弹性成像技术(精选10篇)
弹性成像技术 篇1
生物组织弹性数据对疾病诊断有着重要意义, 临床医护人员通过触诊掌握组织弹性情况, 但影响触诊治疗的因素有很多, 医师很难准确量化出组织弹性的具体情况。当前, 常规的影像学检测方法有:MRI、CT、超声和X线, 均显示解剖组织的血流特征和信息等内容, 但是却无法提供具体的弹性信息, 而弹性成像技术的面世解决了该医疗难题[1]。
1超声弹性成像技术分析
超声弹性成像技术的基本原理是对组织结构施加外部或内部的静态或动态激励, 在生物力学和弹性力学等规律制衡下, 组织会产生相应变化, 比如速度分布、位移和应变差异, 在处理过程中以成像技术与信号处理技术估算组织结构的内部特征, 将模量力学属性差异估算出来, 其成像可以分为2种:组织成像和血管内成像。
1.1在估算血管的运动情况时, 成像技术利用血管内血压变化与挤压情况得出估算结果, 可以清楚的计算出血管分布的情况。血管内成像技术可以估算出粥样斑块的组织成分, 能够准确评价出形成血栓的硬度及时间, 可以评价斑块易损性, 甚至可以观测出药物治疗的效果, 其临床价值较高。
1.2组织成像技术采用准静态或静态组织激励的方式, 利用探头挤压板设备, 沿探头纵向压缩组织结构, 给组织结构施加微小应变力。应根据不同组织结构的弹性标准, 增加交变震动, 改变其原有形态, 能够将时间段内的信号收集归拢, 并且可以将组织结构内部位移情况估算出来, 从而得出组织变形程度。
2超声弹性成像技术临床应用研究
2.1在治疗乳腺病时, 笔者用评分法得出结论, 在100例乳腺病评分研究中, 病情1分到2分的患者, 有88%为良性病灶, 在该分数内的患者其乳腺病的变硬程度较小, 可以确定超生弹性成像技术有助于诊断乳腺病。由于近年来弹性成像技术广泛应用于乳腺病变的治疗中, 我国很多学者通过大量的临床实践研究, 总结出超生弹性成像技术可以广泛应用在乳腺病诊断中, 并且该技术取得了十分好的诊断效果。笔者通过临床实践, 对比二维灰阶联合彩色多普勒超生诊断技术与超生弹性成像技术的差别, 在检验过程中发现, 超声弹性成像技术更具准确性, 并且其可以有效诊断出乳腺疾病病变情况, 可以准确诊断出病变的特异度和敏感度。而采用二维灰阶联合彩色多普勒超生诊断技术, 则可以发现其诊断的准确性、特异性与敏感度都比超生弹性成像技术要低[2]。所以, 超生弹性成像技术更适于诊断乳腺疾病。本文参考相关专家研究结果得出, 采用新型评分标准对乳腺病进行超生弹性成像评价研究, 其诊断结果要比传统的评分方法准确值和敏感度要高, 在应用过程中, 新型评分方法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不必要的穿刺活检, 该方法与X线成像方法较为相似, 笔者在对100例患者诊断时发现, 在对比过患者的手术治疗效果后, 比对超声弹性成像技术与X线检测技术情况, 超生弹性成像技术更有利于准确检测出患者病变情况, 其检测的准确值和敏感度也要优于X线检测技术, 因此, 在临床实践中可以广泛应用。
2.2在治疗前列腺疾病时, 超声成像技术利用肿瘤细胞密度与正常前列腺组织密度不同的特点, 可以通过比对前列腺瘤组织弹性和正常组织弹性进行诊断, 这点和UE原理是一样的。笔者参照相关案例得出结论, 实时成像可以检测硬度更大的前列腺组织, 使前列腺穿刺活检的靶向性更强, 笔者在诊断150例前列腺癌病例中, 有123例为患者有阳性反应, 其局部组织的硬度比周围组织要大。在对案例进行分析时, 笔者得出结论, 常规诊断方式与UE联合应用, 可以降低组织活检假阴性, 能够提高前列腺组织活检的敏感度。
2.3相关专家在临床研究中证实, 在检测肝纤维化病变时, 成像技术的运用方式与检测准确值成正比, 运用方法不同直接影响着检测准确度[3]。研究人员选取了若干篇明确报道超声弹性成像技术准确度的论著, 提取文中的关键数据, 并根据其特异性和敏感性展开分析, 结果表明对纤维化五级患者而言, 成像技术的敏感度是87%, 其特异度是91%。对2~4级患者而言, 上述标准分别是70%和84%。当前, 国外临床研究认为超声弹性成像技术是新型的无创肝纤维化诊断手段, 其可以取代活检诊断肝纤维化的地位, 但是仍需多宗临床研究证实其可应用性。
2.4在临床实践中能够得出结论, 在用成像技术评价心肌功能时, 其评价情况较为特殊, 成像技术采取激励自身心脏舒张和收缩的办法, 将组织套头径向位移的情况估算出来, 从而将心肌应变能力和应变参数时间与空间变化情况估算出来, 它可以客观准确的定量评价局部心肌的功能, 具有分辨率高、重复性高、精度高和角度无关性等特点, 可以应用在心肌缺血和心肌梗死临床治疗中[4]。
3未来前景展望
虽然超声弹性成像技术的局限性较强, 该技术在操作时经常会受到人为因素的制约, 例如人为调控振动频率和施加力度等, 同时由于深部肿瘤受力情况要明显高于外部肿瘤, 因而会对检定结果造成影响。超声技术不仅在诊断肿瘤病变情况时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还可以在肿瘤病变早期将其检测到, 可以达到提前预防、及早控制病情的作用[5]。相信在不久的将来, 随着我国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 三维超声弹性成像技术必定会更具可靠性与安全性, 为治疗肿瘤病变提供更多可能。
4总结
超声弹性成像是一种新型成像技术, 其扩充了超声诊断理论的内涵, 解决了常规超声中存在的不足之处, 更加生动的定位、显示病变, 可以准确的检查病变情况, 完善了传统的超声技术, 在临床诊断中逐渐体现出技术的独特价值[6]。同时由于我国医疗水平与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 超声弹性成像技术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并且其技术可靠性不断得到增强, 相信在不久的将来, 超声弹性弹性技术必定会迎来新的革命式发展, 其技术优势必定会受到更多医务人员和患者的认可。
摘要:超声弹性成像是一种全新技术, 可以估算出组织结构内的具体情况, 直接或间接的反应出组织结构内的弹性力学属性差异, 从而更直观的显示出定位病变情况。当前其研究的主要方向集中在甲状腺、乳腺、血管壁及肝脏等病变部位, 本文结合该技术的特点, 研究其临床应用问题。
关键词:超声弹性成像技术,临床应用
参考文献
[1]Pallwein L, Aigner F, Faschingbauer R, et al.Prostatecancer diagnosis:value of real-time elasto graphy[J].Abdom Imaging, 2008, 33 (6) :729-735.
[2]罗建文, 白净.超声弹性成像仿真的有限元分析[J].北京生物医学工程, 2009, 22 (2) :99-103.
[3]RagoT, SantiniF, ScutariM, et al.E lastography:new developm ent in u ltrasound for predictingm a lignancy in thethy ro id nodu les[J].J C lin EndocrinolM etab, 2007, 23 (12) :367-237.
[4]俞清, 王文平, 季正标, 等.实时超声弹性成像与病理对照的初步探讨[J].中华超声影像学杂志, 2007, 21 (9) :662-664.
[5]孙卫健, 范晓芳, 康莉, 等.超声弹性成像参数在乳腺肿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J].中国超声医学杂志, 2009, 25 (94) :362-365.
[6]罗建文, 白净, 崔力刚, 等.超声弹性定量在局部心肌功能定量评价中的应用[J].世界医疗器械, 2005, 11 (1) :53-55.
