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化中心控制

2024-06-12

网络化中心控制(精选8篇)

网络化中心控制 篇1

博科SDN控制器领导网络迈向新IP时代

博科推出博科RVyattaR控制器。。作为软件定义网络 (SDN) 系列产品的基石, 博科Vyatta控制器是助力用户获得开放网络平台战略的优势的另一大跨越。这款SDN控制器源自由博科提供商业支持的OpenDaylight项目, 旨在促进SDN和网络功能虚拟化的采用, 以期提供传统IP网络无法实现的高敏捷性和效率。

随着消费者和企业越来越多地使用云、移动和社交技术, IT部门和服务提供商必须逐步采纳以用户为中心的理念。NFV等网络服务的部署方式发生巨变已是大势所趋, 给网络工程师和架构师大大增加了管理和运营的复杂性, 网络控制和可编程性增加了重要的新功能, 也带来了新的挑战。整个行业正在合力解决这个问题, 开始把这种现象描述为向新IP迁移。

ZK Research创始人兼首席分析师Zeus Kerravala表示:“网络必须能够满足云计算、移动和社交的需求, 它们的共同特征是按需和高度个性化。计算和存储已经适应了这些需求, 但网络仍旧没有为此做出改变, 因为它来自旧IP世界的原始设计点。博科Vyatta控制器可以帮助释放网络的创新力, , 并适应这个以需求为驱动的世界。”

SDN的使用案例与开发和部署的应用直接相关。通过在SDN等式中引入开源, 客户可以自由地创新或与充满活力的OpenDaylight社区合作开发现代网络所需的新功能。客户可以充分利用的一些早期使用案例包括:

带宽日历;

内容感知的政策实施;

统一通信流量的优先化;

防御DDoS攻击等问题;

先进的网络可编程性以及对异构NFV环境的控制力。

博科大中国区副总裁于肇烈先生表示:“网络架构和数据中心工程师不得不为管理厂商造成的复杂性而训练。博科Vyatta控制器是第一个商业支持的开源解决方案, 避免网络出现厂商锁定, 让用户提供网络所需的创新。”

开始使用SDN

博科Vyatta控制器为可扩展地管理各种底层物理和虚拟网络基础架构 (例如交换机、路由器、防火墙、VPN和负载均衡器) 上的端到端服务提供了一个开放式平台。它提供了一个通向SDN的简单、低风险路径, 其经过全面测试和商业支持的开源平台让用户能够把运行在当前设备上的工作负载逐步迁移到SDN环境。

于先生还表示:“其它网络厂商要求客户在采用新技术时完全重建网络, 而博科Vyatta控制器让企业自己决定变化的步伐, 逐渐集成新解决方案。这消除了绝大多数风险, 并让客户超越目前的基础架构, 同时把新的支出用于可以加速创新的地方。”

博科Vyatta控制器可以作为虚拟机轻松地部署在任何主要管理程序上, 可以与博科MLXe、VDX?、ICX?、vADX和vRouter系列产品以及流行的第三方网络基础架构设备互操作。因此, 网络架构师和管理员可以根据针对具体需求的政策和期望, 整体运营自己的多厂商网络。随着网络基础架构转向集成NFV和其它新兴技术, 博科Vyatta控制器在现有和下一代架构之间提供了一个战略性的桥梁。

推动创新的开放式平台

博科Vyatta控制器是基于OpenDaylight, 在如何开发或购买应用方面为客户提供广泛的选择。它为企业和第三方开发者提供一个稳定的开源开发平台, 可以全面移植到任何基于OpenDaylight的控制器。通过直接访问控制器代码, 以及支持博科和OpenDaylight社区中其它同行的领先开发商, 客户可以借助社区和独立开发者加速应用和功能开发, 同时不会侵犯任何知识产权。

OpenDaylight项目执行总监Neela Jacques表示:“因为客户空前地需要开放的软件定义平台, The momentum behind the OpenDaylight项目背后的发展态势不同于网络行业之前出现的任何态势。博科一直是最活跃的贡献者, 而博科Vyatta控制器不仅仅体现了博科对OpenDaylight项目的承诺, 也提供了开放式网络解决方案。”

博科的第 一批应用 软件包括Path Explorer和Volumetric Traffic Management。旨在提供拓扑感知和路径优化的Path Explorer, 目前与博科Vyatta控制器同步推出 。Volumetric Traffic Management应用软件计划在2015年初上市, 将帮助客户管理大量流量攻击, 以及数据中心内庞大的合法流量。

网络化中心控制 篇2

在卫生部、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和哈尔滨医科大学的领导下,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地方病控制中心(以下简称地病中心)全体职工团结协作,拼搏进取,在防治监测、科学研究、健康教育、学科建设、技术咨询、学术交流、人才培养及国际合作等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现汇报如下。

一、地方病防治

1.国家重大公共卫生项目—消除燃煤型氟中毒危害项目 协助卫生部制定了“卫生部与贵州省省部合作消除燃煤污染型氟中毒危害项目考核评估方案”。协助卫生部对贵州省、湖南省开展了针对改炉改灶执行情况的综合督导检查。同时,按照卫生部疾病预防控制局的要求,承担消除燃煤污染性氟中毒项目省份每月上报项目实施进展情况,并编成“地方病动态”,向项目省份反馈,从总体上达到了促进项目进展的目的。

2.中央补助地方公共卫生专项资金地方病防治项目

协助卫生部组织执行了2009中央补助地方公共卫生专项资金地方病防治项目,制定了技术方案,并开展了项目启动、培训、技术指导和督导检查等工作。

2010年4月,2008中央补助地方公共卫生专项资金地方病防治项目总结暨2009项目启动会议在河南郑州召开。会上,总结了2008项目执行情况,讲解了2009项目管理方案和技术方案,并培训了EPI INFO 数据库相关知识。

为了解2009中央补助地方公共卫生专项资金地方病防治项目执行进展情况和目标任务完成情况,评估项目执行质量,及时发现和指导解决项目工作中存在的技术问题和难点,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地方病控制中心于2010年6月份,向各项目省了解了项目进展情况并撰写项目进展报告。于2010年7月份组织开展了对河北、山东、内蒙古、甘肃和西藏5个地方病重点省份的技术督导工作。于2010年8月份,根据卫生部疾病预防控制局印发的《关于组织开展2009中央补助地方地方病防治项目督导的通知》,收集各项目省督导自查结果进行汇总分析,并向卫生部汇报了督导自查的基本情况。目前正在撰写2009项目总结报告。

在2008项目完成后,地病中心编印了“2008中央补助地方公共卫生专项资金地方病防治项目子项目技术报告”和“2008中央补助地方公共卫生专项资金地方病防治项目各省报告”2本材料汇编,并发放至相关单位和各项目省份。

协助卫生部编制了2010中央补助地方公共卫生专项资金地方病防治项目管理方案和经费预算,制定并下发了2010项目技术方案。

3.《全国地方病防治规划(2011-2015年)》编制、论证 在协助卫生部初步完成《全国地方病防治规划(2011-2015年)》后,于2010年8月,参加了卫生部在浙江省舟山市举办的“重点地方病十二五防治规划(2011-2015年)编制研讨会”,对在征求意见阶段各省上报的意见进行了讨论。会后,组织有关专家对征求各省意见后形成的征求意见稿进行评估、论证工作,并提出论证意见。10月,受卫生部委托,在贵州省贵阳市召开会议,对《全国地方病防治规划(2011-2015年)》论证意见进行研讨、修订。

4.《全国重点地方病防治规划(2004-2010年)》终期考核评估方案数据库的编制

在协助卫生部完成《全国重点地方病防治规划(2004-2010年)》终期考核评估方案的基础上,于2010年2月编制了《全国重点地方病防治规划(2004-2010年)》终期考核评估方案数据库,并将该数据库放在地病中心网站上,供各省下载、使用。

5.完成了沿海地区居民碘营养状况调查的总结工作

2010年1-4月,经过4次调查结果分析会的讨论与修改,2010年5月完成了沿海地区居民碘营养状况和膳食碘摄入量调查报告以 及辽宁、浙江、福建3省沿海地区居民碘营养状况调查技术报告,并在2010年5月15日中国防治碘缺乏病高层论坛上进行交流。调查结果表明,由于我国沿海地区主要的水产品(鱼、虾)碘含量及居民的主要水产品消费量并不高,水产品不是膳食碘摄入的主要来源,而食盐中的含碘量及食盐的摄入量对于膳食碘的摄入量影响很大,盐碘才是膳食碘的主要来源;根据国际控制碘缺乏病理事会规定的标准和本次调查的尿碘、水碘、盐碘及盐摄入量数据,沿海地区居民的碘营养状况总体水平上是适宜的。鉴于这种“适宜”是建立在目前的碘盐浓度标准和碘盐覆盖率基础上的,因此,沿海地区还应继续坚持以食盐加碘为主的综合防治措施。

