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爱儿童健康成长(通用12篇)
关爱儿童健康成长 篇1
有这样一群孩子, 他们还嗷嗷待哺时, 父母就远离家乡, 到遥远的城里谋生糊口。很多时候, 他们只能从电话中或者从偶尔寄来的汇款单中, 才能感觉父母的存在。当别的孩子都在享受花样年华的时候, 他们被留在乡下, 孤独地像荒草一样生长。人们给这群孩子起了一个酸楚的名字:留守儿童。
随着经济的发展, 越来越多的农村剩余劳动力离开家乡涌向城市, 他们无暇顾及子女的成长和教育。这些孩子由于缺乏完整的家庭教育和温暖, 缺乏监护人细心的学习引导和管理, 使他们在学习、心理、身体上存在着很多问题。许多孩子出现了内向、孤僻、自卑、不合群、焦虑紧张、缺乏安全感、人际交往能力较差、顽皮任性、冲动易怒、神经过敏、逆反心理强等问题;大多数孩子在学习上缺乏主动性、自觉性, 心不在焉, 应付了事;部分孩子纪律散漫, 不遵守规章制度, 迟到、旷课、逃学、迷恋“网吧”等。这些不良习气的存在给下一代的健康成长造成极大危害, 也给班级教育带来了极大的阻碍。
学校是教育管理农村留守儿童的主要阵地。因此, 我们认为, 必须从以下这几个方面入手加强对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管理, 促进其健康成长。
一、摸清情况, 分析实情
(一) 留守儿童基本情况
通过多次调查总结得出我校“留守儿童”大致分为四类:一是祖辈监护型;二是父母单方监护型;三是亲朋监护型;四是单亲或孤儿。
(二) “留守儿童”存在的问题分析
“留守儿童”在成长中确实面临一些问题, 如人身安全、身体健康、学习、品行、情绪、交往等等方面。
1、安全隐患多。
“留守儿童”在生活安排方面一般他们的爷爷奶奶、外公外婆或者其他人来照顾。但是, 他们精力有限, 年老体弱, 或者自己生活还困难, 而“留守儿童”作为一个弱势群体, 他们缺乏自我保护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父母不在身边, 缺少直接的关爱与监护, 很可能会成为不法分子的侵害对象。
2、学习成绩滑坡, 导致厌学辍学。
孩子是生性好动, 自制力差的一个群体。在远离父母的日子里, 由于临时监护人监护不够, 使得这些孩子出现学习观念淡薄, 尤其是在学习上碰到困难, 没人辅导, 加之作业本上不断出现的错误, 严重影响了他们学习的积极性。还有的“留守儿童”认为现在学习好坏无关紧要。这不, 自己的父母没有文化, 照样天南海北到处做生意、挣钱, 这就使厌学、逃学、甚至辍学现象时有发生, 学习成绩明显下降。
3、道德意志薄弱。
学习成绩仅仅是“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一个方面, 更让人担忧的是孩子的综合素质和人格培养问题。“留守儿童”有违纪现象 (指打架、旷课、小偷小摸行为) 。这个问题很让人担忧, 绝大多数父母之所以选择背井离乡外出务工, 是希望通过自己的艰辛努力, 让家人的生活越来越好, 让孩子能有条件上好学, 读好书, 日后有出息。但大部分人的希望最后都是事与愿违, 结果是“挣了票子误了孩子”。因为这些父母一年到头忙于打工, 没有时间与精力过问孩子, 对孩子内心的困惑、需求、兴趣无法关注。有的即使有心, 限于经济条件, 他们也很少给孩子打电话或经常回家看孩子, 造成了“留守儿童”道德教育上的真空。而处于身心迅速发展时期的儿童, 缺乏对事物正确与否的判断能力, 从父母那里得不到的教育, 孩子很容易从其他渠道获取。一些同龄人的不良习惯, 越轨行为很容易钻空子。有些孩子因此变得自私、任性或性格孤僻。也有一些家长认为自己常年在外, 对子女心生愧疚, 于是通过给孩子寄钱来补偿自己对孩子的照顾不周, 这本是人之常情, 但这些孩子在花钱方面缺乏有效的指导和监督, 容易误入歧途。如想买什么就买什么, 用父母的血汗钱请吃请喝, 出入于网吧、游戏厅, 养成了凡事都以我为中心, 专横跋扈的恶习, 有的还因为花钱无节制而欠债。
4、心理问题突出。
“留守儿童”常表现两种倾向:一是内向、孤僻、不自信、不合群、不善与人交流;二是脾气暴躁、易冲动、具有较强的逆反心理、情绪不稳定、自律能力差。据不少任课教师反映, “留守儿童”个别存在着性格孤僻, 感情脆弱, 自暴自弃, 上进观念淡薄, 或者过分淘气, 做出一些特别举动来吸引老师注意到自己。父母对子女的教育是一种天然的和谐的亲子氛围。母爱给孩子是稳定和温暖, 父爱给孩子带来安全感、权威、崇拜、勇敢和坚强等, 留守儿童父母单方或双方外出打工会使留守儿童成了有父母的孤儿, 因此, 对其心理的健康发展带来一定的损害。比较突出的心理问题有情绪问题、交往问题和自卑心理等。性格孤僻、脆弱, 渴望亲情成了“留守儿童”最大的心理问题。
5、表达能力发展滞后。
“留守儿童”的学习和各方面能力发展情况不尽相同。有些在父母外出打工后, 变得更加坚强、自信、自理能力增强, 把对父母的思念变为动力, 自觉上进, 自觉寻求发展;更多的则表现为学习成绩滑坡, 厌学情绪滋生, 各方面能力明显落后于同年龄段孩子。孩子的表达能力很大一部分是在家庭生活中得到锻炼发展, 可留守儿童却缺少这样的锻炼机会, 他们有话无处、无人可说。时间一长, 言语表达能力自然就开始退化了。
二、几点策略
(一) 组织保障, 构建网络
学校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中层干部为成员的关爱留守儿童领导小组, 具体工作由德育处牵头负责。学校班主任、科任教师全员参与, 齐抓共管, 形成合力。全校80多名任课教师人人都成了“代理家长”, 共同承担起留守儿童的监护职责。老师们成了孩子生活的贴心人、成长的守护者。学校还制定了一系列管理制度, 确保“留守儿童”管理工作能落到实处。
(二) 拓宽思路, 活动育人
为了使留守儿童健康快乐的成长, 我校建立了关爱留守儿童的长效机制, 认真落实“十个一”活动, 具体内容如下:
1、建好一个亲情活动室。
2011年, 我校在县政协的支持下, 建立了一个比较完备的留守儿童亲情活动室, 配备了四台电脑, 安装了三部亲情电话, 配有一定数量的图书、报刊等, 还有乒乓球、篮球、羽毛球、跳绳等活动器材。我们每逢节假日都会开展以“亲情”为主题的一系列活动, 并落实教师专门负责这项工作。
2、开通一部亲情电话。
每月帮助留守儿童与父母通一次亲情电话, 及时向留守儿童父母反映他们的生活、学习情况, 并计入成长记录袋。
3、落实一名代理家长。
每位留守儿童落实一名代理家长, 每位老师必须作一名留守儿童的代理家长。
4、开展一次谈心。
每周与留守儿童谈话一次以上, 倾听他们的心声, 了解他们学习、生活、情绪、身体上存在的问题, 及时进行心理疏导, 帮助解决实际问题, 培养学生良好的心态和健康的心理, 缓解他们对亲情的心理饥渴, 力争把父母缺少他们的亲情补偿回来, 让他们走出孤独和忧郁, 让他们感受到爱就在身边。
5、写一封亲情书信。
代理家长监督、指导“留守儿童”利用传统节日、长辈生日、寒暑假等特殊日子给远方家长写一封亲情书信, 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 又对学生进行感恩教育, 培养学生良好美德。
6、指导读一本好书。
老师或代理家长每期指导学生读一本好书, 增进学生阅读面, 留守儿童亲情活动室定期开放, 把读书活动与教育活动相衔接, 引导孩子爱读书、读好书。我校通过积极动员, 教师帮扶的方式让留守儿童主动参与读书竞赛活动中来, 并要求学生写一篇读后感, 陶冶学生的情操。
7、开展一次节日关怀。
每逢佳节倍思亲。我们充分理解留守孩子在节假日对亲情的思念和渴望。因此每逢清明、端午、中秋、春节等传统节日, 我们总是想在孩子前面, 老早地准备好节日礼品。一个粽子、一块月饼、一粒糖果都备含着关怀和情谊。
