摄录像设备

2024-08-19

摄录像设备(共7篇)

摄录像设备 篇1

摘要:本文介绍了青海省藏区县级广播电视摄、录、编、播设备的现状, 总结出我省实施藏区县级广播电视设备更新改造工作一些好的经验和做法, 并简要叙述了系统设备配置的技术特点及工程实施后的效果。

关键词:广播电视,制播一体化,数字化,网络化,效果

0 引言

青海省地处青藏高原, 海拔高, 地域辽阔, 地形复杂, 交通不便, 广播电视成为各族人民了解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科技、文化教育、时代信息、民情民意的主要途径。加大基层广播电视节目制作宣传力度, 积极扩大农村、牧区广播电视有效覆盖, 不断适应各族群众收听收看广播电视、听好看好广播电视的实际需要, 切实提高广大各族群众的生活质量, 是各级广播电视部门的重要使命。

1 青海县级广播电视基本情况

青海省藏区县级广播电视机构45个, 其中具有独立行政管理的职能机构5个县, 与文化体育职能合办的机构40个县。青海省县级广播电视机构成立于上世纪八十年代初, 一些民族自治县和农业区的广播电视站用汉语、藏语 (安多方言和康巴方言) 、蒙古语、土语、撒拉语及当地方言进行播出, 使更多的少数民族群众听到了广播、看到了电视。特别是自2001年国家实施西新工程以来, 青海省藏区县级广播电视设备得到了明显的改善, 但西新工程的实施, 主要是更新和改造藏区的广播电视无线发射设备, 而县级台的采、编、播、录等设备没有得到改善和建设。由于原有县级广播电视台底子薄、基础差、面积大, 使得目前县级广播电视采、编、播、录等设备普遍存在陈旧老化, 已不能适应我省县级广播电视事业发展的需要。

2 青海县级广播电视台存在的主要问题

青海省藏区县级广播电视台建于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期, 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 县级广播电视事业取得了较大成绩。但由于诸多原因, 县级台的广播电视采、编、播、录等设备已不能适应目前广播电视发展的需要, 主要问题表现在:

1.资金投入严重不足。

2.专业技术人员严重匮乏。

3.采、编、播、录设备落后, 无法满足新闻工作的需要。

县级台目前在节目制作和播出方式上存在以下弊端:节目质量低、制作成本高、编辑复杂, 效率低、资料保存时间短、发展空间小、节目源复杂、播出操作繁琐。

3 更新改造建设工程的主要内容

青海省藏区县级广播电视摄、录、编、播设备更新改造工程主要是配置新设备 (包括摄像机、数字录像机、制作、播出、演播室系统、UPS电源等) , 并对管理和技术人员进行培训, 以全面提升和改善青海省县级广播电视的综合服务能力。同时, 为实现我省县级广播电视的数字化奠定良好的基础。

在目前数字化、网络化浪潮席卷广电业的情况下, 我省县级广播电视台该如何生存和发展呢?我们认为应该加强以下方面的工作:

1.全面提高广播电视节目质量。

2.建立品牌节目, 吸引当地观众关注自己身边的事情, 看当地的好栏目。

3.加强业务管理和从业人员的培训, 理顺工作流程, 提高工作效率, 减少不必要的成本浪费。

4.利用先进的技术手段, 全面提升竞争力。

然而, 实现这些目标, 除了提高人员素质以外, 节目制作、播出设备是其中一个非常关键的环节。为了彻底改善我省藏区广播电视摄、录、编、播等设备的落后状况, 经国家发改委立项并批准后, 我们将分区域、分阶段逐步实施全省40个县级广播电视摄、录、编、播设备的更新改造建设工程。在建设工程实施前我们做了以下方面的工作:

1.进行前期调研工作

1) 县级台实际工作需求的调研——设备系统的目标定位、系统建成后要承担的工作任务以及与之相适应的系统规模及其稳定性、安全性、扩展性等方面的需求。

2) 相关技术方案的调研——了解各种设备的实现功能和性能以及不同技术解决方案的特点和适用范围。

3) 实例的调研——选择与我们县级台工作需求相似、项目规模及系统实现功能具备可比性的, 而且在厂商已实施工程中具有代表性的作为我们考察和调研对象。通过实例的调研以了解他们是如何选择技术解决方案的, 以及在实际运行中的效果如何;了解厂商的工程整体实施能力和后期的售后服务能力。

2.项目技术方案的论证及确定工作

在前期调研工作的基础上由厂商结合县级台的实际情况 (包括每天的节目制作量、播出时间、设备使用和操作人员的能力等) , 因地制宜、突出重点, 制定出科学、合理、适用的技术解决方案。待技术方案制定后, 再由省局组织有关技术人员对方案的可行性、先进性和合理性及方案定位的准确性进行论证, 最终确定切实可行的技术方案。

针对我省县级广播电视台的实际情况, 我们在设备的配置上采取系统化、数字化、网络化的设计方案, 采用了一种低成本、高效率、技术先进、安全可靠、可扩展、全功能的一体化数字网络节目制播系统解决方案。这是我省县级广播电视台成立以来, 首次采用这种先进模式, 为以后县级广播电视事业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对完善和提高县级广播电视的服务功能起到重要作用。

4 系统设备技术特点

青海省县级电视台电视节目制播系统解决方案, 是基于千兆以太网架构, 采用最新的第二代CPU+GPU技术, 集采、编、播于一体的规模化制播系统。完全能满足电视台自办新闻、专题节目制作和播出, 是具有极高性价比的全台网整体解决方案。该方案的实施, 将极大的改变我省县级台长期以来制播设备分离, 节目播出质量落后的状况, 大幅度提高了自办节目质量和电视台工作效率。全套系统特点概述如下:

