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教学中的细节描写(共12篇)
作文教学中的细节描写 篇1
摘要:细节描写是对人、事、景、物的富有典型意义的细枝末节的刻画与描绘。作为一种出文采、传神韵的写作手法,使得文章更加细腻、感人,它具有以小见大、增强主题表现力、震撼读者的作用。教师应从树立细节意识、找准细节契点、精选词汇文法、注入真情实感、借鉴模仿学习这五大方面入手来开展细节描写教学,帮助学生运用小细节写出好文章。
关键词:细节描写,写作训练,训练方法
细节描写是指写作者捕捉生活中细微但又具体的情节,如故事情节、人物特征、场景变化等,对其进行深入细致的刻画与描写。它是写作中非常生动并具有强烈表现力的一种写法,使得整篇文章更加细腻、传神、独特并具有韵味,因此也是提升文章欣赏度与深刻性的重要手段。教师在进行作文教学时,可以以细节描写训练为突破口,通过科学的教学方法来帮助学生灵活地运用这一写作技巧,从而写出更加生动、精彩的文章。
一、树立细节意识
教师在开展细节描写训练时,首先应帮助学生树立细节意识。细节意识是指:其一,理解什么是细节描写。不能将其等同于一个问题就啰啰唆唆、反反复复地说。其二,理解如何进行细节描写。如服饰描写、环境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等,不同文章题材应运用适合的细节描写。其三,理解细节描写的价值与作用。在批改学生作文时不难发现,很多学生的文章都存在“注水”现象,究其原因除了自身言之无物,没有可写内容之外,就是为了凑字数,而写一些不痛不痒甚至无关紧要的话。细节描写虽然是就某一个情节或场景的细微之处进行的描写,但目的是为了更好地烘托环境气氛、刻画人物性格和揭示主题思想,学生唯有把握细节描写的作用和价值,才能够在日常训练中恰如其分地发挥这一写作利器。为此,教师应以教材中的阅读文章为素材,通过对文章中细节描写的分析,如“将细节描写删减,对文章有什么影响”“将细节描写的内容浓缩成一个词或一句话,对文章又有什么影响”等问题。学生只有先透彻地理解了什么是细节描写,才能在后续的训练中加以尝试运用。除此以外,教师还可以提醒学生在日常写作中应多想想在自己的文章中是否有可运用细节描写的地方,以更好地为自己的习作增光添彩。
二、找准细节契点
细节描写是有意识、有目的地去捕捉细微但具体的情节,这意味着它不是任何一个点都可以铺展开来的,而必须是有选择性的。因此,教师在开展细节描写训练时,应指导学生找准细节契点。如在人物描写的文章里,可以是动作描写,如《背影》中“蹒跚地走到铁道边,慢慢探身下去”“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过铁道时,他先将橘子散放在地上,自己慢慢爬下,再抱起橘子走”这一系列的细节描写都突显了父亲动作的不便,其背后所隐含的父爱就越发深厚。可以是肖像描写,即通过重点刻画人物的外官、形象来突显人物性格。可以是语言描写,特别在叙事文章里,语言描写更能直抒胸臆。可以是心理活动描写,对文中人物的内心活动进行细致刻画的写法有助于突显人物的性格特征。可以是表情变化描写,通过对人物在接收到信息后的外部表情特征的细致描写来更好地塑造人物形象,让人物更立体、更饱满、更真实。不论是哪一种细节描写,最重要的就是应当契合写作内容、主题、思想、题材等。唯有找准细节契点,才不会让细节描写沦为“重复绕弯”,才能更好地达到“见微知著”的写作效果。
三、精选词汇文法
精选词汇文法是指学生在进行细节描写时,应当选用合适的词汇、句式、表达方式,才能够更好地传情达意。比如,在讲解完《我的母亲》一文后,我就布置学生写一篇介绍自己母亲或父亲,奶奶或爷爷等亲人的作文,并运用细节描写手法。在这种情况下,每篇文章的风格特点及细节描写部分都会因人物形象及特征的不同而有所不同。如有的学生家长是严厉的、有的是慈爱的、有的是深沉的、有的是严肃的,等等,这就决定了学生在进行细节描写时所选用的语言风格会各不相同。如平易近人,能够与子女打成一片的朋友式家长,适合俏皮可爱的语言风格。相反,如高高在上,与子女产生距离感的家长,适合严肃严谨的语言风格。除了适配性外,精选词汇文法的基本准则还应当建立在尊重客观事实的基础上。如有的学生在描写母亲肤色时,由于词穷,就写了暗黄的、黝黑的、洁白的这些主流描写词汇(三个形容词的出现频率极高),但实际上可能还不够贴切。面对这一情况,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多采用参照物写法,如“像……”,尽可能地贴近事实,这样的细节描写才会更加真实、生动、富有感染力。为此,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在写作完成后,再对自己的文章进行推敲,是否真实,看看是否有需要优化的地方,逐一改进并逐渐成为一种习惯。
四、注入真情实感
任何一篇文章都必定是作者思想感情的表达与体现,没有思想感情的文章是难以打动人心、引起共鸣的,自然也就称不上优秀的文章。因此,写作中运用的每一种方式和技巧都应当为这个目的服务,细节描写也不例外,教师应当指导学生在写作时注入自己的真情实感,而这又表现为上面提到的精选词汇文法上。所谓文字是传情达意的工具,讲的就是文字对表达个人思想感情的作用。充沛的、富有感情色彩的文字表达往往饱含着作者的丰富情感。干瘪的、苍白的、无力的文字表达往往意味着作者毫无感情可言的,完全是机械化、盲目式的字数拼凑,这也是文字描写的可贵之处。情感的表达必须是由内而外的、发自内心的、自然的、真诚的、不矫揉造作的,但这并不是简单的语言技巧可以达成的。回归到细节训练的实操层面上,为了帮助学生在细节描写时更好地注入情感,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在动笔之前先给自己的文章定一个感情基调,如欢快的、忧伤的、低沉的、严肃的、怀念的、憧憬的、期盼的,等等,并在写作中有意识地把这种感情代入文章情境中。如此写作,选择细节契点,选择词汇文法,才能更自然地将情感融于细节描写之中。
五、借鉴模仿学习
教师在细节描写训练中促进作文精彩生动,还应该指导学生在借鉴模仿中学习写作。具体来讲,第一,选择若干篇优秀的细节描写作品,让学生找出其中的细节描写之处并进行语言分析,包括所选择的角度、写法、词汇、情感等。第二,对优秀作品中的篇章段落进行规律总结。如把若干个肖像描写的细节片段汇总一起,研究作者是如何刻画的,笔墨轻重是如何分布的,用了哪些包括比喻等在内的修辞手段,等等。第三,用总结得出的这些规律去验证其他细节片段。如用在肖像描写中总结得出的规律去分析其他文章中的肖像描写,看是否遵循了这一规律。第四,学生可参照这些规律来仿写细节片段。这一系列步骤的目的就在于让学生对细节描写有更确切的、可供参考的、有的放矢的一种模仿,在模仿中逐渐掌握细节描写的写法。之后,再进入自由发挥阶段,即从模仿进入创新,既可以在原来仿写的细节文段基础上进一步优化,又可以自由写出一段细节描写文段。不难发现,这实际上是一种能力迁移的学习方式,即从最初的于个性中抓住共性,用共性分析来验证个性,再用共性打造出符合规律的个性,再于个性中去突破创新。这种循序渐进的学习方式是符合并遵循学生学习规律的一种表现。教师应抓住并利用好这一学习规律,帮助学生进行细节练习。
从实践教学的经验上看,初中生作文最大的缺点在于语言空洞,看似有道理,但禁不起推敲,这种“言之无物”如流水账般的作文充其量只能算是文字记录,往往难以出彩,为了扭转这一局面,教师可以从细节描写训练入手。正所谓“于细微处见精神”,细节描写是对人、事、景、物的富有典型意义的细枝末节的刻画与描绘,犹如电影里的特写镜头,它具有以小见大、增强主题表现力、震撼读者的作用。因此,教师可以从树立细节意识、找准细节契点、精选词汇文法、注入真情实感、借鉴模仿学习这五大方面入手来开展细节描写教学,帮助学生写出好文章。
参考文献
[1]王红艳.浅谈作文教学中的细节描写训练[J].新课程(下),2012(4).
[2]花宝芬.浅谈作文中的细节描写[J].新作文(教育教学研究),2010(17).
作文教学中的细节描写 篇2
先来看孙犁《亡人逸事》末尾的一处细节描写。临终之前,她还向我提起这一件小事,问道: “你那时为什么把布寄到我娘家去啊?” 我说:“为的是叫你做衣服方便呀!”
