监控优化

2024-10-14

监控优化(精选11篇)

监控优化 篇1

1 引言

存储作为道路视频监控系统的关键后端设备, 用于集中存储前端高清摄像机输出的数字视频流。由于其技术复杂, 可靠性要求高, 其造价在整个监控项目设备造价中占比较高的比重, 一般占监控设备造价的1/4~1/3。

机房中存储的配置数量取决于前端监控点位数量、存储的视频流大小、保存的天数、设备性能指标的限制、Raid方式、硬盘的盘位数量和硬盘的容量等因数。下文通过对存储系统的设计分析, 找出优化配置的突破口, 对实际案例进行优化, 体现配置微创新带来的效益。

2 存储系统介绍

监控中心存储系统采用CVR存储方式, 对前端治安监控点及卡口全景录像单元的实时视频流进行保存, 按照每秒25帧、实时存储日期为30天。

目前, 从系统的兼容性、稳定性、可靠性及高性价比角度出发, 同时考虑到保护已有的投资, 选择了基于IP网络架构的视频流直接存储方案。视频流直接存储系统, 在实现低成本数据安全集中、冗余备份的同时, 能有效提高存储资源的利用率, 减少存储用电量。

2.1 存储模式分析

1) 支持高清应用:支持百万像素级高清IP摄像机直接接入存储, 无需配置服务器做视频转发。

2) 存储可靠性高:CVR支持RAID技术, 存储服务可靠性高。

3) 灵活的录像配置方式:不同监控点可选择不同时间长度、不同录像方式进行录像, 且可动态更改。

4) 采用流式存储:可对录像文件进行流式管理, 根据需要能便利节选所需片段, 提高录像数据管理能力和效率。

5) 扩展便利:系统存储容量、前端监控点数量、接入视频专网数量可基于IP网络灵活扩展。

6) 可管理性强:基于网络实现对监控设备的统一管理;基于网络实现对监控数据统一管理。

2.2 CVR存储流

存储数据流如图1所以。

1) 存储流:高清前端的视频流可直写到CVR存储系统。

2) 实时流:流媒体服务器从高清前端获取实时视频流, 将实时视频流转发给各个客户端。

3) 回放流:客户端可直接从CVR获取回放视频流。

2.3 卡口图片存储容量计算

按照每张图片400KB, 每个车道每天通过的6000辆车来计算所需的容量。

3 存储系统设计分析

中心存储系统一般需要集中存储3种信息——车辆号牌等动态数据信息、车辆图片信息和车辆视频信息, 因数据保存时间长、数据量很大, 各类数据应根据数据类型、特点及重要性进行区别存储。对于核心数据, 应当以确保数据绝对安全及高速读写为核心目标;对于一般数据, 应当在保障数据稳定、满足存储速度和安全需求的条件下, 以降低单位容量存储成本为主要目标。同时, 存储系统设计应当充分考虑项目未来扩展的可能性, 确保在存储容量需求进一步增加的情况下, 能够简单、快速地进行系统扩容, 不得出现扩容困难或受限于系统初始设计等问题。

3.1 数据存储设计

每辆车辆的号牌等动态数据信息量为0.4KB/条, 按单车道日均6000辆流量估算, 每条车道的数据信息量按不同存储时间的容量计算公式如下:

表1为不同车道数量和不同保存时间的数据存储容量。

按照单车道日均6000辆流量估算, 不同车道规模和不同保存时间情况下的信息记录条数见表2。

对于超大数据量, 数据库软件选用Oracle 10GB正版数据库, 可支持8EB的超大数据量, 支持双机热备。

数据库存储系统选用高性能服务器, 具有数据绝对安全、对块的快速定位查询以及高速读写能力, 存储媒介使用高性能硬盘;同时, 存储系统1台数据库热备服务器用于系统级冗余备份, 热备服务器选用与数据库主服务器同系列的服务器。

3.2 图片存储设计

车辆图片信息采用JPEG编码格式, 符合ISO/IEC1544∶2000要求, 压缩因子不高于70, 200万高清摄像机输出照片文件平均大小为400KB, 按单车道日均6000辆流量估算, 每条车道的图片信息按不同存储时间的容量计算公式如下:

表3为不同车道数量和不同保存时间的数据存储容量。

3.3 视频存储设计

以每方向1台200万像素全景监控摄像机, 输出8MB码流、25fps@1920×1080分辨率视频流为例, 不同路数和不同保存时间下的存储空间如表4所示。

4 优化案例分析

4.1 存储容量的计算

以200个200万像素高清监控, 30个300万像素视频卡口, 以及海康威视的存储DS-AS82024D为例进行计算。

1) 硬盘数量

高清监控每一路的录像数据存储时间为30天, 图片数据存储为180天。实际需要的磁盘空间计算如下:

故录像需要磁盘空间为310.2TB, 图片需要磁盘空间为16.48TB。

考虑到硬盘格式化损耗10%及RAID5设置, 本项目录像实际需要24盘位磁盘阵列8台, 2T企业级硬盘数量为192块;车辆过车实际需要24盘位磁盘阵列1台, 硬盘数量14块。

2) 存储性能的核算

海康威视的存储DS-AS82024D接入前端摄像机的路数受性能指标的限制, 其路数包括录像+回放D1 (2Mbps) 240路数, 合计带宽480Mbps。

以上案例中每台存储的接入带宽平均为 (200×4+30×6) /8=122.5Mbps, 其小于480Mbps, 满足设备性能要求。

4.2 存储设备数量的优化突破口

对以上的存储设备数量的计算过程进行分析, 可看出硬盘容量作为分母, 决定着存储设备的数量;而随着超大容量硬盘的技术逐渐成熟, 4T硬盘已经开始应用, 如果采用4T硬盘, 在满足存储要求的前提下, 则存储的配置数量会减少一半。

下一步需要对存储的性能进行核算。仍按上例, 重新计算每台存储的接入带宽平均为 (200×4+30×6) /4=245Mbps, 其小于480Mbps, 同样满足设备性能要求。至此, 对存储配置数量的优化工作完毕, 使视频存储数量从8台减少一半, 变成4台, 而4T硬盘的造价则基本是2T的一倍, 这样优化后的硬盘造价基本不变, 而存储的造价则降低一半。

5 结束语

以上的优化方案已在绍兴镜湖滨海的监控系统中应用, 并顺利通过竣工验收。2014年第1期滨海新区高清治安监控租赁项目, 节约存储3台;2014年镜湖高清治安监控租赁项目和2014年第2期滨海新区高清治安监控租赁项目中, 对存储也进行了优化, 节约存储7台, 合计节约10台, 以每台采购价格6万计算, 共节约存储采购费用60余万元, 大幅度降低了工程建设成本。

监控优化 篇2

城市轨道交通电力监控系统信息流优化初探

城市轨道交通电力监控系统担负着对供电设备进行监控和数据采集,实现供电设备的自动化管理等功能.本文在对电力监控系统信息流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对电力监控系统信息流的优化进行了初步探讨.