1.提供了完善的电视台全流程解决方案

全套系统涵盖了上下载、编辑、播出、媒体资产管理在内的全方位整体解决方案, 能够全面满足日常节目制作和播出的需求。

2.系统设计安全稳定

全套系统采用模块化设计, 真正实现分散、可调度、可备份的系统管理模式;硬件部分采用最新的广播级输入输出接口技术, 在上下载、编辑、播出、管理等方面确保系统的稳定、安全。

3.系统配置灵活及可扩展性强

全套系统可根据县级台的实际需求, 结合已有设备的情况进行灵活采购, 很好满足了电视台按需采购和用得上、用得好的要求。

4.采用最新一代非线性编辑技术, 功能强大, 使用方便

全面应用“CPU+GPU”第二代非线性编辑新技术, 全新的硬件配置, 实现了强大编辑功能与持久的稳定性统一。

5.具备极高的性价比

以不到三分之一的极低价格实现传统“FC+以太网”制播一体化网络的几乎全部功能。

5 经验总结

自2006年青海省藏区进行县级广播电视摄、录、编、播等设备的更新改造以来, 县级台的广播电视节目制作和播出水平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和提高, 我局通过这些工程的实施, 在青海藏区广播电视建设方面积累了较为丰富的经验, 下面进行简单的总结:

1.经济欠发达的县级台在购买前期摄录设备时, 不能只侧重摄录设备的先进性及清晰度, 还要重点考虑各县电视台的摄录人员的技术素养、设备使用环境、磁带及其他耗材的购买能力等因素, 要做到设备更新和技术培训齐头并进。

2.由于非编制作网、硬盘播出技术在内地诸多电视台已普遍使用, 技术相当成熟, 所以我局把工程的重点放在这一领域。

3.“电视台制作播出无小事”, 这是电视工作者人尽皆知的常识, 保障播出安全可靠、制作方便快捷是实施摄、录、编、播等设备更新改造的原则和基础。我局确定制作系统采用非编网络, 采用盘带结合的播出系统。在更新改造工程实施后藏区各县电视台新系统中制作以非编网络为主、原有的数字录像编辑机为辅的制作体系;播出以硬盘为主, 将原有的放像机作为硬盘播出系统的补充和备份。

4.保证更新改造工程实施后藏区各县电视台系统的质量指标是又一项重要原则, 在设备采购和招标过程中, 严格依据广电总局颁发的节目制作和播出标准, 确保整个通道各项技术参数达到甲级指标。

5.各县级电视台演播室主要用于新闻、访谈、宣传等电视节目。在新闻演播室建设的基础之上, 建立摄像、录制、编辑和播出系统的设备, 以满足县级电视台自办节目的需要。考虑到演播室的特点, 灯光工程除了高品质的工艺要求外, 重要的是满足各项专业技术要求。

6 项目实施后的效果

从更新改造工程实施后的实际运行情况来看, 无论是节目制作质量还是播出的稳定性都得到了保证, 为我省广播电视节目的安全播出和扩大广播电视覆盖奠定了基础。实现了在投资不多的条件下, 大大提升了藏区县级广播电视服务功能的能力, 创造了较大的社会效益和一定的经济效益。其效益主要表现在:

1.加强党和政府方针政策的宣传力度

通过全省县级广播电视摄、录、编、播设备的建设, 对强化少数民族地区精神文明的建设, 直面人民群众, 将党和政府方针政策及时送入广大农牧区, 使广播电视真正成为“桥梁”和“纽带”, 为密切党群关系, 发挥正确舆论导向起着重要的作用。

2.传播科学文化知识, 促进地方经济的发展

青海省大部分农牧民群众居住在边远地区, 地处偏僻, 长期处于信息闭塞的状态。项目实施后, 可通过广播电视节目传播科学文化知识, 传递科技致富的信息, 解放思想, 开拓进取, 为促进地方经济的发展创造条件。

3.促进社会稳定, 民族团结

青海省是一个多民族聚集的省份, 少数民族占全省总人口的45.51%。少数民族主要居住在边远地区, 且大部分听不懂汉语广播, 看不懂汉语电视, 是急待加强宣传教育工作的薄弱区。项目实施后, 可通过县级广播电视的自办节目, 使更多的群众听到和看到广播电视节目, 丰富广大少数民族群众的文化生活, 提高广大农牧民群众的认识与区分好坏的能力, 确保社会稳定、促进民族团结, 将起到积极的作用。

4.增强了县级广播电视服务功能的能力

全省藏区县级广播电视摄、录、编、播设备的更新改造, 可以解决现有藏区广播电视设备落后陈旧, 节目制作、信息传输手段落后、节目质量差, 且不能保证节目可靠、安全、不间断、高质量的制作和播出的问题。更新改造工程实施后, 通过改善广播电视采、编、播、录设备的条件, 进一步提高广播电视的节目质量, 为确保广播电视的安全播出, 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5.县级广播电视摄、录、编、播等设备的更新改造后, 藏区各县电视台将基本实现全系统的数字化、网络化、制播一体化, 所有资料进行数字化存储, 可通过全程网络进行节目资源共享, 提高制作和播出效率。因此工程实施后藏区各县电视台后期制作及播出系统由原有的单机性转变为制播一体的网络化系统。

6.解决了广播电视节目质量低、制作成本高、编辑复杂, 效率低、资料保存时间短、节目源复杂、播出操作繁琐的问题。

7.加强了业务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的培训, 理顺了工作流程, 提高了工作效率, 节省了运行成本。利用先进的技术手段, 全面提升了县级台广播电视的竞争力。

