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统可靠(通用12篇)
系统可靠 篇1
0 引言
在工程实践中由于各方面因素的限制,人们普遍采用确定性分析方法,并得到唯一的安全系数[1]。然而,由于土体参数具有空间变异性,计算出的安全系数并不能准确的反映边坡的失效概率[2]。近几年来,人们逐渐认识到岩土工程问题中的不确定性,将可靠性分析方法引入边坡工程的稳定性分析,用概率的方法定量的考虑了实际存在的种种不确定性因素,因而更能客观反映边坡的实际安全性[3]。一般情况下通常利用一个滑动面的失效概率来代替整个边坡系统的失效概率[4,5],本文拟利用Slide软件进行边坡的系统可靠度分析,且将常规的可靠度分析结果和系统可靠度分析结果进行了对比,得到了一些有益的结论,对土坡稳定可靠度分析研究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1 可靠度分析概述
1.1 蒙特卡洛法
蒙特卡洛法又称作随机模拟法或统计实验法,是以数理统计为基础的,借助计算机程序来研究随机变量的数值计算方法[6]。它的基本原理是:
根据大数定理,设x1,x2,…,xn是N个独立的随机变量,若它们来自同一母体,有相同的分支,且具有相同的均值和方差。根据边坡土体结构的自身及外部条件,建立如下功能函数:
将这组随机变量一次带入功能函数,确定其在基本变量空间中属于破坏区还是安全区,即F与0的关系,当F>0时,认为安全,当F<0时,发生破坏。
根据这N次模拟中破坏的次数M,当N足够大时,得到的频率即为整个边坡的失效概率:
1.2 Slide的模拟原理
Slide软件就是采用蒙特卡洛法选取N个样本,然后对每个样本进行可靠度分析,统计安全系数小于1的样本个数,计算该土坡的失效概率,并根据所得的失效概率确定可靠度指标。
Slide模拟的流程图如图1所示。
2 算例分析
2.1 工程概况
1)该边坡为非均质土坡,边坡几何如图2所示。
2)统计参数:设该土坡的统计参数(均值μ,标准差σ)如表1所示。
`
2.2 结果分析
本文采用Bishop法和Spencer法两种方法,利用蒙特卡洛法选取了10 000个样本分别进行常规可靠度分析和系统可靠度分析,其中Bishop法选择圆弧滑动面,Spencer法选择非圆弧滑动面,二者都选择正态分布。
1)不考虑土层的粘聚力和摩擦角之间的相关系数。
图3给出了边坡系统中需要考虑的危险滑动面。
用Slide软件模拟的结果如表2所示。
2)考虑土层的粘聚力和摩擦角之间的相关系数。
如图4所示为边坡系统中需要考虑的危险滑动面。
用Slide软件模拟的结果如表3所示。
由表2,表3可知,对于确定性分析而言,选择两种方法、两种滑动面,得到的安全系数基本相同。对于可靠度分析而言,系统可靠度分析所得的安全系数都小于常规可靠度分析所得的安全系数;相对于一般可靠度分析所得的失效概率较小,系统可靠度分析所得的结果在2%~3%;二者相比,系统可靠度分析所得的可靠度指标都较小。
将表2,表3中失效概率对比可知,考虑了粘聚力和摩擦角的相关性时,得到的失效概率较大;对比可靠度指标可知,考虑了粘聚力和摩擦角的相关性时,得到的可靠度指标较小。
3 结语
本文利用蒙特卡洛法对某土坡进行了系统可靠度分析和常规的可靠度分析,分别讨论了是否考虑粘聚力和摩擦角的相关性对各项指标的影响,并且将二者进行对比。结果表明:系统可靠度分析比常规可靠度分析所得的结果偏大,进行系统可靠度分析非常有必要。
摘要:基于可靠度分析理论,利用蒙特卡洛法,对某土坡可靠度稳定性进行数值模拟,分别进行了系统可靠度和常规可靠度分析,讨论了粘聚力和摩擦角相关性对失效概率的影响,并将二者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系统可靠度分析比常规可靠度分析方法所得的结果偏大。
关键词:系统可靠度分析,相关系数,失效概率,可靠度指标
系统可靠 篇2
随着嵌入式系统硬件体系结构的变化,嵌入式系统的发展趋势向嵌入式系统高端,即嵌入式软件系统转移,具体体现在嵌入式操作系统趋于多样和应用软件日渐复杂。由于嵌入式系统软硬件功能界限模糊,研究如何进行系统测试和进行质量评估来保证嵌入式系统的产品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这里明确嵌入式系统的系统测试定义,是将开发的`软件系统(包括嵌入式操作系统和嵌入式应用软件)、硬件系统和其它相关因素(如人员的操作、数据的获取等)综合起来,对整个产品进行的全面测试。嵌入式系统的系统测试比PC系统软件测试要困难得多,主要体现如下:
①测试软件功能依赖不需编码的硬件功能,快速定位软硬件错误困难;
②强壮性测试、可知性测试很难编码实现;
③交叉测试平台的测试用例、测试结果上载困难;
④基于消息系统测试的复杂性,包括线程、任务、子系统之间的交互,并发、容错和对时间的要求;
⑤性能测试、确定性能瓶颈困难;
⑥实施测试自动化技术困难。
1 测试方法
根据Goodenough和Gerhart提出的软件测试充分性准则可知,软件测试具有非复合性的特点,也就是说,即使以软件所有成分都进行了充分的测试,也并不意味着整个软件的测试已经充分。所以,即使通过了需求测试、设计测试、编码测试,并不意味着已经完全了充分的测试,还要进行软硬件全面测试,即系统测试。正确的系统测试方法能设计出良好的测试事例,而良好的测试事例是测试成功的关键。测试事例质量特性主要有以下几点。
*检验性:检测软件缺陷的有效性
浅析检察系统软件可靠性设计 篇3
关键词:检察系统软件 可靠性设计 机理 参数
1、软件可靠性设计的基本概念
1.1软件及软件故障。软件(也称程序)本质上是一种把一组离散输入变成一组离散输出的工具,它由一组编码语句组成,这些语句的功能基本上是以下功能之一:(1)计算一个表达式并将其结果存储在单元里;(2)决定下一步要执行哪个语句;(3)进行输入/输出控制。
1.2 软件可靠性。关于软件可靠性的定义是什么。较多的人认为软件的可靠性与“概率统计的可靠性”的概念密切相关,软件的可靠性是软件在规定的条件下、规定的时间周期内执行所要求功能的能力。软件的可靠度是软件在规定的条件下、规定的时间内不引起系统故障的概率,该概率是系统输入与系统使用的函数。
2、软件质量的可靠性参数
2.1系统平均不工作间隔时间(MTBSD或MTBD)。设d为软件正常工作总时间,d为系统由于软件故障而停止工作的次数,则定义TBSD=Tv/(d+1)。式中,TBSD—MTBSD;Tv—软件正常工作总时间(h);d—系统由于软件故障而停止工作的次数。MTBSD反映了系统的稳定性。
2.2系统不工作次数(一定时期内)。由于软件故障而停止工作,必须由操作者介入再启动才能继续工作的次数。
2.3可用度A。设Tv为软件正常工作总时间,TD为由于软件故障使系统不工作的时间,则定义A=TV/(TV+TD)。它反映了系统的稳定性,亦可表达为A=TBD/(TBD+TDT)。式中,TBD—MTBD(h),TDT—平均不工作时间,以下简称MDT(h)。对一般生产用计算机系统,要求A≥99.8%;银行计算机系统,要求A>99.9%。
2.4 MTTR。它反映了出现软件缺陷后采取对策的效率。在一定程度上也反映了软件企业对社会服务的责任心。对于在线系统而言,MTT只要求不超过2天,变差系数应小于1。一般的MTTR也应小于7天,变差系数小于1。
2.5平均不工作时间(MDT)。即由于软件故障,系统不工作的均值。对在线系统而言。MDT要求不超过10min一般的MDT<30min。
2.6初期故障。一般以软件交付使用后的三个月内为初期故障期。初期故障率的大小取决于软件设计水平、检查项日数、软件规模、软件调试彻底与否等因素。
2.7偶然故障率。一般以软件交付给使用方四个月后为偶然故障期,偶然故障率以每1000h的故障数为单位,它反映了软件处于稳定状态下的质量。一般最少要求偶然故障率不超过1,即每千小时不到1个故障,亦即MTBF超过1000h。
2.8用户提出补充要求数。这反映软件未能充分满足用户的需要,有时要求是特定用户的特定要求,生产方为了更好地为社会服务,应该尽力满足他们的要求。
2.9处理能力。处理能力有各种指标。例如可用每小时平均处理多少文件、每项工作的反应时间多少秒等来表示,根据需要而定。在评价软件及系统的经济效益时需用这项指标。
3、软件可靠性设计方法