她闭上眼睛,久病的脸上,展现了一丝幸福的笑容。
这处细节描写,真切传神,人物如现眼前。它将一对老夫妻间深厚的爱情十分“轻巧”地渲染出来,尤其是妻子临终时呈现出来的满足与幸福感,跃然纸上,散发着浓郁的动人气息。这就是细节描写的魅力。细加揣摩,我们可以发现这段细节描写是“立体”呈现的。其结构形式是这样的:
(个性化的)语言+(典型的)动作+(瞬间捕捉的)神态。
这就给同学们一个启示,细节描写时要多角度多层次地刻画,这样才能把人物的精神面貌集中传神地展现出来。构成细节描写的要素主要有这样一些:人物典型化的语言、动作、心理、肖像、情态、服饰以及与之相关的场景等。教材选用的课文中有大量精典的细节描写,稍作分析,便会发现,尽管刻画人物不一样,但在写法上有共同点,都是选择两三个角度精雕细刻的。
下面结合几例高考满分作文中的细节描写,探究细节描写的几种灵活变化,体会细节描写的“立体”效果。
1、学校包的车停满了校园。我找到应该坐的位子,走过去,坐好。喝一口?谢了,我有。“红牛”缩了回去。我这瓶怎么样,要不,来一口?是“丫丫”的罐装露露。我浅笑,拿出自己的水瓶,对她摇摇。透明的塑料瓶里是沉淀了一层水垢的开水,经我一摇,都兴奋起来,四处游曳,恰似我们奋争了十二年的心,今天都不失时机地亢奋起来。江苏考生《厚重的心》)小结:神情+动作+心理
谈语文教学中的细节描写 篇3
细节虽然“细小”,但在文学作品中不可少。因为文学用形象反映生活,而形象总是非常具体的。因此,一个典型的细节描写的作用,往往胜过大段笼统的叙述。细节描写是突出形象的重要手段。
好的细节描写,具有两大方面的特征。
一、真实性
所谓真实,不必是曾有的事实,但一定是会有的事实。宋郭若虚《图画见闻志》记载,马正惠得名画家厉归其《斗水牛图》真迹,“甚爱之”,但遭到一个庄客的“窍哂”。马问何故哂笑,庄客说:“某(我)非知画者,但实真牛,其斗也,尾夹于髀(股骨)间,虽壮夫膂力,不可以开。”斗牛时牛尾竖起,不是现实生活中“会有”的事实。所以这个“失真”的细节不能令人信服。绘画是这样,文学作品也是这样。许多优秀的作家都非常重视细节的真实性。如鲁迅先生在小说《故乡》中,写闰土从“我”家里拣择东西,除桌椅外,还要了“一副香炉和烛台”这一细节,真实而准确地表现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许多农民不满现实又寻求不到正确的反抗道路的精神状态。
二、典型性
细节描写要服从艺术形象的塑造和主题思想的表达,因此要选择那些最能表现主题和人物的细节。《儒林外史》第六回中,严监生临终前因灯盏点了两根灯芯,伸着两个指头不肯断气,直到他的妻子赵氏挑掉一根,他才一命呜呼。这个细节入木三分地揭示了严监生性格的基本特征——吝啬。这样的细节描写,言简意深,对表达主题和塑造形象能起到特有的艺术作用。
真实、典型的细节描写,来自作者对生活的深入观察和精心提炼,重复描写不是细节描写,机械地摹仿或抄袭也是缺乏生命力的。如用拉住手不放来表现对他人的热诚和关心、用闷抽烟或凝神面壁来表现一个人的一筹莫展、用挥拳击桌和甩烟头表示一个指挥家的果断和决心……这些本来也是较好的细节描写,但老是这样的写法,就不可能不使人感到平淡或矫揉造作。
语文教材中有很多成功的细节描写,其真实性让人在百读不厌中品味其伟大的人格力量。如《卓越的科学家竺可桢》一文,为了表现竺可桢的一生是兢兢业业,从事科学研究工作的一生,在他从事的科研工作的几个片断中,为了表现竺可桢持之以恒进行科研,写了他的一支温度表和这支温度表把外衣左边小口袋的盖布磨坏的细节;为了表现竺可桢注重实践,深入调查的工作作风,描写了他70多岁还换上耐磨的网球鞋到野外去工作的细节。这些细节的描写,让人信服地感觉到竺可桢同志确实是一位卓越的科学家。
语文教材中有很多的名家名篇,其作品的细节描写颇有独到之处,尤其典型性的人物刻画,让人如见其画,过目不忘。如《我的叔叔于勒》中国的菲利普夫妇,爱慕虚荣,好摆空架子。在外出散步时:“挺直了脊梁,伸直了腿子,郑重地仿佛一桩极端重要的事件正依赖着他们”以及因“仔细拭干净一方襟大礼服”而散发出阵阵汽油味的情景,形象地勾勒出了他们既穷酸又爱体面的性格。在船上,菲利普由于被两位太太吃牡蛎的“高贵吃法”所打动,也要去模仿一下那种“文雅”的吃法,立即携带女儿、女婿前往,本想以此显显派头,不料弄巧成拙,把牡蛎的汁水全倒在礼服上,还招来了一顿呵斥,出了洋相,丢尽了丑等等细节描写,使得人物形象栩栩如生,性格鲜明突出。
任何细节描写都要符合生活的真实,服从于表现主题思想和塑造人物形象的需要。因此,必须善于撷取具有典型意义的细节,具有思想深度和紧扣作品整体需要的细节。在这一方面,《梁生宝买稻种》一文也是一个很好的范例。全文没有一处写他怎样买稻种,而是着重写他在去买稻种的途中,夜宿县车站的事,紧紧扣住吃、宿二字,细细加以描写。这种细节描写的感染力是其它写法无法取代的。
一篇好的文章、一段成功的细节描写,都不是孤立或空洞的。作者往往会把感人的细节在记叙中作具体细致的描写。如《同志的信任》中鲁迅先生打开纸包看信的细节写得形神兼备,显示了鲁迅先生对同志的嘱托一丝不苟、对革命工作严肃认真的态度。特别是其中“一股悲愤的感情涌上鲁迅的心头,他目不转睛地看完这封信,苍白的脸色越来越严肃了”一句,具体形象地把鲁迅先生看信后义愤填膺的神态描绘出来。
谈作文细节描写教学 篇4
一、教师要进行科学的指导
首先教师要上好作文指导课,要循循善诱、精心指导。通过扩词成句、扩句成段、扩段成篇等训练形式,让学生从感性上知道怎么写才算是具体的。此外,教师还可以采用范文引路、学生作文引路等方式,逐步引导学生把细节写好。其次,在讲评时,教师要抓住典型文章,好差对比,让学生明白怎么才能把文章写具体。讲评还要和修改结合起来,通过全班学生的共同努力,把较差的作文改成好作文,用现身说法的形式使学生受到教育。
二、充分利用教材,指导学生仿写
学生语言文字表达的最初阶段都是借助模仿为阶梯。我们现行使用的教材是按读写重点训练项目组成单元,每单元选入的课文充分体现了本单元的读写训练重点,教师要用好教材,利用学生的模仿心理,指导学生仿写。这种方法适用于中低年级,在学生刚开始写作的时候,搀着学生走,待学生走稳了,再松开手。引导学生由仿到创,写出真实感人的文章来。
三、引导学生多观察、多积累
“观察”与“积累”犹如作文之翼,缺一不可,作文首先要有内容,而内容材料的获得则来源于对生活的观察。有的学生留意观察生活,写作文时就有话可写;而有的学生不留心观察,有些很好的写作题材与之擦肩而过,却视而不见,写作文时就觉得无话可写,更不用说写具体了。教师要教育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随时把观察到的现象记录下来,并且要仔细观察,有重点地观察,这样写作时就会有点有面、点面结合,文章就会血肉丰满、生动感人。
有些学生有了好的题材,却不能流利地表达出来,原因是表达能力不强。只有厚积才能薄发,教师要引导学生多读书、多摘抄、多背诵,在学生脑子里建立一个“语言仓库”,学生在作文时就可以随时调用,笔下生花了。
摘要:对重要细节进行描写,对表达中心可以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达到其他手法所不能达到的境界。
作文中的细节描写(教案) 篇5
——作文中的细节描写
无锡市东湖塘中学 陆亚珠
教学目标
1、明确细节描写的概念和种类。
2、学会列简单的写作提纲
3、能综合运用多种细节描写展现对象特征或表现人物个性 教学重点、难点
能综合运用多种细节描写展现对象特征或表现人物个性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导入语:水,无色无味,平平无奇,但只要你为她驻足,一滴水也会向你诉说那段叶尖上万般挣扎,最终落地的苦难人生。生活中,只要我们多一份留意,也许,一滴水中的太阳会更加璀璨夺目!生活是如此,写作亦是如此。今天我们的话题是:作文中的细节描写。
2、明确定义,学生齐读:
细节:生活中细微而又具体的,真实而又可信的情节。
细节在文章中可以表现为一个场面,一种环境(大视角),也可以表现为文中人物的一句话语、一个动作、一种心理‥‥‥(小视角)
二、经典回顾
1、经典推荐:《孔乙己》《红楼梦》《故乡》《社戏》
2、请同学阅读学案中这些经典作品中的精彩语段,说说语段呈现出的是哪种细节。
3、明确细节描写的分类:
人物描写——细节描写的焦点;环境(景物)描写;场面描写。
4、各类描写的几个注意点:
(1)在我们的习作中,环境描写多指自然环境描写(即景物描写),应注意描写的真实、自然。
(2)场景描写要注意层次性、空间感,不能乱,一般场景描写不作细致刻画,只是粗线条勾勒。
(3)人物描写应细腻些,语言、动作、神态、心理等多方面综合运用,凸现人物性格、形象。
明确细节描写的目的:写人则如其人,写景则如临其境;为刻画人物,发展情节,表达主题服务。
5、小结:好的细节描写犹如一个个触角,牢牢抓住了读者的心,有了她,才有那个“头戴银项圈”的少年闰土,才有那个“伸开五指将碟罩住”,说“多乎哉,不多也”的孔乙己„„细节描写真可谓“虽是微末技艺,却是顶上功夫”!
三、感受细节
1、写作的过程就是综合运用多种细节描写、展现特定场景下人物富有个性的、真实的言行举止,以表情达意的过程。下面我们就用实例感受细节的魅力。请同学们朗读《十五岁的我》,学学列提纲,圈点画细节描写,作简要评析。
2、请同学们根据内容提示,完成练笔《发语文试卷》。
3、教师总结:作文中的细节描写正如那一滴水中的太阳释放出五彩的光芒!