综上, 我省进行藏区县级广播电视摄、录、编、播设备的更新改造工作, 对发展地区广播电视事业, 加快地区经济发展, 促进民族团结, 加强社会稳定, 完善和提高广播电视的服务功能将起重要的作用, 对全面推进广播电视事业的健康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摄录像设备 篇2

以往, Sony的产品都是针对日美欧用户设计的, 相关产品在中国发布时间一般迟于日美欧半年到一年。近年来, 中国已经成为全球最重要的市场之一, 中国客户的需求是Sony产品研发和生产的重要依据, 为中国客户打造或在中国首发型号逐年递增。近年来, 已经积累了多款“中国型号”数字视频设备, 而且这个队伍还在不断壮大之中。在这次庆典上与大家见面的“中国型号”数字视频设备共有七款, 包括:DVCAM便携式摄录一体机——DSR-PD190P;DVCAM数字摄录一体机——DSR-650WSPL;MPEG IMX编辑录像机——MSW-2000;MPEG IMX摄录一体机——MSW-930P;14比特高清摄像机系统——HDC1580系统;以及XDCAM摄录一体机——PDW-539P。这些设备以其稳定、可靠和高性能, 活跃在广电、教育、军队、政府等各级节目制作市场, 并在很多万众瞩目的大型国际体育赛事、历史性大事件上履行着使命, 丰富着人们的日常视觉信息世界。

庆典上, 南京电视台和上海文广新闻传媒集团分别作为DSR-PD190P和PDW-539P的国内首家用户发表致辞, 表达了对Sony“中国型号”数字视频设备的信赖与肯定。

录像课不妨留点“残缺美” 篇3

许多录像课都缺少了师生们的错误表现。教师们用优美且准确的语言提问,孩子们用流畅而正确的语句答复,效率之高令人叹为观止。一些听课者对此羡慕不已。但是这种“一个回合”式的问答、明显经过修饰的词汇、百分百正确率的答案,总让笔者产生诸多疑惑:真实的课堂是这样的吗?课堂错误就是教师需要“回避”的内容吗?教学失误就是录像课的“瑕疵”吗?请听,当学生大声惊呼“亲嘴鱼!”全班同学哄然大笑的时候,这位老师却显得很从容:“这多么有趣啊!这条鱼为什么要亲嘴?”老师向小朋友们提问。“可能,她在和妈妈告别吧!”“可能,她在吹泡泡。”小朋友们议论纷纷。“不对的!”一个孩子喊了起来。“我看过的,鱼儿打招呼,就是相互之间亲嘴的!”老师肯定了孩子们的答案。“鱼儿有特别的表达方式,那么,你们还能画出其他的鱼儿吗?”老师建议。“我要画一条摆尾鱼!”“我要画一条舞蹈鱼。”……从中可见,面对学生的““错误”,老师先是定了一个基调———“有趣”,然后让孩子去想象鱼儿为什么要“亲嘴”,它还有哪些交流方式?让孩子去体会鱼儿的行为方式,并用自己的想象去美化这种方式。孩子们由哄堂大笑变成了审美演绎,这难道不是教师智慧引导的结果吗?由此可见,课堂无法回避“错误”,“答疑解惑”是教学的主要行为,真正的教育智慧都是从““错误”的矿石中提炼出来的。

许多录像课都缺少了一些“闲暇”时间的呈现。整个教学过程,师生们都在“赶”:赶时间、赶内容、赶进度;摄像镜头都在“闪”:闪老师、闪学生、闪课件。整节录像课具有快节奏、大容量、多表演的特点。这样的录像课的确好看,能够抓住观众的眼睛,适合成人的节奏,并使评委产生教学流畅、内容精彩、效果突出的判断。但是,我们平时课堂上孩子们的思考需要凝神静思的“闲暇”时间,孩子们的错误需要反复纠正和训练的“闲暇”时间,教师倾听和判断需要从容应对的“闲暇”时间,教师演示时的“构思”需要临场决断的“闲暇”时间……这些虽然是“虚”镜头,有时需要从一些细微表象中才能“看懂”意义,有时画面会显得单调和苍白,但是它能够反映师生的思维深度,看出教学的实际效果,也能体现课堂的节奏变化。

许多录像课都缺少了一份“平淡”的美丽。追求“高大上”成为一种潮流:教学信息化手段追求高档化,教学内容追求大容量,教学行为追求“上品味”。这样的录像课给人带来如此判断:教学工具先进,教学材料丰富,教学目标高远……而忽视了如此现实:过多的教学活动会压缩孩子的思考空间,丰富的教具会迷乱孩子的耳目,过多的教学内容会分散教学的重点,过远的教学目标会让很多孩子望而却步……其实,教学中的“繁花似锦”固然是一种美,“平淡天真”也是另一种美。

