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力监控(共10篇)
动力监控 篇1
1 引言
笔者介绍的动力环境图像集中监控系统由前端动力环境监控智能采集器、分监控中心服务器和监控管理软件等组成。整个系统以单一机房为单位分为前端智能采集器、分监控中心和监控软件。采用一体化智能通信模块将供配电监控子系统、空调监控子系统、温湿度监控子系统、漏水监测子系统、UPS监控子系统、智能门禁子系统、图像监控子系统等统一成标准IP接口后,接入分监控中心服务器,由分监控统一组织管理。有效地将温度、湿度数据、UPS系统状态、三相交流电状态、门禁控制、消防/烟雾探测、智能空调状态等各项数据集中采集,统一管理。为保证图像清晰流畅,视频压缩采用国内一流的视频卡;后台软件应采用一套监控平台,将动力环境数据及图像数据有机的统一在一起,反映在软件界面上,各项环境数据实时显示,一目了然,软件界面同时提供了便捷的智能空调远程异地控制、远程异地开门功能。在此基础上,同时又集成视频监控子系统(亦可独立操作控制),更加便于管理人员操作维护。
2 系统结构
动力环境及图像监控集中系统主要组成部分有:
1)前端现场采集单元:有摄像头、温湿度模块等,采集机房动力环境数据。
2)数据传输单元:将所有现场采集设备进行接口转换,转换成标准的IP接口。
3)分监控中心:通过数据传输单元,将所有动力环境及图像数据,进行集中监控分析、处理、组织、下发控制及设置命令、存储等。
4)监控中心:安装管理软件,以图形化方式给用户呈现被管理设备的数据。对监控中心而言,每一个分监控中心就是一个IP地址,只要在监控中心软件上输入IP地址,所有分监控中心数据(图像、温湿度、空调、UPS等)即时呈现;无须在监控中心软件上配置被管理设备的信息。
整个系统采用“现场采集单元+分监控中心+监控中心”3级监控结构模式,数据传送方式采用基于Client/Server(客户机/服务器)结构系统的数据保存及传送方式,便于按照自身实际选择系统结构。结构图如图1所示。
3 技术规范
广电机房动力环境监控系统的建设主要参照计算机通信机房建设的标准,包括中华人民共和国信息产业部《通信局(站)电源、空调及环境集中监控管理系统(第1~4部分)》、中国电信集团公司《中国电信集团通信电源、空调及环境集中监控系统应用技术规范》、《通信局(站)电源、空调及环境集中监控管理系统前端智能设备通信协议》、《通信局(站)电源系统总技术要求》等。
3.1 监控中心
监控中心为一台高性能的服务器,采用星形拓扑结构的计算机网络,使用TCP/IP通信协议,采用Windows2000操作系统;用于存储各种数据,运行网络管理软件,数据库管理软件,与分监控中心的通信,并协调管理各个分监控中心的工作。
3.2 分监控中心
分监控中心由一台高性能服务器和若干终端采集单元组成,终端采集单元用于采集包括空调、UPS、门禁、视频(视频文件存储在本地)、红外、烟感、温湿度等参数信息,并将数据存储在本地服务器中,同时与总前端监控中心实现数据传输。分监控中心包括以下功能子系统:
1)环境监控子系统
环境子监控系统包括智能空调监控和温湿度监控。通过智能空调自带智能通信接口及通信协议实时、全面诊断智能空调运行状况,监控空调各部件运行状态与参数,并可通过软件在系统上或通过网络远程修改空调设置参数,实现精密空调的远程开关机。系统一旦监测到有报警或参数越限,应自动切换到相关的运行画面,并伴随有报警声音,及相关处理提示。
2)动力监测系统
动力检测系统应实时地监视UPS整流器、逆变器、电池、旁路、负载等各部分的运行状态与参数。并可全面诊断UPS运行状况,实时监视UPS的各种参数,连接到机房的服务器上,再通过IP网络实现与监控中心的数据传输。UPS为广电网络传输最为重要的设备。一旦外电出了问题,若不能在UPS供电周期内恢复,将导致整个网络瘫痪。
3)智能门禁子系统
在有线电视机房安装智能门禁系统是保证机房安全的一个重要因素,采用刷卡开门的方式。同时对每个机房的门禁系统进行联网,每个机房的门禁信息均能通过IP网络在监控中心显示存档,实现机房出入的统一管理。
由于门禁系统涉及机房进出保护,因此对卡的授权、非法进入的报警显得非常重要。通过管理主机预先编程设置,系统能对持卡人的通行卡进行有效授权(进出等级房)。若卡丢失,可在数据库中将其删除;使用过的卡还可重新授权给其他人使用。系统主机可遥控所有门禁点电锁的开/关,详细记录每次开门的时间、日期、进出人员的卡号、姓名、部门、职务等资料。当出现异常情况时,系统将立即在监控中心软件上产生声、光报警。
4)图像监控子系统
在有线机房指定位置安装彩色摄像机,实时监视设备运行和人员进出状况是保证机房安全的手段之一。图像监控系统可将监控区域的信息直观、准确、及时地反映到监控中心,为及时处理突发事件,清除安全隐患及事后调查取证,提供强有力的技术保证。
子系统将前端摄像机采集的模拟图像通过视频采集卡转换成数字图像后在机房的服务器上进行存储,并经过专网传输至远程中心监控室,远程监控中心通过电脑观看图像,实现远程监控和管理的目的。
图像监控子系统的终端采集单元摄像机,应根据机房实际状态,安装2~3台以实现对机房的重要设备进行实时的监控。同时将采集的视频数据采用工业级的控制器,进行数字图像的实时录像和压缩存储。
对视频显示及录像的具体方式为:
(1)多画面监视
应支持1/4/6/8/9/16画面分割模式,可以通过简单操作实现放大、还原、全屏、图像交换等操作,可以通过拖放摄像机图标实现对不同摄像机图像的监视,并可以拍照、设置图像循环播放等。
(2)录像和回放
应要求不播放的情况下也可以进行录像。在软件中设置服务器的录像时间段,当客户端软件所运行的电脑系统时间进入设定的时间段后,自动把这一时间段的图像记录下来。影像品质可调整;而且录影过程中能够对现场情况进行实时动态图像监控;支持字符显示功能,监视器上可叠加摄像机的编号、日期、时间等信息,且在关机后不会丢失。
4 小结
有线动力、环境、图像监控及门禁控制系统的建设目的是通过对不同地区的机房电源、蓄电池、空调等设备以及环境、图像、进出通道进行计算机化的监视、控制和管理,以提高设备和机房安全防卫,提高维护管理质量,降低系统维护成本,提高整体工作效率。
动力监控 篇2
电信机房中运行的众多的关键设备,这些设备与机房的动力环境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良好可靠的机房动力环境对保障设备的正常运行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电信运营商 面临的问题包括设备运行环境要求高、机房多、人员配备少等。及时预见和分析设备故障,及时发现、排除设备故障,有效降低设备损坏情况的发生,减少维修的时间和费用,降低运营成本,对出入机房的人员实现科学有效的监控和管理,增强机房的安全防范,实现主管领导在自己的办公室里或是在外地随时浏览各个机房的日常情况,智能化的环境动力集中监控系统可为设备的运行维护提供良好的保障。
二、监测项目
环境监测:对机房的温度、湿度、压差,漏水情况的实时监测需求;
设备监测:最重要的系统为供、配电质量监测、UPS电源监测、机房空调和新风机的监测;
安全管理:门禁管理、视频监控、消防报警系统、无人值守机房的防盗监测;
报警管理:短信息、电话、语音,声光报警;
