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电视终端

2024-06-29

智能电视终端(精选11篇)

智能电视终端 篇1

1 引言

电视的发展经历了模拟到数字, 数字到智能的阶段。但与手机等其他消费电子相比, 其更新换代的速度远落后于软硬件数字技术的发展速度。家庭用户通过外加机顶盒收看电视的屏幕中模拟、数字、智能电视共存。再加上今后电视的屏幕越来越大, 其价值也越来越高, 更换电视机顶盒来使用广电增值新业务就显得经济又划算。

然而目前的数字电视行业里, 机顶盒的发展状况还比较滞后。超过八千万用户家庭的机顶盒还是传统Linux的集成式机顶盒。这类机顶盒是在传统数/模信号转换机顶盒的基础上, 增加了EPG、数据广播、VOD点播等附加功能。而且这类业务很多通过中间件实现, 而中间件技术标准不统一, 导致各机顶盒厂商实现机制不一致, 禁锢了广电业务的发展, 使得机顶盒的作用仅能实现电视节目的收看。要想帮助千千万万个家庭实现客厅娱乐多媒体的梦想, 需要对机顶盒进行革新。

能承载起客厅娱乐多媒体需求的, 是一个智能机顶盒, 或者说是智能终端。这个终端是有高性能的硬件, 开源的操作系统。在广电业务应用化的时代, 开源的操作系统, 可以吸引广大程序开发人员参与进来, 带动数十万个应用程序供千千万万个家庭使用。同时, 开源的操作系统, 有利于广电业务可管可控政策的实施。

2 智能终端的发展现状和发展趋势

2.1 智能终端发展现状

在三网融合的大的政策环境下, 电信, 互联网业务开始渗透到数字电视业务中来。作为增值业务承载的机顶盒, 将是广电与电信竞争与融合的交集点。

截止2013年上半年, 电信, 互联网电视机顶盒取得较大发展, 牌照商、视频网站、高科技公司都投入了较大研发力量, 并且有不错的产品面世, 比较有代表性的产品有:

(1) 百视通“小红”酷盒

该产品外观设计独特、轻薄、携带方便;基于安卓4.0的开放平台, 拥有百视通专为电视打造的应用商店, 集纳了上万种精彩的应用、游戏;整合了5万小时正版高清内容, 1200场NBA全赛事等海量正版优质在线内容;可与电视、平板电脑、手机实现对接和多屏共享, 支持3D、高清, 且拥有多码率宽带自适应传输技术, 自动匹配网络环境, 提供无缝、流畅、稳定的视频服务的功能。

(2) 乐视网乐视盒子C1S

该产品外观设计简约, 时尚动感, 做工精细;基于安卓4.1智能操作系统, 采用大屏交互体验的LeTV UI系统;拥有行业最全的正版影视剧版权库, 90000多集电视剧、5000多部电影, 丰富的自制、动漫、风尚、纪录片等内容及行业最全的体育赛事;杜比、DTS认证, 支持3D、1080P超清播放, PPPOE拨号、USB蓝光光驱、DLNA和Airplay等功能。

(3) 小米盒子

该产品体积小巧, 简单大方;基于Android 4.0系统, 微软Metro的不对称设计风格的时尚界面;集成“中国互联网电视”播控平台, 全面提供超过30万小时的央视正版授权高清内容, 包含最新最热的电影、电视剧、综艺节目、动漫等等;集成小米盒子的专属的米联功能, 兼容Airplay、DLNA、Miracast。

(4) PPTV机顶盒PPBOX

该产品外观采用玻璃镜面设计, 质感不凡;基于安卓4.0系统, 交互界面和win8的系统界面类似;节目内容24小时不间断更新, 并且涵盖7800部电影, 25000集电视剧, 以及英超、中超、CBA等重量级体育赛事;支持DLNA和Airplay多屏互动功能。

自2011年以来, 广电行业公司也投入较大资源研发智能机顶盒, 由于广电行业的特性以及可管可控的要求, 广电行业智能终端在产品市场化上推进较慢, 真正进入用户家庭的几乎为零。2013年年初, 作为首个智能终端招标项目-央视智能终端项目, 开启了智能终端产品市场化的大门。比较有代表性的智能终端产品有佳视互动A18产品, 该产品外观小巧精致, 接口丰富;基于Android 4.0系统, 采用类似苹果的系统界面;集成“中国互联网电视”集成播控平台, 全面提供超过30万小时的央视正版授权高清内容, 包含最新最热的电影、电视剧、综艺节目、动漫等。

2.2 智能终端发展趋势

面对互联网电视等新媒体, 新技术的冲击, 机顶盒产业不得不面临转型, 挖掘自己的价值空间。在这种情况下, 广电巩固自身优势业务 (DVB) , 拥抱OTT就显得更为迫切, 智能终端也成为对抗电信, 互联网业务入侵的一把利器。

由于广电行业的特殊性, 智能终端的发展必须基于可管可控的系统, 并且可持续运营。这就要求智能终端能够融合新业务, 能够将广电已有的业务应用化、运营化。

3 可管可控可运营的智能终端系统

我国广电行业的发展是在可管可控的大前提下进行的。如何加强智能终端管理 (管好盒子, 管好业务) , 如何兼容双向互动平台, 如何保证终端的安全, 稳定, 防止被刷机, 乱装应用, 以及业务的快速部署和可运营, 是未来发展的基础。佳视互动在此背景下研发的智能终端A18产品, 从可管可控可运营角度, 深度挖掘广电行业需求, 顺应了三网融合的趋势。

3.1智能终端产品介绍

佳视互动智能终端A18产品, 硬件采用ARM Cortex A9高性能处理芯片, 软件集成了最常用的九大软件功能 (电视直播、节目指南、网络视频、应用商店、图片浏览、音乐播放、视频播放、文件管理、电视上网) , 完美诠释了家庭高清娱乐多媒体的含义。同时配套提供智能终端平台可管可控解决方案, 包括应用商店管理系统、后台管理系统、OTT流媒体管理系统、终端管理系统等。

3.2 智能终端可管可控系统

3.2.1 应用商店系统

3.2.1. 1 系统架构

如图1所示, 整个应用商店系统包括:应用商店后台管理系统、开发者社区系统、缓存服务、应用接口以及门户、终端展示、资源服务、数据库服务等几大系统。

3.2.1. 2 系统介绍

应用商店系统功能模块介绍:

应用商店后台管理系统实现终端用户管理、操作员用户管理、应用商品的上传、发布、应用的评价、数据分析等功能。

开发者社区系统实现开发者管理自己开发的商品、上线、下线、查看商品状态以及使用情况等信息。

缓存服务采用memcached技术对经常访问的数据进行内存存储, 提高用户访问速度, 提供效率, 增强用户体验效果。

应用接口实现门户和后台数据的交互, 所有数据交换均通过接口服务来实现, 能够对用户所有数据进行统一拦截和管理。

资源服务存放所有图片、应用文件, 提高访问速度和效率。

终端通过访问门户服务来使用应用商店, 浏览以及下载应用并安装。

3.2.2 后台管理系统

3.2.2. 1 系统架构

后台管理系统架构如图2所示。

3.2.2. 2 系统介绍

后台管理系统包括四个模块。

(1) 基本管理

包括:添加、删除、编辑用户, 角色管理, 菜单管理。

(2) 运营管理

EPG管理:频道、节目类型管理, 直播推荐管理、频道和频点管理。

应用商店管理:应用管理、内容提供商管理、应用推荐管理、应用排行管理、应用类型管理。

广告管理:广告信息管理、广告代理商代理、广告类型及广告位管理。

(3) 内容管理

EPG运营管理是对不同来源的EPG信息进行统一的管理, 包括:频道类型的增加、编辑和删除, 节目类型的编辑, 节目基本信息的编辑, 直播推荐管理。

应用商店管理是面向多种终端, 进行应用的统一管理, 包括:对应用开发商管理-基本信息管理 (版本号、发布时间) 评级、结算、授权管理等;对应用的管理-应用上传、编辑、审核、上架、定价、下架、评分、排行、推荐、版本升级等;对内容分发的管理-面向多个增值服务平台进行自动分发, 分发之后能够实现增值业务的自动部署。

(4) 运维管理

面向多种终端进行统一的升级管理, 包括:添加、编辑、测试、审核、删除升级包;针对不同终端采用不同升级方式, 灵活控制终端进行升级。

3.2.3 终端管理系统

终端管理系统是针对广电的智能终端进行监管的系统, 是三网融合提出对用户终端可管可控、用户行为可感知的技术实现手段。主要包括智能终端的数据采集、管理和用户行为采集如下部分构成:

(1) 设备的管理

实现对终端进行远程配置、性能监控、故障诊断、设备开通业务查询、设备的开通状态、开机认证等。

(2) 用户行为的统计

实现对用户的收视率、业务使用情况、电视广告的到达率、应用商店应用下载、点击、使用时长等进行数据采集和统计。

(3) 统计报表

采集的数据可按照时间、地域、业务等来分组, 通过图、表、对比分析的方式展现。

3.2.4 可管可控系统

3.2.4.1应用强制安装

在系统启动的时候获取用户所属的推荐应用信息, 如果应用有强制安装要求, 则检查本地安装应用, 如果不存在, 则自动静默安装该应用, 如果有且是新版本, 则更新该应用。

应用商店会采取轮询机制, 每隔一定时间从服务器获取相应推荐应用信息。

3.2.4. 2 强制卸载

在系统启动的时候, 应用会更新强制卸载的应用列表, 然后检查系统应用的安装情况, 如果是需要强制卸载的应用, 则强制卸载。

根据要删除的应用的包名, 应用商店会找到该应用, 并通过android包管理器强制删除该应用。

说明:

(1) 应用商店本身具备系统权限, 否则无法删除某些特殊应用。

(2) 应用商店会采取轮询机制, 每隔一定时间从服务器获取相应强制卸载应用信息。

3.2.4.3完整性

通过MD5校验。

在应用上传的时候会生成该应用对应的MD5, 应用商店在下载后会对其进行相应校验, 保证应用的完整性。

如果下载的应用校验失败, 则直接删除该应用, 并且提示用户应用完整性错误。

3.2.4. 4 防传播

对所有应用的安装进行相应的监听, 如果不是从应用商店下载以及系统默认应用, 可对其进行安装检查和限制。

对应用的片段加密, 以保证应用在本地的安装使用和防止传播。

3.2.4. 5 禁止应用的本地安装

需要平台识别并区别是应用商店下载应用或本地应用, 在安装程序调用时禁止本地应用安装。

4 智能终端的发展方向

今天广电基本上已经进入到了后平移时代, 在数字电视平移之后, 下一阶段就要进入到智能终端和增值服务的运营阶段。在智能终端上, 有广电有线网自己的服务, 比如高清、标清, 以及数字电视、VOD以及基于有线网的增值服务;也有互联网的服务, 比如OTT互联网的视频服务、互联网的应用以及应用商店等。

怎样将两种产品或者两种服务有机的结合起来, 同时又做到广电要求的可管可控?对于所有的技术提供商, 广电行业的服务提供商, 甚至是运营商来讲是一个共同的目标和挑战。

佳视互动的DVB+OTT智能终端解决方案, 提供了DVB的接入方案, 解决了高清、标清的直播电视、VOD、广电双向业务的问题, 同时将OTT基于互联网的业务引入广电有线网络。基于有线网络, 采用了基于高融合性CA的芯片以及可管可控的业务平台, 将智能终端和增值业务的运行限制在由运营商主导和控制的技术平台上, 保证了运营平台的安全性。

智能电视终端 篇2

互动电视使用问题 1.1 互动点播节目马赛克

原因:射频网络问题、节目片源问题、互动电视前端出现故障

处理:少量用户点播所有节目出现马赛克,一般是由于网络原因造成,用仪器测量用户终端传输点播节目流的频点(482MHz~538MHz)的信号电平和MER指标。少量用户点播某个节目出现马赛克,用测试机顶盒点播同样的节目判断是否为节目片源问题,如果是片源问题,通知运营中心处理。

全市范围内大量用户报修点播所有节目出现马赛克,通知运营中心进行故障排查处理。

销单:室内线路问题、HFC网络故障、IPQAM故障、互动节目片源问题、互动电视前端故障。

1.2 进入询价页面或者频道回看时提示查询失败

原因:用户的互动机顶盒序列号未在综合计费系统中注册或者用户在综合计费系统中的增值账户欠费超过最大信用额度,频道回看授权出现问题。

处理:机顶盒点播节目页面提示“价格:查询失败[-1102]”故障原因与点播节目提示机顶盒0X001A相同,排查处理方法也相同。

机顶盒可以正常点播各个栏目的节目,但是进入频道回看栏目页面提示“查询失败[-1201],请返回!”一般是由于频道回看授权问题造成,通知运营中心综合计费进行处理。

销单:计费系统原因、欠费中断。1.3 有时候浏览页面时没有节目列表

原因:有可能是由机顶盒所在网络环境差造成一部分数据包在传输中丢失。处理:如偶尔出现,可让用户重试。如频繁出现,检查网络状况,同时保证机顶盒的软件版本为最新版本。

销单:用户室内线路问题、HFC网络故障、机顶盒故障 1.4 有时候浏览页面时只有黄色的焦点框

原因:此现象基本发生在旧版浏览器(影立池)下所带机顶盒。

处理:如偶尔出现,可让用户重试。如频繁出现,检查网络状况,同时保证机顶盒的软件版本为最新版本。

销单:用户室内线路问题、HFC网络故障、机顶盒故障

点播节目出错,机顶盒提示错误 1.1 点播节目出错,机顶盒提示0X5002 原因:点播节目机顶盒提示0X5002错误,故障原因为机顶盒在开机过程中未正确接收到前端发送的配置信息流。

处理:重启机顶盒,在开机后选择普通数字电视和互动数字电视的首页停留十几秒钟后再进入互动电视首页下的各个栏目点播节目。如若故障依然存在,则根据报修情况进行相应的处理:

少量用户报修,用仪器测量用户终端发送配置信息流的频点(482MHz、514MHz)的信号电平和MER指标。

大面积用户报修,通知运营中心排查处理,检查放置在分前端机房的IPQAM设备是否正确接收到互动电视前端发出的配置信息流。如果IPQAM已经正确接收到配置信息流,则由工程部配合排查分前端机房射频链路。

销单:室内线路问题、HFC网络故障、IPQAM故障、分前端机房故障、互动电视前端故障等。

1.2 点播节目出错,机顶盒提示0X5004 原因:点播节目机顶盒提示0X5004错误,故障原因在于机顶盒点播后未能正确接收到前端发送的点播节目流。

处理:首先检查机顶盒是否正确连接射频线,关机重启机顶盒后重新点播节目,如果故障依然存在,则根据报修情况进行相应的处理:

少量用户报修,用仪器测量用户终端传输点播节目流的频点(482MHz~538MHz)的信号电平和MER指标。

大面积用户报修,通知运营中心排查处理,检查互动电视前端和放在分前端机房的IPQAM设备是否正常。销单:室内线路问题、HFC网络故障、IPQAM故障、分前端机房故障、互动电视前端故障等。