弹性成像技术 篇2
文章编号:1003-1383(2010)05-0593-02 中图分类号:R 655.804.451 文献标识码:B
doi:10.3969/j.issn.1003-1383.2010.05.043
超声成像作为一种临床疾病诊断的方法,在乳腺疾病诊断中有着不可或缺的作用。但在实际工作中,常常遇到在二维超声图像中表现为弱回声的肿块,虽然通过调节增益后还是无法判断出肿块是囊性还是实质性,这就给诊断带来一定的困难。随着超声技术的发展和超声弹性成像的出现,有可能通过探测肿块硬度的彩色成像为鉴别乳腺弱回声肿块是囊性还是实质性提供新的途径。为了探讨超声弹性成像在乳腺常规超声(包括二维超声、彩色多普勒血流成像〈CDFI〉和频谱多普勒超声)声像图中表现为弱回声肿块中的诊断价值,我们自2009年3月~2010年5月收集了我院乳腺病治疗中心和胃肠腺体外科就诊的43例行常规超声检查表现为弱回声肿块、CDFI无明显血流信号的患者,同时行超声弹性成像(UE)检查,并与手术病理结果对照进行分析,获得了满意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资料与方法
1.研究对象 本组43例患者常规超声检查表现为弱回声、CDFI无明显血流信号的肿块共57个,同时行UE检查。患者均为女性,年龄19~58岁,平均(37.2±5.3)岁。所有病例均经手术病理证实。
2.仪器与方法 使用仪器为具有UE功能的日立EUB6500,探头频率为7.5~13.0 MHz。首先用二维超声对双侧乳腺进行扫查,确认病变后切换到UE模式,用专用探头进行加压解压操作,采用实时双幅模式分别显示彩色弹性图与灰阶图,弹性图的取样框应尽量拉大,获得彩色弹性图像后,观察病灶的颜色与分布。
3.UE诊断标准 ①囊性肿块诊断标准:彩色弹性图像中,肿块由深到浅依次表现为红色(red)、绿色(green)、蓝色(blue)的规则性分布(即表现为RGB现象),或表现为红色(red)、绿色(green)的规则性分布,或表现为绿色(green)、蓝色(blue)的规则性分布,则判断为囊性肿块;②实质性肿块的诊断标准:彩色弹性图像中,肿块内部呈绿色和蓝色相间,色彩分布不规则则判断为实性肿块。
结果
病理结果:57个弱回声肿块中,31个肿块为囊性,均为囊肿,26个肿块为实质性,均为纤维腺瘤。常规超声诊断结果:57个弱回声肿块常规超声检查诊断均为性质不能确定。UE诊断结果:57个弱回声肿块中,31个肿块为囊性,诊断为囊肿,26个肿块为实性,诊断为纤维腺瘤,与病理诊断符合率为100.0%。
讨论
乳腺疾病常规超声诊断中,典型的乳腺囊肿常规超声声像图表现为呈圆形或椭圆形,边界清楚、整齐、光滑,内部为均质的无回声区,后方回声增强,CDFI无回声也无血流信号;典型的乳腺纤维腺瘤常规超声声像图中表现为呈圆形或椭圆形,边界光滑、完整,内部呈低回声,分布均匀,少数回声不均,后方回声增强或不增强,CDFI多数为无血流或少血流[1,2]。这种典型的乳腺囊肿和乳腺纤维腺瘤常规超声诊断和鉴别诊断相对比较容易。但实际工作中,往往会遇到这2种疾病在常规超声声像图中均表现为呈圆形或椭圆形,边界清楚、完整,内部呈弱回声(介于无回声和低回声之间),分布均匀,后方回声增强的弱回声肿块,CDFI中无血流信号,这样的肿块在常规超声声像图中虽然通过调节图像的增益,但还是很难判断肿块是实质性还是囊性,即无法判断出肿块是囊肿还是纤维腺瘤,这就給临床诊断工作带来很大困难。超声弹性成像技术是根据不同组织间弹性系数不同,在受到外力压迫后组织发生变形的程度不同,将压迫前后回声信号移动幅度的变化,用彩色图像实时显示出来。弹性系数小、受压后位移变化大的组织显示为红色;弹性系数大、受压后位移变化小的组织显示为蓝色;弹性系数中等的组织显示为绿色,以图像色彩可客观地反映组织的硬度[3,4]。因此,超声弹性成像,则有可能通过探测肿块硬度的彩色成像,为鉴别乳腺弱回声肿块是囊性还是实质性提供新的途径。
本组43例患者共57个弱回声肿块中,常规超声检查均不能确定肿块的性质,超声弹性成像则判断为乳腺囊肿31个,乳腺纤维腺瘤26个,与手术病理结果一致。超声弹性成像彩色弹性图中,乳腺囊肿由深到浅依次表现为红色、绿色、蓝色(RGB现象)或为红色、绿色或为绿色、蓝色的规则性分布,其中≥1 cm的囊肿均表现出RGB现象,<1 cm的囊肿则多表现为红色、绿色或为绿色、蓝色的规则性分布,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还有待于进一步研究。超声弹性成像彩色弹性图中,26个乳腺纤维腺瘤均呈绿色和蓝色相间分布,不具规则性。由此可见,超声弹性成像能够对乳腺中的囊性肿块与实质性肿块客观地进行区分。
本研究表明,超声弹性成像在区分乳腺中的囊性肿块与实质性肿块中,与病理结果有较好的一致性,在乳腺常规超声中表现为弱回声肿块的诊断中具有重要价值,能够为临床诊断提供重要的信息。
参考文献
[1]周永昌,郭万学.超声医学[M].第4版.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2:399-400.
[2]李建初.血管和浅表器官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学[M].北京:北京医科大学、中国协和医科大学联合出版社,1999:336-339.
[3]Itoh A, Ueno E, Tohno E, et al.Breast disease: clinical application of US elastography for diagnosis[J].Radiology,2006,239(2): 341-350.
[4]罗葆明,欧 冰,冯 霞,等.乳腺疾病实时组织弹性成像与病理对照的初步探讨[J].中国超声医学杂志,2005,21(9):662-664.
(收稿日期:2010-08-12 修回日期:2010-09-06)
弹性成像技术在慢性肾病中的应用 篇3
慢性肾病是临床常见的疾病, 症状比较隐匿, 若病因持续存在, 最终将发展为不可逆的肾功能衰竭。流行病学调查显示, 我国成年人慢性肾病的患病率为10.8%, 据此估计我国现有成年慢性肾病患者1.2亿例;但成人慢性肾病的知晓率仅为12.5%, 慢性肾病将是今后影响我国国民健康的主要疾病[1]。早期准确诊断, 有效治疗, 对于逆转肾病进展、降低肾功能衰竭的发生率有积极意义。
目前, 肾组织活检是确定肾脏病理改变的唯一方法, 但该方法具有有创性, 存在潜在危险, 其主要并发症有出血、感染和包膜下血肿[2], 不宜重复操作和动态监测病变发展过程。传统的超声虽然无创, 可以实时动态地显示肾脏的形态学和血流动力学改变, 但无法判断肾脏本身的质地改变。弹性成像技术可获得常规成像模态无法获得的组织弹性信息, 扩大常规超声的诊断范围, 弥补其不足[3,4], 并间接评估不同组织的弹性差异, 为慢性肾病的早期诊断提供新的思路。
1 弹性成像技术
Ophir等[5]最早提出“弹性成像”的概念, 经过近20年的研究, 弹性成像技术经历了从定性到定量的发展过程。目前有关超声弹性成像的技术分类较多, Taylor等[6]将其分为压迫性弹性成像、瞬时弹性成像和振动性弹性成像。
1.1 压迫性弹性成像
对组织施加一个微小应变, 检测超声波对组织压缩前、后的射频或包络信号得到原始超声射频信号, 利用互相关等算法计算组织内部的位移/应变分布, 进而得到以灰度图或伪彩图形式表示的弹性图像或应变图像[7]。日本Hitchi公司利用这一原理研发超声弹性成像设备。通过手动施压, 获取感兴趣区 (ROI) 内部组织与周围组织之间的弹性差异, 进而得到压力差异图像, 按差异程度进行分级, 可为临床诊断提供量化参考。但由于手动施压易受人为因素影响, 同时, 无法给出局部硬度的具体数值, 存在一定的主观性。
1.2 瞬时弹性成像
采用20~1000 Hz的机械低频振荡器在被测组织内产生剪切波以造成一个可逆、可测的小机械形变, 用超声换能器记录不同时刻生物组织的超声回波信号, 通过互相关算法计算出由剪切波传播造成的组织偏移, 再从应变图 (对偏移进行微分求解) 上得到剪切波速度 (SWV) , 进而计算生物组织的弹性模量[7]。法国Echosens公司研发的瞬时弹性成像系统FibroScan通过低频间歇振动, 使组织发生位移, 获取ROI中不同弹性系数的组织的相对硬度。组织越硬, 组织内的SWV越大。目前, 临床较多应用于对肝纤维化程度的评估。
1.3 振动性弹性成像
