监控效率

2024-10-15

监控效率(精选7篇)

监控效率 篇1

近年来,医院感染病例监控的主要问题是监控技术落后,感染病例的发现主要靠医生主动上报,漏报率高 ;时实性差,主要是回顾性调查,专业人员通过手工查阅病历或电子病历,效率低,感染病例的确认要到患者出院时,很难早期发现感染暴发或及时采取感染控制措施。国内已有的医院感染监控测系统只是医生感染病例上报和专业人员的统计系统,感染病例筛查多是单一条件的提取,不能由计算机自动提取和判别,达不到实时监测与预警,更缺乏与临床医生的及时沟通并提示采取感染控制措施进行干预,达不到降低感染率的效果[1~5]。为解决上述问题,解放军总医院先后跟踪国际医院感染监测较成功的美国国家医院感染监测 (NNIS) 系统发展来的美国国家医疗安全网 (NHSN) 和英国的ICNet[6],结合我国实际情况,与杭州杏林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共同研发了医院感染实时监控系统(Real-time Nosocomial Infection Surveillance and Control System, RTNISS)。

1.RT-NISCS 设计思路

RT-NISCS采用数据访问中间件技术,对HISLIS、RIS、EMR等系统中感染相关信息进行采集形成感染信息基础数据库,制定感染病例筛查策略,由计算机进行自动分析,对患者住院期间感染危险因素的累加,提取出感染预警病例 ;感染防控专职人员每天对预警病例进行判断,筛查出感染疑似病例,使患者住院期间整个过程的可疑感染现象均在感染防控人员的监视之下(图1)。

通过建立交互平台,将感染疑似病例推送给临床主管医生进行确诊判断,形成感染确诊病例,并进行网络交谈与沟通,实现感染防控专职人员与临床医生共同确诊感染病例,共同实施感染病例的有效防控措施,将临床医生纳入到感染防控的体系内,实现实时干预 - 反馈与沟通,提高了监测准确性和防控效率。对病区感染病例的分析策略,建立病区感染暴发预警机制,及时发现感染暴发隐患,实现早发现,早防控,确保医患安全。

2.系统的主要功能

2.1 感染个案的筛查

感染专职人员每天上班后,通过对RT-NISS生成感染预警病例及患者住院期间的整个过程的感染要素时序图(图2)、患者病例摘要、化验报告等工具 ;以及关健词标识技术对原始病历和影像学结果界面进行标识,进行疑似病例的判定。

2.2 与临床医生的沟通

感染疑似病例判定后,RT-NISS后台自动推送至患者主管医生所在病区的医生工作站(图3)。医生可通过工作站直接联接RT-NISS平台,查看标红病例的提示,结合患者临床症状及时进行疑似感染病例的确诊。如果否定患者为感染病例,在交流对话框内提出否定的理由与感染防控专职人员进行沟通。同时,对患者感染诊断建议、防控措施进行针对性推送,实现通过临床医生对感染病例的防控干预。利用计算机的优势,实时记录干预、反馈的执行情况并实施效果评价。实现了临床医生参与感染病例的防控,并提高医生的感染防控意识和自觉性,保证了感染病例诊断的准确性,防止感染病例漏报,实现了过程监控。

2.3 医院聚集性事件的预警

感染聚集性事件是医院感染暴发的前奏,通过对科室或病区感染病例的多因素分析和多年感染数据的积累,为每个科室或病区设置聚集性事件的阈值,某种感染病例超出阈值,RT-NISS提供报警机制(图4),以及预警病区的所有患者的时空分布图和感染因素列表。将聚集性事件的感染病例情况进行直观展示,便于快速判断,早期发现暴发苗头,进行有效防控。

2.4 监测统计分析及展示

全院感染病例确诊后,形成感染病例数据库,利用计算机强大的统计分析能力,按照医院感染监测标准和感染管理质量控制指标体系的要求,计算出各种指标和展示图,包括 :医院、科室、病区的感染发病率、例次发病率、感染现患率、医疗器械相关千日感染率、感染部位、主要致病菌、感染病例上报率、抗菌药物使用率和术前2~0.5h预防使用抗菌药物给药率等(图5)。

RT-NISS可根据使用单位的个性化需求,生成日报、周报、月报和年报等感染分析数据和图表,使医院管理者和感控专职人员全面及时地掌握医院、科室及病区的感染情况,随时与不同时间的数据进行环比和同比。

RT-NISS提供医院感染目标性监测功能,包括 :重点部门监测,如重症监护病房(ICU)、新生儿病房,重点环节监测,如手术部位感染、细菌耐药性和多重耐药菌、临床抗菌药物使用情况(图6)等。监测基本数据从临床各系统中提取,能够简化监测过程,提高监测效率,并减少人工监测中的失误。

2.5 科研及其他辅助模块

RT-NISS具有较强的数据搜索功能,可以根据需要,自主设定查询条件进行搜索(图7),为临床流行病学调查和特定组合的感染病例筛选,科研课题的临床病例研究提供了方便的查询功能,不仅使系统积累的临床感染病例数据充分的利用,也使感染防控人员与临床医务人员的交流和联系增加了新的途径。另外,RT-NISS还提供医院感染管理所需要的其他辅助模块,如 :数据上报模块、环境监测模块、职业暴露与职业防护监测管理模块、感染知识教育与培训模块、死亡病例上报模块和感染管理科网站等。

3.RT-NISS 提高监测效率与推广

3.1 监测效率提高

RT-NISS可在具有3600张床位综合性医院每天智能筛查出80~100例感染预警病例,一名感控专职人员2~3小时完成判定感染疑似病例,并由系统推送给主管医生的工作站,由医生进行感染病例的确诊,系统的应用使医院感染病例上报率从5% 上升到95% 以上。每天全院感染病例确诊后,根据聚集性事件的筛查策略和预警,可及时发现医院感染暴发苗头。RT-NISS运行以来,每年能够及时发现6~10起病区内感染聚集事件,经过及时临床干预,很快得到了控制。且实现病人住院期间的感染防控干预,真正做到了实时监控,降低感染率。

RT-NISS实现对住院病人在院期间感染危险因素的全过程监测,使每一例医院感染病例的现患调查被查率达100%,从而每天监测到全院及各科室的医院感染现患率,对全院医院感染情况有一个准确的了解和把握,做到心中有数,也为重点感染病例的干预、聚集性事件的预警提供可行。我院2011年至2014年医院感染现患率分别是5.39%、5.14%、6.19%、5.53%。

3.2 数据导航和决策支持

RT-NISS系统可提供病原学送检率、呼吸机相关肺炎发病率、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发病率、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发病率、I类切口手术部位感染率、I类切口手术预防使用抗菌药物比例和I类切口手术2~0.5h预防使用抗菌药物用药率、抗菌药物使用率、特殊类抗药物使用率和多重耐药菌发生率等感染指标,使专职人员能够根据这些指标进行分析、反馈到临床科室、病区或面对面沟通,用数据引导临床医务人员加强感染防控意识,提高感染防控的干预水平。同时,为医院管理者管控医务人员的行为,提高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提供决策支持。

3.3 良好的兼容性

RT-NISS采取ORACLE数据库、JAVA语言和数据访问中间件技术,具有良好的数据存储与运算能力,与HIS兼容性好,方便的与LIS、RIS、EMR和AIS等系统的对接软件。RT-NISS游离于HIS系统之外,对HIS影响小,每次凌晨对HIS等系统中感染数据进行采集,对3600张床位的综合性医院,一次需时约15~20分钟。RT-NISS在多个HIS系统进行安装,均表现出良好的兼容性。

3.4 行业认可与推广

在国内同行的交流中,RT-NISS得到了感染管理专家的充分肯定。卫生部医院感染控制标准委员会邀请研发单位参加国家级行业标准《医院感染管理信息化建设指南》的编写工作。国家医院感染管理质量控制中心邀请参加国家感染防控质量指标体系建设,医院感染监测基本数据集和国家医院感染监测平台建设,并取得初步成果。目前正在山东部分医院进行区域平台建设试点,解放军卫生部在全军110家医院统一安装RT-NISS,地方200余家三级甲等医院进行了应用。

监控效率 篇2

盗车地点距婴儿被埋地点不到40公里,也就一个多小时的路程,却历经近40个小时、动用上万警力的“全民搜索”。最终的结果却是嫌犯主动到公安机关自首,婴儿被不幸掐死抛尸雪中。有网友质疑,长春市斥资上亿元建设的“火眼金睛”——天网工程,在此次破案过程中成了“睁眼瞎”,莫非又是一宗“豆腐渣”工程?

