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细节描写的指导

2024-07-22

作文细节描写的指导(精选10篇)

作文细节描写的指导 篇1

摘要:细节描写在文学创作中有着独特的作用。作文是学生表达思想锻炼写作能力的重要方式,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地位相当重要。而教学过程中我们发现学生对细节描写尚未到位, 经常出现表达不够清晰、描写手段不合理等现象。因此, 教师要提高学生创作水平必须从细节描写抓起。浅析了细节描写的定义和意义, 借此探讨初中作文细节描写的指导方案。

关键词:初中作文,细节描写,指导方案

作文作为能够体现学生语文水平的重要方式已经成为初中教育中的重点之一。而作文中的细节描写却是学生常见的难以克服的困难之一。在实践中, 我们发现学生对细节的描写不到位, 作文的质量难以提高。相关文献指出, 作文中的细节描写是指通过极为细腻的表达方式对作者表达的意思进行准确的描写, 并且能够实现写法的准确和生动, 具有相应的感情色彩。细节描写能够使读者准确把握作者描写时的心态和感情。因此, 细节描写成为初中作文教学的研究重点, 学生如果能熟练掌握细节描写, 就能较为准确地传达自己的心声。如上所述, 现实中学生往往无法完全掌握细节描写, 在描写的方法上容易出错, 甚至出现描写拖沓和空洞, 这都容易使得描写脱离作者的思想感情。因此, 如何对初中作文中的细节描写进行有效的指导成为当前教师研究的重点, 也是业内专家学者探讨的焦点。

一、细节描写的定义与意义

1.细节描写的定义

细节描写在不同文献中的定义不一, 总的来说, 细节描写是针对文学作品中的人物、环境以及事物的某一个特征特点或者某一个事实而进行的较为具体的、细腻的、深刻的描写。细节描写中有人物细节描写、事件细节描写和环境细节描写等, 其中刻画人物特征的细节描写是作文中事件发展和生活环境变化的主要引导线, 而作为主角的描写其在小说中的作用更为关键。因此, 在初中生创作中, 细节描写是作文成败的关键。

2.细节描写的意义

细节描写注重于细微的局部描写, 体现在作文中则是人物形象的描写、推动事件发展的环境特写, 是大多数文学创作中必须具有的基本手段。作为文学创作入门的初中作文更要从起点处加以学习和锻炼细节描写。

在人物描写中, 细节描写注重人物及周围环境的特写, 能够较为深刻地刻画人物的性格, 在人物的形象放大和感情渲染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通过对作品中人物的精神世界的描写能够体现出人物的精神状态并凸显其主要的灵魂性质。因此, 在初中作文中学生如若能够得心应手地对人物进行细节描写, 将会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再者, 细节描写也可以突出文章的中心思想, 突出文章的真情实感, 揭示人物内心的活动, 并且有针对性地对环境进行烘托描写。

二、指导方案与探索

1.细节描写在于准确描写对象特点

空洞是当前学生在细节描写上最为常见的问题, 其在实践中容易出现细节的描述欠缺, 无法抓住描写对象的具体特点。这要求学生必须在日常生活中多加以观察, 对事物有较强的自我认识感。而对对象的描写不同事物也不尽相同, 以人物描写为例, 大多数学生在细节描写上更多关注人物的外貌和形态, 而缺乏对其心理描写和语言描写。心理描写是描述人物对象内心状态的关键所在, 而语言描写则可以通过语气以及语言内容实现对人物的立体塑造。因此, 细节描写关键在于对对象的整体把握和特征描写, 突出其与众不同的特点并对多个细节进行统一描述。这必须在长期写作过程中加以积累、观察和总结。

2.多个角度能够集中统一描写

承上所述, 细节描写在于观察总结后的多重、多方面的描写。在实际教学中, 学生必须通过思考, 将多个方面的细节进行统一描述才能实现细节描写的具体化和立体化。这种多个角度区别于上述的多个方面, 指的是在写作过程中通过作者自我的角度、描述中主人翁的角度以及其他作品中人物的角度进行描写事物。另外, 描写的手段也必须在这个过程中多样化, 通过运用视角描写、语言描写、叙述描写等多个描写手段进行细节描写的生动化。

3.抓住主要的表达方式

在实际教学工作中, 除了上述所讲的空洞和单一, 还有另外一种较为突出的细节描写通病, 就是无法把握自我的表达意思和感情色彩。虽然应用了多种描述的手段和方法, 角度也多样化, 却无法真正描述出 (以人物描写为例) 人物的具体特征, 人物形象较为模糊。例如有学生对人物描写时有以下细节描写:“姑娘身材不错、面貌姣好, 举止不失大雅, 看起来英气逼人, 而穿着更为时尚, 只见其全身盔甲, 浑身上下点缀着蓝色水晶, 细白的脖子还佩戴着闪亮的钻石项链。”该学生自认为对人物的容貌和穿戴描写都到位。而实际上人物的描写还尚为模糊, 甚至蜻蜓点水、不够深入, 形成多而不深的整体描写效果。基于上述的描述, 该生到底是想表达该女子英气奋发, 是想表达其浑身贵气, 还是想描述其是时尚界的宠儿?细节描写很多却也较为混乱, 读者无法把握作者需要描述的表达重点。

这种情况需要根据实际引导学生在细节描写上注重对重点的把握和突出。例如可以举出初中语文课本中的鲁迅作品, 作者通过描写孔乙己的特征“穷”, 又描写其读书人的“体面”, 而这两者又是相辅相成的, 孔乙己正是这两个属性的结合体。鲁迅先生在突出这两个特点的同时, 也重点描述这两个特点在人物身上的具体特征, 给读者鲜明的印象。因此, 上述例子在这种模式下可以抓住重点修改为:“别看这个女子身材不错、面色姣好, 穿着时尚而且举止优雅, 而现实中却英气逼人, 虽然细白的脖子上佩戴着闪亮的钻石项链, 一身铠甲却透着一种只可远观不可亵玩的气息。”通过整理, 细节更为突出, 重点突出了女子英气逼人的气息, 同时对其时尚、优雅也有所描述, 人物立体感较强。这就是细节描写中的抓住主要描述方式, 通常在实际工作中能够更好地整合多种细节描写, 并能为我所用使读者能够准确把握作者的思想和感情色彩。因此, 在初中作文教学中, 细节突出、把握主要描述方式也是学生作文训练的基本之一。

本文浅析了初中作文细节描写的定义和意义, 并从实际出发对细节描写的指导方案进行了相关探讨, 分别提出了准确描写对象特点、多个角度集中统一描写和抓住主要的表达方式三个主要的指导方案, 并结合实际例子给予浅析, 为相关研究提供一种参考。

参考文献

[1]王桂萍.初中作文教学要抓好读、练、写[J].新课程研究 (基础教育) , 2010 (3) .

[2]黄秋.新课标下初中作文教学的实践探索[J].新课程研究 (基础教育) , 2010 (7) .

[3]王密芬.如何提高初中作文教学质量[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 2010 (10) .

[4]张锦伦.如何处理好初中作文教学的几个问题[J].经营管理者, 2011 (6) .

[5]杨向科.初中作文教学之我见[J].教育教学论坛, 2011 (7) .

[6]党志高.农村初中作文教学的困惑[J].才智, 2011 (33) .

[7]韩雪.初中作文教学的走向——自主、开放[J].学周刊, 2013 (20) .

作文细节描写的指导 篇2

一、作文语言

语言是文章的载体,无论是文章的主题还是作者的情感,最终都要靠语言来完成表达。语言除了基本的要求准确、通顺之外,其表现力和感染力也直接决定着文章的质量。作文要想获得高分,富有文采的语言表达是必须的。那么,我们如何做到这一点呢?今天,我们一起来研究几个应对策略。

语言丰富生动的方法 一 词语扩展

1、清晨,阳光洒向我的居室,小鸟在歌唱。

清晨,明媚的阳光柔柔地洒向我的居室,轻盈的小鸟在树梢上婉转地歌唱。

2、夕阳的余晖下,小草和着微风,门卫的那只大白兔卧在草丛里,望着那片天空。

夕阳的余晖下,青葱的小草和着微风摇曳身姿,门卫的那只圆滚滚的大白兔乖巧地倚卧在草丛里,痴痴地凝望那片涂了油彩的瑰丽的天空。

方法一:妙用动词、形容词,修饰语,叠字等。

二 短语,句子扩展法 1、太阳升起来了。

那圆圆的红红的太阳从天地相接处的笔直的地平线上缓缓地不慌不忙地升起来了。2 我喜欢静幽,总斜倚树干,思索友人的深情。

我喜欢红彤彤的枫叶旋在风里的静幽,总在晚霞中斜倚树干,挟一片枫叶遮住眼睛,思索友人的脉脉深情。

方法二:运用想象写出语言的韵味 三

修辞扩展法 我们初三五班的孩子们疯狂地迷恋上了作文,他们说那种感觉难以形容。

我们初三五班的孩子们疯狂地迷恋上了作文,他们说那种感觉就像孔雀迷恋自己的羽毛,飞蛾迷恋灼热的火焰,水仙迷恋清澈的倒影。

2、以“尊重”为话题写一段话。

尊重是一阵清爽的风,当你心烦意乱时,让你感到轻松;尊重是一张亲近的脸,当你腼腆歉疚时,让你从容化解每一个陌生;尊重是一双温暖的手,当你失落无助时,把你从泥沼中托起;尊重是一把自信的伞,在你风雨飘零中为你撑开,让你穿过风雨之后见到彩虹……

诗词扩展法

我向往幽闲,我喜欢纯净,我心仪静谧……

我向往“采菊东篱下”的那种幽闲,我喜欢“清水出芙蓉”的那种纯净,我心仪“人迹板桥霜”的那种静谧……

“1”是一个擎天柱,是正直,是不屈不挠的骨气。于是我们从中学会了凛然正气、英勇无畏、英雄气概。《欣赏数字中的语文》

“1”是一个擎天柱,是正直,是不屈不挠的骨气。于是,我们有了“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 青”的凛然正气;有了“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的英勇无畏;有了“有心杀贼,无力回天,死得其所,快哉快哉”的英雄气概。《欣赏数字中的语文》

