作力度不足。

一些电力企业重视大型作业的管理, 轻视日常小作业管理。近几年发生的事故, 多数是在进行小型、分散作业时发生的。产生这一问题的原因, 主要是部分领导仍然习惯于靠搞运动的形式抓经济建设, 抓企业管理, 不注重研究事物的客观规律, 不注意通过规章制度管理, 不注重通过抓事前控制来预防事故。

1.4 电力企业工具的安全管理混乱, 存在安全隐患。

一些还在使用中的安全工具质量差。尤其是一些基层农村供电所或供电营业所的登高作业工具和小型起重器材等安全工具的质量合格率不高。同时, 对安全工具的定期检测意识淡薄, 报废管理流于形式。许多已明显损坏的工具仍在超期使用, 该淘汰的没有淘汰。

2 对强化电力企业安全生产管理的建议

2.1 提高电力企业整体管理水平, 注重电力

企业安全生产管理, 要根据形势的发展, 与时俱进, 开拓创新, 以适应市场经济体制的发展与要求。要坚持机制创新关键是继续深化企业内部改革, 要开展多层次的员工职业技能培训、职业道德培训和管理知识培训, 不断提高员工的整体素质, 以适应电力体制改革与发展的要求。此外, 要坚持科技创新, 进一步完善科技创新体系, 利用先进的电脑监控系统与网络结构可极大降低电力安全事故的发生率。

2.2 牢牢树立“预防为主, 安全第一”的思想。

实践科学的发展观, 树立以人为本的思想, 强化安全意识, 各级领导要树立“管理就是责任, 责任重于泰山”的思想, 要以身作则, 带头遵守好各项规章制度, 进一步建立健全各级安全网络。

2.3 严格执行规章制度, 加强现场管理。

现场管理是落实电力企业安全管理制度的关键, 必须从严要求, 养成良好的习惯。尤其值得一提的是, 班组管理是安全作业的基础, 必须高度重视, 抓细抓实。在一些电力安全事故中, 往往是由于现场工作人员责任心不强、疏忽大意, 酿成了事故。一些工作人员或者是贪图省事, 抱着侥幸心理, 或者是自以为是, 盲目自信, 不仅给自己和家庭带来了不幸和灾难, 而且也给国家和人民财产带来了巨大损失, 给社会带来了不稳定因素。

2.4 加强电力企业安全性评价工作。

安全性评价是应用现代化的管理方法和手段贯彻“安全第一, 预防为主”的方针, 推动安全生产全员、全方位和全过程管理的方法。它综合运用系统工程这一现代化的科学方法对日常生产工作的安全性进行度量和预测, 确认发生事故的可能性及其严重程度, 提出相应的整改和控制措施, 达到预防、控制隐患和事故。开展安全性评价是对现有的安全工作进行诊断, 做到心中有数, 也是提高安全管理整体水平的有效途径。

2.5 加强安全工具的质量管理。

第一, 要求严格执行工具的报废制度。到期的, 己损坏的和定期试用中的检查到不合格的工具一律要强制报废并破坏至不能使用。第二, 要严格外包施工队伍的资质审查制度。第三, 要制定和落实工具安全检修管理标准化制度。对使用的工具, 需要的材料, 修试记录、验收记录都应做出具体详细的规定, 做到有据可查, 落实责任。

3 如何提供安全稳定可靠的电力保障

电力保障, 就是要在确保电网安全稳定运行的前提下, 为全省经济发展、新型工业化的推进和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需求提供强有力的能源支撑。而要实现这一目标, 除电力企业自身的努力外, 还需要依靠社会各方面的力量, 需要有一个良好的外部环境。

3.1 电力保障必须依靠行政力量。

政府出面, 难事易办。在市场机制尚不完善的条件下, 这种情况在一段时间内还在所难免。因此, 政府必须针对电费收缴方面出台相关的法律法规和切实有效的实施政策, 这样地方电费收缴工作更能顺利的进行, 有利于资金回笼和再支配。

3.2 电力保障必须依靠法制力量。

在市场经济的条件下, 要处理各种利益主体的关系, 最终还是要走法治的路子。即使是政府发挥作用, 也得依法行政。对用户拖欠电费的行为, 如果制度约束乏力、政府协调无效, 便可通过有关法律程序和依法停电催收的方式来解决问题。对屡禁不止的破坏、盗窃电力设施和窈电现象, 也必须进一步加大综合执法力度, 依法从严、从重、从快打击, 以震慑犯罪, 教育群众。

3.3 电力保障必须依靠道德力量。

建立全社会信用体系, 形成以道德为支撑、产权为基础, 法律为保障的社会信用制度。要使各类客户自觉地维护正常的供用电秩序、保障电力设施安全运行, 除了不断增强公众的法制意识外, 努力提高公民的道德水准、鼓励客户诚信用电也很重要。因此, 应通过大力开展诚信宣传、建立信用规范、强化信用监督, 使广大客户提高对“诚实守信”重要性的认识, 从而营造出诚信用电的良好社会环境。

4 结论

总之, 要搞好电力保障, 政府支持是前提, 法制建设是根本, 道德教育是基础。作为电力企业, 必须从改革发展和稳定的大局出发, 积极建立新型的电力政企关系, 全面理顺各个层面的法律关系。这样, 电力企业的正常运行、电力系统的安全稳定才能得到可靠保障。

摘要:现代社会的发展, 各行各业的生产和人民群众的生活, 都离不开电力的大力支持, 如果没有电, 一切活动将接近于崩溃, 对人们的生命和财产都会造成无法估量的影响, 因此, 如何让供电企业安全生产, 如何提供安全可靠稳定的电力保障是电力工作者的神圣使命, 也是全社会人民要自觉履行缴费和维护的责任, 将对我国电力企业安全生产中存在的问题和相应措施及电力保障方面进行简要的探讨, 希望对电力保障工作起到推动作用。

关键词:安全,稳定,可靠,电力保障

参考文献

[1]倪秉成, 丁霞, 焦震.电力设施保护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大众用电, 2008 (12) .

