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员培养

2024-09-23

演员培养(精选10篇)

演员培养 篇1

在心理学领域, 把人类的各种能力称之为这个“商”那个“商”, 如智商IQ, 情商EQ外、德商MQ、职商CQ、心商MQ、体商BQ, 灵商SQ、志商WQ、健商HQ、财商FQ、胆商DQ、逆商AQ等等, 所谓IQ、EQ等都是这些“商”的英文简写。智商 (intelligence quotient简写成IQ) 是用以表示智力水平的工具, 也是测量智力水平常用的方法, 智商的高低反映着智力水平的高低。情商 (emotional

quotient简写成EQ) 是表示认识、控制和调节自身情感的能力。在声乐方面的智商可以理解为学习者和演唱者在音准、节奏、识谱、发声、演唱和对作品风格的把握等方面的能力;而情商是指学习者和演唱者在学习过程中的毅力、态度、精神状态、兴趣、用功程度和在演唱时的舞台风度和形象、怯场与不怯场、作品的情感抒发、艺术表现力等等。

在声乐艺术界, 人们一般都以为, 一个人能否在该领域取得成就, 智力水平是第一重要的, 即智商越高, 取得成就的可能性就越大。但仔细研究古今中外许多歌唱家的成功经验和对其演绎作品的个案观察, 其实恰恰情商对他们的成功起到了重大的影响作用。声乐是一种情感艺术, 在声乐的学习和舞台演唱过程中, 需要高智商, 但更需要高情商, 尤其在演绎声乐作品时, 如果没有情商的作用, 那么, 作品的情感内涵的表达和艺术感染力是无从谈起的。如我国老一代歌唱家胡松华、郭颂、郭兰英、李双江、吴雁泽和中青年歌唱家蒋大为、阎维文、彭丽媛、张也、宋祖英等, 大多数都不是科班出身, 原本学历和文化水平都算高, 他们应该都不是高智商, 但在歌唱艺术方面他们都是高情商, 他们的情商远远地超过了一般的歌唱者。

情商在歌唱艺术中的价值是无量的, 它伴随着歌唱家的整个艺术生涯。作为一般的声乐学习者, 应该把情商的培养和体验放在首位, 因为歌唱发声能力是可以通过智力因素不断提升的, 乃至可以达到很高的规格, 但是, 声乐水平到了一定境界之后, 不是靠智商, 而是靠情商的修养。我们知道, 就唱歌来说, “能唱”和“会唱”是两个概念, 能唱一般是指发声能力强、上下音域宽、难度大的作品都能完成得了;会唱则是指不管发声方法好或坏, 都能把歌唱得有滋有味, 能够很好地诠释歌曲的情感内涵。能唱的不一定会唱, 会唱的不一定能唱, 这种现象在声乐界和一般群众的娱乐活动中是屡见不鲜的。当然, 我们肯定需要既能唱又会唱的歌唱者, 但尽管如此, 会唱总比能唱好, 一个只懂得机械地发声的歌唱者, 就是他再有多么高超的发声技巧, 在艺术表现方面依然是个失败者。在这里, 其实上能唱是智力方面的事, 会唱当然应该是情商方面的事。由此可见, 情商在声乐学习和声乐演唱中的意义是多么重要。

作为一个声乐学习者和歌唱演员来说, 必须认识到情商在自己的事业发展中的重要性, 要不断地加强自身的情商培养, 才能在成功的道路上走得更远更高。人的情商不是与生俱来的, 是靠后天的不断磨练和逐渐的培养发展起来的。那么, 作为一个声乐学习者和歌唱演员来说, 到底应该怎样磨练和培养什么样的情商呢?从专业的角度讲, 除了声乐学习过程中的毅力、态度、精神状态、兴趣、用功程度等等这些常规的任何行业的人都需要具备的情商之外, 对于作品风格特点的把握、情感内涵的诠释和演绎、音乐形象的塑造、舞台风度和形象、舞台表演能力等, 才是最需要锻炼和培养的情商。

近几年, 关于“商”的研究内涵很宽泛, 涵盖各个领域, 我们在这里不去过多的延伸。其实, 情商的培养也就是我们曾经常说的“情感体验”“体验生活”。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至七、八十年代, 我国的文艺工作者的一个最基本的任务就是体验生活, 体验生活既是官方指令性话语权又是文艺工作者挂在嘴边的一种工作理念。现在“体验生活”这句话似乎已经很陌生, 很少有人提起了。然而, 情感体验, 体验生活, 这对于一个搞情感艺术的人来说是必不可少的, 要想成为一个真正的歌唱艺术家, 就必须进行情感体验、体验生活。一个人生活阅历和经验越丰富他的情感也越丰富, 在歌唱表演中只有情感丰富的人才能表现作品中的丰富的情感。

当下, 中国歌坛似乎一派繁荣景象, 不管男女歌手, 发声能力、发声技巧比原来提高了很多, 作品的高难、宏大也是今非昔比, 这是无庸置疑的。但是, 在这繁荣的背后, 也似乎有唐朝诗人白居易所说的“古人唱歌唯唱情, 今人唱歌唯唱声”和宋朝词人辛弃疾所说的“为赋新词强说愁”现象之嫌。现在年轻一代的歌手普遍底气不足, 由于人生经历简单, 生活阅历贫乏, 虚情假意、装腔作势、以发声技巧为能事者多, 真情实感者少;而我国老一代歌唱家和中年歌唱家的情感是真实的、深厚的, 因为他们的人生经历很丰富, 接受过不同时代风风雨雨的洗礼, 他们的歌声里饱蘸着对祖国、对人民、对党的深情厚意。就那李双江来说, 他大学毕业后去了新僵军区, 在那里生活、工作了整整十年, 在部队他曾经喂过猪、当过炊事员、开过车、拉过骆驼、烧过锅炉, 在生活和工作的最基层, 他接受了再教育, 得到了艰苦而宝贵的锻炼, 作为一个歌唱艺术家, 他的生活经历很丰富, 情感积淀很深厚。正如孟子所说:“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必先苦其心志, 劳其筋骨, 饿其体肤, 空乏其身, 行拂乱其所为, 所以动心忍性, 曾益其所不能。人恒过, 然后能改;困于心, 衡于虑, 而后作;征于色, 发于声, 而后喻”。也正因为如此, 他的歌声才那么激情似火, 震撼人心, 曾经打动和感染过无数中国人的心灵, 李双江在歌唱方面是个真正的“情感大师”, 在我国歌坛他是个真正的高情商的歌唱家。胡松华数十年信奉着“艺术向高峰攀登, 生活向底源深游”的歌唱理念, 他的足迹曾经到过全国将近五十个少数民族地区, 虔诚地向民间歌手学习, 了解那里的风土人情, 不断充实和丰富他的艺术情感, 这使得他唱什么象什么, 成为一代大家。郭兰英是从旧社会的戏班子成长起来的德高望重的歌唱家, 才旦卓玛是从贫苦的藏族牧民成长起来的全国风格独特的藏族女高音歌唱家, 请听听郭兰英演唱的《南泥湾》《绣金匾》《绣金匾》, 才旦卓玛演唱的《毛主席的光辉》《翻身农奴把歌唱》《北京的金山上》, 那感情是何等的真挚、可信!那是真正的发自心灵深处的那个时代的最美好的声音, 这声音代表了那个时代宗教般虔诚的、崇高的人民的心声!那个时代已经过去了, 郭兰英和才旦卓玛的歌声也就成了永恒和绝唱, 相信人类再不会有第二个郭兰英和才旦卓玛了, 她们的歌声是不可复制的, 因为属于她们的那个时代不可复制。

情商培养听起来比较时尚, 我们也可以把它说成是情感体验、体验生活的后现代说法。郭兰英、才旦卓玛、胡松华、李双江都有着非凡的人生经历, 是他们的时代造就了他们的情商。不同的时代造就不同的情商, 我们这个时代虽然没有那么多传奇色彩, 但情感体验、体验生活还是不能少的。“书上得来终觉浅, 绝知此事要躬行”, 谱面上学来的东西毕竟是肤浅的、虚假的, 我们要学习老一代歌唱家成功的经验, 研究他们成功的因素, 不断地在生活的最底层获得最本真的情感, 读万卷书, 行万里路, 唱万首歌, 去万方地, 努力学习不同地区不同民族的民间音乐、民间歌曲, 了解各地区各民族的风土人情, 只有这样, 我们的歌唱情商才能得到真正的提升, 我们的歌唱艺术境界也才能上升到更高的层面。