四、描写细节
1、根据下面的提示,写一个语段
环境:连下了几天秋雨,学校食堂内 人物:我 事件:排队吃饭
主旨:
要求:请你先将事件具体化,再确立一个主旨,然后运用场面描写、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描写的方法写一段话。
2、学生写作
3、当堂交流
4、学生互相点评
五、对联结束
农村初中生作文细节描写教学策略 篇6
【关键词】农村学生;细节描写;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作为农村初中教师,自我国全面实施新课程改革以来,积极的适应教学改革要求,许多探索与研究在语文教学方面已经展开,但受到各种综合因素的影响,一直以来语文教学在农村初中生作文教学中都处于瓶颈状态,就初中学生作文水平而言,农村与城镇学生差距较大。在写作的兴趣方面,农村初中生比城镇学校低出的差距也是很大的,学生对写作文会产生恐惧心理,较普遍存在不愿意写作文的现象。对于农村语文教师而言,当务之急就是对这些教学难题的有效破解。
一、灵感来源于观察,抓住典型细节
写作的源泉来自生活, 生活实质就是每一篇作文的真实写照,作文即是对生活细节所进行的描写。鲁迅先生说过:“一挥而就的文章正是源于对生活的静观默察,在心理得到烂熟的程度,是凝神结思的产物。”观察的重要性可见一斑。而写作的基础是阅读,阅读与写作的密切关系不言而喻。老舍先生就以“吸收与输出”来形容阅读与写作的关系。而大量的阅读是形成丰富的语言积累的前提条件,其是写作的基础,否则人协作就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写出我们身边的生活实质就是在作文,即以恰当的语言文字为工具来表达我们平时的所见、所闻、所感。叶圣陶老先生曾用源泉来形容生活,以溪水来形容文章,只有丰盛的源泉才能造就自然活泼永不停息流淌的溪水。基于此,教师应积极的发挥出对学生体验生活的引导作用,鼓励学生成为学校组织的各项活动的积极参与者。小桥流水与春播秋收等农村独具特色的景象是城市生活所见不到的,作文内容正是源于许多见闻和感受,但观察是用心体会细节的根本,一篇优秀的作文离不开描写细节,关键在于把农村的田园诗画突出出来。为此,作为教师应积极的教育学生对周围的事物进行留心,注意积累作文素材。其次,教师着重把一定的观察方法教给学生,交给学生观察顺序,注意把事物的特点抓住,进而展开联想等。第三,教会学生以需要为导向,对观察内容进行设计。第四,培养学生平时就养成多看、多听、多问、多想习惯,及时记录观察到的内容和感受。
简单为细节描写的实质,借鉴教材就很好。叶圣陶先生说过:“可以说教材就发挥出例子的作用。”最好的例子就是教材中的经典课文。千篇一律往往成为学生写作存在的普遍状况,浓眉大眼往往就是写人,山清水秀就是写景,个性与生动一点都不存在。因此,教师应注重引导学生把教材的例子作用充分地发挥出来,教会学生批注经典课文中的细节描写,对于作者对细节描写的独具匠心,学生能够悉心揣摩,从而把细节描写的方法逐步掌握,真正在自己的写作之中能够学会运用,这才是教师教学的真正目的所在。
细节描写是什么呢?细节就是环节中细小的状况或情节;而描写是描绘和摹写事物的具体状态。具体就是从动作、外貌、神态、语言和心理等多方面的细节进行典型性的描写。就课文中细节描写来看,以下几种为常见主要方法:
一是以动词的运用为手段,针对描写对象完成动态造型。《芦花荡》为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二课,其中有一个细节,当两个女孩被主人公老头子护送途中,敌人的探照灯发现他们穿越封锁线时,老头子“一抽身向水里跳去,踏着水用两手推着小船前进”。通过“一抽身”和“跳”以及“踏”和“推”这几个动词的描写,老头子娴熟的水上功夫就被刻画得淋漓尽致,其过于自信的性格特征也被刻画得极为传神。
二是以语言的运用为手段,惜墨如金, 呈现出生动传神画面。 还是来看《芦花荡》作者描写主人公的出场:“老头子每天夜里在水淀出入……他对苇塘里的负责同志说:你什么也靠给我,我什么也靠给水上的能耐,一切保险。”这一细节,虽只有几句话,老头子“过于自信和自尊”的个性就呈现在读者面前。
三是注意典型情节的前后呼应,首尾贯通。《背影》是朱自清著名的散文,其中四次描写了“我”流泪的细节,而就每次流泪来看,都是不同的情感表现,而读者通过泪光的反复出现,对父爱感人至深逐步体会。
学生们在对教材这些例子进行借鉴与学习后,不难发现细节描写往往以信手一笔或整个段落或穿插在课文之间开展集中描写, 在阅读和揣摩的深入下,学生对这些写作模式的理解并丰富就会运用学会的已有写作模式展开,引导和规范写作过程所有行为方面。教师对作者细节描写的独具匠心的悉心揣摩的引领作用,应贯穿于整个实际课堂之中,启发学生精挑细选出能够体现出描写细节的词语,学会选用典型细节,能够把主题代表与概括出来,学习 作者的以细微处为切入点,达到小中见大的本领,体会出作者依托细小而真实的细节,把人的思想状况等方面反映出来的描写手法。
二、素材来源于积累,加强日常训练
凤头和猪肚以及豹尾是有位作家评价一篇好作文的高度概括。也就是说能够吸引人的一篇好文章开头如同凤凰的头;文章的中间如同五脏六腑俱全的猪肚子;文章结尾与有力的豹子尾巴一样。处于初中阶段的学生能够把记叙文写得生动、感人,完成事物或事理说明文的写作,议论文能够写得简短,中心突出。因此要求教师在对学生引导上,必须让学生能够对 三种写作形式要领掌握。记叙文的切入点应定位在审题和立意等方面,教师讲细每个环节, 进而练习,使学生达到融会贯通;教师在讲解议论文时注重教会学生如何确立中心论点,选择分论点,学会以中心论点为导向,如何通过摆事实与讲道理等手段为其服务,经过长久的练习让学生真正具备能够独立的成功写好一篇议论文的本事。
而对于一篇文章而言,题目很关键,它是文章的眼睛,对读者具有吸引作用。在作文教学中,题目发挥着起点环节的作用,其重要性不言而喻。通过多年的教学经验,初中生往往喜欢题目小的,认为好把握,能够好写,能够真正地写出内容。“喜欢写”与“小好写”是 学生对作文题目感觉,究其根本决定因素为初中生的生理与心理特征。我认为难度大的题目能够把学生的写作水平全面考查出来,而好的命题是把学生思维大门顺利打开的钥匙。命题内容与学生熟悉的生活紧密联系,学生的真情实感才会迸发出来。因此贴近生活,把写作与生活的距离拉近就是我们实施命题改革的关键所在。
三、成功来源于体验,激发写作兴趣
生活是写作的源泉,无穷的写作资源蕴涵在学生的生活中。教师应承担起把这些资源充分开发和利用贯穿于作文教学之中的责任,培养学生能够从自己熟悉的生活中挖掘出作文素材的本领,增强学生写作文的信心。教学实践已经证实,学生对熟悉的事物或场景进行描写,通常就会很顺利,而且具备相对较高的内容质量。而学生对不熟悉或没有体验的场景进行描写往往就会陷入空泛的境地,具有较差的内容质量。因此教师在作文教学中应把开发学生身边写作资源作为着重点,增强学生了解与熟悉所写内容程度,有利于增强学生写作信心,消除畏难情绪。教师应以农村学生较熟悉的一些植物与农村生活情景为针对对象,把其作为作文写作的主题,指导学生开展写作,这是学生写出具备真情实感作文的唯一有效途径,也是把学生写作兴趣有效激发出来,推动学生对农村生活热爱情感提升的关键所在。每年暑假农村学生都会在家里干一些农活,因此教师以学生的亲身体验为素材,结合夏收的生活情景让学生写出真情实感的作文,不仅有利于学生热爱劳动的培养,而且有利于他们对劳动乐趣生活情操的感受体验。
四、结论
在教学实践中已经得到证实,教师在日常教学之中如能够真正贯穿渗透以上策略,能够有效地促进农村初中生作文水平的提升,并真正激发学生的习作兴趣。
参考文献
[1]王慧英.提升初中生细节描写能力的实践与思考[J].语文知识,2016(5).
[2]龚建丰.让细节描写为作文增色[J].中华活页文选(教师),2016(4).
[3]张慧杰.记叙文细节描写的方法[J].语文天地:高中版,2016(1).
[4]罗彩灵.初中作文细节描写指导方案[J].中学教学参考2016(4).
[5]陈春红.细节描写:初中作文语言运用训练的秘钥[J].福建基础教育研究,2016(1).
浅谈小学生作文中的细节描写 篇7
一、留心观察,积累素材
小学生的生活可谓多姿多彩。在学校里,有多种多样的活动,如学习、文体、课余兴趣等活动;在家里,有生活、家务等各种形式活动;在社会上,正逢盛世,气象万千,繁荣的市场经济,奇异的家乡变化等,这些都充满着时代特色的新鲜材料。要丰富学生的写作材料,必须借助于对周围事物的仔细观察,让学生把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悟,随时记录下来,因为作文教学不光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还要培养学生观察事物和分析事物的能力。观察是说话的前提,是思维的基础,没有细致的观察,学生是不能把话说清楚,把文章写具体的。因此,教师要有目的、有计划地引导学生留心观察生活,接触社会,接触自然,用自己的眼睛留心观察周围的人、事和景物,用耳朵听取大众语言,听取生活中种种声响,用心去感受生活脉搏;训练学生通过多种感官认识世界,从客观世界中摄取多种营养,不断充实,丰富知识,陶冶情操。这从根本上说,就是让学生捕捉素材,开启学生的写作源泉。