方法三:灵活引用诗句、歌曲

3、如果你是边塞大漠,我愿飞奔在漫天黄沙里;如果你是浩瀚长江,我愿遨游于猛浪湍漩中;如果你是深山丛林,我愿跋涉在荆棘小道上。呵,语文,美丽如你,叫我爱不释手。

如果你是“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边塞大漠,我愿飞奔在漫天黄沙里;如果你是“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的浩瀚长江,我愿遨游于猛浪湍漩中;如果你是“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深山丛林,我愿跋涉在荆棘小道上。呵,语文,美丽如你,叫我爱不释手。

温馨提示

在打造优美语句时,切忌不要情感太空、太大、太假,这样会使读者反感,要用真情实感打动人,说真话,不随意夸大。

温馨提示

写真就好,有情更佳,扬善则美。

我们在表达情感时,要表达真情实感,更要表达积极、健康、向上的情感。语言的风格

朴实简洁传心意

请大家用朴实简洁的语言,写几句表现“母爱”的话。精彩片段:

“妮子,明天就要中考了,今晚就别看书了,喝了牛奶,早点睡吧!”妈妈微笑着关切地说。

“我不想喝,我连看书的时间都没有了,还有空喝牛奶吗?”我头也不抬,心里像长满草一样毛躁。

“明天考试,你还是早些睡吧,否则明天会没精神的。”妈妈的语气中带着一丝焦虑。

“你别烦我了!害我书都看不进去了!”我朝妈妈大吼。

二、生动优美显真情

考卷发下来了,我的语文得了100分,我非常高兴。可有几个同学却说我是抄的,在我面前说了很多讽刺话,这时我刺激很大,更增添了我学习的信心。

这种非常空泛的叙述在考场作文中颇具代表性。同学们是怎么讽刺“我”的?对“我”造成了怎样的刺激?“我”的心态怎样?毫不具体。我们不妨变动一下:

成绩公布了。哈,100分,万岁!我想叫想唱,想蹦想跳,想让所有我认识或不认识的人分享我的喜悦。几个同学走过来,我笑着迎上去,准备接受他们的祝贺。哪知钻进耳朵的是一串嘲讽:“瞧那得意劲,麻雀变凤凰了!”“哼,抄来的分也自豪!”“嘻嘻嘻……”“哈哈哈……”轰!我头脑一炸,眼前暖融融的阳光一下变得冷飕飕的。我想哭,痛痛快快的哭!不,我不能哭!我要用更多的100分向他们证明:我这只麻雀能变成凤凰!

优美诗意含意境 露从今夜白。

秋山,变得丰腴起来;秋水,变得温柔起来;天空总会开满斑斓的笑。秋天的眸子,这般圆!这般亮!晶莹里折射着七彩,透明中叠印着丰满,纯净里飘逸着辉煌。流霞,被赤橙黄蓝包装,山里,被绿青蓝紫尽染。七色构成的韵致,在洒、在溢、在泻、在消——从坠着石 榴、柿子、栗子的枝头上滴下来;从挂着扁豆、丝瓜、葡萄的藤蔓上滴下;从结着稻谷、高粱、玉米的穗子上溢出来。如果说,春天是水粉画,夏天是国画,那么,秋天一定是油画了!只有此刻的露,才能称得上花露、香露、彩露、甘露,最富有的露!哦,满村的桂花就要放香了!哦,十五的月亮就要东升了!

“这里的山,巍巍的,有如一道屏障;长长的,又如伸如开的两臂,将晋祠拥在怀中。春日黄花满山,径幽香远;秋来草木萧疏,天高水清。无论什么时候拾级登山都会感到心旷神怡。

温馨提示:写作时注意句式的整散结合:

整句节奏和谐之美

散句活泼多变之美

四、幽默风趣显趣味 请看下面两段文字

1、如有个同学写父亲为搞科研而用脑过度,出现了秃顶,他写道:……头发禁不住长期的“营养不足”,都纷纷脱离“工作岗位”,“下海”了。最令人伤心的是连最后几个“独傲霜雪”的“忠诚者”也在这几次行动中下了台。(小作者的借用语鲜活、俏皮,远比直接描写父亲如何废寝忘食,忘我工作强得多。)

2、“最后一排”是我们班的边疆,地广人稀,气候恶劣。所以“好同学”避而远之,“捣蛋鬼们”心向往之,我在还没有弄清楚自己属于哪种类型的人时。就坐在了“最后一排”。

请用幽默风趣的语言描述一次你考试的经历。

精彩片段:

暑假前的一次考试,我“大意失荆州,败走麦城”,名次是“飞流直下三千尺”。遥远的岭南啊,顿时成了我的“后花园”,可我却没有苏东坡的豪放洒脱,吟不出“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做岭南人”的妙句。当老师宣布这消息时,顿时有一种“世界末日来临”的感觉,两眼昏花,头晕耳鸣,真的快要支撑不住了。

温馨提示:使用借用语要适宜,要带引号。语言与情感和谐一致 结束语

有人说,作文就是学生和老师的一次沟通。假如沟通是一扇门,那么语言就是这扇门的钥匙。如果沟通的门通向的另一方是漆黑的夜,那么语言的钥匙便引领着你走向皓月当空、繁星满天;如果沟通的门通向的另一方是一望无际的沙漠,那么语言的钥匙便引领你走向鸟语花香的绿洲;如果沟通的门通向的另一方是浩瀚无边的大海,那么语言的钥匙便引领你走向“乘长风破万里浪”,让我们学好语言,用好语言,去书写亮丽青春,让自己的考场作文眉目传情,让自己的人生无比精彩!

二、细节描写

比较A、B、C三个文章片段,师生共同赏析,感悟细节描写的作用

缺乏细节描写的文章片段:

A、初一刚住校,我很想家,就打电话回家,接电话的是母亲,我说,妈妈我想你,妈妈说她也想我…… 评语:只见概述不见描写,更不见细节,语言枯燥,人物形象模糊,感情平淡。

有细节描写的片段:

B、初一刚住校,我是那么的不适应,一切的一切都是那么陌生,陌生的同学,陌生的教师,陌生的教室,陌生的学习内容,连自来水里流出来的水都是陌生的,晚上醒来,想起妈妈的笑脸,爸爸的大手,奶奶的唠叨,爷爷的叮咛,泪水一下子就流了出来……

C、初一刚住校,我很想家,就打电话回家,“叮……叮……”电话通了,我仿佛看见妈妈正在洗衣,听到铃声,她立即放下衣服,跌跌撞撞地奔向电话,嘴里还不停地说:“别着急,我来了!”她哪里知道我根本听不到!“喂?秀,是你吗?”是妈妈的声音!我的眼泪一下子流了出来。“妈,我想你!我……”我说不下去。“我也想……想你!”我感受到妈妈的颤抖,她一定是一边笑着,一边流着泪……

细节描写的作用

小结:细节描写的作用——使文章

从枯燥走向生动,从模糊走向真实,从平淡走向深刻。

范文赏析,体会细节描写的要求

出示文章片段,要求同学阅读之后说出其不足之处,通过增添细节描写来提高文章片段的水平。

上初中了,我有生以来第一次离开父母寄宿在校。好不容易挨到周末,我终于又回到了家里,见到爸妈,我开心得不得了。爸妈见到我,又是嘘寒又是问暖,高兴极了。

展示学生写作成果,师生共同赏析评价。

出示范文,师生共同赏析评价

上初中了,我有生以来第一次离开父母寄宿在校。时间仿佛一下子变得呆滞了,天亮了我盼天黑,天黑了我又盼天亮,几乎把手指头掰得又酸又疼才挨到了周末。离校,乘车,慢跑,我一气呵成地回到了家里。

扔下书包,慌忙屋里屋外搜寻爸妈的身影。对了,一定在果园里劳作。我跑向果园:“老爸——老妈——我回来啦!”未见父母的影子我便乱喊起来。“欸——”“欸——”“回来啦——”从果园深处传来老爸老妈几乎同时回应的声音。

“肚子饿吗?”这是老妈亲切而又似乎吃力的声音。披开茂密的果树,我看见一架“人”字木梯搭在一棵甜柚树下,爸爸瘦长的身躯微弯着延伸在梯子上头,花白枯干的头发根根竖立,黝黑的双手尽力向上伸长,骨节外突的十只手指张开着,像追星逐日的斗士摘取太阳那样抱定一只又黄又大的甜柚。妈妈张开双手抓紧两条梯腿,一只脚稳稳地立在地上,另一只脚踏在木梯的第一根横木上。“柚子该熟了,你爸爸嘴馋,顺便我们也尝尝鲜吧。”“接住罗——”爸爸话音刚落,一只又黄又大的甜柚落入我的怀中。“好沉呀!”“哎,再一个。”“再一个。”

我们一家人重逢在丰收的果园里。

细节描写的要求

真实、典型、细微、生动、新颖

细节描写的方法

片段训练,感悟细节描写的方法 作文中经常需要有这样的描写: 一个眼神

赞许、讽刺、冰冷、无奈、呆滞、惶恐、惊讶、征求、乞求、渴望、焦虑、难过、鼓舞、失望、绝望、希冀……

一句话语

讽刺、鼓励、振奋人心、痛心、热情、悔恨、伤透人心…… 一个动作

微笑、握手、摸头、拥抱、伫立、拍肩膀、拍屁股…… 一处景物:

春夏秋冬、雾雨雷电、风霜雨雪、河流水滩、花鸟鱼虫、奇石怪木、森林洞穴、车来人往、高楼大厦、亭台轩榭……

一番感受

希冀、沮丧、颓唐、惆怅、孤独、恼怒、嫉妒、痛苦、快乐、惭愧、慌乱、无助、感激、绝望、无奈……

一个眼神,一句话语、一个动作、一处景物、一番感受,这些内容往往都是突出中心的重点,但遗憾的是由于我们忽略了或是在描写能力上的欠缺,这些精彩部分从我们笔间溜走了。所以,我们要把细节写细。让画面具体可感知使之成为打动读者的动情点

一个关爱的眼神

请同学们就老师对你的“一个关爱的眼神”来将细节写细。

读两个同学的片段,请同学点评。

“说得非常好!” 老师向我递过一个赞许的眼神。这眼神,犹如冬日里送来的一缕阳光,让我从头到脚都感到暖洋洋的;又像沙漠里的一汪泉水,清澈、清凉,滋润我干涸的心;

