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己

2024-06-17

自己(通用12篇)

自己 篇1

不久前, 在美国工作的儿子与我谈起一件事。他告诉我, 近来, 只要不是下大雨, 他就坐公交车上班。儿子的住处与公司距离不算远, 道路通畅时, 大约半小时车程。如遇堵车, 时间就难说了。好在他上班的时间相对自由, 每天早晨, 他通常会上网查明路况, 尽可能避开拥堵高峰。为了节约能源, 美国政府一向鼓励人们乘坐公交车, 儿子所在的公司, 也为每个员工办理了免费的公交车年卡。出于对儿子的安全关心, 我一直建议他尽可能乘公交车上班。儿子对这种劝告“置若罔闻”, 还说出许多理由, 如下班后要去健身, 要去购物, 要和朋友聚会, 等等。总之, 还是开车来得方便。现在, 知道儿子愿意乘公交车上班, 我自然高兴, 接下来也要问明为什么。汽油涨价是首当其冲的理由。还有一点, 他所在的公司和城市, 不久前出台了一项新政策。公司规定, 员工在两个月内累计乘公交车上班15次以上, 可获得50美元奖励。而公交公司也规定, 市民累计乘公交车45次以上, 同样可获得50美元奖励。既节省汽油, 又能获奖励, 不少青年人开始加入乘坐公交车的行列。我很好奇, 美国人怎么统计乘车次数。我问:“公司是否设刷卡机, 比如你骑车或步行上班的时候?”儿子笑了, 说:“根本不可能操作。”他就职的是一家大公司, 开放的庭院里有许多独立的小楼, 每个楼的地下一层即为四通八达的车库。车来车往十分自由, 没有人监督, 也不可能监督。那怎么统计?儿子说, 自己统计。将乘公交车的时间依次统计下来, 达到15次, 就可上报公司领取奖金。公交公司又该怎么统计呢?我见过儿子的公交年卡, 只能用作出示, 无刷卡功能。那么, 怎样让公交公司了解你已经乘坐了45次以上呢?美国人的办法又是“自己统计”。乘车人可随时登录公交网, 将自己的乘车记录登记在案, 够了45次, 就可领取奖金。接下来的问题是, 会不会有人虚报冒领。儿子想了一下说, 理论上也不能完全排除这种可能。但美国有非常完善的信用体系, 一个人的信用记录将伴随终生, 几乎没有人愿意为区区50美元留下信用污点。而一个人的诚信度在美国非常重要, 买房买车、贷款保险等等, 都要据此进行评估。一次违规将可能导致严重后果。如果在这样的小事上撒谎, 占了50美元的“小便宜”, 被发现后, 他的信用等级就会下降。曾有的不良信用记录, 会使这个人生活增加许多困难。即使勉强贷到款, 也会付出比别人高得多的利息。而这多付出的部分, 可能高达几万美元。这就是美国特色。

自己 篇2

在这次读书活动中,我有幸阅读《超越自己?创造自己?肯定自己》一书。这本书里面没有什么了不得的经世伟略,却充满一个父亲亲切的叮咛,通过书信的方式,教导他那走向成年的孩子,如何战胜自己的惰性和童年时期的依赖心。在龙蛇杂处的纽约市和充满竞争的明星学校里,找到生存自保之道,并寻求进一步的突破。

在《超越自己》这一章节中,让我学到很多观点,如:关于利用时间与金钱。金钱与时间,在会用与不会用者的手中,可能是产生天渊之别的,善于理财的人,能够用有限的钱买到他需要的东西,创造更多的财富,不懂理财的人,则可能毫无计划地使用,东买一点,西添一样,到头来买的东西不少,却该有的没有,既买的又无用处。又如,会用时间的人,懂得安排时间,按照事情的急需支取,到头来,不但完成了他要做的,而且能够留下多余的时间。

手捧这本书,我时而忍津不禁,时而掩卷遐思,时而拍案叫绝,掩卷后尚留感慨多多。人生最大的收获是肯定自己。不要因为别人低估你、批评你,就随意地看轻自己,不要让他人的评价左右了你的一生。当你肯定了自己,便有了百倍的信心,也能把自己的长处发挥到极致。

“金无足赤、人无完人”,人的一生难免会有过错,难免会有坎坷,而且也难免会有缺陷,面对人生路上的种种不如意,不能畏缩,更不能自卑。要善于肯定自己,把自卑化解为一份自尊的动力。若此,便有了一份巨大的收获。人生最大的成功是超越自己。胜不骄,败不馁,宠辱不惊,贫贱不移,处顺境而不张狂,遭逆境而不失望。若此,则能超越自己。其中,最重要的是面对困难和挫折,要敢于超越自我。“任凭风浪起,稳坐钓鱼台。”人生在世,不如意事常八九,无论工作中的“挠头事”,还是家庭里的“难唱曲”,当淡泊从容,沉着应对。“不管风吹浪打,胜似闲庭信步”,生命的内涵只有在抗争中才会化为永恒,翻腾的大海只钟爱那些勇敢的弄潮儿。超越自己,才能使生命更加完美。面临巨大的苦难与挑战,要用你最好的心态去面对,当你最终超越自己以后,你会深深体会到那一种“闲看庭前花开花落”的荣辱不惊的悠闲,那一种“漫随天外云卷云舒的轻松”,生命就像在自由自在的空间游弋般无拘无束。