作 者:张敏波 Zhang Minbo 作者单位:长沙轨道交通集团有限公司,湖南,长沙,410007刊 名:电气化铁道英文刊名:ELECTRIC RAILWAY年,卷(期):“”(3)分类号:U239.5关键词:城市轨道交通 电力监控系统 信息流

变电站监控信息优化整合分析 篇3

关键词:变电站;监控信息;信息优化整合;监控环境;信息报告 文献标识码:A

中图分类号:TM764 文章编号:1009-2374(2015)25-0032-02 DOI:10.13535/j.cnki.11-4406/n.2015.25.016

我国长期以来,针对应该怎样才能对变电站的整体监控系统的信息进行规范,以及怎么样才能用少而准确的信息来最直观地反映出变电站运行过程当中的具体的情况,是我们目前在开发全自动信息化系统的环境下需要解决的问题。由此,本文针对当前的变电站监控信息系统存在的一些问题和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试着探究针对信息优化制定的相关的规范和标准,并且提出一些适合监控系统运作的有利的管理模式,让信息的进入以及管理活动的监控和处理完善起来,能够顺利地进入操作流程。

1 变电站监控环境

1.1 不规范信息的名称

不同的变电站对某一个同线路的电流配件的称呼和定义都不尽相同,描述也都不一样,同时也还存在一些不规范的称呼,造成了不同的地方有不同的称呼的情况,除了描述不够规范之外,还有非常模糊的一些定义,称呼和理解模糊都是很常见的问题,这都给信息监控工作人员的工作增添了非常多的困难和阻碍。

1.2 信号上传不稳定

通常一个变电站旗下的一些子站的系统内部传递的信息既详细又全面,却十分冗余,不够简洁,造成总体的变电站的信息量极大。监管系统平稳的时候尚不明显,一旦发生某些事故或者是运行出现一些异常的时候,会弹出非常多的信息信号,这是由于微机系统对于信息的上传过程太过于细致,通常情况下微机的保护过程经常会让有动作产生的所有元件的内容都上报出来,甚至比较复杂的系统出现故障的时候会有若干个保护系统同时开启上报功能。

但是这巨大的信息量中却只有很少的信息是能够非常直观地表达出事故或者异常的存在的,其他信息基本上都是随着有价值的信息同时出现的一些预告性的信息信号,这样的反馈极大地影响到了监控人员及时判断和处理系统异常。

1.3 信息传递混乱

变电站的监控信息化系统中最重要的中心监控中描述的相关信息基本上是作为整个系统的主要信息的,同时系统自动将它们进行先后的排序,这是非常科学的自动化管理之一,但是由于各个部门之间的通信速度和客观原因很可能会导致信息传递的时间前后产生一些差异,同时当变电站的分系统与总系统通行时产生的延迟也会造成一定的滞后,造成信息传递过程中的混乱。

2 产生原因

大多数变电站在进行信息传递的转发表的填写以及回收的过程中没有比较明确的规定和约束,导致变电站的信息决策非常主观,并且没有普遍性。

实际施工过程中使用的图纸对一些项目的信息的称呼和定义不够准确,导致描述不清,职能非常盲目,最终造成非常明显的差异。

实际施工过程中没有理论依据可以考虑,信息转发只追求能够非常完整全面地描述施工的设备的情况,却使用了细而不全的描述方式。

施工现场的一些监控设备以及其他的辅助设备非常繁复,并且没有比较统一的标准和规格,导致对信息的收集速度不一致,很容易造成信息在排列时间上的

混乱。

变电站对信息的调整和改善这样的工序非常不重视,导致在现场施工的人员只重视施工过程中涉及的信息保护,而忽视了对信息的具体监控。

变电站监控信息的总体收集和总结的过程联系度不够,导致信息的互动效果非常不好,并且也缺乏使用信息方面的认可。

3 信息优化整合的主要目的

通常情况下,我们国家的变电站在信息监控这一部分的相关规范和制度基本上都是对信息的监控的环境进行了一定的调查和研究之后总结出来的,对监控信息进行一定程度上的技术处理,然后通过这样的方式来实现具体的信息的显示,来整理变电站相关的信息服务的业务,同时提高参与这些工作的工作人员的相关职业技能和素质,并且要由相关的部门建立健全一些比较完善的规章和要求,通过这样的方式让变电站的信息监管能够做到有约可行。

变电站信息监管方面的规范的实践和管理可以提高相关的信息化和自动化的水平,并且能完善整个自动化的信息管理系统,带动整个信息监控事业的全面的发展和进步,并且促进整个运营体系建设的进展。

4 信息优化整合的可行性

4.1 完善信息报告的上报规定

根據国家已经出台的一些关于变电站自动化管理的规范,信息上报的主要模式可以界定成几个不同的等级,然后在此基础上界定出一个比较统一的标准。例如,按照发生的障碍和可能存在隐患分成几个等级进行分别的上报,或者以不同的信息类型来分类,某一个范围之内的信息出现了障碍立刻上报。

4.2 建立具体的分级实施方案

分散变电站职责,将工作职责进行分解,在进行统一名称上传的基础上,调整常见的信息筛选方式,对没有必要进行检测的信息和有重复性的信息进行判断,让信息能够比较有效地完成上报的作用,同时对不同的厂家之间的设备进行规范,通过这样的方式来避免可能会因为协议差异产生的一些问题,同时对相关的变电站的信息进行分级分类,完善信息窗口的显示模式。

4.3 具体的实施办法

如果遇到的是没有故障的情况下可能发生的一些短时问题,针对时间比较短的报错信息,可以在信息设置的过程中加一段时间的延迟,通过这样的延迟时间来规避这类没有意义的报错。

不重要的信号产生的一些问题,将这类信号进行统一的整理和规范,然后通过总站的信息管理系统来有针对性地屏蔽掉,就可以很好地避免这一类的问题了。

来自于不同的信息渠道产生的重复性的报错信息,对于这一类的信息,针对一些关键节点的内容进行单一性的保留,屏蔽掉后期跳出的报错信息。

最常见的还是信息量大导致的信息太详细阻碍系统运行的问题,对于这样的信息,和不同渠道的相同信息进行相似的处理,只保留关键节点的信息,其他的冗余部分一概予以删除。

变电站信息监控的管理系统收集到的全部信息都采用根据不同的类别、不同的形式的管理方法来进行显示,可以通过一定时期去查看一定的报错信息的方法,让工作人员将信息分成严重故障和常规障碍的两个类型,这样就可以非常及时地发现有用的信息,并且能够提高工作人员工作的质量,促进变电站信息运行的监管和掌握。

5 信息优化整合可能的效益

变电站的信息管理过程中采取信息优化整合的方法之后,极大地加强了监管的效率和精准性,它不仅可能带来一些非常好的效益,同时也有非常值得看好的应用,比如信息量大大减少,降低了变电站工作人员的工作量,提高了工作效率,并且能够非常及时地抓住变电站系统中的一些安全隐患进行排除,提高了安全性。

6 结语

变电站通过具体的信息优化管理后,监控系统的信息上报模式也得到了优化,可以在发现漏洞的时候及时地上报出来,同时也可以根据发现的警告信息进行分类处理,筛选出比较有价值的信息,以期可以比较有效地工作,减轻工作人员的压力的同时,也能保证变电站内部组织结构的安全和稳定。

参考文献

[1] 李玉龙,宋祥春,潘鸿飞.电网调度技术支持变电站监控信息的优化整合[J].安徽电力,2014,(4).

[2] 刘一峰,徐鹤勇.智能变电站监控信息优化的探讨[J].宁夏电力,2015,(1).

[3] 陈雪峰,张桂芹,刘焕聚,张伟,王振华.变电站监控系统信息优化管理的实践[J].煤矿机电,2014,(1).

作者简介:张燕丽(1979-),女,山西阳城人,国网晋城供电公司工程师,研究方向:设备监控管理。

水资源监控平台优化设计 篇4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水资源问题日益突出。水资源的形势将发生深刻的变化,加强水资源监控已成为当今环境治理过程中的重点内容。

2 研究现状及问题

美国、日本、荷兰、英国等国家于20世纪70年代开始发展水质监测。上世纪80年代中期国内才开始水质在线自动监测技术方面的研究。从我国提出水资源监控系统的概念以来,自动监控系统得到广泛的推广和应用,在各级环保部门中,资金的投入和技术的革新上呈现快速增长势头。国内关于水资源监控方面的研究在三峡地区比较多,文献[1]中重庆大学黄欢设计了基于计算机网络和无线网络的大范围水域水质的监测方案,运用Web技术实现三峡库区水环境检测系统的开放性设计。李宇航在文献[2]中阐述了水质在线监测系统的系统组成和总体结构,完成了系统控制电路的设计。这些研究主要采用遥感技术、传感器技术、网络技术等对水质的物理化学指标进行可视化监控。针对水面环境,应用遥感飞机、地球卫星、GPS定位技术对河流、航天实验室、湖泊、海洋和水库进行遥感监测。