8、实施一项能力提升。
我们还经常性地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 如拔河、乒乓球、书画、文艺汇演, 组织公益活动、联欢活动等, 要求“留守儿童”必须参加一项活动, 让孩子们在活动中锻炼自己, 着力培养留守学生的体艺特长和兴趣爱好, 促进能力提升, 积极培养孩子自主生活能力。我们始终把培养留守孩子的独立自主意识放在重要位置。辅导老师会定期或不定期地教给孩子们做饭、叠被、洗衣等一系列家务活动的能力。比如端午节教孩子包粽子, 过年教包饺子。孩子们参与兴趣浓厚, 自主生活能力得到了锻炼、提高。
9、开展一次主题教育活动。
充分利用重大节日对留守儿童进行爱国主义教育、革命传统教育、人格品质教育培养他们的意志品质, 树立自信心。我校抓住“六一”、“一二·九”这两个个重大节日开展相关的主题教育活动, 让留守儿童既在心灵上得到净化和美化, 又感受到节日的快乐。同时, 我们利用生活中一切可以利用的机会对学生进行教育。如开展“五好小公民”征文和演讲比赛活动。各班举行了《学习雷锋好榜样》主题班会, 组织留守学生观看专题片, 这样不仅让中华美德深入留守儿童的心理, 还丰富了学生的文化生活, 提升了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另外还邀请有关专家到我校为全体学生上“励志教育”课, 课后学生懂得了如何感恩, 从而学风、班风、校风发生了很大的改变。
1 0、举办一次法制、安全心理健康教育讲座。
各班每月举办一次法制、安全、心理健康教育讲座, 教育学生遵纪守法、了解安全常识, 让学生身心都健康。
(三) 学校课程设置, 应适应“留守儿童”身心发展
教师的关注是儿童形成学习动机的外部动因之一。由于家庭生活的不完整, “留守儿童”在心理发展上存在更多的困惑与问题, 他们需要学校给予更多的帮助与疏导, 需要通过教师、集体的温暖弥补亲子关系缺失, 如开设专门的心理课程, 配备专门的心理教师。有组织、有计划地对学生进行心理教育、生存教育、安全教育和法制教育。
(四) 以开家长会的形式, 对监护人进行家庭教育的培训
针对留守儿童的具体情况, 学校以开家长会的形式, 对监护人进行家庭教育的培训, 使他们懂得科学的家庭教育知识, 切实落实对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的职能。
关爱儿童健康成长 篇2
——甘肃玛丽亚妇科医院联合兰州城市学院青年志愿者协会开展慰问贫困、留守儿童“小梦想·大世界‘捕、圆、畅’——圆梦行动”
小梦想·大世界,关爱留守儿童,与爱一起成长。3月19日一大早,金城——兰州下着淅淅沥沥的小雨,空气格外的清爽。甘肃玛丽亚妇科医院联合兰州城市学院青年志愿者协会开展的“小梦想·大世界‘捕、圆、畅’——圆梦行动”,慰问贫困、留守儿童活动开始了新的征程。一行7人带着满满的爱心一路驶往目的地——榆中县新营乡罗景村圹背后社。
经过两个小时的长途跋涉,甘肃玛丽亚妇科医院一行来到了罗景村,受到了早已等候多时的孩子们的热情欢迎。住院部产科主治医师赵艳坤代表甘肃玛丽亚妇科医院为孩子们6名贫困儿童、留守儿童捐赠了学习及生活用品(书包、故事书、彩笔、美术本、跳绳、牛奶、毛巾、牙膏、牙刷)及小药箱急救药品等。同时还为孩子们进行了健康体检,对体检中发现的情况,赵医生逐一告诉孩子们今后注意事项,以便保证身体健康,才能好好学习。
此次关爱留守儿童活动,受到了留守儿童家长代表的广泛赞誉,让留守儿童感受到关怀和温暖。家长及孩子们一声声真挚的“谢谢“和质朴的笑容,让活动参与人员十分欣慰。无论玛丽亚医院的慰问人员还是城市学院青协的代表都纷纷表示今后要多开展这样的活动,在生活上多关心、学习上多帮助留守儿童,给予他们更多的关爱和温暖,为他们的成长成才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此外,赵医生还与个别孩子的监护人做了交流,了解了儿童的家庭、学习及生活情况,鼓励儿童努力学习,健康成长,成为社会的有用人才。同时还告诉孩子们,平时注意生活卫生习惯,一旦身体感到不适,就尽快告诉大人或者看医生,学会自我保护,不要叫在外务工的父母担心。
用关爱抚育残疾儿童健康成长 篇3
一、用慈母般的心帮助聋哑儿童学会生活
学校教育的第一课就是如何帮助这些儿童学会生活。我们的做法是:首先,接近他们,和他们在一起交朋友。了解其爱好和个性,领着孩子一起摆放生活用品、学习怎样铺床垫被、到餐厅如何打饭、上完厕所怎样冲洗、如何洗衣服晾衣服、不舒服时又怎样去解决等等。其次,教育他们逐渐融入集体。孩子在自己家里一般是和外人来往不多,来到学校这个集体怎样才能和小伙伴住在一起、吃在一起、学在一起、玩在一起,我们帮助孩子一个一个介绍,一个一个认识,教他们互相帮助关心别人,年龄大的带年龄小的,吃饭一块儿去,玩时在一起,这样使他们很快就相互认识,快乐融合在一起。第三,通过看电视,开展劳作课让学生在实实在在的生活模拟情景中学习基本的生活知识,掌握生活本领,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二、激发兴趣,帮助学生学会学习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这个年龄段学生喜欢讲故事、唱儿歌、绘画,我们抓住学生这个喜爱,从备课到讲课用手语做形象的比喻教学。例如,教孩子学习拼音字母“h”时,先讲一个猴子摘桃子的故事,让孩子们表演猴子的模样,再让他们学老师张大嘴摆舌发音,最后模仿老师打指语。这样孩子们就会在愉快中学到知识。
教学活动是双方多种因素相互作用的过程,其中包括情感交流。教师要挚爱学生,为学生提供最佳的学习方式,帮助他们认识自我,树立学习自信心。例如:我班的刘斌同学,前一阵对自己丧失信心,认为自己学习成绩差,什么也干不成,但通过留心观察我发现这孩子学习特别努力认真,只是学习的方法不合理、不科学,我便掌握时机,指出其缺点和原因,及时抓住他渴求进步的心理契机,引导他改变学习方式,经过一段时间的尝试,出乎意料的是他的学习成绩一跃而上,学习兴趣日渐浓厚,而且很爱为班级做事。看到他进步这么大,我也不失时机地表扬他,这样不但激发了学生的自信心,也教会了学生怎样去求知。
三、树立榜样,教育学生学会做人
聋哑学校的学生毕业后除个别人继续升学深造外,大多数开始就业。因此在九年的学校学习生活中要掌握学会做人的道理。第一,树立榜样。“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学生年龄小,具有认识的好奇性及形象性,接受新生事物快,也特别善于模仿一些具体的人和事,常会在他们幼小的心灵深处留下难以磨灭的印象,从而形成一种自尊自爱、自我激励的动力。第二,多信任,多鼓励。信任是打开聋哑儿童封闭心里的一把钥匙,也是促进学生自尊自爱的“催化剂”。例如:在2008年时,我接到了一个新班,有一段时间班内经常丢东西,我查来查去也查不出什么,后来听一个学生反映,张某某在家里就有小偷小摸的行为,对此,我故做无意的旁敲侧击,进而将收缴生活费的工作交给他负责,他便迅速将钱收齐交给我,并当面点清,不差分毫。我观察到他当时激动却有点不自然,且带有明显的表白心理,这正说明他也想改变自己,重视别人的看法印象。逐渐的,他改变了小偷小摸的行为,其他方面也不甘落后,在同学心目中的威信逐渐提高,很快成为了一名优秀学生。
我从事特殊教育18年来,最大的感悟就是,作为特殊群体的教育工作者必须拥有超常的爱心、耐心和细心,才能完成对他残疾儿童的教育和培养。同时对特殊群体的特殊教育也需要来自社会的共同支持与关爱,让残疾人感到世界充满爱,这样我们才能把他们真正塑造成自尊自爱、充满爱心、热爱生活,热爱社会的有用之人。
