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节描写作用漫谈

2024-09-26

细节描写作用漫谈(精选9篇)

细节描写作用漫谈 篇1

细节是什么?细节就是对人物、环境的某一局部、某一特征的具体摹绘, 或对事件发展中的某一细微事实 (事态) 的形象描写。鲁迅先生说过, 细节描写可以“借一斑略知全貌, 以一目尽传精神”。细节描写可以使一篇平淡空乏的文章流光溢彩, 读来满口生香。

一. 所见:乱花渐欲迷人眼

1. 色彩细节

看下面一段对人物的色彩细节描写:

虽然她的皮肤非常细致, 颜色却非常接近古铜。她的眼睛有点斜, 可是非常深沉……露出来的一排牙齿白得像刚刚去了皮的杏仁。她的头发可能很粗, 不过非常黑, 黑得像乌鸦的又长又亮的翅膀, 发出一种蓝色的光彩。—— (梅里美《卡尔曼》)

上段文字中, 有多种色彩如“古铜”, “白”, “黑”, “亮”, “蓝色”, 从这些色彩细节中, 我们可以推测作者描写的对象是一位健康、有着一头乌黑秀发的美女, 她的笑容一定很灿烂。

2. 形态细节

形态既包括事物静止的固定的形状, 也包括事物运动变化着的情态。细节描写可以选取人物、景物形态的独特之处, 加以细致的刻画描写。

请看下面一段人物形态的细节描写:

两弯似蹙非蹙笼烟眉, 一双似喜非喜含情目。态生两靥之愁, 娇袭一身之病。泪光点点, 娇喘微微。闲静似娇花照水, 行动如弱柳扶风。心较比干多一窍, 病如西子胜三分。—— (《红楼梦》第三回)

这段文字选取眉、目这个细节来描写, 写形;选取“泪光”、“娇喘”、“行动”这些细节则是写态, 一静一动, 动静结合, 把一个袅袅婷婷的林妹妹形象刻画得传神自然。

二. 所闻:隔叶黄鹂空好音

生活中的声响很多, 我们也可以从听到的声响中选取典型的能冲击人心灵的声音进行细节描写。

闭上眼睛, 先倾听大自然的天籁之音, 泉声叮咚, 鸟儿啁啾, 细雨淅沥, 秋风飒飒……再倾听我们人类自己的音乐, 恩雅的声音悠远而神秘, 像一个精灵, 把圣洁的天国之音送入人的灵魂深处, 涤净人心中的不安与烦躁……

请看下面的例子:

大弦嘈嘈如急雨, 小弦切切如私语。嘈嘈切切错杂弹, 大珠小珠落玉盘。间关莺语花底滑, 幽咽泉流冰下难。—— (白居易《琵琶行》)

作者运用比喻, 把琵琶声的变化多端形象地描绘出来, 让人能真切地感受到琵琶女的高超技艺, 仿佛我们也置身其地在听她弹奏。

三. 所感:喜怒哀乐总关情

所感, 就是人们由自己的经历、见闻而产生的感受、感慨。喜、怒、哀、乐、忧、思、惊等都属于所感的范围。

请看下面的例子:

黛玉听了这话, 不觉又喜又惊, 又悲又叹。

所喜者:果然自己眼力不错, 素日认他是个知己, 果然是个知己;所惊者:他在人前一片私心称扬于我, 其亲热厚密, 竟不避嫌疑;所叹者:你既为我的知己, 自然我亦可为你的知己, 既你我为知己, 又何必有“金玉”之论呢?既有“金玉”之论, 也该你我有之, 又何必来一宝钗呢?所悲者:父母早逝, 虽有铭心刻骨之言, 无人为我主张;况近日每觉神思恍惚, 病已渐成, 医者更云:“气弱血亏, 恐致劳怯之症。”我虽为你的知己, 但恐不能久待;你纵为我的知己, 奈我薄命何!

这一段复杂的心理过程, 是黛玉听到宝玉在人前赞扬她而感发的。作者从喜、惊、叹、悲四个方面分别加以细致地描写, 让人洞悉了黛玉的内心世界。

除了以上三种主要的细节描写之外, 还有对人的触觉, 味觉, 嗅觉等细节进行的描写。

如冯德英的《苦菜花》中描写一对情人握手的感受:

花子的一只手任他使劲的握着。她觉得, 那长满老茧的粗糙大手, 是那样有力, 那样炽热。而老起也感到她的劳动的有力的手, 是那样暖和……这一对人, 好像不是伫立在严寒的雪夜里, 而是置身在火树银花的环抱之中。真的, 那凛冽的西北风, 他们明明觉得是和煦的春风, 而那飘舞的雪片, 都是新鲜的花瓣。

上段文字中, 两人由握手这一亲密接触而产生了许多心理上的美妙变化。作者详细地描写了他们握手后的感受, 严寒的风雪对他们来说却是春暖花开。

嗅觉、味觉的细节描写较少, 然而适当的描写也可以给文章增添光彩。如朱自清在描写荷花香时写道“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 荷香的若有若无, 忽隐忽现, 被作家运用通感的手法细致地表现出来。

细节描写作用漫谈 篇2

细节描写,是对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社会环境中,某些具有特征的细微末节的生动细致的描绘。它具有细致性、细小性、和细部性的特征。此法,笔触周密,细致入微;小处着眼,工笔刻画;截取一部,细细勾勒。它细而不微,如同荷叶上的露珠,使个荷塘闪耀着珍珠班的异彩。◎细节描写的作用。

细节描写的范围很广,作用也是多方面的。但主要还是刻画人物性格,塑造人物形象。有的细节,可以反映人的思想品质,表现人物性格的丰富性;有的细节,可以给人物性格定下基调;有的细节,是显示人物性格的荧光屏,使人物形象富有立体感。

细节描写,是刻画人物性格的重要方法;是烘托人物心发表的重要手段;是推动情节发展、深化主题的重要手法;还起描绘典型环境等重要作用。

具体来说, 细节描写的作用,有下述8个方面:

一是,显示人物性格。

如《装在套子里的人》中的一段生活细节,反映了别里科夫的性格特点:“总想将包在套子里好隔绝人世,不受外界影响。”