当我读到刘墉作者回台湾去拜访师傅后,我又有了另一番感悟,“师傅说,石头运回来,一定要曝晒,因为许多石头在溪水里漂亮,却有难以察觉的的裂缝,只有不断的日晒雨淋之后,才会显现,甚至自己都会崩裂。”是的,在这世界里,有许许多多的仪表堂堂的坏人,你是察觉不出来的,就像这块石头一样,在你的面前是文质彬彬的,骗了你后,又展现出了坏人的面孔,十分可恶。

《超越自己?创造自己?肯定自己》,没有了不起的豪言壮语,却充满一个父亲亲切的叮咛,让孩子走好生存自保之道,并寻求进一步的突破。当做父亲的发现孩子一大早就在打电玩的时候,他并没有强行要求儿子停止游戏投入学习,而是与儿子谈起他到北京约表哥爬山一事来说服儿子:“人本来就有高潮、低潮,体能好的时候偏重劳动,脑筋清楚的时候偏重思考,才能发挥最高的工作效率。”“你是一个早晨办事效率比较高的孩子,当然应该把最要集中精神和求精确的功课放在早上做。做事要比别人抢早一步,多留一刻,且抓住最恰当的时刻,才能做好最适宜的功课。”这就是《生理的周期》故事中的教育内容。

找到自己,坚定自己 篇3

但是,我们所接触的这几位职场女杰,却给了我们完全不同的感受与启发。面对家庭与事业,在一段时期内尽管她们选择不同,但她们却拥有共同的追求,那就是要做一名成功的女人。而成功的女人,不单要事业有成,更要家庭幸福。事实上,她们也举重若轻地做到了。

身边时常会听到女性朋友说:我不是不想结婚生子,而是实在没有时间和精力。殊不知,所谓时间与精力,全看自己怎样看待自己的人生,怎样事前进行“设计”,而不全在环境。

无论你是决定当上几年的全职妈妈,还是选择事业家庭兼顾,其实无所谓哪个正确,而在于我们能否很好地结合自己的现实。比如:自己在心理上是否已经准备好了?身体的状态是否良好?对自己小家庭的稳定是否有信心?如果决心做几年全职妈妈,对自己的职业能力与规划是否有信心?……当然,“过多的思虑会让人失去人生的乐趣”。因此,关键是要清楚,什么是自己最想要和最重要的。然后,就去从容地面对。

其实事业和家庭未必是一对解不开的矛盾,就看你是否有一个享受这种“辛苦”的心态。身边曾经信誓旦旦表示不喜欢孩子,甚至不想要孩子的朋友,如今又哪个不是爱子如命,整天满脸幸福呢?

而这,则又引出了另外一种不易为我们所预见的现象,那就是职业与母爱的天平,由于宝宝的降生,而由一端迅速向另一端倾斜。

曾听过这么一个真实的故事:一位女主管,工作业绩素来是她内心全部价值之所在。即便有孕在身时,她依然勤奋工作,而且还签了几个大客户。她的一名部下本想趁此良机取而代之,但见此情此景,在惊诧之余彻底绝望,最终怅然离职。殊不知,当该女主管休完产假归来后,却发现自己曾经热爱不已的工作突然变得索然无味,一心只想着和宝宝相聚!她再不想做什么“女强人”了,她的人生重心彻底发生了变化。

教师要自己培养自己 篇4

一、教师的学习

( 一) 学习是教师自我完善的需要

时代在发展, 科技在进步, 作为“知识群体”的教师, 只有抓紧知识的更新, 比别人学的更多、更快、更好, 才能担当新历史条件下教学育人的重任。如果仍旧延续着一本一参的讲课模式, 说一些老掉牙的案例, 用一些过时的教学手段, 那么学生又怎能不厌烦? 举个简单的例子, 随着的电脑的发展与普及, 现在的网络授课, 多媒体教学已是主流, 但仍有部分老师不能很好的掌握和利用它, 这样的你又怎能不OUT了。因此, 作为传道、授业、解惑的老师, 平时应多学习, 拓宽视野, 完善自我, 这样才能更好的适应教学需要。

( 二) 学习是教师自我发展的需要

“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 多读书, 读好书, 是每一个老师应具备的品质。通过读名家、名师的书, 如魏书生的《班主任工作漫谈》, 李镇西的《我的教育心》等, 从中不难看出, 他们之所以会成长为名师, 原因就在于他们能够在学习中研究, 在研究中学习, 付出心力, 将教学升华为教育, 这是值得所有老师学习和反思的。

死读书不行, 死教书更不行。前几天, 连续听了组内一年轻老师的同一内容的两次课, 前后比较真是反差很大, 为什么短短的时间效果会大不同? 道理很简单, 这就是切磋的结果, 是个人能力与全组智慧的体现。孔子曰:“三人行, 必有吾师”, 因此, 要想成为一名优秀教师, 要乐于和善于与同行切磋、交流, 进行研究性的学习, 以此来不断提高专业水平和业务能力, 千万不要让我们的教学几十年下来还是那个老腔老调, 取人之长, 补己之短, 真正做到“教、学、用合一”。

二、教师的创新

( 一) 教学方法的创新

创新来源于实践。一个好的老师在课堂上应时时观察学生的表情, 是聚精会神则说明听课专心; 是东张西望则是思想开小差, 大部分同学心不在焉就要在自己的教学上找原因, 是太难还是枯燥无味, 还是同一内容延续的时间太长, 找到原因就应迅速调整教法, 这样才会达到好的教学效果。