从软件可靠性的概念可知,软件的缺陷可以导致错误并造成系统的故障,因此,缺陷是一切错误的根源。软件的错误概括地说可能由规范(要求/规格说明)、软件系统设计及编码过程产生。
3.1要求/规格说明。只要在规格说明与用户要求说明之间存在误差,就会产生规范错误。
规范它不仅规定程序的要求,还规定所用的结构、研制及试验中需要的程序试验要求和文件,以及程序语言、输入和输出的基本要求。通过对这些方面作出适当的规定,就可以建立使产生错误的可能性最小、并保证错误能被发现和改正的程序生成的结构。
这种说明书是软件设计人员和用户间相互了解的基础,是软件设计人员进行程序设计、调试的基础和评价软件的依据。要求/规格说明书应具有以下性质:
(1)可测性:生产出来的软件产品应能根据要求/规格说明书的内容进行测试。(2)完整性:对软件要求的描述要完整无缺。(3)明确性:对软件的要求必须是明确的,不存在语义上的支义性。(4)一致性:要求说明书中的概念与规范化。(5)弹性:当软件的工作环境发生变化时,其功能说明也相应地扩充或压缩。
3.2软件设计。软件系统是根据要求/规格说明(规范)设计的,通过设计将确定程序结构、测试点及限制等。为设计出可靠的软件,需要在考虑诸如机型、资源、语言、模型及数据结构等实际问题的基础上,采取一些有效的设计方法。
3.2.1“自顶向下设计”法。这种设计方法是处理分级问题最有效的设计技术。它是以一个系统功能的最抽象描述开始作为最高层次;从它出发,设计一系列较详细的子系统。由这些子系统来完成员高层次的功能;再以每个子系统为基础,设计出一系列更详细的子系统,等等。
3.2.2结构化程序设计。软件结构对软件的可靠性具有重要的意义。结构良好的程序易于编写、检查,便于查错定位、修改和维护。结构化程序设计(也称为模块化程序设计)把程序要求分成若干独立的、更小的程序要求或模块化的功能要求,分别提出各自的要求/规格说明,并注明是如何与程序中的其他部分接口,还必须指出所有的输入与输出,以及测试要求。对每一个更小的程序和模块,可分别编程和测试,使得模块间高度分离。
3.2.3容错设计。对软件错误所引起的后果特别严重的情况,如飞机的飞行控制系统、空中交通管制系统、核反应堆安全系统等,需采用容错软件。容错设计的途径有:(1)加强软件的健壮性;使程序设计得能够缓解错误的影响,不致造成诸如死锁或崩溃这样的严重后果,并能指出错误源。(2)采用N(>2)版本编程法:即尽可能用不同的算法与编程语言,经不同的班组编制,以提高各软件版本的独立性。(3)恢复块法:给需要作容错处理的块(基本块)提供备份块,并附加错误检测和恢复措施。
3.3 软件编码。在软件结构设计的基础上就可以进行编码,编码产生的缺陷是软件错误的主要来源。一般的编码错误是:键入错代码;数值错误(尤其是单位不统一时易出这类错误);丢失代码(如括号);用了被零除这样不定值的表达式等。
4、结束语
软件可靠性设计工程是一门虽然得到普遍承认,但还处于不成熟的正在发展确立阶段的新工程学科,任然存在很多问题,需要去探索、研究和解决。本文介绍只在软件可靠性设计方面抛砖引玉,提供借鉴。
参考文献:
[1]张磊,周继锋,张强.系统软件可靠性验证测试方法研究[J].计算机与数字工程,2010,06.
通信系统可靠性算法分析 篇4
通信系统化给人类社会生产和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便利, 人类社会的日益通信系统化需要人类对各种人工和自然的复杂通信系统的行为有更好的认识, 提高了人类生产效率和生活质量, 对通信网可靠性研究的重大理论意义和应用价值也日益凸显出来。但也给人类社会生活带来了一定的负面冲击, 人们需要关注, 如传染病和计算机病毒的快速传播以及大面积的停电事故等。
可靠性是通信系统最直接的影响因素。从实际情况来看, 而运营部门在具体实施方面却又缺乏综合考虑。通信系统技术的发展为提高通信网可靠性提供了条件和可能, 通信网可靠性的研究还有待作进一步深入。
1 通信系统系统可靠性度量参数
1.1 基本可靠性
在随机性破坏作用下, 基于统计物理的抗毁性参数通过观察节点或边移除过程中通信系统性能的变化, 能够保持通信系统连通的概率。基于统计物理的通信系统抗毁性参数, 用通信系统状态发生相变时的临界节点 (边) 移除比例来刻画通信系统的抗毁性, 生存性参数是概率性的。近年来通信系统抗毁性研究的焦点出现了一个重要的新变迁, 它不仅和通信系统的拓扑结构有关, 常用的通信系统性能指标, 也和通信系统部件的故障概率、外部故障以及维修策略等有关。从研究小规模简单通信系统的精确性质转变为研究大规模复杂通信系统的统计属性, 常用的度量参数包括端端可靠度、K端可靠度和全端可靠度。统计物理的很多方法开始被广泛应用到复杂通信系统研究中, 描述了随机性破坏以及通信系统拓扑结构对通信系统可靠性的影响。
1.2 任务可靠性
对于承载一定任务的通信系统系统来说, 基于连通性能的基本可靠性是通信系统可靠性的一个基本要求, 是决定通信系统系统发挥其性能的决定性要素, 也是检验通信系统系统在任务执行过程中可靠性水平的准绳。但通信系统系统一旦投入使用, 从而不能完成预定任务, 与通信系统所承载的任务相结合, 就要承载一定的业务负荷, 通信系统系统任务可靠性作为一个综合反映通信系统系统可靠性的参数更加具有实际意义。输电通信系统的电传送量通信系统部件发生故障时会引起通信系统性能下降甚至瘫痪, 交通通信系统的运输量与流量等, 在这种情况下通信系统实际上是不可靠的。
2 解析分析方法
2.1 精确解析方法
状态空间法是计算通信系统可靠性最简单的方法, 一个路集对应着通信系统的一个工作状态, 通过枚举出通信系统正常工作的所有互斥的状态而计算相应的可靠度。容斥原理法是按照组合数学的容斥原理公式求通信系统的可靠度, 通信系统系统环境的复杂性和任务的不确定性等因素, 一个割集对应着通信系统的一个故障状态, 使得利用数学模型和方法来分析求解通信系统任务可靠性很难, 因此该方法将通信系统可靠度表示为全部最小路集的并。不交积和法是运用不交积和定理来计算通信系统可靠度, 然后采用容斥原理去掉相容事件相交的部分, 状态空间法就成为了评估通信系统任务可靠性的有效方法之一, 进而计算相应的可靠度。
2.2 近似解析方法
图变换法是一种牺牲精度而降低计算难度的方法, 由于通信系统规模的增大、结构的复杂化、部件随机性的增强等因素, 先按照某种规则简化通信系统, 精确算法都具有指数复杂性, 定界法是通过组合数学方法研究通信系统可靠性问题的代数结构, 因此研究者对高效率的近似算法进行了大量的研究, 再进行可靠度计算。在串并联通信系统中可以完全解决通信系统的可靠性计算问题, 计算出绝对的边界值来近似通信系统可靠度的精确值, 而对一般的非串并联通信系统可以起到充分简化的作用。
2.3 仿真分析方法
此计算机仿真成为了分析通信系统可靠性的重要方法。利用它的自适应机制和学习能力, 通过计算机对通信系统进行模拟, 不断逼近可靠性与通信系统结构等参数之间复杂的映射关系, 并获取抽样信息, 进而对通信系统可靠性作出近似估计。不同的抽样方式对通信系统可靠性的估计精度有很大的影响, 通信系统可靠性是关于通信系统结构以及通信系统部件可靠度的高度非线性映射, 神经通信系统法受通信系统结构复杂度和样本精确度的影响较大, 而神经通信系统可以实现输入空间到输出空间的非线性映射, 而确定通信系统结构和精确的样本存在困难, 因此, 需要大量的训练样本才能保证得到好的结果。神经通信系统技术在通信系统可靠性研究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在通信系统可靠性分析和建模方面有很大的潜力。
3 展望
通信系统系统可靠性研究必将成为可靠性研究领域的重点和难点, 通信系统系统可靠性研究也必将成为多个学科领域共同关注的焦点和热点。通信系统系统可靠性研究方兴未艾但仍有很多需要进一步研究解决的问题。
摘要:可靠性是通信系统最直接的影响因素。从实际情况来看, 而运营部门在具体实施方面却又缺乏综合考虑。文章通过分析通信系统可靠性程度参数, 解析了通信系统可靠性分析方法, 从精确解析法、近似解析法、仿真分析法详细介绍了提高通信网络可靠性的方法和需要注意的问题。
关键词:通信网络,可靠性,拓扑结构算法分析
参考文献
[1]刘有恒.通信网可靠性研究的新进展[M].中国通信学会第四届学术年会论文集, 北京:中国建材工业出版社, 1995:172~176.