作者单位 西安市临潼区特殊教育学校
如何关爱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 篇4
关键词:关爱,留守儿童,健康,成长
随着外出务工人员队伍的不断扩大, 也随之产生了一个特殊的未成年人群体——留守儿童。关注留守儿童、少年的成长和教育, 牵动着每一个农民工家庭的心。由于长期远离父母而缺乏家庭教育和亲情教育, 留守儿童容易出现情绪、交往和人格上的心理问题。这是我们和谐社会建设中一个非常紧迫而亟待解决的问题。值得全社会的共同关注, 家庭、学校和社会应重视和加强对留守儿童的心理教育, 确保留守儿童的心理得到健康发展。我校在社会各部门的大力支持配合下, 充分挖掘学校教育的内在潜力, 发挥学校教育的长效优势, 创新教育管理的既有理念, 拓展教育服务的时空范围, 创建留守学生生活教育服务中心, 建立一套完整的行之有效的全员教师代理监护人制度, 关照留守儿童的学习、生活, 既可免除农民工的后顾之忧, 也为构建和谐校园作出贡献, 使学校真正成为留守儿童健康成长的园地。
一、摸清现状, 及时开展疏导干预
留守儿童的心理发展状态与一般儿童具有明显的区别, 尤其是对于高年级阶段的孩子而言。我们在教育教学工作中发现, 留守儿童因为自己的父母长期在外务工, 无法进行经常性的沟通交流, 加上父爱、母爱的阶段性缺失, 容易导致学生产生自我封闭心理, 不愿意与其他学生进行沟通交流, 也有的学生因为看到其他学生受到父母的关心, 而自己的父母远离自己, 甚至会产生自卑心理。这样的心理状态对于教育教学工作的有效开展有明显的消极影响, 必须开展有效的心理疏导和干预, 帮助学生走出心理“沼泽”, 迅速融入到集体的学习与生活之中。
记得有一次作文练习, 写“我的妈妈”, 邵铖同学写好题目后, 望着教室外面, 两行眼泪唰唰的滴在作业本上。我马上走过去给他擦干眼泪, 把他紧紧地搂在怀里, 轻轻的安慰他, 让他感到妈妈的温暖。在以后的学习、生活中, 我非常留意他的一举一动, 发现他情绪低落时就找他聊天, 或者让别的学生跟他玩, 让他感受集体的温暖。这种例子, 班上还很多。所以, 在教学之余, 经常开展和留守儿童谈心的活动, 让他们明白, 自己的父母远离自己外出务工, 目的是给他们创造更好的生活, 父母也在无时无刻的想念自己, 自己拥有的爱并不残缺。还引导留守儿童以更加优异的成绩回报在百里、千里之外辛勤工作的父母, 理解他们, 感恩他们。
二、结合实际, 加强思想品德教育
根据我所任教班级实际情况调查, 我们班外出打工的家长有15人, 其中父亲外出打工有14人, 母亲外出打工有4人。在留守儿童中, 由父亲在家照顾的有1人, 母亲在家照顾的有11人, 由爷爷奶奶照顾的有1人, 由其他亲人照顾的有2人。从调查情况看, 父母外出打工, 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家庭经济压力, 为留守儿童教育成长提供了必需的物质条件, 利于留守儿童自立自强性格的培养。同时, 也使留守儿童教育生活面临以下不容忽视的问题。大多数留守儿童由于缺少父母的监管, 自制力差, 脾气暴躁, 往往因为一点小事就与同学发生矛盾。李讯同学也和其他留守儿童一样, 从小养成了任性、自私的习惯。刚转到我们班时, 有同学惹他, 他要么不做声要么拣起石头就打。针对这种情况, 每当他与同学发生矛盾时, 我就把他叫到身边来, 问他为什么这样对待同学。他先是不回答, 问了几遍后就冒出一句“谁让他惹我了。”我弄清楚了原因, 于是, 耐心地对她说:“你的牙齿咬过舌头没有?”他说:“咬过。”“这就对了, 我们同学间就像牙齿和舌头一样, 有时不小心牙齿会咬一下舌头, 我们没有把咬舌头的那颗牙齿拔了。过一会就好了。同学间要相互原谅, 要是你一石头把别人打伤了怎么办?要是别人把你打伤了又怎么办?你想过这些吗?”听了我的话, 李讯说:“我错了。”这个回答是简单了, 我在他的行动中却看到了他的变化, 我又趁此机会给他讲了同学之间要团结友爱, 互相帮助, 和睦相处。在以后的学习中, 老师的提醒和鼓励, 李讯同学的品行在发生着变化, 没有再和同学发生矛盾了。老师既要做学生思想道路的引路人, 又要做孩子学习进步的引导者, 生活的保护者。因此, 我认为做到“三多”、“二知”、“一沟通”很重要。“三多”, 即多与“留守儿童”谈心, 弥补“留守儿童”的亲情缺失;多鼓励支持孩子参加学校的各项活动;多和家长联系, 了解孩子在家活动和学习情况;“二知”即知道留守儿童的个人基本情况和家庭情况;“一沟通”即时定期与留守儿童父母联系, 保持电话交流沟通, 并采取针对措施, 提供必要的帮助。用关爱、亲情为留守儿童营造温馨的家园氛围和学习环境。
三、建立长效机制, 关爱从我做起
(一) 建立留守儿童个人档案与成长记录袋制度
通过调查研究, 摸清留守儿童的具体人数和基本情况, 建立留守儿童个人档案和联系卡, 对留守儿童个人档案和联系卡实行动态管理, 及时补充、变更相关内容, 每学年末做好留守儿童管理的交接工作。成长记录袋收集学生学习、活动、日常行为表现、情感表现等材料, 记录学生发展过程中的有关评价, 班主任及时将有关情况报告给家长。
(二) 建立“代管家长”队伍, 推行“代管家长”制度
建立起由班主任、科任教师、退休教师组成的代管家长队伍, 负责对留守儿童的学习、生活包括生理、心理教育的管理和引导。学校通过工会, 发动全体退休教师, 积极参加到代管家长队伍中去, 承担留守儿童的监护职责, 做留守儿童生活的知情人, 学习的引路人, 成长的保护人。代管家长做到“四管” (管思想、管学习、管生活、管身体) 和“四掌握” (掌握家庭情况、掌握思想表现、掌握学业成绩、掌握日常行为) , 当好“五员” (思想品德辅导员、情感交流沟通员、日常行为监护员、生活起居管理员、健康成长指导员) , 让留守儿童感受到亲人般的关爱。主要工作体现在以下几方面:掌握留守儿童的基本情况, 做到“三个一”, 每个月进行一次家访, 每个月与家长通一次话, 每学期给家长写一封信;关怀学生的精神成长, 把学生的喜怒哀乐放在心上, 注重留守儿童心理生活, 道德情操、审美情趣的教育, 与学生沟通情感, 弥补“留守儿童亲情的缺失;提供必要的帮助, 关心孩子的饮食起居, 处理突发情况等;开展“结对子”帮扶, 安排班干部、团员、优秀学生以及“留守儿童”邻居与其“结对子”, 在生活、学习上给予帮助;矫正不良行为习惯, 转化“问题孩子”。
(三) 建立家校联系制度
为及时了解掌握各方面情况, 有针对性地对留守儿童进行教育和管理, 建立家校定期联系制度, 代管家长每月进行一次家访, 每月与家长通一次电话, 每学期给家长写一封信。同时, 为加强代管家长的管理, 学校每学期进行一次留守儿童教育管理工作总结, 举办一次代管家长论坛活动, 交流经验, 探索新路, 不断提高留守儿童教育管理水平。还鼓励教师多走访“留守儿童”家庭, 经常深入学生家庭, 进行学习辅导, 指导家长或亲属如何关心孩子。
(四) 开展丰富多彩的关爱活动
学校以重大节日为契机, 并侧重于“留守儿童”开展一些切实有效的活动:举办“关爱留守儿童见真情”主题班会, 开展“为留守儿童献爱心”募捐活动, 举行“我是家里的小主人”演讲比赛等。每学期召集全校的留守儿童开展一至二次安全与法制教育讲座, 增强他们安全意识与法制观念。节假日期间, 组织留守儿童开展集体活动, 在学校设置亲情电话, 定期让留守儿童与家长通话交流感情;学校在“留守儿童之家”开设了心理咨询热线, 设立了心理健康教育咨询室, 搭建师生心灵沟通的平台, 专门配备了专业教师, 对留守儿童进行心理健康教育, 让留守儿童健康成长。确保不因家庭贫困而让一个留守儿童失学。
参考文献
[1]《中国教育报》。
关爱生命 健康成长 篇5
敬爱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大家好!
