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台演员(精选9篇)
舞台演员 篇1
摘要:声乐演唱是艺术的表达, 而舞台表演则是艺术的诠释, 声乐演员的舞台表演能力非常重要。本文通过分析论述声乐演员舞台表演时情感表达、音准节奏控制以及舞美表现等能力的提高, 以探究声乐演员提高舞台表演效果的有效方法。
关键词:声乐,演员,舞台表演
在声乐演唱和舞台表演中, 声乐演员是歌曲演唱和舞台表演的主要表演人员, 其自身的歌唱技巧能力以及情感的有效表达, 对于整个声乐舞台的剧情展现、人物形象塑造以及歌曲情感的表达等多方面表演内容的艺术展现, 以及给观众的视觉艺术享受和听觉艺术享受都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因此, 相关声乐演员应当重视自身舞台表演的能力培训, 不断巩固自身的声乐表演基础, 以及重点提高自身对于声乐艺术作品和舞台表演完美融合的表演能力, 从而全面地提升自身舞台声乐表演的效果, 给观众带来完美的视觉与听觉盛宴。
一、强化声乐演员舞台表演的情感表达能力
情感表达是声乐演员有效地开展舞台表演、与观众交流以及完美的诠释演唱歌曲精神的关键能力之一, 因此, 声乐演员要想有效地开展舞台表演, 提高声乐演唱的舞台表演效果, 首先, 应当积极强化自身舞台表演的情感表达能力。 声乐演员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强化自身的情感表达能力: 第一, 强化眼神的表现能力。眼神是心灵的窗户, 是声乐演员在舞台表演时与观众和谐交流, 并将演唱歌曲的内容、情感以及精神等内容有效地传递给观众的重要手段, 因此, 声乐演员应当积极采取有效地训练方法来强化自身眼神的表现能力, 从而有效地强化自身的情感表达能力。眼神的表现力在于情感的表达, 因此, 声乐演员要想强化自身眼神的表现力, 就必须要全面了解所演唱表演的歌曲情感内容, 并将自身的情感融入其中, 把自身当做歌曲中的主人公, 从而在演唱时, 能够用眼神表达出最为真实的情感, 使观众在心灵上能够产生共鸣, 深刻的感受到声乐的情感。第二, 强化歌声的表达能力。声音是声乐演员进行舞台表演的主要工具之一, 也是其能够用歌曲有效地表达情感的重要手段, 因此, 声乐演员要想有效地强化自身的情感表达能力, 还应当提高自身歌声的表达能力。
二、提高演员舞台表演的音准节奏控制能力
声乐演员在舞台表演时的音准和节奏控制效果, 是最能体现舞台表演效果的部分了。节奏是音乐表演的灵魂, 而音准是声乐演员完美的演唱好音乐的关键, 所以, 从某种程度上来说, 声乐演员的舞台表演节奏和音准的控制能力直接奠定了声乐演唱舞台表演的最终效果。因此, 声乐演员要想提高自身的舞台表演效果, 就应当积极加强自身音准和节奏的控制能力。声乐演员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提高自身的音准和节奏控制能力:第一, 加强气息的控制培训。声乐演员进行舞台演唱时歌唱气息的收放、吞吐力度以及快慢变化等直接影响着其对于歌唱节奏的控制效果, 如果声乐演员在舞台演唱过程中, 出现歌唱气息控制不利问题, 那么整首歌曲的演唱情感变化、节奏感进而艺术表现力等都会受到影响, 因此, 声乐演唱人员要想有效地提高自身的节奏控制能力, 就应当重点加强自身的气息控制能力培训。第二, 加强音色的训练。声乐演唱人员的音色关系着整个音乐作品表演的形象和音准的控制, 因此, 相关声乐演员应当积极通过根据音乐作品形象来控制自身音色的表达, 以及控制好自身歌唱时的咬字的吐字等方法, 来有效地提高自身的音准节奏控制能力。
三、提升声乐演员舞台表演的舞美表现能力
演唱和表演是声乐演员开展舞台表演的两大基本工具, 只有科学地控制好二者之间的结合表现, 声乐演员才能够将舞台表演的效果完美的展现到观众面前, 给观众以视觉和听觉的双重享受。因此, 声乐演员在充分的强化了自身的演唱情感表达能力和音准节奏控制能力的表达之后, 还应当科学地提升自身的舞台美感表现能力。声乐演员可以从舞台表演的编排设计入手来提升自己的舞台表演美感表现效果, 声乐的舞台表演设计编排内容主要包括舞蹈的表演编排和表演流程的设计编排, 舞蹈表演编排的舞美感能够为声乐演员的舞台表演增加更多的艺术美感, 激发观众对于舞台表演的观赏兴趣和热情, 带动声乐演唱和舞台表演的整体氛围, 从而有效地提高声乐演员舞台表演的舞美感;而声乐演唱的舞台表演流程编排的舞美性优化, 能够让整个声乐舞台表演的艺术美提升到一个更高的层次, 让声乐演员的艺术认知水平和艺术构建能力得到很好的提高。因此, 声乐演员应当积极通过优化声乐演唱的舞台表演编排设计来有效地提升自身的舞台表演艺术美感的表现效果。
综上所述, 声乐演员舞台表演的效果对于整个舞台表演的情感渲染、艺术表现以及观众的视觉和听觉的艺术享受都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 因此, 相关声乐演员应当积极强化自身的歌曲情感表达能力、音准节奏控制能力以及舞台表演的舞美表现等能力, 从而有效地提高声乐演唱和舞台表演的效果, 给观众带来完美的视听享受。
参考文献
[1]李倩.谈声乐演员的舞台形体表演[J].课程教育研究, 2014, (23) :41-42.
[2]袁媛.浅谈肢体语言在声乐舞台表演中的作用[J].音乐时空, 2013, (10) :21-22.