教学方法有很多, 如魏书生的“定向———自学———讨论———答疑———自测———自结”的“六步教学法”, 顾泠沅的“尝试指导, 效果回授”法, 还有我校推出的“师傅带徒弟”法, 以及我们熟悉的任务驱动法、案例教学法等等, 枚不胜举。那么那种教学方法更适合你呢? 答案就是“教无定法, 贵在得法”, 适合的才是最好的。作为教师, 应从实际出发, 结合学科特点, 联系学生实际, 在实践中摸索创新, 形成富有个性的教学风格。

( 二) 教学过程的优化

教学过程是由教学的各个环节组成, 各教学环节的不同衔接和组合, 会使教学活动产生截然不同的效果。当然这里的组合不是多个要素的简单相加, 而是一种新组合体能量的反映, 教学过程表现为各个发展阶段之间彼此有规律的、连贯的、不断变化的过程, 形成新的教学序列。例如, 一位教师根据教材的性质和学生的认知水平, 先后设计了三种教学流程: ( 现象介绍———理论分析———案例论证; ( 模拟教学———观摩教学范例———自我评析; ( 布置自学任务———巡回指导———集中检查。教师根据各种教学序列的时效和学生的接受情况, 适时而科学地调整教学环节, 力求实现最优的排列组合, 优化整个教学过程。

三、防止和克服职业倦怠

一份调查显示:有轻微工作倦怠的教师占被调查教师的86%, 有中度工作倦怠的教师占被调查教师的58.5%, 有比较严重的工作倦怠的教师占被调查教师的22.5%! 这个调查不一定精确, 但至少表明了一种令人忧虑的趋势。作为学校的一名教师, 在长期的工作实践中, 我深深感受到教师职业倦怠在许多教师身上都有所表现。如总有少数教师无视学校的规章制度, 迟到早退;部分教师对待问题学生缺乏应有的耐心, 简单粗暴; 对学校安排的公开课、竞赛任务, 认为是给自己找麻烦, 不愿意接受; 要求撰写业务学习笔记, 下载敷衍;不种好自己的责任田, 乐意办有偿培训班; 对待绩效考核, 毫不在乎……

职业倦怠一旦产生, 人对待工作的态度、行为都会发生很大变化, 对工作会产生极强的破坏力。那么, 教师怎样才能避免职业倦怠的产生呢?

作为教师自身, 要树立积极的生活态度。为了提高自身心理健康的水平, 必须了解自己心理健康的程度, 了解自己的长处和短处, 有针对性地进行心理的调节, 注意用心理健康的标准来衡量自己。在遇到不顺心的事情时, 应该尽可能不急不躁、不消沉, 合理释放情绪, 学会自我安慰、自我暗示、自我激励、自我解脱, 还要学会处理好人际关系。我们每个人都希望自己能得到别人的理解、信任和尊重, 希望自己所做的一切事情都能得到别人的赞同, 自己的思想、情感也总是想通过一定的方式向知心朋友或有关人员表达出来, 否则就觉得不舒服, 甚至坐卧不安。所以教师要培养自己良好的个性, 豁达, 开朗, 不断完善自己的修养, 妥善处人处事, 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教师也要培养自己广泛的兴趣和爱好。如书法、绘画、写作、旅游、文娱活动等, 以求得自己精神上更多的寄托, 使自己的生活更加充实和丰富多彩, 也使各种活动互为调剂, 避免过于紧张。

总之, “打铁还需自身硬”, 要想成为一名合格的教师, 必须克服职业倦怠, 并通过刻苦的学习, 不断的创新, 才能更好地驾驭课堂教学, “学没法教了, 课没法上了”的情况自会离我们而去。最后把特级教师王玉强的一句话送给大家:一堂好课, 绝不是“教参在说话”, 而是因为“我”的存在, 课堂的魅力才充分体现, 才具有不可复制性。

参考文献

自己 篇5

刘墉写的《超越自己创造自己肯定自己》中的第一篇当中提到了作者儿子上学途中所经过地方很乱,作者告诉他的儿子上学的这段路就好比是人生所要走的路一样,路上潜藏着许多的未知危险,就像是一个布满毒蛇猛兽,危机四伏的森林一样,不过要是不走过这条道路,就不可能成为一个真正成熟的人。

世界上每个父母都是爱自己孩子的,对孩子无微不至,不敢有任何懈怠,也总是替孩子铺好安稳的大道,害怕他受寒、受惊、跌倒,受到伤害,在这种环境下孩子们变成了温室里的花朵。尤其现在有许多学生都是独生子女,遇到任何麻烦的事情,家长都会帮他们解决,反而让他们失去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样的状况,怎不叫人害怕?怎不叫人寒心?正因为独生子女盛行,我们几乎迷失了如何对独生子女教育的思想和方法。孩子们的行为又似乎越来越离谱了,甚至还容易产生偏激行为,抗压能力也越来越低。

那么父母管不下自己孩子的原因是什么呢?原因之一就是大多数独生子女的两代家长都认为:“孩子还小,等他们长大了,自然就会懂事”的宠溺意识所造成的。因为人性中有很多弱点,比如自私、懒散、好吃、好喝、好享乐、好表现……大家认为孩子还小,等他们长大后再教育也不迟,这就为教育孩子埋下了一颗定时炸弹。孩子的很多毛病,都是小时候养成的,就像得病一样,病得轻的时候好医,到病入膏盲的时候,也就拿它没办法了。()到他们长大后,知道有这样那样的毛病时,已经为时过晚。那时候,孩子们肯定还要责怪大人,小时候为什么不严格要求自己,如今导致自己有这么多毛病。