我今天演讲的题目是《关爱生命 健康成长》。
生命是何等的宝贵,它象音乐喷泉一样,是那么的多姿多彩;
它象晚霞一样,是那么的美轮美奂;它象鲜花一样,是那么的五彩缤纷。
然而,时常有一些潜伏的“雷霆风暴” 残酷的打击着如鲜花般美丽的生命,使生命之花过早的凋谢了。
同学们,当一声响亮的啼哭打破黎明的沉静,在母亲温暖的怀抱我们诞生于人世的时候,就标志着人间又增添了一朵美丽的鲜花,家庭又增添了一份天伦的喜悦。多少双眼睛期盼着你,多少个亲人关注着你。你,不仅属于自己,属于父母,而且,属于亲人,属于社会。
因此,关爱自己,珍惜生命,健康成长,回报社会,就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了。可遗憾的是,有的人贱视自己的生命,在困难和挫折面前退缩了。
某小学一位学生因考试成绩不好,担心老师的批评、家长的责备,结束了幼小的生命。一朵鲜活的生命之花就这样凋谢了,留下了伤心的父母,和父母那无尽的眼泪。有的人,漠视他人的生命,在私利益前,疯狂了。某中学生因不爱学习,而混迹于社会,为了上网游戏,而残忍的绑架杀害一幼儿园小朋友,走上了犯罪的道路。还有更多的是在游戏中、在玩耍时、在旅途中……不幸失去宝贵的生命。这一桩桩、一件件令人哀伤痛惜的场面深深的刺痛着我们,催人泪下,发人深省…… 生命属于我们的只有一次,那些失去的生命,本该象我们一样,坐在教室里,享受老师的教育、同学的温暖、社会的关爱;
本该在家庭里,享受父母的疼爱,爷爷奶奶的呵护,家庭的天伦之乐。
然而,许多的生命却丧失在自己脆弱面前,丧失在他人的残忍之中,丧失在滚滚车轮之下,丧失在河流沟渠之中,丧失在家电、煤气的魔爪之下、有毒有害等物质之中……
生活中有许多潜在的危害生命的东西,时时警醒我们----珍惜生命,健康成长。我们的生命健康也时时牵动着党中央,牵动着社会,更牵动着教育我们的学校、关心我们的老师和疼爱我们的父母的心。
从《未成年人保护法》的实施到义务教育的推进,从免费预防接种到防止校园犯罪,从开展阳光体育活动到校车安全标准的制定。
我们的社会为了我们的健康成长,不断的创造良好的环境和条件,对我们无微不至的关怀。
因此我们一定要珍惜生命,珍惜青春年华,为了个人的前途,家庭的幸福,国家和民族的责任,正视成长中的问题,勇敢的面对压力和挑战,不怕失败,不惧困难,努力学习,开拓创新。
相信自己,我们有能力跨过生命中的每一道坎。翻过这座山,就一定是我们向往的如花的前程、灿烂的阳光和幸福的未来。
关爱儿童健康成长 篇6
以“大庆精神、铁人精神”育德塑魂,实施思想关爱
用大庆精神、铁人精神教育青年,是传承和发扬民族精神、深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全面提高素质的有效载体。
培育和谐心智模式。如今80、90已成为油田发展的主力军,如何教育青年人牢记会战光荣史,让薪火代代相传成为首要任务。公司成立了小红帽宣讲团,讲述铁人故事,传阅会战老照片,让青年人深刻理解创业的艰辛;组织“阳光心态”讲座,教育青年养成知足、感恩、达观的积极人生态度;启动“感动”岗位亮点互讲活动,让青年人在感染、感谢中增进理解、增加信任。
培育诚信明礼观念。针对有些青年人缺少奉献精神,表现出强调自我排他的倾向。从“三老四严”“四个一样”等集中体现诚信求实品质的大庆优良传统入手,举行“石油魂”仿宋字手抄报展评,锻铸以“承袭传统、自我超越、永不褪色”为内涵的传承文化。推进“立足诚实守信,践诺岗位文明”主题活动,把青年引导到爱岗敬业、诚信守法、相融共进的氛围中。
培育健康人生理念。社会思想越是多元化,越需要在青年思想教育中唱响“我为祖国献石油”的主旋律。针对部分青年存在现实化、实用化、信仰淡薄化的倾向,开展“忆油史珍惜荣誉,看变化学会感恩,求发展真情回报”活动,形成共同价值取向。围绕“我的岗位与大庆精神”,在青年中开展征文演讲、体会交流,释放“平凡石油人、岗位最精彩”的豪情。
以“原油持续稳产”实践锤炼素质,实施能力关爱
原油4 000万吨持续稳产伟大实践是青年健康成长的沃土,更是青年施展聪明才智的广阔舞台。
培养勤学习的习惯。把创建“学习型团队”作为服务青年成长成才的有效载体,创建“青年书屋”,设立“流动书箱”,开设“好书推荐”,形成全方位学习网络;推进“读书增长才干,学习成就人生”主题读书会,营造“学习工作化,工作学习化”的良好氛围,使学习真正成为青年解决问题的“开山斧”,开创局面的“火车头”,谋求发展的“金钥匙”。
培养强技能的本领。本着“不忽视每一个岗位,不放弃每一名青年”的理念,实施“按需培训”,形成以“移动课堂、固定课堂、互动课堂”“小专题、小演练、小比拼”为内容的青年素质提升体系,根据每名青年的技能水平进行个性化培养。开展以上标准岗、干标准活、交标准班为内容的竞赛,提高青年树标、达标、创标的创优意识。
培养敢创新的胆识。为调动好青年的创新热情,发挥好青年敢于突破前人,勇于挑战自我,敢为人先的优势,成立不同类型的青年突击队。技术型以油藏动态分析赛为平台,评选“最佳生产突击队”,鼓励青年技术人员针对潜力区块和油井踊跃开展地面地下分析;管理型人员围绕提高原油产量、加强经营管理、提升运行效率、优化生产工艺,群策群力、革新攻关,解决难题;服务型人员针对一线所需,开展“优质服务”,确保生产平稳。
以亲情互动特色活动感召凝聚青年,实施情感关爱
切身理解青年所需、所想、所盼,让青年感受到企业无处不在的关怀和活力。
带着真情去工作,凝聚青年。建立青年文艺特长信息库,着眼不同青年的共性需求,成立摄影、书画等活动小组,形成“组织牵动,广泛参与”的运作格局。通过举办才艺展、采风等灵活自主的文化活动,给青年创造博采众长的机会和展示才华的舞台;通过鼓掌激励、趣味游戏、拓展训练,增进青年间情感交流;通过制作微电影,展示青年青春风貌,增强团队凝聚力。
根据实情去谋划,感召青年。结合单身青年较多的实际,与兄弟单位和相关媒体举办联谊活动,拓宽单身青年交流空间,维护情感追求。构建培养青年成长成才渠道,对优秀青年有意识地给任务、压担子,提高综合能力水平。选树青年模范典型,培育“有故事的魅力员工”,通过进行大张旗鼓的宣传,在油田生产一线弘扬一种进取的时代精神,营造一种良好的成才氛围。
带着温情去帮扶,温暖青年。感人心者,莫乎于情。发扬“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者精神,开展“青春正能量,爱暖员工心”等公益行动,通过爱心互助所呈现出的“蒲公英效应”,让青年感受“赠人玫瑰,手有余香”的快乐与幸福。建立困难青年档案,结成帮扶对子,进行跟踪帮扶,为他们解决实际困难,帮助他们走出困境,让他们感受到温暖。
关爱青年帮助青年健康成长 篇7
关键词:青年,思想教育,成长成才
胡锦涛同志在今年“七一”重要讲话中强调:青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 也是我们党的未来和希望。青年是祖国未来的建设者, 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 同时也是我们企业发展的生力军, 关心青年, 关爱青年, 帮助青年健康成长既是学校教育工作之所在, 也是我们德育课教师的光荣职责。我们鹤壁煤业技师学院作为职业教育和安全培训的综合性人才基地, 在校青年学生2000多人。我们在青年教育方面做了一些尝试, 从政治上、学习上、生活上、就业上真心关心他们, 关爱他们, 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帮助青年健康成长, 成功成才。
一、从政治上关心青年, 帮助青年在政治上进步
政治上关心青年就要帮助青年识大局, 明是非, 增强政治敏锐性, 树立远大理想。这就要从加强青年思想道德建设出发, 从增强青年学生的爱国情感做起, 弘扬和培育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民族精神。党的第三代领导核心江泽民同志指出“思想政治素质是青少年最重要的素质, 不断增强青少年的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 是素质教育的灵魂。”所以, 对青年加强爱国主义教育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和培育“四有”新人的基本要求, 是青年思想政治教育中第一位的问题。爱国主义始终是凝聚广大青年的一面光辉旗帜, 学校要利用法定节日、传统节日及重要人物和重大事件纪念日, 开展思想道德主题宣传教育活动, 激发广大青少年的爱国热情, 增强青少年的历史使命感和民族忧患意识, 树立民族自尊心、自信心。
通过周一升旗仪式、国旗下的演讲、周会、政治课等多种形式, 引导青年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坚定共产主义理想信念, 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由于工作到位, 我们学院每年申请入党的青年就达60多名, 学院党委每年举办一期入党积极分子培训班。今年4月份43名发展对象和重点培养对象参加了培训, 6名优秀青年光荣加入中国共产党。
