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员表演中的角色塑造

2024-07-02

演员表演中的角色塑造(共8篇)

演员表演中的角色塑造 篇1

一、剧本解读

1、理解角色

演员进行角色塑造的过程其实把作者们用文学手段刻画的人物形象进行再创作, 变成具体可见的舞台或影视剧形象的过程。不同性格特征的人物形象要求演员自身对生活的不同层面都有深刻的理解、认识和积累, 并且能熟练掌握一整套可表达内心世界及情感的心理和行为技巧。

角色塑造是以剧本为基础, 只有熟读剧本, 了解角色所处的时代背景和社会地位, 才能赋予角色有时代性的交流方式和人物感觉, 将更真实的人物特征呈现给观众。角色的文化层次、性格特征、精神气质、职业身份都会带给读者不一样的心理感受, 演员只有充分了解角色的这些外在特质, 反复研习剧本, 充分理解角色的行为习惯、情感世界才能将人物形象真实的呈现给观众。对于有些角色, 剧本中可能没有直接提到他的生活经历和思想情感, 演员若想成功驾驭角色就需要透过剧本中对他的介绍、对他的台词、对他对人对事的看法、对他的穿着打扮、对他出现的场合等进行充分理解, 了解角色性格的多面性和最细致的情绪变化, 充分理解角色的外在特质和心理活动以及内心世界, 才能将角色塑造得更完美、更真实。

2、揣摩角色

每个角色都是真实的人物性格的缩影, 所以角色是多面性、多情绪的。同一个角色在不同的境遇下心理活动也会不同, 对于不同的人说话的方式甚至行为特征有时候也有不同, 要真实表演出角色的这种多面性, 演员必须依据剧本中不同的情节产生感同身受的不同情绪, 真正揣摩出与特定情境下的情绪状态相似的情绪来, 才能和要诠释的角色完美合一。所以一名优秀的演员, 应该学会揣摩角色的行为、目的、潜台词以及复杂的心理活动。

3、体验角色

在角色中投入丰富情感的演员诠释出的角色才更容易抓住观众。若一个演员仅凭自己的声音、形体、动作去演绎角色, 而没有投入角色应该有的感情, 那么不管他的声音有多好听, 形体动作有多优美, 观众依然无法投入感情去喜欢或是厌恶角色。古今中外, 凡事优秀的表演, 都不会只在意表演的外在形式, 细腻的表演技巧和优美的表演程式, 更多的是主张既要形似又要神似, 认为只有神似, 才能把角色内在的精神气质、内心情感体现出来, 也就是将文学作品中人物形象的精髓呈现给观众, 这是仅靠模仿外在特征的表演所难达到的。只有体验角色的生活, 体会角色的感情, 感受角色的心理活动才能到达形神兼备。

二、观察生活

作家设计的角色的生活也许演员并不曾直接经历过, 这就要求演员要学会观察生活, 学会从生活着提取生活和情感素材, 学会把生活中的典型人物以及典型人物身上所具备的典型行为习惯、表达方式、性格特征等进行存贮, 以备诠释角色所用。

1、观察不同人物的穿着打扮

人物的穿着打扮会因不同的环境气候特征、不同的年代穿衣风格、不同民族、不同职业、不同兴趣爱好、不同的社会地位而有很大的不同, 它是人物性格和精神面貌的外在体现。就都需要细心的去观察和分辨。

2、观察不同性格的人的情绪神态

一个人生活在这天地间, 总是有自己特定的精神世界, 有些人选择隐藏着内心的伤痛和最真实的情绪, 有人选择直接表达。但总是伴随着不同的外在形象, 眼睛里的哀愁和眉梢的喜悦总是会让我们察觉, 不能简单的只看表面现象。

3、观察不同人的言语谈吐

不同的人惯用的言语词汇、语言语气都会不同, 这都暴露出一个人的身份地位、职业、民族地域、文化修养、兴趣爱好、性格特征以及表达能力。甚至人物此时的心理活动和情绪都可以在言语谈吐中读出。

4、其他特征观察

除了人物的这些基本特征各有不同, 需要细心观察之外, 人物之间的关系, 人物生存的不同环境条件, 人物生活在社会上的姿态、人物喜欢的装饰品、喜欢吃的东西、喜欢抽的烟等都可以告诉演员怎样去塑造一个有血有肉的人物形象。

三、获得角色感觉

演员获得角色的感觉是一个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从理解角色、揣摩角色、体验角色等开始, 不断感受理解剧本, 分析体验人物, 通过对角色生活经历的体验与分析, 到逐渐地建立起自身类似的人物情感状态, 最后达到角色形象与演员本体的合二为一。诠释角色这一个过程不可能是快速直线完成的, 而必须经过丰富的生活观察积累和在表演过程中反复排练来不断完善和丰富形象。演员获得角色的自我感觉, 则形象开始诞生。这里的形象开始诞生, 是强调并非最后完成。因为这次排练获得的感觉, 也可能下次排练失去, 所以有一个逐渐巩固的过程。

如果演员在一开始就对角色的生活有特殊感受也可能一进入创作就获得了角色的自我感觉。这种自我感觉不仅依赖于演员丰富的情感和不同的生活经历积累, 也依赖于演员对角色诠释的信心。演员对角色创造的信心不仅来源于自身的努力和情感积累与取决于导演、同台演员和观众的认可。

参考文献

[1]周兰.谈演员表演与角色塑造[J].戏剧之家, 2013 (6) .

[2]杨扬.电影表演创作中的身体语言[J].当代电影, 2008 (6) :98-101.

[3]遇君菡.戏剧表演中如何体现人物[J].剧作家, 2013 (2) :127-127.

[4]原芳.谈影视表演与角色塑造[J].剧作家, 2013 (5) :174-174.

