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筋网喷射混凝土施工

2024-05-25

钢筋网喷射混凝土施工(共12篇)

钢筋网喷射混凝土施工 篇1

钢拱架就是特制环向的工字钢或其他型钢。钢格栅是拱架的一种, 主要区别是钢格栅由螺纹钢焊接组装而成, 看上去像笼子一样, 俗称花拱架。钢拱架是在隧道开挖后, 初喷, 挂网, 立拱架, 主要是稳固自稳性能不高的隧洞, 在施工的过程中可以全断面安装钢拱架或者进行分段安装, 并采用挂网喷混凝土和钢拱架等进行联合支护。

1 材料及施工机具

型钢拱架, 大多数都会采用工字钢作为它的主拱, 槽钢就运用在附属杆件。钢筋格构式拱架主筋采用II级或Ⅲ级钢筋, 连接筋一般采用I级钢筋。型钢拱架制作常采用液压弯曲机弯制型钢;有条件时可采用大型卷板机弯制型钢;制作钢拱架所用机械设备类同钢结构制作所用的专用设备。钢拱架的对接板, 采用台钻钻孔, 为保证精度应采用配钻法进行钻孔。

钢拱架的安装, 根据工作面条件, 可以采用隧洞作业车、平台车、汽车吊、装载机、手拉萌芦等机具。

2 施工工艺

2.1 型钢拱架制作

在对钢拱架进行设计的同时, 需要对围岩进行精准的分析计算, 要精确的计算出不稳定围岩在发生塌落时的范围并要确保钢拱架能够在发生塌落是应该承受的负荷, 根据这个负荷对钢拱架的结构改造, 要对钢拱架结构的部件都进行计算并规划。像对联合支护结构在运用的同时也要将其他支护结构应该能够承受的力量加入考虑的范围以内。在实际的考察当中通常会运用到经验类比法对隧洞围岩的地址进行取值应用。

要依据设计图纸资料当中所给的数值对钢拱架构件进行精准的加工制造, 并且要在制作平台上做出与物体本身相等的样子进行拟对。在加工制造的过程当中, 可以采用氧炔焰切割的切割机对多边形钢拱架进行切割, 同时需要对应该用到的材料进行合理计划应用, 这样能够做到节约资源, 还要考虑钢材被加工的过程当中它自身的性质对整个物件的影响。在依照图纸对腹杆进行加工制造的时候, 要按照图纸上的资料进行弯制, 所以成型的构件都应该符合设计要求。

弯曲机的原理是采用液压系统, 对型钢进行冷弯。根据设计选用的型钢规格, 设计弯曲机。应先进行弯制试验, 确定参数和弯制工艺。

可依据卷板机工作原理, 将型钢弯曲机制造成“卷制”型钢的机械, 则加工成型的型钢拱架可成圆弧形, 承力将更为合理。型钢拱架应根据支护断面的几何尺寸分成几个单元进行制作, 各单元之间一般采用法兰、螺栓连接, 连接处应经过受力核算。单元的划分可根据施工的具体情况进行, 应方便施工和安装, 并应与开挖分序相吻合, 以便开挖分序完成后及时进行钢拱架支护, 尽量减少围岩初始变形, 提高围岩自稳能力。

2.2 格构式钢拱架制作

格构式钢拱架采用钢筋焊接成形。制作时, 按设计图将主筋和副筋弯制成形, 在制作平台上进行焊接。格构架应按单元进行制作, 各单元之间一般采用法兰盘、螺栓连接, 也可以采用主筋搭接焊或绑扎连接, 但施工速度比螺栓连接慢。

2.3 钢拱架的安装

钢拱架安装时, 首先由测量定位, 按设计位置安装。每榀钢拱架的轴线应与隧洞轴线垂直。一般是上部顶拱先开挖支护, 在相应的拱架单元安装就位后应及时施作锁脚锚杆, 并将每根锚杆都与钢拱架牢固焊接, 使钢拱架与锚杆联合受力, 提高支护能力。为了做到每根锚杆都与钢拱架焊接, 应在锚杆总数不变的条件下, 将锚杆的排距调整到与钢拱架排距相同。在钢拱架安装完成后及时喷射混凝土, 并及时完成系统锚杆支护, 形成初期支护结构。完成顶拱的初期支护后, 开挖下部梯段, 再将钢拱架接到隧洞底板, 完成封闭支护体系。

钢拱架安装时应按设计要求及时加固, 相邻两钢拱架之间应采用型钢或钢筋牢固连接, 以使钢拱架形成整体稳定的受力结构。钢拱架安装完成后, 应进行整体成形检测, 以保证形成的支护断面满足设计要求。安装后一榀钢拱架应在一个铅垂面内, 垂直度偏差应不大于2°。钢拱架应与超前锚杆 (小钢管) 联合使用。超前锚杆 (小钢管) 应从钢拱架腹部 (钢拱架杆件中间) 或顶部穿过, 如从钢拱架下部穿过, 应将锚杆 (小钢管) 尾部和钢拱架良好焊接, 使钢拱架与锚杆形成整体结构。

安装钢拱架的隧洞底板若为松软的岩面, 应在钢拱架底脚下面加垫用混凝土块或钢板做成的“柱靴”, 以加大岩面的承载面积, 保证基础有足够的承载能力。必要时钢拱架底脚可采用连续梁作为承载结构。

3 质量控制

钢拱架的质量应按钢结构制作质量标准进行控制, 控制的重点是成形和焊接质量。

3.1 材料质量控制

在对钢拱架材料的应用上, 应该选择满足标准的材料, 在材料进入厂里的时候, 需要持有质量的检验单方可入厂, 在入厂后, 要进行抽样检查, 对不合格的材料应摒弃不能在工程建筑当中出现。还想要对材料的外观要进行仔细的检查, 面对外观有缺陷的材料也不应该投入工程建筑当中。材料规格和设计图纸应该是相同没有差错的, 就像在施工的过程中要对代用材料进行应用时, 要在对设计不产生任何影响的情况下设计者并对参数进行一致的修改, 在修改过后方可进行加工制作。

3.2 制作质量控制

钢拱架应严格按设计要求和钢结构的质量要求进行制作, 特别是焊接的质量一定要达到标准, 保证钢拱架的承载能力。各单元的连接法兰盘, 应满足对接的要求, 而且应具有互换性。

3.3 安装质量控制

钢拱架安装应保证位置准确, 安装牢固, 各连接部位应安装紧密, 使力能有效地传递, 避免因安装原因产生局部受力失常而失稳。应充分利用周边的锚杆对钢拱架进行加固, 使围岩荷载均匀地分配到围岩中, 使钢拱架和围岩形成联合承载结构, 使钢拱架更好地发挥支护作用。

参考文献

[1]水利部水利水电规划设计总院.预应力锚固技术[M].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 2001.

[2]世玺.新奥法与喷射混凝土的监控量测[J].青海水力发电, 2002.

[3]李云江等.湿喷机的现状和发展趋势[J].铜业工程, 2003, 2.

[4]水利电力部水利水电建设总局.水利水电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手册[M].北京:水利电力出版社, 1990.

[5]全国水利水电施工技术信息网.水利水电工程施工手册[M].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 2002.

钢筋网喷射混凝土施工 篇2

钢 筋 砼

箱 涵 专 项 施 方 案

第一公路工程公司

2010年5月

钢筋混凝土箱涵专项施工方案

一、工程概况:

本工程在桩号CK0+032.6处及AK0+040.5处各有1座钢筋混凝土过水箱涵,断面尺寸为3孔5*3.5m,基础为15cm厚碎石垫层及15cm厚C20素混凝土垫层。

二、箱涵施工方案:

(一)施工方案:

箱涵系整体闭合式框架结构,施工时,采用明挖基坑,就地浇筑砼的施工方法,全箱涵采用三次浇筑,第一次浇至底板内壁以上30cm,第二次浇筑侧墙、顶板部分,第三次浇筑肋板部分。

施工程序:测量放线→基坑开挖→碎石垫层→垫层砼模板→垫层砼→底板模板钢筋→底板砼→墙身钢筋模板→浇筑第一次砼(底板内壁以上30cm砼)→顶板模板→浇筑第二次砼(墙身砼及顶板砼)→肋板模板→浇筑第三次砼(肋板砼)→台背回填→现浇钢筋砼栏杆→现场清理。

(二)技术措施:

1、施工测量:

(1)用导线网控制涵位纵、横轴线以满足精度要求。

(2)涵洞放样前需先画出施工详图,然后依图放样。放样后进行现场核校,看是否与当地地貌相符,如需变更按有关规定办理。

2、基坑土方开挖:

(1)开挖基坑前,首先要排除施工面的地表水,以防止地表水注入坑内。整个施工过程宜安排在晴天或少雨时间里,应避开雨天施工,施工前做好各种准备工作,连续不断地快速施工。在基坑内周围要挖集水槽,基坑底低洼处挖集水坑,备好抽水设备,保持干地施工。

(2)明挖基础要视地质情况及开挖深度,做好坑壁防护,保持基坑边坡稳定。

(3)基坑采用机械开挖。

3、碎石垫层施工:

碎石垫层回填按规范和设计的要求进行,回填厚度为15cm,用人工配合电动打夯机夯实,必要时以水振法或水撼法沉实,以达到设计规定的密实度。

5、模板工程的施工:

(1)基础垫层模板:基础垫层厚度均为150mm,采用18mm厚的胶合板后加固100×100mm木方作为垫层模板,模板固定采用Φ12钢筋钉固在地基上,钉固深度400mm,间距为600mm。

(2)墙身模板: ①模板设计:

采用60系列小钢模。钢模板排版时从墙体两侧向中间排版,不够模数的采用刨平后的木方连接。

穿墙螺栓的最大间距700×600mm。水平次龙骨为φ48×3.5mm钢管间距600mm,竖向主龙骨为两根φ48×3.5mm钢管间距700mm。加固采用内支外顶,平直段墙体钢筋设置竖向梯子筋,其上焊接顶模棍(不少于三道),丁字墙、十字墙处每个阴角处设置顶模钢筋,墙体外侧利用外侧预埋的两排地锚设斜支撑加固。墙体模板最下面3排对拉螺栓采用双螺母双“3”型卡。

②施工方法:

工艺流程:弹线→根部粘贴海绵条→安一侧模板→安另一侧模板→调整固定→办预检。

按放样图,墙体模板先按位置线安装一侧模板,U形卡、穿墙螺栓、斜撑、横竖楞安装完毕后,清扫墙内杂物,清扫完毕后,再按装另一侧模板,调斜撑、U形卡等是否紧固,模板拼缝及下口是否严密,办完预检手续。

小钢模拼缝时,在墙体根部距墙体边线5mm处弹线粘贴10mm厚20mm宽自粘性海绵条,并必须用水泥砂浆堵住底边缝隙,以减少流浆,相邻两块模板之间必须粘贴海绵条。

排模:从墙体两角向中间竖向排列,当墙体尺寸不合模数时,可用

55厚窄木条(40厚方木条+15厚木胶板)补充模数。窄木条在小钢模侧孔相应位置用手工钻钻孔,用丁字螺栓将窄木条和小钢模一连成一体。窄木条两侧必须使用300mm以下的小钢模,窄木条内模面匀刷脱模剂。

在模板底、中、上设三道斜撑,将模板根部定位,立面调垂直。在模板上口拉水平线调整上口平直。

再次检查模板支撑及各种卡件的松紧,清理现场。挂上线坠、备好大钢尺、拉上通线,报验。

(3)顶板模板安装:

①采用TLC插卡型模板体系,面板采用18mm厚胶合板,次肋采用50×100mm木方,间距250mm,主肋采用100×100mm双木方,微调型组装式模板早拆柱头与满堂脚手架连接,满堂脚手架立杆间距1000×1370mm,横杆步距不大于1.5m,分上、下二道。

②顶板模板安装:

工艺流程:清理作业面→测量放线→安装碗扣式脚手架(或TLC 早拆体系)→安装主龙骨→安装次龙骨→安装顶板模板。

清理作业面:墙体模板拆除完毕以后,将作业面里的各种杂物清除干净,保持场地清洁。

测量放线:支设前根据墙体混凝土建筑500线在墙体混凝土上弹出顶板下平线。

安装脚手架:在立脚手架立杆之前,在下部垫50×100的不少于250mm长的短木方。地下室脚手架设三道横杆。脚手架支撑完毕以后,拉线安装早拆柱头或顶托。依据墙四周的次龙骨线调整早拆柱头或顶托的高度。TLC插卡型模板体系应特别注意早拆柱头顶板是否与顶板模板顶紧,缝隙不要超过2mm。