自己重用自己 篇6

1927年,48岁的林克莱特担任了纽约港务局的总工程师,一干就是12年。在这个岗位上,他做出了非凡的成绩,得到了从上到下的一致认可与好评。

其实,林克莱特还有不少潜力。他精于工程设计,经常有一些大胆和新奇的构想。但老板是个极其慎重的人,总觉得他的想法太大胆也太冒险了,所以他的特长并没有得到充分的发挥。

在不知不觉中,林克莱特到了60周岁,并接到了退休的通知。起初他恋恋不舍,不想离开纽约港务局,觉得总工程师这个职位来之不易,另外还有不少业务计划等着他去大显身手。但局长遗憾地告诉他:“这是规定,我也爱莫能助,无能为力。”

林克莱特的妻子看到沮丧的丈夫,微笑着说:“退休了,你应该高兴才对。虽然我们改变不了客观,但是却可以改变自己。你有才华,又有自由的空间,完全可以自己重用自己,去实现做一名伟大工程师的梦想。”

有时候,一句话就可以改变一个人。“自己重用自己”,这话点醒了林克莱特。他很快走出了失落感的误区,朝气蓬勃地开始实施自己重用自己的计划。

从1939年退休到1965年去世,林克萊特在世界各地创造出一个又一个令世人瞩目的建筑经典:壮观的埃塞俄比亚首都亚的斯亚贝巴机场;雄伟的华盛顿杜勒斯机场;畅通的伊朗高速公路系统;美丽的宾夕法尼亚州匹兹堡市中心建筑群;世界上最长的悬体公路桥——纽约韦拉扎诺海峡桥……“自己重用自己”,竟然使林克莱特做出了连自己都意想不到的贡献,他成了一位当之无愧的建筑大师。直到今天,他的建筑经典仍然是许多大学建筑系和工程系教科书上常用的范例。

林克莱特被许多大学聘为博士生的导师,也经常给同学们讲课或作报告。在每次讲课或作报告之后,总有些人请他题词留念。他写的最多的两句话就是:“埋怨别人,天昏地暗;改变自己,风和日丽。”“自己重用自己。”

为什么自己胳肢自己不觉得痒? 篇7

每个人都有这样的经历:自己胳肢自己不觉得痒,而别人胳肢自己却感觉特别地痒。这是人的小脑在起作用。人脑时刻在接受各种来自身体内部和外部的信息,并对这些信息做出反应,因此人就会有感觉。当人自己胳肢自己时,人的小脑会发出一个信号,告诉人脑的其他部分,不要对这种刺激给予反应,大脑就能预先知道这种刺激不会产生威胁,因此没有必要产生痒的感觉。

但是当被别人胳肢时,即便人预先知道,小脑也不会发出警告,大脑就会对外来的刺激立刻做出反应,人就会觉得特别痒。

自己 篇8

一、研究学生

当前, 许多教师只是凭着自己的一份感觉、一份“经验”来决定自己的教法, 而这些“经验”并不是通过调查、统计、分析等“实证”的方法得到的, 信度不高, 缺乏科学的含量。当我们缺乏对学生的深入了解, 我们的课堂教学能有怎样的针对性?因此, 我们需要改变。

我在教学中长期坚持做好几件事。

一是做好学生学情分析表。学情分析表, 能够对学生的学习特点、优势所在、突出问题进行全面的记录, 从而能对学生的学习情况作全面的分析, 为教学提供参考。以下是我对某位学生解题情况分析的一个记录:

有了这样的分析, 对学生的指导就会心中有底, 有的放矢。

二是做好学生训练题“资料库”。教学要求有一个难度控制的问题, 我们倡导让学生在学习上“跳一跳, 摘到桃”, 你就必须研究哪些问题适合什么程度的学生。比如:哪些问题是全班一半同学做错的题目?哪些问题是全班4/5以上同学做错的题目?教师要做好记录、分析。其实要做到这点并不难, 只要每次作业、考试后你对错题作个统计, 并把这些题目分门别类作好整理、归档就行了。只要你坚持积累, 不用多久, 你就能够形成对学生有很强针对性的、个性化的“资料库”。有了这些“实证”研究的成果作保障, 你的教学就能做到“胸有成竹”, 教学质量就一定比那些没有研究的教师高得多, 也更受学生欢迎。

三是做好课堂观察。有效的课堂观察是教师宏观了解学生状况的手段之一, 但这需要教师有明确的观察视角, 有清晰的观察目标。很多有经验的教师都把课堂观察作为一个重要的教学任务来完成。比如:对学生认知能力的观察, 你可以注意他的语言表达是否连贯流畅, 回答问题的速度和准确性, 独立分析问题的能力, 能否跟上教师的思路, 完成作业是否有困难, 等等;而要观察学生的学习态度, 可以通过观察学生在课堂中发言的次数、学习的速度、作业完成情况以及听课的专注程度等来判断其态度是否积极, 注意力是否集中等等。当你将观察到的这些现象集中起来加以分析, 就会对每个学生了解得更深入。

四是进行一定的实验分析。怎样对学生的心理特征和个性品质进行测量, 教育心理学有了很多研究成果, 只要我们努力去学习、实践, 我们就可以掌握更多的研究学生的方法。

例如瑞士心理学家卡尔可契创造的“画树测验”就是一种简单有效的测量方法。其做法是:请被测试者在纸上画一棵“树”, 不用考虑绘画技巧、树种和构图等各种因素, 只要求画一棵心目中的树。如有必要, 在完成后请被测试者介绍自己的画。然后按照卡尔可契提出的理论对被测试者画的树进行分析, 以此发现被测试者的人格特征。 (以下是一位学生的图画及我对他所作的分析)