聚焦超声波束产生的辐射力使生物粘弹性组织局部区域产生微小变形, 然后利用超声成像技术对微小形变进行监测, 并利用互相关等弹性重构算法得到组织的弹性分布[7]。国际上具有代表性的有Fatemi等[8]提出的声振动弹性成像、Sarvazyan等[9]提出的剪切波弹性成像 (SWEI) 、Nightingale等[10]提出的声辐射力脉冲弹性成像 (ARFI) 及Criton等[11]提出的超声剪切成像 (SSI) 。目前, 应用于肾脏的研究主要集中在ARFI和SWEI。ARFI通过探头向组织发射低频声脉冲, 组织受到机械应力后产生纵向压缩和横向运动, 对组织的这些位移变化进行收集和量化可间接反映组织的弹性程度[12]。德国Siemens公司采用ARFI技术研制出的AcusonS 2000开发了声触诊组织量化 (VTQ) 技术, 用量化SWV来反映组织的硬度, SWV越大, 组织越硬。法国SuperSonic Imagine公司研发的AixPlorer超声成像系统具有超高速成像技术, 能够实时捕获剪切波, 实现实时SWEI, 得到组织的杨氏模量, 即组织弹性的绝对值。弹性模量越大, 组织越硬。这两种技术主要测量组织内SWV (以m/s单位) 或组织的弹性模量 (以kPa为单位) , 可以为组织硬度的评估提供相对客观的指标。
2 弹性成像技术在慢性肾病中的应用
2.1 弹性成像技术在肾脏中应用的可行性
付慧君等[13]选取65例年轻健康志愿者进行临床可行性研究, 采用多种统计学方法比较不同操作者间, 以及同一部位或不同部位的VTQ测量值的可重复性, 结果显示VTQ测量肾实质SWV在不同操作者间及操作者内具有良好的可重复性。然而, Syversveen等[14]研究认为不同操作者间应用VTQ测量肾皮质SWV的差异较大。操作者1和操作者2的变异系数 (CV) 分别是22%和24%, 操作者间组内相关系数 (ICC) 的95%CI为—0.03~0.60。Grenier等[15]研究指出, 应用SSI测量肾皮质SWV, 操作者1和操作者2的CV分别是20%和22%, 操作者间ICC的95%CI为-0.34~0.76。原因可能是Syversveen等[14]测量的是移植肾实质中部或下极SWV, 而非对肾脏同一部位进行比较。在对数据进行比较时, 同一部位多次测量, 更具科学性[16]。弹性成像技术可重复性高, 不依赖具体操作人员, 是一种无创、客观的定量判断肾脏组织硬度的检查方法。
2.2 弹性成像技术在慢性肾病中的应用
生物组织的弹性或者硬度很大程度上依赖组织的分子构成以及这些分子构成块在微观、宏观上的组织形式[16]。早期, Weitzel等[17]提出慢性移植肾肾病的肾皮质硬度是正常肾皮质硬度的3倍。Pareek等[18]试图用斑点追踪技术评价肾脏射频治疗后的弹性改变, 但由于技术限制, 未能测量出反映肾皮质硬度的客观参数值。
随着弹性技术不断成熟, 新型弹性成像技术测量组织硬度的弹性参数更加客观。田飞等[19]研究VTQ测量正常肾组织硬度, 发现肾皮质硬度>肾髓质硬度>肾窦部硬度。徐建红等[20]测量137例男性体检者的左肾下段的皮质部与髓质部杨氏模量值, 发现肾脏下段皮质部杨氏模量值大于髓质部。弹性成像技术所测肾组织硬度差异主要是因为肾脏实质、髓质和肾窦的组织结构不同, 肾实质由边缘的肾皮质和中心内部肾髓质构成, 肾皮质富有血管、肉眼可见的肾小球, 髓质主要由肾小管组成, 肾窦由动脉、静脉、肾盏、肾盂和脂肪组织构成[21]。弹性成像技术能很好地鉴别不同组织间的弹性差异。
在生物组织中, 正常组织由于解剖结构及组织构成不同, 存在弹性差异。正常组织与病理组织之间也存在弹性差异。周雁雪[22]报道, 慢性肾病不同时期, VTQ测量值也会出现变化。原因是肾小球硬化、肾间质纤维化, 导致其肾顺应性降低, 组织弹性降低。徐建红等[23]通过SWEI测量60例健康体检者与57例慢性肾病患者肾实质杨氏模量值, 发现慢性肾病患者肾实质杨氏模量值大于健康体检者, 与相关报道结果一致[24,25]。慢性肾病患者肾皮质硬度较健康体检者大, 间接说明肾组织纤维化可导致其弹性改变。弹性成像技术不但可以测量正常肾组织的硬度参数, 而且可以定量评价不同病理状态下的组织硬度, 为肾脏疾病提供诊断信息。
李萍等[26]对65例肾脏组织活检病理证实为IgA肾病的患者和35例健康志愿者行VTQ检查, 发现随着Lee氏分级程度加重, VTQ所测组织SWV不断增加。Derieppe等[27]在肾小球硬化症大鼠模型中, 设立对照组、横向研究组和纵向研究组, 应用SWEI检测肾皮质硬度的变化, 并预测纤维化的病理组织学进展, 发现肾皮质硬度和肾功能不全密切相关。再次证明弹性成像可以无创地反映肾脏组织弹性硬度, 间接评估肾脏内部的病理改变。
2.3 弹性成像技术在评价肾纤维化程度中的应用
肾纤维化是所有慢性肾病进展到肾功能衰竭的共同通道, 包括肾小球硬化和肾间质纤维化。Arndt等[28]提出通过TE测量肾皮质硬度可以间接反映肾纤维化程度。肾纤维化程度越高, TE的诊断价值就越高。Syversveen等[14]发现VTQ所测值与移植肾纤维化程度存在一定的相关性, 但VTQ不能评估移植肾早期肾纤维化。Grenier等[15]利用SSI测量移植肾皮质硬度, 并将测量结果与患者的临床信息、血生化改变、半定量Banff病理分级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显示SSI所测值与肾纤维化无明显相关性, 并提出弹性成像技术不能用来评估肾纤维化程度, 主要原因是肾脏的结构较肝脏复杂, 内部结构分布不均。对于测量出现的差异, 可能的原因是研究的样本量少, 数据偏差较大。对于严重的肝纤维化, ARFI的VTQ诊断结果与TE一致, 但对于早期纤维化阶段, VTQ诊断效果比TE好, VTQ测值的CV较小, 测值更稳定[28]。但目前尚无评估肾纤维化程度以及多种技术的对比研究, 这可能是未来的研究方向。
2.4 弹性成像技术在慢性肾病中应用的局限性
肾脏穿刺活检仍是检查肾脏组织内部病理变化的主要手段, 但是, 肾脏穿刺活检作为有创性检查方法, 具有一定风险, 临床上难以反复进行。弹性成像技术是一种准确、可靠、无创评估肾脏病变程度的方法。但其作为一种新的检测方式, 亦存在一定的局限性。首先, 剪切波的物理性质决定弹性成像技术在检测过程中会受到限制, 如患者的呼吸运动、检测的深度等, 可能会影响检测结果;其次, 慢性肾功能不全晚期患者的肾脏大小发生改变, 取样框的大小却不能因此进行调节, 所得数据可能存在一定的误差。
3 总结与展望
弹性成像技术 篇4
【关键词】 超声弹性成像 常规超声 乳腺良恶性病变 诊断
【中图分类号】 R730.4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1-8801(2014)03-0331-01
超声弹性成像与常规超声在对乳腺良恶性病变诊断中各有特点及优势,本文主要对2012年11月-2013年11月本院确诊为乳腺良性病变150例患者应用超声弹性成像与常规超声联合诊断的资料进行分析,并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资料随机选自2012年11月-2013年11月本院确诊为乳腺良恶性病变患者150例,将其随机平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其中,研究组75例,年龄22-38岁,平均年龄(24.2±4.3)岁,病程1-2年,平均病程(1.2±0.5)年;对照组75例,年龄21-42岁,平均年龄(24.1±4.0)岁,病程1.2-2.3年,平均病程(1.3±0.1)年,两组患者在年龄、病程资料上进行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
1.2 仪器与方法
采用GE--Voluson E6超声仪对两组患者进行诊断,探头频率设置为5.2-10.1MHz。其具体诊断措施如下:对照组应用常规超声进行诊断,观察患者病灶形态、后方回声以及内部回声等情况,并对血流阻力指数进行测量。研究组则在对照组常规诊断的基础上应用超声弹性成像,使用双幅模式显示灰阶图和弹性图,将压力指数设置为3-4。分别观察两组患者乳腺肿块数量以及病灶误诊次数,将两组诊断情况进行对比。
1.3 统计学分析
本文数据应用SPSS17.0软件包完成统计分析,计数资料采用x2完成检验,当P<0.05,表示在差异比较上具有统计学的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乳腺肿块诊断情况