浅谈如何培养杂技演员心理素质 篇2

关键词:杂技演员;杂技表演;心理素质;表演欲望

杂技艺术发展到今天,杂技演员的表演已从比较单一的技巧表演发展到多样化的综合表演,在不断变革、开拓、创新中。显示出了杂技技艺的无止境境界。杂技表演日愈向人体的极限挑战,杂技技艺越来越向高、精、尖水平发展。杂技演员无论欲在任何一个杂技艺术作品和精品中有上佳的表现,其体能和技艺基本功是基础。除此之外,我认为,良好的心理素质也是杂技演员必须具备的基本功。我从20多年的杂技表演到杂技教练的人生历练中体会到,从杂技学员抓起,直至陪伴杂技演员终身的心理素质培养,是时代对杂技艺术发展的要求。我认为,未来杂技竞争的最高境界,其实是体力、技艺、心理素质三者的综合竞争,最终必然归结到心理素质的竞争上来。关于杂技演员心理素质培养的理论研究一直十分欠缺,因此,我有感而发,不揣浅陋,把自己的初浅认识草拟成文,以抛砖引玉。

一、培养杂技演员适合杂技的个性心理特征

要培养杂技演员的心理素质,首先要培养其具有适合于杂技艺术所需要的个性心理特征,使之具备杂技艺术所需的能力、性格、气质等。

在一般心理素质培养中,注意培养适合杂技的个性心理特征具有重要作用。它和杂技演员能否达到理想的杂技艺术高峰有很大的关系。一些演员虽然具有良好的身体条件,但是由于缺乏杂技艺术所需要的个性心理特征,结果虽经过多年训练,却发展不大。所以,在杂技日常训练中,应注意培养杂技演员对杂技艺术的兴趣和热情,提高他们的能力,良好的性格以及高雅的气质。

同时,良好的个性特征能提高杂技演员的工作能力和日常训练效果。例如,那些对杂技艺术具有浓厚兴趣的杂技演员,总是渴望提高自己的杂技艺术水平。他们在日常训练和表演中,能提高心理过程的紧张度,如认识过程的速度、情绪过程的强度、意志努力的程度等。这样,杂技演员就会有较充分的心理能量储备。可以承受大练习负荷,能制止较早发生的体力和神经疲劳现象的出现,从而提高工作能力和训练效果。所以,在一般心理素质训练中,应把杂技演员的个性特征培养摆到主要位置。

二、培养杂技演员和谐的心理状态

节目就算是个集体,每一杂技演员就是集体的成员。节目的成功或失败关系到集体里面的每一个成员。在杂技表演中,演员都混而成一个,好像是被一种感情所激励而动作的单一体。在杂技表演、整齐的动作和队形,常常是衡量整体美感的标准之一。在杂技表演中,大家形成一个整体,一起随着统一的节奏,按照整齐、有规律的队形变化,协调一致的动作,进行有规律的表演。如果在表演中有一个演员态度不认真,动作不协调或出错,就会影响整体的美感。为了整体的美感和集体的荣誉,作为集体的每一分子,每个演员都必须全力以赴、同心协力这样有利于集体的发展。为培养和谐的心理状态指导老师在训练演员时要多做些准备。当某个节目在安排演员训练后,要分阶段来要求,首先要求演员准确地熟悉节目的过程与构成,然后将节目中所有技巧分节练熟,再使其它动作与技巧通畅起来。这样,自信心也会不断增强。待具备较良好的表演状态后,再放心大胆地展开表演,最后才有可能达到表演上的稳定技巧、上下贯通、心理和谐和技、艺、美的完美结合。

三、培养杂技演员坦然接受失败的心理素质

杂技艺术中具有诸多高难度动作,杂技演员在表演过程中可能会遇到种种意想不到的状况。由于临场演出与平时训练时的环境有所差异,杂技演员可能会在表演中受伤,或者无法出色完成节目等。有些杂技演员一遇到失败就灰心丧气、一蹶不振、意志消沉甚至心如死灰。这种过大的心理压力犹如一副沉重的“镣铐”压得杂技演员喘不过气来,导致他们陷入一个恶性循环中,即失败——蹶不振——压力过大——失败。由此一来,杂技教师就必须培养杂技演员具备坦然接受失败的心理素质,帮助杂技演员正确定位自身,树立合理的奋斗目标,这个目标既不能太高,也不能太低,否则会让杂技演员产生一种完不成的心理,或者无法激发他们的斗志。对于那些遭遇失败和挫折的杂技演员,教师要对他们进行大力鼓励和肯定,激发他们再接再厉,培养他们接受失败、自强不息的精神,促使他们以更好的状态完成杂技表演。

结束语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我国杂技水平的不断提高,心理素质培养在杂技演员的培养过程中占据着越来越重要的位置,作为教练应该努力提高自己的思想认识,在以科学的训练方法对受教者进行体能训练和技艺训练的同时,也对其进行心理素质培养,并积极引导受教者在训练和演出时对自己进行有益的心理状态调整,从而使受教者成为一名既有较好的体能和技艺功底,又具备良好心理素质的合格乃至优秀的杂技演员。总之,培养杂技演员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至关重要。但是培养心理素质是一项长期工程,不可能立竿见影、一蹴而就,正所谓“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良好的心理素质是在日积 月累的训练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只有不断增强杂技演员的自我控制、自我调节能力,培养他们从容应对各种突发状况的心理素质,才能确保他们正常发挥临场水平,延长他们的艺术生命,使他们在杂技舞台上创造属于自己的美好人生!

参考文献:

[1]唐勇.杂技演员心理素质培养是时代对杂技艺术发展的必然要求[J].民族艺术研究,2009(04).

论戏曲演员的素质培养 篇3

关键词:戏曲,演员,素质,培养

文化是民族的血脉, 戏曲是民族的国粹, 是先辈们留下来的艺术瑰宝, 是祖国传统文化的一枝奇葩。戏曲人肩负着传承民族文化的重任, 是其他行业所不能替代的, 戏曲艺术从业者理应严格要求自己, 提高各方面的素质。那么戏曲演员需要培养哪些素养呢?具体论述如下。

一、不断加强专业素质培养

中国戏曲之美, 首先体现于扎实的基本功上, 如果演员基本功不扎实, 那就失去了戏曲最基本的美学价值。练就一身扎实的基本功, 是一个戏曲演员成长和成功的首要条件。中国的戏曲艺术就是一门程式化的艺术, 她是用程式化的表演方式来塑造、刻画人物, 所以戏曲演员必须要熟练掌握戏曲的唱、念、做、打等艺术表现形式。戏曲表演的基本功虽然叫法不一样, 但大体上还是分为唱、念、做、打四个方面。唱、念是舞台的语言功底, 做、打是舞台的形体造型, 只有通过语言造型和形体造型以及演员的表情、寓意等, 才能成功地完成舞台人物形象的塑造。所以, 唱、念、做、打四个方面基本功都不可偏废。戏曲基本功训练中有“一日练一日功, 一日不练三日空”之说, 因此戏曲演员的基本功训练是一种常态行为, 需要演员日复一日、持之以恒, 不能有丝毫懈怠。

二、准确把握角色, 积累生活经验

有了扎实的基本功, 只是获得了表现人物、刻画人物的技术手段。但表现人物、刻画人物的前提是了解人物、理解人物。塑造栩栩如生、活灵活现的舞台形象, 是每一位表演艺术工作者努力的目标和终生的追求。演员对所扮演的角色理解程度如何, 是决定演员能否生动体现、准确塑造的关键, 也是区分一个演员水平高下的最终评判标准, 这就是我们常说的得角色之心、应演员之手。戏曲演员在表演之前, 要先深入地理解人物, 这样, 才能对角色有深刻的理解。在接到每一个角色时, 演员首先要做的一件事就是反复钻研剧本, 琢磨人物的每一句话, 透过字里行间去探索人物的性格、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 先在心目中形成角色的雏形。但仅止于此还远远不够, 还要去琢磨生活、体验生活。演员对角色如果只停留在理性分析和一般感受的基础上, 是理解不深也演不好人物的, 戏曲演员需要从生活中获取对人物直接的感性体验, 积累丰富的创作素材。