三、系统框图
四、系统配置
监控主机
机箱:IPC-810A/6114P12/7271AT
主板:FSC-1715VN
配件:P42.8/512M/320G
管理中心
机箱:IPC-810A/6114P12/7271AT
主板:FSC-1717VN
配件:P43.0/512M/320G
采集模块:ARK-24000系列RS-485总线的数据采集与控制模块,其功能是对机房周围环境、设备进行数据采集与控制
模拟采集模块:ARK-24017
热电偶采集模块:ARK-24018P
数字I/O模块:ARK-24052D、ARK-24060
RS232转485:ARK-24520
五、功能特点
①实时对机房重点部位24小时视频监控,可数字录像供事后调用,
②系统可以连接大量报警设备,例如门磁,红外,烟感,玻璃破碎器等,一但捕获到异常信号,系统能自动报警,上传报警信息并进行本地及远程数字录像。
③在系统中可以加入门禁接口,可以将门禁系统无缝接入,加强对机房进出人员的管理。
④通过音视频监控使机房管理人员能够随时随地看到机房设备和现场工作人员的工作情况,还可以当地的人员对话,加强机房管理的互动性。
⑤结合当地的配电系统,如一级配电,二级配电,UPS和防雷器等,工作人员可以随时随地得到机房的电力供应情况。
⑥在系统中结合大量专业的环境监测设备,及时反应空调系统,温湿度,新风机和漏水监测等机房环境保障设备的数据。
⑦系统能对所有设备设置报警上下限,任何设备数据超出这个范围,系统能够产生报警信。并能在一定范围联动设备,例如录像、后备发电机、喷淋、新风机、空调等。
⑧监控系统具有友好的人机对话界面和汉字支持能力;故障告警有明显的声光电形
六、系统评价
动力监控 篇3
【摘要】通信机房动力环境集中监控可以对机房电源、环境、空调、消防、门禁、图像进行全面监控和管理,达到实时监测、实时记录、实时报警的监控目的,同时系统对所采集的各类数据进行存储备份并作自动分析,为通信设备的有效运行提供充分的决策支持。通过监控系统的数据报表对设备的工作情况进行分析,有的放矢的进行维护,将故障隐患消除在萌芽状态,改变以往被动的维护方式,真正体现监控系统是管理和维护工作支撑的理念。
【关键词】机房安全;动力环境;监控系统;数据采集;网络
一、背景
随着现代通信网络的逐步扩大,其发展速度之快,通信设备不断增加。通信规模迅速扩容,需要使用大量的动力设备,动力设备不仅种类繁多,而且随着电信体制的改革,先进的通信网络维护运行管理工作提出更高要求。由于设备的数量多,维护人员相对少,这样无疑增加了维护人员的难度,同时维护人员不但要经常巡视机房,而且还是经常对重要设备数据或信号进行抄表和测试,更要求能对系统出现的故障做出快速响应。
二、建设目标
面对当前通信机房管理维护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进行科学、经济、合理的投资,采用先进的计算机技术、自动控制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建设现有通信机房的动力环境、保安、消防基础设施,构建可控制、可管理、易维护的集中监控系统,真正做到通信机房的无人值守。
三、关键技术介绍
1.计算机网络技术:集中监控系统的传输网络将要采用的就是串行通信方式,常用串行通信接口方式有三种:RS232,RS422和RS485。
2.传感器和变送器:传感器和变送器都是信号变换装置,它们把一种形式的信号变换成另外一种形式的信号(传感器),或者把另外一种信号变换成不同大小或不同形式的信号(电量变送器)。
3.一体化采集器:是集信号采集、设备控制、接口与协议转换、通信及网络功能于一体的模块化智能型采集器。
4.智能设备:智能设备本身能采集并处理信号,并提供智能接口,智能设备多种多样,如智能空调、智能油机、智能UPS、智能电度表、智能高频开关电源等等。
四、系统的总体设计
1、我采用的是和艾默生网络能源公司合作研发的PSM集中监控系统,主要实现了以下功能
故障告警,自动寻呼(BP、短信、电邮、语音电话),告警闭环管理;实时监视供电设备的运行;远程控制设备(如油机、通信电源);集中管理设备;门禁与维护人员考核;监视机房的环境、监视和控制空调;自动抄表、定制报表;数据查询,帮助故障分析、设备选型、人员考核。
2、系统结构和基本组成
本集中监控系统结构划分成三个层次,如图所示。
图中代号的含义为:SC——监控中心,配置服务器、业务台;SS——监控站,配置业务台、服务器;SU——监控单元,指监控主机,负责接入SM;SM——监控模块,指采集器、智能设备。
3、具体安装方案
站点设备安装:IDA一体化采集器。IDA由模块灵活组成,能测量模拟量、开关量信号,此外还具有设备控制、接口与协议转换、通信和网络功能。2)OCI-6接口转换器。RS232←→RS232/422/485接口转换与隔离。3)OCE。智能协议处理器,协议转换。
4、通信与组网设备
根据通信与组网设备在网络互连中起的作用和所承担的功能,可分为四类:1)通信设备:如Modem、DTU、DCM2000等;2)接入设备:如多串口卡、远程访问服务器、数据上网器等;3)交换设备:如路由器等;4)辅助设备:如收发器等。基于路由器的组网方案。特点:在通路两端都有一路由设备,SS和SU组成一个广域网。
五、系统配置及軟件应用
1、数据库
动力与环境集中监控系统的服务器是整个监控系统的核心,所有的业务台和前置机作为客户在服务器上存取数据。中心服务器上主要安装操作系统、数据库和PSMS V4.39 Plus数据库软件,安装中心服务器要针对不同硬件、不同的操作系统、不同的数据库系统进行配置组合。
2、监控主机软件
监控主机又称前置机,位于PSMS数据采集子系统的顶端,硬件本身是一台计算机,安装NT或WINDOWS操作系统,通过多串口卡(或数据上网器)连接各采集器,调用各设备相应的动态库采集数据,对数据进行处理后上报监控中心数据库服务器,监控主机处理信号为本地配置库,以艾默生公司的PSMS系统为例,主要功能如下:数据采集:监控主机通过相应设备的驱动程序与采集器或智能设备进行通信。例如:ida.dll是IDA采集器的驱动程序(动态库)文件名;oce.dll是OCE的动态库文件名。数据处理:依据本地配置库中的告警条件、存储周期及存储阀值对采集上来的数据进行判断。符合告警条件—〉产生告警数据。达到存储周期与阀值—〉历史数据。模拟量信号一天内的最大、最小值及平均值—〉统计数据。数据上报:(1)告警数据:立刻上报服务器并由实时监控台通过声光等方式提示值班人员。(2)实时数据:在监控主机上显示,实时监控台监控端局数据时上报。(3)历史数据:在上报线程空闲时上报。(4)统计数据:每天0点后上报。
六、技术总结
到目前为止,以集中监控系统为支撑的环境动力维护新模式已经被每个电信运营商所承认和采用。监控系统对各局的电源系统监控,使维护人员可以随时随地对各局的环境电源设备情况进行了解,较大程度的减少了维护人员的工作量。监控系统的实时的、准确的采集动力设备运行数据,提高了对设备的预知能力。并且,系统提供了丰富的数据、报表,这些统计提供了详细的资料,为以后决策提供了依据。
参考文献
[1]郑人杰,殷人昆.软件工程概述.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98年5月.