对照组应用常规超声岁乳腺良恶性病变患者乳腺肿块情况进行诊断,且以诊断的敏感性、特异性以及准确性作为诊断评价标准。诊断结果显示,研究组乳腺肿块诊断的敏感性为85.33%(64/75)、特异性为92.00%(69/75)、准确性89.33%(67/75);研究组应用超声弹性成像联合常规超声进行诊断,其乳腺肿块诊断敏感度为93.33%(70/75)、特异性为94.66%(71/75)、准确性为96.00%(72/75),两组患者乳腺肿块诊断,研究组诊断敏感性、特异性以及准确性均明显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两组患者病灶误诊率情况
150例乳腺良恶性病变患者中,恶性病变50例,良性病变100例。对照组应用常规超声诊断,研究组采用超声弹性成像联合常规超声诊断。诊断结果显示,对照组50例恶性病变中误诊8例(16.00%),100例良性病变中误诊9例(9.00%);研究组50例恶性病变中误诊2例(4.00%),100例良性病变中误诊3例(3.00%)。两组病灶误诊率对比,研究组7.00%的误诊率明显低于对照组25.00%的误诊率,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乳腺病变是危害女性健康的主要疾病,病变症状通常表现为乳腺癌、乳腺囊肿、乳腺增生以及乳腺炎五大类型[1]。其致病因素复杂多样,一般情况下由女性全身或者局部免疫力下降、乳腺组织导管结构退行性病变以及雌性激素作用过度活跃刺激引起,好发病期在18至25岁之间,属女性常见病多发病的一种[2]。因此,早期对女性乳腺良恶性病变进行诊断是采取有效治疗方式的基础。随着医学的发展,超声弹性成像与常规超声的应用为女性疾病的诊断进一步提供了检查手段,为乳腺良恶性病变的诊断提供了充分的条件。
超声弹性成像在诊断时可提供常规超声无法取得的组织器官等方面弹性信息,其诊断原理是利用超声探头对人体软组织进行压缩,并比较压缩前后超声射频信号[3]。同时,显示软组织硬部信息,由此对乳腺恶良性病变进行鉴别诊断。有效的提高了对患者病灶诊断的敏感性、特异性以及准确性。常规超声则通过介质对声速的直线性传播,并以各介质相同的声衰减值而成像,但多数情况下声衰减值相同较难满足。因此,造成声像图上亮度、位置以及形状的失真,导致病灶诊断中出现误诊漏诊等现象。
本次研究中,研究组应用常规超声联合超声弹性成像进行诊断,对照组应用常规超声进行诊断,诊断结果显示,对照组85.33%的敏感性、92.00%的特异性以及89.33%的准确性明显低于研究组93.33%的敏感度、94.66%的特异性以及96.00%的准确度,两组患者诊断敏感性、特异性及准确性进行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研究组7.00%的误诊率明显低于对照组25.00%的误诊率,两组患者误诊率进行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综上所述,应用超声弹性成像联合常规超声对乳腺良恶性病变进行诊断,具有高敏感性、特异性以及准确性优势,有效的提高了疾病的诊断率,应加强临床诊断应用。
參考文献
[1]张韶华,刘利民,俞清.超声弹性成像联合常规超声在乳腺良恶性病变鉴别诊断中的价值[J].中国临床医学,2013,20(04):565-567.
[2]周建桥,周春,詹维伟.超声弹性成像诊断乳腺良恶性病变的价值[J].诊断学理论与实践,2011,10(03):243-246.
弹性成像技术 篇5
1 机体组织的机械性质
组织弹性是在力的作用下维持自身形态的能力。不同组织间的弹性不一样,如相同大小的力的作用下,脂肪组织比肿瘤组织形变更明显。人体组织在弹性变形阶段,其应力和应变成正比,此比例系数称为弹性模量。
2 超声弹性成像技术
超声弹性成像技术测量肌肉形变应施加的应力或力。应力可通过生理运动产生(如心脏跳动、血管搏动等),外部机械压缩或振动或长时间持续(超声波循环)超声波波束。在弹性力学、生物力学等作用下,组织做出相应反应,如位移、应变、速度分布产生一定差异[3]。随后接收到脉冲反射超声波,检测组织发生形变,组织形变引起超声回波短时间偏移,即组织形变的应力。超声成像方法结合数字信号处理或数字图像处理技术可以观察组织内部情况,掌握组织内部的弹性模量等力学属性差异[4]。
超声弹性成像技术多采用静态/准静态的组织激励方法,探头或一个探头-挤压板装置沿着探头纵向(轴向)压缩组织,给组织施加一个微小的应变。应变弹性成像(SE),声脉冲辐射力成像(ARFI)和剪切波弹性成像(SWE)评估骨骼肌。
3 超声弹性成像与肌肉
被动肌和主动肌弹性测量有难度。目前测量肌肉的技术不能完全隔离肌肉群而测量单个肌肉的弹性,只能测量整个关节、肌肉、肌腱的总值或血管神经复合体的弹性。另外,某些疾病会影响肌肉功能及肌肉测量,如肌肉营养不良、胶原紊乱、脑瘫、慢性骨筋膜室综合征等。改变外界条件能测量肌肉弹性及静态(被动)、动态(如拉伸)和活动的肌肉性能等信息,进而诊断肌肉组织,无须活检。
3.1 被动肌肉弹性
早期许多研究[5]认为,健康人被动肌肉弹性年龄、性别没有显著差异,被动肌肉的弹性测量可靠性比TE、SE差,但ARFI比SSI好[6]。由于缺乏探针定位的一致性、使用的超声弹性成像技术不同、被动的弹性测量标准与超声弹性成像测量标准不一,早期的研究结果比较困难,可靠性较低[7]。超声弹性成像技术测量被动肌肉弹性可能是最简单的方法,但须制定明确的排除标准,如传感器探头方向可影响测量的可靠性、测量神经束破坏或严重纤维化肌肉不一定可靠。此外,羽状肌的测量准确性未知。测量健康肌肉中被动肌的弹性有助于识别异常肌肉或病变肌肉。超声弹性成像技术能识别神经肌肉和肌肉骨骼疾病中异常被动肌肉的弹性,可能最终用于测量治疗痉挛或目标肌肉内其特定区域的弹性。痉挛肌肉评定与治疗直接测量肌肉弹性可以增强治疗效果[8]。被动肌肉弹性可能受疾病、急性疼痛或慢性疼痛影响。超声弹性成像可用于急性肌肉损伤评价或慢性骨筋膜室综合征被动刚度测量。早期研究表明,肌肉中的组织学变化对急性或慢性疼痛的力学性能变化做出反应,可被超声弹性成像检测到。
3.2 主动肌肉弹性
以前主动肌刚度直接测量局限于体外研究,包括肌动蛋白、肌球蛋白等。生物力学研究中,测量活动弹性的能力局限于多个全关节肌肉群,其产生的总力量需数学建模技术分析个别肌肉的性能。目前超声直接测量肌肉收缩弹性的研究有限,如亚极量肌肉失效模式持续等长收缩。识别肌肉疲劳的规范模式有助于诊断疾病(如重症肌无力等神经肌肉疾病),或提供洞察力优化运动员的耐力训练。约40%的肌肉自愿收缩,更大的收缩造成剪切过快的高速剪切波,当前SWE技术很难检出肌肉最大随意收缩程度的微妙变化。
4 讨论
超声弹性成像技术测量肌肉仍处于探索阶段,可检测肌肉损伤早期肌肉性能的细微变化或障碍,早期发现能及时进行运动训练和制定康复策略,并利于医生判断渐进性肌肉障碍的出现时间。实时测量被动肌和主动肌弹性利于制定针对性、个性化康复策略。超声弹性成像可在患者住院康复过程中更准确地测量单位肌肉强度变化,利于医生判断治疗天数、预后情况及设置住院康复周期。超声弹性成像技术测量包括肌肉疾病或肌肉性能的变化,显示即将发生的运动损伤;慢性骨筋膜室综合征患者的实时性非侵入性诊断试验;背部肌肉疼痛康复干预的疗效跟踪;肌肉痉挛干预的纵向效果监测。
超声弹性成像技术使用者须了解其优点、局限性、最新研究和预期效果。超声弹性成像可用于临床测试肌肉弹性,通过测量肌肉的力学性能进一步了解肌肉结构和功能间的相互作用。直接测量有可能量化以前医生主观临床检查测量和诊断,提高诊断可靠性及异常肌肉的治疗效果。超声弹性成像技术为物理医学和康复研究人员提供新工具,促进肌肉性能及其性质的理解。
摘要:超声技术和超声多普勒广泛用于康复医学,衍生出超声弹性成像,可直接测量组织的力学性能,包括肌肉弹性,有助于急性肌肉骨骼损伤和慢性肌筋膜疼痛的诊断、后期康复计划制定、监测影响肌肉-神经肌肉和肌肉-骨骼疾病的相关因素,了解组织功能预后。本文总结超声弹性成像技术(应变弹性成像、声辐射脉冲成像、剪切波弹性成像)在肌肉功能评估中的研究,讨论其基本原理、测量能力的优势和局限性及临床应用。
关键词:超声弹性成像技术,肌肉功能,康复
参考文献
[1]Basford JR,Jenkyn TR,An KN,et al.Evaluation of healthy and diseased muscle with magnetic resonanceelastography[J].Arch Phys Med Rehabil,2002,83:1530-1536.