二、巧借教材,感悟写法
如何用好这些生活的积累?怎样进行细节描写?教材就是很好的借鉴。
(1)认真观察,选择经典细节
如《临死前的严监生》一文中,严监生临死的经典动作描写:严监生喉咙里痰响得一进一出,一声不倒一声的,总不得断气,还把手从被单里拿出来,伸着两个指头。
这是作者对严监生咽气前的一段描写。此时,严监生已气息奄奄,而就是在这种情况下“还把手从被单里拿出来,伸着两个指头”,为的是什么?为的是并不重要的两茎灯草。如果严监生这时还能说话,他可能会说:不要点灯草,要点最多只能点一茎灯草,费财啊!在这个经典的细节描写中,一个爱财胜过生命的守财奴的形象跃然纸上。
(2)准确用词,表现人物特点
如课文《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中的一段细节描写:“他们把那个拉车的扶上车子,一个蹲着,一个半跪着,爸爸拿镊子给那个拉车的夹出碎玻璃片,伯父拿硼酸水给他洗干净。”这段描写形象地体现了伯父和爸爸关心、热爱劳动人民的美好品质。扶、蹲、跪、夹、洗这一系列细小动作的描写充分说明了伯父的细致、热心。“于细微处见真情”。这段细节描写丰富了人物的形象,使人物有血有肉有灵魂,而且把人物与众不同的个性凸显出来,从而使人物形象更鲜活。
三、及时交流,学会修改
俗话说得好:“一人计短,二人计长。”学生各自的观察,是按照各人的观察能力和观察习惯进行的。这样获得的观察素材有着鲜明的个性色彩,但不乏粗疏或片面。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定期进行交流,相互补充。每一次专门的细节描写练习或作文之后,教师都应该及时组织学生进行这种交流。
一方面,将学生中的得意之作在班上朗读、传阅、张贴,以起到榜样的作用。另一方面,就是指导修改该用而不用细节描写的地方或者修改不成功的细节描写。
如在学习了《金钱的魔力》后,学生已深刻领会了托德“笑”中的含义,我让学生在此基础上仔细观察生活中人物各种各样的“笑”,并让他们练习进行细节描写。课堂上,我选择了几个写得比较有特点的典型片段让学生主动交流,并且帮助同学运用所学到的细节描写的方法进行修改润色,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气氛更活跃了。
学生(描写微笑):
我拨开重重的眼皮,映入眼帘的是妈妈一脸放心的微笑,“烧退了”这句话犹如轻松的音符,一直追随着她。(原文)
我拨开重重的眼皮,映入眼帘的是妈妈一脸雨过天晴的微笑,像那朝晖照亮黎明般热烈,像彩虹悬挂晴空般轻盈。“烧退了”这句话犹如轻松的音符,一直追随着她。(改文)
第二句的描写显然精彩多了,用一连串形象的比喻写出了妈妈慈爱的笑容,以及这笑容带给“我”的温暖。
在学生书面训练“细节描写”的基础上,引导阅读欣赏有关著作中描写“笑”的文章片段,如马克·吐温《金钱的魔力》中多处描写托德的“笑”的精彩语段,曹雪芹《红楼梦》中有关刘姥姥逗笑的精彩片段,范进中举时的“狂笑”片段。通过这些阅读,使学生进一步体会细节描写的重要作用,从中感受语言文字的无穷魅力。
作文教学中的细节描写 篇8
作文是语文综合素养的熔炉,但作文教学始终是语文教学中困扰教师的主要问题。上海师范大学王荣生教授曾经说过,有相当一批老师是没有作文教学的。那些有作文教学的老师,在作文教学中大多只做——出题目、打分数、写评语,这个过程中没有教学,只有要求和结果。作文教学的普遍问题是没有真正作用于学生的写作过程。写作过程中需要字、词、句、段、篇、逻辑等“硬件”,还要调动社会阅历、生活感受、写作情感等“软件”。作文教学在整个语文教学过程中占据重要位置。但是目前在整个初中作文教学中, 教师和学生都存在很多困惑。很多同学一提作文就头痛,缺少作文素材、词语积累不够,不知道怎样描述、表达,也就是说,不知道用什么样的写作技巧和手段“我叙我事”、“我写我心”。于是,作文课上有的同学记流水账、东拼西凑、假编乱造,使得作文内容假大空,毫无情感。如此,不仅没有达到训练的目的,反而浪费学习的时间,加重学生的负担。江苏高考作文阅卷组组长何永康教授提醒广大考生,记叙文必须强调三个基本要求:1有一个相对完整的故事情节;2有一两个比较清晰的人物形象;3以记叙、描写为主,特别要重视细节描写,抒情和议论应当压缩到最小的篇幅中,甚至不发议论。其中第三条是作为作文的“亮点”出现的,有了它,往往能提升作文档次。那么如何在记叙文的写作中营造“亮点”呢? 学生练习好描写,巧写细节,问题便会迎刃而解。
二、细节描写的要义和特征
细节描写指的是作品中对一些富有艺术表现力的细小事物、人物某些细微的举止动作,以及景物片断等的具体、生动、细腻的描写。它可以是人物行动方面的, 也可以是神情方面的、心理方面的,还可以是环境方面的,但更多情况下,其是一种综合性描写。巴尔扎克说:“唯有细节才组成作品的价值。”好的细节,能使文章生动形象,写人则如见其人,写事则生动传神,写景则如临其境,给人真切的感受。
记叙文细节描写有以下特征:
(一)主体性
作文是一项创造性活动,学生是这项活动的真正主体,记叙文中细节的描写必须通过学生的脑子想、眼睛看、耳朵听、嘴巴说和手操作才能完成,必须用自己的身体经历,用自己的心灵感悟。离开了学生的主体参与, 细节的描写只是一句空话。
(二)差异性
由于每个学生的知识、智能、经历、兴趣、爱好、特长、性格等各不相同,因此,细节描写的过程也不尽相同,并且最终成果具有明显的差异性和层次性。
(三)开放性
既然细节描写具有明显的差异性,那么在教学中就应该正确对待这种多样性,训练时应允许和鼓励不同的方式存在,应营造民主、和谐、宽松的有利于细节描写的具有开放性的学习气氛。
(四)实践性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在细节描写训练中,学生不能单纯依靠老师的单向灌输,更不是老师的一厢情愿,而是更多的由学生自主构建,自主体验。只有与学生的亲身实践相结合才是真正意义的提高, 只有在社会实践中学生才能获得更加深刻的体验。
三、记叙文细节描写的具体教学策略
李准曾说:“没有细节就不可能有艺术品, 真实的细节描写是塑造人物、达到典型化的重要手段。”初中阶段的学生习作内容离不开事的叙述,而事离不开人,细节描写是记叙文的灵魂。如果把一篇作文比做一棵树,那么作文中的细节描写就好比树上的枝叶,树没有枝叶就不像一棵活树,作文没有细节就显得平淡,不生动,不真实,缺乏吸引力和感染力。赵树理说:“细节的作用在于给人以真实感, 越细致越容易使人觉得像真的,从而使人看到以后印象更深刻。”细节的作用就在于加强真实感和形象感。我认为在记叙文细节描写训练中要以生活的细节观察入手,多赏析经典细节描写,同时学习细节描写练笔,由点及面,由段及篇,循序渐进。
(一)观察生活细节,种种发现遍地生花
《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学生“养成留心观察事物的习惯 ,有意识地丰富自己的见闻,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积累习作素”。艺术大师罗丹说:“生活中不缺少美,缺少的是发现美的眼睛。”我认为真正的好作文都是来自原味的好生活,生活中有的是作文事件。“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生活就是作文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清水之源,丰富多彩的生活能帮助学生积累素材。细致观察、用心感悟生活,是写好细节的前提。
1.出 亮招——引导学生观察身边的人事物景 。
赞可夫说:“应该打开窗户,让沸腾的社会生活、奇异的自然现象映入学生的脑海,借以丰富学生的感情经验,激发学生的表达情感。”生活中从不缺乏写作的材料,但同学总抱怨生活太单调,我是不同意的,关键是引导学生学会在生活中发现美,仔细观察身边的人事物景,让学生懂得,那些生活中的看似平常的人事物景都存在美,都是精妙的写作素材。
【例如】《综合性学习·我爱我家》,我让学生回家观察家里的情况:有哪些人? 各有什么经历、嗜好、习惯? 家人之间、亲戚之间、邻里之间关系好吗? 从你记事以来,有哪些事最能表达家人对你的爱? 你觉得家里有什么“秘密”没有? 你最爱家里什么人? 有什么心愿?
学生作文片段——母亲轻声叮嘱我:“就要中考了, 你也挺辛苦的。去玩就玩高兴些,放松些吧,别总担心考试,玩过了就认真学习,妈妈相信你会是最美的朝阳。”我点点头看着母亲,好久没有这样近距离看母亲了。母亲的头发不再有光泽,而是冒出了些许白发,脸上的红润也已褪去,眼角也出现了皱纹蔓延的痕迹。只是那声音依然动听,那眼神依然慈爱,那叮嘱依然深情。
2.出 绝招——引导学生观察不同事物的特征 。
要写好文章,就要善于发现事物的特别之处,世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也没有两个完全相同的人。我们在写人记事的时候,要指导学生观察人或事物的差异处,发现人或事物的特别之处,细致描绘出来,就是独特之处。
【例如】我在七年级第一学期组织过这样一个活动 ,要求学生选择一位新同学作为描写对象,从人物的外貌、衣着、语言、动作、神态等方面着手,抓住人物特征说说那位新同学,不能出现人物的真实姓名。然后把每位同学的文章展示出来,要求全班一起猜猜描写对象的姓名。这个活动的目的就是引导学生写作时着眼于事物的特征,发现描写对象的特别之处,不能千人一面。