[2]H.Frank, I.T.Frisch“, Analys is anddesign of survivable networks, ”IEEETram.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v01.18, on.5, PP.501~519, 1970.
[3]王秀君, 干新华.基于服务质量的链路不相交路由算法[J].山东师范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 , 2008, 23 (1) :27.29.
外挂管理系统安全可靠性评估 篇5
外挂管理系统安全可靠性评估
为了评估外挂管理系统(SMS)工作的安全可靠性,提出了建立SMS的测试环境和对SMS安全可靠性进行测试的`方法,并运用NHPP模型对测试数据进行拟合,用工作可靠度和残留故障数对SMS的安全可靠性进行了评估.
作 者:赵文涛 李锋 ZHAO Wen-tao LI Feng 作者单位:中航一集团洛阳电光设备研究所,河南,洛阳,471009 刊 名:电光与控制 ISTIC PKU英文刊名:ELECTRONICS OPTICS & CONTROL 年,卷(期): 13(2) 分类号:V271.4 关键词:外挂管理系统 测试 安全可靠性 故障数 评估单片机系统的可靠性研究 篇6
关键词 单片机 抗干扰 可靠性 稳定性
中图分类号:TP3 文献标识码:A
1单片机选型
1.1低功耗单片机
CHMOS芯片是专为低功耗系统设计的芯片类型,通过对单片机的特殊功能寄存器 PCON编程,使单片机工作在待机或掉电工作方式。在设计低功耗应用系统时,不仅要选用低功耗型单片机,在外围扩展电路中也应选择低功耗的芯片和器件。
1.2低噪声单片机
使用低噪声单片机可实现单片机系统噪声的降低。而大功率的驱动电路集成到单片机内部无疑增加了噪声源,一般采用跳变沿软化技术可降低此类系统噪声。
1.3高速度单片机
单片机外部时钟是高频的噪声源,除了能引起单片机应用系统本身的干扰之外,还可能对外界其他设备造成干扰,使电磁兼容检测不能达标。在对系统可靠性要求很高的应用系统中,通常可选用时钟频率低、指令运行速度快的单片机来降低系统噪声干扰。
2单片机硬件抗干扰
2.1接地
给单片机系统提供良好的保护地线,提高系统的抗干扰能力。
2.2隔离与屏蔽
隔离一般是通过使用光电隔离器件将单片机的输入输出隔离开,从而有效地抑制尖峰脉冲及各种噪声干扰,使传输通道的信噪比大大提高。屏蔽则是用来隔离空间辐射的,对噪声特别大的部件,如开关电源用金属盒罩起来,可减少对单片机系统的干扰。
2.3PCB综合布局和布线
PCB电路板的设计要本着尽量控制噪声源、尽量减小噪声的传播与耦合和尽量减少敏感元件对干扰噪声的拾取这三大原则进行。具体设计时,应结合PCB设计的相关规则进行合理的布局和布线。
2.4硬件“看门狗”技术
若失控的程序进入“死循环”,一般采用“看门狗”技术使程序脱离“死循环”。通过硬件“看门狗”电路不断检测程序循环运行时间,当发现程序循环时间超过最大循环运行时间,则认为系统陷入“死循环”,对单片机进行复位操作,脱离“死循环”。
3单片机软件抗干扰
3.1指令冗余技术
单片机CPU取指令过程是先取操作码,再取操作数。当PC受干扰出现错误,程序便脱离正常轨道“乱飞”,当乱飞到某双字节指令,若取指令时刻落在操作数上,误将操作数当作操作码,程序将出错。若“飞” 到了三字节指令,出错机率更大。
在关键地方人为插入一些单字节指令,或将有效单字节指令重写称为指令冗余。通常是在双字节指令和三字节指令后插入两个字节以上的NOP。这样即使乱飞程序飞到操作数上,由于空操作指令NOP的存在,避免了后面的指令被当作操作数执行,程序自动纳入正轨。
此外,对系统流向起重要作用的指令如RET、 RETI、LCALL、LJMP、JC等指令之前插入两条NOP,也可将乱飞程序纳入正轨,确保这些重要指令的执行。
3.2软件陷阱技术
当乱飞程序进入非程序区,冗余指令便无法起作用。通过设置软件陷阱,拦截乱飞程序,将其引向指定位置,再进行出错处理。软件陷阱是指用来将捕获的乱飞程序引向复位入口地址0000H的指令。
3.3软件“看门狗”技术
若失控的程序进入“死循环”,通常采用“看门狗”技术使程序脱离“死循环”。通过不断检测程序循环运行时间,若发现程序循环时间超过最大循环运行时间,则认为系统陷入“死循环”,需进行出错处理。“看门狗”技术可由硬件实现,也可由软件实现。 在工业应用中,严重的干扰有时会破坏中断方式控制字,关闭中断。则系统无法定时“喂狗”,硬件“看门狗”电路失效。而软件“看门狗”可有效地解决这类问题。
软件看门狗通常是使用定时器中断来监视程序运行状态。定时器的定时时间稍大于主程序正常运行一个循环的时间,在主程序运行中执行一次定时器时间常数刷新操作,这样只要程序正常运行,定时器不会出现定时中断。当程序失常时,就不能及时刷新定时器时间常数而导致定时中断时,利用定时中断服务程序将系统复位。
4单片机复位
一般来说不同的单片机的复位电路稍有不同,单片机厂商都会提供标准的复位电路资料,可根据资料合理设计复位电路。
5单片机系统可靠性测试
5.1测试单片机软件功能的完善性
这是针对所有单片机系统功能的测试,根据生产要求和控制要求测试软件是否正确完整。
5.2上电掉电测试
在使用中,用户必然会遇到上电和掉电的情况,通过多次开关电源来测试单片机系统的可靠性。
5.3老化测试
测试长时间工作情况下,单片机系统的可靠性。必要的话可以放置在高温、高压以及强电磁干扰的环境下测试。
5.4ESD和 EFT等测试
可以使用各种干扰模拟器来测试单片机系统的可靠性。例如使用静电模拟器测试单片机系统的抗静电ESD能力;使用突波杂讯模拟器进行快速脉冲抗干扰 EFT测试等等。
5.5人为模拟测试
即人为模拟使用中可能发生的破坏情况。例如用人体或者衣物故意摩擦单片机系统的接触端口,由此测试抗静电的能力。用大功率电钻靠近单片机系统工作,由此测试抗电磁干扰能力等。
参考文献
[1] 冯江,温如春,易见兵. MCS-51单片机走飞的软件抗干扰方法研究[J].南方冶金学院学报,2006(01).
[2] 李精华,陈胜权.单片机系统中的抗干扰分析及措施[J].信息技术,2005(08).