6.完成了8个省份碘缺乏病省级达标考评及报告总结工作 根据海南、重庆、四川、云南、甘肃、新疆、青海和西藏8省(区、市)的申请,2010年9-11月,由卫生部、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工业和信息化部组成的国家考评验收组,按照《实现消除碘缺乏病目标考核评估方案》(卫办疾控发„2008‟214号),对上述8省(区、市)进行实现消除碘缺乏病目标达标考核验收。地病中心有6位专家参加了现场考评,并参加8个省考核评估报告的起草工作。考核验收结果显示:四川、重庆、云南、甘肃、海南达到了省级实现消除碘缺乏病目标;青海、新疆和西藏达到省级基本实现消除碘缺乏病目标。

7.开展了“部分城市居民对实行食盐双轨制认知程度的调查” 为了解在全民食盐加碘防治碘缺乏病15年后,我国是否具有在市场上同时供应碘盐和不加碘食盐(“双轨制”)防治碘缺乏病的群众基础,2010年4月底,设计了调查方案,编写了数据库,并组织2000年已实现消除碘缺乏病目标的17个省份对其省会城市和部分沿海城市居民进行了电话调查。结果显示,这些城市居民对碘缺乏危害的认知程度差异较大,自主选购碘盐和不加碘食盐的比例差异也较大,目前,我国还不具有开展食盐“双轨制”防治碘缺乏病的群众基础,只能先开展试点工作。

8.新疆自治区饮茶型氟中毒流行情况调研 在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经费支持下,2010年8月24-28日,地病中心专家对新疆阿勒泰地区哈萨克族聚居区的饮茶型氟中毒流行情况进行了现场调研,调研组根据2007年全国饮茶型氟中毒流行现况调查的结果,挑选阿勒泰市和富蕴县的两个乡4个村,按照当年调查年纪较大、茶氟摄入量较多的原则,走访了40户哈萨克族农牧民家庭,现场询问了砖茶饮用情况,采集了水样、茶水样和尿样,同时对受访者进行了临床氟骨症检查。现场调查结果表明,当地居民砖茶使用量相对较高,年均砖茶消耗量在7kg左右,病情检查未发现有临床氟骨症患者。经实验室测定,本次所采集的水样氟含量均值为0.6mg/L;茶水氟含量均值为2.09mg/L;尿氟均值为1.95mg/L。本次调研结果表明,当地饮茶量和砖茶含氟量均较高,尿氟含量也处于较高水平,但病情非常轻,这一现象是否指示饮茶型氟中毒存在民族分布特征的差异,值得深入研究。

9.氟砷检测实验室质量控制

开展了2009年全国地方病防治机构氟砷检测实验室质量控制考核工作的总结,向考核合格实验室发放了合格证书。完成了2010年含氟、含砷实验室质控样品的制备工作,并召开了2010年质控工作会议,布臵了本的质控任务。进行了氟砷检测中心国家实验室检测质量认可申报的准备工作,目前正在按照相关标准和要求进行试运行,准备提出认可申请。

10.西藏昌都地区儿童大骨节病病情及防治措施现状调查 在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经费支持下,地病中心组织国内相关专家6人,于7月8~23日对西藏昌都重点病区进行了儿童大骨节病病情及病区防治现状调查。共调查6个县11个乡86个病区村的适龄儿童病情及其家庭所在地防治现状。病情数据提示,昌都大骨节病重病区目前整体病情基本稳定,结合近年西藏重点病区监测结果提示,西藏病区总体病情基本达到控制标准,但其中仍有个别村的病情还较严重,如左贡县中林卡乡有3个村的儿童X线检出率超过20%;除丁青县外,其他5个县有9个村检出三联症患儿;特别是在八宿县吉达乡、芒康县措瓦乡、左贡县中林卡乡学龄儿童中检出6例临床Ⅱ、Ⅲ度病人,此种病例在我国其他病区已不复存在。针对这类病情较重的村需加强病情监测和防治措施的落实工作。病情调查结果结合病区基本情况分析提示,在目前病情呈散发状态下,病情检出的严重程度主要还是与病区乡(村)的经济收入、主粮结构和外购比例、适龄儿童体内硒营养水平等因素密切相关,三者间经济是基础,物质交流和硒营养水平依托于经济发展。

二、重点地方病监测、年报统计及标准工作

(一)全国重点地方病监测 1.召开全国重点地方病监测总结会

11月20-21日,协助卫生部组织召开了全国重点地方病监测工作总结会,对2010年饮水型氟中毒、饮水型砷中毒、饮茶型氟中毒、克山病和大骨节病监测工作进行了总结,并就2010年监测工作实施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如何提高2011年监测工作质量及监测方案本身存在问题等有关议题进行了讨论,另外各研究所分别组织专家进行了X光片集体阅片和病例讨论。

2.复核大骨节病部分病区2009年监测结果

2009年西藏、内蒙古、黑龙江部分病区病情监测数据存在较大疑点,为核实病情于2010年5月分别赴黑龙江孙吴县和内蒙古扎兰屯进行了复查,孙吴县检查四所小学350名学生,检出干骺端阳性儿童8名,远低于该县2009年上报的监测结果(24/270);复读了2009年和2010年内蒙古扎兰屯地区(莫旗、阿荣旗、三岔河)7个村688名儿童X线片,检出率为4.21%(2009年上报监测数据为10.13%)。7月赴西藏昌都复读了昌都地区2009年监测所摄600张儿童X线片,八宿县吉达乡普拉村X线阳性率为2.71%、芒康县嘎托镇普拉村为5.05%(其中1-100号X线片因质量问题无法诊断)、丁青县协雄乡协雄村为1.05%,而2009年三县上报数据分别为11.00%、11.00%和10.00%,本次复核结果与今年病情调查结果比较接近,应符合病情实际。上述三地X线复核结果提示,目前各地X线诊断的把握尺度还存 在较大差异,为加强监测质控,监测所摄X线阳性片必须通过集体会读作出诊断,这样才能保证监测的质量。

(二)年报统计工作

1.2009地方病年报统计工作

完成2009地方病防治工作调查表数据收集、核对、汇总工作。于2010年2月25~28日在江苏省扬州市组织召开地方病年报统计工作会议。会议核对、确认并汇总2009年全国地方病防治工作调查表数据;研讨、交流各省撰写的地方病年报分析报告以及地方病年报统计工作流程及经验,重点就如何提高地方病年报数据质量,建立乡、村级数据库进行讨论。

2.碘缺乏病网络直报系统

开展了碘缺乏病网络直报系统需求调研工作,先后对云南、宁夏、新疆和内蒙4省区8个县进行调研,主要了解建立碘缺乏病网络直报系统的网络配臵、人员配备、碘缺乏病基础数据库等基本情况。调研县疾控中心地病科均配有计算机,网络连通,人员多为兼职,数据尚未完全整合入总数据库,但每基础数据建全,具备开展网络直报条件。

3.地方病基本信息收集

撰写各省地方病基本信息情况,并与各省进行复核确认。这些数据来自地方病年报表、2009年燃煤型氟中毒改炉改灶需求调查、NTTST碘盐监测。地方病年报的病情数据是历史数据,饮水型氟、砷中毒改水工程由各省水利部门实施,有些省水利部门不能将近期的改水工程数据报送给卫生部门,造成改水进度与使用情况不能反应现今防治措施落实的真实情况。

4.完成新版《全国地方病防治工作调查表》改版工作

按照卫生部《关于修订全国卫生业务统计调查制度的要求》的文件精神,组织专家对《全国地方病防治工作调查表》进行了改版修订工作。修订工作从现场防治与科学研究工作的实际需要出发,对年报表的数据指标项目进行深入详细地讨论后进行了增减,更新了填表说 明。

5.完成新版《全国地方病防治工作调查表》省级培训工作 2010年10月15~17日在江西省九江市召开了新版年报的培训工作,来自全国30个省(市、自治区)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的40名地方病统计人员参加了会议。会议讲解了新修订的全国地方病工作年报表(包括克山病、大骨节病、碘缺乏病、高碘性甲状腺肿、地方性氟中毒、地方性砷中毒)填表指标说明,对克山病、大骨节病、水源性高碘要求以乡为单位上报数据;并汇总氟、砷2005—2009中转项目数据库,发给相应各省,争取建立村级数据库。

6.撰写国家地方病监测管理信息系统(2011—2015年)项目建议书

为了及时、准确、可视化地分析与反映地方病病情、防治措施落实情况、人员队伍及科研设备的配臵情况,实现地方病防治的信息化管理,为地方病防治工作提供良好、高效、实用的网络平台和应用系统平台,拟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建立国家地方病监测管理信息系统。

(三)标准工作 1.标准上报

按时上报了“地方性砷中毒病区控制”、“氟斑牙诊断”、“克山病诊断”、“大骨节病预防控制措施效果判定”、“地方性氟中毒病区划分”、“大骨节病病区控制”和“水源性高碘地区和高碘病区的划定”7项标准。