二是,推动情节发展。

如《百合花》中,小通讯员,“我”借被子“露出一个年轻媳妇来”的细节,推动了情节的发展,可称为“跳板式”的细节。

三是,揭示文章主题。

《百合花》中“被面上撒满白色百合花”4次反复出现,结尾以此细节点题。

四是,渲染气氛、创造典型环境。

《百合花》开头,对秋庄稼的描写,显示出战斗前的气氛,为人民活动, 创造了典型环境。

五是,标志时代的特点。

鲁迅的《药》里,兵穿的衣服,显示这是清末发生的故事。

六是,巧妙地展现人物的心理。

如《百合花》中,新媳妇,为小通讯员补衣服上破洞的细节。

七是,贯串全文,成为情节发展的纽带。在《百合花》中,有几个细节,从不同侧面表现人物的思想感情、鲜明的个性。

八是,有的细节,并未反映生活的本质特征,却使文章增添生活气息、抒发情味或乡土特色。

试论细节描写在诗歌中的作用 篇3

细节描写是刻画人物性格,揭示人物内心世界,表现人物细微复杂感情,暗示人物身份、处境等最重要的方法。在小说创作中,它是最生动、最有表现力的手法。那么在诗歌描写中,什么是细节呢?我认为细就是细微,是对不经意的特写镜头的放大;节就是关键,对整首诗歌表达情感,刻画人物起着重要作用。中国古典诗歌尽管篇幅短小精悍,但是,同样不能忽视其中的细节描写。它是古典诗歌中非常重要的表现手法,也是古典诗歌产生感染力的重要因素。古典诗歌中真实生动的细节描写,往往能达到“以小见大”的效果。

在古诗中也有不少的细节描写,或动作,以传递出鲜活的生活气息;或情态,以表现出人物的音容笑貌,令我们在品读中,回望远古生活场景的温馨与美丽。

一、举手投足关乎情——动作类的细节描写

杜甫的《江村》:清江一曲抱村流,长夏江村事事幽。自来自去梁上燕,相亲相近水中鸥。老妻画纸为棋局,稚子敲针作钓钩。但有故人供禄米,微躯此外更何求?

杜甫一生颠沛流离,诗风沉郁。而该诗却写得平和冲淡,是写他在成都郊外浣花溪畔的宁静生活。其中,“老妻画纸为棋局,稚子敲针作钓钩”两句,描摹细腻,尤为出彩。难得的人事的幽趣,尤其使诗人惬心快意:老妻画纸为棋局的痴情憨态,望而可亲;稚子敲针作钓钩的天真无邪,弥觉可爱。棋局最宜消夏,清江正好垂钓,村居乐事,件件如意。经历长期离乱之后,重新获得家室儿女之乐,诗人怎么不感到欣喜和满足呢?

张籍《秋思》: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

古代交通不发达,亲人通信十分不易。所以,诗的后两句,只选取家书就要发出时的一个细节——“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把托信人生怕在信中漏写了什么重要的内容,又复展开的情态,写得绵密细致。再联系到杜甫的“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之句,就不难理解,这一细节所蕴涵着的亲情被一封家书所承载的厚重了。

杜牧的《清明》: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清明佳节是祭奠先人的日子,而此时气候常雨,行人容易触景生情,极想找个酒店歇脚避雨:或者饮酒暖身,亦可借酒排遣思绪愁怀。可眼下烟雨苍茫,何处可暂栖客身?于是,后两句“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以一个俗世而又生动的细节,展现了一幅不可多得的民俗生活的图景。画面是温暖的,散发出生活的馨香。

二、一颦一笑显示爱——情态类的细节描写

李白《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李白与孟浩然的交往,是在他刚出四川不久,正当年轻快意的时候,他眼里的世界,还几乎像黄金一样美好。比李白大十多岁的孟浩然,这时已经名满天下。李白于黄鹤楼送别孟浩然,时值春意最浓的烟花三月,景美情重,那情,那景,皆成澄明之色,自然惜别萦怀。诗的后两句,似乎是写景,其实是写景中包含着一个充满诗意的细节。李白一直把朋友送上船,船已经扬帆而去,可他还在江边目送远去的风帆,一直看到帆影消失在天尽头。诗人正是通过这个细节,把怀人之情写得十分饱满深沉。

朱庆余《闺意献张水部》:洞房昨夜停红烛,待晓堂前拜舅姑。妆罢低声问夫婿,画眉深浅入时无?

古代风俗,头一天晚上结婚,第二天清晨新妇才拜见公婆。此诗描写重点,就是她去拜见之前的心理状态:自己打扮得是否得体,以讨得公婆的欢心呢?因此,末两句就惟妙惟肖地描绘出她的言行:妆罢低声问夫婿,画眉深浅入时无?这征求丈夫的意见,是细节描写,刻画出新妇心细且娇羞的情态,闺房之趣也就跃然纸上。

不过,该诗是以婆媳关系来比拟考官对文章的评价的。由于比拟十分恰切,诗也就流淌着盎然之趣。后来,张水部也就写诗回复:“越女新妆出镜心,自知明艳更沉吟。齐纨未足时人贵,一曲菱歌敌万金。”这一唱和,妙绝天成,传为佳话。而这又得益于精彩的细节描写。

王建《新嫁娘词》:三日入厨下,洗手作羹汤。未谙姑食性,先谴小姑尝。

新媳妇难当,这似乎是社会的普遍看法。该诗的妙处,就是新媳妇在出嫁三天后,必须下厨掌勺烹饪。但是,毕竟初来乍到,婆婆的咸淡口味怎样,对她来说,还是个未知数。所以,就有了这样的细节描写:“未谙姑食性,先谴小姑尝。”因为小姑是最清楚婆婆的喜好的,毕竟她们的关系是母女。从这一细节,也就可以看出新嫁娘的兰心蕙质。

重视细节描写的作用 篇4

一.抓住细节解读人物

细节描写在叙事性文章中的作用是多方面的。以小说为例:小说的关键是写好人物, 而人物则是靠其一颦一笑、举手投足、语言表情、内心活动等来展示其性格的。成功的细节描写要能最真切、细致、生动、深刻地把人物精神世界最本质的部分揭示给我们, 它具体渗透在人物的肖像、动作、语言等描写方法中。所以只要抓住作品中对人物各方面的细节刻画, 那么对这一人物形象的解读就不难了。

