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子兰及其栽培技术

2024-05-21

君子兰及其栽培技术(共4篇)

君子兰及其栽培技术 篇1

摘要:通过了解君子兰形态特征、生物学特性及繁殖方式, 总结了君子兰的栽培管理措施及病虫害的防治。

关键词:君子兰,栽培技术,病虫害防治

君子兰, 又名剑叶石蒜。石蒜科, 君子兰属, 多年生常绿草本植物, 是著名的温室观赏花卉。原产南非的纳塔尔, 我国20世纪初从德国和日本引进。

1 君子兰的形态特征

多年生常绿草本, 具粗壮而发达的肉质须根, 叶宽大, 基部合抱呈假鳞茎状, 叶二列叠生, 先端钝圆, 质硬厚而有光泽。花葶自叶丛中抽出, 粗壮, 呈半圆或扁圆形, 伞房花序, 顶生。花被6片, 组成狭漏斗状。浆果球形, 紫红色。

2 繁殖方式

2.1 播种繁殖

君子兰为异花授粉植物, 当种子果皮由绿色逐渐变红色或褐红色时, 才基本成熟。外界环境直接影响种子的寿命, 尤其是温度和湿度。君子兰种子在45~50℃的高温条件下, 大部分种子将失去发芽力。种子贮藏的温度以20℃以下为宜, 君子兰种子发芽缓慢, 从播种到长出胚芽鞘, 通常要40~45天。播种用的基质可用锯木屑、河沙、泥炭等, p H值5.5~6.5为好。播种时间随地域不同而异, 只要气温能保持20~25℃均可进行。

2.2 营养繁殖

最常用的营养繁殖是分株、分鳞茎。分株应用最广, 即把君子兰假鳞茎和根部连接处发出的腋芽, 从母体上切离进行离体培养。一般2~3年后即可开花。分株时间随各地条件不同而异, 有暖气设备或设有中温温室者, 一年四季都可进行;而在长江流域及其以南地区, 以谷雨前为宜, 秋季也可分株, 一般在白露和秋分之间进行。分鳞茎繁殖的时间, 不论哪个地区, 只要温度能稳定在20℃左右都可进行。

3 栽培管理

3.1 温度要求

适宜君子兰生长的温度为15~25℃之间。在适温范围内温度高, 生长发育就快;温度低, 生长发育就慢。一般冬春两季, 白天室温保持在15~20℃, 夜间10~15℃为宜;夏季白天室温保持在20~25℃, 夜间18~20℃为宜;秋季白天室温保持在18~23℃, 夜间13~18℃为宜。冬季温度过低, 会产生“夹箭”现象。

3.2 光照要求

君子兰属半阴性植物, 无光不行, 光照太强也不行。早春、晚秋和冬季有一定的光照对促使君子兰开花结果极为重要。因此一定要掌握好这几个时期的光照强度。

3.3 对土壤的要求

君子兰适宜森林腐殖土, 这种土透气性好, 渗水性强, 且土质肥沃, 具微酸性 (p H值6.5左右) 。就腐殖土的透气性来说不必掺沙子, 但栽培以后, 因常施用有机肥会改变土壤的透气性, 所以栽前掺些沙子对通水通气性效果很好。不管用什么样的盆土, 都应具有较强的透气、渗水性能。

3.4 水分管理

君子兰有发达的肉质根, 能贮存较多的水分, 并有一定的耐旱性。但长时间缺水, 加之温度高, 则根、叶易受害, 影响新叶生长、生根和出箭。如水分过多易烂根。但因水分不足也会出现“夹箭”现象。给君子兰浇水不能等盆土干了再浇, 半干就要浇, 使盆土上下经常保持湿润, 则有利于生长发育。一般苗期需水少, 开花期需水多;秋冬浇水宜少, 春夏浇水宜多。最好用磁化水、雨水、雪水及活水。幼株可用喷壶浇水, 直接往叶子上喷洒, 但拔箭前后, 不能把水浇在叶片上, 以防出现烂箭现象。

3.5 施肥

君子兰喜肥, 但施肥过量会造成烂根。一般施肥方法在结合换盆时施底肥, 春、秋、冬三季每隔1个月施1次发酵后的固体肥, 再每周施1次液体肥。常用的固体肥料主要是将各种油料种子, 如苏子、芝麻、蓖麻籽等, 用铁锅炒熟碾碎即可施用。也可施用腐熟发酵好的饼肥、淡水鱼的下水以及骨粉等。施肥时间一般于清晨施为宜 (施肥应沿盆边浇入, 不要直接施到植株上, 也避免溅到叶片上) , 施液肥后及时浇1次水, 但水量不可过大, 这样一方面可促进肥料的溶解, 另一方面可将新长出的肉质根冲洗一下, 以防液肥伤害。

