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护发展

2024-10-06

维护发展(共12篇)

维护发展 篇1

一、公路桥梁形成与变迁

公路桥梁最初形成有天生藤条作天梯形成的盘梯, 天然浑成, 形成自然的桥梁, 人可以上去。又有地方官员士大夫投资募捐构造的官桥, 它是通用的, 谁都可以停留歇息, 走马过卒, 逢集逛会, 交易买卖, 也可以颁布政令, 司仪大典。曾经的桥梁有大有小, 有竹砖石, 滕铁木, 因材质抗压强度抗弯拉性能不同, 其选择上会有针对性。历史上著名的赵州桥石拱桥历经风雨侵袭仍完好无缺, 据现代专家考证:”它的建构是为了减轻桥梁自身重量, 大拱之上, 两侧各伏有两个小拱, 每个小拱两外侧铺设护拱石, 这也叫做敞肩石拱桥。”它是我国古代石拱桥的巅峰之作。中国不同地区桥梁各有不同, 因水土山脉地形因素制约而呈现出特色各异的桥梁种类、造型, 曾经也因皇家气派需求, 大修宫殿亭台楼阁, 显示各代雄风。

桥梁文明史是创造推进, 总结借鉴, 谋划, 筹思, 集体论证的过程史, 需要一个开放优越的条件, 但当时工部以人力施工为主, 缺乏机械。封建时代, 桥梁用于军事占领, 据文献记载:“曾有唐德宗毁铁锁淹没吐蕃人进攻, 死伤数十万, 得以致命打击, 从此再无骚扰。”少量的桥是中小桥, 渡江桥修竹索铁索捆绑成悬链, 再铺排木板主板即可成桥。跨断崖修栈桥, 凿刻壁石, 以木杆套铁锹插入其间, 形成支架也可做桥墩。我国西南边陲澜沧江怒江雅鲁藏布江都是天险, 滩险沟深, 坡陡激流。唐朝开始发明了造铁, 据专家考证:“用细绳索拴住锤体, 细绳从对岸拉回一根较粗的绳缆, 再用缆绳拉着套有圈环蔑索拴在两岸上, 将铁索吊在圈环上, 固定一端。在彼岸拉动圈环, 使铁索随篾索移动, 驾于两岸”, 这样的技术源自群体的力量和智者的思考, 只有合为一体, 共同把脉, 桥才会稳固。

二、我国公路桥梁的发展

进入新时期我国各地公路科研院所学校纷纷建立, 为公路事业增添了无穷动力和能量, 一大批人才到一线去指导指挥领队, 为当地的公路事业倾注了心血。特别是改革开放春风吹醒了荒芜的中国, 公路的高速化建设被提上了议事日程, 有多位交通专家组成人员进行研讨论证, 宏观微观验证, 修建了第一条沈大高速, 为人们加速行驶, 缩短行程, 提高办事效率, 发展一线两端自由贸易往来, 人们的文化需求, 招商引资, 起到辐射带动作用。

如今的公路网点密, 网络忙, 网带宽, 网速快。伸向城市万千街巷, 攀至座座大山九曲回肠。现代公路飞速发展是因为有了水泥混凝土, 还有钢筋, 代替了以往的就地取材影响自然资源风貌的做法, 并且那样也不太牢靠, 而水泥再加钢筋混凝土性能优良, 有钢筋受拉, 混凝土受压, 共同分担荷载。现代等级公路占极大部分, 等外公路还很少, 公路发展速度可见一斑。

三、现代公路的排险与维护

现代公路应加大排险和维护。道工穿戴好工装, 显亮、着目、放光, 能引起汽车驾驶员的注意力, 不论是集体干活, 还是单个责任人负责具体路面路基, 都不应在车流湍急时步出人行道。一年中若路面春融时, 要在路面沉陷或其冻融近处设防护墩, 以策作业人员的放心施工和对交通流的疏导。摆放防护墩不可过多占用路面, 占用多半幅路面两竖行摆开, 一横行摆开, 随行客货车停车且闪光示意, 可移动式防撞墩闪光灯夜间长明。做好道工人身及施工的防患, 道工需要休息时, 不要坐在大树下, 以防雨天雷击。用除草机加汽油时, 不可接近明火, 打时间长了, 要让机器休息, 以防除草机表面发热接近汽油燃点, 万一汽油偶有露出, 就会燃烧, 甚至引爆。公路水毁防止山体滑坡, 要动用灵便的铲车的将塌方石土块及时移除, 给过往司乘开辟可行通道, 以免受阻, 拥塞, 山体动荡引起其它更为复杂的影响, 用沙袋填塞使边坡静止, 塌方缺陷得以整治。桥梁栏杆低, 冬季除冰人员远离栏杆作业, 以防滑倒坠落。桥梁墩柱如遇洪水上涨受力增大, 为保证稳固起见, 则应排除墩柱周围的滞留物, 使它们流走, 确保墩柱稳固。

公路应运用新的科技方式减轻困难。洒水车绿化对行车道树有极为有益的作用, 有旱情时, 则可及时供水, 为树填补水分。当路面损坏程度严重, 需要铺设磨耗层时, 可以把国内生产的稀浆封层机进行自动液压式开启, 人手触屏操作, 实现材料的最佳组合, 形成沥青路面混凝土封层。路面有沉陷时, 挖掘机挖掘路面面层, 甚至对基层的软弱进行抛石挤淤, 密集沙桩排水等使其基层稳固。路面啃边时, 则可用水泥混凝土进行加固, 可以人工拌合, 可挪来混凝土搅拌机, 砂石水泥水等材料按工地配合比配合好, 使其凝固, 覆盖草帘, 洒水保湿凝固。工程师使用道桥软件进行系统化操作, 及时收集信息, 采集数据, 掌控各种资料, 根据道工的表现下发通知单, 上报流量表, 还要对好路率做出月季年统计, 保证好路率越来越好。

维护发展 篇2

——记杭州市市容环卫先进集体 萧山区环境卫生管理处

萧山区环境卫生管理处承担着萧山城区主要街道的清扫保洁、垃圾清运、化粪池清理、公厕管理等工作,目前共有职工1200余人,其中事业在编职工142名,非在册职工1100余人。全处共承担萧山城区道路清扫保洁面积近700万平方米,管理垃圾中转站7座、粪便处理场1座、垃圾填埋场1座。每日保洁公厕235座、垃圾房739间、果壳箱1909只。全处拥有垃圾压缩车、机扫车、洒水车、三合一清扫车等各类作业和公务机动车辆180余辆。

围绕提升保洁水平,长效管理有新进展

近年来,萧山区环卫处围绕萧山区城管综合行政执法局接轨杭州主城区三年行动计划的总体目标,以“清洁城区,接轨杭州”为重点,在洁化城区工作上狠下功夫,特别是近两年,通过加大对环卫车辆设施设备的投入,不但减轻了一线环卫工人的劳动强度,而且有效提升了道路清扫保洁效率,在杭州市环卫行业标准化管理考核中,萧山区环卫处连续6年综合成绩在杭州市四个副城区中排名第一。

2009年,环卫处制定了城区公厕提升改造三年行动计划,力争通过三年努力,完成城区公厕的升级改造工作。截止2010年底,已完成28座城区公厕的改造工作,今年是实施公厕提升改造三年行动计划的最后一年,共有18座城区公厕需完成提升改造,另外有10座周边村公厕需进行设施更新。截止目前公厕改造任务基本完成。改造后的公厕不仅外观新颖现代,内部宽敞洁净,装潢典雅、设备齐全,而且全部实行分类管理,大大改善了市民的如厕环境,成为了萧山街头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围绕各项重大活动,保障能力有新提高 随着萧山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环卫工人肩负的任务也越来越繁重。面对如此形势,萧山区环卫处全体职工树立了敢为人先、勇创一流、吃苦耐劳、顽强奋斗的环卫新形象,展示了新时代环卫工人的风采。特别今年是杭州市(萧山城区)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区),迎接国家卫生城市(区)、环境保护模范城市(区)复评和世界休闲博览会的创建迎检年,全处环卫职工充分发扬了环卫人特别能战斗、特别能攻坚、特别能吃苦、特别能奉献、特别能忍耐的优良传统,为创建迎检保障任务的圆满完成付出了心血,洒下了汗水,作出了贡献,受到了区、局领导的充分肯定。

围绕职工队伍建设,对外形象有新提升

萧山区环卫处十分重视员工队伍建设,特别是对一线职工的教育。自2008年开始,业务科在全处范围内定期组织从事环卫作业的一线职工开展业务操作技能岗前培训工作,截止到今年9月底,已分别分批对中转站操作员、汽车驾驶员、“四害”消杀员、新招收道路清扫保洁员等近1420人(次)有针对性地进行了岗位培训。同时,有计划地组织管理人员参加各种培训活动,以提高环卫职工队伍业务操作技能,促进环卫事业健康发展。