三、不断强化知识储备

一个戏曲演员之所以能把人物理解准确、分析到位, 与其丰富的文化知识储备分不开。很多演员在上台之前也做了充分的准备, 但是表演效果仍不理想, 对人物的细节把握仍然有所欠缺, 这就是本身的文化素养积累不够所致。且随着社会的发展, 对于戏曲演员的知识结构、专业结构要求更高了, 所以, 戏曲表演过程中, 演员的文化修养必不可少, 包括广泛的知识涉猎与较高的艺术理论素养。戏曲演员需要树立坚持学习的观念。对于戏曲演员来说, 学习并不意味着仅仅只是拿着书本秉烛夜读, 多看戏就是学习得方法之一。读书讲究“开卷有益”, 看戏也是一样“开幕有益”, 好看的戏要看, 不好看的戏也要看, 要能从好看的戏中汲取营养, 从不好看的戏中戏曲教训。俗话说, 会看的看门道, 演员要学会多从别人的表演中所戏曲值得自己学习的地方。只要事事皆做有心人, 处处都留学习心, 长期坚持下去就一定会有所提高。

四、培养崇高的职业素养

职业素养是人类在社会活动中需要遵守的行为规范, 对戏曲工作者来说, 职业素养是在工作过程中表现出来的综合品质, 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戏德”。戏曲演员的职业素养主要包含三个方面:第一, 从事戏曲表演工作, 重中之重是多演好戏, 继而把戏演好;第二, 戏曲艺术是集体创作的结晶, 要有顾大局识大体的集体观和懂全局精本行的责任感;第三, 待人接物要讲究个人操守和道德修养。

1. 戏曲演员要演好戏

有的戏曲演员, 领导让演什么戏就演什么戏, 而对于戏演得好不好, 则错误地认为关键在剧团, 在领导、编剧、导演。有的演员觉得演的戏没有明显错误就万事大吉了, 而对戏的内容是不是符合时代需求, 演出来社会效益如何则思之甚少。对此, 我认为一名演员在任何情况下都要考虑、关心演的戏是不是符合时代特征的好戏、符合观众要求的好戏, 对观众有什么影响, 起什么作用, 要把这些问题提高到素质修养和职业道德层面上来把握、认知。

至于如何把戏演好, 一要要端正态度, 在主观愿望上要从始至终力求把戏演好;二要提高演艺技巧, 包括了解戏曲、领悟戏曲的神韵, 理解唱、念、做、打、手、眼、身、法等表演手段的内涵和运用, 认真研究分析表演的角色, 把自己的情感注入角色中, 再通过合理的表演方式为观众塑造出真实合理的人物形象。

2. 培养戏曲演员的集体观和责任感

戏曲演员首先要有集体观。人是社会人, 任何人在社会里都离不开集体, 离不开社会。戏曲艺术工作更是充分表现了这一点, 戏曲是集体艺术, 离开集体, 戏曲艺术就无从谈起, 戏曲来源于生活, 离开生活, 戏曲艺术就成了无本之木。其次是责任感。一个人的责任心如何, 决定着他在工作中的态度, 决定着其工作的好坏和成败。如果一个人没有责任心, 即使他有再大的能耐, 也不一定能做出好的成绩。一个人只要有了责任心, 才会认真地思考, 勤奋地工作, 在工作中能主动承担责任而不推卸责任。对于我们戏曲演员来说, 要本着对自己负责的态度积极投身到戏曲工作中, 在戏曲发展中实现自身价值。

3. 创建和谐的人际关系

戏曲是一门综合艺术, 是多方协调而呈现出的一种和谐之美, 因此和谐的人际关系更是一个成功的戏曲演员必须具备的条件。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首先要懂得尊重人, 允许他人有不完美之处, 要能接纳别人与自己的不同。尤其在戏曲表演中, 同一个人物角色的扮演可能会有很多版本, 不同的版本各有特点和优劣, 应该互相欣赏、尊重, 多进行艺术交流。其次是待人真诚、自然、不做作。真实、真情和真诚是良好人际关系的法宝。待人真诚, 就要敞开心扉, 袒露情怀, 要敢讲真话, 直面自己的缺点。戏曲演员在面对观众、同行的批评与建议时, 要虚心接受。中国古语有云“闻过则喜”, 只有虚心接受批评与指正, 才能不断进步。

总之, 戏曲演员所具备的素质, 不仅表现在舞台上的一招一式, 还表现在细心的观察、丰富的积累上, 更表现在对长辈的尊重、对同辈的宽和、对后辈的提携等高尚的道德素质上。当今的戏曲演员要以戏曲艺术发展为己任, 加强职业道德修养, 谦虚礼让, 团结友爱, 尊师敬长, 从而为戏曲艺术的振兴和发展做出更大贡献。

参考文献

[1]谢士平.一个戏剧演员应具备的基本素质[J].文化研究论坛.2011 (35) .

[2]石明春, 殷大判.关于戏曲演员艺术素质提升的思考[J].戏剧之家.2012 (04) .

[3]邵桃云.浅谈戏曲演员的素质教育[J].魅力中国.2009 (36) .

演员培养 篇4

【关键词】舞蹈 表演意识 感情

舞蹈表演是一种肢体艺术,过去的舞蹈表演中多是追求舞蹈演员专业的表演技能。但是很多时候并不能展现出作品中的感情和引起观众的共鸣。这就要求舞蹈演员在日常的学习和训练中培养舞蹈表演意识,将自身从作品中体会到的感情展示给观众。

一、何为表演意识

舞蹈是一种肢体语言,它是一种在无声中向观众展示美和感情的一门艺术。观众通过观看舞蹈表演所获得的不仅仅是视觉上的享受,还有舞蹈作品展现出来的内涵。这就要求舞蹈表演着不仅要有成熟的舞蹈表演技术,还要懂得体会舞蹈作品中蕴含的感情,并能通过肢体动作表现给观众。舞蹈的表演意识分以下几方面:

(一)舞台习惯意识

成为一个优秀的舞蹈演员需要漫长的舞蹈学习和练习,训练的过程往往艰辛而刻苦。在此过程中舞蹈老师要想学生言传身教,培养学生吃苦耐劳的精神,让学生明白舞蹈从来不是一触而就。台下的“十年功”和台上的“一分钟”同样重要,舞蹈演员要有意识的将平时的练习当做表演,时时刻刻以舞台的标准要求自己,培养舞蹈习惯意识。

(二)形象美感意识

舞蹈是一种肢体展现的美,舞蹈表演中需要演员每一个动作都是美的。不同的舞蹈展现的风格也不相同,但不论是芭蕾的柔美,还是民族舞蹈中豪放的美,都要求舞蹈演员能连贯,精准的表现出来。带给观众美的享受。美感意识同时包含舞蹈演员动作与音乐的协调,舞蹈演员对自身形象的塑造。在舞蹈训练中有意识的创造美,才能展现给观众一段美丽的舞蹈。

(三)作品表现意识

每一部舞蹈作品都是舞蹈大师们精心创作的,包含的价值和感情不是单靠模仿能体会的,需要舞蹈演员去钻研和用心体会。当拿到一部舞蹈作品时,演员应该首先仔细研究作品中赋予的内涵,读懂一部作品,理解作者创作时的心情和用意,才能在舞蹈表演中将这些表达出来。

(四)创新意识

艺术源于生活而又高于生活,之所以称为艺术,在于它的自由不刻板。它有一定的规律却又随心所欲,每一个艺术家都有着源源不断的创作能力。因此一个好的舞蹈演员就是能在相同的舞蹈作品中表现出不同的东西。著名舞蹈家金星老师曾经分享过一段自己的经历,说自己在表演话剧的时候曾尝试即兴更改了一句台词,收获了不一样的效果。其实金星老师的舞蹈也一样,不断创作,拥有和别人不一样的风格和气质,才能舞蹈的道路上走远。

二、表演意识的重要性

知道了何为表演意识,那么表演意识在舞蹈表演中究竟有什么作用,对舞蹈表演来说有多重要?