如何建设稳定可靠的运营系统 篇7
随着公司业务的发展壮大, 企业的日常运营维护工作已经越来越被重视, 运营系统的可靠稳定关系着客户使用满意的高低。因此, 打造一个稳定、可靠的运营系统是所有运营企业的核心工作, 由此孕育而生的关键技术也越来越多, 也更好的为运营系统的维护提供了技术保障。
1 定义
运营维护简称运维, 一般是指对企业已经建立好的网络系统软硬件的维护以及对信息系统的维护。例如, 电脑硬件、软件维修, 电话问题处理等基础维护工作。同时也包含了对外的运营系统的维护, 要保证运营系统是在正常运作的, 通过各种手段, 有人工的也有自动的, 进行监控, 出现问题及时处理解决等等。
2 运营维护
运营系统的稳定可靠是运营维护的重点工作, 要对公司内部、外部使用的所有自运营系统的正常运作进行保证, 保证服务器能够正常运行, 保证系统资源足够使用, 在必要时进行硬件升级, 保证出问题时能够第一时间分析解决问题, 主要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采取保证措施。
2.1 巡检保障
运营系统由两大部分组成, 一部分是运行环境, 包括网络、硬件等资源, 一部分是系统程序, 包括各种应用程序以及网站等。要保证系统的稳定, 就必须保证运行环境和系统程序是稳定正常的, 为此可以通过日常巡检来进行检查保证。
每天至少对运行环境进行两次巡检, 包括应用程序开启、系统资源、系统事件日志、系统监控情况等等, 确保运行环境是正常的。
只有环境的正常也是不够的, 还必须保证程序开启后能够正常提供工作, 因此需要安排人员通过一些自动化程序验证以及人工的巡检验证来保证应用程序能正常提供业务功能。
2.2 监控保障
为了保证系统的稳定可靠, 如果仅仅是通过人为的巡检保障是不够的, 还需要配置完备的运营监控机制, 进行主动监控以及主动报警。
一般的监控系统能做到的是进行邮件和短信报警, 但是如果在夜间出现问题, 就很容易被忽略, 因此需要一套能提供电话报警的监控系统, 同时对于运营系统的各种参数需要定期进行分析, 也需要一套对各种运营参数能提供详细报表的监控系统。
监控系统一:
一套自主开发的监控系统, 主要是对系统资源的使用情况以及应用程序启用情况进行监控。
运营系统每台服务器安装客户端, 同时安装一台服务器端, 客户端将报警信息提交到服务器端, 服务器端连接到报警终端, 报警终端连接公司语音网关系统和短信平台, 一旦报警终端收到报警信息, 将向系统负责人员发送一条报警信息, 告知某某系统出现问题, 同时向报警手机拨打报警电话, 语音提示系统负责人查看报警信息。双管齐下进行报警提醒, 避免只有短信晚间容易让负责人遗漏报警信息的问题。
监控系统二:
一套比较成熟的监控软件, 对系统、网络、资源以及整体的可用性进行比较全面的监控, 并产生详细的日志, 这套系统主要是通过日志用来对系统的可用性进行分析, 并为系统是否需要进行优化升级等操作提供可靠的参考依据。
通过这两套监控系统配合人为的日常巡检, 对运营系统的正常稳定运行提供了有效的保障。
2.3 可靠性、可用性保障
系统稳定可靠的运行, 要考虑到各种可能出现的意外情况, 例如服务器出现故障、网络中断或是机房无法正常工作等等, 针对这些情况, 必须要采取相应的措施来保证运营系统的可靠性和可用性。
目前通常都是采取如下措施:
1) 数据库本地做镜像, 在主服务器出现故障时立即切换。
2) 程序本地做负载均衡, 避免出现单点故障。
3) 数据库异地做日志传送, 在机房或网络出问题时, 切换到异地服务器。
4) 程序异地做备份, 在机房或网络出问题时, 异地启用。
3 运营系统要求
运营系统的稳定可靠必须建立在一定的要求之上, 只有满足这些要求, 才能建设一个稳定、可靠并且高效的运营系统。
3.1 性能要求
运营系统的用户群体是企业用户, 较为集中使用时间为6:30-20:00, 在高度集中使用时对于性能要求较高, 内存、CPU、磁盘IO都要能满足使用, 支持高并发, 保证使用速度较快, 不会有过多的延迟。
3.2 扩展要求
随着用户量的增加, 服务器、数据库性能以及容量方面都要能够通过较为简单的方式实现扩容, 最好是能够在线扩容, 保证服务不会中断。同时服务要能够支持负载均衡, 以提高系统速度及可用性。
3.3 本地灾备
数据实现本地镜像, 当服务器或是数据库无法正常工作时, 能够实现本地服务的快速切换 (最好是能够做到秒级切换) 。
3.4 异地灾备
数据实现异地备份, 当机房遇到不可抗力的自然灾难导致机房整体不可用时, 能够快速的启动异地的备用系统提供正常服务。
3.5 网络要求
运营系统网络必须保持7*24小时通畅, 提供电信、网通、移动、教育网等主流运营商的多线接入, 保证网间互联的顺畅, 当出现移动终端无法登陆系统时, 能够迅速的定位并解决问题。保证运营网络的资源使用不会被同机房其它系统影响。
3.6 安全要求
系统用户数据保密性要求极高, 绝对不容许泄密事件的发生。同时要求运营系统能够主动的防御外部的攻击以及抵御病毒的破坏。
3.7 响应要求
运营系统要能提供7*24小时的服务, 当出现问题需要调整沟通时能够立即进行响应。
3.8 团队要求
一套成功的系统, 除了必须具备上述强大可靠的服务器、网络安全等硬件支撑能力、完善的系统和数据安全保障能力、完善的系统监控和保障机制之外, 更重要的是能够有一支强大的技术管理团队。公司在开始规划运营系统的同时, 即开始着手运维团队的建设和规划, 并一直给予很高的重视。目前所有运营系统都交付公司的运维团队负责, 运维团队成员都具备多年的工作经验, 每个技术人员都有自已专长。运维团队创建初始就按ITIL流程进行规范化日常维护和管理。通过近几年的实践和摸索, 目前已经有较为完备的服务台、事件管理、变更管理、问题管理等流程。通过ITIL最佳化实践经验, 所有故障都将通过服务台进行工单记录、流程化故障处理。针对所有变更按流程进行白盒、黑盒等测试, 只有测试通过后才提交运维部进行发布升级, 针对每个流程都有完备的记录和日志跟踪, 做到所有操作都有迹可循。
4 运维关键技术
运维是一项综合性的工作, 运维工程师在运维过程中会遇见形形色色的各种问题需要参与解决并从运维角度给出参考意见, 包括架构设计、系统使用资源的评估、应用软件设计的缺陷评估、系统资源调优、托管机房选择、安全调优等等, 并参与整个项目的实施过程。随着时间的推移, 越来越多的新技术会出现在运维过程中, 例如集群技术应用、动态扩展的架构、安全运营中心 (SOC) 构建、网站加速 (CDN) 、大数据存储等等, 所以运维人员要与时俱进, 需要不断地通过这些新技术新的应用来完善运营系统, 使得系统更加稳定可靠。这里主要介绍一下集群技术的应用。
集群技术应用:集群是由两台或多台节点机 (服务器) 构成的一种松散耦合的计算节点集合, 为用户提供网络服务或应用程序 (包括数据库、Web服务和文件服务等) 的单一客户视图, 同时提供接近容错机的故障恢复能力。例如高性能计算科学集群, 高可用性集群, 负载均衡集群, 分布式储、计算存储集群, 数据库集群, 邮件集群等。集群由于机器较多, 管理起来比较复杂, 需要综合考虑到以下几点因素:
1) 智能监控
包括对集群系统故障的监控以及资源、负载、网络流量等使用情况的实时监控, 从而保证集群系统稳定可靠的运行, 并且对可能出现的问题及时处理。
2) 故障维护
集群服务器数量较多, 出现服务器宕机以及硬件故障的概率也随之增大, 因此, 从系统稳定性可靠性角度出发, 要充分考虑到故障问题, 更多的通过应用程序的冗余负载部署来解决此类问题。同时要针对可能出现的问题, 建立较为完备的应急响应机制, 从而快速有效的采取解决措施。
3) 运维自动化
集群服务器多, 一些日常的工作, 例如修改密码, 系统升级, 系统发布等工作量比较大, 需要借助一些自动化工具来批量完成这些日常工作, 提高工作效率。
5 构建稳定可靠运营系统
构建稳定可靠的运营系统是所有对外运营公司的核心工作, 需要通过一支稳定高效的团队来进行建设。综合前文所述, 稳定可靠运营系统的构建影响因素很多, 需要根据经验不断的进行运维策略的制定, 并不断进行调整, 确保人工和自动巡检的有效性, 保证监控保障机制使用到位, 避免出现监控不到位的情况, 同时通过各种运维高新技术的学习和使用, 确保运营系统的稳定、可靠。
参考文献
[1] (美) 阿尔斯帕瓦, (美) 罗宾斯.网站运维:保持数据实时的秘技[M].杨建华译.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