2.2010年地方病卫生标准制修订计划

向卫生部卫生监督中心上报了“2010地方病卫生标准制修订计划”,并已获得批准。2010-2011年拟制、修订“大骨节病消除”、“燃煤污染型地方性氟中毒消除”、“尿中砷的高效液相色谱-氢化物发生-原子荧光光谱测定方法”、“尿中氟化物的测定方法-离子选择电极法”和“燃煤污染型地方性氟中毒消除标准”5项标准。

3.完成“食用盐碘含量”和“食品添加剂 碘酸钾”标准上报 按照《食品安全法》的规定和卫生部卫生监督局的要求,将“食 用盐碘含量”和“食品添加剂 碘酸钾”两项标准上报至国家食品安全标委会,并按照要求完成了征求意见后的修改工作。

4.卫生部地方病标准专业委员会2010工作会议

2010年11月在厦门漳州召开了卫生部地方病标准专业委员会2010工作会议。会上,秘书处对第六届卫生部地方病标准专业委员会2010年工作进行了总结汇报;审议了2个标准送审稿,“大骨节病治疗效果判定”和“煤及土壤中总氟测定方法高温热水解-离子选择电极法”;讨论了“食用盐碘含量”、“地方性砷中毒控制”和“水源性高碘地区和高碘病区的划定”3项标准;确定了2011年地方病卫生标准制修订计划。

三、技术咨询

1.2010年9月,卫生部成立卫生部疾病预防控制专家委员会,孙殿军主任当选卫生部疾病预防控制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地方病防治分委会主任委员;申红梅主任助理当选地方病防治分委会副主任委员;另有4名同志当选地方病防治分委会委员。

2.2010年10月,在广西省北海市召开中国地方病协会第四届换届会议,孙殿军主任当选为副会长,申红梅主任助理当选为常务理事,另有6名同志当选为理事。

3.协助卫生部对贵州省、云南省开展了针对医改重大专项执行情况的综合调研。

4.协助卫生部制定了“十二五”消除重点地方病危害项目低氟砖茶价格补贴项目和损坏炉灶更换项目的管理方案和技术方案。

5.协助水利部完成了《农村安全饮水工程规划“2010-2013年”》饮水不安全人口的复核确认工作。

6.参加了卫生部监督局组织的饮茶型氟中毒防控工作部委协调会,在会上对卫生部完成的饮茶型氟中毒防控工作内容进行了汇报。

7.协助卫生部完成了人大、政协两会关于地方病方面的13条提案的回复。

8.为了解杭州市碘营养状况,2010年杭州市拟开展调查工作,碘缺乏病所专家应邀赴杭州对该调查方案的科学性、可行性等方面进行了论证,并提出了建议和意见。

9.协助卫生部制定了北京市取消燃煤污染型氟中毒病区现场评估技术方案和北京市怀柔区大骨节病病区控制考核评估方案。承担了硒检查工作。

10.12月16日,应陕西地方病防治所邀请,对陕西省大骨节病病区停止补硒措施进行科学论证。鉴于陕西省在全省范围内已实现了控制大骨节病的目标,专家组成员一致建议,陕西省在全省病区县应停止实施硒盐防治大骨节病措施,在停止硒盐措施后,需加强病区大骨节病病情及人群硒营养水平的监测。

四、学科建设

1.中央财政支持地方高校发展专项资金项目申请

2010年7月,联合公共卫生学院共同申报了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科中央财政支持地方高校发展专项资金项目。

2.黑龙江省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重点学科带头人梯队建设 2010年5月,按照黑龙江省人保厅的要求,上报黑龙江省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重点学科2008-2009省重点学科带头人梯队建设自评报告和成果统计表;10月参加了省人保厅组织的重点学科带头人梯队建设工作汇报,汇报了本学科2008-2009建设成果。

3.编写教材和专著

组织相关专家对《地方病学》进行修稿补充,目前该书内容已经报至人民卫生出版社,一审工作正在进行,有望在2011年出版。组织专家对地方性氟中毒防治手册进行了修改。

4.中华医学会地方病分会换届工作

2010年10月30日,在广西自治区北海市召开了中华医学会地方病学分会常委会,讨论了换届事宜。于2010年12月13日,在山东省济南市召开了中华医学会第七届地方病学分会换届会议,孙殿军主任为前任主任委员,申红梅主任助理当选为主任委员,王铜所长当选为副主任委员,高彦辉当选为常委兼秘书长,另有6名同志当选为 委员。

五、科学研究 1.中标科研课题情况

2010年组织申报国家、省、市等各级各类课题20余项,中标卫生部行业基金1项,题目为“碘相关疾病的预防与干预研究”,承担其中“碘缺乏病监测体系的完善”和“高碘地区居民碘相关疾病防治和监控”2部分内容,经费255万元;中标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4项,其中面上项目3项,分别为“氟、铝和茶多酚对破骨细胞氯通道蛋白7(CLC-7)活性的影响及调控机制”“砷代谢酶基因多态性对地砷病易感性及尿砷甲基化代谢水平的影响”和“趋化因子在碘诱发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炎中的作用机制”;青年基金项目1项,为“碘致甲状腺疾病敏感人群的筛选”。

2.在研课题管理情况

目前,地病中心共承担各级各类课题共45项,科研经费1111.34万元。各项课题均按计划进行。

3.获奖情况

“中国饮茶型氟中毒流行机制与防治措施研究”分别获教育部科技进步二等奖和中华医学科技进步二等奖。

六、人才培养

(一)研究生培养

1.2010年地病中心招收硕士研究生12名,博士研究生2名。毕业博士3名、硕士研究生17名。目前地病中心在读硕士研究生44名,在读博士研究生10名。

2.完成了研究生选修课 “地方病学”、“流行病学方法”、“医学分析质量控制”的教学工作。

3.在研究生学院的组织下,完成了2007级研究生答辩、2008级研究生中期考核、毕业考试,2009级研究生开题、中期考核,以及2010级研究生的面试及入学等工作。

(二)地方病防治人员培训 1.2010年执行国家级继续教育项目2项,即“全国地方病高级业务骨干培训班”和“克山病监测及防控技术培训班”。

(1)2010年7-8月,分别在成都市、兰州市、吉林市以及南京市举办了4期“全国地市级地方病防治业务骨干培训班”。这四期培训班聘请了国内知名流行病学、项目管理、健康教育和新闻传播等专家做了专题讲座。培训了来自全国各省的地市级地方病防治业务骨干300余人

(2)为加强能力建设,提高各级克山病防控队伍业务水平,2010年9月24~28日在黑龙江省哈尔滨举办了全国克山病监测及防控技术培训班。来自辽宁、山东、河南、吉林、黑龙江、陕西、河北、甘肃、四川、重庆、山西、湖北、内蒙古和云南14个省(区、市)疾控中心,以及克山病所的职工及研究生40余名代表参加了培训。

2.申报2010年国家级继续医学教育项目3项。

3.对来自新疆的10名碘缺乏病防治专业技术人员进行了为期一周的甲状腺B超检测技术培训。

七、健康教育

1.第17届防治碘缺乏病日

起草了第17届全国防治碘缺乏病日通知、活动方案,参与设计主题宣传画。参加了卫生部疾控局组织召开的“防治碘缺乏病日”多部门协调会。为中央电视台第10频道《健康之路》栏目编辑“防治碘缺乏病日”科普宣传片提供相关资料。协调《健康报》在5.15期间报道有关防治碘缺乏病科普知识。协调《健康时空》栏目在5.15期间录制、播放有关碘缺乏病科普节目。

2.地方病防治宣传教育资料库建设工作

2010年继续面向全国卫生行政部门及地方病防治专业机构收集地方病防治宣传教育资料并进行整理,不断充实健康教育资料库内容,并为相关省份提供地方病防治宣传资料。

八、国际合作

(一)减轻砷中毒项目 1.地方性砷中毒数据整理研讨会

在联合国儿童基金会的资助下,2010年6月1-4日在陕西省西安市召开了地方性砷中毒数据整理研讨会。在会上讲解了地方性砷中毒地理信息系统的相关知识,对数据入库说明及格式进行了详细的讲解。会后,各项目省份都对本省的地方性砷中毒数据进行了清洁、整理,并上报地病中心。

2.饮水型地方性砷中毒典型病区居民经济负担调查

在联合国儿童基金会的资助下,地病中心组织专业技术人员,于2010年10月分别在山西省山阴县和内蒙古自治区杭锦后旗开展了饮水型地方性砷中毒典型病区居民经济负担调查。本次调查从饮水型砷中毒对健康和社会经济的危害两个方面,综合评价饮水型砷中毒的疾病经济负担基础性数据。调查数据初步分析表明,地方性砷中毒病区居民癌症的死亡率较非病区高,病区居民癌症患病率较非病区高,砷中毒导致的经济负担以肝癌、肺癌等癌症以及心脏病等砷相关疾病为重,砷致皮肤改变导致的经济负担较轻。