[2]邢德强.抗冰保电的收获与思考[J].四川电力技术, 2008 (11) .

可靠保障 篇5

【关键词】电气自动化;电力系统;可靠性;保障技术

在自动化系统技术的发展领域中,对于系统可靠性的相关定义,主要是指在一定的时间与环境条件下,对于系统运行能够满足确定运行功率的一种概率,被认为是系统的可靠性定义。电气设备的运行可靠性问题,不仅会受到电气设备选择因素的影响,而且电气自动化系统运行中的应急处理或者是系统运行维护技术措施的应用,对于电气自动化系统以及电气设备的安全、稳定与可靠运行有着很大的影响和作用。

1、电气自动化系统监控方式

1.1集中监控

这种方式对控制站没有高的防护要求,其优势在于维护简单异性,系统的设计相对容易。因为集中监控方式的特点是把系统所有的功能全部集中到一个处理器中进行处理,所以处理器的任务非常重,经常也会影响到处理的速度。

1.2远程监控

传统意义上的自动化控制系统指的就是远程控制装置,远程监控方式采用模拟电路,由电子管、电话继电器等分立元件构成。远程监控系统不涉及软件,主要是通过硬件对数据进行收集与判断,对远程调解和自动控制完成方面能力欠佳。但是在提高变电站的自动化水平方面有着重要作用,能够保证系统的稳定运行,由于远程监控装置之间是独立运行的,在故障诊断方面作用不大,如果在系统运行中设备自身出现了故障,是不能自动报警的,严重的会威胁的电网运行的安全。

1.3现场总线监控

这是一种有针对性的系统设计,针对不同间隔设计不同的功能,因此,针对间隔的具体情况,设计不同的功能。这种监控方式除了具备远程监控的所有优势功能以外,也大量减少了端子柜、模拟量变送器、隔离设备及I/O卡件的使用,与智能设置可以就地进行安装,通过通信线与监控系统连接,节约了大量的控制电缆,在设备的投资与安装维护方面,有效的降低了成本。此外,装置功能是相互独立的,通过网络将装置进行连接,具有灵活的网络组态,系统的可靠性也极大的提高,任何一个装置出现故障后,只对相应的元件产生影响,对整个系统而言影响不大,不会造成系统的瘫痪。所以,现场总线监控是电气自动化系统发展的主要方向。

2、电气自动化技术的应用

2.1集中模式

采用传统的硬接线方式,对强电信号进行转换,转换为弱电信号,采用4mA-20mA标准直流信号和空接点的方式,将开关量信号与电气模拟量通过电缆硬接线一对一的接入I/O模件柜,从而实现对电气设备的监控。集中模式可以分为远程I/O接入和直接I/O接入两种方式,前者适用于数据比较集中,并且距离主控室较远的电气设备现场,设置I/O采集柜,与DCS控制主机通过通信方式互连,而后者是将电缆接入电子间进行集中组屏,两种接线方式的实现技术是相同的,因此,在本质上没有加大的差异。对电气量进行集中采集组屏,容易管理,设备处于良好的运行环境中,而且硬接线的方式在目前技术比较成熟,而且反应的速度较快。但是不足之处在于,由于电缆数量巨大,所以安装是一项巨大的工程,并且电缆巨鹿过长,产生的干扰也对DCS运行的可靠性产生影响。DCS系统是按点收费,需要大量的投资,并且只有非常重要的电气量才能进入DCS系统中,风险也相对比较集中,对系统管道可靠性产生大的影响;因为DCS的调试一般都在最后阶段进行,集中模式对此难以满足;该模式下电气架空主站系统是不是独立的,因此对于复杂的电气运行管理工作难以完成,对于电气综合自动化的实现有一定难度。

2.2分层分布式模式

该模式将ECS在逻辑上划分为三个层次,包含站级监控层、间隔层及通信层间隔层也称为间隔单元,有终端保护测控单元够曾,其设计方法基于面向电气间隔或者电气一次回路,在各个开关柜或者其他一次设备附近就地分布安装测控单元与保护单元。网络层主要由通信管理机、电缆网络及光纤构成,在现场总线技术基础上,实现规约转换、数据汇总、数据转送及控制命令传控的功能。站级监控层主要是通过通信网络,实现对间隔层的管理与信息交换,其测控终端的安装为了降低占用面的,也是就地安装,各个装置的功能相互独立,可靠性非常高。采用交流采样方式对模拟量进行采集,二次电缆的使用量降低,节省了成本,提高了抗干扰的能力,系统采集到的数据精度也极大的得到提高。由于系统采集的数据量及精度都大幅提高,信息监控的完整性加强,也实现了远程控制命令的修改及复归功能,系统维护简单。该模式最大的优势在于结构便于系统的维护与扩展,局部的故障对整个系统不会产生影响,具有独立的电气控制主站,对分布调试与投运十分有利,满足了供电的需求。