[2]Niitsu M,Michizaki A,Endo A,et al.Musclehardness measurement by using ultrasound elastography:a feasibilitystudy[J].Acta Radiol,2011,52:99-105.
[3]Kanai H.Propagation of spontaneously actuated pulsive vibration inhuman heart wall and in vivo viscoelasticity estimation[J].IEEE Trans Ultrason Ferroelectr Freq Control,2005,52:1931-1942.
[4]Lubinski MA,Emelianov SY,O'Donnell M.Speckle trackingmethods for ultrasonic elasticity imaging using short-time correlation[J].IEEE Trans Ultrason Ferroelectr Freq Control,1999,46:82-96.
[5]Arda K,Ciledag N,Aktas E,et al.Quantitativeassessment of normal soft-tissue elasticity using shear-wave ultrasoundelastography[J].AJR Am J Roentgenol,2011,197:532-536.
[6]Akagi R,Chino K,Dohi M,et al.Relationships betweenmuscle size and hardness of the medial gastrocnemius at differentankle joint angles in young men[J].Acta Radiol,2012,53:307-311.
[7]Akagi R,Takahashi H.Acute effect of static stretching on hardnessof the gastrocnemius muscle[J].Med Sci Sports Exerc,2013,45:1348-1354.
弹性成像技术 篇6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2011年7月至2013年5月在我院进行甲状腺彩色超声检查且有后续病理诊断结果的患者630例, 共720个结节的超声弹性成像检查。其中, 男性240例, 女性390例, 年龄16~80岁, 平均 (50.1±10.3) 岁。
1.2 仪器与方法
1.2.1 仪器
采用Hitachieub-7500型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进行诊断, 探头频率设定为6~13MHz。
1.2.2 方法
选择仪器预设的探查条件, 嘱患者仰卧位, 轻抬下巴使其颈部伸直。首先对甲状腺进行常规二维超声探查, 触及结节后观察其形态、大小、数量、部位、边界和内部回声等, 测量并记录结节的直径。再用彩色多普勒超声仪观察血流分布情况, 测量结节内部和周围动脉收缩/舒张期最大血流速度、阻力指数和静脉平均血流速度等。最后利用超声弹性成像对结节进行横切面及纵切面的检查, 将结果存储。操作时, 施力方向尽量垂直皮肤, 使探头贴合颈部皮肤, 手动轻微压迫结节组织, 操作时感兴趣区 (ROI) 包括结节及其周围少量正常组织, 速度以1~2次/s微小振动探头, 仪器屏幕显示为2~3的压力指数。
1.3 分级与诊断标准
参考日本筑波大学植野教授提出的U E的硬度分级法, 根据结节在弹性图像中所显示的颜色差异进行评级, 0级:结节为红蓝绿三色相间;1级:结节与周围组织为均匀绿色;2级:结节以绿色为主, 周边为蓝色;3级:结节呈杂乱的蓝绿相间的马赛克状, 或结节以蓝色为主;4级:结节超过90%显示蓝色。对应各级硬度以评分表示组织从“软”到“硬”, 0级1分, 1级2分, 2级3分, 3级4分, 4级5分, 其中, 判断甲状腺良恶性结节的诊断标准为:良性0~2级, 恶性3~4级。
1.4 统计方法
采用例数对计数资料进行描述, 以病理诊断结果为金标准, 计算弹性成像技术对甲状腺良恶性结节的敏感度[真阳性/ (真阳性+假阴性) ×100%]、特异度[真阴性/ (真阴性+假阳性) ×100%]和正确率[ (真阳性+真阴性) / (真阳性+假阳性+真阴性+假阳性) ×100%]。
2 结果
2.1 病理结果
720个结节中, 良性结节430个 (59.7%) , 其中增生270个 (62.8%) , 腺瘤90个 (20.9%) , 其他类型70个 (16.3%) ;恶性结节290个 (40.3%) , 其中甲状腺乳头状癌260个 (89.7%) , 滤泡癌20个 (6.9%) , 髓样癌10个 (3.4%) 。
2.2 弹性成像技术评级对甲状腺良恶性结节判定情况
超声弹性成像技术诊断结果发现, 良性结节 (0~2级) 440个 (61.1%) , 恶性结节 (3~4级) 280个 (38.9%) , 依据术后的病理诊断为金标准, 超声弹性成像技术的敏感度为8 2.8%, 特异度为9 0.7%, 正确率为8 7.5%。具体见表1。
3 讨论
目前, UE被广泛应用于乳腺、甲状腺、前列腺及肝脏等器官的疾病诊断中。甲状腺结节作为临床常见病变, 好发于青壮年女性, 良性者达到90%以上[2], 而甲状腺癌分为四种类型:乳头状癌、髓样癌、滤泡癌和未分化癌, 其中最为常见的是甲状腺乳头状癌, 占到75%~80%[3]。早期的准确诊断有利于制订治疗方案, 改善患者预后。
甲状腺是人体最大的内分泌腺, 距体表较浅, 覆盖有皮肤、筋膜、舌骨下肌群及胸锁乳突肌, 方便采用高频超声检查;其深部有甲状软骨、环状软骨、气管、食管及血管神经, 使甲状腺能够便于手动压迫以进行U E检查。甲状腺结节组织硬度与病理结构密切相关。甲状腺滤泡性腺瘤与结节性甲状腺肿表现为良性甲状腺结节, 二者富有胶质、内含滤泡, 质地柔软。乳头状癌和滤泡状癌表现为恶性结节, 其中乳头状癌于镜下呈乳头状生长, 间质因为有较多纤维和血管, 多伴砂砾体, 呈现钙化倾向, 与邻近的甲状腺相比较硬。若是分化好的滤泡状腺癌与正常甲状腺硬度相似, 质地较柔软, 分化差者质地则较硬。综上, 硬度是判断甲状腺结节良恶性的重要依据。而常规超声所提供的有无钙化情况、结节形态、回声大小、边界、血供等数据, 无法提供结节硬度的信息。以往临床医生只能凭借结节触诊的硬度来判断良恶性, 有很大的主观性。UE因为可以显示被测组织硬度信息, 克服了主观上的影响, 另一方面, UE还可以进一步估测组织内部的情况, 间接反映组织硬度差异, 进而为鉴别诊断提供依据。
本研究采用当前国内外最为常用的判定标准, 以0~2级判定为良性, ≥3级判定为恶性, 发现了430例良性结节, 290例恶性结节, 敏感度、特异度及正确率均达到80.0%以上, 和目前的研究结果相一致[4]。UE应用于临床的时间并不长, 标准尚未完善, 结节与正常组织存在重叠的可能, 也可能出现良性结节与恶性结节重叠导致误判。本研究290个恶性结节中, 50个误诊为良性, 其中30个结节>3cm, 1 0个结节<1 c m, 1 0个滤泡状癌。U E可能对结节>3 c m的恶性病变检出率较低, 而微小癌 (<1cm) 本身就极易被误诊, 另外的10个滤泡状癌可能因为结节组织是由分化程度比较高的滤泡组织组成, 其间质内富含血管, 使得其组织硬度类似于正常甲状腺组织, 从而降低弹性评级。本研究430个良性结节中, 40个被诊断为恶性, 这些结节均属于囊实性结节, 结节可能实性为主, 实性与囊性的弹性差异较大, 导致评价过高被误诊。
近年来, 甲状腺结节性病变发病较多, 特别是甲状腺癌的患病率呈上升趋势, 对甲状腺结节的早期定性确诊便于患者选择治疗方案和有利于预后。U E作为近些年来超声发展的新技术, 通过提供组织的硬度信息, 可以提高甲状腺结节的良恶性判断的正确率, 具有临床价值。
参考文献
[1]Ophir J, Cespedes EI, Ponnekanti H, et al.Elastography:a quantitative method for imaging the elasticity of biological tissues[J].Ultrason Imaging, 1991, 13 (2) :111-134.
[2]汤达坤.甲状腺癌76例临床病理分析[J].肿瘤研究与临床, 2007, 19 (2) :136-137.
[3]姜玉新, 李建初.周围血管和浅表器官超声鉴别诊断图谱[M].南昌:江西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7:228.