一位学生描写一个特别爱好体育的女生片段: 如风一般的女子便是形容此时正冲向操场的她。看到那一米六的个头,跑起来像屁股着火一般,快到沙坑时突然飞身跃起,轻盈的身子如同一条美丽的抛物线,完美落地,还不忘回过头来伸出剪刀手,大声喊着:“耶! ”
3.出妙招——引导学生调动所有感官去观察 。
观察不仅仅指用眼睛“观”。生活中不仅有有形的人、事、物,还有无形的声音、味道、色彩,等等,有时仅凭双眼是难以全面、深刻地认识和把握的。朱自清先生正是运用多种感官体验,才将春描绘得那么美丽。只有观察时五官齐用,观察的生活才是立体的、完整的,写出来的文章才形象、生动,给人身临其境之感。因此,在写作指导中不断引导学生训练感官,灵敏、准确地对外界的刺激作出反应, 是指导学生摆脱混沌的写作状态,积累写作素材的重要方法之一。
【例如】《综合性学习·感受自然——寻找一种植物观察它的特征》的案例。
(1)五官并用观察法:调动各种感官去观察。
(2)作用 :运用“五官并用”观察法 ,往往能更全面地了解景物。
(3)要求:请同学们用“五官并用 ”的观察方法 , 完成你所观察的植物报告,记下你所选植物的颜色、形状、声音、气味、质地、味道,等等。
(4)根据你的报告,写一个片段介绍这种植物。
学生作文片段——窗前那树上浓碧的枝叶总嬉笑地越过保险窗铁栏间的缝隙,伸长胳膊逗着玻璃窗户。关窗时候,紧贴着透明玻璃片,赌着劲儿想窥探房间里面的世界。人瞅着,就有一股绿色扑面而来的生机盎然。深绿浅绿浓绿碧绿橄榄绿,仿佛试探似的微微蜷着,映着光线镶着一圈金边,缀成一片。这时候普普通通的桌面上就会有阳光慷慨施舍细细碎碎撒的一把碎金。我轻轻地用手触碰它的枝干,斑斑点点,有点些微的凹凸曲致, 然而绿叶却滑得腻你的手。在阳光的映照下,整棵树散发着一种特有的清香,在空气里酝酿着,渐渐弥漫了整间屋子。忍不住心软将窗户打开了罢,树枝变大了胆子放肆了,精致的叶片连带着嫩嫩的枝干,探入房里。颇有些冒失毛孩儿无赖的小脾气,亦是舍不得再关上窗了,怕伤了那能掐出水来的小臂。
(二)赏析经典细节,浓厚兴趣跃 然欲试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语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凭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 练习阅读和写作的熟练技巧。”由此可见,叶圣陶先生认为写作水平的提高与阅读是分不开的。教材中的课文有很多都是经典之作,具有典型性,是学生体验生活、积累语言不可缺少的好材料,更是向学生提供写作技巧的好范本,能开拓学生想象力的空间、激发学生的写作欲望。因此,教师要在阅读教学中引导学生赏析经典细节描写,引导学生用他山之石攻玉。
1.品味经典细节,体悟魅力 。
教学中,我们要与作者的节奏合拍,跟随作者的视线感受丰富多彩的生活,品味课文经典细节,让学生得到美的感受和熏陶,进而让学生感受到细节描写是作者精心的设置和安排,不能随意取代。一篇文章,恰到好处地运用细节描写,能起到烘托环境气氛、刻画人物性格和揭示主题思想的作用。
【例如】教学朱自清的《背影》一文 ,重点安排了学生分析“父亲买橘”片段:“蹒跚”,说明父亲身体肥胖 ,走路摇摆。两手的动作用“攀着”,两脚的动作是“向上缩”,上身的动作是“微倾”,爬上月台,多不容易。通过典型性的动作描写,表现出的父亲形象确实栩栩如生。如果写成“父亲很困难地爬下月台,买了橘子又很费劲地爬上月台,走回来”,我们就不可能体会到他流眼泪的心情。
学生作文片段:每当在卫生间时,妈妈照着镜子,一边梳着头发,一边会像小孩似的抱怨:“怎么会这样,怎么会有这么多的白头发呢? ”于是踮起脚尖,把头贴近镜子,瞪大眼睛,伸手一根一根地拔掉,拔着拔着,似乎觉得越拔越多,竟懊恼地把头发揉做一团, 似乎这样就可以让黑发把那讨厌的白发遮住。
此生通过“照”、“疏”、“抱怨”、“踮起”、“贴近”、“瞪大”、“拔”、“揉”一系列典型性的动作描写 ,把妈妈讨厌白发的形象刻画得栩栩如生。
2.精读经典细节,模仿学习。
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说:“儿童模仿前人, 获得最初的知识。模仿就是学习。”学生模仿性、创造性极强,我们在阅读教学中适时地为学生提供练笔的平台, 是锻炼学生理解运用能力的最佳途径,也是学生展开智慧翅膀、拓宽创新空间的舞台。学生作文是在“由仿到创”的过程中提高的,模仿是学习的最初形式。我的做法是学习课文中经典细节必定让学生仿写文中的句子或片段,这样既积累了知识,又使学生的能力得到了较为全面的训练。
【例如】教完《福楼拜家的星期天》,我要求学生学习莫泊桑对人物的描写方法,运用肖像、语言或动作描写,介绍一个或几个你的同学或老师。
学生作文片段——我们的班主任吴老师,她的穿着打扮,就如她对教学一样——一丝不苟,头上的马尾辫,随着轻盈的脚步,一颤一颤地,张扬着青春的活力,脸上随时浮现出微笑,总让人想到那和煦的春光,使人心情愉快。
我们的英语老师,她长得微胖,皮肤有点黑,脸上很少有笑容,总是一副严肃的神情。只要她一走进教师,全教室立刻鸦雀无声,她总能制造出一种安静的气氛,静谧得让人敬畏。她一说话就像连珠炮一样,让人胆战心惊。
我们的语文老师,生就一张娃娃脸,微微一笑,就会露出两个浅浅的酒窝,她戴副眼镜,更透出文人气派。她的课堂总是引经据典,娓娓道来,带领我们徜徉于文学的海洋。
(三)明晰细节技巧,片片思绪促成 提高
细节描写赋予人物以生命,赋予情感以活力,赋予中心以光华。杂乱无章的细节描写是不可取的。经常可以看到这样的文章,形容词一大堆,细节画面一连串,但不能给读者留下深刻印象。一旦学会写出细节中的细节,笔下的文字,就会一下子变得透彻清晰生动,有了深度和新意。
1.真实点——符合生活的逻辑 。
细节来自生活,细节描写必须真实地表现生活。这个“真实”,应该是生活中会存在的情景。失真的细节描写只会令自己的作文褪色。
【例如】有个同学写“深夜我发烧了 ,母亲不顾外面的狂风大雨,背着我向医院冲去”,作者的本意是表现母爱的深挚,但由于这个细节失真,按照现实的生活条件,母亲不可能背着高烧的孩子直接冲向雨中,可以开车,也可以坐车,结果让母爱大打折扣,被人怀疑真实性。这个例子告诉我们,一定要认真观察生活。尊重客观生活的实际,绝不能凭空想象。这是恰当运用细节描写的基础。
2.独特点——着眼人物的个性。
细节描写是为塑造人物形象和表现主题思想服务的,因此要挑选那些最能表现主题和人物的细节, 特别要描写能展现人物所独有个性的动作、神态、心理等描写。
【例如】《故乡》一文 ,写迅哥儿在回到离别十多年的家乡时,与儿时最好的伙伴闰土相见时,作者没有写他俩一见面就热情拥抱,或没完没了地叙离别后的相思、各自的生活,而是写道:他站住了,脸上现出欢喜和凄凉的神情;动着嘴唇,却没有作声。他的态度终于恭敬起来了,分明地叫道:“老爷! ……”我似乎打了一个寒噤;我就知道,我们之间已经隔了一层可悲的厚障壁了,我也说不出话。这里对闰土动作、神态和语言的细节描写,非常形象地表现了中年闰土在生活重压下自卑、麻木的形象,引发了读者的无限同情和感慨。
学生作文片段——外婆露出早已没了牙齿的牙床, 笑呵呵地看着我,脸上虽然显得疲惫,但她全然没有抱怨。想不到,又苦又累的外婆竟然笑得如此灿烂。也许,对外婆来说,能为孩子分担生活的重压,那是她最大的享受。即使再苦再累,她也是快乐的。”
这些动作、神态描写,把外婆的高兴快乐描写得活灵活现,也写出了外婆对孩子独特的爱。
3.仔细点——留下传神的片断 。
既然细节描写于人物、于情节、于主题都有不可替代的作用,那么在写作上就不该轻描淡写,而应该工笔细描,传其神韵。这样才能让细节深入人心,最大限度地发挥效用。
学生作文片段——风习过耳际, 把我从回忆中唤醒。眼前,祖母倚在藤椅上,已经睡熟了。那安详的神态却掩映不了岁月留下的痕迹,前额上细细密密的皱纹,深深浅浅地纵横沟壑着;一头短发被打理得井然有序,却抹不掉夹杂其中的丝丝银发;曾经红润泛着淡淡光泽的皮肤,也在岁月的打磨中松弛下垂。一阵秋风起,祖母身上遮盖的衣物轻轻滑落到地上,瘦弱的身体不禁微微颤抖,我的心也随之一颤,猛然间我发现祖母老了。
(四)练笔细节描写,点点智慧绽放异彩
细节描写,在一定程度上,就是要求我们在展现具体环境中的人物语言、动作等细微之处塑造人物形象,彰显个性。好的细节描写,具有极强的感染力,能够引起读者的共鸣。
1.细化动作,增加内涵 。
老舍说:“描写人物最难的地方是使人物立起来, 我们须随时用动作表现出来……人物的感诉力才能深厚广大。”人物的动作可以说是反映人物精神、性格的一面镜子。只有成功地描写了人物的动作,才能使人物的精神世界得以充分展示,使笔下的形象活灵活现。教师要让学生明确进行动作描写时要注意细化动作,写出行动的过程;要抓住特点,写出行动的情态;要抓住细节,表现人物的思想感情;要抓住下意识的动作,揭示内心活动;要描摹人物肖像的动态,把握人物性格。
【例如】下面是一生《学游泳》的动作描写:
今年夏天,爸爸带我到南湖去学游泳。爸爸带着我骑着自行车去南湖。路上瞧见建筑工人在造房子,听到树上的蝉儿在不停地鸣叫。到了南湖,从自行车上面跳下来,放好自行车,脱下衣服,走到水里,就开始游泳。吃力了,休息一会儿,再游。过了一个小时,我们就回家了。游泳真开心。