1.3 点播节目出错,机顶盒提示0X0019 原因:点播节目机顶盒提示0X0019错误,该故障主要出现在晚间用户收看电视高峰时段,故障原因为放置在放在分机房的IPQAM设备在晚间收视高峰期承载的用户点播量已经饱和,无法接受新的用户点播请求。

处理:出现该故障首先向用户解释让用户尝试重新点播或者避开该段时间点播,同时通知运营中心作好记录,尽快进行IPQAM设备扩容工作。销单:IPQAM故障。

1.4 播放节目时机顶盒提示0X9051 原因:播放节目时机顶盒提示0X9051错误,故障原因在于机顶盒检测到传输互动电视节目流的频点的射频信号中断8秒钟以上。

处理:检查机顶盒是否正确连接射频线,如果故障依然存在,用仪器测量用户终端传输互动电视节目流的频点(482MHz~538MHz)的信号电平和MER指标。销单:室内线路问题、HFC网络故障等。1.5 播放节目时机顶盒提示0X9052 原因:播放节目时机顶盒提示0X9052错误,故障原因在于机顶盒检测到IP网络中断3分钟以上。

处理:用户的机顶盒为基本型机顶盒,检查机顶盒是否存在IP网络中断或网络严重丢包的情况。用户的机顶盒为互动型机顶盒,检查机顶盒是否存在CM掉线或网络严重丢包的情况。

销单:室内线路问题、HFC网络故障、CM系统故障、宽带网络故障等。1.6 点播节目出错,机顶盒提示0X001A 原因:用户的互动机顶盒序列号未在综合计费系统中注册或者用户在综合计费系统中的增值账户欠费超过最大信用额度。

处理:根据用户有线电视证号在综合计费系统中查询用户的互动机顶盒序列号是否已经在综合计费系统中开通,核对综合计费系统中用户的机顶盒序列号与用户从机顶盒软件菜单中(缤纷服务-系统设置-系统信息)读出的序列号是否一致,查询用户的增值账户是否欠费及欠费情况。如果综合计费系统中用户的机顶盒序列号与用户从机顶盒软件菜单中读出的序列号不一致,则通知运营中心进行换机操作;如果查询用户的增值账户欠费已经超过最大信用额度,则通知用户到营业厅对增值账户进行充值;如果以上两点均正常,则通知运营中心综合计费进行故障排查处理。销单:计费系统原因、欠费中断。1.7 点播节目出错,机顶盒提示0X9100 原因:用户点播的节目在互动电视前端不存在。处理:通知运营中心进行排查处理。销单:互动节目片源问题。

1.8 点播节目出错,机顶盒提示其它不常见的错误代码

点播节目出错,机顶盒提示其它不常见的错误代码与运营中心联系处理。

进入互动电视页面问题

1.1 无法打开互动电视页面

原因:机顶盒开机提示0X5001错误,直接转到普通数字电视播放模式,无法通过遥控器“互动切换”键切换到互动电视首页,故障原因为机顶盒开机时无法获得正确的IP地址。

处理:用户的机顶盒为基本型机顶盒,首先检查机顶盒是否正确连接网线,机顶盒网口指示灯状态是否正常,再通过机顶盒软件菜单(缤纷服务-系统设置-系统配置-双向设置-IP设置)查看IP获取方式和DNS是否设置为“动态”。如用户使用路由器或者HUB,检查路由器或者HUB是否正常。检查楼栋交换机是否正常。如果以上几点均正常但机顶盒重启后仍未获得正确的IP地址,使用测试机顶盒查看是否为用户机顶盒故障,如故障依然存在通知工程部机房配合排查故障原因。

用户的机顶盒为互动型机顶盒,首先检查机顶盒是否正确连接射频线,机顶盒前面板CM指示灯状态是否正常,正常情况下CM指示灯“下行”常亮、“上行”常亮、“在线”常亮、“收发”闪烁。如果机顶盒前面板指示灯状态不正常,可以通过“下行”、“上行”、“在线”、“收发”四个灯的状态进行网络故障的简单判断。再通过机顶盒软件菜单(缤纷服务-系统设置-系统配置-双向设置-IP设置)查看IP获取方式和DNS是否设置为“动态”。通过综合网管检查是否存在回传噪声干扰,CM系统运行是否正常。

如果以上几点均正常但机顶盒重启后仍未获得正确的IP地址,使用测试机顶盒查看是否为用户机顶盒故障,如故障依然存在通知工程部机房配合排查故障原因。

销单:用户使用不当、机顶盒故障、室内线路问题、HFC网络故障、宽带网络故障、CM系统故障等。

1.2 机顶盒安装后首次开机,前面板下行灯闪烁 原因:CM首次锁定下行频点时间较长、下行信号问题。

处理:通过手动指定CM下行频点快速锁频:缤纷服务-系统设置-系统配置-双向设置-CM信息(密码0000)-在Configure选项中的Set downstream channel后指定CM下行频点,若仍不行,检查用户盒是否标准以及下行频点的电平是否正常。

销单:室内线路故障、HFC网络故障、机顶盒故障等。1.3 机顶盒安装后首次开机,前面板下行灯常亮、上行灯闪烁 原因:接错用户盒端口、用户门头误堵高通、上行通道问题。

处理:如用户使用广电标准用户盒,检查机顶盒后射频线是否接在用户盒的DP端口上、用户家门头是否有高通滤波器,若仍不行,检查CM回传通道是否正常。销单:用户误操作、室内线路故障、HFC网络故障等。

1.4 机顶盒安装后首次开机,前面板上、下行灯常亮、在线灯闪烁 原因:HFC网络问题、CM系统问题、CM未注册。

处理:使用测试机顶盒测试是否为网络故障,通知工程部配合排查故障原因。若CM未注册,报给技术部处理。销单:HFC网络故障、CM系统故障等。

1.5CM上线、IP地址正常,但是全网范围机顶盒无法访问互动电视页面 原因:宽带城域网问题、互动电视前端页面服务出现问题。处理:通知运营中心排查处理。

销单:宽带城域网故障、互动电视前端故障。开机问题

1.1机顶盒开机后电视机无图像

原因:机顶盒故障、电视机故障、接线问题。

处理:首先检查机顶盒的视频信号是否接入到电视机,也就是黄色线头的连接线是否连接机顶盒与电视机相应颜色的输入口,其次检查电视机的输入信号源是否设置为AV信号。

销单:机顶盒故障、电视机故障、用户误操作。1.2播放节目时无声音

原因:机顶盒故障、电视机故障、接线问题。

处理:首先检查机顶盒和电视机是否为静音状态,其次检查机顶盒的音频信号是否接入到电视机,也就是白色和红色线头的连接线是否连接机顶盒与电视机相应颜色的输入口,如果有的电视机只有一个声道输入口,只需将左声道连接线(白色)连上即可。

销单:机顶盒故障、电视机故障、用户误操作。1.3收看部分普通数字电视时,某些频道会出现两种声音 原因:部分普通数字电视节目带广播伴音。

处理:可以将机顶盒上的右声道的连接线(红色)插入到另一组左声道的输入口(白色)。销单:其它问题。

1.4机顶盒开机后提示“加扰节目,请插入智能卡” 原因:机顶盒故障、智能卡未插好、智能卡故障。

处理:检查智能卡是否正常开通,是否以正常方向插入机顶盒的智能卡槽。销单:机顶盒故障、用户误操作。1.5机顶盒开机后,提示“无信号”

原因:机顶盒故障、射频线未接好、射频信号问题。

处理:检查机顶盒后到用户盒端的射频线是否正常接好,若仍不行,检查室内线路。

销单:机顶盒故障、用户误操作、室内线路故障、HFC网络故障。1.6 机顶盒开机后,提示“无节目”

原因:新购机顶盒需要搜索节目、EPG调整后需要重新搜索节目。

处理:需要重新搜索节目,步骤为按菜单键,缤纷服务-系统设置-节目搜索-自动搜索,等待搜索进度至100%后,退出即可。销单:用户误操作、数字电视EPG调整。1.7 机顶盒开机后,提示要输入密码 原因:用户设置开机密码。

智能电视终端 篇3

虽然智能手表引发了苹果、谷歌、三星、索尼等多家巨头的关注,但目前还没有哪家厂商能够引爆这一市场,从9月份上市的三星Galaxy Gear的销售情况来看,反响平平,据统计Galaxy Gear每天仅能售出800只,目前全球累计销量也仅为5万台,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产品还未能实现平台间的覆盖,仅支持少数几款三星Galaxy设备,并不兼容第三方智能手机,同时产品功能受限,应用软件少,不能满足消费者对产品的期待。

技术是产品发展的第一生命力

应用程序的发展与嵌入式移动连接设备的不断使用相结合,使得目前智能手表的市场出现了更多的变化,同时各种元器件体积越来越小,功耗越来越低,性能却越来越强大,使便携、轻巧、实用、高性能的智能手表在技术方面不存在障碍。

用户需求是支撑市场发展的源泉

智能手表相比于传统手表拥有更丰富的用户体验,不再是简单的时间指示,也不再局限于某些户外运动手表的单一功能,智能手表将呈现质的突破,就好比当年传统功能手机和现在的智能手机区别,同时,智能手机已经改变了人们使用软件的习惯,而计算机信息处理技术也变得越来越个性化,因此,对于消费者来说,添置智能手表成为他们收集的连接设备的一员,只需迈出一小步,但同时需要注意的是消费者对产品的体验完善程度将会直接刺激其市场消费行为,因此在产品定位、功能、应用、衔接等能否满足消费者期待成为智能手表厂商开发的重点。

消费电子市场急需吸引眼球的产品

在P C、手机、互联网的一轮轮热潮过后,必须寻找一个有更大增长空间的新业务增长点,而高科技穿戴设备能很好的契合各项需求。由于手腕的战略位置并可以全天候佩戴,“智能手表”作为高科技穿戴设备大规模市场化应用的排头兵从市场风险角度来说则更为妥当,各大公司定会全力推进这一产品的普及以从中获得相关利益促进自身业绩增长。

虽然全球投资者对智能手表市场燃起了巨大热情,业内专家也对其未来市场充满信心,但从现有产品情况来看,智能手表仍存在续航时间短,操作系统不成熟,软件和应用不足,产品革命性变化和想象力不够等问题。

关于广电数字电视智能终端的思考 篇4

1 广电数字电视智能终端研究方向

近年来, 我国的有线数字电视事业发展较为迅速, 这为广电数字电视的发展带来了较大的机遇。但是随着用户对通讯网和广电数字电视的需求量不断增大, 现有的广电数字电视智能终端模式已经不能满足用户体验需要。因此加强对更加简单方便的广电数字电视智能终端的研究就显得非常有必要。

在开发新一代广电数字电视智能终端的过程中, 需要明确其开发目的和研究方向, 而三网融合无疑正是其现阶段最主要的研究方向。这是因为三网融合可以并且可以对电信网、数字电视网以及互联网这三者进行深层次的全面整合, 使其内容和技术都充分融为一体, 满足电脑终端、收集移动终端以及机顶盒电视终端的所有通信需求。而实现三网融合也是大数据时代的必然要求, 是物联网产业发展的基础。因为任何的技术最终都要在终端上体现出来, 所以终端设计的好坏会直接影响技术的应用效果。为此必须要重视广电数字电视智能终端的研究, 并且最好从物联网的M2M技术出发进行研究, 以适应三网融合下的物联网发展要求。

2 广电数字电视智能终端现状

就目前来讲, 广电数字电视智能终端所使用的产品主要是机顶盒。机顶盒终端能够满足用户对一些基本电视节目的观看需求, 但是对于高清电视频道等需要数字电视观看的情况下, 机顶盒的应用效果并不是很理想, 其无论是从软件上还是从硬件上都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 其内部配置不够高端, 芯片的处理能力较低, 因此运行速度相对较慢, 不能承载很复杂的应用荷载。并且从商业运营的角度来讲, 当前的有线电视并没有统一规范的运营标准, 运营模式不够成熟, 业务应用过于单一, 不能实现良好的资源共享, 也无法满足用户的个性化需求, 厂家在将终端应用在市场中时需要做很多的重复劳动。

可以说, 就目前的广电数字电视发展需求来看, 机顶盒终端的应用性能比并不高, 硬件配置和软件设计不够完善, 终端开发的用户目标仅仅只局限在广电用户上, 而没有考虑PC、手机用户的需要。因此在机顶盒的不断更新换代中, 若想增加一个新的应用, 部署周期相当长, 几乎每个有线运营商网络里, 机顶盒都不是一种, 会涉及到几个厂家几种或者十几种机顶盒, 要开发统一的应用要涉及到每一种机顶盒的升级换代、测试, 这方面的工作非常繁琐, 大大限制了有线运营商在机顶盒和电视上开展增值应用新业务的速度, 成了现实中一个难以逾越的瓶颈。

3 广电数字电视智能终端的发展前景分析

今天手机的功能已经不再仅仅是通话的终端, 而是已经与电子商务、广播电视、移动定位等领域内的技术相互结合。手机除了最基本的通话需求和功能之外, 慢慢发展到即时通讯、QQ、MSN、淘宝等都有手机版本, 同样对于广播媒体, 不管CMMB的广播还是手机上3G的视频应用, 都已经深入人心, 手机同时发展到手机支付、音乐、上网、个人信息管理以及GIS导航等等, 看起来, 移动智能终端已经将广电数字电视取代, 广电数字电视智能终端的市场前景惨淡。但事实上并非如此, 因为电视所提供的后仰式体验与高清震撼效果是PC、手机等终端所不能比拟的, 如果电视可以提供更加便捷的操控体验, 用户势必会选择屏幕更大、视觉效果更好的电视, 而不是窄小的PC与手机。

因此在这里我们要重新对有线数字电视进行定位, 数字电视新生活把电视定位为一个家庭信息化终端, 需要仔细研究家庭用户的使用习惯, 把简单、易用、可提高生活品质作为服务用户的设计原则, 通过多种新技术和平民化的操作界面保证用户家庭中每个成员都能享受到这些应用带来的好处。同时机顶盒一定要借鉴手机终端的发展, 承载更多的应用, 实现从普通机顶盒向智能机顶盒的蜕变。

4 智能机顶盒的设计原则

智能机顶盒 (Smart STB) :是指以广播电视数字化发展为依托, 具有独立、开放的嵌入式操作系统, 能最大程度便于数字电视产业链各环节核心竞争力培育和发挥, 能最大程度便于用户实现数字电视服务的自主选择及个性化服务呈现, 并能通过第三方软硬件扩展, 不断对机顶盒功能进行扩充的新一代机顶盒。它必须遵循三个基本设计原则:

4.1 开放性。

以开源的嵌入式操作系统为基础, 确立开放的软件构架和开发环境, 吸引更为广泛的机构、实体、企业、个人等各方面技术力量参与。以安卓系统为例, 因为它的开源, 任何有能力的软件编写者都可以进行软件开发, 可以不用花钱享受很多业务, 另外理念优秀:安卓系统由于其工作原理使其不会出现其他常出现的白屏或者漏内存 (就是越用越卡) 的行为出现。

4.2 层次性。

使不同消费层次的用户有更多更灵活的选择, 也便于运营商差异化的业务集成及业务提供商进行特有业务开发。

4.3 扩展性/自主性。

通过制定并维护一套开放的服务和公共API规范, 开发出通用的基本功能模块, 鼓励第三方业务开发, 并预留可扩展的硬件接口。

只有基于这三个原则下制造出来的智能机顶盒, 才能说是彻底对现有的机顶盒设计理念进行了颠覆和创新, 才能在将来的市场上担当重任, 才能起到我们所设想的智能终端所应具有的承载能力和扩展能力, 才能成为真正与现有的其他行业智能终端竞争的强有力的产品。

结束语

综上所述, 虽然在互联网和移动智能终端的冲击下, 广电数字电视的市场受到一定的影响。但是在这个物联网不断发展的时代, 若能够抛弃传统不利的数字电视智能终端产品, 积极研究新型的先进智能终端, 并与PC终端、手机终端积极融合在一起, 实现三网融合, 则势必会为广电数字电视带来新的广阔发展前景。并且在三网融合下, 广电数字电视智能终端的应用将会极大的提高用户的体验满意度, 使其不用面对理不清的各种数据线、记不完的各种密码以及各种各样的终端点品, 从而使用户真正享受到当今先进技术所提供的便利。

参考文献

[1]曾国栋.三网融合下的智能电视运营模式[J].中国有线电视, 2011 (5) .

