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好文章的结尾论文

2024-10-09

写好文章的结尾论文(通用11篇)

写好文章的结尾论文 篇1

古人对结尾的要求是:豪壮如“截奔马”, 余韵如“撞钟”, 有力如“豹尾”, 就是说, 文章的结尾要收束有力, 余韵无穷, 含蓄隽永。这样才能产生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令读者“执卷流连, 若难遽别”。其实, 大凡优秀的文学作品, 其结尾无不匠心独运, 渗透着作者智慧的火花。

一、豪壮如“截奔马”式的结尾

被誉为世界短篇小说巨匠的法国小说家莫泊桑, 其小说《项链》的结尾是这样的:

佛来思节夫人感动极了, 抓住她的双手, 说:

“哎!我可怜的玛蒂尔徳!可是我那一挂是假的, 至多值五百法郎!———”

为了那一夜晚会的风光, 为了赔偿佛来思节夫人的钻石项链, 玛蒂尔徳夫妇代价惨重。十年来, 他们节衣缩食, 含辛茹苦;十年后, 他们终于还上了那挂项链, 本该轻松喘息了, 可真相不能不令他们惊愕:那一晚借来的项链竟然是假的!这样的结尾, 深深激起读者感情的涟漪, 让人不能不为主人公的命运悲叹:岁月已逝, 青春不再, 十年来的苦难和煎熬, 更不堪回首, 欲哭无泪心儿碎!慨叹之余, 又不得不掩卷沉思……结尾确实如“截奔马”, 戛然而止, 虽出人意料, 却又在情理之中, 可谓是作者智慧的结晶!

二、余韵如“撞钟”式的结尾

再如澳大利亚作家泰格特的短篇小说《窗》, 情节简单:一个十分窄小的病房, 靠窗的病人和不靠窗的病人, 临窗的病人虽身患重病, 但他热爱生命, 凭残剩的精力、羸弱的病体和满腔的热情极力想象, 为同室病友描绘出窗外一幅幅优美的客观上并不存在的图景, 以此来激励自己和病友同病魔作顽强的斗争, 结果却招来了不靠窗的病友的嫉妒, 私心极度膨胀, 最终导致采取见死不救的手段堂而皇之地取得靠窗的床位。作者结尾是这样写的:

他看到的只是光秃秃的一堵墙。

他采用了“欧·亨利式结尾”, 所谓“欧·亨利式结尾”, 通常指短篇小说大师们常常在文章情节结尾时, 突然让人物的心理情境发生出人意料的变化, 或使主人公命运陡然逆转, 出现意想不到的结果, 但又在情理之中, 符合生活实际, 从而造成独特的艺术魅力。

当不靠窗的病人用自己的卑鄙手段揭开了窗外之谜时, 这“光秃秃的一堵墙”的实景又产生了巨大的感染力。文章虽到此结束了, 而留给读者的想象却很多。取得“此时无声胜有声”的艺术效果。在靠窗的病人嘴里栩栩如生的景象, 到了不靠窗的病人眼里, 偏偏变成了光秃秃的一堵墙。这是对不靠窗的病人的丑恶灵魂的有力鞭挞。结尾确如“撞钟”, 余音绕梁, 三日不绝, 引人深思:原来窗外的美景缘何而来?得到靠窗位置的病人该会想些什么?他的命运又将如何?给读者留下了自由想象的空间, 回味无穷。这样变形想象的结尾, 闪现出创造性思维的光芒, 给人以无限的审美愉悦!

三、有力如“豹尾”式的结尾

又如小仲马的名剧《私生子》, 它反映了资本主义社会里一个私生子的苦难经历。剧末:

父:当我们两个人单独在一起时, 你一定允许我叫你“儿子”的。

子:是, 叔叔!

结尾私生子明白了自己的叔父就是自己的生父。父亲的最后一句台词, 充分暴露了他的自私和伪善;而儿子的“是, 叔叔。”三个字, 蕴藏着这位资本主义社会中长期遭受冷遇、歧视的私生子的多少悲和愤!它分明是私生子对资本主义社会人性虚伪、漠视亲情的有力控诉和声讨!这样冷峻的语言结局, 也是私生子性格发展的必然结果。如此收束全文, 确如“豹尾”, 精炼隽永, 力透纸背, 提升主题, 内蕴无穷。这不可谓不是作者独具匠心的设计, 言尽旨远, 妙不可言。

据说, 当剧本即将公演时, 剧院老板却要求去掉这两句对话, 改成父子热烈的拥抱。小仲马不答应, 他说:“我就是为这两句台词, 才写这个剧本的。”

可见, 大凡写文章者, 没有一个不重视文章结尾的润饰的。同学们, 要想使你的文章结尾新颖奇特, 充满智慧的色彩, 必须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 扣紧原文, 展开想象结尾

教者平时在作文教学时, 应鼓励学生在作文结尾时, 在忠实于原文的基础之上, 突发奇想, 由此及彼, 举一反三, 不断产生新的幻象。比如, 《凡卡》的结尾就充满了浪漫的想象:

过了一个钟头, 他怀着甜蜜的希望睡了。他在梦里看见一铺暖炕, 炕上坐着他的爷爷, 搭拉着两条腿, 正在念他的信……泥鳅在炕边走来走去, 摇着尾巴……

当凡卡把那封爷爷根本没法收到的信寄出以后, “他怀着甜蜜的希望”, 而且梦见爷爷在暖炕上“正在念他的信”。文章戛然而止, 这个似喜实悲的结局让我们沉思:爷爷能收到信吗?即使收到信, 能带着凡卡离开吗?乡下的日子一定比城里好吗?这样的结尾, 虽然话不多, 但经得起咀嚼, 能启发读者的思考或想象, 文章因而会增色不少。

学生在驰骋想象时候, 要以生活为基础, 不离开生活的理想方向和本质规定, 但又不是受生活的实在图事和表面事象所束缚, 而是有所提炼升华, 营造崭新的事象。这就要求学生看到生活的本质和发展的必然趋势, 写出生活原来的样子。展开想象的方法有:无中生有、小中见大、借题发挥、变形想象、变质想象等。