[5]刘恩义.从演员到角色——塑造角色从突破自我开始[J].艺术探索, 2010, 24 (4) :126-127.

浅谈演员如何塑造角色 篇2

[关键词] 演员塑造角色 体验角色 创造角色

表演是由演员扮演角色,创作人物形象的艺术。演员以自身为媒介,进行人物创造,这是表演艺术的核心,是戏剧表演根本特性。表演艺术区别于其他艺术门类,演员是自身扮演角色用自己的身体创造出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演员本身即是创造者,又是创造材料和工具。

演员的创作是以剧本为依据,并忠实于作家笔下创造的人物,“忠实”不是机械的翻版,而是生机勃勃的“再创造”,一个称职的演员是正通过再创造,给剧本“死”角色,赋予了“活”的生命,演员在表演过程中时刻支配着角色的行为活动,角色的塑造渗透着对剧本中人物形象的理解、对生活的感知,所以没有演员、就没有角色,没有演员的二度创作就没有角色的诞生。

一、演员如何体验角色

演员在舞台上,要在角色的生活环境中,和角色一样正确的,合乎逻辑的,有顺序的,像活生生的人那样去思想 ,去行动。演员只有达到这一步以后,才能接近他所饰演的角色,开始与角色同样的去感觉。体验并不是目的,我们不能为体验而体验。体验人物的思想感情是为了达到表演的充实,真实,有强烈的感染力,人物的内心活动最终要准确,鲜明,细致地表达出来使观众感受到的。我们说,心里没有充实的内在感受去装腔作势地表演,这被称作“表演情绪”,斯坦尼曾说过要从“自我出发”去“体验角色”,只是假设自己是角色,去体验角色应该体验的,而演员所体验的是角色真正所体验的吗 ?我遇到这样的事情我会这样去做,而剧中的角色毕竟不是我,我们有着不同的性格,和背景,他遇到同样的事情会和我一样处理吗 所以从“自我出发”,体验的只是自己,而不是体验的角色.因此,如或单纯把自己放在剧中去考虑、去体会,任何“体验”都会有“表现”,这就需要我们演员具备一定的表演能力。

二、在创作角色时体验的重要性

只有富于情感的演员才能抓住观众。当演员毫无感情的时候,不管他怎么装模作样,我们也看得出他是毫无情感的。体现固然非常的重要,但演员不能仅凭自己的形体,声音去表演,他必须要投入自己的思想,心灵和感情。一个冷漠的,缺乏热情的人不会成为一个好演员。在我国戏曲表演中十分注重表演的外在形式,锤炼出各种细腻,优美的表演程式,这一点肯定是表现派所赞赏的,但是戏曲表演恰恰主张既要形似又要神似,认为形似非神似,神似才为真,神似就是要把人物的精神气质,内心情感体现出来,这只靠模仿感情的外在表现形式是做不到的。

三、演员怎样去表现人物

作为一名演员该怎样去体现出一个鲜活的角色, 这就需要借鉴表现派的创作方法了:格哥兰的理论是―“演员先要根据剧本角色构思人物形象,然后把所构思的人物形象在自己身上体现和表现出来.”他还为演员怎么才能把形象构思好做了重要的补充:“演员应该为他将要创造的人物进行观察,研究和搜集资料”。其实一个人物要使她鲜活,生动不能只有一个面,人是具有多面性的,所以创造出一个和好的人物必定是在他身上聚集了许多此类人的特点与性格特征.这就需要我们去多多的查看书籍,和观察人物。着重观察人物外部的动作,习惯、语言,而后慢慢充实内心,使人物"丰满".由外而内抓住人物.从外部着手切入,一旦有了外形,在演的时候,你有时会觉得这个瞬间就是角色了。

其实人的思想感情的活动总是要通过相应的表情,动作表现出来.我国著名戏曲表演艺术家盖叫天讲:“表演起来,就要真演戏,发于内,形于外,出于自然,不可矫揉造作,但也要靠脸部有深厚的基础功夫,才能把复杂的内心活动通过眼神眉宇之间,如实地,有层次地表达出来.”这个道理对于话剧演员同样是适用的.虽然话剧的表演同戏曲的表演不同,它不能使用舞蹈化,程式化的表现手法,但这仅仅是艺术形式上的不同,但实质是相通的,都要求“情动于衷而形于外”。相对于戏曲表演来说来说,话剧表演要更难一些,因为它不像戏曲,它没有一定的程式可遵循,要求我们的表演要非常真实,非常生动,人物更应当是准确,鲜明,生动,典型的。这只能靠我们从生活中苦心观察,揣摩,从中提炼和精心设计能够最好地表达人物思想感情的外部动作,探索最能鲜明体现人物此时此刻的心情,符合人物性格的形体动作和表情动作.

四、表演中体验与表现的关系

内在情感要通过外部动作表露出来,外部动作又总是有其内心活动的依据,可见两者之间的关系是相互作用,紧密关联的。内在情感有时能够激发产生相应的外部动作,而外部动作也能反过来激发产生相应的内在情感.我们在表演时可以通过外部动作来帮助自己,准确的动作再加上与对手真实的交流,认真的感受,是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起到唤发情感的作用的。可是体验是感性的体会,表现是理性的分析与外化,我们应把这两者很好的结合起来,虽然我们要去尽量的体验角色,生活于剧作的规定情境之中,同时又要有高度的控制力。萨尔维尼说:“演员必须勤于感受,但他也必须像一个熟练的骑师驾驭烈马似地引导和控制他的感受,因为他要完成双重的任务;仅仅自已有所感受是不够的,他必须使别人有所感受,而如果他不运用抑制,就办不到这一点”。 所以要把感性的体验与理性的体现相结合起来去创造角色才是最正确的创作方法。

参考文献:

[1] (俄)斯坦尼斯拉夫斯 《斯坦尼斯拉夫斯全集》〔M〕林陵、史徒敏译 北京:中国电影出版社 1985—04.