[2]俞中华, 熊以安.浅谈智能多媒体数字电视终端的发展[J].有线电视技术, 2012 (1) .

具有感官功能的智能终端 篇5

未来的智能终端都会具备人体感觉器官所拥有的功能,如触觉、味觉、嗅觉、听觉、视觉等等,并且可以直接用人类大脑所产生的脑波来控制智能终端。

在智能终端上首先要有一个非常先进的“人机界面”(HMI),包含输入、输出及具有学习能力的智能核。现在,智能终端的输入部分主要由触摸屏来完成,通过手指的触摸来完成控制。但是,这还远远不够。要想真正体现出优异的输入功能,还需要下列技术来完成:

生物特征辨识输入系统

(人脸、虹膜、指纹、声纹、手指静脉、签名识别、手写识别)

视觉输入系统

(眼球追踪、视线控制)

语音输入技术

(语音识别技术、自然语言输入)

动作输入技术

(手势识别、手语转译、姿态控制、姿态识别)

触觉输入技术

(智能服装、穿戴式计算、织品感测器)

声光输入技术

(声波控制、光线控制)

意识输入技术

(脑波操作界面,用耳机读取脑波)

有了上述几种输入技术,将使未来的智能终端的输入变得更加简单和方便。例如,现在常用的是点击终端上的键盘来输入信息(如电话号码、邮件等),如果未来采用“光线控制”的话,就不用在终端上输入,而是可以通过光线投射,在手背、手臂或者能投影到的任何地方点击“虚拟键盘”。

更有创意的是“声波”控制方法。这需要在手臂上配戴一个袖箍,然后用一只手的手指敲击手臂及手掌,其振动会转变为声学脉冲,随后在皮肤上像波浪一样传播。臂带上的传感器检测出该脉冲后,传递给分析信息的智能终端,作为各种各样的控制信号,例如输入电话号码,把智能终端打开或关闭,操作各种智能终端的功能等,或者是控制终端上的音乐播放器。如在手臂上将音乐播放器的各种操作划分为几个部位,只需用手指敲击手臂,便可操作与袖箍连接的音乐播放器。如果利用小型投影仪,还可将手臂及手掌作为屏幕来收看或收听音视频等。

通过这些输入技术得到的信息,将进入一个“智能核”。这个智能核包括两个方面的功能:一个是分析功能,即对于获得的大量信息和数据进行分析,这里不光是用到“大数据”的分析技术,而且还用到“情绪计算”,即可以分析出一个人的情绪如何;另一个是具备学习能力,包含机器学习、机器翻译、知识控制、行为控制等等。

智能终端的输出界面也将符合人的基本感官效果:如视觉效果将会通过微型投影仪、三维立体显示、电子纸、可折叠显示器等等得到传递。听觉信息输出将会由语音合成、口语对话技术来完成;而更进一步的是“沉浸式”输出,即让人沉浸到一个极具真实感的虚拟世界里。这将用到“虚拟现实”、“增强现实”、“混合实境”等技术。

智能终端的触觉感知

在商店里买衣服、床上用品等,人们需要用手摸摸布料,才能知道布料的厚度、柔软度、光滑度等等。随着电子商务的迅猛发展,很多人都喜欢直接用智能终端在网上订购商品,但遗憾的是无法知道商品的质感。未来的智能终端,不但让我们可以使用网站上的试衣间试穿衣服,还可以透过触碰感受到衣物的质感。

这方面的研究工作早已经开始了。有人发明了一种“振荡法”,使手机产生一种微弱的振荡,当达到某个特定频率时,手摸上去的感觉就相当于摸着某种质感的物体。美国就有几家公司在做这方面的研究。当你准备购买床单时,马上感觉到这是全棉的柔软床单,总比你只听信商业广告要好多了。

丹麦研究者发明的能够体验对方体温的鼠标,也已经在这方面作了很好的尝试。当你手握着鼠标在与对方进行视频或音频对话时,你可以感觉到对方握着鼠标的手的温度。这就像当朋友与你握手时,你感受到朋友传递给你的热量,当对方是你的恋人时,你就会感受到来自远方的爱情的温暖。

这样的应用也可运用在远距离医疗上,患者只要将患部拍摄下来传送给医生,医生触碰图像就可以知道软组织的粗糙程度,以进行初步的诊断。

智能终端的嗅觉感知

智能终端将内置嗅觉感测器。这种感测器的研究目前已经有了很大进展,从以前体积较大的“电子鼻”到现在用MEMS芯片实现的号称“世界上最小的”的真空泵,已经可以轻松地放到一部智能手机里。用这样的真空泵就可制成世界上最小的质谱仪,可以分析任何化学元素。

通过这些嗅觉感测器,人们可以根据自己呼出的气体得知自己的身体状况,若是快要感冒了就采取预防措施,而医生也可以用来判读病人是否患有肝病、肾病、气喘等其他疾病。这些信息和数据都可以实时的方式传到远处医生那里,这样就可以协助医生远距离诊断或是监控患者的状况。

农民可以用智能终端,通过嗅觉感测器知道这块土壤是否适合作物的生长,是否含有不良的菌种,也可以嗅出作物生长的状况,是否可以收成了。这对提高农作物产量将有很大的帮助。

护理中心可用智能终端,通过嗅觉感测器随时监测环境中是否有不良细菌,是否已消毒,以防止病菌的传染,甚至可以监测都市卫生与环境污染情况。用智能终端来监测空气中的PM10和PM2.5值,也已经有不少研究者作了不同的试验,希望在不久的将来能够商用。

智能终端的味觉感知

具有味觉认知的智能终端可以知道每道食物的味道。你可以把智能终端碰触食物,它就可分析出食物中所含有的各种成分。这对于保障食品安全来说,将是必不可少的应用。具有味觉感知的智能终端还能知道食品是太咸了、太辣了,或是太甜了,它可以提供每天要摄入的食物建议。它可以从数以万计的食谱中,根据营养师的建议以及食用者的喜好,重新设计出营养均衡的菜单。

厨师们也可以使用智能终端品尝自己烹饪的餐点,找出需要加强的地方,并通过不同的食材组合,开发出更多佳肴。而保健食品从业者可以针对有特殊饮食需求的人,如糖尿病患者,调配出可控制血糖却又可满足喜欢吃甜食的欲望的配方,让患者有更多选择。

智能终端的视觉感知

“计算机视觉”是一个已经发展了很多年的技术领域,但是在智能终端得到应用的主要瓶颈是处理器的速度。随着新型半导体器件的不断出现,芯片运算速度将会有几个数量级的提高,这样,“人脸识别”将会进一步提升识别率和识别速度。

智能终端的“计算机视觉”在很大程度上将会超过人眼。例如,对于医疗图像或X光片上的不正常的图像小点,人眼不一定能作出准确的判别甚至会忽略,但是它却不会放过。如果和大数据技术包括数据分析技术配合使用,这样的视觉感知在许多场合将会具有非常重大的意义。

在不远的将来,利用智能终端的“视觉”,还可以完成3D扫描或者利用一些背景完成3D合成。图片缩放、移动、旋转、指令操作、精准控制等都可以在智能终端里自动完成。这将会对一些传统产业产生重大影响。例如,雕塑家、建筑师可以利用该技术完成一份虚拟的作品,然后再通过3D打印机把模型或实物打印出来,而医生可利用该技术做实验或者模拟手术等等。

智能终端的听觉感知

再过几年,随着机器听觉和语音识别技术的进一步发展,智能终端将可以非常准确地分析语言特征,例如使用一部智能终端,你就可以准确地知道你的婴儿为什么在哭。

另外,带有听觉感知的智能终端有很高的灵敏度,能够检测到微弱的声音信号,并能判别音频的微弱变化。这对于有些场合非常有用。例如,如果用它来监测一座大桥,可以及时知道桥的哪一部分已有松动,从而可在大桥倒塌之前及时进行修复和处理。同样,用智能终端也可以做到在一棵树倒塌之前,知道内部的断裂情况。

或许还有“第六感”呢

智能终端必将成为人类器官的延伸,甚至成为感觉器官的一个不可缺少的补充。至于究竟可以延伸多少,延伸到哪里,那就要靠人们的想象力和人类的需求了。而10年之后所能想到的和需求的,又会与今天有很大不同,用到智能终端上的技术也会有巨大的进步,到时很有可能除了延伸人类的五大感官之外,智能终端还拥有“第六感”的功能呢!

智能电视终端 篇6

关键词:智能电视操作系统,智能操作系统,广电终端智能化,TVOS2.0

0 引言

随着广电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融合加速发展, 一方面, 广电业态持续创新要求不断涌现的广电新业务能够智能快速地定位并提供给相关的用户群体, 另一方面, 广大用户也需要从众多新业务中智能地选择符合各自喜好的业务, 这就必将催生和促进广播电视智能化发展, 特别是广电终端智能化发展。

广电终端智能化既可以使内容和业务提供商、网络运营商通过已部署的广电智能终端智能快速地向用户提供新业务, 又可以使广大用户通过智能终端从前端海量新业务中智能地选择下载并收听收看自己喜欢的业务。由此可见, 广电终端智能化与广播电视智能化、广电媒体融合发展密切相关。没有广电终端智能化就谈不上广播电视智能化, 就难以有广电媒体融合持续发展。因此, 广电终端智能化发展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广电媒体融合发展的成败。

而确保广电终端智能化成功的关键因素是广电终端所用的智能操作系统。这一点已为智能操作系统对推动移动通讯终端智能化所发挥的关键作用所证实。美国苹果公司通过使用智能操作系统IOS推出了硬件平台统一的iP hone智能手机, 首次实现了移动通讯终端智能化, 随后, 美国谷歌公司推出了安装智能操作系统, 使得基于各种不同硬件平台的手机终端实现了智能化。正因为如此, 智能操作系统对广电终端智能化的核心和关键作用得到了世界各国广电行业的普遍认可和承认。

目前, 在广电终端智能化需要采用什么样的智能操作系统问题上, 存在两种不同的认识和技术路线。一种是将用于移动通讯终端智能化的智能操作系统如安卓等, 拿过来直接服务于广电终端智能化;另一种则是针对广电终端的特点和要求, 开发对应的智能操作系统, 即智能电视操作系统, 以此推动广电终端智能化发展。

上述两种认识和技术路线究竟哪种是正确地呢?我们认为正确的认识和技术路线是后者, 即广电终端智能化必须依靠智能电视操作系统, 而不能直接照搬和依靠用于移动通讯终端智能化的智能操作系统。

本文通过分析广电终端智能化需求, 介绍智能电视操作系统TVOS2.0及其特点, 对比智能电视操作系统与智能操作系统的差异, 讨论智能电视操作系统对广电终端智能化的影响等来回答上述问题。

1 广电终端智能化目标与需求

从目标上看, 广电终端智能化与移动通信终端智能化二者的目标基本相同, 都是要使相应终端不需更换终端硬软件, 而只需通过从前端选择下载相关应用软件就可以扩展终端功能、支持新业务, 从而为终端用户快速智能地提供新业务。

从需求上看, 广电终端智能化的需求与移动通信终端智能化的需求大不相同, 其原因归根结底是, 实现广电终端智能化所面临的挑战极为不同。这种需求上的差异具体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1.1 内容安全需求

广电智能终端必须支撑包括新闻、综艺、体育、电视剧和电影等在内的各类节目内容, 而大多数的内容都有版权, 内容制作和提供商都要求在终端侧对这些内容进行保护。这就是终端的内容安全需求。对于通过有线、无线、卫星等广电网络提供的广播式线性频道节目和点播式节目, 一般分别采用条件接收技术 (CAS) 和数字版权保护 (DRM) 技术来保护, 而对于IPTV或互联网电视的节目内容保护则一般采用DRM技术。

由于广播电视业务是广电终端必须支撑的基本业务, 因此, 智能电视操作系统必须支持对CAS技术和DRM技术的集成。也就是说, 内容安全需求是智能电视操作系统必须满足的。

1.2 媒体融合需求

在广电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加速融合发展的时代, 广电智能终端必须满足媒体融合发展的需求, 具体来说就是, 广电智能终端需要能够很好地支撑广播电视全媒体业务, 包括传统的有线无线卫星直播广播电视业务、新兴的IP视频业务、互联网电视业务、IPTV业务以及广电融合媒体创新业务等。

智能电视操作系统必须满足上述广电智能终端特有的需求, 即一方面必须能够以标准化的方式承载上述各类广播电视业务, 另一方面必须具备开放的广播电视全媒体处理能力, 能够智能高效地处理各种媒体融合创新业态。

1.3 终端融合需求

随着广播电视媒体融合加速发展, 广播电视终端形态创新也在不断加速。一方面, 有线、无线、卫星等机顶盒和一体机等传统广电终端加快了智能化发展步伐, 另一方面, IPTV、互联网电视等智能化的新兴广电终端也发展迅猛, 与此同时, 广电终端也正以前所未有的发展速度朝着无线与卫星融合终端、有线与互联网电视融合终端、IPTV与互联网电视融合终端、媒体网关等多形态融合创新终端形态发展。

智能电视操作系统不仅必须满足有线、无线、卫星等传统广电终端和IPTV、互联网电视等新兴广电终端的智能化发展需求, 更重要的是还必须满足终端融合需求, 支撑智能化融合终端的形态创新。

1.4 终端标准化需求

终端标准化的基本或者最低要求是基于不同硬件平台的终端能够实现对基本业务的标准化支撑和承载。更高的要求是终端软硬件能够实现标准化, 即对于不同的终端硬件形态, 终端软件基本实现标准化, 对于统一标准化的终端软件, 终端硬件可以基于不同芯片硬件平台实现标准化。