[2]王世昌.计算机系统与网络技术开发及应用.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1998年1月.
[3]动力设备及环境集中监控系统—安装手册.深圳:艾默生网络能源公司有限公司,2008年.
动力监控 篇4
随着雷雨季节的到来, 通信机房内总配线架的防强电入侵告警器的作用显得更加重要。但在大多数无人值守机房中, 配线架告警后并不能及时发现。如遇强电入侵, 轻则烧坏保安单元或用户板, 重则可能引起火灾, 给企业造成巨大损失。
随着无人值守机房的增多和维护人员的减少, 企业在大力推广动力环境监控系统。该系统可以实现通过监控终端了解机房内的环境、电源等情况, 这都是基本功能;而系统所提供的其它附加功能却很少用的到。本文所介绍的就是利用监控系统的干结点, 实现对配线架告警的监控。
2 工作原理
以青岛长城的JPX251型总配线架为例 (如图1所示) 。配线架的每一列都装有一个告警器, 实现对这一列的监控。而每一架上也可能会有一个总告警器, 只要任意一个告警器告警, 总告警盒也跟着告警。告警器如图2所示。告警器上有三个插座:J1、J2、S。其中, S为告警触发点, J1、J2分别为电源输入及级联下一个告警器, 并且J1、J2的三个触点是互通的, 从左至右分别为:-48V、告警输出、地。
这种告警器需要与保安单元配合使用, 其工作原理为:当遇有强电入侵或者其它原因导致保安单元内放电管熔化而对地短路, 即告警器的S触点对地短路, 则触发了告警器对外进行声光告警, 同时, J1、J2的告警输出端子也对地短路, 这样就触发了总告警盒对外告警。
在这里, 我们就要利用告警输出端子来实现对配线架告警的监控。其基本思路是:利用告警器的输出端子提供一个48V电源, 通过电阻分压得到24V电压来驱动一个直流24V继电器, 再通过继电器来提供一个开关量, 送到动力环境监控系统的RTU设备上。
在北京华盛视讯公司的动力环境监控系统, 现场采集设备为RTU1200CPT-I, 设备上提供一定数量的干结点, 为用户外接告警使用, 如烟感、门禁、水浸等开关量, 都可以接入。当然, MDF的告警通过转换为开关量后也可以接入。
3 方案及实施
图2和图3是最基本的接线图。
图2中的继电器J是利用手头的HH52P, 电阻R的数值要根据继电器J的线圈电阻决定, 使两者相等即可, 但功率要根据电压、电阻来确定。
图3中, RTU的D24端子为输出直流24V电压, DI14为一个告警输入端子, 两者通过继电器J的常闭触点1和9连接起来。正常情况下, DI14收到D24送出的电压, 不产生告警。但当MDF上有告警时产生时, 告警器输出告警信号驱动继电器J闭合, 继电器J的1和9触点断开。此时, RTU上的DI14端子收不到D24端子送出的24V直流电压, 延时相应的设置时间后向上级送MDF告警信号。
根据图2和图3联接好电路后, 可以现场做一下试验。在无告警产生的情况下, DI14端子接收至D24输出的24V电压, 对应的LED常亮;当MDF有告警产生时, 继电器工作, 常闭触点1和9断开, DI14就收不到D24的电压, LED灭。通过这个方法可以检测电路连接是否正常。
通过现场检测设备工作正常后, 还要在动力环境监控系统上做相应的设置。在相应局站添加MDF告警图标 (如图4所示) , 并修改数据库, 添加相应的数据, 与告警图标相关联 (如图5、6所示) 。在系统中做相应设置时, 可以请动力环境监控系统工程师协助完成。
在这里使用继电器的常闭触点作为告警触发点是有一定的道理的。因为若使用常开触点, 当线路人为断开, 此时若MDF发生告警, 即使继电器动作, RTU也会因线路断开等原因而收不到告警信号, 不能对外告警。如使用常闭触点, 当线路人为断开时, 马上触发RTU对外告警, 此时, 我们也会当作MDF告警去处理。
利用此方法对MDF实现监控, 费用十分低廉 (每个机房十几元钱) , 但其作用是不可忽视的, 可以帮助维护人员及时发现因雷电、强电入侵所造成的配线架告警, 尽量为企业减少财产损失。
动力监控 篇5
漏水控制器选用漏水定位监测模块,漏水定位监测模块可监控长达1500米的BTR水浸感应线,一旦检测到液体,就会定位泄露位置,通过LED显示泄露位置值,并产生声光报警,同时通过RS485接口将泄露情况传送至监控主机。功能特点:
双路传感线接口,长达1500米感应线的监控。LED显示告警状态和告警通道。四位数码管显示泄露位置。内置蜂鸣告警器,实现本地告警。
双路继电器模块,提供两路常开/常闭开关告警信号以扩展外部告警系统。
多达四十条告警日志存储空间,方便用户查询历史告警事件。12—30VDC/9V—25VAC宽范围的工作电压。简易的双绞线RS485通信,通信距离长达1000米。软件设置通信地址和参数。方便的DIN导轨安装方式。技术参数:
通信参数:2400/4800/9600/19200bps,1个停止位,无校验位(默认9600)。
通信地址:0—255,节点数<32个(默认地址0)。定位精度:感应线总长的0.1% ±0.2米。
告警输出:继电器类型,常开/常闭;开路阻抗>100KΩ,短路阻抗<100Ω。
触点耐压:30VDC/1A;60VDC/0.3A;125VAC/0.5A。
设计单位:广州莱安智能化系统开发有限公司
网站:http://
地址:广州市天河区中山大道建中路5号天河软件园海天楼3A06
用户服务中心:Tel:020-85574618 85574628 85574638 85698805 85698850
联系人:周先生:***
欢迎来电索取详细方案或来电洽谈业务,免费提供设计方案,价格实惠
机房动力环境监控系统研究综述 篇6
机房的环境设备(动力电源、网络设备、消防综合监测设备、视频监视设备、安防设备、预警设备、报警设备等)时刻运行正常才能保证网络环境中用户的正常工作。一旦机房环境设备出现故障,可能会造成数据传送中断、数据丢失、网络长时间瘫痪、服务器闲置等网络问题。因此,确保网络环境设备及系统主机的自动监视和有效管理是保障网络环境中设备工作正常运行的重要措施。
机房动力环境监控系统实现了设备供电、UPS、空调、温湿度、漏水、门禁、消防等方面的监控管理,主要通过视频监控、数据采集、智能控制技术,对机房环境、设备进行实时监测。通过异常告警、短信提示告警、数据查询、远程管理等手段实现信息集中存放、统一管理的目的。现代机房动力环境监控系统能快速发现机房环境和设备出现的异常情况,通过数据分析、视频回放、历史数据查询等功能追踪事故发生的原因和地点,有效改进了传统的人工被动监控和排除故障的方式,为实现机房环境设备的正常运行提供了有力保障。