更像黑夜里拉开的一盏明灯,照亮了我整个心房。我是一个胆小少语的孩子,这个眼神让我充分感受到了关爱、勇敢和自信,嗅着这样的味道,我回敬老师一个微笑。这眼神,犹如冬日里送来的一缕阳光,让我从头到脚都感到暖洋洋的。总结归纳

要使得细节描写生动形象,我们要调动自己的各种感官,对事物作非常仔细的观察;细节描写要抓住典型细节,来突出文章的中心,给人留下更为深刻的印象;

在细节描写中,我们要选择恰当的词语;运用比喻、拟人、夸张等修辞方法,增强语言的生动性,变抽象为具体,使无形变有形。使读者通过阅读文字,在头脑中形成清晰的画面。让具体的画面成为打动读者的动情点。

写好细节的技巧

作文细节描写的指导 篇3

一、用心观察,选取典型细节,彰显人物个性

细节描写在文章中不是越多越好,而是选择具有代表性、概括性、能反映深刻主题的事物。这样才有利于突出人物形象,从而给人留下更为深刻的印象,力求取得“于细微之处见精神”的效果。如我国清代杰出的长篇讽刺小说《儒林外史》中对严监生的刻画:“自此严监生的病,一日重似一日,毫无起色。诸亲六眷,都来问候,五个侄子,穿梭的过来陪郎中弄药。到中秋以后,医生都不下药了。把管庄的家人,都从乡里叫了来,病重得一连三天不能说话。晚间挤了一屋子的人,桌上点著一盏灯。严监生喉咙里,痰响得一进一出,一声接一声的,总不得断气。还把手从被单里拿出来,伸着两个指头。大侄子上前问道:‘二叔!你莫不是还有两个亲人不曾见面?’他就把头摇了两三摇。二侄子走上前来问道:‘二叔!莫不是还有两笔银子在那里,不曾吩咐明白?’他把两眼睁的溜圆,把头又狠狠的摇了几摇,越发指得紧了。奶妈抱着哥子插口道:‘老爷想是因两位舅爷不在跟前,故此惦念?’他听了这话,两眼闭着摇头。那手只是指着不动。赵氏慌忙揩揩眼泪,走近上前道:‘老爷!别人都说的不相干,只有我晓得你的意思!你是为那盏灯里点的是两茎灯草,不放心,恐费了油;我如今挑掉一茎就是了。’说罢,忙走去挑掉一茎。众人看严监生时,点一点头,把手垂下,登时就没了气。”看到这一细节,真让人忍俊不禁,一个活脱脱的中国葛朗台被刻画得淋漓兴致。

同时,细节描写还要选择那些鲜活、独特的细节。如《孔乙己》中的一段肖像描写:“他身材很高大,青白脸色,皱纹间时常夹些伤痕,一部乱蓬蓬的花白胡子。穿的虽然是长衫,可是又脏又破,似乎十多年没有补,也没有洗。”这段描写,抓住了“长衫”这一典型细节,穿长衫是科举时代读书人的象征,而孔乙己的长衫却“又脏又破”,一个好逸恶劳、穷酸潦倒、饱受凌辱摧残的迂腐封建知识分子悲剧形象赫然出现在我们眼前,也由此可见封建科举对知识分子的愚弄和迫害。这里没有借助比喻、夸张之类的修辞手法,只抓住典型细节,却活画了人物的肖像,文字是那样简练朴素,而形象又是那样生动逼真。

二、锤炼动词,细化动作,延长过程,渲染情境

在动作细节描写中,我们要精心锤炼恰当的动词,寻求以少胜多,甚至一字传神、一字千金的效果。如《范进中举》中“范举人先走,屠户和邻居跟在后面,屠户见女婿衣裳后襟滚皱了许多,一路低着头替他扯了几十回。”“扯”这一动作细节的描写非常传神,活灵活现地勾画出了胡屠户庸俗势力、溜须拍马的市侩形象。胡屠户一边“把银子攥在手里紧紧的把拳头舒过来”,一边假意推辞道:“你且收着。”并不等范进说完,“连忙把拳头缩了回来,往腰里揣”“千恩万谢”之后,“低着头,笑迷迷地去了。”用“攥”“舒”“缩”“揣”四字,使这个见钱眼开、虚伪做作的市侩小人丑态跃然纸上。真实生动的细节,通过简洁准确的语言,传神地刻画了人物性格特征,极大地增加了讽刺艺术的魅力。

再如《背影》中特定情景下父亲的背影:“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蹒跚地走到铁道边,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难。可是他穿过铁道,要爬上那边月台,就不容易了。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我的泪很快地流下来了。”由于视觉角度的限制,作者省略了父亲的脸部及其正面表情动作的种种描绘,作者只用极简练的速写笔法,抓住传神的细节,勾勒出一幅淡淡的背影轮廓画,创造出一种意蕴丰富、耐人寻味的艺术境界,给读者以自由想象的广阔天地。从父亲努力挣扎攀上月台的背影中,人们会联想到父亲当时吃力的神态,或咬牙使劲,或汗溢面颊,想见其甘心为儿子奔波的情怀;从背影中,人们还会想得更多,似乎会看到父亲家道日衰的过去,也会预见到他离“大去之期不远”的未来。由于背影的表现角度选得好,写得隐而不露,约而不繁,含不尽之意于背影之外,发人深思,催人联想,所以它具有较大的艺术容量,经得起读者反复鉴赏。

细节描写的写作指导 篇4

一、让学生读细节

在我们所学的文学作品中, 有许多尤为成功的细节描写, 通过学生读细节, 使他们明确细节对突出人物品质具有重大作用。如在学习《挥手之间》时, 引导学生读主席登机挥手这一细节, 让学生理解:文章的作者选取了机场送行这个场面, 着力描写了主席登机之后用力挥动手中军帽这一特定动作, 揭示了在当时历史条件下, 主席置个人生命于不顾, 为拯救中华民族而赴汤蹈火的高尚品质, 这一品质则是通过挥手这一细节表现出来的。另外, 通过让学生读细节, 进一步让学生明确, 细节不仅对刻画人物性格起着重要作用, 而且典型的细节在情节中还起到贯串和联结人物的作用。如王愿坚的《草》, 作者写了长征路上周恩来同志发现战士们吃了一种野菜, 纷纷中毒危及生命, 便咬下那野菜的一点, 品尝着味道。然后下达命令, 发出通报, 说明野菜的形状、味道和生长的地点, 提醒全军注意。作品刻画了周恩来同志沉着果断的个性, 表现了他与人民血肉相连的思想感情, 作者以典型细节“亲尝野草”为情节的中心, 联结其他方面, 从而达到了情节的完整和统一, 揭示了人物性格和主题。

二、让学生说细节

在写叙事性文章时, 要求学生根据描写对象的特点进行口述, 重点口述能表现人物和事情特征的细节, 然后学生讨论, 看说得细不细, 这里的细节是否对文章起到了一定的作用。这样做既锻炼了学生抓重点组材的能力, 又提高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三、让学生写细节

在学生明确了细节的重要性和能根据描写对象说出细节的基础上, 引导学生开始写细节。首先, 要求学生观察社会生活, 善于捕捉现实生活中最激动人心, 能启迪人的智慧的材料。观察就是在现实生活中仔细地察看各种人物、事件、景物, 在观察中准确地抓住对象的特点、本质和内部联系。如在指导学生写《我的母亲》这篇作文时, 要求学生在众多材料中选出最能体现母爱的材料, 然后就让学生想一想, 如何把这些材料写得生动形象?于是我就引导他们, 向他们讲述细节描写的作用, 向他们介绍写细节的方法。其中一位同学是这样选材的:他选择了准备回校的前一夜, 母亲为他收拾行李的那一个场面, 他写道:“母亲把油灯端来放在灶上, 随手拿起早已切好的几样小菜, 把油倒进锅内, 用铲子翻来翻去地炒着, 油烟、柴火烟熏得母亲不断地喘息, 汗水也顺着母亲的脸颊直往下淌……”这一段描写就把慈母对儿子的爱完全表现出来了, 这令人动情的场面, 就是靠细节表现出来的。可见细节是塑造形象不可缺少的因素, 是构成形象的必要方面。

附案例一则:读朱自清《背影》片段, 体会细节描写, 然后按要求写作文。

我说道:“爸爸, 你走吧。”他往车外看了看说:“我买几个橘子去。你就在此地, 不要走动。”我看那边月台的栅栏外有几个卖东西的等着顾客。走到那边月台, 须穿过铁道, 须跳下去又爬上去。父亲是一个胖子, 走过去自然要费事些。我本来要去的, 他不肯, 只好让他去。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 穿着黑布大马褂, 深青布棉袍, 蹒跚地走到铁道边, 慢慢探身下去, 尚不大难。可是他穿过铁道, 要爬上那边月台, 就不容易了。他用两手攀着上面, 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 显出努力的样子。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 我的泪很快地流下来了。我赶紧拭干了泪, 怕他看见, 也怕别人看见。我再向外看时, 他已抱了朱红的橘子往回走了。过铁道时, 他先将橘子散放在地上, 自己慢慢爬下, 再抱起橘子走。到这边时, 我赶紧去搀他。他和我走到车上, 将橘子一股脑儿放在我的皮大衣上。于是扑扑衣上的泥土, 心里很轻松似的。过一会说:“我走了;到那边来信!”我望着他走出去。他走了几步, 回头看见我, 说:“进去吧, 里边没人。”等他的背影混入来来往往的人里, 再找不着了, 我便进来坐下, 我的眼泪又来了。

初中作文细节描写指导分享 篇5

细节描述

一、细节描写就是指文学作品中对人物动作、语言、神态、心理、外貌以及自然景观、场面气氛等细微而又具体的典型情节加以细致生动的描写。

二、细节描写的作用

比较A、B、C三个文章片段,感悟细节描写的作用 A、缺乏细节描写的文章片段:

初一刚住校,我很想家,就打电话回家,接电话的是母亲,我说,妈妈我想你,妈妈说她也想我。

评语:只见概述不见描写,更不见细节,语言枯燥,人物形象模糊,感情平淡。

B、初一刚住校,我是那么的不适应,一切的一切都是那么陌生,陌生的同学,陌生的教师,陌生的教室,陌生的学习内容,连自来水里流出来的水都是陌生的,晚上醒来,想起妈妈的温柔的笑脸,爸爸有力的大手,奶奶的亲切的唠叨,爷爷的深情的叮咛,泪水一下子就流了出来?? 评语:增添了心理细节、肖像细节描写。“我”的思家之情表现得更真切。排比修辞使语势强烈,感情丰富自然。C、初一刚住校,我很想家,就打电话回家,“叮??叮??”电话通了,我仿佛看见妈妈正在洗衣,听到铃声,她立即放下衣服,跌跌撞撞地奔向电话,嘴里还不停地说:“别着急,我来了!”她哪里知道我根本听不到!“喂?秀,是你吗?”是妈妈的声音!我的眼泪一下子流了出来。“妈,我想你!我??”我说不下去。“我也想??想你!”我感受到妈妈的颤抖,她一定是一边笑着,一边流着泪?? 评语:增添了心理、语言细节描写。还增加了想象妈妈急切接电话的情景“我”与母亲相思之情表现得更真实、更生动、更浓烈。这样细腻的描写就能打动人心了。总结:细节描写的作用

1、刻画人物性格、丰满人物形象。

2、推动情节发展。

3、深化文章主题。

成功的细节描写可使文章由枯燥变生动、由模糊变真实、由平淡变深刻、由空洞变丰富

三、细节描写片断赏析

1.我看见他蹒跚地走到铁道边,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难。可是他穿过铁道,要爬上那边月台,就不容易了。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朱自清《背影》)

此段中的动作细节描写体现父亲买橘子过程的什么状况? 从哪些词看出作者对父亲过铁道过程进行了细致观察并用心感受了? 从这些细致入微的描写中我们真切地体会到父亲什么感情?