浅谈舞台背景艺术、演员与慈善 篇2
一、 舞台背景发展中的问题
1.演员演出主宰舞台,忽视台上灯光和背景,忽视观众观看效果。改革开放前,舞台背景都由美术师傅画一些剧情画板,矗立在舞台后央,主要以剧情需要的山川、树木、花草、流水、房屋等。有关领导便觉得这样可以了,大把的钱投入到舞台背景上不值得,向财政申请经费也很难兑现。
2.重视演员塑造人物形象,演员的服饰比较单一,这也是忽视了观众观看剧情的效果。舞台背景简单,演员服装服饰简单化。灯光照明也只是舞台上面左右中间的几盏聚光灯,有时用追光灯捕捉演员。由使造成舞台上背景、演员服装服饰单一化,死板化。
3.重视节约,忽略舞台带给演员对剧情的真实效果。演员对故事发展变化在揣摩上投入大量精力,在演出中努力地刻画人物的内在和外在的一招一式,这是故事背景根据剧情要发生的细致变化,舞台背景单一化影响了整体效果,要想改变,经费投资是制约的关键。
二、 舞台背景设计也在实行改革
改革开放初期,港澳台歌曲进入内地,歌星影星带着自己的一套舞台设备也就逐渐地来到内地演出交流,从而,舞台背景灯光在舞台上的地位也发生了根本变化,它犹如一道大餐,首先摆在了文艺工作者面前,使得专业团体不得不投入人力物力资金对舞台背景进行有效地改革。演员在服装上得到了重视,从外在的塑造到人物刻画也进行了进一步的包装。文化艺术面临的改革潮由此来临。
三、 舞台背景的艺术改革,带来了新的气象与生机
舞台背景经过改革开放三十多年的变迁,不断引进先进技术和投资,电脑的高科技、动漫绘制的应用,使原先死板的舞台背景活了起来,加之演员的服装服饰根据剧情不断地变化而得到更换,给观众带来了美的享受。演员在舞台上的演出场次增多,逐渐地迎合了观众对艺术的渴望;文艺工作者也不断走出去、请进来,到农村、到工厂、到部队、到国外去参加各种演出和交流,采取各种艺术形式来充实自己的实力。在这样的形式下作品不断地出炉,好的创作层出不穷,演员的演技与服装服饰和舞台背景更好地得到融合。
仅以下面几个实例为据,可以充分地证明舞台背景艺术和演员服装服饰在蓬勃发展、蒸蒸日上。
1.2008年奥运会在北京隆重举办,以艺术家张艺谋为领导的艺术专家组成的团队,历经将近一年多的封闭研究,打造出一个前所未有的,以声光电为一体的,电脑高科技合成的,舞台背景融入多元化元素的开幕式,展现在世人的面前。它不仅是在鸟巢国家体育场内,就连场外的烟花礼炮与演员也融合在一起;历史的故事,现代的风格,古老文明的中国史,都显现在世人面前,使人有身临其境的美感和遐想,使每个中华儿女都为之骄傲、自豪。这就是舞台背景艺术与演员演技服装服饰的完美结合,是历史上舞台背景的里程碑。
2.2014年马年央视春晚,著名演员黄渤在舞台上演唱一首《我的要求不算高》,那悦耳动听极富节奏感的歌曲,配上舞台背景的灯光摄影,五彩缤纷的声光电,背景中的高科技效果,加之快步的节奏,显现出了应接不暇的乡村城市、高楼大厦犹如万花筒一般,以及体现出世间万物的人间魅力,这背景艺术增加了年轻的活力。
3.星光大道涌现出来的草根艺术家玖月奇迹、凤凰传奇及其他演员等,他们的服装服饰大胆设计的理念及外包装,在舞台多彩的旋律音乐配合下,以观众为背景的衬托下,斑斓无比,大胆有创意。
4.在改革开放的三十年间,舞台背景与服装服饰不断创作不断发展,打下了雄厚的文化艺术和经济基础,舞台背景艺术和演员自身的变化,都得到了实实在在的经济利益。以助学、助困、助孤、助残等系列希望工程的公益事业层出不穷。
四、建立慈善艺术,打造文化内涵
慈善文化艺术实践的作品不断地得到了弘扬。以中国文联组织实施一系列具有重大影响的希望工程的慈善项目和活动,切实让困难群众感受到了党和政府的温暖、社会的关爱,较好地履行了党和政府构建社会保障体系的补充职能。克服各种困难,以开拓进取的精神,大力弘扬慈善文化,积极推进慈善募捐和救助项目创作的开展。努力加强社会公信力建设,保持了慈善事业发展的良好势头。
2008年四川汶川发生了重特大地震,我们文化艺术工作者有的作为记者冲在了地震灾区第一线,发回了最真实的第一手的灾情报道,有的自觉并积极地发起了向灾区捐款捐物活动,以中国文联牵头,通过个人、集体,绘画、书法、书籍义卖等各种形式,把募集到的善款送到灾区,仅拿知名艺术家赵本山为例,就捐款百万元,这个从小舞台背景走出的二人转演员,情系人民群众,创作许多脍炙人口的小品、电视剧、二人转等作品,也给慈善事业作出了应有的贡献。
五、 弘扬慈善文化,凝聚向善力量
1.弘扬慈善文化,文化艺术先行。文化艺术在宣传慈善,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美德,崇尚向善之风,始终以文化艺术做排头兵,从而培养着中华民族的精神世界。文化艺术与慈善要与时俱进,契合社会主义基本道德的要求,社会主义道德作为当代中国人民特别是文化艺术工作者,共同恪守的行为规范,既吸收了“善”的传统内涵,又赋予其鲜明的慈善时代特征。良好的社会风尚是人民群众的美好向往。
2.实实在在地搞创作,为慈善做贡献。首先要提高广大文化艺术工作者自觉深入生活做道德的实践者。只有创作好的作品,自觉践行,只有人的修身自律,以实践为准绳,舞台上才能出好的作品,才能受观众青睐。其次慈善文化艺术实践,突出了价值理念,努力促进文化艺术工作者从“向善”到“乐善”进一步转变,使得文化艺术工作者带动了机关、乡镇社区的业余文化艺术,使其一起感受和谐、友善,从而得到人性的升华。
3.完善长效机制,凝聚文化艺术工作者们向善的道德力量。坚持搞文化艺术为广大人民群众服务,文化艺术工作者要牢记毛泽东同志《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文艺为人民服务,为广大的人民群众利益为出发点,落脚点,发扬“真善美”抨击“丑恶陋习”。
我党在十八大报告阐述中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系建设时强调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与“大力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这就要求全社会,特别是文化艺术工作者加强相应的慈善思想教育工作。