[2] 谭霈生,《论戏剧性》〔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1984—03.

[3] 关瀛,《表演创作素质训练》北京:中国戏剧出版社 2003—07.

[4] 董建 马俊山《戏剧艺术十五讲》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6—09 .

作者简介:

论演员在塑造角色中的悟性 篇3

通过成功塑造这一角色, 使我在表演技巧上有了很大提高, 在塑造人物上也更加自信了。一个角色的成功塑造, 首先就是把握人物的性格, 也就是要学会“悟”。在2010年江苏省淮海剧团排演的大型古装淮海戏《皮秀英》一剧中, 我饰演的是李贤贵一角, 此人物原是一个官宦家庭的贵公子, 因家道中落, 沦落为以卖水为生, 而曾经的岳父黄戈老因嫌贫爱富逼之退婚对其百般侮辱、陷害却始终未能动摇其爱情意志。这样一个人物, 我接到本子以后, 就仔细揣摩, 牢记导演曾经对我说过的话, 用心去“悟”, 去寻找、发现与其相近的形象。我反复阅读剧本, 仔细揣磨, 学会忘记自我, 把自己融入角色。通过一番努力, 对人物的理解, 以指法、水袖台步等一系列特有的动作设计, 探索了角色心理活动的动力特征, 对其进行了成功的塑造, 并参加了2010上海世博会淮安文化周的展演, 得到了领导、专家和观众的一致认可。

诚然, 一个演员在表演创作中最活跃、最需要的创作能力, 来源于该演员通过生活经验的联想, 迅速地创造新形象的能力, 这种能力也是培养个性化色彩的重要环节。换言之, 要想自己能悟出点儿道道来, 必须注意平时的生活积累, 加强各方面的修养, 否则也做不到真正的悟, 只有掌握了丰厚的知识才能激活自己的想象力, 才能调动自己的形象思维能力, 只有想象力活跃了才能发展自己的创作欲望, 发展自己的演员悟性。总之, 一个演员必须具备较强的悟性。

摘要:本文通过笔者本身的演出实践, 论述了戏曲演员也需要感觉思维, 用心去揣摩这个角色的内心世界, 从而培养悟性的重要性。

演员表演中的角色塑造 篇4

笔者自小热爱表演, 机缘巧合下接触到戏剧, 从此一发不可收拾。从2011年起便一直活跃在舞台上, 也非常荣幸地塑造了各式各样的角色:老师、女大学生、白领、家庭主妇、拜金女郎、老板、小保姆等, 其中以《局长家事二》中的小保姆角色最广为人知、深入人心。每次从舞台上下来, 都会迎来观众朋友们崇拜的眼神和热烈的欢呼。该剧经过近两年时间的打磨, 获得了广东省第七届群众戏剧曲艺花会金奖第一名, 而且被推荐参加中国第十届艺术节, 笔者在参赛过程中被评委老师评为“最富有灵气的小保姆”, 现场还有位领导对我开玩笑说:“小保姆, 你这个形象已经入木三分了!”

一、熟读剧本, 分析剧本

(一) 当演员接到的创作任务后, 首先是熟读剧本

演员的创作是在编剧创作出文学形象的基础上, 再创作出活生生的、有血有肉的舞台人物形象。所以演员在接到演出任务时, 首先接触到的就是文学剧本以及剧中所赋予的人物形象, 所以一定要熟读剧本。

其次, 剧本以及剧中的人物形象是通过演员进行创作而呈现在舞台上的, 但是剧中人物却是由编剧赋予其生命, 所以在整个创作过程当中又必须遵循剧本中所创造出来的文学形象, 所以演员必须要熟读剧本、分析剧本, 最终才有可能创作出有血有肉的舞台人物。

例如《局长家事二》中, 清正廉明的局长时常对四川小保姆说:“一定要看好家门, 认清来人, 不能让腐败进门, 就算进来了也要将其送出门。”可有一天家里来了小偷, 小保姆误把小偷当成了送礼者, 小偷承认自己是小偷, 但小保姆认为他是为了送礼而假装是小偷, 自此发生了一些啼笑皆非的误会, 经过和小偷的几次斗智斗勇后, 发现此人确实是冒充送礼者, 关键时刻小保姆用自己的机智勇敢一举将其拿下并扭送到派出所。

这是该剧的中心思想、行动主线。只有在反复熟读剧本以后, 演员才可以更好地理解角色, 理解角色的人物特征、性格特征。

(二) 对剧本熟知以后, 要对剧本进行分析

著名戏剧大师斯坦尼斯拉夫斯基曾经非常精辟地指出:“‘分析’这个词通常是指理性过程中, 它被应用于文学、哲学、历史以及其他方面的探讨。然而在艺术中, 自顾自的理性分析是有害的, 因为它由于自己的理智型、数学性和枯燥性, 不但不能鼓舞演员迷恋和创作喜悦的激情, 反而会使它冷却。”

所以演员在进入角色之前一定要熟读剧本、分析剧本, 将自己的情感完全复制到角色中去, 在读剧本的过程中清楚地看到一个非常有个性色彩的人物。

例如:我拿到《局长家事二》的剧本文本通看之后, 发现它非常有意思, 在头脑里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编剧塑造了两个人物, 一个是小偷, 一个是四川小保姆。恰巧我又是四川人, 这为我塑造该角色提供了便利。但仅从字面意思很难理解:这两个人物怎么能与“局长”有关呢?他们是一组什么样的人物关系?在剧中将发生什么样的事情?会发生怎样的冲突?最后会以怎样的方式与“局长”联系起来呢?这些问题都浮现在我的脑海里。当我熟读剧本以后, 在分析剧本过程中这些问题都迎刃而解, 并且给自己的角色赋予一定的生命色彩。