由此可见,录像课不妨留些“残缺美”:说话孩子气,课堂有错误,时间留空白,教学尚简练,等等,它们是构成录像课教学美感的重要因素。

笔者个人认为,录像课不妨是一堂“家常课”。它不需要太多的修饰,要知道素颜朝天、平淡天真、风流自然更是一种高层次的美感。记得笔者在一次录像课后问拍摄者效果如何,对方显得较为犹豫,“说实话,那只是一节家常课”。听了这话我却很高兴,对,我要的就是家常课。在上课学生中,有一位脑瘫儿童,平时作业常是画几根简单的线条,和儿童涂鸦没有什么两样。有位孩子特别调皮,上课的时候常常会兴奋得躺倒在地。当然,还有一些学生特别内向,在课堂上经常不举手。有的老师建议我,拍录像课挑选活跃的学生,像演剧本一样把双方的“台词”准备好。但是我想,如果我是那些被挑剩下的学生,心里面会怎么想。这种建立在个别同学痛苦基础之上的课堂还能算是好课吗?这样的奖状你还能拿得安心吗?最后,我们全班同学都“上镜”了。虽然在全班作业展示时有一张纸是空白,虽然课堂有点“闹”,但是孩子们的笑容是发自内心的,他们的话语是有感而发的。整节课展现了一种质朴的、充满童真的美。最后,这节课获得了省一等奖。所以,当我看到课堂中二十几位淡妆轻施的“高颜值”儿童,看到每只小手都笔直举起,每个问答都正确流畅,每个环节都恰到好处,再看看,孩子们紧张的表情,超出孩子“绘画发展阶段”的作业……我感到这是一节表演课,而不是“家常课”。因为它没有找到“家”———教学的一切活动都要建立在孩子身上,也没有体现“常”———可以经常实施,反映学习常规。

录像课不妨是一堂“真实课”。有的老师认为,录像课与真实的课堂是不同的,可以通过剪切、连接、重拍等多种手段,提升录像课的观赏效果;可以通过课前辅导、设置“台词”,或者提前完成作业等形式,显示突出的教学效果。所以,他们会通过设置多种教学内容,采用多种拍摄手段,将原本不可能在40 分钟完成的内容压缩在录像课中。这样的课堂当然是一场视听盛宴,一个又一个美轮美奂的画面让观众目不暇接,一段又一段变化的情节让听者不及掩耳……殊不知,这些美丽可能就是一种幻像,根本无法在现实世界实现。录像课之所以要真实,是因为它是为现实课堂服务的,否则只能起到副作用,把录像课当成“敲门砖”,而本末倒置了。

录像课不妨是一堂“生本课”。也许有些老师会说,如果将摄像镜头对准学生,会暴露一些学习问题,毕竟孩子是难以自控的,会出现一些“旁逸行为”。但是如果一味回避学生,不但不能保证课堂的完美,反而显露出了教学的缺损。记得有一位老师讲过,一次拍录像课的“前奏”,成就了他的一节课。在拍摄前十几分钟,这些学生纷纷表示“罢课”,理由是电化教室太过狭小,无法容纳整班学生。“要么全上,要么不上。”孩子们向老师摊牌。最后他们赢了,在教室里添了十来个凳子。当然,画面效果不好了,但是孩子们的主动性被调动了起来。最后孩子们以自己的表现上了一堂精彩的美术课,并获得全国一等奖。由此说明,让孩子真正拥有课堂,是能够上好每一节课的。相反缺少孩子的课堂,永远是不会完整的。

录像课不妨是一堂“缺陷课”。有的上课老师恨不得整节课都处于“高潮”中,他们在课堂上一个劲地“表现”:活动此起彼伏,噱头层出不穷,“包袱”层层叠加……其实,有时适度的“残缺”能令课堂生机盎然。记得笔者在看第一届全国录像课比赛作品时,刚开始觉得其中一堂获奖课实在不怎么样。画面模糊,音效较差,再加上光线昏暗,师生穿着朴素,很难给人眼睛一亮的感觉。老师出示的作品都是一些田间地头的东西,甚至连锅盖、簸箕、筛子都上场了。但是上到后来,一些评委被深深感动了,孩子们就用这些极其普通的农家作物,做成了一个个生动活泼的动物。他们黑黑的小脸露出了白白的牙齿,亮黝黝的眼珠闪烁着快乐的光芒。虽然他们做的狐狸、山猪还缺胳膊少腿,却显得质朴而纯真。专家们点评道,虽然这节课录制水平不高,但是它来自不发达地区的农村课堂,具有很强的生活气息,孩子们用精彩的表现和杰出的作品打动了大家,是一节具有示范意义的录像课。正如一位教育专家说的那样,课堂有高潮必有低点,有精彩必有平淡,有华丽必有朴素……如此才符合生命的规律,才符合自然的节奏。

如何摄好一堂录像课 篇4

一、对授课教师的要求

(一) 注意信息技术手段的准确应用

教师在授课时, 准确地应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很重要, 教学媒体应用要符合教材要求, 才能达到自己教学设计目的, 不要一味地追求什么都用电教媒体, 那样就是画蛇添足了。

(二) 处理好教学目标和学生之间的关系

任务处理时必须与教学目标吻合, 包括教师自己出现的口误、笔误、操作不当等。教学过程中, 教师点名让学生发言, 不能出现“那个男同学说, 这个女同学说”这种不尊重学生的场面;点名时, 节奏应从容, 不能过快;课堂练习, 教师亲临位置指导, 说话要轻声细语, 不能忽高忽低;仔细检查课件播放是否有声音, 画面是否清晰流畅;需要使用的工具, 必须准备摆放好, 保证各个角度的学生都能看清画面。

(三) 教师妆饰要齐整, 符合教师形象

教师着装应与课堂教学内容协调, 符合教师形象, 一般应有袖有领;避免鲜艳、灰暗, 无论是男老师还是女老师都不能穿细条纹衣服、纯色衣服或与黑板颜色接近的衣服, 女教师应准备两套服装, 以便拍摄时选用;女教师的发式, 因人而异, 但要清爽, 不要让刘海遮住了眼或遮住了半边脸, 可画淡妆, 口红可根据衣服的颜色和教室内的光线决定, 总之以浅色为好。男教师以西装为好, 如果天气炎热, 以衬衣为好, 如打领带就更好了;不要留胡须, 头发梳整齐, 冬天不要穿棉衣授课, 否则拍出来会显得臃肿。