如在《芦花荡》一文中, 英雄人物“老头子”设下圈套诱使敌人上钩时, 有两处这样的细节描写:“小船离鬼子还有一箭之地, 好像老头子才看出洗澡的是鬼子, 只一篙, 小船溜溜转了一个圆圈, 又回去了。”“老头子又是一篙, 小船旋风一样绕着鬼子们转, 莲蓬的清香, 在他们的鼻子尖上扫过。”这两个“一篙”看似很简单, 学生也很容易忽略, 但它却是小说的神来之笔, 如果引导得当, 会让学生更容易体会这一人物形象。为此笔者引导学生将两个“一篙”进行比较, 通过学生们的自主讨论、探究, 得出一个结论:前者的“一篙”是老头子“想”走, 却怎么也“走不动”。这笨拙的表现其实是表演给敌人看的, 目的只是为了引掉以轻心的敌人上钩, 结果让鬼子“紧紧”地追在他的后面, 却永远也无法追上。这看似简单的一个词语, 却传神地表现出了老英雄与敌人周旋时的自信沉着、勇敢与大智若愚。而后者的“一篙”则是使小船“旋风”一样绕着鬼子们转, 使鬼子“捉迷藏”一样在暗藏“杀机”的埋伏地段乱转, 玩弄鬼子于股掌间。经教师这么一引导, 学生立刻能悟出是作者借“一篙”这两个细节描写, 简洁而传神地刻画了老头子高超的驾船技术, 传达了老头子“你什么也靠给我, 我什么也靠给水上的能耐”的自信。

二.利用细节塑造人物

阅读与写作的方法是相通的。我们同样可以利用细节来刻画人物的性格特征, 塑造人物形象。有专家说:“重视细节描写是叙事作品走向成熟的标志, 也是作者走向成熟的表现。”在短小的考场作文中, 有时候, 一个好的细节, 甚至能成为整篇文章构思的扭结点、升华点、闪光点。

而通常我们的学生在作文里缺少的不是把某件事写完整的能力, 而是缺少细节捕捉描写的能力。因此笔者在指导学生以人为中心话题写作之前, 让学生知道其实每个人都有其固定的外貌特征, 在生活中都会有一些习惯性的语言和动作, 衣着打扮也与人物性格有关, 只要抓住其中一些带有个性化特点的细微之处进行描写, 人物性格就会凸显出来, 文章也会变得有血有肉。因此在写作前必须对所写人物的动作、神态、语言通过反复细致的观察, 用放大镜和扩音器, 把要写的细节印在自己的脑子里, 写作时运用具有表现力的语言将人物的一举一动放大或拉长, 只有这样写出来的人物才能活灵活现, 栩栩如生。限于篇幅这里只选取期中一些片段:

“……可他说:‘打了药, 吃了针, 七八天后才好’, 引得大家哄堂大笑, 他却瞪着一双大眼睛, 嘴巴张得大大的, 用手推推眼镜, 定格了……”

“站上讲台的您, 一脸随和, 老师最原始的死板严肃的形象被您的亲切冲得毫无痕迹, 眼睛透出孩子般的温情, 在无措地看着我们不顾课堂纪律哄堂大笑时, 总会皱起眉头扶扶镜框……”

“又有英语课了, 张老师又慢悠悠地晃了进来, 慢悠悠地晃上讲台, 慢悠悠地把教科书、参考书、手机等等乱七八糟的东东放上讲台, 然后抖着脸上的‘肉饼’说……”

“筷子落在一盘炒土豆上, 他把无名指与中指分开到最大, 然后两根筷子插进土豆中, 猛地一合, ……他微微抖了抖右手, 抖掉粘附在土豆丝上的汤汁, 将它们扔进了我的碗里。”

可见通过细节描写, 创造一种如临其境, 如见其人, 如闻其声的感觉, 就能让文章从肤浅走向深刻, 从枯燥走向生动, 这样的作文想不得高分都难。

细节描写在文章中的作用 篇5

一.环境描写烘托气氛

“一切景语皆情语”。写景不应该是对自然纯客观的描绘, 写景状物散文基本上都是抒情的。文中的景物描写无一不是作者心绪的传达。大自然的景物本身没有喜怒哀乐爱憎褒贬, 而作者带着情感去观察描写时, 便赋予了景物鲜明的感情色彩。如:

“夜晚, 敌人从炮楼的小窗里, 呆望着这阴森黑暗的大苇塘, 天空的星星也像浸在水里, 而且要滴落下来的样子。到这样的深夜, 苇塘里才有水鸟飞动和唱歌的声音, 白天它们是紧紧藏到窝里躲避炮火去了。苇子还是那么狠狠地往上钻, 目标好像就是天上。” (孙犁《芦花荡》)

句中“星星浸在水里, 像要滴落的样子”渲染了淀水的晶莹明澈, 星星倒映在淀水里, 随着微风的轻拂激起层层涟漪。这样优美的环境, 却被敌人在大炮楼里监控着, 连“水鸟”在白天也不敢飞动, 字里行间流露出鲜明的爱憎情感。而“苇子还是那么狠狠地往上钻”, 把白洋淀人民那种在残酷的战争环境里顽强生存的姿态烘托了出来。

二.刻画性格塑造形象

“真实的细节描写是塑造人物, 达到典型化的重要手段”。在阅读文学作品时, 许多人物形象鲜明丰满的立在我们面前。它的成功, 大而言之, 在于作者高超的写作技巧;从小的方面讲, 在于细节描写在作品中的成功运用。

对人物性格的刻画, 可以从不同的角度来表现。一般来讲, 分为语言、动作、神态、衣着、心理等多个方面。站在不同角度对人物进行刻画, 能起到不同的效果。

⑴语言描写。

(1) 母亲于是很不痛快地说:“我怕伤胃, 你只给孩子们买几个好了, 可别多吃, 吃多了要生病的。”然后转过身对着我, 又说, “至于若瑟夫, 他就用不着吃这种东西, 别把男孩子惯坏了。” (莫泊桑《我的叔叔于勒》)

(2) “不错……这是谁家的狗?我绝不轻易放过这件事。我要拿点颜色出来给那些放出狗来到处跑的人看看!那些老爷既是不愿意遵守法令, 现在也该管管他们了!等到他, 那个混蛋, 受了罚, 拿出钱来, 他才会知道放出这种狗来, 放出种种的野畜生来, 看有什么下场!我要好好教训他一顿!” (契诃夫《变色龙》)

句 (1) 表现母亲冠冕堂皇之辩:在女儿和女婿面前, 显得既爱惜自己, 又关心别人;既疼爱孩子, 又注意教育。实质却是顾及面子, 节省开支。虚伪吝啬的心理暴露无遗。句 (2) 写的是沙皇警犬处理一件小狗咬人的平凡小事, 在他看来是张狂表演的机会, 在众人面前说出此番话, 其狐假虎威、虚张声势的嘴脸表现得入骨三分。

(2) 动作描写:

(1) 他不回答, ……便排出九文大钱。

……他从破衣兜里摸出四文大钱, 放在我手里。 (鲁迅《孔乙己》)

(2) 圆规一面愤愤地回转身, 一面絮絮的说, 慢慢向外走, 顺便将我母亲的一副手套塞在裤腰里, 出去了。” (鲁迅《故乡》)

句 (1) 写孔乙己两次到店里喝酒付钱的动作。第一次的“排”字, 表现出他在“短衣帮”面前既显示身份高贵而又经济拮据的可笑性格;第二次的“摸”字, 则显示了他穷困潦倒的悲惨境地。一“排”一“摸”, 字数寥寥, 对比鲜明, 而性格凸现。句 (2) 对圆规的表现更见鲜明, 其边说边走, 已见其尖酸刻薄, 顺便将母亲的手套摸去, 再塞进女人敏感而令人无奈的裤腰里, 其贪图小利性格跃然纸上。

(3) 神态描写:

(1) 孔乙己便涨红了脸, 额上的青筋条条绽出, 争辩道:“窃书不能算偷……” (鲁迅《孔乙己》)

(2) “我父亲突然好像不安起来, 他向旁边走了几步……他的脸色十分苍白, 两只眼也跟寻常不一样。”

我父亲脸色早已煞白, 两眼呆直, 哑着嗓子说:“啊!啊!原来如此……如此……我早就看出来了!” (莫泊桑《我的叔叔于勒》)

句 (1) 中写孔乙己在别人取笑争辩时的神态, 写出了他被人揭掉疮疤时的窘迫不安和自命清高迂腐不堪死要面子的性格。句 (2) 则写出了父亲见到再次穷困潦倒的于勒后的紧张神态。使他的发财梦想破灭、害怕于勒再来吃他们的冷酷无情、唯利是图的本质暴露无疑。

(4) 衣着描写:

“穿的虽然是长衫, 可是又脏又破, 似乎十多年没有补, 也没有洗。” (鲁迅《孔乙己》)

长衫又脏又破, 长期不洗不补, 既说明孔乙己穷, 又说明他懒。不肯脱下这么一件长衫, 是惟恐失去他读书人的身份。抓住长衫, 突出表现, 揭示了孔乙己懒惰而又虚荣的性格, 把孔乙己矛盾、可笑而又可悲的形象表现得十分深刻。

(5) 心理描写:

(1) 我不知道你当时是不是察觉, 一个孩子站在那里, 对你是多么的依恋! (魏巍《我的老师》)

(2) 他们该不会强迫这些鸽子也用德国话唱歌吧! (都德《最后一课》)

句 (1) 抒发了作者对蔡老师至今仍怀有的思念、崇敬的思想感情, 表现当时一个小学生对老师的喜爱到了极点。句 (2) 当小弗郎士听到学校屋顶上鸽子咕咕的叫声时, 内心表现出对敌人禁教法语的卑劣行径的轻蔑、憎恨和珍视祖国语言的深厚感情。

在一篇文章中, 巧妙地运用语言、动作、衣着、心理、神态等多种细节描写, 人物的形象会鲜明丰满, 立体感更强。如《孔乙己》中的孔乙己, 《变色龙》中的奥楚蔑洛夫, 《范进中举》中的范进等等, 已作为各种典型人物形象深入人心。

三.推动情节激发矛盾

细节描写在文中有时还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在《智取生辰纲》一文中, 运用逼真简练的环境描写来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 是这篇文章的一大艺术特色。主要表现在对天气炎热的描写。从杨志一伙开始上路起, 到杨志自己也喝酒解渴止, 作品好多处着力写天气。写太阳, 写树林, 直接写“热”的近二十处之多。并且写热又是从各个角度反复描述, 不断点染:有的通过作者来介绍, 有的通过八条好汉之口来写, 有的通过杨志或虞侯老都管之口来写, 更多是通过军健的语言来表现。如:

(1) 正面描写天气:

(1) 正是六月初四日时节, 天气未及晌午, 一轮红日当天, 没半点云彩, 其实十分大热。

(2) 众军人看那天气时, 四下里无半点云彩, 其实那热不可当。

(2) 侧面描写烘托:

(1) 那十一个厢禁军雨汗通流, 都叹气吹嘘, 对老都管说道:“这般火似热的天气, 又挑着重担;这两日又不捡早凉行……我们直恁地苦。”

(2) 杨志见众人吃了无事, 自本不吃, 一者天气甚热, 二乃口渴难熬, 拿起来, 只吃了一半, 枣子分几个吃了。

这种对典型环境的描绘, 不仅能烘托气氛, 刻画人物性格, 主要是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也就是说, 天热成为矛盾冲突发生、发展、激化以至解决的重要原因之一。没有天热, 众军侯不会见树林就歇凉, 见卖酒就急于买来解渴, 连杨志也禁不住喝了两口;正因为天热, 吴用的妙计才能在黄泥岗得以施展。

四.揭示主题提升思想

一篇文章, 随着情节的推进, 其主题思想渐渐浮出水面。其实, 有的作品在揭示主题之前, 于文章的不经意间设置了一些细节描写, 对文章主题作了预设, 为文章的结局埋下了伏笔。

在《故乡》中, 文章伊始, 交代了“我”刚回到故乡时所见, 看到“苍黄的天底下, 远近横着几个萧索的荒村, 没有一些活气”, 初见故乡的萧索, 也预示着本次回故乡不会有什么好收获。最终是别离故乡, “寻路”去了。

在林海南的《爸爸的花儿落了》中, 多次提到父亲爱花。课文开头提到“我的衣襟上有一朵粉红色的夹竹桃, 是临来时妈妈给别上的。她说:‘夹竹桃是爸爸种上的, 带着它, 就像爸爸看见你上台一样。’”中间写道:“爸爸那么喜爱花……他回家来的第一件事就是浇花……爸爸摘下一朵茉莉花插到瘦鸡妹妹的头上。”末尾写道:“旁边的夹竹桃不知什么时候垂下了好几枝子, 散散落落的, 很不像样……看那垂落的夹竹桃, 我默念着:爸爸的花儿落了。”这些细节描写除了贯穿全文, 使作品结构完整而统一外, 其深层意义还在于, 用花来象征父亲, 借花的凋零来暗示父亲病重且不久于世。最终提出了“爸爸的花儿落了, 我已不是小孩子”的主题。

综上所述, 只是对细节描写做一简析。当然, 细节描写种类繁多, 其形式与作用也不是孤立的, 常常并存于同一篇作品之中, 每一处细节描写都蕴含新意, 耐人寻味。我们阅读时一定要认真揣摩其绝妙之处。正是它们, 才使得作品文采飞扬, 人物形象生动鲜明。“写人如见其人, 写景如临其境”, 这正是细节描写的妙处所在!