[2]刘宇熹, 陈尹立.计算机系统服务外包及运行维护管理[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3]杨威.网站组建、管理与维护[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
建筑消防设施系统可靠度评测 篇8
笔者综合模糊综合评价法和网络分析法,提出基于模糊网络分析法(Fuzzy Analysis Net Process,FANP)的建筑消防设施可靠度指标体系和分析模型,运用该法对建筑消防系统进行可靠度分析评测,并给出实例验证其可行性。
1 消防系统分类及可靠度计算流程分析
为建立消防系统可靠性分析流程,应先对消防系统中的元素进行梳理分类。由于消防系统层级复杂、元器件众多且彼此影响,参考相关研究成果,一般建筑消防系统可按以下三种方法进行划分:按风、机、水、电、气五大类划分,各大类之下又包含若干子系统;按消防系统中运行系统与其余系统间的交流方式分为物质流和信号流,这两部分包含若干具体子系统;按消防系统运行主要过程划分为探测系统、控制系统和执行系统三部分,探测系统主要指自动报警系统,控制系统主要指消防联动系统,其余系统属于执行系统,如图1所示。
从图1可看出,消防系统设施众多且设施之间存有相互关系。针对消防系统工作原理,提出消防系统可靠度分析一般流程,如图2所示。对于某消防评测对象可通过人工建立或通过匹配模型库、逻辑关系库,在消防设施工作原理基础上建立可靠性计算框图。通过调用可靠度评测方法库、评测指标库和评测数据库计算出消防系统可靠度值。评测结果可输回可靠度统计数据库中充实库中的数据储备,或输回专家知识库中为其余系统可靠度评测提供参考。随着评测次数增多,消防系统评测数据库不断完善。
2 基于FANP法的消防系统可靠度评测
匹兹堡大学教授Saaty T L在20世纪70年代提出层次分析法(AHP)解决定性对象分析缺乏客观准确性问题,90年代又提出了一种新的用来处理具有依赖和反馈关系的复杂问题定量处理方法,网络分析法(ANP),该法没有明确的层次结构关系,而是由元素相互作用形成的网络结构。模糊网络分析法(FANP)是网络分析法在含糊性和不确定问题上的发展,可对不确定的、含糊的复杂问题进行定量化处理,是模糊综合评价和网络分析法的结合。
2.1 可靠度评测指标体系和FANP建模
为进行消防系统可靠度分析,抓住影响可靠度的主要因素,将层次分析法与“人—机—环”消防系统思想结合,建立消防指标体系框架,如表1所示。该指标体系准则层之间没有依赖关系且只受目标层支配,因素层之间存有依赖与反馈关系。
根据所建立的指标体系,将目标层和准则层作为控制层,因素层作为网络层建立消防系统FANP结构模型。控制层之间元素不发生相互作用且准则层元素受目标层控制,无反馈关系,而网络层元素之间相互作用,元素间存有依赖、反馈关系。图3为消防系统网络层次结构模型图,图中以箭头表示系统元素之间的关系,单向箭头表示后元素对前元素存有依赖关系,双向箭头表示元素两者相互关联,指向自身的箭头表示元素内部反馈、依赖。
2.2 基于三角模糊数的模糊网络分析法基本步骤
(1)建立消防系统内的评测因素集与备择集。确定消防系统内所需进行评测元素组成的因素集U ={U1,U2,…,UN}与各元素可能的各评测结果组成的备择集V={v1,v2,...,vM}。其中,Ui中又包含若干元素uiw。然后进行单因素模糊判断,即建立U到V的模糊对应关系F.R.,方法和模糊综合评价相同。
(2)基于FANP确定因素权重值。 在传统的AHP和ANP方法中,对元素进行依次比较得到判断矩阵,但判断矩阵得到的相对重要性人为因素影响较大,具有主观、离散特征,忽略了评测的不确定性和模糊性影响。因此,笔者利用三角模糊数理论来弥补存在的不足之处。
一是以元素组Ui为准则,Ui中的某个元素为次准则,以三角模糊数的形式构造判断矩阵P,矩阵中的pij=(lij,mij,uij)分别代表最悲观值、最可能值和最乐观值。在建立好判断矩阵后,进行一致性检验,确定三角模糊数矩阵满足一致性的要求。
二是依据三角模糊数互补判断矩阵的排序方法,可运用式(1)计算各元素的模糊综合评价值θ,其中符号表示两两矩阵对应相乘。根据排序模糊数原理,假设决策者是中性的,则可推导出其期望值E,计算见式(2)。
三是计算出超矩阵W和加权超矩阵W 。其中,超矩阵W中的元素矩阵Wii(i=1,2,…,n)的每列是某组中某个元素模糊综合评价值,超矩阵W中的元素矩阵Wij(i≠j)是在某个准则下,以对元素影响程度作为次准则两两比较后进行综合模糊评价得到的。为求得加权超矩阵,先将元素组的相对重要性进行两两比较得到元素组的相对加权矩阵A,再将矩阵A与超矩阵W元素一一对应相乘得到加权超矩阵W 。
四是求解超矩阵W 。之前求得的加权超矩阵是在某个准则下计算的,而这样的准则还有若干个,因此还需要计算出这些准则对应下的加权超矩阵并合成最终的加权超矩阵W ,利用软件计算得W∞,其列向量就是该元素的权重值。
(3)计算系统整体可靠度。得到各元素和元素组的相对权重值后,专家依据建筑消防设施可靠度评测相关章程对各子系统中的元器件进行评测打分。或者,可根据可靠性统计数据大致分析元器件可靠性状态直接给出分值,例如火灾探测器的可靠性统计数据根据不同探测器种类、不同使用地区和不同使用场合给出了一系列统计评测值,人们对应自身情况就可得到自身系统中的火灾探测器评分值。在得到各元器件评分值后,将其与元器件相对权重相乘即可得到系统总体可靠度计算值。
3 应用实例
以某民用建筑消防系统为例,根据上述建立的网络结构模型,利用模糊网络分析法对其可靠度进行评测。从表1可看出,消防系统主要包括3个一级指标,13个二级指标。
首先以消防人员为评价准则列出准则层的比较矩阵S,如式(3)所示。
用三角模糊算法,求得U1的权重向量A1=(0.131、0.529、0.341)。同理,也可求得A2、A3,将其组成权重矩阵A。然后,按照计算准则层权重的方法计算出因素层权重。例如,在U2(消防设施)中,分别以U21(风系统)、U22(机系统)、U23(水系统)、U24(电系统)、U25(气系统)为评测基准,各元素按对基准的影响大小进行间接优势度评测,得到权重向量,组合构成U2的因素权重矩阵W22=(WU21,WU22,WU23,WU24,WU25),同理可求得W11、W33。又如,U2准则下,以对元素U23影响程度作为次准则两两比较后进行综合模糊评价得到W23,同理得到其余权重矩阵。将以上求得的权重矩阵整合构成超矩阵W ,如式(4)所示。
将矩阵A与超矩阵W元素一一对应相乘得到加权超矩阵 ,利用软件编写算法求出∞,得到矩阵中各值趋于不变收敛至某值,见表2。将表2中的权重归一化处理得到元素层各元素的权重值,分别是:(0.041,0.065,0.035,0.066,0.112,0.098,0.101,0.087,0.108,0.075,0.076,0.069,0.071),根据专家评分,以百分制计,元素层的得分为:(85,80,77,69,87,91,85,88,79,84,86,94,85),该消防系统整体可靠度值为84.73,处于建筑消防系统可靠度评分较好区间之内,表明该民用建筑消防系统的运行可靠度较好,各元器件的运行状态较稳定。
4 结束语
针对消防系统可靠度评测过程人为因素影响大、效率低等问题,运用模糊网络分析法,分析了消防系统内部各因素相互作用关系,建立了消防系统可靠度评测模型。将原本定性的消防系统可靠度指标定量化,比较计算了这些指标的相对权重,求得整体系统的可靠度值。该法将不确定的、含糊的消防系统可靠度评测复杂问题定量化处理,避免了评测过程中人为因素太多造成结果不准确的问题,实现了消防系统可靠度评测工作的高效、准确进行。消防系统可靠度评测工作是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随着数据库、专家库和方法库的不断充实,基于网络分析法的消防系统可靠度评测将得以进一步发展。
摘要:在消防系统复杂性分析基础上,提出了消防系统可靠度评测的一般流程,建立了基于模糊网络分析法的消防系统“人员-设施-环境”可靠度指标体系、分析模型及求解算法。并以某民用建筑消防系统为例对其进行了求解验证。验证结果表明该方法可行有效,为消防系统的可靠度评测提供了新的思路。
关键词:模糊网络分析法,消防系统,可靠度评测
参考文献
[1]王宇.地下商业建筑消防系统可靠性评价[D].西安:西安科技大学,2006.