4 病虫害及防治

4.1 传染性病害

以君子兰植株为寄主的有害微生物或寄生物等侵入, 引起的病害能相互传染, 所以又称为传染性病害。主要有:软腐病、炭疽病、白绢病、疫腐病、线虫病等。主要防治措施: (1) 土壤消毒; (2) 加强养护管理; (3) 发现病株一定要及时剪除或拔除病株并销毁; (4) 进入高温季节前可定期喷洒碱式硫酸铜悬浮剂。

4.2 非传染性病害

所谓非传染性病害, 即非生物侵袭引起的生理病害。主要有:日灼病、黄化病、烂根病、缺素症等。主要防治措施: (1) 光照强时可适当用遮阳网、苇帘等遮荫; (2) 温度高时要加强通风或采取喷水; (3) 防止盆土过湿; (4) 降低肥料浓度。

参考文献

[1]郭红娜.君子兰的病害与防治[J].西南园艺, 2005 (02)

[2]刘桂尊.君子兰的栽培管理[J].河北农业科技, 2005 (03)

[3]李顺望.君子兰栽培管理[J].湖南农业, 2003 (15)

君子思想及其对现代管理者的启示 篇2

“君子”一词由“君”和“子”二字合成, 许慎在《说文解字》中解:“君, 尊也。从尹, 发号, 故从口。古文象君坐形。”“君”的上半部分为“尹”, 尹的本意是有权势的官吏, 下半部为“口”即发号施令, 所以“君”意为发号施令的统治者。“子”为古代对男子的尊称。“君子”合起来即为对在高位者和贵族男子的统称。这是“君子”的原意, 强调的是权位。但在孔子那里, “君子”被赋予了更深层次的内涵, 即“德”。《论语译注》中杨伯峻对“君子”有两种释义:一是指有道德的人, 一是指在高位的人。在孔子看来, “君子”之称不是位高权重之人所独享的, 更与德行之人相称。有道德的人不一定在高位, 但身处高位之人一定要有与其“位”相匹配的德行才真正可称为“君子”。用现代的话说就是作为管理者要必备基本的素质才能成为合格的管理者。

在孔子看来, 君子必须“尚德”, 并把“德”引进君子的概念中, 一方面除去了“君子”的阶级外衣, 以德行作为评判君子的标准, 使得王孙贵族依赖宗法血缘关系垄断国家管理的传统得以打破, 为平民百姓参与国家管理开辟了路径;另一方面也使得“君子”成为完满德行的承担者, 如“君子不器”、“君子周而不比”、“君子坦荡荡”等。由此, 孔子的“君子”便具有双重性, 既是社会管理的承担者, 又是理想人格的化身, 社会大众的道德楷模。

关于君子如何提高自身修养, 孔子有诸多论述。君子有三戒:“少之时, 血气未定, 戒之在色;及其壮也, 血气方刚, 戒之在斗;及其老也, 血气既衰, 戒之在得。” (《论语·季氏》) 即年轻时不要迷恋女色, 壮年时不要争强好胜, 老年时不要贪求无厌。

君子有三恕:“有君不能事, 有臣而求其使, 非恕也;有亲不能孝, 有子而求其报, 非恕也;有兄不能敬, 有弟而求其顺, 非恕也。士能明于三恕之本, 则可谓端身矣。” (《孔子家语·三恕》) 自己做不到的事却要求他人去做, 这没有做到推己及人。

君子有三患:“未闻之, 患不得闻;既得闻之, 患不得学;既得学之, 患弗能行。” (《孔子家语·好生》)

君子有四绝:“毋意, 毋必, 毋我。 (《子罕》) 君子有五耻:有其德而无其言, 君子耻之;有其言而无其行, 君子耻之;既得之, 而又失之, 君子耻之;地有余民不足, 君子耻之;众寡均而人功倍己焉, 君子耻之。” (《孔子家语·好生》)

君子有五行:“恭、宽、信、敏、惠。恭则不悔, 宽则得众, 信则人任焉, 敏则有功, 惠则足以使人。” (《论语·阳货》) 君子有九思:“视思想, 听思聪, 色思温, 貌思恭, 言思忠, 事思敬, 疑思问, 忿思难, 见得思义。” (《论语·季氏》)

以上孔子从言、颜、行、态等方面对君子如何提高自身修养做了详尽的论述, 概括起来讲主要有以下几点:

1. 严以律己。

君子无论做什么都对自己有着严格的要求, 时时思虑自己有什么不足, “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 造次必于是, 颠沛必于是” (《论语·里仁》) , 时刻与仁德同在, 这当然是一种思想境界, 却可以是君子追求的目标。这就是说作为管理者, 亦要严格要求自己, 使自身达到比他人高的水平, 有管理他人的权利。