论民族品牌的维护和发展 篇3

关键词:民族企业品牌战略

中图分类号:F27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098X(2011)06(a)-0240-01

1 民族品牌发展的现状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企业创造了相当多的民族品牌,基本上完成了对洋品牌的模仿、借鉴,对民族品牌的认识、挖掘、独立创新的实践过程,很多民族品牌价值处于攀升状态。

但是必须看到,我国民族品牌成长过程毕竟太短暂,品牌价值,品牌实际竞争力,品牌管理经验等方面与发达国家特色品牌相比还处于劣势,一些优质民族品牌正处于萎缩状态。许多有中国特色产品进入外国市场,却以该国品牌的面目出现。从上个世纪90年代至今,被外资收购的民族品牌更是不计其数。其中不少民族品牌在被外资收购后已被人们遗忘,而外资品牌则趁机蚕食市场份额。

2 民族品牌发展中面临的问题

2.1 品牌意识淡薄,很多企业满足于贴牌生产

当前中国许多产业已经是世界第一,但很少有自己的品牌,中国经济在某种意义上成为没有品牌的打工经济。我国的一些企业家缺乏长远的品牌战略意识。国内很多企业仍只处于贴牌生产的状态,从企业在国际市场上长远发展来看,贴牌具有局限性,必须树立自己的民族品牌,因为贴牌生产的利润空间较少,受委托的企业如果不创建自己的品牌,而是过于依赖委托方的品牌,在国际市场中就没有名正言顺的市场地位,利润被压榨,而且企业也缺乏更多的发展机会和空间。

2.2 部分企业缺乏危机变革意识

面对日新月异的经济格局,我国许多民族企业跟不上世界经济革新的节奏。缺乏变革意识,认为“老牌即是名牌”,对一些优势已去的民族品牌盲目自恋,坚持以一些“老产品”和“老品牌”作为企业的产业支柱和形象标志,不愿积极地创新和变革,结果必然使企业也被市场所淘汰。一些过去家喻户晓的“名牌产品”现在已倍受冷落,甚至已退出市场。如果民族品牌忽视产业升级,不去创新,而是因循守旧,注定企业永远长不大。

2.3 外资加速并购,民族品牌流失严重

发达国家对发展中国家的经济战略有输出产品、输出资本、输出品牌三种方式,輸出品牌只动用本国少量的资源和资金,甚至根本不用资金,利用发展中国家的人力和设备,生产他们的品牌,这样便可以达到消灭竞争对手,获取垄断地位的目的。20世纪90年代初,外资并购中国企业,首选的是有传统技术优势、国内市场比较广阔并且运行良好的传统产业,如纺织、印染,但后来外企对知名度高的企业及其品牌产生了浓厚兴趣,这些知名品牌又是外企进入中国市场的障碍,于是,通过并购来消灭这些品牌便成为外企扫除障碍的利器。一旦外资取得控股权后,往往会把一个好端端的中国民族品牌逐渐冷藏、冰冻直至消失,最后用外国品牌取而代之。

2.4 品牌基础薄弱

品牌的根基就是产品的质量,产品的质量包括产品本身的质量也包括服务质量。没有好的质量一切都是空谈。但我国有的企业并没有过硬的产品质量,以至于在国外一提起中国制造,几乎成了劣质产品的代名词,我国的部分产品没有过硬的产品质量,只能做最初步的加工,而剩下的精加工、包装、贴牌等部分只能由人家来完成,当然我们也就只能拿微薄的利润,对于品牌的创立也就更无从谈起了。因此要塑造民族品牌最基础的是要保证产品的质量。

3 民族品牌的发展战略

3.1 增强品牌意识

想塑造一个企业的品牌首当其冲的应是增强企业的品牌意识。产品的品牌不仅包含产品本身的质量,服务的质量,同时也包括满足消费者需求的能力。品牌是一种企业的文化、企业的胸怀、企业的愿景。包含了社会责任感,只有胸怀大局的企业才能够永续经营。中国企业应增强品牌意识,加速品牌建设。始终如一,真诚的服务,使得品牌深入人心。用自己产品的质量给消费者印下烙印,才能够融入世界经济一体化中。

3.2 增强法律意识,保护民族产业

国家要大力支持民族品牌。通过各种法律、法规、政策对民族品牌进行保护。尤其要加强对世贸组织中有关知识产权等相关条例的研究运用。

要维护品牌独立性。企业应充分认识到自有品牌的意义,不能轻易在商业往来和资本运营过程中失去品牌的所有权,否则就等于将市场拱手相让,尤其是在与外资合作的过程中要时刻提防。要防止恶意抢注民族品牌的行为。近年来在国内外屡屡发生我国知名商标被抢注的事件,对此,我们要接受经验教训,一方面要积极进行事先预防,主动进行国际注册和防御性注册。另一方面针对恶意抢注等违法行为,积极运用法律手段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

3.3 提高产品质量,不断满足消费者需求

质量是品牌的生命,质量不仅是指产品的质量,还包括服务质量,经营质量等。只有向消费者提供的产品、服务等超出他们的期望值,才能满足他们的要求,从而有效的建立起品牌形象。这就要求企业改变以往的以品质抓质量的做法,而是把提高质量放到满足顾客的需求上来。

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大背景下,要树立世界品质的思想,把企业品质目标与世界标准接轨,确定产品需要有关的质量、与产品设计有关的质量、与产品设计的符合性有关的质量、与产品保证有关的质量。

做企业、做产品要有法律观、道德观,把提高产品的质量,满足顾客的需求真正融入到生产、加工、宣传、检测等各个环节中去。做到了这些自然就能保证产品的质量,避免品牌肤浅现象的出现,就能通过优质的产品,真诚的服务来体现产品的品牌价值。

3.4 品牌定位突出民族文化性

品牌定位突出品牌个性,民族性。要注意挖掘中华民族的文化来丰富品牌的内涵,提升品牌形象的同时注意品牌国际化时的本土化,创造品牌民族个性与差异化优势。在选择目标市场时企业要分析其特有的文化属性与文化背景,注重文化的适应性与互动性。认知当地文化,进行品牌价值理念,广告策划等文化属性的融合,因势利导,将本国文化适当融入目标市场的文化中去。继承和发扬我国文化精髓,用文化创造需求,注重寻求和当地文化的契合点,从而达到对目标市场的品牌渗透。

4 结语

通过研究和分析,我们可以得出:

(1)面对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格局,企业的竞争就是品牌的竞争,谁拥有了知名的品牌,谁就拥有了巨大的市场空间。中国民族企业要想在激烈的经济竞争中占据一席之位,就必须全力打造自己的企业品牌;

(2)面对世界经济的飞速发展及我国民族品牌存在的问题,政府同企业共同努力,从法律政策,企业的长期战略,到具体的实施策略等全方位来解决当前的问题,争取打造出越来越多的世界名牌。

参考文献

[1]黄彤彤.我国企业品牌国际化策略研究[J].管理与财富,2006(23).

[2]丁建军.我国对外贸易中的品牌营销对策[J].中国经济导刊2005(11).

[3]张迎.我国民族特色产品品牌国际化. [D]2006[24].

[4]张佑林.品牌合资问题的思考2007

[5]杨崴.提升我国民族品牌核心价值 商业研究,2007(5).

发展林业维护生态平衡 篇4

1 建设现代生态文明的意义

所谓的生态文明就是人、自然以及社会可以和谐共处, 实现良性地循环, 做到全面发展。在生态文明建设的过程中, 人和自然的和谐发展是最终的目标。自然生态系统只有做到良性的运行和可持续法发展, 才能够促进社会的高效发展。

2 林业在生态文明建设中的作用

2.1 林业在生态文明建设工作中占据着主体地位, 可以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基础环境。另外, 森林资源的功能和价值比较突出, 不仅是一种能源库, 还是一种基因库, 在生态环境发展的过程中占据着重要的位置。发展和保护森林资源可以为生态建设提供巨大的能源和资源。林业资源本身生物多样性较强, 不仅可以有效的涵养水源, 还可以做到防风固沙、节能减排。另外, 在调节气候方面也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最终实现人和自然的和谐相处。

2.2 森林资源是规模较大的经济体, 在生态文明建设的过程中发挥着保障作用。现如今, 我国的林业用地面积较广。而且森林中的木本植物种类较多, 无论是陆生还是野生动物数量都比较多。管理人员对森林资源进行开发和利用, 可以促进森林资源的多样性, 同时还可以满足人们的基本需求, 为生态文明建设工作的进行奠定基础。

2.3 林业发展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一定的社会基础。对于生态文化来说, 主要包括森林文化、湿地文化以及绿色消费文化等等。在生态文化发展的过程中, 不仅可以对人们的价值观进行引导, 还可以形成良好的社会发展氛围。从某种程度上看, 林业发展可以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较大的物质支撑。