1动力环境监控系统概述
1.1系统概述
现代的机房动力环境监控系统是基于TCP/IP网络、RS232/RS485总线、MICROSOFTSQLSEVER技术等实现的对网络机房内的动力环境设备的有效智能监控。系统采用分布式计算技术,支持多个机房联网集中监控。根据构成网络机房的设备组成,系统可以分为:动力系统(发电机组、组合电源、UPS、电池、开关等)、环境系统(精密空调、泄漏、温度、湿度、新风机等)、消防系统(消防控制器、烟感探测器、温感探测 器、其它消防 设备)、安防系统(门禁、闭路监控、报警探头、其它保安设备)、网络设备监控系统(路由器、交换机、主机、服务器、其它通讯设备)。根据系统的整体构成,系统可以分为:系统服务端、系统客户端、系统组态设计平台、硬件监控系统。具体如图1所示。
动力机房所有硬件设备运行状况的监控,由机房环境监控系统的各个相应子系统完成,如UPS电源、配电机柜等设备的监控工作由配电监控子系统实现,机房环境的温湿度是否适合机房设备的正常运行,由温湿度监控子系统和漏水监控子系统等完成。因此,动力环境监控系统从软件方面可以分为配电监控、空调监控、漏水监控、消防监控、入侵报警监控和温湿度监控子系统。
1.2动力环境监控系统发展历程
核心机房技术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建立雏形,在21世纪得到了快速发展。1992年,由邮电部设计院与广 州市电信局合作研究并且试验成功的“广州市长途枢纽楼通信集中监控系统”是我国第一个成功的应用实例[1]。1996年1月,邮电部发布的第[1996]105号文件及通信局电源系统总技术要求(暂行规定)明确指出,通信机房环境和内部设备应当实现集中监控,逐步实现少人、无人值守,并且把集中监控列为必不可少的部分[2,3]。
早期的监控系统主要以“集中监控、统一告警”为主要工作目的,强调数据采集的实时性和传输的时效性,要求“能够发现告警、通知告警”即可,侧重于维护层面,对于数据分析和挖掘要求不高;在系统架构上,表现为全网独立组网、单服务器和数据库,未部署其余外部网络接口及其应用;在数据组织的逻辑层次上,也只有数据采集层和数据处理层[4]。在机房环境监控发 展的10年间,大致有3个主要发展阶段:
(1)动力环境监控技术发展初期。该阶段主要采用干接点方式,即通过通信设备的网管系统监控数据的处理与传输。由于当时机房规模较小,技术落后,监控参数较少,有些设备厂家只能提供设备运行状态的监控,另一些集成商则根据用户某一方面的需求,实现几个设备监控的简单集成。
(2)动力环境监控技术发展中期。为满足对机房整体监控的需求,该阶段已经可以实现遥感、遥控、遥测等功能。该阶段的监控软件开发和应用逐渐成熟,能够实现通过数据分析掌握监控对象的运行状态。
(3)动力环境监控技术发展成熟阶段。由于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采用轮询方式的数据处理技术已不能满足较大机房和多点机房的集中监控要求。此时,基于IP技术的智能化嵌入式监控系统很好地解决了这一难题。该技术在系统优化设计的基础上,采用告警事件主动上报机制代替被动轮询机制。数据采集利用智能化设备,以减轻数据处理工作量,提高系统稳定性。另外在数据库设计、告警机制、报表处理等方面也有很大改进,为后期进一步走向智能化提供了有力保证。
2动力环境监控系统对信息化发展的重要性
网络建设的飞速发展,使各个部门之间形成大量数据传输,因此各个行业均开始建设大规模的数据中心机房,对数据的处理和存储进行集中管理,以提高稳定性并有效降低运行及维护成本。中心机房采用高速网络与各个办公点相连通,使整个数据群体形成一个强大的机房群,进一步提高了设备的使用效能,并使建设统一的容灾备份成为可能。
传统的机房维护工作主要靠工作人员值班看护,发现问题后迅速报告处理,这种方式有很大的局限性。首先,能否及时发现机房设备工作过程中的问题与值班人员的知识水平及能力有很大关系;其次,能否在设备出现故障的第一时间发现问题,这又和值 班人员与 用户的配 合有关;第三,机房设备工作时间是365(天)×24(小时),如果采用人工值班的方式监控设备,在人员配置方面势必是一种消耗。为避免以上 局限性,保证信息 化的正常 迅速发展,核心机房中采用动力环境监控系统代替人工方式监控网络设备,实时地对机 房环境设 备运行参 数进行采 集输出,同时实现对多个机房设备的统一监控与管理,以减轻机房维护人员的工作负担,全面提高整个机房环境监控系统运行的可靠性、稳定性、兼容性和可扩展性,由此实现机房的科学管理,真正做到无人值守机房[5]。
3动力环境监控系统功能
3.1传感器监控
传感器监控即利用动力环境监控系统中的传感器设备,对机房环境中的温湿度、漏水、烟雾、明火、电压等进行监控,以保证机房设备工作环境中的相关参数值保持在设备正常工作范围内。
3.2智能设备监控
现代的动力环境监控系统中,某些设备本身也采用了智能化的管理监控。如UPS机组的输入输出电压、旁路电流电压等参数监 测具体根 据UPS本身的通 信协议而定[6]。机房动力环境监控系统中的精密空调监控、智能配电机柜监控、发电机组、直流屏、STS切换柜等也是利用这些设备本身的通信协议开发出相应的监控功能对这些设备进行监控。
3.3软件功能
机房动力环境监控系统根据与硬件环境的关系以及工作原理,可以将系统分为以下软件模块:通讯管理、设备管理、数据管理、控制管 理、安全管理、配 置管理、报警 管理、报表管理、远程管理、运维管理、专家诊断库、双机备份管理。
通讯管理模块由多功能控制器组成,完成网络与监控主机进行通信,它是监控模块与监控主机的通信桥梁。一个多功能数据控制器提供多路RS232或RS485/RS422接口,其中一个RS485接口可以连接多个监控模块[7];数据管理模块包括实时数据管理、历史数据管理、数据备份、历史数据库维护等;配置管理主要包括系统参数配置、监控对象参数配置、远程管理 和系统数 据库配置 以及备份 恢复;报表管理是系统将产生的历史数据、操作记录、事件日志生成各种报表进行管理。根据生成的报表,可以查看报警发生的时间、等级、名称、编号,以及发生报警时的变量值及原因分析和处理方法等信息。