3.地方性砷中毒网络会议

为了交流协作组各成员单位的工作经验,促进各单位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地病中心于2010年11月,在甘肃省兰州市召开地方性砷中毒网络会议。

(二)碘缺乏病项目 1.中国防治碘缺乏病高层论坛

在联合国儿童基金会资助下,2010年5月15日,受卫生部疾病预防控制局委托,与卫生部新闻宣传中心在北京联合举办了以“科学补碘,持续消除碘缺乏病”为主题的中国防治碘缺乏病高层论坛。来自联合国儿童基金会、WHO以及国内的知名专家在大会上针对国内外碘缺乏病防治进展、我国沿海地区居民碘营养状况和膳食碘摄入量调查结果、部分城市居民对实行食盐“双轨制”认知程度和碘对甲状腺疾病影响等热点问题进行了深入的交流。会议特别邀请了卫生部、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工商总局、国家质检总局、国家广电总局、全国 妇联、中国残联、国务院妇儿工委办公室、中国盐业总公司等有关部门代表,联合国儿童基金会、世界卫生组织和全球微营养改善联盟驻华代表处的代表和专家参会。

2.《食盐加碘消除碘缺乏病》条例修订

受卫生部疾病预防控制局委托,在联合国儿童基金会项目经费支持下,于2010年3月和4月,分别组织专家赴重庆、上海对碘盐生产、市场供应等有关情况进行政策性调研。于2010年3月、4月、7月和10月,在重庆市、南昌市、舟山市、贵阳市召开了四次《食盐加碘消除碘缺乏病危害管理条例》研讨会,初步完成了《条例》的修订工作。

九、学术交流与宣传

(一)学术交流

1.12月14-15日,在山东省济南市召开了中华医学会第六届地方病学分会青年委员会学术会议。

2.《中国地方病学杂志》质量继续保持较高水平,获中华医学会优秀期刊奖。

(二)《中国地方病防治史展》(以下简称《史展》)布展工作 年初,完成了《史展》展览馆装饰工程的审计工作,并在北京召开了《史展》内容研讨会,出席会议的有原卫生部主管地方病的老领导和现任领导及专家共计20人,针对目前《史展》稿提出修改建议。先后召开的5次审稿会议,中心领导及各所负责同志参加了会议,对《史展》内容进行了集中审阅和修改。同时,对《史展》展出内容的文件和实物进行了查找,并根据展出内容进行布展设计。根据展出空间,对《史展》布展稿文字内容进行了精简和修改,并对布展稿重点内容进行了英文翻译和多次校对。10月份,开始布展工作,目前已大部分布展完成。

(三)宣传工作

1.完成了2010年中心各所处室网页的更新工作,及时报道了地病中心工作新闻。2.发行了14期“地方病动态”。

2011年工作计划

2011年,以《全国地方病防治规划(2011-2015年)》为指导,在哈尔滨医科大学正确领导下,在卫生部、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业务指导下,做好地方病防治监测、学科建设、科学研究、人才培养、学术交流、健康教育等方面工作。

一、地方病防治工作

1.协助卫生部做好2010、2011中央补助地方公共卫生专项资金地方病防治项目和重大医改专项技术方案制定、技术指导、人员培训、督导和项目总结。

2.按照《实现消除碘缺乏病目标县级考核评估方案》的要求,协助卫生部疾病预防控制局完成碘缺乏病县级考核评估及总结工作。

3.协助卫生部在全国各省开展《全国重点地方病防治规划(2004-2010年)》的终期考核验收工作。

4.开展“十二五”消除重点地方病危害重大项目技术方案的论证准备工作。

5.协助卫生部开展省部合作消除燃煤污染型氟中毒危害项目考核评估工作。

6.协助卫生部召开全国燃煤污染型氟中毒防治工作经验交流会,探索燃煤污染型氟中毒可持续消除机制。

7.组织专家支援西藏自治区开展饮茶型氟中毒流行病学调查工作。

8.继续组织全国地方病防治机构氟砷检测实验室质量控制工作,完成氟砷检测中心国家实验室检测质量认可。

9.开展非克山病病区的扩张性心肌病患病调查。通过对克山病历史病区和非病区进行现况调查,了解克山病病区和非病区的扩张性心肌病患病情况,以及人群分布特征,为制定克山病病区消除指标提供科学依据。

二、地方病监测、统计及标准工作

1.协助卫生部修订重点地方病监测方案,制定《水源性高碘地区监测方案》。

2.按照监测方案开展重点地方病监测工作,重点做好技术指导、督导和监测结果汇总分析。

3.收集、核对、汇总2010地方病防治工作调查表数据工作,并准备召开地方病年报统计工作会,撰写分析报告。

4.整理中转项目数据库,建立地方病基础信息数据库,主要是地方性氟中毒、砷中毒病区范围、防治进度数据库,争取建立村级数据库。

5.做好地方病信息需求分析,协助卫生部建立全国地方病网络直报信息管理系统。

6.组织完成2011年地方病卫生标准的制修订工作,召开标准工作会议,完成标准评审、报批、培训、宣贯等相关工作。

三、技术咨询

1.按照地方病专家咨询委员会工作计划,做好现场调研、技术咨询工作。

2.针对新的食用盐碘含量标准实施可能引起的技术问题做好相应的技术指导工作。

3.继续参加“食盐加碘消除碘缺乏病条例”修订工作。4.协助卫生部制定燃煤污染型氟/砷中毒、饮茶型氟中毒、大骨节病和克山病病区消除指标。

5.继续参与全国独立机构能力建设论证申请工作。

6.参与北京市大骨节病病区和燃煤污染型氟中毒病区消除考核验收工作

四、学科建设与人才培养

1.做好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国家重点学科的申报准备工作。2.加强卫生部及黑龙江省高校病因流行病学重点实验室建设工作。3.完成研究生培养工作及其他人才培养任务。

4.完成国家级医学继续教育项目,办好全国地市级地方病专业人员高级培训班。

5.进行中华医学会地方病分会青年委员会换届工作。

五、科学研究

1.高质量完成各级各类科研课题,尤其国家级课题和卫生部行业基金,争取在SCI收录杂志多发表高水平文章。

2.组织申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各级各类科研课题,争取获得国家重大课题资助。

3.申报国家级、省部级科研成果,鼓励成果转化。

六、学术交流

1.进一步提高《中国地方病学杂志》的质量,争取更名为《中华地方病学杂志》。

2.以中华医学会地方病分会的名义,举办全国地方病学术会议。3.继续做好《地方病动态》的编辑工作。

4.做好地病中心网络日常管理、维护及网页更新工作,增加全国各省地方病防治工作进展栏目以及地方病防治知识相关内容,不断丰富网页内容。

七、健康教育

1.协助卫生部完成第18届全国“防治碘缺乏病日”工作。2.组织设计、制作地方病防治健康教育宣传相关制品,以满足各省份中央转移支付项目健康教育项目宣传的需要。

3.对中央转移支付项目健康教育项目的效果进行评估,探讨有效的健康教育方法与模式。

4.继续完善并维护全国地方病防治史展。5.设计、制作地病中心宣传品。

八、国际合作

1.积极争取减轻砷中毒危害项目的下一周期支持,以及地方性砷中毒和氟中毒防控地理信息系统的扩建与开发等相关工作。2.与联合国儿基会合作开展碘缺乏病防治项目。

网络化中心控制 篇3

1 系统网络控制中存在的问题

1.1 计算机设备较老化

疾病控制中心的设备较多, 而且设备分布较广泛, 给网络管理工作的进展造成了很大阻力。很多设备经常暴露在环境外部, 在长时间使用中, 会逐渐老化或遭受到外界破坏, 产生了各种不安全问题, 严重时将发生系统崩溃, 影响了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工作的进展。除此之外, 随着系统的不断升级, 对硬件配置提出了更高要求, 旧的运行设备已经不能满足设备运行要求。

1.2 网络安全监管不严

科学技术不断发展的同时, 计算机内部产生了大量病毒, 轻则影响计算机运行速度, 严重时将会产生系统崩溃但是一些计算机使用人员由于思想认识不足, 经常利用计算机网络进行一些娱乐活动, 例如, 听音乐、看视频、下载软件等操作, 占用了大量宽带资源, 影响了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网络的运行。

1.3 网络攻击

通常情况下, 可以将网络攻击划分为两种类型, 一种是黑客攻击, 另一种是病毒入侵;根据病毒来源可以将其划分为内部和外部两部分。如果疾病控制中心人员工作时浏览一些不安全网址, 就会感染计算机内部网络系统;外部攻击主要表现为信息泄漏或共享中造成的攻击。