安装主龙骨:在早拆柱头或顶托上依次安放100×100的木方,木方在使用之前,必须经过压刨机,保证其截面尺寸一致,木方接头在同一跨内50%错开,木方安装完成以后,继续调整其高度,以保证其标高。

铺设次龙骨:木方使用之前在压刨机上进行压刨,保证断面尺寸一致。

次龙骨采用50×100木方间距250mm,沿垂直主龙骨方向铺设,次龙骨搭接长度不小于300mm,且必须支撑在主龙骨上,同一跨内50%错开,主次龙骨交叉点利用70钉子侧面固定。必须设置靠墙龙骨,木方应保证顶面及迎混凝土面刨平,并靠紧墙体混凝土面。

起拱要求:根据本工程的要求房间4m以下跨度不得起拱,4m 及以上统一起拱1cm。起拱时拉出起拱线,次龙骨逐渐用木楔垫起,注意顶板四边不起拱。

安装顶板模板:铺设前根据开间尺寸,首先进行排板编号,尽量选用整板,贴墙柱边胶合板宽度不应小于1/3幅度。胶合板铺设时应进行选板,开边或尺寸厚度不统一应禁止使用,靠墙胶合板迎混凝土面粘贴5×10mm的海绵条。胶合板必须采取硬拼,严禁缝间粘贴海绵条及粘胶带,每一个长边拼缝下应有一个次龙骨,胶合板用50钉子与次龙骨钉紧,梁边间距300mm,中间间距500mm。TLC插卡型模板体系应特别注意早拆柱头上板条应沿主龙骨方向布置。

模板支设完毕后应进行自检,其后上报项目部施工技术人员,施工技术人员会同项目质检员检查合格后报审监理验收。

(4)模板的拆除:

①模板拆出要预先制定好拆摸顺序,根据施工现场成在地面的温度情况,掌握好混凝土达到初凝的时间,当混凝土达到初凝后,墙体强度达到12N/mm2(20℃以上气温时8小时),必须及时松动穿墙拉杆,并将模板与所浇筑的混凝土墙体脱离,防止混凝土与模板表面粘结,为拆模作好准备,拆模时不得用铁撬撬开模板,还要保护模板边角和混凝土边角,拆下的模板要及时清理,清理残渣时,严禁用铁铲、钢刷之类的工具清理,可用模板清洁剂,使其自然脱落或用木铲刮除残留混凝土。

②拆除模时间:侧模板以不损坏砼表面及楞角时,方可拆模,模板拆除时间应符合规范的要求。

6、钢筋工程施工:(1)原材料要求:

①进场钢筋必须具备出厂质量证明书和试验报告单,每捆钢筋有标牌。

②对进场钢筋按规范的标准抽样做机械性能试验或化学分析,合格后方可使用。

③进场的钢筋和加工好的钢筋,根据钢筋的牌号分类堆放在枕木或砖砌成的高30cm间距2m的地垄墙上,以避免污垢或泥土的污染。严禁随意堆放。

(2)钢筋的配料:

钢筋配料是根据设计图中构件配筋图,先绘出各种形状和规格的单根钢筋简图并加以编号,然后分别计算钢筋下料长度和根数,填写配料单,经审查无误后,方可以对此钢筋进行下料加工,所以一个正确的配料单不仅是钢筋加工、成型准确的保证,同时在钢筋安装中不会出现钢筋端部伸不到位,锚固长度不够等问题,从而保证钢筋工程的质量。因此对钢筋配料工作必须认真审查,严格把关。

(3)钢筋的下料与加工:

①钢筋除污:钢筋的表面应洁净,在钢筋下料前必须对受污染锈蚀的钢筋进行清理,对盘园钢筋除锈工作是在其冷拉调直过程中完成;对螺纹钢筋采用自制电动除锈机来完成,并装吸尘罩,以免损坏工人的身体和污染环境。

②钢筋调直:采用调直机或牵动力为3吨的卷扬机,两端设地锚的办法对盘园钢筋进行冷拉调直,根据施工规范要求,Ⅰ级钢筋的冷拉率不宜大于4%,钢筋经过调直后应平直,无局部曲折。

③钢筋切断:

钢筋切断设备主要有钢筋切断机。

切断工艺:将同规格钢筋根据长度进行长短搭配,统筹排料。一般应先断长料,后断短料,减少短头,减少损耗。断料应避免用短尺量长料,防止在量料中产生积累误差,为此宜在工作台上标出尺寸刻度线,并设置控制断料尺寸用的档板。在切断过程中,如发现钢筋劈裂,缩头或严重的

弯头等必须切除。

质量要求:钢筋的断口不能有马蹄形或起弯现象。钢筋长度应力求准确,其允许偏差±10mm。

④弯曲成型:

钢筋弯曲成型主要利用钢筋弯曲机或手动弯曲来完成。

弯曲成型工艺:钢筋弯曲前,对形状复杂的钢筋,根据配料单上标明的尺寸,用粉笔将各弯曲点位置划出。划线工作宜从钢筋中线开始向两边进行;若为两边不对称钢筋时,也可以从钢筋一端开始划线,如划到另一端有出入时,则应重新调整。经对划线钢筋的各尺寸复核无误后,即可进行加工成型。

质量要求:钢筋在弯曲成型加工时,必须形状正确,平面上无翘曲不平现象。钢筋弯曲点处不能有裂缝,钢筋弯曲成型后的允许偏差为:钢筋全长±10mm;箍筋的边长±3mm。

⑤钢筋接长:钢筋接长是整个钢筋工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接头的好坏是保证钢筋能否正常受力的关键。因此,对钢筋接头形式应认真选择,选择的原则是:可靠方便、经济。板筋Ⅰ级钢采用搭接,Ⅱ级钢采用焊接为主。钢筋的接头位置应按设计要求和施工规范的规定进行布置。

⑥钢筋的堆放与运输:

钢筋的堆放:本工程所有钢筋在钢筋加工场加工成型后放在指定的位置堆放,堆放场地应坚硬、平整,并铺设方木,防止钢筋污染和变形。成型的钢筋,应按其规格、直径大小及钢筋形状的不同,分别进行堆放整齐,并挂标志牌,现场应做到整洁清晰,便于查找和使用。

钢筋的垂直运输:为了保证施工进度,用汽车吊保障垂直运输。在运输钢筋时,对较长的钢筋应进行试吊,以找准吊点,必要时可用方木或长钢管加以附着,严禁吊点距离过大,造成钢筋产生弯曲变形。

(4)墙身钢筋绑扎:

①墙身钢筋绑扎工艺流程:修整预留搭接钢筋→绑扎墙体主筋→预留洞口加筋→墙体保护层垫→钢筋隐蔽工程验收。

②水平、垂直分布筋搭接长度采用45d,锚固长度Ⅰ级、Ⅱ级筋为35d,墙体内钢筋一般采用搭接接头。

③墙体上洞口必须按图预留,并配合各专业进行核对,无遗漏后才能浇筑混凝土。

④绑扎墙体钢筋时,先连接墙体竖向钢筋,将墙身处预留钢筋调直理顺,并将表面砂浆等杂物清理干净。划好横筋分档标志,然后于下部及齐胸处绑两根横筋固定好位置,并在横筋上划好竖筋分档标志,然后绑扎其余竖筋,最后绑其余横筋。

(5)顶板钢筋的绑扎:

①施工工序:清理模板→划板筋位置线→绑板下层钢筋→管道安装→绑板下层钢筋→绑板附加筋→预留洞口加筋→板保护层垫块→隐蔽工程验收。

②板的底部钢筋伸入支座≥5d,且应伸至梁或墙支座中心线。③板的中间支座上部钢筋(负筋)两端直钩长度为板厚减20mm。板的边支座负筋在墙内锚固长度应满足受拉钢筋的最小锚固长度的要求。

④双向板的底部钢筋,短跨钢筋置下排,长跨钢筋置上排。⑤当板底与梁底平时,板的下部钢筋伸入梁内须置于梁的下部纵向钢筋之上。

⑥板上孔洞应预留,避免后凿,施工时各工种必须根据专业图纸配合土建预留全部孔洞,当孔洞尺寸≤300mm时,洞边不再另加钢筋,板内钢筋由洞边绕过,不得断开。当洞口尺寸>300mm时,应设洞边加强筋,洞口每边各加被切断钢筋的一半,且锚入支座40d,为安全起见洞口底筋应预留,不得切断。其它大于800mm洞按设计图纸要求加筋处理。

⑦板、墙钢筋的交叉点要用铁丝扎牢,除靠近外围两行钢筋的交叉点全部扎牢外,中间部分交叉点可间隔交错扎牢,但必须保证受力钢筋不产生位置偏移;对于双向受力的钢筋必须全部扎牢。

⑧板钢筋绑扎时,要先在模板上画线,绑完下铁后垫好马凳和垫块,再绑扎上铁。浇混凝土时,随时修整板筋。

7、混凝土施工:

采用泵送商品混凝土,施工方案为先浇筑底板砼再浇筑墙、顶板砼最后浇筑肋板砼的方法。

(1)材料要求:

在选定商品砼供应厂商时将会同建设、监理单位选择信誉好,价格合理,供应能力强的生产厂家。

(2)施工准备工作: ①上道工序己检查验收合格。

②砼浇筑前木模板应充分浇水润湿,并用松软材料堵孔嵌缝,模板内的杂物应清除干净。

③水、电安装施工的预埋部分应安装布置完毕,砼浇筑过程中不得移动、损毁或埋没。砼生产运输施工机械安装完毕,并经调试运转正常,振捣器配备充足,做好各种机具的现场维修准备工作。

④做好停电、停水时应急准备,发电机己试运转正常,施工用水已贮备。掌握天气变化情况,加强与气象预报部门联系,尽量避免在雨天浇筑砼,雨季施工中应事先准备好排水设备和防雨遮盖材料。安全设施和劳动力的配备,应满足砼浇筑进度要求。

⑤做好隐蔽验收记录及相关技术资料。(3)施工工艺: ①砼浇筑的一般要求:

浇筑砼时应分段分层进行,每层浇筑高度应根据结构特点、钢筋疏密决定。一般分层高度为插入式振动器作用长度的1.25倍,最大不超过500mm,平板振动的分层厚度为200mm。

使用插入式振动器应快插慢拔,插点要均匀排列,逐点移动,按顺序进行,不得遗漏(一般为300~100mm),振捣上一层时应插入下层砼面50mm,以消除两层间的接缝,平板振动器的移动间距应能保证振动器的平板覆盖己振实部分边缘。

浇筑砼应连续进行,如必须间歇,其间歇时间应尽量缩短,并应在前

层砼初凝之前,将次层砼浇筑完毕。间歇的最长时间应按所用水泥品种及砼初凝条件确定,一般超过2小时应按施工缝处理。

浇筑砼时应派专人经常观察模板、钢筋、预留孔洞、埋件、插筋等有无位移变形或堵塞情况,发现问题应立即停止浇灌并应在已浇筑的砼初凝前修整完毕。

坍落度损失过大,经过现场试验员同意,可以向搅拌车内加入与砼水灰比相同水泥浆或与砼配合比相同的水泥砂浆,经充分搅拌后才能卸入泵机内,严禁向储料斗或搅拌车内加水。

砼下料应分层进行,每层厚度不宜大于400mm,墙采用插入式振动棒振捣,振捣时要遵守快插慢拔的原则,顶底板采用平板式振动器振实。

②施工要点:

墙及肋板砼浇筑:墙浇筑前,应在底面上均匀浇筑50mm厚与砼配合相同的水泥砂浆,砂浆应用铁铲入模,不应用料斗直接倒入模内;砼应分层浇筑振捣,每层厚度控制在500mm左右,砼下料点应分散布置循环推进,连续进行,并按规范定控制好砼浇筑的延续时间;在底板顶面上50cm处设置施工缝。

顶板、底板混凝土浇筑:浇筑方法由一端开始用“赶浆法”推进,振捣时要避免触动钢筋及埋件,浇筑的虚铺厚度应略大于板厚,用平板振动器在垂直浇筑砼方向来回原地捣,注意不断用移动标志以控制混凝土板厚度,振捣完毕,用刮尺或拖板抹平表面;在浇筑成整体的墙和顶板时,应在墙浇筑完毕后停歇l~1.5小时,使其获得初步沉实,再继续浇筑顶板。