3、电气自动化技术的发展

在我国的电力系统中,由于电气自动化技术起步相对比较晚,与国外技术水平相比,在很多方面还有很大的差距。因此,我国的电气自动化技术应该在借鉴和学习国外先进技术的同时,和我国具体情况相结合,开发研究出适合我国电力系统发展的电气自动化系统。

3.1测量、控制、保护一体化

当前,由于电力企业人员配备、专业分工及运行体制存在差异,而我国研发的自动化系统主要针对站内数据采集及监控,系统相对独立,可以提供比较清晰的事故分析和处理界面。降低的重复使用设备、配置及技术的可能,简化了维修工作量,通过对系统的发展趋势进行分析和考虑,将测量、控制及保护结合在一起,能够充分的体现出系统自动化的优势。由于测量、控制及保护的信息源来自于现场,对设备的故障、异常状态进行采集,按照设定值来考虑,一般对测量的精度要求不高,但对测量状态的信息范围要求较宽。如果是在设定值附近波动,那么对测量的精度就有了较高的要求。综合来看,测量、控制、保护一体化技术的实施,简化的设备的投入,降低了成本,省去了多个环节,设备的可靠性也得到提高。

3.2以太网技术的兴起

随着用电需求量的日益增加,电气自动化系统传输数据的压力会越来越大,要求通讯的实时性程度越来越高。而以太网可以满足电力系统未来数据传输量大、传输速度快的发展特点。在未来的发展中,电气自动化系统应该继承以太网技术基础,结合工业的发展,研究与开发出以以太网为核心的现场总线技术,满足电力系统综合自动化水平的要求。

3.3综合自动化技术的推广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普及,计算机技术在IED电力自动化中也有了广泛的应用,为了使各個厂家的IED设备能够相互兼容,提高电气综合自动化系统的开发,根据IEC61850国际标准,对该系统进行规范。而我国也开始按照这一标准研发电气综合自动化系统。作为信息处理技术的计算机技术,在电气综合自动化系统中也得到应用,主要表现为计算机网络系统,沿着并行处理分布式的方向发展。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电力系统电气综合自动化的水平也会越来越高。

结束语

总之,基于电气自动化系统可靠性的保障技术,在实际电气自动化系统的运行应用中,不仅应用范围比较广泛,并且这些电气自动化系统保障技术的应用普遍性也比较高。对于电气设备以及系统的安全、稳定以及可靠运行实现都有很大的保障。进行基于电气自动化系统可靠性保障技术的应用分析,不仅有利于提高电气自动化系统中运行可靠性保障技术的设计质量水平,还有利于这些保障技术在实际应用中的推广实现,具有积极的作用和意义。

参考文献

[1]姜陆军.有关电力工程中电气自动化技术探析[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1(21).

[2]姚志刚.变电站微机综合自动化系统在化工企业供用电改造中的应用[J].化工设备与防腐蚀,2001(5).

如何保障电力通信网的可靠性系数 篇6

关键词:电力通信网,可靠性系数

建立一个可靠的电力通信网可以帮助电力系统更好地运行, 当电力系统出现故障的时候, 可以提供相应的信息, 帮助解决问题。所以保障好电力通信网的可靠性系数对电力系统有着重大的作用, 对于现代人的生活的影响也是很大的。

1 影响电力通信网可靠性系数的因素

1) 电力通信网周围的环境。电力通信网周围的环境对于保障电力通信网的可靠性系数有很大的影响。首先, 影响电力通信网的可靠性系数的环境因素可以分为两部分, 即自然环境和人为环境。自然环境就是电力通信网周围的自然环境, 例如空气湿度、温度等等。这些因素都会影响到电力通信网的可靠性系数的高低, 但是这些因素基本都可以控制和预测的。例如, 对于环境, 我们是可以选择的, 我们可以选择适合电力通信网环境要求的地方来建立电力通信网络的设施。人为因素包括工作人员的失误和人为的蓄意破坏, 人为的蓄意破坏对电力通信网可靠性系数的影响是最大和最难控制的。

2) 电力通信网的通信设备。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没有良好的通信设备, 即使有通信技术再高, 通信人员的技术水平再高, 都无法建立高水平的电力通信网络, 无法保障电力通信网的可靠性系数。因此, 电力通信网的通信设备是影响电力通信网的可靠性的最基本和最重要的因素, 没有良好的通信设备, 其他的因素也就无从说起。而且配置高的通信设备不仅仅可以保障电力通信网的可靠性系数, 还能提高电力通信网的网络运行速度和效率。

3) 电力通信网的通信技术。首先, 如果电力通信网有配置较高的电力通信设备, 但是没有相对应的通信技术, 还是没有办法发挥出先进的通信设备的作用, 也就无法很好地保障电力通信网的可靠性系数。其次, 如果没有为电力通信网配备比较先进的通信设备, 那么提高通信技术对于保障电力通信网的可靠性系数也有很大帮助的。先进的通信技术可以最大程度地发挥通信设备的功能, 这样即使通信设备不够先进, 电力通信网的可靠性系数也不会受到太大的影响。

4) 电力通信网的工作人员的专业水平。如果有先进的通信设备和通信技术, 但是工作人员不会操作, 那么这些先进的通信设备和技术也就发挥不了作用了。所以说, 技术人员的技术水平对电力通信网的可靠性系数的影响还是挺大。电力通信网的工作人员的专业水平限制着电力通信网的发展, 要确保电力通信网的可靠性系数, 实现电力通信网的快速发展, 就必须要加强电力通信网的工作人员的专业水平。