2 网络安全体系设计原则

2.1 安全性

安全性对疾病防控部门各项工作的进展具有很大作用。进行安全体系设计时, 必须将安全作为前提, 加强网络保护, 保证体系的扩展性。

2.2 可行性

体系的设计最终要在实践中运用。所以进行安全体系设计时, 必须从实际存在的问题进行设计, 保证系统具有很好的应用性。

2.3 成本低于收益

由于网络安全设计、维护和培训等需要耗费大量的资金, 如果付出成本高于获取效益, 就不能在实践中应用。因此进行体系设计时, 必须根据疾病预防中心的特点和承受能力进行设计。除此之外, 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还可以建立完整的计算机网络系统, 并将其应用到卫生检验、传染病疲情监测、生物制品管理, 计划免疫、行政办公等实际业务工作中, 提高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工作效卒与质量, 实现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工作的自动化。

3 网络安全体系管理和维护

疾病预防中心产生的病毒类型较多, 所以实施网络系统安全控制时, 既要对网络边缘采取一些措施防止外部攻击, 也要加强设备安全控制, 减少因操作不当造成的网络破坏。具体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3.1 保证物理安全

制定恰当的物理安全策略, 可以保证网络服务计算机系统、物理链路和基础设施等受到人为因素、物理因素和设备因素造成的破坏, 同时针对性构建完整的安全管理制度, 保证网络系统运行环境安全, 减少不正常操作和偷窃现象发生。

3.2 设施控制访问控制

控制访问的实施, 可以保证计算机网络不会被非法用户访问并使用, 已经成为计算机网络安全中防范的主要方法。按照控制类型可以将访问控制划分成权限控制、访问控制、文件属性控制、服务器控制、基础安全设备控制、节点和端口控制等几种类型。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可以加强网络服务器、网络访问监测和锁定等方面的控制。

首先, 实施网络服务器访问控制。疾病预防中心实施的网络服务器控制主要控制用户的非法访问, 减少服务器不安全访问造成的数据丢失或破坏。实施服务器控制时, 可以制定一定的管理措施, 禁止用户直接操作服务器;限制服务器使用时间;减少服务器上软降的安装数量;禁止服务器不必要服务软件的运行;定期处理服务器操作, 解决服务器运行中存在的问题, 实时备份服务器数据, 保证数据安全。其次, 实时网络访问控制。网络访问控制已经成为当前网络安全管理中的主要手段, 可以根据使用者身份划分使用权限, 减少了不法访问, 控制不安全软件下载。实施网络访问控制时, 可以利用构建防火墙的方式防止重要数据访问和窃取。通常将防火墙设备在Internet外部和内部服务器DMZ之间, 当数据包通过时, 可以根据制定的规则执行操作。除此之外, 还可以利用访问控制方式实现网络控制, 将访问列表中语句和数据包包含的语句进行匹配, 实现数据包过滤。

3.3 防治网络病毒

病毒是损害网络环境, 破坏计算机系统的主要方式, 可以通过局域网、电子邮件等多种方式传播。病毒的危害非常大, 不仅对单一计算机造成破坏, 严重时将导致全部系统瘫痪, 产生严重的经济损失。防治网络病毒时, 可以利用智能化网络杀毒软件安装来实现, 保证计算机病毒产生后, 可以发出报警声, 实现远程控制, 集中杀毒。

3.4 硬件维护

进行硬件维护时, 可以从网卡安装与维护和网络检测维护两个方面进行。网卡安装维护需要做到:首先, 选择适合操作系统的网络;其次, 按照网络安装程序正确操作, 最后对网卡操作系统进行检测。实施网络检查和维护时, 要先确定系统或交换机是否出现故障, 若指示灯现实黄色, 表示数据包出现堵塞, 需要对IP地址的分配问题进行检查;再实施专人管理中, 给服务器安装办公常用软件和杀毒软件;最后, 及时进行维护和检修, 主要对硬件设备、网络布线、交换机排列顺序等进行检查, 发现故障及时处理, 并建立档案, 给日后工作提供借鉴。

3.5 加强网络培训和管理

按照计算机管理工作设备网络管理中心, 聘请专门的计算机人员进行网络管理和维护, 保证出现不安全隐患后可以及时处理, 保证数据安全。为了保证疾病控制中心网络安全, 管理人员还要定期对从事疾病管理的人员进行教育和培训, 提高工作人员对计算机网络安全问题的重视, 正确认识计算机网络安全的影响, 提高防范意识。为了保证培训工作的顺利进展, 培训人员必须定期接受先进教育, 了解网络安全最新内容, 掌握网络安全变化状态, 利用新技术、新方法等解决网络安全问题。

4 结束语

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主要工作就是通过疾病预防和控制保证人们的身体健康, 维持社会稳定运行, 促进我国医疗事业发展。在信息技术的带动下, 网络化控制在疾病预防控制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同时出现了各种网络问题。为了保证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 促进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向长远的方向发展, 必须根据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出现的网络问题, 针对性地实施管理和控制, 保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各项工作的顺利进展。

摘要: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 网络技术开始广泛应用到各行各业中, 促进了各行各业的快速发展, 也出现了很多不安全的计算机网络安全问题。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是控制疾病蔓延的主要途径, 由于网络安全和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具有很大关系, 同时影响着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 已经成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信息管理中不可缺少的操作手段, 必须及时对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网络安全问题进行分析。本文主要从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网络安全管理和维护两方面进行探索, 希望可以给相关研究人员提供参考。

关键词: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网络安全,管理维护

参考文献

[1]谭书香.浅谈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网络安全问题[J].计算机光盘软件与应用, 2014 (02) .

[2]马倩.关于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网络安全管理的研究[J].计算机光盘软件与应用, 2012 (04) .

[3]刘东梅.浅谈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计算机网络维护工作[J].科技风, 2010 (05) .

信息中心网络研究综述 篇4

关键词:信息中心网络,内容路由器规划及优化,缓存空间分配

1 引言

信息中心网络ICN(Information Centric Networking,ICN)是一种以信息为中心的网络架构,关注内容本身,而不关注内容存储的位置,内容名字作为内容的唯一标识,用于内容的定位、路由、传输。 网内缓存是ICN网络架构最重要的特性之一,路由器中匹配到了用户请求的信息,则路由器直接将信息发送给用户,不用像传统IP网络一样,一定要解析源主机的地址,再由源主机将信息转发给用户,大大减小了传输时延和网络流量,改善了网络性能。

从图1 可看出,ICN与传统TCP/IP模型最大的不同是在“瘦腰”处用内容块(Content Chunk)代替了IP。 从网络的角度看,就是用对内容命名代替了对物理实体的命名。 另外,网络中内建存储功能,用来缓存经过的数据,用以缩短其他用户访问同样数据的响应时间,同时可大大减少网络中的流量。

2 研究现状

ICN网络被提出后,获得了广泛的关注。 对ICN网络的研究,主要起源于美国和欧盟,且集中在网络体系架构的研究,例如DONA、CCN、NDN等。

目前,对路由器缓存空间的研究也广受关注,主要集中在缓存放置策略和缓存替换策略的研究。 在缓存放置策略方面,研究的是在内容路由器处是否缓存内容的问题。

文献[2]提出一种新的跨层机制CRCache,是基于内容流行度和网络拓扑信息的跨层设计,比单层缓存机制在提高网络性能方面更加优越。

文献[3]提出了一种系统结构Co Mon,其是基于对内容使用的实时监控和稳态信息协调缓存管理,该机制提高了缓存效率,降低了监控和通信开销。

文献[4]提出了一种块间基于流行度的边缘优先缓存(IPEC),将请求频率高的块存储在用户的边缘路由器中。

缓存替换策略解决的是当缓存节点需要缓存某一数据包且缓存空间已满时, 应该删除缓存中的哪些内容,腾出缓存空间。

文献[5]介绍了目前在信息中心网络中应用比较广泛地缓存替换算法,如LRU、LFU等。

文献[6]提出了一种基于流行度的置换策略:每次随机的选择两个数据块, 将具有更高流行度的数据块置换, 使得低流行度的数据块更长时间停留在缓存中,保证CCN网络中不同流行度的内容能够分布均匀。

3 ICN中的关键技术

ICN从内容访问需求出发,研究内容命名、名字解析、路由转发、内容分发和内容缓存等技术,实现数据传输的高效性和安全性。

3.1 信息命名

在ICN中,内容名字是内容的唯一标识,内容名字必然作为请求分组的一个重要字段。 路由过程中,内容名字成为寻址的唯一标识,传输过程也是基于内容名字进行传输,服务器端按照内容名字返回相应数据。 命名技术可分为扁平化命名和层次化命名两种方式。 扁平化命名指内容命名不具有层次性,采用唯一标识码定义内容;层次化命名指内容按照一种层次关系命名,通过所属层次关系定义内容,易于内容名字的聚合。

3.2 名字解析

名字解析即将信息名字匹配到信息的提供者或源主机。 虽然不用像传统IP网络解析到宿主主机的IP地址,但是仍然需要通过名字解析获取信息的位置,以便数据分发给请求者,所以名字解析仍然是ICN中很关键的一项技术。