弹性成像技术 篇7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择2014年1月~2015年12月间本院收治的78例手术治疗的子宫肌瘤患者, 病灶102个作为研究对象。年龄25~57岁, 平均年龄 (48.5±11.2) 岁。所有患者的病情表现均完全符合临床诊断标准的要求[2], 自愿参与研究并签同意书。
1.2方法
1.2.1研究方法78例患者术前实时超声弹性成像检查, 并将术前的病情检查结果与术后的病理学检查证实结果进行对比。
1.2.2检查方法检查所需仪器为本院现有的超声诊断仪, 并同时配备压迫弹性成像技术的相关软件, 选择应用阴道探头, 频率5~9 MHz。在扫描操作过程中应该首先帮助患者取膀胱截石位, 对病灶存在的位置实施常规超声扫描检查, 再切换至弹性成像模式, 取样框大小对病灶、周围部分症组织予以覆盖, 采取双幅实时显示模式, 对病灶进行观察。
1.3弹性图像评分标准[3]以5分评分法作为依据:病灶颜色呈现绿色, 记1分;病灶大部分颜色为绿色记2分;病灶颜色显示为一半蓝色、一半绿色, 记3分;病灶整体颜色显示为蓝色, 仅有少许绿色, 记4分;均为蓝色记5分。
1.4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s) 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 (%) 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未变性子宫肌瘤与变性子宫肌瘤常规超声表现比较本组102个肌瘤病灶, 术后病理检查证实为变性肌瘤共计17个, 未变性肌瘤为85个。变性肌瘤与未变性肌瘤常规超声表现存在一定的差异, 表现为未变性肌瘤低回声所占比例较高,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1。
2.2变性与未变性子宫肌瘤超声弹性图像评分情况统计发现, 未变性病灶85个, 其中超声弹性图像评分为4分的81个 (95.29%) ;变性子宫肌瘤17个, 超声弹性图像评分为2~3分12个 (70.59%) 。显然变性病灶与未变性病灶超声弹性图像评分比较,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以超声弹性成像评分≤3分作为诊断标准, 则诊断子宫肌瘤的准确性可达90%以上。
3讨论
临床上, 超声弹性成像技术利用外力压迫过程中, 组织内部弹性系数分布发面出现的较大的差异, 对组织在受到压迫之后所产生的应变射频信号进行提取, 再将不同应变分布转化为成实时的彩色图像, 从而对相关病灶与周围组织之间的相对硬度进行客观的显示[4]。现阶段, 弹性成像技术对乳腺等一些良恶性鉴别和诊断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关于超声弹性成像在子宫病变诊断研究则相对较少。
本次研手术治疗子宫肌瘤患者在术前进行了超声弹性成像检查, 术后病理检查, 结果发现, 本组102个肌瘤病灶, 术后病理检查证实为变性肌瘤为17个, 未变性肌瘤为85个。变性肌瘤与未变性肌瘤常规超声表现存在一定的差异, 表现为非变性肌瘤低回声所占比例较高,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显然变性病灶与未变性病灶超声弹性图像评分比较,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以超声弹性成像评分≤3分作为诊断标准, 则诊断子宫肌瘤的准确性可达90%以上。与相关文献[5,6]报道结果相似。
综上所述, 超声弹性成像在子宫肌瘤诊断中可提供可靠的参考依据, 超声弹性成像评分≤3分可作为子宫肌瘤变性的判断标准, 值得关注。
参考文献
[1]陈圆圆, 刘军杰, 魏晏平, 等.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与超声弹性成像联合诊断-类乳腺病变.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2013, 21 (5) :332-335.
[2]于萍, 张万蕾, 于蕾, 等.超声弹性成像在甲状腺微小病变诊断中的价值.中国超声医学杂志, 2014, 30 (7) :584-587.
[3]叶宝英, 李丽蟾, 陈瑞玉, 等.子宫肌瘤和局限型腺肌病超声弹性图像特征分析.临床超声医学杂志, 2014, 16 (3) :200-202.
[4]周凤英, 王砺聪, 张小田, 等.弹性成像在评价子宫肌瘤性质中的应用价值.中国超声医学杂志, 2015, 31 (2) :154-156.
[5]吴宁宁, 申志扬, 喻红霞, 等.实时超声弹性成像技术对子宫内膜癌浸润子宫肌层的临床诊断价值.中国老年学杂志, 2012, 32 (22) :4906-4907.
弹性成像技术 篇8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5年1月-2016年3月在我院门诊或住院的80例患者128个乳腺肿块作为观察对象。患者年龄22~48岁,平均年龄(36.5±8.4)岁;肿块直径5.0~85.6mm,平均直径(52.4±22.8)mm;左侧肿块68个,右侧肿块60个。所有乳腺肿块性质均经手术或穿刺后病理检查证实。乳腺肿块检查及图像诊断均由同一位擅长乳腺超声诊断的高年资医师进行检查、诊断并分析。
1.2 仪器与方法
1.2.1 仪器:采用具有弹性成像功能的MyLabclass C彩色超声诊断仪,线阵探头,频率7~12MHz,深度约3.8mm。
1.2.2 检查方法:
要求患者仰卧位躺在检查床上,双臂上举置于头枕部,充分暴露双侧乳房,检查时探头以乳头为中心,顺时针进行扇面检查,检查时如发现有肿块时应多切面扫查,观察其大小、形态、边界、包膜、回声、血流等情况。然后切换到弹性成像模式进行加压解压操作评分。
1.3 评价标准
具体参照操作评分进行评价,<4分为良性肿块,图像显示为绿色;≥4分为恶性肿块,图像显示为蓝色。1.4统计学方法数据采用SPSS21.0软件分析,计数资料用(%)表示,行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肿块组织病理检查结果分析
病理诊断乳腺肿块属于良性病变者共86个结节,其中纤维腺瘤44个,囊性乳腺增生伴纤维腺瘤21个,浆细胞乳腺炎6个,囊肿10个,乳管上皮乳头状增生3个,纤维脂肪瘤2个。属于恶性病变者共42个结节,其中浸润性癌17个(乳管癌10个,小叶癌7个),梭性细胞肿瘤10个,叶状囊肉瘤6个,黏液腺癌4个,湿疹样癌3个,髓样癌2个。
2.2 超声弹性成像评分与病理结果的对比分析
128个肿块组织术后病理结果诊断良性肿块86个,恶性肿块42个;经弹性成像技术诊断良性肿块73个,恶性肿块35个;准确率分别达84.88%和83.33%,见表1。
3 讨论
近年来,随着饮食结构的变化和生活工作压力的增加,乳腺疾病的发病率逐年升高,尤其是乳腺恶性疾病已经严重影响女性患者的身心健康,如何早期诊断肿块良恶性病变对于后期采取方案治疗有重要意义。临床医师的触诊有时会误诊或漏诊,容易耽误疾病的治疗时机。而CT检查有射线,对人体也有一定的伤害,MRI成本较高,价格昂贵,不能重复检查,所以超声检查以方便、快捷、实时、动态检查的优点,能被广大患者所接受。但常规超声也有一定的局限性,对疾病的诊断不能提供客观的量化依据。而超声弹性成像技术是一种新型诊断技术,能够弥补常规彩色超声无法评估的肿块特征,已经应用于乳腺、甲状腺等结节肿块的诊断[2]。该技术能为肿块的良恶性提供客观量化数据,因此,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对提高女性患者的预后和生活质量是非常有必要的。
超声弹性成像技术的原理主要是根据不同组织间弹性系数不同,在受到外力压迫后组织发生变形情况,将受压前后回声信号转化为实时彩色图像,借图像色彩反应组织的硬度,弹性系数小,组织显示红色;弹性系数大,组织显示为蓝色;弹性系数中等,组织显示为绿色[3]。1998年Krouskop等报道乳腺组织发生病变时的弹性系数,从大到小为浸润性导管癌>非浸润性导管癌>乳腺纤维化>乳腺>脂肪组织。所以,超声弹性成像技术可以通过乳腺组织发生病变的软硬度显示不同颜色进行图像诊断。恶性程度高组织比较硬,成像时多以蓝色为主,良性肿瘤质地较软,图像多以绿色为主。本文表明,所有患者肿块组织均经过病理检查证实,并进一步分析病理组织类型,良性者多以纤维瘤为主,恶性者多表现为浸润性癌。与病理结果比较,超声弹性成像检查良性结节、恶性肿块准确率比较高,分别达84.88%和83.33%。
尽管超声弹性成像技术应用方便、诊断准确率也较高。但是也会出现假阳性,如鉴别良性肿瘤中钙化灶时弹性硬度相对增大。同时,恶性肿瘤内部也可能出现坏死液化,或者滋养血管破裂,导致出血,使病变组织硬度减小,出现假阴性。所以,在应用成像技术时也要结合二维彩色超声的诊断进行综合判断,以尽可能的降低误诊率,达到早期准确诊断和积极治疗,提高女性患者的生活质量。
摘要:目的:探讨超声弹性成像技术在乳腺良恶性疾病中的诊断价值分析。方法:对2015年1月-2016年3月在我院门诊或住院80例患者的128个乳腺肿块进行回顾性分析,通过超声弹性成像技术检查,并采用5分法进行评分判断肿块的良恶性,然后与病理检查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128个肿块组织经超声弹性成像技术诊断良性肿块73个,恶性肿块35个。术后病理结果诊断良性肿块86个,恶性肿块42个。准确率分别达84.88%和83.33%。结论:超声弹性成像技术诊断乳腺良恶性病变准确率高,为超声科医师诊断乳腺疾病提供了新的技术,也能客观性评价良恶性疾病的评分,值得超声科室推广使用。
关键词:超声弹性成像技术,乳腺肿块,病理诊断
参考文献
[1]罗葆明,欧冰,冯霞,等.乳腺疾病实时组织弹性成像与彩色多普勒超声的对照研究〔J〕.中华医学超声杂志:电子版,2005,2(11):265-267.