据新华社2010年8月报道,“吉林省长春市‘天网工程’二期建设8月11日启动,由长春联通独家承建。二期建设3年完成,届时长春市将实现所有单位、所有路口监控探头全覆盖。目前,长春市监控探头数量已达到5.8万个,今年年底,监控探头要达到6万个。”

对这样一个“智慧”城市,一位长春市民表示怀疑,她说:“7点多在长春偷的车,8点多跑到公主岭了,被盗车是市民报警找到的,嫌犯是自首抓到的,而平时如果有车辆闯红灯都能监拍到,我想问下,1.4亿的天网工程是专门用来抓违章罚款的吗? 好好反思吧,别让悲剧再次上演。”

全城数以万计的监控摄像头,车辆信息明确,理应很容易从视频中追踪到车辆动向,甚至是拍到驾驶者相对清晰的图像信息,但是为什么现实情况不是这样?为什么直到发现被遗弃的车辆的24小时,都没有发现明确的车辆行驶动向线索。这次深刻的教训给每一个从事城市监控系统建设的人敲响了警钟,值得我们好好反思,并从中汲取经验教训,弥补系统不足,使监控系统真正成为人民的保护神。

一、长春事件暴露出城市监控系统存在的问题

城市监控系统建设的初衷就是通过高清且无间断的视频技术,对序列图像自动分析,对监控场景中的变化进行定位、识别和跟踪,并在此基础上分析和判断目标的行为,能在异常情况发生时及时发出警报或提供有用信息,有效协助安全人员处理危机,并最大限度地降低误报和漏报现象[1]。但从此次事件中,我们看到了长春市天网系统,甚至其他城市天网系统中的一些共性问题:

(一)监控探头部署不够合理,易存在监控盲点

在监控中,如果卡口设置的不合理,导致视频监控范围无法合理覆盖,我们认为这是存在监控盲点;另外一种情况,如果该范围已经被覆盖,但是由于设备配置缺乏分析和检索能力,也可以认为是一种监控盲点,因为这些视频数据对业务处理没有任何帮助[2-4]。例如长春事件中,如果重要卡口设置合理,而且具有一定处理和分析能力,那么在各个监控中心进行临时布控后就能及时发现跟踪车辆动态信息,这些信息时效性很强,如果当时没有发现,在以后的回放中,对突发事件的处理意义不大。

(二)对于海量视频信息的智能分析和检索能力较弱

对于动辄上千甚至上万个监控点的视频监控系统,若不借助智能化的监控平台,单凭人工根本无力管理和应用监控系统获取的海量视频信息资源,这样的系统也就丧失了应该拥有的事中报警能力[5]。但在传统的建设中,我们非常重视探头数量这个硬指标,而对视频数据的处理能力不够重视。在应用系统进行业务处理的时候,面对海量数据信息,依靠手工处理,会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而且效果甚微。以50路存储的720P(100万像素)视频格式录像信息为例,它每天产生大约1TB的数据,更无法想象一个城市每天产生的数据量,海量数据对于我们关注的热点事件来说存在大量冗余。只有与智能化技术相结合,通过将系统监控到的情况与系统管理方案作对比,才能自动地分析检测出存在的隐患并及时报警[6-7]。在长春事件中,如果系统具有海量视频的智能处理能力,就会在很短的时间内,识别和发现目标,并进行定位,或大大缩短刑事案件的侦破时间。

(三)各种因素制约导致严重的信息孤岛

监控系统功能的实现很大程度上依赖对大量视频数据进行时间和空间上的分析,局限于一点或者是很小区域的视频数据不能产生关联的、有价值的信息。但在监控系统中往往存在由于管理机制、系统兼容性、缺乏统一调度等因素产生的信息孤岛,这导致大量的视频信息是孤立的或者是离散存在的,无法全面记录和跟踪我们关心的事件,这个系统短板严重弱化了视频监控系统的建设目标。例如长春事件中,在犯罪嫌疑人盗车和掐死婴儿一个小时内,警方已经接到报案,而且他在从长春市区逃往至公主岭一个小时的途中最少也要经过两个卡口系统,但一小时之后,公主岭市公安卡口系统还没收到相关信息,使被盗汽车的踪迹未能被及时发现。在信息明确的情况下,导致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可能有两条,一是卡口系统未能通过网络及时接收到被搜索车辆信息和指令,导致嫌犯逃逸。二是在以视频监控、车牌识别等技术为依托的卡口系统因相对“孤立”,即使发现可疑车辆却无有效信息匹配,这样也会给嫌犯造成逃窜机会。

(四)缺乏契合业务的监控整合平台及应急联动机制

监控视频最初的出现,仅作为一种基础数据,提供两种基本功能,即实时监视和远程回放,并在此平台上拓展出一些特定的应用,例如道路监控、破案、打击罪犯等。随着安防监控的不断深入以及安防应用的不断普及,以前各个安防子系统独立的问题也逐步显现出来:一是各安防监控子系统相互独立,缺乏联动,发生紧急事件时,不能高效发挥预警联防的作用;二是各个安防监控系统独立管理,管理与维护效率低下,人力物力浪费明显。在长春事件中,如果有安防监控整合平台,警方在接到报案后,可以启动应急预案,给各个监控单位提供被盗车辆的特征数据(车辆信息、车牌号码等),各单位利用人工或者是智能监控技术及时布控,第一时间发现车辆的位置信息,这样能大大提高处理效率,避免悲剧的发生。

二、思考与建议

从上面问题分析中发现,只有在技术应用和业务机制两个方面对天网系统进行改进与提升,改变目前过于追求探头的数量和覆盖面的工作误区,积极应用先进的信息处理技术(如GIS、人脸识别、车牌识别、海量数据挖掘等),建立技术与业务的紧密联动,才可以在关键时刻提供强有力的技术与业务支持,发挥安防系统的最大作用。

nlc202309012125

(一)技术应用方面

1.完善GIS与视频监控系统的进一步融合

GIS技术作为空间信息处理与分析的有力工具,可从三个方面提升视频监控系统的性能。首先,在“监控探头部署,消除监控盲点”方面,可依托GIS系统进行全局分析,合理部署视频布控点,对于关键的卡口进行设备优化和升级,提高卡口的智能化处理程度。同时,依托GIS平台定期对视频覆盖情况进行评估分析,减少监控盲点。其次,在“空间可视化分析和展现方面”,可利用GIS本身强大的空间信息检索、空间数据分析以及空间数据表现功能,将监控系统位置信息与城市道路、卡口、危险源、人流集中地等数据叠加,通过二维,乃至三维的可视化手段将所有数据匹配起来,在详尽准确的视频数据基础上,为城市管理和应急指挥提供空间分析结果和可视化决策支持。最后,在“应对突发事件中的紧急预案与调度方面”,可通过GIS分析手段,从空间角度分析犯罪活动的分布、规律、特点,并把这些经验转换成具体的措施;在应对突发事件中,与视频运用相结合,在及时掌握现场情况的同时,提高接出警的响应速度,合理、高效地配置警力资源,迅速、有力地制止犯罪活动。

2. 提升视频监控系统智能化水平

智能化将是未来城市监控系统至关重要的核心业务,前端强调实时智能化分析,后端加强数据分析和检索能力,真正从海量视频中得到有价值的数据。目前可以应用的视频智能化技术主要包括:

智能存储:即只存储有价值的相关视频图像,实现重要图像信息的长期保存,并在中心建立数据库,存储每个录像的索引信息,如目标进入、离开、出现于警戒区域,目标奔跑、快速移动,人员聚集等,为智能检索、回放提供基础数据支撑。

