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警分析(通用12篇)
报警分析 篇1
前言
在现实生活中, 影响电力调度事故报警的因素是许多的, 需要引起我们的重视, 针对电力调度自动化系统运作过程中的事故报警环节展开分析, 实现值班人员监视效率的提升, 确保事故报警体系的健全, 实现其内部各个应用环节的有效协调, 以提升电力调度体系的综合效益, 以满足日常生活的需要。
1 关于电力调度技术背景的分析
随着变电站信息量的不断增加, 积极做好相关事故的判断工作是非常必要的, 通过对判断模式的优化, 实现值班人员电力运作过程中相关信息的控制, 解决电网系统运作过程中的各个麻烦, 从而提升整个电力调度的综合效益。由于计算机技术的进步及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的运用, 使得无人值守变电站的全面实施, 调度自动化系统监视的信息逐渐成为更大的需求。但是对于调度自动化系统而言必须做好相应的报警工作, 本文就此展开研究。
社会经济的正常发展, 离不开电力工作的正常开展, 这是我国市场经济稳定运行的一个重要前提, 积极做好相关电网操作模式的优化, 是非常必要的, 能够有效解决电网安全运作过程中的问题, 切实的保证客户的自身利益, 保证社会工作的正常开展。随着国民经济的不断开展, 计算机信息技术模式不断得到一个月, 在此应用前提下, 电力系统管理系统也在不断的升级, 一系列的电网自动化模式得到应用, 国家经济进入了一个新时代。根据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 用电量逐渐增大, 限制了电网的容量也增大。随着变电站不断地兴起, 其带来的社会建设和改造存在着很大的故障隐患。从部级颁布CDT以及积极推广的IEC60870系列规约, 远动规约争逐渐走向电网信息量的发展要求。而电网运行的安全性、可靠性要求也就越来越高, 越来越得到重视。只有具备了突发的事故信息的判断、分析、处理才能达到相应的监视效果, 发挥出应该具备的作用。
为了满足现代化市场经济的发展, 进行电网可靠性的提升是非常必要的, 这样有利于保证电力系统的稳定运行, 从而提升运作过程中的经济效益。该环节的开展, 需要进行变电站的自动化运作模式的优化, 从而满足当今计算机网络时代的运作需要, 实现相关电子技术、通信技术等的有效应用, 确保其信息处理环节、采集环节、传输环节等的有效协调, 以适应变电站信息量不断提升的趋势。这种微机保护模式的应用, 实现了变电站的远程控制, 和传统的应用模式是有一定差距的。需要引起相关人员的重视, 具体问题, 具体分析, 解决现实问题。设备的各种型号能具备自己的作用, 如:位置信号、保护信号、压板信息、直流信号。随着保护技术的发展, 使得电力系统运行的监控要求也不断增加, 异常信息得到了缓解。电网容量的不断增大以及运行效益的关注, 使得电网调度的安全性和可靠性方面得到了较好的改善, 这样才能对相关的设备进行检查, 并对相应的信息进行信号分析, 出现异常后必须做出相应的措施进行改进。结合这些情况不难看出, 调度人员和监控人员实施电网的监控时应该时刻保持高度注意力, 这样才能保证电网的有效使用。
由于不断增多的变电站信息量的影响, 一系列的异常信号产生, 这些大量的异常信号可能会影响电网工作的开展。由于是电网事故发生之后, 会进行大量信号的产生, 从而不利于调度员的查看, 为此我们要提高警惕, 这就需要根据实际情况采取分析方式, 对故障进行科学地处理。这项工作的实现应该依赖于自动化系统能够对各种事件做出处理, 主要是针对调度人员和集控人员展开深入的技术差异。
2 事故判断模式的优化
为了满足现实工作的需要, 积极开展调度自动化运行系统是非常必要的, 这样有利于进行相关事故的有效判断, 通过对调度自动化系统的分析, 我们可以得知, 通过对开关跳闸变位信息的深入了解, 来实现其事故跳闸的判断。这需要积极进行开关跳闸前后时间的规定, 实现相关故障信号的收集, 确保其相关处理模式的优化, 以实现现实工作的开展。启动事故追忆 (PDR) , 并进行相应的图形、语音等报警功能。由于变电站综合自动化信息的技术改进, 事故总信号也逐渐被新型的事物代替。这些使得各种保护动作信号得到了更为广泛的使用, 这就提醒我们在判断时要根据科学的理论知识展开。主要包括了以下几点判断方式。
通过对无人值守变电站的判断, 进行开关跳闸模式的选择, 在此应用前提之下, 如果是无人值守变电站, 就需要进行开关检修状态的了解, 而不是利用本系统遥控操作进行变位的。通过对上述应用模式的控制, 来进行相关事故的优化, 保证监控中心系统的稳定运行, 以解决现实问题, 实现其调度自动化系统的稳定运行。通过对信息对应开关的了解, 来满足现实工作的需要。若为保护动作需要根据对应的是否存在分闸变位, 出现后要展开事故判断。根据各种不同的信息数据进行判断, 对于一些极为特殊的信息给予足够的重视, 例如:主变的保护信息, 一旦某个保护信息出现变动将使得主变各侧开关的公共判据, 加上该类型保护信息数量较大。因此, 在判断此类保护信息的事故时出现了较负责的对应关系, 在调度自动化系统中就难以直接处理。
为了满足现实工作的需要, 进行综合保护信息的深入了解, 能够有效提升事故判断的准确度, 这需要进行虚拟事故总信号的了解, 从而实现其综合保护信息的深入了解, 这种信号不仅仅针对整个变电站来说的, 它更是一种针对间隔装置的磨损, 比如主变压器等。将各种保护信号通过逻辑或计算为一个综合保护信号。如果调度自动化系统中信息众多, 则此种方法将大大地增加自动化人员对系统的维护。而在系统的实时处理中直接引入综合保护信号的概念, 则可以较好地解决该问题。
通过对保护表中等保护综合信号定义的分析, 实现其各个保护信号的相对应的保护表内部件的应用, 实现其综合信号的有效保护。这需要我们根据开关表来进行保护综合信号的选择, 以满足现实工作的需要, 确保其实时处理。在保护信号上传之后, 就可以针对其信号所代表的的部件, 进行相关设备部件的检查, 这样简化了工作过程中, 提升了该项工作的质量效率。检验其对应的保护综合信号是否为ID。当保护信号为1, 则把所对应的部件保护综合信号置为1;即将对应开关事故总保护对应的保护表中保护状态置为1;若保护信号为0, 则仔细检查该保护综合信号, 以及其在保护表中的一切保护信号, 若全为0, 则把保护综合信号置为0, 若有一个为1, 则将其置为1, 这就使得保护信号状态处于正确的围位置。
3 结束语
通过对电力调度中事故报警模式的优化, 来满足日常工作的需要, 提升电网工作的质量效率, 确保其综合效益的提升, 实现对相关信息的有效监控, 保证调度自动化系统的稳定运行, 但是由于自动化信息量的提升, 这就很容易出现信息疲劳的状态, 经常发生对紧急告警信息的疏漏。针对这一情况, 笔者结合了自身的实践经验提出了相关的措施, 以与各位同行互相探讨交流。
报警分析 篇2
1、红外对射式:利用不可见红外光对射原理,在投光器和受光器之间形成一个肉眼看不见的多束红外光栅组成的防范护栏,只要相邻两束红外光线被遮挡,即产生报警信号并自动向外发送警报。
优点:a安装简便,维护方便。
b隐蔽的防卫方式:使入侵者在不知不觉中触警。
c昆虫或小动物等通过防盗网时,由于不能完全遮断防卫射束,所以不会产生误报警。d当隐形防盗网接收端电源线或信号线被剪断时,报警信号输出电路将自动输出无线报警信号。
缺点:a.受天气、地形等外界影响比较大,安装容易有死角 b.误报率相当高 c.使用寿命短
2、激光对射:激光对射报警系统采用了808nm波长不可见光激光技术,易于隐蔽布防,可以垂直或水平安装在防范区域内。激光不会象无线电波、红外光那样,受到背景或不同温度物体的干扰。
优点:
a 使用范围广
b 探测距离远,误报率低
c 抗干扰性强,对其它设备无干扰 d 防范性强 适应环境范围更广 e 能耗低,可以全天候工作
缺点:a,不能适应复杂的周界环境
b 发散角度小,受地理环境影响,容易发生偏光现象 3微波对射式 :由发射器和接收器构成,工作时在发射器和接收器之间形成三维立体的不可见微波探测区域,利用场干扰原理或波束阻断式原理来探测入侵者。一旦有人闯入防护区域,遮断微波探测波束时,系统立即产生告警信号。
优点: a由于微波对射工作于10GHz,工作频率远离了光谱,所以天气因素对它的工作影响很小,雪天、雾天也不会引起误报。同时微波产生的探测效果是立体波束,高和宽可以从几十厘米到10米可调,探测效果非常良好。
b微波对射式探测器可以和红外对射探测器共同使用,当两个探测器同时有报警信号时,才会有告警输出,降低了系统误报的可能性。
缺点:a.微波传感辐射的电磁波对人体有害 b.受雷达干扰,不适合用在空中交通和国防部 c.发射器与接收器的距离影响探测率
d.安装要求高,安装不合适,微波会透过窗外泄,进而产生误报
3、振动电缆式:采用驻极体振动电缆作为传感器,驻极体振动电缆是一种经过特殊充电处理后带有永久预置电荷的同轴电缆。使用时,将驻极体电缆用塑料带固定在栅栏或钢丝网面上,其一端与报警控制电路相连,另一端与负载电阻相连。当有入侵者翻越栅、网或割栅、网时,电缆因受到振动而产生模拟信号电压,即可触发报警。
缺点:a安装简便,可安装在原有的防护栅网、围墙、房顶等处,不需要费事费力地挖地槽。b由于电缆的易弯曲性,布线方便灵活,特别适宜在地形复杂的周界布防。
c振动电缆传感器为无源的长线分布式,很适合在易燃易爆物品仓库、油库、武器**库等不宜接入电源的场所安装。
d对气候、气温环境的适应性能强,可在室外各种恶劣的自然环境和高低温的环境中正常地进行全天候的防范工作。
优点a.光缆易遭电击,严重时导致整个系统瘫痪 b.相对成本较高
c.电缆易受电磁波干扰
d.电缆需通电才能使用,有源
4、泄漏电缆式:利用泄露同轴电缆作为传感器,由两根平行埋在周界地下的泄露电缆和发射机、接收机组成。泄露电缆是一种在普通同轴电缆外导体上沿长度方向周期性地开有一定形状的槽孔的具有特殊结构的同轴电缆。两根泄露电缆之间的空间形成一个椭圆形的电磁场的探测区。当有人进入此探测区时,会干扰探测区的电磁耦合,使接收电缆收到的电磁波能量发生变化,从而产生告警信号。