对于基本业务为广播电视业务的广电终端而言, 终端标准化就意味着同一个广播方式和点播方式广播电视业务可以下载到基于不同芯片硬件平台的广电终端上运行, 也就是说, 广播电视业务只需开发一次就可在基于不同硬件平台的终端上运行。这种终端标准化实际上也就是终端对业务承载的标准化。没有这种终端标准化, 同一类业务必须针对基于各种不同硬件平台的终端做相应适配性开发, 即使是终端实现了智能化, 媒体融合创新业务也难以快速普及应用, 从而妨碍媒体融合发展。

终端软硬件的标准化则将使广电终端能够享受到规模效应带来的红利, 大大降低广电智能终端的成本, 从而促进广电媒体融合发展。

广电终端只有能够支持终端标准化, 其智能化发展才有意义和得到保障。因此, 广电终端标准化是广电智能化必须具备的先决条件。

因此, 智能电视操作系统必须满足上述广电终端标准化。同时能够满足上述广电终端标准化要求的智能操作系统也必定是智能电视操作系统。由于广播电视业务传统上的网内封闭传播特点, 相关广播电视协议制定得不够细致且在各地广电网络中的实施不一致, 以及广播电视业务还涉及条件接收等内容安全技术等复杂因素, 现有用于的手机智能操作系统均不能满足上述终端标准化要求。广电终端标准化必须依赖于智能电视操作系统来实现。而对于智能电视操作系统而言, 要满足上述广电终端标准化要求, 其挑战性很高、难度很大。

1.5 智慧家庭需求

随着智慧城市、智慧社区、智慧家庭的快速发展, 广电网络作为三网融合的主要基础设施之一, 必将承担起支撑智慧城市、社区和家庭建设的重任, 广电智能终端作为家庭娱乐和媒体服务中心, 也必将会是支撑智慧家庭的核心设备。因此, 智能电视操作系统需要满足智慧家庭相关需求。

1.6 终端开放创新及其管理流程优化需求

长期以来, 广电终端在世界各国都大多以封闭垄断的面貌示人, 尤以有线电视网络终端为甚。这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一是广电终端与特定网络绑定, 离开特定广电网络终端就不能用了, 这主要是由终端标准化所引起, 二是终端必须先由广电网络运营商购置, 然后再转售、租赁、配发给用户, 用户自己不能直接购买和拥有, 这就是终端开放及其管理流程优化问题。这个问题不解决, 一方面广电运营商必须耗费大量的资金和人力物力用于广电终端的购置和配发, 另一方面也将严重影响终端形态创新以及新商业模式的创新构建。因此, 在推进广电终端智能化过程中有必要认真考虑如何解决这一问题。这就向智能电视操作系统提出了终端开放及其管理流程优化的需求。

总的来说, 由于广电终端具有独特的需求, 而这些需求之间不是独立分割的, 而是相互影响和依存的, 并且随着媒体融合的发展, 这些需求还会进一步增加, 因此, 对这些需求的响应就十分复杂, 也颇具挑战, 既需要深入了解广播电视技术和业务, 又需要很好地融合云计算、大数据、宽带互联网、移动互联网、智能媒体芯片等新一代信息技术。要很好地满足这些需求, 就必须进行有针对性的专门开发。

2 智能电视操作系统TVOS2.0及其特点

2.1 智能电视操作系统TVOS2.0总体架构

智能电视操作系统TVOS2.0软件采用了层次化、模块化软件架构。

如图1所示, TVOS 2.0软件从下至上由Linux内核层、硬件抽象层 (HAL) 、功能组件层、执行环境层和应用框架层等5个软件逻辑层或软件层组成, 每个软件层包涵若干软件模块。其中, Linux内核层担当起实际的操作系统任务, 实现了进程管理、存储管理、I/O管理、网络协议栈、安全保护和驱动等系统核心服务;硬件抽象层 (HAL) 对差异化的硬件平台进行统一抽象封装, 使得HAL之上的软件模块或应用对内核和硬件资源的调用尽量与硬件平台无关, 从而在最大程度保证, 在对TVOS软件进行跨硬件平台移植时, TVOS HAL层之上的软件可以不用改变;功能组件层实现了媒体处理、数字电视、DRM、DCAS、在线支付、媒体网关、智能家居、人机交互、终端管控等核心功能, 是TVOS2.0软件的功能主体;执行环境层提供JAVA和WEB应用代码的解释执行环境, 针对JAVA应用, 执行环境层通过TVM (TV Virtual Machine或TV虚拟机) , 实现对Java ME与Android Java字节码的解释执行, 针对Web应用, 执行环境层参照Chromium平台, 通过Blink+V8核的方式封装WebE ngine, 实现对Html5页面标签和JS脚本的解释和执行;应用框架层对功能组件层各组件模块的接口进行了封装, 为应用开发提供高级的API接口框架。

在TVOS2.0中, 处于上一软件层的软件模块, 可以采用i-Binder机制或其它相关协议等方式, 通过软件接口调用处于下一软件层的软件模块, 处于同一软件层的软件模块可以根据需要相互调用。

TVOS 2.0软件可以支持Java和Web两种应用类型。面向Java类应用开发, TVOS提供了兼容广播电视全媒体应用的NGB-J API和兼容Android应用的基本应用API;面向Web类应用开发, TVOS扩展了兼容广播电视全媒体应用的NGB-H API、DTV JavaS cript API、和OTT JavaS cript API等, 并提供了对HTML5、CSS3、JavaS cript的支持, 供应用开发者用于开发基于TVOS的相关Web应用。基于TVOS2.0的Java或WEB应用, 均不需要依赖于底层的硬件平台, 可实现一次开发, 在基于不同硬件平台的TVOS2.0上运行。

在安全方面, TVOS2.0全面支持可信执行环境TEE, 将DRM、DCAS、安全支付等安全应用集成到TEE环境中, 为上层应用提供安全基础。

2.2 智能电视操作系统TVOS2.0架构实现机制

TVOS2.0软件架构是以Linux内核层为基础、以组件层为核心实现的。

TVOS2.0以Linux为主, 融合Android对Linux的扩展, 采用DTS机制实现内核功能与硬件驱动的解耦合, 并按照TVOS2.0安全技术体系和架构要求, 增强内核安全机制和功能, 打造内核的各软件模块, 构建了TVOS内核层。

基于TVOS内核, TVOS2.0面向跨硬件平台的广播电视全媒体处理需求, 定义相关的广播电视全媒体处理HAL API, 并吸纳Android定义的通用应用处理HAL API, 形成TVOS2.0HAL API;按照TVOS2.0 HAL API, 利用TVOS内核的DTS机制, 实现TVOS HAL软件模块, 构建了TVOS HAL层。

基于TVOS2.0内核层软件与HAL层软件集成, TVOS2.0采用基于i-Binder机制的Service-Client软件模型, 实现了媒体处理、数字电视、DRM、DCAS、在线支付、媒体网关、智能家居、人机交互、终端管控等功能组件模块, 同时, 吸纳了为了兼容上层Android应用所需的相关开源Android功能组件模块, 构建了功能组件层。其中, 各功能软件模块包含Service和Client两个子模块, 各功能软件模块的主体功能在Service子模块中实现, 并通过i-Binder机制开放给相应Client子模块调用, 而Client子模块一方面通过i-Binder机制实现对相应Service子模块的调用, 另一方面将对相应Service子模块的调用封装成标准API, 供上一层软件模块和功能组件层中的其他组件模块调用。

在功能组件层中, 除了为支持某些特定应用, 一些功能组件模块之间在功能实现上存在依赖关系以外, 在技术机制上, 各功能模块之间相互解耦, 从而使功能组件层具有开放性, 即TVOS2.0既可以根据需要灵便地增加新的功能组件模块, 也可以根据情况方便地裁剪掉一些功能组件模块。此外, 功能组件层中所有功能组件Client子模块定义的API集合, 就构成了功能组件层通用接口子层。

TVOS2.0在功能组件层之上构建了彼此独立运行的Java应用执行环境和Web应用执行环境, 并基于这两种应用执行环境, 建立了Java应用框架和Web应用框架, 形成了TVOS2.0应用框架层。

在应用框架层, Java应用框架中的各软件模块, 采用JNI方式调用功能组件层中相关软件功能模块的Client子模块, 并将相应功能组件模块软件调用接口封装Java应用API, 供各种Java应用 (App) 使用。其中, 一部分Java应用API按照NGB-J规范进行封装, 以便兼容各种广播电视全媒体应用, 一部分Java应用API按照Android应用API进行封装, 以便兼容各类Android应用。

在应用框架层, Web应用框架中的各软件模块, 以JavaS cript方式调用功能组件层中相关软件功能模块的Client子模块, 并将相应功能组件模块软件调用接口封装成Web应用API, 供各种Web应用 (App) 使用。其中, 一部分Web应用API按照NGB-H规范进行封装, 一部分Web应用按照基于HTML5的全媒体应用API和其它应用API规范进行封装, 实现对HTML4.01和HTML5类的广播电视全媒体应用和其他应用的支持和兼容。

应用框架层的各软件模块, 不论是在Jave应用框架中还是在Web应用框架中, 一旦经执行环境层相关软件模块的解释后, 就能以JNI或者JavaS cript方式, 通过调用相关功能组件模块的通用接口, 执行对相关功能组件模块Client子模块的调用, 启动相应功能组件Client子模块的运行实例, 并与相应功能组件Client子模块运行实例结合, 通过i-Binder机制, 调用相应功能组件Service子模块, 从而使各种Java和Web应用, 通过TVOS应用API和应用框架, 实现对TVOS功能组件模块的调用。

在TVOS2.0中, Java应用框架和Web应用框架分别运行在两个相互独立的应用执行环境之上, 且共享同一个功能组件层, 也就是说, 功能组件层的同一功能组件模块软件既可以被TVOS2.0 Java应用框架中软件模块调用, 又可以被Web应用框架中的软件模块调用。

上述这种Java应用框架和Web应用框架的相互独立性, 结合TVOS2.0功能组件层的开放性, 就使得TVOS2.0在架构的实现上具有可组合、可拼接和可裁剪的特性。具体来说就是, TVOS2.0既可以有支持Java和Web双应用框架和应用平台的TVOS2.0-C软件版本, 也可以方便地对TVOS2.0双应用平台进行删减, 实现单Java应用平台或Web应用平台的支持。

如图2红色框所示, 通过将TVOS2.0中与JAVA平台相关的Android、TVM等部分代码进行剥离, 并在组件层添加系统服务组件, 完成Android FrameW ork类似的功能, 即可形成支持单Web应用平台的TVOS2.0-H软件版本。

TVOS-H单平台软件架构层次与TVOS-C双平台软件架构层次保持一致, 其中Linux Kernel层和HAL层完全重用一套。在组件层中各组件以独立进程 (Service) 的方式存在, 以C/S方式对外提供服务。进程间的通讯方式使用i-Binder, 组件业务接口采用IDL进行描述脚本自动接口, 保持最大程度的复用TVOS 2.0中的功能组件。TVOS-H单平台基线版本包含提供DTV组件, 媒体组件, WebE ngine组件, TEE安全组件, 这些组件与TVOS-C双平台共用的是一套组件。应用框架层提供API为HTML5标准接口和NGB-H接口。

此外, TVOS2.0目录结构设计充分考虑了同时兼容TVOS2.0-C软件版本代码和TVOS2.0-H软件版本代码, 在同一个TVOS2.0软件代码目录树下, 存放TVOS2.0-C和TVOS2.0-H两套软件版本代码, 并且可以使开发者通过编译选项的方式方便的编译出不同的系统。

2.3 智能电视操作系统2.0与智能操作系统的比较

智能电视操作系统TVOS2.0与智能操作系统如Android、IOS、Meego和Tizen等的最大相同之处就是, 全以Linux为内核构建而成, 都是基于Linux内核在屏蔽了不同芯片硬件平台导致的差异性基础上构建了支撑不同应用平台的机制, 从而形成了能够支撑终端智能化的智能操作系统。这主要是一方面因为Linux的开放性和通用性, 另一方面是由于单纯以Linux作为终端的操作系统难以满足终端智能化要求的缘故。而智能电视操作系统TVOS2.0与智能操作系统的不同, 来自于对上述所列需求的支撑。

智能操作系统一般是针对移动通讯终端开发而来的, 其开发的重点是围绕作为移动通讯终端基本服务的语音通信而展开的, 因此, 对于上述广电终端智能化所要求的内容安全、媒体融合和终端融合等需求, 智能操作系统基本没有考虑和也不支持, 对于终端标准化需求, 由于语音通信的端到端跨网互联和漫游等功能要求、相关通讯协议的标准化及其实现做得很好等因素, 智能操作系统实现了面向语音业务的终端标准化, 但没有考虑面向广播电视业务的终端标准化需求。

而智能电视操作系统TVOS2.0则完全不同。TVOS2.0从一开始就瞄准了上述需求, 相关研发也紧紧围绕上述需求展开。已发布的智能电视操作系统TVOS2.0具有以下特点:

一是突破了对直播、点播、互联网电视和跨屏互动等各种形态和格式的媒体进行统一协同处理的关键技术, 构建了功能强大的全媒体协同处理机制;

二是结合统一的全媒体处理机制要求, 打造了自主高效的HTML5引擎;

三是基于硬件可信安全执行环境, 针对DCAS业务保护、ChinaD RM内容保护和在线支付等, 建立了统一协同的安全处理手段;

四是面向智能媒体网关等多形态智能电视终端的要求, 内置了智慧家庭服务、媒体网关、智能人机交互、大数据采集等软件功能模块;

五是成功地搭载了视频通信、电视游戏等多款增值业务, 可以全面、有效地支撑有线、无线、卫星、IPTV、互联网电视等机顶盒、一体机以及、相应融合终端和媒体网关等各种智能电视终端形态。

美国苹果公司在将其IOS智能操作系统用于Apple TV终端多年以后, 在2015年突然宣布发布智能电视操作系统tvO S, 并将tvO S用于Apple TV等智能电视终端。这表明, 智能操作系统难以满足广电终端智能化需求, 而为广电终端智能化开发专门的智能电视操作系统既在技术上必要, 又在商业上可行, 而TVOS2.0在这方面已经做了较好的基础性、框架性的工作。

3 智能电视操作系统对广电终端智能化的影响

智能电视操作系统TVOS2.0对广电终端及其智能化的影响有如下几个方面:

一是TVOS2.0将使广电终端更加安全。TVOS构建了以硬件可信执行环境为基础的开放、自主的安全技术体系, 既全面升级了广电智能终端整体安全, 又有针对性地加强了DCAS、DRM和在线支付等的相关安全, 能够完全满足美国好莱坞等对4K智能电视终端的最新安全技术要求。

二是TVOS2.0将使广电终端实现智能融合开放。TVOS广电终端的智能特性不仅体现在业务的智能灵便扩展方面, 还体现在终端大数据采集和对用户个性化需求智能感知适配上;TVOS在支持各类广电终端及其相关融合终端基础上, 还在技术机制上支持终端的开放性, 通过各广电网络公司的管理流程优化升级, TVOS智能电视终端可以改变目前的封闭现状, 按照运营商的规划支持由运营商统一购置模式或用户直接购置模式等。

三是TVOS2.0将使终端实现标准化。TVOS2.0不仅是广电终端实现对广电业务承载的标准化, 而且是广电终端可以实现软硬件标准化。采用TVOS2.0以后, 广电终端将可以实现硬件软件分离, 而终端软件又以标准化的TVOS2.0加上相应业务的App应用软件和人机交互图形界面应用软件组成。App应用软件也是标准化的, 只需要一次开发就可以实现在全国各网络公司前端部署。人机交互图形界面应用软件可以根据各广电网络的要求个性化, 也可以以更小的颗粒度, 按照每个用户的不同要求或爱好而个性化。

四是TVOS2.0将促使和支撑广电运营商围绕广电智能终端创新商业模式。由TVOS导致或支撑的广电业务App化和终端融合开放特性, 使得运营商可以打破传统的重资产商业模式, 可以以自建、合建和完全交给用户选择的方式以及开放式的业务开发方式构建新的商业模式。

五是TVOS2.0将支撑广电有线无线卫星智能融合一体化和广电业务生态的构建。TVOS将统一广电有线、无线、卫星及互联网的终端技术体制, 使各类广电终端统一于TVOS技术标准体系之下, 是在广电各相关领域开发的业务实现共享共用, 从而支撑广电业务生态的构建。

4 结束语

TVOS2.0的发布和规模化应用及其技术演进必将为广电终端智能化发展开辟出一条崭新的自主、开放、融合、安全的发展之路, 有力地支撑广电媒体融合发展。

参考文献

[1]智能电视操作系统TVOS2.0技术需求白皮书.智能电视操作系统TVOS工作组.2015年8月.