4动力环境监控系统应用现状与国内外研究动态
4.1国内外研究动态
随着信息化的发展越来越受到重视,机房环境监控系统已成为近几年国内外研究的热门课题。1997年1月,首届基于Internet的机房环境监控诊断工作会议由斯坦福大学和麻省理工学院联合主办,来自30个公司和研究机构的50多位代表到会。会议主要讨论了有关机房环境监控系统开放式体系、诊断信息规程、传输协议及对用户的合法限制等议题,并对未来的技术发展作出了展望。由斯坦福大学和麻省理工学院合作开发基于Internet的下一代机房环境监控诊 断示范系 统,这项工作 同时得到 了Sun、HP、Boeing、Inter、Ford等12家大公司的通力配合,之后这些公司共 同推出了 一个实验 性的系统Testbed。Testbed采用嵌入 式Web组网、实时Java和BayesianNet,初步形成在Internet范围内的信息监控和诊断推理。另外,许多国际 组织MIMOSA(MachineInformationManagementOpenSystemAlliance)、SMFPT(SocietyforMachineryFailurePreventionTechnology)、COMADEM(ConditionMonitionanEngineeringManagement)等,也纷纷通过网 络进行设备监控、故障诊断咨询及技术推广工作,并制定了一些信息交换格式与标准[8]。
4.2我国机房动力环境监控系统研究及应用现状
国内对机房环境监控技术也开展了积极研究。如西安交通大学研制的计算机状态监测及故障诊断系统RMMD、华中科技大学 开发的机 房温湿度 监测和诊 断系统KBGMD、哈尔滨工业大学的微机化机组状态监视与故障诊断专家系统MMMDES等[5]。同时国内外许多通信行业的厂商相 继推出了 各种监控 系统,如中兴公 司的ZXM10动力设备及环境集中监控系统、中达公司的PECS动力环境监控系统,监控接入技术逐步从初期的干接点方式[9]发展到目前的模拟量监控与视频监控,实现了数据采集、协议解析、告警触发处理、监控界面显示等多项功能。
经过近10年的发展,动力环境集中监控系统的建设已具有一定规模,以中国移 动为例,中心机房 监控率为93.44%,VIP基站监控率为95.84%,普通基站监控率为76.95%[10]。在其它领域和行业,动力环境监控系统的基本应用已全部实施,很多单位的动力环境监控系统处于中级应用水平,高级应用正在逐步探索与完善当中。
4.3文献调查情况
在过去10年内,不同领域的学者也在积极开展动力环境监控研究。以发表论文为例,近10年,我国有关动力环境监控的论文数量逐年上升,涉及领域也在不断扩大,说明动力环境监控已成为学者研究的一个重要内容,并且在越来越多的行业得到应用。2006年至今,以“动力环境监控”为主题的论文在百万论文中所占比例情况如图2所示。
在文献检索过程中,论文中的关键词、被引用的频率也有所变化,图3是2006年至今,以“动力环境监控”为关键词的论文中的热词统计情况。
由这些热词的内容和被引用次数可以看出,目前我国有关“动力环境监控”的研究已涉及监控系统构成、监控对象、应用领域、通信协议、数据管理等内容,说明我国目前对“动力环境监控”的研究正趋于完善和成熟。
2010年至今,被万方数据库收录的有关“动力环境监控”的论文有237篇,其中期刊 论文170篇,占总数的72%;学位论文54篇,占总数的23%;会议文件13篇,占总数的5%。具体情况如图4所示。
由图4可以看出,近5年有关“动力环境监控”的论文数量基本持平,说明国内对“动力环境监控”的研究仍然是通信领域的热门话题,但是学位论文数量逐渐减少,其原因主要是2010年之后,国内高校的动力环境监控系统逐渐建成并处于应用阶段。随着计算机和通信技术的飞速发展,越来越多的智能化设备会进入机房,这要求我们在现有基础上不断完善和拓展,及早实现动力环境监控系统的高级应用。
5结语
我国动力环境监控系统已日趋成熟,并在很多行业得到应用,其能很好地实现网络设备的集中管理,对提高所处应用行业的工作效率有显著成效。现阶段我国主要采用分布式监控结构设计,该设计具有可靠性高、灵活性好、扩展性强等特点。
动力监控 篇7
关键词:通信机房,动力环境,集中监控系统
近年来, 电信业的发展尤为迅速, 电信机房也增加得非常迅速, 已经发展成为了无人值班的机房。为了能够有效确保进行高效管理, 机房动力环境集中监控系统也在逐渐地创新与发展, 已经发展成为了整个通信行业中极为有效的维护管理手段, 广泛应用于实际。以往只是安排相关的工作人员来进行具体的巡检维护工作, 这种工作方式的效率非常低, 如果遇到了非常多的机房, 就会耗费更大的人力, 特别是在对远端机房进行维护工作时, 往往会出现人力不足的情况。想要将这种局面扭转, 需要研究出具体的措施加以解决, 要求监控系统对相关参数进行必要的远程监控, 进而有效将机房可控度提高。
1 集中监控的重要性
机房动力环境集中监控系统能够有效将通信机房系统的管理以及运行等方面进行提高。安装监控系统的主要意义在于通过“四摇”手段对远程机房中的配电、空调、UPS以及安防等相关设备进行相关的监视以及数据处理, 之后对其进行准确的记录以及控制, 在最短的时间找到故障点, 并且能够及时通知相关设备的维护人员进行处理。维护人员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充分研究, 分析在故障点导致故障出现的主要原因, 针对问题一一进行解决, 直到将问题全部解决, 成功实现对系统设备的完善管理, 将通信机房运营的可靠性以及安全性也进行明显提高, 成功达到了通信局只需要少量人员或者是无人值班的目的。
2 具体内容
在进行集中监控的过程中主要应用的是“四摇”手段, 然后对远程机房中的相关设备进行完整的监视以及控制等。
3 需求分析
3.1 具体概况
某局是电信单位, 能够提供非常多的电信基本业务, 直到现在, 全国各地的通信局均有所覆盖, 但是对于集中监控系统来讲, 其在投入运行方面与具体建设方面都不能完整投入, 因此在进行通信局管理时不能进行完善管理。
研究通信传输方式发现, 该局SDH已经成功建成, 其数字电路以及IP传输专线电路也非常完善, 拥有独立网络, 与互联网之间也已经进行充分隔离, 并且具备拨号以及EI等非常多的条件, 正是因为这些优点加快了通信组网建设的速度。