今年, 我们以庆祝建党90周年为契机, 在各班开展“唱红歌”活动。还聘请老干部走进课堂进行革命传统教育。实践证明, 只有情通理顺、入情入理, 展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真理力量, 展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人文力量, 思想政治教育才能入耳、入脑、入心。
二、生活上关心青年, 努力解决青年的实际问题
少年兴则国兴, 少年强则国强, 青少年利益无小事。我们要切实关心他们的生活和身心健康, 重视青年的自身需求, 鼓励青年健康地发展个性, 要切实帮助青年解决学习上、生活上的实际困难和心理困惑, 引导青年正确认识社会生活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新矛盾, 正确认识个人利益与国家、集体利益, 眼前利益与长远利益的关系, 把自己的奋斗目标和全民族的共同理想结合在一起, 为祖国的繁荣昌盛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现在的青年大多是80、90后的“独苗”, 独生子女在心理上有“先天不足”, 心理问题日益突出, 这是新世纪、新阶段德育的新特点, 必须高度重视心理疏导, 把引导教育与关心服务结合起来, 通过我们的德育工作, 让青少年珍爱生命, 热爱生活。今年中秋节, 我们召集50多名外地青年学生欢聚一堂, 在教工餐厅进行包饺子比赛。来自商丘的王新勇同学说, 这样的中秋节过得很有意义, 虽然不能回家和家人团聚, 但大家在一起热热闹闹的吃饺子, 感受到和家人在一起的温暖, 很开心!新生王宁在《中秋感悟》写到:“中秋佳节, 恋爱中的人们会飞往一处, 宁可失去金币也不愿错过浪漫;已婚的青年男女会准备一桌可口小菜和美酒, 在烛光中度过美好夜晚;中秋三天假, 一直连阴雨, 身在异乡的我挺想家的, 但是看到学院老师给我们发月饼, 和我们一起包饺子, 心里热乎乎的”。
尊重学生主体地位、理解学生发展需求、激发学生创造活力, 从青年人身心发展的特点出发, 多用鲜活通俗的语言、生动典型的事例和同学们喜闻乐见的形式, 增强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增强吸引力和感染力。如开展“生日送贺卡”活动, 每逢同学过生日, 团支书就会送上由全班同学亲笔签名的贺卡。这样既融洽了同学之间的关系, 又使每位同学都能享受到被人关注的快乐。别具一格的赠卡仪式, 也能打动学生的心灵, “短短一瞬, 回味一生。”
三、学习上关心青年, 在体验成功中激发学习兴趣
马斯洛“需要层次论”认为, 每个人都有自我实现的需要, 对学生而言, 就是学习成功的需要。美国德克萨斯州休斯顿大学的舒恩克的研究证明:要使学习取得成功, 就不断地使学生感到他们的努力是有效的, 要不断给予成功的反馈, 才能使他们的努力坚持下去。一个人不断体验成功, 就能促使人们在困难面前拥有坚强的意志力。所以, 我们应时刻注意学生的进步, 肯定学生取得的每一点成绩, 使学生树立信心, 取得更大成功。
四、就业上关心青年, 帮助青年树立正确的职业道德
敬业爱岗是社会主义道德的基本要求, 我们要教育青年树立崇高的职业责任感、荣誉感和自豪感, 做到干一行, 爱一行, 专一行。根据我们对2000名煤炭技工学校学生的调查表明, 有70%的技校生不喜欢所学专业, 不愿从事煤矿工作, 认为煤矿脏、乱、险。因此, 对青年必须加强专业思想教育和职业道德教育, 引导青年树立正确的择业就业观, 努力培养学生的进取心和专业学习兴趣, 使他们掌握一定科学知识和专业技能, 为我国煤炭事业的发展建功立业。
关爱儿童健康成长 篇8
一、我县留守儿童和学校关爱工作现状
目前,我县共有中小学校学生12400多名,其中留守流动生3182名,占学生总数的25.6%。这些留守儿童的父母长期在外务工,被寄养在祖父母、外祖父母或其他亲属家。
由于监护人文化水平低、生产生活负担重, 又是隔代抚养,在对孩子的思想沟通、教育管理、亲情关爱等方面存在诸多问题,对孩子健康成长造成负面影响。为了更好地关注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切实开展好留守儿童的关爱工作,教育关工委对全县部分学校的留守儿童进行了问卷调查和访谈, 通过调查分析,我们发现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状况令人担忧,学校关爱工作亟待加强。
1.留守儿童出现了较严重的心理危机 :感情脆弱、自暴自弃、焦虑自闭、缺乏自信、悲观消极,自卑心理加剧,喜欢自我封闭,为人处世孤僻不合群,与父母的疏离隔膜感增强。
2.相当一部分留守儿童自私任性、霸道蛮横、以自我为中心,他们脾气暴躁,逆反心理重,有的出现暴力倾向,甚至产生憎恨、仇视的畸形心态。他们在家里和代为抚养的监护人发生顶撞,稍有不满意便大发脾气,叛逆怨恨。
3.留守儿童面临自身不适或者困难时 ,往往无所适从 ,不知所措,表现为行动迟缓,意志力不强。
4.大部分学校关工委都成立了关爱工作团 ( 组 ), 但开展关爱工作的力度不够大,往往局限于节庆日的捐款、捐物、课业辅导等,而忽视对留守儿童的跟踪管理和心理疏导,没有建立起长效机制和稳定的结对帮扶关爱体制。
二、开展“代理家长”活动,探索关爱留守儿童常态化模式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 他们对孩子的成长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的缺失、父母亲情的缺失给孩子的学习和成长带来了一系列不利影响。为了探索出一条关爱留守儿童的常态化模式, 我们在全县各中小学校普遍开展了“代理家长”活动,全县有335名“代理家长”参与留守儿童的亲情关爱活动。所谓“代理家长”,就是由学校各级领导、党员教师和“五老”,按“自愿、自主”的原则,经学校关工委协调,与留守儿童结成亲情关爱对子,成为该留守儿童的“代理家长”,在生活上细心照顾、学习上悉心指导、心理上耐心引导,做孩子生活的知情人、学习的引路人、成长的保护人。其职责是认真做好“三知”、“三多”、“三沟通”、“五个一”。
三知:即知道留守儿童本人的基本情况、家庭基本情况、班级和教师情况,为做好留守儿童教育、引导工作奠定基础。
三多:即多与留守儿童谈心沟通,引导留守儿童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养成良好的生活、学习习惯;多参加学校学生集体活动,增进了解,培养亲情;多到其家中走访,了解留守儿童情况,宣传科学教育方法,帮助解决实际困难。
三沟通:即定期与留守儿童父母、监护人、老师联系沟通,交流留守儿童教育情况,形成管护、教育、引导留守儿童的有效合力。
五个一:即每周与留守儿童联系交流、辅导作业一次;每月与留守儿童父母、任课教师、监护人联系一次;每月到留守儿童家走访一次; 每学期初制定一份帮扶留守儿童工作计划书; 每学期末撰写一份关爱工作情况总结或留守儿童教育经验文章。
代理家长在履行基本职责的同时, 针对留守儿童的实际情况,采取赠送生活学习用品、共度节假日等多种方式,最大限度地鼓励、关心、帮助留守儿童。如松江小学的李某某父母去外地打工,跟爷爷奶奶生活在一起。爷爷奶奶年纪已大,还要干活,没有时间管他。他不愿意学习,有空就上网吧玩游戏。没钱就偷铁卖钱。为此,担任他的代理家长的班主任就主动找他谈话,耐心做思想工作,像母亲一样苦口婆心地教育、规劝,使他认识到错误。面对他犯的错误,给予宽容和理解。每天放学后把他带到自己家写作业,不会的题给他辅导。这样他的作业写完了,没有机会去网吧,时间一长,他渐渐也不惦记上网吧玩游戏了。看到他的进步后就在全班同学面前表扬他,让同学为他鼓掌。被承认、被表扬激起了他心中的愉悦感,尝到了学习的乐趣,学习更努力了,成绩提高得很快,成为一名品学兼优的好学生。
三、建立“留守儿童”之家,“还原”家庭教育
1.建立留守儿童之家。
一是进行心理健康指导。针对留守儿童缺少家庭温暖而产生的孤独、封闭、自卑、冷漠等心理问题,定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
二是建立家长电话联系制度。为加强留守儿童与家长的沟通交流,“留守儿童之家”开通了三个电话。第一是“亲情电话”,让留守儿童父母每周和子女通一次电话,询问子女的学习、生活和思想状况,与子女进行经常性情感交流,倾听子女的心声,给子女以热情的鼓励和关怀,使孩子感受到父母的关爱;收集学生家长和监护人的联系电话,向学生及家长公示“代理家长”的电话号码,将学校电话和“代理家长”电话设置为亲情电话。第二是“师长电话”。在外打工的学生家长每两周给班主任打一次电话, 和老师交流学生在校的学习、生活情况,发现问题及时处理。第三是“代理监护电话”。“代理家长”每两周和留守儿童的监护人通一次电话,及时通报有关情况。