视频监控由于其本身特性的限制,与数据直接关联性低,一直在传统的水资源监控项目中处于辅助地位,仅作为现场情况全景查看、录像回放等辅助手段。目前各省市地方基本上都建有自己的水资源管理平台,尽管采取的技术手段各有不同,从传统角度来讲研究已比较成熟,已投入使用的小型监控系统如紫阳县汉江水质视频监控系统、安吉县水库实时监控系统能够全方位、实时在线监控水面状况,发现多起漂浮物并及时处理,提高了水资源监控效率。但是这种监控需要人工24小时值守查看大屏幕发现问题,费时费力,并没有发挥视频监控应该发挥的作用和优点,薄弱点在于智能分析这一环节,利用率还比较低,效率还能搞提高。随着视频技术和监控算法的发展,清晰度大幅提升,3G/4G无线视频和图片传输的应用,使得视频监控在水资源监控尤其是水面智能监控找到了新的切入点。

石为人在文献[3]中提出一种自动检测三峡库区水域水华现象的图像处理算法,建立水华预警模型进而对水华预警。文献[4]中提出基于混合高斯模型的背景差分法和帧差法提取出水面的漂浮物体。吴有富、左建军、杨鹏等人在文献[5][6][7][8][9]提出了对水面漂浮物进行分类和识别,并给出了相关的研究思路和方法,开辟了新的应用领域。国家从战略层面正在建设统一的水资源管理平台,贵州依托大数据业正建设水资源的云平台。研究水面漂浮物智能监控,将其融入水资源管理平台,能够优化平台,提高效率。

3 对策及总结

智能视频监控技术近几年逐渐从理论阶段走向实用并成为未来视频监控系统的核心技术,视频监控已经在很多行业中获得了应用,在水资源管理应用中要推进智能视频监控技术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针对某个行业的应用进行特别设计,现有的通用视频处理算法往往只能对某些特定场景有较好的效果,因而在应用过程中,需要针对行业应用和现场环境进行优化设计,选择适应行业环境条件的应用。一般地,视频图像中运动对象是需要检测的感兴趣目标,因此智能视频检测常以检测图像内容的变化为主,对于水利监控而言,由于画面同时包含水面,而水面在动态变化,因此提高了视频检测的难度。但是,水面波纹具有形状不固定、相邻帧运动方向连续、纹理特殊等特点,基于这些特点,水面波纹的干扰可被排除。

(2)智能视频检测技术在现有条件下已经可以代替人工完成大部分工作,不过要完全代替人工还需时日,在应用前对场景进行充分的学习和适应,视频处理算法往往需要预设某些阈值灵敏度和参数,一些自适应算法可以对此过程进行自动学习,但是也存在学习时间过长,有时甚至出现无法收敛的情况。因而在应用中最好的模式是在智能视频检测的基础上适当辅以人工,确保针对现场环境设置合适参数。

随着系统应用的逐渐深化和扩展,水面视频监控系统将逐渐朝数字化、网络化和智能化方向发展,大规模联网的流域监控成为发展趋势,利用各种无线通信技术扩展监控范围和预案提高快速决策和应急指挥能力,利用智能视频检测技术提高视频监控系统的自动化程度,将成为未来水面视频监控系统的重要特征。特别是智能化技术使大规模视频监控更具实用意义,可大幅节省人力和监视设备,在水利行业的应用将有广阔的前景,并推进水利视频监控系统向智能化的综合管理系统发展。

参考文献

[1]黄欢.基于Web的三峡库区水质监测及分析系统的研究与设计[D].重庆:重庆大学,2009.

[2]李宇航.三峡库区水质在线监测系统结构控制技术研究[D].重庆:重庆大学,2010.

[3]石为人,贾承晖,王楷.基于图像处理的三峡库区水域水华检测算法及预警研究[J].仪器仪表学报,2010(12):2641-2647.

[4]江杰,李刚.河流漂浮物的自动监测方法研究[J].人民黄河,2010,32(11):47-48.

[5]吴有富,左建军,吴晶.一种基于SOM的水面污染物智能监控系统[J].环保科技,2012(18).

[6]左建军,吴有富.水面漂浮物智能监控技术[J].软件导刊,2013,12(04):150-152.

[7]Wu Y,Zhuo J,Wu J.An Intelligence Monitoring System for Abnormal Water Surface Based on ART[C]//Digital Manufacturing and Automation(ICDMA),2013 Four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IEEE,2013:171-174.

[8]左建军.计算机视觉技术在社会公共服务中的应用研究[D].贵阳:贵州民族大学,2013.

企业级运营监控机制的优化与实践 篇5

【关键词】企业运营;计划预算;精准执行;协同联动

一、背景

企业运营管理主要是基于经营管理现状和整体目标要求,围绕公司运营价值链,采用现代企业管理原理和方法,进行的运营计划、组织、控制与改进等管理活动,从而实现公司的战略部署。实现公司战略目标的主要原则和理念是以提升公司运营绩效为目标,包含精准执行、一致的目标、科学的管理配置、有效的持续改进、积极的风险控制等五个方面。

定位为企业运营的综合管控平台的运营监测(控)中心(以下简称运监中心),其核心价值应围绕上述五方面实现,即:建立运营监测(控)组织架构和工作体系,通过从整体运营效率效益出发,对企业运营进行动态、准确、快速的监测、分析与协调控制,发现管理短板,优化业务流程,增强跨专业、跨部门协同能力,实现公司核心业务和整体资源的集中运作和高效管理,使公司资源配置更优、内部控制力更强、管理效能更高,为提高企业管理效率和经营效益提供保证,实现公司战略落地。

目前,各级运监中心由于成立时间较短,在运监体系理论建设、运行机制建设、制度体系建设方面还需要进一步开展系统性的深入研究,形成更高效有序的业务运行秩序,提升业务运行效率和质量,满足公司对运监中心作用发挥的要求。本文着重围绕运监中心运行机制方面提出相应的优化策略。

二、围绕两条主线,构建企业级运营监控运作模式

综合计划与预算是实现公司发展战略和年度经营目标的具体实施方案,而按时完成重点工作任务是实现公司经营目标的可靠保障。计划预算与重点工作任务密不可分,计划预算是重点工作任务的目标和基础,重点工作任务是计划预算的保障和实践,因此只有对计划预算与重点工作任务实施全面监控,才能保证公司总体发展战略和运营目标的实现。

精准执行是公司实现战略目标的基础,精准执行是指在一定的资源配置和管理配置条件下,在正确目标指引下,取得最优的结果。其内涵包括精准、合规、高效、及时和低成本。因此,运监中心的核心工作应紧密围绕保障计划预算和工作任务精准执行、实现企业级运营监控的管理内涵开展。

1.对计划预算指标和项目实施全面监控

从计划预算指标中筛选确定核心监控指标,对指标进行趋势研判并进行关联量化计算,以指标值完成优劣为重点,从自身完成值加趋势分析、关联指标变化对目标指标量化影响程度、相关业务活动处理效率三个维度进行综合判断,形成指标完成情况优劣评估及后期预测展望。对综合计划下达的资金项目实施全过程闭环监控,按照事前导入提醒、事中纠偏预警、事后评估验证,对每一类项目按照监控点,从及时性、准确性、全面性、合规性等多个视角,明确异动或问题识别标准,采用比对判断、关联分析等方法,进行动态监控,保障项目精准执行到位。

2.以提升执行力和工作效率为目标,实施重点工作任务监控

每月月初,将本月各部门应开展的工作事项分部门在系统中进行提醒。对各项工作的重要环节进行动态监测,在节点到期前3天对尚未完成的工作任务进行预警,实现由测到控。并开展结果属实性验证,对已完成的工作事项,通过与协同办公、公司门户网站新闻报道、各部门业务系统等相关内容进行比对,验证完成情况,保证工作完成质量。

三、规范两级中心业务,打造一体化协同监控体系

根据运监中心的职责定位,各级运监中心都是对公司经营活动进行全方位的监测、分析与控制,实行分层闭环管理模式。由于业务源头在基层,大部分情况下问题产生后的整改处理环节也在基层,若全部按照省市两级分层闭环管理模式,省公司层面发现的问题通过省公司业务部门,再由业务部门督促基层单位落实整改,再反馈运监中心,造成协调督办环节效率偏低,并且业务部门在反馈时往往对问题产生的真实原因进行回避,造成经常出现同类问题频繁出现的情况。针对这一问题,结合业务开展实践,只有把各级中心作为一个整体,统筹资源、统一运作,才能高效发挥协同作用。通过不断提炼总结,逐步确立了“监测各负其责、分析协同配合、问题分层解决”的新思路。在此思路指导下,确定了省市两级运监中心通过三种模式实现业务联动,即:省级监控、地市督办,分级监控、成果共享,省级指导、地市监控。两级中心分别按照日、周、月监控模式,实行本级分层监控,同时对协同业务实行联动监控。根据实践经验,已对基建项目工程进度、新投设备转资、新装用户电价执行等多项联动业务进行规范固化。协同联动机制的建立,在实际工作中取得明显成效,