3.2 系统需求内容
(1) 持续性介绍。集中监控系统属于非常典型的24h/7d不间断系统, 该系统非常可靠安全。
(2) 大容量数据。集中监控系统在具体的运行过程中, 会出现非常大的模拟量以及数字量等相关数据, 这些数据在集中监控系统中是非常重要的资源, 如果失去就会对该系统造成严重的影响, 主要表现在不能够有效确保通信机房的安全等。
(3) 管理。该局在进行管理的过程中应用集中监控系统能够明显将管理工作力度加强, 并且可以将领导决策进一步优化, 工作人员的工作效率也明显提高, 最终实现了通信机房的最优化。
3.3 解决方案
(1) 要求建设标准化。对于我国而言, 监控设备在使用的型号以及品牌等方面都存在较大的差别, 并且数据格式以及通信协议也不尽相同。对此做好数据传输设备、采集设备、显示设备以及存储设备的统一工作显得极其重要, 使信息传输接口标准化是该局集中监控最为主要的内容。
(2) 要求建设安全化。建设安全化主要指的是供电、人员以及物理这三方面的安全。供电安全主要指的是监控系统应该选择没有间断电源供电以及通信局接地系统。人员安全的主要内容是能够确立专人责任, 之后向其努力灌输具体的安全理念, 并且保证能够快速形成安全意识。然后对相关人员进行全方面的安全培训, 将所有人员的安全管理技术有效提高, 确保系统的运行安全。物理安全具体指的是监控主机、监控专网以及互联网等, 其需要进行相关的物理隔离, 最终保障整个设备以及设施能够得到安全管理与控制。
(3) SAN的大容量存储。系统监控子系统对有关数据的存储空间有着非常高的要求, 对于SAN而言, 其实现成本非常低并且性能较高, 具有非常多的优点, 能够有效提供存储网络的解决方案。
(4) 极其丰富的维护管理功能。上位机软件主要是通过对运行的数据、相关的设备资料以及具体的操作记录进行详细分析与统计, 能够成功对系统进行必要维护, 为运维综合管理也提供了非常有利的手段, 加强了管理力度。此外还能够充分发挥出一些具体的作用, 包括历史数据的作用和实时报警的作用, 这样便为系统维护管理工作提供非常大的支持和帮助。除了上述内容之外, 其还具有非常多的功能模块, 例如科学有效的安全管理、迅速准确的通信管理、完善的配置管理以及性能管理等。正是因为这些强大的功能, 成功为维护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雷远扬.通信电源设备、空调和环境集中监控管理系统[J].电信工程技术与标准化, 2003 (12)
[2]朱政.数字微波通信动力与环境集中监控系统设计与实现[D].济南:山东大学, 2009
动力监控 篇8
原有动力环境监控系统存在厂家平台多,互不开放,新建或扩容受制于厂家;初中期产品,智能化低、元器件老化,故障率高;现场采集信号线多,呈蜘蛛网状,不利于管理维护;新建及改造难度高、耗费时间长,投资成本大等问题。有没有“现场采集简单、接口统一、平台统一、成本低”的动环监控解决方案,是当前该领域值得研究的新课题。
二、基于物联网的动力环境监控创新解决方案
(一)物联网介绍
物联网是新一代信息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物联网就是物物相连的互联网。随着物联网技术的发展,相关技术逐步成熟,应用广泛,如智能家居、环境监控、智能消防等。
ZigBee是在IEEE 802.15.4标准基础上建立的一种无线网络协议。主要有低速、低耗电、低成本、支持大量网络节点、支持多种网络拓扑、低复杂度、快速、可靠、安全等特点,与wifi、蓝牙相比同等误码率情况下信噪比要求更低。数据传输速率一般为250kbps,最高可达1-2Mbps。
(二)基于物联网的动力环境监控系统组网方案
基于物联网的动环监控系统组网方案如图1所示。
现场监控单元(SU)采用智能路由器+APP应用实现动力及环境采集功能,且接口统一。
现场监控单元(SU)与机房环境及安防采用物联网技术实现无线传输,与动力设备采用有线IP传输。
现场监控单元(SU)通过IPRAN或IP城域网Pon模式进行传输连接,然后通过CN2到省级平台服务器。
(三)基于物联网的动力环境监控系统架构
基于物联网的动环监控系统采用二级结构由监控中心(SC)、监控单元(SU)、监控模块SM和监控对象SO构成,通过城域网及IPRAN网连接整个监控系统。
基于物联网动环监控设备之间系统架构如图2所示。其中:
SO (监控对象)是指具体被监控的动环设备。如空调、蓄电池组、开关电源等,烟感、温湿度、水浸等安防设备采用物联网传感器,为适合机房监控用,专门制定了《机房(基站)环境及安防物联网组网技术要求》;
SM (监控模块)是指设备的无线网关,SO和SM之间通过zigbee协议通信。SM会自动把zigbee协议自动转换为IP协议;
SU (监控单元)是指进行遥测数据和告警采集,控制指令下发的设备。我们采用家用无线路由器作为SU的硬件。刷新定制版的openwrt系统。每台SU可以监控10台以上的SO。无线传输距离可以覆盖50-100米。对于空间很大或墙体较多的局站,可以配置多台SU共同监控或结合有线传输的方式满足监控要求;
SC (监控中心)是指平台侧。SC和SU之间通过标准B接口(XML方式)进行通信,SC负责数据的保存,呈现,管理功能;
A接口是指设备层的通讯协议。该协议由具体厂家制定,并在设备上预留接口。无论从接口方式或协议内容都有很大的差异。我们把A接口的接口方式进行统一,也就是在和SU通信前统一转换成IP方式通信;
B接口是指SU和SC之间的通信协议。当SC向SU请求数据时,SU会把SC需要数据封装成XML标准数据结构发送给SC。为实现接口统一,我们制定了《四川电信动环B接口技术规范》;
D接口是指SC和省级网管平台之间的告警接口,SC会把告警主动上传到省级网管平台进行告警和派单。
该组网方案的优点:
1、集中管理:
所有的管理配置功能都在SC侧。用户可以通过在SC侧的简单配置即可实现对SU和SO的采集和控制。
2、易施工、易维护:
在局站现场对SU和SO只需要进行简单的接口转换和网络联通即可,剩下的配置工作都可以在SC侧完成。传感器安装简单、方便。
3、多元化网元接入:
针对种类和型号繁多的SO,我们在SC上建立了SO驱动包库,一旦有新的SO接入,SC会告诉SU设备相关信息以及通信协议包,通过该方式可实现多元化网元接入。