(二) 突破定势, 换个角度结尾

换一个角度结尾, 思路可以从一点发散到四面八方, 突破思维定势局限, 重新组合已有的知识经验, 找出许多新的可能的结局。

比如:钱锺书在《读〈伊索寓言〉》中曾经重批过伊索寓言中的一个故事:母蛙与牛比大小, 结果肚胀而死。钱老在故事的结尾重批道:“这母蛙真是笨坯!她不该跟牛比伟大的, 她应该跟牛比娇小。”其实, 东施又何尝不是如此呢?东施以西施的标准与西施比美, 结局当然是东施惨败, 如果东施能换一个角度比美, 也许能比出信心, 比出强势, 比出自我来。写文章也是这样, 有时候换个角度结尾, 能换来“柳暗花明又一村”的艺术境地。

(三) 化实为虚, 诗化思维结尾

“画圣”顾恺之的父亲顾悦之, 官至尚书右丞, 当年和他同岁的简文帝问他:我们同岁, 爱卿你为何先白了头发?说自己是因为劳累, 有叫苦之嫌, 说自己是个“十年白”, 又会失去作为文臣的风雅。顾大人最后回答:”蒲柳之姿, 望秋而落;松柏之质, 经霜弥茂。”不直说, 绕个弯儿, 说蒲柳, 说松柏, 说得有文化, 有内涵, 不卑不亢。这种思维就是诗化思维。

文学写作有个原则:是什么, 就不是什么。比如, 我们看到粉笔, 在作文中就会化实为虚, 说它是奉献, 是牺牲, 是燃烧的火种, 是知识的躯干。在文章结尾时, 如果运用这种诗化思维, 将一个对象诗化成了一种精神的存在, 这样收束文章, 往往能“卒章显志”、提升主旨。

因此, 写文章应精心构思结尾, 孔雀之美主要在其色彩斑斓的尾屏。

写好文章的结尾论文 篇2

——写好文章的结尾

【目标取向】

●明确结尾的处理对整篇文章结构的重要性。

●了解文章结尾的作用。

●掌握几种文章结尾的方法。

●尝试给文章写结尾。

【问题描述】

问题描述一

一篇文章的结尾有多重要呢?老师总是强调结尾的重要性,它到底有些什么作用呢?

问题描述二

每次写到结尾就没有话说了,反正事情已经说完了,结尾不就是要结束文章吗?再构思那么多也没什么用啊! .

问题描述三

我的结尾总是写得很长,老师说废话连篇,应该怎样结束一篇文章呢?

【方法指导】

结尾是文章重要的组成部分,结尾写得好坏对突出文章主题、加强艺术感染力关系很大。叶圣陶说:“若是找不到适当的结尾而勉强作结,就像行路的人歇脚在日晒风吹的路旁,总觉得不是个妥当的办法。”可见,我们必须在结尾处多下些功夫。结尾的作用大体有三种:归结全文、照应全文、拓展意境。根据这些要求,介绍以下几种方法:

1.归结全文

一种方法是自然终止全文,这种方式不见斧凿的痕迹,自然流畅,别有韵味。一篇描写两个人从猜疑到信任的文章,结尾以两人握手作结:

不知哪来的勇气,他伸出一只手,他犹豫了片刻,终于也伸出了手——一只大手握紧了一只小手。

矛盾冰释,文章也就自然结尾。

写景寓意是抒发情感的常用手法。用写景寓意来结尾时,常常通过写眼前的景色来抒发感情,言近意远,自有一种余音不息的妙处。一篇习作描写赶海老人奋勇不屈、与大海风暴搏斗了整整一个晚上,他的结尾纯粹写景,在写景中寄寓了作者深邃的情意:

东方,太阳喷薄而出,漫天的彩霞映红了这叶白帆。苍茫的大海上,一条小船渐渐远去,船尾掠过几只矫捷的海燕。

画龙点睛的结尾方法是突出主题的常用方法。它既能使读者明确作者写作的用意,又能使文章锦上添花。鲁迅先生的名作《故乡》的结尾是这一方法的典范:

其实世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

这正是小说所要表达的深刻主题。

2.照应前文

结尾与开头相照应,不仅在结构上具有前呼后应、文气通畅、结构谨严的效果,而且具有一唱三叹、回环往复的韵律美。一篇题为《驼爷》的文章,开头为:“驼爷的背很驼很驼,就像一把弯弯的弓。”结尾则是:

驼爷越来越老了,背也越来越驼了,那弯弯的背,就像一座桥架在两代人之间。

结尾进一步突出了驼爷人生的价值,点出了全文的中心。

3.拓展意境

文章只记叙典型的事情,而结尾运用抒情或议论阐发典型事情的普遍意义,从而拓展了文章的认识价值或社会价值,这也是常用的结尾方法。叶圣陶先生的《多收了三五斗》描绘了某地农民丰收以后遭米行老板欺负而贱买贱卖的现象,结尾写道:

第二天又有一批敞口船来到这里停泊,镇上便表演着同样的故事。这种故事也正在各处市镇上表演着,真是平常而又平常的。

这不多的几句大大地拓展了文章的意义,丰富了文章的内容。

结尾以真挚热诚的情感对作品中所表现的人和物表示真诚的祝愿,展望光明的未来,这在名作家的作品中也经常读到。如《荔枝蜜》的结尾:

这天夜里我做了个奇怪的梦,梦见自己变成一只小蜜蜂。

作者以梦的形式表达了自己崇高的心愿。

【实践训练】

评一评

读一读这篇文章,注意一下结尾,说说写得好不好?为什么?你会怎么写呢?

我究竟错在哪儿

南方的黄昏.总喜欢带着一身恹恹的影子。晚饭刚刚吃完,我就快步上楼,取出那件新买的嫩绿色马海毛上衣,配上一条咖啡色西裤,再穿上一双耐克鞋,并把头发也散了下来。往穿衣镜前一站,轻轻一旋身子,头发随着飘洒了开采,我的自我感觉良好,不由得对着镜中的自己满意地笑了笑。

走下楼,母亲正在厨房中洗碗。我走到母亲身边,挽住母亲的手腕说:“妈,今晚同学约我去看电影。”母亲停住了手,侧过头上上下下打量了我好几分钟,眼中充满了问号,“小宇,约你的是男同学吗?”妈妈不无疑虑地问。我脸都红了,正视着母亲,大声地说:“妈,你真是的,怎么会想到男生约我呢?“女生约你,你也不必打扮得这么漂亮呀!”母亲加重了语气。“我哪儿打扮了,难道中学生一定要穿着校服才能进电影院吗?”我委屈地对母亲说。母亲依然一个劲儿地打量着我,没有松口放行。一种叛逆心理顷刻间从我心中升腾而起。终于,来,我第一次不经母亲同意,和朋友一起走进了电影院。

第二天放学回家,只见隔壁的张嫂正坐在我家,和我母亲谈着什么,可一见我回家,她便怪里怪气地起身走了。直觉告诉我,今晚可能有麻烦。果然不出我所料,晚饭过后,我担心的事终于发生了。

“小宇,你昨天究竟和谁一起去看电影了?”“和丽萍。”

“就你们两个,没有其他人了?”“没有,就我们两个。”

“好哇,到现在你还撒谎,真是越大越不成人了!”母亲的声音越来越高,神情也越来越喷怒。

“撒谎?没有呀!”我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妈,你究竟知道了什么?”