四、结论

通过对运营监控工作机制的研究与实践,确定优化运监机制的目标为:以计划预算和工作任务为驱动,以规范两级运监业务流程为基础,以保障公司运营目标精准执行为目标,构建一体化协同监控体系,实现企业级运营监控。

牵引变电安全监控系统优化研究 篇6

1存在的问题

1.1铁路行业相关规范的缺失

铁路牵引变电的相关工作人员在进行牵引变电安全监控施工期间, 因为验收规定、施工措施的不完善, 以及在设备安装工程中不合理的布线, 在使用了一段时间以后就会出现设备故障或者警报错误的情况。而更为严重的是, 由于运营管理方案的不完善, 导致在安监系统出现问题时, 无法得到有效的解决。而在出现警报错误的时候采用传统的屏蔽警报信息的模式, 不仅不会排除危险, 反而还会造成一定的安全隐患。与此同时, 技术水平的相对低下导致很多的设备在功能上不是很一致, 系统性能的差别也相对较大, 这就造成了它们与消防联动控制等系统无法进行信息共享。

1.2安全监控系统设计中存在的问题

1.2.1专业接口问题

(1) 综合视频监控系统的接口。铁路客运专线安全监控系统通常是通讯专业设计出来的。不过, 通讯专业在选择摄像头的时候, 所选的类型不是特别的适合现场情况, 导致设备的运转很难准确的通过摄像头反映出来。另外, 即便是在安全区域里, 也会出现死角的情况, 而且视频监控和安全监控没有能够和防盗以及火灾警报形成共联, 因此很难在第一时间里接到安全警报。

(2) 气体灭火控制系统的接口。通常, 暖通专业设计牵引变电所气体灭火装置, 而相关的控制工作则交给变电专业。现在的牵引变电所灭火系统都配有火灾探测器, 这样比较有利于启动控制室及时的发出报警讯号。一般情况下, 它和安全监控系统是单独存在的, 并没有形成统一的系统, 而这种现状则无法达到《变电设计规范》当中所提出的的要求。不仅是在《变电设计规范》当中, 《火灾自动报警设计规范》当中也提出了类似的要求。所以, 我国在这方面必须要做出相应的改革措施。

1.2.2设备选型问题

这些年, 由于高铁得到了快速的发展, 所以导致一些牵引变电所不得不因为征地等原因, 开始启用全户内布置的措施, 从而让电缆夹层、竖井等这些平时很少被用到的的布置方式得到了广泛的运用。而过去的典型感温、烟感等探测器现在并不符合《火力发电厂和变电站设计防火规范》中所规定的对于防火探测器的选型要求。同时, 最近几年建设的一些大型变电站, 所需要的火灾探测器特别的多, 而以目前环境监控装置的水准来看, 开入接口根本无法得到足够的供给。所以这就造成万一出现火灾的情况, 将很难得到准确的定位。

2系统方案

2.1设计施工应遵守的规范

一定要根据《设计规范》中的相关规定来进行牵引变电安全监控系统的优化工作。而且不仅如此, 也要遵守国家对于安全监控系统工作的有关规定。在建设牵引变电安全监控系统的工作期间, 则一定要严格按照《设计与安装》中所规定的要求去施工, 除此之外, 《火灾报警和消防控制》中的相关内容, 也是施工人员必须要牢记的, 这样才可以防止异常或者违法的情况出现, 而更为重要的是, 能够进一步的降低火灾隐患, 从而为牵引变电安全监控系统优化工作创造出更好的条件。

2.2图像监视前端设备的选型和设置

在对摄像机进行安装的同时, 一定要和照明系统进行合理的搭配, 这样才能够在晚上或者光线不足的情况下达到最好的观测效果。在摄像机的选择上, 最好采用低照度的。而在有关对室内高度的调整方面, 最好不要比地面低出2.5m;如果是调整室外高度的话, 则最好不要比地面低处3.5m。

而在设置图像监视前端设备方面, 则要注意以下方面:在控制室内要安放一个速球型摄像机, 其目的在于随时能够监控到控制室内所出现的各种状况。同时高压室中也要安放速球形摄像机, 不过和监控室不同的是, 安装的数量为2个。安装的目的就是要监控高压室里所出现的各种状况。最后还要在电缆夹层中安装一个速球形摄像机, 以便监控电缆夹层的工作状况。而在户外220kv设备侧, 在配电装置两侧各安装一台枪型摄像机, 目的在于监控进线侧设备的工作状况。在户外27.5kv设备侧, 也要在配电装置两侧各安装一台枪型摄像机, 目的是在于监控馈线测设备的工作状况。同时在控制室的顶层, 还要再安装一个速球型摄像机, 这样就能将所亭的所有部分都能监控到。

2.3入侵检测前端设备的选型和设置

要在牵引所亭的周围搭建一个2.5m的围墙, 并要把这个围墙当作外周界。同时还要在围墙的四周装上两种类型探测器, 分别是激光类型和红外入侵类型。而对于数量的要求基本都是以4对为主。通常, 激光探测器要比红外光探测器更具有穿透力, 因此激光探测器比较适合在抗击沙尘等恶劣天气下进行使用。由于牵引所亭的防护窗并不是一个正规出口, 所以通常都会选用玻璃破碎探测器, 而具体的安装位置一般是在窗户的正上方, 对于数量的要求基本都是以2个为主。在建筑物里, 控制室一般都会作为正规出口。而为了降低误报出现的概率, 通常都会选择微波探测器, 并将其安装在门的上方, 而对于微博探测器数量的要求, 则会根据门的数量来进行确定。

3结束语

通过以上内容我们能够了解到, 若想加强牵引变电安全监控系统的优化工作, 就一定要制定出完善的施工规范, 做好图像监视前端设备以及入侵检测前端设备的选型和设置工作。因此在今后的工作中, 相关工作者要积极努力, 认真探索, 制定出更为完善的牵引变电安全监控系统优化方案, 从而让我国的铁路管理水平迈向一个新的高度。

摘要:我国对牵引变电安全监控系统的优化工作已经开展了近10年的时间, 不过到目前为止, 发展的还不是特别的完善。因此相关专家根据铁路行业的有关规定, 以及通过在电力及牵引供电行业多年的工作经验, 逐渐发现了在研究期间所存在的问题, 并根据长时间的努力, 终于总结出了具体的解决措施, 那么下面我们就来具体的讨论一下相关的解决措施。

关键词:牵引变电,安全监控系统,优化研究

参考文献

[1]王林.牵引变电安全监控系统优化研究[J].铁道标准设计, 2014 (11) .

[2]王维刚.铁路牵引变电安全监控系统优化研究[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 2015 (06) .

[3]韩玉霞.浅谈牵引变电所安全监控系统设计优化[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 2015 (23) .