智能电视终端 篇7

全家人一起锻炼身体!体感游戏, 和家人、网友拼积分、比成绩, 让运动更有乐趣。

学舞蹈, 网络视频教学, 智能软件教学, 摄像头检测你的动作, 让你更专业, 更轻松。

利用智能电视的教育类扩展应用:为孩子制定学习课程, 看电视再也不是只为了玩, 和孩子一起在电视前学习, 有趣的故事, 唐诗宋词的游戏, 动画片……

明天要给客户提案?在家里的大屏幕上先预演一下PPT吧。有问题?直接修改保存到云端, 第二天上班直接调出, 万无一失。

还在公司加班?提前预约家里的电视节目, 安排家里的电器做饭、空调预热, 畅享智能家居新生活。

智能化的未来电视

根据某研究咨询机构最新的调查数据显示, 北京的电视开机率仅仅约为30%左右。有业界人士不禁感叹:在互联网的冲击下传统的电视已经沦为客厅的一件摆设。

然而, 电视机的保有量并没有减少。同时, 对于未来电视如何新奇、绚丽, 功能强大的报道仍不时见诸报端。作为家庭智能信息终端的电视, 它的一举一动, 却总会引起消费者们无尽的想象和热烈的追捧。

可以说, 人们对于传统电视倦怠的现实与对未来电视能够满足人们更多信息服务需求的期望已经成为了当前电视产业发展需要亟待解决的主要矛盾之一。

那么未来的电视究竟会如何发展?如何才能获得重生?作为智能移动终端的代表, 并对电视产业“虎视眈眈”的苹果也许能够给我们一个答案。

去年, 当沃尔森·艾萨克森发表史蒂夫·乔布斯传记时, 关于传说中的苹果iTV传言就达到了高峰。在这本书中, 史蒂夫·乔布斯谈及他最终“破解”了开发用户友好电视机的密码。

新近有媒体报道, 富士康董事长郭台铭在非正式场合谈到了关于传言很久的苹果iTV。郭台铭表示, 富士康正在为苹果iTV做筹备工作。有分析人士指出, 此消息意味着苹果公司即将推出高清晰度的电视, 不过批量生产还尚未开始。

大家可能会被“苹果iTV”弄糊涂, 虽然苹果已经推出了Apple TV, 但这其实还算不上真正意义上的“电视”。AppleTV是由苹果独立开发的一台机顶盒式外接装置, 可直接装在用户原本的电视机上。Apple TV可以解释成为一种电视媒体的外置控制平台, 流媒体内容资源则来自iTunes。而与之相比, GoogleTV则是由谷歌主导、并与其他厂商共同合作分工, 实体产品可以是索尼开发的GoogleTV电视机/蓝光播放机或罗技制造的机顶盒。当然谷歌已承诺将让更多厂商共同投入这块市场。

而据相关报道, 苹果iTV是由苹果创造的理论上完全成熟的HDTV, 并集成了苹果的硬件和软件。据外媒预测, Siri将被融入到iTV中去, 分析人士指出:“虽然Siri语音和人工智能技术现在侧重于移动领域, 并且可以与Yelp以及地图服务等相关数据库相连接, 而在电视终端领域, Siri将会连接数据库, 只侧重于查找和访问电视节目和网络视频内容。”

在很多人看来, 苹果iTV已经被拿来和彻底改变了手机行业的iPhone相比。所以, 这也暗示了集合了众多功能的智能化的苹果iTV可能如iPhone改变了手机行业一样, 同样将彻底改变电视行业。

而在国内, 云概念的火热, 智能电视、互联网电视的发展, 在给电视产业带来冲击的同时, 也存在着很多机遇。而把传统有线电视和互联网电视相结合, 寻求广电行业的OTT电视新模式, 也将为整个电视行业的新媒体发展提供有益的参考。

这么多的名词难免让人摸不清头脑, 未来的电视究竟是智能电视、云电视、IPTV, 或者OTT以及互联网电视?

“智能电视, 一般指的是具有操作系统平台的, 具有联网功能的, 用户可以下载并安装一些应用的电视终端。传统电视和智能电视之间的关系就像传统的手机和智能手机的区别。最早的手机只有通话短信等基本功能, 后来出现的智能手机终端如今已成为市场主流。而智能电视终端未来也有望如智能手机一样在市场中占据主导地位。传统意义上只能看电视台节目的普通电视, 变成了带有操作系统的智能电视之后, 可以很方便的下载、安装, 扩展它的应用功能。而前些年国内推出的所谓互联网电视, 大多是连接上网线, 集成了几个固化的互联网应用, 能上指定的专区看看新闻, 看看图片, 直到智能电视出现之后, 互联网电视就变得更加开放, 功能更加丰富了。”某互联网和广电技术专家这样解释到

无论是哪种说法, 其实都是从不同的纬度来诠释电视未来的发展。有一点可以肯定的是, 伴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 智能化将是未来电视的必备要素之一。这场由苹果、谷歌等IT互联网企业发动的“智能化”变革正在对电视产业产生巨大的影响, 它不仅颠覆了人们对电视的传统认识, 更是为产业发展开启了一道大门, “智能化”已经成为了产业各方瞩目的焦点。

智能电视产业方兴未艾

如今, 智能电视已被视为下一个蓝海, 并吸引了诸多IT、家电巨头杀入。

苹果、谷歌、索尼、三星、LG、联想、海信……

科技的发展速度往往是超乎大多数人的想象的。众所周知, 中国的电视机市场十分巨大, 而伴随着产业的发展, 每年新增的智能电视, 也已经占了国内电视厂商整体出货量的很大比重, 甚至有消息称, 有关方面预计三年后将有大半以上的新出货电视机都将是具有操作系统的智能电视。

早在2 0 0 8年, 创维就推出了L08RT-F系列智能网络电视;2009年3月份, TCL推出了MiTV智能网络电视;与此同时, 长虹联合腾讯等合作伙伴打造“乐教”平台。经过本土彩电厂商的市场耕耘, 智能电视在国内得到了迅速发展。据权威部门的统计数据显示, TCL、创维等企业的智能网络电视机销量已占其总销量的30%左右。

调研数据显示, 2011年中国平板电视需求总量达3800万台, 其中智能电视需求量为400万台, 占总需求的15%;而据预计2012年中国平板电视市场需求总量将达4200万台, 其中智能电视需求量达800万台, 占需求总量的20%。

传统的广电行业也涉足了智能电视领域。5月15日消息, 拥有互联网电视集成牌照的湖南电视台与三星电子正式推出双方联手打造的智能互联网电视。据悉, 通过此次合作, 将在三星ES5500、EH5300、EH4500SmartTV产品上全面搭载湖南广电旗下芒果TV的和丰互联网电视内容与服务, 从而更充分的发挥出SmartTV产品的性能和人机交互设计。

随着智能电视技术及上游产业链的逐步完善, 智能电视市场扩容速度将逐渐提高, 消费者对智能电视认知度也有进一步提升, 在智能电视市场拓展上有了一定的消费需求基础。有机构发布报告显示, 消费者对智能电视有较高认知度, 在未来一年内有购买智能电视打算的消费者占37%。这一结果说明, 消费者对智能电视有很强的接受能力。同时, 智能电视市场还具有一定市场开发潜力, 部分购买者还在持观望态度, 有利的智能电视优势引导, 将进一步扩大智能电视市场。

保罗·莱文森在其著作中曾对电脑屏幕和电视屏幕的差异做过以下论述:一是电视节目完全是由观众以外的人编制的;二是电视台为每一位收视者播出的节目完全相同;三是很大程度上讲, 就收视者的注意力而言, 电视是“不必刻意留心”的媒介;第四是电脑屏幕上流动的多半是形象和声音, 偶尔有文字。而伴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与变革, 以上四点差异也正在发生着变化。技术和互联网的发展使电视业务也发生了根本性变化。

电视作为传统媒体时代的主流娱乐方式, 正在数字化浪潮中经历着巨大的改变。而电视终端在客厅和卧室家庭娱乐与信息终端的核心地位却难以被替代, 移动、高清、碎片化后, 家庭慢生活方式将在一定意义上回归。智能化后的电视, 未来可能又会吸引人们重新坐在沙发上“用”电视, 而不是像现在这样每天面对着电脑屏幕。

这场由IT互联网等终端厂商发起的“智能化”变革一方面正在力争满足人们在互联网时代对于信息服务的更高需求, 另一方面也得到了上游运营商和产业各方的积极响应, “智能化”正在融入电视产业, 也正在改变着电视产业未来的发展走向。

智能应用开启未来电视市场

未来, 当大家打开智能电视, 出现的不再只是几十或上百个电视频道。人们更可以如使用当前的智能手机和PAD一样, 通过使用众多或有趣、或实用、或新奇的APP应用程序与功能。

有数字显示, iPhone版App Store拥有应用数量最多, 达到47.8万款, 其次是Google的Play Store (原android Market) 的38.5万款应用, 再者是iPad版App Store, 拥有18万专为iPad大屏打造的应用, 还有服务于windows phone的window marketplace, 以及为三星手机、平板等提供应用服务的samsung Apps商店等应用商店, 都拥有万级数量的应用。

“Andriod系统和苹果ios系统应用开发者, 在智能手机上的竞争已经进入白热化, 想要获得更大的发展空间就需要找到一个全新发展领域, 因此智能电视将成为突破口。”乐视网CTO杨永强先生表示。

然而目前的智能电视的应用市场中, 千款应用都很少见, 而且质量均不是很高, 绝大多数均为从手机或PAD版转换而来, 专为电视终端打造的应用更是数量甚微。在这样的背景下, 应用开发者如果投入到TV应用市场的应用开发中来, 将会拥有无限的发展空间。

“坦率讲, 目前许多电视机上的智能应用平台上的应用数量还是太少, 许多用户会觉得也没什么好玩儿的应用, 这是因为智能电视整个市场还没成熟。”某业内专家指出。

与智能移动终端与移动互联网的精神相同, 智能电视终端的应用平台也应是开放的, 与开发者共赢的应用开放平台。当然, 对于应用开发者来说, 投入基于电视终端的应用开发可谓是“危”、“机”并存, 并且相比于移动智能终端的应用开发来说, 电视终端的应用开发的门槛也相对更高。

“我对于电视和机顶盒这一端也非常有信心, 我们的应用商城已经运营了近两年时间。”GAMELOFT中国区副总经理张龙说到, “首先, 智能电视终端的硬件性能越来越强大, 随着终端性能不断提升, 我们就能够有更强大、更绚丽的软件展现给大家。第二是存储;也许之前机顶盒和电视存储相比来说还是一块软肋, 在线浏览会更多一些。但伴随着市场的重视和存储成本的快速下降, 电视将会为大容量的应用、游戏提供非常好的存储环境, 大家可以把这些应用下到自己的机顶盒或智能电视上。第三是电视和机顶盒上应用的低价策略可以快速吸引大量的用户使用。第四是便捷的操作使用, 电视和机顶盒是永远在线的, 只要打开电视连上机顶盒就可以享受相关应用。第五是操控设备的改进。传统的摇控器与操控设备将更简单, 与应用与游戏结合的更紧密。”

同时, 观众与电视节目的互动、观众间互动, 以蜂窝结构传播;社交同电视进行无缝结合, 让智能电视成为社交网络 (媒体) 的重要终端载体;社交化应用也将是智能电视与其他终端间的重要的跨平台应用之一。

互联网与未来电视产业的融合

“未来电视要解决的主要问题是与互联网的关系。”广电总局科技委副主任杜百川指出, “广电应适应互联网的快速发展。”

2010年4月, 国家广电总局下发《互联网电视内容服务管理规范》、《互联网电视集成业务管理规范》, 正式把接入互联网的电视终端纳入了监管范畴。截至2011年底, 总局共颁发了七张“集成业务+内容服务”的“互联网电视牌照”, 分别为以中国网络电视台 (CNTV) 为申请主体的央视国际、以上海电视台为申请主体的百视通、以杭州电视台和浙江电视台联合作为申请主体的杭州华数、以广东电视台为申请主体的南方传媒以及湖南电视台、中国国际广播电台和中央人民广播电台。

而根据去年底广电总局颁布的《持有互联网电视牌照机构运营管理要求》 (181号文件) 规定, 互联网视频网站若想进入电视终端, 就必须选择一家具有“互联网电视牌照”的平台方进行合作, 通过其内容集成服务平台进入到电视终端。互联网进入电视终端的路径就此打开。

2012年1月5日, 百视通新媒体股份有限公司携手联想集团在沪推出互联网电视机顶盒A30;1月11日与12日, PPTV网络电视与华数数字电视传媒集团在美, 乐视网与中国网络电视台 (CNTV) 在京分别举行媒体发布会, 公布了各自互联网电视展开战略合作的消息。

“乐视给自己的定位是很简单的, 就是我们提出的‘平台+内容+终端+应用’战略。”乐视网CTO杨永强说到。

互联网视频网站的内容与牌照方的集成平台进行对接, 牌照方对内容具有最终审核权。同时, 根据规定, 一款电视机型只能绑定唯一的互联网电视集成平台;“但换句话说, 同一个厂商的不同机型仍可以植入不同的互联网电视集成平台, 这也给各方留出了竞争和合作的空间。”相关分析人士指出。

当然, 互联网视频网站与传统电视的合作模式还有很多其他案例。随着行业不断发展演变, 企业为探索盈利模式与扩张规模, 伴随着三网融合已现燎原之势。向电视终端进军已成为网络视频网站多终端战略和产业布局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刚刚与优酷合并的土豆, 一方面加大内容供应商版权采购、加强合作伙伴合作的版权策略, 坚持综合平台的发展路径, 丰富在土豆网上的多元化内容资源。消息称, 于5月2日与卫视同步收官的年度大剧《甄传》, 在土豆网的播放量超过5亿次, 创下土豆网2012年的最高单剧播放纪录, 超过此前《步步惊心》创下的3.5亿次纪录。另一方面, 土豆着手打造的“made for internet”自制剧, 加强了其与电视台之间的联动。今年3月份, 土豆自制剧《爱啊哎呀我愿意》打破了以往视频网站从电视台购买内容的先例, 成为首部反向输出的, 在深圳卫视、安徽卫视等电视台黄金时段播出的网络剧。