3 围绕生态文明目标探索现代林业建设的途径

从生态文明建设工作上可以看出, 主要有三点要求:第一是要不断加强生态建设, 对生态安全进行控制和维护。第二是要以节约能源和资源为基础, 对生态环境产业结构进行控制, 对于经济和生态的增长方式和消费方式等进行明确。第三, 应该实现全民的生态文明观念。从林业发展的过程中可以看出, 这是一项特殊的公益事业, 从基础产业发展的过程中可以看出, 林业资源的发展不仅可以作为物质载体, 还可以作为文化载体。其经济性、生态性、社会性都比较特殊。在现代林业建设的过程中, 工作人员需要按照林业发展的基本规律以及属性原则来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 满足社会发展的基本需求。

3.1 深化林业体制改革

以生态文明建设为中心的林业体制改革是一种创新, 在林业体制改革的过程中不仅可以有效的提升林业的基本功能, 还能够提升林业的内在生产力。将林业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相结合的过程中, 林业资源的管理部门应该建立一定的约束机制, 提升林业管理工作的科学性, 同时建立扁平化的运作机制。在运作机制发展的过程中, 政府要作为主导, 对相关的运作机制进行规范。

3.2 推进科技创新

积极推进科技创新, 充分发挥林业科技的强大支撑作用。按照建设创新型国家的要求, 建立科技立项、应用转化的商品化、市场化运作机制, 发挥科技对调整林业产业结构、转换林业增长方式的带动作用, 发挥科技在良种选育、资源培育、防灾减灾、产业发展和资源管理的支撑作用, 依靠科技不断拓展林业功能, 开发林业新产品, 完善信息服务技术, 改善林业管理方式, 大力提升科技对林业发展的贡献率, 提高林业生产的科技含量。

3.3 提高林业法治化水平

坚持依法治林, 进一步提高林业法治化水平。加强林业立法工作;加大林业执法力度;加强林业执法监管体系, 充实执法监督力量, 改善执法监督条件, 提高执法监督队伍素质;加强林业法制教育。

4 发展现代林业的几点建议

4.1 构建完善的林业生态体系

构建完善的林业生态体系, 重点抓好造林绿化和森林资源保护工作, 再进一步加大采伐迹地、荒山造林力度, 从根本上提高了森林生态系统功能和林业经济效益。优化林业产业结构, 实现林业经济发展目标, 积极拓展林业发展空间, 初步形成了森林经营、木材加工、野生动植物利用、林下资源开发、苗木花卉、生物质能源和森林生态旅游等多业并举的发展格局。同时, 还要重点发展特色的名优林业产品、扩大可再生能源、清洁能源的产业规模。

4.2 以发展繁荣森林文化为载体, 大力建设生态文明

充分重视和发挥林业巨大的社会功能, 承担起促进社会和谐、构建生态文化、推动文明进步的重要职责。积极倡导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态文明理念。通过加强森林文化基础设施建设, 积极开发森林文化产业, 努力构建主题突出、内容丰富、贴近生活、富有感染力的森林文化体系。保护好旅游风景林、古树名木和纪念林, 倡导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态文明理念。

4.3 以实施林业生态工程为重点, 构建绿色生态屏障

要重点抓好水源涵养林及水土保持林工程、沿海防护林及红树林工程、绿色通道及农田林网工程、野生动植物及自然保护区工程、生态防灾减灾工程、城市林业及森林公园工程、森林生态监测及科技创新示范工程、商品林工程、湿地工程等九大重点工程, 推广珍贵树种, 建成以森林植被为主体的稳定、安全的生态屏障。

4.4 以提升灾害防控能力为目的, 完善林业灾害防御体系

在切实加强防御宣传教育、健全落实责任制的基础上, 建立和完善森林火灾、林业有害生物、野生动物疫源疫病监测等林业灾害的预警系统和抗御体系, 完善突发事件应急管理机制, 增强御灾能力, 预防次生、衍生灾害, 从根本上掌握防御林业灾害的主动权, 保护国土绿化和林业建设成果。

5 结论

总之, 在林业资源管理工作中, 将生态文明建设的相关内容融入到其中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同时也具有一定的可行性。林业生态系统本身在社会可持续发展的过程中就占据着重要的作用, 而且还可以起到防风固沙, 涵养水土的作用。可见, 林业的发展和社会生态之间的关系比较密切, 将二者有机地结合, 是提升现如今生态文明建设工作的主要途径。

摘要:现如今, 林业的发展和生态环境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现代林业主要是以先进的科学技术和手段为主, 在全社会范围内对森林资源进行保护, 发挥森林资源的价值。从森林系统上看, 主要包括生态系统、经济系统以及社会系统三个方面。其中, 生态系统是核心部分。只有大力发展生态林业, 才能够从根本上促进林业发展的现代化。本文中, 笔者主要对发展林业维护生态平衡的方式进行介绍和分析, 旨在提升林业发展的高效性。

关键词:林业发展,生态平衡,重要性,措施

参考文献

[1]檀杰华.我国森林资源现状及林业可持续发展对策[J].现代农业科技, 2013 (24) .

[2]段文秀.实现林业可持续发展的对策措施[J].安徽农学通报 (下半月刊) , 2012 (20) .

[3]温忠礼, 贾刚.浅谈森林的可持续经营与发展的几点意见[J].现代营销 (学苑版) , 2011 (8) .

加强管理保安全 维护稳定促发展 篇5

为了更好地贯彻落实国务院安委办《关于组织开展石油化工企业石油库和油气装卸码头安全专项检查》的通知精神。2013年8月8日,在省公司处长的带领下,检查小组莅临我司油库进行了安全检查!

对于本次检查,我司领导班子高度重视,要求油库要积极做好迎检工作,真诚对待,不做表面功夫,全力配合,既要直观地把本的工作成绩展现给省公司,更重要的是要让检查小组发现我们的问题,找出我们还存在的不足。在检查过程中,检查组始终坚持“检查不留死角,安全不留隐患”的原则,大到油罐栈桥,小到螺丝钢钉,对油库的每一个部位均进行了严密的检查,对发现的问题都结合实际情况进行具体的分析,并对如何加以整改进行了指导性说明。

完成油库检查已是下午一点,检查小组在油库简单用完午饭,马不停蹄地赶到加油站进行检查慰问,领导亲自将九个西瓜送到库站员工的手中,炎炎夏日检查组将清凉带去了库站,将关怀带进了基层员工的心田,这深刻体现了省公司对基层员工的关心和爱护,员工都表示:非常感谢省公司领导的关心,我们必将把自己的青春热血在事业上尽情挥洒!

维护发展 篇6

王天凯在讲话中介绍了行业当前的形势,他指出,在过去一年,纺织行业总体增长放缓,但运行质量和效益依然平稳。随着政府棉花政策的调整和鼓励出口政策的实施,发展纺织业的有利因素在增多。但行业也面临增长放缓、缓中有进;压力加大,分化加快;动力转换紧迫,关键在于创新的新常态。棉花原料、节能减排、结构性产能过剩、区域结构调整、消费趋势变化等问题是行业目前需要关注的重大问题。

面对行业发展新常态,王天凯提出,进一步推动行业构建和谐劳动关系,是中纺政研会下一步的重要工作。当前正处于经济社会转型时期,劳动关系主体及其利益诉求越来越多元化,劳动关系矛盾已进入凸显期和多发期,劳动关系是否和谐,事关广大职工和企业的切身利益。特别是随着企业兼并重组的增多,维护职工合法权益显得更为重要,建立和谐劳动关系不仅是维护职工合法权益的需要,更是维护行业长久发展的重要环节。王天凯指出,行业的发展,人是最为重要的因素。多年来中纺政研会围绕政治思想工作、提升企业软实力、推动企业品牌文化建设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很好的效果。未来行业的发展,有赖于一支有理想、有技术、稳定的职工队伍。因此,要根据新时期特点,深化为企业服务内涵。此外,还要在行业内营造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环境,针对行业中小企业多的特点,在产业链各个环节鼓励创新,发挥人的作用,推动行业转型升级。

实际上,中纺政研会在新常态形势下,不断调整工作思路,创新工作方式,为企业服务。据姜国华介绍,去年,中纺政研会联合多家单位在北京成功举办了首届鲁泰奖全国纺织职工业余歌手大赛,激发了纺织职工的热情,提升了纺织行业文化软实力。此外,推广行业先进党建经验、开展中国纺织十大品牌文化推介活动、开展创建郝建秀小组式全国纺织先进班组等活动贴近企业,也受到业内好评。

在谈到中纺政研会2015年主要工作时,姜国华说,今年是五年一届的全国纺织劳模评审之年,要通过纺织劳模评选,进一步在全行业弘扬劳模精神,鼓舞行业职工奋战“十三五”,为纺织强国建设做贡献的热情。中纺政研会将举办劳模表彰大会,在行业内营造“树劳模、学劳模”的文化氛围。