电视监控系统的应用及优化改造 篇7

1. 优化前的电视监控系统

(1) 监控系统

电视监控系统共有三个监控系统中心, 分别是炼钢调度室、轧钢调度室和中心调度室, 均有六台34吋彩色监视器组成电视墙, 用视频线 (同轴电缆) 进行图像信号的传输, 系统选用彩色摄像机镜头和云台、多媒体计算机、视频矩阵切换器、智能键盘及彩色监视器、长时间录像机, 对生产线和重点部位实现全方位实时监控。

(2) 系统构成及原理

优化前电视监控系统结构框图见图1, 系统主要由前端部分、管理控制设备、终端显示设备、信号传输系统组成。通过长镜头接收光信息, 经光学镜片分成两部分, 一部分通过日本松下彩色CCD摄像机形成图像信号, 另一部分经比色扫描形成信号经A/D转换后和图像信号一起由同轴电缆进入主控器, 经数字化处理后的图像在监视器上显示出来。

(1) 系统的前端设备有彩色CCD摄像机、镜头、云台、译码器、摄像机防护罩等。

(2) 管理控制设备由操作室信号控制器、中心信号控制器、中心矩阵及智能键盘构成。

(3) 终端显示设备采用监视器和计算机的CRT构成。

(4) 本系统全部采用同轴电缆传输视频和数据信号。

2. 存在问题

(1) 由于原电视监控系统共有三个监控系统中心, 不利于集中监控。

(2) 图像信号的传输是采用视频线, 易受强电、电磁、高压等电力系统的干扰, 受传输距离的限制, 需要改进传输方式。

(3) 终端画面长期处于不稳定和模糊状态, 严重影响了调度人员对现场的监控和管理, 对生产的顺利进行造成影响。

3. 优化方案、实施效果及系统功能

(1) 优化方案

(1) 电视监控系统优化分两步:先完成调度室的监控设备, 再逐步完善增加并优化改造各个操作室的远程监视设备和光纤传输设备。

(2) 将轧钢调度室和炼钢调度室的工业电视监控终端移到中心调度室, 改为中心调度室集中控制。

(3) 从连铸操作室经炼钢调度室到中心调度室采用光纤传输。

(4) 用三套001T/R型光端机进行信号的传输。

(5) 中心调度室增加六台34吋彩色监视器, 便于集中监控。

传输部分是指传输图像信号, 视频信号的流向是从系统前端的摄像机流向数字监控系统的控制中心。根据现场实际情况, 采用光缆传输。由于分厂面积较大, 厂区分布距离较分散, 东西距离较远, 采用光缆传输可以避免使用一般电缆传输带来的视频衰减, 从而使终端显示的图像更加清晰。在监控点的前端配置视频光端机发射端, 在主控室配置视频光端机接收端, 通过光缆同步传输多路信号实时视频信号。该光端机可适用于多种恶劣环境, 是监控系统应用的理想选择。即插即用的设计使得安装极为简便, 并且无需进行电气和光学调节, 该光端机配有每个独立通道的电源和视频状态指示的LED, 可实时监测系统的正常运行。

(2) 优化后的电视监控系统

系统的监控中心设在厂中心调度室, 中心调度室有由12台34吋彩色监视器组成的电视墙, 电视墙的机架内放置可扩展的SJC12824大型视频矩阵切换器, 矩阵切换器内置一块16路视频输入板和两块8路的视频输出板。因此本视频矩阵是一套扩展性极强的大型矩阵切换控制系统设备。电视监控系统的图像, 经嵌入式数字硬盘录像机, 可把视频信号数字化压缩后经网络接口RJ45接入MIS网。

本系统远端是生产线各个操作室需要的远程监控, 远端的视频信号通过视频光端机传输到中心调度室, 同时每对光端机都带有一路反向的控制信号通道, 以实现调度室中心控制矩阵切换器对远端射像机的云台和镜头的动作控制。系统在前端共设有108台日本松下彩色CCD射像机。优化后采用光纤传输的电视监控系统结构简图见图2。

(3) 系统功能及特点

工业电视数字视频网络监控系统是安全生产防范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它是以电子技术、传感技术、计算机技术、多媒体和网络技术为基础而构成的综合性监控系统。

具有技术先进、监控严密、防范有力、提供储存信息及时准确和与其他防范系统联动运行的功能, 不仅可以对监控现场进行不间断实时监视, 还可以通过各种存储媒体将监视内容清晰地记录下来以备随时查阅。

(1) 监控系统实现现场多画面实时监视和实时视音频硬盘录像两种功能, 录像保存时间可按客户要求设计。现场监视可达到视音频同步实时25帧/s, 采用MPEG-4视音频硬件压缩方式, 图像预览监视分辨率达704×576像素以上, 录像分辨率达352×288像素以上。

(2) 视频存储设备采用硬盘录像机, 硬盘空间巨大。硬盘录像存储文件满时, 系统可自动提示, 并将存储最早的录像文件自动替换, 实现循环录像, 同时, 可将重要录像文件自动或手动加锁, 防止硬盘满时自动删除。

(3) 具有动态监视报警录像功能, 灵敏度、录像持续时间可调, 每路图像支持多个分区检测, 视频报警触发时, 可预录触发前60s (预录时间可调) 的内容, 使录像内容完整。

(4) 系统具有自检功能, 视频源丢失时系统自动报警;具有图像抓拍、打印功能;具有密码保护功能, 防止非法修改系统设置。

(5) 系统图像资源压缩为数字图像信号通过厂内局域网传输, 便于各级管理人员随时观看。

(6) 图像显示方式:可以根据管理需要进行预先设定, 各监视器可以对任意一台摄像机进行定点显示或四画面、九画面、16画面的显示;同时各监视器可以对所有摄像机或部分摄像机图像进行自动循环显示, 也可同时显示16路硬盘录像机放像信号显示图像信号。

(7) 系统具有图像可编程功能, 操作控制键盘上的相关按键, 可以方便地设定各监视器上图像循环切换的内容及时间, 自动循环显示时间可在1~30s内调整。

改进后, 经过近1年多的实践验证, 图像清晰、集中、稳定, 效果良好。

摘要:叙述了安钢第二炼轧厂工业电视监控系统存在的问题, 提出优化改造方案, 给出了优化改造前后的电视监控系统结构框图, 介绍了改造后系统功能的特点。

关键词:工业电视,监控系统,优化改造,应用

参考文献

监控优化 篇8

变电站的综自改造是一个渐进的过程, 在投运和改造的初期, 所有的设计都是针对单个变电站而言的, 并没有考虑在变电站进行集中监控后的信息规范问题, 造成集中监控后, 即使同样设备、同样信息的描述用语也不一样。通过对不同变电站、不同厂家设备遥信信号分析和对比, 造成监控信息不规范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种:

1.1 设备制造厂家的不同造成信息不规范。

1.2 安装调试人员的习惯不同造成信息不规范。

1.3 早期信息需求不同造成信息不规范。

1.4 部分变电站使用设备陈旧, 无法实现“五遥”信息采集。

2 电网监控信息分类标准

根据国家电网公司《无人值班变电站监控系统信息规范 (试行) 》和重庆市电力公司《重庆电网调度自动化系统信息规范 (试行) 》要求, 结合万州电网运行的实际情况, 明确了信号分级分类的原则。

调度自动化系统所采集的实时信息根据对电网直接影响的轻重缓急程度细分为五类:

一类 (事故信息) :主要反映由于电网或设备故障等引起断路器跳闸、保护装置动作出口跳合闸的信号等, 是需实时监控、立即处理的重要信息。

二类 (异常信息) :主要反映设备运行异常情况、威胁电网安全与设备运行和影响设备遥控操作的信号, 是需实时监控、及时处理的重要信息。

三类 (变位信息) :主要反映电网断路器 (分、合闸) 改变的信息。该类信息直接反映电网运行方式的改变, 是需要实时监控的重要信息。

四类 (越限信息) :主要反映电网重要遥测量超出报警上下限区间的信息。重要遥测量主要有断面潮流、电压、电流、负荷、主变油温等。是需实时监控、及时处理的重要信息。

五类 (告知信息) :主要反映电网设备运行情况、状态监测的一般信息。主要包括隔离开关、接地刀闸位置状态、主变运行档位及设备正常操作时的伴生信号, 保护投/退, 故障录波器、收发信机等设备的启动、复归信号, 测控装置就地/远方等。该类信息需定期巡视。

3 信息规范的执行及效果

在管理上, 及时编制信息规范标准, 使在变电站设计、设备招标、安装调试、设备验收各个环节都执行统一的信息规范。监控人员通过查阅信息规范就能够很好地理解每一条信息的具体含义, 进行信息分析和处理时也更加得心应手。