4、设备自动发现:
对于支持自动发现协议的SO,无需进行任何配置,一旦SO入网就会自动被SU识别并呈现在SC侧。
5、接口统一:
面对厂家型号繁多的设备协议,我们在SU层进行了统一封装,以更加通俗易懂的标准xml方式传递到SC平台侧。
6、成本优势:
主要硬件成本为SU以及SO的接口转换模块上。SU可选择面较广(覆盖主流品牌的多款家用路由器)。SO的IP转换模块也有多家厂家可选。
(四)基于物联网的动环监控平台系统
物联网的动环监控平台,主要功能特点:
1、突出图形化展示,以多层拓扑图方式呈现全省一地市一区县一局站一设备的层级关系,并在图形上直观呈现主要的统计数据,告警信息以及采集指标
2、采集的数据统一规范,局站PUE的分析、容量预警、运行数据APP查询、远程操作等动环应用成为可能,极大提升了动力维护支撑能力。
三、成果展示
(一)系统主要创新点
1、运用物联网技术,实现机房环境的无线接入,安装维护方便,极大提高动环监控采集效率。
2、利用通用路由器+智能应用软件(APP)的创新方式,实现对物联网传感器及动力设备的开放接入、数据采集、控制,打破原动环监控厂家使用专用采集设备的垄断,SU及传感器均变专用为通用,降低厂家的依赖。
3、平台开放、接口统一(标准B接口),其管理的物联网传感器、动力设备库和路由器设备库可无限动态扩充,不受限于某个品牌或设备,利于集采,新建、扩容、维护方便。
(二)项目实施情况
经过实验环境搭建测试、试点及机房正式部署,系统各项性能、安全性、可靠性得到有效验证,并通过初步验收,投入试运行。
目前试运行中的基于物联网的动环监控系统结构、现场设备部署情况以及系统性能测试报告分别如图3、4、5所示。
四、结束语
动力监控 篇9
关键词:分布式数据库,数据复制技术,分层架构,固态存储
0引言
通信行业需要有一整套监控通信网络设备及环境的手段, 其工作特点是各分站与基站在地理位置上的分布性, 以及监控数据分析处理要求的集中性。动力环境集中监控系统就是这样一个网络化的集成系统, 各局站的动力设备及环境运行数据通过网络集中到监控中心, 并进行存储、处理, 实时呈现运行数据和告警数据等。所以数据处理是此系统中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 如何将整个网络系统的海量、实时、分布式数据及时汇总处理, 以便和决策部门的分析相结合, 是系统需要解决的一个问题。
1动力环境集中监控系统网络拓扑结构
整个网络系统常用的是一种三级层次组网结构。按照集中监控中心 (CSC) 、区域监控中心 (LSC) 、现场监控单元 (FSU) 三级结构组建动力环境集中监控系统 (如图1所示) 。即:在各地区 (市) 建立区域监控中心 (LSC) , 负责本地区交换局站、基站的监控与维护。在更高级 (省) 提供集中监控中心 (CSC) 对整个监控系统的运行情况、历史数据、告警信息等的宏观监测和分析, 便于全省动力设备资源的管理和共享, 并进一步统计分析和深度数据挖掘, 从而提供所需的报表和决策依据。
2数据处理的解决方案选择
数据处理解决方案是整个系统的核心基础。从数据处理角度看:监控系统所面对的远端局站的数量相当多, 数据量相当庞大, 故在数据处理上也采用分布方式。区域监控中心是数据的分布式处理结点, 负责其辖区内的所有分站与基站的监控数据的收集与处理。多个区域监控中心形成整个系统的实时分布式数据源。集中监控中心, 需要集中所有分布式数据源的相关数据, 并进行相应的分析处理, 存储, 显示统计, 形成报表, 辅助决策分析等。是数据的集中处理结点, 此数据量巨大, 且有实时性要求, 是本文重点探讨内容。
在数据由区域监控中心到集中监控中心汇总时, 采用socket通信方式进行数据传输是一种实现方案。此方案是传统的开发方式, 在实时领域具有非他莫属的实力, 但开发复杂, 要制定大量的通信协议, 对通信进行各种复杂的处理, 协调各个处理之间的逻辑关系和保证事务完整性, 对于开发人员来说是个不小的挑战。
本文探讨的是基于分布式数据库及数据复制技术的解决方案。数据复制技术, SQL Server数据库提供的, 将数据和数据库对象从一个数据库复制和分发到另一个数据库, 并在数据库间进行同步, 维持一致性的技术[1]。系统采用分布式数据库结构, 在数据由区域监控中心数据库到集中监控中心数据库汇总时, 采用数据库复制技术完成数据传输。
3基于数据复制技术的数据多级汇集处理方案
从区域监控中心到集中监控中心的数据汇集及分析、存储、显示、统计报表、辅助决策, 是系统数据处理的需求。而海量的、分布的、实时的数据汇集处理的性能问题便是需要解决的问题。采用了两个方案:首先在数据上传汇总时进行初级过滤, 选择对后续分析处理有用的数据进行汇集。然后在汇总处理过程中采用分级分块进行处理, 将数据和相应处理逻辑按层分摊, 层内按块分摊, 降低网络和运算的负荷。
3.1分布式数据库架构
将数据库系统分为三层架构:分布数据层, 中间逻辑层, 集中应用层。如图2所示。
(1) 分布数据层
将所有实时分布采集的数据进行初步分地域集中, 对应于系统中的LSC系统, 每个地市实时监控数据和历史数据都将保存入此分布数据数据库服务器中。
(2) 中间逻辑层
此层包含若干分布式中间库, 分布数据层的相关数据实时上传至此层, 同时此层对汇接的数据进行业务逻辑处理, 产生相应的分析结果数据, 以便进一步的应用和决策。此层将汇接的数据分摊到若干中间库, 同时也确保在集中监控中心数据处理的部分运算分摊在此层, 降低网络负载和运算负荷。此层的运算重点对上传的数据进行各种检查, 分析, 并形成很多特定的告警和数据信息, 比如:基站退服预警系统的业务逻辑、核心网元系统的业务逻辑、异常告警系统的业务逻辑、等等核心业务都从此层进行处理和判断。此层为应用层生成其需要的实时数据、实时告警、历史数据、历史告警、等等。
(3) 集中应用层
中间逻辑层的若干分布式中间库产生的数据汇接至此层的实时库、历史库, 进行永久存储, 并提供相应的应用级运算:海量历史存储、数据的OLAP (联机分析处理) 、DSS决策支持系统数据提供者 (Provider) 、RS报表服务系统、告警派单接口系统、等等。
3.2分布式数据库数据复制设计
SQL Server复制技术分为事务复制、合并复制和快照复制三种[1]。而事务复制通常用于需要高吞吐量和实时性的服务器到服务器方案。本应用主要采用了事务复制技术。