二、对学生的要求

学生最好穿校服, 如果没有校服, 可考虑男同学上身服装尽量一个颜色, 女同学上身服装一个颜色, 或者相接近的颜色, 少穿太深和太艳的服装。主张学生坐姿自然, 舒适就行。学生发言时眼光应注视老师, 不能低头, 不要看摄像机镜头 (凡是看摄像机镜头的师生图像, 都要换掉) , 起立时不要让桌子和椅子发出刺耳的摩擦声音, 学生发言声音应该洪亮并起立, 以便摄像人员抓到镜头。

三、对摄制人员的要求

首先应有高度的责任心, 以教学大纲为指导, 与授课教师共同研究制定拍摄方案, 根据不同的教学模式来设计拍摄思路, 了解授课内容、板书格式、演示用的多媒体及实验操作课件等, 同时还应了解授课教师的习惯, 如是否经常到学生中间, 是否常左右移动, 拍摄人员在教案上做好机器推、拉、摇、移、跟等机器动作, 以便在拍摄时提前做到心中有数, 具体技术要求有以下三个方面。

(一) 技术标准

1.清晰度:所用磁带录像机拍摄要求400线以上, 送审成品带应是第一编辑带。色彩方面要求色还原正常, 两台摄像机色彩一致 (在共同的光线下调整白平衡) 。目前我们配备的是高清硬盘录像机用高清模式就可以了, 但拍摄的文件较大。

2.声音:授课教师如用无线话筒, 要注意调整无线话筒的频率, 做到无明显失真, 音量适中, 前后一致。

3.同步:信号稳定, 无色闪或画面跳变。如果是两台机器拍摄, 要同时开机, 这样在后期制作时要便得多。

(二) 节目格式`

1.片头:蓝底10秒, 片名6~8秒显示版本、课题, 大小格式不限, 一般蓝底白字。

2.上课时间:小学40分钟, 误差±3分钟;中学45分钟, 误差±3分钟。

3.如有课后评析, 时间:10分钟左右, 不超过20分钟。

4.课后用蓝屏显示制作指导、授课教师、剪辑人员、摄像人员, 最后一屏显示单位和制作日期。

5.片尾:蓝底30秒。

(三) 拍摄编辑要求

摄录像设备 篇5

“一事表人”就是通过摄录一个人的一件事,从而表现出这个人。这是写人文章的一种类别。

要写活人,我们要明确,你所写的必须表现出他的特点,具体是思想品格、精神面貌、性格特点等。写人的特点具体表现方法有两种:一是概述,二是例述。概述就是概括地叙述,如说“某某很好学”,就说出了这个人好学的特点。例述就是通过事例来说明一个人一个或多个特点。最基本的是通过一件事来表现他的一个特点。

为了写活人,关键要注意所选的事件必须典型,有说服力,不能“文不对题”地讲述事情。当然,所选事件要依照发生、发展、结束的顺序,把事件写完整。更重要的是写事要充分突出你要说明的意思,即抓住“人物为什么要这样做”来说事。

现在,请看一位同学写的《我的妈妈》片段:

我有一个风趣幽默的妈妈。

有一次,家里的窗帘钩子掉了几个,拉不开了。爸爸爱自己弄,结果一整天也没修好,所以很气恼。妈妈想逗爸爸笑,于是躲藏在窗帘后,“刺啦”一声,拉开窗帘,微笑着上前一步,随手举起一根木条当做“话筒”,像歌星一样登台唱起了歌,声情并茂地唱完后,她挥着手说:“再见,我忠实的歌迷们!”我和爸爸“扑哧”一声笑了。我越笑越开心,笑成了“哈哈……哇哈哈”。怎么搞的,爸爸真的开怀大笑了,而且越笑越放松?原来妈妈的一首歌,竟把窗帘拉开了。所以呢,爸爸笑着又开始装窗帘钩。

你觉得这个片段写得怎么样?写的是谁?妈妈。表现妈妈的什么特点?风趣幽默。具体是一件什么事?当爸爸用一天时间修理窗帘没有结果而生气时,妈妈扮演歌星即兴演唱,逗得我们开心,巧的是无意间却将坏窗帘拉开了。这个小朋友对妈妈的特点抓得准,事例选取得当,写得生动。

为了更好地活灵活现地表现人物,仅是写清一件事还不够呢!还应该对这个人的外貌特征进行描写,对他的思想品格进行刻画。外貌特征通过长相、衣着来刻画,就是我们常说的外貌描写。要表现人物的思想品格和精神面貌,就要抓住人物的行为、动作、语言、神态、心理活动等方面的特征进行描写。“一事表人”,就是要在写事的过程中,融入人物的外貌、行为、动作、语言、神态、心理活动等方面的描写,这样就可以把人物写活。

再看一个小朋友写的《贪吃的妹妹》,看你们能不能体会出什么:

瞧!这个小女孩,圆圆的脸蛋,葡萄似的眼睛,厚而润泽的嘴唇,一笑,露出洁白的牙齿!她就是我的妹妹!她样样好,就是有一个缺点——贪吃。

有一天,盼望已久的午饭时间终于到了,贪吃鬼妹妹欢呼着跑出房间,直奔餐厅。等我们一家人全赶到时,她已抱着盘子,狼吞虎咽好半天了,两腮撑得鼓鼓的,像即将爆炸的大气球。见了我们,她一边卖力地咀嚼着,一边含含糊糊、吐字不清地说:“真好七(吃),真好七(吃),锅包漏(肉),脆……脆皮驴(鱼)!”我坐在她旁边,问:“你不是牙疼吗?”她嘿嘿一笑:“是啊!妈妈还要领我去拔牙呢,可是我一看到好吃的,牙就不疼啦!”说着,她又风卷残云一般狂吃起来。