摘要:细节描写的作用不可小觑。在文章中细节体现为外在环境、人物动作、语言、神态、衣着、心理等方面, 其不同方面在文中的作用不同。在学习中, 我们应该领悟细节描写的妙处。

谈短篇小说中细节描写的作用 篇6

小说三要素中, 塑造人物形象是小说创作的重要艺术手法。而我们的学生在阅读小说时却只会抓住小说的情节, 忽略了对人物的分析, 从而无法把握小说的主题。其实, 只要抓住细节描写分析人物形象, 就能很好地把握小说的主题。

一、细节描写的概念和意义

1.细节描写的概念

细节描写是指对表现人物、情节和主旨有特殊作用的细微环节, 包括动作、肖像、神情、物件、景色、服饰、语言等“细枝末节”。“人物”是小说的灵魂, 如果一篇小说缺乏生动具体、细致入微的细节描写, 整篇文章就显得生硬干瘪, 没有艺术感染力。因此, 鉴赏小说时, 应巧妙运用细节描写, 从而认识、感知人物形象, 洞察、品味小说精髓。可见, 细节是组成作品的价值所在。

2.细节描写的意义

作家李准曾经说过:“没有细节就不可能有艺术作品。真实的细节描写是塑造人物, 达到典型化的重要手段。”好的细节描写, 能使人物性格丰满、活灵活现、惟妙惟肖, 增强文章的形象性、生动性和真实性。生动的细节描写虽然可能是一个不起眼的动词, 也可能是一个不算优美的形容词, 当然, 也或许是一处平淡的语言描写。但这些微小的细节, 却让文章内涵丰富深刻, 所体现的思想有普遍的现实意义。我们语文老师只要在语文教学中点亮这些细节, 就能在教学中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个个传神的细节, 犹如春天刚萌生的嫩芽, 虽然娇嫩, 却有着无尽的生命活力;文章少了细节, 人物形象就失去了活力。作家李准说:“一个细节在揭示人物的性格特征的作用上, 有时和一个情节、一场戏肩着同样的作用。”正如平常我们所说的“于细微处见精神”。

二、小说中细节描写的作用

1.传神的动词能彰显人物个性

细节, 是文章的生命线。运用到位的细节描写不仅能使文章读起来传神, 而且能让读者感受一种趣味;反之, 文章情节再曲折, 思想主题再深刻, 也只能是空洞的说教, 没有阅读的欲望和期盼。一些传神的动词就很能彰显人物个性。如鲁迅《孔乙己》中孔乙己两次掏铜板的动作就很能体现人物性格:第一次出场时, 排出九文大钱, 一个“排”字, 不仅写出了孔乙己作为一个规矩人的外在表现, 也表现他拮据而穷酸的本相。第二次出场时, “他从破衣袋里摸出四文大钱”, 一个“摸”字尽显其穷困潦倒到极点的生活现状。作者的匠心独运和巧妙设计, 使这个人物性格对比鲜明, 主题深刻。

文学大师的创作, 往往非常重视对细节的描绘。吴敬梓的《儒林外史》中《范进中举》一段, 对范进的岳父胡屠户的动作描写, 可谓入木三分、惟妙惟肖。当范进赠送六两多银子给胡屠户时, “胡屠户把银子攥在手里紧紧的, 把拳头舒过来……屠户连忙把拳头缩了回去, 往腰里揣……”段中 “攥” “缩”“揣”等动词可见胡屠户的见财心喜、嗜钱如命。这些生动的动作描写就是细节, 它不仅写出了人物的特征, 更彰显了小说的主题。

不仅中国作家如此, 外国作家亦然。如俄国短篇小说巨匠契诃夫的《变色龙》, 奥楚蔑洛夫的三次“穿”“脱”军大衣, 为他的不断变色作掩饰, 也反映了俄国军警制度的腐朽和黑暗。正是细节描写, 使人物有血有肉, 性格鲜明, 形象栩栩如生;有了鲜活的人物, 整篇文章就会充满生机, 产生强烈的感染力。

2.生动的形容词能使人物形象更饱满

短篇小说篇幅虽小, 容量不大, 但是成功的短篇小说同样能收到很好的艺术效果。这固然与作者的艺术表达能力、艺术修养分不开, 但更重要的是作者成功地运用了形容词。如《甜甜的泥土》一文开头一句“西北风呼啸着, 残雪在马路上翻卷”, 这句景物描写的句子看似很简单, 就是表明天气很冷, 但细细品味, 一个“残”字却意味深长。 “残”意味着冬天已过, 说明时令已经进入春天, 但还有雪, 说明天气还比较冷。一个“残”字, 又烘托出小说浓浓的悲剧气氛, 为下文王小亮亲生母亲的出场做了铺垫, 也预示着她见不到自己的儿子。又如对母亲的描写:“她, 倚着学校门口的一棵杨树, 一动不动, 宛如一座雪雕。她黯淡的眼神里, 射出热切的光。她一阵晕眩, 几乎站立不住, 跌跌撞撞地扑过去, 双手紧抓铁栏使劲地摇着。她目光呆滞地低声喃喃着, 无力地垂下脑袋, 慢慢松开手……”“黯淡” “热切” “晕眩” “呆滞”……这些形容词文字生动, 笔法细腻, 把王小亮母亲那种急切地想见到儿子却由失望到最终绝望的心理表达得淋漓尽致, 充分体现了一个单身母亲对孩子的爱。

3.精妙的语言描写能刻画人物的性格特点

一句精妙的语言, 就能活生生地刻画一个人的性格特征乃至灵魂。如吴敬梓的《范进中举》一文, 最精彩的部分莫过于文章末尾对胡屠户接受范进“赠银”的细节描写。当范进把六两多银子递给胡屠户, “屠户把银子攥在手里紧紧的, 把拳头舒过来, 道‘这个你且收着。我原是贺你的, 怎好又拿了回去?’范进道:‘眼见得我这里还有这几两银子, 若用完了, 再来问老爹讨来用。’”这句话中范进的语言就很有特色, “万般皆下品, 惟有读书高”的理念影响着封建社会所有的人。胡屠户的语言固然生动反映了他善于讨好、趋炎附势的性格特点, 也与前文胡屠户奚落、鄙视范进的情节形成鲜明对比, 揭示了这个封建市侩小人的丑恶灵魂。但范进那种一旦得势后的嚣张也一览无遗。