5) 电力通信网的网络维护水平。很多时候, 电力通信网在运营过程中发生的问题都是我们没有预料到的, 而且很多时候因为没有及时查明发生问题的原因, 就无法及时进行抢修, 这样会给电力通信网的单位带来很大的损失。如果电力通信网在运营的过程经常发生问题, 那就无法保证电力通信网的可靠性系数, 电力系统就无法安全稳定地运行。因此, 电力通信网的网络维护水平是评定电力通信网是否可靠的参考因素。

2 保障电力通信网可靠性系数的方法

1) 控制好电力通信网周围的环境, 预防突发事件的发生。虽然说很难控制自然灾害的发生, 但是随着科技的发展, 我们可以预测到一些自然灾害的发生, 例如暴雨、台风。我们可以在这些自然灾害发生之前就做好预防工作, 做好防护工作, 这样电力通信网就不会受到在这些自然灾害的影响了。至于人为的影响影响因素, 可以通过加强对电力通信网的安全保护来解决。对于是工作人员的失误造成的影响, 可以加强对工作人员的要求, 减少工作失误的情况。对于人为的蓄意破坏, 则需要加强对电力通信网络的安全保护, 加强人员在电力通信网周围巡逻, 避免出现人为的蓄意破坏电力通信网络。

2) 注重管理和维护电力通信网的通信设备, 引进先进的设备。加强对电力通信网络的通信设备的管理和维护, 可以保持通信设备的性能和延长通信设备的工作年限。电力通信网络的通信设备的性能的维持才能保障电力通信网络的可靠性心术, 才能确保电力系统的安全稳定地运行。随着电力通信网络的扩大, 电力通信网络对通信设备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因此, 电力通信网络的通信设备要及时更新, 确保能够跟上电力通信网络的发展速度, 这样才能保障电力通信网络的可靠性系数。

3) 提高电力通信网的通信技术。现阶段, 电力通信网络处于发展阶段, 电力通信网络在壮大和发展, 这样电力通信网络对于通信技术的要求也会相对提高。提高通信技术的途径有两个, 一个是自己国家针对国家的电力通信网络的实际情况, 进行研发符合自己国家的电力通信网络的发展情况的通信技术;另一个就是向其他的国家引进通信技术。不管是自己国家研发还是向国外引进, 通信技术都要符合我们国家的电力通信网络的实际情况, 这样才能保障好电力通信网络的可靠性系数。

4) 加强对电力通信网的工作人员的培训, 加强他们的技能水平。电力通信网络的工作人员的专业素质的高低对电力通信网络的可靠性系数的影响还是很大的。因此, 保障电力通信网络的可靠性系数就必须要加强通信技术人员的技术水平。通过加强对通信工作人员的培训, 是一个很有效的提高通信工作人员的专业素质的方法。

5) 加强对电力通信网的网络维护, 进行定期维护。电力通信网络的网络维护是非常重要的, 网络维护可以降低电力通信网络在运营的过程中发生故障的可能性。进行定期的网络维护, 可以及时更新电力通信网络的信息, 不仅可以减少故障的发生, 还可以在网络出现故障的时候就能很好有效地进行维修。因此, 在进行定期维护的时候要附上记录本, 这样电力通信网络的信息才能更好地保存, 也方便以后的故障维修和责任承担。

保障好电力通信网络的可靠性系数才能确保电力系统的安全和稳定, 才能满足人们的用电需求, 保障人们的用电安全。所以, 保障好电力通信网络的可靠性系数是非常重要的。

参考文献

[1]邓雪波, 王小强, 陈曦, 马锐.基于效能模型的电力通信网可靠性研究[J].重庆邮电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 .2012 (03)

[2]苏波, 齐苗苗.一种电力通信网可靠性综合评价方法[J].电力系统通信.2010 (09)

[3]朱金, 黄坚, 侯泽阳.电力通信网络及其通信业务浅析[J].才智.2010 (08)

[4]赵振东, 娄云永, 张亚东, 王艳军.电力通信网可靠性评价模型的构建[J].电力技术.2010 (09)

可靠保障 篇7

1 按照供电区域范围进行供电保障

目前,亚青会主会场分为三个区域:智慧南京中心主机房区域、亚青会的指挥大厅及亚青会的决策厅。

1.1 智慧南京中心主机房区域

本次亚青机房是利用南京市信息中心原有建设的智慧南京中心主机房,优点在于:

(1)智慧政务社区原来建设标准较高,属于国家规定的A类机房标准,保证了本次亚青机房的规格等级。

(2)利用原有设备,避免重复投资,节省了大量机房环境硬件设施。

(3)机房已经运行3个月,各个系统运行稳定,由于时间短,设备也不致老化,性能处于较佳状态。

由于河西新城大厦总配电房容量供电较小,之前的智慧南京中心主机房供电还是采用临时电源。本次亚青会通过多次会议协商,目前总配电房提供2个高压侧的变压器(2台2000kVA)直接给智慧南京中心机房作为双回路供电。路由是:

5#、6#变压器引出——通过2路3200A母线槽——进入智慧南京中心机房ATS切换柜(UPS输入屏)——为机房的3台500kVA的UPS进行供电——UPS输出屏——配电列头柜——为机柜PDU供电——最终通过机柜PDU为各个网络设备进行供电,以保障机房各个重要设备的用电可靠。