可见演员对剧本和角色分析的重要性, 也只有在反复阅读剧本中, 才可以不断地充实对剧中人物的认识和感受, 从而更好地捕捉到剧中人物的特点。

二、认识角色, 分析角色

在我们对剧本熟知以后, 最终的目的还是要通过演员将剧中人物呈现在舞台上。也就是在进入角色之前, 演员必须熟知所扮演角色的生活背景、人物性格、与剧中人物的关系, 这样才有助于演员更好地完成角色。

(一) 演员要认识剧中所扮演的角色。

在《局长家事二》中, 我扮演的小保姆很是憨厚可爱, 把局长的话谨记于心, 担心局长炒她鱿鱼, 因为局长曾说过, 一旦发现送礼的就辞退她, 所以小保姆想尽办法把送礼者都打发了回去。小保姆很是聪明可爱, 使出浑身解数将局长交代的任务进行到底, 将送礼者统统拒之门外。可有一天, 小保姆刚刚送走一个送礼的, 转身回厨房煮饭, 突然又听到客厅有很大动静, 出来一看:一个陌生人, 拿着一个鼓鼓囊囊的大包。此时, 小保姆第一反应就是把这位陌生人当成了送礼者, 从而在“局长家客厅”发生了和陌生人“斗智斗勇”的事件。

(二) 演员要学会分析剧中的角色

在此过程中, 我们看到了非常符号化的标志“四川小保姆”。四川女孩, 给人第一影响就是泼辣、不怕事儿;虽个子娇小, 做人却很大气, 而且手脚勤快、充满活力。而剧中的小保姆肯定具有这些特点, 编剧才赋予她这样的地域特征。我是四川人, 塑造这个角色有特定优势。大家肯定可以猜到我这个小保姆在舞台的语言呈现肯定是具有地域特色的四川话。同时我们也看到, 当家里来了陌生人, 小保姆没表现出惊讶或奇怪, 这也充分证明小保姆在局长家生活了一段时间, 发现前来送礼的人络绎不绝, 导致小保姆以为凡是拎包入屋的都是送礼的。可是把所有拎包的人都当作送礼的人, 说明小保姆尚还年轻, 社会经验不够丰富, 识别能力尚浅, 或者说比较“一根筋”。对此, 演员要了解剧中小保姆为什么会把这个陌生人当作送礼的?这位陌生人到底是不是送礼的?如果是送礼的, 小保姆会又该怎么做?如果不是送礼的, 又该怎么应对?他们之间又发生了怎样的事件?他们在剧中存在的意义是什么?最终给观众什么启示?又将发生什么事情?

三、认识剧中人物关系, 分析剧中人物关系

有人曾说过, 演戏就是演人物关系。演员在角色的创作中, 所扮演的角色并非孤立存在, 而是和剧中其他的角色有着各种联系。所以演员在表演创作中一定要把握好剧中角色与角色之间的关系, 才能更好表现出角色的性格特征、人物特征。

例如《局长家事二》中, 当小保姆看到陌生人第一句话就是:

“刚送走一个, 又来一个, 你怎么进来的?”

“门没关。”

“哦, 我忘关门了, 把包拿走!”

“把包拿走?”

“对头, 把包包拿走!”

“你叫我把这包拿走?”

“对头!我叫你把包包拿走!”

“哎哟, 妈呀, 干了这么多年, 头一回有人这么配合我的!”

从这些语言中我们可以看出, 小保姆是真的把陌生人当成送礼的, 而且非要他把东西拿走。但陌生人的反应却并不是送礼者的反应, 到底小保姆有没有发现陌生人是干什么的?什么时候发现的?发现之后又会有什么故事发生?人物关系开始随着剧情发展而变化。

那么剧中小保姆和陌生人有关系吗?当然有。明处看起来好像互不相干, 事实上他们的关系从这一刻才刚刚开始。首先, 他们在局长家同时出现, 一个是局长的小保姆, 一个是小保姆“自认为”的送礼者。小保姆要完成局长交代的任务, “一定要将送礼者和礼品拒之门外”。可是这个陌生人到底是不是送礼者?他会听小保姆的话乖乖的拿走那个鼓囊囊的包吗?剧中他们两人的关系会不会和局长有关?

答案是肯定的。《局长家事二》就是通过局长家的小保姆和到局长家偷东西的小偷之间所发生的事件来呈现局长的清正廉明。

四、体验角色, 进入角色

经过对剧本的熟读分析、剧中人物关系的分析, 接下来就是排练, 真正地进入角色、体验角色。

(一) 演员要学会体验剧中角色

生活中的我并非真的从事过保姆职业, 但是角色赋予我的职业特征是:小保姆, 规定情境是:局长家的小保姆。为了在舞台上呈现出“保姆”的职业特性、性格张力, 我先在规定情境中体验角色, 而且去了解真正从事“保姆”工作的人群, 去观察他们生活方式、处事态度, 和他们聊天、去体会他们的生活, 用他们的生活经验来丰富我在舞台上扮演的保姆形象。斯坦尼斯拉夫斯基曾说过:“只是为了照人的样子, 而不是照演员的样子出场, 你就需要知道:你是谁?你发生了什么事情?你在这儿生活的条件是怎么样?怎样过日子?你是从哪儿来的?此外还有很多你没有创造出来的、能够对你的动作发生影响的其他‘规定情境’。换句话说, 只是为了正确的出场, 你就必须认识到剧本生活和自己对剧本角色的态度。”

(二) 带着信念感、真实感进入角色

当真正进入排练阶段, 演员一定要有信念感。剧中的每个人, 在场上说的每一句话、每一个眼神、每一个动作都是真实的, 由心而发。哪怕一声叹息都是符合生活逻辑、具有生活依据的。俗话说:“戏无理不服人, 戏无情不动人。”假如演员在舞台上只是一味地念台词, 呈现给观众还有什么意思呢?