会议还通过了增补、变更中纺政研会特邀副会长,增补理事及常务理事的事项,并对全国纺织劳模评选表彰准备工作进行了讨论。

沭阳“帮办”服务让投资无忧

中国(沭阳)纺织产业区域转移投洽会在京举行

4月10日,江苏省沭阳县在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举办“中国(沭阳)纺织产业区域转移投洽会”。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党委副书记陈伟康,中纺联会长助理、中国针织工业协会会长杨世滨,中纺联副秘书长、产业转移工作办公室常务副主任杨峻,沭阳县委书记、沭阳经济技术开发区党工委书记胡建军,沭阳经济技术开发区投资促进局局长魏伟,以及中国恒天经纬纺织机械股份有限公司、北京纺织控股集团等在京部分央企代表应邀参加了会议。

会上,魏伟介绍了沭阳投资环境,并与中纺联产业转移办、江苏苏锦昌大家纺有限公司分别签署了产业转移战略合作协议和总投资10亿元的家纺项目协议。

近年来,沭阳把纺织服装产业确定为该县“2+1”发展主导产业之一来重点扶持和培育,涌现出了一大批诸如宝娜斯袜业、邦源新材料、腾盛纺工、嘉德纤维、沪江线业、月源纤维等知名企业,部分企业单体规模已位居全国乃至世界前列。

纺织产业是沭阳的传统产业和优势产业,已经初步形成了从机械装备—纺丝—加弹—织造—印染—成衣较为完整的产业链条,实现了由跟随式发展向引领式发展加快转变的良好势头。从2005年第一家包覆纱企业——江苏邦源纺织有限公司落户,如今沭阳纺织类企业已达226家,其中规模以上企业118家,2014年,纺织产业实现销售收入130多亿元,同比增长43.7%,总量居苏北第一位。

2013年11月,继沭阳经济技术开发区升级为国家级开发区后,相继荣获“江苏省包覆纱产业基地”、“国家墙布及窗帘产品开发基地”、“中国包覆纱产业基地”、“全国纺织产业转移试点园区”、“江苏省中小企业集聚示范区”等荣誉,进一步增强了园区产业转移、项目落户的承载力和吸引力,也为纺织业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为了加快纺织产业的集聚步伐,沭阳县委、县政府还在江苏省首家制定出台了《扶持工业企业转型升级、创新发展的意见》,明确提出政府对落户企业在设备奖励、贷款贴息、融资担保、科技扶持、基础设施配套等方面给予支持。

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东部沿海地区要素制约加剧,成本上涨较快,竞争优势减弱,而中西部地区以及比较优势尚未得到充分发挥。推进纺织产业转移,对推动纺织结构调整,优化产业布局,促进纺织行业持续发展显得尤为紧迫。

“目前,中国纺织服装产业转移三途径包括成本驱动向海外转移、东部地区向中西部转移以及向区域内转移。”杨世滨在会上表示,江苏沭阳便是区域内转移的典型代表,沭阳产业集群发展水平和市场竞争力显著提高,园区产业转移、项目落户的承载力和吸引力不断增强。

胡建军用三个字来形容沭阳纺织服装产业优势:“好、实、优”。具体而言就是发展条件好,行业基础实以及投资环境优。沭阳可以就地解决劳动力,同时在用电等方面政府也会给予支持,这些地区的企业生产成本会远低于苏南地区。

“沭阳给我们入园企业提供了‘全方位、保姆式、零距离’的帮办服务,让我们得到了很大实惠,这是在其他地方投资享受不到的福利。”江苏宋和宋智能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宋日升表示。与此同时,在该园区总投资超10亿元,占地200亩,建筑面积18万平方米的江苏无痕智能针织有限公司董事长陈国标也表示,除了沭阳提供的保姆式服务外,其办事效率也可称上神速,企业遇到困难当地部门当天就会给你解决方案。(李英)

转变方式促发展维护稳定创和谐 篇7

一、破解难题, 集体企业发展新成效

l、有效帮扶, 分类指导促发展。

联社针对系统内企业生产经营状况各异、生存发展条件不尽相同的情况, 按照“整体统筹、分类指导、创造环境、有效帮扶”的办法, 对企业的资产运营、生产经营、改革重组等进行分类, 将企业分为生产正常企业、停产出租企业、困难企业和改制企业四大类, 对口给予有效帮扶。对生产正常、经营状况较好的企业, 着力引导企业转变发展思路, 通过资产重组、股份合作、引资嫁接、结构调整等方式, 推进企业做大做强, 促进科学发展;对长年停产出租的企业, 着力引导企业转变发展方式, 通过加强资产监管, 盘活存量资产, 整合有效资源, 增加资产收益, 确保资产保值增值;对困难企业, 积极落实帮扶措施, 关注职工基本生活, 解决医保社保问题, 减轻企业职工负担, 努力维护社会稳定;对改制企业, 协调筹措改制成本, 妥善分流安置职工, 整合重组资产, 化解历史债务, 卸掉沉重包袱。全市城镇工业企业完成总产值190亿元, 增长11%;出口交货值86亿元, 增长2.3%。累计完成企业改制的有39家, 分流安置职工4001名, 筹集安置补偿金9823.8万元。

2、加强监管, 主动作为解债务。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镇集体所有制企业条例》和有关规定, 为了加强对集体资产的有效监管, 确保集体资产保值增值, 我们在深入调研、多方论证的基础上, 率先在福建省联社系统制定《泉州市城镇集体工业联合社集体资产监督管理规定》, 对集体资产的登记、管理、收益、使用、经营和转让等方面作了具体规定, 指导企业依法依规处置集体资产, 督促企业法人保全集体资产。例如泉州市二轻供销公司原处于长期停产, 资产负债率高。在认真学习《规定》后, 公司转变观念, 提高认识, 规范运作, 对所属资产通过“以股抵债”的方式, 征得恒发立体停车场有限公司董事会研究同意, 对该公司资产进行评估, 通过职工大会表决授权, 转让股权385万元, 化解巨额债务613万元, 同时解除泉州市制鞋厂的担保关系。泉州市二轻供销公司的这一举措, 化解了历史债务, 保障了职工的切身利益, 维护稳定大局, 促使困难集体企业走出困境。

3、先行先试, 盘活资产增收益。

联社系统多数停产集体企业已从第二产业转为第三产业的物业管理, 目前管理租户有234家, 通过资产经营收入解决职工的社保、医保和基本生活问题。因此, 要切实维护社会稳定, 就必须转变方式, 创新发展模式。特别是对租户散、租期短、租金低的出租企业, 更要最大限度地挖掘资产的潜能, 继续做好“退二进三”这篇文章, 通过招商引资、股份合作等方法, 盘活存量资产, 整合有效资源, 增加资产收益。例如泉州市机电厂, 抓住市委市政府在鲤城古城区发展创意产业的机遇, 采取企业厂房整体租赁, 与星光音乐文化投资管理有限公司、南京环亚公司合作创建六井孔音乐文化创意园, 总投资6500万元, 年可创利税500万元, 提供就业岗位500多个。此项目已顺利开工建设, 成为泉州市文化创意产业的七大项目之一, 创造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这一项目的落实不仅盘活了机电厂存量资产, 使存量资产保值增值, 更有效地确保了职工的切身利益, 使职工的“两保”问题得到彻底解决, 达到资产增值与保障民生的双赢。

4、拓展项目, 做大做强扩平台。

联社系统城镇集体企业厂房多数都位于市中心, 拥有优越的地理位置。我们充分利用优势, 站在企业生存、发展、做大的高度, 努力挖掘新的经济增长点, 积极寻找项目, 进一步做大做强, 切实转变企业发展的被动局面。例如泉州市木器厂, 充分利用厂区优越的地理位置, 主动提出承办市政府为民办实事项目, 接纳中菜市搬迁选址, 克服资金、经验、项目预算亏损的困难, 开发新门市场及配套房地产项目建设取得巨大成功。经过几年的艰苦奋斗, 新门市场已成为泉州市区最大的农贸市场, 年交易额近5亿多元。随着市场的繁荣和资产的大幅增值, 职工收益大幅提高, 企业发展平台不断扩大。新门市场管理服务中心与中侨集团签订合作协议, 合作开发新门市场邻边中侨集团属下的泉州市农械厂28亩土地, 发展市场配套和物流配送等项目, 已顺利开工建设, 进一步做大做强新门市场。

二、转变方式, 集体经济壮大新境界

1、转变观念, 深化改革。

总社“六代会”提出“要大力发展多种形式的新型集体经济”, 这明确地告诉我们, 集体企业改革的方向和出路是发展多种形式的集体经济。部分集体企业生存艰难, 仅能勉强维持缴交职工的社保医保, 职工缺乏发展的信心。转变发展方式, 整合有效资源, 深化改革创新, 发展具有活力的新型集体经济组织, 才是传统集体企业发展的根本出路。联社作为集体企业的领导和服务机构, 负有管理监督集体企业资产运营的职责。几年来, 在探索新型集体经济方面, 联社着力重点发展南安第一轻机有限公司等5家新型集体企业。我们引导企业领导进一步探索集体经济的实现形式, 通过经营资产和提高资产的运行质量, 使存量盘活优化, 营造新的增长点, 发展新型集体经济, 实现企业发展壮大。