(4)砼的养护:

①砼浇筑结束后,应在12小时以内加以覆盖,并浇水养护,砼浇水养护日期一般不少于7天,掺用缓凝型外加剂或有抗渗要求的砼不得少于14天。

②每日浇水次数应能保持砼处于足够的润湿状态,常温下每日浇水四次。大面积结构如地坪、楼板、屋面等可蓄水养护,贮水池等一类工程,可在拆除内模板后,待砼达到一定强度后注水养护。

8、涵洞变形缝:

(1)箱涵在新旧箱涵设一道变形缝,变形缝宽3cm,变形缝应贯穿整个断面(包括基础),用聚乙烯低发泡填缝板、埋入式钢边橡胶止水带、剪力筋、30*30cm双组份聚硫密封膏施工。

(2)施工时在变形缝位置先放一道埋入式钢边橡胶止水带和3cm厚的低发泡聚乙烯填缝板,在底板处应加放置外贴式橡胶止水带,结构成型后再把泡沫板掏空3cm深,用30*30cm双组份聚硫密封膏填塞。

9、台背回填夯实:

钢筋混凝土施工缝处理技术探析 篇3

关键词:混凝土; 施工缝; 处理

当前,钢筋混凝土结构被普遍应用于现代建筑,混凝土结构多要求整体浇筑,但在实际工程中,往往在诸如设计、施工技术、施工时间、施工组织等各种因素的限制下,较难完美地实现结构的整体浇筑,当停顿时间超过混凝土运输和浇筑允许的延续时间,新旧混凝土之间的结合面便成为混凝土施工缝。施工缝是结构中的薄弱一环,若设置及处理不当,在外力作用下一旦发生破坏该处往往首当其冲,轻者造成开裂渗漏,影响工程寿命,重者甚至可能造成质量事故,对工程安全造成威胁。因此,施工中我们必须高度重视混凝土施工缝问题,力求将施工缝对结构的影响降至最低度。现结合实践经验,就施工中如何严肃妥当地处理施工缝进行粗浅探讨,以供参考。

1各混凝土结构构件施工缝留置位置

关于施工缝的设置位置,各混凝土结构构件不同,其位置也各异,但由于混凝土抗拉强度较低,因此原则上施工缝宜设置在构件的剪力较小且适于施工的位置,或是在结构中较为不重要的部位。在设计没有特殊要求的情况下,施工缝一般可按如下方式留置:1)) 构造柱虽非结构构件,理论上而言其水平施工缝可留设在任何位置,但为了便于施工,通常做法是将柱子的施工缝留置在水平方向的板面和梁底。2)和楼板连成整体的大断面梁,施工规范规定其水平施工缝“应留置在板底面以下 20~30mm,当板下有梁托时,留在梁托下部”,但在实际施工中,若端面尺寸无具体规定,一般认为和板连接成整体的梁应和板同时浇筑,只有梁的高度> 1m 时,才允许单独浇筑大断面梁并按规范规定留置施工缝。3)对于单向板而言,由于其是短边跨受力,而施工缝的留置考虑的因素以剪力为主,因此单向板施工缝可留在平行于板的短边的任何位置。4)有主次梁的楼板,由于梁靠近支座处剪力较大,在梁跨中1/3范围内剪力比较小,因此施工缝应留置在该处为宜。5)墙上的施工缝,留置位置以门洞口过梁跨中1/3范围内为宜,也可留在纵横墙的交接处。6)楼梯上的施工缝,根据规范“应留在梯段长度中间的1/3范围内,这主要是依据构件受力情况出发,而实际工程中,为方便施工,笔者认为也可留在每个楼层梯段的根部。7) 双向板、大体积混凝土结构、其他复杂结构以及承受动力荷载的设备基础、吊车梁等构件,原则上不应留置施工缝,当确需留置,应严格按照设计要求留设,并按混凝土施工方案进行。

2混凝土结构施工缝设置方法

施工缝又分水平施工缝和垂直施工缝,前者是指以分层法进行混凝土浇注,对较高的结构物因一次不能浇注到设计高度时使用。后者一般用在混凝土结构物较长时,因一次不能浇注到设计的长度时,按照垂直分段浇注的施工接缝,也有根据工程结构的需要,按45度接缝施工的。一般而言,水平施工缝的设置较之垂直施工缝简单,待混凝土浇筑至施工方案中规定的标高时停止浇筑,待下一次浇筑即可形成。垂直施工缝的设置则主要分如下三中情况:1)设置梁的垂直施工缝时,应满插到梁底。2)设置板的垂直施工缝时,宜在施工缝处增加Φ6~Φ10的接头钢筋,其所需截面面积一般为板截面面积的0.2%~0.3%,长度为插入新旧混凝土各30倍直径,两端加弯钩。这种钢筋一般放在板的上面,必要时上下均放。如此,能有效避免混凝土的收縮裂缝。此外,对于其他重要结构的施工缝也可采用增加加强钢筋的做法,钢筋一般采用Φ12~Φ16,结合截面尺寸确定钢筋数量,但以≥2根为宜,锚固长度各为30d,两端加弯钩。3)设置楼梯的施工缝时,先做一块垂直于楼梯段的隔板并将其放置在施工缝上,隔板应按照钢筋位置没出缺口。此外,对于施工缝模板的支设,需注意如下几点:1)对于导墙、楼板面与柱和梁底与柱的水平施工缝只需控制好混凝土浇筑时的标高,振捣密实抹平即可,没有必要另支模板。2)对楼板的侧面,梁、墙与表面垂直的施工缝面则必须严格按照混凝土施工技术方案所确定的位置,预先支设模板,务必做到位置正确、牢固、垂直且顺直,同时,为预防钢筋保护层由于过大、过小或受到挤压而偏向一侧,造成钢筋保护层的偏差,必须对钢筋保护层厚度进行严格控制,最后,务必将因支模而产生的垃圾及杂物清除干净。

3混凝土结构施工缝处理措施

实际工程中,为确保工程质量,应对钢筋混凝土结构施工缝做如下处理:1)在施工间隙未超出所采用水泥初凝时间的情况下,可依据试验确定初凝时间,在没有试验资料情况下以2小时内为宜。当继续浇筑混凝土时,可均匀倾入新拌制的混凝土将先浇好的混凝土盖住,再以振捣工具穿过新混凝土,深度为已浇好混凝土层内的5cm~10cm,将新旧混凝土一并捣结成整体。2)在大体积混凝土施工中,在混凝土接缝时间超过规定时间的情况下,施工缝的处理可结合试验资料以二次振捣法进行,即待先浇筑的混凝土终凝前(一般为4h~6h)再振捣一次,接着再浇筑下一步混凝土。3) 在施工间隙超过所采用水泥初凝时间(一般为2 h)的情况下,要想继续继续施工,必须确保已浇筑的混凝土强度≥1.18MPa,一般而言,混凝土强度所需时间可结合水泥标号、混凝土强度等级以及外界温度等进行计算。此外,在浇筑新混凝土前施工缝应做如下处理:一是将接缝表面的杂质及垃圾清除干净,含水泥浆、薄膜、松散砂石、软弱混凝土层、油污等;二是刷除钢筋上的浮浆及锈斑;三是适当地对旧混凝土的表面进行凿毛;四是用清水将旧混凝土表面清洗干净并确保表面有足够的湿润度,但切忌在表面滞留水份;四是对新混凝土进行浇筑前,先在接缝面上铺设一层水泥砂浆,厚度以10 mm~20 mm为宜,若是水平施工缝则厚度以20mm~30 mm为宜。此外,也可铺设一层与混凝土强度相同的减半石子混凝土;五是将施工缝附近的混凝土细致捣实。

4施工缝处的防水抗渗处理

施工缝在防水方面表现得较为薄弱,因此对于诸如地下室结构等重要的混凝土构筑物而言,除了解决好如上所提到的几大要点以外,还必须做好混凝土的防水抗渗。基于此,混凝土构筑物的施工缝部位除按上述方法进行处理外,还可通过如下三大措施提高其抗渗性能:1) 接头形式采用凸形缝或凹形缝,使得新旧混凝土的接触面积加大,实现止水功能,此法一般可用在底板与壁板的交接处。2)对后浇带的施工缝,可浇筑比原结构强度高一级的无收缩或者微膨胀的抗渗混凝土,待凝固后严格进行浇水养护,时间≥28d,此法一般可用在地下室底板与外墙的后浇带施工缝。3)在施工缝加设辅助止水材料,如止水条或者止水带等,利用二者的止水性能实现防水止水目的,最终完成抗渗的总体目标。

总之,长期以来,在混凝土施工过程中如何正确合理地留置施工缝一直是建设工程质量保障的热点,在实际工程中,我们只要严格按照有关规范和混凝土施工技术方案的要求实施,认真施工,精细操作,就能做到不留隐患,从整体上确保施工质量,打造精品工程。

参考文献:

【1】马天戈,张彦鹏.小议混凝土施工缝的控制与处理措施【J】.中国科技财富,2011(6):23.

【2】许 玢.浅议混凝土施工缝的留置与处理【J】.大陆桥视野,2012(4):133,135.

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施工 篇4

随着设计和施工水平的提高, 多层和高层建筑采用钢筋混凝土现浇结构的形势发展很好, 由于现浇施工的框架具有整体性好、围护墙体轻、抗震性好、施工速度快、布局灵活多样, 在许多工程中得到广泛应用。但是由于施工人员技术素质存在差异, 对操作规程了解较少, 在施工中容易产生影响质量的现象, 这些状况如重视不够或解决不及时, 将会直接影响质量。本文就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施工容易形成的质量问题谈几点体会。

2 钢筋连接

大直径钢筋 (φ≥28) 可采用钢筋剥肋滚压直螺纹套筒连接新技术, 即剥助钢筋纵肋后滚压直螺纹的套筒将预制的丝头待连接钢筋旋拧在一起达到钢筋连接一体, 实现等强度连接的目的。

它的机理是:利用滚压螺纹能使螺纹综合机械性能大幅度提高的特性, 同时利用螺纹连接传力不均率与螺杆横截面积变化率相协调对应能够降低螺杆抗拉应力, 改变连接过渡段内力曲线形状, 降低变截面应力集中影响的特性来弥补钢筋剥肋和螺纹小径对钢筋横截面积削弱影响达到钢筋等强度连接。

技术特点是:a.接头强度高, 连接质量稳定可靠。接头性能达到行业标准《钢筋机械连接通用技术规程》 (JGJ107-96) 中A级规定, 实现与钢筋母材等强度连接。b.钢筋丝头螺纹加工精度高。使工厂加工的套筒与施工现场加工的钢筋丝头配合性好, 保证了钢筋连接质量。c.由于钢筋端部的丝头是对钢筋柱体表面金属强化后形成的螺纹, 钢筋芯部材质和机械性能不发生任何变化, 接头的综合机械性能高, 特别是接头的抗疲劳性能好, 与钢筋化学成分无关。d.铜筋丝头加工过程中钢筋搬运次数少、操作简单, 加工速度快。一次装卡即可完成钢筋剥肋、滚压螺纹两道工序。e.钢筋丝头加工设备投入小, 易耗件损耗低, 一套滚丝轮可加工丝头为0.8万~1.2万个。f.接头连接施工方便, 质量容易控制。钢筋丝头用手即可旋入套筒, 仅最后2~3扣时用管钳或力矩扳手旋紧, 只要钢筋外露螺纹不超过1.5扣, 即可保证接头的等强连接。g.适用范围广。不仅适用于直径16~50mmⅡ、Ⅲ级钢筋在各个方向和位置的同、异径可旋转钢筋连接, 还能适用于不可旋转或轴向不能移动钢筋的连接。