3.1 变电站的设计环节是信息规范的源头。

在设计时, 设计人员应执行统一的标准, 使用统一的新国标绘制图纸, 在标注和遥信信息标注方面使用统一的信息规范进行描述、分级。这样就能为变电站设备的安装调试和技改环节为监控信息按照统一规范进行分级分类设置提供依据。同时不同厂家的继电保护装置, 遵从统一的IEC61850协议, 在综自系统中就可以对同样的信息按照统一的信息规范标准进行设置而不会影响到装置的正常运行。从安装的源头保证了各类信号及分类的准确性。

3.2 在变电站设备验收过程中要加强对监

控信息规范化的验收和主站端和厂站端的信息联调工作。先前的单一变电站和单一设备验收, 对于设备监控信息的规范工作并不做强调, 主管部门和运行管理部门进行设备验收的时候更多的是关注设备本身的状态和上传信息的正确与否。实行变电站无人值班后, 要加强对于信息规范化的验收工作, 对于不够规范的信息分类及时提出意见, 及时改正。对于不必要上传的信息, 通过审查后尽量不要上传, 以减少冗余的信息量, 使监控信息更加简洁明了。实行调控一体化后, 还要加强主站端和厂站端的信息联调工作, 确保信息点对点正确。万州供电局在无人值班改革之初就坚持安排监控人员参与现场设备验收和监控信息验收工作, 实践证明这样监控人员既熟悉了现场设备, 又对监控信息规范化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4 信息优化和展示的执行及效果

4.1 利用调度自动化主站改造的机会对监控信息进行分类分级工作。

调度自动化主站系统, 在2011年由IES500升级至IES600, 新的调度主站具备了信号分类分级显示功能, 在主站改造期间, 对监控所辖的受控变电站的自动化信息进行了信息描述规范和信号的分类分级工作, 对不同类别的信息用不同的颜色进行区分。一类信息用红色显示;二类信息用紫色显示;三类信息用绿色显示;四类信息用灰色显示、五类信息用中蓝显示。在IES600试运行期间, 对监控工作起到了很好的帮助作用。同时将主变冷却器故障、冷却器控制电源消失等重要信息优先等级设为最高, 重要信息显示和声音告警须与其它类信息进行明显区分, 同时务必强化日常监视, 以确保电网安全稳定运行。建立调试信息窗, 避免调试信息刷屏, 完善智能语音报警、信息确认后变色归类的运用, 提高监控质量和效率。

4.2 告知信息优化和展示效果。

监控系统的监控界面应按照监控员和运维员的不同工作职责, 进行具体的责任分区和信息分流监视。为避免海量信息干扰电网监控业务, 监控系统监控员界面的实时事项窗应只显示事故、异常、越限、变位等四类信息, 告知信息不在实时事项窗中显示。但监控系统监控员界面应具有告知信息的查阅功能, 以方便监控员在需要时随时调阅。为便于监控员时刻掌控变电设备的运行工况, 要求有条件的监控系统利用相关技术手段对类似于“×××断路器油泵启动”等特殊告知信息设置累计动作计数器, 当该信息在规定的时间内, 累计计数值达到设置的次数后, 将该信息的信息类型由告知信息转变为异常信息。若该信息在规定的时间内, 累计计数值未达到设置次数的, 该信息类型应保持不变。告知信息中的光字牌有“××断路器机构允许远控”、“××断路器弹簧已储能”等, 在设备正常运行时此类光字牌常亮, 影响监控判断和增加巡视时间, 可根据需要要求将此类光字牌做取反处理, 老旧站的该类信息可在主站取反。

4.3 异常信息优化和展示效果。

变电设备在正常运行和操作过程中, 会伴随发出一些相应的信息, 如“弹簧未储能、控制回路断线、机械合闸闭锁、装置通信中断”等可短时复归的信号。为避免该类信息干扰监控人员对设备的正常运行监视, 可在监控系统监控界面中对该类信息设置延时屏蔽。当延时计数值达到设置的时间后, 若该信息还未复归, 应将该信息在异常信息显示窗中进行显示。若该信息在达到延时计数值之前已复归, 则该信息不在异常信息窗中显示。如设备发生缺陷或地区负荷波动, 导致信号误发或频发, 信号得到现场确认或已安排处理后应人工短时屏蔽;由于设备运行条件不具备, 造成长期上送异常信号, 由厂站端屏蔽或做相应处理。

4.4 越限信息优化和展示效果。

采用定值单管理模式进行管理和设置, 对母线电压越限信息量大的情况采取延时措施, 延时到达后信号未复归按分类要求进行越限信息告警。

4.5 事故信息优化和展示效果。

在电网发生事故时, 各类继电保护装置将发出大量相关动作信息, 监控系统收到的事故信息量大, 监控员不能立即确认引起事故的直接动作信息。监控系统可逐步开展智能判断, 对实时事故信息进行智能综合描述, 减少实时事项窗的事故信息量。

结语

监控信息的规范工作对于监控人员日常的监控、分析、判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各类信息规范的基础上进行分类分级工作, 更加有利于对设备运行状态的监控和评估。监控信息的规范工作和分类分级要在变电站设计、安装调试、设备验收全过程进行把关, 每个环节都遵从统一的标准。做好监控信息的分类和合理的展示工作是减轻监控人员劳动强度和保障电网和设备正常运行的重要技术关键。

摘要:随着“大运行”体系的建立, 随着电网自动化技术的不断发展, 变电站“五遥”功能 (遥测、遥信、遥控、遥调、遥视) 得以充分体现。在调控一体化值班管理模式下, 对监控信息不规范的原因进行分析, 通过制定监控信息规范, 优化信息分类和展现方式, 为电网调控业务提供坚强的技术支撑。

关键词:调度监控信息,分类,展现,技术支撑

参考文献

[1]王素芳.公交车辆调度监控系统的研究与应用2005-01-01

监控优化 篇9

1 远程视频监控图像的采集和预处理

首先构建远程视频监控图像的采集模型,进行视频帧差分析,采用基于隐马尔科夫模型构建视频传输网络结构模型,进行远程视频监控图像的采集,远程视频监控图像自动化标注将在实现智能交通控制、视频安防监控和火灾现场视频传输等领域中发挥重要作用,因此,研究远程视频监控图像的自动化标注方法和优化传输技术具有重要价值,构建视频传输网络通信结构模型是进行编码算法设计的基础,在远程视频监控图像自动标注的整个流程中,采用编码调度方法参与单项模块的图像信息编码,进行局部信息提取,核算出每一项中的编码参数,将远程视频监控图像的采集模型转化为视频关键帧时间序列的重排和信息特征排布问题,在视频图像的域特征点通过Harris角点检测进行特征点标记,基于上述设计原理,得到远程视频监控图像采集的第i行第j个像素对应像素信息为:

其中,1≤k≤P为图像平均灰度假定已求得域特征点预置乱因子,则可以得到:

根据上述采集模型,采用小波降噪方法进行图像降噪,得到图像的降噪输出为:

其中,I(K)(i,j)为k阶匹配像素级,对小波降噪输出的图像进行特征提取,进行自动化标注。

2 特征提取及图像的自动标注优化

对输出的降噪图像通过多尺度关键帧提取进行自动标注,实现图像特征提取和信息识别。采用关键帧信息分解方法构建远程视频监控图像的RGB分量,在域特征点关联区间内存在两个信息特征区域进行加权处理,表达式为:

构建一幅远程视频监控图像的M×N维灰度图像,采用信息编码方法进一步进行图像加密的特征提取,得到:

采用区域分割得到图像多尺度关键帧提取的递推公式如下:

用Xi,j来表示(i,j)位置处远程视频监控图像的灰度值,且:

其中:PS1(d)为图像特征点的关联特性表达式;RS1(d)为采样点的关联特征信息,形成图像的特征加密点库,对于原始点库,通过关键帧提取,实现图像自动化标注。

3 仿真实验

为了验证本文算法在实现远程视频监控图像多尺度关键帧提取及自动标注中的性能,进行仿真实验,远程视频监控图像采集的分辨率是321×1240,测试样本集为1000,得到原始图像和进行图像自动标注的输出结果如图1所示。计算得出,采用本文方法进行图像处理,输出图像的峰值信噪比为52.23d B,比传统方法提高了12d B,而准确标注概率为99.76%,传统方法为67.09%,仿真结果展示了本文方法的优越性。