“带着”、“骑着”、“瞧见”、“听到”、“放好”、“脱下 ”、“走到”等动词很多, 但读来枯燥无味, 好像工厂流水线在做机械运动。动作描写,并不是动作堆砌,而是要选择那些关键性的动作写,就是要选择最生动、最精彩的动作,选择那些最能体现人物性格的动作。
下面是经过指导后修改的动作描写:
终于下水了,可不像岸上,两腿发软,身体好像飘来飘去。我急忙紧紧地抱住爸爸的脖子,两腿夹住爸爸的腰部。口里直喊着“我要回家”。爸爸说:“别害怕,一步一步地学,总是能学会的。”过了一会儿,我才壮着胆,两脚稍微向后伸了一下,觉得没事,接着两脚再用力一前一后地伸了几下,好像后半身浮了起来。反反复复,终于学会了用脚游水。这时,我脸上露出了笑容。
删除了和学游泳无关的动作描写, 着力描写学游泳的动作,体现学游泳时的感受。“两脚发软”、“紧紧地抱住”、“两腿夹住”、“口里直喊”, 真实地表现出小朋友刚学游泳时害怕心理;“壮着胆”、“稍微向后伸了一下”,体现了小朋友的小心谨慎。
2.巧用修辞,画其神韵 。
成功的细节描写是客观事物(景物)与作者主观感情的有机结合,适当地运用比喻、拟人、夸张等修辞手法,将形象的画面与生动的语言结合,可以变抽象为具体,使无形为有形,使读者透过生动细腻的文字表白,看到更精神的画面,真正触及内心的动情点。学生借助各种修辞就能将身边不经意的人和事写活,感觉到平淡的生活其实是那样富有情趣、生意盎然,同时文章更能散发出熠熠光彩。
学生作文中的精彩句子——祖母乐呵呵的,脸上那细细的皱纹,映衬着灿烂的笑容,就如一朵在深秋粲然绽放的雏菊。
合上书本,心满意足地伸个懒腰,回想着刚才的经历,心中就像一个可乐瓶似的,冒出许多小气泡在心中荡漾。
吊兰就像一位疯狂地舞者,在风雨中尽情地跳着、舞者、旋转着。
我细细地打量着它,仿佛感受到了它那颗顽强不屈的心,它用坚强向我们展示了生命的价值。
记得清晰的就是菜市口一成不变的拥挤,令人厌恶、直窜云霄的尖利叫卖声。
3.穿插环境,点缀美文 。
茅盾在《关于艺术的技巧》中指出:“人物不得不在一定的环境中活动,因此,作品中就必须写到环境。”作文中的环境描写,不论是社会环境或自然环境,都不是可有可无的装饰品,而是密切地联系人物的思想行动,是成就一篇美文不可缺少的一个因素。教师指导学生在平时的写作中穿插环境描写,营造多种不同的自然环境,表现人物丰富的心境、复杂的性格,用以“刺激”人物,以记录其种种行为,从而显露其性格。
【例如】学生在《寂寞里的幸福》一文中 ,开头写道 :“初秋 ,已经不经意间亲吻人间。在一个黑夜,角落里,一棵树上,奶黄色的花瓣挣脱了花萼的包裹,贪婪地呼吸着潮湿的空气。当初日放射出白色的耀眼的亮光,拥抱这一树的花朵,那,是一种让人不敢相信的生命力。
这种生命力,让岁月都不忍心氤氲它的容颜。”
结尾写道:“一路上,心一直静不下来。忽然,闻到一股浓烈的芬芳,我不经意的抬头,原来,是一棵开满了奶黄色小花的树……”
这篇文章要表现的主题是奶奶在晚年里积极向上的生活及社区为老人带来幸福生活, 这样的环境描写用在开头和结尾,就自然而然地增强了文章的感染力。
一生在《记忆中那一抹亮色》一文中,写他萨克斯考级失利了,穿插了这样一段环境描写:“雨停了,天空经过暴风雨的洗礼,澄亮而透明。我走下楼来,想呼吸新鲜空气来缓解自己压抑的心情。楼前,一地支离破碎的花盆渣子,那盆吊兰也已被蹂躏得七零八落,东一枝、西一串,散乱地掩埋在泥土和碎渣中,黑黑的早已黯淡了先前的翠绿和生机。我拾起一枝,雨水顺着叶片滑落,吊兰啊,这可是你的泪? 是叹息老天对你的残忍,还是同情我虽努力付出却无法通过考级的厄运? 我不忍再看,只是轻轻地把它拢在旁边的大花盆里。”这样的环境描写比别的作文只是单纯的描写考级失败要出彩、生动得多。
再次考级时,写道:“我在门前徘徊着,忽然一抹清新的绿色映入眼帘, 竟然是那株吊兰, 在暴风雨后奇迹般地活了下来。枝干上几株初生的小苗,嫩嫩的、绿绿的,在微风的吹拂下,轻轻地摇曳着,犹如一群舞者,伴随着美妙的音符翩翩起舞,炫动着青春的活力。几朵小花高高地悬挂在枝头,白白的花瓣映衬着淡黄的花蕊,朴素却不失高贵,在微风中,袭来阵阵花香。我细细地打量它, 仿佛感受到了它那颗顽强不屈的心,它用坚强向我们展示了生命的价值。”
一滴水能反映出太阳的光辉, 一片枯叶能显现出肃杀的清秋。好文章之所以能动人肺腑,精彩的细节描写功不可没。成功的细节描写在刻画人物性格、丰满人物形象、推动故事情节发展、丰富作品内涵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生动的细节描写有助于折射广阔的生活画面,表现深刻的社会主题。
四、指导学生细节描写训练的成效与反思
实施细节描写训练写作教学的探索研究,经一年多的具体实践,我初步得出以下成果:
该课题的提出和策略构想, 出于对初中语文写作教学中文章总显得干巴巴的,不形象、不生动现象进行改进,是顺应新课程改革的大势,帮助学生开发潜能、引发其习作动机、激发其创作欲望的激活素,更向学生提供写作技巧的好范本,提高初中学生语文写作积极性和主动性。本策略的实践研究已基本达到了这一目的。细节描写训练,学生既动脑又动手,思维活跃,学习主动愉快,使全体学生都得到适合自己实际水平的学习尝试和不同程度的写作发展, 并大大提高综合应用能力。我所教的两个班的作文优秀率有所提高,这证明这样的方法是行之有效的。
当然,在实施细节描写训练的过程中,教师也遇到了一些阻力,比如学生的差异较大,如何分层成为一个困惑,还有待今后探究。
摘要:写作是语文教学的半壁江山,在语文教学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本文从新课程的理念出发,针对目前初中学生记叙文内容虚浮空洞、言之无物、缺乏真情实感的情况,为了给记叙文营造亮点,从体味生活细节,赏析经典细节,明晰细节技巧,练笔细节描写等方面,对记叙文教学中细节描写的教学过程进行了探索,并针对实际情况提出了思考。
作文教学中的细节描写 篇9
如果说学生能写得一手好文章是必须具备的一项本领的话, 那么练好“细节描写”就是学生必须掌握的基本功, 只有淋漓尽致地展现出文章的细节, 才能使文章的人物、景物、事物等“活”起来, 才能交代清楚事件的来龙去脉, 才能把真情实感融入其中, 写作真实情感的文章。
认识到这一点, 笔者就在强化作文中的细节描写方面进行了探讨。
一、以经典促借鉴, 使细节描写水到渠成
1. 品教材中经典细节
教材是最好的阅读的范本, 从中各选取一个个细节描写片断让学生揣摩学习, 通过讨论、评析、交流, 从而明白细节描写在作品中的作用, 如何用进行细节描写, 教材是很好的借鉴。
《孔乙己》中孔乙己把茴香豆分给孩子们吃, 看到孩子们还要, 就直起腰来看看碟子, 又用手罩住碟子, 说茴香豆不多了, “多乎哉?不多也。”这一细节描写, 有动作有语言, 还暗含表情和心理活动, 真实而典型地表现了孔乙己既天真又迂腐、既善良又小气的性格特点。
《故乡》中少年润土, 那西瓜地刺猹的小英雄形象引起人们无限的遐想;《心声》李京京不满于课堂上刻意造作与修饰, 困惑、愤懑、恐惧, 也会向我们迎面袭来;……一个个栩栩如生的形象, 一篇篇文质兼美的文章, 能激发学生产生情感上的共鸣。
2. 赏名著中精典片段
阅读名篇名著, 可以达到滋润心田、提高修养、启迪智慧和陶冶情操的目的。教师的责任是把学生培养成读书人, 使其好读书, 会读书, 要指导学生从经典名著、时文美文中汲取营养, 构筑永恒的精神家园。
二、让同学推荐出精彩的细节
“慌了, 拿过添饭来, 一口一碗, 又丢彀有五六碗, 把那馒头、卷子、饼子、烧果, 没好没歹的, 满满笼了两袖, 才跟师父起身”
“将一席果菜之类, 吃的罄尽。少顷间, 添换汤饭上来, 又吃得一毫不剩。巡酒的来, 又杯杯不辞。
”猪八戒贪嘴好吃, 作者通过他在宴会上连吃带偷、囊括一空的生活细节的描写, 把他的秉性, 表现得淋漓尽致。
注意文学作品的细节描写, 会让我们感到平淡的生活其实是那样的富有情趣, 细节描写, 给人带来无限的回味的同时, 也确实是激发学生写作兴趣。
三、以训练促技巧使细节锦上添花
古人云:“不积跬步, 无以致千里, 不积小流, 无以成江河。”为了使学生有扎实的作文基本功, 就必须在平时加强对细节描写的指导和训练。
1. 扩充细节描写
我和爸爸一起到河里游泳——爸爸左手提着装泳衣的小包, 右臂夹着个救生圈, 施施然走在前面。我怀着学会游泳的希翼和对水的恐惧, 向着那不知名的河流走去。
2. 设置环境, 补充细节。
把一个犯了错的学生进老师办公室的情景进行修改, 使叙述变成描写, 让人物形象更生动更真实。
我走进了办公室, 迎面正碰上X老师的目光, 里面充满了责备, 我喊了一声“X老师”, X老师点了下头, 只是“嗯”了一声。
我是怎样走进办公室的?有什么动作或心情?老师的目光是怎样的?看到那样的目光我又有什么心情?我是怎样“喊”老师的, 有什么心情?老师点头的神态、“嗯”一声的语调如何?这些都是可以展开来描绘刻画的。
修改展示:我诚惶诚恐地向办公室挪动着步子, 迎面正碰上X老师严肃的目光, 里面充满了责备, 我一遍又一遍地问自己, 怎么这么粗心, 默写都错了这么多。我低着头, 半天才张开嘴巴说:“X老师, 我, 我, 错了, 下次一定不会的。”我的心砰砰直跳, 惟恐看到老师再发火。老师大概看到我的恐惧, 只是微微地点着头, 直直地用眼睛看着我, 长地长“嗯”一声, 又长长地叹口气说:“你啊你, 有多少个下一次啊?”