三是实施“特别关爱工程”。为使“留守儿童”健康成长,弥补感情缺失,开展“爱心妈妈”征寻活动,“‘爸妈’伴我成长”书信活动、“感恩回报”主题班团队会及朗读比赛、讲故事、课本剧表演等有益活动,融化留守儿童冷却、封闭的心灵,让他们充分感受生活的美好、家庭的温暖和同学间的友爱。同时,各校还利用“六·一”儿童节、寒暑假,组织发放结对帮助卡、给留守儿童捐款、赠送学习用品等方式,让他们感受到祖国大家庭的温暖。
2.“还原”家庭教育。所谓“还原家庭教育 ”,就是尽可能地“还原”父母亲的关爱和教育 ,让孩子们真切地感受到父母时时都在身边的温暖与亲情。
一是开设“亲情教育课”,在电信部门的支持下,开通“亲情电话”,倡议家长在每周的“亲情教育课”时间或晚上、节假日、孩子生日等与孩子和班主任通电话,以了解自己孩子在校情况, 与老师和孩子进行良好沟通, 有针对性地还原家庭教育。同时每学期给外出务工家长写一封建议信,如《父母外出打工勿忘教子》、《父母如何与学校保持联系》等,以真诚感人的方式提出建议,让父母认识到自己的关爱对孩子成长、学习的重要性,时时心系孩子,情暖孩子,还原家庭教育。
二是建立留守儿童个案资料, 对个别问题突出的留守儿童进行跟踪教育、定期家访,一方面向监护人反映该生在校情况,另一方面指导他们如何配合学校教育管理好孩子,更重要的是告知家长与老师一起关爱、引导孩子,还原家庭教育。
三是摄制“优秀留守儿童成长经历”、“少年打工仔现身说法”、“父母赚钱不易”、“留守儿童丰富多彩的活动”等专题纪录片,让学生观看,同时设法寄给家长们观看,启迪家长如何关爱教育子女,还原家庭教育。
关爱留守儿童教育成长的探析 篇9
记得高尔基曾说过:“谁爱孩子,孩子就爱谁。只有爱孩子的人,他才可以教育孩子。”在与我们班“留守儿童”A同学的相处中,我深刻地感受到,教师的爱是沟通师生情感的桥梁,是打开学生心扉的钥匙,是“留守儿童”心田的雨露。
记得刚接管现任班级的时候,A同学给我的印象特别差,个子高高的她衣着总是不修边幅,一头长发总是那么凌乱,而且衣服经常是脏兮兮的,班里几个调皮男生总爱欺负她。她也因此常与同学争吵。为此我也教育了她好几次,并要求她请家长来一趟,可是她的家长没来,她依然不见好转。甚至有好几次早读课迟到,再加上她原来学习成绩就较落后,有次我竟大发雷霆告诉她:“这次你再不把你家长请来,你就干脆别来上课了”。终于她带着她奶奶来找我,了解中我才知道原来她爸妈都在外地打工,一年难得回来一次,大多时候只能电话联系,奶奶尽管年纪较大,但每天还要干很多农活,早上经常早早下田去,没空照顾她的生活起居,因而造成她经常迟到……
此后,我终于明白,原来A同学就是我们现在千万留守儿童当中的一员,怪不得她的书没用几周就已开始皱巴巴的,书桌内经常是一片狼藉,平时作业也马虎应付。作为班主任我为自己的疏忽感到惭愧,同时也一下子感到自己肩上的担子的沉重。是啊,许多时候我不停地提醒自己:一定要带着爱心,走进学生,走进课堂。现如今,这些留守儿童处在成长的关键时刻却得不到亲人的关爱,他们的苦恼和欢乐无处诉说,他们在跨越人生征途的各种关隘需要有人来引导和支持,他们的学业需要有人督促检查,这样的儿童不最需要老师的爱吗?衣服脏了,提醒她回去洗洗;头发乱了,提醒她记得梳梳;天气凉了,提醒她多加件衣服……这才是留守儿童所需要的无微不至的爱。
一位教育家说过:“教育之没有情感,没有爱,如同池塘没有水一样,没有水就不能成为池塘,没有爱就没有教育。”作为老师我想我当务之急就是尽快帮她树立学习的自信心,努力提高学习成绩。于是从那以后我经常利用早读课和午休时间,为她补缺补漏。为了帮她从最基础补起,我还特意到书店买了本练习册,边讲解边通过练习巩固提高;为了帮她练好书写,经常手把手一笔一画地不停地书写临摹。由于她基本功不太扎实,一下子补起来有些困难,好几次她几乎要失去信心,我不停鼓励她:“‘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你一定能行的,再加把劲儿!”懂事的她也的确很听话,有时从她表情中我看出她有些累了,但她从没有任何怨言,我布置给她的那些额外作业,她都完成的很认真,而且对疑难问题都能及时请教。“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在期末考试中她的成绩有了长足的进步,大大超过了以往的平均成绩。但最令我欣慰还是她的书写及学习态度有了明显的改观,我发现她学习时似乎比以前任何时候都勤奋积极了。
一天早上,刚好第一节课上语文,突然她脸色有些发青,一手捂住肚子,头趴在桌子,我问她:“怎么了?”她说:“肚子疼。”刚说完她就呕吐个不停,弄得满桌子、满身都是污物,我被迫把课停下来,其他孩子有的失声尖叫,有的捂起了嘴鼻。课堂上顿时乱了起来,我一边安抚其他同学安静下来,一边拿起办公桌上的一块抹布把她吐在桌椅上的污物擦干净。接着,我立马把她扶到宿舍,先用毛巾帮她擦去嘴边的污物,并及时把她送到诊所医治。由于一下子联系不到她奶奶,我只好先让她回我宿舍床上躺一下,起先她一直不肯,说会弄脏我的被子,我故意笑着告诉她:“没关系,等病好了,你再帮陈老师洗被子。”……
“春风化雨,润物无声”,在相处中她由原本害怕我变得信任我也乐意与我交流,好几次她都主动找我谈生活、谈学习。我告诉她:“你爸妈不在,如果生活上或学习上有什么困难需要帮忙,可以随时告诉老师。”新年到来时她还送我一张贺卡,上面写道:看那枝头绽开的鲜花,是你辛勤汗水浇灌。加减乘除,算不尽您付出的贡献;诗词歌赋,颂不完对您的崇敬!您用知识的甘露,浇开我理想的花朵,你用心灵的清泉,润泽我情操的美果。尽管我知道这不是出自她之手,然而我却从心底感到满足,似乎看到自己的关爱正如一股涓涓细流,潺潺流向学生的心田。
在我的班级里,类似A同学这样的“留守儿童”还有好几个。作为一名人民教师,我愿尽我所能,将“师爱”化作雨露,滋润学生的心田,伴随“留守儿童”健康成长。
摘要:教师的爱是沟通师生情感的桥梁,是打开学生心扉的钥匙,是“留守儿童”心田的雨露。作为一名人民教师,要竭尽所能,将“师爱”化作雨露,滋润学生的心田,伴随“留守儿童”健康成长。
关爱儿童健康成长 篇10
一、案例背景
张××, 男, 河南鹤壁淇县人, 黄河科技学校外语学院2008级专升本英语专业学生。该生出生于农村, 父母均为老实巴交的农民, 他的父亲是退伍军人, 身体有残疾, 家里除了几亩土地, 没有其他生活来源, 住的还是破旧的土坯房, 生活特别贫困。家庭的这种状况, 使他有一种不如人的自卑心理。但该生学习较为刻苦, 看到父母为供自己上学辛勤劳作, 心里有一种内在潜力, 发愤学习, 希望将来学成工作报答父母。所以他一心扑在学习上, 每天除了看书上课, 从没有其他业余爱好。特别是到了大四, 他已经很清楚地看到目前就业形势严峻, 特别是专升本的学生就业更是难上加难, 这些给他本来内向自卑的心理又增加了压力, 他变得更加沉默了, 出现了心理障碍, 不愿与人交流, 连与同寝室的同学都不愿多说几句话, 整天愁眉苦脸, 心事重重。
同班的同学感觉到了他的变化, 作为辅导员的笔者更是注意到了他的改变。笔者先是让班委做他的思想工作, 但收效不甚明显。笔者又找该生了解情况, 了解到他出现严重心理障碍的原因, 一是自己家庭贫困, 他认为自己低人一等;二是就业压力。他说, 大三到大四自己过得很不开心, 他拼命用学习来填补内心空虚, 但也会有自暴自弃的想法, 他想过休学, 外出找工作, 他想过退学, 打工挣钱, 他甚至有过轻生的念头。
二、案例处理
作为一名高校政治辅导员, 笔者对这个学生的变化看在眼里, 记在心里, 强烈的责任感迫使笔者要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帮助他, 使他尽早减轻内心压力, 消除心理障碍。笔者放弃周末的休息时间陪该生谈心。他告诉笔者, 他的自卑来自自己的家庭, 因为家里经济条件很不好, 有很多的外账。可是目前他也没有什么本领, 年龄也不小了却还没有能力挣钱, 而且还花了家里不少钱, 每次回家都有一种说不出的难受, 心里很难过, 好像有块石头压着一样地沉重。看到父母的辛苦, 就感觉自己很没有用, 什么都帮不了。有什么事情他都往自己的心里藏从不说出来, 时间久了, 自己很是难受。虽然他考上了大学, 可是一点也高兴不起来, 看到家庭富裕的同学, 吃的穿的都比自己强, 就感到自卑, 抬不起头来。所以也就不想跟人说话。他很困惑, 不知道自己该怎么做才能摆脱现在的状况。了解到这些情况, 笔者就和风细雨地对他劝说, 告诉他出身贫困只是暂时现象, 过去不少名人不也都出身寒门, 然而他们靠自己的奋斗来改变自己的命运, 从而获得成功, 你也是一个男子汉, 在各方面也不比别人差, 一定要坚强, 树立自己的远大目标, 做你自己想做的, 把你自己看做比别人强的人, 这样你就会取得成功的。经过几次做工作, 他逐渐想通了, 情绪有所好转。然而, 工作问题是一个现实的问题, 对这个问题他还是想不通, 心里还存在压力。他和笔者说, 现在就业面临困难, 下一步该怎么走, 他自己一直在徘徊着、困惑着, 甚至感到无路可走, 家庭生活富裕的学生可以找关系找工作, 然而他这个贫困生, 有什么办法啊, 他为此非常苦闷, 夜里常常失眠。对此, 笔者还是不厌其烦地做他的工作, 有时将该生叫到办公室, 有时约他到操场上, 真诚、耐心地与其沟通交流, 让其在心理上摆正就业和创业的关系, 让其以一颗平常心对待毕业就业。笔者劝他, 大学生就业渠道是多种多样的, 除找工作以外, 还可以继续考研, 在更高一层学府深造;还可以自主创业, 利用自己的专长办公司;还可以应征入伍, 保卫祖国;等等。除做他的工作外, 笔者还发动学生会的同学主动接近他, 和他交流谈心, 和谐相处, 让他感受到集体的温暖;还建议他多留心校外的招聘信息, 也注意向他反馈一些就业信息。这样, 在近两个月的耐心开导与帮助下, 该生重新认识了自我, 找回了自信, 对学习充满了信心, 对自己充满了希望。在一次招聘会上, 他找到了一份在鹤壁市化工厂的工作, 他立志要很好地工作, 回报学校的同时也回报培养过他的所有的老师。