智能检索:力求通过检索目标照片,方便地检索到该目标在监控区域内的所有活动的录像,或基于目标的特征(如着红色衣服的女子、黑色的小轿车)检索指定时间、活动范围内的录像资料,从而大大节省办案人员挖掘线索、办案取证的时间、人力、物力和财力,提高案件的侦破率和监控系统的应用效能[9]。图像信息与公安其他信息的交互、联动是城市监控报警联网系统建设的发展趋势。

智能分析:是视频智能化的核心技术,在城市监控系统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主要包括人脸识别、车牌识别、行为分析等。通过智能分析技术可以将视频监控由被动向主动转变,让监控人员从繁琐的操作、海量的信息筛选中解脱出来,并帮助他们更高效、更精确地管理监控目标[10]。例如:应用视频智能分析技术可从视频图像中将影像中的人、车或特征物体的状态从背景中分离出来,加以辨认、分析和跟踪。也可预先设置目标穿越警戒线、进入、离开、出现、消失于预定区域,或者在预定区域内滞留、徘徊,以及目标被遗弃、取走、密度、运动、大幅画面变化等安全规则,而后比对所跟踪对象的行为模式与预设的安全规则,若发现违规之处,立刻通过网络发出报警信息显示在应用平台上,同时把信息记录在管理服务器上以供未来调阅、复核。这样可依据不同应用需求的安全策略,在潜在危险的征兆之初,即可侦测出危机并加以反应,可大大提高城市监控系统的预警能力。

在整体平台中,加强以上三项技术的整合应用,注重功能的分布式实现。对于监控的前端,要加强实时智能分析能力,比如,能够实现火灾预警、人群聚集、人脸识别、车牌识别的功能,存在触发异常条件的情况发生时,第一时间启动应急预案或者相应的处理程序,保证应急事件处理的实时性。对于后端平台,我们既要根据需要,保存完整的数据信息,同时还需要具有一定的数据分析和检索能力,比如视频浓缩、视频自动检索等,实现从数据中挖掘信息和线索的目标。

(二)业务机制方面

1.整合现有视频监控资源,实现资源共享互通和集约化管理

要解决视频监控中目前存在的问题,首先要解决视频资源的整合问题。目前在平安城市的建设中,由于建设周期和建设部门的不同,各种视频资源没有统一的规范和标准,致使出现视频监控中的信息孤岛问题,难以发挥城市视频集群的合力,造成重复建设资源的浪费。我们应该从现有系统的控制中心入手,实现两个统一,即底层视频数据格式的统一和网络通信协议的统一,真正实现数据的共享互联,以便于下一步的集约化管理和统一调度。

2.建立全局化业务管理平台,实现应急条件下统一调度和管理

在实现数据资源的集约化管理后,就需要进行业务逻辑的整合,打破原有系统地域、部门甚至应用功能上的壁垒,根据不同部门的业务逻辑,设定合理的管理权限和资源配置,让各管理部门专注于自身业务,同时在应急情况下,可以进行临时权限分配或者全局管理,实现授权节点对各级节点的数据和业务逻辑的访问和调度,真正达到全局化管理的目标。

3.在整体视频监控平台上构建一套基于工作流程的应急业务处理平台

监控系统一项重要的功能就是满足应急事件处置的工作需要,在应急处理中,需要进行各种人力、设备和资源的统一调度管理,如果这些工作依赖于人工,容易出现遗漏或者效率低下的情况,我们可以建立应急业务处理平台,完善应急预案机制,以标准化的工作流程来指导突发事件处理,同时对这个工作流程进行逐步完善,保证应急处置工作的标准化、规范化和高效化。

三、总结与展望

城市监控系统是城市安全的生命线,自2005年全国首批报警监控试点的城市监控系统建设以来,我国城市监控系统建设步伐已经进入到平稳阶段,目前城市监控系统已经进入到联网监控和业务融合的时代[11]。

但从长春案例来看,目前的城市监控系统建设仍然处于“过于追求探头的数量和覆盖面,与业务结合不紧密,未能形成成熟的业务模式,在关键时刻不能提供最强有力的技术支持”的阶段,急需从先进的技术应用与有效的业务机制两个方面予以提升和整合。

所以,未来的城市监控系统首先应该在时空布局上能够做到全天候、全覆盖;其次在管理上做到“三个到位”:职责分工到位、制度建立到位、责任落实到位;且在业务上实现资源共享,统一调度与管理,做到“事前预判、事中报警、事后取证”;还要加强GIS以及智能化技术的应用,特别是车牌识别、人像识别、数据及流量统计、图像分析、智能化检索与查询等技术的应用,提高监控系统的性能和效率,为城市安全和应急工作提供技术支持和保障。

参考文献:

[1]汤志伟,吴晶.城市报警监控系统的发展现状及趋势[J].技术应用, 2011, 30-32.

[2]黄樟兴,黄科鸣.城市管理远程监控研究文献综述[J].大众科技, 2012,14(154): 264-267.

[3]蒲豫园.城市轨道交通数字视频监控系统的发展前景[J].铁道通信信号,2006,42(4): 57-58.

[4]郑岚,马绪鹏,马韵洁.城市交通视频监控模型研究[J].科技信息,488-489.

[5]孔云峰.地理视频数据模型设计及网络视频GIS实现[J].武汉大学学报(信息科学版), 2010,35(2):133-137.

[6]郑泳冰.基层公安机关城市监控系统建设存在的问题及解决途径[J].公安研究,2008, (3):31-34.

[7]宗文杰,余青松,张敏,等.基于GIS的视频监控系统研究[J].计算机工程与设计,2011, 32(2):745-748.

[8]许田犬.视频定位技术在城市公共安全视频监控系统中的应用[J].遥感学报,2007, 17(6):53-57.

[9]林夏,陈义华.基于GIS与Android的移动视频技术研究[J].多媒体技术及其应用,2012, 8(1):159-162.

[10]周辉,叶桦,仰燕兰.基于WebGIS与车载移动视频的智能车辆监控系统[J].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0,40(1):192-197.

[11]李晖.探讨国内视频监控系统的调整方案[J].科技信息,2010,(25):55-60.

(责任编辑:赵静)

监控效率 篇3

随着社会的发展,电网形势也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电网的快速发展,变电运行值班模式也发生了转变,给电网的安全运行带来新的隐患。随着“大运行”模式的推行,从35kV ~ 500kV的变电站均开始实行无人值班,将运行监视的任务落在了监控中心。一个监控中心管辖的变电站数量由原来的最多十几座变成了现在的几百座,监视信息量猛增了几十倍。行话说:监控是变电站的窗口,是调度正确处理电网事故异常的“眼睛”,因此,监控人员对监控告警信息的及时发现和准确判断就显得尤为重要,它直接关系到电网的安全稳定运行,影响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1 名词解释

1.1监控中心

具有远方遥控、遥测、遥信、遥调、遥视等功能,管辖若干个操作站,负责所管辖变电站的运行监视和远方遥控、遥调操作;事故及异常情况的处理 ;接受调度命令,负责执行或转发至操作站。

1.2监控系统

监控系统,是监控运行的技术支持系统,提供了适应监控所需的信息分层、责任分区、间隔处理、操作防误与闭锁等多种功能。

1.3实时告警信息

监控系统实时告警信息是指变电站设备在运行参数越限、设备异常、状态变化等情况下在监控实时告警窗上显示的信息。一般分遥测量越限、保护信息、SOE信息、遥控记录、遥信变位、通讯状况等。

2 现状分析

2.1 监控中心实时告警信息状况调查分析

以本供电公司为例,220kV及以下变电站原来均采用“集控站”运行模式,集中监控的变电站数量最多的为12座,最少的才2座;总信息量最多的为8000多条,最少的为1000多条;平均每日上送的实时告警信息最多为2600多条。原先的48座变电站分属11个集控站,累计日平均上送信息为18600多条。在雷雨等恶劣天气情况下,短时间内上送的信息量更是剧增。

2.2监控人员现状

监控值班人员由原先各站总和的每值11人减为目前的监控中心每值3人。即现在必须由3人完成对48座变电站正常日均信息18600多条的监盘任务,在恶劣天气情况下,监控任务更是成倍增加。