1.2 亚青会的指挥大厅

本次亚青会的指挥大厅也是利用原智慧南京会场,主要的亮点就是气势恢宏的96块大屏幕,同时和大屏建成了一套面向政府各部门的数据交换平台,全市道路交通状况,空气质量,河湖水位数据,高层楼宇、停车场、变电站、水泵等基础设施运营情况,以及出租车、客车、危化品车辆的实时分布情况都可以一目了然。但是原来的指挥大厅是采用单路市电进行供电,供电安全等级不高。本次保障措施包括:

(1)从智慧南京中心主机房的UPS输出屏提供给96块大屏一个U PS回路,这样大屏及其控制系统采用UPS进行供电,确保市电停电时大屏能够正常使用,保证了即便停电赛事转播也能正常进行。

(2)为大屏进行制冷的精密空调以及指挥大厅的照明等负荷在末端增加双电源切换装置,确保一路市电停电后,另外一路市电在短时间内迅速恢复,正常使用。

1.3 亚青会的决策厅

决策厅也采用在末端增加双电源切换装置,确保一路市电停电后,另外一路市电在短时间内迅速恢复,正常使用。

2 其他保障措施

在供电范围采取增强保障措施之外,还增加如下的一系列的保障措施:

(1)谐波治理

河西新城大厦在2013年前曾经高压掉电,虽然是偶发事件,但是本次作为亚青会主会场必须确保万无一失。供电部门协同各个单位对此原因进行会诊,初步发现原因是谐波过高,目前已经安排施工单位在亚青会之前对配电房的各个供电系统均进行了谐波治理,确保谐波在规范值以下。

(2)配电房班组做好演习,做好模拟停电状态

在一路市电停电的情况下,迅速切换到另外一路市电上,目前已经把切换时间压缩在1分钟以内,以确保供电安全可靠。

(3)增加移动油机

在亚青会举办期间,供电部门提供一台500kVA的移动油机,一旦发生二路市电同时停电的紧急情况,10分钟之内直接启动油机,对重要设备进行保障性供电。

可靠保障 篇8

在火电厂设计过程中, 一旦一次接线项目完工, 就可以在此基础上结合电厂的设计特点及生产需要开展相应的电气二次设备设计及施工。二次设备在电厂电气平稳运行过程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在二次设备的设计及施工过程中, 应依据电厂整体的中、长期生产规划, 把握现有设备的结构特点及运行状况, 选用成熟、科学的施工技术, 从而确保二次设备灵敏、快捷、可靠。然而, 目前国内电厂电气二次设备在运行过程中尚存在一系列问题, 需要采取相应的措施予以应对。

1 电厂电气二次设备现存问题分析

1.1 设计过程中沟通协调不足

目前, 电力行业普遍应用的电厂电气二次设备系统均具有设计复杂, 涉及设备、环节繁多等特点, 各环节之间结构紧密、相互关联性强。因此, 在设计过程中存在着突出的整体性, 即一旦设计基本完成后, 则不易进行改动。以100万机组电厂电气二次设备为例, 有时极小的一处接口设计改动可能都会导致系统整体的设计变化, 从而带来巨大的改动工作量。因此, 在进行二次设备设计时, 需规划明确, 由粗到细逐级进行。然而, 在实际开展设备系统设计的过程中, 由于部分设计者对电气系统整体了解不深入, 加之与一次设备、热控体系、保护装置相关的技术人员沟通不到位, 导致二次设备的设计者在尚未充分把握设备细节的情况下盲目展开设计。不同环节间设计者沟通、协调的不充分会导致二次设备的设计成果不能充分为电厂所用, 或即使投入使用亦无法可靠运行, 并最终导致设计、施工的返工。这一现象无疑会造成电厂电气二次设备设计效率降低, 同时很大程度上对其可靠运行造成不良影响。

1.2 设计成果过于复杂

要达到电厂电气二次设备的运行目的, 设备系统的设计思路并非是唯一的, 不同设计人员可以依据个人认识、自身经验、习惯等设计出多种多样的二次设备系统。不同设计体系所需要的设备种类、数量、回路断点数目等均不尽相同, 甚至存在较大的差距。然而, 设计成果的复杂或简单并非是评价电厂电气系统的主要标准。有些设计者在规划二次设备接线模式时, 在回路中使用了过多的断点, 由于每个断点都需要不同的电线、设备彼此连接、组合, 因此相比于没有断点的接线系统, 断点处往往更容易发生故障。由此可见, 目前电厂电气二次设备设计中部分过于复杂的设备体系提高了系统设备故障的发生率, 不利于二次设备的可靠运行, 特别是与其他设计科学、合理的二次设备体系相比较时, 断点过多就成为一个突出的性能短板。

1.3 设备选择不合理

如前文所述, 电厂电气二次设备设计成果复杂, 涉及的设备类型繁多, 因此在进行设备选择时会有多方面因素共同左右设计者对于设备的选择。一方面, 由于不同类型的设备有时需要通过不同的商家进行购买, 而这些商家往往分散于国内外多个地区, 因此购买到的设备产地众多, 加之部分产品尚未实现统一化接口设计, 导致不同设备接口差别大, 通用性不好。其次, 受市场左右, 电厂在为二次设备系统购置所需设备时, 收到的各供应商报价不尽相同, 出于工程经济效益考虑, 设计者可能会选择相对廉价的设备应用到二次设备系统中。这部分廉价设备质量往往得不到保障, 这就提高了电厂电气二次设备运行过程各种故障的发生率, 设备运行可靠性因此下降。