4 结束语

本文提出一种基于远程视频监控图像多尺度关键帧提取的自动标注优化方法,构建视频图像的采集模型,然后对采集的图像进行小波降噪处理,对输出的降噪图像通过多尺度关键帧提取进行自动标注,实现图像特征提取和信息识别。研究得出,采用该方法进行远程视频监控图像自动标注,提高了对图像信息的检测识别能力,图像的输出峰值信噪比较高,准确识别概率提高,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摘要:对远程视频监控图像进行自动标注,实现视频监控中关键帧识别,提高视频信息的分析鉴别能力。提出一种基于远程视频监控图像多尺度关键帧提取的自动标注优化方法,首先构建视频图像的采集模型,然后对采集的图像进行小波降噪处理,对输出的降噪图像通过多尺度关键帧提取进行自动标注,实现图像特征提取和信息识别。仿真结果表明,采用该方法进行远程视频监控图像自动标注,提高了对图像信息的检测识别能力,图像的输出峰值信噪比较高,准确识别概率提高。

关键词:远程,视频,监控图像,特征提取

参考文献

[1]李进,金龙旭,李国宁.适于星上应用的高光谱图像无损压缩算法[J].光谱学与光谱分析,2012,32(08):2264-2269.

监控优化 篇10

【关键词】动力环境;监控;功能;运行设备

随着我国通信事业的迅速发展,通信布局从原来的端局式转变为离用户相对比较近的模块局和接入点,接入点的逐年递增,对运维工作提出更高的要求,大大增加的维护人员的劳动强度,出现故障,不能给维护人员提供准确的依据,造成人员往返,增加运维成本。通信机房的动力环境的监控系统实现对动力系统,空调系统,机房环境和安全保卫系统的遥信,遥调,遥控,遥测的四遥功能,把现场的,分散的各个机房的电源.空调的运行状态和环境数据,人工的巡视操作变成远程集中的维护和管理,使运维工作量减少了很多。通过监控系统的实时监控,报表自动化,智能分析,数据视频联动等检测手段来提高维护管理水平,保证动力空调等设备的正常运行和机房安全,保障通信供电和设备安全。统计表明,通信电源已成为当前影响网络安全的最主要因素之一。因此为了提高网络安全性,降低运维成本,增强企业综合竞争力,加强动力环境监控系统建设和优化势在必行。

1.动环监控系统现状分析

通信电源机房环境监控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首先系统运行以数据库为核心,要求中心数据库实时更新,这就造成了对中心数据的访问过于频繁,压力过大。其次,数据库服务器是下端前置设备和上端管理接点的连接通道。如果服务器出现问题会引起系统的瘫痪。最后,现有的服务器数量虽多,但他们之间不能进行灵活的切换,这样造成两方面问题,一是中心的通信服务器主备功能不强,二是,可能出现中心通信服务器的负载不均衡现象,当大多数通信端局都连在一个通信服务器上时就会出现这种情况。

2.系统升级和优化的具体操作

2.1 改造系统结构

目前的集中监控系统多为两级结构,数据监控量越来越大。因此我们采用三级结构,即市中心,区域中心和监控单元三层结构,各层的软件通过数据交换协调工作,共同完成通信电源,机房环境监控的要求。区域中心设在市中心下,负责所辖区域的通信机房电源和环境的监控。在次层,设置两台服务器,提高系统的可靠性和稳定性,并能任意增加区域监控终端和统计管理终端。同时它还负责处理各监控单元采集来的数据,并将处理过的数据上传到监控中心,以缓解监控中心的压力,提高了系统查询,下发数据的运行速度。

这种结构优点是:组网方便,灵活,大大减少了中心的负荷压力,解决了系统瓶颈问题,物理区域分布,使一个区域节点故障不会影响其他区域节点,提高了系统的可靠性,系统接入能力强,理论上可以无线接入,并可组成多级结构,可在监控网内安装监控终端。

2.2 优化数据库,修改表结构

数据库开销中的90%以上都是重复信息,系统升级后对这些信息进行了过滤,减轻了系统的负荷。另外由于监控规模不断扩大,形成了数据庞大的数据库表,不易于管理。针对这个问题,我们要求厂家采用了更先进的数据库结构。其具体操作是,取消端局分表结构,将端局表合并为一个表,包括主机表,机房表,设备表,设备状态表等。修改后的数据库表增加了增加了表的检索能力和检索速度。

2.3 修改告警数据传输方式

目前监控系统告警查询采取查告警表的方式,导致告警表的任务异常繁忙,严重影响监控系统正常运行。升级后,通过软件与监控模块建立的通信协议机制不断地轮询,判断接受数据的合理性或将接收到的控制数据转换为监控模块能识别的控制命令。通信服务器到监控中心主机的告警采用通知方式,告警反应时间比原来更快,具体操作是:监控工作站增加服务端口,负责接收告警,门禁及操作记录等信息,告警信息由通信服务程序直接传送到工作站,不再通过报警表传递。通信服务器程序服务端口增加功能,提供告警,门禁及操作记录等信息,监控工作站的具体情况可直接向通信服务程序查询。

2.4 历史数据传输

目前历史数据传输时间太过集中,造成整点时刻网络及数据库繁忙,并存在历史数据丢失现象。升级后,每个局的历史数据在不同时刻传输,传送时刻由系统采用随机方法产生。此外,在监控前置机中给每一个历史数据块增加上传标志,标明该历史数据块是否已经成功上传:如上传失败,则继续将历史数据上传到通信服务器。同样,电池曲线也增加上传标志,以保证电池曲线在上传失败后能继续上传到通信服务器。

2.5 智能化设备的接入

升级后的监控系统可实现对任意智能设备的接入,但相对于通信接口间的硬件转换,通信协议的转换相对要复杂一些。其实现方式一是局方智能设备智能接口直接连接到监控系统嵌入式监控设备上,由其将转换过的标准协议传送到上位机;二是直接将局方智能设备智能接口接到上位机上,通过软件实现协议转换。无论是嵌入式监控设备还是上位机,都可以根据智能设备及智能协议不同插入不同德协议模块。

监控系統使用的软件协议转化器在局站中心的计算机中运行的,只占有很少的资源。它是一个小的转换程序,在编写的时候就能根据智能设备厂家提供的通信协议,将厂家提供的所有设备数据接入到监控系统,可以方便我们详细全面地了解智能设备的运行情况。

3.优化和升级后系统的性能

3.1 响应速度

升级后,监控中心对监控数据的响应速度有了明显的提高,报警数据从现场发生到监控中心的反应时间在10秒以内。

3.2 通信的主备路由功能

系统升级后,增加了系统通信的主备路由功能,主服务器运行主通信服务程序,备用服务器运行备用通信服务程序。当主服务器失效时,系统自动切换到备用服务器上,使用备用数据库和备用通信服务程序。端局可以动态的接入任意一个中心通信服务器,由此在中心实现动态的负载均衡和通信备份功能,再不会因为某一台通信服务器的故障而使中心和端局的通信中断。

当前通过97网接入的局向,可以配置一个拨号解调器,当97网出现故障时,自动启用拨号备用路由进行通信。

3.3 系统的扩容能力

当前使用的系统,监控中心的承载能力是有限的。系统升级后,系统构架师专网,通过以太网设备组成三级网络系统,提供可扩展光端口,而且是点对点树状结构,有极强扩展能力,不会产生传输瓶颈。区域中心可以随时接入新的通信服务器分担通信及数据处理任务。这样,整个系统的实际扩容能力将不再受网络结构的限制。

3.4 监控中心的兼容性

系统升级后的通信服务器不必再选用昂贵的服务器;甚至在规模较小时,可采用性能良好的pc做通信服务器。在规模较大的监控系统中,可采用多通信服务器协同处理数据,这样并不需要配置太高的服务器也能达到很高的处理能力和接入能力。