三、案例启示
1. 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迫切需要。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 学生的竞争压力和焦虑程度不断加大, 在成长成才过程中, 大学生会遇到诸如环境适应、人际关系、情感恋爱、就业选择、学习压力、经济压力、竞争压力等问题, 可能会产生一些新的思想困惑和心理矛盾, 如果处理不当就会造成不良后果。因此, 加强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应成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工作。
2. 树立关爱学生、服务学生的观念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出发点和立足点。
坚持尊重人、理解人、服务人、发展人的思想政治教育优良传统, 将其提升为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指导思想, 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广大学生的利益, 多办一些得人心、暖人心、稳人心的实事和好事。使学生在接受教育的同时, 感受到党团组织的温暖;让他们在大学期间学会“5会”, 即会做人、会交流、会沟通、会学习、会生活, 以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 在毕业后能更好地适应社会。
3. 注重方法、讲究方式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关键。
一是要做到对学生真实情况的深入、耐心了解。长期以来, 高校辅导员一直很重视大学生各个方面的发展, 但与学生的沟通较多地停留在召开全体班会上, 事实证明这种沟通方式效果不好, 个别需要帮助的学生并未由此得到切实的帮助或是某一方面的进步提高。因此, 笔者认为, 辅导员在辅导过程中应该更多地侧重于实践环节, 注重面对面的沟通, 才能收到实实在在的效果。二是要落实辅导, 侧重一对一帮助。与学生平等沟通, 一对一地帮助学生解决实际问题, 不仅有利于赢得学生的信任, 也有助于问题的解决。如了解到某一位学生生活或是学习中存在困难, 作为辅导员, 应主动找到该同学并真诚帮助他, 同时调动班委成员, 为其在生活、学习上提供更及时的帮助。三是要认真分析学生个案, 总结学生个案中的问题与解决问题的经验。很多个案并不是只存在于个别学生, 而可能会是一部分学生会出现的问题, 作为辅导员, 在大学生的辅导工作中很有必要认真分析出现的学生个案, 分析其出现问题的原因, 深入、耐心地了解学生的真实情况, 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 并总结经验, 防患于未然, 尽量避免同类学生个案的发生。
关爱儿童健康成长 篇11
农村留守儿童特殊的生活条件和教育环境,使之无法得到正常成长所需要的家庭教育,导致他们更容易走向发展的两个极端:有的孩子变得坚强和勇敢,独立生活、为人处世等能力得到充分发展;而更多的孩子却可能受到诸如生活问题、受教育问题、人身安全问题、心理健康问题等带来的负面影响,这将严重影响他们的健康幸福成长。
在农村留守儿童所面临的诸多问题中,心理健康问题尤为突出。多项研究表明,留守儿童和非留守儿童相比,他们的心理健康状况明显不如非留守儿童。2015年,贵州省毕节市留守儿童4兄妹集体服药自杀的事件再次说明,农村留守儿童最突出的问题并非仅仅是生活困难,他们由于心理需求严重缺失导致的认知、情感、价值观的偏离和个性、心理发展的异常,必须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
一、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问题的表现
(一)人格缺陷
儿童期是人格形成和发展的关键期。对比研究发现,留守儿童人格特征中的消极因子的得分明显高于非留守儿童,这说明留守现象对儿童心理健康和人格发展有消极影响。
早期的生活环境和生活状态对一个人的人格发展有重要影响。有的孩子因父母不在身边,缺乏安全感,形成内向、自卑、胆小、孤僻的性格,有部分孩子认为“自己什么都不如别人”“没有人关心自己”“别人看不起自己”。许多农村留守儿童胆小怕事、课堂上不敢回答问题、不愿参加集体活动、不愿与同学交往、对学习失去信心、沉迷于网络游戏……有的孩子因缺少父母的监管形成了自私任性、霸道蛮横、逆反心理重、以自我为中心等极端性格。研究表明,孩子的人格发展变化会随着父母外出时间长短、分离时孩子年龄的大小而有所差异,一般显示为父母离开的时间越长、离开时孩子的年龄越小,孩子性格的变化愈加显著。
(二)情感问题
调查发现,有40%的留守儿童经常处于敏感、焦虑不安的情绪状态中;有的孩子说自己“从来都没有开心过”“感到生活没有意思”。《报告》显示,90%的留守儿童想念自己的父母,尤其是在逢年过节时。大多数儿童希望父母能够“多回来看自己”“多打电话给自己”,1/3的孩子与父母通话时都要问父母“什么时候回家”,感觉自己和父母产生了陌生感。相当一部分留守儿童在情绪方面表现得偏激、易怒,有些孩子认为父母把自己丢在家里是不关爱自己,甚至产生怨恨情绪;有的孩子与父母产生情感隔膜,羡慕、嫉妒能经常得到父母宠爱的同学等。
(三)人际交往问题
有的留守儿童本来性格内向、胆小,加上缺乏父母亲情的滋润及与监护人有情感隔膜,使这些孩子缺乏交流欲望,长期处于自我封闭状态,出现人际交往障碍,口头表达能力减弱。在学校,他们大多不愿参加集体活动,对老师和同学产生排斥心理。由于在现实中交往的需要不能得到正常满足,他们更容易迷恋网络,染上网瘾。
留守儿童大多缺乏安全感,与人稍有摩擦就觉得别人在欺负自己,对外人充满警惕甚至敌意。低年级留守儿童可能表现为小偷小摸、说谎;高年级留守儿童开始出现叛逆心理和行为,攻击意识很强,顶撞教师,不服从管教,更有甚者还容易冲动、打架斗殴。
(四)学习问题
未成年人心理发展尚不成熟,自我管理能力差,学习的自觉性、主动性不强,学习还需要家长的督促。而54%的留守儿童委托监护人感到“辅导孩子学习”是他们监护过程中最大的困难。由于缺少家长的监督、鼓励和引导,留守儿童的成绩多不理想,有些孩子上课不敢发言,对学习失去兴趣,极易产生厌学、逃学、学习动力不足等不良学习心理。有调查发现,部分农民工认为农村孩子学业有成的可能性不大,故将孩子的前途定位在外出打工上。这也导致部分留守儿童学习动力不足。《报告》显示,有8%的留守儿童小学毕业就终止了学业,1/3的孩子初中毕业后开始外出打工。
二、留守儿童心理问题产生的原因
(一)父母缺位、亲情缺失
正常、稳定的家庭是儿童生活的根据地、精神的庇护所。父母的关爱和亲情温暖,是孩子身心健康发展不可或缺的保证。成长中的儿童,尤其需要父母在生活上的照顾、学习上的督促和人生观、价值观方面的教育引导。
依恋关系是孩子身心发展的基础,良好的依恋关系能够满足孩子的基本心理需要,帮助孩子形成对社会的安全感和信任感。12岁之前,正是儿童心理发展的关键期,正常的亲子关系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相关调查发现,留守儿童的父母60%~70%在省外打工,30%每年只能回家一次。父母长期缺位,对孩子的健康成长相当不利。
(二)监护人不能完全胜任对孩子的教育
《报告》显示,在农村留守儿童中,一半以上的儿童由祖父母抚养,大部分农村留守儿童的祖父母文化水平偏低,思想观念比较陈旧,与儿童之间的代沟明显,在教育方式上普遍存在放任、溺爱等现象。亲朋好友监护者,也存在不负责任、不敢严格管理,或教育能力低、与孩子感情交流少等问题,不能完全尽到对孩子的教育职责。
(三)学校对农村留守儿童教育不到位
长期以来,不少农村学校对留守儿童这个特殊的学生群体没有做过必要的研究,学校和教师缺乏留守儿童管理经验,对留守儿童的教育缺乏科学性和实效性。加之农村教师教学任务繁重,对留守儿童的特殊需求关注不够或力不从心。
(四)学校与家庭协同教育不够
由于传统的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分工观念的影响,一般认为学校只负责管理学生在校期间的学习和生活情况,放学后孩子的教育和管理应由家长负责。因此,学校教师很少主动与孩子的监护人联系,而监护人也很少主动与学校老师沟通孩子的情况,甚至从不参加学校召开的家长会,家校之间没有形成应有的教育合力。