2 提高电厂电气二次设备可靠性的途径

由于二次设备能对电厂一次设备的平稳运行起到监控、保护等作用, 因此, 电厂对二次设备可靠运行的依赖度很高。二次设备的设计及技术维修人员必须采取多种措施, 确保二次设备的可靠性, 为电厂稳定生产提供保障。

2.1 完善电厂电气二次设备系统设计

完善的设计方案是电厂电气二次设备科学、稳定运行的前提。在开展电气设计时, 首先应选择具有设计资质且业务能力较好的规范设计院或设计团队承担二次设备的设计工作, 必要时应通过招投标方式, 公开、公正地选择最具实力的设计乙方。设计团队确定后, 电厂应充分整理好各项原始资料, 并提出全部设计要求供设计者参考。在设计过程中, 分派对电厂生产状况熟悉的技术人员与设计团队合作, 及时沟通设计过程中的各种问题, 确保设计者在充分了解电厂电气运行细节的前提下开展设计, 且设计成果完全符合电厂规范的生产要求。电厂一方拿到设计图纸后, 首先应由技术人员对图纸进行分析, 在确保图纸充分适应电厂实情之后方可开始施工。例如在进行100万机组继电器的组装时, 需以保护装备严格满足设备运行需要为前提, 选用西门子或其他继电保护设备集团生产的继电保护设备, 依照相关图纸、说明进行组装施工。需特别注意的是, 二次设备设计虽十分复杂, 但并不意味着设计图纸一旦完成便一成不变, 具体组装施工过程中, 技术人员应保持与设计者的及时沟通, 遇到设计方案无法满足电厂需求时, 应在少改动相关体系的前提下对图纸进行及时更改, 从而确保设计方案最大程度上满足电厂需要。

2.2 合理选择高压用电设备

以继电保护设备为例, 电厂电气二次设备发展数十年来已开发出包括早期的熔断设备、晶体管继电保护设备、集成电路继电保护设备以及目前较为先进、在100万机组/60万机组中应用愈发广泛的电子继电保护设备。随着设备性能的不断提升, 继电保护设备越来越能够满足二次设备的运行需要, 并为二次设备的可靠运行提供了保障。在实际施工过程中, 技术人员一方面应选择合理的高压用电设备应用到二次设备系统之中, 例如选择合适的厂家生产的相关产品, 并严格依照设备说明进行设备的安装及维护。其次, 在具体的维护环节, 应分派具有较高业务素质的专业维护小组进行。设备的维护需在提前制定好的定值单的指导之下开展, 定值单需由专门的负责人员审核、签字通过, 再下发到各维护小组中。维护小组在检修过程中将定值整定至相应设备, 且操作全程由两位技术人员共同进行, 避免出现任何定值输入失误。整定完成后, 两人依次核对数值, 并在定值单上签字确认, 通过责任到人的方式保障电厂电气二次设备的可靠运行。除定值输入外, 设备接线质量检查, 接线与图纸设计是否一致, 设备是否清洁、安全等等, 均是维护工作中的重点所在, 也同样需要技术人员通过及时的相应操作具体开展。

2.3 提升施工操作规范性

设备操作过程中, 除上述维护措施外, 其他各项保护措施均应确保操作的科学性、规范性。首先, 要严格避免发生二次设备拒动、误动操作。设备拒动或误动的发生均会造成原本正常运行的设备发生运行错误, 从而给电厂造成损失。因此在实际操作中, 首先应规范确定设备定值。其次, 当需进行设备检修时, 技术人员必须持有相应安全措施准许方能开展工作。操作过程中所检测的线路、压板都需做好详细记录, 相关操作全部应依照电厂相关安全施工规定开展。此外, 技术人员还应有较强的责任感, 并通过电厂组织的业务学习或与同事间交流学习的机会, 取长补短, 不断提升自身业务素质, 从而更好地满足电厂电气二次设备的维护需要, 进而保障设备的可靠运行。

3 结语

总之, 无论是对于60万机组抑或100万机组, 电气二次设备的可靠运行都是维持电厂稳定生产的关键要素之一。因此, 设计者应认真分析电厂主接线的具体接线形式, 科学、合理选用仪器设备, 不断优化设计图样, 从而为电厂电气可靠运行提供有力保障。

摘要:随着我国发电机容量的不断增大, 特别是100万机组、60万机组的逐步推广, 电厂电气二次设备的应用引起了人们的广泛重视, 其可靠性直接关系到整个厂用设备能否稳定运行。然而, 当前我国电厂电气二次设备在设计、生产中尚存在许多问题, 现针对这些问题进行分析, 并提出提高电厂电气二次设备可靠性的相关措施。

关键词:继电器,二次设备,可靠运行

参考文献

[1]张玉鹏.提高电厂电气二次设备可靠运行的必要性及途径[J].价值工程, 2014 (24) :58-59.

[2]张敏.火电厂高压厂用电二次设计[D].北京:华北电力大学, 2012.