2.3 新的运行管理规定对监控人员的监控要求

调度规程规定:一次设备发生故障,监控中心应在5分钟内将事故发生时间、现场天气、发生故障的具体设备及其故障后设备的状态、相关设备潮流变化情况汇报调度,并立即通知操作站赶赴事故变电所。操作站人员现场对一、二次设备进行检查后,在15分钟内再次向调度汇报现场检查情况、处理意见和应采取的措施等,有集中监控的变电所通过监控中心汇报。

3 提高实时告警信息监控效率的措施

3.1将告警信息分层分区分类上送至实时告警窗,以便监控人员有主次地查看,快速做出判断,及时进行汇报

针对监控 中心管辖 变电站从35kV ~ 500kV,电压跨度大,各级调度要求不同的特点,将变电站按电压等级划分为3个子责任区:500kV监控责任区、220kV监控责任区、110kV及35kV监控责任区,切换至某一子责任区后,在实时告警窗上仅显示该责任区内的变电所的信息,必要时可以由3名监控人员各负责监控一个责任区。

同时,针对操作站为集中管辖一地区的变电所而建,当某一地区天气恶劣,致使该操作站所属多座变电站事故异常较多,需进行重点监控的情况,以操作站为单位,每一操作站设一子责任区,将变电站数量进行分解,这样,最多的一个操作站管辖的变电站也只有12座,为总数的四分之一。

这样的分层分区设置,只需通过监控人员的简单切换即可完成,组拆灵活,而且每个责任区总遥信量最多为13000多条,只占总数的六分之一,相当于原先的“集控站”模式下的监控。

为了在事故异常情况下,监控人员能快速地从大量告警信息中找出最重要的先汇报处理,将告警信息按照重要程度和运行需求进行分类处理,使其上送至实时告警窗的不同页签,配以颜色和语音进行区别报警。在变电所信息导入之初,即将遥信信息进行分类,一般分为事故信息、异常信息、越限信息、变位信息和告知信息。

其中事故信息最为重要,因此不仅配置醒目的颜色,还配置语音音响,且只有在监控人员进行信息确认后才停止语音报警。当事故跳闸时,利用事故推图直接定位相应的报警信息及进入该变电站主接线图,以便监控人员可以快速查看、汇报。这样,在短时间多开关跳闸时,在众多的信息中,监控人员便可一目了然地找出最重要的事故信息。对于异常和越限,虽不一定非要马上处理,但也应及时通知操作站检查,因此,也配置语音提醒,而对于告知信息,一般只做事后查询分析统计之用,无需实时监视,因此,该类信息设置直接入库,不上实时告警窗。

3.2 对于无需实时监视信息,进行延时处理,以减少实时告警窗中信息的数量

对于“油泵打压”类信息,正常时仅是告知类信息,但打压不停止或某一时间段内打压次数超规定值时却是重要故障告警信息,需要及时处理。因此,根据油泵启动打压超过15秒为“打压超时”的运行规定,将其延时15s发信,以达到类似油泵打压超时的效果;并在24小时内自动累计,若超过规定值则发“打压频繁”信息。

对于母线电压越限类信息,由于“母线单相接地允许运行2小时”的规定,以及母线电压均接入AVC自动控制调节,在历史数据中为每5分钟一个采点,因此,将其延时2分钟发告警信息;同时,母线瞬时接地信息也延时2分钟发信。以此确保发出的实时告警信息,即为重要告警信息。

3.3 对于变电站设备检修调式信息,进行有效屏蔽,以减少对正常信息监视的干扰

现场检修或投产前做调试工作时,上送信息非常繁多。利用监控系统可以对信息进行间隔屏蔽,而且可以选择屏蔽终端机号,即该间隔信息不上正常监控人员的实时告警窗,但可以上调式人员的告警窗,调试人员也可以对其进行遥控试验。信息屏蔽可以是单条,可以是间隔,也可以是全所信息,选择灵活,便利实际,这样可以使正常监控与调试验收互不干扰。

3.4规范变电站上送信息名称,统一信息的命名,加快监控人员对信息的解读,以便快速进行设备异常事故处理,确保设备安全运行

监控信息命名一般以厂站名、间隔名、信息组、设备类型和信息类型五部分组成。但由于各个时期的设备、厂家、规范、技术水平都有不同,因此,监控如此多类型数量的变电站时,对同一含义的信息在名称上却会有所不同;对同类型的设备在信息数量上也会设置不一样。这样,会造成监控人员需要大量的记忆内容和理解上的歧义,降低监控效率。为此,在新监控系统倒数据前,对原所有变电站的“三遥”参数重新进行审核,有不规范的、错误的及时进行更改,在通道切割时进行验收。对于正常运行无法处理的,则待设备年检停役时再做。而对于新投设备,则从设计上即参照自动化系统信息规范执行,并经监控和自动化专职审核,确保统一规范。

3.5将重要信息组合制作综合监视画面,以利监控人员对信息进行有效监视,无需多处查看,还可以防止遗漏监视

(1)针对500kV变电站数量相对较少,但却最为重要的特点,将主变负荷、油温、档位、冷却器、母线电压、交直流电压、通道状况、告警提示等均显示在一个监视界面内,正常时,监控人员只需监视此画面即可,做到事半功倍。

(2)针对110kV、35kV变电站容易发生母线单相接地和高压熔丝熔断,特别是雷雨季节,常有多座变电站发生接地现象,造成母线电压异常的特点,将各段母线相电压、线电压、3U0制成“母线电压一览表”综合监视,在电压超出正常范围时,会以醒目颜色进行提醒,使监控人员无需看实时告警窗文字即能一目了然。

(3)另外,还可以按照其它监视功能的需要制作如“无功电压监视”,“CVT统一监视”,“重要断面负荷监视”等综合监视画面。改进各类监视专用界面,提高了工作效率,效果明显。

4 效果比较

经过近一年的运行实践,上述措施极大地提高了监控效率。我们对实时告警信息进行了统计对比,实施上述优化措施后,总信息量降到原来的63%,对提高监控效率起到了较好的效果,很多策略已被省公司列入电网自动化系统信息规范中。

5 结束语

提高电网监控效率的方法探讨 篇4

随着我国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对于电力的需求在不断增加, 早已经超过了人们在十年前的用电需求, 这就导致了对于电力行业的研究及发展开始逐渐深入, 所以导致了电力行业的安防监控产品的出现。但是这类产品通常都会在用电的高峰时期进行满载或过载运行, 因为使用时间长而使得监控效率降低, 最终导致电网的可靠性和安全性降低。

1 当前电网监控状况分析

电网监控指的就是对正在运行的电网进行实时监控, 通常是通过计算机系统进行的, 然后再进行人工干预, 调节电网运行负荷并及时处理出现的故障, 确保电网所在的电力系统能够正常的运行。电网监控是主要是对变电站进行维护、管理网络信息及地方网站并网信息、监督管理故障信息[1]。同时, 值班的电网工作人员也需要指挥现场及处理故障。虽然我国当前应用的电力监控系统是从多年的经验中积累出来的, 但是在一些电力问题中让不能给出有效的解决办法。例如, 由于监管电网的工作人员由于工作强度较大, 无法分出其他时间对电网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勘察等。

2 影响电网监控效率的原因

2.1 电网监控人员的数量及质量

电网监控指的就是对正在运行的电网进行实时监控, 通常是通过计算机系统进行的, 然后再进行人工干预, 调节电网运行负荷并及时处理出现的故障, 确保电网所在的电力系统能够正常的运行。这些都是与工作人员的技术息息相关的, 因为电网监管系统是具有密切的监管制度, 不仅对工作人员的职业素质有很高的要求, 还需要工作人员具有较为丰富的工作经验。因此需要进行严格的选拔和定期的培训及考核。现在我国的经济发展处于高速阶段, 对于电力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加, 这就使得变电站的储量增多。所以, 电网监控工作人员的职业及心理素质、值班人数的多少都成为了影响电网监控效率的因素。

2.2 建立完善的规章制度

俗话说的好“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只有建立起完善的规章制度, 明确个人责任, 才能更好的提升工作效率, 使得电网监控工作人员能够在工作岗位上各司其职, 从整体上提升部门运行速率。当前由于我国经济建设发展迅速, 用电规模增大, 导致传统的电网监控制度不满足现代化建设中的电网监控系统需求。