“知道什么?好,我告诉你。”母亲顿了顿,接着说,“你昨天不只是和丽萍去的,还有一个男生,是不是?”“不,没有的事!”我斩钉截铁地回答道。“哼,你还想赖,隔壁张嫂都亲眼看见了,你们的票也是那个男生给的。”母亲的脸涨红了,连声音都有些颤抖。

我终于明白了怎么回事,禁不住愤怒地站起身来,用最大的声音对母亲说:

“妈,你别听人家嚼舌头!你知道那个男的是谁吗?他是丽萍的哥哥,不错,票是他给的,可那是丽萍让她哥哥代买的。他哥哥昨晚还带了女朋友呢,根本就没跟我们坐到一块儿!”说完,我强忍着泪水,一下子冲出了家门。

深秋的夜很寒冷,我独自一人走在路上,悲哀爬满了我的心头,我做梦也没有想到,我生平最最佩服的母亲竟然对我那样怀疑,那样不信任,而对旁人的只言片语却是那样深信不疑。我究竟在什么地方出了差错呢?难道就因为我和女同学看了一场电影,就因为去看电影时穿了件新衣服,就因为把头发散了下来……可所有这一切,都不过是一个豆蔻年华的少女十分正常的追求啊!

我一个人在路上徘徊着,仰望着黑沉沉的苍穹,在心底里大声呐喊道:我究竟错在哪儿呢?

练—练

1.你在日常生活中最想得到什么?你的精神思想里最渴望什么?你认为当今社会最需要什么?请以“寻找”为题,写一篇作文。注意开头、结尾的整体构思。

2.以“我与时尚”为题作文。要把握正确的时尚观,既要体现“我”这个年龄、个性与时尚的关系,又要把握独特、另类、前卫的文化品位。

读一读

没有作业的暑假

暑假来到了。那天上午,我去找那几位原先说好一起去勤工俭学的同学。我们几个幸运地被免试直升本校高中,自然不想白白虚度这个没有作业的暑假。

然而,想不到六个人竞有四个变了卦。一个说要回老家探亲,一个要读暑期班,一个说爸妈不让,一个听说有三个人不去,也表示要放弃,只有我和睛“坚定”如初。

一切不知从何开始,想起《成长的烦恼》里西佛三兄妹查报纸找工作的情景,便找来一大叠报刊,却什么收获也没有。于是,我和睛便决定上街找找看。可是大半条淮海路走下来,就是不好意思开口,倒是两条腿走得又酸又疼。正想打道回府,一张广告映入眼帘:“诚招女营业员”。看看自己的条件完全符合,不由朝小晴一笑。

这是一家新近装修的私人服装店,里面的店员看我和小睛站在广告下不走,问:“怎么?想做?上楼找经理。”说着指了指一个搭建巧妙的阁楼,上面有一个男的,透过木栅栏正往店堂里看。晴拉起我就往外走,边走还边用普通话对我讲:“算了算了,人家不会要小孩的!”害得满店堂的人都朝我们看。走到店外面,我甩开睛的手,跟她讲:“你等我,我自己去。”便不顾店堂里人们的惊讶,走到经理室去。谁知我尚未开口.那位经理先说:“已经招满了。”我难堪地笑了笑,快快地走出店堂。

唉,16岁还是小孩儿!

那天晚上,我回忆白天的一切,那五位同学都是“口头革命派”,我决定单独干。

于是拧亮台灯,拿出一刀白纸、一盒水彩笔。工工整整地写下:

“勤工俭学自荐”——好标题!有时代感,我自己鼓励自己。

正文如下:“兹有女中学生一名,以优秀成绩毕业于市北中学(市级重点)初中部,即将读市北高中,欲在暑期勤工俭学。此人擅抄写、整理、英文打字,能够辅导小学生功课(英文等)……”

写毕越看越满意,大笔一挥,“唰、唰、唰”一气抄了40多份,边抄边想过不多时雇佣信便会纷纷寄来,到那时我还可以挑一挑、拣一拣呢!

兴冲冲地,我拿着一张“自荐”给爸爸看,谁知爸爸一看,怒目圆睁:“你准备到街上发传单啊?”

“不,我想贴到广告栏里。”我答道。

“不许!”爸爸不容我多讲,抛出两个字。

正在看电视的妈妈,急忙跑过来,一看到我的“自荐”,忙说:“不许哦,听见吗?让亲戚朋友看见了,还以为我和你爸小气得连零花钱都不给你,害你去做暑期工呢!”

“这又不是丢人的事情。” ,

爸爸拍拍我的肩膀:“不是我和你妈要面子,世界可不像你想的那样单纯!”

“但也没你们说的那样复杂!”我说道。

妈妈说:“听你爸爸说,随随便便一封信,你晓得是好人还是坏人?万一……

唉,外面这种事多了,你别不以为然……”

爸爸拿出一张听课证来,结束了这场争论:“今天我下班回家,帮你在暑期班报了‘新概念’第二册,好好读,心思用到读书上去,听见吗?这种勤工俭学的东西,少想想!”

我只好拿着听课证和40多份“自荐”,悻悻地回到自己的房间。

唉! 16岁难道注定是属于ABC的?

……这一个期盼已久的暑假终于结束。

打开抽屉,40多张“自荐”,连同那个勤工俭学的计划,一同成了“过去式”。只有那张“新概念”第二册的学历怔明,才是爸妈眼中惟一有用的。他们说:“你这个暑假没有白过!”

是吗?!