可靠保障 篇9

1 设计内容

1.1 设计构思

在改进设计时, 首先考滤两台逆变器互为备用, 但两台逆变器不能并联运行, 所以需要添加相应的专用切换装置以使两台逆变器故障时能相互切换。但这样改造的成本较高, 改造时间长, 并且现场PLC的UPS电源线路存在问题时, PLC控制电源可靠性也难以保证;故设计考滤采用现场分块安装使用, 考滤使用接触器或继电器来设计安装实现该功能。

1.2 功能实现

为确保现场PLC电源的可靠性, 将现场交流220V PLC电源由原来的UPS单路改为双路电源供电, 即是在现场的柜内取一路非UPS电源与UPS电源构成双回路电源, 两回控制电源在互为备用, 当一路电源出现问题时, 另一路电源自动投入在另一电源使用。如图1、图2、图3、图4。

1.3 负荷、切换时间要求及材料选型

1.3.1 切换时间要求

设计时, 首先考滤到考滤到使用一般的交流接触器, 因为交流接触器触点通断带负荷能力较强。但因为该电源主要是提供机组PLC电源, 当正常运行的电源出现问题时, 另一路电源需要自动投入, 由于接触器的触点行程较大, 另一路电源投入需要的时间较长, 现场PLC会掉电停止运行, 选用一般的接触器不能满足现场PLC不掉电运行要求。

考滤选用施耐德公司生产RXL4A06B2P76A/250VAC小型继电器, 继电器触点行程小, 吸合时间短。在电源自动切换投入时, 电源切换时间可满足PLC电源要求。为确保该电源电路在切换过程PLC不掉电, 在改造前对将设计好的电路安装完好后用电脑模拟PLC运行进行电源切换试验, 切换过程中PLC和电脑工作正常, 满足PLC对电源电路切换的时间要求。该电路改造后投入运行效果很好。

1.3.2 负荷要求

由于该电源主要是提供现场PLC控制电源, 不带其他负荷, 因此负荷不大, 设计考滤使用小型中间继电器, 现场的PLC工作时功率为不到300W, 需要的工作电流小于2A, 该断电器的单触点负荷能力可达6A, 并且两路电源不需要频繁切换, 小型中间继电器从负荷上可满足PLC运行电源的要求。

为更好的保证中间继电器负荷裕量和线路接通的可靠性, 在材料选型时选用带有两个常开触点和两个常闭触点的小型中间继电器, 充分利用继电器触点, 并联使用。这样尽可能减小继电器触点负荷, 同时能确保两路电源在切换过程中可靠接通, 以保证现场机组PLC可靠运行。

控制电源短路保护按容量2.5倍×2A=5A, 故选用CZ47-60 C6 2P小型断路器, 考滤到现单台机组PLC工作电流小于2A, 直径为1.5mm的铜芯线安全载流量约为15A作电源线足够。

在改进前将设计好的电路安装完好后在试验电路上接入1500W负载, 运行2小时, 继电器和线路无发热现象, 该电路的负荷设计符合要求, 投入运行至今运行正常。

1.3.3 经济效益

该电路改造使用材料少, 每台机组只用到2个中间继电器、2个小型断路器和1.5mm铜芯线约20米, 既可实现整流柜、水冷却器两个部分的双电源自动切换改进。

2 结语

本项技改项目经济、实用、结构简单, 以极少的经济投入解决存在大的隐患问题。由于PLC工作电源对切换时间有着很高要求, 本电源切换电路不能使用一般交流接触器来进行切换, 只能使用触点行程很小的继电器, 以满足PLC电源在切换过程中还会造成PLC工作间断或停止。该电源投入使用后, 运行可靠, 车间整流机组安全运行得到了保证。

摘要:本文主要介绍如何解决铝电解整流系统控制设备及PLC控制电源的单回路不可靠从而导致设备安全运行得不到保障问题, 并针对该问题所作出的技术改进, 确保设备的安全稳定运行。

关键词:整流机组,整流柜,UPS电源,PLC电源

参考文献

[1]夏国辉.新编电工手册[M].2001, 8.

[2]周希章.实用电工手册[M].金盾出版社, 2005, 12.

可靠保障 篇10

1 船舶电气自动化系统的技术现状分析

随着计算机辅助设计与通讯技术的快速发展, 电子计算机在船舶行驶、装货、机舱管理等方面得到了全盘应用, 逐步实现了船舶电气自动化控制。船舶电气自动化是集航行自动化、机械自动化、机舱自动化、机械自动化等多功能于一体的综合系统, 在该系统中, 一般由两个工作母站以及若干个工作分站和控制系统构成。两个工作母站分别设置在机舱控制室和驾驶室, 是两个完全独立的控制系统, 既可以单独操作, 也可以同时操作、互为备用。若船舶类型和自动化程度不同, 则其电气自动化的分控制系统也略有不同, 但总体上来讲主要包括电站管理、主机遥控、泵浦控制、机舱监测报警、液位遥控和压载控制、自动导航、冷藏集装箱监控等系统。运用高速传输技术将工作母站与分控制系统组成综合网络系统, 并根据实际需要在网络上连接若干工作分站, 从而通过工作分站达到对船舶重要部位设备的操纵、控制和检测。此外, 工作分站可视为独立窗口, 在接入船舶对外通信设备网络的基础上, 利用电子邮件、数据传输等方式, 实现船与船、船与岸之间的对话, 进行信息交流、故障诊断、备件查询、设备维护、船舶管理、资料查阅等业务。由此可以看出, 船舶电气自动化系统技术不仅能够强化船舶设备管理、控制, 还能够确保船舶航行始终处于安全、可靠的状态。