优点a是一种隐蔽式的周界防卫系统,一般地下或装入墙内,不影响现场的外观,又属于无形探测场,入侵者无法察觉探测系统的存在,无法避开或破坏系统。
b电缆可环绕任意形状的警戒区域周界,不受地形、地面不平坦等因素的限制。
c系统探测灵敏度不受环境温度、温度、风雨烟尘等气候环境的影响。可全天候可靠地工作。
缺点:a.泄漏电缆不适合大范围使用,长度约100m b.需供电,功耗大
c.土壤湿度也会影响报警准确性.会因地面积水或金属移动产生误报
5、张力围栏式:采用强力拉紧探测光缆作为传感器,具有其高可靠性、低误报率的特性,其出众的品质和机械结构代表了对入侵者的高级别威慑和阻碍,“张力围栏式周界防卫系统”包括一系列有电镀聚酯涂层的精制钢架,探测光缆分布在钢架之间并形成环路,探测光缆有带毛刺和不带毛刺两种封装形式。系统通常有两种安装方式,一种是直接安装成一个完整的防护围栏,另外也可作为防翻越支架安装在已有的围栏之上。同时这种张力围栏系统也是门、墙和建筑物侧壁的理想保护装置。
优点:a具有光缆的感应灵敏度一致性的特点,同时不受光、电磁波和电磁场的干扰,是应用于恶劣环境的理想产品。
b提供几乎零误报率的高品质探测功能不受光和电磁干扰 c高强力拉紧设计和抗干扰及破坏品质 缺点:a.张力网安装调试比较麻烦 b.张力网可靠性较低
c.温度变化引起热胀冷缩,会引起误报
6、电子脉冲围栏式: “电子脉冲围栏式周界防卫系统”主要由集脉冲发射、报警与一体的控制器和电子围栏二大部分组成。与红外对射、微波对射、泄漏电缆等系统相比,该系统采用了极低频率的脉冲高压,在不伤害入侵者的前提下,给与入侵者较难受的短暂电击警告,动摇其攀越围栏的能力与动机,达到了安全阻挡的目的。“电子脉冲围栏式周界防卫系统”集威慑和报警双重功能集于一身,充分体现了“阻挡为主,报警为辅”的周界防卫系统新概念。
优点:a具有完整的,有明确分界的电子围栏,具有强大的阻挡作用和威慑作用。b具有误报率极低的智能报警功能。
c备有报警接口,能与别的安防系统联动,提高系统的安全防范等级。d安全性好、误报率低、威慑性强、可靠性高、适应范围广。e无盲区、无死角、无漏洞。
缺点:a.电子围栏以阻挡为主、报警为辅 b.电子围栏也是有源设计 c.遭雷电破坏
d.电子产品必定会有系统故障,导致某些防区不能正常工作,出现防区漏洞隐患 e 能耗高,每个脉冲主机均需供电 7雷达电子墙:
a.误报虽然比红外和微波的低,但是还是会受到一些因素影响而产生误报 b.前端须供电,且容易遭受电磁辐射等干扰 c.容易遭受雷电导致整个系统瘫痪
d.对人体有一定的伤害
e.价格也不是很便宜
8静电围栏:利用介质可改变电场分布的原理.即当物体靠近感应电缆时引起感应电场发生变化,立即触发感应探测器产生报警信号
缺点:a.漏报、误报率高b.综合成本高
9、振动光缆式: 因震动、压力导致光纤形态被干扰而产生光信号相位的改变来达到报警
其专门为周界入侵提供早期预警信息而设计的,可以有效的探知周界围栏防护网被剪切以及围栏被攀爬的入侵企图。振动光缆提供了一种高效的探知周界入侵的方法,并且具有本质安全以及在有效范围内保持一致的灵敏度以保证持续有效的监视的特点,可以在一个很大的范围内感知被防护围栏的振动、扭曲、压力以及剪切。
“振动光缆式周界防卫系统”是通过检测激光光束在光纤中的传播轨迹变化来感知入侵的,所以不会受到任何辐射、电磁干扰的影响,使其非常适用于安装在易燃、易爆等高危险性的应用场合。系统的安装、维修以及更换被破坏的部分非常简便,使用简单但专业高效的熔接工具,即使在野外进行安装、调试、维护保养工作也同样快捷。
a对攀爬、剪切围栏等入侵企图所产生的各种振动频率非常敏感。b安装简便,在使用过程中无需进行过多的维护保养。
c适用于各种型式的周界围栏和门的防护网的入侵防护,应用范围相当广泛。d也可应用于墙或其它具有防护网结构的建筑物的周界入侵防护领域。F 防拆开关的设计使系统更加安全可靠。
g系统探测性能不受任何光、电磁干扰源的影响,具有极强的抗干扰能力。
10、地埋式周界:“地埋式周界防卫系统”采用地埋式感应光缆的探测方式,基于光纤的探测方式展示了其用于周界入侵探测的非凡品质和独特的优势,是适合高防护等级要求、开放性空旷区域或贫瘠地域的非常理想的入侵探测解决方案。“地埋式周界防卫系统”是通过压力来感知入侵企图的,适用于草坪、砂砾层以及普通土壤下的隐蔽式安装,而且探测性能不受防区长度、宽度以及地形的影响。一旦铺设完毕,系统完全不可见,而且不会被任何金属探测器或者其它探测装置所探知并确定位置。该系统可以在任何土壤状况和湿度状况下,准确、可靠的探测到各种入侵企图。
通过地表的压力变化感知入侵企图,保证了探测的高可靠性
在多种地形、地质条件下进行过测试,确认为高可靠性的入侵探测装置 探测光缆的铺设位置不会被金属探测器所探知
探测光缆安装简便,在使用过程中无需进行过多的维护和保养 专业的熔接工具使野外维修高效、方便、快捷
系统探测性能不受任何光、电磁干扰源的影响,具有极强的抗干扰能力
1、灵敏度一致的探测信号:同一防区任何部位、任何时刻的探测信号都一致。(国内就我们一家单位申请专利的)
2、信号特征实时完备提取:快速完成大量、多通道数据的计算工作,及时提取数据特征,处理快、全,报警及时
3、超强模式识别能力:拥有最大的识别库,准确度高(根据波形特征判断入侵行为)
4、防紫外线设计:细节
5、防拆设计:断纤报警,不论在布防还是撤防状态,光纤被破坏都会产生报警
报警分析 篇3
关键词:励磁;转子;接地;定值
5月29日生产运行部反映ECS监控机有频繁报警,检查电气控制室ECS监控机、16米电子间ECS监控机、#13机CSC306D保护器等报文情况判断为#13机转子一点接地发信。检修人员检查大轴接地碳刷情况;#13机停机检查转子接地回路绝缘情况,发现是回路电缆绝缘损坏造成接地,进行绝缘处理。开机后正常。
1 保护发信经过
2014年5月28日9:23#13机并入系统。报文显示情况如下:
①电气控制室ECS监控机 频繁报“#13机保护告警音响 动作”、“#13机保护告警音响 复归”报文。
②16米电子间ECS监控机 “遥信”报文频繁出现,“保护告警”报文只在5月28日#13机开机并列期间出现一次。16米电子间ECS监控机与GPS系统时间滞后44分钟。
③#13机CSC-306D保护器 CSC-306D为数字式发电机保护装置,频繁出现“转子接地低定值段”及电阻值报文。在主画面显示中的Rg为转子接地电阻值,显示偏小。正常时的Rg显示为:
2 检查处理
2.1 检查转子一点接地保护定值,CSC-306D保护器上Rg显示已低于低定值段接地电阻5 kΩ,保护发信正确动作。
2.2 检查#13机接地碳刷情况,进行了清扫、更换。
2.3 检查测量 正极对地电压为0V,负极对地电压为70V,正、负极之间为70V,初步判断为正极接地。当天晚上#13机停机检查转子回路、测量绝缘,发现转子测量碳刷至接线盒处的电缆有破损,进行了绝缘处理。机组运行正常。
2.4 无刷励磁介绍 无刷励磁机是一种小型的交流发电机,其励磁电路安装在定子上,而电枢电路安装在转轴上。励磁发电机输出的三相交流电经过同样安装在电机轴上的三相整流电路整流成直流后,再送入主励磁电路中。通过对励磁发电机的较小直流励磁电流(在定子上)进行控制,就可以调整主发电机的励磁电流二省掉滑环和电刷。
2.5 转子碳刷介绍
2.5.1 转子测量碳刷的作用 山东济南发电设备厂《8JS.461.399 WX18Z安装说明书》中介绍:“3.6.6为了检测转子绕组的对地绝缘情况,转子励磁机端设有两个带电刷的测量滑环。将线直接接到发电机检测设备上,在运行中可检测转子绕组的对地绝缘。”
2.5.2 大轴接地碳刷的作用 ①消除大轴对地的静电电压:发电机在运行中大轴受漏磁作用,产生悬浮电位。在悬浮电位的作用下,必然对轴瓦击穿放电,对轴瓦造成电击侵蚀,同时使润滑油劣化进一步恶化轴瓦的运行环境。②供转子接地保护装置用:如果转子发生绝缘损坏,同转子短接,如果没有接地碳刷的作用,很难检测转子的一点接地,更难避免发生多点接地的造成层间或相间短路。③供测量转子线圈正,负极对地电压用。
2.6 CSC-306D转子接地保护介绍
2.6.1 转子接地保护原理
转子一点接地保护反应转子对大轴绝缘电阻的下降。采用“乒乓式”变电桥原理,其设计思想是:通过电子开关S1、S2轮流切换,改变电桥两臂电阻值的大小。通过求解三种状态下的回路方程,实时计算转子接地电阻和接地位置。
保护的动作判据为: Rg < Rs (1)
式中:Rs为接地电阻值,分两段,高定值段为灵敏段,仅发信;低定值段可发信也可出口。
切换开关采用最新的MOSFET电子器件,具有切换速度快和使用寿命长的优点。保护对切换开关S1和S2有良好的自检功能。此外变电桥式转子一点接地保护与接地点的位置和励磁电压大小无关,在转子绕组任何地点发生接地故障时,均具有很高的灵敏度。
3 转子接地发信分析
通过动作报文、动作发信内容分析此次保护动作。
3.1 动作报文分析 ①#13机保护装置CSC-306D发出“转子接地低定值段”时,“保护运行”绿灯常亮,无其它信号灯亮,仅有报文显示,没有引起检查人员的重视。②ECS上的显示报文比较见表一。从显示内容看为装置总告警报文,即装置任一保护的告警均出此报文。没有具体的保护告警内容,不便于人员查看。
3.2 保护动作发信分析 转子接地保护主要是反应转子对大轴绝缘电阻的下降。其回路包括转子线圈、转子测量碳刷及其回路接线、CSN-3直流分压装置等。此次转子接地是由于转子测量碳刷的连接线至接线盒处发生电缆绝缘破损、与地接触造成,反映的是接线回路的绝缘降低情况,非转子线圈本身绝缘降低。
4 改进措施
4.1 信息档案管理站将对#13机至ECS系统的报文进行梳理,完善。此项工作在机组检修期间进行,同时也将对#4机组的报文进行检查。
4.2 技术人员加强业务学习。其它保护的动作报文应熟悉、理解。保护回路接线应熟悉。
4.3 整理、完善、正式印刷一版#13机、#4机组相关电气二次图,供现场使用。
4.4 建议生产运行部在ECS出现报文后,及时检查相关设备、确认报文动作及内容,联系生产技术科、信息档案管理站等部门检查、分析、处理。
参考文献:
[1]四方公司CSC-306说明书.