2. 宽以待人。

仲弓请教孔子如何管理, 子曰:“先有司, 赦小过, 举贤才。” (《论语·子路》) “先有司”是要给工作人员带好头, “赦小过”是不计较别人的小错误即宽以待人, 然后是“举贤才”选拔优秀人才。孔子讲宽以待人放在管理方法的第二位, 可见其在管理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3. 坚守原则。

子曰:“君子固穷, 小人穷斯滥矣。”君子也有处于困境的时候, 但无论多艰难依然有所坚持, 有自己的原则、底线。作为管理者, 一样要有自己的坚持与原则。

4. 通权达变。

孔子主张:“君子之于天下也, 无适也, 无莫也, 义之与比。” (《论语·里仁》) 君子通权达变, 对于天下的事情, 怎么合适, 便怎样干。对于管仲与召忽 (召忽与|才苑广角·领导艺术|LINGDAOYISHU

管仲皆为公子纠之近臣, 纠死, 召忽随主自裁, 管仲却易主辅佐齐桓公建立霸业) , 孔子的评价是“召忽者, 人臣之才也, 不死则三军之虏也, 死之则名闻天下, 夫何为不死哉?管子者, 天下之佐、诸侯之相也, 死之则不免为沟中之瘠, 不死则功复用于天下, 夫何为死之哉?” (《说苑·善说》) 一死, 一生;一个人臣之才, 一个诸侯之相;一个名闻天下, 一个功于天下。二者同为仁人, 只是取舍不同罢了。在一定的环境和条件下, 君子可能会“屈身行道”, 但绝对不会“屈道求身”, 为了实现理想他可以忍辱负重, 但绝对不会为了追求富贵而放弃自己的理想。

二、“君子”思想对现代管理者的启示

1. 君子为政不争。

孔子说:“君子如天下之人不可上也, 故下之;知众人之不可先也, 故后之。”君子知道天下的事不可事事争上, 所以宁愿居下;知道不可居于众人之先, 所以宁愿在后温和谦恭修德, 会使人仰慕;守住柔弱保持卑下则没人能够超越。“人皆趋彼, 我独守此。人皆或之, 我独不徒。内脏我智, 不示人技。我虽尊高, 人弗我害。谁能于此?江海虽左, 长于百川, 以其卑也。天道无亲, 而能下人, 戒之哉!” (《孔子家语·观周》) 意思是人人都奔向那里, 我独守在这;人人都在变动我独自不移。智慧藏于心中, 不向别人炫耀;我虽然尊贵高尚, 人们也不会害我。有谁能做到这样?江海虽然处于下游, 却能容纳百川, 因为它地势低下。上天不会亲近人, 却能使人处在它的下面。作为管理者, 在管理活动中亦要学会处下, 学会放低身段, 以退为守, 并不是事事都要自己争先, 合理安排管理, 给他人机会才真正有管理者之风。

2. 君子为政有礼。

孔子刚做官时, 担任中都邑的邑宰, 他制定了使老百姓有保障、死得安葬的制度, 提倡按照年纪的长幼吃不同的食物, 根据能力大小承担不同的任务, 男女各走一边, 在道路上遗失的东西没人拾取据为己有, 器物不求浮华雕饰, 等等。详尽的规范各个方面, 使老百姓行为举措都有章可循, 有制可依, 孔子说过:“道之以政, 齐之以刑, 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 齐之以礼, 有耻且格。” (《论语·为政》) 有了规范, 社会才会井井有条, 否则会混乱无序。但要注意, 此规范的对象是全体社会成员, 不只包括被管理者也包括管理者自身。孔子说“君使臣以礼, 臣事君以忠” (《论语·八佾》) , 在上位的人只有按礼来对待下级, 下级人员才会忠心对上, 这是相互的。

3. 君子为政重教。

在《孔子家语·王言解》中记载孔子与曾参的对话, 孔子告于曾参“内修七教, 外行三至”就可足不出户而教化天下。“七教”就是执政者敬老推动民众孝顺, 用尊齿推动兄弟间的情意, 用好施推动民众的宽厚精神, 用亲近贤人推动民众选择良友, 用推崇道德推动民众的真诚精神, 用憎恶贪婪来推动民众知耻而不争, 用兴廉让之推动民众节俭。“三至”就是“至礼”“至赏”“至乐”, 从而做到天下治, 士乐, 民和。实际上, 在孔子看来, 管理就是教育, 管理者就是教育者, 管理的过程就是教育的过程, 教化民众是“君子”的基本职责。