2、推进改制, 优化重组。

推进企业改制, 是企业获得新生的有效途径, 是发展新型集体经济的有效形式。联社针对一部分特困企业采取关、停、并、转、破等形式改制, 通过实行兼并联合, 进行资产整合重组, 发展规模经济, 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转换经营机制, 深化集体企业改革。2010年, 联社将突破改制难点, 实施改制方案, 推进企业早日完成改制。重点指导市电机厂、纸品厂、丝钉厂, 南安鞋革厂, 惠安文具厂等5家企业的改制工作, 将筹集改制资金3245万元, 分流安置职工817名。协助市电机厂解决土地收储问题, 落实补偿安置资金, 解决历史债务, 妥善安置职工, 完成企业改制;协调鲤城法院调解处理市纸品厂178万元债务问题, 努力筹措改制资金, 做好职工分流安置工作, 维护企业稳定;督促市丝钉厂依法依规处理土地使用权, 落实改制资金, 推进企业改制工作。

3、抢抓机遇, 盘活资产。

泉州市政府为推进现代化工贸港口城市建设, 提升文化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 有意利用老城区闲置厂房和厂区发展文化创意产业, 打造古城泉州特有的“海丝”文化和闽南民俗文化。联社将引导企业抢抓机遇, 做好“退二进三”的转变, 在不改变企业所有权的条件下, 以资产保值增值为目的, 调整和改变企业经营权。通过资源优势招商引资, 采取厂房整体租赁、挖潜改造、股份合作制等形式, 盘活存量、闲置、负债资产, 从而打破集体企业的封闭性, 以开放的融资机制, 取代封闭式的经营机制。鼓励职工投资入股, 吸收社会法人、自然人和外商投资, 开辟企业资金来源, 组成产权主体多元化的混合经济组织。把沉淀的净资产转化为有效资产, 把负债资产转化为净资产, 继而进行资产经营或资本运营, 使企业走出困境, 开辟发展新天地。联社将进一步做好机电厂文化创意产业的建设管理工作, 并积极寻找项目, 开发鲤城古城区12家集体企业的闲置厂房, 让企业得到长效发展。

4、利用优势, 规模发展。

联社系统有的城镇集体企业通过自身不懈的努力已形成一定的发展态势, 但是企业发展要更强更大必须加大资金投入, 打造优势品牌, 引进高端技术人才, 不断扩大规模, 不断发展壮大。例如泉州市豆制品厂从五十年代发展至今, 产品一直受到市民的欢迎和赞许, 企业已向省、市有关部门申请老字号品牌, 如今由于市政府规划发展的需要而异地搬迁, 现项目用地选址工作已通过市政府用地联席会议批准, 正在做好搬迁前期准备工作。联社指导该厂做好搬迁、扩建工作, 努力引导企业打造豆制品老字号, 通过品牌优势, 增强社会认知感和员工自豪感, 吸引技术人才, 建立现代企业运作机制, 实行现代化管理, 进一步发展壮大。所以, 利用集体企业所处中心城区的地理优势和有效资源, 生成有影响力的发展项目, 将为泉州市城镇集体经济发展再做贡献。

通信电源的维护及发展趋势 篇8

1 建立维护制度

要对大规模的通信网提供安全可靠的供电, 保证通信不间断, 同时在人员较少的情况下还要对数量众多、种类庞杂、分布广泛的电源设备进行日常维护和故障抢修, 因此建立一套科学合理的通信电源维护机制和制度, 实现维护工作效率最大化、科学化, 使管理水平上新台阶, 以适应行业的快速发展, 就变得极为迫切, 这也是通信电源专业追求的目标。各通信网发展水平不一。反映在电源维护制度方面, 各地的维护组织结构、人员技术水平等差异性都比较大, 经过多年的维护体制改革形成了两种比较典型的维护组织方式。

(1) 小型本地网集中式的维护制度。这一维护制度的特点是地域小, 通信站分布比较集中, 站点间内交通方便。这些通信局一般都建立了比较完善的集中维护、集中管理、集中监控的维护制度, 实行故障的集中报障和闭环处理, 中心局电源维护中心直接管理和调度全部本地网的维护人员, 负责全局范围内设备的日常维护和故障抢修工作。这些地方大都建立了比较完善的二级动力集中监控系统, 并在生产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区内基本实现机房的综合值守和无人值守。

(2) 大型本地网集中式的维护制度。该维护制度的特点是地域广阔, 下属站点较多, 通信站点分布比较散部分站点交通不发达维护力量薄弱以日常维护为主, 主要技术力量集中在中心局电源维护中心。中心局电源维护中心除负责中心局范围内电源维护和抢险任务外, 还负责对全网范围内各站点维护站进行检查、指导和技术支援, 各站点维护站负责日常维护管理和巡检工作。这些地区建立的动力集中监控系统大都采用三级结构。

2 设备维护

在设备维护方面, 主要强调了如下几方面的工作。

(1) 为了提高网上设备的技术水平, 以利于各本地网进行维护, 保护企业利益, 要对主要的电源设备进行选型, 每类设备在获得入网认证的电源设备中选择了几种不同的品牌和型号, 准许在通信网上使用。同时规范本地网每类设备选用的品牌不超过3个, 以利于技术人员提高技术水平。设备上有了一定规模, 也能争取较好的售后服务条件。

(2) 维护管理的重点放在维护规范的执行和落实方面。在基础管理工作上, 首先倡导主动维护、预防性维护, 消除故障苗头;在故障发现和抢修方面, 利用各类监控手段, 及早发现故障, 然后集中技术力量, 以最快的速度处理, 以压缩故障历处理时间。

(3) 在中心局设立电源维护中心, 多做全局性、高层次的研究支持工作, 以提高各站点电源维护技术人员水平的提高和宏观决策。

(4) 逐步用高频开关电源取代相控整流设备。高频开关电源相对于相控整流设备, 功率因素高、集成化、模块化、智能化程度高、利于维护和扩容, 代表了整流设备的发展方向。

(5) 对采用低压系统的设备, 逐步推广自动倒换装置, 并要求具备机械式手动切换功能, 以备紧急时使用柴油发电机也逐步走向自动化智能化自启动功能已成为基本要求。

3 通信电源的发展趋势

一次电源或二次电源, 无一例外都采用高频开关直流电源。它的发展趋势, 可概括为高频化、高效率、无污染、模块化。

(1) 高频化———它是缩小电源体积重量、提高功率密度的重要技术途径, 也是提高电源动态品质的重要保证。小功率DC/DC直流二次电源, 开关频率将达到1Ω或更高。功率密度也将由现在的每立方英寸50W提高到100W以上。

(2) 高效率———作为电源, 效率是重要的指标之一。效率高, 发热损耗小, 散热容易, 才容易做到高功率密度。

(3) 无污染———电力电子装置和电源的大量广泛应用, 使输入电流中的谐波显著增加, 功率因数显著降低, 使供电网受到污染。可用有源或无源功率因数校正 (PFC) 技术解决。

(4) 模块化———以适应分布式电源系统供电的需要。过去功率不大时, 电源均是采用单一集中的供电方式。

4 通信电源发展展望

(1) 功率半导体器件是开关电源发展的重要支撑, 仍然是开关电源发展的“龙头”。功率场效应管 (MOSFET) 由于单极性多子导电, 显著地减小了开关时间, 因而很容易达到100 k Hz的开关频率而受到世人瞩目。同时应当看到, 作半导体器件材料的硅, 进入90年代以后, 对碳化硅 (SIC) 的研究达到了热点。实验表明, 应用SIC的半导体器件, 其导通电阻只有Si器件的1/200;如电压较高的硅功率MOSFET, 导通压降达3~4 V, 而SIC功率MOSFET, 导通压降小于1 V, 而关断时间小于10 ns。目前的问题是要进一步改善SIC表面与金属的接触特性和更完善SIC的制造工艺。有把握地说, 再经过5 a不会超过10 a, 这些问题都会得到很好地解决。到用SIC制造的半导体器件得到广泛应用时, 对开关电源的影响将会是革命性的。

(2) 电路集成和系统集成。半导体器件或电路的发展方向是模块化、集成化。如控制电路现在多已制成专用集成电路。具有各种控制功能的专用芯片近几年发展很快, 如功率团数校正 (PFC) 电路用的控制芯片, 并联均流控制芯片, 较开关控制用的ZVS、ZCS芯片, ZVT、ZCTPWM专用控制芯片, 电流反馈控制芯片等等。功率器件则有功率集成电路 (Power IC) 和IPM。IPM是IGBT作功率开关, 集控制、驱动、保护、检测电路封装在一个模块内。由于外部接线、焊点减少, 可靠性明显增加。集成化、模块化使电源产品体积小、可靠性高, 给应用带来极大方便。