[2]许正亚.发电厂继电保护整定计算及其运行技术[M].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
[3]Stephen J. Chapman.电机学(第五版)[M].电子工业出版社.
火灾智能报警与消防联动分析 篇4
1 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要求
在智能建筑中使用火灾自动报警系统的目的是自动的进行火灾隐患的探测, 及时有效的发现隐患并予以消除。同时结合联动控制系统在一定的范围时间内将火灾消灭在摇篮中。在智能建筑中火灾自动报警是重要的组成部分, 其设置首先需要符合GBSO116-98设计规范中的具体要求, 同时必须符合建筑特点, 因而在产品选配过程中, 需要注意产品的适应性。
首先系统的报警以及探测功能必须可靠稳定, 能够适应各种环境, 且不会出现漏报, 错报率相对较低。
其次, 系统具有较为稳定的工作性能, 可以可靠准确的进行数据的传输, 具有较强的抗干扰性能。
再次, 系统适应性相对较强, 便于管理维护。
最后, 在火灾信息的处理方面能够准确的判断火灾信息。
2 火灾报警控制器
在火灾自动报警系统中, 控制系是系统的中枢, 通过控制器收集火灾探测器传输的信号并进行判断分析。一旦出现火灾火警信号便会自动发出, 以此启动消防设备进行灭火。当前的势能建筑中, 通常使用的火灾控制器为模拟量总线控制或者分布式控制。
下文通过两种典型的系统进行分析。
依照防火分区户或者单元进行火灾警戒范围的划分, 这便是报警区域。而火灾报警系统便是依照报警区域进行报警的基本单元进行控制。火灾报警系统中的探测设备数量编址也是根据报警区域进行设置, 并结合控制器回路容量对报警区域, 从而确定控制回路的数量。若该区域需要的控制回路相对较多, 报警控制器已经无法容纳, 那么则可以增加报警控制器数量。一般而言, 火灾控制器标识容量即该设备的最大容量, 这是产品的规范性要求。而在具体的火灾报警控制器容量选择中, 需要进行余量的考虑, 从而方便未来系统的发展, 并且余量的设置还能够便于后期的系统维护, 在设计过程中, 设计容量应当是标识容量的80%~85%。并且需要注意的是, 应当在每层最显著的位置设置楼层显示器。
3 消防联动控制系统分析
在火灾自动报警装置的设置中, 消防联动控制是执行, 其设备属于执行部件, 一旦有火灾出现, 警报装置会发出警报, 而消防联动装置会依照警报装置所发生出的信息进行联动动作, 输出联动信号, 从而控制消防设备进行灭火。首先, 消防泵以及喷淋泵需要进行动作, 在灭火信号的激发下实施灭火, 对早期的火灾现象进行消除。其次, 防火阀以及排烟、送风、空调和防烟系统开始运作, 进行排烟通风, 对火灾发生后所产生的烟气进行处理, 并防止火焰继续蔓延, 同时防火门以及防火卷帘等设施也产生作用, 及时的对火灾发生区域进行阻隔, 从而减缓火灾的蔓延趋势。消防系统进一步控制消防电梯的运行, 从而保证人群可以在火灾发生后得以及时的疏散, 并保证灭火通道的畅通。另外, 非消防电源也需要精准的进行控制, 保证火灾发生后的应急照明。在火灾确认后, 消防灭火系统无论是通过干粉灭火还是泡沫灭火、管网气体灭火等, 在火灾确认后都必须产生作用。最后, 还需要保证警报装置、广播系统以及消防专用电话在火灾发生后可以保证通讯的畅通, 以此通知人员的撤离、转移以及灭火。并且还需要保证消防通道的畅通, 以此确保疏散以及灭火。上述要求中的设备必须保证无论是自动还是手动都能够得以实现动作, 在我国火灾自动报警系统相关设计规范中明确指出, 建筑消防系统的排烟、防烟、消防水泵等设施必须能够通过消防控制室手动直接控制, 这一设计要求, 就突出了上述设备的重要性。
对智能建筑消防疏散们的控制可以通过磁力门锁进行控制, 通常情况下楼层疏散门处于闭锁状态, 而一旦发生火灾, 控制中心便会发出开门的信号, 将疏散们打开。在当前国际建筑中, 美国世贸大厦的消防通道控制方式具有一定的典型性, 在世贸大厦中, 消防通道的管理主要有两种形式, 首先是警报信号发出后和在门上设置警号推动杆。议案有人从室内将推动干推动时, 警报便会发出, 传至值班室, 并且发出警报。其次, 则是在门上安装读卡器, 即对消防通道进行管理, 便于巡视和检修。一旦发生洪灾, 由中心值班室向各控制点发出了开门信号, 使消防门开启。
4 消防控制室的设计
通过单独设置消防控制室, 可以提高智能建筑的消防管控, 但是为了保证建筑弱点系统的统一管理以及信息的集中, 在实际的工作中需要将操作管理中心进行分散设置, 例如保安监控中心, 主要设置闭路监控系统以及服务器, 进行数据的采集, 并设置有消防联动控制设备以及火灾警报装置, 自动化管控主机也设置在保安监控中心中。而BA系统、SA系统同消防控制室则共同使用一个控制室。这样在监管以及控制中便于集中管理和统一调用, 不但能够降低人力物力的使用量, 还能够提高管理效率。智能建筑的消防管控是一项技术难点, 并且其设计需要满足《报警规范要求》, 即控制室的何用以及消防设备的设置必须独立、不相互干扰。
5 火灾报警系统的布线分析
在智能建筑中综合布线是一项重点工作, 它直接影响到智能建筑智能化管理的质量, 智能建筑的布线就如同建筑中信息传输的高速公路。但是具有高质量的综合布线并非是实现了建筑的智能化, 智能化程度不能单纯的依靠信息插座的数量进行衡量。具有了综合布线的同时, 智能建筑也需要其他布线, 尤其是在布线过程中应当注意布线长度、电流以及电压的限制。此外, 在进行消防系统布线的过程中还应当同其他低压配电线路进行配合, 使得消防传输网络独立, 不同其他网络共用。
6 火灾自动报警系统的匹配分析
在智能建筑的控制系统中, 火灾自动报警属于一个重要的子系统, 但是受到行业管理的限制, 自动报警系统传输线需要自成网络, 该网络不属于综合布线系统。另外, 在进行火灾自动报警系统的选择过程中, 还需要注意该系统同其他系统之间的配合连接, 即连接界面需要具有适配性。从而保证数据通讯系统具有网络化特性, 即同其他智能建筑通讯系统之间能够进行信息的传输, 从而满足智能系统的集成要求, 如此自动报警系统便能够同建筑的综合运行管理、使用相互结合。
7 结束语
在智能建筑的管控系统中, 火灾自动报警系统是一项较为复杂的系统, 而消防联动控制系统更是关键, 二者都会牵涉到较多的问题。当前的智能建筑火灾预警控制系统的治理要求相对较高, 并且设置上其报警线、通讯线以及联动线体系独立, 而随着智能建筑的管控体系的完善以及技术的完善, 二者在系统的设置上集成性越来越强, 在设计中, 需要保证二者的联动性, 因而需要保证警报、联动系统能够在连接界面上具有适配性。保证智能建筑的消防联动系统、报警系统能够有效结合, 从而提高消防系统的安全性、稳定性。
参考文献
[1]梁鸿.数据通信传输技术在火灾自动报警系统中的运用[J].价值工程, 2011 (22) .