2、神甫把镀金的十字架送到他唇边,给他亲吻基督的圣像,他却做了一个骇人的姿势想把十字架抓在手里,这一下最后的努力送了他的命。(巴尔扎克《守财奴》)

(这个抓”的动作,十分传神,寓意深刻。原来他把黄灿灿的镀金,当成了“黄金”,于是不要命地“抓”了起来。就是这个“抓”十字架细节的描写一针见血地勾勒出葛朗台见钱眼开,爱财如命贪婪的拜金主义者典型特征。

四、细节描写的方法

1.要使得细节描写生动形象,我们要调动自己的各种感官,对事物作非常仔细的观察,要抓住典型细节,来突出文章的中心,给人留下更为深刻的印象;

2.在细节描写中,我们要选择恰当的词语;

3.运用比喻、拟人、夸张等修辞方法,增强语言的生动性,变抽象为具体,使无形变有形,使读者通过阅读文字,在头脑中形成清晰的画面,让具体的画面成为打动读者的动情点。

总结技巧:认真观察,选择经典细节;准确用词,串联情境细节;运用修辞,特写传神细节

注意:服从文章主题的需要:当细则细,当简则简;或用墨如泼,或惜墨如金。

五、专题练习:

1.我看见一个小姑娘,年龄不大,长得很瘦,穿得也很差。细化:①“小”到什么程度?②怎么个“瘦法”?③穿得有多“差”?

2.那天,我在雪地里罩住了一只小鸟。

细化:那天雪下得多大?用什么罩?怎样罩?什么心情? 3.他抱住娘,在娘的脸颊上亲了一下。

细化: 他怎么抱的?娘的脸是什么样?娘有什么表情? 写法:①尽你最大的努力,将这句话的内容充实起来。②运用想象,恰当地添加动作、表情、神态、语言、心理、场景等。

六、细节描写作业

根据你平时测验时的观察(或体验)把下面情景扩写成具体描写的文段,100字左右。

1、昨天测验英语,我几次想拿出书来看,由于老师看得紧,都没有得逞,最后几分钟终于鼓足勇气拿出书、还是被老师敏锐的眼睛发现了,我觉得很不好意思。

2、细节描写餐厅里淑女文雅的吃相

作文细节描写的指导 篇6

可见,在记叙类文体中,既要有生动曲折的故事情节支撑骨架,更要有生动形象的细节描写丰满文本,愉悦读者。世界著名文豪巴尔扎克曾说:细节是组成作品的唯一价值。我国著名文艺评论家王朝闻也言:细节描写,是形成富于特征性的形象的重要条件,是克服概念化倾向的不可替代的环节。具体而言,生动传神的细节描写可以渲染气氛,深化主题,给读者丰富的想象与联想。那么,在记叙文的写作训练中,我们如何才能引导学生写出极富表现力的细节呢?

一、以真情实感为切入点,增强文章的感染力

文章只有情真意切才能感人肺腑。刘勰在《文心雕龙》中用“事信而不诞”强调写文章要有真情实感。语文新课程标准也倡导,学生“写作要有真情实感,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感受、体验和思考”。所以,真情实感是学生在写作过程中运用细节描写的前提。因为只有情感的真实,文章的细节才会透出亮点,才会使人可信,使人产生情感的共鸣。那么,真实感人的细节描写来自哪里呢?来自生活,来自作者对日常生活的真实体验。请欣赏下面一个作文片段:“前段时间,妈妈去杭州学习,去了好长时间,可能有一个月吧。今天妈妈终于从杭州回来了,我非常高兴。因为妈妈的怀抱很暖和,因为妈妈回来了,爸爸的生日就能过得更好,因为妈妈在家里会给我读书……妈妈不在家的时候,我很想她,想妈妈的感觉,是一种想哭的感觉。”(《妈妈回来了》)这篇文章看似平铺直叙、语不惊人,在老师的眼里也的确并不受待见,但是却被专家评审为冰心儿童文学大奖一等奖。原因是什么呢?是因为文章内容与情感的“真实”:这篇文章的小作者用非常淳朴的语言写出了自己的真实感受——妈妈不在家时对妈妈那种“想哭”的思念,以及妈妈回来后自己的由衷高兴之情。可见,训练高中学生写作文章,引导学生抒发真情实感是做好细节描写的前提。

二、以日常生活为切入面,启发学生的思维能力

建房子需要建材,写作需要素材。素材从哪里来?陶行知说:“生活即教育。”也就是说作文的外延就是生活的外延,作文的素材在很大程度上来自于生活。事实证明:日常生活中存在着丰富的写作素材,只是我们没有具备发现那些写作素材的敏锐眼光与运用那些素材的敏捷思维罢了。所以,训练学生在写作记叙文时成功地运用细节描写,首先要引导学生学会精选素材,要学会选择那些最能反映事物本质或者人物精神风貌、最能表现文章主题的典型材料。有的学生写作记叙文时,因为没有充分考虑到选材的典型性,写出的作文总是给人一种似曾相识的感觉。比如写教师,总是局限于写深夜备课,课间批阅作业,带病坚持上课,资助家庭困难的学生等。虽然写出了教师工作时的忘我精神,写出了教师对学生的真心关爱,但是却没有写出教师的个性特征与独特的精神风貌,缺乏个性与共性的统一。这样的文章,即便细节描写再细腻、再丰富,也因为选择的素材有欠典型而无法扣人心弦。

在我教学的班级中,有一位学生在作文中这样描写语文老师上课的细节,曾令我深受感动,因为他写出了语文教师独特的精神风貌:“语文老师讲课时,右边的肩膀总是一耸一耸的,样子怪难看。为这,同学们没有少议论,我在每周要上交的周记中也没有少暗示她改掉这个不雅的动作。但是老师却依然如故。一天,我去办公室交班里的作文,发现她的办公桌上放着一盒中成药:“根痛平胶囊”。这时,我才知道:老师是为了缓解严重的肩周炎引起的疼痛而不停地耸动右肩的。从此,老师每一次耸动右边的肩膀,我都感到莫名的心痛。”

三、依托教材,授予写作技巧,彰显写作魅力

高中语文教材中,有很多记叙类文体文本的细节描写十分精彩。教学时,只要我们引导学生对其描写技法加以学习与模仿,就能够起到事半功倍的记叙文细节描写训练效果。

1.慢镜头回放式细节描写。这是借鉴电影拍摄中的情景回放艺术手法将环境、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等细致描绘,从而达成拉长读者心理期待目标的细节描写法。曹雪芹在《林黛玉进贾府》中的开篇对贾府的环境描写用的就是这种细节描写手法,只是当时尚无电影,曹雪芹不自知罢了:林黛玉“自上了轿,进入城中,从纱窗向外瞧了一瞧,其街市之繁华,人烟之阜盛,自与别处不同。又行了半日,忽见街北蹲着两个大石狮子,三间兽头大门,门前列坐着十来个华冠丽服之人。正门却不开,只有东西两角门有人出入。正门之上有一匾,匾上大书‘敕造宁国府五个大字。黛玉想道:这必是外祖之长房了。想着,又往西行,不多远,照样也是三间大门,方是荣国府了。却不进正门,只进了西边角门。”读到此处,谁不会感觉到贾府的豪华与富丽呢?谁不想尽快一睹贾府的奢华与风光呢?可是,曹雪芹却利用这种慢镜头回放的方式描写贾府的豪华与奢丽,让读者产生出一种浓浓的期待之情,激发读者强烈的阅读期待心理。在指导学生描写自然环境或者人文环境的细节描写过程中,我们可以鼓励学生借鉴上述手法进行细节描写,创作出能够激发读者浓浓期待心理的佳作来。

2.精选细节描写的词语。世界著名文豪福楼拜曾言:“无论你描写什么事物,要说明它,只有一个最恰当的名词;要赋予它运动,只有一个最恰当的动词;要区别它的性质,只有一个最恰当的形容词。你必须不断地推敲,直到找准这个名词、动词和形容词为止。你不能满足于差不多,不能逃避困难,用似是而非的语句去敷衍。”可见,选择最恰当的名词、最具表现力的动词、最能描摹情状的形容词可以成功地进行细节描写。

孙犁在其诗化小说《荷花淀》中就成功地运用了上述细节描写手法成功地刻画了一个勤劳爱夫、深明大义、爱家爱国的女性形象——水生嫂:听说丈夫要到部队上去,“女人的手指震动了一下,想是叫苇眉子划破了手,她把一个手指放在嘴里吮了一下。”在这里,孙犁用“震动”与“吮”两个动词,准确、生动、细致地描写出了水生嫂得知丈夫“明天”“就到大部队上去了”的消息之后极其微妙的心理变化以及复杂、丰富、细腻的情感世界,一个体贴丈夫、关心丈夫却又顾全大局、深明大义的思想进步的青年妇女形象顿时以定格的形式跃入读者的视野。在指导学生描写具体的人物形象的过程中,我们应该引导学生借鉴上述描写方法,反复推敲与锤炼名词或者动词或者形容词等刻画人物动作或者人物心理,由此塑造出令读者难以忘记的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