3 梁柱节点箍筋施工问题

3.1 一般施工做法的弊病

梁柱节点施工的复杂性主要表现为:节点构造复杂。钢筋分布密集, 操作人员高空作业。施工难度大, 特别是中间柱子钢筋纵横交错, 箍筋绑扎不便, 采用整体沉梁时节点区下部箍筋无法绑扎, 致使梁柱节点部位不放或少放柱箍筋, 留下严重隐患。部分施工人员意识到钢筋骨架整体入模后柱节点内箍筋绑扎困难, 便采用两个开口箍筋拼台, 然而在整个节点区均采用开口箍筋显然不符合规范规定。规范箍筋封闭和箍筋末端弯钩的构造要求, 是保证箍筋对混凝土核心起有效约束作用的必要条件, 但采用分层下箍法操作难度仍相当大。必须将节点部分侧模板拆除方能保证节点箍筋间距及绑扎牢固。若采用原位绑扎钢筋 (即先安装梁底模, 再直接在梁底模上绑扎梁筋、安装侧模板) , 其缺陷是:a.只安装梁底模、不安装侧模板。板的模板无法安装, 造成整个模板支撑系统不稳定, 易发生模板倒塌事故;b.在框架结构施工中, 所有的钢筋均在施工楼层堆放和二次运输。在这种开放的模板体系上堆放和搬运钢筋极其不安全;c.支模和绑钢筋多次交叉作业。不利于施工组织管理, 窝工现象较严重, 工效较低。

3.2 改进的对策

近年的作法是将梁板模板 (含侧模板) 全部安装完毕后才安装梁板钢筋并整体沉梁。该施工程序的优点是钢筋堆放、运输及绑扎较安全, 交叉作业少。支模和绑钢筋不冲突, 工效较高。但若不采取特别措施, 会出现节点箍筋少放或者箍筋间距无法保证的问题。对此, 可采用如下措施解决:a.下料时每个节点增加若干根纵向短筋 (可用细钢筋) ;b.柱节点区箍筋现场焊接在纵向短筋上形成整体骨架。再将整体骨架套入柱纵筋并搁置在楼板模板面上, 穿梁钢筋并绑扎, 为防止附加纵同短筋位置与柱纵筋冲突而造成套箍困难。附加纵向短筋应偏离箍筋角部约5cm。采用该法可保证柱节点箍筋的间距与数量, 实施效果较好。需要说明的是, 当结构较复杂时, 采用该方法可能也会有困难, 施工时要视具体情况而定。

4 混凝土保护层厚度问题

保护层厚度的规定是为满足结构构件的耐久性要求和对受力钢筋有效锚固的要求。保护层厚度太小, 无法满足上述要求, 太大则构件表面易开裂, 因此, 《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 (GB50204———1992) 第3.5.8条《建筑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 (GB J301———1988) 第5.2.10条、《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GB50204———2002) 第5.5.2条均规定受力钢筋保护层厚度梁柱允许偏差为±5mm。

在框架结构施工中, 由于楼面标高是一致的, 双向框架梁同时穿越柱节点时, 必然造成一侧框架梁面筋保护层厚度偏火 (往往会超过40mm) 。井字架梁节点也有同样问题, 这些问题无法避免, 但需注意:一是梁箍筋的下料问题, 由于一向框架梁面筋需从另一向框架梁面筋底下穿过, 若该向框架梁梁端箍筋按原尺寸下料, 面筋无法直接绑扎到箍筋上, 对粱骨架受力不利, 因此梁端箍筋下料时高度可减小20~30mm。二是施工时以哪一向为主, 因保护层厚度增大, 截面有效高度变小, 正截面受弯承载能力减小 (约5%) , 设计时是否考虑了这种影响, 另一方面构件表面容易开裂。《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 (GB50010———2002) 第9.2.4条规定:“当梁、柱中纵向受力钢筋的保护层厚度大干40mm时, 应对保护层采取有效的防裂构造措施。”对此须在设计时就明确以哪一向为主, 并对保护层厚度偏大的一向梁端加铺一层钢丝网以防表面开裂。

5 混凝土施工质量控制

5.1 柱的“烂根”和“夹渣”

现浇框架容易出现“夹渣烂根”现象, 使根部混凝土漏浆, 严重时出现“露筋”和“孔洞”。其直接原因是柱模直接放在楼地板上, 预先没有在楼板上做找平层或加标准框浇出底面, 更没有留清扫口。当层高>5m时中段未留浇筑口, 进料从顶部直接下。自由落差>3m, 在柱内钢筋阻拦下料使粗细料分离, 另因底部板面不平且未堵缝。导致水泥浆流失掉, 也存在底面垃圾未清除净、振动棒长度不到位等因素, 造成根部夹渣, 烂根问题。保证质量的措施应在框架柱接头外进行, 即上次烧筑后加相同规格的方框, 并浇平框面, 继续上浇前支横模从板面开始, 浇筑时在顶洒一层l:0.4的水泥砂浆。并铺1:2水泥25~30mm厚, 在其上浇混凝土, 可保证框架柱自然密实, 不会出现夹渣或烂根的质量问题。

5.2 控制好混凝土质量

对配合比的控制不容忽视, 再准确的配合比, 现场不控制粗细骨料的含杂质量和称量, 仍然会生产出不合格品。有的工地不做配合设计, 而套用别人的比例。对已浇成品不保护, 养护不及时, 尤其是夏天气温高的地区需要保养, 这是提高强度的重要环节。对混凝土框架柱的浇筑施工, 必须遵守现行的施工规范, 注意克服配料计量、拌和时间短, 加水不控制, 运距长摇晃离析现象, 更要注意不允许二次加水重拌及振捣不密实、过振、漏浆、跑模、不清除残留木屑等现象。操作素质低下所产生的后果将削弱支撑件的竖向荷载, 影响结构连接及降低抗震能力。只要有健全的施工操作标准, 步步检验认证, 按规范施工, 框架工程质量就会得到保证。

结束语

现浇施工的框架具有整体性好、围护墙体轻、抗震性好、施工速度快、布局灵活多样的优点, 在工程实践中成为主要的结构形式, 工程技术人员在施工中应严格按照图纸和规范施工, 确保工程质量和安全。

摘要:本文分析了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施工中钢筋连接、梁柱节点箍筋、混凝土强度等级、混凝土保护层厚度等工艺中存在的质量问题, 并提出了相应的控制措施。

钢筋混凝土圆管涵施工方案 篇5

2.5.1.1 技术人员全面熟悉设计文件,按设计图纸要求现场放样,用不同控制方法进行复核,保证涵洞基坑放样的准确性,并采取保护措施加以保护与标识。工程开工前,试验室应根据设计砂浆强度作出标准配合比,并报监理工程师批准。

2.5.1.2 测量队现场放样涵洞基坑开挖线,人工开挖基坑前,应现场核对图纸所示的位置、方向、长度,以及与既有水沟、排水通道的连接是否相符,如有不符,应及时提出处理措施,并报监理工程师审定。

2.5.1.3 基础土方开挖拟采用人工开挖至设计标高后应立即检查地基层是否符合设计要求,并报请监理工程师进行检查,合格后方可进行下道工序施工。

2.5.1.4 圆管涵所用圆管计划购买成品圆管,其质量应符合有关规范要求。

2.5.1.5 涵洞施工中采取流水作业的方法,既可以充分利用机具、模板及人力,又可以加快进度,工程质量也容易保证。

2.5.1.6 因圆管涵施工无特殊要求,故其施工工艺均按设计文件和施工规范要求进行。钢筋混凝土圆管涵的施工顺序为:施工放样 →基坑开挖 → 填石、垫层铺筑→混凝土管基→安装涵管→进出洞口施工→养护→回填。

2.5.1.7 砂浆拌和采用JZ350搅拌机拌和,拌和时间不低于2-3分钟,严禁人工拌和。2.5.1.8 经检验证实圆管涵的安装及接缝符合要求,并且其砌体砂浆或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强度的75%,方可进行回填作业。涵洞土路堤缺口填土应从涵洞洞身两侧不小于两倍孔径范围内,同时按水平分层、对称的按照图纸要求的压实度填筑并夯(压)实。填土方法应按规范中有关规定施工,洞顶填土厚度小于0.5米时,机械车辆不准通过。

7、涵洞工程(钢筋混凝土圆管涵)

1)技术人员全面熟悉设计文件,按设计图纸要求现场放样,用不同控制方法进行复核,保证涵洞基坑放样的准确性,并采取保护措施加以保护与标识。工程开工前,试验室应根据设计砂浆强度作出标准配合比,并报监理工程师批准。

2)测量队现场放样涵洞基坑开挖线,人工开挖基坑前,应现场核对图纸所示的位置、方向、长度,以及与既有水沟、排水通道的连接是否相符,如有不符,应及时提出处理措施,并报监理工程师审定。

3)基础土方开挖拟采用人工开挖至设计标高后应立即检查地基层是否符合设计要求,并报请监理工程师进行检查,合格后方可进行下道工序施工。

4)圆管涵所用圆管计划购买成品圆管,其质量应符合有关规范要求。

5)涵洞施工中采取流水作业的方法,既可以充分利用机具、模板及人力,又可以加快进度,工程质量也容易保证。

6)因圆管涵施工无特殊要求,故其施工工艺均按设计文件和施工规范要求进行。钢筋混凝土圆管涵的施工顺序为:施工放样 →基坑开挖 → 填石、垫层铺筑→混凝土管基→安装涵管→进出洞口施工→养护→回填。

7)砂浆拌和采用JZ350搅拌机拌和,拌和时间不低于2-3分钟,严禁人工拌和。

钢筋网喷射混凝土施工 篇6

关键词:绿色施工;钢筋混凝土结构;指标体系;模糊综合评价

中图分类号:TU375.04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8937(2010)10-0115-03

为期两周的哥本哈根气候变化大会谈判最终达成《哥本哈根协议》。尽管哥本哈根会议进展不大,但低碳经济已是大势所趋,中国政府也提出了碳减排目标和经济结构调整的策略。工程建设活动是人类对环境影响最大的活动之一,其能源、资源消耗占到全社会能源、资源消耗的40%,所排放的建筑垃圾也相当于全社会垃圾排放量的40%。在当前国家全面节能减排的大形势下,建筑业更应承担起可持续发展的社会责任。而绿色施工作为建筑全寿命周期中的一个重要阶段,是实现建筑领域资源节约和节能减排的关键环节。 虽然绿色施工是实现建筑领域资源节约和节能减排的关键环节,但当前实际推广进程缓慢,由于施工过程中管理和操作系统的复杂性,并且缺乏进行施工评价的固定指标。故就需要制定一套完整、适用并得到普遍认可的绿色施工评价体系,用来对施工的质量以及施工对资源和环境的影响做出适当的评价。现行关于绿色施工评价体系的研究很多,但大部分都是用同一套评价体系难以适用于不同类型的施工。因为绿色施工的应用涉及到各个行业,不同行业的施工特点不同,就应该针对不同类型的施工探讨各自的绿色施工评价体系,最终建立覆盖各类型施工的绿色施工评价体系。文章将对钢筋混凝土结构绿色施工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进行探讨,希望能对绿色施工评价理论体系的完善做出贡献。

1钢筋混凝土结构绿色施工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

1.1建立评价指标的内容

评价研究内容的基础和关键是评价指标体系的选择和确定,其直接影响到评价的精度和结果。对评价指标的筛选要遵循系统性、整体性、层次性、科学性、全面性、可操作性的原则,并且要结合不同类型施工的特点进行。该评价指标体系分为总目标层、分目标层、准则层、指标层四个层次。评价指标的具体内容见表1。

1.2评价指标权重的确定

确定评价指标权重的方法很多,文章采用层次分析法(AHP)。AHP是对定性问题进行定量分析的一种简便、灵活而又实用的多准则决策方法。它的特点是把复杂问题中的各种因素通过划分为相互联系的有序层次,使之条理化,根据对一定客观现实的主观判断结构(主要是两两比较)把专家意见和分析者的客观判断结果直接而有效地结合起来,将同一层次元素两两比较的重要性进行定量描述。而后,利用数学方法计算反映每一层次元素的相对重要性次序的权值,通过所有层次之间的总排序计算所有元素的相对权重并进行排序。最终结果见表1。

2钢筋混凝土结构绿色施工评价方法的选择与评 步骤

2.1评价方法的选择

从钢筋混凝土结构绿色施工评价指标体系(表1)的内容可以看出:①在评价指标中有很多指标不能量化,具有很强的模糊性,在进行评价时很难作出定量的判断。而模糊综合评价,就是应用模糊数学变换原理和最大隶属度原则,对与被评价事物相关的各个因素进行量化综合运算,从而得到量化评价结果的过程。因此采用模糊数学综合评价方法比较合适。②该指标体系分为总目标层、分目标层、准则层、指标层四个层次,为了评判结果的合理性就不能采用一级模糊综合评价,故应该采用三级模糊综合评判方法。