“到我们家来送礼的, 装儿子的有, 装孙子的有。 (打量小偷) 继续说道:

“装小偷, 你还是第一个!”

“我没装!”

“哥哥你实在是太有才了!”

“你别迷恋哥, 哥只是个传说。”

“你也别忽悠姐, 姐会让你吐血。”

“我真是小偷。”

“我”和剧中小偷的这些对话具有一定的时代气息, 而且符合当下的流行语境。在这种情境下进入角色, 充分调动小保姆的形体、表情、声音、语言等各个方面的因素, 才能让她的真挚情感发挥出来, 从而和剧中的小偷形成符合当下的、真实的、可信的人物关系和人物性格。

五、认识观众的重要性, 带着角色多面见观众

作为演员必须认识到观众是演员创造的最有力的支持者与鼓舞者。前苏联著名导演波波夫说:“一个戏只有同观众见面以后, 有了观众的直接参与, 有了观众对戏的干预, 他才能获得准确的味道, 才能在思想艺术方面彻底完成。”观众对演员的影响可以创作出奇迹, 观众以他自己反应——屏息凝神的注视、叹息、哄堂的笑声或是观众席中几乎无法察觉的窸窸窣窣的声响, 鼓舞着演员的情绪, 给演员指出方向, 于是演员产生出新的适应、新的色彩、新的重点。

(一) 认识观众的重要性

大家可以想像一下:假如没有观众, 演员的创作还有什么意义呢?所以演员必须认识观众、尊重观众。从进入角色创作的那一刻起, 心里就应该装着观众, 就应该想到我们所做的一切努力最终都是为了面对观众。

在前来观看的观众群体中, 有些可能就是某个艺术领域的专家、翘楚、前辈、同行;这样的群体会给演员提出宝贵的意见, 让你的角色更丰满。因为台下观众每一个动作、每一个眼神、每一声呼吸都直白地评价着演员的表演。演员的成长在很大程度上要依靠观众的帮助, 因为观众群中有着从事各种各样职业的人, 他们会从各种不同的角度来审视一个演员所创造出来的人物形象。

(二) 观众是最好的老师

《局长家事二》排完之初, 老师们总觉得我所呈现的小保姆不对劲, 在舞台上, 我太过使劲、太过饱满, 以至于整个感觉倒不像是个刚出社会的懵懂的小保姆, 反而像是有丰富社会经历、性格粗暴的人, 一点也不可爱, 让观众感觉不舒服。经过几次修排以后, 稍稍有些好转, 但始终没有达到老师们想要的效果。后来导演决定让我们参加文化惠民千场演出——让观众来做老师。

果然不出所料, 经过参加千场演出, 反复面对观众以后, 小保姆身上的锐气不知不觉被磨平了, 在舞台上变得圆润起来, 活泼可爱极了, 透露出刚出社会的青涩和初生牛犊不怕虎的劲儿。小保姆的稚气、傻气、勇气、机智, 演员都一一呈现出来, 再经过剧组老师们精心打磨、观众老师们一次又一次的审核后, 最终本剧获得广东省第七届群众戏剧曲艺花会金奖第一名的好成绩。时至今日, 很多老师、前辈一见到我, 依然亲切地叫我“小保姆”。

焦菊隐先生曾指出:“记住:舞台、观众席, 平常是两家, 其实是‘两个一半’;演戏的时候, 他们就是一个统一的空间, 是一个观众、演员‘共同创作’的神圣的空间!”

总之, 演员塑造角色过程看似输出的过程, 实际上是在吸取, 每扮演一个角色, 就是体验一次人生。要让自己扮演的角色深入人心, 演员必须不断地修炼自己, 丰富人生阅历, 时刻准备着为新的角色服务。

摘要:随着群众文化活动的深入基层, 越来越多的群文工作人员通过塑造鲜活的舞台形象走向大众。但在舞台上短短的几分钟要怎样才可以让大众记住你, 记住你扮演的角色, 让你的角色深入人心呢?本文以我扮演的《局长家事二》中“小保姆”为例, 浅谈我塑造该形象的一些经验和体会。

关键词:演员,角色,塑造

参考文献

[1]梁伯龙, 李月.戏剧表演基础[M].北京:中国戏剧出版社, 2008.255-422.

[2]林洪通.表演教学手册-稻草怎样纺成金 (上) [M].北京:中国电影出版社, 2008.

谈戏曲演员的角色塑造 篇5

一、加强基本功训练

戏曲演员想要成功地塑造人物形象,就必须具备扎实的演绎功底。演员的成长历程和演艺功底直接关系到是否能成功地塑造人物形象。中国戏曲艺术是程式艺术, 使用程式化的表演来刻画人物的形象,所以戏曲演员要熟练地掌握唱、念、做、打的艺术表现形式。唱是主要的表现手段之一,是依据人物的情绪发展需要以及人物性格来安排的,在同一个曲目之中,演员有不同的唱法, 因此就形成了不同的流派。唱和念属于语言造型,做和打属于形体造型,戏曲演员要将语言造型和形体造型充分地融合起来,加入演员自身的表演,才能够成功地塑造人物的形象。这四个方面每个方面都有着重要的作用, 在基本功练习中不可偏废。戏剧表演通过优美的音律来展示丰富的人物形象,使观众在听觉上获得美的享受。因此,戏曲演员在塑造人物形象时,要按照戏曲的基本程式,清晰流畅,气韵贯通,完成人物形象的塑造。