同时, 土豆网于2011年10月份开启本地化项目, 一方面是与地方电视台深度合作, 共建土豆网地方频道;另一方面是与地方性新闻门户网站合作, 在地方新闻门户中建立土豆频道。3月23日, 土豆网与兰州电视台在京宣布, 双方达成全频道独家深度内容合作, 共同创建土豆网“兰州频道”。据悉, 兰州电视台已是土豆网“本地化”进程中建立全面内容合作关系的第51家地方电视台。

另一方面, 不仅仅是与互联网企业展开合作, 广电也正在主动适应互联网的发展, 进军互联网领域。随着国家三网融合政策的逐步推进, 传统广电也正在从单纯的广播电视业务逐步发展成为了一个集广播电视、IP电话以及其他增值业务为一体的综合性服务提供商。

“广电要进入互联网视频领域。”杜百川副主任指出, “在互联网数据流视频流越来越占主流的趋势下, 广电进入互联网视频领域势在必行。广电不仅要在有线电视领域实现全国业务的互联互通, 也要在互联网视频领域进行统一部署。广电应在全国统一部署DVN和AVD, 结束单打独斗的局面, 发挥广电的视频系统优势。”

当前, 传统广电媒体正在整体发力大规模进军互联网, 上升势头明显, 影响力迅速提升, 品牌卫视网台联动效果显著。目前, 广电网络电视台大体已经形成三个梯队:第一梯队是以CNTV等为代表的国家级新媒体军团为主, 第二军团是以江苏、湖南、深圳、山东等发展的较早较好的地方卫视为代表, 第三军团浙江、四川、安徽、山西等为代表的后起之秀。但是不得不指出的是, 由于整体流量和影响力不足, 运营模式不清。所有国内广电网站流量加总到一起均不是大多, 相比于传统互联网巨头和众多垂直类和门户类网络视频网站来说还有较大差距。

“现在国内广电媒体也开始高调进军网络视频行业, 这对于网络运营商来说是一个挑战, 这种挑战已经不是第一次走到我们面前, 与当年互联网挑战传统媒体的时候相比, 当前广电面对OTT挑战所采取的动作要远比互联网刚刚开始的时代要快速和有力得多。”东方有线总工办副主任宋旭女士表示。

根据CNNIC的统计, 到2011年年底, 整个中国网络视频用户数量已经达到了3.25亿, 根据CNNIC的统计, 实际上到2011年底, 宽带用户数量是4.25亿, 当然这其中有很多宽带用户在多个视频网站上进行注册, 产生了用户的复式计算。根据英国数字电视研究公司的研究报告显示, 中国互联网电视业务收入从2010年5千万美元, 到2016年预计可以增长到13.8亿美元, 增幅可以达到27倍左右。从这一点上来看, 互联网视频及与之相关的电视与增值业务的发展前景也是非常广泛的。而广电系的视频网站也有实力和机会成为互联网视频行业中主流的中坚力量。

确实, 在广电、电信、互联网等行业间相互渗透, 竞合愈发激烈的今天, 视频业务不再被广电垄断;有线、无线、卫星、互联网、IPTV共同服务于这个市场;用户选择哪个通道取决于各网络运营商的业务政策、内容和资费水平、服务能力和水平等综合要素。运营商、制造厂商、内容提供商等各方相互渗透, 产业边界与身份定位已经越来越模糊。而在市场竞争环境下, 用户选择的是能给自己带来最佳体验的服务。所以, 如何满足用户的需求将决定市场的份额甚至生死存亡!在此产业大潮涌动, 前景广阔却路途艰辛的大环境下, 产业各方无疑只有通过更多合作与良性竞争才能获得发展, 共同培育并壮大市场, 才能够促使人们回归电视, 实现多方共赢。

广电的新媒体“反击战”:布局未来电视产业

作为单向传播时代的电视媒体, 其在双向互动的互联网时代的衰落趋势已是毋庸置疑。尽管广电网络运营商已经或正在做出调整和变革, 但根据相关数据显示, 在可以预见的未来, 有线电视的市场份额和用户数将双双出现明显的下滑。“未来将出现有线、IPTV、直播星加地面数字广播、互联网电视四分天下的格局, 有线电视先遭遇IPTV, 再与IPTV共同遭遇互联网电视, 同时定位于公共服务的直播星和数字地面广播服务也将迅速占据2亿农村用户市场。”深圳广播电视集团总工程师, 城市联合网络电视台CEO傅峰春先生表示, “广电媒体的新媒体化变革的核心在于构建全媒体化的广播电视台。体制机制上改频道制为中心制;生产流程上实施采编分离;技术平台上升级文稿系统为新闻指挥系统;并且实施并建设统一空间下的融合新闻中心。”

确实, 中国的电视内容产业正在面临着许多新的挑战。一方面有线电视和IPTV用户的非线性收视行为渐成主流, 传统的电视广告模式遭遇严峻挑战。另一方面OTT模式对广电的传统运营模式带来了颠覆性的影响, 互联网视频运营商及内容借道有线、IPTV、OTT进入电视终端, 与电视台形成正面竞争, 而这对电视收视市场和广告模式也都带来了极大的影响。而电视台的内容版权竞争日趋激烈, 版权的界限也变得模糊 (网络版权内容进入电视终端) ;网络视频内容提供商进军专业视频制作领域, 并逐步进入传统播出渠道, 促进电视台制播分离发展, 同时分享了传统电视渠道的收益。

网络逐渐走向IP化将是未来的一个趋势。“语音的通信, 数据的传送, 音像影视内容的传送, 都会走到IP网络上去, 这已经成为行业里普遍认同的一个趋势。”乐视网CTO杨永强向记者表示。

中国的有线电视技术上经历了单向模拟到双向互动再到宽带IP化的发展路径, 业务从封闭到开放。“技术上广电正在向宽带IP开放业务平台发展, 业内应联合制定、研发平台操作系统, 掌控管道化时代业务平台的主导权。”傅峰春先生说到, “广电也应积极进军OTT领域, 并打造有线电视网络的OTT模式。”

“互动+WiFi”构建了三屏融合的家庭娱乐平台, 广电应以视频应用粘住宽带用户, 同时加快宽带网升级步伐, 向内容和服务的上游延伸。而“高清+互动”短期内抬高了视频行业竞争的门槛, 这也成为了广电转型的机遇和切入点之一。

“将广电的媒体属性向网络延伸打造成网络主流媒体;将广电的产业属性向网络延伸培育战略支柱产业;进军网络电视, 联合发展应对新媒体化变革的广电新媒体战略的实施已经成为当务之急。”城市联合网络电视台CEO傅峰春先生指出。

对于广电如何发展其新媒体, 傅峰春先生有着自己独到的看法:“我把传统广电新媒体发展的路径用几门中小学功课来做了一个总结。物理:内容以碎片化、多渠道、多终端呈现;化学:利用碎片化内容形成自己的包装、原创节目, 网台深度联动, 交叉推介, 品牌延伸……母体实施新媒体化;语文:网站具备自己的采访、评论能力, 独立媒体功能初步显现, 具备一定的网络品牌影响力和舆论引导能力;数学:影响力和网络流量达到相当规模, 与母体捆绑营销, 建立良性的盈利模式, 使网站健康稳健发展。”

应该说, 借力母体的免费或相对成本较低的内容资源和推介能力是广电新媒体区别于商业视频网站的最大的竞争优势;深度开发广播、电视的有价值资源形成网络品牌产品, 利用本地新闻民生栏目的影响力、推介力大力推广移动客户端, 让其成为频道、频率的最主要爆料渠道, 借助社交网络工具让品牌节目有效延伸到互联网。

有调查显示, 绝大多数用户愿意从单一运营商接受多种业务的捆绑。当然, 从来不会有一个业务适应所有的人, 开展新业务的关键除了要关心这一业务能不能盈利, 更重要的是要建立开展与之相应的业务所需要的平台和环境。

“三网融合环境下广电必须做出转变:从单标清电视广播业务向多种广播电视业务转变;从只面向电视机向多终端家庭网络转变;从单设备向多设备互联通信转变;从单一传输通道向和混合传输通道转变;从单广播电视业务向宽带、移动和互联网业务扩展, 广电要从单一低价格业务向开展包括云连接、云存储、云业务、高端智能机顶盒及高端应用业务的多种业务转变;从粗放运营向精细经营转变。”杜百川副主任表示。

“与南方传媒云视听服务平台对接的一体终端已经达到了180万, 并逐步形成了以智能、3D高档机型为主的高端用户群。”南方广播影视传媒集团党委委员张小棣先生介绍到。

然而, 如何才能更好地推动广电在市场中的开拓与发展呢?“第一应该建立过硬的营销团队, 实现主动营销;第二应该建立分级管理培训体系, 提高营销队伍素质;第三应该建立公司经营分析体系, 建立企业核心数据库;第四通过加强考核和督导, 有效促进了业务的开展。第五应该重视用户调研, 实现精准营销。第六要加强市场策划和宣传。第七要策划各种促销活动制造良好销售氛围, 并且结合需要产品卖点和客户的诉求, 扩大活动影响力。”CNTV未来电视副总经理林震先生指出。

随着网络技术、数字技术、多媒体技术的高速发展, 智能化、网络化的互动电视在世界上很多国家已获得了很大的发展。中国的电视媒体也正在进入一个数字化的时代, 从单一的广播电视运营转型到全业务的运营商, 智能化、网络化、社交化的多屏共享让视频播放与信息能在不同屏幕终端设备间无缝切换, 不仅能提高用户体验, 增强用户黏性, 防止用户流失, 也更将帮助传统电视媒体在新媒体时代获得重生, 并在未来电视产业的竞争中占据主动之势。

智能电视终端 篇8

谷歌公司的Android系统及基于Android平台的智能电视终端最大的优势是在于技术平台的开放性和业务平台的灵活性, 各种类型的Android应用极大地丰富了智能电视终端平台的业务发展, 并能为广电运营商带来巨大的商业价值。目前众多的机顶盒和电视机相关厂家开始研发基于Android平台的智能电视终端平台及相关DVB、OTT TV业务应用, 并在数字电视领域进行大量的商业推广。

但是谷歌公司的Android系统设计初衷主要应用及服务对象是移动通讯领域, 开放的Android系统及基于Android平台构建的智能电视终端存在诸多的安全问题, 如系统安全、身份管理、存储安全、监控检测等会给广电领域的DVB、OTT TV数字电视业务带来新的安全问题。传统的广电领域CA保护加中间件的安全模式已经远远不能胜任开放、智能的电视终端平台对安全的要求。中国的广电领域对电视终端相关技术及播控管理有极其严格的安全要求, 特别强调电视终端系统在技术架构、操控界面、信息承载内容和电视直播控制的可管可控。因此提出并建立符合广电领域可管控要求的Android系统智能电视终端平台安全模型是目前必须亟待解决的关键技术问题, 也是本文论述的重点。

2智能电视终端平台的安全分析

2.1 Android系统安全机制分析

Android系统通过对传统Linux系统安全机制的继承和创新, 在其系统的各个层次上安全性都有了增强, 见图1, 使Android系统整体的安全性上有了较大的提升。首先在内核层面中继承了传统Linux所具有的POSIX User访问机制, 文件权限控制等。其次, Android系统自身扩展了诸如内存管理单元、进程管理等模块, 确保安全和可靠性。最后在Android应用框架体系中通过应用程序权限控制、组件封装和签名机制来保障安全性。

1.POSIX User

安装在Android系统的每个程序都会被分配一个属于自己的Linux用户ID, 并且为它创建一个沙箱, 系统上每个应用都是相互隔离的, 这样可以确保恶意程序无法篡改系统上的其他应用程序, 或者访问其他应用涉及的数据或者是Android系统本身。

2.文件权限控制

Android中的文件权限控制源于Linux系统的权限控制机制, 每一个文件都有拥有者、所属组号和读写执行三种组合的控制。

3.内存管理单元

Android系统采用的则是一种叫作LMK (Low Memory Killer) 的机制, 这种机制将进程按照重要性进行分级、分组, 内存不足时, 将处于最低级别组的进程关闭。

4.进程管理

Android系统增加了一种进程通讯及管理机制, 即IPC Binder。Binder通过守护进程Service Manager管理系统中的服务, 负责进程间的数据交换。各进程通过Binder访问同一块共享内存, 以实现数据通信, 方便了程序员开发需要交互数据的应用程序。

5.应用程序权限控制

应用程序权限控制为Android系统允许用户或者程序限定可以执行的操作, 包括打开数据文件、发送消息和调用其他Android系统组件等行为。权限的申请只能在安装时候得到批准或拒绝, 在运行过程中不得再申请任何的权限。

6.签名机制

目前Android系统的数据安全主要是基于软件签名机制来保障的。Android系统和应用程序都需要签名, 签名文件一般作为Android系统判别不同应用程序是否来自不同源 (APk source) 的依据。

2.2 Android系统安全隐患分析

从前面的分析中可以发现目前Android系统在一定的程度上已经有了较为完备的安全构架, 但要把Android系统智能电视终端平台应用在广电领域还需要对Android系统架构的各个层面上做进一步安全隐患分析。

1. Linux内核安全隐患

一般嵌入式平台由于本身硬件资源的限制, 往往通过禁用一些内核的选项来达到降低内存、Flash空间等资源的消耗, 这其中就包括安全选项。

2. Android系统自身的安全隐患

目前已知Android系统中的SQLight、Webkit和一些库都有安全漏洞, 这些安全漏洞会让应用程序获取较高的权限从而进行对系统核心的攻击。其次, 对SD卡FAT32格式的无法支持权限的漏洞会破坏Android系统的沙箱隔离保护机制。还有是对应应用开发权限设置颗粒度过粗也会造成应用运行时权限过大, 没有对系统属性空间的访问进行正确限制, 本地应用程序可以利用该漏洞绕过应用程序安全沙箱并获取特权。

3.应用程序的安全隐患

由于基于Android开发的应用程序来源多样, 无法确保每个应用程序的可靠性。其次恶意代码及木马程序的植入等都会极大地弱化Android系统应用程序的权限控制机制, 特别是Root提权使得恶意程序轻易获得很大的控制权限从而破坏系统, 甚至是删除原来的Android系统及应用程序, 重新刷入其他系统和应用, 造成运营商及用户的巨大损失。

4.应用商店带来的威胁

目前国内众多Android应用商店缺乏软件上传安全审核以及监管等机制, 应用商店已经成为Android安全隐患的高发区。各种恶意程序肆意上传、下载和安装会对Android系统构成安全威胁。