三、细节描写应该正确地运用

细节描写的作用是“借一斑略知全貌, 以一目尽传精神”, 虽然着力描写的是“一斑”“一目”, 是作品中的细微小事, 或人物的细微动作, 其艺术效果却不同凡响。

当然, 并不是所有生活上的细节都具有价值, 也不是只要写得“细”就可以了。好的细节描写必须是有价值的、典型的。它必须为展示人物的精神风貌和揭示文章的主题服务, 它必须符合人物的性格特点, 符合现实生活的面貌, 应最能突出人物的个性特征。

总之, 细节描写在短篇小说中的作用是非常重要的。任何一部成功的作品, 任何重大的主题, 任何动人的情节, 都不能缺少细节描写。

参考文献

[1].吴青松《析〈台阶〉中的细节描写》, 《语文天地》2009年第4期。

[2].吴顺发《耐人寻味想象的片刻——张凡修诗歌中生动的细节和丰富的经验》。

[3].高春巧《点亮细节》, 《阅读与鉴赏·学术版》2010年第6期。

细节描写作用漫谈 篇7

一、刻画人物性格

细节是表现人物性格的最小组成单位。作家李准说:“一个细节在揭示人物的性格特征的作用上, 有时和一个情节、一场戏肩着同样的作用。”的确, 细节描写在刻画人物形象、丰富人物性格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如鲁迅先生在《孔乙己》一文中刻画孔乙己形象时写道:“孩子吃完豆, 仍然不散, 眼睛都望着碟子。孔乙己着了慌, 伸开五指将碟子罩住, 弯下腰去说道, ‘不多了, 我已经不多了。’直起身又看着豆, 自己摇摇头说, ‘不多不多!多乎哉?不多也。’于是这群孩子在笑声里走散了。”

在这一段中, 作者特别抓住“不多不多!多乎哉?不多也”这一语言细节, 把孔乙己这个穷困落魄却又虚荣心十足的科举制度的牺牲品的形象刻画得极为深刻, 跃然纸上。

又如孙犁《荷花淀》中“女人的手指震动了一下, 想是叫苇眉子划破了手, 她把一个手指放在嘴里吮了一下”一句, 作者用“震动”和“吮”这两个动作细节, 准确细致地写出了水生嫂得知丈夫明天就要上大部队的消息后内心丰富而复杂的情感世界及其微妙的心理变化, 将一个关心体贴丈夫但又深明大义的妇女形象刻画得栩栩如生, 有血有肉。

二、深化文章主题

细节虽然只是寥寥几笔, 三言两语, 但有时却能一“写”致命, 抓住文章的命门, 凸现文章的主题。如在鲁迅《记念刘和珍君》一文中, 在写段祺瑞政府对学生的迫害时, 文章这样写道:“从背部入, 斜穿心肺, 已是致命的创伤, 只是没有便死。同去的张静淑君想扶起她, 中了四弹, 其一是手枪, 立仆;同去的杨德群君又想去扶起她, 也被击, 弹从左肩入, 穿胸偏右出, 也立仆。但她还能坐起来, 一个兵在她头部及胸部猛击两棍, 于是死掉了。”

在这段叙写中, “从背部入”, 说明学生并没有与政府发生正面的交战, 她们是在无准备情况下遭受的射击;“斜穿心肺”“弹从左肩入, 穿胸偏右出”, 说明参加这次镇压的是专业射手, 是早有预谋屠杀。在这里, 作者借助这些细节描写, 让我们在了解了这件事情详细情况的同时, 更让我们看到了中国的命运和段祺瑞执政府虐杀青年学生的暴行, 自然起到了揭示主题的作用。

除此而外, 在本文中, 作者还多次说到, 刘和珍始终“微笑着, 态度很温和”, 正是这微不足道的几笔, 在塑造刘和珍和蔼善良性格的同时, 让我们看到了段祺瑞执政府的凶残, 进而起到了揭示主题的作用。

三、推动情节发展

在行文的过程中, 恰当的细节描写可以推动情节的发展。如在《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一文中, 林冲要离开草料场去沽酒时, “将火炭盖了”, 草厅被雪压倒后, 林冲“恐怕火盆内有火炭延烧起来”, 便“探半身入去摸时, 火盆内火种都被雪水浸灭了”, 这才“把门拽上, 锁了”, 到山神庙里去安身。这些细节描写, 一方面表现了林冲办事谨慎的性格, 另一方面也告诉读者, 草料场起火的原因并不是因为林冲疏忽, 而是有人故意纵火, 这就使得后文中陆虞侯等人放火烧草料场, 于山神庙前被杀的情节来得合情合理, 推动了情节的发展。除此而外, 后文中“那雪下得正紧”这一自然景物的细节描写, 也使林冲到山神庙躲避风雪成了必然, 才有了后文林冲在入得庙门时, 将“一块大石头, 掇将过来靠了门”的动作行为, 才有了林冲在庙内听清了陆虞侯等人放火真相后手刃仇人的情节。正是这些紧紧相连、环环相扣的细节, 共同推动了情节的发展。

四、暗示时代背景

有些时候, 由于某方面的原因, 创作者不便或不必直接交代时代背景, 这时, 细节描写就成了作者传情达意, 暗示时代背景的首选。如鲁迅先生在《祝福》一文开头写道:“旧历的年底毕竟最像年底, 村镇上不必说, 就在天空中也显出将到新年的气象来。灰白色的沉重的晚云中间时时发出闪光, 接着一声钝响, 是送灶的爆竹。”

从字面上来看, 作者是从视觉、听觉等角度来交代鲁镇年底的情况。其实, 在这句话中, 作者是借助“灰白色”“沉重”“钝响”等细节, 含蓄揭示了故事发生的时代背景:在封建统治下的中国城乡的每一片土地上, 旧有的风俗习惯还牢牢束缚着人们, 让人们喘不过气来, 致使心情“灰白色”“沉重”。正是这特定的细节描写, 点出了时代背景, 为后文中祥林嫂的不幸命运埋下了伏笔。

又如鲁迅先生在《药》一文开头也写道:“秋天的后半夜, 月亮下去了, 太阳还没有出, 只剩下一片乌蓝的天;除了夜游的东西, 什么都睡着。”

乍看本段细节描写, 写的是秋夜景色, 借之点明了华老栓买药的时间, 但我们只要稍加分析, 就能揣摩出本段描写的真意, 即作者是借“月亮下去了, 太阳还没有出”点明时代背景, 说明当时是黎明前最黑暗的时候, 隐喻当时的黑暗现实;借“除了夜游的东西, 什么都睡着”, 暗示当时民众当时的麻木, 以致把革命者的鲜血当“药”来吃的现状;自然, 后文中出现的一系列情节就完全在情理之中了。

细节描写作用漫谈 篇8

文学作品中的一些人物形象之所以感人肺腑,与精彩的细节描写分不开。生动的细节描写,有助于折射广阔的生活画面,表现深刻的社会主题。人物动作细节描写尤为重要,它根植于写人叙事类的文章之中,在整个初中课文中比比皆是。叶圣陶先生说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那么,人物动作细节描写在整个初中课文中作用如何呢?