突然,她发出了“啊”的一声惨叫。我们一家人的目光都被吸引过去了,只见她五官扭曲,脸涨得通红,手捂着腮帮子,“石……石头子儿,锅包漏(肉)里有……有石头子儿,把我……我的牙硌了。”她哭丧着脸,痛苦地说。这番话把大家吓坏了,赶紧提高了警惕,我们不约而同地向盘子里的锅包肉望去。肉里怎么会有石头子儿呢?大家又向妹妹望去。她正一脸苦相地用舌头在嘴里搜寻那块十恶不赦的石头子儿,终于找到了,她撅着嘴,“吧嗒”一声,“罪魁祸首”被吐在桌面上。我们一看,白色的,形状还是……这哪是石头子儿呀,分明是一颗牙!妹妹也愣了,她舔舔嘴里的牙,一下子明白了,立刻又捂着腮帮子“哎哟哎哟”地叫个不停。原来,她吃得太猛,锅包肉把那颗坏牙给硌掉了!

“哈哈!这下好了,妹妹,妈妈用不着领你去医院拔牙了!”我们一家哄堂大笑。“以后谁想拔牙,就像妹妹这样猛吃,一定会把牙‘拔’掉的!”只见妹妹的脸一会儿红,一会儿白,低着头,喃喃地说:“谁让锅包漏(肉)这么香了……”

这篇短文写的是妹妹“贪吃”,是不是活灵活现啊?你们看,文章不仅事例选取得好,而且写得相当生动形象。你们注意看看,在事例中,妹妹的外貌、行为、动作、语言、神态等分别是怎样的?而且作者的叙述是怎样让人感到生动、风趣的?

看外貌,那“圆圆的脸蛋,葡萄似的眼睛,厚而润泽的嘴唇,一笑,露出洁白的牙齿!”像照出一张清晰的像。

看那行为、动作,如妹妹“跑出房间,直奔餐厅”,“抱着盘子,狼吞虎咽”,“卖力地咀嚼着”,“风卷残云一般狂吃起来”,“手捂着腮帮子”,“撅着嘴”……真切地“动”起来了!

再看她的语言,如“真好七(吃),真好七(吃),锅包漏(肉),脆……脆皮驴(鱼)!”“可是我一看到好吃的,牙就不疼啦!”……真是一个活脱脱的贪吃的小家伙,连话语都极富小孩子的特点。

再看一下她的表情、神态吧,如“两腮撑得鼓鼓的,像即将爆炸的大气球”,“嘿嘿一笑”,“五官扭曲,脸涨得通红”,“哭丧着脸”,“一脸苦相”……这些与动作、话语配合起来,真就是人与场景真实的再现!

有意思吧?这样的写法就像用录像机把人物的表现录下来一样,所以说是“用钢笔录像”。当然,在“录像”时不要把自己完全当成一个旁观者,而是将自己的情感贯注笔端,用“心”用“情”去表现,就更能打动读者了!

摄录像设备 篇6

●主要内容介绍

基于让学生在体验中形成认识的思路, 《用智能工具处理信息》这一节采用了“情境引入→操作体验→了解原理→应用展望”的线索组织内容, 相关的教学活动如: (1) 引入:虚拟主播安娜的事例; (2) 活动1:手写输入, 语音输入; (3) 活动2:光学字符识别 (OCR) ; (4) 活动3:自然语言对话 (文本对话) ; (5) 活动4:自然语言对话 (文本对话及机器人形象) ; (6) 活动5:机器翻译等。

根据课标提出的要求, 本课的教学重点为“能应用和体验智能信息处理工具”, 让学生在操作体验信息处理工具的实际效果时, 感受信息智能处理技术对日常生活的影响;难点为“简单了解智能信息处理工具的工作原理”。课本以用手写板输入汉字为例, 要求理解对手写文字进行智能识别时的相关流程:手写汉字、信息读入、预处理、笔画识别、特征匹配、显示汉字 (如图1) 。

如果我们不深入研读课标, 只是简单地按照书本的顺序, 将六个活动依次经历一遍, 当然可以让学生感受到智能处理技术的魅力, 但却对本课的难点——“智能信息处理工具的工作原理”无法突破。事实上, 有很多教师不知道如何向学生解释文字识别时所谓“预处理、笔画识别、特征匹配”等相关步骤。

基于此, 我们强调教师要根据教学重难点来选择实践活动内容, 要将课堂的有限时间花在突破教学的重点和难点上。下面, 我们以佛山市曹雪丽老师的《用智能工具处理信息》一课为例, 看看她选择了怎样的活动来引入课程, 是如何分组活动和突破教学难点的。

●情境引入几层“双关”

曹老师为引入本课, 向学生介绍了两个人, 一位是被称为“当今爱因斯坦”的英国思想家、物理学家史蒂芬·霍金, 《时间简史》一书的作者 (如下页图2) ;另一位是曾被评为“年度十大闪客”, 制作过朱德庸漫画改编的幽默喜剧《醋溜族》的中国人田甜。两个人的命运如此相似——都必须借助于智能工具在社会上生存。霍金瘦得出奇、全身瘫痪, 从21岁起身患卢伽雷氏症, 除了思想, 只能支配三根手指, 必须依靠机器才能与人交流;田甜12岁时, 遭遇歹徒入室抢劫, 歹徒在她脖子上划了两刀, 清醒后, 除了头还能动以外, 脖子以下的身体永远失去了知觉。9年后, 田甜成立了“田甜工作室”, 能用嘴含着一根特制的手写笔制作动画, 成为知名闪客 (如图3) 。