【点评】

暑假结束了,父母的评价是:“你这个暑假没有白过。”而留给我的却是一个反问和感叹,这包含了作者的全部感受,也是本文的意义所在:重知识轻实践的教育观念何时才能真正转变!结尾没有直接点明,留给作者深深的思考和强烈的震撼。

记一记

关于意志:

人最凶恶的敌人,就是他的意志力的薄弱和愚蠢。

——高尔基

在科学上没有平坦的大道,只有不畏劳苦沿着陡峭山路攀登的人,才有希望达到光辉的顶点。

——马克思

勇敢和必胜的信念常使战斗得以胜利结束。

——恩格斯

词语必须是意志的完全表示,不容有任何相反的标志。

——休谟

意志愈是激烈,则意志自相矛盾的现象愈是明显触目,而痛苦也愈大。

——叔本华

意志力量是细心研究人员所拥有的居首位和最重要的素质。只有善于控制自己的意志,他就有希望克服大自然在征途上所设置的种种困难。

——阿蒙森

无所事事只是薄弱意志的避难所。

——斯坦霍普

温柔的人也会有铁一样的意志。

——欧文。斯通

艰难之日要坚定,顺利之日要谨慎。

——蒙古谚语

宿命论是那些缺乏意志力的弱者的借口。

——罗曼·罗兰

我们行动的意志,依我们行动次数的频繁和坚定的程度而增强,而脑力则依意志的使用而增长。这样便真能产生信仰。

怎样写好作文的开头和结尾 篇3

开头——小巧而俊秀

“精彩的开头,是文章成功的一半”,当你面对作文材料给定的一话题冥思苦想难以下笔时,不妨考虑从修辞角度切入。

1.妙用修辞格

(1)排比。如《千年的呼唤》的开头:“它曾是千年前的儒学大师发自肺腑的呼唤,它也曾在勾心斗角尔虞我诈中变的不值一文,它曾是无数饱学之士终生恪守的行为规范……它就是——诚信。”

该考生很善于运用排比造势。排比使句式整齐,读来琅琅上口,铿锵有力;排比使内容凝练,对比强烈,褒贬鲜明。片言只语中已显示出小作者的文化修养及遣词造句的能力。

(2)比喻。“人生就是一张答卷,它上面有选择题、填空题、判断题和问答题”。(《人生也是一张答卷》湖北一考生)将人生比喻成一张答卷,寥寥数语开篇点题,形象令人深思。又如《生命的本质》的开头:“人的生命就像一枝花。如果说花的本色是白色,那么生命的本质就应该是诚信。”这篇佳作构思灵巧,将人的生命比喻成一枝花,快速切入正题,可谓简洁明了。文章紧承开头一句,分别以“花之芽”“花之放”“花之谢”为小标题,有力地证明了人的一生中无论哪个阶段,最重要、最根本的就是诚信。比喻手法的运用,使全文清新活泼,新颖别致。

(3)对比。如江苏一考生的《谎言不开花》的开头:“金钱,尊贵诱人,有人争抢;权力,至高无上,有人力夺;诚信,无声无息,少人追求!”开头用对比手法摆出诚信遭世人轻视的现实,警策有力。

另外,开篇运用的修辞格很多,诸如设问、拟人、反语等,还有很多,不管是哪一种只要使用得当,都能营造一种氛围,引人入胜,夺人眼球。

2.设置悬念,激发阅读欲望

设置疑问能抓住读者的注意力,激发阅读欲望引人深思。“谁是最美的人?”——“亚洲小姐”?“世界小姐”?“最上镜小姐”?(《谁是最美丽的人?》

3.人物亮相法

开篇运用“特写”镜头,让人物“闪亮登场”,“登场”的方式有二:一为自我介绍;二为第三者旁述。

“如小生名叫‘欺诈’,出生年月不详,打来到这世上的那一天起,我就是‘诚信’的死对头”(福建一考生《我的自白书》)又如:“姓名:吴诚信,性别:男亦可,女亦可,年龄:生于20世纪60年代,职业:待定,诊疗方法:中西结合。(四川一考生《患者无诚信的就诊报告》)

前者运用拟人手法,让笔下的人物“欺诈”闪亮登场,通过“人物”的自白来表现主题,起到了“寓庄于谐”的效果。后者是极富创意“另类”佳作,以第三人称为人物作介绍,巧用谐音,别出心裁,且借用“病历单”的形式,匠心独运,三言两语中向阅卷者展示了自己卓而不凡的写作功底和良好的人文素养。

结尾——华美而有力

“头难起,尾难收”,结尾的好坏对文章有相当的影响,切忌虎头蛇尾或画蛇添足。

1.卒章显志画龙点睛。这种结尾大都以议论总结,把文章推向高潮,深化中心,升华意境。如《坚韧——我追求的品格》结尾:“世上无难事!朋友们,只要你们都能够拥有坚忍不屈的品格,再大的困难也只是一时的‘纸老虎’。让我们共同记住奥斯丁的这句话吧:坚强不屈的品格是每个人都应当去奋力追求的。”

2.抒发情怀,余味无穷。如《妈妈,把我的记忆移植给你吧》结尾:“……妈妈,我不知道如何安慰你啊,为什么你一想你外公就满脸泪花?假如记忆可以移植,妈妈,把我的记忆移植给你吧,我的记忆里不仅有欢声笑语,还有感动和幸福。把我的记忆移植给你,抹去你眼中的泪花,让你重现昔日的芳华!”语言平实,刚正激越,蕴涵赤子脉脉深情,令人动容,久久难以忘怀!

3.蕴涵哲理(包括引用名言警句)发人深思。“付出,不一定有回报;然而,没有付出,绝对没有回报”。

如:伸出援助之手,挽起来是一个天,撑起来,就是高大的“人”!这个结尾有对比,有比拟,简洁有力,颇有有阳刚之美。

例说如何引导学生写好作文结尾 篇4

一、总结全文,指明要点

有些文章为了使读者最后获得一个清新明确的印象,常常在篇末总结全文,指明要点。有的在结尾处点明全文的中心,有的在结尾处把全文的内容归纳一下,简单地说,不仅帮助读者回想和记忆,帮助读者建立一个清晰明确的印象,而且进一步深化文章的主题。

例如,在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爱国情怀”中,肖乾的《枣核》就属于这种结尾。“改了国籍,不等于就改了民族感情;而且没有一个民族像我们这么依恋故土的。”课文是按照索枣核、托枣核、说枣核和议枣核的思路展开的,最后,议论性的话语,直截了当地点明了海外华人对故乡和祖国的一往情深,抒发了作者强烈的感情,深化了文章的主题。