(一)在表演中意识和表演相互融合

表面上来看舞蹈是一种肢体表演,但舞蹈演员向观众表达的却不单单是动作。舞蹈表演之中本身就应该融入舞蹈意识,没有意识的动作表现只能的一种机械的表现。拿杨丽萍老师的著名作品《孔雀舞》来说,在表演中除了舞蹈动作的表现,杨丽萍老师连一个发髻,一个表情都是精准到位的,她完全把自己想象成一只孔雀,观众在欣赏孔雀舞的过程中不仅仅是被她展现的美丽打动,更是在一只“孔雀”的灵动中,久久不能回神。舞蹈表演意识与舞蹈表演是完全融合在一起的,表演中的每一个动作都包含了这种意识,它贯穿整个舞蹈表演始终。演员将意识融入表演中,就能自然而然的将舞蹈中蕴含的感情表露出来,无需刻意地去表达,演员就能够体会。

(二)表演意识与表演同等重要

我们都听过军人唱歌,几乎没有任何技巧单单吼区将内心的感情表达出来,即便不在调上听来也总有几分味道。若是将这味道放到舞蹈表演中,就是表演意识的体现。一个能深刻理解作品的舞蹈演员,哪怕表演技巧不十分到位,也能带给观众很大的触动,这就表演意识的重要性。没有表演意识的舞蹈表演就像一只精美的花瓶,华美却冰冷,因此,表演意识与表演同等重要。表演意识要通过精湛的表演来体现,带着意识的表演才能展现出舞蹈的精髓。

三、如何培养演员的表演意识

既然表演意识如此重要,那么在教学过程中如何对演员的表演意识进行培养,可以从以下几点入手:

(一)选择有助于激发演员感情的曲目入手

演员的表演意识也不是天生就有的,而是在长期的舞蹈训练中慢慢培养的。而单纯的舞蹈动作的训练是很难让演员产生表演意识的,所以在舞蹈教学过程中选择一些容易带入感情的曲目给演员训练,有助于激发演员的表演意识。这就好比是给语文成绩不好的学生看他们感兴趣的书一样。例如像《苗女》这个舞蹈,舞蹈本身难度并不大,但是感情热烈,就很适合年轻女孩子去练习。这样的舞蹈不仅能激发演员的兴趣,还能让演员在感情上产生共鸣,在训练过程中培养出舞蹈意识。

(二)民族舞蹈的多样化有助于舞蹈意识的培养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众所周知少数民族的同胞都能歌善舞。民族舞大多是在人们日常生活形成的,表现了人们对生活的热爱,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而且民族舞风格多样,有的豪迈,有的婉约,富有多元化性质。例如蒙古舞的豪放豁达,朝鲜族舞蹈的小巧温柔,这些舞蹈往往更接地气,演员在学习中很容易产生感情,不仅会喜爱上民族舞蹈,更能培养出舞蹈表演意识。

四、总结

意识是舞蹈表演中不可或缺的情感表达,有意识地培养表演意识,演员才能在表演中将作品中的内涵表达出来,从而与观众产生心灵上的共鸣。因此,无论是在舞蹈教学中还是在演员的自我训练中,有意识地培养舞蹈意识十分重要。

【参考文献】

[1]黎麟趾.多元训练舞蹈表演意识[J].戏剧之家,2014(3)

[1]衣娜.舞蹈表演意识在教学中的创新应用[J]成才之路,2014(16)

谈歌唱演员的基础能力培养 篇5

人们常说歌唱是声音艺术, 一首新的作品首先要从唱谱开始学习, 歌唱演员的视唱能力很关键, 要达到又快又准地把握作品能力, 要先从视唱基础开始练习。

(一) 练习视唱的基本方法

1.音阶与三和弦练习

音阶是构成乐曲的重要元素之一, 所以唱好音阶至关重要。这一环节要以唱主和弦为基础, 注意主音与属音的平稳, 其他音级则具有一定的倾向性:如:在C大调音阶练习时, 可将稳定音级和不稳定音级做不同的标记, 稳定音级用二分音符呈现, 不稳定音级用四分音符呈现, 交待好音程之间的度数、音数关系, 教师边辅导边用手势辅助练习。

在正三和弦音准练习中, 调式音阶的I、IV、V级音称为“正音级”, 以这三个正音级为根构成的三和弦称为“正三和弦”。练唱正三和弦能够提高自己的调性感, 而调性感则对我们掌握音准具有非常关键的作用, 唱好I级和弦的重要性又位列正三和弦之首。在唱I级和弦时, 尤其要注意主音与属音的平稳过度。

2. 变化音练习

在完成自然音体系的练习后, 便可进行变化音体系的练习。使用变化音是为了加强到自然音级的倾向。变化音体系虽有一定的难度, 但如果按照一定的程序练习, 就可降低难度, 并增加其趣味性。

如:辅助音练习法:在两自然音级之间加入级进关系的变化音, 如:C—降D—C、E—升D—C、A—降B—A等。

(二) 练习节奏的基本方法

1. 认识音乐的节拍

音乐的节拍是指强拍和弱拍的组合规律, 具体是指在乐谱中每一小节的音符总长度, 常见的2/4, 3/4, 4/4, 6/8拍, 每小节的长度是固定的。一首乐曲的节拍是作曲时就固定的, 不会改变。一首乐曲可以是由若干种节拍相结合组成的。音乐中节奏程现的是以节拍为依托的, 节奏的进行都要遵循一定的节拍, 节拍对于节奏的意义非常重大。那么首先要培养敏锐的节拍重音感觉, 迅速提高对节拍的组织能力。

2.基本节奏型的练习

本节奏型包括:各种均分节奏型、十六分音符构成的节奏型等, 如:均分节奏X X、后紧节奏XX X XX、前紧节奏XX X XX、切分节奏X X X、附点节奏X·X XX等。

二、欣赏能力培养

(一) 歌唱的过程就是再创作的过程, 作为歌唱演员要有较高的欣赏能力, 欣赏专家的演唱、欣赏同行的演唱和欣赏自己的演唱。谈到欣赏, 它不仅仅是听, 要带着一定的思想、任务去听, 内容包括作者和时代背景, 作者的创作个性, 音乐的民族特征等等。在日常生活中注意观察、体验, 丰富自己的想象力和联想能力, 使自己的情感被歌唱家的艺术情感所感动, 并能被歌唱家在演唱过程中所传递出的情感所深深吸引, 随着歌唱家所引导的喜、怒、哀、乐, 去体验、去感受。以达到自己与歌唱家的互相交流。

(二) 作为歌唱演员很重要的一面是欣赏自己的声音, 包括自己的音色、音准、节奏、音乐的流畅性等, 在长期的演出和学习中总结出, 应从短小的作品学起、从基础学起, 发声技巧、文学方面的修养积累、正确认识自己的声音, 准确评价自己的演唱效果, 这是一个必要的过程。在演唱时欣赏原唱——我国老一代歌唱家郭兰英的演唱, 对比、琢磨。随着时代的进步和音乐的发展, 在唱法上与当年有所不同, 现代的民歌加进了西洋唱法的因素, 使这首歌的演唱声音更加圆润、更有穿透力了, 今天再演唱这首歌时, 仍然抑制不住喜悦与激动的心情。

三、形体运用能力的培养

(一) 在实践中锻炼。从开始练声起, 歌唱者就要将自己的内心与外表同音乐结合起来, 也就是说练声也要有良好的乐感。音程、音阶方面是音准、节奏、气息、共鸣等方面的技术练习, 发声练习时要准备好你的内心的感受, 将练声曲“唱”出来, 而不是喊出来。在演唱一首新作品时, 首先在读谱方面就要酝酿自己的情感, 将歌词反复斟酌, 理解作者的意图, 直到将自己身上的音乐挖掘出来, 与想象、联想、自己的外部形体等融入到这首作品中。