报警分析 篇5
【关键词】scada 报警信号 告警信息 b/s架构
引言
随着国家电网的快速发展,电网拓扑结构复杂,接入设备种类和数量均数以万计,因此需要构建专业的监控值班团队全天候、全区域进行实时远程综合监控。由于每个值班人员每天需要监控数十个甚至上百个变电站的几千条甚至上万条的各类信息,工作量非常之大,给工作人员带来了巨大的工作压力。为了降低监控人员的工作压力,提高故障信息判定的准确性和实效性,因此需要采用计算机技术构建scada实时报警信息综合分析系统,该系统可以对监控信号根据各设备之间的逻辑关系进行有效的分析,为监控人员提供一个智能的分析工具,有力的支撑值班人员的判断和决策。
scada实时报警系统功能
scada系统采用计算机技术作为基础,实现了数据提取、真伪信息自动判定、重复冗余信息自动处理、故障信息综合判定功能,可以对电力运行的各类设备故障信息进行综合监视[1]。目前,scada系统可以迅速的定位系统故障状态,加快决策管理功能,提高对电网的运行的可靠性、安全性和经济性,降低电力系统的调度,实现电力自动化调度的信息化,提高系统调度的效率和智能化水平,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2]。scada可以有效的处理模型数据,获取更加电力设备运行实时数据,具有以下三个方面的数据分析功能:
(1)数据模型抽取。数据模型抽取可以将电力运行数据存储到数据库中,这些数据都包括变压器、发电机、交流线和场站等等,并且根据电网拓扑结构能够模拟电网运行情况,电网模型是一直不断的变化和新增的特点,引进了差异化的etl数据抽取模式,并且通过croba实时运行数据库获取,模拟中间数据库进行转换[3]。
(2)设备实测数据抽取。电力设备实测数据包括遥信数据和遥测数据,电网遥信数据特点的变化量较小,但是数据量非常大,遥测数据和变化比较频繁,数据量相对较小,因此scada可以统一存储和管理相关的数据,生成可以调用的接口代码,抽取跟设备相关的一一对应的实测数据,按照系统的需求存储到系统的后台数据库中。
(3)告警信息抽取。电力运行网络的告警信息存储在历史数据库中,由于电力运行网络的数据变化快,更新频次快,实时性高,并且由于数据冗余量非常大,重复的数据多,因此非常容易造成调度人员耗费大量的时间筛选数据信息,scada实时告警系统可以根据定制的各电网模型之间的逻辑关系,自动筛选、综合判定,并将数以千计的故障信息凝结提炼成一条或多条最真的故障信息,实时展现给监控值班人员,及时通知相关人员紧急处理。
scada实时报警系统实现关键技术
scada实时报警系统设计与实现过程中采用多种软件工程技术,其中关键技术分别是b/s架构、标准化数据建模与分析、etl数据差别抽取存储四种,可以提高scada系统操作的便捷性,利于系统推广和使用。
(3)etl数据差别抽取技术。etl是构建数据仓库的重要一环,用户从数据源抽取出所需的数据,经过数据清洗,最终按照预先定义好的数据仓库模型,将数据加载到数据仓库中去。对于电网模型数据,数据信息非常庞大,但是其新增或修改的内容相对较少,所以,运用etl抽取技术,系统可以自动扑捉电网模型的实时变化情况,并自动及时更新最新数据,保持电网模型和实测数据统一。
结语
报警分析 篇6
关键词:屏蔽门;激光;误报警;发射机;障碍物;激光探测报警系统
中图分类号:P6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2374(2013)01-0075-03
深圳地铁环中线屏蔽门障碍物激光探测报警系统主要用于对地铁车辆与屏蔽门的间隙进行实时监视,发现间隙内有障碍物(人体或较大物体)滞留时实时向屏蔽门控制室发出报警,提示暂缓启动列车;障碍物清除时即可停止报警允许启动列车,以保证旅客和车辆运输的安全。
每侧站台各设一套障碍物激光探测报警系统,主要包括:控制主机、激光探测器组以及供电和信号传输线路等辅助设备。其中,每对激光探测器包含一台发射机盒和一台接收机盒,上探测器盒和下探测器盒并列安装在屏蔽门端门靠轨道侧的立柱上。两激光束距地面高度分别为250mm、550mm,任何一条激光警戒线被遮断时,该防区即时向控制主机输出报警信号。
1 激光误报警故障情况
激光探测报警系统在投入使用后车站经常发生声光报警,可详细检查探测区域却没发现有障碍物或人员存在。多次出现的误报警现象,探测情况跟现场情况不一致,防护功能失效。错误的声光报警给车站人员一个错误的信息,不但增加了较多不必要的工作量,还影响了地铁列车的运行质量。
2 激光误报警故障原因分析
经过模拟测试,激光系统电气线路传输信号正常。控制主机内部元器件完好,能正确显示外部输入的状态。防护区中区间的发射机和接收机安装在地表面上,激光探测稳定无偏差。误报警时,安装在端门立柱上的接收机的微小偏移不影响接收效果,而发射机上下两束激光出现不确定的上下偏移,经过一个站台的传输量放大即会影响到接收机的接收。通过发射机内部调整螺丝调正后误报警消除,可经过一两天时间,光束又有偏移。因此,可判断误报警原因为发射机安装固定方式不够稳定。
屏蔽门作为活动机构,其安装稳定性和门加工间隙有自身的标准和要求,且会受到地铁隧道风压和列车振动的影响,安装到屏蔽门端柱上的发射机方向稳定性即会受到屏蔽门稳定程度的影响。屏蔽门绝缘测试或其他检修作业时,端柱的调整松动,以至于少数时候拆動激光发射机,由此会影响激光发射机的偏移,导致经常增加重复维护调试工作量。
因此,现有发射机安装到屏蔽门端柱上是引起误报警的主要原因。
3 激光误报警解决方案
根据激光产品的多年统计数据,结合上海地铁和杭州地铁等其他单位激光防护使用情况证实,激光束的发散角小、适于远距离传输、维护工作量少等优越性得以充分发挥的关键要素除设备性能外,就是安装基础的可靠性和稳定性。2011年7月以来,对深圳地铁环中线安装在屏蔽门边缘的地面上的区间发射机进行观察发现,各区间单设立柱的发射机光束方向都显示稳定,说明地面单设立柱具有较好的稳定性和可靠性。安装到屏蔽门端柱上的发射机则容易受屏蔽门端柱稳定性的影响产生偏移,从而产生误报警现象。
由于不能阻碍列车司机上下车,且屏蔽门端门处地面有凹槽,不容易固定,故选取离端门1m、离站台边缘0.15m处的地面进行车尾端发射机盒落地安装。激光发射机单设立柱直接安装到站台地面,可减少激光装置受振动影响,有利于长期稳定性和可靠性。
3.1 在车尾安装发射机的可行性
车头接收机盒的微小偏移不会误报探测故障,可继续留在端门立柱上不需改动,只需要进行车尾地面就近安装发射机。单设立柱不会发生列车侵界,又不会影响行车人员活动。立柱的形状加工成L型结构,安装时可采用化学锚栓将地板的地面固定到地面上,立面固定发射机,高度和孔位与原尺寸相同。固定好地板后可直接和方便地移设,须重新调试,但工作量增加不太大。
3.2 L型结构铁支架的加工与紧固
在列车运行过程中,屏蔽门门体与轨道等电位连接,约有90V的对地电压。为避免司机或其他车站人员触电,在车尾端地面同样设置有环氧树脂绝缘层。在安装地脚固定螺杆时需要考虑增加绝缘装置。针对支架与车站地面的绝缘,分别使用绝缘管和结缘垫圈与固定螺杆及螺母间隙配合来处理,并且在间隙中加注植筋胶。
要确保有足够的牢固性,使支架与地面有较大接触面并采用4个相距不少于120mm的螺丝进行紧固。在立面,支架需要有足够的刚度和强度。塑料强度不够且容易老化,不可取;不锈钢成本太高,也不可取;普通铸铁焊接性能良好容易焊接成L型,表面喷漆防锈即可达到使用要求。
安装地面表层是较脆的瓷砖层,次层是较软的绝缘层,底层才是较硬的混凝土。上面两层材质容易造成固定螺杆孔的较大误差,因此固定螺杆必须深入到混凝土层约20mm处。固定螺杆总长110~120mm,直径不少于M10。
3.4 激光探测调试
不能影响白天地铁的正常运营,只能利用晚上地铁停运后的屏蔽门作业点进行激光安装调试工作。安装支架后,加长发射机信号连接线使其能装在支架立面上。发射盒与车站头端接收盒直线对应后,用扎带紧固发射机。调节水平和垂直方向调整螺丝,使两束激光束准确落到接收盒上。当屏蔽门门关闭时,在屏蔽门与车辆的间隙处放置滞留物体遮挡激光束,观察控制主机是否发出声光报警。如果没有,则检查通电情况、激光头是否有灰层、控制柜的安全回路等。通过调整控制柜线路保证清除障碍物时,可停止报警。
4 整改效果
经过整改后,激光光束发射稳定,激光光束偏移造成的误报警现象已基本消除。偶尔发生的误报警大多数是后期人为碰撞或发射头有灰层所致。激光探测系统能真实有效地探测屏蔽门与列车间隙的障碍物情况。
5 结语
通过分析激光误报警故障的原因,在不影响地铁站台其他设备功能的前提下,避免对列车的侵界,克服安装支架对地面的绝缘问题,对发射机的紧固方式进行改造,从而保证了激光探测系统的稳定性和有效性,使列车运行和人身安全的监控真实可靠,提高了地铁运营安全系数。
参考文献
[1] 张琨,赵加建.安全防护装置在屏蔽门系统中的应用[J].城市轨道交通研究,2009,(1).