(五)社会的不良影响
社会上的不良场所如网吧、赌场以及农村不良的习气等,都会不可避免地给留守儿童的成长带来负面影响。
三、维护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的有效路径
农村留守儿童问题引起了党和政府及社会的高度关注。2016年2月,经李克强总理签批,国务院印发《关于加强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保护工作的意见》。为了贯彻执行中央文件精神,中共河南省委、河南省人民政府于2016年5月11日下发《关于加强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保护工作的实施意见》,要求各级党委、政府加强农村留守儿童的关爱保护工作,学校、家庭和全社会要共同负起责任,保证所有的农村留守儿童安全健康成长。为此,我们应该做到有的放矢,齐抓共管。
(一)教育家长尽到为人父母的职责
1.让家长认识到自己在孩子成长中的重要性
许多父母认为,只要家里有人带孩子,自己就可以放心地外出打工,不懂得孩子的成长需要父母的陪伴、关爱。我们要通过各种途径使之认识到: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任何人都代替不了父母的角色;挣钱再多也弥补不了教育孩子的缺失;爱孩子、给孩子一个温馨的家,比提供物质条件更重要。
2.要求家长与孩子多加沟通
要求家长尽量多创造条件与孩子在一起,尤其要注重亲子沟通的质量;让孩子感受到父母是爱他的,并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要求孩子的父母加强与孩子的老师、委托监护人的联系,多关心孩子各方面的情况,尽可能为孩子的学习进步、个性发展发挥积极作用。
3.做孩子的榜样,让孩子以父母为自豪
建议农村留守儿童的父母创造条件,带孩子去自己打工的城市度寒暑假,一方面开阔孩子的眼界,另一方面也让孩子体验父母的辛苦和努力,以及为城市建设所做出的贡献,从而做到理解父母、感恩父母,并以父母为骄傲。
(二)学校要加强对留守儿童的教育与管理
学校要充分发挥组织优势,积极开展有益于留守儿童身心健康的各类活动。教师要对留守儿童多一份关怀,多一份呵护。
1.为留守学生建立专门档案
档案资料的内容应包括每一个留守儿童的姓名、年龄、道德品质、行为习惯、兴趣爱好、智力水平、性格特征、学习动机和态度、学习能力和方法,与委托监护人的融洽程度,与打工父母的沟通情况等,以便开展有针对性的教育工作。
2.定期召开留守儿童委托监护人座谈会,提高其教育水平
学校要通过开办讲座、个别交谈等形式,共同探讨孩子的心理需求和科学监护孩子的方法,提高委托监护人的家庭教育水平。
3.学校应加强对教师的素质培训
教师要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和责任感,充分发挥教育优势,给留守儿童以心理上的体贴、抚慰与辅导,及时疏导他们的心理压力,使其有一个稳定的情绪、积极的情感,满足孩子们的心理需求。
4.建立家访制度
学校要有专人负责,建立家访制度,经常与监护人和孩子的父母沟通,及时发现和解决他们出现的心理和行为问题。
5.组建留守儿童辅导小组
学校要把留守儿童组织起来,成立留守儿童小组并开展心理辅导活动。教师应通过对辅导小组有计划的指导,在活动中培养他们对集体的依恋和归属感,指导他们分享彼此间的快乐,排解烦恼,交流并破除成长过程中的困惑和疑虑,树立留守儿童独立、自强的榜样,让他们相互学习、共同成长。
6.加强心理健康教育
要教育留守儿童学会调整自己的心态,做到自信、自立、自强,把“留守”看成对自己的锻炼和考验,学会正确应对挫折和逆境,培养坚强的意志及各种兴趣,端正学习态度,多与老师、同学接触,主动与父母沟通,提高自己的独立性、坚定性和自制力,从而使自己能够健康快乐成长。
(三)整合社会力量,共同搭建留守儿童爱心教育平台
关爱幼儿,助其成长 篇12
每个幼儿由于遗传素质、家庭、环境和教育的不同,具有不同的能力、行为、性格及智力等,这样在幼儿之间就存在个别差异。幼儿由于某些方面的不足而未及时得到弥补,从而导致自信心的不足。“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望学生成才”心切,对孩子期望值过高,施加的压力太大,要求太高,使得一些孩子成功的体验相对减少,失望增多,对自己失去信心;也有部分孩子对成人的做法产生逆反心理,故意做对,在对成人的不满中慢慢失去自信。由于幼儿的能力所限,在做一些事上往往是“力不从心”,常常把事情做坏,因此受到成人的责备、禁止,以至于他们不敢做、不想做、更不会做,产生畏缩、逃避的行为反应。我们一心想让自己的孩子成为最出色的,却又不允许孩子们用不同的方法发现自己的能力, 而是怀疑他们的能力,限制他们的发展。为了幼儿的健康成长,我们要注意采取积极、适宜的教育方法,培养幼儿乐观向上的心态,帮助他们树立自信心。
教育是爱的共鸣,是心与心的呼应。教师要对每一个学生撒种爱心,用爱的行动让他们重新点燃希望之火。当孩子拖着鼻涕走到我面前时,我会亲手用纸巾帮他擦拭干净;当孩子离开父母哇哇大哭时,我会像妈妈一样抱起他,给他温暖给他安慰……我用自己的行动表达着我的爱意,一个不经意的抚摸、一个鼓励的眼神,使孩子感到老师在意他、喜欢他、信任他、关心他。小班幼儿刚刚入园,哭闹是常有的事情,看着他们哭着找妈妈的时候,我的心也被触动了,每每这时,我便走过去把他们抱起来,摸摸他们的头,亲亲他们的小脸,让他们感受到妈妈一样的温暖……午睡对于有的幼儿来说是一件“恐怖”的事情,我们班的小武便是如此。中午午睡时,孩子们都躺下了,只有小武眼里含着泪默默坐在床边,我走过去问道:“宝贝,你怎么了,不舒服吗? ”他没有说话,眼泪反而流得更多了。我摸摸他的头,耐心地对他说道:“宝贝,是不是想妈妈了? 在幼儿园,老师就是妈妈。让我当你的妈妈,看着你睡觉,好吗? ”小武抬头看看我,用小小的声音说道:“我想妈妈,睡觉的时候我都搂着妈妈的胳膊,我要妈妈……”为小武擦干眼泪,哄他躺下后,我在他耳边说:“老师就是你的妈妈,你搂着我的胳膊睡好吗? ”看着小武搂着我的胳膊甜甜地睡去时,我感到了做老师的幸福……以后的日子,每到午睡时,小武总是搂着我的胳膊缓缓睡去。一天, 小武高兴地跑到我跟前大声说:“老师像妈妈,老师就是妈妈。”这时全班孩子也都兴奋了,妈妈、妈妈的叫个不停,听到孩子们甜甜的叫声,我的眼角泛出了泪花,心里感到无比欣慰。
教师不仅要用行动爱孩子感染孩子, 而且应用行动榜样影响孩子。因为这个年龄段的孩子正在通过模仿认识感知世界,通过自己的行动认识世界。教师正是孩子们的榜样,一言一行都是孩子们模仿的对象。正像有人说的:“幼儿是一面镜子,是谁的镜子呢? 是我们每位老师的镜子。”其实,我们平时的一言一行已经潜移默化地影响到了孩子。所以当你生气想发火时,当你的言行没有为人师表时,请想一想,一面面小镜子正照射着你。为此,我在孩子们面前非常重视榜样作用。例如早上幼儿来园时,我都会站在班门口迎接,主动说“小朋友早上好”,当他们离开时,我也总会说一声“小朋友再见”;每次在教室里,我要坐下我都会轻轻地移动板凳,轻轻地坐下,这时我也会要求自己坐有坐相,站有站相;当小朋友帮我拿东西时,我总会说声“谢谢! ”。我自己这样做,也要求孩子们这样做。长此以往,孩子们受教师长期行为影响,他们逐渐养成了良好的品行。
自信心的教育是一项复杂而长期的工作, 要真正实现这种教育的价值,就必须从幼儿生活的具体问题出发,让幼儿在具体的生活中体验自己的感受和变化。家长在培养幼儿自信心的方面也起重要作用,教师要向家长宣传培养幼儿自信心的必要性和方法,取得家长的认同及配合,结合家长反馈的信息,共同探讨培养幼儿自信心的途径和方法。家长要懂得尊重和信任幼儿,要结合实际水平提出要求,不能操之过急,期望过高,以致挫伤孩子的自尊心和自信心。为使我们培养的人才能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 教师和家长应充分认识到自信心对人的成长的重要性,保护幼儿的自信心,让幼儿人人拥有自信。
自信心是成功路上的动力和基石, 教师的角色本身就不应只是知识传播者、教学的组织者,更应成为每一个受教育者潜能的开发者和引导者。把幼儿看成是重要个体,在幼儿需要时给予帮助,允许幼儿出现错误,对每个幼儿都充满信心。教师要经常用肯定的语气、欣赏的眼光寻找每个幼儿的闪光点,给予及时的鼓励、支持、肯定和接纳。幼儿将会从我们的眼神中得到支持和鼓舞,使本来很细小的优点变得越来越突出,从而不断体验着成功的快乐。幼儿期是一生中发展的初始阶段,幼儿最信任、最崇拜的就是自己的老师, 作为幼儿的启蒙教师,我们的工作责任重大,绝不能因为我们的教育失误,使幼儿的个性发展、性格形成造成终身遗憾。为了祖国的明天,幼教工作者请不要吝啬表扬,请多给幼儿一些关注和鼓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