(二) 歌唱演员的外部形体训练, 包括了表演者的形体姿势、脸部表情、眼神和手势运用。表演者通过演唱所传达的思想感情必须是表演主体身心统一的结果, 也必须通过形体的训练和积累, 有选择地展示主体的特定音乐作品。音乐的感受是天生的, 在民族歌曲的表演中, 面部表情和眼神的作用是人们公认的。眼神的语言作用有力的使声音的表情更加立体, 在传递内心体验信息中脸和眼神的细腻表现使欣赏者加深了对音乐作品的形象认识。学会用脸部表情和眼神准确地表达作品的情绪, 并有选择地展示音乐, 声乐作品情绪的起伏跌宕、抑扬顿挫, 使表演者内心体验发生变化而流露于姿态, 需长期的训练和练习, 使歌唱演员在舞台上表现得雅致、优美和端庄。

总之, 作为声乐演唱者, 要“把音乐和身体的感觉和运动紧密结合起来”, 心应体验作品, 而身要表现作品, 动于衷而变于形。古人在论述声乐表演时谈到“情动于中, 故形于声”, 无论怎样的学习方法, 都要在基本功方面下功夫。在漫长的学习和实践中, 本文谈到的三方面能力都是不可忽视的辅助能力, 会帮助你在舞台上呈现完美的自己。

摘要:要成为一名优秀的歌唱演员, 就要具备多方面的能力, 包括声音的修饰技巧、丰厚的文化底蕴及对作品的把握能力等, 那么基础能力是至关重要的, 本文通过以下几个方面谈谈歌唱演员的基础能力培养。

论声乐演员歌唱能力的培养 篇6

记忆是我们在头脑中积累和保存个体经验的心理过程,简言之就是人脑对外界输入的信息进行编码、提取和储存的过程。记忆也可以被理解为一个将外界信息变为自身资源的过程。在声乐演唱过程中,不仅需要演唱者记住如何才能做到正确发音与声情并茂地演唱,还要求演唱者记住演唱中的情绪和情感是怎样把握的。比如在演绎《父亲》这首歌曲时,演唱者应处于一种感恩怀念的感情状态,才能更好地诠释歌曲的真谛。在平时的声乐学习与训练过程中,应当有意识地加强对心理素质的训练。俗话说,“台上十分钟,台下十年功”,平时苦练歌唱技术技巧是舞台表演成功的保障,只有具备了扎实的歌唱技术基本功才能建立自信心。这就要求在平时的歌唱训练中首先要树立自信心,采取科学的发音训练方法,熟练掌握各种演唱技巧,在声乐技术、技巧方面狠下功夫,拼搏进取,打下扎实的歌唱基本功,这样就能做到艺高人大胆,不会在舞台演出时怯场。自信来自于自己的实力,只要具备了歌唱实力就不会心虚胆怯,就会信心百倍地歌唱,淋漓尽致地发挥自己演唱水平。同时,作为声乐专业演员要干一行爱一行,既然选择了声乐就要热爱声乐事业,激发自己学习声乐的兴趣,这种兴趣有时并不是天生就有的,而是靠后天的努力培养的。没有对自己所从事的事业的热爱就很难有出色的舞台表现。

二、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培养歌唱的兴趣

由于平时的声乐学习往往是枯燥的,因此要有意识地锻炼自己的意志力。培养坚忍不拔的学习毅力,才不会在学习遇到困难时就想放弃,不会因为枯燥的学习而烦躁。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要做到“谱不离手,曲不离口”,不管在什么环境下都能让自己感受到学习声乐的快乐,不管台上台下都能自如歌唱。充分调动自己的舞台演出欲望,积极培育自己在歌唱演出方面的个性。另外,还要培养积极的、稳定的歌唱心理,形成良好的情感约束力。在演唱时要保证发声器官的稳定性,学会控制声音的能力,最好能训练到操控自如的程度。当然这一训练过程不是一朝一夕、一蹴而就的事情,不能急于求成,否则欲速则不达。在平时的训练中要排除各种杂念和干扰,调整好自己的心态,专心致志,循序渐进。明确自己的学习目的,时时刻刻做好舞台演唱的心理准备。研究演唱者在声乐教学中的心理因素有助于提高声乐表演的质量。

三、丰富的舞台表演经验及细节处理

以丰富的舞台实践经验为保障,才能在舞台上从容大方地演唱,获得声情并茂的演唱效果。有的演唱者在台下演唱得较为熟练,能够充分发挥出自己的水平,但是一到了正式演唱时,水平的发挥就会大打折扣,甚至连正式的演出都难以完成,音乐表现力也就无从谈起。所以演唱者应该尽可能多地参加艺术实践,使丰富的实践经验成为音乐表现力提升的重要保障。首先,要重视对名家演唱的鉴赏。可以通过观看视频资料或实地演出的方式,对名家们的演唱进行学习,仔细观察他们的服饰选择、登台时的仪表和姿态,演唱中的动作和表情变化等,并在自己的演唱中进行模仿。其次,要主动参加舞台实践。舞台实践没有大小、高低之分,每一次舞台实践都是对演唱者的一次锻炼,也只有通过这种锻炼,才能丰富自身的舞台经验。而且如果条件允许,要对每一次舞台演出进行录制,待演出结束后,通过录像进行全面的分析,总结出本次演出中的进步和不足,并在下一次的演出中予以有针对性的完善。

四、提高演唱者的综合修养

声乐演唱既是一门技术,也是一门艺术。一方面,扎实和熟练的演唱技术,是形成个性化风格的基础;另一方面,要想在技术的基础上形成鲜明的个人风格,必须以深厚的个人修养为保障。有很多演唱者在演唱技术方面没有太大的问题,能够从容地驾驭作品,但是其演唱的整体效果却给人以似曾相识的感觉,这正是缺乏个性化的表现。所以,除了技术训练以外,演唱者还应该树立起一种全面学习的心态,不断学习和声乐相关的一切知识与技能。或许这种学习在短时间内难以看出具体的成效,但是从长远来看,却是一个演唱者发展的关键所在。而且在具体的演唱技术方面,也应该树立起一种多元化理念,不能将自己局限于某一种方法和风格中,而是要善于将各种技法相融合,为我所用。

最后,特别要强调的是,在声乐演唱中对歌曲的前奏、间奏和尾声的处理,能使演唱者更加完整地领会全曲的思想感情,并能帮助演唱者更好地酝酿感情,准确地投入到歌唱中。

摘要:心理学认为,人类的所有实践都是在心理机制和心理调控的基础上进行的。声乐演唱作为人的实践活动,自然也会受到人的心理活动的影响。本文从演唱者的记忆能力、舞台表演经验的积累、综合修养的提高等方面,论述声乐演员歌唱能力的培养。

浅谈舞蹈演员舞蹈表现力的培养 篇7

一、舞蹈表现力的主要影响因素分析

1、自身因素

第一, 对舞蹈的理解和鉴赏能力。如果舞蹈演员对于所要演绎的舞曲没有真正的认识和理解, 那么该舞蹈是没有生命的, 不可能引起共鸣。其中, 最重要的就是头部、面部、眼神以及肢体环节的协调配合, 这有助于提高舞蹈演员的舞蹈技艺。作为一名舞蹈演员, 应当对舞蹈所蕴含的人文内涵和要表达的一种诉求或者追寻内容, 事先要有深刻的理解和认知, 只有做到身心合一, 才能表达出舞蹈的生命和魂。正所谓“舞为乐之容”, 舞蹈演员不但要掌握舞曲的节奏与旋律, 更重要的是正确理解音乐出处及人文内涵, 从舞曲的审美取向中不断吸取营养、捕捉形象, 从而不断实现舞蹈的形象和音乐形象之间的完美契合, 并通过舞蹈演员的肢体语言展现出来。