像这样的结尾教材所选篇目还很多,八年级上册还有:第二单元中陆定义的《老山界》;第三单元中朱自清的《背影》,邹韬奋的《我的母亲》,川端康成的《父母的心》;第四单元中吴公正的《阿里山纪行》,李舵的《美丽的西双版纳》;第五单元中舒乙的《都市精灵》,等等。

二、照应前文,首尾呼应

有些文章,往往在结尾与开头或题目呼应,使全文结尾完整、严密,起到深化主题的作用,给读者留下了清晰而深刻的阅读印象。

例如,在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中,朱自清的《背影》就是这样结尾的。现摘录如下:“唉,不知何时在能与他相见!”只要再看看开头:“我与父亲不相见已二年余了,我最不能忘记的是他的背影。”从“不相见已二年余了”和“不知何时再能与他相见”,可以清楚地看出文章结尾和开头遥相呼应,表现了对父亲深切的怀念,表达了对父亲无限的深情。

像这样的结尾还有许多,又如: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中都德的《最后一课》,刘敬智的《始终眷恋着祖国》;第三单元中黄飞的《甜甜的泥土》;第四单元中马德信的《蓝蓝的威尼斯》;第五单元中叶圣陶的《苏州园林》,等等。

三、深刻含蓄,余味无穷

有些文章的结尾,语言深刻含蓄,引人深思,发人深省,设置了更多的阅读思考与回味的空间,给读者以言已尽而意无穷的切实感受。

例如,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中国学大师季羡林的《幽径悲剧》,结尾这样写道:“但是,我愿意把这个十字架背下去,永远的背下去。”这是一个善良而正义的老人,他将永远不放弃揭露悲剧,维护真、善、美的责任,表现了作者矢志不渝的决心。文章结尾的语言含蓄而深沉,震撼人心,余味无穷。

再如,九年级上册第一单元中谢大光的《鼎湖山听泉》,文章是这样结尾的:“梦也罢。醒也罢。我愿清泉永在。我愿清泉长鸣。”这样结尾,表明鼎湖山让作者魂牵梦萦,尤其是它的泉音更让作者如痴如醉,在这样的境界里,作者已不辨是梦还是醒,也无须分别,因为这已不重要了,重要的是清泉常流,清泉恒鸣。作者对鼎湖山的沉醉,对鼎湖山清泉的钟爱表现得酣畅淋漓。

这样结尾的文章在教材中还有很多,例如:九年级上册第二单元鲁迅的《故乡》,叶圣陶的《多收了三五斗》;第六单元中姜孟之的《一双手》,等等。

四、抒情结尾,感染读者

有些文章用抒情的笔调(有时写景、抒情和议论三者有机结合起来),使文章的感情更浓烈,以便更好地表现文章的主题,增强文章的感染力。

如,在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中,朱自清的散文《春》一文结尾就具备这个特点:“春天像刚落地的娃娃,从头到脚都是新的,它生长着。春天像小姑娘,花枝招展的,笑着,走着。春天像健壮的青年,由铁一般的胳膊和腰脚,领着我们上前去。”文章结尾,作者把春比作“刚落地的娃娃”、“小姑娘”、“健壮的青年”,“它生长着,笑着,走着”,还“领着我们上前去”,这就更突出表现了春天无限的力量和广阔的发展前途。这是在以上各段具体叙写的基础上,充分抒发了赞美春天的感情。

像这样值得我们仔细揣摩的结尾还有很多。又如九年级上册第第二单元《故乡》一文结尾:“我在朦胧中,眼前展开一片海边碧绿的沙地来,上面深蓝的天空中挂着一轮金黄的圆月。我想:希望本无所谓有。无所谓无的,这正如地上的路;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变成了路。”这个结尾写自己朦胧中所见,朦胧中所思,语言生动形象,深刻隽永,有着发人深省的和鼓舞人心的力量,为文章的美好和深刻又添上了重重的的一笔。仔细玩味,不仅对我们理解文本有着现实的意义,而且对我们的写作有着很强的引领作用。

这样结尾的还有:八年级下册第四单元吴敬梓的《范进中举》对胡屠户离开范进家时的生动形象而又入木三分的描写,把胡屠户欺贫爱富、前倨后恭的本质充分地揭示出来。澳大利亚作家泰格特的小小说《窗》,结尾写那个心胸狭窄的病人移到窗口,并没有看到入他的病友所描述的情景,“他看到的只是光秃秃的一堵墙”。“光秃秃的一堵墙”不仅是他看到的具体情景,而且是他丑恶内心的真实写照,表达了作者鲜明的感情倾向,明确地思想观点,读到这,细思量,文章的主题就从中来,而且一目了然。

怎样写好公文的结尾 篇5

公文写作实践证明,一个好的公文结尾,确有点化主题、完善结构之功效。古人认为,公文的结尾应像“豹尾”那样简洁有力,恰到好处。为此,在翻阅了诸多文件的基础上,归纳出公文结尾的十二种方式,或许能对学习公文写作的同志有所帮助。

1、“希望要求”式结尾

上级机关行文对下级机关有所指示,或对某人某事提出表扬或批评时,在结尾处总要提一些希望和要求。如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认真做好第三次全国人口普查工作的指示》在写了四条指示后,结尾写道:“各级党委和人民政府一定要高度重视,加强领导,有计划、有步骤、高标准、严要求地做好每个环节的工作,胜利完成第三次全国人口普查任务。”这种结尾方式,有利于重申和强调执行或学习文件内容的必要性和重要意义,以引起下级机关的高度重视。

2、“号召鼓励”式结尾

为了鼓舞斗志,激起干部群众认真执行上级指示规定的热情,增强自信心,上级机关在行文时常采用这种结尾方式。如《××省全省公文工作座谈会纪要》的结尾:“会议相信,依靠党委的领导,依靠全体公文工作人员的努力,我省党委机关的公文工作一定能开创新的局面。”这种结尾,号召力强,读了使人振奋,受到鼓舞。

3、“提出建议”式结尾

下级机关向上级机关行文汇报工作,反映情况时,针对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提出自己的看法或解决问题的办法、措施等,一般采用该形式结尾。《××地区公安局关于我区治安情况的报告》结尾是这样写的:“我们建议地委召开一次各县委领导同志参加的治安工作汇报会议,总结前一段整顿社会治安工作的经验,分析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进一步加强党委对治安工作的领导,继续发动群众,加强综合治理,为使我区治安秩序得到根本好转而努力奋斗。”这种结尾方式多用于“报告”。“报告”用提出建议式结尾时,一般要加“以上报告如有不妥,请指示”之类的结束语。