为了加快学生体验智能处理工具的进度, 在介绍霍金时, 曹老师运用计算机播放了霍金的文字资料;而介绍田甜时, 展示了她的成名作《再生翼》。《再生翼》讲述的是一只毛毛虫破茧而出成为蝴蝶的故事, 这与田甜的命运何其相似, 正如她自已所说:“命运虽然残酷, 可是她关了一扇门, 却为我打开了一扇窗。”嘴里的那支笔, 正是田甜再生的翅膀啊。

很多教师虽然经历了几年的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改革, 但却对于三维目标中的“情感态度价值观”不知如何下笔。事实上, 大爱无声, 只要平时多做有心人, 多思考, 多行善, 就可以做到在情境引入时, 找到恰当的案例, 既传递了课堂的教学内容, 又给人一种精神深处的感动。

●课堂活动埋下伏笔

在书本所提供的五个活动内容中, 曹老师选择了活动2——光学字符识别 (OCR) 。通过主题网站的指引, 学生将教师提前准备好的两个文字材料导入到OCR软件中, 体验智能识别的过程。由于两个材料清晰程度差别较大, 大多数学生发现计算机能很快识别出第一份材料, 但第二份材料识别出来的却是乱码。

通过这样一个活动, 教师提出问题:为什么第二份材料虽然不清晰, 我们人类还是可以看得出上面写的是“成绩”两个字, 但计算机为什么识别不出来呢?这是不是说明计算机的智能化程度不够高呢?我们应如何提高其智能识别能力呢?

这个环节设计得非常巧妙, 学生不再是被动接收“智能信息处理工具的工作原理”, 而是主动去探索这个原理, 因为唯有理解了这个原理, 才能够提高计算机的识别能力。

●小组合作分工明确, 幼时游戏大放光芒

在这个环节里面, 曹老师设计了一个“猜字”的小游戏:三人一个小组, 学生甲在学生乙的背后写字, 乙来猜是什么字, 而学生丙仔细观察他们的活动, 要求最后能说出他们游戏的全部过程。在这里, 我们看到小组分工非常明确, 而且人数也恰到好处。这又让我联想到很多信息教师在信息课里组织学生小组活动“集体创作”时, 通常按坐位四至六人进行分组, 但因为并没有仔细考虑到小组活动中异质同构、各人分工、人数多少等因素, “合作”其实没有落到实处, 通常成了小组中某位能力强的同学“包办代替”了。

在这个游戏活动中, 看似甲和乙是游戏者, 玩得非常开心, 而丙被冷落到了一旁;但事实上, 丙的工作才是真正的核心, 也正是难点所在。课堂实际活动中, 丙在描述游戏过程时, 都说“第一步是写, 第二步是猜”。仅仅这样没有达到教师设计活动的目的, 曹老师只好亲自出马, 惊人的一幕出现了, 她在一个“学生乙”的背后“悬空”写了一个字, 然后让乙去猜是什么字, 学生乙当然猜不出, 这时丙就明白整个过程中, “第一步是写没错, 但第二步是乙去感觉是什么字, 然后第三步才是猜”, 好一个“感觉”, 真的是来之不易啊!学生明白了感觉这个步骤, 就可以很快说出乙在猜字之前, 事实上是先将甲所写的笔划组合起来, 在自己学过的汉字中比较, 然后才形成正确的判断——这不正是文字识别时的“手写汉字→信息读入→预处理→笔画识别→特征匹配→显示汉字”的原理吗?

谈谈数字录像机的清洁保养 篇7

数字录像机 (如索尼Digital Betacam、Betacam SX和松下DVCPRO等) 采用短记录波长、高密度记录, 与磁带记录密度较低的模拟录像机Betacam SP相比, 对磁头与磁带之间的接触及整个磁带、信号通道指标要求更加严格。在记录及重放这些信号时, 保持磁带通路更高的精度, 及保持信号通道良好的指标就显得尤为重要。所以, 数字录像机更须注意日常的维护和保养。

数字录像机在使用过程中, 磁带长时间围绕着高速运转的磁鼓和主导轴运动, 由于其使用的工作环境各不相同, 温度、湿度、粉尘及磁带等都将一定程度上影响零件在运行中的磨损, 而各零件的磨损正是机器发生故障最直接的原因。各种机件磨损造成记录精确度下降, 最终会导致磁带录制质量的下降。若长时间使用录像机而不进行清洁保养, 那么使用环境中的尘埃就会逐渐聚集, 粘附在磁头上以至划伤磁头表面, 就妨碍了磁带与磁头之间的良好接触, 导致磁头的记录和重放功能趋向减弱, 从而降低了节目信号的画质和音质。模拟录像机糊磁头时, 随着程度的加重, 画面上的噪波逐渐加大, 同时RF电平表指示的数值逐渐减小。数字录像机糊磁头时, 会产生误码, 为保证图像质量, 机器中加入了误码校正电路, 所以即使糊磁头了, 只要在误码校正的阈值范围内, 都能保证高质量的重放, 但是一旦超过阈值, CHANNEL CONDITION灯指示为黄色甚至红色, 画面会突然劣化, 出现马赛克。严重时甚至会出现画面静帧伴音正常的现象, 严重威胁着节目制作质量和播出安全, 有时会造成无法估量的损失。因此, 要想使数字录像机录放具有良好的画质和音质, 保证机器稳定正常的工作状态, 做好设备的日常清洁保养是极为重要的。