把学生犯错的难过、恐惧心理及老师的严厉, 爱怜、惋惜表现得淋漓尽致。
3. 锤炼词语、巧用修辞。
在细节描写中, 选择恰当的词语, 可以以少胜多, 乃至一字传神。屠户把银子攥在手里紧紧的, 把拳头舒过来, 道:“……?”范进道:“眼见得我这里还有几两银子, 若用完了, 再来问老爹讨来用。”屠户连忙把拳头缩了回来, 往腰里揣, 口里说道:“……”用“攥”“舒”“缩”“揣”四字, 使这个见钱眼开、虚伪做作的市侩小人丑态跃然纸上。
巧妙运用比喻、拟人、排比、夸张等修辞方法, 可增强语言的生动性, 变抽象为具体, 使无形变为有形。如朱自清的《春》中对春雨的描写:
像牛毛, 像花针, 像雨丝, 密密地斜织着, 人家屋顶上全笼着一层薄烟。
学生描写雪景习作:“看!空中飞舞着的, 是一朵朵梨花, 还是一片片小纸屑?哦, 不, 它们是零零星星的小雪。不一会, 那些落光了叶子的树木上, 扎满了毛茸茸亮晶晶的银条儿, 那些冬夏常青的松树和柏树上, 挂满了蓬松松沉甸甸的珍珠。一阵风吹来, 树木轻轻地摇晃着, 那美丽的银条儿和珍珠儿就簌簌地抖落下来。……。”作者将空中飞舞的雪比作“梨花”、“纸屑”, 覆盖在落光了叶子的树木上的雪比作“银条儿”, 将覆盖在松树和柏树上的雪比作“珍珠儿”, 使雪景分外的美丽。
“什么是教育?简单地说就是养成习惯。”“语文的使用是一种技能, 一种习惯, 只有通过正确的模仿和反复的实践才能养成”在日常教学中注重灌输“细节描写”的意识, 通过有意识的训练, 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写作习惯, 懂得细节描写的魅力所在, 掌握细节描写的基本方法, 养成作文时进行细节描写的习惯, 使学生作文水平有大面积普遍提高。
作文教学中的细节描写 篇10
一、多角度体察生活, 全身心观照思考
细节描写重在一个“细”字, 它要求我们能够抓住生活中最细微、最具体可感的细枝末节, 把它们融入到文本中, 用以塑造人物形象、展现故事情节。要想有出彩的细节描写, 我们就必须拥有一双“慧”眼、一颗“细”心, 多角度观察生活, 全身心感悟思考。
首先, 我们要深入到生活内部, 对我们平常熟视无睹的人、事、物换一个角度细致地观察, 认真地思考, 获得新的认识。下面两段《春》《骆驼祥子》中描写雨的片段就很有特色:
1. 看, 像牛毛, 像花针, 像细丝, 密密地斜织着, 人家屋顶上全笼着一层薄烟。
2. 风过去了, 只剩下直的雨道, 扯天扯地地垂落, 看不清一条条的, 只是那么一片, 一阵, 地上射起无数的箭头, 房屋上落下万千条瀑布。
同样是写雨, 但春天的细雨和夏天的急雨是不同的, 而这一不同正是通过细节描写来展现的: 春天的雨是细的, 像“牛毛”“花针”“细丝”“青烟”, 夏天的雨像“箭头”, “扯天扯地”, 是“一片”“一阵”的“瀑布”。
其次, 调动起全身的感觉器官去感受, 并把这种感受及时、准确地记录下来。作文时, 再把这种感受重新组合、润色, 力求立体、真实但又不失生动地呈现在文章中。
再次, 融入感情, 用心感知联想, 使丰富的情感与生动的具象自然融合。我们来看看《水浒》中“鲁提辖拳打镇关西”这一精彩场面:
扑的只一拳, 正打在鼻子上, 打得鲜血迸流, 鼻子歪在半边, 却便似开了个油酱铺, 咸的、酸的、辣的一发都滚出来。郑屠挣不起来, 那把尖刀也丢在一边, 口里只叫:“打得好!”鲁达骂道:“直娘贼! 还敢应口!”提起拳头来就眼眶际眉梢只一拳, 打得眼角棱缝裂, 乌珠迸出, 也似开了个彩帛铺, 红的、黑的、紫的都绽将出来。
两边看的人惧怕鲁提辖, 谁敢向前来劝。
郑屠当不过, 讨饶。鲁达喝道: “咄! 你是个破落户! 若只和俺硬到底, 洒家倒饶了你! 你如今对俺讨饶, 洒家偏不饶你!”又只一拳, 太阳上正着, 却似做了一个全堂水陆的道场, 磬儿、钹儿、铙儿一齐响。鲁达看时, 只见郑屠挺在地上, 口里只有出的气, 没了入的气, 动弹不得。
对这三段文字金圣叹赞其“真正奇文”“三段, 一段奇似一段”。鲁提辖拳打镇关西, 打得有板有眼, 很有节奏感, 并不是流氓无赖一般毫无章法乱打一通。结果镇关西的鼻子“开了个酱油铺”, 眼睛“开了个彩帛铺”, 太阳穴像个“道场”, 综合运用了嗅觉、视觉和听觉去描写, 文章戏谑的笔法融于细节描写之中, 表达出作者爱憎分明的强烈感情。该片段描写的本应是一个鲜血淋漓的血腥场面, 但是却被作者以“酱油铺”“彩帛铺”“全堂水陆的道场”幽默诙谐地展现出来, 在多角度, 多层次, 形象、生动、细腻的描写中, 让郑屠下场很惨很惨, 人们惩恶扬善、恶人有恶报的善良思想也得以实现, 具象与情感融为一体, 感染力也就显得强大了。
二、扩大阅读, 积极积累、模仿、借鉴
我们不能在观照思考生活的过程中排斥在书籍中获取的前人及今人的知识精华。试问, 王羲之之后, 有哪个成功的书法家没有临摹过《兰亭集序》? 不少精品甚至也并不排斥借鉴, 我国第一部白话小说《狂人日记》据说就模仿了俄国小说的某些成分。同理, 训练细节描写不能也不该拒绝模仿、借鉴前人及前人作品。例如, 《最后一课》中描写小弗朗士联想出的一个滑稽的问题: “他们 ( 普鲁士兵) 该不会强迫这些鸽子也用德国话唱歌吧!”这一细节强烈地表达了自己的愤懑和不满, 嘲笑普鲁士的愚蠢做法。倘领悟了内容, 记下了这句子, 写作文写到郁闷处不满时, 灵活点地模仿着写一些有意思的句子发发牢骚是非常可能的。记下了朱自清《春》里的“桃树, 杏树, 梨树, 你不让我, 我不让你, 都开满了花赶趟儿。红的像火, 粉的像霞, 白的像雪。花里带着甜味; 闭了眼, 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 杏儿, 梨儿。”尝试着用实写与虚写相结合的手法来描写景物, 同样会很精彩。这么点点滴滴地积累起来, 文章里的细节描写也就丰富起来了、精彩起来了, 文章也就写活了。
需要指出的是, 材料的来源虽然重要, 然细节描写的具体过程中也不能有任何含糊, 要注意以下几点:
1. 注意摄取细小动作, 进行动作细节描写。
现实生活中, 一个人不自觉地表现出的细小动作, 没有经过刻意雕琢, 是离一个人的性格、习惯及修养距离最近的一处, 即如我们常说的“细节无小事”“细节处见精神”一样。如《背影》中: “他给我拣定了靠车门的一张椅子; 我将他给我做的紫毛大衣铺好座位。他嘱我路上小心, 夜里要警醒些, 不要受凉。又嘱托茶房好好照应我。我心里暗笑他的迂; 他们只认得钱, 托他们只是白托! 而且我这样大年纪的人, 难道还不能料理自己么?”“拣定”就是反复比较挑选才定下来的; “夜里要警醒些, 不要受凉”有身体上的关心, 也有有关财物安全的提醒;而“又嘱托茶房好好照应我”, 则是明知不可为而为之, 走南闯北的父亲自知“他们 ( 茶房) 只认得钱, 托他们只是白托”, 但却依旧“嘱托”, 这就是一个心细如发、体贴入微的父亲。一个“拣定”, 一个“嘱我”, 一个“嘱托茶房”, 就把人物举动、心思全绘出来了。
2. 描摹个性神态, 进行神情细节描写。
世界上的每一个人都是独特的存在, 有着自己独有的个性特点。个性渗透于人物全身每一处, 人物穿的衣服、脸上的线条、声调、语言、思想都是它潜伏的地方。我们可以看看宋濂的《送东阳马生序》: “余立侍左右, 援疑质理, 俯身倾耳以请; 或遇其叱咄, 色愈恭, 礼愈至, 不敢出一言以复。”“立侍左右”“俯身倾耳”, 生动地表现了作者的虔诚和恭敬; “色愈恭, 礼愈至, 不敢出一言以复”, 两个“愈”字, 更传神地表现了作者求知的虔诚与恭恭敬敬———贫寒却对知识孜孜以求的求学者的个性特征就浮现在我们眼前。
3. 捕捉语言细节, 进行语言细节描写。
常言道: “听其言, 观其行。”表面看, “行”较“言”来得重要。但言语中, 也是可以看出一个人的思想与情感。莫泊桑的《我的叔叔于勒》里面, 在父亲被别人吃牡蛎的高贵举动打动, 要请女儿女婿吃牡蛎时有这么一个情节: “母亲于是很不痛快地说:‘我怕伤胃, 你只给孩子们买几个好了, 可别多吃, 吃多了要生病的。’然后转过身对着我, 又说: ‘至于若瑟夫, 他就用不着吃这种东西, 别把男孩子惯坏了。’”在这特定的场合, 母亲的话表面上是对自己的爱惜、对儿子身体和教育的关心和重视, 但背后隐含的却是虚伪、吝啬的一面: 好面子, 却又想节省开支。如果写好语言细节, 三言两语就能勾画出一个生动的人物。
4. 揣摩心理细节, 进行心理活动细节描写。
心理描写是对人物的心理活动或精神世界进行揣摩的描写方法。与其他描写手法相比, 心理活动的描写更能直接展现人物的思想、情感及其产生、发展、变化的过程。同样还是《最后一课》的开头部分: “天气那么暖和, 那么晴朗!”“画眉在树林边宛转地唱歌; 锯木厂后边草地上, 普鲁士兵正在操练。这些景象, 比分词用法有趣多了; 可是我还能管住自己, 急忙向学校跑去。”小弗朗士在上学的路上被路旁的景物所吸引, 特别想停下来玩耍, 但是上学马上要迟到了, 又不得不“急忙向学校跑去”。这一段描写景物的同时, 又直接对小弗朗士的心理活动进行了描绘。小弗朗士此时的矛盾纠结, 让我们感同身受。
5. 抓住外貌特征, 进行肖像服饰细节描写。
俗话说“人靠衣服, 马靠鞍”, 一个人首先展现在我们面前的就是他的外貌、体态和服饰。我们在刻画人物性格、塑造人物形象时, 抓住人物的外貌进行描写是非常必要的。如《列夫·托尔斯泰》中“他生就一副多毛的脸庞, 植被多于空地, 浓密的胡髭使人难以看清他的内心世界”的外貌细节描写, 让我们一下子就可以把握其脸庞多毛胡髭浓密的脸部轮廓。宋濂的《送东阳马生序》中“同舍生皆被绮绣, 戴朱缨宝饰之帽, 腰白玉之环, 左佩刀, 右备容臭, 烨然若神人; 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的描写, 让我们感受到富家子弟华美的衣饰与作者粗劣衣服的鲜明对比。而《孔乙己》中“孔乙己是站着喝酒而穿长衫的唯一的人”, 更是揭示了孔乙己的身份与经济地位之间的矛盾, 预示了其悲惨命运。
浅谈小说中的细节描写 篇11
【关键词】小说 细节描写
一、细节描写有助于生动地刻画人物形象
小说三要素中,人物是小说的核心。小说就是通过人物及其活动的叙述、描写来表现主题、开展情节,从而感染读者、影响读者的。我认为,细节描写有助于生动地刻画人物形象。
1.细节描写能表现人物鲜明的性格。细节描写是刻画人物性格的重要方法,有的细节虽然只有几笔,但对刻画人物性格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鲁迅的《孔乙己》在刻画孔乙己的形象时写道:“孩子吃完豆,仍然不散,眼睛都望着碟子。孔乙己着了慌,伸开五指将碟子罩住,弯下腰去说道:‘不多了,我已经不多了。’直起身又看着豆,自己摇摇头说:‘不多不多!多乎哉?不多也。’于是这群孩子在笑声里走散了。”这一段细节,寥寥几笔,把孔乙己这个人物的性格刻画得很深刻,“不多不多!多乎哉?不多也”一个穷困落魄却又虚荣心十足的科举制度的牺牲品形象跃然于纸上。
2.细节描写能烘托人物心情。事实上,人物的心情也可以通过细小的动作、神态流露出来。因此,细节描写也是烘托人物心情的重要手段。
他转身朝着黑板,拿起一支粉笔,使出全身的力量,写了两个大字:
“法兰西万岁!”