文化艺术工作,要加强社会公德、个人品德教育,弘扬中华民族文化的传统美德,弘扬时代的新风貌,有利于推动文化艺术工作者为人民群众创作出更好地作品,要广泛开展志愿服务,弘扬真、善、美,引导人民自觉履行社会责任,培育做奉献,促和谐的良好风尚。大力发展慈善文化事业,进一步促进传统美德、社会公德、公民道德的传承,弘扬慈善文化,有利于进一步培养公民的爱心、感恩、社会责任感和奉献精神,提升人们道德关怀,净化人们的心灵世界,有利于进一步形成“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人际关系和平等友爱、融洽和睦的人际环境,促进社会和谐。
改革开放三十年来,舞台背景艺术的发展,越来越凝结了现代电脑、动漫、幻灯等多元化元素,使其走上了新的时代,它与演员表演的完美结合,使文化艺术赋予生命力,它有足够的能量用真善美的东西来推动,也有充足的实力为慈善做事;用慈善武装和提升文化艺术,两者缺一不可,只有这样才有重大深远地时代化意义。
六、 培养舞台背景的探索能力和人才
当今舞台背景艺术之所以有突飞猛进的发展,与经济实力、当今的文化科技领域、电脑网络、动漫等诸多领域密不可分。因此,要大力吸取高学历人才,鼓励他们让其投身到舞台艺术创作上来,多探索多研究。通过探索、研究,进一步打破原来的老框框、老格局,创作新的发展模式,用他们学习的科学方法探究,不断开拓新思路,研究新问题。舞台与灯光、演员演技服装服饰、创作内容融合,既开发了新的作品,又不失与舞台脱节,培养他们对科学的兴趣,对舞台背景艺术的追求,特别是培养新的一代美工师,他们将成为舞台和艺术与演员表演内容的结合做出新贡献的人才,推动了舞台艺术的更快发展。
戏曲演员的舞台形体依托 篇3
关键词:戏曲演员舞台,“四功”,“五法”
众所周知, 作为一名戏曲演员在舞台上如果仅限于有一副好的嗓子, 没有“形神兼备”的舞台形体表演, 就不能算一个合格的戏曲演员。如果一出戏曲在舞台上演出, 剧中的所有演员只是一味地“玩转”唱腔, 而没有具体与剧中人物相对应的形体身段, 那就只能算是个人的“演唱秀”。所以, 戏曲演员在舞台上的形体表演, 不能简单地理解为从属于演唱的第二位, 而是与演唱处于同等地位的“双元素”。这种 “双元素”的结合, 就能使演员在舞台上更加传神, 表演更加形象化。这种嗓音与形象的完美统一就是我们常说的“字正腔圆、形神兼备”。
我国的上百种戏曲, 在漫长的历史发展中, 集中统一了舞台上的表演程式, 那就是“四功”——唱、念、做、打;“五法”——手、眼、身、步、口。老艺术家们常说, 练得“四功” 表演轻松, 学会“无法”, 遍走天下。因此, 作为一名戏曲演员, 在练好嗓子的同时, 必须依托“五法”来完善自己。 下面, 就简要地分析一下舞台上演员的形体动作如何强化的问题。
一、“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手势
在人类诞生初期, 手势是人们互相之间交流的唯一渠道。随着语言的诞生, 手势逐渐退居了次位。但是, 在我们戏曲的舞台上, 戏曲演员靠手势, 不仅能展示自己的所要表现的戏剧人物内涵, 还能为演员的形体表演加分。因为, 戏曲演员的角色是一个起承转合的过程, 这个过程单单依靠演唱是不能完成的, 所以, 按照剧中人物需要、唱腔需要, 规定设计一个正确的姿势来进行表演, 展现人物性格是必要的也是必须的。在我们国家的戏曲舞台上, 手势动作可以说是千姿百态的, “生、旦、净、墨、丑”举手投足都是戏。梅兰芳大师《贵妃醉酒》中的经典手势就是一段“无声的唱词”, 是只可意会, 不可言传的经典, 给观众以巨大的艺术感染力。
戏曲演员在根据剧情演唱时, 按照人物需要和导演要求, 两只手的表现要自然、贴切, 做到手势和唱腔的科学统一。所以, 在演唱具体唱段的时候, 演员的手势可辅助其表演, 绝不可喧宾夺主, 分散观众的注意力。
二、展现“心灵之窗”的眼神
我们常说眼睛是“心灵之窗”, 生活中, 我们只需观察人眼睛的变化就能领会其复杂的情感。反映在舞台表演中, 我们戏曲中的人物情感, 除了唱腔设计、唱词设计、手势设计之外, 另一重要的表现力就是要通过眼神儿来传递。就算你的手势、台步、身段、唱词唱腔都对了, 如果眼睛走神儿了, 也没法抓住观众。有好多的戏曲艺术大师, 都是在黑夜里, 拿着香头来练眼神儿, 可见眼神儿对戏曲表演的重要性。
作为一名戏曲演员, 眼睛一定要有神, 用眼神与观众交流最能表达情感, 最能唱出“精、气、神”来, 也最能抓住观众, 换句时髦的词就是学会“卖萌”, 在戏曲表演中好多彩旦角色都是用眼神儿来表现自己的可爱。
三、“四季鲜明”脸
谈到戏曲演员的脸, 即为面部表情。表演一词中, 脸就是 “表”的一部分。雷锋同志的一句名言, 可以引用到戏曲演员的舞台表演上, 那就是:“对待同志要像春天般的温暖, 对待工作要像夏天一样火热, 对待个人主义要像秋风扫落叶一样, 对待敌人要像严冬一样残酷无情。”无论是生活中还是舞台上, 喜、怒、哀、乐、爱、憎这些情绪都是通过脸来表现的, 心理学上讲, 我们人类之间传递的多种情感, 都会集中表现在我们的脸部, 这就是我们的表情。戏曲演员在舞台上演戏, 刻画人物, 面部表情是很重要的, 所以, 要敢于用面部表情来做戏, 根据人物设计面部表情。使舞台的人物面部表情有“春、夏、秋、冬”之分。例如, 京剧里的“生、旦、净、墨、丑”等所有角色都是通过脸来表现的, 给我们印象最深的就是“花脸”。因此, 戏曲演员除去剧情人物需要设计的“脸谱化”程式表情之外, 演员在舞台上还应该有临场发挥的“应急”能力, 根据临场效果来表达剧中的人物。所以, 苦练演员的面部表情是戏曲演员所要掌握的重要基本功之一。
四、惟妙惟肖的身段
我们知道, 戏曲演员在出场前是要做足功课的, 在喊透嗓子之后, 首先就要伸展肢体, 鼓足精神头, 这样, 在登场迈开的第一步才有力, 就是说通过“台步”和“身段”就能使自己“接地气”, 拉近与观众的距离。我们都知道, 著名的老艺术家们平时演出中是很注重“碰头彩”的, “碰头彩” 多数也都来自“身段”。戏曲演员在舞台上“做戏”, 一招一式都要大气, 不可娇柔做作, 文戏动作轻柔, 落落大方; 武戏干净利落、精气十足。当然, 受传统戏曲的影响, 演员的形体表演也有程式化的“老套路”“死规矩”, 但那也不代表一成不变, 用合理恰当的“身段”准确、自然地进行形体表演, 就能塑造有个性、有血肉、活生生的人物形象。这就要求戏曲演员在“拒绝生活陋习感染舞台表演”上多下功夫, 生活化的东西不是不能要, 要经过认真揣摩加工, 去俗取精, 绝不能眉毛胡子一把抓, 毕竟我们的传统艺术也是在几代戏曲人的努力中才发展到今天的。我们也应把我们时代的经典融入传统戏曲, 使之传承下去。