3.5 数据库的压力减小

系统升级后,监控站和通信服务器对数据的连接数量和访问次数减少,减轻了数据库的压力,使系统接入能力大大增强.同时数据数量的减少,方便了数据库表的维护。

4.结论

监控优化 篇11

一、涉税信息共享与税源监控

涉税信息共享有两层含义, 一方面是指涉税信息在税收系统内部即国税与地税之间共享;另一方面指涉税信息在税收系统与其他部门 (工商、财政、银行、工商、海关、司法、国土等部门) 之间共享。税源监控指对税收的来源进行监督、管理、调节和控制, 以掌握应征税款为目的, 采取税务登记、纳税鉴定、纳税申报、税务检查等一系列科学方法对税源进行监督和管理, 对纳税人、征税对象等税源要素进行控制, 保障税收收入的总体规模及发展趋势, 更进一步、更及时地了解和掌握税源的发展变化趋势。

涉税信息共享是对多部门涉税信息的集成和整合, 极大地丰富了涉税信息, 提高了其时效性和准确性;在多部门间配置涉税信息有利于加强税务系统、政府部门、金融机构、海关、司法机关协作联动, 多维度地优化税源监控, 改善纳税环境。

二、税源监控中信息不对称问题严重

在税源监控过程中, 信息不对称主要发生在税务部门与纳税人之间或税务部门与掌握涉税信息的其他部门之间。在税务部门和纳税人之间, 税务部门通常在税收理论与政策制定方面拥有信息优势, 而纳税人通常在税源信息方面拥有信息优势。一方面税务部门更加了解征税的法律依据和政策制定过程, 掌握更多与利益主体相关的信息;而纳税人更加了解自己的收入状况和财务存量, 为了维护自身利益, 他们更倾向于隐瞒部分收入和财富信息, 客观上造成税源挖掘困难、税收征管成本较高, 税务部门无法全面准确地掌握纳税人的税源信息。另一方面, 纳税人的资金和财富状况在其他部门拥有的信息中可以以多种形式表现出来, 例如工商部门的营业登记和监管记录、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的存款或现金账户、金融服务记录、海关关税和减免税信息、税务师事务所代理的涉税业务信息等。由于各部门的管理权限和利益关系, 加上部门间业务信息系统的差异性, 税务部门并不能完整地掌握其他部门拥有的涉税信息, 只能依赖纳税人提供的可能被更改扭曲的税务信息, 造成经济税源信息的不对称。

随着市场经济和专业化分工的发展, 我国的经济环境日益复杂, 企业类型和规模不断扩大, 隐藏信息的手段更加多样隐蔽, 这些问题给税务部门的税源监控、税基核定和税收征管工作带来极大的挑战。在这一背景下, 税收系统内部、税收系统与其他部门之间涉税信息共享平台的建立就显得尤为重要, 各方的涉税信息需要统一的平台进行共享、整合与分析, 才能准确把握税源信息, 增加税收收入, 完善税收征管流程, 实现税收征收的合法性、合理性和有效性。

三、构建信息共享体系, 加强税源监控

(一) 税收系统内部:国税与地税的信息共享

国税与地税的信息共享是整合税务行政资源、提高行政效能的内在需要, 也是提高税源监控能力、强化税收征管的重要举措。在税务信息化背景下, 建立统一的国地税数据交换平台主要有两种方式:对于现有系统运行顺畅、信息资源丰富、层次清晰的信息系统, 可直接实现对接, 使之成为囊括各层次信息系统的综合信息系统;对于技术落后, 运行不畅的信息系统, 可重新规划统一的税务信息交换平台, 汇总整合涉税信息资源。这两种做法均有利于实现国地税信息资源的对接, 消除征收监管的空白和职能重叠部分, 有利于双方全面地掌握纳税人的涉税信息, 加强联合税源监控, 做到税款征收不重不漏, 既减轻纳税人的税收负担, 又保证国家合理的税收收入。

(二) 税收系统与其他部门:涉税信息的共享

税源分布的复杂性和涉及部门的广泛性决定了仅靠税务部门不可能掌握所有涉税信息, 完成全部税源监控工作, 而需要更多掌握涉税信息的部门和单位参与进来, 在全社会范围内构建协税护税网络体系。税务部门作为平台的主要使用者, 首先应明确涉税信息的范围, 如工商部门的营业登记数据, 房管部门的房屋产权登记, 企业的银行资金往来记录和资信状况, 出口企业的减免税信息等, 其他部门根据要求设计数据整合接口, 形成税源监控信息数据库。其次应加强税务、财政、工商、海关、司法、国土等部门的信息共享与协同合作, 定期核查, 互相监督, 建立覆盖全社会的税源信息监测网络, 从经济活动发生之日起对发生纳税行为的经济活动进行全程监控, 保证涉税信息的全面、可靠、有效, 不给偷逃税款行为以可乘之机, 有效地消除信息不对称造成的道德风险。

(三) 充分利用信息价值:数据挖掘与纳税评估

在完善税源信息采集的同时, 要有效实现涉税信息的共享, 需要采用数据挖掘技术和精确的统计方法, 加强对信息资源的整合和利用, 提高税源监控的科学性、合理性。数据挖掘通常有三种方式:关联规则, 离群数据, 时间序列, 均可在税源数据分析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关联分析用于所得税与企业规模和企业利润间的相关度分析, 通过指标分析, 比较企业应纳税款与实缴税款, 如超出误差范围可能存在偷逃税款的情况;离群数据建立在整体行业分析的前提下, 可比较个别企业与同行业其他企业的平均利润率、平均税负等指标, 若存在较大差异, 可以通过要素分析法寻找误差来源, 控制异常;时间序列法可用于建立数学模型, 分析数据的走向, 预测行业和企业税负状况, 为发掘税源提供技术支持。

数据挖掘和统计分析在纳税评估中的作用日益重要, 为纳税评估提供了科学的测算方法和统计指标。首先, 数据挖掘和统计分析过程整合了涉税信息资源, 更精确地掌握行业平均税负与税负增减趋势, 分析税收负担对企业经营情况的影响, 为税收政策的制定和国家宏观调控提供更加精确的经济数据, 提高了政策针对性。其次, 建立在分析过程之上的纳税评估有利于税务机关有效监测企业的纳税情况, 通过比较企业实际纳税额与评估额, 判断企业实际纳税额与其纳税能力是否相符, 便于出现异常情况时, 排查各个可能出现问题的环节, 提高了税务稽查的针对性和有效性。最后, 经过科学处理的涉税信息和纳税评估系统可分别与政府部门和科研系统的MIS (管理信息系统) 、DSS (专家决策系统) 进一步整合, 以丰富准确的涉税信息为基础, 为税务机关提供多种管理和决策方案, 辅助决策的制定与执行。

四、涉税信息共享的风险与防范

信息共享在提供完整准确的涉税信息, 促进政策制定和税收管理水平提高的同时, 也增加了信息泄露与滥用的风险性, 为滥用信息资源、利用信息系统漏洞谋取不正当利益埋下了隐患。涉税信息是体现纳税人财富和信用状况的重要信息, 银行资金状况、企业部分经营行为均属于保密信息的范畴, 在掌握丰富信息资源的同时, 也要保证信息安全, 维护纳税人的利益。要通过立法程序保护涉税信息, 规定纳税人信息共享范围、保密规则, 对可能损害纳税人合理利益甚至人身财产安全的信息给予保密, 保障纳税的信息安全。在信息系统管理方面, 应根据信息保密性级别设置查看和使用权限, 如需调取保密信息必须提供书面材料说明理由, 同时加强数据库的管理和建设, 防范信息风险。

加强涉税信息共享平台建设, 建立丰富完整的涉税信息数据库, 集成和整合涉税信息对于提高国家的税源监控的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而加强税源监控、保证税源稳定有利于提高政府政策制定和执行的针对性、科学性与合理性, 保证国家的税收收入充足和政府公共服务的质量, 对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意义重大。

参考文献

[1]廖全文.税收信息化下的税源监控[D].西南财经大学, 2007 (3)

[2]鲁兰桂.税收信息化与税收化信息研究[J].税务研究, 2008 (11)

[3]《我国税收管理体制的改革研究》课题组.我国税收管理体制的改革研究——兼论我国税收成本的体制性因素及其优化[J].财政研究, 2009 (1)

[4]李英.现阶段税收信息化整合的研究[J].中国管理信息化, 2010 (9)

上一篇:出口品牌战略下一篇:科学检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