第二, 舞蹈演员的身体和心理素质。舞蹈演员的身体素质是群殴表现力的重要基础, 同时也是难以替代的, 因为身体素质是舞蹈技艺得以彰显的保障。就舞蹈生理而言, 身体的力量、协调性、柔韧性以及耐力, 不仅可以通过肌肉收缩、协调力控制来实现, 而且可以有效的改善人体的各种机能系统, 从而可以帮助舞蹈演员提高其舞蹈技艺水平。作为一名舞蹈演员, 身体是最重要的条件。对于舞蹈演员的心理素质而言, 对于培养和提高舞蹈的表现力也是非常重要的。由此可见, 一名优秀的舞蹈演员一定要具备三个条件, 身体素质、舞蹈技艺以及心理素质。没有身体素质, 难以练成精湛的技艺;即便有了精湛的技艺, 没有过硬的心理素质, 其技艺水平也难以正常发挥。当舞蹈演员的技艺达到一定水平以后, 再想突破, 就要在提高舞蹈演员本身的人文素养方面下功夫。要知道舞蹈要在特定的地域环境之中, 经过长期文化积淀, 在吸收各民族文化养分的情况下逐渐演变而来的;舞蹈所谓形成给我发展总是会表现出各民族的历史文化。体态与气质风度展现、面部表情的传达能力以及意念气息的运用, 同样也是舞蹈演员舞蹈表现力的前提条件。

2、环境因素

环境因素主要包括社会生活环境与学校教育环境, 具体分析如下:第一, 社会生活环境的影响。无论先天性的基因遗传能在多大程度上影响到舞蹈演员潜在的表演能力, 其生活的社会环境都会在更大的程度上对舞蹈演员潜在表演能力进行时时刻刻的影响。由此可见, 虽然舞蹈演员的舞蹈表现力是建立在先天遗传基础之上的, 但后天的社会影响完全可能使其得到强化;第二, 学校教育因素的影响。对于大多数的舞蹈演员而言, 学校是他们真正接受基础教育的主要场所, 在学校里可以接触到最基本的舞蹈训练, 因此学校也就成了培养专业舞蹈演员舞蹈表现力的第一课堂。从实践来看, 学校课堂教育将在很大的程度上对专业舞蹈演员的舞蹈内涵感知进行培养, 这将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到舞蹈演员的舞蹈表现力。

二、加强舞蹈演员舞蹈表现力培养的几点建议

基于以上对舞蹈演员舞蹈表现力影响因素的分析, 笔者认为, 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强舞蹈表现力培养:

1、加强舞蹈演员的表演意识培养

所谓表演意识, , 主要是指舞蹈演员在进行表演过程中对自己表演舞蹈的意会与认知程度, 它是感觉与思维等心理活动的总和。对于舞蹈演员而言, 最重要的就是通过自己的舞蹈, 将所要表达的内容传递给观众, 即通过舞蹈丰准确传情达意, 并把握住观众之心理。首先, 应当培养丰富的想象力。舞蹈和其他的表演艺术类似, 都属于较高层次形象思维范畴, 任何形象的思维完成必须通过人的心理过程。因此, 应当不断培养舞蹈演员的想象力, 以便创造出更多可以引起人们思想与情感活动的姿态, 再通过分析、判断、综合和推理等认知活动, 产生新的联想与想象。其次, 准确的传情达意。日常教育教学活动中, 我们常常听到这样的告诫:“要学会用心去跳舞。”但所谓“用心”, 其意何在?在此笔者试推测, “用心者, 即用情也”。也就是说, 舞蹈演员在表演过程中一定要用情感去支配肢体动作, 即所谓的“动之以情, 动之有情”。

2、音乐素质培养

舞蹈演员的音乐素质培养, 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第一, 舞蹈演员的视唱练耳训练。这主要是培养舞蹈演员对音乐的感受力, 尤其是使其真正感受到实际存在着的多种声部音乐能力。从实践来看, 要真正做好视唱和练耳基础训练, 其具体方法是多以五线谱联系为主, 辅之键盘乐器.从而可以有效的提高视唱练耳能力;第二, 要提高舞蹈演员的音乐欣赏能力。在不断提高舞蹈演员音乐感受力的基础上, 笔者建议通过博览音乐作品来提高舞蹈演员的音乐欣赏能力。当舞蹈演员欣赏过大量音乐作品之后, 就会身临其境地体会不同音乐作品所带来的感受也不相同, 从而有效的丰富了他们对音乐的鉴赏能力;第三, 要不断加强舞蹈演员对音乐史的学习。实践中为了有效的丰富舞蹈演员在音乐方面的知识, 可以通过音乐史的培训和学习, 让他们了解音乐史知识;当他们对音乐史进行回顾时, 也就不断地掌握了不同音乐风格和特征, 进而对音乐有了更为深刻的认识。

3、舞蹈技巧训练

在舞蹈技巧训练上也应当注意三个方面:第一, 要加强舞蹈演员基本功的训练。对于舞蹈专业而言, 基本功训练是舞蹈训练基础, 它主要包括舞蹈演员的软度训练、腰、蹲、腿功等训练;第二, 要不断加快舞蹈技巧形成。对于舞蹈技巧的形成过程而言, 它实际上就是运动动力定型的过程。通过讲解、示范和影像资料播放等方式, 舞蹈演员可以对舞蹈技巧有一个初步的认知, 再经过舞蹈训练中的反复练习, 就可以真正体会到舞蹈技巧的内涵;听觉、视觉以及动觉上的反应也会刺激到大脑, 从而使其不断的对信息知识进行整理和分析, 最终融入到舞蹈表演之中;第三, 通过熟练掌握舞蹈技巧, 来增强舞蹈的表现力。舞蹈技巧并非一般意义上的技巧, 它与翻、跳、转等基本动作不同, 舞蹈技巧的核心在于在舞蹈表演过程中可以有效的唤起观众共鸣。由此可见, 通过加强舞蹈技巧训练, 可以有效的增强舞蹈的表现力, 舞蹈演员自然也会在实际表演过程中包含着激情, 并辅之以优美的舞蹈意境。

三、结语

总而言之, 舞蹈的本质在于生命力, 而这种生命力是通过舞蹈演员舞蹈的表现力得以彰显的, 因此加强舞蹈演员的舞蹈表现力培养, 对于实现舞蹈作品的价值至关重要。

摘要:作为一名专业的舞蹈演员, 最重要的就是要完美地展现出舞蹈的内涵, 因此舞蹈的表现力是至关重要的, 然而影响舞蹈演员舞蹈表现力的原因很多。本文将对影响舞蹈演员舞蹈表现力的主要影响因素进行分析, 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一些培养舞蹈表现力的有效策略, 以供参考。

关键词:舞蹈演员,舞蹈表现力,培养,研究

参考文献

[1]刘冰媛.浅谈舞蹈演员舞蹈表现力的培养[J].安徽文学 (下半月) , 2011 (06) .

[2]公兰英, 洛毛措.影响中国舞蹈演员表现力的自身因素研究[J].大舞台, 2010 (09) .

演员培养 篇8

关键词:中青年群体,“尖子演员”

在文化馆多年的公益培训工作中, 让我的学员登上舞台, 展现当代中青年人的精神风貌和优雅舞姿, 是我一直以来想做的事情。三人舞除了演员的个头搭配, 脸型、身材大致相匹配。基本功水平也要一致。, 但如何达到上台表演比赛的水准, 还需要多方面的培训。以《六月茉莉》三人舞蹈为例。在长期培训中大部分学员有了一定的舞蹈体态和舞蹈基本功, 但一个舞蹈的形成需要对舞蹈音乐的把握、对作品的理解 (文学角度) , 对该舞蹈技术技能的掌握, 以及训练她们的胆识, 克服紧张心理, 才能登上舞台, 把最优秀的一面呈现在观众面前。

俗话说“台上一分钟, 台下十年功”, 说明舞台表演艺术要达到尽善尽美, 需要在音乐节奏方面、舞蹈技巧方面、对舞蹈作品文本的理解等方面, 需要经历长时间的培训, 才能达到专业舞蹈演员水准。如何把一名舞蹈爱好者培养成为成熟的演员呢?首先要引导学员走进舞蹈艺术, 用舞蹈艺术的魅力吸引学员, 由锻炼身体为目的升华到对舞蹈艺术酷爱、痴迷。越学越感觉自己的不足, 在基本功方面, 技巧反面, 在对舞蹈音乐方面知识的方面等等, 才能在中年时期为了舞蹈艺术, 放弃悠闲安逸的生活, 放弃节假日和家人的团聚的日子, 克服身体上的病痛、伤痛。坚持不懈的学习, 有着对舞蹈艺术的执着追求的精神。