浅谈舞蹈演员的舞台表现能力培养 篇4
关键词:舞蹈演员;舞台表现;舞蹈教学;能力培养
中图分类号:J7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864X(2016)08-0237-01
一、舞蹈表现能力的影响因素
舞蹈表现力的培养是舞蹈教学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舞蹈表现力是指舞者用身体语言来表达情感,展示舞蹈内涵的能力。它包括舞蹈动作表现力和舞蹈情感表现力两个方面。它们相互依存,缺一不可。其在舞蹈教学过程中的培养也应是同步进行的,不能割裂开来。一般认为,影响舞蹈演员舞台表现力的因素有:先天因素:即有人认为这种能力是与生惧来的;后天因素,包括家庭生活环境、社会生活环境、学校生活学习环境,学校教育因素。
先天因素主要指遗传性因素,在看待遗传和后天影响这两个因素时,较公允的观点是:遗传造就潜在能力,而社会环境在很大程度上决定这种潜在能力上的运用。另外,不同气质类型的舞蹈演员其表现能力也是有差异的,气质是一个人生来就具有的心理活动的动力特征,具有鲜明的遗传意义。
后天因素主要包括家庭社会生活环境因素和学校教育因素。父母是从事舞蹈表演艺术事业或能歌善舞的少数民族的孩子往往舞蹈表现力较强,这与他们的生活环境、民族文化背景、生活习俗等因素的影响是分不开的。另外,这种能力是可以通过后天的培养形成的,如有些并非是从事舞蹈专业的家长,较重视素质教育和孩子的全面发展,而注重孩子这方面能力的培养,孩子的学习和领悟能力就会得到提高,这充分证明好的引导和培养是完全可以在后天得到强化的。
二、舞蹈表现能力的培养途径
(一)基训课中对肢体控制力与表现力的培养。
舞蹈基础训练是一套循序渐进、细密严谨,且相对固定的训练体系,经过长时期的发展,已经形成了一套相对完善、科学、全面的体系。首先基础训练可以有效的训练身体的稳定性与灵活性,使舞蹈演员能够自如的运用身体、控制身体,从而提升自身舞台表现能力。另外,稳定性是舞蹈演员能够完整的呈现舞蹈形象的前提,如果一个演员缺乏身体的稳定性,会大大影响作品的观赏性。其次,舞蹈基础训练中对动作速度与力度的训练,能够使舞蹈演员更精准的把握动作的质感,从动作情感方面获得内心体验,从而增强舞蹈表演者的舞蹈表现力。
(二)剧目课中对演员综合能力的培养。
不同时期、不同思潮背景下的艺术创作,剧目中的主人公更具有鲜活的性格特点和鲜明的舞台形象,剧目课提供了一个学习经典的机会,更提供了一个切身感受角色、表现角色的时空。舞蹈表演是兼容技巧与情感表现的综合呈现,需要舞蹈演员在特定的情节、情感中完成技术动作,即保证舞蹈自身的舞种风格特点,又要能够驾驭剧目中特性戏剧情境中角色的个性特点。由此可以说,剧目课是对学生综合能力的训练与培养,应该涉及多层面、多种类的剧目和作品,是培养学生舞台表现能力的重要途径。
(三)理论课中对文化底蕴与思想观念的培养。
舞蹈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艺术门类,同样也是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重要文化形式,有着十分深厚的文化底蕴,对于其背后文化的认识与了解,直接决定了对舞蹈艺术形象的认识,也影响着对舞台形象的塑造,是对舞蹈演员表演能力培养的重要途径之一。只有了解舞蹈作品背后的文化成因与文化内涵,才能够更自如的展现舞蹈作品,是提升舞蹈演员舞台表现能力的重要方面。
三、舞蹈表现能力的培养方法
(一)培养表演意识。
表演意识是指一个演员在进行表演活动时对其表演范畴意会和认识的能动程度。它是感觉和思维等各种心理过程的总和,既展示着演员对其表演范畴的认识水准,又作用于演员对客观表演范畴的再认识。表演意识要求舞蹈表演者有思想、有意识的去完成动作。它是舞者内心情感外化的一种方法,是成功塑造人物形象的重要因素。只有在长时间和有意识的训练中去培养、去掌握表演意识,才能创造完美的舞蹈作品,同时培养舞蹈演员的表演意识,是使其具备一定表演能力的基础和重要环节。除此之外,提高舞蹈演员对动作的感知能力也是对其表演意识的训练,同样的一个动作,节奏与力度的变化会带来质感的区别,有意识的比较、体验不同的质感,能够增强舞蹈演员的肢体表现力。
(二)注重角色体验与情感体验。
漫长的舞蹈发展中留下了丰富的舞蹈作品资源,但同时,也已经涌现了太多经典的演绎,对于今天舞蹈表演来说,反而并不容易更加深刻的理解角色、体验情感,这就需要不断引导和有意识的培养。舞蹈老师应当引导舞蹈演员发现、比较和分析每个版本的特点,并阐述自身的理解,引导其进行细微的观察与体验,以促进对角色的理解,并产生内心的认同,加强情感体验。能够成功的塑造舞蹈形象一般要经过三个层次:积累、体验和创造。积累是要求演员通过平常的学习、阅读增加相关知识,以便在认知领域有更大的涉及范围,体验则是在理解与认识基础上产生的更深层的感受,也就是把自己已有的认识、观念和情感,“移情”于要表现的舞蹈形象,赋予它们以生命。在此基础上演员通过舞蹈动作来表现舞蹈形象,这是演员再创造的过程,也是把单纯的动作形式转化为舞蹈形象的过程,演员的艺术表现力直接影响到舞蹈形象的呈现,更决定了舞蹈作品的艺术水准。
四、结论
舞台表现能力涉及到很多方面,是一种综合能力的呈现,以身体为媒介的舞蹈艺术,其表演既涉及一般表演艺术所需要的基本能力还包含了舞蹈表演所要具有的特殊能力。舞蹈是一门极具表现力的艺术形式,作为一门独特的舞台表演艺术,其表演环节是相当重要的,传情达意、塑造形象都要通过表演这个环节才能完成,舞蹈表演是以身体动作为基础,结合音乐、舞美等艺术手段,将作品的思想内容转化为可视、可感的舞台形象的过程,这需要多个方面多种因素的相互配合才能完成,如何提高舞蹈演员的舞台表现能力仍需在实践中不断探讨和验证。
参考文献:
[1]范波澜.论舞蹈的感情与审美特征[J],舞蹈艺术论丛.时代文艺出版社,2005,3.
[2]平心.试论舞感、乐感及其通感[J],浙江艺术职业学院学报,2003,6.
[3]王婷.付俊峰.浅谈素质教育中舞蹈教师应具备的素质[J],音乐之生,2007,4.
[4]杜醇.谈民间舞专业的建设和发展存在的问题与思考[J],音乐美园地,2009,3.