2.2模糊综合评判步骤

2.2.1建立影响钢筋混凝土结构绿色施工评价对象的因 素集

如=U{u1,u2,u3,u4}={能源与资源节约与利用,对环境污染的控制,绿色技术的应用,综合管理}。分目标层u1={u11,u12,u13,u14}={土地资源节约与利用,能源节约与利用,材料节约与有效利用,水资源节约与利用}。

2.2.2建立权重集

各因素的重要的程度一般不相同,故不能等同看待。应根据每一层次中各个因素的重要程度,分别赋予相应的权数,于是得到各个层次因素组成的权重集.在上一阶段已经运用层次分析方法完成了一项工作,见表1中各指标对应的权重。如分目标层的权重集=(a1,a2,a3,a4)。其中。

2.2.3建立备择集(评价集) 备择集是对评判对象可能做出各种评判集合的总体。模糊综合评判的目的就是在综合考虑所有影响因素的基础上,从备择集中得出一最佳的评判结果。备择集建立为V={绿色、浅绿色、浅灰色、灰色、黑色} 。即V={v1,v2,…,vj}(j=1,2,3,4,5)。

2.2.4单因素模糊评判从最低层(指标层)的第i个因素开始,由相关部门领导、专家教授组成评价组,评价组成员分别对每个指标层因素进行评判, 即专家对该因素评定绿色、浅绿色浅灰色、灰色、黑色分别占多少比例,由此确定该因素对应于评价等级的隶属度。如对评价指标施工总平面布置,有40%的成员认为属于绿色,20%的成员认为浅绿色,20%的成员认为浅灰色,15%的成员认为灰色, 5%的成员认为黑色则可得出u111对各评价等级vj的隶属度r111:r111→(0.4,0.2,0.2,0.15,0.05).同理得到r112→(r1121,r1122,r1123 , r1124, r1125);r113→(r1131,r1132, r1133, r1134,r1135 )。最终得到单因素U11评判矩阵为:

2.2.5模糊综合评判

上一阶段单因素模糊评判没有涉及到各因素的重要程度即相应的因素权数,如果各项作用乘以相应的的因素权数,便能合理反应所用因素的综合影响,故模糊综合评判可表示为:

B=*。例如指标层 “土地资源节约与利用” 的模糊合评判集:B11=11*11=(a111,a112,a113)*

同理可得到B12,B13,B14。这样就得到了“能源与资源节约与利用”的评价集:

2.2.6多级模糊综合评判

文章的评价体系应该采用三级模糊综合评判,评判模型见下式:

其中bj称为模糊综合评判指标,含义是综合考虑所有因素的影响时,评判对象对备择集中第j个元素的隶属度(j=1,2,3,4,5)|。

2.2.7评判指标的处理

根据最大隶属原则,取最大的评判指标maxbj 相对应的备择集元素vj为评判结果。即V={vj/vj→maxbj } (j=1,2,3,4,5)。

3结语 综上所述,钢筋混凝土结构绿色施工评价指标体系是一项复杂的研究课题,涉及多门学科。论文从能源与资源节约与利用、对环境污染的控制、绿色技术的应用、综合管理四个方面出发,参考国内外相关文献,建立了钢筋混凝土结构绿色施工评价指标体系。同时采用了层次分析法(AHP)确定评价指标权重,并用模糊综合评价法对钢筋混凝土结构绿色施工指标体系进行评价,完善了绿色施工评价理论体系。但是该体系尚有不足之处,对各评价指标的权重和隶属度确定比较粗略,还需要进行深入研究。

参考文献:

[1] 陈晓红.基于层次分析法的绿色施工评价[J].施工技术,2006,35(11):85-89.

[2] 王莲芬,许树柏.层次分析法引论[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0.

[3] 肖盛燮,王平义,吕恩琳.模糊数学在土木与水利工程中的应用[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4.

[4] 李士勇.工程模糊数学与运用[M].哈尔滨:哈尔滨工业大学出版社,2004.

[5] 刘贵文,徐鹏鹏.基于模糊综合评判的绿色施工评价体系研究[J].生态经济,2007,(3):32.

钢筋混凝土路面施工要点浅析 篇7

近年来, 随着公路的高等级化以及交通运输工具的飞速发展, 越来越多的超大吨位车辆被应用到企业生产中。这一现象势必对路面提出较高的设计标准和更严格的施工质量要求, 尤其是在国内外的一些大型总承包项目中, 钢筋混凝土路面往往是业主的硬性要求。本文以某水泥厂项目为例, 对钢筋混凝土路面的施工要点进行分析。

1 工程概况

位于川南的某水泥厂总承包项目, 业主要求厂区主干道及重载区域采用双层钢筋网混凝土路面。由于厂内大型工艺设备安装也在同时进行, 厂内交通必须保证畅通, 故本项目道路施工采用单幅分段浇筑形式。混凝土路面板以混凝土28 d龄期的抗弯拉强度为标准, 路面板厚27 cm, 混凝土强度为C30。

2 施工工艺流程

道路施工流程为:施工准备→测量放样→场地清理→路基检验和修整→底基层施工→基层施工→面层施工→养生、填缝→拆模→开放交通。

其中, 面层施工则细分为:安装模板→制作及安装钢筋网→安装传力杆、拉杆→混凝土布料、振捣、整平→修整及拉毛表面→接缝施工。

3 施工要点

3.1 路面钢筋网和钢筋骨架的安装

1) 模板应具足够的刚度、不变形、耐久。模板安装应稳固、顺直、平整;在摊铺、振实、整平设备的进行、振动中不能发生位移。模板数量应根据施工进度和气温确定, 并应满足拆模周期内周转需要。曲线路段采用短模板, 每块模板中点安装在曲线切线点上。模板安装检验合格后, 在与混凝土拌合物接触的面上, 应涂脱模剂或隔离剂以便脱模。

2) 为保障钢筋网和骨架的稳定性, 可每平方米施加4~6个焊接钢筋支架。对于双层钢筋网混凝土路面, 两层钢筋网之间每一米需接上4~6个支架, 底部可使用焊接钢筋或30 mm厚的混凝土块支撑。

3) 钢筋网底部与基层之间应不得小于30 mm保护层, 与混凝土面层表面应有不小于50 mm的耐磨层。

4) 钢筋混凝土路面的横向连接拉杆数量应比普通混凝土路面加密1倍。

5) 在进行摊铺工作之前, 需对已经安装好的钢筋网和骨架再次进行检查, 避免出现贴地、弯曲、变形或开焊等现象。卸料时应随时注意对钢筋网片、拉杆和传力杆的影响, 若出现移位或塌落, 应及时修整。摊铺时应考虑混凝土料的沉降量, 可略高过设计厚度10%左右。

3.2 钢筋混凝土路面铺筑

1) 摊铺时间歇时间不应超过1 h, 若间隔在1 h以内, 可使用草垫等覆盖在混凝土表面, 继续工作时将此段混凝土耙松, 再继续摊铺;若间隔时间为1 h以上, 则应在此处设置施工缝。

2) 当混凝土面层为二次摊铺, 振捣上层混凝土料时, 插入式振捣器应插入下层混凝土料5 cm, 上层的振捣必须在下层混凝土料初凝前完成。

3) 插入式振捣时移动间距不宜大于振捣器作用半径的1.5倍, 振捣器距模板的距离不应小于其作用半径的0.5倍, 应避免碰撞到模板及钢筋。插入式振捣一遍后再用平板振捣器纵横交错全面振捣, 且振捣时应重叠10~20 cm。用平板式振捣器振捣时, 同一位置停留时间不宜少于30 s, 插入式不宜少于20 s。以拌和物停止下沉、不再冒气泡并泛出水泥砂浆为止, 不宜过振, 也不宜少振。

4) 为避免振捣梁振离模板, 振动梁移动的速度应保持为1.2~1.5 m/min, 缓慢而均匀。振捣前积料过多时应及时清除, 凹处及时补足振实。填补板面应选用碎 (砾) 石较细的混凝土料, 严禁用纯砂浆填补找平。振动梁行进时, 中途不得停留。为减少振动梁底部的倾斜, 牵引绳不可过短, 振动梁底面要保持平直, 当弯曲超过2 mm时, 应修整或更换。

3.3 连续配筋混凝土路面施工

对于连续配筋混凝土路面而言, 还需要格外注意以下要点。

1) 钢筋网支架。钢筋网支架需要使用活动式的, 而且不能把支架锚入基层中。在钢筋加工车间, 就可以完成支架的焊接工作, 使之固定在横筋上。

2) 设置绑扎接头。在进行混凝土摊铺工作之前, 连续钢筋网常出现热胀冷缩现象, 因此, 可以采用绑扎接头的方式来进行纵向钢筋接长, 这就可以有效避免钢筋网出现变形或者是隆起。

3) 钢筋网最短长度。在摊铺机进行铺筑时, 需要为配筋检查与调整留有足够的时间与空间, 也就是要预留合适的钢筋施工范围。

4) 控制摊铺温度。对于某些混凝土施工路面而言, 有时是在高温环境中完成的。如果气温骤降, 裂缝就可能会自然变宽, 这样就容易导致路面漏水, 使裂缝边角受到损坏。此时, 需要控制好摊铺温度, 并且在必要的时候采取防降温措施, 甚至停止施工。

5) 合拢温度。为了削弱路面端部构造, 并且减低路面变形程度, 需要对合拢温度进行调节, 或者是选择在当地的年平均气温时进行合拢。

6) 地锚梁施工。在进行连续配筋混凝土路面施工的过程中, 常运用地锚梁的形式时, 也就是按照既定的位置与尺寸进行挖槽, 并且尽可能减少扰动和超挖路基等现象。地锚梁钢筋应该和路面钢筋焊接在一起, 然后用振捣棒分层来振实混凝土, 再与面板组成统一的整体。

4 结束语

钢筋混凝土路面以其刚度大、承载能力强, 耐水性、耐高温性强, 使用寿命长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高等级公路及高标准的现代化企业中。在本文中, 笔者结合具体工程实例, 针对钢筋混凝土路面的有关施工技术进行了深入探讨, 为以后顺利开展施工工作提供指南, 以提高工程质量。

参考文献

[1]张云飞.浅谈双层钢筋网片水泥混凝土路面的施工[J].山西建筑, 2008, 34 (36) :269-270.

大体积钢筋混凝土筏基施工 篇8

1 大体积混凝土施工裂缝控制

大体积混凝土施工的关键是控制裂缝的开展,为验算由温差和混凝土收缩所产生的温度应力是否超过当时基础混凝土的极限抗拉强度,我们进行了防裂的理论计算,以便制定防裂措施。

取平面尺寸及厚度较大的B2块区进行验算,其短边长54.78 m,厚2.5 m,2.5/54.78=0.048<0.2,符合均匀收缩的假定。

1.1 计算绝热温升值及各龄期的降温温差

Tmax=WQ/(CV)=335×334 720/(993.7×2 400)=47 ℃。

龄期3 d时水化热最大,其绝热温升值:

T3=0.65×Tmax=0.65×47=30.6 ℃。

各龄期混凝土的降温温差如下:

1.2 各龄期混凝土的收缩当量温差

1.3 各龄期混凝土的综合温差

由各龄期的降温温差和收缩当量温差相加而得。

如:T(3~6)=1.41+1.35=2.76 ℃。

1.4 各龄期混凝土弹性模量

按公式:E(T)= Ec(1-e-0.09t)计算得:

1.5 计算最大温度应力

Δσi= Ei·α·ΔTi·{1-1/[chβ(L/2)]}·S

其中,β=Cx/ΗE=2.172×10-3Cx为地基土壤阻力系数,取10,H为基础厚度,为2 500 mm;L为基础长度,为54 000 mm;α为混凝土线膨胀系数,为1×105/℃;S为应用松弛系数,查表取0.545。

1.6 结论

混凝土30 d龄期抗拉强度为1.75 N/mm2,抗拉安全系数为1.76/1.493=1.172>1.15,能满足要求,但富余量不大,虽然设计中钢筋布置较密,且配有抗裂筋,亦应采取防裂措施。

底板混凝土内部的最高温度=3 d后的实际温度30.6 ℃+混凝土入模温度30 ℃=60.6 ℃;混凝土表面温度可达到30 ℃~40 ℃。北京夏季日平均温度在25 ℃~28 ℃,这表明混凝土整体浇筑后不会产生表面裂缝。