4. 君子为政讲沟通。

孔子说:“君子莅民, 不可以不知民之性而达诸民之情。既知其性, 又习其情, 然后民乃从命矣。” (《孔子家语·入宫》) 君子管理民众, 不可以不了解民众的性情, 进而了解民众的感情。知道了民性, 熟悉了民情, 民众才能服从管理。那有何以了解民性、民情。君子管理不能只是高高在上, 要了解民众愿意做什么, 愿意如何做。强行役使只会得来屈从与不配合。“内外不相应, 则无以取信与庶民者矣。此治民之至道矣, 入官之大统矣。” (《孔子家语·入宫》) 管理者和被管理者若不能相互了解沟通, 就不能取信于大众。孔子称此为治理民众最重要的原则, 也是入仕做官最重要的纲领。对于现代管理者来说, 沟通又何尝不重要, 孔子在两千多年前就有如此深刻的认识, 实让人惊叹。

5. 君子为政“无为”为最高境界。

《说苑·君道》中记载, 虞国和芮国为了争田而打官司, 打了几年都没有结果, 他们就想找仁人西伯 (即周文王) 给评判。他们进入西伯的领土后, 看到耕田的人相互谦让田地的边界, 走路的人相互让路。进入城邑后, 看到男女分道而行, 老年人没有提着重东西的。进入西伯的朝廷后, 士谦让着让他人做大夫, 大夫谦让着让他人做卿。虞国和芮国的国君说:“我们真是小人啊!是不可以进入西伯这样的君子之国的。”于是, 他们就离开了, 把所争的田作为闲田。孔子曰:“以此观之, 文王之道, 其不可加焉。不令而从, 不教而听, 至矣哉!” (《孔子家语·好生》) 文王已做到管理的最高境界, 不下令百姓自觉听从, 不用教导民众自觉去做。这可以说是管理者的最高追求, 可能会是一种理想境界, 但不代表不可以去追求去实践。 (作者单位河南省信息管理学校) ■

君子兰及其栽培技术 篇3

关于《左传》中的“君子曰”, 历来都有学者研究, 我想借荐前辈的研究成果, 试分析下《左传》中“君子曰”论赞体式及其对后代史学、文学的影响。

有学者提出“君子曰”这一体例的形成是源自《左传》作者表达思想的需求。[1]他认为《左传》思想的表达主要采用如下三种形式:一是依据《春秋》本身的褒贬倾向, 在叙述事件中融入作者的思想;二是借作者笔下的历史人物的言论或对事件的评论来体现作者的思想, 如借仲虺、孔子等人之口来褒贬;第三种方式就是采用很明显的“君子曰”的形式来评论, 此外还有“君子谓”、“君子是以知”和“君子以为”等类似的评论方式。这种评论方式并非只出现在《左传》中, 在《国语》、《礼记》等这些先秦典籍中都有出现, 但是在《左传》中出现的次数最多, 据前人统计有八十三处之多。《左传》作者借这一形式对他笔下的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或褒或贬, 或客观分析, 或就事论事。每到情感呼之欲出的时刻, 就借君子之口发表评论, 对历史的评论形式上虽是出自君子之口, 实则体现的是左氏的爱憎好恶。

《左传 · 成公十四年》君子曰:“《春秋》之称, 微而显, 志而晦, 婉而成章, 尽而不污, 惩恶而劝善, 非圣人, 谁能修之?”[2] (P870) 《春秋》叙事议论都特别隐晦, 左氏在“传”《春秋》时, 一字喻褒贬的笔法似乎并不能淋漓尽致的将作者的满怀激情抒发, 所以作者采用“君子曰”方式直接抒情, 对历史事件给予自己分明的爱憎, 也给读者一个是非标准。

2、“君子曰”与《左传》作者的关系

关于“君子曰”, 有人认为与《左传》作者无关。“宋人林黄中认为, ‘君子曰’不是作者所加, 而是汉代刘歆托古伪作, 此观点也得到朱熹的赞同。至清代, 大多都认为非作者之语, 清代刘逢禄和近代康有为也持此说。杨向奎先生和郑良树先生都反对这一说法。”[3]他们认为“君子曰”系《左传》原有。

另一种观点认为“君子曰”为《左传》作者所作的评论。唐代孔颖达认为:“传有评论, 皆托君子。”[4]《北史 · 魏澹传》中魏澹认为, 所称“君子曰”作者, 皆左氏自为论断之辞。另一种观点则认为“君子曰”非《左传》作者言, 而是作者援引当时所谓“君子”的话, 借君子之口说出嘉言善语。“清人张照认为‘君子之称, 或以德, 或以位。左氏所谓君子者, 谓其时所谓君子其人者, 皆如是云云者, 非左氏意以如是云云者, 乃可称君子之论也。’” (杨伯峻《春秋左传注》15 页) 而杨伯峻在《春秋左传注》中说, “以上两种观点不同, 都有偏颇, 合之则较备。”王和认为“也有一部分是后代的经师在添加解经语时又沿袭了这种笔法, 屡有附益, 把他们自己的一些看法借君子或古人之口加了进去。故对《左传》中的这类文字我们应当认真分析, 既不可一概认作左氏原文, 也不可一概认作后人附益, 只能具体文字具体分析。”[5]