二数字录像机使用的环境条件

●保持机房的清洁卫生, 尽量减少灰尘污染。

●工作温度:5°C~35°C, 机器四周要留有空隙以利散热;

●湿度:小于80%, 否则, 很容易引起机器受潮而产生结露现象以至停止工作;

●保持数字录像机良好的接地。

三保养和清洁的目的

1. 还原出优质的重放信号

通过对录像机的保养, 清除附着的灰尘及较牢固的附着物, 就能保证磁头与磁带之间的良好接触, 从而使录像机磁头进行高效率的记录和重放信号, 以产生较高的电平和输出信噪比, 还原出高质量的图像与声音。

2. 清除磁头附着的杂质和附着物

通过清洁磁头, 可清除附着在磁头上的杂质, 如空气浮尘等, 同时也清除较牢固的附着物 (如在磁头上的脱落磁粉) , 从而使磁带和磁头保持良好的接触, 保证高效的记录和重放, 产生较高的信噪比, 以保证视频磁头高效率的记录和重放。

3. 清除磁头划伤

由于机房环境的空气中会含有尘埃等外界物质, 在日常使用中, 便会产生尘埃附着或其它外界物质进入录像机的可能性。这些外界物质一般是由坚硬的无机物质组成的, 如氧化铝或硅酸盐等。由于磁头与磁带之间具有极高的相对速度, 当这些坚硬的无机物质落在它们之间时, 会很容易损坏和划伤磁头。当磁头划伤后, 磁头与磁带之间的接触便会因间隔损失而造成RF电平的下降。这种划伤必须通过清洗带使之得到修补。

4. 防止磁带划伤

由于磁头与磁带之间具有极高的相对速度, 附着在导柱或录像机磁鼓上的杂质很容易划伤磁带表面。杂质粘在主导轴上或压带轮上也会产生磁带褶皱并导致磁粉脱落。通过清洁可清除这种杂质, 防止磁带划伤并得到良好的画质和音质。

5. 提高录像机使用寿命

通过日常的保养和清洁, 加强管理, 可以延长录像机的使用寿命, 减少维护成本。

四清洁的方法

清洁的方法主要有两种, 一是使用清洗带, 另一种是使用清洁液 (一般为高纯度无水乙醇) +清洁布 (或麂皮) 。

不同清洁方法的效果见表1。

1. 清洗带的正确使用

(1) 常见数字录像机的清洗带

常见数字录像机的清洗带有:

●数字Betacam用:BCT-5CLN、BCT-HD12CL、BCT-D12CL;

●DVCAM用:PDV-12CL;

●DVCPRO用:AJ-CL12LP。

(2) 清洗带的正确使用方法

正确的清洗方法如下:首先按通常装磁带的方法把清洗带装入录像机, 装好后按PLAY (重放) 键或同时按重放键+EJECT (退带) 键, 大约5秒钟后退出清洗带。

(3) 使用清洗带的注意事项

●建议每50小时使用一次;

●清洗带绝不可倒回来再使用;

●应在记录或重放状态下使用, 切勿在其它状态下使用, 如FF/REW及搜索操作等;

●在待机状态下绝不要将清洗带长时间滞留在机器内部;

●当一次使用清洗带次数达到五次而磁带阻塞仍未解决时, 就应停止使用此清洁方法而换用清洁液加清洁布清洗。若磁头阻塞现象仍未改进, 请将机器送维修站检查。

2. 用清洁液与清洁布清洗的方法

录像机需要先清洁整机内部和风扇, 然后, 清洁重点部位有:旋转磁头 (视频磁头、旋消磁头等) ;固定磁头 (全消磁头、时码磁头、CTL磁头、音频录/放磁头、音频消磁头等) ;磁带通路 (导柱、主导轴、压带轮、磁鼓等) 。

(1) 整机、电扇的清洁

用强力吹风机吹干净整机内部的尘土是非常必要的, 它可以减缓设备的老化。风扇的清洁尤为重要, 它是将尘土带入机内的主要通道。整机清洁应在其他各项清洁之前进行。

(2) 磁头的正确清洁方法

如图1所示, 将用清洁布蘸清洁液轻轻压在磁鼓表面安装磁头处, 按磁鼓旋转方向 (逆时针方向) 缓缓旋转磁鼓的同时保持清洁布不动。由于数字录像机磁头小, 有的机型 (如DVCPRO等) 只有拇指头那么大小, 因此清洁时要格外小心, 切勿反方向旋转磁鼓或垂直移动, 否则会损坏录像机的磁头。然后再用干的清洁布以相同方法抹干。对于固定磁头, 用干净棉签蘸清洁液, 使其轻触固定的磁头, 沿垂直方向轻擦全消磁头、音频/CTL磁头等, 一般情况下用清洗带是无法清洁固定磁头的。

(3) 磁带通路的清洁

使用清洁布蘸少量清洁液, 沿垂直方向或水平方向清洁磁带通路上的导柱、主导轴、压带轮等, 然后用干的清洁布擦干。而用清洗带也是无法清洁磁带通路的。

(4) 清洁磁头和磁带通路的注意事项

●录像机一般每使用150至200小时左右后进行一次清洁;

●录像机应在关机断电状态下进行清洁;

●切勿使清洁布接触到录像机中有油的部件;

●应该用干净的清洁布清洁机器, 切忌使用脏布;

●切勿使用蘸有清洁液的清洁布清洁录像机中的结露感应装置, 可用干的清洁布来清洁;

●清洁完毕后要等清洁液完全挥发, 机器内部干燥后才能试机。

上一篇:拓展习题下一篇:学生武术社团

本站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