[2] 卢昌仪.防止地铁屏蔽门与列车间隙夹人的方案[J].都市快轨交通,2008,(5).
[3] 程学庆,唐瑞雪,陆再珍.地铁屏蔽门安全系统分析及改进[J].工业安全与环保,2010,(2).
[4] 朱宁.地铁屏蔽门激光防护方案研究[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11,(19).
作者简介:黎竞(1985-),男,广东高州人,深圳市地铁集团有限公司助理工程师,研究方向:机械工程及自动化。
报警分析 篇7
周界入侵检测报警系统是监狱安全防范管理的重要屏障。在监狱周界安装一种或多种入侵检测报警装置, 当探测到入侵事件时, 系统产生报警信号, 与周界视频监控系统、照明系统、周界语音系统等产生联动, 使值班干警快速获取周界入侵情况, 及时启动照明和周界语音警告威慑, 根据入侵情况, 迅速进行物防、技防、人防等的调动布放。周界入侵探测报警技术包括红外对射光栅探测、微波对射探测、泄漏电缆探测以及视频分析检测报警等。
视频分析检测报警是指采用计算机技术对监控视频信号进行分析, 提取目标检测区域内活动物体的活动特征与活动信息, 并与预先规定的报警规则相比较, 当发现异常行为时 (如不允许侵入的区域出现了侵入行为) , 则自动产生报警信号。
2 视频分析检测算法
目前, 视频分析检测算法主要分为帧间差分视频检测、背景减法视频检测和光流法视频检测。
2.1 帧间差分视频检测
帧间差分法是对连续的图像序列中的相邻两帧图像采用基于像素的时间差分来提取图像中的运动区域。其基本算法是:如果一幅图像的某一位置物体发生变化, 那么对应位置的灰度也将发生变化;而物体没有发生变化的部分, 其灰度则不发生变化或变化很小。该算法只需比较序列图像中相邻两幅图像的对应像素灰度的差别。在摄像机固定情况下, 帧间差分法具有较强的场景变化适应能力, 不仅背景不随时间积累, 而且更新速度快。
2.2 背景减法视频检测
背景减法的原理是将输入图像与背景模型进行比较, 通过判定灰度特征的变化, 或用直方图等统计信息的变化来判断异常情况的发生和分割运动目标。其基本算法包括三大步骤:首先, 为背景中每个像素进行统计建模;然后, 将当前图像和背景模型进行比较, 找出在一定阈值限制下当前图像中出现的偏离背景模型值较大的那些像素, 据此, 再对图像进行二值化处理, 从而得到前景像素集合 (运动对象) ;此外, 模型还要进行周期性的背景更新以适应动态场景变化。使用背景减法进行运动目标检测原理简单, 可以提取出完整的目标图像, 因此是目前视频运动分割中尤其是视频监控中最常用的方法。
2.3 光流法视频检测
光流法利用光流场区目标和前景实现运动目标检测的一种方法。由于运动对像通常与背景有不一致的运动, 因此可以从分析对象的运动特征入手来分割视频图像。基于光流场运动分割的算法是先估计视频图像的运动场, 然后在此基础上对场景进行分割。运动场是物体在二维空间中的实际运动在二维图像平面上的投影, 然而所能得到的是图像亮度随时间的变化, 即图像的光流场。光流算法不仅能得到运动目标的位置信息, 而且能得到速度信息, 在计算出各帧光流场的情况下, 能实现对运动目标速度和位置的跟踪。
3 视频分析检测报警的优点
视频分析检测报警技术主要有以下优点:
3.1视频分析检测技术的核心是对于监控视频的分析, 这种分析不但可以针对于某一条线以实现周界入侵检测, 也可以针对某一区域进行分析以实现区域入侵检测, 其区别仅在于算法的改变。
3.2视频分析检测技术分析的是视频信号中的目标区域范围, 只要有入侵者出现在视野范围之内, 不论从哪个方向出现, 都会触动报警机制产生报警, 这种报警方式杜绝了任何形式的“绕开探测器”的行为, 可实现无遗漏报警。
3.3 主动响应现场的侵犯行为, 报警发出时间为毫秒级。
3.4 当发现可疑目标或事件时, 自动预警、报警、锁定和跟踪目标。
4 视频分析检测报警系统的工作流程
系统首先对进入视频中特定区域的运动目标进行检测和跟踪, 然后, 根据运动目标所产生的事件, 自动分析其行为, 并产生报警信号, 报警信号联动监狱周界语音系统及周界照明系统, 在报警管理主机中保存产生报警信号的事件, 并通过电子地图, 可视化定位报警事件发生的位置。事后, 可通过存储报警事件的类型, 查询当时的报警事件及图片。
5 系统功能和性能要求
5.1 运动目标检测
5.1.1 摄像机视场范围内, 以下条件均可检测:
a.小目标检测:最小可检测3*3像素;
b.光照度变化条件下运动目标检测:类似于闪光、开关灯条件;
c.在光线反射条件下;
d.在雨、雪、冰雹气象条件下;
e.有效消抑制树叶晃动、云影遮挡、摄像机抖动等干扰。
5.1.2 响应时间
a.越界检测:即时报警;
b.物品遗留检测:0~10秒可调。
5.1.3 背景自学习时间
a.稳定场景0.1~0.2秒;
b.复杂变化背景3~4秒。
5.2 目标跟踪
系统检测到警情时, 快球锁定报警区域, 自动变焦, 放大目标的细部特征, 最大放大倍数不小于23倍。
5.3 目标分运类识别
a.对运动目标进行智能识别, 区分目标的不同类型, 例如:人、小动物;
b.能对不同物体报警, 例如可设置只对人报警不对动物报警。
5.4 入侵/越界报警
设定一定的矩形区域, 一旦检测到有物体进入矩形区域, 则认为是有入侵/越界事件发生, 产生报警信号。
5.5 逗留/遗留物处理
设定一定区域, 一旦发现某人/物/车在一定时间内仍在此区域内, 则认为有逗留/遗留物/非法停车事件发生, 产生报警信号。
5.4移走物体处理
设定一定区域, 一旦发现某物在一定时间内不在此区域内 (被移走或被遮挡) , 则认为移走物体事件发生, 则产生报警信号。
6 系统组成
视频分析检测系统由视频前端、传输网络、视频存储、分析检测处理设备等组成。
6.1 视频前端
视频前端主要包括高分辨率的低照度彩色摄像机的固定前端和用于目标锁定、跟踪的高速球。
固定前端通过支架固定在监狱狱墙上, 采用同向沿监狱狱墙安装, 每50米~200米安装一台, 主要视场在监狱周界隔离带, 另外对接近监狱隔离带的栅栏左右4米的范围也能够有效监控。固定前端要选择高分辨率低照度日夜一体化固定枪式摄像机, 能够适应晚上低照度和白天中午等高亮度室外环境, 摄像机的有效分辨率不低于540电视线。
高速球摄像机安装监狱狱墙的岗楼上和狱墙上, 安装高度高于固定枪式摄像机, 每150~250米安装一只, 主要用于目标的快速搜索、跟踪, 均匀设置预置点。高速球摄像机要选择高分辨率低照度摄像机, 具有大光学和数字变焦以及自动聚焦能力, 摄像机的有效分辨率不低于480电视线。
6.2 传输网络
传输网络主要用于传输视频信号和摄像机的控制信号, 传输介质包括射频同轴电缆、屏蔽双绞线、光缆等, 摄像机距离监狱周界监控中心不超过300米, 传输介质建议采用射频同轴电缆, 超过300米时, 优先选用光纤, 屏蔽双绞线用于摄像机控制信号的传输。传输介质的布放应采用隐蔽式布设, 通过金属管道或PVC管道隐蔽在墙内或掩埋在周界隔离带内。
6.3 视频存储、分析处理设备
视频存储、分析处理设备依据不同的厂家产品, 具体组成上有所不同。其主要具有视频信号的数字化、视频压缩、视频存储、视频显示、视频检索管理、远程网络连接调用、视频分析管理设置、视频分析检测报警等。视频存储、分析处理设备安装于监狱周界监控中心, 视频存储、分析处理设备产生的报警信号通过报警联动管理, 实现对监狱周界语音系统、照明系统的联动控制, 报警信号也会通过联动周界监控中心内的声光告警装置提醒监狱值班干警。另外, 报警信息也会通过串口线缆接入到报警管理主机, 实现在电子地图上, 可视化的定位报警发生的地点。
7 结论
随着视频分析处理技术的发展, 视频分析检测报警在监狱、平安城市等安防系统中逐渐得到了应用, 但视频分析检测报警系统最为突出的缺点是对于环境光照的适应性, 如在暴雨、冰雪等恶劣天气下, 或是每天不同时候光照的改变, 其分析检测效果比较差, 容易产生误报, 因此监狱周界入侵检测报警系统, 需要和其他入侵检测报警技术联合使用。
摘要:视频分析检测报警技术是监狱周界入侵检测报警的技术之一, 本文介绍了视频分析的三种主要算法、优点和工作流程, 提出了在监狱对视频分析检测报警的主要功能性能要求, 给出了系统组成以及部署选型要求。
关键词:监狱,入侵检测报警,视频分析检测报警
参考文献
[1]陈育智.智能视频分析技术在周界报警系统中的应用[J].自动化仪表, 2009, 30:11.
[2]陈明洁.智能视频监控系统目标检测和跟踪技术分析[J].电视技术, 2008, 32:10.