分析: (1) 不同的果实结在同一棵树上, 表明有较多的欲望和目标, 但在欲望冲突时难以选择; (2) 树干被虫咬, 啄木鸟正在医治。

判断:该生基础不太好, 对自己有很多期望但潜意识又怀疑自己能否达成, 不能坚定信念、刻苦执着、克服困难。

指导策略:教师要不断鼓励, 并创造属于他的机会, 让他感受到成功的过程, 坚定信心。

只要坚持做到用“实证”的方法去研究学生、了解学生, 你就能更好的“因材施教”, 就能给学生良好的建议、具体的要求、精心的指导, 你的教学工作就会更出色。

二、研究教学

教学是一门遗憾的艺术。作为一线教师, 我们拥有的最取之不竭用之不尽的资源就是我们的教学感悟了。精心准备的教学设计为什么效果总与我们的期望相去甚远?自己感觉讲得很好的课, 为什么课后学生仍百思不解?对这些问题进行思考、分析、研究, 找出原因所在, 提出解决问题的思路和办法, 就能提高我们思辨的能力, 促进我们改进教学、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

研究教学我十分倡导做微型案例研究, 即:对你身边熟悉的教育现象进行研究, 把你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取得成效的过程记录下来, 加以提炼、总结, 这无论是对自己还是对他人都最有启发性。

有一次, 学生问了我一道数学题, 我认真为他作了解答。可是第二天, 他又拿这道题来问我, 我觉得很奇怪。他说, 老师, 我想请你看看我原来这样想为什么解不出来?结果我发现他从另外一个角度去思考了, 而且在转化的过程中出了差错。我指出他的问题后他恍然大悟, 高高兴兴地回去了。这件事给我很大震动, 在思考中我发现, 第一次学生问我问题时, 我忽略了学生解决问题的原有思路, 而是不假思索地把自己解决问题的办法和盘托出, 我的答“疑”并没有帮助他解决他遇到的障碍, 反而成为一种新的“灌输”, 抑制了学生思维的发展。由此, 我以教育心理学和数学教育学的原理为指导, 分析了这种教育行为产生的原因, 提出了改进的意见和建议, 写下了“教师‘释疑’要与学生认知基础相协调”的教学感悟, 成为了我今后指导学生的一条重要法宝。

研究教学并不神秘。要上好一堂课, 首先就要有一个教学设计。这个设计的理论依据是什么?是否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这就是研究的重要内容。当这节课上下来后, 发现很多预想的教学目标都没有达到, 自认为是“亮点”的地方效果并不好, 这时, 就可以研究产生这种差异的原因, 思考改进的方法, 这就是实实在在的教学研究。当你注重把解决教学问题的方法上升到教育教学理论层面上去思考, 你对教学的理解就会提升一个层次, 你就会不断提高教学能力, 形成自己个性化的教学风格, 你的教学就会越来越受到学生的欢迎。

三、研究他人的经验

人们常说“一个苹果交换一个苹果还是一个苹果, 但一种思想交换一种思想就收获了两种思想”, 这是对学习、借鉴他人经验必要性的最好诠释。每个人对教学的思考和感悟都是有区别的, 认真思考他人的真知灼见, 吸收他人闪光的思想和先进的做法, 内化为自己的认识, 并在实践中去体会、发展, 这是提升自己的重要渠道。所谓“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正是我们缩短与理想教师距离的有效途径。

我很喜欢去研究、学习学者们的经验、成果。作为一名数学教师, 每次读像张奠宙、郑毓信等教授的文章, 我就会对我国中学数学教学的发展有更深一步的认识;而读罗增儒教授的解题研究, 就会对我如何引领学生学习解题有很大的启发。在各地中学数学教学一线, 也有着一大批勤于思考、成果显著的教育改革与探索者, 他们总结出了很多有效、实用的经验, 在操作层面上也能给我们很多具体的帮助。

不仅对名家名师的经验要认真学习, 对身边优秀教师的经验更要留心观察, 虚心学习。我所在的南宁三中, 是广西著名的示范性高中, 拥有一大批优秀教师, 这些教师对课堂教学理解深刻, 教学的容量大, 教学风格灵活多变, 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招数”多……且各具鲜明的特色。对于这些, 我在教学随笔中都留下了浓重的一笔。同时, 我还把其他兄弟学校优秀教师教学上的长处, 当作自己丰富的学习资源。我觉得, 只要你拥有这种意识, 你就会细心观察, 认真总结你周围每一个人的特点, 努力学习他们的长处, 弥补自身的不足, 你就会迅速成长, 就可以在教学中少走弯路, 提高效益。

自己 篇9

一、因为爱, 所以行

中国是一个有着五千年历史的文明古国, 古代圣贤、先哲的经典名著闪烁着耀眼的光辉, 为人类留下了丰富的精神财富。它们不仅对中华民族的形成和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而且也是世界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

我认为让学生多接触最具智慧和价值的经典, 在他们的心灵中不断产生潜移默化的作用, 可逐渐培养其福德, 开启其智慧, 从而奠定他们一生中具有高远智慧和优秀人格与秉性的基础, 这些经典可作为他们一生不断消化、理解、受益的文化根基。

目前的教育模式偏重于知识和技能的传授, 而缺乏文化的熏陶、人格的培养。尤其是我们初中教育, 面临着中考的升学压力, 对古诗文的学习也只是为了试卷中的那二十几分———即为了考而去背。这简直是对我国传统文化的亵渎。