然后他呆在那儿,头靠着墙壁,话也不说,只向我们做了一个手势:“散学了,——你们走吧。”——《最后一课》
这段文字,韩麦尔先生写粉笔字的细节描写,我们不难体会:其中倾注了他爱祖国、恨敌人的全部感情。而下文神态方面的细节,我们很容易想到:面对国土沦丧的现实,韩麦尔又陷入了痛苦之中。到这里,韩麦尔先生的形象更加鲜明,在读者心目中也更加高大。
二、细节描写有助于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
细节是构成情节的有机组成部分,所以在小说中,一些细节往往起着推动情节发展的作用。也就是说,某些细节看起来可有可无,可是缺少了它们,后面的情节无法关联。
毫无疑义,父亲是被这种高贵的吃法打动了,走到我母亲和两个姐姐身边问:“你们要不要我请你们吃牡蛎?”——《我的叔叔于勒》
这里,写的是菲利普附庸风雅,请母女们吃牡蛎。如果没有这一细节,就没有菲利普一家同于勒的相遇,菲利普夫妇后面的表演就失去了舞台,也就无法表现他们自私、虚伪、冷酷、唯利是图的性格,更无从表现小说所表现的人与人之间是纯粹的金钱关系这一主题。因此,这一细节看似微不足道,其实必不可少。
三、细节描写能描绘作品的典型环境
人物离不开活动的环境。所以,人物的一举一动往往带有特定的生活气息,反映出人物所处的典型环境。
瓦楞上许多枯草的断茎当风抖着,正在说明这老屋难免易主的原因。——《故乡》
这一细节勾画了老屋的破败、冷寂的景象,既暗示了家庭的衰落,又烘托出“我”和母亲凄凉的心情,从另一个侧面反映了辛亥革命后十年间农村的巨大变化,为下文人物的活动提供了典型的环境。
四、细节描写能深化文章的主题
他站住了,脸上现出欢喜和凄凉的神情;动着嘴唇,却没有作声。他的态度终于恭敬起来了,分明的叫道:
“老爷”!——《故乡》
相信看过这一细节描写的人,无一不引起心灵的震撼:那个健康、活泼、勤劳、勇敢、聪敏、机智、能干的少年闰土已经不见了——由于封建等级观念的毒害,中年闰土变得愚昧、迟钝、麻木,简直就是一个毫无觉悟的木偶人。这里的细节描写,通过闰土面部表情的变化,深刻揭示了闰土丰富的内心世界,揭示了他与“我”之间和谐关系的变异与幻灭,从更深的层面上表现了封建等级观念对农民及一般群众精神上的压抑和毒害。而且这种等级观念已经在被压迫农民头脑中深深地扎下了根。而这种情况,只要是社会制度不发生变化,是任何人以个人力量都改变不了的。
《哦,香雪》中的细节描写 篇12
一.细节刻画人物
细节描写的主要作用是刻画人物性格, 塑造人物形象。因此欣赏细节, 要欣赏从中所揭示的人物性格, 所表现的人物命运和境遇。《哦, 香雪》塑造了一群天真、活泼、朴实的山村姑娘的形象, 而在这个群体中, 香雪又是作者着力刻画的形象。香雪, 正如她的名字一样美丽纯洁, 作者从侧面 (旅客的眼睛) 抓住几个细节描写了她外貌的美丽纯洁:她的眼睛是“清如水晶的”、“令人信任的”, 面孔是“洁净得仿佛一分钟前才诞生的”, 嘴唇是“柔软得宛若红缎子似的”。作者更是抓住了众多的细节描写了香雪内心世界的美丽纯洁:她纯真无邪, 看火车她“总是第一个出门”, “跑在最前边”, 火车来了, 她“躲在后面, 双手紧紧捂着耳朵”;她追求进取, 她是台儿沟唯一上初中的人, 别的姑娘注意的是别人头上的“金圈圈”和“比指甲盖还小的”手表, 而香雪注意的却是车厢里的“皮书包”;姑娘们总是用核桃、鸡蛋等土特产换回自己喜爱的发卡、纱巾和尼龙袜, 而香雪则渴望用一篮子鸡蛋换一个自动铅笔盒;她自爱自尊, 女同学对她的嘲笑使她意识到贫穷“是不光彩的”, 听“北京话”说他爱人有个亲戚住在站上介绍她住一晚时, 她“感到了委屈”, 女学生要送她铅笔盒时, 她执意将一篮子鸡蛋留下;她坚毅执着, 为了换取铅笔盒, 她毅然登上火车, 为此她不得不走30里夜路回家。她已不是那个胆小、腼腆的香雪, 而是一个遇事果断、对渴望达到的目标执着追求的香雪。虽然走夜路她也害怕, 甚至将草茎插在小辫里“辟邪”, 但这并不影响香雪形象的可爱和真实, 也更衬托出她登上火车时的果断和执着。用40个鸡蛋和独自夜行30里的代价换了一个带磁铁的泡沫塑料铅笔盒, 这一举动显然是幼稚可笑的, 但这实际上又是非常动人的, 因为它显示了一个渴求知识而又纯朴天真的山村女孩强烈的自尊和执着的进取精神。人物是小说的灵魂, 如果缺乏生动具体、细致入微的细节描写, 人物形象就失去了血肉和神采, 整篇文章就显得干瘪乏味, 没有感染力。正是成功的细节描写, 使《哦, 香雪》的人物有血有肉, 性格鲜明, 形象栩栩如生;小说因之而充满生机, 产生强烈的感染力。
二.细节表现主题
作家对每一个细节的选择和描写都是有深刻用意的, 或表现性格, 或表达感情, 最后都可以归结到表现主题和深化主题上。《哦, 香雪》有四组重要的细节, 可归纳为看火车、做买卖、香雪的铅笔盒和凤娇的爱情。对每一组细节的品味都可以探寻作品的主题。如看火车, 姑娘们心不在焉地胡乱吃几口晚饭, 扔下碗就开始梳妆打扮:洗净黄土、风尘, 露出粗糙、红润的面色, 把头发梳得乌亮, 比赛着穿出最好的衣裳。有人换上过年时才穿的新鞋, 有人还悄悄往脸上涂点胭脂。尽管火车到站时已经天黑, 她们还是按照自己的心思刻意斟酌着服饰和容貌——像过节一样去迎接那列只停一分钟的火车。她们对山外的东西充满了好奇:一个发卡、一块手表、一只人造革的书包、一个带磁铁的塑料泡沫铅笔盒……都会带给她们热烈的话题和美妙的遐想。小说这一系列细节描写表现了新一代乡村青年对山外世界、对文明社会的向往之情。又如香雪的铅笔盒, 这个铅笔盒在小说中出现十多次, 这个铅笔盒可以说是小说中的“文眼”, 代表进步、文明、美好, 有关铅笔盒的细节描写深化了主题。这个铅笔盒不仅是一个实物, 它也是一种象征, 是文化和知识的象征, 是现代文明的象征。香雪对铅笔盒的追求, 就是对文明的追求, 小小的笔盒凝结了香雪的希望, 象征着她和山村的明天。从她身上, 可以显示强烈的时代意义。对细节的理解可以形成对主题的认识, 当然, 对同一个细节各人有不同的理解, 因此, 对主题也可以有不同的认识, 这是文学鉴赏中正常的多元解读的现象。按照新课改的理念, 我们要充分尊重学生的多元解读。
三.细节揭示心理
《哦, 香雪》在香雪夜归的情节中, 作者抓住一系列的心理细节、景物细节和动作细节展开了真切、细腻的心理描写, 展示了香雪丰富的心理活动, 从而展示了香雪形象的丰富性。作品写到了她害怕的心理, “黑幽幽的大山”、“叫人心惊肉跳的寂静”、“小树林发出的悉悉萃萃的声音”都让她害怕。小姑娘害怕是真实的, 可原本胆小的她却能第一个登上火车, 显得比别人更勇敢, 衬托出她强烈的自尊和执着的进取精神。接着写到了她得到朝思暮想的铅笔盒而压抑不住内心的兴奋, 作者用了“举”、“拍”、“摸”、“放”、“合”一系列动词, 传神地写出了香雪“心里很满意”。于是以下的景物细节都是“一切景语皆情语”的产物, “风柔和了”, “月亮是这样明净”, “群山像母亲庄严、神圣的胸脯”, 核桃树“豁啷啷”地歌唱, 小溪“欢腾着向前奔跑”……香雪还想到了台儿沟的贫穷落后, 展望它的将来, 还想到了爹和娘, 表达了她对山里人命运的思考, 表现了她对现代文明的向往, 渴求改变现状的强烈愿望。小说用了相当多的笔墨, 描写香雪独自一人走夜路的所见所感, 在这其中, 一系列的细节描写充分而细致地揭示了香雪的心理活动, 充分展示了香雪的精神风貌。
四.细节显现线索
有些细节描写, 在小说中不仅描画性格、深化主题, 也可以穿针引线, 使结构紧凑、前后照应。《哦, 香雪》中“火车”和“铅笔盒”就是这样的细节。它们在小说中多次出现, 成为了文本中或隐或现的贯穿线索。因此, “火车”和“铅笔盒”除了刻画人物、表现主题的作用之外, 它们还有一种结构的作用。作者并没有以情节本身的发展来安排叙事, 而是极力在火车到来的“一分钟”里开掘, 将一些每天一分钟里发生的事件以特定的方式加以精心的选择、排列和叙述, 串起了“看火车”、“做买卖”和“香雪换铅笔盒”等主要情节, 开始写火车和姑娘们, 最后香雪成为叙事的归宿, 成为小说的主角。而“香雪换铅笔盒”又是以“铅笔盒”串起了“想铅笔盒”、“换铅笔盒”和“带回铅笔盒”等重要情节。有人说, 《哦, 香雪》是一篇散文化的小说, 一是指它的抒情性, 此外也有“形散”的特点, 正是“火车”和“铅笔盒”等细节描写的贯穿, 为小说的布局结构起到了结构紧凑、前后照应的作用, 使人不觉其散。
【作文教学中的细节描写】推荐阅读:
作文细节描写教学01-14
作文细节描写教学目标08-19
作文细节描写教学设计07-13
作文教学要重视细节描写的指导07-10
作文中的细节描写09-28
作文的细节描写12-22
高中作文细节描写05-21
作文教案细节描写07-20
初中作文细节描写09-03
中考作文细节描写0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