二、反复研读剧本

演员的生活经历、言谈举止、思想风貌、性格特征、心态气质等都和人物形象存在着一定的差距,尤其是现代戏剧演员与古代人物形象在行为意识和生活经历方面相隔太远,因此戏曲演员在表现人物时,要从自我出发, 寻找自身和角色相似的地方。戏曲演员只有反复研读剧本,从身心情感上找到和人物形象的共鸣,才能够为观众展示出生动完美的人物形象。如申凤梅大师一生倾尽心血塑造了6个诸葛亮的形象,在六部戏中从小生到老生,每一个时期的诸葛亮形象艺术特点都存在很大的差异。申凤梅老师这样总结:在不变中展示变化,在变化中体现不变。申凤梅大师通过形态、眼神、动作等的转变, 让诸葛亮在剧中体现了不同的成长历程,也展示出申凤梅老师在身段、形象与内在气质中深厚的功力。

三、把握人物的性格

在塑造人物形象时,戏曲演员要在理解人物的基础之上,体现人物性格特点。戏曲演员要测定人物性格的深度,寻求人物潜在的动机,感受细致的情绪变化,在肤浅的字面中把握人物的内心情感。理解人物是表现人物的前提,表现人物是理解人物的最终展示结果。在理解人物阶段,戏曲演员首先要注重人物的性格基调,这也是人物本质中最核心的组成部分,把握人物的个性以及思想,才能够更好地理解人物的情感。人物的性格各异,每当面临一个新的角色时就要认真地分析剧中人物的形象,用心琢磨,这样才能够真实地感受到形象的特点。在表演人物形象时不能太懈怠,又不能出现过分的表演, 要将人物的情感表现得准确真实,加入丰富的生活经验, 让观众产生强烈的情感共鸣。现在戏曲表演中有一些演员只是注重表面的表现,忽视了性格的情感表达,还出现了一些繁琐过分的动作,阻碍了与观众情感的共鸣。而那些塑造人物形象良好的演员,即使在形体动作停止的时候也能够引发观众情感和精神上的共鸣。

四、融入表演技巧

为了更好地塑造人物形象,演员要对表演技巧有熟练的掌握能力,能够在塑造人物形象的过程中,展示表演技巧,主要是通过动作、神态、手势等展示人物的思想感情。在舞台角色表演中,戏曲演员要明白为什么要这样做?这样做的结果是什么?如何才能够更好地让观众产生共鸣?总之,演员在表演时要加入真挚的情感, 使用高超的表演技术,让戏曲表演更具有真实性。戏曲表演者要对剧情的发展有深入的掌握,按照表演的规定, 依据事情的发展顺序,做出合理的行为举动,只有这样才能够让人物的形象更加鲜明生动。

综上所述,戏曲演员为了真实地还原角色的形象, 就必须深入地感悟人物形象的性格特点,不断丰富自己的阅历,在熟练基本功之上,增强自身的表演能力。角色塑造能力培养是一个漫长的过程,表演者要在长期的艺术表演中积累经验,只有这样才能够达到炉火纯青的表演境界。

摘要:戏曲演员想要成功地塑造人物角色,必须具备扎实的基本功,认真研读剧本,把握人物的性格,同时融入表演技巧。

话剧演员表演与角色体验探究 篇6

一、话剧演员对角色的理解认识

话剧演员在表演之前只有充分地了解角色的背景以及生活经历才能在舞台上更好地表现出这个角色的特征, 也只有这样, 才能在舞台中表现自己, 同时赢得观众的赏识, 拥有做一名优秀话剧员的资本。话剧演员在认识和理解人物的角色特征时, 首先要了解这个人物的生平背景, 根据人物的穿着以及做事方式等, 深挖人物的性格特征, 并运用自己学到的表演知识生动形象地将话剧中的角色表现出来, 这样才能把角色表现的淋漓尽致。

话剧演员若想充分理解话剧中的角色, 首先要通读整个剧本, 了解剧本中故事发生的背景, 故事情节以及人物等, 然后将角色的创作融入到故事的历史和时代背景中, 使剧本中的人物塑造展现出由内而外的统一。另外, 话剧演员在表演的过程中需要针对角色的家庭关系和各种人物关系, 了解故事发展的过程和角色所处的家庭关系、人物关系和社会背景之间的变化, 并且根据台词内容, 揣摩在表演的过程中台词应该如何重读或者是停顿, 以及一些语音语调还有气息情绪等得问题。在表现人物独特的性格特征时, 演员可以在表演的过程中设计一些习惯性的动作或者表情, 采用自己独特的方式表现出人物的性格特征, 演绎出角色的性格特征, 展示其独特性。

二、话剧演员表演中的角色体验

话剧演员对角色的体验首先要去除自身的性格特点, 话剧演员应不断尝试打造一个全新的角色, 让自己的本体创造出一个新的人物, 然后在表演的过程中为这个人物赋予上自己的思想感情以及表情、习惯性动作等, 使剧本中的角色真正地活起来。其次, 话剧演员要充分认识到, 每个话剧演员和角色之间都存在着文化修养或者社会地位以及职业身份或者生活经历之间的差距, 演员即使与角色的经历再相近, 也会存在这样或那样的差距。话剧演员如果想表现好一个角色, 就要处理好演员自身和角色之间的矛盾, 要充分抓住角色的思想感情, 仔细揣摩人物的内心。比如有的演员在现实生活中性格比较沉稳, 而在舞台中要表演的角色则是很活泼, 这样的情况下, 演员就要采取完全不同于现实生活中的动作和语言方式, 颠覆现实生活中的形象。这种巨大的反差是话剧演员经常遇到的问题, 但这是对话剧演员艺术修养和表演能力的重大考验。话剧演员只有熟练的把握了在生活中和话剧中角色的转变, 才能在表演的过程中得心应手的转变角色, 体现角色的本性特征。比如在《灰姑娘》这个话剧中, 二姐的角色是整个话剧中的反面角色, 二姐的这个形象应该在舞台中以一种带有尖酸刻薄和嫉妒心理的情绪出现, 这个角色可能与现实生活中的演员存在着巨大的差别, 这就需要演员在表演的过程中, 发挥自己的专业素养, 及时处理好生活中和表演中的差距, 在舞台中很好的表现这个角色。