(3) 可以预计, 下面几个问题是开关电源, 自然也是通信电源发展的永恒方向: (1) 开关电源频率要高, 这样动态响应才能快;配合高速数字电路工作是必须的;也是减小体积的重要途径; (2) 体积要小, 变压器电感、电容都要减小体积; (3) 效率要高, 散热少, 容易达到高功率密度。

摘要:通信网基础配套设施的通信电源也随着网络规模的扩大和技术的进步取得了极大的发展, 采用了许多新技术。文章简要介绍通信电源日常维护和以后的发展趋势。

维护发展 篇9

一、我国流通企业品牌建设现状

品牌是企业重要的无性资产, 是企业综合实力的体现。在市场运行日趋成熟的流通行业, 越来越多的企业注重品牌培育, 通过广告、促销等手段增强品牌知名度与美誉度, 提升品牌价值, 利用品牌创新巩固和拓宽市场。流通领域里知名品牌数量不断增多, 品牌竞争程度明显加强, 品牌建设内容越来越丰富, 企业对品牌的认识也越来越成熟, 他们意识到品牌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品牌会成为企业永续经营的发动机。一些流通企业更是借助于海外扩张的路线扩充品牌实力。早在上世纪九十年代我国流通行业率先以批发市场的业态走出国门, 尤其以福建和浙江两省开办海外专业市场最有成效, 直接带动了出口贸易的增长。截至目前我国有近200家批发市场遍布全球主要国家。但是这些批发市场多以经营小商品为主, 很难形成品牌经营的商业模式。

直到上世纪末期, 我国零售企业才真正开始尝试以品牌经营的方式进入国际市场。最为成功的代表莫过于2004年家电连锁企业国美电器进入香港市场, 在香港繁华商业区开设专业卖场, 成为我国流通企业中首次尝试国际化经营的典范。然而这些流通企业都只是在国际化经营的过程中浅尝辄止, 大多数以积累经验为主, 其象征意义大于现实意义。即便是国美电器进入香港也并非完全意义上的主流的国际市场, 与跨国流通企业的品牌国际化竞争还相差甚远。由此可见, 我国流通企业的品牌建设意识日渐成熟, 但是目前流通企业品牌建设方法与手段等明显缺失, 品牌发展还有很多空白与不足。

二、我国流通企业品牌建设存在的问题

1、流通企业品牌影响力偏小

品牌影响力是一个品牌开拓占领市场的能力, 是现代企业获得利润的能力, 反映了行业经济实力和竞争力。国外知名流通企业品牌影响力较大, 是其开拓国际市场的竞争利器。我国流通企业的发展规模远远不及国外知名流通品牌, 品牌影响力偏小。以我国流通知名企业国美电器为例, 2012年销售额1174.79亿元人民币, 全球最大零售企业美国知名零售商沃尔玛2012年销售额为4661亿美元, 折合28683亿元人民币, 两者相差24倍之多。这些数字的背后折射了品牌影响力的大小。具有强大影响力的流通企业, 代表了企业的信誉与承诺, 可以最大化地减少消费风险。品牌影响力日益成为左右消费者决策的重要因素, 会成为消费者选择流通企业的最重要原因。我国虽已出现了一批流通领域里的知名品牌, 但是缺乏能与跨国知名品牌相抗衡的领军型品牌。在批发、零售等领域里品牌发展的稳定性和持久性明显不足。例如2012年中国零售业百强企业第一名和第二名的企业分别为苏宁电器集团和国美电器有限公司, 这两家企业拥有较好的品牌影响力, 除此以外, 这份百强榜名单上的其他国内品牌甚少有较为广泛的品牌影响力, 规模以上企业数量不足1%。流通领域里缺少强势品牌成为制约我国流通行业规模化发展的主要障碍。

2、流通企业品牌稳定性较差

品牌稳定性是品牌及其代表的产品或服务拥有忠诚顾客的能力, 也是品牌的市场拓展能力及能否获取稳定现金流的一个反映。品牌的稳定性越强, 企业所拥有的忠诚顾客就越多, 品牌的无形资产价值就越高。凡是具有市场领先地位的流通企业品牌都有较强的品牌稳定性, 这是企业培育品牌成熟程度的体现。我国流通行业目前处于高速发展期, 市场中充斥了大大小小规模不一的众多企业。很多企业规模较小, 实力有限, 很难和进入国内市场的跨国流通品牌相互竞争, 企业倒闭、兼并等行为屡见不鲜。纵观2002年—2012年之间的中国零售业百强企业名单, 很多流通企业昙花一现, 品牌更迭异常频繁, 能够长时间占据百强地位的企业数量仅有二、三十家, 其余多为散兵游勇。流通行业品牌稳定性强、能起到领军作用的品牌数量明显不足, 大量品牌稳定性较差的中小企业分散了行业发展的总体实力。

3、流通企业品牌形象力较弱

品牌形象力是企业在市场及社会公众心目中表现出的个性特征, 反映在消费者心中即是消费者对品牌的评价与认知, 包括品牌知名度、忠诚度、美誉度等。品牌形象力反映了企业的本质与实力, 是构成品牌的基础。具有良好的品牌形象力能够帮助企业吸引社会公众关注, 获得良好的社会评价, 在社会公众与企业之间构建出稳定的品牌联系, 进而帮助企业形成稳定的品牌资产, 增强企业的市场竞争力。近年来我国的流通企业非常关注品牌形象力的塑造, 很多企业在发展产品的同时, 利用品牌战略塑造了较好的品牌形象。但是, 从总体上看我国流通企业形象力较弱, 具体反应在品牌形象与产品特性关联度不高, 品牌形象未能很好地突出企业文化背景, 品牌形象与社会人文个性等联系不够紧密等。企业在塑造企业形象力的过程中还处于以打造品牌标志为主的初级阶段, 不能将品牌形象战略完全融入到企业发展战略中去。尤其是构成品牌形象力的关键因素品牌忠诚度和品牌美誉度等方面, 与跨国知名流通品牌相比, 我国流通企业品牌忠诚度明显不足, 美誉度较差。仍以美国零售商沃尔玛为例, 沃尔玛以提供给顾客低价产品打响品牌知名度, 并在长期的经营中坚持“事事以顾客为先”, 赢得了顾客好感与信任, 其品牌定位明确, 品牌形象突出, 并在长期的经营中不断强化和巩固这一形象, 因而形成了稳定的品牌忠诚度和美誉度。

三、我国流通企业品牌维护与发展的出路

建设流通领域里的知名品牌, 乃至于培育一批享誉世界的强势品牌, 这是我国流通行业取得长效生存和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 也是流通企业面对不断变化的外部环境必须要应对的。具体来看, 可以从以下两方面积极寻找对策。

1、保持品牌形象的一致性

品牌形象的建立是一个长期的积累过程。保持品牌形象的一致性, 能让受众在长期过程中形成品牌形象沉淀, 只有保持品牌形象的一致性, 才能维护品牌的市场地位和市场价值。我国流通企业的品牌形象力较弱, 影响力偏小, 这些都需要我们在现有流通企业的品牌形象上下工夫, 只有经过了高质量的品牌设计和塑造, 形成良好的品牌形象并保持品牌形象一致, 才可以有效地提升品牌的知名度、忠诚度和美誉度, 使品牌产品在更大的广度和深度上吸引顾客, 产生更有效的品牌价值, 为企业带来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我国流通企业保持品牌形象一致性的关键在于拥有一个良好的品牌形象, 在塑造形象的过程中, 除了为企业设计出具有国际标准的企业标志、广告等外在要素之外, 还要注重对企业形象注入文化魅力。

2、加强品牌创新能力

综观跨国知名流通品牌, 如沃尔玛、家乐福、联邦快递、UPS等, 其品牌长盛不衰的原因之一就是不断进行品牌创新。品牌是企业信息的综合反应, 从某种意义上讲品牌形式与内涵代表了企业适应社会与时代发展的体现。社会的不断演进与经济发展的不断进步, 都需要品牌形式与内涵能够与时俱进, 因此, 品牌创新是我国流通企业发展的必然要求, 是克服品牌老化, 促进品牌价值延伸的有效途径。未来流通行业发展的主要动力源于品牌创新。我国流通企业的发展必须走品牌创新之路, 这与目前我国流通行业高度竞争的市场环境直接相关, 是流通企业走出国门实行国际化战略的必由之路。

由于流通行业自身的特点, 品牌创新主要表现在技术创新、业务流程创新、流通模式创新、品牌文化创新等方面。这些因素构成了流通企业的品牌创新, 缺一不可。同时这些因素在品牌创新的过程中应该齐头并进, 协调发展, 这样才能通过品牌创新促进流通主体协调发展。2012年末, 我国知名的流通企业国美电器发布了未来企业发展战略及新品牌形象, 同时推出新品牌口号“被信任是一种快乐”。国美电器成立26周年以来, 在保持品牌形象稳定的基础上, 不断尝试品牌创新, 尤其是这样能顺应社会经济变化的改变, 使国美电器从传统的经营家电零售业务的民族品牌, 蜕变成具有创新活力的国际领先的电器流通商品牌。以品牌创新做出的大胆尝试, 不仅是国美自身发展的一大步, 也是推动行业前进的一大步。

四、结束语

当今国际形势下流通行业国际化战略成为发展主流, 国际流通企业跨国经营步伐明显加快。我国流通行业必须应对竞争, 所面对的压力并不轻松。我国还没有世界级的流通企业, 面对这种形势, 我们的流通企业只能通过稳定品牌形象, 以推进品牌创新的方式积极寻求发展出路, 只有这样我国的流通行业才会在积极转变中迎来更大的可持续发展空间。

参考文献

[1]年小山.品牌学[M].清华大学, 2011.