4、“要求反馈”式结尾

上级机关向下级机关行文发布指示,同时要求下级机关把指示落实,执行的情况在一段时间内反馈上去,便于上级机关根据反馈性信息,作出新的决策。具有这种目的的下行公文,多采用这种结尾方式。如《中共中央、国务院批转公安部关于释放和安置原国民党县团以下党政军特人员的方案的通知》结尾:“宽释和安置工作全部完成以后,请各省、市、自治区向党中央、国务院写出专题报告。”就是“要求反馈”式结尾。

5、“有所请求”式结尾

向上级机关行文请求批准,或向同级机关、不相隶属机关行文请求协助工作时,一般采用该形式结尾。这种结尾方式常用于《请示》《公函》公安机关《通缉令》《协查通报》中。其中,《请示》的结尾比较特殊,它一般以结束语为结尾,如“以上意见当否,请批示”等。结束语前面,是请示的理由和事项,只有结束语才是正式向上级机关提出请求的请求式句子。《请示》必须写上结束语,才符合其含义和结构要求。

6、“交代补充”式结尾

在公文中把应该叙述的问题情况叙述明确后,还要对某些问题作一些交代,对情况作一些补充。具备这种目的公文,多采用该结尾方式。《××省公安厅关于当前敌社情动态的报告》中,在列述了五个方面的敌社情动态之后,结尾说:“上述情况我们已告各级公安机关严重注意,并认真分析原因,采取针对性措施,结合国庆保卫工作,在抓好集中打击的同时,加强安全防范……争取尽快实现社会治安的根本好转”。这样,就把公文中叙述的一些未尽事宜的善后处理结果,向领导机关交代补充明白了。

7、“展望评价”式结尾

下级机关向上级机关行文对所反映的事物的发展趋势作出某种展望和评价时,多用这种结尾方式。《××省公安厅关于××县迷信活动情况的调查报告》结尾中写道:“目前求神讨药的人员已大大减少,经过进一步宣传教育,即可基本制止下来。”对正在发展蔓延中的事态或问题的前景和发展方向,作出估测,便于上级机关作出有针对性的指示,也可以使上级机关心中有数。

8、“拟定措施”式结尾

下级机关向上级机关行文汇报工作,反映情况,以及对工作中出现的问题拟出处置措施时,一般要用这种结尾方式。《××省公安厅关于上半年干警违法乱纪情况的报告》的正文叙述了六种违法乱纪行为和四种违法乱纪案件上升的主要原因后,在结尾中写道:“根据上述情况,我们拟定选其典型事件连续通报,联系实际对干警加强法纪政策教育,加强政治思想工作。并要求各地、市、县公安局,结合半年初评总结,对干警执行政策法律的情况进行一次全面检查和整顿……以刹住违法乱纪事件的发生。”因为是属于拟定的措施,不一定符合上级机关的指示精神和客观实际,所以这类公文在结尾处往往写上“以上报告当否,请指示”的结束语。

9、“正在进行”式结尾

下级机关向上级机关行文反映一个阶段的情况,汇报一个时期的工作,但这种情况或这项工作还没有完结,正在发展或进行时,一般采用这种结尾方式。《××县公安局关于开展巡逻堵卡情况的报告》结尾:“目前,我们正进一步总结经验教训,研究对策,并准备充实加强堵卡队伍,增设堵卡点,与侦查破案相结合,更有成效地打击违法犯罪分子的破坏活动。”这属于这种结尾方式。

10、“警告告诫”式结尾

为了能使公文规定事宜得以顺利实施,对有可能违反文件规定的人事先提出告诫,行文时常用该形式结尾。《×××市公安局关于加强对外地来×务工、经商、办服务业及其他暂住人口管理的通报》结尾:“对违犯本通告者,视情节轻重给予批评教育或依法给予治安管理处罚,对窝藏或者包庇反革命和其他犯罪分子的,要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就属于这种结尾方式。

11、“总结归纳”式结尾

在叙述了若干观点或问题后,为了引起重视或注意,在结尾处往往再用概括的语句对上述问题进行总结归纳。这种结尾方式有利于强调主题,突出重点。

12、“不结而结”式结尾

《决定》《决议》《规定》《条例》《情况简报》一类的公文,往往在叙述了规定事项和有关情况后,感到语意已尽,再没有什么要说的了,就不另写结尾内容而结束。这种“不结而结”的方式,能给读者以简练明快、言简意赅之感。

文章结尾的方法 篇6

一、自然式

例如《飞夺泸定桥》:“红军的主力渡过了天险大渡河,浩浩荡荡地奔赴抗日的最前线。”这样的结尾一般用于叙事,自然收束,结局明确。

二、总结式

这要求在结尾处对全文进行简洁的概括和总结,收束全篇,揭示文章中心。如《养花》一课结尾:“有喜有忧,有笑有泪,有花有果,有香有色,既须劳动,又长见识,这就是养花的乐趣。”

三、照应式

这类文章的结尾同前文互相照应,使文章结构严谨,和谐统一。如《十六年前的回忆》的结尾:“我低声对母亲说:‘妈,昨天是4月28日。’母亲微微点了一下头。”照应文章的开头:“1927年4月28日,我永远忘不了那一天。”

四、抒情式

例如《再见了,亲人》一文结尾:“列车呀,请开得慢一点儿,让我们再看一眼朝鲜的亲人,让我们在曾经洒过鲜血的土地上再停留片刻。再见了,亲人!我们的心永远跟你们在一起。”这样的结尾直抒胸臆,使感情得到升华,引起读者共鸣。

五、引用式

《桂林山水》一文结尾就是一例:“这样的山围绕着这样的水,这样的水倒映着这样的山,再加上空中云雾迷蒙,山间绿树红花,江上竹筏小舟,让你感到像是走进了连绵不断的画卷,真是‘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采用这样的结尾,能让读者去回味。

写好文章的结尾论文 篇7

一、审题

审题可分为两个方面:一是试卷中作文题的题目要求, 二是我们所要写的习作的题目。为什么要这样分呢?因为学生只有搞清楚了题目的要求才能知道试题要求自己写什么样的作文, 怎么写, 写成哪一种类型, 才能确定自己所要写的习作的题目;只有在弄清习作题目的基础上, 学生才能确定文章的中心, 才能去围绕中心选择材料, 布局谋篇。如果试题中给了题目 (命题作文) , 学生就以它为准, 不能做任何修改;如果只给了一半 (半命题作文) , 学生就应根据题意确定另一半要填什么;如果要求学生自拟题目, 那么学生就得根据题意自己确定习作的题目了。