数控机床无报警故障的分析 篇8
数控机床具有自诊断功能,出现故障一般都能报警。但也有出现故障不报警的情况,一方面是数控机床故障现象繁多,自诊断功能难以面面俱到;另一方面是系统电源问题造成显示器不显示也无报警。对于这些不报警故障,需要了解数控机床的工作原理并结合具体机床结构组成,由故障现象/信息、故障特征判断故障类型,找出最可能的故障成因。
2 实例1
我院数控实训基地一台VC6045立式数控加工中心,采用华中数控系统HNC-21M,新学期开机试运行,系统不能复位,始终处于急停状态,不能解除。
如图1,首先检查机床的“急停”回路:检查超程限位开关的常闭触点;检查急停按钮(XS8和XS20)的常闭触点,都没有发现问题。仔细观察机床的限位开关触点,都没有压到挡块,怀疑限位开关自身故障,尝试按下“超程解除”按钮发现“急停”不能解除,关机断电,用万用表仔细检查急停回路,没有发现问题。
检查PLC程序,将安装有华中数控系统软件的CF卡取下,进行磁盘检查,未发现数据丢失。检查KA中间继电器,发光二极管绿色指示灯亮,未发现异常。
最后,检查PLC中规定的系统复位所需要完成的信息是否未满足要求。由于现场没有电气原理图,按照华中数控系统典型数控系统电气原理图2进行检查,对照机床实际进行分析。
图2中KA1~KA10为中间继电器;SQX-1、SQX-3分别为X轴的正、负超程限位开关的常闭触点;SQY-1、SQY-3分别为Y轴的正、负超程限位开关的常闭触点;SQZ-1、SQZ-3分别为Z轴的正、负超程限位开关的常闭触点;440为来自伺服电源模块与伺服驱动模块的故障连锁。
PLC中规定的系统复位所需要完成的信息为“外部运行允许”信号和“伺服OK”信号,“外部运行允许”信号对应急停回路,经检查正常;“伺服OK”信号对应伺服模块,经检查伺服电源正常,驱动器无报警信号,PLC中规定的系统复位所需要完成的信息满足。
分析至此,陷入了难解的局面,由于出现故障同型号机床只有一台,难以进行状态比较,故障一时难以查出。
经与机床操作人员沟通确认,故障机床放假前使用正常,机床已经使用了6年。重新梳理思路,将PLC状态调出,多次按下、松开急停按钮,仔细观察系统上电时PLC各状态位。通常,按下、松开急停按钮后,中间继电器KA2要断开、吸合。按照操作规程,每次开机、关机,都需要先按下急停按钮,也就是中间继电器KA2都要动作,根据经验,经常运动的部件故障率较高。马上关机断电,换上同型号的继电器,开机,松开“急停”按钮,系统正常,故障得以解除。
分析:故障诊断过程中对KA中间继电器检查过,为什么没有发现?尝试复现故障,将故障的中间继电器KA2重新安装上,开机上电,松开“急停”按钮,中间继电器KA2线圈得电,发光二极管指示灯亮,系统处于急停状态。仔细观察,发现中间继电器KA2里面有轻微锈蚀痕迹。原因找到了,由于暑假空气潮湿,较长时间没有开机,中间继电器KA2发生了锈蚀,线圈得电,发光二极管指示灯亮,“发光二极管指示灯亮”显示的是假动作,此时其常开触点并没有真正闭合,导致Y0.0“外部运行允许”信号故障,系统不能复位,始终处于急停状态。
3 实例2
一台CK6140数控卧式车床,采用华中世纪星HNC-21T系统,开机上电后显示器不亮,黑屏。
该车床配置彩色8.4 TFT液晶显示屏,上电后黑屏,键盘指示灯不亮,说明数控系统没有启动。
首先检查电源部分,世纪星和液晶显示屏使用的电源是由DC24V开关电源提供,打开电气柜门,发现开关电源指示灯不亮,初步判断为开关电源故障。更换新的电源后,重新上电,系统黑屏,发现新换的开关电源指示灯不亮!毫无疑问,世纪星内部有短路。马上断电,检查世纪星电源部分输入阻抗,发现有短路故障。
打开世纪星,依次拆下CPU板、电源板、NC板并仔细检查,保险未熔断,没有发现短路痕迹。检查液晶显示屏,也未发现短路现象,仔细从世纪星的电源输入部分逐级检查,在一块线路板上发现一电解电容鼓起,焊下,更换同型号电容,检查电源部分输入阻抗,正常,系统上电,故障排除。此案例为电解电容老化造成电源短路故障,《世纪星数控装置连接说明书》规定:在通常情况下应用时,电解电容器最好每10年更换一次。
发现电源故障后,在找到故障源前切勿轻易上电。本例中没有仔细检查,凭指示灯不亮初步误判开关电源故障,没有仔细检测,所幸配置的台湾明玮开关电源具有短路、过压、过流保护功能,没有引发新的故障,造成损失,这一经验教训值得我们总结。
摘要:通过分析实际生产过程中数控机床不报警故障维修的案例,从故障现象、产生的原因等方面入手,采取了一些有效的故障处理方法。实践证明,这些方法对提高设备维修的准确率有较好的帮助。
关键词:数控机床,急停,无报警故障,诊断
参考文献
[1]潘海丽.数控机床故障分析与维修(第二版)[M].西安: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2008.
[2]郑小年.数控机床故障诊断与维修[M].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5.
[3]王侃夫.数控机床故障诊断及维修[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2.
噪声检测与报警电路设计分析 篇9
1 总体设计
利用运放构成的噪声检测报警电路, 并利用单片机与AD芯片构成噪声报警调节电路, 利用数码管显示分贝值实现数字化调节, 可应用于许多要求低噪声的场合。检测电路利用双运放构成差分负反馈电路, 放大从驻极体话筒送入的微弱声音信号, 将放大的信号送到作比较器运放, 通过调节电位器改变比较器的基准电压, 实现在不同噪声分贝值下的处理, 同时将基准电压通过AD转换送入单片机处理。总设计电路图分为两大部分, 图1为噪声检测电路, 图2为噪声分贝值显示电路。噪声检测电路主要使用了两片日常常用的LM358运放芯片, 其中一片用于放大驻极体采集的噪音信号, 另一片只使用了其中的一组运放作电压比较器。因使用的是电源供电, 要获得最大不失真输出, 前置放大电路的负端需接的电压。第二级运放的采用同相比例放大, 放大的倍数约为第一级放大倍数的10倍, 放大后的噪音交流信号送入到电压比较器中。没有信号输入时, 比较器的负端电压约为, 调节点位器Rp改变正输入端的基准电压, 可以改变比较器的灵敏度, 基准电压不能超过, 其值越大灵敏度越高。通过51单片机检测电压比较器的正端基准电压, 经过一定的换算, 可将要报警的噪音大小转换成分贝值直观地显示出来。
2 噪声检测电路
噪声检测电路的工作原理就是利用运放将驻极体话筒拾取的微弱信号进行放大。图中JP1为直流电源接口, 可输入9~18V直流电或交流电, 并具有反接保护功能。JP2为驻极体话筒接口, 通过电容C1耦合到放大器。这里使用两级放大主要是为了抑制共模信号, 第一级放大倍数不能设置过大, 降低干扰信号进入放大通道, 同时为获得较高的输入阻抗, 采用同相比例放大。因使用单电源, 通过两个22 KΩ的电阻进行分压, 为运放的负极提供的电压。如将驻极体的负端设为0电位点, 则第一级放大器的放大倍数为:输出电压为:方向与
输入信号相同。放大后的信号的送入到第二级的正向输入端, 其放大倍数为:输出电压为:。当驻极体输出的交流信号为5 m V时, 输出电压为:Uo2=1.46 V, 当驻极体输出为10 m V时, 输出电压为Uo2=0.42 V:。通过上述公式可知, 当驻极体的输入信号为0时, Uo2的电压为。因驻极体话筒拾取的信号为负, 所以噪音越大, Uo2输出越小, 当电压比较器的负端电压小于正端电压时, 比较器输出高电平, 通过二极管对电容C3充电, 使C3两端的瞬时充电至高电平, 从而使三极管导通, 继电器动作, 触发报警装置, 报警时间可通过调节电阻R10的大小改变。
3 噪声显示电路
利用TLC549芯片实现AD转换, 该芯片是10位串行输出AD芯片。使用5V基准电压, 其转换输出的数字量范围为0~1 023, 但因实际调节电压值为0~2.5 V, 因此输出的数字量为0~511, 通过AT8920C51单片机读取并处理后送数码管显示。为了较好地使显示出来的分贝值符合实际的噪音值, 可根据标准的噪声检测仪器进行逐段对比。将本电路和标准噪声检测仪器置于相同的位置, 使用扬声器发出单一频率的声音, 记录下标准噪声检测仪显示的数值和单片机显示的数值, 然后逐渐加大声音, 再记录数值。考虑到实际的应用环境, 单片机最终显示的分贝值范围为40~99 d B。
4结语
本设计可靠性高, 检测部分电路只用到了两片LM358芯片和少量电阻电容, 已做成PCB板应用在多个场所, 并无一漏报警和错误报警。继电器不动作时接常闭, 动作后接常开, 可根据实际连接的报警电路作出正确的连接。灵活性强, 分贝值显示部分通过接插件与检测部分连接, 只在现场调节时连接上, 调试完成后可移除, 不同的场所可调节较合适的噪音报警值。
参考文献
[1]谢秋莲, 梁帅.浅谈微弱信号检测技术[J].无线互联科技, 2011 (5) :23.