3.3 路由

以内容为中心的网络,应具备基于名字对内容进行定位的能力,即基于名字的路由。端到端技术是在现有的IP网络上建立覆盖网络,实现内容的检索和获取,已经隐含了向以内容为中心的网络架构转变的设计思路,其路由的研究也有可以借鉴的地方。这里,沿用端到端路由研究中常见的分类方法,根据是否存在维持以内容为中心的网络节点路由表的拓扑结构.将其网络路由划分为结构化路由和非结构化路由。

3.4 分发

在ICN中, 当多台主机同时需求相同的内容时,路由器会合并需求分组,通过一些处理方式保证内容可返回给多个需求端。 数据分组则根据需求路径返回,由于需求端是多个, 返回时的内容分发方式类似于内容组播。 由于分发源可能为一个或者多个,内容组播可分为单源组播和多源组播。 单源组播如CCN、DONA等采用最近副本或者最优副本下载信息,路由表创建时计算最优路径转发请求分组。

3.5 缓存技术

ICN在中间节点采用了内容缓存技术,其是ICN最重要的特性之一,大大提高了信息传输效率。

ICN的路由缓存策略分为路径存储(On-path)和非路径存储(Off-path)。

在路径存储中, 信息被缓存在数据转发路径的路由器中;在非路径存储中,名称解析路径与数据传输路径可以异步或者同步(即耦合或非耦合),将数据信息存储在转发路径以外的缓存中, 并且多个中间路由器间能够共同协商存储完整的数据信息, 数据信息因此能够被分块存储,以此来解决缓存空间受限的问题。 根据缓存位置选择,Off-path存储方式又可以具体分为核心缓存与边缘缓存。 核心缓存指数据信息缓存位置以核心路由器为主,边缘路由器尽可能减少缓存信息。 边缘缓存将信息存储在用户接入的边缘路由器中, 当下一次其它用户请求数据信息时, 若边缘路由器缓存中已经保存对应的数据信息, 用户就可以直接从边缘路由器获得数据, 从而保证整个过程中具有较高的传输效率。

4 结束语

当前对ICN网络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体系结构、缓存和替换策略、路由策略等方面的研究,对路由器的拓扑规划、缓存空间大小分配、缓存空间管理等方面的研究还很不多。不对ICN中的路由器进行规划和优化,可能会存在网络拓扑不合理、缓存空间大小配置不合理、内容路由器的缓存空间利用不合理等问题,因此,网络拓扑的合理设计、各路由器中缓存空间大小的合理配置,以及缓存空间的合理利用是非常重要的,也是未来工作中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的方向。

参考文献

[1]George Xylomenos,Christopher N.Ververidis,Vasilios A.siris et al.A survey of Information-Centric Networking Research[J].IEEE,vol.16(2),2014:1024-1049.

[2]Wei Wang,Yi Sun,Yang Guo et al.CRCache:Exploiting the Correlation between Content Popularity and Network Topology Information for ICN Caching[J].IEEE,2014:3191-3196.

[3]Hani Salah,Benjamin Schiller,and Thorsten Strufe TU Darmstadt ET AL.Co Mon:A System Architecture for Improving Caching in CCN.Computer Communications Workshops(INFOCOM WKSHPS),2014IEEE Conference on,April 27 2014-May 2 2014Page(s):213-214.

[4]Sung-Hwa Lim,Young-Bae Ko,Gue-Hwan Jung,Jaehoon Kim,and Myeong-Wuk Jang.Inter-Chunk Popularity-Based Edge-First Cachingin Content-Centric Networking[J].IEEE,vol.18(8),2014:1331-1334.

[5]Podlipning S,Boszormenyi L.A survey of web cache replacement strategies.ACM Computing Surbeys(CSUR),2003,35(4):374-389.

网络化中心控制 篇5

1 网络管理

中心药房计算机网络管理系统包括库存管理、处方发药、医嘱摆药、科室清单统计, 药剂工作人员经过库存管理窗口输入需要领取的药品名称以及药品规格数量传输到医院药库网络管理中心系统申请领药。药品领入后经过核对正确后, 单据保存到中心药房库存, 保证临床病区的用药。临床病区根据可以根据患者的治疗开出医嘱, 一切处理完毕后送到护士站电脑, 经过核对保存转送到药房电脑, 然后由药剂人员保存统计。迅速送到临床病区, 这样可以及时的保证患者治疗和及时用药。同时住院患者家属还可以通过微机进行查询, 查询每天患者所用的药品和数量、费用, 这样可以很好的保障了患者的知情权, 同时增加了医院的公开透明度。

2 药品管理

2.1 药品管理中心, 药品出入量大, 金额高。

运用微机管理可以提高工作效率以及准确度。药方中心的药剂人员, 使用电脑统计出药品的领入数和消耗数对药品进行管理, 从而使容易出错和繁琐的药品管理更加的科学简便合理规范。这样能够及时的掌握药品的有效期以及药品的流向。可以有计划科学的领药, 轻松的回避了药品的积压和短缺问题, 及时有效的保证了临床病区的用药。

2.2 在过去的药房中心所用药品价格, 主要是由人工划价来完成。

药品划价不仅需要大量的人员劳动力, 由于药品种类过多任务繁重以及药价的不断变化, 由于任务量的繁重必然造成药品划价的误差, 这种情况时有发生。微机网络化的出现成功解决了这样的问题, 微机管理药房中心将药品同药价一同入录计算机中, 并且统一调控, 经过专门的调价处理系统调价, 保证了药品药价的准确无误, 而且也节约了大量劳动力, 这样极大的维护了医患双方的经济利益。

2.3 在患者出院结账时, 结账处可以根据药房网络中心的医嘱进行结账。

这样由微机计算出患者的住院费用, 而且可以有效地避免杜绝错收费用和漏收费用的现象。这样即保障了住院患者的个人利益, 同时维护防止医院财产流失。

3 临床医嘱

临床医嘱的药品名称、剂量规格单位的正确性和规范性在药品管理和患者用药治疗上, 以及收费治疗起着关键作用。临床医嘱的任何环节都不能出现问题, 如果临床医嘱的任何一个环节出现了问题不仅会造成未收或者多收, 这样会给个人和医院带来经济损失, 同时会造成临床医嘱的无效, 使药品不能够及时的送达到病区, 最后造成患者的治疗延误。微机管理中心在医师根据患者病情输入药品名称时候中心药房电脑所准购的药品名称要一致, 否则所开医嘱无效, 并且保存不了此条医嘱, 最后导致药品不能及时发送。医师在根据患者病情开出药剂药量规格时候, 药品的规格、药剂、药量要与微机管理药房中心所购有药品的药剂、药量、单位规格相符, 否则此条医嘱无效。如果同一药品有不同剂量规格时候输入药品剂量单位后还应该确定这类药物的剂量和规格。

4 办公管理

药房医嘱微机网络化管理后, 实现了医院办公的无纸化办公。医嘱由护士在本区计算机上输入住院患者所需要的药品, 然后经过微机传送给药房, 药剂人员根据打印单来调发药品。这样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和避免了工作中的失误。

医院对中心药房都要进行季度的盘点清查, 对药品的盘点清查项目繁多药品规格、种类等等都要进行盘点, 最后汇总。由于过去为人工盘点清查这极大地增加工作难度和任务量, 并且在盘点过程中数据不准确。进行微机化网络管理后, 盘点数据精确, 劳动力和误差率都大大降低。这样极大的促进了医院的工作效率。

5 总结

结合以上几点可以看出, 医院微机网络化管理中心在现实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实现微机网络化管理中心以后, 医院的工作效率得到大大的提高。同时为医院节约了大量劳动力, 减少了医院不必要的开支。减轻医院员工工作压力。使医师更加快速有效的医治患者。微机网络化管理对维护医患双方的经济利益也同样起着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徐建华, 陈缨.浅谈病区药房实行微机网络化管理的体会[J].基层医学论坛, 2000, 11 (14) :652.

[2]王英.浅谈医院药品微机网络化管理[J].辽宁药物与临床, 2002, 5 (S1) :98-99.