三、话剧演员表演中的自身及角色处理

处理好演员自身和角色的关系, 是话剧演员在表演的过程中终身存在的问题。下面来谈话剧演员在表演中处理自身和角色的问题及对策。话剧演员在塑造人物时表现虚假很大程度上是因为话剧演员在表演之前对于人物的性格特征和人物的生存背景认识不清, 另外就是话剧演员的专业程度不够, 心浮气躁等, 这就需要话剧演员在表演的过程中能够对人物特质进行深度挖掘, 仅仅凭着最初的理解和印象就登台表演, 很难抓住人物的性格特点, 表演虚假。另外演员要善于将自我和角色进行有机调整, 演员为了在舞台中更好的饰演角色, 演员必须在舞台中能够适应角色的需要, 能够在表演的过程中动员自己的额表演元素, 调动自我的角色服务, 从而提高表演的质量和表演效果。最后演员需要不断提高自身的表演技能, 坚持摄入生活, 在生活中提炼角色表演技巧, 在生活中通过观察各种人物的性格特征等, 为提高舞台表演打下坚实的基础。在台下的视乎, 演员应该不断完善自身, 一方面演员需要学习艺术理论, 提高自身的艺术修养, 另一方面需要借鉴其他的优秀话剧演员的特点或者是其他演员的表现形式, 实现知识的积累和自我的提升。

总之, 话剧演员在表演的过程中需要及时处理好自身和角色的关系, 在表演之前能够充分的了解角色的生活背景和家庭背景以及各种人物关系和角色的性格特征, 在表演的过程中能够通过自己的表演才能体验角色的性格特点, 把人物的故事情节生动形象的表现出来, 为大众提供一场真正的试听盛宴。这样, 话剧演员才能够在不断的尝试中提升自身的素养。

参考文献

[1]杨君荣.话剧演员表演与角色的关系探究[J].群文天地, 2012 (11) .

试论演员角色的性格化塑造 篇7

一、内在性格化

演员塑造角色时,要去分析角色的内在性格,而不是将自己的性格强加给角色。例如,《雷雨》中的老爷周朴园为什么一直保持着鲁侍萍当年在周家公馆的陈设而不变?他是想念她,心里有愧于她,还是其他的什么呢?我们可以说,他很虚伪,他想念鲁侍萍是做给别人看的。但是他是做给谁看呢?繁漪反感一成不变的陈设, 周家的下人们也不知道当年发生的事情,这样做给他们看并没有什么意义。所以可以说,他是真的遗憾和怀念。但是,当鲁侍萍再一次出现时,他又不愿意让她的出现打破他平静的生活。周朴园这个人物的心理活动非常丰富与复杂,他充满着矛盾,这是他独特性格的表现。

二、外在性格化

外在性格化是指形象的外部性格化。

外部的性格化是内部性格化的结果,所以,从角色的内部性格线索去寻找外部性格特征,根据外部性格特征找到合适的外部形象装扮,形象的外部性格化是第一步。斯坦尼斯拉夫斯基说:“每一个演员都应该收集足以丰富他的想象的材料,以利于创造所扮演的人物的外部形象。可以试图去画出你所要寻找的那个脸孔、身材的图样,也就是面部、嘴巴、皱纹、身体的线条、外衣的式样等待。当你戴着各种头套,贴上各种大胡子、不同颜色和式样的粘附物,寻找面部的色调、皱纹、阴影、光斑的线条时,你也许会碰到你所寻找的东西,有时还是自己完全没有料想到的。所有这些尝试都会偶然地或者有意识地给角色的未来的外部形象提供暗示”1。

笔者曾经扮演过四幕话剧《日出》中的顾八奶奶这一角色。剧本里对她的描写是:“顾八奶奶——一个俗不可耐的肥胖女人。穿一件花旗袍镶着灿烂的金边、颜色鲜艳夺目,紧紧地箍在她的身上。她的眉毛是一条线, 说起话来总是指手画脚,摇头摆尾,于是小棒锤似的指头上的宝石以及耳环,光彩四射,惹得人心发慌。”于是,我找来金项链、金戒指、金手链和镶嵌有宝石之类的旧式首饰对我的外形进行贴近人物的修饰。然后我查阅了旧式上海富太太流行的发式,参考图片将直发弄卷, 并分为两束从两边夹起来。最后我找来一件缎面的、颜色俗气且没有气质和品位的衣服。当我穿上这一身衣服、佩戴好首饰之后,出乎意料的是,对于这个角色我有了较为具体和清晰的人物定位,而大家也觉得这样的顾八奶奶的外部形象非常符合角色性格。

形象的外部性格化的准备工作完成后,我开始深入研究剧本,从心理上靠近她,了解她的想法,理解她的行为方式。这个人物特别爱热闹,但是无知且矫揉造作, 以为这样惺惺作态大家都欢迎她、喜欢她。这无疑是可笑的,然而这就是这个喜剧人物的悲剧性。确定好这一点, 在整体上的塑造人物的大方向也就确定了。