2.3 基于Android系统智能电视终端平台的DVB、OTT TV数字电视业务安全需求

正如前几节的分析所述, 目前Android系统存在诸多的安全问题, 因此使用传统CA保护DVB广播的中间件单一安全模式很难在开放的智能终端系统中继续沿用。

目前OTT TV业务在广电领域发展迅猛, OTT是“Over The Top”的缩写, 泛指基于顶层的业务。在三网融合的进程中, 广电领域的OTT TV是以基于智能电视终端系统中的一个应用模块来加载实现的, 通常以广电的NGB网络为承载网, 以交互式音视频服务为主体集互联网、多媒体通讯多种技术为一体的服务综合体, 向用户提供视频、游戏、资讯等多种服务。OTT TV业务自身所特有的技术特性也使得传统CA通过技术黑盒子的方式无法适应智能终端平台对安全性的要求。

同时, DVB业务与OTT TV业务的融合以及智能终端与广电网络结合将成为广电智能终端发展的新契机, 因此, 只有构建符合广电可管可控要求的Android智能电视终端平台业务安全模型才能真正确保DVB业务和OTT TV业务在开放智能终端平台上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才能真正为智能电视终端平台中开展DVB、OTT TV的业务融合, 为今后在智能电视终端平台系统上开展其他各种新颖广电业务打下安全的、稳定的业务终端平台支撑基础。

3 智能电视终端平台的安全模型研究及技术实现

笔者从目前承担的Android系统智能电视终端项目实际安全需求出发, 结合广电运营商对智能电视终端系统级安全和业务需求, 针对Android系统智能电视终端平台的安全分析, 着重提出以下Android系统智能电视终端平台的安全模型, 见图2, 给出了针对Android系统各个层面上的安全措施以确保在Android系统智能电视终端平台上DVB、OTT TV及其他各种广电应用及业务的安全和可管可控, 为今后在Android系统智能电视终端平台上开展更多的广电数字业务打下良好的技术平台级安全基础。

3.1 系统级安全

模型中的系统级安全是指应用层和数据交换层之下的各个架构的安全保障措施及解决方案, 主要从硬件平台层、安全Bootloader启动、Flash map、系统内核等几个方面构建系统级的安全, 具体的实现方案如下。

1.硬件平台Flash map安全规划

硬件平台Flash map的安全规划是建立合理的安全信任链的基础。根据实际安全考虑出发可以将Android智能电视终端的Flash空间分为内核区、Android系统区、关键应用区等多个分区, 这样便于关键应用及数据的安全隔离, 建立安全信任链。

2.Boot Loader安全性考虑

Boot Loader在运行之前由安全芯片对其进行数据完整性验证和数据来源可靠性验证, 同时在Android系统加载运行之前建议由Boot Loader对其进行数据完整性验证和可靠性验证。

3.建立安全启动信任链

通过硬件平台Flash map规划和Bootloader的安全性检查, 并配合有效的安全芯片或者芯片安全区内的密钥。则建立了整个Android系统智能电视终端的安全启动信任链。在系统加载过程中从安全芯片或芯片安全区开始, 然后进阶性启动加载Boot Loader、内核、以及Android等其他各个分区镜像, 直到系统及应用完全启动。整个加载过程中采用数字签名校验技术确保安全启动信任链的各个环节的安全可靠性, 见图3, 在整个信任链校验过程中需要信任链中的前一个关键环节通过校验后, 信任链的后一个环节才能继续启动。

安全启动信任链能有效防范Android系统智能电视终端平台被恶意刷机, 保护广电运营商的终端设备投入。

4. 内核加固

建议措施包括:内核模块、应用程序的动态随机地址加载, 防止恶意程序内存布局探测与修改;内核模块加载时签名认证, 防止root失窃时内核恶意篡改;监控root权限进程;文件句柄随机分配, 安全完备umount功能等。

5.网络安全

建议措施包括:防DOS攻击;提供IP地址、地址段的黑白名单过滤功能;防ARP欺骗;服务端口的管控与限制;防止远程非法登录和连接。

3.2 应用级安全

模型中的应用级安全是指应用层和数据交换层之上的各个架构的安全保障措施及解决方案, 主要从DVB、OTT TV关键应用及数据、应用的权限控制、应用来源安全等几个方面构建模型中的应用级的安全。最后通过端到端的整体管控实现全面的平台级安全。具体的实现方案如下:

1.DVB、OTT TV等数字电视关键应用及数据安全

DVB、OTT TV等关键应用固化在被安全启动信任链保护的只读分区内, 可防止被恶意删除或篡改。Android系统智能电视终端平台的关键数据需要被加密以防止拷贝和非法访问, 需要建立加密机制。

2.应用权限控制

应用软件在安装之前需要有安全芯片或者芯片安全区内的密钥对应用软件进行签名和校验, 这样保证合法的应用软件在智能电视终端中被安装和运行。

对于安装的应用做权限控制, 保证应用程序只能访问预定权限范围内的功能。

3.可信应用管理

建立符合广电运营商业务要求的应用审核机制来确保应用来源的可靠性, 可通过提供运营商签名校验来保证, 见图4。

4.数据存储和校验

用户安装的可卸载应用与DVB、OTT TV等关键应用在数据存储上分隔, 对DVB、OTT TV等关键应用可以做完整性校验, 对于用户级的应用做合法性校验。

5. 端到端整体管控

通过与运营商的头端授权及管控中心、证书认证、传输加密等措施, 形式一个合法、可信、完整的可信的认证通道。实现从头端到终端整体监控机制, 确保终端依赖资源少、运行独立, 即使在终端系统不稳定情况下也能够接受运营商头端管控中心远程操作, 包括强制恢复使用设备初始安全版本、强制升级、对外部接入设备和网络等连接的强制阻断与恢复等控制等操作。

4 结束语

本文通过在实际智能电视终端项目过程中与多家技术合作单位的技术论证, 分析了目前Android系统的安全隐患, 从实际项目工程和广电运营的角度出发提出了Android系统智能电视终端平台的安全模型。通过该模型的研究能有效地保证Android系统智能电视终端平台上相关DVB、OTT TV的关键应用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满足广电对应数字电视广播的严格的安全要求。今后我们将不断跟踪Android等智能操作系统在安全性方面的最新技术, 通过更加行之有效的安全新技术来完善Android系统智能电视终端平台的安全模型及技术实现方案。

摘要:谷歌公司的Android智能手机操作系统在手机领域巨大的成功使得众多数字电视领域厂家开始关注Android系统智能电视终端在数字电视领域的推广。如何确保Android系统智能电视终端平台上DVB、OTT TV等各种数字电视业务的安全管控、满足广电运营商对智能电视终端的安全要求是目前急需解决的关键技术问题。因此本文从技术及安全角度对Android系统的安全机制、安全体系架构、以及DVB、OTT TV业务在Android系统上的安全机制等方面加以分析论述, 提出了运用于Android智能电视终端平台的符合广电可管可控要求的安全模型及技术实现。

关键词:Android,智能电视终端,DVB业务,OTT TV业务,安全模型

参考文献

[1]Android OS手机平台的安全机制分析和应用研究[J].计算机技术与发展, 第20卷, 第6期.

[2]Android安全机制分析.第26次全国计算机安全学术会议论文集[C], 2011年第09期.

[3]基于Linux的强制访问控制研究[J].电脑与电信, 2008 (11) :48-51.

[4]李舒亮, 习军.基于Linux的数据安全传输的研究[J].微计算机信息, 2008, 24 (24) :18-20.

[5]智能电视采用Android操作系统的缺点[J].卫星电视与宽带多媒体, 2011年第8期.

智能电视终端 篇9

智能家居 (Smart Home) 是以住宅为平台, 利用综合布线技术、网络通信技术、安全防范技术、自动控制技术、音视频技术将与家居生活有关的设施集成, 构建高效的住宅设施与家庭日程事务的管理系统, 提升家居安全性、便利性、舒适性、艺术性, 并实现环保节能的居住环境[1]。

随着3G和4G移动网络的发展, 智能手机的普及化应用程度也在迅猛增长, 手机已经不再局限于简单的通话, 而是一部可随身携带的移动性电脑。智能手机等移动终端通过无线通信技术与智能家居连接到一起, 实现了随时随地对智能家居设备的控制, 这为基于智能移动终端的智能家居的拓展打开了更大的想象空间[2,3,4]。

专利可以充分体现技术发展的脉络, 本文通过对在中国申请的基于智能移动终端的智能家居技术方面的专利申请进行分析, 希望能够为基于智能移动终端的智能家居技术的相关专利申请提供一些有益的指导[5]。

2 发展趋势及重点专利分析

本文主要针对基于手机等智能移动终端的智能家居领域的中国专利申请进行分析, 因此, 选取CPRSABS数据库 (中国专利检索系统文摘数据库) 进行专利分析, 该数据库收录了中国所有的专利文摘信息, 数据覆盖全面, 数据项丰富, 其中包含关键词、范畴分类及权利要求1的信息。

2.1 专利申请量分布及技术生长率

在CPRSABS数据库中利用关键词“智能家居、数字家庭”和“手机、PAD、智能移动终端”进行检索, 共得到295篇专利。通过对在中国的历年专利申请分析, 得到如图1所示的中国专利申请趋势。

由图1可见, 对基于智能移动终端的智能家居的专利申请出现于2003年左右, 其发展过程可以分为3个阶段:1) 2003—2005年, 该阶段的专利申请量较少且无明显增长势头, 这说明此时还处于智能家居的技术萌芽阶段, 主要是探索和研究, 整个行业还处于概念熟悉、产品认知的阶段, 技术产出比较贫乏;2) 2006—2010年, 申请量开始逐年小幅增加, 但仍比较低, 这说明此时处于技术的开创期, 技术投入已经开始产出, 产品开始进入市场;3) 2010—2013年, 该阶段申请量大幅度增长, 出现了质的飞跃, 说明该技术处于蓬勃发展的阶段, 初期的研究已经逐渐形成技术成果大量产出。2014年的申请量相对较少, 是因为大部分发明专利申请还处于未公开阶段。

技术生长率V是反映一项技术创新情况的重要指征。V=a/A, 其中, a是当年发明专利申请量, A是追溯5年的发明专利申请量累积数。由图2可见, 2003—2005年, 技术生成率整体呈飞速下降趋势, 这说明该阶段技术创新的难度比较大, 创新速度缓慢, 可能是由于对概念和技术的不熟悉有关;2005—2007年, 随着对技术的逐渐了解, 技术创新速度快速增加, 技术生长率也突飞猛进;从2008年至今, 技术生长率进入了平稳阶段, 说明该领域的技术创新进入了稳步发展阶段。

通过对申请量和技术生长率的分析可以看出, 2005年和2010年是基于智能移动终端的智能家居领域发展的两个拐点。

2005年, 该领域的专利申请量为0, 说明该技术的发展进入了冰点期, 究其原因, 是因为该阶段处于市场徘徊期。在2005年之前的几年, 国外的智能家居产品基本还没有打开国内市场, 而国内一些嗅觉灵敏的企业率先成立了智能家居研发生产基地, 智能家居企业进入了野蛮成长和恶性竞争阶段, 给该行业带来了极大的负面影响, 比如, 过分夸大产品的功能却并未达到相应的效果;由于技术的不成熟导致产品不稳定, 用户体验度差, 投诉率升高等。行业用户和媒体开始质疑智能家居的真实效果, 由原来的鼓吹变得持谨慎怀疑态度, 很多企业也被迫退出了这一市场。

2010年, 该领域的专利申请量出现了猛增, 说明该技术迎来了复苏的春天。究其原因, 是因为2010年以智能手机为代表的智能移动终端市场迎来了井喷的一年。随着移动互联网技术的迅速普及, 智能手机的娱乐、商务等应用越来越被消费者所认可, 用户关注度攀升。因而基于智能移动终端的智能家居领域作为与消费者生活紧密关联的新兴产业, 也进入了蓬勃发展的阶段。

2.2 中国专利IPC分布

由图3可见, 基于智能移动终端的智能家居领域技术相关的专利申请主要集中在G部和H部, 其中, G05B (一般的控制或调节系统;这种系统的功能单元;用于这种系统或单元的监视或测试装置) 申请量占30%, H04L (数字信息传输) 占25%, H04M (电话通信) 占10%, 可见, 上述三个领域是基于智能移动终端的智能家居技术研究的热点和重点。此外, 该领域的专利申请还分布在H04W (无线通信网络) 、G08B (信号装置或呼叫装置;指令发信装置;报警装置) 、G08C (测量值、控制信号或类似信号的传输系统) 、H04N (图像通信, 例如电视) 、G07C (时间登记器或出勤登记器;登记或指示机器的运行;产生随机数;投票或彩票设备;未列入其他类目的核算装置、系统或设备) 、G06F (电数字数据处理) 、H05B (电热;其他类目不包含的电照明) 等领域, 可见, 基于智能移动终端的智能家居领域涉及的技术内容非常广泛, 对该领域的研究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2.3 重要申请人分析

图4展示出了以中国作为目标市场的主要专利申请人的专利申请量, 从图中可以看出, 该领域的申请人主要是家电企业 (如海尔、四川长虹、TCL等) 、高校 (如中山大学、北京工业大学等) 、电网企业 (如国家电网、上海市电力公司等) 、物联网企业 (如宁波高新区智轩物联网科技有限公司、江苏中江物联网科技有限公司等) 、移动终端企业 (如小米科技有限责任公司等) 。海尔集团和中山大学的申请量遥遥领先, 其他企业的申请量相当, 但总体而言都比较少。该领域目前还没有国外申请人进军国内市场, 国内市场具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很好的机遇。与此同时, 国内企业也面临着重大的挑战, 虽然国内企业具有了一定的知识产权保护意识, 但是对该领域的研究还处于初级阶段, 竞争实力不够强。国内企业应该积极布局专利壁垒, 以防国外企业进入中国市场后对国内企业的冲击。

2.4 关键技术分析

基于智能移动终端的智能家居涉及的关键技术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1) 无线通信技术。近几年来, 随着无线通信技术、传感器技术的发展, 智能家居的实现方式也极大地丰富起来。目前业界的主要研究方向是基于物联网和Zig Bee技术的智能家居系统, 例如公开号为CN102882752A, CN103247141A, CN101038492A的发明专利申请, 公告号为CN202454039U, CN202495961U的实用新型专利申请。

2) 通信安全。由于基于智能移动终端的智能家居系统需要借助网络通信技术进行信号与数据的传输, 因此其通信安全存在隐患。黑客可能借此侵入系统的各个设备或终端, 窃取用户重要信息, 侵犯用户隐私。因此, 对基于智能移动终端的智能家居系统的安全性研究是一个重要方向, 例如公开号为CN101141348A, CN103731756A的发明专利申请, 公告号为CN202353639U, CN203301520U的实用新型专利申请。

3) 环保节能。智能家居不仅能使人们生活高效便利, 还能回馈社会节能环保, 这在提倡低碳、节能、环保的当今世界, 无疑受到业界的青睐。以国家电网为代表的各电力公司以及高校纷纷展开了有关这方面的研究, 例如公开号为CN102591307A, CN102193550A, CN103763824A的发明专利申请, 公告号为CN203761642U, CN203444301U的实用新型专利申请。

3 小结

根据以上分析, 可以看出, 目前基于智能移动终端的智能家居技术还处于蓬勃发展阶段, 在中国的专利申请还处于起步阶段, 国外企业还没有申请国内专利保护, 这对国内企业来说存在着重大机遇与挑战。国内申请人对关键技术和核心专利的掌控比较均衡。相信通过中国企业的自身技术研究的发展以及对于知识产权意识的提高, 中国企业能够在该领域专利申请方面占据一席之地。

参考文献

[1]百度百科.智能家居[EB/OL].[2014-09-02].http://baike.baidu.com/view/37089.htm?fr=aladdin.