网络化中心控制 篇6

关键词:高新技术创业服务中心,网络化,网络组织运作

一、我国高新技术创业服务中心发展特点

1、政府大力支持

政府的大力支持是我国高新技术创业服务中心发展的一个重要特色。我国政府提供的这些支持, 是综合考虑到目前的经济环境以及随着高新技术创业服务中心发展而进行的体制改革。但问题是伴随着这些利好政策而来的是否相应的还有一些阻碍, 以及这些利好政策能否持续较长时间。

目前我国超过9 0%的高新技术创业服务中心是由科学技术部以及一些机构建立的。除了直接投资外, 政府还对高新技术创业服务中心提供了一些政策上的优惠, 以及提供新企业走向成熟过程中所需要的全套服务, 这整个过程包括创意的产生、研发、产品的生产销售甚至包括在资本市场融资。通过政府对相关资源积极的整合和再分配, 确实提高了企业成立初期的效率, 降低了高新技术企业的创业成本。

2、资助者单一

政府垄断性资助是中国独有的特色。与美国的孵育程序发展模式相比, 我国超过9 0%的高新技术创业服务中心的初期投资直接来源于国家和地方政府机构, 包括科技部火炬中心、各省市的科学技术委员会、甚至是国有企业。

但是近几年, 政府单独资助的模式遇到了挑战, 政府和私人投资相结合的多元化模式逐渐浮出水面。这一新趋势的出现, 源于政府单独资助的高新技术创业服务中心中经常出现的垄断经营问题。由于缺少其他投资者的监督和其他合伙人的竞争, 传统的高新技术创业服务中心模式通常在其管理中缺少活力和创新。因此, 为了进一步活跃中国高新技术创业服务中心的投资市场以及优化利用资金, 我国政府正在探索一种多元化的资助模式, 并与各种组织进行合作。

二、高新技术创业服务中心网络化创新发展要求

(一) 高新技术创业服务中心网络化创新发展需求

我国高新技术创业服务中心的核心能力主要体现在孵化环境上, 高新技术创业服务中心运行的环境有待于进一步改善。在社会环境上, 我国高新技术创业服务中心社会支持网络建设不够, 缺乏支持和鼓励新创企业发展的各类社会机构和智力网络、社会中介服务网络、企业网络等的有效结合, 与创业服务机构相配合的社会服务机制不够完善, 造成创业服务机构孤军奋战。高新技术创业服务中心利用社会支持网络而创造一种有效平台, 使不同的企业能力得到合理的组合, 从而完成对新创企业的孵化和培育。我国高新技术创业服务中心网络化创新发展体系还没有完全形成, 对于高新技术创业服务中心资源配置的孵化机制的建立和阐述缺乏理论基础, 网络组织中网络关系的分析有待进一步挖掘。

(二) 高新技术创业服务中心网络组织运作模式分析

在实践中, 高新技术创业服务中心的网络化的表现形式既包括单一高新技术创业服务中心、孵化企业、社会组织和机构之间的网络关系, 也包括在同一区域或同一城市的高新技术创业服务中心之间的网络关系。只有融合这两种网络关系, 才是一个完整的、具有充分优越性的高新技术创业服务中心网络, 也更能适应高新技术创业服务中心自身和高新技术创业服务中心产业未来发展的需要。

1、网络组织的横向结构。

高新技术创业服务中心产业的发展要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 通过外部引入机制的建立, 将产生“优势互补、多方收益、共同发展”的良好效果。首先, 高新技术创业服务中心所有权变动时, 多元化投资主体的引入, 并由此所带来的产权明晰、权责一致、委托代理等规范化运作, 有助于高新技术创业服务中心建立合理的企业化、市场化运作机制。其次, 当高新技术创业服务中心从外部聘请管理团队时, 对原有的管理理念、经营方式、经营效果等方面进行的改进, 有利于企业按照现代企业运作方式进行经营, 提高高新技术创业服务中心的运作效率, 从而更好地为在孵企业服务。第三, 外部的专家、中介等综合服务网络在对高新技术创业服务中心服务时所带来的先进的、规范的服务要求, 也对高新技术创业服务中心的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

(1) 研究机构。研究机构包括各种科研院所、高等院校, 利用其丰富的科技资源为创业者提供核心技术支持, 为高新技术创业服务中心构建核心技术支撑。今天的技术创新, 一般有较高的复杂度, 往往涉及较宽的领域。新创的高科技企业, 专业性强, 大多需要外部研发力量的参与。社会上的科技资源大多来源于大学和科研机构。高新技术创业服务中心要充分利用大学和科研院所科技资源条件, 为在孵企业提供优质、方便的科研信息、设施和培训服务, 推动在孵企业与研发机构建立产业化合作关系, 为在孵企业创造更加完善的创业条件。

(2) 中介机构。高新技术创业服务中心不可能也不应当“包揽”所有的孵化服务, 大量的孵化服务应当借助于社会上相应的中介服务机构完成。企业孵化网络系统应当为系统中的高新技术创业服务中心按照市场规则, 精心挑选信誉好、服务质量高的中介服务机构, 并与之建立紧密型合作关系, 为在孵企业降低中介服务的门槛, 提供专业化的服务。中介服务机构通过与孵化系统的合作, 既获得了长期、稳定的客户群体, 也扩大了自身的生存与发展空间。孵化系统对中介服务机构的引入将产生“优势互补, 双方受益, 共同发展”的良好效果。

(3) 政府支持系统。政府支持系统指政府制定专门政策扶持高新技术创业服务中心及科技企业的发展, 政策包括专门针对高新技术创业服务中心的产业政策、投资政策、税收政策、融资政策、财政政策等。

网络化的模式中, 高新技术创业服务中心网络中各成员之间高度结合能够产生规模效应和集聚效应, 形成各个成员之间的优势互补、互惠发展。高新技术创业服务中心可以充分整合资金、技术、信息、市场、政策等各方面的社会资源, 形成合力, 发挥整体优势, 解决在孵企业的初创之需, 并进一步满足新创企业的创新发展需要。

2、网络组织的纵向结构。

网络化趋势是高新技术创业服务中心实现功能的内在需求, 但高新技术创业服务中心重视网络建设, 不能只是计算机系统, 更主要的是要形成体系, 一个机构本身应具有自己完整的网络, 使在孵企业很容易打通各种渠道, 很容易得到投融资支持等等。管理层要有相当的力量去联络、沟通各种资源, 在充分了解客户需求的基础上及时提高增值服务。其次要加强高新技术创业服务中心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高新技术创业服务中心应该充分利用已有机构, 构建自己的网络, 并逐步形成地区级、国家级、国际级网络, 以提高资源的利用率。惟此, 利用网络为在孵企业提供各种有利的支持, 客户才能真正获益, 科学园、高新技术创业服务中心的核心竞争力才能建立起来。因此所形成的网络组织可分为四个层次, 如下:

第一种形式是建立部门高新技术创业服务中心组织网络。这是以现有的公共行政与高新技术创业服务中心有关的服务平台或孵育行业协会为平台, 构筑对区域高新技术创业服务中心服务的各类高新技术创业服务中心网络, 这种类型的组织网络以信息化手段为在孵企业提供信息利用、培训、咨询、辅导、管理、市场开发和研发等服务的同时, 也可为即将毕业的高新技术创业服务中心企业提供与企业集团、多元化资本市场对接的信息。

第二种形式是建立区域性高新技术创业服务中心组织网络。这种网络是以各省市进行科技开发交流的机构为平台, 构筑跨省市区的高新技术创业服务中心网络, 发挥中心城市的孵化功能的辐射作用。

第三种形式是建立国家的高新技术创业服务中心组织网络。则是对一国相关资源的整合, 是国际交流与合作的主要载体。这类网络典型有美国国家高新技术创业服务中心协会、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协会、韩国高新技术创业服务中心协会、日本高新技术创业服务中心协会、英国科学园协会等。

第四种形式是建立国际间的高新技术创业服务中心组织网络。以区域科技开发交流机构为平台, 构筑国际高新技术创业服务中心组织网络, 充分发挥中心城市利用国际科技和资本资源的优势, 建立国际问进行交流的平台, 加快高新技术创业服务中心的国际化功能建设。

三、结论

在我国, 高新技术创业服务中心经过了近三十年的发展, 其规模与数量的增长已经证明了它的生命力和贡献。但在另一方面, 高新技术创业服务中心在发展中也遇到了一些矛盾和障碍。高新技术创业服务中心的网络化运作模式还处于探索阶段。本文建立了由高新技术创业服务中心与大学和研究机构、政府部门以及社会中介服务组织组成的网络化组织的框架, 此框架主要有横向结构和纵向结构两种模式。纵向结构是高新技术创业服务中心网络化创新发展的进一步延伸。网络化的组织结构有助于其内部成员资源共享、分担风险, 实现规模经济。

参考文献

[1]、Chen, J., Yin, J., Business incuba-tors in China, Int.J.Entrepreneurship and Innovation Management, Vol.3, Nos.1/2, 2003

[2]、祝磊.创新种子如何长成参天大树——济南高新技术创业服务中心创新孵化纪实[J].中国高新区, 2009 (08) :15-20

[3]、李刚.孵化器支撑环境研究[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 2001 (6)

网络化中心控制 篇7

2009年1月-2月,全国公共互联网网络整体上运行基本正常,未出现造成严重后果的大规模网络安全事件,四川省各基础电信运营商网络运行基本正常。本省各类网络安全事件发生次数最多的事件为发送垃圾邮件类事件,对省内各基础电信运营企业网内影响较大的事件主要为网页篡改类事件、漏洞类事件、恶意代码类事件等。