我一贯喜欢积累一点古诗词。因此, 不仅学生时代最喜欢语文课的古诗文的学习, 而且在工作后也喜欢讲解这一类的文章。因为在学习过程中, 你可以穿越时空隧道去神话的故乡———《山海经》, 在那里聆听先民的歌唱———《诗经》和泽畔的悲歌———《楚辞》, 以及哲学的天籁《庄子》, 在救世的苦行僧———《墨子》的引领下, 登上历史的长城———《史记》去观看诸侯争盟记———《左传》并欣赏先人们运用隽永的说辞———《战国策》进行一场汉代财经大辩论———《盐铁论》。在辩论会后, 你既可以领略曹氏父子的悲凉沉雄之风骨, 也可见识阮籍的猖狂, 然后, 你既可以追随平静乐观、从容淡定的五柳先生一起去“采菊东篱下”, 也可跟随狂傲不羁、飘逸洒脱的李白去乘风破浪, “直挂云帆济沧海”……

就是因为爱, 所以在近几年的语文教学中, 我都会组织学生开展一项活动———每周一诗。

二、明目的, 抓落实

我刚开始搞此活动是课前送诗, 即每堂语文课前五分钟送一首诗。每天安排一位同学准备好资料, 然后在上课前抄在黑板上 ( 这也可让每位同学都有机会练习写粉笔字) , 并把生僻字词的读音、意思标出来, 再面向全班稍作讲解 ( 借此让学生练练胆量和口才) , 最后, 全班同学 ( 教师也准备好本子让当日抄送的同学抄) 把此诗抄在专用本子上并写上“某某某”同学抄送和日期 ( 每位学生可自行给此本子取一个名, 如“诗苑奇葩”“轻叩诗歌大门”“诗海拾贝”等) , 在此基础上全班齐读三遍。

当然此活动并没有完全结束, 前文我已说过, 我之所以开展此项活动, 既不是为了赶某种潮流, 也不是为了完成上级布置的任务, 而是因为自己爱这“一口”。为了让学生多储备, 积淀一点“营养”, 腹中多一点“诗气”, 所以平日的早读也要拿来过过口, 有时还利用课余活动时间进行配乐诗文朗诵比赛并进行录音, 让学生们陶醉在自己演绎的情感世界中, 和诗文越走越近, 心中小有成就感。

课前送诗进行了一段时间后, 我感觉学生的热情不那么高涨了, 有点应付了事的味道, 而我自己也觉得占用课堂时间太多, 有时稍微把话题一打开, 就会扯得很远, 大大超过五分钟。为此, 我立即作了调整, 把课前一诗, 改为每周一诗, 即在每周星期一送诗, 因为“食多也不化”。

任何活动开展之前, 尤其是双向活动, 都应该向活动的参与者说明目的、要求。每接一批新生, 我都会告诉学生, 此项活动重在参与。每位同学接到任务后, 都应认真对待, 因为这位同学除了要把准备好的资料抄在黑板上, 还要面向全班讲解, 这对那些表现欲强的学生来说不是件难事, 而对那些上课都极少发言的内向学生来说, 那简直就是故意为难他。但我的原则是“人人平等”, 既不厚此, 也不薄彼。当然, 对后一类学生要给予更多的鼓励和帮助, 让他们增强自信心。我相信, 有了第一次的局促不安, 就会有第二次的逐渐平和, 也会有将来多次的泰然处之。

除此之外, 还要向学生讲清, 在搜集资料“备课”时要做哪些工作。上文说了, 学生积累一些经典可作为他们一生不断消化、理解、受益的文化根基, 所以, 我们每周一诗活动不是鉴赏活动, 因为鉴赏活动要对作品有全面的了解, 即南朝梁文艺理论家刘勰所说: “是以将阅文情, 先标六观: 一观位体, 二观置辞, 三观通变, 四观奇正, 五观事义, 六观宫商。”我只要求作准备的学生读懂、读通 ( “夫缀文者情动而辞发, 观文者披文以入情, 沿波讨源, 虽幽必显”, 此话出自刘勰《文心雕龙·知音》, 说明了读懂文字的重要性) , 读懂就是让他们在“备课”时自己要扫除作品中的语言障碍, 其中还包括诗中典故的出处、用意, 让语言发挥其媒介作用, 读懂作品以披文入情。如有学生抄送白居易的《暮江吟》一诗, 这其中要扫除“瑟瑟”“可怜”这两个文字障碍, “瑟瑟”在此是碧绿颜色之意, 而“可怜”一词为可喜、可爱的意思。读通, 这是在过了语言关的基础上搜寻与作品有关的其他因素, 如作品产生的社会历史背景、具体环境以及作者的写作状态等。如针对白居易《暮江吟》诗, 抄送者还了解到: 作者此时因离开了京师这个是非之地, 满心轻松愉悦, 面对江南美丽的秋景, 写下了这首七绝。

当然, 要做到读懂、读通对条件好的学生来说并非难事, 因为他们获得信息的渠道很多; 而对有些学生来说就比较困难, 这就需要教师灵活掌控。若教师当场能补充讲解的, 就立刻给学生一个答案。倘教师一时也难解释清楚 ( 这是很正常的, 中国的古诗文从最初的原始的二言发展到《诗经》的四言, 变而为离骚, 变而为五言, 变而为七言, 变而为律诗, 变而为绝句, 真是浩如繁星, 教师不可能是“万诗通”) , 那就告诉学生, 课后一起查找资料, 以便学生更好地理解、背诵、积累, 这也体现了教学相长的原则。