总之,细节描写是写好记叙类文体的重要环节。指导学生写作记叙文时,引导学生熟练地掌握细节描写的方法,可以使学生的作文情感更加真实,内容更加丰富,形象更加饱满,更能够引起读者强烈的情感共鸣。

参考文献:

[1]施孝丹,细节成就精彩——谈记叙文写作中的细节描写,J,作文教学研究,2014年5月。

[2]孟娜,记叙文细节描写训练,J,语文教学与研究,2014年6月。

[3]张慧,记叙文细节描写指导策略,J,语文天地,2014年10月。

细节描写应注重方法指导 篇7

一、课堂教学中关注细节描写

教材中的许多文章有的修辞别具一格, 有的段式结构分明, 有的语言清新隽永, 是学生习作的范例, 教师要有一双慧眼, 找准写作训练的点。《番茄太阳》中有这样一句话:明明如小屋里的光线, 带给我很多快乐。明明怎么会像光线呢?如果脱离了语境, 学生很难理解。这引起了我的思考, 细节描写也可以从修辞做起, 于是我从教材中找出很多的比喻句进行专项训练, 如:《北大荒的秋天》中有一句:小河清澈见底, 如同一条透明的蓝绸子静静地躺在大地的怀抱里!《拉萨的天空》中也有一句:拉萨的天空湛蓝、透亮, 好像用清水洗过的蓝宝石一样。在教学中我让学生去掉后边的比喻与原句比较体会, 让学生明白加上比喻就更具体生动。再如, 学到《学会查‘无字词典’》这篇课文时, 我则抓住“烈日当空连树上的叶子都晒蔫了, 这不就是对骄阳似火最好的解释吗?”让学生想象烈日当空的情景, 然后再依照句式用“连…也…”表达出来, 《哪吒闹海》中也有这样的句子:他跳进大海里, 取下混天绫在水里一摆, 便掀起滔天巨浪, 连东海龙王的水晶宫也摇晃起来, 我让学生从这句话中找出能表达滔天巨浪意思的句子, 学生明白了之后让学生进行语言训练:“寒风呼啸, 连…也…”。结果证明学生说的很好。不仅如此, 在教学中我们也要关注总分结构的段式训练, 关注文章的表达方式。如学习《珍珠鸟》时, 我除了引导学生关注珍珠鸟的连续动作, 还让学生明白文章重在写情、写“人鸟相依”的真情, 再如《爱如茉莉》中的环境描写、《姥姥剪纸》中的借物抒情, 从一句话到一段话再到文章的范式, 都需要老师的引导。久而久之, 学生也能练就一双慧眼, 捕捉到文章中的细节并加以模仿应用。

二、课外阅读中感悟细节描写

课外阅读越来越受到老师和学生的关注, 但大多数学生关注的是故事内容, 很少关注到语言, 于是:我就和学生一起阅读, 引导学生从关注“言语内容”到关注“语言形式”。学完《祖父的园子》后, 我和学生一起阅读《呼兰河传》, 遇到精彩的地方, 我便和学生一起赏析。《呼兰河传》中有这么一段描写:祖父的眼睛是笑盈盈的, 祖父的笑, 常常笑得和孩子似的。祖父是个长得很高的人, 身体很健康, 手里喜欢拿着个手杖。嘴上则不住地抽着旱烟管, 遇到了小孩子, 每每喜欢开个玩笑, 说:“你看天空飞个家雀。”趁那孩子往天空一看, 就伸出手去把那孩子的帽给取下来了, 有的时候放在长衫的下边, 有的时候放在袖口里头。他说:“家雀叼走了你的帽啦。”孩子们都知道了祖父的这一手了, 并不以为奇, 就抱住他的大腿, 向他要帽子, 摸着他的袖管, 撕着他的衣襟, 一直到找出帽子来为止。读完后我让学生说说, 这是一个怎样的祖父?学生都能感受到他的慈爱、充满童心, 作者又是怎样描述的呢?引导学生品悟, 作者正是抓住动作、语言和外貌描写给我们描绘出一个健康的、充满童心的老人。然后我又引导学生阅读了朱自清的《背影》, 使学生明白写作要抓住特点, 正如“祖父的笑”、“父亲的背影”那样平淡, 但却感人至深。后来, 《妈妈的手》、《老师的眼睛》等一篇篇佳作便应运而生。

三、系统训练中学习细节描写

细节描写包括很多, 语言描写、场景描写、动作描写、外貌描写、心理描写, 需要老师对学生进行系统的训练。有这么一个关于心理描写的教学案例:教师出示环境烘托的例子: (今天, 校园大门两侧插着的彩旗特别鲜艳, 花池里的月季花开得也格外美丽……) (雨, 淅淅沥沥的, 依旧在下。风, 呼呼啦啦的, 仍然在刮。天地间, 水雾漾漾, 一片苍茫。在这泥泞的小路上, 依然只我一个人, 如同茫茫大海上一叶无舵的扁舟, 漫无目的地游荡着。) 引导学生发现:这两个语段分别体现了“我”怎样的心理活动?是通过什么描写体现出来的?接着设置情境, 让学生说说试卷发下来之后的心情, 老师这样引导:当你走出教室, 蓝天白云有变化吗?走在回家的路上, 那个整天陪伴你的小树还和从前一样吗?打开你的心灵去感受。学生心灵受到出触动, 将我或高兴或伤心的细腻的心理表现得淋漓尽致。

只要教师做个有心人, 在课堂上注重方法的指导, 在生活中引导学生学会观察, 学生细节描写的能力一定会提高, 作文也会生动、传神、富有灵性。

摘要:写作包括三个环节:搜集、加工、修改, 提高学生细节描写能力要从这三个方面着力。搜集素材的关键在与培养学生的心灵感受力, 而学生已有了生活的体验, 但缺少语言加工的能力, 也一样写不好习作。这就需要教师“作前指导”, 给予学生写作方法上的指导。

作文细节描写的指导 篇8

一、悟得遗憾, 修改需求的激发

著名特级教师薛发根大声疾呼:“作文被搞得越来越复杂, 我们应该回到儿童的需要上来谈问题。”是呀, 往常的作后修改都是由教师要求, 是强制性的被动修改, 学生们的积极性不高, 效果欠佳。只有当自己有需求时, 才会有动力, 才会自觉地参与到修改中来。因此, 笔者觉得, 作后指导, 首先应该激发学生们的需求感, 引导学生发现作文中的遗憾。

(一) 素材来源于学生

例如, 在写《______的眼睛》这篇作文时, 笔者发现很多学生都写了《妈妈的眼睛》, 但有的只写了眼睛的外形, 有的只是略有点到, 没在最能体现母爱的“眼神”上停留, 没有形成叙事的高潮, 文章的感染力不是很强。笔者详细地阅读了学生的文章后, 选用了其中一名学生写的一个典型片段来作为教学时指导的素材, 以此激发学生们修改的需求感。

作文片段如下:

可我能够感受到妈妈并没有出去, 反而好像到了我的床前。我似乎能听到妈妈平和温柔的呼吸声。我微微睁开眼, 妈妈果然站在我床前, 她就那么站着, 手里抱着毛毯, 眼睛愣愣地看着我, 那是什么样的眼神啊!世界上任何形容母亲的好词都加到上面也不为过……

教学中的素材来源于学生自己的作文, 学生会更感兴趣, 就像是大家在讨论自己, 能不仔细聆听, 能不参与其中吗?

(二) 遗憾来源于自悟

平时, 我们总会遇到这样的事:当孩子有点懂时, 他就会推开你的手, 说:“我知道, 我知道!我自己会弄!”因为孩子总希望自己独立弄懂, 这样就觉得很自豪。自己种的瓜甜, 自己悟得的成就感强。因此, 笔者就创设情境, 让学生自己悟得作文中存在的问题, 或者说, 让他们自己发现问题, 感到最需要的时候教师才适当点拨, 这样更能激发学生们的求知欲。

例如, 在本课的教学中, 笔者先出示作文片段, 请一学生响亮有感情地读一读, 然后师生讨论:小作者捕捉到了一个怎样的动情点?小作者是怎么写妈妈的眼神的?用了一个什么词?“愣愣”是什么意思?“愣愣”一词的表达效果怎样?

在师生充分地讨论后, 教师再小结自己的看法:我也认为用“愣愣”一词来摹画妈妈的眼神, 总给人意犹未尽的感觉。他没在最能体现母爱的“眼神”上停留, 没有形成叙事的高潮, 文章的感染力就不是很强。真遗憾!这也是我们班这次作文中存在的一个共同的遗憾。我们写这篇文章, 不光是要写眼睛, 更要对眼神浓墨重彩地描写, 因为最生动的就是细节描写。只有让细节亮起来, 才能让我们的作文更加丰满。

学生本来觉得自己还写得不错, 经教师这么一点拨, 都有一种“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感觉。

二、突显一得, 修改方法的指导

学生发现了作文的遗憾, 有了修改的需求, 这就够了吗?摊开作文本修改, 学生们常常咬着笔头发呆, 其实不是他们没有思想感情要抒发, 而是缺少从生活中提炼素材的意识和能力, 对微小却真挚的感情视而不见。如果此时给以学生适当的写作技巧, 能让他们的作文瞬间变得“光彩照人”, 让学生发现技巧的有用之处, 他们就会积极地学习、使用, 因为自己需要。

那么, 如何教给学生适当的写作技巧呢?一篇文章, 遗憾的地方肯定很多。在一堂课中, 如果面面俱到地教, 肯定收效甚微, 与其“眉毛胡子一把抓”, 不如突显“一课一得”, 让学生的文章在修改后实现质的提高。因此, 在本堂作文指导课中, 笔者引导学生发现作文中的遗憾, 然后带领学生从细节“眼神”入手, 学用“运用修辞, 细化动作, 变换角度, 类比联想”四种方法把细节描写得具体细致, 再现动情点, 从而去学会表达真情, 达到以“我手写我心”的目的。

(一) 学用“运用修辞”

对于高段学生来说, 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方法已比较熟悉, 很多学生也会熟练运用, 学生们只是熟视无睹, 不会想到运用这些修辞方法来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在这个时候, 教师适当地加以示范, 学生就会恍然大悟了。

出示片段1:

我微微睁开眼, 妈妈果然站在我床前, 她就那么站着, 手里抱着毛毯, 眼睛愣愣地看着我。那是什么样的眼神啊!