论话剧演员如何塑造舞台人物形象 篇5
一、研究剧情把握人物特点
话剧舞台上的人物都是经过艺术化的, 即将人物原有的性格特点进行艺术加工, 从而使人物形象更具艺术性。在对人物原有性格特点进行加工的同时, 应该保留其典型的性格特征, 这样观众才能在人物众多的话剧中对各个任务都留下深刻影响, 并借助人物串联剧情, 进而准确把握戏剧所想要表达的中心思想。
实际生活中, 每个人的性格除了受其先天因素的影响外, 还受到其人生际遇、家庭环境、教育水平等方面的影响, 而每个人的人生、家庭及教育各不相同, 因此每个人都有着独特与他人的性格特征。而在艺术作品中, 作者为了区分不同的人物, 往往对每个人都赋予其独特的人格特征, 使其性格更加典型。所以演员在表演戏剧中的人物时, 需要准确把握人物的独特特征, 只有这样才能够展现人物的独特艺术风采, 才能体现剧作者对人物的刻画。
演员要想准确塑造舞台人物形象就必须把握人物性格, 而准确掌握人物性格的关键就在于吃透剧本, 准确掌握剧情。演员要“进入”剧本, 将自己当作剧中人物去研究剧本, 分析剧中人物典型性格形成的前因后果, 使自己的心灵真正受到感染, 从而真正做到“入则细, 出则真”, 真正了解人物的全面性格, 进而才能够用真情感动观众, 使自己塑造的舞台人物形象更加丰满、立体与直观[2]。
然而, 若演员一味的钻研剧本会很容易脱离实际生活, 致使所塑造的人物形象不够丰满。对此, 演员在钻研剧本的同时还要主动深入生活, 结合实际生活中存在的与剧本角色相似的例子, 深入挖掘角色的内心世界, 把握角色语言动作心结, 从而对角色形象进行丰满, 这样才能在舞台上表现出一个来源生活却又脱离生活而具有丰富艺术性的人物形象。
二、准确把握话剧舞台的语言特点
话剧舞台上, 演员主要是利用语言来带动故事的发展, 并且要通过语言吸引观众的注意力, 对舞台形象进行形象刻画及塑造。相比于形体动作来说, 语言更加复杂、更加深刻、更加直接, 因而语言能够强烈丰富的反应人们的内心世界和思想情感。语言艺术并不仅仅存在于话剧舞台上, 而是广泛存在于人类自身发展及社会生活中。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 科技水平的极大提高, 语言艺术日趋丰富化、性格化及典型化。
在话剧舞台中, 由于受时间及空间的限制, 演员的语言要精炼、准确、简洁, 要通过对剧中人物对话的形象表现, 对剧中人物的性格特点进行塑造, 从而使舞台人物形象更加饱满与形象。但是语言表达并不是简单的“念台词”, 演员在舞台下要对剧本中的每句台词、每句话都进行反复锤炼、思索, 准确把握每句台词表达思想的变化, 从而掌握整个人物的性格特点。
正所谓“言由心生”, 演员在钻研剧本语言时要用心感悟, 要以认真负责的态度, 对剧本语言背后所蕴含的深刻思想、意境进行揣摩, 理解把握剧本语言的每一个细节, 从而深刻了解剧本语言的内在含义, 只用这样才能避免鹦鹉学舌、生搬硬套, 使舞台语言表演形神兼具。另外, 演员在揣摩剧中语言的同时, 还要对语言进行深度挖掘, 思索所研究语言与整个剧的关系, “说话者”在整部剧中的地位、角色定位, 只有这样演员才能真正出神入化的把握剧本语言, 才能通过舞台语言塑造完美的人物艺术形象。
三、深入探究舞台形象的艺术内涵
话剧创作者在进行剧本创作时, 会对剧中的每一个人物都进行深入加工, 使其都具备独特的艺术形象。一般来说, 剧中人物形象主要来自于生活, 但是又高于生活, 具有鲜明的艺术性与典型性。剧作者为方便观众区分不同的人物, 对每一个人物的形象都进行了独特的定位, 使每一个人都存在不同程度的艺术内涵, 因此演员在塑造人物形象前的首要任务以及必要工作便是深入挖掘每一个人物的艺术内涵。
演员要想准确把握任务的艺术内涵, 应该做到“先藏后展”。所谓“藏”是指学习、积累:演员要广泛涉猎不同的艺术作品, 阅读古今中外艺术名家的著作, 研究其作品, 并在这一过程中不断积累知识, 逐步提高自己的文学及艺术素养。学习积累贵在持之以恒, 并且要将实践与学习联系起来, 辩证的看待艺术作品中的观点, 从而沉淀出属于自己的独特的观点。
所谓“展”是指演员能够真正运用自己积累的知识:演员在塑造人物形象时要善于结合自己已有的知识储备对话剧的创作主题、思想意境、人物特征、语言习惯、情感世界等进行深入探究与思索, 根据自己的感悟对人物角色进行感性及理性的双重加工, 从而赋予人物独特的艺术风格, 塑造出独特的艺术形象。总之, 演员只有通过厚藏与精展才能充分展现自己的艺术才华, 才能将丰满的形象生动的艺术形象奉献给广大观众。
结语
塑造完美的舞台人物艺术形象是话剧演员表演艺术的重要内容之一[3]。本文着重从研究剧本把握人物特点、把握舞台语言特点、把握舞台形象艺术内涵三个方面入手, 对话剧演员塑造舞台人物形象的方法进行了简单研究, 以期为话剧表演产生借鉴作用。
参考文献
[1]郝振方.如何让语言触动观众灵魂——话剧演员塑造舞台人物形象探析[J].剧作家, 2012, (4) :125-126.
[2]朱景芳.塑造舞台人物形象的心灵感悟[J].中国戏剧, 2011, (8) :48-49.
舞台演员 篇6
众所周知,杂技艺术具有很强的艺术个性,从杂技演员那种超出人体极限的表演上要能体现出其蕴含的独特魅力,在形体动作表演上,杂技与舞蹈有许多共同点,舞蹈演员是运用舞蹈动作塑造某个角色的具体形象,而舞台上的杂技演员是在演自身驾驭物体的能力,事到今日可以说,杂技已经离不开舞蹈了,杂技与舞蹈完美结合,才有了令广大观众刮目相看的杂技艺术。
表演如今也列入了杂技节目,杂技剧目中最重要的环节,以往的杂技演员是单一的表演杂技技巧动作,面目没有任何表情,由于技巧的难度系数,使许多的杂技演员,表现出极痛苦的表情,随着时间的推移,我们已经进入一个崭新的年代,越来越多的杂技艺术家们将舞蹈、表情、表演独为一体,出奇、出新的杂技节目,大量涌现在观众们的眼前。
杂技演员们不光是练技巧,也开始了正规学习民间舞,现代舞,街舞等课程。
舞蹈给我的启示是:杂技演员必须注重表演,必须将舞蹈,音乐表演和杂技节目相结合,只有提高综合艺术素质和表演才能打动观众的心理需求。
二、杂技剧目的新时代
去年我团创作了一台杂技剧《笑傲江湖》该剧目,是通过杂技节目贯穿了整个的故事情节,通过杂技表演方式,演驿出华山大弟子令狐冲,生性豁达不羁,偶遇剑宗高人风清扬授以《独狐九剑》,又意处得五岳各派剑法精髓,导致师父岳不群猜疑,藉口逐出师门,这样的故事情节完成是用杂技节目逐个展开,这不仅要演员的技术过硬,还需要更多的是表演,演绎岳不群的奸险,演出争夺《葵花宝典》各派武林高手的武艺,这是杂技与其它艺术最根本的区别,没有一句台词,但是台上的每一环节,每一情节,都将观众带到了令狐冲与武林各派自相残杀,击打斗争的场面,岳不群唯有最终作法自毙,而令狐冲最终则辗转练成吸星大法和易笼经,成为恒山派掌门人的故事,《笑傲江湖》杂技剧在广州上演期间获得广大观众们的热烈欢迎和好评,杂技演员的变化与表演密不可分,各大媒体争先报道,杂技艺术家的精彩表演……