三、便学习, 授人渔

为了把每周一诗活动开展得更好, 每接一批新生我首先给他们讲解一点古诗文的常识 ( 主要是近体诗, 因为我要求学生抄送主要以唐诗宋词元曲为主, 并且是名家名篇) 。

首先是体裁。我国的诗歌经历了漫长的发展过程, 都是时代的产物, 一时有一体, 一体有一式。广义的古典诗歌包括诗、词、曲三种体裁。诗歌从语言形式上被分为“古体诗”和“近体诗”两大系统。所谓“古”和“近”是相对的称谓, 此称谓始于唐代, 我告诉学生: 一般的情况唐代以前的诗歌可称“古诗”“古风”, 而出现在唐代, 有严密格律和固定形式的“律诗”和“绝句”称为“近体诗”或“今体诗”。

其次是句式。近体诗篇幅一定, 每句字数相同, 从句式上看有五言 ( 五个字) 、七言 ( 七个字) 两大类; 从句行的数目上说, 又可分绝句、律诗、长律。绝句分“五绝”和“七绝”, 律诗为八句。每两句为一联, 共四联, 依次称为首联、颔联、颈联、尾联。律诗也分“七律”和“五律”两种; 长律是十句以上的律诗, 同样可分为“五长律”和“七长律”。

第三是押韵 ( 韵母相同或相近即同一韵部) 。关于这一点我告诉学生一般情况: 绝句的二、四句一定要押韵, 律诗的双数句也要押韵。

最后是词和曲。词兴起于晚唐, 至五代、宋蔚为大观。词, 又称长短句, 如辛弃疾的词集就叫《稼轩长短句》, 词实际上是一种“调有定格, 字有定数, 韵有定声”的格律诗。词分上下片 ( 或阕) , 有规定格式的词牌, 从风格上分为两大宗: 豪放和婉约。曲, 指合乐可歌的长短句即散曲, 散曲分小令和大令两种主要形式, 初中阶段接触的散曲不多, 只有写景的小令———被誉为“秋思之祖”的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

还可教给学生古代诗歌的一些常见题材, 并在此基础上把握不同题材的主旨。 ( 1) 忧国忧民。 ( 2) 山水田园。 ( 3) 边塞行役。 ( 4) 爱情婚姻。 ( 5) 咏史怀古。 ( 6) 酬唱送别。 ( 7) 咏物感遇。中国古代诗歌内容极其丰富, 绝非是几个主题就能概括完的。即使是同一首诗歌, 不同人阅读也会有不同的理解, 反复品读, 其意味就更加丰蕴。

自己 篇10

当前国际国内形势的深刻变化, 使学生管理工作既面临有利条件, 也面临严峻挑战, 出现了许多新情况、新问题, 工作的难度加大, 对在一线从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辅导员队伍也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为此, 作为一名普通学生管理工作者, 欢欣于这一个具有历史性机遇的同时, 更应意识到自己工作责任的重大, 所以辅导员应该自觉增强做好学生管理的责任感、使命感和紧迫感。

作为辅导员, 一方面要按照学校的部署有针对性地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活动, 负有在思想、学习和生活方面指导和关心学生的职责。另一方面, 辅导员是学校改革、发展顺利推进所必需的和谐、稳定环境的守卫者和建设者。

二、学生管理“二三五”

(一) 二本手册

1、《学生管理工作手册》

有关部门可以收集学生管理方面资料, 包括学生突发事件, 学生失窃、学生心理健康、常见问题处理方法和技巧, 将其汇编成册, 让年轻的辅导员进行学习, 力争让他们少走弯路。

2、《家庭教育手册》

让学生家长了解家庭教育知识 (经常有学生家长无原则谦让、包庇、溺爱子女, 有的家长对子女独立性, 品格塑造等方面本身就很迷茫, 对老师教育不理解甚至有对立情绪) , 充分调动学生家长教育子女的积极性, 让他们尽可能地理解和支持学校的学生管理, 参与到学校的学生教育上来。编写手册时可以借鉴李开复《做最好的自己》一书, 学校可以印发一本《家庭教育》知识手册邮递给家长, 也可以在新生报到时发放给家长。

(二) 三项制度

1、建立预警制度, 健全预警系统

要完善学生管理应急体系, 健全信息报送制度, 抓紧对现有预案整合和完善, 整合应急资源, 按照各类突发事端的严重程度、可控性和影响范围等因素, 分类、分级、分期, 明确处置突发事端的程序、原则、措施和分工。

2、建立辅导员的业务培训制度, 建立工作交流平台

虽然国家相关部门相继制定了辅导员相关制度, 但对辅导员应如何开展工作, 工作中应注意那些问题, 出了问题该怎样处理, 较多地依靠辅导员们的直觉来处理。没有系统的理论的指导, 没有成功的经验可以借鉴。对于心理教育与引导方面的知识也相对缺乏, 所以学校应为辅导员提供一些学习的机会, 例如定期举办一些培训班, 编写学生管理工作学习手册。同时, 经常性的同事间相互交流, 可以相互学习、交流心得、分享经验。进而增强辅导员们对突发时间的敏感性和预见性, 掌握工作主动, 做到未雨绸缪、防患于未然。