春秋战国时代, “君子”是集高尚的道德情操、深厚的文学修养和优秀的人格品质等各方修养于一身的人, 是人格的典范, 君子说的话似乎就是标准, 有更高的权威。《论语》经过几千年血雨腥风, 仍然能保存下许多关于“君子曰”的话, 足见君子说的话的分量以及后人对它的重视。君子说的话也往往被文人引用, 甚至文人为了使自己所说的话有权威, 也冠以君子的名义, 所以我认为杨伯峻说说的“君子曰”可能出自作者之口, 也可能是引用他人之语, 这个观点是中肯的。王和认为还有一部分“君子曰”为解师所加, 也是有这个可能的, 因为上古之书, 成之于众手, 相信《左传》自诞生以来的几千年, 后人对其加工并未停止过也将不会停止。

3、《左传》中“君子曰”之论赞体对后世史书及历史小说的影响

先秦典籍中出现的“君子曰”的论赞历史的形式, 虽并不是只出现在《左传》中, 还散见于《国语》、《战国策》、等书, 但是在《左传》中出现的次数最多, 论赞形式多样, 其中蕴含的思想性和文学想都是其他先秦著作所无法比拟的, 可见“君子曰”这种论赞历史的方式是成熟于《左传》的。这一独特的评价历史的方式为后代的史学家和文学家所吸收并发扬光大, 不仅在历史著作中有“XX曰”的形式, 在古典小说中也有大量的存在。

论赞是我国史书的重要部分。继《左传》之后, 后代的历史学家在撰写史书的过程中, 吸收了“君子曰”这一论赞形式, 最鲜明的例子则是《史记》每篇末尾的“太史公曰”。“太史公曰”是司马迁对《左传》中君子曰的继承和创新。《左传》还是借君子之口发表评论, 到了《史记》则是太史公自叙, 这种直接发表自己爱憎好恶的评论历史的方式又深为后代史学家所膜拜效仿, 其后大家似乎已经淡忘了“君子曰”的论史方式, 为人们所津津乐道并身体力行的却是“太史公曰”。刘知几在《史通 · 论赞》中说到:“《春秋左氏传》每有发论, 假‘君子’以称之。二《传》云‘公羊子’、‘谷梁子’, 《史记》云‘太史公’。既而班固曰‘赞’, 荀悦曰‘论’, 《东观》曰‘序’, 谢承曰‘诠’, 陈寿曰‘评’, 王隐曰‘议’, 何发盛曰‘述’, 杨雄曰‘撰’, 刘昞曰‘奏’, 袁宏、裴子野自显姓名, 皇甫谧列其所号。”, 从汉至魏晋六朝的史书无一例外的采撷了《左传》中“君子曰”的评史模式。其他如《晋书》、《南齐书》、《北齐书》、《旧唐书》的“史臣曰、赞曰”承《后汉书》的“论曰、赞曰”;《宋书》、《梁书》、《陈书》、《魏书》、《周书》、《隋书》、《旧五代史》的“史臣曰”承《史记》之的“太史公曰”;《南史》、《北史》的“论曰”, 《宋史》、《辽史》的“论曰”和“赞曰”的交替使用, 《新唐书》、《金史》、《明史》的“赞曰”承汉书的“赞曰”和《三国志》之“评曰”[6] (P124) 。其一以贯之, 蔚成评论模式之大观。

《左传》的这一评论历史的模式也影响到了中国古典小说, “后代的小说也毫不含混的地继承了这一传统, 使用“传赞”、“史评”, 或“XX曰”的特有形式, 来表达作者对于人物的褒贬臧否。有时评论的内容还包括对创作意图、写作缘由及事实由来的说明。”[7] (P87) 存在于这些小说中的“史评议论”跟《左传》中评论的思想内容是相类似的, 都是从作品写作年代的礼仪标准来衡量笔下的人物和事件, 这一点无疑也是从《左传》中继承过来的。

我们举几部著名的中国古典小说来看看, 这一体例在其中的痕迹。试看唐人小说《谢小娥传》的末尾几句:

君子曰:“誓志不舍, 复父夫之仇, 节也;佣保杂处, 不知女人, 贞也。女子之行, 唯贞与节, 能终始全之而已, 如小娥, 足以儆天下逆道乱常之心, 足以观天下贞夫孝妇之节。余备详前事, 发明隐文, 暗与冥会, 符于人心。知善不录, 非《春秋》之义也, 故作传以旌美之。