分布数据层的多个分布式数据库作为发布服务器, 作为第一级数据同步的同步源, 分发服务器和发布服务器使用同一个服务器。采用数据主动推送订阅方式, 这种订阅方式在订阅服务器性能较好时, 能进一步提高数据吞吐量和实时性。设置需要分发的表项数据和动作, 则发布数据的每一项数据变化 (INSEET、UPDATE、DELETE) 都会立刻触发日志读取代理作业和队列代理作业的处理操作, 并将此修改按照原始顺序在分发数据库中形成需要分发的数据和动作序列。分发代理作业会通过推送订阅方式将此序列马上传送到每个订阅服务上。为了降低系统和网络成本, 使用数据筛选器对有必要发布的数据进行筛选, 达到只推送有用数据的目的。
中间逻辑层的分布式中间库作为第一级数据同步的订阅服务器。每个中间库订阅若干分布库, 并根据业务需要针对特定的数据变化和动作编写数据的计算逻辑, 使在复制发生时对数据进行分析、统计等各种加工成为上层用户最终需要的新数据, 也可以同时保存基础数据, 没有必要时, 为节省操作和存储成本, 基础数据被丢弃。
中间逻辑层的中间库同时也是第二级数据同步的发布和分发服务器。集中应用层的实时库和历史库作为第二级的订阅服务器。
3.3数据同步实时性处理
(1) 在实时性要求比较高的部分, 通常数据量相对较小, 具体实施时, 主要是提高响应速度, 小事务实时监测、日志代理连续运行实时分析。配置所有的复制、分发、订阅、以及日志读取代理和数据队列代理的实时运行, 并设置为事件触发方式, 这样日志读取器代理会实时监视定制的数据表的任何变化, 并将这种变化转换为复制需要处理的内容, 队列代理也实时等待日志读取代理将需要的处理入队和分发, 保证实时效果。从硬件角度, 在逻辑层和实时告警处理部分, 采用固态存储来满足实时性的要求。
(2) 在数据量较大的部分, 主要矛盾集中于提高系统吞吐率, 具体实施过程中, 主要偏向于小事务整合为较大的事务, 定时上送。如对于历史数据和历史告警, 采用定时处理的方式来降低系统的运行负荷, 并能提高数据的吞吐量。
上述两种方式的分别处理, 平衡了操作系统和数据库系统的运行负荷。并在不同的处理领域更具有针对性。
4总结
本文以动力环境集中监控系统为例, 探讨了对海量分布式实时远端数据集中分析汇总的一个实现方案——分布式数据库及数据复制技术:数据在数据库服务器之间进行传递和运算, 这种情况也正是集中了服务器的高性能和数据库批量处理的优点, 尤其再加上固态存储的高实时特性, 让系统在实时处理大批量数据方面如虎添翼[2], 也最符合在此类高复杂度海量数据处理系统中进行使用。此方案在实践应用中效果良好。
参考文献
[1]盖九宇, 张忠能, 肖鹤.分布式数据库数据复制技术的分析与应用[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2005, 22 (7) :36-40.
动力监控 篇10
目前影响电力信通设备运行的因素, 除了设备自身因素外, 信通机房的动力环境也成为了影响信通设备运行的重要因素之一。机房动力环境各种指标需要保持正常水平, 需要较高的运维费用、车辆使用费用及运维时间成本。南阳供电公司信通公司2015年1月至2015年12月自行研制应用一套通信机房动力环境综合监控系统, 对信通机房动力环境的运行状态进行监控, 可以在3分钟内判断信通机房动力环境常规指标常见故障时间并通知至运维人员, 大大缩短了发现处理故障时间, 降低了运维强度。
二、设定方案目标
常规信通机房指标大部分需要通过人工巡视解决, 通过发现-判断-通知时间周期最长可达到3个月。我们确定的目标值为:常规通信机房指标由之前的12.5%提升至98%指标可以远程监控, 且判断信通机房动力环境常规指标常见故障时间并通知至运维人员时间由之前的最长3个月降低为3分钟。
三、设计方案选择
3.1软件选择
开发工具选择BASIC语言进行编程;选择Windows系统做为软件开发的平台;选择LAN口作为数据传输通道;主站服务器选择一般PC机。
3.2硬件方案选择 (见表1)
四、方案实施及效果
依据常规机房指标需要的数值, 采购传感器、网线、协议转换器、通用数据采集器、自启动模块。严格按照图纸, 对机房进行硬件安装施工。
施工完成后进行联网、调试、试用、效果检验。我们选取南阳市的6个站点 (老三楼、蒲山、青台、三里河、唐河、宛城分局) 进行软件、硬件、联网完成后, 针对机房常规指标, 选取唐河站模拟蓄电池电压故障, 测试结果:测试站点数据采集率100%, 最长的短信故障告警时间83秒钟, 达到预期效果。
对入网机房的常规类8个指标均实现24小时不间断监控, 达到了预定目标。
五、效益分析
目前一个变电站的综合自动化改造商务报价至少需要5-6万元, 而我们自行研发的设备每个站点改造不到市场综合自动化改造费用的十分之一, 另外由于设备、软硬件均为自行开发, 后期软硬件维护、站点布设等节约了大量的研发费用和后续维护费用、人员培训费、软件升级费用等, 而这对于信通管理小组培养人才、提高信通运维质量、效率等远期经济效益不可估量。
方案实施后一年内信通机房常规巡查从187次降低至78次, 不必通过常规巡视发现电源掉电、失压等情况, 即可实时发现异常进行处理。节约大量运维费用、时间成本以及因发热导致通信设备寿命降低而返厂的费用。并使我们信通类运维指标时刻保持全省A段, 确保了电力通信系统安全稳定运行。
六、结束语
南阳供电公司信通公司自行研制的通信机房动力环境综合监控系统, 简便实用, 有效地降低运维强度, 节约运维成本, 值得推广应用。
摘要:南阳供电公司信通公司针对南阳市变电站信通机房动力环境监控运维效率低、费用高的现状, 自行研制一套通信机房动力环境综合监控系统, 可以代替人工, 不间断的对信通机房动力环境的运行状态进行监控, 并可以在3分钟内判断信通机房动力环境常规指标常见故障并通知至运维人员, 大大缩短了发现处理故障时间, 降低了运维强度, 节约运维成本, 值得推广应用。
【动力监控】推荐阅读:
机房动力监控06-03
巴西混合动力汽车动力系统企业的考察报告09-23
能动学院无限动力,动力无限趣味运动会策划05-30
动力题07-06
动力要素07-14
变革动力07-18
复合动力07-21
吸湿动力07-22
动力治疗10-21
动力培养05-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