三、提高表演与各种艺术结合
在丰富多彩的艺术世界里,随着时代的变迁,人们对艺术的审美日趋多样化,杂技以其独特魅力越来越受到各个不同年龄段观众们的喜爱和观注。
杂技与戏剧结合,杂技与舞蹈结合,杂技与音乐结合,杂技与多种艺术形式的结合,使得杂技艺术日益成熟,从目前来看,从业者的素质更是我们杂技艺术发展的关键因素,专业编导的缺乏,演员水平的局限,以及杂技专业队伍整体文化层次的有待提高,都直接影响到节目,剧目,大型晚会节目的完美和精致,所以,我们杂技演员必须不断地增强自已的文化素养,积累自己舞台上表演经验以及文化底蕴,向钻研杂技技巧一样,向更高的水平迈进。
四、我的表演与塑造
对于在舞台上的表演,我一直认为是重要的一环,因此在确保技术的含金量外,我会在舞台上精神抖擞,以及最饱满的情绪,去完成杂技节目的表演,而不是单纯地完成杂技技巧动作,我擅长表演,平日里研究表演,赋予了杂技艺术的生命力,做为一个优秀的杂技演员的首要基本条件就是表演,在《金木水火土》大型杂技剧中,我承担的节目《大飞人》获得2005年全国杂技比赛“金狮奖”。
2005年在《西游记》大型杂技剧里承担的主演的《抖枉》节目获得全国《文华大奖》。
2009年《跳动的节奏》抖杠获得全国少数民族运动会一等奖第一名。
2015年在《高空立绳》《情千》获得全国少数民族运动会二等奖。
五、分析表演的特性
1、特殊性,杂技表演它表现出来的特殊性又为明显,它的生源不是优质生源,而是还没有完成九年义务的学生,甚至说有一大部份是小学生,因为杂技表演学习特殊的职业技能是为了更好的服务于社会,掌握特殊性技能需要从小坚持训练,换句话说,杂技表演教育也是以初等教育为起点的职业教育。
2、连惯性,杂技表演人才特殊技能的掌握并不是在短时间内就能够训练出来,这也突显了共层次间联系的重要性,从而为掌握特殊技能创造条件,这就需要建立一种内部教育通道,才能够为“一贯制”的学制形态奠定基础。
3、独立性,从上述两点不难看出杂技表演教育与其它教育关联性不强,但是也恰恰突显了杂技表演的独立性,鉴于这个特点并不代表杂技表演与其它门类隔绝,反言之,它需要足够的开放性才能够促进杂技艺术的自身发展。
六、人物表演的构思
我是一名从事杂技演出的专业人员工作数十年,当我在舞台上表演节目后,听到观众的掌声,欢呼声的那一刻,总有一种说不出的成就感和满足感,无与伦比,一下子感觉十几年的刻苦训练拼搏都值了,我们的演出就是给观众带来惊险尖叫的快感,我们是挑战人体极限更多的是在表演的构思中结合了许多姊妹艺术,在不降低杂技技巧难度的前提下,加重的表现人物的情感,设定特有的情节事件,加强舞美效果,着重强调节目的观赏性,让广大的观众能够欣赏到惊险刺激,美轮美负的综合艺术表演。
其实,杂技是想通过高难度的技巧表演,表现出一种坚毅、智慧、勇于挑战的品格力量。
实践证明,杂技现在除了自身的技巧之外,这再于表演与塑造之中的重要性,杂技节目加表演,因为杂技是一种无语言的表现人体造型的表演艺术,它是人的力量与柔美相结合的艺术体现,并通过形象的创造来揭示人物的内心世界和杂技所表现的思想内容,人其实并不仅仅局限于当前,特别是杂技演员听了应勇于挑战自已,才会有更高的高度,才会被现代人接受,符合当下观众的审美观念,我将继续努力闯出一条崭新综合表演之路,让所有观众们喜爱我们的杂技艺术。
浅谈舞蹈演员的舞台表现力 篇7
舞蹈作为一种艺术形式, 我们在观赏舞蹈时便会有一定的心理预期, 这种预期有舞蹈外在美的要求也有舞蹈所蕴含的故事或者情感的期望。作为一种通过肢体的规律运动来呈现一种美的艺术形式, 舞蹈带给我们的审美可以概括为形象、技艺及渲染之美。
舞蹈的形象美是其最直接的外在表现。我们在欣赏舞蹈时最先看到的是舞蹈演员通过自己的身体动作呈现给我们的一个完整的形象, 这样一种形象通过舞蹈演员的服装、装饰、及肢体动作来塑造舞蹈所欲变现的形象, 同时通过色彩的搭配组合使得该种形象更为突出, 这便是我们最直观的一种舞蹈审美要求。
舞蹈的技艺是其向我们传达的另一种视觉之美。通过一定的舞蹈技巧和技艺呈现出不容的形象, 这种美的传达通过舞蹈的动作或者舞蹈的编排来实现。一个难度极高的动作我们可以舞蹈技艺的自身美感同时也看到了舞蹈演员舞台背后的艰辛。这样一种技艺没使我们从更专业的角度来了解舞蹈美感的表达方式和技巧, 能够更好的去了解舞蹈本身及其它所传达的文化艺术气息。
舞蹈带给我们的心灵触动则是其美感的内在表现。舞蹈通过外的形象和技巧表现一种美感外, 还传达着一种情感或者故事。中国传统舞蹈将感情或者故事寓意舞蹈中予以表现, 它的这种美体现为一种渲染力和影响力, 让你在为舞蹈技艺惊叹的同时感受到舞蹈演员角色变化或者力度、形象等的变化所传达的一种内在的精神感受, 这是舞蹈之美的另一个境界。
二、舞蹈演员应具备的自身条件
舞蹈美的体现要通过舞蹈演员连贯规律的动作来传达, 而这一美的表现需要舞蹈演员具备一定的自身条件, 只有这一才能更好的演绎舞蹈中所蕴含的情节和感情, 才能更好的展现舞蹈之美。
首先, 舞蹈演员要具备丰富的想象力准确表达舞蹈的感情。舞蹈通过肢体动作来表达某种感情, 该种感情的准确表达便要求舞蹈演员充分了解舞蹈的深意, 同时具备一定的想象力, 在充分想象该舞蹈所要表达的某种感情时规律的肢体动作也变有了生机和灵气, 也变有了故事。这种想象力是表演意识影响下的结果, 是舞蹈演员登台表演之前便应具备的一种素质, 并且这种想象力是基于现实生活而艺术创作, 将舞蹈所要表达的主题通过自己的身体动作完美演绎, 在展现一种形象美的同时也传达着舞蹈背后的情感。
其次, 舞蹈表演技能的修炼。舞蹈是需要充分情感和技巧来表达的一种艺术形式, 是一种心灵的艺术, 所以正确而娴熟的表演技巧是舞蹈艺术所必备的前提条件。作为舞台表演基础的表演技巧, 舞蹈演员在作品表现过程中通过运用自己的文化修养及自己作品的了解来准确的表达作品中所欲传达的感情。这一要求的实现需要舞蹈演员具备一定的文学艺术修养同时又要充分了解作品创作相关内容、作品所表达的情感和思想, 所有这些都需要舞蹈演员具备文学艺术方面的知识积累和储备, 同时还应该对于文学艺术的创作背景等有所了解, 能够深入作品中感受创作者表达的感情, 并通过自己的内在修养和外在形象表现出来。
最后, 舞蹈演员应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舞蹈演员通过舞台表演来呈现舞蹈的艺术之美也呈现出自身的形象和价值, 对于舞台表演者来说, 可能会遇到多种不可预见的情形, 并且作品感情表达需要通过舞蹈演员来传递。因此, 舞蹈演员应该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 对于作品形象的表现不会受自身情绪等方面的影响, 能够及时的调整自己的心态和感情, 保证作品形象的最好表现。