不管哪一种类型, 学生定好了要写作的题目后, 就要分析这个题目 (审题) , 这才是写作的第一步。审题的目的是为了不写偏、不离题, 让写出来的习作符合试卷题目的要求。

二、开篇

确定了作文题目, 选好了作文材料——也就是说, 找准了作文的方向, 学生就可以动手“写”了。俗话说:“万事开头难。”只要开头解决了, 往下写就比较顺利了。“一个良好的开端预示着成功了一半。”开好作文的头, 有利于学生开阔思路, 顺利进行正文的写作。那么怎么样开头呢?不同的作文题目、不同的作文内容有着不同形式, 教师必须结合实际情况确定如何开头。一般来说, 开头有以下几种方式:

(一) 开门见山

要写什么直接说出来, 直接进入文章的主要内容。例如, 要写《我的愿望》这篇文章, 学生可以这样开头:“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愿望, 我也不例外, 我也有自己心中想要达成的愿望, 那就是, 我希望自己能……”这样的表达直接引入了作文的内容, 一目了然。

(二) 逐渐深入

用开始的几句话作为引导, 慢慢接近作文的主要内容。还是以《我的愿望》为例, 学生可以这样开头:“那天同学过生日, 我们好多同学都去表示祝贺。就在吹蜡烛时, 有同学说:‘闭上眼睛, 许个愿啊’。听了这话, 我的心中不由得一动:我的愿望是什么呢……”这样就可把作文的内容引出来了。这样的写法含蓄, 引人深思。

(三) 设置问题

记得以前我们的小学课本上有这样一篇课文《奇异的海底世界》, 在这篇文章里, 作者一开头就提了一个问题:“你们知道海底是怎样的一个世界吗?今天, 让我们一起去了解一下神秘的海底世界吧!”这样一个问题就直接进入正题, 引入了要写的内容, 提起了读者兴趣。学生写《我的愿望》也不妨仿照此种设问方法来开篇, 引出主题。

三、布局谋篇

所谓布局谋篇就是安排文章的结构, 按顺序组织材料。例如, 可以根据需要把一篇文章按照总分总的结构去写, 也可以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去写, 还可以按照事物的几个方面去写等, 这些就是布局。谋篇就是合理根据顺序组织材料。材料的安排要有详有略, 要把最能体现中心思想的材料作为重点来写, 把那些只是起辅助作用的材料写得简略一些, 这样才能使得一篇文章详略得当, 重点突出, 中心明确。例如, 要写《人与环境》这一篇文章, 学生写之前就要在脑海里有一个安排:先写看到的环境恶化的现象以及这种现象带来的不良影响, 再来写过去环境的景象, 通过对比突出环境恶化的不良后果, 最后说说该怎么做才能保护环境、恢复以前美好的景象等。这只是写这篇文章的一个角度, 学生还可以从其他方面去写, 但是, 不管从哪一个角度写, 都要注意文章的结构安排。就像建房子一样, 只有立好框架才能谈得上装饰, 作文也只有安排好结构才能组织材料, 否则写出来的作文将是一片混乱, 顺序不清, 材料详略不当, 就更谈不上中心明确、重点突出了。

合理地组织材料是把文章写具体的关键所在。学生先应分清楚材料的主次、先后, 然后根据文章的结构去安排调整。例如, 要写《XX我想对你说》, 要这篇作文中“说”的内容是重点, 其他起衔接作用的内容可以简略一些。这样学生写出来的文章才能有重点、有中心。

四、结尾

文章的结尾很重要。结尾好, 能给人一种回味的感觉, 文章也会显得结构完整;结尾不好, 是一种缺憾, 会影响文章的整体效果。文章结尾的方式有很多, 如:结尾点题、点明中心、展望未来等。不管是哪一种结尾方式的运用都要根据文章的内容来确定。学生写的文章中运用最多的结尾方式应该是“结尾点题”“点明中心”这两种。学生在写完文章后点一下题目或者是文章中心往往会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积累:写好文章的前提 篇8

关于积累与写作的关系,著名文学大师郭沫若有这么一句诗,他说:“胸藏万汇凭吞吐,笔有千钧任翕张。”这句话道出了积累对写作的重要意义。但在平时作文教学活动中,我们的教师大多偏重写作技巧的指导,而往往轻视对语言、材料积累的引导,造成了学生一到写作文,要么是没词,要么是没合适的素材,造成无米下锅的场面。如何改变这一局面,指导小学生进行积累呢?在教育一线上工作20年来,我一直在这方面进行着有益的尝试。我认为在强化学生积累时要注意:

一、从多条途径积累

1. 书本———积累的首选

作家唐弢说:“一个初学写作的人,必须重视实际生活,同时也必须把读书当做实际生活中的一部分。这样,书本上的记载才不会成为公式存在,而可以匀和地融化在自己的生活里,融化在自己的文章里了。读书对作文有着重大的指导意义,简言之,它可以使学生增长知识,开阔眼界,发展语言,借鉴写法,受到情感陶冶等等。”可见,书本是学生进行积累的首选。教师可引导学生从阅读兴趣入手,促使学生多读熟读,在读书中进行大量的语言及表达技巧的积累。

2. 生活———积累的仓库

写作不仅需要书本知识的积累,同时也要注意社会生活经验的积累。生活是积累的大仓库。秦牧在《语林采英》中说:“语言的宝库在当代人的口头上。”可见,从生活中不仅能进行素材的积累,还能进行语言的积累。因此教师必须让学生从生活中积累,培养他们用眼睛观察的习惯,鼓励学生做个有心人去留心观察生活。这不仅能开阔视野,而且能够提高学生的观察力、思维力,而这些也正是写作能力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

二、用多种方法积累

1. 背诵

背诵是一种语言的积累,但它决不仅仅是字词句篇的积累,同时也是思想的积累、认识的积累、文化的积累。因此,在作文教学中教师要特别注意强化学生的背诵练习。教材中的优秀篇目、课外读物中的精彩片断、名言警句、古诗词等等,都可以要求学生反复吟诵,熟读会背。为了更好地激发学生背诵的兴趣,我不仅教给学生一定的背诵方法,而且根据小学生热衷活动的心理特点,搞了不同形式的活动并加以奖励。比如,对于低年级的孩子,每背会一篇文章就奖一颗红星,拥有十颗红星照片就上墙,成为背诵小明星。学生常常会乐此不疲。随着学生年级的升高,竞赛办法也有所改变。但万变不离其宗,目的就是激发学生背诵的积极性,加强语言积累。