师范读:我微微睁开眼, 妈妈果然站在我床前, 她就那么站着, 手里抱着毛毯, 眼睛愣愣地看着我。那是什么样的眼神啊!

师 (自言自语再现思考过程) :那是什么样的眼神呢?当我读到这里时, 我想到了我的母亲, 脑海中浮现了她那温馨的眼神, 我感觉那眼神就好像三月里的春风, 就像夏日的晚霞, 就像秋夜的月光……

师:于是, 我就写下了———

出示修改的片段1:

我微微睁开眼, 妈妈果然站在我床前, 她就那么站着, 手里抱着毛毯, 眼睛愣愣地看着我。那是什么样的眼神啊!那是三月里的春风对碧水的温柔, 那是夏日的晚霞对翠柳的辉映, 那是秋夜的月光对修竹的依恋……

师:你们觉得, 老师改得好吗?

生:比之前更细腻了。

师:对, 我们可以融入自己的真情实感, 运用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方法, 将细节写具体, 写生动。这就是第一招———运用修辞。想不想试试?请大家仿照前面几句的写法, 也来说一句。大家思考一下, 等会儿交流。

学生思考后交流。

在此教学环节中, 笔者自言自语地再现自己的思考过程, 告诉了学生为什么要把眼神比作“三月里的春风”“夏日的晚霞”“秋夜的月光”, 给了学生一个示范引领。在此基础上, 学生的仿写就水到渠成了。

(二) 学用“细化动作”

一伙人出去旅游。风景实在是迷人, 而我们通常只能听到游人说“真漂亮, 真是太美了”之类的评价, 却不能具体地把眼前的美景表达出来, 真所谓“眼前有景道不得”。学生在写作时, 也有同样的经历。在作文中常出现“妈妈真好”“这真的太感人了”等等, 却不能具体地表达出来。就像在例文中, 学生从妈妈的眼神中感受到了那浓浓的爱, 却没在最能体现母爱的“眼神”上停留。于是, 笔者设计了以下的教学环节。

出示修改片段2:

眼睛愣愣地看着我。我分明感觉她的目光在我的头发上抚摸。妈妈好长时间没有爱抚我的头发了, 她是在回忆那逝去的岁月吗?妈妈的目光抚上了我的眉, 漫上了我的眼, 我的眼珠不自觉地转动了几下。她的目光便一如我儿时她那双温柔的手, 轻轻地抚摸着我的眼。我知道她想让我好好睡觉。

师:大家一起来读一读, 如果能读得整齐响亮、有感情, 那就是对老师最大的鼓励。

学生整齐响亮、有感情地朗读。

师:王老师将妈妈看我的眼神做了怎样的修改?

如果学生一时答不上来, 将“在我的头发上抚摸”“抚上了我的眉, 漫上了我的眼”“轻轻地按摩着我的眼”处变红提示学生。

学生交流。

师小结:是呀, 作者将妈妈看我那一动作进行了细细的分解, 用一个慢镜头将妈妈看我的那一瞬间延长, 把每一个细微的变化细致地展示在读者面前, 让妈妈的目光从我的头发上移向我的眉毛, 我的眼, 并用细腻的心去揣摩妈妈的心理。这样更把母爱表达得淋漓尽致, 这种方法就是细化动作。同学们不想试试吗?妈妈的目光正往下移呢, 接着, 她可能会把目光移向哪里呢?心里又在想些什么?拿出练习纸, 试用这种方法接着写一两句。

学生练写。

学生交流, 师生评价。

师:真不错, 老师从你们的字里行间感受到了母亲的那份浓浓的爱。老师也写了几句, 看看有没有你们写得好。

在这一环节中, 学生悟得方法后, 笔者引导学生跟着妈妈的目光继续往下移, 想象还可能会移到哪里?妈妈心里会想些什么?学生自然想到了还会移到鼻子上、嘴巴上、下巴上等等, 妈妈的心里话也就自然而涌。这时让学生及时进行了练写, 效果甚佳。

(三) 学用“变换角度”

任何一件事情总要涉及多个层面的关系, 小作者主要写母亲的眼神, 让学生变换角度, 从“我”的角度看妈妈炽热的眼神, 这样就能开拓一个新的层次。于是, 笔者又这样设计:

师:任何一件事情总要涉及多个层面的关系, 小作者主要写母亲的眼神, 能不能从“我”的角度, 再开拓一个新的层次呢?从妈妈那炽热的眼神中, 我有什么感觉呢?

出示修改片段3:

我微微睁睁眼, 妈妈果然站在我床前, 她就那么站着, 手里抱着毛毯, 眼睛愣愣地看着我。那是什么样的眼神啊!我在这眼神的普照下, 顿时有种异样的感觉:我好像变成了一个襁褓中的婴儿, 在酣然入眠, 感动得母亲满脸都是幸福;一会儿, 我好像又变成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一会儿, 我好像又变成了!

师:变换角度, 从“我”的感觉来写, 试试吧。

学生练写。

这样, 引导学生变换角度, 从“我”的角度着笔, 会使妈妈眼神的叙述更丰富, 更生动, 这可是又一种方法。

(四) 学用“类比联想”

罗·勃朗宁有句话说:“故事永远是旧的, 也永远是新的。”我们所遇到的故事可能早已存在, 因为类似的情节一定在这个世界上演着。如果我们把这些能够印证我们故事的故事放在一起, 那么我们的故事也便具有了更多的内涵。于是, 笔者又将愣愣的眼神做了这样的修改。

出示修改片段4:

我微微睁睁眼, 妈妈果然站在我床前, 她就那么站着, 手里抱着毛毯, 眼睛愣愣地看着我。是什么样的眼神啊!我曾在史铁生的《我与地坛》里见过, 母亲的眼神是一种无言的祝福;我曾在屠格涅夫的《呱……呱……》里见过, 母亲的眼神是一种幸福的安详;我曾在毕淑敏的《我的五样》中见过, 母亲的眼神里是一种不能割舍的珍爱!

学生自由读。

此处, 笔者运用联想, 进行类比粘连, 故事的内涵就丰富了。不过, 使用这种方法有个前提, 那就是要拓宽自己的阅读面, 丰富积累。因此, 笔者鼓励学生们多读书, 多积累一些写作素材。

三、任选方法, 改后评价的多元

学生学了“选用修辞、细化动作、变换角度、类比联想”四种方法, 再修改作文《_____眼睛》, 把眼神写具体, 写生动, 写出真情实感, 就容易多了。

(一) 任选方法, 修改作文

此环节, 让学生恰当地运用所学的“选用修辞、细化动作、变换角度、类比联想”四种方法中的任意一种或几种, 修改作文《_____眼睛》中写眼睛的片段, 把眼神写具体, 写生动, 写出真情实感。教师在学生修改时巡视指导。

(二) 交流欣赏, 评价多元

学生修改完片段后, 当堂评价非常重要, 既是对片段再度修改的指导, 又是对自己修改的成果的展示。本堂课学生修改后, 笔者采用了多元评价的方法。

1. 自我评价, 自读自赏

每个父母都喜欢自己的孩子, 因为他们爱孩子。自己写的文章, 就像是自己生的孩子一样, 总认为是最好的。故此, 笔者先让学生们学会自我评价, 自读自赏, 在欣赏中修改, 在欣赏中自信。

2. 同桌合作, 互读互赏

同桌合作, 笔者要求学生拿起笔边欣赏, 边修改, 看到自己喜欢的词语、句子或段落, 用自己喜欢的线条画出来, 发现写错的词或写得不正确的句子, 在旁边做好批注。这样互读互赏, 既是学习的机会, 又是一次当小老师的机会, 效果肯定甚佳。

3. 全班交流, 众读众赏

全班交流的片段, 可以是学生自己推荐的, 也可以是教师选用的典型片段。这将是又一次的学习机会。例如, 在本堂课的“众读众赏”环节, 一名学生用了四种方法写了妈妈的眼神, 虽然读起来显得很详细, 但大家都觉得他有点堆积的感觉, 故此引出选用方法要注意“恰当”;一名孩子选用了修辞的方法, 把妈妈的眼神写具体了, 得到了大家的肯定;还有一名学生, 选用不同的方法, 把妈妈不同时候的眼神表达得惟妙惟肖, 得到了师生的掌声。故此, “众读众赏”环节, 是一个总结的过程, 是一个提炼的过程, 也是一个再度修改的起点。

4. 课外拓展, 家长欣赏

学生有了自己的作品, 除了同学、教师欣赏, 还渴望有更多的读者, 给爸爸、妈妈欣赏。于是, 布置了回家作业, 请家长欣赏, 并提出宝贵意见。

作文细节描写的指导 篇9

回顾近几年中考作文中许多学生的失分点,原因不外乎以下几点。

1. 因生活圈狭窄而导致学生选材平庸老套。学生生活在学校家庭狭窄的空间中,没有见过更多精彩的外面世界,所以作文取材面狭窄,大多写父母、爷爷奶奶、老师之类的,选的事例也大多生病服侍、雨中送伞、补课辅导等。

2. 因生活节奏加快而忽视生活的感悟。学生生活片断零乱,只叙事,只把事情的来龙去脉讲一下,但没有感情的融入,没有生活的感悟,全文平淡,缺乏深度。

3. 因观察马虎而忽视生活细节。

细节是文章的生命,但是很多考生的文章内容空洞乏味,通篇都是那种以复述的口吻写的概括性的语言文字,如干草一般,没有水分和营养,没法激起读者的阅读兴趣,更没法打动读者。如一个考生写了这么一段话:“在学习上,她也给了我很大的支持和鼓励,每天放学回家后,她都会和我一起学习,有时候,帮我抽背一下英语单词,有时候,帮我听写一下古诗。就这样,我的各门成绩都有了小小的进步。不管是大考、小考,母亲都会检查我的试卷,把不该错的题目勾出来,让我下回努力一点,仔细一点,不能再错了,养成一种争取每分必得的心态。”这段话中他对母亲的描述所用的都是概括性的语言,没有任何细节性的描述。“感人心者,莫先乎情”,情动乃辞发。而情动之处往往需要细腻地去表现,否则就无法打动读者,让读者先有感性的认识,再有理性的感悟。所以生活细节需要用心去体会去捕捉,否则笼统空泛地记叙往往流于平淡。