2 施工措施

2.1 混凝土的配制

混凝土选用低热值的矿渣水泥或普通硅酸盐425号水泥,用量356 kg/m3以内,掺入10%的粉煤灰,以减少水化热,增加可泵性。粗骨料要求选用含泥量小于1%,针片状颗粒小于15%的碎石,细骨料为细度模数大于2.3,含泥量小于3%的粗中砂,水灰比控制在0.5,坍落度为18 cm~20 cm。

按水泥用量的14%掺入UEA膨胀剂,能有效地防止龟裂,提高防水性能。掺入 0.7%EP-T型缓凝减水剂,对水泥的水化热有延时,延峰的作用(试验复试可缓凝18 h),提高抗裂性能。

2.2主要施工方法

1)钢筋:在垫层上弹出顶层及底层筋的位置,按弹线排放钢筋,顶层及底层钢筋架立采用架立柱,架立柱由6Υ25二级钢筋作立筋及Υ10@200箍筋绑焊构成,间距1 500 mm。2)浇筑:由远到近、自下而上逐层沿混凝土的流淌方向连续浇筑,在前一层混凝土初凝之前将后一层混凝土浇灌完毕,沿混凝土推移方向逐段拆卸泵管。3)振捣:在出料口布置两台振捣棒,解决上部振捣,在流淌的坡角处布置两台,确保混凝土密实,为防止混凝土集中堆集,先振出料口处,形成自然流淌坡度,然后全面振捣,振捣时间15 s~30 s为宜,以砂浆上浮,石子下沉不出气泡为止,插棒间距400 mm~500 mm。4)表面处理:泵送混凝土表面水泥砂浆较厚,振捣后用3 m长刮尺刮平、搓压、整平、检查标高,待至初凝阶段将一种矿物骨料耐磨损地面材料均匀地撒布表面,用磨光机磨光,使耐磨材料与混凝土形成一个整体并具有高致密性的耐磨损地面,满足地下汽车库地面的要求。实践证明这种地面处理能减少混凝土水分蒸发,防止筏基表面沉裂现象的出现,增强抗裂能力,并能在8 h内转入下道工序。5)养护:耐磨地面处理完后立即洒水,严密覆盖一层塑料布,一层岩棉被,以减少内外温差。6)接缝施工。a.考虑到筏板基础的顶底中三层水平钢筋,支设和拆除侧面模板困难,后浇带采用小网眼钢板作侧模,穿过钢筋而固定,浇筑完混凝土后不取出。小网眼钢板内贴一层钢丝窗纱,既减少了漏浆,也增强了竖向抗裂能力。b.外墙施工缝设两道止水带,一道钢板止水带置外墙正中,一道橡胶止水带设于外墙外皮处,可有效地防止外墙施工缝处渗漏。7)测温:因为底板表面系数大,只能在不同部位代表性地布孔测温,测温管用40钢管,底部焊上底板,用温度计测温,测温时间间隔:前3天2 h一次,其后4 h一次,密切注意观测混凝土内部温度变化。测温时发现内外温差大于25℃,及时加盖岩棉被。8)为控制入模温度在30℃以下,采用:a.用岩棉被覆盖砂石,减少阳光直晒;b.泵管裹隔热材料,并洒水降温;c.气温超过35℃,搅拌混凝土时加入冰水。

3施工体会

本工程基础施工完毕后经一冬一夏的观察未发现任何裂缝,总结其原因:1)适度的配筋率是抗裂的基本保证;2)加入高效缓凝剂,推迟水化热峰值,相应地提高该时混凝土抗拉强度;3)钢筋架立柱将顶、底层钢筋连为整体,后浇带侧面设小网眼钢板及密目钢板网作固定模板,对约束混凝土裂缝也起着一定的作用;4)施工中精心组织、严格管理,是抗裂的组织保证。

摘要:结合某大体积钢筋混凝土筏基施工实例,通过防裂的理论计算,提出了大体积混凝土施工裂缝控制要点,并从混凝土的配制和施工方法等方面阐述了其施工措施,实践证明该工程基础施工完毕后经观察未发现任何裂缝,满足使用要求。

关键词:大体积混凝土,裂缝,筏板基础,施工,措施

参考文献

探究钢筋混凝土基础施工技术 篇9

1 钢筋混凝土基础施工工艺简介

钢筋混凝土基础在实际施工时可分为好几种形式, 如条形基础、独立基础、板基础等, 不同形式的基础施工工艺不同。本篇文章主要讨论钢筋混凝土基础中独立基础形式的施工工艺, 大致流程如下:混凝土垫层浇筑→弹线→支基础侧模版施工→钢筋绑扎→立柱主筋施工→混凝土浇筑施工。

2 具体的施工工法

钢筋混凝土独立基础的施工主要分为3个部分, 施工前期准备、施工阶段、施工完毕后的养护阶段。下面对这3部分的具体工法加以介绍。

2.1 前期准备

前期准备是基础施工之前必须要做好的工作, 它决定着基础施工的进度与质量。独立钢筋混凝土基础在施工前期需要做好的准备工作有:

2.1.1 仔细阅读设计施工图纸

施工人要充分领会基础设计者的意图, 要在施工前仔细阅读设计图纸以及施工图纸, 并根据图纸要求来选择和确定下混凝土材料的强度等级, 并提前做好混凝土施工配合比。

2.1.2 把好材料进场关

因为材料是决定基础施工质量的关键, 所以在选择和应用材料之前, 一定要严格控制好材料本身的质量。这一点可以通过控制材料进场来实现。比如钢筋、水泥、混凝土等材料进入施工现场前, 工程监理人员要对这些材料的质量进行检验, 检验不合格的材料不允许进入施工现场。

2.1.3 钢筋下料要按照规定的尺寸来执行

另外, 施工中所用到的钢模版在选型时也要结合基础的实际尺寸进行选择, 以免导致模版型号和基础尺寸不相符的现象发生。

2.2 施工阶段

钢筋混凝土基础施工阶段需要严格做好施工质量、施工安全以及施工进度控制。结合独立基础的施工工艺流程来看, 该种形式的钢筋混凝体基础在施工阶段所包括的主要施工内容有:模板安装、钢筋绑扎以及混凝土浇筑, 所以在实际施工时, 只需重点做好这几项内容的施工控制即可。

2.3 模板安装

独立钢筋混凝土基础施工中, 模板的安装重点是侧面板, 基础底层的模板可采用混凝土垫层作基础底模。在安装基础侧模板时, 重点考虑对象是混凝土的流性侧压力, 要掌握好混凝土垫层的浇筑工艺, 以免混凝土在浇筑过程中出现胀模现象。

钢筋混凝土基础中的独立基础形式在施工时有两种方法, 一种是台阶式施工法, 另一种是非台阶式施工法。前者台阶式施工法在支模时需要施工人员将第二节台阶加起来, 并利用横杆将其支设在第一节台阶的阶面上, 加以固定, 以免第二节台阶发生走位变形;后者非台阶式施工法在应用时则只需要一周模板, 并且在浇筑混凝土时将其拍打成20°~30°的角柱根即可。

2.4 钢筋的绑扎

(1) 钢筋绑扎之前一定要做好钢筋配料, 而配料的前提是精确计算并保证钢筋的下料长度。下料时, 相关技术人员应该充分考虑到钢筋在下料过程中的弯曲、弯折变化。

(2) 如果钢筋的表面存在锈迹、污渍等, 要将其彻底清除干净后再进行绑扎。

(3) 需要注意的是, 在正式绑扎钢筋之前, 技术人员应该按照要求在混凝土垫层上用墨斗弹出墨线, 以确定出板筋之间的间距。只有墨线弹好之后, 才可进行钢筋绑扎操作。

2.5 混凝土浇筑

混凝土浇筑也是独立基础施工中的重点, 实际作业时要严格做好以下几项工作:

(1) 混凝土浇筑前, 要对模板和钢筋工程进行验收, 并做好隐蔽工程验收记录, 验收合格后方可进行混凝土浇筑。

(2) 浇筑前, 模内的垃圾要求清理干净。

(3) 基础底部要浇水湿润, 但不要有积水。

(4) 施工中, 要确保配合比准确, 计量认真并控制好混凝土的坍落度。

(5) 台阶式基础施工时, 可按台阶分层一次浇筑完毕 (预制柱的高杯口基础的高台部分应另行分层) , 不允许留设施工缝。每层混凝土要一次卸足, 顺序是先边角后中间, 务必使砂浆充满模板。

2.6 混凝土养护

混凝土浇筑完毕之后的2h内, 如果施工环境下的自然温度超过了15℃, 就要采取现场覆盖浇水这一措施来对混凝土进行养护, 以免其质量和性能遭受影响。混凝土养护时需要注意的事项有:

(1) 浇水养护时间要适当。如果施工中用到的水泥是硅酸盐水泥, 养护时间不可少于7天;如果混凝土搅拌、浇筑过程中添加了适量的缓凝型外加剂, 养护时间则必须保持在14天以上。

(2) 如果混凝土在初凝阶段采用了覆盖浇水方法来进行混凝土养护, 那么整个养护过程中的浇水次数应该由混凝土的湿润状态来决定。只要表面湿润度足够, 浇水次数就可适当减少, 反之则要适当增加。

(3) 浇水养护中所选用的水质可以是混凝土拌制水。另外, 当现场环境下的平均气温低于5℃时, 不得浇水。

3 结语

综上所述, 钢筋混凝土基础现已成为国内建筑领域中应用最广泛的一种基础形式, 在建筑工程施工中占有着重要的地位。本篇文章通过对钢筋混凝土独立基础形式施工技术的分析, 指出了该种基础在实际施工中应该注意的事项, 并提出了相关的建议与做法, 希望对同行工作有所帮助。

摘要:钢筋混凝土基础是建筑施工中的一种常见的基础形式, 有着良好的结构强度和稳定性。随着钢筋混凝土基础在建筑施工中的广泛, 该类基础形式的施工技术也越来越受到人们重视。鉴于此, 本文结合以往施工经验, 对钢筋混凝土基础的施工技术作详细分析, 并得出相关结论供同行参考借鉴。

关键词:钢筋混凝土,独立基础,施工技术,模板,混凝土浇筑

参考文献

[1]陈北春.浅谈建筑工程中钢筋混凝土基础施工技术[J].科技创新导报, 2012 (35) .

[2]杨迪, 高文君.浅谈建筑工程中钢筋混凝土施工质量控制[J].科技创新导报, 2010 (30) .

探究钢筋混凝土基础施工技术 篇10

在进行基坑浇筑混凝土时, 应该注意独立基础的施工工艺, 其主要分为以下几个步骤:一、在基坑内浇筑混凝土来垫层, 从而达到一个基础稳定的效果;二、设计师或者施工人员应该掌握好基坑的深度以及浇筑混凝土的位置, 来进行基础探险;三、对基坑进行支护的施工;四、在支护结构上绑上钢筋;五、绑好钢筋之后在中间立柱一根主钢筋, 从而起到稳定的效果;六、再一次浇筑混凝土。

1 施工准备

1.1 仔细阅读图纸, 确定混凝土的强度等级, 做好施工配合比。

1.2 做好材料检测工作, 确保进场的材料如钢筋、水泥等性能符合要求。

1.3 按图纸规定尺寸进行钢筋下料。

1.4 根据基础的尺寸选择不同型号的钢模板。采用木模板的要求做好各种尺寸的模板。

1.5 放线员在浇筑好的基础垫层上弹出基础外边线及台阶线。

2 模板安装

施工中侧面板是主要用于逆差基础的模板, 它可以直接用来当成垫层的底模板来用。在对模板进行支护结构的施工中应该要考虑混凝土的侧压力, 以防在建筑混凝乳的过程中将模板胀破的现象。在一般情况下, 独立基础分为两种方式, 一种是台阶式模板, 另一种是非台阶式。非台阶式只要下面一周模板, 浇筑混凝土时拍成200~300的角柱根。台阶式支模时要把第二节台阶加起来, 用横杆支在一面一阶台面上, 四周固定, 侧面支撑牢固, 防止走位变形。侧面支撑时可支撑在秃笔上, 支撑时要用点半减小压强。台阶式模板要保证各阶台阶的标高, 截面尺寸。