2. 阅读

阅读是写作的基础。大量的课外阅读,不仅扩大了学生的视野,增长了见识,积累了词语,学会了遣词造句,而且还能让孩子学会观察的方法、学会构思、学会选材立意。小学语文课文内容虽然丰富,可供给小学生多方面的“营养”,但仅限于课文的学习是远远不够的。如果从延伸课文内容入手,引导学生多读,其效果就大得多了。如学了老舍的《我家的猫》,再推荐一篇老舍写的《养花》请他们读,并引导他们讨论:老舍先生最喜欢的是花还是猫?这样,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就深得多了。如果由此再引导他们读《美丽的小兴安岭》《林海》等课文,学生对老舍先生的语言风格、思想感情等就了解得更多了。学一篇,带多篇,既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又培养了学生读书兴趣,更在读书中积累词语,学习写作方法。教师可开展有益的活动促进学生读书,达到积累的目的,这是促使学生积累的有效方法。如:进行不同主题的演讲、讲故事比赛、小记者活动等,使学生切实看到读书有用武之地,感受读书的乐趣。学生结合每次活动都广泛读书,并通过熟读进行积累。面对浩如烟海的书籍,教师得帮助学生挑选适合他们的读物。所以,每学期,我总爱给孩子推荐一些书目,并每周抽出一节课专门指导孩子进行课外阅读,教给读书的方法,如抄读法、浏览法、跳读法等。

3. 写读书笔记

俗话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要想让学生读的东西真正留在记忆中,成为永久的素材,必须指导学生写读书笔记,教会学生不动笔墨不读书。每学期开学初,我都会让学生准备一本摘抄本,并取一个动听有创意的名字,如浪花集、繁星集等,针对不同年级提出不同要求。三年级刚起步,学生可摘抄名人名言、格言、谚语、成语、典故、好词好句等,并要求学生有规律地积累,轮流在课前两分钟进行交流,简单地阐述自己的感悟,将之消化吸收。年级升高些,就让学生写读书心得,从读和悟两方面写出自己的读书体会。刚开始可三言两语进行一番点评,时间长了,可长篇大论写感想。

4. 记日记

学生作文,感到最困难的是觉得没有东西可写,主要原因是不会或不善于捕捉生活中的作文素材,针对这些,我就有意识地让学生写日记,记录生活中的点点滴滴,为学生储存写作素材。

如何指导学生记日记呢?教师可分三步训练:(1)训练学生“照相”。所谓“照相”,就是像照相机一样把生活中的事简单真实地记录下来,不需要耗费太多的时间和精力。每天发生的事情很多,孩子们又没有过多的时间去详略得当地描写,与其让这些素材白白流失,不如点明“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等要素,用一两句话记下来,长久地保存下来,成为作文的原始材料。(2)训练学生合理取舍,寻找“精华”。一个星期下来,学生们给生活照了不少相,积累了不少的素材,但这些素材都太过简单。如何让这些素材成为作文的现实“材”源,更详细、更明白些呢?要解决这个问题,就必须对材料进行筛选,教会学生合理取舍,利用星期天把“相册”理一理,挑两三件自己认为最有意义或最感兴趣的事,作一些回忆与联想,添上“事情经过”“人物言行”“天气情况”“个人感受”“事物变化”等元素,把这些素材变为精华。(3)训练学生整理素材。一个月下来,学生大多能积累一定数量的作文素材。为了查找方便,应训练学生分门别类整理素材。这样,既锻炼了学生的选材能力,也为下一步的写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多条途径、多种方法的积累,为作文提供滚滚“材”源,学生也就不用再为作文无事可写而烦恼了。到写作文的时候,根据题目,取其所需,写起作文来就会得心应手,左右逢源。生活是七彩的,它多姿多彩地呈现在我们每一个人面前。学校、家庭、社会都会有时代的浪花飞溅,教师有目的地引导学生自觉地去观察生活,观察周围的人,周围的事物景物,学生就会发现一个个宝藏,就会有源源而来,取之不尽的材料。

怎样写好文章题目? 篇9

文章题目字数不宜超过20 个字,尽量不用缩略语,不加附标题,且文题要鲜明,紧扣内容,范围不宜过大或过小。题目要准确描述报道的内容,包含足够的信息以便了解论文内容,交待重要的关键词、研究所涉及的主要参数( 自变量、因变量) 、研究对象和/或研究方法。如: 《小隐静脉栓塞对腓肠神经营养血管逆行皮瓣影响的实验研究》。

题目写好后先进行自我审查: 文题是否准确的描述了所报道的研究? 是否有误导或不完整的情况? 是否包含足够的信息以使读者了解论文内容: 重要的关键词、研究所涉及的主要参数( 自变量、因变量) 、研究对象和/或研究方法?

怎样写好文章题目? 篇10

文章题目字数不宜超过20个字,尽量不用缩略语,不加附标题,且文题要鲜明,紧扣内容,范围不宜过大或过小。题目要准确描述报道的内容,包含足够的信息以便了解论文内容,交待重要的关键词、研究所涉及的主要参数(自变量、因变量)、研究对象和/或研究方法。如:《小隐静脉栓塞对腓肠神经营养血管逆行皮瓣影响的实验研究》。

题目写好后先进行自我审查:文题是否准确的描述了所报道的研究?是否有误导或不完整的情况?是否包含足够的信息以使读者了解论文内容:重要的关键词、研究所涉及的主要参数(自变量、因变量)、研究对象和/或研究方法?

怎样写好文章题目? 篇11

文章题目字数不宜超过20个字, 尽量不用缩略语, 不加附标题, 且文题要鲜明, 紧扣内容, 范围不宜过大或过小。题目要准确描述报道的内容, 包含足够的信息以便了解论文内容, 交待重要的关键词、研究所涉及的主要参数 (自变量、因变量) 、研究对象和/或研究方法。如:《小隐静脉栓塞对腓肠神经营养血管逆行皮瓣影响的实验研究》。

题目写好后先进行自我审查:文题是否准确的描述了所报道的研究?是否有误导或不完整的情况?是否包含足够的信息以使读者了解论文内容重要的关键词研究所涉及的主要参数自变量因变量研究对象和或研究方法

上一篇:农村老年人群下一篇:初中英语作业的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