一、科学地训练方法:

教学要掌握科学的方法进行训练, 少走弯路, 节省时间和体力, 事半功倍, 才能有高效率, 才能激发学员的兴趣。第一动作与技巧的训练:第二动作与音乐的合成, 第三作品分析。

(一) 动作与技巧的训练方法:

首先找出三人相同的动作进行练习, 以舞蹈作品《六月茉莉》为例在第****小节有两个八拍是相同的动作, 这个动作做得不准确容易动跨, 扭胯, 要强调中腰不能扭动, 主力腿的屈伸同时要求学员立腰, 主力腿半立脚, 动力腿抬后腿, 要利用旁腰、开跨抬后腿, 转身要留头。由于之前没有做过这类动作, 不开胯抬不了90度, 主力腿也立不起来。训练方法如下:扶把扞半立脚练习, 加压脚跟练习, 再练单脚的, 同时锻炼脚踝韧带的弹性和关节灵活性;动力腿放把干上压胯, 专门练开胯踢, 达到90度, 再加手的动作, 再加转身, 三人达到动作一致, 还要心里节奏一致, 转身留头, 眼睛视线一致, 手型一致, 手的高度、位置一致。三个人就像一个人在跳, 整齐划一。那才能抓住观众眼睛。其次, 练习每个人不同节拍做的不同的动作, 以舞蹈《六月茉莉》第一个造型为例, 第一个人是坐地面后靠双腿弯曲30度, 双手撑地侧身向外, 哏头看舞台一点方向, 这个动作后背要直, 收小腹, 稍稍拧腰, 挑胸腰。第二个人是臀部轻轻地坐在第一个人的腿上, 背对观众的, 双手中指肚相搭, 在右胸前, 看舞台6点方向, 4拍造型不动, 先是左右两个旁提, 再右手揽枝、闻花的动作, 陶醉转向左边闻花含胸, 盖右手转向舞台7点, 一个下钻前腆, 右脚横迈步, 双手从左到右平缓, 含胸夹耳双提手压腕站住。这一组动作要求呼吸、含腆、延伸, 还有个现代舞的动作“钻”训练方法如下:坐在地面练习呼吸含腆 (从尾椎骨、、后背中腰、颈椎一节一节起来, 抬头到眼睛平视再从眼睛平视到颈椎骨、后背、中腰) 。现代舞“钻”这个动作要有腿功, 否则上身下不去, 拿一个竹竿练习钻的动作。第三个人是面对舞台2点, 左脚虚步靠在右脚心, 双手指肚相搭, 胯和眼睛向舞台2点, 上身拧向舞台八点, 原地走三个半立脚撩步, 吸气腆胸腰, 下颚后背拉长向远再含胸从中腰到胸腰, 再立头抬眼睛看舞台2点。每个关节都要讲到, 才能达到动作的规范性。细节加技术这就是艺术, 正是这些细节加技术才能表达舞者的内心感受, 才能舞出意境, 舞出的美感, 舞出品质。

(二) 三人舞蹈动作的默契配合与心理节奏的训练方法:

首先用节奏训练每个人的默契度, 让每个人跳一遍自己的这组动作, 然后告诉她们在第几拍的时候A跳什么动作, B跳什么动作、C跳什么动作, 同时告诉她们各自的位置和路线, 脚的方向、身体的方向、头的方向、眼睛的方向。以《六月茉莉》为例, ABC三人第一个造型是三角形, BC在第一拍就开始做动作了, 但A在4个8拍过后的后4拍才开始做动作, 但她们在同一个拍子定住产生第二个造型是同样是三角形, 但是B和C换了一个位置, 这时, 三人同时调度为纵队排列, 在整个舞蹈中类似这样的点, 教师必须强调这时的造型画面, 定住再开始接下一个动作。其次是用心理节奏产生默契, 还是以《六月茉莉》为例, 其中有一个造型是从横排——纵队——斜排三叠, 每人一个右转身之后做同样的正面顺风起, 挑胸腰, 在一个八拍完成, 此时的默契同样受技术和技巧的制约, 先要解决平转转身步伐的问题, A上步基本在原地转身, B是正常上步平转C步要转两圈才能走到自己的位置, 否则成不了错位三叠, 心理默契才不会相撞。12拍三人同时转身, 34拍A打开手到位, 56拍B打开手, 78拍C再转一圈打开手到位, 要每个人心里特别清楚动作, 节拍, 线路, 才能完成这组动作。经过以上两个环节的反复训练, 可以和音乐了。

(三) 动作与音乐合成的训练方法:

我们要了解音乐, 读懂音乐, 知道它每段音乐反映的内容。音乐有哪些表现形式, 通常它有散板、快板、慢板, 在不同时期进入不同乐器, 这都可以帮助我们合上音乐, 也可用乐句的方式练习或是用8拍练习抓住节拍, 或以某种乐器出现抓节拍都是可行的办法。其次, 我们要了解音乐的内涵。它给我们营造了怎样氛围。不同的乐器进入表现的是不同的时间和不同的地点, 烘托出不同环境。以《六月茉莉》为例。音乐开始有鸟鸣声, 钟声, 滴水声, 乐器笛子进入, 钢琴的爬音等等。营造了一个鸟语花香的山涧竹林, 叮咚作响的泉水, 散发着浓浓的雾气, 晨曦透过竹林, 闪着金灿灿的光环。音乐赋予我们这样幽静的山林, 我们的动作一定要轻, 表现宁静, 动作舒展, 象征着植物的生长。B腰的旁提动作像是露珠在滚动, 之后揽枝, 闻花, 陶醉, 延伸, 都是在音乐的节奏里完成。关键是对音乐的理解。A是在笛子进入时开始呼吸, 拧腰, 起身延伸手臂, 好像万物复苏, 茉莉花蕾在静静地开放。两次鸟鸣后C是最先开始动作的, 原地撩步三次, 腆、含、绕四个动作象征着藤枝的缠绕。之后是散板有两个乐句。接下来是三遍快板, 表现三位少女在林间追逐, 泼水, 嬉戏的场景。最后是慢板结束。最难的地方是散板的地方, 但它也是有参照节奏的, 比如开始的两声鸟叫, 这就相当我们平时喊节奏的5678, 两次钟声原地走三步, 弦乐进入就容易抓住节奏。关键要理解音乐, 才能使动作和音乐协调统一, 才能感染观众, 打动观众。表现出肢体语言的美感。细腻的教学过程, 是享受美的过程。

(四) 分析舞蹈作品消除学员在舞台上的紧张心理。

通常上台紧张的学员是平时没有做好充分的训练, 对技能没有掌握, 心里没底, 自然紧张。人们常说音乐是舞蹈的灵魂, 是舞蹈的剧本。我认为导演和演员对作品都有二度创作的空间。对作品的理解, 直接影响到对作品的表现, 我们要从文学的角度分析舞蹈, 从技术的角度排练舞蹈。因此, 我们要做好功课, 对艺术负责, 对观众负责, 对自己负责。接到作品后展开想象, , 思考一下这是什么舞蹈, 舞蹈反应了什么内容, 表达了什么主题?有何意义?如果是情节舞蹈, 它的行动的三要素是什么, ;为什么跳, 怎么跳, 跳什么, 人物自传写一份。这样在舞台上的演员内心很充实, 人物在她心中很饱满, 演员要和剧中人融合在一起, 相信“此时此刻我就是”有了这个信念, 加上扎实的基本功和娴熟的专业技能, 逐渐把学员培养成为优秀舞蹈演员, 学员在台上就不会紧张了。

演员培养 篇9

第二届《中国电视好演员》评选是由中国电视艺术家协会、扬州市人民政府主管,中国电视艺术家协会演员工作委员会联合扬州广播电视传媒集团(总台)共同主办,从去年的首届《中国电视演员形象榜》开始,今年更名为《中国电视好演员》评选。