当前, 一些国际著名的船电产品制造商已经拥有较为成熟的船舶电气自动化技术和相应配套产品, 能够将电气自动化程序控制划分为小型智能单位, 实现就地操纵, 使系统拥有更为强大、全面的功能。如, 船舶电气自动化系统可用于无人机舱管理的监测和控制, 能够对动力系统、压舱系统、燃油系统等的泵、阀以及关闭装置进行控制, 并且还具备舱内液面监测、燃油消耗记录、水量计算、货物监测、保养维护、安全控制等功能, 实现船舶电气设备的智能化管理, 提高船舶电气设备操作的可靠性和安全性。

2 船舶电气自动化系统的基本认知

随着科技时代的到来, 通讯技术和应用软件的不断更新升级, 船舶电气自动化系统同样也在迅速发展, 实现了系统的自动化处理信息并且做出应急处理措施。船舶的自动化具有两个突出的特点:

2.1电子信息化。伴随着电子设备地不断开发简化, 计算机应用技术的更新升级, 还有电气设备的完善的通讯措施, 船舶自动化程度不断提高。几乎只需操作鼠标或者几个简单的操作就可以操作整个机械设备, 保证信息的流畅性和可控性。再加上船舶自动化系统的综合性因素增多, 避免重复的操作工序, 简化操作流程, 进而提高自动化程度。

2.2网络可控化。进入数字化时代后, 数字网络信息处理技术不断进步, 电气设备的各个部件之间通过信号通道互相交换信息, 并根据指令完成工作步骤。系统传输信号的中枢是系统总线, 链接各个控制系统和执行系统, 为了保证系统的稳定性就要采取冗余结构并且分布式布置。自动化系统还可以将指令分布给闲置的执行元器件, 保证充分利用资源, 代替手工劳作, 提高工作效率。

3 船舶电气自动化系统可靠性研究

在保证船舶正常运行的工作状态的同时, 各个国家更加注重自动化系统的可靠性。研究有效可行的保障技术手段, 减少船舶发生事故的几率, 提高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下面就是针对电气自动化系统可靠性保障技术的应用分析。

3.1电磁干扰屏蔽技术。通过电磁兼容的技术手段, 对系统进行防电磁干扰设计, 或者切断电磁干扰途径, 避免因电磁干扰影响自动化系统的正常工作。具体可以通过隔绝干扰源, 抑制干扰产生, 切断干扰信号的传输路径等方法实现屏蔽功能。具体的实践说明, 交流电源产生电磁干扰信号, 因此要从源头上解决这一问题, 提供独立的供电设备, 设置防干扰滤波装置, 隔离交流变压器, 滤过高频干扰信号。船舶在运行过程中, 由于元器件的频繁开闭, 会产生电弧, 进而产生电磁干扰。为此, 可以设置RC吸收电磁装置, 根据电容的稳压原理, 电压不会极具突变, 从而避免因突然产生瞬时电流, 而抑制干扰信号。除此之外, 电容还能够消除电弧, 通过电容和高电阻组成的防电磁干扰信号设备。但是在实际应用中, 由于传输线路较长, 传输条件不容乐观, 因此要在信号的传输过程中, 减少电磁干扰的增强和扩散。针对这一特征, 就要减少电信号的传输作用, 利用光电耦合器代替电信号的控制方式, 发挥隔绝优势作用, 将输入线路和输出线路分开, 避免电信号相互干扰。

3.2电磁容错技术, 主要是指系统对故障的处理能力。当船舶在运行过程中, 系统出现故障时, 能够迅速做出预判断, 自行设置保护措施, 将控制系统和执行系统断开, 自动化隔离系统指令。在发生系统故障时, 系统会根据故障形式采取不同的措施。当遇到小范围的故障时, 开启备用机组, 减少工作负荷, 一旦遇到严重的事故, 系统会自动断开信号, 阻断传输信号, 在完全修复机组之后, 才会重新开启电气设备, 以此防护措施, 保障系统的安全稳定性能。

系统的设备冗余设计, 就是指并联一系列功能相同的机组设备, 在发生故障时, 保证系统的正常运行状态。目前, 船舶自动化系统一般设置3组功能相同, 可单独完成控制指令等功能。在正常的工作状态下, 储备系统不发挥主要作用, 在遇到故障时, 系统会自动转换机组, 使用备用机组控制系统, 执行相同的工作任务。还有电力推进的技术革新, 采用两种推进系统, 直流无换向器电动机, 通过变频器将实现滞留和交流的相互同步互换, 能够实现在不同的海域调整不同的转速;直流无换向器电动机, 实现交流信号间的转换, 通过变频器组成交流调速系统机制, 这种调速方式更加实用, 广泛应用于小型船舶和交流传动技术领域中, 保证船舶电气自动化系统的稳定运行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4 结 语

船舶电气自动化可靠性的研究, 对于自动化技术的研究起着重要的作用, 提高船舶自动化程度可以增加系统的稳定性, 也同样促进了船舶事业的发展。目前, 各个国家都在进行系统可靠性研究实验, 而且投入相当比重的资金和技术人才, 但是我国的技术研究迟缓, 因此在进行技术研究时, 要做好相关的技术检测措施, 避免发生人员伤亡事故。争取通过不断地努力, 能够稳中求进, 谱写电气系统自动化技术的新篇章。

参考文献

[1]黄志东.试析船舶电气系统的构成与故障诊断策略[J].中国水运 (下半月) , 2013, (4) .

[2]陈明志.船舶电气自动化系统的发展初探[J].广东科技, 2011 (16) .

[3]王婧.对船舶电气系统相关问题的探讨[J].黑龙江科技信息, 2012, (12) .

上一篇:果园管理下一篇:电力通信城域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