维护发展 篇10

线路运行维护是一个随着技术的发展而不断发展的工作, 对员工培训可以使得其学习使用新设备、新的运行管理、维护方法等基本技能。对线路基本运行维护技能知识体系不熟悉, 是一只面向线路运行维护生产实际的专业化、正规化、职业化队伍后备人力资源, 需要经过在生产线上的实际培训操作, 才能更好地适应岗位, 达到线路运行维护工作的要求。因此, 在电力行业中, 组织运行维护人员培训正是提高运行维护质量、改善工作效率的最佳途径。

1 线路运行维护培训现状分析

1.1 线路运行维护培训的内容

线路运行维护人员的工作重点主要是在第一线从事具体的运行维护工作, 发现线路有可能出现的故障、处理用户工作当中所出现的问题。

1.2 人员类型和培训对策分析

根据运行维护人员所掌握的技术水平的不同, 可分为三类:第一类是入门型运行维护人员, 他们刚接触运行维护工作不久, 技术能力基本为零;第二类是标准型的运行维护人员, 其工作兢兢业业, 但是技术能力一般, 多数运行维护人员 (75%) 都属于这一类;第三类是拔尖型运行维护人员, 他们工作成绩显著, 技术能力出众。一般来说, 对运行维护人员的培训主要历经以下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全面培训阶段

通过体验式培训, 让受训者对企业精神、团队文化个人成长价值有一定的认识;由案例式培训, 让学员通过案例分析、角色模拟等环节对电力实践中的常见法律法规、运行维护人员工作职责、电力线路常见故障处理、理论型知识以及整个运行维护工作有较完整和明确的概念和框架;

第二阶段:定向培训阶段

根据人员今后的具体运行维护方向进行定向培训, 加强他们所在岗位的针对性专业培训。

第三阶段:实习培训阶段

在这一阶段, 主要是让受训者跟着现任运行维护人员一边观察学习, 一边参加实际运行维护管理、检修工作。

1.3 线路运行维护培训方法分析

电网公司会将其安排在各电力培训中心进行为期2至6个月的全面培训, 传统的培训方式为单向灌输式教学, 现在多采用双向互动式教学, 注重发挥学员的主观能动性, 使学员通过课堂参与和实际操作提高思想认识, 转变行为方式, 目前, 常见的培训方式主要有直接传授培训型、实践参与型培训法、虚拟仿真培训法和系统化综合培训法, 下面将分别对这四种方式进行对比分析。

1.3.1 直接传授型培训法

直接传授型培训法是目前国内线路运行维护相关知识储备培训广泛常用的传统培训方法, 培训流程较为成熟。

讲授法, 其优势在于对培训环境要求不高, 传授的知识内容多而系统, 同时参与培训的人数较多, 受训人员的平均培训费用也比较低。但讲授法也存在一定局限性, 表现在教学照本宣科, 比较枯燥。教学以教师单方面传授为主, 互动性不强。教学效果受教师本人水平限制, 同时教学内容比较固定, 难以满足受训者的个性化需求。

1.3.2 实践参与型培训法

实践型培训法更强调受训者对线路运行与维护的实践, 主要应用于需要受训者掌握运行维护技能的培训。此种培训法能理论联系实际, 具有很强的实用性。实践法常用的培训方式有工作指导法、师徒法、工作轮换法、竞赛激励法、模拟训练法等。

(1) 工作指导法

工作指导法又称教练法或者实习法, 是指由线路运行维护受训者的直接主管人员或者经验的工人在线路运行维护工作岗位上对受训者进行培训的方法。指导人对受训者的工作环节及工作操作过程进行指导, 对出现的问题进行及时的纠正, 工作完成情况进行评价和激励。工作指导法优点应用广泛, 可以对运行维护培训基层员工及各级管理阶层都适用。

(2) 师带徒法

师带徒是一种既有现场培训又有课堂培训的工作、学习培训方法。“师带徒”培训方法目的性强、针对性强、操作性强, 只要方向把握好, 就会取得明显效果, 这不仅对师徒双方产生相互影响和促进的作用, 同时还能带动周围的人, 形成良好的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对于新进的线路运行维护工作人员, 采用这种方法, 效果十分明显。

(3) 工作轮换法

工作轮换法又称轮岗, 在预定时间内轮换受训者的岗位, 使受训者获得不同的运行维护工作环节体验, 以便受训者对运行维护工作的环节流程提出优化建议。工作轮换法能丰富受训者的工作经验, 增强对运行维护工作的了解;使受训者更好地了解自己, 确认自己所擅长的运行维护工作环节。工作轮换法的适用范围为一般的直线管理人员, 对其他非直线管理人员不太适用。

(4) 竞赛法

竞赛法常用于线路运行维护培训, 指培训工作人员对受训者布置某项特别任务, 受训者自行或者分成若干小组进行比赛, 最终需分出胜负, 以达到对受训者的培训的目的。

1.3.3 虚拟仿真培训法

在虚拟仿真培训系统中, 它运用3D动画、图形以及声音等不同的多媒体对线路运行维护操作流程进行了逼真的演示。系统中也有非常之多的案例让线路运行维护工作人员进行参考实践, 能够极大的满足线路运行维护工作人员的培训需求。

2 线路运行维护培训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 各个电力企业结合自身的实际需求, 通过聘请讲师、组织素质拓展训练开展培训等多种方式, 不断增强对员工培训的力度, 加大资金投入, 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但是, 也还普遍存在一些有待解决的问题, 通过查阅资料与咨询相关人员, 将其总结如下:

2.1 运行维护培训体系不完善

目前, 每年电网都会招进一批运行维护新员工, 电力企业对新员工培训内容多数为企业文化宣讲以及浅显的电力系统知识, 培训方式也多以讲师宣讲为主, 培训方案简单, 内容千篇一律, 对新员工的职业发展和生涯规划起不到很好的指导作用。

2.2 培训方式单一、评估手段缺乏

电力企业目前的培训方式较为单一, “满堂灌”与“经验谈”仍然在培训中担当了重要的角色, 传统的培训方法在培训的效果上还有待改进与提高;另外, 培训结束后的评估手段也较为缺乏, 师带徒培训流于形式, 未进行师徒培训过程跟踪, 未组织阶段考核和期满考核, 无法检验师徒培训效果。

2.3 培养模式粗放, 理论与实践相脱节

一般的运行维护人员培训多以理论知识宣贯为主, 每个运行维护人员在培训过程中实际动手操作的机会并不多, 电力运行维护是一个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工作, 然而现实培训工作中理论与实践有些脱节, 不利于员工培养;

2.4缺乏既了解培训又懂技术的复合型培训师

目前, 我国专业技术培训师的培训资格参差不齐, 缺乏既了解培训又懂技术的复合型培训师。

3 结束语

维护发展 篇11

关键词:高校工会;青年教师;专业发展

教师专业发展是指教师在职业生涯过程中,通过各种途径,不断提高自身专业知识、能力和素质的专业成长过程。教师的专业发展权包括学习权、科研权、培训权、晋升权等多项权利。但高校工会履行维权职能时,仅关注教师政治与经济权益,对青年教师的专业发展权存在不同程度的忽视。

一、高校青年教师专业发展权受制现状

(一)学习权受制

高校青年教师具备业余学习和岗位专业发展的最佳年龄优势。但作为教学的主力军,青年教师教学任务非常繁重,学历提升受到制约。同时,高校为减少人才流失,规定硕士学位教师工作满2年后可考取博士学位,学士学位教师工作满4年可考取硕士学位,也在一定程度上阻碍青年教师学历提升。

(二)培训权受制

培训权是指教师参加培训或进修的权利。高校青年教师教学经验尚浅,渴望得到有针对性的专题培训,但培训机会难以获得。首先,培训名额大多给予了有经验有资历的骨干教师;第二,高校由于经费及师资的不足,对青年教师进修培训设置种种条件,影响了教师进修培训权的行使。

(三)晋升权受制

晋升权是指教师在职称评定环节的基本权利。在高校教师的职称评审中,工作年限、工作量及科研成果是重要指标。因此青年教师晋升权受限。首先,青年教师即使具备更为出色的能力,晋升名额通常倾向于资历较深的老教师。第二,晋升名额倾向于科研成果较多的老教师。很多青年教师教学非常投入,教学效果非常出色,受到学生广泛好评,但因科研达不到规定标准,晋升非常困难。