2.3 自动化系统对电网监控效率的重要性

目前已经有很多家公司使用南瑞公司生产的D5000 能量管理系统进行对电网的监控, 因为这一系统能够在电网进行调度运行的同时处理电力负荷的预报、遥信与遥测的处理、静态电网的分析以及自动电压监督与控制等问题。但是自动化系统也存在着很多的问题, 例如该系统不能与使用地实际情况进行结合, 并且无法做出相应的调整。所以应不断改进并调整自动化系统, 确保其满足不同模式的需求, 从而达到提升电网监控效率的目的。

2.4 对于大量信号的处理

根据资料显示, 在巡视电网的过程中, 其实需要接受大量的信号, 这其中包括了遥测信号和遥信信号两种。但是遥测信号与遥信信号都具有非常大的数据量, 需要电网监控工作人员及时发现其中出现的错误。一旦使用的方法不对, 就会增加工作人员的任务量, 还有可能出现错误, 无法及时作出修改。由此可见, 遥测信号与遥信信号的处理方式与分类方式也是对提升电网监控效率有着重要的意义的。

3 提高电网监控效率的有效方法

3.1 合理分配电网监控人员的每值人数

在确保电网监控工作人员的职业素养与工作能力的前提下, 测试出工作人员所能承受的工作压力与能够完成的工作任务规模, 然后根据测试出的结果进行对工作模式的调整。例如调整监控任务数量、监控规模大小、安排的监控工作人员的数量等, 合理规划工作人员的工作能力, 确保每个人都是按劳分配的。根据相关数据显示, 一个监控工作人员所能承受的最大的极限为10 个220k V站和30 个110k V站的工作任务规模, 然后根据相应的调查数据进行科学合理的调整, 提升电网监控工作人员的工作效率。

3.2 完善相关规章制度

将成功的规章制度与自身相对比, 找出不足之处[2]。根据当前电网发展状况, 进行科学合理的调整。当完善相关规章制度后, 让电网监控人员及按照新的规章制度进行自我约束, 增强工作人员的遵守规章制度的意识。建立完善的规章制度, 能够从整体提升工作效率, 发挥制度影响, 提升电网的监控效率。

3.3 调整信息整合界面

随着我国电网应用范围的增加, 实施电网监控力度也在不断加大, 但是由于我国目前的电网监控规模不是很大, 导致了监控的信号量也在逐渐的增多。根据相关资料显示, 影响电网监控效率的因素有对各类信号的分类方式以及收集方法。传统的方式中, 由于信号量较少, 所以在处理信号时只需要使用相关机械对信号所属设备进行测试后将其有序的放到一起就可以了。但是如果现在仍采用传统的方法就会降低电网的监控效率, 现代化的信息整合方式与传统的方式相对比, 具有更加高效、完善的特点。如今, 工作人员可以先进行数据的调查, 然后再根据数据的重要性不同进行相应的分类, 可按照检修信号、状态信号、故障信号、预警信号、运动事项信号等进行分类。然后在今后的工作中就可以根据这一清楚的信息整合界面进行信息赛选, 去除无用、虚假、过时及重复的信号。这样就会较少因信号量繁多等造成的错误及麻烦, 从而有效的提升电网监控的效率。

3.4 合理处理遥测信号与遥信信号

遥信信号在数据库中具有很多种类, 因此, 想要提升电网监控的效率, 就需要工作人员将这一信号按照相应的分类标准进行划分, 例如, 电厂的名称、电压的登记、事项种类及级别等。如果只是按照相应的机械设备将遥信信号重叠在一起, 就会导致数据重复、纷乱, 增加了工作难度。而对于遥测信号来说, 则应分析遥测信号的重要作用, 从整体的角度进行巡视信息, 开发出变电站出线断流的限电表、母线电压的限压表等物品, 使工作人员能够及时发现电网的异常。合理处理遥测信号与遥信信号, 也可以提高电网监控的效率。

4 结束语

由于我国目前的电网规模发展迅速, 电网结构变化大, 因此需要采取有效的高电网监控方法, 已满足当前电网监控的现状。如果将信息整合界面设计的更加合理, 可有利于增强监控的针对性, 加强监控遥信的信号并进行信息整合, 并可以通过监控了解电网当前状态, 及时发现问题, 缩短巡视电网的时间, 提升监控电网的工作效率[3]。目前在我国已经有很多的地区采取了这些方法, 并且取得了良好的成绩, 相信在今后的研究中, 就会找到更能高效提升电网监控效率的方法, 增加电网系统的安全性。

摘要:由于我国的经济建设发展迅速, 导致我国用电设施应用范围不断增加, 用电规模不断扩大, 从而加重了电网的监控任务。为了使电网系统保持稳定的工作状态, 减少监控任务压力, 并提高电网运行速率和监控效率, 解决电网监控时出现的问题是必然选择。文章将从我国当前电网监控状况进行分析, 并针对其中出现的问题进行进一步的探讨, 提出有效的解决措施, 从而达到提高电网监控效率的目的。

关键词:电网,安全监控,效率,稳定运行

参考文献

[1]曾朝晖.提高电网监控效率的措施研究[J].广东科技, 2014, 21:36-37.

[2]徐鹤勇, 张星, 刘一峰.宁夏330k V主网监控信息优化方法[J].宁夏电力, 2014, 6:57-60.

完善集中告警系统,提高监控效率 篇5

目前, 广州市NOC共有9套交换网管、42套传输网管、9套IP网管、2套基础数据网管、1套动力网管、1套视频专网网管、1套DCN网管, 合计65套网管系统需要巡查。广州市NOC网络监控室需要实时监控这65套网管系统, 发现故障隐患或故障, 需要即时在电子运维系统上建单, 并派发相关单位处理故障, 但因为网络庞大, 网管系统众多, 广州市NOC网络监控室很难做到及时主动发现并处理告警, 时常会出现用户报障后才发现网络故障。

随着广东电信在战略、业务及管理等多方面、全方位进行转型步伐的加速, 加上目前客户的需求越来越多, 对维护、服务的内容和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如何在有限的人员配备情况下将网络监控提到相当水平, 如何在做好传统监控工作的同时, 做到主动监控、主动维护、主动服务, 都是应当引起思考的关键问题。

在这种情况下, 引入自动判断告警、自动分析告警、综合分析系统的开发和应用显得刻不容缓。2010年以来, 市NOC网络监控室提出了优化集中告警系统性能、挖掘集中告警系统功能、开发集中告警系统新功能的项目, 目前该项目部分功能已经应用于日常生产, 部分功能处于系统开发阶段。

该项目的实施, 必然极大的提升广州市NOC网络监控的效率, 减轻网络监控人员的工作压力, 并最终推动主动维护、主动服务工作的开展, 为企业转型提供强大的助推力。

2 集中告警系统结构介绍

集中告警系统采用多层架构体系, 实现界面表现与业务逻辑分离, 采集系统独立的构件方式, 通过CORBA中间件作为数据总线, 连接所有的应用服务程序, 并提供安全可靠的数据传输通道。

从纵向分, 集中告警系统可以分为以下三部分:

(1) 告警采集适配层

适配层是本地网集中告警系统与被管网元/被管系统的接口。适配层的意义就是用来分隔网元与网管系统。

适配层实现对所有专业设备的采集适配工作, 依据可配置的映射规则, 实现将各专业的告警信息转换为X.733的格式, 配置信息统一转换为管理对象 (MO) 进行描述。

(2) 服务层

服务层向表示层提供各类服务供表示层的应用访问, 服务主要包括相关性分析服务、配置管理、故障管理服务、安全管理服务、系统管理服务、运维管理服务、电子工单服务、拓扑服务、经营分析服务等。

服务提供接口可以被其他系统访问, 对服务的访问需要系统安全服务的验证。

(3) 表示层

服务表示层主要是提供图形用户界面、浏览器访问等用户操作和使用功能。

3 2010年之前集中告警系统存在问题

(1) 系统性能低下、运行速度非常缓慢

集中告警系统告警处理速度极慢, 查询一个告警就需要10分钟, 对于监控人员来说根本无法接受, 造成速度慢的主要原因是送至集中告警系统的告警数量非常庞大, 每天的告警数量约300万条, 当前告警数量则高达3万条, 系统无法完成这么庞大的运算量。