从篇末的评论性语言可以看出作者的旌美之词或劝诫之语, 这无疑是《左传》传《春秋》陈恶劝善的滥觞。

明人的拟话本作品里的评议文字也是很明显的, 每一卷的末尾都有“诗赞曰”、“诗云”字样, 引出作者对人物的评价或对故事的总结性的意见, 就像史著里的“传赞”经常用韵文来表述一样, 几句无言或七言的诗句便道出了作者的议论。《杜十娘怒沉百宝箱》结尾这样写道:

后人评论此事, 以为孙富谋夺美色, 轻掷千金, 固非良士;李甲不识杜十娘一片苦心, 碌碌蠢才, 无足道者。独谓十娘千古女侠, 岂不能觅一佳侣, 共跨秦楼之凤, 乃错认李公子。明珠美玉, 投于盲人, 以致恩变为仇, 万种恩情, 化为流水, 深可惜也!有诗叹云:

不会风流莫妄谈, 单单情字费人参;

若将情字能参透, 唤作风流也不惭。

明清的历史小说对《左传》“君子曰”的论赞形式的继承尤为彻底。明末清初的历史演义小说《东周列国志》, 其中就有大量的“词曰”、“诗曰”、“歌曰”、“髯翁曰”、“胡曾先生曰”、“陶潜渊有诗云”等论赞性的言语, 对历史人物和事件褒贬臧否, 这无疑是脱胎于《左传》中的君子曰。

《三国演义》是取材于东汉末年和魏、蜀、吴三国历史而演义连缀成的历史小说, 在文中也有大量的论赞性的语词, 如第一回写关、张二人在镇压黄巾起义中初显身手, 斩杀黄巾将领邓茂和程志远时这样评道:后人有诗赞二人曰:

英雄露颖在今朝, 一试矛兮一试刀。初出便将威力展, 三分好把姓名标。

第五回写关云长温酒斩华雄这一段后又有评语道:后人有诗赞之曰:

威震乾坤第一功, 辕门画鼓响冬冬。云长停盏施英勇, 酒尚温时斩华雄。

从《左传》到《史记》再到后代的史书, 既而至于历史小说, 我们可以窥探到后世史学、文学在发展过程中对《左传》中的“君子曰”的继承和创新。《左传》评论历史时是托名于“君子”, 史书借用“某某曰”或“论曰”、“赞曰”的形式, 这跟“君子曰”的效果是殊途同归的。而罗贯中和蔡元放等人则是评小说中的人物则是借“后人”之名来评论, 像《左传》作者一样借他人之口, 行己评之实, 无论是“君子”还是“后人”都能够增强评论的客观性和权威性。

《左传》作为先秦时期最重要的历史兼文学著作之一, 实在是中国史学和文学发展的永不枯竭的源头, 他们是我们继往开来的动力。只有深深扎根于这片沃土, 我们的文学之树才能结出更丰硕的果实来。

摘要:《左传》是先秦时期重要的历史兼文学著作。它作为一部历史著作, 因其秉笔直书, 客观记录, 保存了春秋时期丰富的历史文献资料而备受重视;而作为一部文学巨著, 因其承载的思想文化和特殊笔法而受到历代学者的关注。我们今天要追溯历史, 寻找文化的开源之处, 《左传》都是避不开的珍贵文献。《左传》中的“君子曰”作为一种论赞体式, 不仅为丰富《左传》思想内容而增墨添彩, 而且也为后代史官写史书及文学家写历史演义小说评说历史提供了一种范式。

关键词:《左传》,君子曰,论赞,影响

参考文献

[1]孙振芳.乐帧益.试论《左传》中的“君子曰”[J].上饶师范学院学报, 2006, (2) .

[2]杨伯峻.春秋左传注 (修订本) [M].中华书局, 2014, (7) .

[3]吴澍时.钱律进.《国语》和《左传》“君子曰“之比较[J].古籍整理研究学刊, 2010, (9) .

[4]十三经注疏·左传注疏[M].文公二年“君子以为失礼”句下孔颖达疏引, 第1839页.

[5]王和.《左传》的成书年代与编纂过程[J].中国史研究, 2003, (4) .

[6]刘知几.史通·上白云译注[M].中华书局, 2014, (7) .