三、舞台表现力提升的方式
舞台表现力是舞蹈演员在自己长时间的练习和表演中逐渐形成的一种意识和感觉, 它是一个多层次多方面审美心理结构。舞台表现力的作用在于舞蹈演员通过自己的舞蹈来传递作品所要表达的一种感情, 这种感情的体现有舞台表现的一种彰显, 也有舞蹈演员自身素养的传递。这种舞台表现力的提升需要日常的积累, 需要一种诚挚的感情。具体来讲, 舞蹈演员自身舞台表现力的提升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
注重文化艺术知识的学习, 提高自身文化素养。舞蹈作为一种艺术表现形式, 它的取材很多时候会来自于一些文学艺术作品, 作品中形象的表达要建立在对于该作品充分了解的基础上。因此, 舞蹈演员应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 注重对于文学艺术作品的学习, 在阅读学习的同时应该善于思考, 思考每部作品中所塑造人物形象的性格特点, 作品创作的时代特点以及作品所表达的主题思想, 这样一种学习和锻炼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也是一个舞蹈演员不断积淀和成长的过程。当他具备了较高文学艺术修养时便能更为准确的用舞蹈来表现作品。
锻炼自己的想象力。想象力是艺术创作不可缺少的部分, 通过想象来丰富和充实艺术形象, 提升自己的表演意识, 通过自身素质的修养来准确表达情感。这种想象力的提升对于舞台表现力而言, 体现为一种舞蹈表现形式的完美化和表达感情的准确性。通过想象来创造舞蹈动作, 通过想象来揣摩作品中所表发的主题和感情, 这样舞蹈的形象之美和内在之美便都得以更好的表现。
培养自己的音乐素养, 通过舞蹈与音乐的协调配合更好的展现舞蹈之美。舞蹈之美还表现为其与音乐的完美结合。舞蹈音乐的选择必然与舞蹈所要表达的感情和相适应, 舞蹈演员的表演要实现与音乐节奏相匹配的同时还要实现两者感情的一致。这种音乐素养的培养需要舞蹈演员对于音乐节奏的掌握和对音乐史等的了解, 这样的一种了解增加其对音乐本身所表达的感情能够更好的把握, 更好的将音乐与舞蹈融为一体。
舞台是舞蹈演员表现自己和表演作品的地方, 舞台表现力是舞蹈演员专业技巧和感情表达协调一致的表现。对于舞蹈之美的欣赏和追求不仅仅在于其外在的形象还要求其内在的文化艺术气息的传达, 这便要求舞蹈演员在掌握舞蹈表达技巧的同时提高自身文化修养从而提升自身的舞台表现力。
摘要:舞蹈是通过舞蹈演员的肢体动作配合背景音乐向人们表达一种没的同时也传达一种情感或者故事。舞蹈源于生活却又高于生活, 是艺术与生活相融合的一种完美体现。我们在欣赏舞蹈带给我们的视觉美感的同时也会对舞蹈所展现的故事或者传达的情感予以思考, 这样一种美的展示, 需要良好的舞蹈功底, 更需要舞者对于音乐、场景及肢体动作的协调配合, 这便是一个舞蹈演员的舞台表现所应具备的素质。
关键词:舞蹈,美感,舞台表现力
参考文献
[1]杨光远.浅论舞蹈演员的舞台表现力[J].海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10, 11 (3)
[2]王常琳.浅谈舞蹈的审美[J].大舞台, 2010 (7)
[3]迟庆龙.浅谈舞蹈演员在舞台表演中必备条件[J].科技信息, 2011 (24)
[4]杨城.试论如何运用舞蹈肢体语言来帮助演员更好的完成戏剧行的角色塑造[J].中国科技博览, 2009 (23)
舞台演员 篇8
一、舞台上的松弛状态是表演训练的第一课
消除“紧张”获得“松弛”是表演创作的首要问题,所以在表演教学中,“松弛”是我们表演训练中的第一课。
美国“即兴表演派”的代表人薇奥拉·斯波林,在她的《创作的体验》一书中指出:走向表演的第一步是身心的松弛,在体验之前必须毫无精神负担。
为了消除精神负担我们的表演课是从“游戏”开始的。这是我们表演训练中的第一课,也是我们跨入表演专业的第一步。
在做“传递鬼脸”的游戏时,开始有的同学由于不自信或怕当众出丑不敢做,但是他们逐渐被同学们的热情感染和老师的鼓励,也投入进来,游戏曾强了他们的信念感和投入感。
“领盲人”的游戏是一个责任与信任的训练。被领的盲人在游戏中,经历了从紧张、恐惧,到信任、松弛的心理过程和生理过程。
游戏就这样一步一步把我们带进了艺术创作的大门。通过游戏使我们解放了天性,通过游戏使我们轻松自如地进入了创作的状态。
二、演员必须进入松弛的状态才能开始创作
英籍戏剧家周采芹讲:“松弛是一个演员的基础,只有在松弛的情况下,一个人才能认识更多的东西,才能了解和把握自己,也才能更好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情感。”
在表演艺术中,演员既是创作者,又是创作工具和创作材料,这种双重性决定了演员不仅仅要使用自己的肢体,还要调动自己的情感,才能完成创作任务。而演员创作的第一有机天性与角色创作的第二有机天性,只有在摆脱了紧张的情况下,才有可能产生。1
演员在进行表演创作或者演出之前,和运动员比赛之前一样,无论是在身体上还是精神上,都要保持一个轻松的状态,才能有超高水平的发挥。有的演员进入现场就开始默戏,让自己进入角色的规定情境中,想角色的任务和动作。有的演员整天穿着角色的服装,无论做什么事,说什么话都以角色的身份和立场去做去说,让自己生活在角色之中。
三、“松弛”是伴随演员一生的必修课
表演是一项创作性的专业,一个演员会涉猎不同的角色,塑造不同类型、不同性格、不同阶层、不同年龄的人物。有的角色接近自己本色、有的角色会与自身相差很远,每一次的创作都会是一个新的挑战。[2]
我们还会经常遇到这样的情况,你所饰演的角色需要具备某个方面的技能,而这恰恰是自己不具备的条件。比如:你不会跳舞甚至唱歌还跑调,却要演一个能歌善舞的文工团员;你没有武功基础,却要饰演一个武林高手……斯琴高娃曾是一个舞蹈演员,第一次走进《归心似箭》组的摄影棚,拍玉贞喂药一场戏。因为怕导演、摄影不满意自己的表演,当时心里特别紧张,甚至到了心律过速、手发颤的程度。她努力想让自己进入规定情境,拼命去想潜台词,摆脱紧张,可是怎么也摆脱不掉,肌肉也松弛不下来。
石羽是一位著名的话剧表演艺术家,他谈自己初上银幕时说:“我在试拍过程中,心里老想着一定要演好,有了杂念就必然分散创作的注意力,不能深入到角色的生活中,不能投入到规定情境中,又不熟悉电影的创作规律,表演出现了过火的现象。”
由此可见,“紧张”是演员创作中常见的现象,甚至会伴随表演生涯的始终。“松弛”应该是伴随演员一生的必修课。
演员如何才能达到这样的“松弛”状态呢?