(2) 系统功能不够完善, 实用的功能不多

因为集中告警系统还存在比较多的缺陷, 监控人员普遍将其定位为作用不大的系统, 平时也很少使用, 集中告警系统的各项功能也没有充分的挖掘出来, 更谈不上功能的进一步开发。

(3) 接入集中告警系统的专业网管不多, 部分专业网管未能接入。

4 清理告警, 降低告警库告警数量, 加快集中告警系统的运行速度

(1) 清理专业网管告警

清理之前, 集中告警系统的需要处理的告警数量非常庞大, 每天的告警数量超过300万条, 当前告警则高达3万, 集中告警系统运行速度非常缓慢, 查询告警效率低。

2010年, 广州市NOC监控室组织了各专业监控人员对各套网管系统的告警进行清理, 清理后, 各套网管的总告警数量降至之前告警数量的10%以下, 当前告警数量降至3000条上下, 极大的提高了集中告警系统的运行速度。

(2) 利用集中告警系统告警过滤功能, 过滤一些次要告警

为了进一步加快集中告警系统的运行速度, 提高集中告警系统的性能, 当专业网管把告警传送到集中告警系统后, 广州市NOC网络监控室对告警进行了过滤, 重点处理重要告警, 忽略次要告警, 进一步提高了集中告警系统的性能。

经过告警清理和告警过滤, 集中告警系统性能得到了极大的改善, 告警查询由原来的需要2分钟提高到约5秒, 为系统的应用和推广打下了坚实基础。

5 挖掘现有功能, 开发新功能

(1) 自动派障功能

功能描述:进行相关性规则设置, 对一些重要告警配置自动派障规则。

目前对于传输专业来说, 最重要的3类告警均设置了自动派障规则:

(1) 收不到光告警:R-LOS

(2) 板卡故障告警:BD-STATUS

(3) 节点连不上网管:NE_NOT_LOGIN

一旦网管上出现以上告警, 并且电子运维上该告警没有在途工单, 则集中告警系统自动派电子运维单到网络监控室, 从而实现了网络的自动监控与自动派障。

自动派障功能的开发应用, 为我们广州市NOC带来了诸多好处:

(1) 派单及时、准确、不遗漏, 提升网络监控效率。

2010年之前, 网络监控室是通过人工的方式巡查各套网管, 发现故障隐患, 手工方式录入电子运维系统, 生成工单并派发到现场维护部门处理故障。但手工方式会造成很多方面的问题, 例如派障不及时、漏派等现象均时有发生。集中告警系统自动派障功能的设置, 很好地解决了该问题, 目前传输专业的这些主要告警均能及时地派单并处理。

(2) 节约了监控人力。

目前该功能已经开发完成, 并在日常监控中使用, 可以大量节约人力。

(2) 快捷统计告警影响面

功能描述:在集中告警系统里面, 选中某一告警, 通过一个简单的操作 (例如:右键或者按钮方式) , 即可自动统计出该告警的故障影响面, 以列表的方式呈现给监控人员, 包含的信息有:业务代号、客户名称、客户联系人、客户联系电话、客户经理、客户经理联系电话、电路状态、电路开通日期等信息。

该功能需要打通集中告警系统与综合资源系统、管线系统、CRM系统之间的接口, 通过与综合资源系统查找受影响的电路的业务代号、客户名称等信息;通过CRM系统接口查找影响电路的客户联系人、客户联系电话、客户经理、客户经理联系电话等信息, 通过GIS系统接口查找光路相关的信息。

该功能带来的好处:

(1) 节约人力。如果需要统计一个告警的影响面, 因为涉及系统众多, 只能通过综合资源系统进行初步统计, 全部需要手工操作, 该功能的开发应用, 极大的节约了市NOC网络监控室的监控人力。

(2) 信息面更全面。之前统计告警影响面, 我们基本只在综合资源系统里面去查找, 信息面相对不全面, 如果还考虑别的系统, 需要大量的人力和时间, 在故障处理这么紧急的情况下, 我们是很难做得到的。该功能实现之后, 全部工作由系统通过系统之间的接口自动完成, 能做到从不同系统里面拿数据, 所以数据会更加全面。

目前该功能正在开发中, 预计2011~10月份上线。

(3) 分析判断告警, 自动建立/取消严障 (需打通与综调接口)

功能描述:通过告警相关性规则设置, 对涉及影响公众客户的告警, 自动在综调系统里面建立严障, 当告警清除后, 自动在综调系统里面取消严障。

该功能需要打通集中告警系统与综调系统之间的接口。

该功能带来的好处:

(1) 节约人力。之前建立/取消严障, 均需要手工进行, 该功能的开发一定程度上节约了人力。

(2) 建立/取消严障更加及时。手工建立/取消严障, 需要一个人工判断的过程, 需要判断时间, 对于目前监控人员相对比较紧张的情况下, 一般都要延时30分钟左右。系统自动判断并建立/取消严障, 节约了这部分时间, 建立/取消严障变得更及时。

(3) 一定程度上减少了漏建/漏取消严障的情况。因为之前是手工建立/取消严障的, 监控人员在紧张的处理故障过程中, 经常会出现忘记建立/取消严障的情况。该功能的开发应用, 一定程度上避免了这种现象的发生。

目前该功能正在开发中, 预计2011-10月份上线。

(4) 协助定位光缆故障 (需打通与国朗、GIS系统接口)

功能描述:系统自动统计RLOS告警的数量, 并通过与管线系统接口, 统计出各光缆段相关的RLOS告警数量, RLOS告警最多的光缆段, 我们就可判断为最可能发生光缆故障的光缆断。

该功能需要打通集中告警系统与管线系统之间的接口。

该功能带来的好处:

(1) 节约人力。之前监控人员分析判断故障光缆故障手段不多, 就是靠多个不用报障用户, 找公共路由, 然后手工的分析判断。该功能的开发应用, 全部由系统自动完成。

(2) 准确率比较高。

目前该功能正在开发中, 预计2011-10月份上线。

(5) 协助判断、统计网络重复故障 (通过告警分析)

功能描述:在综合告警系统数据库里, 自动统计某时间段内, 某节点、某板块或者某端口的告警次数。

该功能带来的好处:

(1) 节约人力。之前网络监控人员没有支撑系统可以统计网络重复故障, 只有通过人脑记忆或者对电子运维系统工单进行统计分析, 但需要花费大量的人力。

(2) 准确率比较高。

目前该功能正在开发中, 预计2011-10月份上线。

(6) 自动监测光口性能, 判断有故障的, 自动派障 (需要打通与各套网管系统接口)

功能描述:集中告警系统, 通过网管接口, 收集各光口的性能数据, 如果发现某光口的性能数据出现异常 (例如误码数量超过一定门限) , 则自动派障到电子运维系统。

该功能带来的好处:

(1) 节约人力。之前监控人员是手工方式收集各光口的性能数据, 现在通过系统自动完成, 一定程度上节约了人力。

(2) 系统自动操作, 准确率比较高。

目前该功能正在开发中, 预计2011-10月份上线。

(7) 重要保障电路的自动监控, 出现告警, 自动派障。

功能描述:当收到电路保障通知后, 把保障电路清单录入集中告警系统, 集中告警系统通过综合资源系统接口, 查找相关路由, 重点监测经过端口的告警信息, 一旦出现告警, 则通过电子运维系统自动派障到广州市NOC网络监控室处理。

该功能需要打通集中告警系统与综合资源系统的接口。

该功能带来的好处:

(1) 节约人力。之前对于保障电路的监控, 全部通过人工巡查网管, 发现告警之后手工在电子运维系统建单并处理。

(2) 系统自动操作, 准确率比较高, 不会出现漏派或者迟派的问题。

目前该功能正在开发中, 预计2011-10月份上线。

6 结束语

监控效率 篇6

然时至今日,由于逻辑监控范围不断扩大,层次不断加深,监控指标由原来的数十条增加到目前的190条,随之而来的是监控指标运行时间大幅拉长,根据统计,在服务器负载较少时执行一遍约需5小时,在负载较多时执行一遍超过6小时。随着ctais数据的持续增长,监控运行时间将不断增加,则每日监控查错的模式将难以为继。因此,优化运维平台监控指标,提升监控的运行效率,成为当务之急。