报警分析 篇10
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快速发展, 尤其是当前物流行业的迅猛扩张, 各地的物流园如雨后春笋一般蓬勃建设起来。这些标准化仓库、高架仓库大多用于存放各类商品、货物, 火灾危险等级较高, 通常都是丙类仓库, 火灾危险性大。所以这些存放货物价值不菲的高大空间仓库的消防问题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和关注。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能够在火灾初期, 通过火灾探测器, 显示出火灾发生的部位、时间等, 使人们能够及时发现火灾, 并及时采取有效措施, 扑灭初期火灾, 最大限度的减少因火灾造成的生命和财产的损失, 是人们同火灾做斗争的有力工具。一般民用或公共建筑中通常采用点型红外感烟或感温探测器。但根据国标GB50116-98《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设计规范》的规定, 对于被保护的空间高度大于12米小于20米时, 不能采用点型感烟火灾探测器进行监测和报警。因此高架仓库、会议展厅等高大空间的建筑只能选择其他的报警方式, 目前适用于高大空间的火灾自动报警系统有以下三种:空气采样火灾报警系统, 红外光束感烟探测系统, 图像型火灾报警系统。
1 空气采样火灾报警系统
空气采样火灾报警系统又称极早期吸气式空气采样火灾报警系统, 主要由一台安装在墙壁上的探测主机, 及与主机相连的PVC管网组成, 这些PVC管网可以根据建筑的大小和房间分割布置, 可以水平布置在屋顶下, 也可以垂直布置在墙壁上, 在配接的PVC管道上每隔一段距离设置一定数量的小孔, 这些小孔就是报警探测的采样点。系统工作时, 由主机内的空气泵通过这些采样点将保护区域内的空气传递到探测主机上, 通过探测主机上的激光分辨系统判断是否有火情, 采样管的末端设置管帽封闭。一套空气采样火灾报警系统通常可以警戒约2000平方米的区域。该系统探测原理是激光探测原理, 通过探测主机主动抽气, 可以从各个采样点 (管道上的小孔) 收集保护区域的空气, 通过检测这些空气来判断是否有火情。由于采用了激光探测技术, 主机可以检测各种介质燃烧的烟雾, 检测范围宽, 可检测粒子直径范围0.001~20um。检测的灵敏度可达到0.005~20%obs/m (折光率/米) 连续可调, 能极早期预报警。通过激光探测器, 智能接收器, 和三维图像分析, 可以设定四级报警阀值, 有效避免误报警。能够通过开放协议与其他报警系统联网, 作为其他探测系统的一部分工作。该系统维护时仅需对主机进行维护, 并通过主机反吹气, 将PVC管网中污物吹出即可。适用于通讯机房、微机室、洁净室、大面积高大空间, 例如大型物流仓库, 卷烟厂烟叶库等。该系统的优点:是灵敏度高, 报警时间早, 安装灵活, 具有开放的组网功能, 而且不受探测区域的污秽环境影响, 可以在腐蚀性气体环境长期工作, 维护方便。缺点是:不能明确火灾发生的具体位置。
2 红外光束感烟探测系统
红外光束感烟探测系统主要由安装在建筑物顶部的一对红外发射和接受装置组成。该系统探测原理是检测红外光对烟雾的衰减程度, 可以检测可见的天然物质燃烧产生的烟雾颗粒。检测灵敏度一般在5~9obs/m (折光率/米) 。利用红外线组成探测源, 利用烟雾的扩散性可以探测红外线周围固定范围之内的火灾, 线型光束感烟探测器通常是由分开安装的、经调准的红外发光器和收光器配对组成的;其工作原理是利用烟减少红外发光器发射到红外收光器的光束光量米判定火灾, 这种火灾探测方法通常被称做烟减光法, 常见的线型红外光束感烟火灾探测器有对射型和反射型两种。
对射型光束感烟探测器由发射器和接收器两部分组成, 发射器与接收器都需要供电, 接收器直接接收发射器发出的红外光, 当有烟雾出现时接收器接收到的红外光会减弱, 通过“烟减光法”的方式进行探测。
反射型光束感烟探测器是由收发光器和反光板组成的一线型光束感烟探测器, 收发光器发光源部分发出的红外光束撞到反光板上后, 便返回到收发光器的收光部分, 二者之间无信号传输线路。其优点是该型式的线型光束感烟探测器同样直接由该探测区域上的通用电源供电, 不需要外部电源。另外, 这种型式的线型光束感烟探测器具有的自动复位光束的特点。
一套红外光束感烟探测装置通常可以警戒长度100米~200米, 宽度不超过14米的区域, 约1400~2800平方米。该系统安装和维护时均需要对红外发射和接收器进线检测调校, 中间不得有遮挡物, 安装位置要避免阳光直接照射。适用于高大的空间的厂房、仓库等。该系统的优点是:系统价格便宜, 保护面积大, 1400~2800平方米的范围, 相当于普通点式感烟探测器的20倍以上。缺点是: (1) 灵敏度低, 不具备在火灾阴燃不可见烟或极早期发现火情的能力。红外对射探测系统的报警灵敏度一般为2-5%减光率, 与点式感烟3-5%减光率灵敏度相比差不多, 加剧了因为大空间安装高度高造成的反应慢, 发现火情更晚。这对保护高价值仓储、会议展厅来说无疑是非常致命的缺点。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说, 红外对射探测系统是牺牲探测灵敏度换来大空间高安装高度应用。 (2) 报警时间较空气采样报警系统晚, 烟雾到达路程长、过程中易稀释飘散等造成报警时间晚, 探测容易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安装靠近屋顶时还会因为屋顶太阳照射后的热空气屏障效应, 详见GB50116-98的8.1.11条文说明, 因此很难把握合适安装高度。该热空气屏障在烟和气流通向探测器的道路上形成障碍, 特别是带有金属屋顶的仓库, 使烟在热屏障下边开始分层, 可能造成的探测盲区。 (3) 该系统维护不方便, 需要定期校准发射和接受器。
3 图像型火灾报警系统
图像型火灾报警系统主要由摄像机、图像火灾探测器及监控中心组成, 其中图像火灾探测器主要由图像采集、图像预处理、图像分割、特征提取等部分组成, 通过数字图像处理技术将摄像机拍摄到的火焰等信息自动的采集确认并反馈到监控中心。图像报警系统警戒区域的大小主要取决于摄像机的安装位置及摄像机的清晰度等因素。由于该系统探测的原理是将摄像机拍摄的图像经过数字处理技术进行火灾图像检测, 所以探测到摄像机只能检测到拍摄范围内的可见火灾, 对于早期火情和阴燃的火情不能准确检测。该报警系统可以接入安防视频监控系统, 报警与视频监控联动。适用于装设有视频监控的各类场所, 特别是高大空间, 室外场所等。该系统的优点是:可以通过视频准确的判断火灾的位置, 报警直观, 误报率较低。可以安装设置在室外, 用于室外堆场, 罐区, 露天设备的火灾报警。缺点是:报警灵敏度低, 发现火灾较晚 (必须有明烟或明火) , 易受遮挡, 容易产生探测死角, 有漏报的危险, 室外设置时容易受强光, 雨雪等天气因素影响。
4 工程应用分析
因为火灾自动报警系统是十分重要的电气系统, 系统的优劣直接关系着发生火情时人员生命安全和现场财产损失程度, 早一点报警就能为人员疏散争取多一点时间, 就能为消防员灭火提供准确的指示和帮助。所以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必须严格按照国家规范设计安装, 并通过消防部门验收认可才能投入使用。要求报警系统满足可靠性高, 灵敏性高等要求。当前高大空间的仓库、工厂、宾馆大厅、展厅等场所应用最多的是红外光束感烟探测系统和空气采样火灾报警系统。红外光束感烟系统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应用, 目前技术成熟应用时间长和范围广, 是三者当中应用最广泛的。空气采样火灾报警系统是近年来才在国内市场上应用的, 技术先进可靠, 主要被应用在一些要求较高, 红外光束感烟系统不能胜任的场所 (例如污秽、腐蚀环境) 。图像型火灾报警系统由于报警灵敏性较低, 且容易产生探测死角等缺点, 所以单独应用很少。但可以与视频监控系统连接, 作为后备的火灾报警系统, 或用于室外石化罐区, 危险性堆场等的火灾警戒, 其优势还是很明显的。在选择火灾报警探测器时除了考虑以上因素外, 还要考虑不同系统的造价差异, 通常空气采样火灾报警系统的设备价格较高, 配套管道价格较低, 维护成本较低;红外光束感烟探测器的设备价格适中, 但维护成本较高;图像型火灾报警系统需要依托视频监控系统, 设备成本较高, 维护成本高。
摘要:本文介绍了三种应用于高大空间的火灾自动报警探测系统, 空气采样火灾报警系统、红外光束感烟探测系统和图像型火灾报警系统, 并对其系统组成及主要优缺点进行了分析比较。
关键词:高大空间,火灾自动报警系统,空气采样,红外光束感烟,图像型火灾报警
参考文献
防范病毒 早期报警 篇11
近年来频繁发生的大规模病毒感染事件表明,网络攻击不仅速度越来越快,其数量也是不断增多。据Carnegie Mellon CERT协调中心的数据,全球IT安全事件发生的数量在2001年是52658起,到2002年就增加到了82094起。而在2003年,仅在第一季度就已经发生了42586起!