(一)注意力集中是排除杂念的有效方法
创作的第一步就是:整个精神和形体天性的完全集中。只有注意力集中在有目的的行动上,才能排除不必要的紧张,深入到规定情境之中,心理上就会自然地松弛下来。
1.带戏上场
表演中紧张的心理,不是走上舞台那一瞬间才产生的,收拢注意力,应该从准备工作就开始了。化妆、换服装、准备道具、在候场时默戏,这个过程是一步步的将自己紧张散乱的心境集中起来、稳定下来的过程,也是引导演员走向角色的生活,走进规定情境的过程。当舞台面对观众的时候,其实演员的创作工作早已开始了,走上舞台是艺术创作的继续,而不是开始。
2.集中在角色的任务与对手的交流上
当注意力完全集中在角色的动作和与对手的交流上,就会排除心里多余的杂念,获得松弛的创作状态[3]。
有次期末排练,同学A因为找不到人物感觉,陷入了困惑,同学B想到了这个人物的一些细节,并上台试演给他看。在试演中,同学B的注意力完全集中在角色的任务上和与人物的交流上。他第一次心无杂念的去饰演一个角色,表演完他说,表演时他有一种充实感和自信感,这种表演的感觉是他前所未有的。我评价说,这是他入学两年来最松弛的一次表演。
演员只有在“松弛”的状态下,才有可能在意志的支配下,正常地、积极有效地进行真实、细腻的体验与富有表现力的体现。
(二)表演需要适度的紧张
在生活中,人是有松有紧,有张有弛的。而演员在舞台上的松弛与生活的松弛不同[4]。生活中人的注意力可以是随意性的,而舞台上的注意力不允许有随意性。演员必须把注意力有目的的、连续不断的集中在事先排练好的对象上。演员随意的改变会扰乱观众的思路,使观众对人物、情节产生误解。比如:一对恋人正沉醉于幸福之中,这时,其中一个人随意转头看一下。观众会误认为,他们是在偷情,怕别人发现。
表演要求演员把经过反复排练的、精心安排的注意对象,如同刚发生一样,再现给观众。演员的松弛不能是生活中的松弛,需要适度的紧张,才能完成表演任务。正如斯坦尼斯拉夫斯基所说:“去掉多余的紧张”,正常的紧张不仅不应该去掉,还应该保持住、控制住。这种适度的舞台紧张,才是我们表演创作所需要的“松弛”状态。
参考文献
[1]王淑琰.林通.影视演员表演技巧入门[M].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1998.
[2]表演学会.谈镜头前的表演[M].北京:中国电影出版社,1982.
[3]刁光谭,朱琳.论表演艺术[M].北京:中国戏剧出版社,1985.
舞台演员 篇9
一、对舞台女演员地位的审视
话剧表演作为一种舞台艺术,对演员的临场发挥能力以及表演能力有着较高的要求,而女演员作为舞台表演的一份子,也应该对其在表演中的地位进行重新审视。首先,舞台表演要以女演员为中心。舞台表演中一般都会有一条感情线,这条感情线的起端一般是女演员。女演员的感情较为细腻,在舞台表演中能够充分利用自己的优势把这份细腻的情感线牵引出来。以话剧《雷雨》来说,正是繁漪敢爱敢恨的性格,争取独立与自由的情感促使她在周家这潭死水中泛出涟漪,引出隐藏于周家的繁琐的感情线。而鲁侍萍也是在亲情和感情线中徘徊,虽然恨但是仍对自己的命运默默忍受, 与周朴园的见面也是由于牵动了内心深处的感情线,进而引发了周家的一场“雷雨”。
二、女演员在舞台表演艺术中的作用
作为演员,在舞台表演艺术中都会有自己的地位和作用,不论男演员还是女演员,都具有为欣赏者提供表演的作用。但是基于性别概念,女演员在舞台艺术表演中有着自身的独特作用。首先,女演员可以丰富舞台表演艺术,提升欣赏空间。在一部剧作中,不会只安排男演员出场,女演员也是其中必不可少的一角。如果一部剧作中只有男演员,观众会觉得很单调,只有加上女演员的配合才能提升作品的欣赏空间。在舞台表演艺术中,女演员可以丰富舞台艺术的魅力, 占据舞台的中心。不论是肢体动作,眼神交流,还是无声胜有声的画面呈现,加上女演员的配合会有更加丰富的表现力。其次,基于剧作和表演的需要,一部剧作,即使不把女演员作为主角,也会有女演员的角色,因此女演员在舞台中出现也是基于剧作的需要。
三、女演员的艺术形象在舞台艺术表演中的体现
艺术形象在一定程度上是对生活方式的一种体现,它是艺术的审美主体创造出来的一种艺术成果。艺术形象有文学形象、视觉形象、听觉形象、综合形象,但是同作为审美主体与审美客体交融的产物,这些艺术形象有着相同的特征, 那就是对生活的反映。在舞台艺术表演中,女演员作为舞台艺术表演的一部分也有着自己独特的艺术形象。艺术形象的塑造,需要通过在银屏中或者舞台上和观众见面来完成。在舞台艺术中,女演员的艺术形象是感性的,女性与男性相比本就较为感性,在舞台表演中也是一样,女演员把主客观因素结合起来,一般都是特定思想感情的聚合体。女演员的艺术形象也是共性和个性的统一。在一部成功的剧作中,每个女演员无不具有着自己独特的个性,但是结合剧作的的整体性,这个形象又具有广泛的社会概括性。以话剧《雷雨》中的人物为例,繁漪是其中个性最鲜明的人物,她有着自己的特性,敢爱敢恨,不把周家的人放在眼里,在周家以及旧制度的重压之下,她敢于反抗,为自己争取独立和自由。但是结合社会层面来看,她又是五四运动以来,追求解放和自由的新女性的代表。在舞台艺术中,女演员的艺术形象也是这样一种个性与共性的统一。从内容与形式的角度来看,女演员在舞台上展现的形象是为了体现深刻的思想内容,用形象的方式来给人以视觉感官上的审美,而背后的思想内涵则给人以震撼的力量,这就是艺术形象中形式与内容的统一。正如《雷雨》中,四凤、繁漪等女演员的形象,她们在舞台上的艺术形象展现是为了更深刻地表达旧制度之下人的悲剧命运的深刻主题。
四、总结
总的来说,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女演员在舞台艺术表演中的地位、作用和艺术形象也受到重新审视。女演员是舞台艺术中不可或缺的一个角色,不论是出于剧作以及表演的需要,还是增加舞台艺术表现力的需要,女演员的地位都不容忽视。女演员的艺术形象在剧作中是个性与共性的统一,也是内容与形式的统一,在话剧表演中,对女性角色以及女演员的地位和作用进行准确定位,是话剧表演艺术取得成功的一个重要节点。
摘要:演员在话剧舞台艺术表演中具有重要地位,而随着文化艺术观念的发展,女演员在舞台艺术表演中的地位、作用和艺术形象也受到重视。准确分析女演员在舞台艺术表演中的地位、艺术形象和作用,对话剧艺术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