3、建立对重点学生群体谈话定期化制度

这里谈的重点人群是指具有不良行为记录者, 性格孤僻者, 单亲家庭, 经济困难家庭等方面为特征的学生。根据辅导员自身工作发现:班上问题的学生绝大多数是单亲家庭, 父母忙于在外工作, 很少顾及子女教育的家庭。对于他们的教育, 要特别注意方式、方法, 将找他们谈心定期化, 以便时刻了解他们思想动态。

(三) 五个畅通

1、与学生信息渠道畅通

要有一份准确的学生详细信息, 对应的要把自己的联系方式留给学生。以便必要时尽快地联系到对方。适当时候可以经常到班级听课, 到学生宿舍走访谈心, 实地了解学生学习情况。

2、与学生干部的信息渠道畅通

包括班级学生干部队伍选拔和培养, 要让学生勤于汇报班级学生情况。自身要定期的检查班级教室、宿舍、图书馆等场所, 收集班级各方面信息, 做到信息客观全面。

3、与任课教师信息渠道畅通

通过与任课教师的交流, 可以客观准确掌握班级学生出、课堂纪律、学习积极性等一系列信息。

4、与学生家长信息渠道畅通

要能方便地让学生家长了解到子女的在校表现, 同时辅导员们也可以从学生家长那里获得或验证一些学生特殊问题, 如学生身体和心理状况、性格特点等信息。

5、与学校学生管理上级部门信息渠道畅通

辅导员要为学校的办学目标服务, 要按学校的部署有开展学生管理工作, 如学生学费缴纳、奖贷勤补免、安全保卫等政策;同时, 对突发事件信息报送, 做到事件按程序、原则和及时得到处理, 尽可能地减少学校损失和控制不良影响。以及及时反馈自身日常工作中的一些问题、意见和想法。

学生管理工作事无巨细, 要抓住工作的重点和核心, 努力实践, 力争成为辅导员工作的行家里手, 做大学生人生的引路人、健康成长的知心人、全面成长的示范人和探索大学生成长规律的有心人。

摘要:辅导员工作是一门应用性科学。本文首先对当前高等职业院校的发展形势和学生管理任务进行了简单的阐述, 对辅导员工作的特点进行了分析;其次, 结合职业院校的实际情况和自身的工作经历提出了“二三五”的学生管理方法。

关键词:职业院校,班级,管理,辅导员

参考文献

[1]李开复:《做最好的自己》, 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5年9月。

[2]丁芒:《金钱堆不成“龙”》, 盐城市.家长导报, 1997年第10期。

学会自己照顾自己 篇11

猪小妹:昨天体育课上流汗了,脱了外套没有及时穿,今天就感冒了,好难受!

哈哈猪:春季天气多变,小朋友特别容易生病。俗话说“春捂秋冻”,春天要多穿一点,但也不要捂得太厚。

猪小妹:那穿多少才合适呢?

哈哈猪:在室内,不活动不出汗、手心脚心不发烫,这时所穿衣服的厚度比较合适。春季是感冒多发季节,小朋友患上感冒,如果不及时治疗,就有可能感染流行性脑膜炎、病毒性心肌炎等不容易治愈的疾病。

猪小妹:这么严重啊?那我现在已经感冒了,怎么办呢?

哈哈猪:多喝点白开水,多吃蔬菜、水果,少吃油腻、油炸的食品。 如果发烧了, 要让妈妈立刻带你去医院。

猪小妹:哈哈猪,你懂得真多。我还有一件事情想请教你,不过,有点不好意思说。

哈哈猪:不要紧,说吧!

猪小妹:我,我经常便秘,每天早上大便要很长时间,有时还因为这个迟到呢!

哈哈猪:我知道,很多小朋友都有这个烦恼。因为你们吃的东西太精细了,要多吃点粗粮,比如:玉米、红薯、燕麦、荞麦等。粗粮中有很多粗纤维,它虽然不能被人体消化和吸收,但它能吸收和保留水分,加快胃肠蠕动,防止便秘。另外,平时还要多吃蔬菜和水果,多运动。养成良好的习惯,你就能摆脱这个烦恼了。

猪小妹:我知道了,谢谢你!我以后要学会自己照顾自己!

相信自己 篇12

有了这个目标之后, 当人家在布景板后面偷懒的时候, 我就去看武术指导怎么去策划一场动作。那时候每天在片场扮死尸吓人, 虽然我的本事比很多人都好, 但没有人相信。

有一次需要有人从二楼摔下来, 导演刚刚说了一个“二”字, “楼”字还没说完, 我就“嗒嗒嗒”爬上楼准备往下跳, 武术指导就吼了一声“下来”!那时候我很尴尬。我什么都不能做, 只能扶纸板箱, 就是保护演员用的榻榻米。我知道, 尽管你有本事, 但如果武术指导不知道或者不接受你, 你就永远表现不出来。所以我想尽办法帮他洗车, 倒茶, 抬凳子。有一天他忽然叫我:“这边有一个动作, 你来。”就这样, 我18岁成为全东亚最年轻的武术指导。

以前很多演员只是漂亮, 会功夫的人却没办法做动作演员。我在一个机缘巧合下, 教一个演员怎么做死前挣扎的动作。那个制片人看到了, 对我说:“你不错, 不如你做男主角。”我就是这样开始做男主角的。

当我自己做男主角的时候, 虽然我不识字没文化, 但我要学着自己写剧本。后来想想, 我把自己写进去就行了, 于是就拍了《A计划》、《警察故事》。当我把在片场这么多年积累的经验发挥出来的时候, 发现原来我是可以的, 所以我就自己做导演。

上一篇:通航安全管理下一篇:群体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