这些原因中文章记叙平淡,缺少生动的细节描写则更为突出。仔细研究学生笔下的细节描写后,我发现许多学生仅仅是为写细节而写,并没有真正地把细节写细,更不用说把语言写美,写得富有诗意了。

细节描写就是对人物某些典型的细微事情或现象的具体描写,它是文章鲜活的花朵,能让一篇记叙文变得极富感染力。许多文学大师都认为细节描写的成功关键在于细节要细。高尔基认为:“它是微小而具有特征的事物。”莫泊桑认为:“它是别人没有发现过和没有写过的细微特征。”契诃夫认为:“它是组织起来。让人看完之后,一闭上眼睛就可以看见整个画面的琐碎细节。”朱自清认为:“它是一言一动之微,一沙一石之细。”是的,细节描写的优势就在于从“细”中反映出人物的性格,越细越具有表现力,越细越能展示语言的魅力。如《范进中举》为了把胡屠夫的市侩嘴脸刻画出来,就运用了一个个略带夸张的细节描写,如“屠夫见女婿衣裳后襟滚皱了许多,一路低着头替他扯了几十回”;“屠夫把银子攥在手里紧紧的,把拳头舒了过来,道:‘这个,你且收着,我原是贺你的,怎好又拿了回去?’……屠夫连忙把拳头缩了回去,往腰里揣,口里说道:……说了一会,千恩万谢,低着头,笑迷迷的去了”……如此细化的细节描写使读过此文的人对胡屠夫难以忘怀。

如何在平时的写作教学中落实细节描写的细化、美化和富有诗意呢?

1. 利用课本资源,积累诗意语言。

学生经常大叹苦经,说自己没有好词佳句,更何况要写出富有诗意化的语句了。教师不妨引导学生充分挖掘课文教材中现有的资料,让学生积累诗意的语言。

材料1:“小草长出来了。”这个句子相当平淡直白,谈不上生动形象。我就引导学生看朱自清《春》中的语句:“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偷偷地”和“钻”,运用了拟人手法,形象地写出了春草破土而出的挤劲,写出了不经意之间春草已悄然而出的情景和作者惊喜的情感,使无意识无情感的小草也具有了人的意识、情感,语句不仅生动,而且有诗意。

又如《济南的冬天》中:“等到快日落的时候,微黄的阳光斜射在山腰上,那点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粉色。”这句其实表达的是“雪在夕阳下泛着粉色”的意思,可是老舍笔下的薄雪却赋予了人的思想感情,贴切生动的用词使句子一下子富有诗意。

材料2:“烟雾在水面上飘散”这样的句子在学生作文中经常出现,相当平淡无味。我就引导学生看安徒生《丑小鸭》里的句子:“蓝色的烟雾像云似的弥漫在这些黑树之间,漫漫地在水面上向远方飘去。”让学生对这两句进行比较,从而明白安徒生在这里发挥了想象,这样句子不仅显得生动,而且很有诗意。

其实,在初中语文六册课本中,类似上面具体生动且富有诗意的语句相当多,教师不妨在平时的教学中积极引导学生体会并积累这些诗意化语句,并指导他们活学活用。这样日积月累,学生作文中肯定会有让你惊喜的语句。

2. 注重比较积累,细心选择诗意语句。

学生作文中写“笑”的语句相当简单相似,缺少具体且有诗意的细节。我让学生比较三句神态描写的语句:“1.爸爸微笑了。2.爸爸的脸上洋溢着笑。3.爸爸的嘴角微微上扬,形成了一个优美的弧度,脸上露出了会心的一笑。”让他们说说哪句更生动形象,富有诗意?结果百分之九十的同学都喜欢第三句,他们说前两句仅仅写脸上的笑的神态描写,而第三句对于笑的神态不仅更细化,而且语言方面更生动形象,还富有诗意。看到同学们的兴趣被激发出来了,我又顺势抛出了五句还是关于笑的描写:“1.他只是轻轻地笑着,唇角勾勒出一朵笑纹。2.一丝明朗的微笑绽放唇际。3.嘴角含了一抹浅淡笑意。4他的清眸一亮,唇齿间已蕴上了温暖的笑意。5.抿唇听着,沉吟,若有所思,清浅的目光抚过扶风摇曳的芦荻,抚过重重叠叠的青山,抚过波澜跌宕的河水,缓缓露出一抹温柔的笑意,那笑意里带了一点羞涩,如涟漪般地在他好看的唇轻轻荡漾开了来。”

看着同学们略带疑惑的眼神,我笑着告诉他们:这些句子是老师从你们喜欢的青春派小说里找出来的,同样是写笑,你们把这五句和前面三句比较一下,在语言方面又有什么不同。结果学生们纷纷找到了富有诗意化的词语,如:“勾勒出一朵笑纹”“绽放唇际”“含了一抹浅淡笑意”“蕴上了温暖的笑意”“缓缓露出一抹温柔的笑意”“如涟漪般地在他好看的唇轻轻荡漾开了来”……我又引导学生将这些词语与前面三句进行比较,让他们沉入到一字一词中分析品味,从而明白同样是写“笑”的神态描写,因为选词的不同,取得的效果也不一样。所以,诗意化语句还得从平时课外阅读中进行点滴积累,哪怕一词一句也要学会在比较中逐步分析积累。

3. 细心观察日常琐事,于感悟中凸显诗意。

初中生生活面窄,肤浅的阅历很难使他们写出选材立意深刻的作文。我想:不妨从平常小事入手,让他们在细心的观察中把小事也写得细,写得美。我特意选用两则日常细节描写材料为引子,指导学生写作。

材料1:“母亲拨亮了那盏昏暗的油灯,温暖顿时洒满了简陋的屋子。灯光下,母亲又颤颤地对准了针眼。一次,又一次;一次,又一次。母亲就这样用那根细细的线,串起了一个又一个艰辛的日子。每一针,都仔仔细细;每一线,都饱蘸深情。看着母亲满头的银发和被岁月的风雨分割得沟壑综合体纵横的脸;泪水禁不住淌满了我年轻的面颊。”

这段细节文字其实写了一个非常普通的小事:母亲在油灯下穿针线,但竟被小作者写得这么细美,这么富有诗意化,我指导学生从具体的词语入手分析这段细节描写中富有诗意化的语言,他们讨论得相当热烈,更有学生感叹:“老师,如果让我写,我最多写成:油灯下,母亲把一根细细的线对准了针眼,小心翼翼地用手从针的另一端扯出了线,扯线的那一瞬间,母亲的脸上竟有了温柔的笑意。”课后,甚至有学生另写了一段话:“丝线,那一刹穿针而过。妈妈灿烂的笑宛如桃花,她孩子般地拿过针线,嘴角微笑的魔力形成了一道美丽的彩虹,周围是爱与幸福的七彩光芒。灯下,妈妈用心地缝补着我的衣裤,像在缝合一个已破碎的梦,脸上依旧呈现着完美的弧线,一道永不消褪的彩虹。”(杨燕,《小孔中的爱意》)

材料2:“父亲走入院中,正侍弄花草的母亲拦下了他。俯身,弯腰。母亲开始为父亲系鞋带!夏日的微风掠过香樟翠绿的树梢,屏息的游丝中是菊花茶淡淡的香。母亲的长发柔顺地在脸旁垂下,嘴角微抿,画出一道温柔的弧线。纤细却并不白皙的手指在父亲的鞋带中穿梭回复。夏日的阳光像一层薄纱,在父亲的侧脸上打出一层光影泯灭的圆圈。父亲低着头,像个犯错的小孩。柔和的目光像一潭深邃的湖水,仿佛隔了千年,恒久不变地穿过空气中那些氤氲的阳光与浮生,望着母亲。四目交错的瞬间,相视一笑,没有声音,没有语言,只有灿若夏花的笑容。我呆呆地倚在门边,只是情不自禁地微笑,为这精彩的瞬间绽放笑容。”

其实,这段文章抓住的是平常生活中一个非常不起眼的细节:母亲为父亲系鞋带。为了引导学生明白小作者如何用细腻的文笔将这一细节赋予了诗意化的语言,我让学生找相关的语句并品味分析,如:“母亲的长发柔顺地在脸旁垂下,嘴角微抿,画出一道温柔的弧线。纤细却并不白皙的手指在父亲的鞋带中穿梭回复。”“柔和的目光像一潭深邃的湖水,仿佛隔了千年,恒久不变地穿过空气中那些氤氲的阳光与浮生,望着母亲。”“四目交错的瞬间,相视一笑,没有声音,没有语言,只有灿若夏花的笑容。”这里小作者对长发、嘴角、手指及目光描写得相当细化,有诗意,读来温情脉脉、余味不绝。

类似这样不起眼的细节在生活中处处可见,如果引导学生用一颗美的心去发现去挖掘,怎能写不出这诗化的意境呢?

看着学生们动容的表情,我让他们回去认真观察父母日常生活中的一言一行,用具体生动且富有诗意的语言细细描绘出来。一周后上交的作文果然大有起色。

如:“于是我加快脚步,往家中赶。那熟悉的身影出现在眼前,是正在扫地的母亲。蓦然发现,母亲已不再年轻。鬓边的银发被微风挑起,眼角的皱纹是岁月留下的痕迹,原来素白的纤手却布满老茧。母亲,我何时才能明白您为家所做的付出?我冲了上去,一把握住了扫把。母亲诧异地抬头,‘妈……我帮您!’那一刻,身前的花开了,母亲的微笑如蔷薇花般绽放。哦,这是爱的花季。望着母亲的笑容,我才明白,原来每一天都可以是爱的花季,花儿都会绽放,只要……母亲,我爱您!”(舒盛,《爱的花季》)

又如:“在一盏白色的灯光下,茶的热气徐徐上升,我的心也暖暖的。此时,我的注意力集中到了母亲那双不停忙碌着的手上,一层厚厚的茧子铺满了母亲纤细的手指,整双手显得枯黄,然而她却依旧能够熟练地翻叠着手中的裤子。母亲的脸映照在白色的灯光下,我看到了她的苍老:一张黄油布似的脸上,一条条皱纹像是刀痕似的刻在脸上,似乎是一条条被溪水流淌过,阅尽了沧桑的溪流,只是现在干涸了。母亲的嘴唇有些干裂了,也许是因为天气太冷的缘故吧。于是,我端起那杯热茶递给母亲:‘妈,您先喝口茶吧。’母亲突然停下了忙碌的手,抬起头,那双灰淡而沉郁的眼眸望了我一眼,嘴角露出一丝欣慰的笑容,她伸出手接过我手中的热茶。”(钱玖林,《爱的咔嚓声》)

法国雕塑家罗丹曾说:“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其实,只要在平时生活中引导学生善于抓住时机,仔细体味日常琐事,用美的眼睛去发现、去感悟,细节描写不仅可以写得细,而且可以写得美,富有诗意。

摘要:作文教学不仅要让学生关注细节描写, 而且要引导学生细化细节、美化细节, 让细节描写更生动传神, 语言更富有诗意。因此, 在平时的写作教学中可以利用课本资源, 积累诗意语言;注重比较积累, 细心选择诗意语句;细心观察日常琐事, 于感悟中凸显诗意。

关键词:中考作文,细节描写,诗意语言

参考文献

[1]徐赛儿.2009年宁波市中考作文批阅情况分析.http://blog.sina.com.cn/s/blog, 2009-12-29.