[2]杜守理, 徐杨.基于手机控制的智能家居系统研究与设计[J].微计算机信息, 2012, 28 (10) :87-90.

[3]王宁, 黄樟钦, 程亮, 等.智能手机远程家居监控系统的设计与实现[J].计算机应用, 2005, 25 (9) :2212-2218.

[4]熊琼, 师卫, 腾生强.基于ARM cortex TM-A8与Android的智能家居系统[J].电视技术, 2014, 38 (9) :85-88.

移动智能终端的前景探析 篇10

首先对于智能手机操作系统这一方面,操作系统会向着多元化发展,今后的智能终端操作系统绝不会是现在的被巨头垄断,每个国家团体出于自己的利益和安全都会开发自己的智能移动终端系统。未来的智能终端制造企业将会整合全球的优质资源,在以智能手机为代表的终端市场,设备硬件方便的差距将会越来越小,价格差距也会逐步缩小,最终会走向应用服务的竞争。谁能提供最优质的应用服务就能占领市场。开源的系统与封闭的操作系统将会同时存在和发展,两种类型的操作系统有着各自的应用范围,满足了不同客户层的需求。对于一般客户而言开源的操作系统意味着更加多的应用服务,而相对于开源的操作系统封闭的操作系统对于软件的安全性更有保障,这对商务人士和政府人员十分重要。所以开源的和封闭的操作系统会同时发展,并不会出现开源的操作系统独霸天下的局面。

随着云计算的成熟,智能移动终端的存储限制也不复存在了,今后我们可以随时获得我们需要的数据,我们的存储是无限的。所以移动终端的功能也会发挥极大的作用。我们可以随时随地的办公,在这一方面苹果产品的前瞻性就更加突出,苹果的平板电脑没有设置现在最通用的接口设备,它的产品总是更加具有长远的发展战略,这也是苹果产品能风靡世界的原因。我们的通信通道已经打通,那就是3G网络的普及,与计算将会给移动智能终端带来革命性的变革,我们的生活、工作、出行都将离不开移动智能终端,而能够实现这一服务的智慧的大脑就是云计算技术。这一革命性的转变即将拉开大幕,移动智能终端的时代即将到来,智能手机的将会在今后几年迅速普及,人们的生活将在今后五年实现移动终端与社会生活的完美结合。我们如果不抓住这次变革的机遇,我们还是无法抗衡国外的强盗企业,我们的市场就还将被国外的移动终端制造巨头占领。我们要开发自己的苹果,大力扶植我们的优势产业如中兴华为这样的有潜力的企业。

现在智能手机最大的发展瓶颈就是电池,因为智能手机对电池的要求较高,想要大面积的普及,必须达到人们的几本要求,就是作为移动终端必须有较强的续航能力,这是现在许多移动智能终端的要害,所以电池技术的开发迫在眉睫,人们总是希望他们下一支手机操作更灵敏、亮度更高、上网速度更快以及电力更持久,但终究难免会大吃一惊。新型智能手机与平板电脑,对电力的渴求程度,已远远超过电池科技之进展。而移动装置商及应用程序制造者似乎到了现在才发现事态的严重性,所以谁能最快的研发出更高效能的电池是先发制人的一大利器。在大屏的基础上如果能够充分的利用光能将大大提高续航能力,现在的技术已经能够实现但是成本太高,而且利用效率太低。现在的核心是开发出符合市场需求的大容量电池而且让电池更加节能环保,这将是智能终端发展道路上不可避免的问题。

移动智能终端时代终端为王,最核心的就是提供的应用服务,这是我们最看重的一块。能不能提供丰富的应用服务来给我们选择,这将是未来市场的竞争方向。在硬件条件趋同的情况下,哪个公司能提供更好的应用服务就能赢得客户的喜爱,就能在市场上崛起。竞争将会越来越残酷,但是我们智能手机的品质会不断提高。在我们国家在应用服务上的开服很少,基于根本原因没有建立一个有效的奖励机制和产权的保护。我们国家也有了对这一点的改进,联通的沃商店正式成立建立起了一个很好的应用平台,但是我们仍然需要大力的推进开发,吸引更多的人才开发。打造中国自己的一条龙服务的产业链,不再受制于国外的巨头。充分发挥我国的资金人力优势,抓住正在变革的时机,让我们在移动设备终端上打一个漂亮的翻身仗。

今后智能终端最大的特点就是集娱乐性和实用性于一身,既能带给人们休闲娱乐的满足也能便捷的帮助人们办公。因此移动终端开发不可避免的两个方面就是应用服务与电子商务和办公应用的结合。今后的移动智能终端应该可以给人们提供安全的购物支付功能,在不久的将来我们的钱包钥匙都将会被智能移动终端取代。人们随时随地都能办公,因为云计算的出现我们不需要存储大量的资料,这位移动办公提供了技术保障。各种信息的发布都可以通过移动终端来及时获得和发布,所以我们的智能移动终端的开发将要正确选择方向,制定长远的计划,不能局限于现在的需求,要充分考虑到未来市场的走向。

在后PC时代,未来的移动智能终端人们继屏幕的重大变革后,语音识别系统的开发将是后PC时代的主流,我们无法预测到未来智能移动终端的具体形态,但是它的技术变革方向我们是可以预测出来的,在我国对于智能语音系统的开发十分缺少,我们还没有将重点转移到未来市场的积淀,我们看到的是已经变革的移动终端,缺乏一个长期的有战略性的规划方案。如果我们还集中在智能终端的屏幕和通信质量这些基础服务上的深入研究,我们的移动智能终端又将会落后于世界,我们想要去引领世界就要放弃眼前的一些小利,不论从国家的安全角度还是市场需求来开,我们都要打造我们自己“苹果”自己的“安卓”,这样才能摆脱被动的局面。

综上所述,未来是智能移动终端的时代,我们的通道几经铺好了,我們需要的就是开发自己的智能移动终端来顺应时代的发展,我们需要自己的苹果,我们需要全力投入来做我们的自己的应用平台,制定出具有前瞻性的战略,大力打造我们自己的移动智能终端品牌,在语音系统开发和高效能电池上重点开发,鼓励中兴华为等有实力的企业研发高端智能手机,抢占未来市场,打通体制阻碍,这样我们才能不会再移动智能终端制造上安全被国外制造巨头牵制。

(作者单位:同济大学)

作者简介

智能电视终端 篇11

物联网技术的发展推动了智慧城市、智能交通的建设[1],嵌入式多接口智能终端的需求不断增加。准确的交通数据是分析掌握交通规律、优化交通体系的关键,如何获取实时可靠的交通数据一直是智能交通系统发展的重要问题。无线传感器网络技术所具有的优良特性[2]是智能交通系统采集信息的一种非常有效手段,作为现有有线技术的补充, 无线传感器网络的建立和维护方便,非常适合于部署在有线传输不能覆盖的路段[3],极大地降低整个交通系统部署维护成本。目前,分布式无线传感器网络技术在交通信息采集领域的研究已经引起了国内外许多企业和研究机构的高度关注[3,4],无线传感器网络在智能交通方面的应用已经成为热点研究领域。

智能交通系统发展已有十多年[5],然而,传统的智能交通信息采集系统主要采用光纤或以太网传输,致使整个交通系统部署维护成本极高,而且系统接口有限,查询监测数据不够方便。本文设计了一种智能交通环境监测系统,该系统既可以采集存储交通数据,还可以实现对交通信息实时有效的监测和分析,具有安装维护容易、查询监测灵活等优点。

1系统方案设计

多接口智能终端采用嵌入式ARM微处理器S3C6410作为系统硬件平台,采用嵌入式Linux作为操作系统软件平台。设计了以Zig Bee无线通信技术为基础的交通监测网的网关,Zig Bee无线传感器网络技术解决分散的智能采集节点集中管理以及查询维护困难问题,采集点通过Zig Bee无线网与ARM网关交换数据。智能节点对节点数据进行采集如温度、湿度和二氧化碳含量等,通过ARM网关对这些数据进行打包处理,然后通过以太网或Wi Fi无线网络向服务器发送数据,或通过手机进行交通数据的实时查询。系统总体设计如图1所示。

智能交通环境监测系统主要包括3部分:系统前端由环境监测传感器模块和Zig Bee无线收发模块构成系统数据采集模块;系统中端是ARM嵌入式网关模块;系统后端由以太网模块、Wi Fi模块及服务器系统构成。

2系统硬件设计

2.1网关硬件结构

网关硬件结构如图2所示,因ARM微处理器具有体积小、低功耗、低成本及高性能等优点[6],嵌入式网关采用广州友善之臂生产的Tiny6410开发板, 系统主控芯片采用ARM11处理器S3C6410,它是一款低功率、高性价比、高性能的用于手持、移动等终端设备的通用处理器。S3C6410具有丰富的硬件功能外设,如摄像头接口,TFT 24 bit真彩色LCD控制器,系统管理单元(电源时钟等),4通道的UART,4通道定时器,通用I/O口,32通道的DMA,I2S总线,I2C总线,USB Host,高速USB OTG,SDIO接口及内部的PLL时钟发生器,降低整个系统的成本和提升总体功能。

Zig Bee无线收发模块采用德州仪器 ( TI ) 的CC2530芯片,该芯片它结合了高性能的射频收发器和一个高性能低功耗的8051微控制器,适合用于搭建功能健全价格低廉的网络节点。CC2530在单个芯片上集成了IEEE802. 15. 4标准2. 4 GHz频段的RF无线电收发机,具有优良的无线接收灵敏度和抗干扰性[7]。

嵌入式Wi FI模块采用WM - G - MR - 09型号的SDIO接口模块,可以实现开发板数据通过SDIO口到无线网络之间的转换。SDIO具有较快的传输速率,可以有效并快速的传输数据,满足系统要求。

2.2ZigBee无线收发模块硬件设计

Zig Bee无线传感器网络系统由数个Zig Bee终端节点和一个Zig Bee中心节点(协调器)搭建而成, 是一个星形网络拓扑结构。分散的终端节点上的温湿度等传感器将采集环境温湿度信息,并由终端节点将这些信息通过Zig Bee无线芯片发送到中心节点。中心节点将收到的信息及时传送的ARM嵌入式网关。

3系统软件设计

3.1网关主程序设计

嵌入式网关程序是软件系统的核心部分,连接系统前端数据采集模块和系统后端服务器模块。本小节主要介绍网关主程序、串口通信程序及UDP通信程序设计流程图。

网关主程序主要通过串口读取系统前端采集道的数据,再通过UDP通信程序发送到服务器。首先打开串口,当成功后开始设置并初始化串口,准备读取串口数据。然后创建套接字,准备将数据发送到服务器。系统就绪后,主程序开始读取串口数据,打包缓存后发送到服务器。网关主程序流程如图3所示。客户端程序流程如图4所示。

3.2串口通信程序设计

Linux下串口驱动程序在内核角度看是以设备存在,在用户层看来是以文件存在,所以要对串口进行操作,就是直接找到相应设备文件,调用驱动提供的接口函数直接完成对串口的操作。本设计串口驱动设备位于“/dev /tty SAC2”,可以通过访问该设备来完成对串口读写操作。

串口通信程序首先打开串口,接着配置串口相关参数,然后就是对串口进行读写操作[8]。打开串口成功后,会返回一个文件标识符fd,用write函数向该标识符里写东西来发送,在接收端里用read函数将接受到的字符保存buff里并进行显示。

3.3UDP通信程序设计

首先,服务器创建一个UDP数据报类型的套接字,接着调用bind()函数,将UDP套接字绑定到指定端口。因为UDP通信无需像TCP通信那样建立连接[9],所以服务器直接通过recvfrom( ) 函数在指定的服务器端口等待接收来自客户端的UDP数据报。同样,在客户端也是先通过Socket( ) 函数创建一个数据 报套接字,绑定端口 后,客户端通 过sendto() 函数向指定的地址发送UDP数据报[10]。 服务器端对接收到的数据报进行处理后,通过sendo ()函数将结果发送到客户端。

3.4ZigBee收发模块程序设计

Zig Bee收发模块的程序是基于Z - Stack协议栈开发的,该协议栈是由TI公司发布的,可以免费下载使用。在创建协调器器和终端节点程序时,可以使用提供的Z - Stack模板,通过修改APP程序来完成所需要的功能。

3.4.1协调器的程序设计

协调器的程序设计大致流程图如5所示。协调器上电后,首先完成节点硬件和协议栈的初始化。 然后开始扫描信道,Zig Bee协调器建立网络,等待终端的节点的加入。当收到终端节点入网请求时,协调器检查地址空间是否已满,未满时则终端节点入网成功,协调器开始接收终端传来的节点数据,并发送到嵌入式网关。若地址空间已满,则终端节点入网失败,进入休眠状态[11]。

3.4.2终端节点的程序设计

终端节点的程序大致流程图如图6所示。

终端节点能够自动加入网络,节点上电完成初始化后,发送入网请求,当收到协调器入网响应时, 发出绑定请求(函数为zb_Bind Device())。当协调器节点绑定成功响应后,完成绑定操作。Zig Bee终端节点开始读取监测模块的数据,并将数据发送给协调器。

4系统测试分析

基于Zig Bee无线传感网络的智能交通环境监测系统网关主要测试系统运行正确性及系统传输数据的准确性与稳定性。在测试中,使用了2种测试软件:常用的Secure CRT超级终端和编好的PC服务器监控软件。

4.1系统前端测试

系统前端测试主要测试监测传感模块、Zig Bee收发模块及ARM网关应用程序。实验测试环境在实验室,使用Zig Bee收发模块、监测传感模块、ARM网关和Secure CRT超级终端软件。

从串口输出数据可以看到,温湿度通过对比当时温湿度测试仪的结果,采集的温湿度数据与实际温湿度基本吻合,说明监测传感模块,Zig Bee无线收发模块,及ARM网关应用程序功能正常,系统前端运行良好。

4.2系统后端测试

系统后端测试主要测试ARM网关应用程序与PC服务器软件通信能否正常,及嵌入式Wi Fi模块能否正常使用。实验测试环境在实验室,使用ZigBee收发模块、监测传感模块、SDIO - Wi Fi模块、 ARM网关和PC服务器软件。

实验结果如图7所示。

从图7可以看到,PC服务器监测软件成功显示出当时温湿度信息,说明ARM网关与PC服务器通信正常,PC监控程序可以正确显示监控数据,运行无误。图中数据前半段是通过网线传输的,后半段是通过Wi Fi模块传输的,经过对比发现,前后数据基本相同,说明嵌入式Wi Fi模块运行正常,数据传输无误。

5结束语

上一篇:TOD导向论文下一篇:幼儿语言表达能力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