君子兰及其栽培技术 篇4

本研究在前期探讨了厚朴四君子汤治疗慢性胃炎的药效作用[2], 为了更好地控制厚朴四君子汤颗粒的质量,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构建厚朴四君子汤及各单味药指纹图谱, 并对组方药材与颗粒之间的相关性进行研究, 同时对色谱峰进行归属, 以期为厚朴四君子汤的质量控制提供依据。

1 仪器与试药

1.1 仪器

Waters e2695-2998型高效液相色谱仪 (美国沃特斯公司, PAD检测器, 四元梯度泵) , 软件为Empower 2数据处理软件系统;SHISEIDO Capcell park MC C18 (4.6mm×250mm, 5μm) 色谱柱;KQ5200DE型数控超声波清洗器 (昆山市超声仪器有限公司) ;Mettler XS205DU电子天平 (瑞士梅特勒托利多公司) ;MilliPoreAdvantage A10自动纯水机 (美国默克密理博公司) 。

1.2 试药

厚朴四君子汤颗粒由深圳市南山区西丽人民医院提供, 批号见表1。厚朴、人参、茯苓、白术、甘草药材均购于安徽广印堂制药有限公司, 经刘法锦研究员鉴定:厚朴为木兰科植物厚朴Magnolia officinalis Rehd.et Wils.的干燥干皮、根皮及枝皮;人参为五加科植物人参Panax ginseng C.A.Mey.的干燥根和根茎;白术为菊科植物白术Atractylodes macrocephala Koidz.的干燥根茎;茯苓为多孔菌科茯苓Poria cocos (Schw.) Wolf的干燥菌核;甘草为豆科植物甘草Glycyrrhiza uralensis Fisch.的干燥根及根茎。甘草苷对照品 (批号:111610-201005) 、甘草酸铵 (批号:110731-200615) 、厚朴酚 (批号:729-9204) 、和厚朴酚 (批号:730-9204) 均购于中国食品药品检定研究院。

甲醇、乙腈为色谱纯 (美国默克公司) ;液相用水为超纯水;其余试剂均为分析纯。

2 方法与结果

2.1 色谱条件

色谱柱:SHISEIDO Capcell park MC C18 (4.6mm×250mm, 5μm) ;流动相:以甲醇为流动相A, 0.1% (体积分数) 磷酸的水溶液为流动相B, 按表2程序, 进样测定。检测波长:240nm;流速:1.0mL/min;柱温:30℃。

2.2 对照品溶液制备

分别精密称取甘草苷、甘草酸铵、厚朴酚和和厚朴酚对照品适量, 置100mL容量瓶中, 加甲醇分别制成每1mL含甘草苷0.101mg、甘草酸铵0.1664mg、厚朴酚0.5378mg和和厚朴酚0.6012mg的溶液, 即得。

2.3 供试品溶液制备

分别取上述S1~S10厚朴四君子汤颗粒各约2.0g, 精密称定, 置100mL具塞锥瓶中, 精密加入50%甲醇25mL, 称定重量, 超声处理 (功率200W, 频率40kHz) 30min。取出, 放冷, 再称定重量, 加50%甲醇补足减失的质量, 摇匀, 0.45μm微孔滤膜滤过, 取续滤液, 即得。

2.4 厚朴四君子汤颗粒组方药材供试品溶液制备

分别取与颗粒投料同批药材, 厚朴药材粉末1.5g、人参药材粉末3.0g、白术药材粉末2.0g、茯苓药材粉末5.0g、甘草0.5g, 精密称定, 加水100mL, 煮沸30min, 蒸干, 加硅藻土1.0g拌匀, 同“2.3”项方法制成厚朴四君子汤颗粒组方药材供试品溶液。

2.5 方法学考察

2.5.1 精密度试验

取同一批厚朴四君子汤颗粒 (批号:J130805) , 按照“2.3”项下方法制备供试品溶液, 连续进样6次, 按“2.1”项下条件测定。以9号峰为参照峰, 其保留时间和峰面积为1, 计算出各共有峰的相对保留时间和相对峰面积, 结果其RSD值均小于3%, 同时用相似度评价软件计算各指纹图谱的相似度均大于0.99, 表明仪器精密度良好。

2.5.2重复性试验

取同一批厚朴四君子汤颗粒 (批号:J130805) , 分别精密称取6份, 按照“2.3”项下方法制备供试品溶液, 按“2.1”项下条件测定。以9号峰为参照峰, 其保留时间和峰面积为1, 计算出各共有峰的相对保留时间和相对峰面积的RSD值均小于3%, 同时用相似度评价软件计算各指纹图谱的相似度均大于0.99, 表明本方法重复性良好。

2.5.3稳定性试验

取同一批厚朴四君子汤颗粒 (批号:J130805) , 分别于制备后0、4、8、12、16、24h进样, 按“2.1”项下条件测定。以9号峰为参照峰, 计算出各共有峰的相对保留时间和相对峰面积的RSD值均小于3%, 同时用相似度评价软件计算各色谱指纹图谱的相似度均大于0.99, 表明供试品溶液在24h内稳定。