如果按照这一趋势发展下去,将来的安全威胁必将更加快速和频繁。应对这些威胁的安全保护措施也需要更高的速度和精确度。对此,目前一种名为早期报警系统的新解决方案正浮出水面。这一系统在安全威胁真正对用户信息系统的正常运行产生影响之前就能做好准备。
事前保护
当攻击在全球范围内发生时,早期报警系统对其进行监测,然后将已迫近的威胁通知相应机构,并提供应对措施,以防止攻击真正影响到机构的正常运行。早期报警系统对企业和组织带来的益处是明显的。它使企业和组织能够按照优先级别排列其安全资源,以满足其最关键的需求,降低未来灾难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减少攻击造成的损失,去除灾难恢复成本,在近期和远期保护关键业务资产。
早期报警系统也可在企业内部的防火墙和入侵检测系统之外提供辅助性保护。防火墙对企业网络上的各种活动进行过滤,入侵检测系统则负责监测企业网络上的各种活动。这两个工具都能生成非常有价值的、各个网络所特有的活动日志。早期报警系统收集的是与它们相同的信息,但却是从位于全球范围内的成千上万个防火墙和入侵检测系统中收集来的、精确的、全球性的数据,因而能够提供广泛得多、客观得多、也完整得多的关于风险和脆弱性的信息。
我们可以通过分析最近的一次大规模病毒爆发事件来说明早期报警系统的价值:2003年7月16日,Microsoft公司宣布其 Windows远程程序调用协议DCOM存在脆弱性,早期报警系统提供的最初警报向Windows 2000/XP/Server等操作系统的广大用户通知了这一新的脆弱性,以及由Microsoft提供的相关补丁。然后系统又继续监测全球的攻击性行为,并随着行为升级继续发布相应警报。随着8月11日Worm Blaster蠕虫病毒的爆发,许多用户系统的脆弱性最终到达高峰。从安全漏洞报告到蠕虫发作的期间内,利用这一漏洞的各种新工具不断被开发和公布,威胁每天都在增加,个人攻击行为数量也在不断上升。而早期报警系统提供的报告和监测功能,在其中起到了重要作用,因为许多得到这一警报的Windows用户由于及时安装了补丁程序而幸免于难。
技术与专家的合作
自动报警是早期报警系统的主要组成部分。来自全球的各个系统不断生成各种数据,早期报警系统对这些数据进行自动收集、建立相互关联和进行统计分析,并从中鉴别出异常。除了从全球的视点研究这些数据,系统还能重点考察针对某一目标区域或行业的事件,收集相关信息。有了这些信息,就能帮助目标区域或行业更好地准备和防范可能的攻击,同时降低现有的威胁。
一旦早期报警系统自动生成了一个安全报警,安全专家就可以开始对威胁进行分析。由于经过长期积累,对分布广泛的安全问题拥有了许多相关资料,安全专家的这种分析不但能提供详尽的关于这一威胁的报告,同时也能对用户如何采取措施保护信息系统提供有益的建议。分析的结果可以通过电子邮件、电话、传真或SMS文本消息的形式通知相关组织和机构,以保证及时采取行动。
抢先于威胁
早期报警系统能够使诸如Slammer之类的传播迅速的病毒所带来的风险降至最低。如果有了早期报警系统,当蠕虫病毒开始发作后,早期报警系统感应器立即启动。对感应器生成的数据进行自动分析的结果,将该威胁确定为全球性的,同时迅速通知客户,并建议客户关闭目标端口上的业务。通过进一步的分析,得知该威胁是一个蠕虫,其所针对的脆弱性也得以确定,从而发出相应警报;同时经调查证实针对这一安全威胁的补丁程序业已存在,随后便发出通报。
隧道火灾报警系统应用与发展分析 篇12
1 隧道火灾潜在易发性
公路隧道作为管状构造物, 隧道内空间环境狭窄, 能见度通常较低, 加上入洞时的黑洞、黑框效应以及洞内的墙效应, 隧道内极易发生车辆碰撞、车辆抛锚等交通事故, 并易诱发各种各样的火灾。由于公路隧道空间结构上的上述特殊性, 因此, 公路隧道内发生火灾的潜在可能性普遍存在。
公路隧道尤其是长、特长公路隧道内一旦发生火灾, 若不能及时发现、及时扑灭, 火势就会沿隧道纵向蔓延, 并祸及来不及疏散的邻近车辆;燃烧产生的热浪和排放的大量有毒有害气体会使隧道内环境急剧恶化, 导致隧道内司乘和工作人员窒息、灼伤、中毒甚至死亡, 使隧道外消防和营救人员无法组织有效的灭火和营救工作。因此, 往往很小的火情, 也会诱发大的火灾。
2 公路隧道火灾事故的经验和教训
近几年来, 世界上相继发生了好几起特大公路隧道火灾事故, 前不久我国浙江猫狸岭公路隧道内也发生了严重的火灾事故, 均造成了大量的人员伤亡和车辆毁坏, 引起局部隧道顶部出现坍塌, 并使该路段交通在事发后较长一段时间内一直处于瘫痪状态。
2.1 勃郎峰隧道火灾
勃郎峰隧道位于法国与意大利间, 建于1965年, 全长11.6km, 采用单洞双向交通。该隧道采用全横向通风, 送排风道设于隧道底部;由法国和意大利共同管理, 设有主从式监控中心两个。1999年3月24日早上, 一辆装有黄油的货车在隧道内自燃引起大火, 尽管实施了紧急救援, 但仍造成了41人死亡、43辆车烧毁、交通中断一年半以上的重大生命、财产损失。意大利及法国有关技术人员对该事故发生的全过程做了详尽分析, 并总结了如下重要经验:
2.1.1 首先应于洞外一定范围进行预监控与检测, 避免有问题的车辆进洞。
2.1.2 对向交通条件下火灾时的洞内风速
应不大于1畅5m桙s, 以避免产生混流, 影响火灾排烟与救援。单向行车火灾时的洞内风速可以稍高一点。
2.1.3 应注意保持车距, 对大货车而言, 车距宜控制在150m以上。
2.1.4 避难洞室间距应控制在300m, 面积应有30m以上, 以保证人可以在洞内待12h。
勃郎峰隧道改造后, 将把避难通道与下部送风道连通, 以保证发生火灾时人们能进入新鲜空气风道逃难, 并保证每隔600m的排风量为150m/s, 满足40MW热量的排放。
2.1.5 将设置专门的值班救护所, 共设置三个, 以保证救援人员5min内能够到达事故现场。
2.1.6 完善两个监控中心, 一个为主, 一个支持, 以保证系统的完好。
2.1.7 隧道的原排风能力太低, 现提高其排风能力, 并增加适量射流风机进行风量调节。
2.1.8 增加隧道自动喷淋系统, 以便尽快对火灾进行扑救。
3 火灾自动报警探测器概述
火灾对周围环境温度的影响主要以热辐射为主, 而烟气层则以对流为主, 隧道内的火灾温度取决于通行隧道车辆的燃料装载、物品的火灾危险性及数量。研究表明, 公路隧道火灾在起火后10min, 其热释放速率将快速增长, 温度急剧上升。由于隧道是一种相对封闭的地下结构, 火灾中释放的大部分热量将被隧道顶壁吸收, 而热烟气层和热顶壁同时又通过辐射将热发射回火焰区, 加剧火灾。因此, 隧道火灾如果不能在引燃阶段扑灭, 会很快轰燃而成为完全发展火, 使附近区域的温度急速上升, 大部分火灾在起火后5-10min即可能使隧道内的温度达到1000°C以上。因此如何能及早发现火灾发生地点和状况并及时扑灭, 对隧道安全性来说, 将是非常重要的, 火灾报警系统的作用显得尤为重要。
火灾自动报警探测器是火灾自动报警系统中最为关键的核心设备, 其选用必须做到可靠、先进并具有高灵敏度和极低误报率的特点, 这样才能立足于防患未然及早期自救上。常用的隧道火灾自动探测器按检测原理可分为两类:线型感温探测器和点型感光探测器。线型感温探测器主要产品包括线型感温电缆、空气管差温探测器和激光光纤感温探测器, 其中激光光纤感温探测器的性能较前二种都好, 其抗干扰性能强, 可精确测定温度值, 近年来已在欧洲多座隧道中采用。点型感光探测器主要产品包括双波长火焰探测器, 该探测器是利用火的特定波长及火焰闪烁频率判定火灾, 不受隧道内风速影响, 响应速度快, 安装在隧道侧壁且易维护, 在日本隧道中已被广泛采用。
4 几种火灾探测器的比较
目前公路隧道常用的火灾报警系统主要有热敏合金线式、光纤式和双波长火焰探测器式三种, 早期的铜管式和普通感温电缆式由于使用效果不好, 已逐步趋向淘汰。
4.1 检测原理均采用目前较先进的技术。
4.2 热敏合金线和双波长火焰探测器系统均包含自动和手动两套报警子系统, 因此系统结构优于光纤式系统。
4.3 单套系统热敏合金线检测距离最长。
4.4 光纤最小测量区域可达1m, 但在隧道
内, 考虑具体使用需要, 以及便于与摄像配套, 一般选择50m为一个区域, 因此在该项指标上, 从实用角度讲, 三种方式差异不明显。
4.5 在破坏温度上, 热敏合金线最优。
4.6 双波长火焰探测器不具备测温的功能, 热敏合金线和光纤测温精度相同。
4.7 明火条件下, 双波长火焰探测器报警时间最短, 光纤最长。
双波长火焰探测器不用于无明火的火灾检测, 而热敏合金线和光纤则不限。
4.8 双波长火焰探测器日常维护工作量大。
4.9 热敏合金线系统造价最低, 双波长火焰探测器造价最高。双波长火焰探测器安装最方便。
4.1 0 热敏合金线由于是国内产品, 因此售后服务最好、最快捷。
结合上述各项指标, 从整体性能上讲, 三种系统各有优劣, 但热敏合金线综合性价比最高。
5 热敏合金线式报警系统的工作原理
5.1 自动检测原理
随着温度变化, 热敏合金线的电阻会有相应的变化, 下位机将检测到的电阻值转化成数字量, 送给火灾报警控制器, 由控制器进行温度值的显示、分析和处理, 可同时进行温度监测和差/定温复合报警。
5.2 手动检测原理
隧道内每一下位机除接两路热敏合金线外, 还接有两路手动火灾报警按钮, 因此同一系统中, 既包含自动检测部分, 也包含手动检测部分。
结语
综上所述, 三种火灾报警系统各有优劣, 如何合理选择适当的报警系统, 要视具体的情况而定, 如工程投资、现场实际情况等, 随着科技的发展, 将会出现类型更多、探测效果更好的火灾探测器, 这些都将对降低公路隧道火灾引起的灾难性事故起很大的作用。
参考文献
[1]李晓春, 谢开炎.浅谈隧道机电工程[J].公路, 2000 (01) .
[2]陈飚.光纤光栅传感隧道火灾自动报警监测系统的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 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