[2]王虹霞, 陈莉.细节描写让作文更有味道.语文教学与研究 (大众版) , 2009, (9) .

细节描写让学生的作文更出彩 篇10

但是在我们学生的作文中,有许多作文的内容不丰富,缺少的不是把某件事写完整的能力,而是缺少细节捕捉描写的能力。这些缺失细节描写的文章读来生涩呆板、平淡无味,自然也就无精彩可言了。

如何指导学生学会细节描写是目前作文教学中一大困惑。如果我们善于引导学生抓住生活中有助于文章中心内容的细节,学生就不会对作文缺乏自信,也不会对作文感到难了,更能让学生的文章出彩。以下四点是笔者在作文细节描写方面的一些尝试和体会:

一、活用课程资源

细节描写是指抓住生活中细微而又具体的典型情节,加以生动细致的描写。它归根到底是为塑造人物形象服务的,细节描写越生动,人物形象越鲜明。教材中的许多选文都文质兼美,贴近生活,富有文化内涵,从遣词造句到谋篇布局,从选材立意到文章风格,对学生有着强烈的吸引力。如果能活用课程资源,领悟经典细节描写的方法,创设读写结合的机会,一定能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如七上语文魏巍的《我的老师》中写蔡老师举起教鞭好像要打人,但“轻轻地敲在石板上”,而且随着大伙的笑声,“她也笑了”。这些对举动、神情的描写,形象生动地表现了蔡老师对学生的宽容和爱。面对学生的淘气,她似乎发怒了,但是“轻轻地敲”表明她的怒是假,爱是真,于是师生都发出了会心的笑。两个“笑”字,把师生的感情融化在一起了。作者把自己对蔡老师的浓浓深情蕴含在叙述事情过程的字里行间,通过传神的细节描写,将最动人的一瞬间清晰地展现在读者面前,使人物形象丰满,情感细腻深刻。再看杨绛的《老王》中的一段神态描写:“老王直僵僵地镶嵌在门框里”,“他面如死灰,两只眼上都结着一层翳”,“他简直就像棺材里倒出来的,就像我想像里的僵尸,骷髅上绷着一层枯黄的干皮,打上一棍就会散成一堆白骨。”老王这个人受了人家的好处,总也不忘,总觉得欠了人情,去世前一天还硬撑着拿了香油、鸡蛋上门感谢。作者从神态的细节描写入手来突出老王这个人物的性格,一个善良的普通人就出现在我们的眼前。好的细节描写,就好像一座座精美的灵魂,有了它就能使人物有血有肉,性格鲜明,形象栩栩如生起来。

鲁迅曾经说过:“如要创作,第一要须观察”,这就明确地指出学会观察对写作的决定性作用。文本中的细节描写,为我们学生学写细节描写提供了很好的范本,只要教会学生学会观察学会模仿,就能演绎出自己作文的精彩。学生也曾仿写出这样的片段:“爷爷老了,那苍白的头发稀稀疏疏的,那张苍老的脸上一条条的皱纹平“地”而起,如果有一只蚊子落在上面,只要爷爷皱一下眉毛,那皱纹就把它夹死了,粗而密的眉毛下面有一双慈祥的眼睛,但已失去了往日的光芒,爷爷真的老了。”细节描写对刻画人物的作用,是非常重要的,有了典型的、生动的细节,人物才能刻画得真切、自然。

二、精选恰当词语

一滴水能反映出太阳的光辉,一个好的细节,往往可以“窥一斑而略知全豹,以一目而尽传精神”。在细节描写中,我们要精心选择恰当的词语,以期以少胜多,力求一字传神。如琦君的《春酒》中有一句“我是母亲的代表,总是一马当先,不请自到,肚子吃得鼓鼓的跟蜜蜂似的,手里还捧着一大包回家。”“蜜蜂”这个词用得妙不可言,既写出了小孩子肚子吃得圆鼓鼓的心满意足、憨态可掬的模样,而且蜜蜂又让人联想到采蜜,采蜜又让人情不自禁地联想到春酒之香甜。同时蜜蜂每天飞到东飞到西勤劳地采蜜,而“我”则是走东家串西家地去喝春酒,这种忙碌和欢喜正体现了小孩子特有的天真幼稚!体现了独特的细节之美。又如课外语段《鸟的天堂》中:“那么多的绿叶,一簇堆在另一簇上面,不留一点缝隙。那翠绿的颜色,明亮地照耀着我们的眼睛,似乎每一片绿叶上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堆”“照耀”“颤动”寥寥几个词语生动地突出榕树的叶子绿、密、充满生命力的特点。

在细节描写中,启发学生选择恰当的词语,用精炼的语言,反映出丰富的内容。文学大师福楼拜曾教导他的学生莫泊桑时这样说:“无论你描写什么事物,要说明它,只有一个最恰当的名词;要赋予它运动,只有一个最恰当的动词;要区别它的性质,只有一个最恰当的形容词。你必须不断地推敲,直到找准这个名词、动词和形容词为止。你不能满足于差不多,不能逃避困难,用似是而非的语句去敷衍。”可见,选择最恰当的词语是每个作者应该担当的责任。有学生这样写“菲特台风”时的片段 ----雨一直在下着,地上的水已经涨到了一米多高了,我从楼上的窗户凝望着下面的水,心里想着:“为什么这雨老是下着呢?要这样下去又该怎么办呀?”那时候,家里断水又断电,没有灯,没有电视,又没有电脑;更要命的是,家里的粮食都已经快没有了,难道我们要活活地被困死在这栋小楼里面吗?“菲特台风”带来百年难得一遇的特大洪水侵占整个姚城,这段话中的“凝望”一词真切地写出了那时全余姚人的心绪:迷茫、无奈、无助、害怕……从神态的细节描写中可以感知人物的精神状态,这也是细节描写的魅力。

三、积累生活细节

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学生“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有意识地丰富自己的见闻,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积累习作素材”。叶圣陶先生说:“生活就像源泉,文章犹如溪水,泉源丰富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活泼泼地流个不停。”我们的文学来源于生活,我们的学生只有在生活中熟悉各种人物,留心各类事物,学会观察、捕捉、积累,才可能在写作时得心应手,运用自如。也只有这样,我们的文章才丰满、真切,刻画人物和书写情怀,才会生动、传神。学生作文如日常生活中做饭,如果不能自己拥有一块水田,尽情去耕耘、播种、管理、收获,哪来的“米”做出香喷喷的饭呢?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处处留心,随时记录生活中的细节,日积月累,才能提炼出典型的细节,写作时就有素材可写。endprint

细节描写犹如文章中的花朵,想使花朵漂亮,就要进行细节描写。我们要用善于观察的眼睛,捕捉生活中的细节。如果用好我们的眼睛,再细心地去感受生活,我们生活的花朵同样会鲜艳灿烂。学生有习作如下:每次发完试卷,同学们总有不同的表现:优秀的学生脸上神采飞扬,嘴里哼着小调,两只手晃来晃去,好像乐队的指挥员,眼睛盯着试卷上满意的分数,眉梢都往上翘了;而考得差的同学,脸上像是被一场暴风雨打了,变得很僵硬很僵硬的,全身的骨头好像被一根根挑掉了一样,软软地趴在桌子上,看不到他的脸,唯有隐隐约约的抽泣声。只要善于捕捉生活中的细节,并加以夸张演绎,文笔之花就会越开越灿烂。

四、提升写作能力

学是对信息的吸收,写是对信息的输出,二者可以使语文知识进入周转流通状态,形成语文学习一个完整的过程。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掌握细节描写,并让他们的细节描写具体、生动起来,还得在感悟写法的基础上多多进行实践操练,提升写作能力。

本人课堂上曾做过这样尝试:

出示例句:1.有个硬币落在地上。

2.有个硬币,从桌上滚下来,落在地上丁丁当当地跳着。

问题:1.你认为哪一个句子好?为什么?

2.你说说第2句比第1句增补了哪些内容?

运用这样直观的例子进行比较,学生容易发现细节描写的魅力,并且也能使抽象的东西具体化。教会了学生这些,再让学生把下面一个概括性的句子修改成具体形象的描写句:

“我看见一个小男孩,年龄不大,长得很瘦,穿得也很差。”

首先让学生思考这些问题:“小”到什么程度?怎么个“瘦法”?穿得有多“差”?其次让学生围绕这些问题发挥想象。最后学生进行局部描写。

曾有学生这样写:“我看见一个小男孩,大约七八岁,瘦瘦黑黑的脸,瘦弱的身上穿着破旧的衣裤,在寒风中瑟瑟发抖。”可见学生颇受启发,效果不错。

“一沙一世界,一草一天堂。”其实,大大的生活,是由无数小小的细节构成的。细节虽小,却是美的源泉,情的聚焦。生活中的细节之美,看在眼里,它便是风景;握在掌心,它便是花朵;拥进怀中,它便是温暖;写在笔端,它当然是精彩。总之,灵活、恰到好处地运用细节描写,对表现某些特定的人或物,会起到画龙点睛的良好效果。这就需要我们教师在平时的作文教学中引导学生善于捕捉细节、运用细节,让学生的文章散发出熠熠光彩。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S].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2]黄士力.架起文本和写作的桥梁[M]. 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12.

上一篇:工作过程体系下一篇:中学语文课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