2.6 厚朴四君子汤颗粒HPLC指纹图谱的建立

2.6.1 厚朴四君子汤颗粒对照指纹图谱的建立及特征峰的指认

采用药典委员会推荐的中药色谱指纹图谱相似度评价系统 (2004A版) 对10批厚朴四君子汤颗粒HPLC图谱进行处理, 匹配结果见图1, 所得对照指纹图谱见图2。选择稳定性好、吸收较强、特征明显的色谱峰为共有峰, 根据10批样品的测定结果确定24个共有峰。经与对照品溶液色谱图比对后, 确认样品图谱中10号峰为甘草苷、22号峰为甘草酸铵、23号峰为和厚朴酚和24号峰为厚朴酚。9号峰峰面积大小适中, 基线分离, 以9号峰为参照峰, 其保留时间和峰面积为1, 各共有峰的相对保留时间及相对峰面积分别列于表3、表4。10批厚朴四君子汤颗粒与对照指纹图谱相似度分别为:0.981、0.973、0.980、0.962、0.973、0.984、0.986、0.975、0.901、0.991。各批厚朴四君子汤颗粒与对照指纹图谱的相似度均较高, 为了保证厚朴四君子汤颗粒的质量, 按中药色谱指纹图谱相似度评价系统 (2004A版) 计算, 应规定供试品指纹图谱与对照指纹图谱的相似度不得低于0.90。

注:A对照指纹图谱, B对照品色谱;10甘草苷、22甘草酸铵、23和厚朴酚、24厚朴酚

2.6.2 复方与药材相关性研究

采用相同色谱条件测定各药材及复方指纹图谱, 通过各色谱峰保留时间的比较分析, 归属了20个特征峰, 其中5、6、7、8、9、18、19、23、24号峰来源于厚朴, 10、11、12、14、15、16、21、22号峰来源于甘草, 1、19号峰来源于厚朴和白术, 2、4号峰来源于人参和茯苓, 见图4。3、13、17、20号峰不属于任何单味药, 推断其为厚朴四君子汤经水煎煮过程中的化合产物。

3 讨论

考察不同流动相体系、检测波长和供试品溶液的制备方法, 结果显示以甲醇-0.1%磷酸为流动相体系梯度洗脱所得到的色谱图基线较平稳且分离效果好;检测波长在240nm测定, 特征峰数多且响应灵敏度高;以50%甲醇超声30min, 所得色谱图最大限度地反映了颗粒的特征。

中药复方制剂的多指标定量分析是目前质量控制和评价的一个技术难点, 其根本原因在于可供定量用的对照品有限[3]。中药指纹图谱是一种综合性、可量化的鉴定手段, 主要用于评价中药材以及中药制剂半成品质量的真实性、优良性和稳定性, 为中药复方物质基础研究提供方法学平台。建立中药指纹图谱将能较为全面地反映中药及其制剂中所含化学成分的种类与数量, 进而对药品质量进行整体描述和评价, 这也正好符合中医理论的整体学说。[4]

注:A厚朴四君子汤颗粒;B厚朴药材;C人参药材;D白术药材;E茯苓药材;F甘草药材

本研究建立了厚朴四君子汤颗粒的HPLC指纹图谱, 此方法简便、可靠、重现性好, 为后续厚朴四君子汤颗粒药效物质基础研究的深入开展奠定了基础。以9号峰为参照峰确定了厚朴四君子汤颗粒的24个共有峰, 并通过相似度计算软件得到10批厚朴四君子汤颗粒的对照指纹图谱及各批样品与对照指纹图谱之间的相似度, 结果10批样品相似度均在0.9以上。不同批号厚朴四君子汤颗粒指纹图谱的色谱峰整体上基本一致, 表明厚朴四君子汤颗粒提取工艺及制剂工艺都比较稳定, 对原料药材的质量控制良好, 保证了厚朴四君子汤颗粒质量的稳定性和一致性, 可以满足生产的需要。本文所建立的HPLC指纹图谱可有效控制厚朴四君子汤颗粒的质量, 同时研究结果显示, 厚朴四君子汤合煎后产生了各单味药独立水煎所不具有的新成分, 提示复方水煎液所含药物化学成分不等同于各单味药药物化学成分的简单加合, 从药物化学的层面, 再次验证了“药有个性之所长, 方有合群之妙用”的古训[5]。

参考文献

[1]高永珍, 武瑞珍, 陈永利.四君子汤在中医内科疾病脾胃气虚证中的应用[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 2013 (05) :52.

[2]曾国庆, 杨小秋, 付英玉.厚朴四君子汤治疗慢性胃炎疗效观察[J].中国实用医药, 2012, 7 (34) :128-129.

[3]罗文, 刘斌, 王伟, 等.基于降脂宁调脂抗氧化有效部位HPLC指纹图谱的多指标成分定量方法研究[J].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0, 33 (6) :413.

[4]孙响波, 于妮娜, 张法荣.黑地黄丸及其各单味药HPLC指纹图谱研究[J].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4, 1 (16) :64-65.

上一篇:学生对课堂的期待下一篇:台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