一、人物动作细节描写能彰显人物个性

人物动作细节描写是文学作品中人物性格刻画 的重要方法之一,有些细节虽勾勒几笔,却对人物性格的表现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能细微入神、栩栩如生地刻画人物,彰显着人物的个性。

比如,七年级上册第6课魏巍的《我的老师》:“她从来不打骂我们,仅仅有一次,她的教鞭好像要落下来,我用石板一迎,教鞭轻轻地敲在石板边上。大伙笑了,她也笑了。”这里写出了老师对调皮学生处理的动作,点出动作轻微的“敲 ”字,在其前面又用了修饰词语“轻轻”, 这样能生动地表明师生之间的亲近、亲热关系:老师爱我们,我们也爱老师,因而并不害怕老师,突出了蔡老师温柔善良的性格,慈母般的情怀可见一斑。

又如,八年级上册第7课朱自清的《背影》中:“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蹒跚地走到铁道 边,慢慢探身 下去,尚不大难。”“蹒跚”和 “探”这两个动词形容父亲因身材稍胖而行动缓慢,从正面描写了一个慈父的形象。“可是他穿过铁道,要爬上那边月台,就不容易了。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 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 样子。”“穿、 爬、攀、缩、倾”这一系列动词属于动作细节描写,生动具体地体现了父爱如山般的深沉伟大。

再如,九年级上册第19课吴敬梓的《范进中举》中写道:“屠户见女婿衣裳后襟滚皱了许多,一路低着头替他扯了几十回。”这里,运用夸张的修辞手法,夸大地写出了胡屠户甘愿低人一等替范进拉扯衣服这一细节动作,活灵活现地刻画出这一人物卑劣、丑恶的灵魂,封建的等级制度也在他身上得到淋漓尽致的体现。

这些微乎其微的“小动作”,在作品中发挥 优势,彰显了人物的个性。

二、人物动作细节描写能突出人物心理活动

透过外表看本质,通过动作看内心世界。人的心理活动是随着环境的变化而变化的,人物动作细节描写是衬托人物心理的重要手段之一,它能折射人物内心的思想状态、精神面貌和情感活动,使人物生动形象,栩栩如生。因此,人物动作细节描写不仅能表现出人 物个性, 还能突出人物心理活动。

如七年级下册第20课林嗣环的《口技》:“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奋袖出臂,两股战战,几欲先走。”运用了细节描写,惟妙惟肖地描绘了宾客强烈的反应。“离席” “奋袖出臂”形象地写出宾客的惊慌心理,“变色”“两股战战”表现他们的恐惧,也看出宾客们的专注程度。同时,也突出了口技者表演逼真的程度。

又如,九年级下册第5课鲁迅的《孔乙己》中:“孔乙己着了慌,伸开五指将碟子罩住,弯腰下去说道:‘不多了,我已经不多了。’直起腰身又看了一看豆,自己摇头 说,‘不多不多!多乎哉?不多也。’”句中“慌”“罩”两字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传神地描绘出此时孔乙己生怕孩子再向他要碟中寥寥几颗茴香豆的慌张心理,反映了这位老年读书人善良、贫寒、迂腐的复杂的内心世界。

三、人物动作细节描写能牵引故事情节的流向

人物动作细节描写是作品故事情节中的主要描 写之一。影响作品故事情节流向的因素有很多,主要是动作和语言两种描写,尤其是动作细节描写,从情节的开端发展,到高潮结局,它不仅能反映人物的性格,还能对故事情节有着牵引和推动作用。

如九年级下册第5课《孔乙己》中写道:“他不回答, 对柜里说,‘温两碗酒,要一碟茴 香豆。’便排出九 文大钱。”“我温了酒,端出去,放在门槛上。他从破衣袋里摸出四文大钱,放在我手里……”面对短衣帮挑衅的嘲笑声,孔乙己进行了读书人独特的清高而又沉默的反抗, 在短衣帮面前“排出九文大钱”,有意炫耀一下自己的阔绰。而最后出现在咸亨酒店,买酒的孔乙己却是“从破衣袋里摸出四文大钱”,先前的清高自许荡然无存,悲惨的形象令人心酸。从“排”到“摸”,准确地写出了孔乙己每况愈下的境 地。 小说中的 这两个动 作细节,一前一后,既是对不幸者的孔乙己命运的高度概括,又能牵引和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

四、人物动作细节描写能揭示深化作品主题

以小见大也是人物动作细节描写的表现手法之一。 细节描写类似于其他描写,它根植于中心,服务于中心, 唯有如此,细节才会有意义,才会迸发出强大的生命力。 成功的人物细节描写犹如四两拨千斤,直接映射出人物的思想状态,表现出社会风貌,对揭示深化作品主题起到重要的作用。

如九年级上册第11课莫泊桑 的 《我的叔叔 于勒》 中:“父亲突然好像不安起来,他向旁边走了几步,瞪着眼看了看挤在卖牡蛎的身边的女儿女婿,就赶紧向我们走来。他的脸色十分苍白,两眼也跟寻常不一样。”这一动作描写,写出了父亲恐慌万分,此时,父亲十分畏惧眼前那既老又脏的水手就是于勒。如此生动形象,栩栩如生,不仅能凸现人物个性,重要的是揭露了当时社会人与人之间赤裸裸的金钱关系这一主题。

又如,九年级下 册第7课契诃夫 的 《变色龙》中: “……叶尔德林,帮我把大衣脱下 来,…… 真要命,天这么热,看样子多半要下雨了……”“哦!……叶尔德林老弟,给我穿上 大衣吧 …… 好像起风 了,挺冷 ……”文中 “脱下来”,按语境来说,“脱”字这一动作不是描写天气闷热,而是刻画了当时奥楚蔑洛夫错判了狗,周身冒汗的胆怯表现。“给我穿上”的“穿”字,也不是描写天气寒冷,而是掩饰他 刚刚污辱 谩骂将军 心寒胆颤 的表现。 “脱”“穿”两字的动作细节描写,细腻地写出了以奥楚蔑洛夫为代表的媚上欺下、仗势欺人的沙皇走狗的丑恶嘴脸。这就是作者的写作目的。