3 绑扎钢筋

3.1 绑扎前要按图纸计算下料长度进行钢筋配料, 下料时要考虑

钢筋因弯曲或弯折产生的变化, 并考虑混凝土保护层、钢筋弯曲、弯折的规定, 计算下料长度。

直钢筋下料长度=构建长度-保护层厚度+弯钩增加长度弯起钢筋下料长度-直段长度+斜段长度。弯曲调整值+弯钩增加长度箍筋下料长度=箍筋周长+箍筋调整值。

上述钢筋需要搭接的话, 还应增加钢筋搭接长度。

3.2 钢筋表面有锈迹要清除干净, 锈蚀严重的严禁使用。

3.3 绑扎钢筋前在混凝土垫层上弹出墨线, 确定底板筋的间距。

(1) 钢筋网的绑扎。四周两行钢筋交叉点应每点扎牢, 中间部分交叉点相隔交错扎牢, 但必须保证受力钢筋不位移。双向主筋的钢筋网, 则须将全部钢筋相交点扎牢。绑扎时应注意相邻绑扎点的钢丝扣要成八字形, 以免网片歪斜变形。

(2) 基础底板采用双层钢筋网时, 在上层钢筋网下面应设置钢筋撑脚或混凝土撑脚, 以保证钢筋位置正确。

(3) 钢筋的弯钩应朝上, 不要倒向一边;但双层钢筋网的上层钢筋的弯钩应朝下。

(4) 独立柱基础为双向弯曲, 其底面短边的钢筋应放在长边钢筋的上面。

(5) 现浇筑与基础连接用的插筋, 其箍筋应比柱的箍筋缩小一个柱筋直径, 以便连接。钢筋位置一定要固定牢靠, 以免造成柱轴线偏移。

4 浇筑混凝土

在浇筑混凝土过程中, 需要做到以下几个步骤:第一, 在基坑混凝土浇筑之前, 应该对建筑材料 (其中包括模板、钢筋等) 进行验收, 并将验收结果记录下来, 等到验收结果经过上级负责人批准之后才可以进行混凝土的浇筑工程, 否则可能会引起建筑工程的隐患;第二, 在混凝土浇筑之前, 一定要对模板内部的垃圾、杂质清理干净, 才能进行浇筑;第三, 一定要保证基础施工的底部没有积水, 以免造成建筑的不稳定;第四, 必须要把握好混凝土调配的比例, 从而控制好混凝土的强度;第五、采用台阶式基础施工时, 应该分层级进行混凝土的浇筑, 其中要注意不能留有施工缝;第六, 在采用台阶式浇筑柱基过程中, 一定要防止出现有吊脚现象。

为了防止出现吊脚现象, 我们可以采取以下几个措施:

(1) 在第一级混凝土捣固下沉2~3m后, 继续浇筑第二级, 先用铁锹沿第二级模板底圈做成内外坡, 然后再分层浇筑, 外圈边坡的混凝土于第二级振捣过程中自动摊平, 待第二级混凝土浇筑后, 再将第一级混凝土齐模板顶边拍实抹平。

(2) 捣完第一级后拍平表面, 在第二级模板外先压以20cmx10cm的压角混凝土并加以捣实后, 再继续浇筑第二级。待压角混凝土接近初凝时, 将其铲平重新搅拌利用。

(3) 若条件许可, 宜采用柱基流水作业方式, 即顺序先浇第一级, 再回转一次浇第二级。这样对已浇好的第一级有一个下沉的时间。但必须保证每个柱基混凝土在初凝之前连续施工。

(4) 锥式基础, 应注意斜坡部位混凝土的捣周质量, 在振捣器振捣完毕后, 用人工将斜坡表面拍平, 使其符合设计要求。

(5) 现浇筑下基础时, 要特别注意连接钢筋的位置, 防止移位和倾斜, 发现偏差时及时纠正。将轴线标高返到柱基上。检查合格后再拆模。箍工中要放混凝土试块, 试块要送至标准实验室养护。

5 混凝土的养护

当基坑浇筑混凝土完成之后, 在自然条件下等待两个小时之后, 知道混凝土的平均气温在15°C及以上时, 就要对其进行相应的养护, 对其不断覆盖浇水, 使浇筑的混凝土在一定程度上保证水泥的水热化, 而这就需放达到一定的温度与湿度。

(1) 混凝土浇水养护时间的差异。如果施工人员是采用的是硅酸盐水泥的话, 其浇水养护的时间应该规定在7天以上;如果在水泥中加入了一些减缓凝结的外加剂, 或者有其他材料的掺杂, 通常情况下应该将浇水养护时间规定在14天以上。混凝土浇水养护的时间应该根据材料的不同在决定。

(2) 浇水次数应根据能保持混凝土处于湿润的状态来决定。

(3) 混凝土的养护用水宜与拌制水相同。

(4) 当平均气温低于5°C时, 不得浇水。

在混凝土养护过程中, 有时也可以采用较为透气的薄膜布来进行养护, 这种方法必须要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才可使用。用薄膜布将混凝土表面敞露的部分全部严密地覆盖起来, 保证混凝土在不失水的情况下得到充足的养护。

结束语

混凝土具有原料丰富, 价格低廉, 生产工艺简单的特点, 因而使其用量越来越大。同时混凝土还具有抗压强度高, 耐久性好, 强度等级范围宽等特点。这些特点使其使用范围十分广泛且品种发展多种多样。

摘要:钢筋混凝土目前是建筑行业中采用的相对比较普遍的形式之一。混凝土作为一种建筑材料, 它具备有强度好、适用性强、方便等特点, 因此被广泛应用于建筑方面, 建筑材料中钢筋通常与混凝土混合在一起利用, 这样可以提高建筑工程的质量, 并且使建筑工程耐久性高。本文主要分析钢筋混凝土材料在建筑中的基本施工, 简述其施工技术。

钢筋混凝土基础施工技术的简述 篇11

【关键词】钢筋;混凝土;施工;技术

钢筋混凝土是当今建筑工程中最常用的建筑材料,钢筋混凝土结构不仅能够延长建筑物的使用寿命,而且还具有很高的安全性和经济性,随着人们对钢筋混凝土优点的逐渐认识,钢筋混凝土在各个建筑中所占的比例也越来越高,其基础的施工技术也越来越复杂,为了能够全面的了解钢筋混凝土基础施工技术,我们对这些关键的工序进行分别的介绍,以便于能够更深入的了解钢筋混凝的施工技术。

一、模板设计与施工

首先必须要保证模版钢架的稳定可靠以及模版内部的干净,根据相关的规定和要求,我们要进行模版的设计工作,设计的选取要综合其强度、刚度以及经济性等因素。在设计模版时应该要考虑墙、柱混凝土的侧压力,而在浇筑混凝土之前,我们需要对竹、木等模版进行洒水湿润,确保浇筑后,不会形成蜂窝、气孔等现象;在新的钢模使用之前,我们需要对其周边刷油,之后再进行模版清理,最后使用脱模剂进行涂刷。

二、钢筋制作与安装

在钢筋的制作和安装过程中,只有保证材料的质量,才能够保证工程的质量,首先在钢筋进入施工单位前,要对其进行抽样调查,对其机械性能以及化学成分进行检验,同时也要注意钢筋的配置位置以及结构强度,确保钢筋擁有合格刚度,如果钢筋材料的质量不符合要求,将会导致,施工建筑的梁、板都存在这段的危险,这是由于不合格的产品形成的构件承载能力比较低,容易变形,在施工的过程中,要严格的按照设计图纸和相关规定的要求,进行钢筋的安装,要时刻注意受力筋位置以及净间距,在进行钢筋代换的时候要时刻注意螺纹钢的代换,对于不同级别的钢筋和搭界长度以及锚固长度,要按照规定的范围进行延长或者缩短。

三、混凝土的配合比的设计和质量控制

进行混凝土的配合比的设计和质量控制的时候,要注意混凝土质量的影响,当混凝土坍落度过大的时候,在混凝土的成型之后,其孔隙率也比较大,这样就会导致混凝土表面不光洁,形成麻面,如果坍落度过小,则在施工过程中,混凝土的浇筑工作也比较困难,导致泵送混凝土也非常困难,因此在进行混凝土配合比的考量的时候,我们需要针对构件的下部沉石集中和上部砂浆层较厚的现象做出改变,以免影响其他工序的进行,因此混凝土的配合比设计是非常重要的。

四、混凝土的浇筑

在工程施工中,混凝土的浇筑是工作的重点,现阶段对于混凝土浇筑技术的研究不断深入,也取得了不小的进步,混凝土浇筑的质量控制水平有了很大的提升,对于建筑的安全性和稳定性以及浇筑后的裂缝、防渗都能起到了防控的作用。在进行浇筑过程中一定要注意步骤的连贯性,只有一次性浇筑成功才能保障浇筑物的质量,因特殊原因需要分层浇筑的进行二次浇注过程中一定要充分捣实,保证两层混凝土结合的尽可能的密实。如果遇到在浇筑相对较高构筑件而没有交叉钢筋的情况时,可以选择从顶端直接进行浇筑的形式。遇到有交叉钢筋的情况时要注意钢筋阻挡造成混凝土浇筑不实形成气泡或者空洞等情况。另一个需要注意的就是混凝土的灰沙配比要根据浇筑物的要求而定,这样可以让浇筑后的构筑件更符合设计的要求,保证整体建筑物的安全与稳定。

混凝土浇筑时,应经常观察模板、支架、钢筋预埋件和预留孔洞的情况,当发现变形、位移时,应立即停止浇筑,并应在已浇筑的混凝土凝结前修整完毕。混凝土施工缝应设置在结构受剪力较小且便于施工的部位。一般应符合下列规定:柱子的留置在基础的顶面,梁或吊车梁牛腿的下面,吊车梁的上面,无梁楼板柱帽的下边;和板连成整体的大断面梁,留置在板底20~30mm处,当板下梁托时,留在梁托下部;单向板可留置在平行于板的短边的任何位置;有主次梁的楼板应顺着次梁的方向浇筑,施工缝的留置在次梁跨度的中间三分之一范围内;墙的施工缝应留置在门洞过梁跨中三分之一范围内,可留在纵横墙的交接处。

五、混凝土的模板拆模

拆模的时间控制不好会对浇筑物的外观甚至性能都会产生影响,所以我们一定要把控好模板的拆模环节。

粉煤灰的主要作用可以包括以下几方面:1)填充骨料颗粒的空隙并包裹它们形成润滑层,由于粉煤灰的容重(表观密度)只有水泥的2/3左右,而且粒形好(质量好的粉煤灰含大量玻璃微珠),因此能填充得更密实,在水泥用量较少的混凝土里尤其显著。2)对水泥颗粒起物理分散作用,使其分布得更均匀。当混凝土水胶比较低时,水化缓慢的粉煤灰可以提供水分,使水泥水化得更充分。3)粉煤灰和富集在骨料颗粒周围的氢氧化钙结晶发生火山灰反应,不仅生成具有胶凝性质的产物(与水泥中硅酸盐的水化产物相同),而且加强了薄弱的过渡区,对改善混凝土的各项性能有显著作用。

六、混凝土浇筑后的养护

现浇钢筋混凝土中以自然养护最为常用,要求在浇筑完毕3~15小时内用吸水保湿能力较强的材料将砼覆盖并浇水,以保持混凝土经常处于足够的润湿状态。

七、混凝土的外观缺陷处理

如果混凝土结构在外观上有缺陷,将会破坏结构的整体性,从而降低构件刚度,导致结构承载力变弱,引起钢筋锈蚀,影响钢筋在生产施工中的使用,因此,我们必须要根据外观的缺陷的大小以及性质来区别相应的情况,并作出及时的处理,对混凝土结构中几何变形以及跑模等缺陷问题,只要不会影响到建筑物的使用,我们只需要剔凿多余的部分,对钢筋进行修平,并不需要过多的修补,如果遇到较细的漏浆以及错台等缺陷,可以使用扁铲进行剔除,相对于面积大的蜂窝、露台子和路筋处,我们可以凿去薄弱的砼层和个别凸出的骨料颗粒,然后选用钢丝刷或加压水冲洗表面,局部支模,用比原混凝土强度等级高一级的细骨料混凝土填充,并认真捣实;对于小面积的漏浆、漏振、夹渣等缺陷,可及时进行修补,修补材料宜用与结构混凝土配合比相同的砂浆。

八、总结

随着我国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我国的钢筋混凝土施工技术也会越来越完善,但是为保证施工中质量的完整性,我们需要对整个的施工过程进行质量控制,保证每一道工序都能够按照正常的施工规范进行操作,钢筋混凝土的基础施工技术是整个工程的重点部分,只有保质保量的完成施工,才能够有效的确保工程的顺利完成。

参考文献

[1]林南杰.高层建筑钢筋混凝土梁式转换层施工技术[J].福建建材,2011,(9).