[2]杜玉龙.应用GO法分析消防设施分系统的使用可靠性[J].消防科学与技术,2008,27(12):904-907.
[3]许雪燕.模糊综合评价模型的研究及应用[D].成都:西南石油大学,2011.
[4]毕少颖,王志刚,张银花.消防安全评估方法的分析[J].消防科学与术,2002,21(1):15-17.
[5]李博远.基于故障树和层次分析法的可靠性分配方法研究与系统实现[D].合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4.
[6]叶军.建筑消防设施运行可靠性探析[J].武警学院学报,2009,(6):50-53.
[7]Saaty T L.The analytic network process:Decision making with dependence and feedback;the organization and prioritization of complexity[M].Pittsburgh:Rws publications,1996.
[8]吕超.基于模糊网络分析法的铁路设计项目风险评估研究[D].成都:西南交通大学,2010.
[9]唐小丽.模糊网络分析法及其在大型工程项目风险评价中的应用研究[D].南京:南京理工大学,2007.
[10]李静,孙亚胜.模糊网络分析在海上风电项目风险评价中的应用[J].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30(1):96-99.
经济、可靠的自动开关机系统 篇9
山西省新闻出版广电局忻州中波台使用的定时开关原理如图1,操作“定时”“星期”“时”“分”键可对第一路“C1”和第二路“C2”分别最多设定6开和6关6个时间段,可以按日和按周设置时间循环,第一路和第二路开关信号分别由J1、J2端送到放大电路控制继电器JA和JB,从而控制其它设备,只要JA和JB的接点适当地引入发射机开关机控制电路,便可对发射机定时开关机控制。
图中虚线框内是山西省新闻出版广电局忻州中波台TSD—10型发射机的部分开机线路图,S3为开机按钮,S6为关机按钮,为防止干扰,控制开关到发射机按钮用屏蔽线连接,定时器的标准时间校准后,通过设定JB的定时闭合而准时开机,设定JA的定时闭合而准时关机。由于S3、S6发出瞬时脉冲指令即可完成开关机,所以将JB、JA的闭合时间设定为最短闭合时间,即一分钟。这样JB、JA分别代替开关机按钮S3、S6完成开关机任务。按照以上所述,我们一次性成功地完成了发射机开关机的改造。而且利用成功经验对1000 W TS—01C型发射机开关机控制也做了改造,成功地实现了其自动开关机控制,而且至今都没有发生一次故障,平时的维护只需定期更换定时器电池,必要时校准时间。
农网系统供电可靠性管理 篇10
配电系统与主网系统相比而言, 大多网架为放射性布置, 结构相当薄弱, 配网虽进行了大规模电网改造, 但由于110k V、35k V变电站布点等原因, 10k V配网不少线路存在着线路长、供电面广、“T”接多的特点, 特别是农网线路, 线路接线也基本上是单电源树状结构, 没有联络开关, 某一电源点发生事故时, 均会造成大面积停电, 而且线路开关数量少, 线路保护设备简陋, 一般只设RW型跌落式熔断器, 往往线路一处故障会引起整条线路停电。同时低压配电系统建设技术标准也较低, 线路布局不合理, 也会影响到供电可靠性。另外, 由于县级供电企业在事故处理方面, 检修机动能力不强, 这些都给提高配电系统供电可靠性造成了不少的困难。
2 提高农网系统配电系统可靠性的几点建议
2.1 提高可靠性专责的业绩素质
一些基层可靠性专责人员只做数据的收集和上报工作, 数据不校核、不分析、不反馈, 对工作提不出自己的意见和建议。为此要加强培训, 提高可靠性专责和业务素质, 从而确保可靠性数据采集、校核和报送渠道的畅通。
2.2 完善停电管理制度和运作流程
对历年可靠性数据分析的基础上可知, 计划停电所占的停电所占的停电比例最大。因此, 需从严格控制计划停电入手, 科学、优化安排各类停电计划, 做到精细化管理。在编制各类停电计划时, 以大修和改造工程停电需要为主, 用户工程停电需要为辅的原则制定每月停电计划。同时, 严格控制非计划停电, 对停电时间严格控制, 在确保施工安全的前提下充分利用线路柱上开关及电缆分支箱开关的作用尽量缩小停电范围。做到“一线停电多处干活、一家申请多家工作”, 有效地提高供电可靠性。
2.3 推广应用新技术、新设备, 提高农网现代化管理水平
结合农网改造工程, 大力推广应用新技术、新设备和现代化管理手段, 为提高供电可靠性提供了技术支持。一是加快农网无人值班变电所的建设和改造步伐, 目前有90%以上的35k V变电所实现了综合自动化和无人值班;二是加快县调自动化建设步伐;三是加快农网综合信息管理系统建设, 实现农网运行技术数据共享和在线检测;四是加快配网自动化建设步伐;五是开展农网运行设备综合治理, 彻底消灭了三类设备和“卡脖子”设备;六是制订并实施农网科技计划, 大力推广应用集束导线、卷铁芯变压器、非晶合金配电变压器等新设备和新技术, 设备抵御自然灾害能力明显增强。稳定的安全生产局面, 成为提高供电可靠性的重要基础和保证。
2.4 强化运行管理, 大力提高农网在装设备的可用水平
加强农网运行管理, 是提高供电可靠性的有效途径。在加强农网运行管理方面, 一是狠抓对运行设备的巡视和预防性试验, 提前发现缺陷并及时处理, 避免和减少事故的发生;二是积极实行和推广设备状态检修技术和带电作业技术, 在供电紧张的区域尽可能开展“零点工程”;三是积累运行经验, 做好主变和配变的负荷监测工作, 确保主干线路安全运行;四是强化日常生产管理, 定期或不定期地组织设备运行情况的摸底调查和调研工作, 督促基层单位堵塞安全生产管理上的漏洞, 及时消除事故隐患;五是统筹安排设备计划停运, 最大限度减少停运时间, 要求各基层单位对停电做到月安排、周调整, 对每个供电所、每条线路、每台配变都做到按计划停运, 充分考虑检修、施工、用户报装、增容改建、季节性负荷等停电因素, 科学安排设备停运计划, 尽量减少停电次数和时间, 避免重复停电, 严禁随意拉闸限电, 向计划管理要效益。
2.5 充分发挥联络断路器的作用, 有效
实施故障隔离, 尽快恢复非故障区城供电针对目前10k V树状结构线路, 应考虑事故情况下相邻10k V线路互为备用的运行方式。如果在相邻的两条线路某一处或两处装设联络断路器, 当线路出现故障时, 在确保电网安全及转供能力允许的情况下, 通过分段开关对已发生故障的线路段实施故障隔离, 并在隔离后恢复非故障段的线路供电, 缩小停电范围, 最大限度地满足客户用电需求。
2.6 精心组织, 优质高效完成计划检修任务
近年来, 对农网的检修工作质量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经过农网改造和农电体制改革后, 农网设备大幅度增加, 运行管理人员相对不足, 仅仅依靠计划管理和开展状态检修已不能满足供电质量要求, 必须在检修质量上下工夫, 通过提高检修质量保证农网供电可靠性的实现。为加强设备检修管理, 实行检修质量责任制, 对检修质量进行终身追溯, 层层考核, 责任到人, 不留死角, 使农网设备检修质量明显提高。
2.7 加快配网自动化系统的建设步伐
要提高配网供电可靠性, 除了坚强的网架结构, 稳定可靠的配电设备, 还需要先进实用的自动化系统的支持。配电自动化是电网发展、管理和运行维护现代代的必然选择, 是为广大用户提供优质服务的重要手段。实施配网自动化, 重点加强馈线自动化, 能正确判断故障位置, 自动隔离故障, 自动恢复非故障区段的供电, 把故障停电时间缩短到最小程度, 提高供电可靠性。通过建设配电自动化系统, 可使配电设备的运行管理从根本上去除目前人工管理方式带来的盲目、无序、混乱现象, 达到规范和统一, 使设备运行状况一目了然, 用户利益得以保证。
2.8 推进可靠性全员化