马少骅:这个奖我很看重

颁奖典礼一开始,出席典礼的荣获2015《中国电视好演员》优秀演员称号的男女演员依次登场,优秀演员共有36名,此前都已经在媒体公布。他们是由32位导演、制片人、编剧、演员组成的“中国电视好演员”推荐团成员隆重推荐,在152位候选演员中脱颖而出。经过30个目日夜夜的投票期,由广大观众及粉丝440万张选票推选出来的结果。当晚现场由公证人员全程监督计票,开箱宣读,揭晓8名2015《中国电视好演员》荣誉称号获得者。获奖者电视剧《芈月传》女主角刘涛现场感言,“我只是一个专业的演员,我也希望我能够成为一个好演员,能够接到好戏,不负众望。”

本次颁奖典礼的颁奖嘉宾以及获奖演员很多都是从拍摄现场挤出时间前来参加在本次颁奖典礼,获奖演员马少骅说:“这个奖我很看重,因为这个奖透明度高,是电视观众一票一票投出来的,所以不管我有多忙,也要抽出時间出席这个颁奖典礼。”据了解,马少骅是从电视剧《冯子材》的拍摄现场赶到场州的。

张国强:是电视观众给了我荣誉

本刊记者亲自直击了整个颁奖典礼全过程,与其他颁奖典礼有所不同,本次颁奖典礼现场坐满了为本次活动投票的电视观众,因此每一位被票选出来的明星登场的时候,现场当即响起一浪高过一浪的欢呼声。

演员张国强在本次颁奖典礼上不仅荣获了好演员的荣誉称号,同时还被评为“中国好演员公益之星”,成为本次活动中唯一一位荣获两项殊荣的电视演员。记者在采访到他的时候他说:“是电视观众给了我荣誉,我也愿意尽我所能去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以此回报电视观众。这么多年,因为参与到很多公益的活动里,听到和看到太多需要帮助的人,也感受到自己的力量确实太小了,所以我真心希望有更多的人也能加入到公益事业中来。”据了解,张国强个人每年的公益捐助款项都在20万元以上,同时出任多项公益活动的形象大使。

演员的德行与操守最重要

主办方称,《中国电视好演员》推选表彰活动作为中国电视艺术领域唯一的专业为中国电视演员设立的全国性活动,在去年圆满成功的基础上有了更加科学严谨的推选评判体系。评选标准上,好人,好戏,好演员,组委会将演员的德行与操守作为评选的首要条件,将《中国电视好演员》推选表彰活动搭建成一个褒奖中国好演员兢兢业业演戏、踏踏实实做人,促进我国电视表演艺术人才更具专业化、职业化、国际化的优秀平台。

杂技演员心理素质 篇10

一、提高身体素质

“身体素质”是指柔韧、速度、力量、耐力以及灵敏度。身体素质在杂技教学中有着重要地位, 一个杂技演员的节目和身体素质之间有密切的关系, 所以提高身体素质是当前杂技教育工作中面临的重要课题。身体素质发展上的某些不足, 不仅容易造成动作技术上的失误, 而且有可能由此直接导致受伤。例如:肩的柔韧性差, 在练习“皮条”的过程中, 有时尽管技术正确, 也容易拉伤肩韧带;跟腱的弹性、伸展性差, 在快速起跳时容易拉伤或断裂, 因此加强身体素质, 是防止受伤的一项积极有效的措施。

二、加强心理素质

加强杂技演员的心理素质是研究演员艺术生命的终生课题。杂技训练中, 每一类型的节目训练都有各自的心理特点。有些节目要求动作的准确性和稳定性, 有些节目要求动作的速度。根据节目的性质, 需要的心理特点也有所不同。有的演员对训练演出缺乏信心, 感到非“跑托”不可, 因此演出时会产生害怕的心理, 过度紧张导致技巧发挥失常, 出手轻重不当;有的演员会抱有消极态度, 有的演员因不能自控而兴奋过度, 这些对于技巧的发挥, 都会产生不良后果, 导致不能准确无误地完成动作。因此我觉得杂技演员应由以下几个方面培养心理素质。

三、培养杂技演员有强烈的表演欲望心理

在心理学“欲望”这词几乎很难看到。每个人都有食欲、性欲、占有欲、名誉欲以及知识欲等欲望。这也是人的本能。在这些欲望之中知识欲和技术欲是最高尚的欲望之一。对杂技演员来说掌握好一个节目、演出当中取得好成绩是他们最大的快乐、也是最大的愿望。但是不同的是演员对节目的兴趣的不同、理解作品的感受不同意识不到此次作品是否他所欲望的作品。在这种情况下杂技演员必需得理智思维、必备“我不是演出而演、我是成功而演、为发展杂技事业而演”的心理状况。

感情、欲望和思维, 是基本生物推动人类行为的三个工具, 因而欲望属于驱动程序, 有欲望才有前进的动力。杂技演员的表演欲望是他们在杂技事业成功的基本元素。在训练过程中指导老师应该激发演员的表演热情。首先自己示范给学员看、吸引演员们对杂技节目产生感兴趣、产生表演的欲望感。

四、培养杂技演员和谐的心理状态

节目就算是个集体, 每一杂技演员就是集体的成员。节目的成功或失败关系到集体里面的每一个成员。在杂技表演中, 演员都混而成一个, 好像是被一种感情所激励而动作的单一体。在杂技表演、整齐的动作和队形, 常常是衡量整体美感的标准之一。在杂技表演中, 大家形成一个整体, 一起随着统一的节奏, 按照整齐、有规律的队形变化, 协调一致的动作, 进行有规律的表演。如果在表演中有一个演员态度不认真, 动作不协调或出错, 就会影响整体的美感。为了整体的美感和集体的荣誉, 作为集体的每一分子, 每个演员都必须全力以赴、同心协力这样有利于集体的发展。为培养和谐的心理状态指导老师在训练演员时要多做些准备。当某个节目在安排演员训练后, 要分阶段来要求, 首先要求演员准确地熟悉节目的过程与构成, 然后将节目中所有技巧分节练熟, 再使其它动作与技巧通畅起来。这样, 自信心也会不断增强。待具备较良好的表演状态后, 再放心大胆地展开表演, 最后才有可能达到表演上的稳定技巧、上下贯通、心理和谐和技、艺、美的完美结合。

五、培养能接受失败、自强不息的心理状况

杂技演员表演时都会遇到意想不到的情况, 因演出与训练的差异, 导致在演出当中出现受伤, 完不成节目等等状况。有些演员一遇到失败就一蹶不振, 意志消沉甚至万念俱灰。因此要树立一个明确的目标, 这个目标注意要切合实际, 不能定得太高, 如果定的太高会让学生有一种完成不了的心理, 会使他们失去信心。当学生制订出具体的奋斗目标时, 还要他们制定达到目标的具体措施, 并为之努力。对那些遇到挫折的学生进行鼓励, 培养他们能够坦然接受失败, 自强不息的精神, 使得他们拥有良好的心理素质, 能够以更好的状态完成表演。

摘要:杂技通过无数杂技艺人的不断努力, 逐渐发展成为了一种舞台艺术, 其是一种古老的艺术形式。杂技表演随着杂技艺术的不断发展和观众越来越挑剔的眼光, 越来越向挑战人体极限发展, 杂技技术越来越向精、高以及尖的方向发展。可以说杂技表演其本身就是一种挑战极限、超越自我的竞技造型艺术。杂技演员通过完成有惊无险的动作散托儿, 通过表演一定的高难度技巧, 将人类超凡脱俗的能力反衬而出。那么对于减轻自身的心理压力杂技演员究竟应该具备怎样的心理素质呢?本文阐述了提高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的重要意义, 并提出了如何培养杂技演员和谐的心理状态, 如何培养能接受失败、自强不息的心理状态以及如何培养其强烈的表演欲望心理, 以供相关参考。

关键词:杂技演员,杂技表演,心理素质,表演欲望

参考文献

[1]唐勇.杂技演员心理素质培养是时代对杂技艺术发展的必然要求[J].民族艺术研究, 2009 (04) .

上一篇:易混淆概念下一篇:建材性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