2009年1月-2月本省各电信运营商累计共处理一般网络安全事件共4314起,其中漏洞类事件7起(占0.16%),网页篡改类事件4起(占0.09%),恶意代码类事件44起(占1.02%),发送垃圾邮件类事件3936起(占91.24%),其他类型事件323起(占7.49%)。

2 各种网络安全事件统计及分布情况

2.1 木马数据分析

通过CNCERT/CC全国抽样监测,境内外控制者利用木马控制端对主机进行控制的事件中,1月-2月境内外累计被植入木马的IP地址总数为1055383个;中国大陆地区有124052个IP地址对应的主机被境外控制者植入木马。其中1月-2月被植入木马主机有2596个在本省范围内。我国大陆地区木马活动分布情况如图1所示。

通过木马程序控制大陆主机的境外控制者累计来自14936个IP地址,这些地址按国家和地区分布如图2所示。从图中可以看出,本月绝大部分秘密控制我国大陆计算机来自我国台湾和美国。

2.2 僵尸网络数据分析

2.2.1 僵尸网络控制服务器分布

2009年1月-2月,CNCERT/CC对僵尸网络的活动状况进行了抽样监测,发现国内外累计1829个IP地址(中国大陆有492个)对应的主机被利用作为僵尸网络控制服务器;其中有19个位于本省范围内。僵尸网络服务器在中国大陆地区分布情况如图3所示。

2.2.2 僵尸网络被控制主机分布

2009年1月-2月,通过CNCERT/CC对僵尸网络的活动状况抽样监测共发现累计155602个位于中国大陆地区被僵尸服务器控制的主机;其中有4547个位于本省范围内。被僵尸服务器控制的主机在中国大陆地区分布情况如图4所示。

2.3 被篡改网站监测分析

2009年1月-2月,CNCERT/CC监测到中国大陆地区被篡改网站累计总数为6292个,其中政府网站(.gov.cn) 205个,占3.26%;本省有392个被篡改网站。代号为“Βǒd g●d”和“asp站长助手”的攻击者对大陆网站进行了大量的篡改。其中政府网站涉及的部门主要有:市、区、县人民政府及党委、水利部门、电力部门等。

2.4 恶意代码捕获及情况分析

恶意代码是对认为编写制造的计算机攻击程序的总称,包括计算机病毒、网络病毒、木马程序、僵尸网络、网页恶意脚本、间谍软件等。通过对恶意代码的捕获和分析,可以评估互联网及信息系统所面临的安全威胁情况,以及掌握黑客的最新攻击手段,通过研究可以对真实应用系统的防护提供建议。

2.4.1 捕获恶意代码样本数量的前十位排名

2.4.2 恶意代码样本捕获趋势

2009年1月-2月,CNCERT/CC累计捕获恶意代码144805次,平均每日捕获恶意代码2454次。图5是根据每日捕获样本的次数绘制的样本捕获趋势图,其中1月4日恶意代码活动最为活跃,捕获样本的次数超过8000次。

2.4.3 新样本捕获趋势

2009年1月-2月,CNCERT/CC累计捕获新样本18699个,平均每日捕获新样本346个。图6是根据每日捕获的新样本数目绘制的捕获趋势图,其中1月15日、20日、24日捕获的新恶意代码数量明显多于平均水平,超过了1500个。

2.4.4 四川省恶意代码样本捕获趋势

2009年1月-2月,四川累计捕获恶意代码2372次,平均每日捕获恶意代码43次。图7是根据每日捕获样本的次数绘制的样本捕获趋势图,其中2月16日恶意代码活动最为活跃,捕获样本的次数超过500次。

3 计算机恶意代码监测数据分析

国家计算机病毒应急处理中心通过对互联网的监测发现,没有重大病毒出现。但近期很多存在漏洞的Web网站纷纷被挂马。恶意攻击者大多数是利用网站当前存在的漏洞进行木马程序的植入,这些漏洞大部分是利用动画播放软件Flash漏洞、操作系统近期新出现的MS09-002、媒体播放软件RealPlayer 9、10版本的漏洞等。一旦计算机用户点击打开网页,操作系统就会受到被植入恶意木马的入侵感染,随后连接指点服务器并下载其他病毒、木马等恶意程序。最终导致受感染的计算机用户的操作系统会被远程控制,盗取用户系统中的私密信息数据,甚至导致系统崩溃。最近流行的病毒如表2所示。

在过对以上监测结果分析,近期病毒疫情仍以蠕虫和木马为主, 排名没变化。感染计算机的数量整体呈下降态势, 其传播途径仍是网络共享、网页挂马、系统和应用软件漏洞或电子邮件等。

目前,随着利用点对点进行数据下载技术的广泛使用,恶意木马程序可以很容易地植入到下载数据文件内而迅速在整个互联网络中传播。比较常用的方式有:把一些木马伪装成点对点下载使用的种子文件;更有甚者会命名一些比较有诱惑性的名字来诱骗用户,一旦下载打开,恶意木马程序就会入侵感染计算机系统。

另外,大多数用户利用互联网络上的资源往往会通过网络搜索这种方式来获取,恰恰木马制造者就利用这一点,把恶意木马程序伪装捆绑到一些热门的软件、电影、MP3音乐等数据资源中。如果计算机用户通过这些热门关键词去搜索并下载这些有问题的数据资源,那么很有可能会受到这些恶意木马的入侵感染。

以习题为中心构建知识网络 篇8

一、试题的选择

既然是以习题为中心构建知识网络, 那么习题的选择就应注重全面性和典型性。所选的习题不但应包含这一章的主要考点, 而且要涉及相关章节的其他知识, 研究这样的习题不仅有利于对本章知识的复习, 还便于进行相关内容的整合与综合。试题如下:

1. 右图为蛋白质合成的某个过程。

据图回答问题:

(1) 图中所合成多肽链的原料来自_________和________。

(2) 图示过程属于蛋白质合成

过程中的_________步骤, 该步骤发生在细胞的_____。

(3) 图中 (Ⅰ) 是____。按从左到右次序写出 (Ⅱ) ______内m RNA区段所对应的DNA碱基的排列顺序______。

2.1978年, 美国科学家利用工程技术, 将人类胰岛素基因拼接到大肠杆菌的DNA分子中, 然后通过大肠杆菌的繁殖, 生产出了人类胰岛素。请回答:

(1) 上述人类胰岛素的合成是在_______处进行的, 其决定氨基酸排列顺序的m RNA的模板是由__________基因转录而成的。

(2) 合成的该胰岛素含51个氨基酸, 由2条多肽链组成, 那么决定它合成的基因中至少应含有碱基______个, 若氨基酸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为90, 该胰岛素的相对分子质量约为_______。

(3) 细菌DNA分子被“拼接”上或“切割”掉某个基因, 实际并不影响遗传信息的表达等功能, 这说明_____。

3. 中国青年科学家陈炬成功地把人的抗病毒干扰素基

因“嫁接”到烟草的DNA分子上, 使烟草获得了抗病毒的能力, 试分析回答:

(1) 人的基因之所以能接到植物DNA上, 原因是_____。

(2) 烟草有抗病毒能力, 这表明烟草体内产生了_________

;这个事实说明, 人和植物共同有一套_______, 蛋白质的合成方式____。从进化角度看说明_______。

二、课堂组织与网络构建

上课的时候, 我先让学生分组对所列的习题进行研究, 找出每道题所涉及的考点, 然后以抽签的形式让学生展示研究成果, 同时让学生在黑板上“画脑图”。 (注:“画脑图”出自《学习的革命》一书, 是一种运用图形、符号、字母、文字等各种手段画出思维图对所学知识进行整理和归纳的方法, 这种方法可以充分发挥右脑的功能, 提高学习与记忆的效果。) 下面是网络构建过程:

第一个同学展示后, 我和学生一起确定了本章知识网络的核心是“基因的表达”。要求学生在黑板上写出这个核心内容 (其他的学生在练习本上写) , 然后让学生把找到的考点分别写在核心内容周围的几个分枝上, 这样就初步建立了一个知识网络的框架。

接着让另外的小组展示他们对其他习题探究的结果, 也让学生分析其中的考点, 并把他们补充到脑图上。随后又让学生去联想题目上没有涉及但是与本章内容相关的其他考点, 并把他们补充到脑图上 (在画图的过程中注意进行知识的归纳与浓缩, 注意运用图形、符号等多种形式呈现知识信息) 。通过这样的训练, 学生就得到了一个以“基因的表达”为核心的知识网络图。如下图:

三、网络完善与应用

课后布置作业时对学生提出要求, 要求学生在做题时学习用脑图检索相关考点, 做题后注意补充新的考点。经过这样的训练, 学生不但获得了一个系统化的知识网络, 还培养了一种固定的解题思路, 需要的时候相关的知识会很快地从大脑中被提取出来, 知识才能真正被学生所驾驭。

上一篇:环保产业的新时代下一篇:病毒性皮肤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