笔者通过研究oracle数据库查询优化等IT技术,结合我省ctais后台数据情况以及运维平台监控指标特点,充分利用Explain Plan等SQL语句分析工具,制定了一套简单易行的分析优化方案,方案共分5个步骤,逐步的分解、分析、找出症结,实现优化。

1 进行数次全SQL语句执行测试,记录、统计每个SQL语句执行耗时的均值

为尽量保证SQL语句耗时的真实准确,我们取3次在不同日期、不同时段、不同服务器负载的情况下的执行结果的均值,总结出耗时较长的14条指标,仅这些指标总耗时均值约3小时45分钟,下面我们列出最慢的3条见表1。

由表1可知,最需要优化的就是平均耗时30分钟的代码为0A003监控指标。

2 用Explain Plan工具分析SQL语句,分析SQL语句中各表的记录数总量、各表的索引设置,找出其耗时长的症结

2.1 0A003有税款征收业务非正常、注销纳税人税务登记中未补录行业明细的SQL语句如下:

2.2 将语句提交Explain Plan,分析如下:

由于湖南国税ctais采用oracle9i数据库,其优化器模式是CHOOSE,则我们也默认使用CHOOSE优化模式分析,结果如图1所示:

由图1可知,执行中大量存在无索引的全表扫描(TABLE ACCESS FULL),导致海量I/O操作,这必将导致查询缓慢[1],cost开销值为90860。

2.3 SQL语句所涉各表以及其表内记录数见表2:

——数据来源于最新一次数据库分析结果2011年10月29日

可见SB_ZSXX表有约2千万条记录,DJ_NSRXX和DJ_NSRXX_KZ表各有近百万记录。在查询中,对这三个表的查询必须考虑效率,尽量使用索引。

2.4 语句中各表的索引情况如下:

索引是提高查询效率的关键[1],SB_ZSX、DJ_NSRXX、DJ_NSRXX_KZ涉及非表连接用列的主要索引见表3:

2.5 找出症结:

该监控有3个表都是用于将税务机关、操作人员、行业由代码解析为汉字,且这3个表数据量相对较小,而且查询中所有表是等连接关系,只要SB_ZSXX、DJ_NSRXX、DJ_NSRXX_KZ三个数据量很大的表中任何其中一个表能在非连接的表达式中高效利用索引,就能带动全体。

从监控的目的“有税款征收业务非正常、注销纳税人税务登记中未补录行业明细”,我们就可以拆分出3个关键点:

(1)有税款征收业务,对应SB_ZSXX表的中的征收记录,运维平台只查当日新增、修改的记录,即限制该表的XGRQ范围;

(2)非正常、注销纳税人,对应DJ_NSRXX表中NSRZT_DM为非正常、注销;

(3)未补录行业明细,对应DJ_NSRXX_KZ表中HYMX_DM为空。

DJ_NSRXX_KZ表的HYMX_DM列经查没有对应的索引,且IS NULL这中表达式也注定了会使索引失效,而NSRZT_DM由于同一状态的纳税人数量庞大,即使能成为索引也效率低下。

而SB_ZSXX表的XGRQ是存在对应索引的,且修改日期每个值,占全体值的比例是极小的,非常适合作为索引。原SQL中to_char(f.xgrq,'yyyy-mm-dd'),对含索引的列进行了函数操作,这直接导致列的索引失效[2],必进行全表扫描,因此,可以定论:该SQL语句耗时较长的最大原因在于SB_ZSXX.XGRQ的索引失效。

3 针对症结,结合查询优化规则,改写、优化SQL语句

解决0A003监控语句中to_char(f.xgrq,'yyyy-mm-dd')索引失效的问题,即可解决主要问题。根据oracle查询优化规程,以下改写方式是最适合的:

最合适的原因有3点:

(1)改写后,SB.ZSXX.XGRQ列不再转换为字符型,直接与日期型的值做比较,这样可使索引生效[2],预想将大大提高效率;

(2)改写后,该语句的含义不变,查询覆盖范围完全一致。这里稍微解释一下to_date(:v_zzrq,'yyyy-mm-dd')+0.99999,当:v_zzrq被替换为如'2012-04-18'时,to_date()函数将把其转换为日期型函数,等同于日期型的时点'2012-04-18 00:00:00',然后+0.99999,则在时间计算中等同于+23:59'59"。这样,该时间点就是指定日的最后一秒,使得时间覆盖范围与改写前的完全一致[2];

(3)该语句中的:v_qsrq、:v_zzrq保持不变,运维平台仍可直接替换为如'2012-04-18'之类的数据,因此如此改写,不影响运维平台的正常运转,不需要在运维平台其他层面做改动。

4 优化SQL语句症结之外的其他部分,使其充分优化;

4.1 除症结外,该语句还存在的不合理、低效部分:

(1)substr(b.hy_dm,1,2)=c.hydl_dm属于低效语句,dm_hydl表做代码解析表也不适宜,应改用DM_HY表做代码表,语句改为:b.hy_dm=c.hy_dm;

(2)b.nsrzt_dm in('40','50','51','52')效率不高[2],可改为b.nsrzt_dm>='40'and b.nsrzt_dm<='52';

(3)order by a.nsr_swjg_dm语句用来排序,会降低查询效率[3],删除该行;

(4)a.hymx_dm is null和f.zsxm_dm not in('22','69','81')属

低效写法,但由于监控需求如此,别无其他优化方法,故不改动。

4.2 充分优化后的SQL语句:

5 充分优化后的Explain Plan分析与执行效率;

5.1 Explain Plan下CHOOSE执行计划

在省局默认的CHOOSE优化模式下,执行计划如图2所示:

由图2可知,在涉及数据量极大的表中查询时,全部都使用了索引,SB_ZSXX表是使用高效的范围索引INDEX RANGE SCAN,DJ_NSRXX、DJ_NSRXX_KZ表用的是更高效的唯一索引INDEX UNIQUE SCAN,则整个查询必然是高效的。在数据量很小的DM_SWJG、DM_CZRY、DM_HY表上使用全表扫描且使用HASH JION效率会更高[1]。整体cost开销值为1275,是未优化前的1.39%。

5.2 充分优化后执行耗时情况:

优化后,选取不同日期,不同数量的情况下的查询情况,结果见表4:

6 总结

通过分析与优化,我们逐步将0A003这条原本耗时约30分钟的语句,通过使索引生效,使执行时间不到20秒,速度提高了近90倍,并且查询结果一致,运维平台也不需要做其他调整,说明优化是成功的。

通过对耗时最长的语句的成功优化,证明运维平台的监控语句还是存在很大的优化空间的,通过分析与优化,避免索引失效,大幅提升运维平台监控语句的运行效率是可行的。

笔者建议,将全体耗时较长的语句逐个分析、优化,大幅提高监控效率,减少监控对服务器资源的消耗;同时对于新增的监控指标,也应先通过分析与优化,排除语句存在的不合理因素后,再加入运维平台,避免低效语句影响运维平台的运行。再者,应定期对数据进行分析操作,使CHOOSE优化模式下语句执行效率得到保障。

参考文献

[1]George Lumpkin,Hakan Jakobsson.Oracle9i查询优化[z].Oracle白皮书,2002.

[2]张诗雨,陈汶滨.基于索引的SQL语句优化方法探讨[J].计算机与现代化,2009,25(3):134-136.