推进可靠性管理与安全管理一样真正做到全员化, 使得所有有关人员心往一处想, 劲往一处使。另外, 班组直接对进行设备运行维护, 需要进行有针对性的岗位培训, 让一线班组有效贯彻管理意图。一方面整理了配电部门的有关文件, 另一方面让配网各环节人员周知, 不断提高人员素质。首先, 确立了逆推法来进行控制, 即导出各运行部门的生产控制指标, 分解到每条线路。按照分解的指标, 实施停电工作计划。让所有成员, 对供电可靠率指标看得见, 摸得清。将可靠性管理工作, 从以前的单纯数据统计, 实现向实质性管理控制的转化。继续高度重视计划停电工作的控制与管理, 发布了《配网计划停电管理办法》, 精心安排计划停电, 要求各运行部门在停电申请里注明停电工作会影响的时户数。单次停电影响超过300时户的, 要由主管生产领导审批停电计划。将一切可以配合停电的任务同时安排, 计划停电的控制达到了“吝啬”的程度。同时大力加强基础管理, 摸清了全局可以互供的用户和自备发电机用户, 及时通知他们在线路停电时不受影响, 减少线路停电影响的时户数。
虽然在农网供电可靠性管理方面取得了初步成效, 但这仅是刚刚起步, 还处于很粗放的管理阶段, 与农村电力市场发展的需求和国家电网公司的要求相比, 还存在很大的差距。面对电力体制改革和农电事业飞速发展的新形势, 应该分析研究农网生产管理工作面临的新问题和新课题, 针对性地采取措施, 加大管理力度, 使农网供电可靠性管理和安全生产管理水平再上一个新的台阶。
摘要:农网供电可靠性是电力可靠性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 直接体现了供电系统对用户的供电能力, 反映了电力工业对国民经济电能需求的满足程度, 是供电系统在规划、设计、基建、施工、设备选型、生产运行、供电服务等方面的质量和管理水平的综合体现。供电的中断, 不但会引起工农业生产的经济损失, 而且会影响人民的生活和社会的安定, 市场经济决定了电力企业必须向电力用户提供优质、可靠的电力, 先进的供电可靠性不仅是企业自身发展的要求, 也是提高企业效益、深化企业优质服务、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的需要。供电可靠率指标已成为供电企业对外承诺的重要内容, 同时也成为企业达标创一流的必达指标。
关键词:农网供电,自动化
参考文献
[1]国家电网公司农电工作部.农网供电可靠性教材.中国电力出版社.2006
[2]国家电网公司.用户供电可靠性管理工作手册.中国电力出版社.2007
[3]国家电力调度通信中心.《电力系统安全稳定导则》学习与辅导.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 2001
矿井通风系统可靠性分析与评价 篇11
关键词:矿井通风系统;可靠性;指标体系;
一、矿井通风系统可靠性分析
(一)矿井通风系统可靠性主要自然影响因素
1.通风方式
矿井进、回风井的相对位置的布置方式即为矿井通风方式。矿井通风方式包括中央式、对角式、分区式、混合式4种;矿井通风方法有抽出式、压入式、混合式。通风方法的选择直接影响矿井通风的漏风率大小。
2.通风动力
矿井的通风动力包括机械动力和自然动力两大类。
机械动力包括主扇风机、辅助扇风机和局扇风机。然而主扇风机对矿井通风系统可靠性的影响最大、最直接。主扇风机分离心式和轴流式,它通过机械为矿井通风提供动力,一般为负压通风。局扇风机在井下通风部分改动困难、采取其它方法不能满足需要时,由于局扇风机在通风网络的某个分支上加上了一定的动力,明显改变网络中风流的分布状况,影响矿井通风系统的可靠性。
3.通风网络
空气在进行生产或通风及其它特殊用途而掘出的井巷中流动,满足生产和安全的需要。空气流过的井巷与通风构筑物就组成了矿井通风系统的通风网络。通风巷道按其位置在网络中的相互关系可分为并联巷道、串联巷道和角联巷道。
矿井通风网络属于大型复杂网络,对于这样一个具有上百条分支的大型复杂网络,存在许多角联分支。不仅风网中的角联网络存在着风流稳定性问题,而且其它风路中也不同程度地存在着风流稳定性问题。可见,通风网络中风流流动方向及风量大小持续稳定地满足用风点的需要对于矿井通风系统的可靠性起着决定性作用。
4.通风设施
矿井通风设施是指设置在通风巷道中用于控制风流方向和大小的通风构筑物,包括永久性和临时性风门、风窗、风桥、风墙。通风设施的质量与布置的合理性,直接关系到矿井通风系统的可靠性。构筑物设施的可靠性程度,对风流的稳定性有很大的影响,甚至造成风流静止,甚至反向,因此通风网络中通风构筑物的设置及管理对矿井通风系统的可靠性及防灾抗灾能力有很大影响。
(二)矿井通风安全管理因素
1.建立健全矿井通风管理组织机构;2.制定矿井通风管理制度;3.建立矿井通风系统的计算机安全管理体系;4.及时处理矿井通风事故隐患。
二、矿井通风系统可靠性评价指标体系
本文将评价指标定为四个层次,指标层(C)再细分为24个指标。
(一)通风系统环境(H)
1.矿井通风网络结构合理性(H1)。矿井通风网络的复杂程度与矿井通风方式、生产布局和井下用风地点的多少及分布有关,它影响着井下风流的稳定性和井下风量的可调性。
2.矿井风量供需比(H2)。矿井实际供风量满足需风要求是保证让井下各作业地点有足够风量的前提条件,也是改善劳动环境和安全生产的基础。
3.有效供风率(H3)。矿井有效供风率越高表明通风系统的主扇风机、通风方式和结构、巷道状况越良好,是一个反映风量的综合指标。
4.风速合格率(H4)。《煤矿安全规程》第105条规定:矿井必须建立测风制度,每10天进行1次全面测风。应根据测风结果采取措施,进行风量调节。
5.矿井漏风率(H5)。《煤矿安全规程》第121条规定:装有通风机的井口必须封闭严密,其外部漏风率在无提升设备时不得超过5%,有提升设备时不得超过15%。
6.风质合格率(H6)。风流质量是井下作业人员生命安全和满足用风需求的保障。要求各用风地点的风流质量必需满足要求。
7.工作面配风合格率(H7)。工作面的配风直接影响工人呼吸及机械设备用风状况。
8.通风等积孔大小(H8)。
(二)通风设备设施(S)
9.主扇风机运转稳定性(S1)。主扇风机运转稳定性是指风机工况点是否在合理的范围内,各风机之间是否相互干扰。
10.主扇风机综合效率(S2)。主扇风机的综合效率包括电动机效率、传动效率、主扇风机效率。
11.局扇安装情况(S3)。如果某一分区风路的风阻过大,主扇风机不能供给其足够风量时,需在井下安设局扇风机。
12.通风构筑物合理性(S4)。通风构筑物布置合理与否直接影响到井下风流的稳定性。
13.通风巷道维护状况(S5)。通风巷道是构成通风网络的基础,巷道的畅通保证了井下风流正常流动;巷道的障碍则可能阻断、减弱风流,降低用风点的风质等。
14.通风仪表配备(S6)。依据通风仪表配备数量和通风仪表完好率确定隶属度。
(三)防灾抗灾能力(F)
15.通风方式和方法合理性(F1)。
16.监测系统利用率(F2)。采用通风监测利用率即实际完好利用的监测探头的数量与应设监测探头的数量之比来评判指标。
17.避灾路线合理性(F3)。当井下一旦发生事故,避灾路线是井下人员进行逃生的必经之路,所以避灾路线的合理选择对于矿井抗灾能力有重大影响。
18.防灾设施合格率(F4)。防灾设施是指隔爆水棚或岩粉棚、防火门、防爆门(盖)等设施的总称,是矿井通风系统安全保障体系的物质基础。
19.反风系统灵活性(F5)。为了防止进风系统发生火灾时产生的有毒有害气体进入作业地点需要进行全矿井或局部巷道反风,有时为了适应救护工作也需要进行反风。
(四)通风安全管理(G)
20.管理机构建设情况(G1)。管理机构的建设是矿井安全生产的重要要求之一。管理机构是否健全或按要求设置,直接影响着矿井的安全生产。
21.人员素质水平(G2)。人具有主观性,为保证安全必须对工作人员进行安全培训,做到持证上岗。
22.安全投入情况(G3)。安全投入是矿井投入到安全生产的必须资金,安全投入成本与矿井生产能力的百分比必须合理。
23.安全管理措施(G4)。安全管理措施是保障人员、设备设施、工作环境等处于安全状态而制定的措施。主要包括:应急救援预案,防灾预灾措施等安全管理措施。
24.安全管理规章制度(G5)。安全管理制度是矿井安全生产的制度保障,必须做到安全规章制度健全完善。
参考文献:
[1]薛河.矿井局部通风系统可靠性定额的确定[J].煤炭工程师,1996,(5).