(四)科研参与权受制

科研参与权是指青年教师获得科研经费及科研参与的权利。在目前教育资源分配不均的背景下,青年教师难以申请到科研项目,而老教师又不愿青年教师参与自己的项目,甚至出现项目竞争[1]。在这种情况下,青年教师的科研水平难以快速提升。

此外,青年教师的专业发展还存在专业发展注重形式主义、学历提升带有功利性倾向等一系列问题,这些问题的出现严重阻碍青年教师专业发展。

二、工会维护青年教师专业发展权的实现途径

高校工会在青年教师发展权的维护中处于核心地位,发挥着主渠道的作用。青年教师发展权受制,学校工会责任不可推卸。学校工会应积极全面履行各项职能,维护青年教师专业发展权。

(一)建立青年教师利益维护机制

1、积极参与教师发展各项制度的制定与维护

青年教师在年龄、职称等方面都处于弱势,在学校管理者研究发展规划,特别是涉及青年教师个人切身利益的重大问题时,缺乏话语权。这时工会作为教师代言人,务必积极参与其中。学校工会可通过下属各级学院工会,采用调查问卷和座谈等方式,认真听取和汇总各种意见和建议,形成材料,真正将青年教师的诉求反馈给学校管理者,这是对青年教师发展权益的根本性维护。

2、搭建管理者与青年教师的交流平台

学校工会应积极搭建校领导、党政机关与青年教师之间的平台,青年教师与校领导,管理人员进行面对面的交流,充分表达自己的意见和建议,最大限度地维护青年教师的合法权益。

3、拓宽青年教师利益诉求渠道

第一,工会可适当增加青年教师代表名额,给予更多青年教师参与教代会的机会。第二,可通过意见箱、投诉电话、调查问卷等方式,搭建青年教师表达利益诉求的平台;还可开设短信互动平台、网络交流平台等,不断拓宽适合青年教师利益诉求渠道,使青年能够更加积极、有效地表达意愿。

4、完善青年教师职称晋升机制

青年教师晋升困难的最关键原因是科研成果不足。为此,应构建科学的青年教师业务考核评价机制,构建更加科学合理的考核评价指标体系,改变原来科研为主的倾向,增加教学成果所占比例。同时,采用组织考核、同行评议与学生评议相结合的方法, 加大评价的可信度与公信力,使得青年教师的职称晋升更公平合理。

(二)建立高素质学习型的青年教师队伍

1、制定青年教师职业发展规划。

制定青年教师职业发展规划的目的是帮助青年教师认清自身发展的目标与方向,同时使得高校在对青年教师的培养过程中有章可循。首先,要制定完善的青年教师学习和发展长远规划,需要根据青年教师的专业方向、学科发展及教学科研工作的需要, 同时尊重青年教师的个人需要和职业发展意愿, 确定学习计划,开发个人特长;第二,组织青年教师交流学习会;第三,鼓励青年教师申报各级教学科研建设项目,积极创造条件帮助青年教师申请教学科研经费,促进青年教师的科研成长;第四,实施青年教师导师制度,根据青年教师的研究方向,联系相应导师,实行老教师带新教师的导师制度,让老教师成为青年教师的职业领路人。

2、完善青年教师岗前培训和在职培训体系

青年教师的专业发展离不开学习与培训,学校工会组织应及时通知青年教师各类学习培训的机会,同时也应该积极为青年教师争取培训机会。第一,根据青年教师关注的热点问题提供专题咨询、讲座或报告,开展互动性讨论。第二,采取各种措施激励青年教师们积极参加和专业相关的进修学习,从政策上鼓励并推动青年教师参与学历学位进修;第三,充分利用本校资源对青年教师进行培训,可以开展教学技能培训、教学经验交流会、信息技术培训等。

3、建立青年教师个人发展档案

学校工会可根据自身职能特点,为每位青年教师建立个人发展档案,发展档案可全面、动态地记录进修培训、课题研究、评优评先、职务晋升等在内的个人发展基本信息。档案可定期由其个人填写,在校内公开,以此激励青年教师的专业发展。

参考文献

[1]侯佳.保障教师权益 促进教师成长[J].当代教师教育,2010(6).

维护发展 篇12

当今移动基站的配套设施, 大致主要通过空调体系、监控体系以及供电体系三个大模块构成。空调体系, 负责为基站里面所有的机器设备提供良好的工作环境湿度以及温度, 是确保机器设备稳定正常工作的主要构成部分。监控体系, 采取干接点的形式接入, 可以实时地监控移动基站工作环境状态, 同时采取合理的调控措施, 是满足遥控与遥信、基站遥测的核心构成内容;供电体系, 主要包括直流供电机器以及交流供电机器两部分, 可以为基站当中的空调设施、传送设施以及主设施等供给稳定持续的电源接入。

二、关于配套设施维护主要存在的问题

首先因为移动基站大多分布较为散乱, 导致人员维护的效率十分低, 不能够有效及时地确保电源设施的运行质量, 致使移动网络设施的维护工作发生了各种各样的问题。其次由于大量使用阀控式的密封铅酸蓄电池, 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维护人员实际的工作量, 然而因为电池生产厂商的制造工艺流程不一样, 所以电池的质量也不完全一样, 有一些电池的使用寿命比较短, 工艺水平相对较差, 在网络中运行大概一年的时间左右之后, 其容量便大程度降低, 形成导致基站发生故障的重要隐患。最后是因为基站供电机器所应用的380伏交流供电拥有某种程度的不可靠性质, 特别是大量的农村基站运用的农村供电电网往往会发生停电障碍, 致使供电设施的工作质量被外界影响的可能性比较大, 所以发生故障的概率比较高。

三、目前移动通信基站维护的现状

伴随计算机通信科技的迅速发展, 数据量较小的通信能力早已不能够满足人们多种多样的业务要求, 现在在国内的移动通信行业总共包括中国联通的GSM网与CDMA网以及中国移动的GSM网三张2G的通信网络, 总体来看全部都基本达到了中国整个地域的覆盖。因为我国的经济在发展过程当中发生了城乡之间的发展差距比较大, 西部、中部以及东部的经济发展特别不平衡, 使得移动通信的发展水平出现参差不齐的现象。像EV-DO以及E~GPRS等速率较高的数据业务只是在某部分大城市的某些热点区域以内进行局部试点, 整个国内尚没有产生比较完善的移动通信数据业务的应用, 其网络承载还是以语音作为主体, 这样2G网络可以在一定长度的期间里依然发挥着主导的作用。除此以外以数据运用作为卖点、提供丰富形式业务的3G网络, 根据当今的运营情况分析, 综合盈利能力不是很好, 表现了从2G迈向3G时代必须逐步过渡实现, 3G网络的组网以及布局, 在某种程度会和2G一起长期存在, 3G和2G混合组网的情况难以避免。

现在运营商在城市的机房还是以租为主, 每个机房的状况差别相对比较大, 现浇楼面、框架结构的公共建筑其总体的承载能力比较好, 可以满足基本要求;楼板楼面、砖混结构的建筑总体的承载能力比较弱, 必须对楼面的负荷实施核算, 必要的时候还必须将建筑物的构造系统实施核算, 假如满足不了要求, 应当对建筑物实施改造以及加固, 以便满足机房的承载要求。

四、移动通信基站配套设施未来的发展方向

拿电源配套设施分析, 目前的蓄电池全部采用全浮充的方式进行运行。而均充仅在下面几种情况下进行: (1) 蓄电池的放电容量大于15%~25%的额定容量。 (3) 电池在全浮充以后运行达到三个月; (2) 电池组的浮充运行了三个月后, 其中有大于两只的电池电压比2.18V低; (1) 蓄电池在安装完成以后, 对蓄电池实施补充充电。针对第三种状况, 仅有维护人员自己动手完成, 同时在充放电进行几次以后, 依然还有小于2.1gv的电池, 便能判断该组蓄电池存在质量问题, 应当找来厂家进行解决。对于另外三种状况, 必须通过设置参数让开关电源自行完成。现在的开关电源大多都能够对蓄电池实施这种自动充电管理。

五、结语

伴随全世界网络通信科技的逐渐发展以及普及, 基站及其基站维护俨然已经变成通信系统里面关键的构成部分, 担负着确保通信网络总体正常运行的任务。笔者参考前人多年实际的维护工作经验将基站的维护工作从实际内容、存在的问题、发展状况以及总体的发展动向实施各个层次的分析, 这对于具体的基站维护工作具有特殊的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和震.移动基站配套设备维护的现状及发展方向[J].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2006 (S1)

[2]张秀丽.通信系统程控交换设备安装与维护[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 (上旬刊) .2010 (08)

上一篇:节能型联合站下一篇:公共计算机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