[2]刘勇民,索梓荣,吴承佩.后增钢筋混凝土梁板施工技术[J].施工技术,2011,(S1).

[3]孟向阳,孟向惠.住宅建筑现制钢筋混凝土隔墙施工技术[J].建筑施工,2010,(10).

作者简介

赵志强:男,出生年月:1983年1月4日,出生地:黑龙江宾县。毕业院校:黑龙江建筑职业技术学院,研究方向:工业与民用建筑。

钢筋网喷射混凝土施工 篇12

近年来, 随着城市改造和建筑工业发展迅速的同时, 也产生了大量的建筑垃圾及废弃混凝土, 提出的再生混合构件是回收利用废弃混凝土的有效途径。再生混合构件将废弃混凝土加工成块体或节段型式加以利用, 相比再生骨料的利用更加简便且节省能源。再生混合构件在工程中的便利性及处理成本直接影响实际应用的推动力, 再生混合构件适合运用于在旧建筑拆除后原地建设的项目。如令场地内旧建筑拆除后的建筑垃圾进行有效的回收并加以利用, 则需要制定适宜的拆除及回收方案。

二、旧建筑拆除前的强度检测

再生混合构件中, 混凝土组合强度与废弃混凝土强度有关。拆除前必须对旧建筑中各部分混凝土强度进行检测, 常用的检测法有回弹法和钻芯法。回弹法检测设备小、便于携带且检测方法简单, 直接就能读出结果。但回弹法测得的混凝土强度与实际强度离散性较大, 并有不明显的规律性关联, 测量误差相对较大。钻芯法需要在混凝土构件中钻芯取样, 然后通过试验测得混凝土强度。钻芯法所测得的混凝土强度数值较为准确, 但钻芯法设备较大、操作相对于回弹法复杂。且需要通过试验才能得到数值, 周期较长。

对于应用的再生混合构件项目, 大尺度废弃混凝土可来源旧建筑的梁、柱、楼板。若是框架结构, 还可取于墙体。各结构部分强度不同, 所需要检测点较多。用钻芯法效率较低且成本较高, 建议选择回弹法检测旧建筑各部位混凝强度。一般来说, 建筑的板、梁、柱强度不尽相同, 对旧建筑混凝土强度检测时可分类统计结果, 以便在项目的设计阶段选用混凝土强度作为参考。若可以找到旧建筑的初始设计资料, 可根据旧建筑的设计混凝土强度值与检测值进行对比, 更精确地取用旧建筑废弃混凝土的强度值。不同强度混凝土区域可用不同颜色的油漆标记, 以便拆除后按强度分拣。

三、旧建筑的分步拆除

旧建筑拆除垃圾量大, 组成成分多样。旧建筑物拆除垃圾的组成与建筑物的结构有关, 如旧砖混结构建筑中, 砖块、瓦砾约占80%, 其余为木料、碎玻璃、石灰、渣土等。现阶段拆除的旧建筑多属砖混结构的民居, 如废弃框架、剪力墙结构的建筑, 混凝土块约占50%~60%, 其余为金属、砖块、砌块、塑料制品等。旧工业厂房、楼宇建筑也是此类建筑的代表。随着时间的推移, 建筑水平也越来越高, 旧建筑拆除垃圾的组成会发生变化, 主要成分由砖块、瓦砾向混凝土块转变。

若对旧建筑直接进行拆除, 建筑垃圾各个组成部分混合在一起, 分离困难且消耗大量能源。为了使回收大尺度混凝土更加高效, 旧建筑拆除时可以分类分步进行拆除。每部分拆除后及时处理或外运, 避免不同种类建筑垃圾的混合在一起。首先拆除旧建筑的装饰、装修和门窗部分, 所得到金属材料及木材、塑料可直接回收利用;其次是墙体, 早期建筑使用的粘土砖强度虽大, 但其物理化学性质与混凝土相差太远, 不适合作为再生混合构件的填充物。条件允许可拆除砖砌墙体, 拆除后的墙体碎渣及时清运;最后, 拆除框架混凝土部分。总之, 旧建筑拆除时应尽可能按材料类别进行分布拆除, 废弃混凝土的回收也会变得更加高效。

目前旧建筑拆除多用机械拆除, 典型的形式为挖掘机配破碎锤方式拆除。此种拆除方式下的旧建筑梁、柱较难保持完整, 节段型废弃混凝土不易取得。若采用挖掘机配液压钳的拆除方法, 对梁柱进行剪切拆除, 则能使梁柱保持完整, 可使加工成节段型的废弃混凝土得到利用。

四、废弃混凝土的破碎与筛分

采用液压钳拆除, 旧建筑梁、柱可较为完整地保存下来。除此之外, 楼板及梁柱节点拆除后得到的多是含有不规则混凝土块及其它材料的建筑垃圾。对这些建筑垃圾可采用机械化处理的方法, 破碎筛分得到块体型大尺度废弃混凝土并加以利用。

再生骨料的粒径范围为0.5~40 mm, 可利用块体型大尺度废弃混凝土, 即骨料硬化水泥混合体形式, 粒径范围应大于骨料级别。若可利用的块体型大尺度废弃混凝土粒径范围过大, 会浪费小粒径范围的废弃混凝土。综合上述两点, 建议块体型大尺度废弃混凝土的最小粒径不应小于50 mm, 最大粒径范围可以由施工相关条件确定。

从建筑垃圾中回收块体型大尺度废弃混凝土, 本文设计了一种处理方式。流程如图1所示。

考虑到目前我国劳动力成本仍然相对较低, 且机械不适宜处理大块杂质。因此选择人工法对废弃混凝土块进行分选, 除去钢筋和木材。本流程是将废弃混凝土加工成大尺度的混凝土块体, 在破碎前可将小于粒径50 mm的颗粒视为杂质去除。利用带格栅的振动给料机可实现对杂质的筛分, 同时进行投料。市场上大型的振动给料机最大进料粒径可适应600~700 mm, 因此在破碎处理前, 旧建筑拆除后的建筑垃圾废弃混凝土最大粒径级别必须破碎至600~700 mm。

处理加工废弃混凝土采用鄂式破碎机, 市场上鄂式破碎机可以适用的进料粒径范围较广。最大适应进料粒径可达1 000 mm左右, 相应出料粒径为150~300 mm。但这类型号鄂式破碎机自重大、功率大、能耗大, 振动给料机的粒径适应尺寸且一般情况鄂式破碎机连续使用率低, 选择出料口粒径适应范围为50~200 mm内的型号较为经济。此时, 只需经过一次破碎即可得到可利用粒径级别的废弃混凝土块体, 粒径小于50 mm的颗粒再经过一次筛除。得到的废弃混凝土块体同再生骨料一样, 通常含有更多的有害物质, 如粘土、淤泥、细屑等, 它们粘附于块体表面。所以, 在筛分完毕后要对其进行冲洗等处理。最后得到的可利用大尺度废弃混凝土块体最大粒径为200 mm, 其施工的适应性也相对较好。对于再生混合钢筋混凝土构件, 柱的施工满足块体粒径小于钢筋笼短边长度即可。梁的钢筋笼箍筋间距一般为200 mm (非加密区) , 粒径适应。对于钢管再生混合构件, 粒径小于钢管内径即可。钢管再生混合柱直径一般较大, 最大粒径为200 mm的块体型大尺度废弃混凝土亦可适应。若回收废弃混凝土量大, 且又将用于大直径钢管再生混合柱的情况, 综合考虑能耗, 也可以采用最大出料粒径为300 mm的破碎机型号。

与再生骨料混凝土不同, 再生混合构件所利用的是大尺度废弃混凝土, 非骨料层次。所以, 破碎处理经过一次便可达到可利用的粒径大小。流程简单, 使用的设备也较少, 能耗自然比再生骨料的处理低。

筛分出的杂质含有粒径小于50 mm的混凝土块, 若有需要仍可进行进一步的回收利用。

节段型大尺度废弃混凝土的取得, 业界已经设计了一种处理方法, 施工简便。

五、再生钢筋混凝土混合构件的施工

再生混合构件包括再生混合钢筋混凝土构件及再生混合钢管混凝土构件, 可利用的大尺度废弃混凝土又分为节段型和块体型。节段型废弃混凝土可用于再生混合钢筋混凝土梁、柱及再生钢管混凝柱中, 混凝土楼板由于本身的施工工艺及受力特性, 不适于利用废弃混凝土节段。块体型废弃混凝土适用面更广, 可用于钢筋混凝土梁、板、柱、剪力墙及钢管混凝土构件中。

1. 节段型再生混合构件

对于节段型再生混合钢筋混凝土柱的施工, 可参考钢管再生混合柱施工工艺。全现浇混凝土柱施工顺序为“柱钢筋——柱模板——梁板模板——柱混凝土——梁板钢筋——梁板混凝土”, 废弃混凝土节段可在支好的板模平台上利用简易钢管吊架, 在浇捣柱混凝土时吊入柱的钢筋笼中 (如图2) 。

废弃混凝土节段吊入钢筋笼中, 与模板相隔, 所以不必像再生钢管混合柱施工那样设置环箍, 可简化施工。吊装废弃混凝土节段时, 先按节段放置位置浇捣部分柱混凝土。吊装完成后, 浇捣剩余部分柱混凝土, 其它施工步骤与全现浇混凝土结构相同。

由于简易钢管吊架使用方便且易于取得, 可同时用作支撑架, 即废弃混凝土节段吊装至柱钢筋笼合适位置并保持悬吊状态, 然后进行混凝土浇筑。待混凝土初凝后, 再拆除钢架。这样可以控制混凝土节段在混凝土柱中的位置, 使节段能在柱中均匀分布。

节段型再生混合钢筋混凝土梁施工时, 先将梁箍筋套入梁纵筋, 分别推到梁两端。这时将节段型废弃混凝土放入梁钢筋笼内并垫上垫块, 再将两端箍筋按间距向中间帮扎绑扎 (如图3) 。

2. 块体型再生混合构件

块体型废弃混凝土适用范围广, 施工时如果能找到一种自动投料装置, 将大大减少人工消耗, 提高施工效率。为此, 本文设计了一种块体型废弃混凝土自动投料器。原理简图如图4所示。

再生混合钢筋混凝土构件建议的块体废弃混凝土添加量为混凝土总量的1/5~1/3, 可计算出再生混合钢筋混凝土构件所要添加的块体量, 分格装入储料格。当浇筑再生混合钢筋混凝土柱时, 导料斗对准柱模板口。将对应储料格里的废弃混凝土放落到料斗里, 开启传送带于现浇混凝土同步倒入柱模板中。此装置的核心是可控制速度的带隔板传送带, 隔板可控制每次倒入模板中的废弃混凝土块体的量。控制速度使其在构件混凝土整个浇筑时间内将块体废弃混凝土投放完毕, 还能使块体在构件中的均匀分布。浇筑梁时, 导料机与梁模板垂直。待现浇混凝土充满模板近一半时, 开启传送带, 转动导料斗, 使块体废弃混凝土均匀投入梁模板。然后将剩下部分的混凝土浇筑, 并进行振捣。

六、结语

(1) 从大尺度废弃混凝土的强度关系到再生混合构件的混凝土混合强度, 在旧建筑拆除前可用回弹法及钻芯法检测各部位的实际强度, 按强度做好标记。拆除后按不同强度对废弃混凝土归类, 便于取用及加工。

(2) 旧建筑拆除依次分步先拆除装修、门窗、墙体并及时外运, 最后拆除混凝土部分。避免多种杂质混杂在一起, 使后续机械处理工作简化。节段型大尺度废弃混凝可使用带有液压钳的挖掘机, 拆除旧建筑梁、柱后处理获得。

(3) 提供了一种废弃混凝土块体的处理流程, 简单且使用机械较少。设计了一种块体型大尺度废弃混凝土自动投料机模型, 为块体型再生混合构件的机械化施工提供一些思路。

(4) 简单介绍了节段型及块体型再生混合构件的施工方法。

(5) 再生混合构件的施工方法及工艺在传统工法基础稍加改动便可实现, 再生混合构件具有良好的工程施工适应性。

摘要:本文阐述了旧建筑的分部拆除工艺及大尺度废弃混凝土块体的处理流程, 设计了一种大尺度废弃混凝土块体的投料装置, 对再生混合钢筋混凝土构件的施工方法进行了初步探讨。

关键词:废弃混凝土,再生混合构件,施工方法

参考文献

上一篇:动手下一篇:有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