配电系统的可靠性分析 篇12
1配电系统的基本概念
所谓的配电系统是电力系统的重要构成部分, 现如今, 随着城市的发展速度不断加快, 城市的供电容量也在不断加快。其中220k V电压是标准的电压类型。将其引入到供配电系统中意义重大。现如今, 整个配电系统还无法从电压的角度来进行划分。仅仅是从配电系统的功能性来加以区分。现如今, 电力系统的重要性日益出, 配电系统的性能也随之得到了改进, 无论是在提供电能还是在分配电能上都起到至关重要的促进作用。
2配电系统的特点分析
2.1配电系统设备的应用范围相对较广, 有些配电系统往往会设置在露天的环境中。因此, 配电系统很容易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在配电系统运行的过程中, 如果是相同的系统类型, 可能会受到具体位置和环境的影响而影响到系统的性能。因此, 在配电系统运行的过程中, 要想保证其稳定性, 就应该从整体的角度出发来进行分析。
2.2配电系统本身的结构类型和规格大小也在变化。由于配电系统在实际的应用中主要以用户的需求为标准。因此, 可能会出现同一配电系统的应用和检修方式不同的现象。因此, 配电系统中各种设备的性能需要很长时间才能够实现明确地统计, 这种统计数据本身存在着一定的规律性。
2.3配电系统的结构形式以及运行方式呈现出一定的多样性。配电系统在运行的过程中, 其性能的发挥主要是以配电设备为主。其中放射式和网状结构是比较常见的系统结构性能。因此, 配电系统本身的特点直接影响到用户的用电安全。因此, 对设备的特性进行分析, 了解相关的数据类型是提升配电系统运行高效性的前提和基础。
3配电系统可靠性分析的内容
对于配电系统的可靠性来说, 在实际分析的过程中应该从全面的角度来进行, 主要可以从三个方面来进行分析:
3.1要对配电系统可靠性指标进行明确, 这也是促进配电系统整体可靠性的基本内容。
3.2工作人员需要对配电系统的可靠性指标进行全面系统的统计, 然后需要做出科学合理地评价, 其中包括配电系统, 相关的设备以及整个安装环节等等。
3.3配电系统在运行的过程中, 离不开其本身的配套设施。工作人员只有对这些配套设施的基本性能进行掌握, 才能够从根本上保证配电系统运行的可靠性。
4配电系统可靠性指标建立的主要原则
4.1配电系统可靠性指标对系统的性能以及用户的使用需求会造成严重地影响。因此, 在指标建立的过程中, 应该将原则性的指标看做是一个科学的尺码。这样才能够提升配电系统可靠性分析的科学性。
4.2配电系统可靠性指标的源头是配电系统运行过程中涉及到的相关参数。其中这些参数数据处理包括历史数据之外, 好包括一些新的数据信息。
4.3配电系统可靠性计算技术的应用可是获得可靠性指标的重要途径, 需要从元件数据本身来进行计算而获得。
5配电可靠性分析方法
5.1解析法
从配电系统可靠性分析工作中可以看出, 采用解析法是比较典型的分析方式。这种分析方法主要是源自于马尔代夫模型。通过这一模型, 研究人员还需要通过采用数学模型来对相应的指标进行估算。配电系统的可靠性分析工作往往会和数学模型相结合, 主要是以建立数学模型的形式来其进行分析。同时还应该对负荷点以及配电的可靠性进行计算。从根本上看, 采用解析法来对配电系统的可靠性进行分析, 主要是呈现出一种因果关系。在多数的情况下, 研究人员可以获得准确的结果。如果遇到相对比较复杂的情况, 研究人员就应该对已有的配电系统进行简化, 然后同样应用解析法来进行分析。
5.2模拟法
在对配电系统的可靠性进行分析的过程中, 采用模拟法也是一种比较直接和便捷的方式。这种方式主要是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而产生。在实际的应用中主要是将整个配电系统分成多个元件形式。这些经过精心配置的元件从分布上存在着一定的概率性。但是要想得到精准的结果需要通过实验的方式来进行。因此, 模拟法的应用从根本上看就是一个规模较大的统计实验。另外, 在实际的应用中, 工作人员在对配电过程进行分配的过程中主要采用的是数值计算法, 其中选择方式的选择是相对比较自由的。应用模拟法来对配电系统可靠性指标进行分析和计算, 最终得到的数值可能会出现一定的误差。因此, 研究人员在减少误差的过程中应该适当地增加或者是减少实验的具体时间。可见, 这一方法的应用存在着一定的技术性, 工作人员要加强对模拟法的重视。
6提高配电系统可靠性的技术措施
加强系统的网架建设, 进行相应的配电系统改造。要想真正地提高供电系统的可靠性, 还是要从具体的电网规划、安装、运行和改造等多个方面入手, 运用科学的力量, 提高我国供电网的建设, 电网建设的前期投入是非常大的, 这就需要进行相应的调控, 要确保建设资金和技术人员的充足, 要做好建设电网之前的相关准备工作, 按照制定出的电网规划标准, 准确地做到电网安全传输, 逐渐地改善配电电网的结构。
结语
针对供电系统中常出现的供电能力不足, 导致用户用电量无法正常满足等问题, 本文针对不同的影响因素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 就提高保障供电稳定性的方法进行探索, 最终运用到电网供电系统的日常维护中, 减少类似供电不足等问题, 保证供电系统的可靠性。
摘要:从目前电力系统运行的过程中可以看出, 配电系统和用户之间的关系比较密切, 不仅可以直接对用户的用电情况进行反应, 还可以促进整个电力系统运行的高效性。为了对配电系统本身的可靠性进行深入介绍和分析, 笔者主要从配电系统的相关概念, 系统运行的实际特点, 可靠性指标建设的原则和分析方法等方面进行阐述, 仅供参考。
关键词:配电系统,可靠性,分析,研究
参考文献
[1]陆志峰.计及开关和母线故障的配电系统可靠性评估[J].电网技术, 2012 (04) .
【系统可靠】推荐阅读:
工业可靠系统07-29
系统可靠度09-23
系统可靠度分析08-25
发输电系统可靠性06-29
供热系统可靠性研究07-26
考试系统可靠性研究08-31
配电网系统可靠性09-25
电力系统可靠性评估05-11
保障矿井通风系统安全可靠的措施05-09
基于重要度的系统可靠性分配方法09-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