[2]罗葆明,欧冰,智慧,等.改良超声弹性成像评分标准在乳腺肿块鉴别诊断中的价值〔J〕.现代临床医学生物工程学杂志,2006,12(5):396-398.
弹性成像技术 篇9
【摘要】目的探讨经直肠弹性成像在诊断前列腺良恶性结节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100例前列腺特异抗原升高,怀疑前列腺癌患者,应用经直肠超声(TRUS)及经直肠弹性成像(TRTE)检查,查找可疑结节行目标活检,并进行12点系统活检,比较恶性结节的检出率。结果:TRUS检出可疑恶性结节58个,其中25例38个恶性结节,检出率55%,TRTE检出可疑恶性结节40个,其中35例38个恶性结节,检出率80%,TRUE和TRUS的恶性结节检出率有明显差异(P〈0.01)结论TRTE能提高前列腺恶性结节检出率,有助于提高超声引导前列腺穿刺的活检检出率。
【关键词】经直肠弹性成像前列腺良恶性结节
【中图分类号】R737.25【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5-0019(2015)01-0080-01
前列腺疾病是老年男性的常见病和多发病,随着我国老龄人口比例的增加,生活环境,饮食结构的改变,前列腺癌的发病率逐年增加,已成为老年人健康的巨大威胁,提高前列腺癌的早期诊断是改善患者预后,降低死亡率的关键,而常规检查方法会造成一定的漏诊或误诊,经直肠超声(TRUS)引导前列腺穿刺活检是诊断前列腺癌的可靠方法,但各种系统活检方案都有一定的假阴性率,本研究旨在探讨经直肠实时超声弹性成像(TRTE)在诊断前列腺良恶性结节的应用价值,提高超声引导前列腺目标活检的检出率。
资料和方法
1.一般资料
2012年1月至2014年7月,在我院疑诊前列腺癌(PSA值增高)并拟行前列腺穿刺活检的男性患者共100例,年龄56~83岁,平均(64.8±10.3)岁。血清PSA值1.89~200ng/ml,平均(57.5±44.4)ng/ml。患者既往无前列腺穿刺活检史、亦无前列腺或其他部位恶性肿瘤史。100例患者均通过活检获得病理诊断结果。
2.仪器与方法:
2.1仪器:西门子S-2000超声仪,腔内端扫式探头(探头频率5.5~8.5MHz),具备弹性成像定量分析功能,并配有专用金属穿刺引导架。Magnum自动活检枪(美国Bard公司),配套的18G活检针。
2.2方法:患者取左侧卧位,由1位具备经直肠前列腺超声检查经验的医师先行常规经直肠超声检查,将边缘模糊的低回声结节或区域标记为可疑病灶;然后进入弹性成像模式,用双幅显示功能,取样框覆盖整个前列腺,同时观察灰阶超声与弹性成像图。检查时使用经直肠超声探头对前列腺手动施压,通过平稳抖动进行弹性成像,根据成像显示情况来进行压力的适当调整。压力指数2~4时留取图像,参考前列腺弹性评分标准,TRUS显示的可疑病灶内出现局限但稳定的蓝色区或病灶完全为蓝色覆盖以及由TRTE检测到的稳定的蓝色区域均确定为可疑病灶,即为目标活检的靶目标。使用巴德自动活检枪、18G活检针,先对TRUS和TRTE检出的可疑病灶行病灶局部活检取材,后者计为目标活检,根据病灶大小穿刺2~4針不等;然后进行12点系统活检,所有标本标识后送病理检查。
2.3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11.5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量数据以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卡方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1.手术和病理结果
100例患者中,前列腺腺癌55例,前列腺增生25例,前列腺增生并慢性炎症16例,前列腺慢性炎症4例。
2.TRUS和TRTE的前列腺恶性结节检出情况,100例患者中,TRUS检出可疑病灶76个,病理结果38例46个病灶为前列腺癌,检出率60.5%(46个/76个);30个病灶为良性,占39.53%(30个/76个),其中25个经TRTE成像后,表现为绿色为主,考虑良性病变占32.9%(25个/76个),病理结果为增生15个,增生并慢性炎症4个,慢性炎症1个,5个TRTE支持前列腺癌诊断.占6.6%(5个/76个),病理结果为增生4个,增生并慢性炎症1个。TRTE检出可疑病灶60个,病理结果46例52个病灶为前列腺癌,检出率86.7(52个/60个),8个病灶为良性,占13.3%(8个/60个),病理结果为增生6个,增生并慢性炎症2个。76个TRUS检出的可疑病灶中,71个TRTE良恶性判断正确,占93.4%(71个/76个);55个前列腺癌中,TRTE在46例前列腺内找到病灶,占83.6%(46例/55例),其中6例TRUS阴性而由TRTE明确诊断,占10.1%(6例/55例)。TRTE与TRUS的前列腺癌病灶检出率有明显差异(P
3讨论
近年来,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的加剧,人们生活习惯和饮食结构的改变及环境卫生恶化等因素,前列腺癌的发病率明显上升,而前列腺癌的临床症状在早期往往无明显异常表现,发现时大部分已属中晚期,失去了最佳治疗时机,因此前列腺癌的早期诊断十分重要,前列腺穿刺活检术是诊断前列腺癌的金标准,但目前的系统穿刺法,由于缺少目标穿刺,穿刺点数多,引起并发症的可能性就越高,如何提高前列腺癌穿刺检出率而不增加穿刺并发症发生率,是一个一直在探讨的问题。
弹性成像的原理是根据不同组织的弹性系数不同,组织的弹性系数大,其引起的应变相对较小;弹性系数小,其引起的应变相对较大.即将组织受压前后回声移动幅度的变化转化为实时彩色图像,使用不同颜色对不同组织的弹性进行编码,借其反映组织的相对硬度[1]。弹性成像技术提供的组织的弹性信息可增加超声检查对病变硬度的判断能力,在乳腺和甲状腺[2]的肿瘤良恶性鉴别诊断方面的价值已得到肯定。由于良性前列腺增生在组织学上不会引起移行区与周围区组织硬度的明显增加,而前列腺组织癌变后上述区域硬度会有增加。本研究就是应用TRTE对怀疑前列腺癌的患者进行了病灶的查找和良恶性的鉴别。
本研究应用TRTE在100例患者中检出60个可疑病灶,其中46例52个病灶为前列腺癌,而在TRUS检出的76个可疑病灶中仅有38例46个病灶为前列腺癌,TRTE的前列腺癌病灶检出率明显高于TRUS;在TRUS检出的76个可疑病灶中,46个病灶弹性图完全为蓝色或以蓝色覆盖为主,根据弹性评分完全支持前列腺癌诊断,25个病灶弹性图以绿色为主,根据弹性评分考虑为良性;在TRTE检出的60个可疑病灶中,52个病灶与病理结果一致,其中6个病灶TRUS未检出;TRTE检出的60个病灶均成功行目标活检。因此,TRTE能通过对前列腺硬度的评价,发现恶性病变并对TRUS检出的可疑病灶进行良恶性的鉴别,同时确定病灶的位置和范围为目标活检提供明确的靶目标。本组TRUS检出的可疑病灶中,94.5%的病灶良恶性应用TRTE正确区分,纠正了41.7%的假阳性结果,并避免了20.0%的前列腺癌漏诊,表明TRTE的应用可有效提升经直肠前列腺超声技术的诊断效能和引导穿刺的活检效能。但在TRTE检出的60个可疑病灶中,8个病灶TRTE诊断前列腺癌而病理结果为良性,提示应用TRTE诊断前列腺癌也有局限性,分析原因发现:病灶所在前列腺均明显增大,3个病灶较小且偏出弹性施力中线区、1个病灶位于远场均无形变而产生假阳性结果;另55例前列腺癌中有6例TRUS表现为前列腺整体受累,而弹性图无局灶性改变呈假阴性结果,但TRUS依据前列腺整体形态和内部回声改变[7]诊断为弥漫浸润型前列腺癌并不难,且系统活检采用6点方案即可明确诊断而不致造成漏诊。本研究表明:弹性成像技术的前列腺癌病灶检出能力与其组织学类型及部位有关,对可能表现为孤立病灶的结节型和结节浸润型前列腺癌弹性图较易识别;位于探头施力范围的病灶可得到客观的弹性图像,而在前列腺明显增大者,远场或过度偏离中线区的病灶则弹性成像困难,此时应用弹性图来甄别病灶良恶性并不可靠。由此可见,TRTE和TRUS检查结果综合分析颇为重要,一方面可预估弹性成像的应用效能,客观分析弹性图;另一方面可正确选择更适合的活检方案。本研究的目标活检结果表明:TRTE可在84.0%的前列腺癌患者中正确地找到病灶;100%的病灶可成功获得目标活检;87.5%的病例可经目标活检明确的诊断。对本组68例患者而言,获得明确诊断,目标活检穿刺点数明显少于系统活检。
结论
TRTE可提高前列腺癌病灶的检出率,有助于引导目标活检,提高超声引导前列腺穿刺的活检效能,保证前列腺癌检出率的同时避免不必要的穿刺。
参考文献
[1]徐智章,俞清.超声弹性成像原理及初步应用.上海医学影像,2005,14(1):3-5.