再细读剧本,研究顾八奶奶这个人物的一言一行。在举止上,我也尽量靠近剧本中的描写,扭捏作态。

最后,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后,感觉自己越来越贴近角色,而角色的性格也融入了我的性格之中,也就是基本把握住了角色。

三、结语

内在性格化与外在性格化两者必须相互结合、相互协调,才能使演员在塑造角色时体现角色的性格化特征。

摘要:本文从性格化入手,通过内在性格化和外在性格化分析,探讨演员如何完成角色的性格化塑造。

演员表演中的角色塑造 篇8

一、表演与角色塑造概述

表演主要是指当代舞台上的一种表现形式, 主要应用于戏剧、杂技和舞蹈表演中, 演员通过一系列的外部变化, 能够让观众进行感知, 是一种刻意表现的演出形式。而角色塑造主要是指演员所扮演的人物, 角色具有虚拟性, 所表现的人物不存在于现实的生活中, 会与演员自身的真实身份存在差异性。

二、戏剧演员自身和角色塑造的关系分析

(一) 戏剧演员角色塑造的不同理论观点阐释。现阶段的戏剧表演主要由两个理论派系构成, 一个是德国布莱斯特的表现派, 该派别的主要观点是演员自身应该高于角色的塑造, 强调演员需要运用真我去进行角色的塑造。二是以前苏联斯坦尼斯拉夫斯基为主要代表的体验派, 重视对角色的塑造, 主张演员需要进行角色的真我融合。从以上两种戏剧表现形式中可以看出, “体验派”和“表现派”在戏剧表演过程中都展现出了演员和角色之间的相辅相成的关系, 以便能够利用自身的潜能塑造出真实的角色, 展现出戏剧的独特艺术魅力[1]。

(二) 对戏剧演员自身与角色塑造的共生性思考。首先表现为“真我”和“假我”的对立统一, 应该结合自身的常识去进行角色的把握, 按照相关的专业技法去塑造角色, 演员在整个的过程中, 应该对戏剧的方向进行准确的把握, 对演员的个人学识和艺术修养都有着较高的要求。其次, 要求戏剧演员自身与角色塑造之间存在着共生性的特点, 演员在进行角色塑造的过程中, 应该进行对现实生活中的事情进行认真的观察和体验, 以便能够塑造出生动的角色, 对演员的表现性予以重视。

三、现代戏剧舞台演员自身和角色塑造共生的实现

(一) 演员对角色的认知和理解。演员在进行角色塑造之前, 应该对所需要塑造的角色进行认知和理解, 以便能够对角色进行良好的把握, 从而塑造出生动的人物形象。演员在塑造人物的过程中, 主要是以人物的自身情感为主要特征, 应该将演员作为塑造的主体, 需要对剧本进行仔细的研读, 了解人物的主要形象, 能够对演员的状态和样貌进行了解。同时, 演员在对人物进行了解的过程中, 还需要结合生活经验, 演员在进行戏剧表演的过程中, 为了更好地贴近现实, 需要对生活经验有一定的认知程度, 以便能够成功地塑造角色形象[2]。

(二) 演员对角色的体验。演员要想塑造真实和成功的人物形象, 必须对剧中的角色进行提前体验, 以便能够把握剧中的人物形象, 这就要求演员在进行角色把握时要走心, 以便更好地充实自己内心的情感。同时, 演员逼真的表现力能够给演员带来较大的表演机会, 能够展现出演员的真实情感, 对演员的表现力提出了较高的要求。总之, 演员在进行角色体验的过程中, 应该对真实的情感进行把握, 将言行举止充分地融入到表演中来, 作为内心的强大依靠, 以便更好地塑造角色的形象。

(三) 演员对角色的表现。演员进行角色表现的过程, 也是自我修养的过程, 在表演前应该对角色进行有效的分析, 以便能够将角色形象更好地展现在观众面前, 使演员在表演过程中, 能够展现出内心的真实情感, 实现对角色的有效挖掘, 对角色的类型进行不断地整理, 实现对角色的整体把握与完美结合。另外, 形体语言能够展现出角色的真实个性, 能够展现出人物的主要性格和人物形象, 实现对整体角色的有效把握。同时, 还需要确保形体语言的真实性, 以便能够使角色更加生动地表现出来, 可以有效地促进演员对角色的有效把握, 展现出角色的内心[3]。

四、结论

角色扮演是戏剧表演的重要组成部分, 演员需要对人物角色进行把握, 以便能够更好地体验角色的情感, 真实地了解人物的性格, 使演员更好地塑造出逼真的人物形象。戏剧演员不断积累生活经验, 丰富自己的修养和认知能力, 提高自身的表演能力, 以便更好地为观众塑造出良好的舞台形象。

摘要:角色是戏剧表演中的主要组成部分, 是为戏剧表演服务的。每个演员在进行戏剧表演的过程中, 都应该正确地面对自身的角色, 对需要表现的人物性格和自身需要扮演的人物进行合理的分析, 以便实现对角色的正确掌握, 塑造出更加精致和逼真的舞台形象。演员是角色的创造者, 对角色的塑造具有重要作用, 演员在进行角色表演的过程中, 不能运用真我去进行角色的表现, 演员通过自身的表演天赋, 能够创造出更多符合自身发展的角色。

关键词:喜剧演员,角色塑造,共生关系

参考文献

[1]郭丽娟.戏剧演员的艺术修养与角色构思的关系[J].戏剧之家, 2014, (12) :39.

[2]孙宝稳.从康托的戏剧之道论演员与角色的结合[D].上海戏剧学院, 2013.

上一篇:角质细胞下一篇:弹性成像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