监控效率 篇7

“以降耗促发展,以科技促效益”是北京建设“世界城市”、“绿色北京”的重要发展原则。在北京市质监局发布的2013年重点用能单位能源计量审查评价工作方案提到的重点用能单位中,除了工业企业和交通运输业之外的宾馆饭店、商贸企业、学校等行业用能都与建筑耗能有着紧密的关系。2011年北京市非工业重点用能单位能源消费量为1305.80万吨标准煤,占全市重点用能单位能源消费量的45.02%。据统计,宾馆饭店业单位建筑面积综合能耗最高,为76.9千克标准煤/平方米,公共机构(除学校、医院外)为54.37千克标准煤/平方米,商贸企业为43.16千克标准煤/平方米,医院为42.48千克标准煤/平方米,学校为23.88千克标准煤/平方米。可见,公共建筑应作为建筑节能工作的重点实施对象。

2 公共建筑节能基础工作的现状

建筑节能是通过采用节能型的建筑材料、产品和设备,执行建筑节能标准,加强建筑物所使用的节能设备的运行管理,提高采暖、制冷、照明、通风、给排水和管道系统的运行效率,以及利用可再生能源,在保证建筑物使用功能和室内热环境质量的前提下,降低建筑能源消耗,合理并有效地利用能源。

建筑能耗的相关因素一般包括建筑材料的选用、建筑结构的合理设计、机电设备的选型和设备运行效率。然而评测一座建筑物耗能是否合理,需要定量计量和数据统计。但是目前的建筑能源监管体系尚未健全。《北京市“十二五”时期绿色北京发展建设规划》指出:“节能、新能源、碳减排等绿色发展领域的标准、统计、计量等基础工作尚不健全,相关领域法律、法规执行力尚显薄弱,相关基础设施与服务能力的建设投入保障力度仍然不足。”

据悉,北京市发改委已委托第三方公司开展对公共建筑的能源审计工作。但现有公共建筑尚未建成统一的能源监管体系,一般都是由人工进行分项计量,且较为笼统。因此,在合理控制能源消费总量、推进建筑节能的同时,如何有效地对建筑节能工作进行定量分析,建立科学的能耗指标,提高节能服务能力,是当前所面临的紧迫问题。

3 公共建筑能耗分析

公共建筑物能耗包括水资源、电力、热力、天然气、煤、石油液化气,一般被分为三类,即常规能耗、特殊能耗和城市热网供应能耗。建筑物的常规能耗包括:建筑功能、通风和空调能耗、照明能耗、插座能耗、动力设备能耗、热水供应能耗;特殊能耗包括计算机机房、网络中心、实验室等有特殊要求房间的能耗。

在建筑的生命周期中,建筑运行能耗要占到70%以上。建筑物的常规能耗和城市热网供应能耗都与建筑运行管理水平有着很大关系。因此,建筑设备运行是否科学合理是关乎到整个建筑生命周期的运行质量和能源消耗的重要因素。

4 如何利用建筑设备监控系统提高建筑能源利用效率

公共建筑的运行能耗主要集中在冷冻机、空调机、水泵、冷却塔风机、锅炉等大功率机电设备和公共照明上。那么如何利用技术较为成熟的建筑设备监控系统来提高能源利用效率,降低设备运行能耗是本文的重点。

中国的大型公共建筑均已配备建筑设备监控系统,而这个系统具有建筑节能管理的先天条件。建筑设备监控系统即楼宇自动化系统,是建筑自动化的基础,在大中型城市的公共建筑中多已具备,利用其完成能耗动态监测、能耗统计、能效公示等节能服务的基础工作,本身就是资源节约的一种方式。建筑设备监控系统结构组成如图1所示。

4.1 利用建筑设备监控系统完成节能监测的基本功能

建筑设备监控系统可通过各类传感器对建筑物内环境温湿度、照度、空气质量和设备运行参数进行监视,通过现场控制器和执行器完成对机电设备的监控与调节,从而达到舒适环境的控制要求和设备管理功能。通过中央管理层的网络传输和数据服务,实现中央监控、数据管理和数据共享的功能。

对于一座公共建筑,节能监测的基本功能包括房间温度、房间相对湿度、公共区域照度、室内空气质量、用电设备电量计量、水流量、热力计量等数据采集。数据采集方式一般是通过安装在现场的传感器实时读取,还可以通过网络数据传输的方式从其他系统读取。鉴于建筑设备监控系统的通信方式和通信协议,对于那些从其他系统采集来的数据,可通过TCP/IP协议、OPC协议、Modbus协议等公开通信协议读入建筑设备监控系统,轻松实现数据共享。

4.2 利用设备优化控制提高用能设备运行效率

实施建筑节能的终极目标是通过优化控制达到降低建筑运行成本之目的。建筑设备监控系统可通过不断改进的优化控制策略对设备实现优化节能控制,从而提高用能设备运行效率。例如:冷源设备可根据建筑物冷/热负荷计算出实际需要运行的设备台数,使冷冻水供回水温差与设定值保持一致,提高冷机COP值,从而节省大量能源。对于二级泵变流量系统,通过自动调节电机转速来提高水泵电机效率,实现优化节能控制。热源自控系统可自动调节热交换板投入的数量,通过调节二次水阀开度使供水温度保持恒定,避免人工调节浪费能源的现象。

空调通风设备既可根据服务区域的使用功能定时控制设备启停,还可根据室内外温度和相对湿度,通过调节冷/热供应量的大小,使环境温湿度保持在舒适范围内。根据建筑物特点和使用情况优化控制程序,如利用室外新风调节室温,根据室内外焓值自动调节新回风比,根据混风温湿度自动调节设定值等措施,还可达到节能降耗的目的。

公共照明设备可通过设定程序,根据不同区域检测的光照度值来控制各个区域的照明开关,同时可设定时间表控制开关,既能满足环境照度需求又可节能。

给排水系统一般有给水泵和排水泵。给水泵一般功率较大,通过设定程序调节水泵频率从而保证供水压力恒定。排水泵是根据监测水坑的高低液位或连续液位值,来控制排水泵的启停。

4.3 利用设备监控系统建立建筑节能管理模型

一个完整的建筑节能管理模型应具有末端设备状态和环境参数检测、原始数据记录、各支路能耗数据监测、末端设备和冷热源自动控制与调节、需求限制报警等功能。据笔者了解,国内可完全达到上述功能的系统尚不多见。

对于政府级的建筑能耗监测平台,一般不需详细的分项能耗,只将汇总数据上传即可。而对于建筑管理者来说,需要通过各支路能耗统计数据来监测和调节设备运行,从而加强设备节能运行管理。

建筑设备监控系统现已在大中型城市的公共建筑和居民建筑中得到普遍应用。利用建筑设备监控系统作为节能管理平台,可将各种分项能耗值进行自动数据收集和计算、数据互传、数据显示。因设备监控系统本身带有数据服务和Web服务功能,可将汇总的能耗统计上传至政府级能耗管理平台,避免人为现场检测出现造假的可能。因此笔者认为,与其投入大量的软件开发费用来单独开发建筑节能管理软件,不如直接利用智能建筑设备监控系统来搭建节能管理模型,完成能耗定量计量和管理功能,这是较为有效的一个途径。

通过建筑设备监控系统采集的各项数据记录和对应公式的计算,以及定时的数据统计报表,可分析出建筑物内用电设备的情况,建筑管理人员可从中分析出用能设备是否合理。还可在软件中设置能量需求限值,达到限值时产生报警,给管理人员警告提示。

5 结束语

综上所述,充分利用建筑设备监控系统完成数据采集、数据处理、逻辑控制、数据统计等多项功能,对进一步节约、合理利用资源,建立建筑节能运行监管体系,提高建筑节能管理水平具有实质性意义。

摘要:随着建筑节能减排要求的提高,目前建筑节能基础工作的薄弱环节逐渐凸显出来,本文从技术角度分析了如何利用智能建筑设备监控系统实现建筑节能监测的基本功能,利用设备优化控制提高设备运行效率,利用设备监控系统搭建建筑节能管理平台,完成建筑能耗定量分析,挖掘建筑节能潜力,从而提高建筑能源利用效率。

关键词:建筑节能,建筑设备监控系统,数据采集,数据统计,节能管理平台

参考文献

[1]北京市重点用能单位2011年能源利用状况公报.北京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北京市统计局,2012年11月

【监控效率】推荐阅读:

效率实践07-14

输气效率07-19

工艺效率07-19

培训效率10-15

设备效率05-16

效率测度05-19

效率促进05-22

效率措施05-22

效率设计05-30

应用效率05-30

上一篇:脑基底动脉下一篇:护士防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