[2]罗葆明,欧冰,智慧.乳腺超声弹性成像检查的影响因素及解决策略[J].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2008,30(1):112-115.
[3]ElwagdyS,SamyE,SayedM,etal.Benignprostatichyperplasia:clinicalbenefitsonthree-dimensionalultrasoundextendedimaging(3DXl).IntJUrol,2008,15(4):332-339.
[4]马旗,方军初,单玉喜,等正常前列腺与良性前列腺增生经直肠超声实时弹性成像[J].援中国医学影像技术,2010,26(3):543-545
[5]张艳,唐杰,李岩密,等经直肠实时组织弹性成像联合灰阶超声诊断前列腺周围区病灶的价值[J]中华男科学杂志,2010,16(11):979-983.
[6]张旭,黄品同,刘春媚,等经直肠超声弹性成像在前列腺癌诊断中的应用[J]].中华超声影像学杂志2011.20(9)775-778
弹性成像技术 篇10
甲状腺结节临床发病率较高,恶性者可达5%~15%[1],因此,术前鉴别诊断良恶病变意义重大。超声检查为首选检查方法,但诊断价值有限。超声弹性成像近些年来广泛发展,有助于鉴别甲状腺良恶性病变[2,3]。静态应变弹性成像为半定量,是间接反映组织相对硬度,诊断较局限,且可重复性差。实时剪切波弹性成像(Shear Wave Elastrography,SWE)用于检查甲状腺结节,可以获得病灶的杨氏模量绝对值,其值越大,说明剪切波速度越快,反映甲状腺结节组织的硬度越大,SWE是一种定量测量技术[4,5]。因此,本研究对甲状腺结节进行实时SWE,获得病灶的定量杨氏模量值,旨在探讨SWE对甲状腺良恶性结节的鉴别诊断价值。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2014年5月~2015年8月在我院行超声弹性成像检查并经手术病理证实的患者186例,其中女性141例,男性45例,年龄45~80岁,平均(55.4±12.7)岁。所有患者检查前均予以明确告知并获得其同意。病灶共219个,最大径3.8~43.0 mm,平均(17.22±10.79)mm。其中病理诊断良性结节90个,病理类型包括结节性甲状腺肿36个、腺瘤26个、增生结节14个、亚急性甲状腺炎14个;恶性结节129个,包括乳头状癌100个、滤泡状腺癌19个、髓样癌7个。
1.2 仪器与方法
采用Super Sonic Imagine Aix Plorer型SWE超声诊断仪,应用L4-15线阵探头,频率4~15 MHz。
患者取仰卧位,先行二维超声及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观察记录结节的部位、大小、形态、内部回声、边界及血流状况;然后启用SWE模式,探头轻放于皮肤,选定取样框(完全覆盖异常回声区,尽量覆盖病灶),结节内有液性部分则选取其实性部分,嘱患者屏气,静置3 s待图像稳定后定帧;启动Q-BOX功能,测量感兴趣区(Region of Interest,ROI)内病灶杨氏模量值,同一病灶反复测量3次,得出3组数据值,计算3组数据中最大值、最小值及平均杨氏模量值的平均值并储存;最后检查图像及数据。
1.3 统计学方法
应用软件SPSS 13.0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描述,组间计量资料比较采用t检验,诊断试验分析采用ROC曲线法,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良恶性组杨氏模量比较分析
良、恶性结节表现的杨氏模量值见表1,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良性结节超声图像见图1,其中图1a为SWE图,结节的杨氏模量最大值为44.1 k Pa,平均值为36.7 k Pa(病灶内呈均匀蓝色),最小值25.0 k Pa;图1b为常规二维灰阶声像图。恶性结节超声图像见图2,其中图2a为SWE图,结节的杨氏模量最大值为95.1 k Pa,平均值为84.5 k Pa,最小值68.0 k Pa(病灶内呈较丰富红色);图2b为常规二维灰阶声像图。
注:a.良性结节SWE图;b.常规二维灰阶声像图。
注:a.恶性结节SWE图;b.常规二维灰阶声像图。
2.2 杨氏模量筛查甲状腺良恶性ROC分析
由表2可知,病灶杨氏模量最大值和平均值诊断甲状腺恶性结节的ROC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AUC)分别为0.783和0.893,应用病灶杨氏模量平均值诊断甲状腺恶性结节的准确性优于杨氏模量最大值,ROC曲线见图3。
2.3 诊断试验ROC分析
应用ROC曲线评价诊断甲状腺恶性病灶的杨氏模量最大值、平均值及其敏感度、特异度。以病灶杨氏模量最大值80.5 k Pa作为良恶性诊断界值时,即≥80.5 k Pa为恶性病灶,<80.5 k Pa时为良性病灶,杨氏模量平均值的临界点为63.5 k Pa,≥63.5 k Pa为恶性病灶,<63.5 k Pa为良性病灶。二者诊断敏感度、特异度为、准确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见表3。
3 讨论
SWE是通过探头对组织施加一个外部或自身的动态、静态、准静态或准动态的激励,在组织中产生足够强度的剪切波[6]。由于剪切波在不同组织中传播速度不同,因此能够反映声阻抗相同而弹性系数不同的组织特点。仪器通过Q-Boxtm定量分析系统根据剪切波速度计算出组织的杨氏模量值,其大小能反映组织弹性的大小,即杨氏模量值越大,组织越硬,此技术已广泛应用于众多器官[7,8,9]。对甲状腺良恶性病变的鉴别诊断已有研究[10],但研究报道较少,本研究通过杨氏模量平均值、最大值、最小值进行ROC定量分析,探讨SWE在甲状腺良恶性结节鉴别中的价值。结果恶性结节的杨氏模量的平均值及最大值均高于良性结节,分析其原因可能与其病理学基础相关[11]。有研究表明甲状腺良性病变如结节性甲状腺肿、甲状腺腺瘤等主要成分为大小不等的腺泡细胞,内充满胶质,其组织质地较软;甲状腺恶性病变尤其是乳头状甲状腺癌,成乳头状生长,组织分支多,间质多含纤维、血管及钙化沙粒小体,其组织硬度较良性病变高。
本组甲状腺恶性结节的最大杨氏模量值为(104.45±42.36)k Pa,平均杨氏模量值为(81.22±21.99)k Pa,与国内文献报道相似[12,13],但相对低于国外的文献报道[14]。最大杨氏模量值目前尚无统一正常值范围,国内外文献报道的数值有一定差距,尚需系统的大样本多中心研究才能确定。本研究中采用ROC曲线评价杨氏模量最大值、平均值鉴别诊断甲状腺结节良恶性的准确性。分析结果初步认为杨氏模量平均值诊断甲状腺恶性结节的准确度高于杨氏模量最大值;利用杨氏模量平均值诊断恶性结节,分析结果可以认为利用结节杨氏模量平均值为参考时其诊断意义较杨氏模量最大值高。此外,对部分病例在应用SWE时,出现假阳性及假阴性的结果,分析其原因,可能与以下因素有关:①由于甲状腺位置表浅,受生理曲度、颈部大血管及气管影响,实施检查时患者呼吸运动产生伪影进而影响图像质量;②对形态不规则的病灶,仪器默认的ROC取样设置所限,可导致SWE不能准确反映病灶硬度,使其应用受到一定限制;③某些良性结节中合并存在纤维化、钙化及玻璃样变等从而导致病灶硬度增高而出现假阳性结果,并导致某些恶性结节出血、坏死等使病灶硬度减低造成假阴性结果的发生[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