具体生动的动作细节描写不仅能栩栩如生地再 现人物形象,使个性特征更加鲜明,更重要的是能自然地流露作者的思想情感,揭示作品主题。

可见,人物动作细节描写,其妙处不容小觑,它能彰显人物个性,能突出人物心理活动,能牵引故事情节的流向,能揭示作品主题。小说家李准说:“没有细节就不可能有艺术作品。真实的细节描写是塑造人物,达到典型化的重要手段。”让我们感悟人物动作细节,捕捉人物动作细节,运用人物动作细节,使文章芳华四溢,感人肺腑。

摘要:生动形象的人物动作细节描写,对人物性格的表现,心理活动的展现,故事情节的发展,作品主题的揭示有着重要的作用。通过挖掘分析人物动作细节描写在初中课文中的作用,促使学生养成观察生活,捕捉细节,丰富生活阅历,培养感悟和想象力,提高阅读分析能力,有助于提升教育教学质量。

细节描写作用漫谈 篇9

一、描摹个性的外貌

在文学创作中,人物的塑造可以通过多方面来实现,而外貌描写是刻画人物形象,展示人物个性化魅力的首选方法。鲁迅笔下的孔乙己是“身材很高大,青白脸色,皱纹间时常夹些伤痕。一部乱蓬蓬的花白胡子。穿的虽然是长衫,可是又脏又破,似乎十多年没有补,也没有洗。”“他是站着喝酒而穿长衫的唯一的人。”这几句外貌描写传神地表现了孔乙己穷酸潦倒、好吃懒做的经济状况和死要面子的性格特征。

二、勾勒典型的环境

环境描写是为烘托人物形象服务的,典型的环境常常于细小的景物中勾勒出来。都德的《最后一课》中小弗郞士上学途中听到的是画眉鸟宛转的歌声,看到普鲁士兵正在锯木厂后边草地上操练。 画眉唱歌的自然景物描写反映出小弗朗士无忧无虑、纯真幼稚的心理状态;“普鲁士兵正在操练”这是社会环境描写,点明故事发生的社会背景,为“最后一课”做铺垫。

三、摄取细小的动作

动作描写,就是准确、细致、生动地描写人物富有特征性的动作,以表现人物的性格、身体状况、身份、地位、习惯,情感等。 “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蹒跚地走到铁道边,慢慢探下身去,尚不大难,可是他穿过铁道,要爬上那边的月台,就不容易了。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在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朱自清《背影》中的这段动作描写具体、形象地写出了父亲努力地爬到那边月台上去为儿子买橘子时的艰难的动作,生动地表现了父亲对儿子的爱。莫泊桑在《珠宝》一文中塑造的朗丹先生,知道了妻子出卖肉体换取珠宝的真相后,气的“伸出”双臂,“倒在”地上,“失去”知觉。但后来终难敌金钱的诱惑,完全没有了羞耻感,一连有二十次,他都差点走进珠宝店。一天,他终于“下定”决心,一口气“奔”过大街,“冲”进了首饰店,兑换了全部珠宝。通过这一系列的动作描写,作者入木三分地揭露出资本主义制度对于人性的残害。

四、捕捉细腻的神态

人物的神态描写主要是表现人物内心世界,刻画人物性格,反应人物品质。比如《孔乙己》中的一段神态描写:酒店中的人们问他“你怎么连半个秀才也捞不到呢?”孔乙己脸上便笼了一层灰色, 立刻显出颓唐不安起来。孔乙己深受科举的毒害,“连半个秀才也捞不到”的隐痛又被别人给戳到,他那点可怜的自尊被完全剥落。 这里的神态描写生动细腻地刻画出他内心的痉挛、挣扎。《最后一课》中的韩麦尔先生听到下课的钟声后“脸色惨白,哽住了,转身朝着黑板,拿起一支粉笔,使出全身力量,写了两个大字:法兰西万岁!然后,他呆在那儿,头靠着墙壁,话也不说,只向我们做了一个手势:放学了,——你们走吧。”动词“哽”“呆”“靠”及 “脸色惨白”生动传神地表达出韩麦尔先生悲愤不能自已,难以言表,从而烘托出其高尚的爱国情操。

五、细节描写手法的综合运用

以《范进中举》中的一段描写为例:“范进不看便罢,看了一遍,又念一遍,自己把两手拍了一下,笑了一声,道:‘噫!好了! 我中了!’说着,往后一跤跌倒,牙关咬紧,不省人事。老太太慌了, 慌将几口开水灌了过来。他爬将起来,又拍着手大笑道:‘噫!好! 我中了!’笑着,不由分说,就往门外飞跑,把报录人和邻居吓了一跳。走出大门不多路,一脚踹在塘里,挣起来,头发都跌散了, 两手黄泥,淋淋漓漓一身的水。众人拉他不住,拍着笑着,一直走到集上去了。”作者用“看”“念”“拍”“笑”等动词,写范进的喜极而疯,用“往后一跤跌倒,牙关咬紧,不省人事”写了范进痰迷心窍昏厥的神态。“噫!好!我中了!”的语言描写写出惊喜过望的心情。用“爬将起来”“拍着手大笑”“飞跑”这些动作描写,写足了范进的丑态。作者通过神态、语言、动作、外貌等描写方法的综合运用,范进那可憎可笑的疯癫形象被描绘得淋漓尽致。

运用细节描写要注意:细节描写要具有代表性和概括性,能反映深刻主题的事;细节描写要服从文章主题的需要,当细则细,当简则简;细致的观察是细节描写的前提,要描写细节,必须认真观察人物、事物、场景等;要抓住人物、事物等的特征,人物的行动、 语言、生态、心理等要符合其身份,反映其个性、品格、思想,才能刻画出有血有肉的丰满形象来。

摘要:细节描写是刻画人物形象的一种描写方法,是作者对极富表现力的细小事物、人物的细微举止、景物片断等进行细腻的描写。熟练灵活地运用细节描写技巧,既能刻画人物性格,丰富人物的形象,又能推动情节发展,深化文章的主题。

上一篇:大学生就业观调查报告下一篇:线阵CCD图像传感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