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标题论文

2024-09-30

文章标题论文(精选6篇)

文章标题论文 篇1

我以高中课本中出现的一些文章作为范例, 与大家共同探讨学习英语文章标题的独到之处。这些文章主要分成两大块内容: (1) 内容与标题:主要介绍标题与内容之间的关系, 以及标题是如何为内容服务的; (2) 中英文标题对照:通过一些中英文文学名著书名与其英语翻译对照, 比较优劣, 了解不同文化的表达方式。

一、内容与标题

下面是一些高中课本里 (江苏牛津英语) 阅读文章的标题, 要求学生把他们进行分类, “Boy missing, police puzzled”“School life in the UK”“Dying to be thin”“The curse of the mummy”。

1. 直白型标题 (Literal titles)

从上面的例子中很快就能找出第一类的标题, 他们是:“School 1ife in the UK”“Boy missing, po1ice puzz1ed”。从这类标题中我们可以了解什么呢?

把“boy missing, po1ice puzz1ed”补全了就是:A boy is missing, but the police are puzzled why he is missing。这时让学生回想一下这篇课文的内容, 一下子就能记起它的大概内容。

从以上我们可以学到:直白型的标题必须注意它的中心词和修饰词。这一点在高考试题中经常出现, 在做这类题时就应该抓住各个标题的核心, 比较它们的侧重点, 然后根据文章内容来确定, 究竟哪一个才能最大限度地包括整篇文章内容。

2. 含义深刻型标题 (Figurative/Metaphoric titles)

这类标题必须一个个分析, 因为每个都凝聚了作者的良苦用心, 都是生花妙笔, 精心写出的, 值得我们仔细推敲。

(1) “The curse of the mummy”:重点分析curse和mummy这两个词, 想想这两个词可以让我们联想起什么?学生自然可以从curse中想到hatred, anger, revenge, mystery等词, mummy一下子就会联想到pyramids, death, jewelry, mystery, tomb, 这些词所营造的氛围是否与文章相吻合?答案太明显了。这些正是文章里所要展示的文字外的内容。这个盗墓的故事流传了许久, 迄今为止还有许多不解之谜。

(2) “Dying to be thin”:用的双关语的手法。dying可以是死, 也可以表示非常想要, 作者因为非常想要减肥, 差点死掉, 这两者正是故事发生的起因, 用它来做标题可以吸引读者看下去了并一解究竟。

以上只是一些学过的文章, 下面欣赏一篇我从以前的课本中所摘取出的标题, 并对它们加以赏析。

(3) “E-vo1ution”“Have you e Xperienced?”:咋看这两个标题以为单词写错了, 其实这正是作者的匠心所在。“E-vo1ution”把evolution一个词拆成两半, 再借用它的音, 表示的意思是the evo1ution of electronics, 而我们现在经常把E-time, E-mail, E-bar等看成常用词, “e”则成了电子时代的代名词。eXperienced中的X代表的是课文中所讲到的X-games, (极限运动) 。所以这两个标题玩的是拆字、拼字游戏。

二、中英文文学名著书名对比

接下来我们看一看中英文文学名著书名的翻译, 把他们进行一下对比, 看看你更喜欢哪一个。

首先是一组中文名著:我首先给出的是英文的翻译, 看看学生能否与中文相对应起来“A dream of red mansions”“The journey to the west”“Out1aws of the Marsh”“Romance of Three Kingdoms”。

当学生搞清楚每个词的意思时, 他们是能对上《红楼梦》《西游记》《水浒传》《三国演义》这四大名著的。它们的翻译版本较多, 我摘取了四个比较常用的翻译, 但是学生们普遍反映受不了这样的标题。可是能想出比他们更贴切的标题吗?这留待他们将来去解决。

第二组是英文小说“Robinson Crusoe”“Romeo and Juliet”“Great expectations”“Wuthering Heights”“Gone with the wind”。让学生想想他们的中文名字叫什么?其中一二两个很明显, 以人的名字命名, 翻译过来也如此, 有时可以稍加改动, 如《鲁宾逊漂流记》就多了漂流记三个字。另外三个分别是《远大前程》《呼啸山庄》《飘》。中文的翻译大家都能接受, 但是换位思考一下, 如果是外国人自己看中文呢?他们能接受吗?“Gone with the wind”, 一切都随风消逝, 主人公的庄园、她的亲人、南方的生活方式等都消逝不见了, 而“飘”能有这样的含义吗?

摘要:“题好文一半”是许多学生都知道的道理, 因此在他们写中文作文时都会花很多工夫去想一个比较好的题目, 这样既可以吸引眼球, 又能给文章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英语作为一种语言, 它也有许多值得欣赏之处。

关键词:英语,文章,标题,赏析

文章标题论文 篇2

(总领全文、点明主旨、表达作者情感、表明作者写作目的)

1、标题运用的修辞手法或写作手法的作用,如象征、比喻、一语双关等。

例 考题《蔷薇几度花》,运用了象征的手法,用“蔷薇花”象征了老人淡然、不强求的品质。《不要让一粒沙成为你的阻碍》,标题运用的比喻的手法,把小困难比作“一粒沙”。《那 扇门》,标题运用一语双关的手法,既指生活中的“门”,又指孩子的“心门”。

2、交代文章的写作内容。

例:鲁迅《一件小事》,标题交代文章写作内容——一件小事。

3、交代文章的写作对象。例:胡适《我的母亲》,标题交代文章写作对象——我的母亲。

4、交代写作顺序。例:鲁迅《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标题交代文章写作顺序——空间顺序。

5、交代文章主题、情感。

例:聂华芩《亲爱的爸爸妈妈》,标题交代文章表达的情感——对爸爸妈妈的热爱。

6、设置悬念,激发读者阅读兴趣。

例:位梦华《旅鼠之谜》,设置悬念,激发读者阅读兴趣。

7、是文章行文的线索。例:林海音《爸爸的花儿落了》,文章以花开花落为线索。

结尾在文中的作用:

结构:点题、首尾呼应、总结全文。

内容:突出人物品质/情感、点明中心、深化中心 开头在文中的作用:

结构:点题、引出下文、总领全文、为下文作铺垫、设置悬念。内容:突出人物品质/情感。中间在文中的作用:

结构:过渡、为下文作铺垫、埋伏笔。内容:概括内容、突出人物品质/情感。

人称叙事方法 第一人称叙事法

由于文章的内容是通过“我”传达给读者,表示文章中所写的都是叙述人的亲眼所见,亲耳所闻,或者就是叙述者本人的亲身经历,使读者得到一种亲切真实的感觉。第三人称叙事法

使用第三人称叙事法,叙述人既不受空间、时间的限制,也不受生理、心理的限制,可以直接把文章中的人和事展现在读者面前,能自由灵活地反映社会生活。但第三人称叙事又往往不如第一人称叙事那么亲切自然。

文章开头的写作技巧

开门见山式

所谓“开门见山”,是一种比喻的说法,指的是写文章时直截了当入题的一种写法。如《谈骨气》一开头就亮出观点:“我们中国人是有骨气的。”《白杨礼赞》一开头就触及题旨:“白杨树实在是不平凡的,我赞美白杨树!”这种方法在各类文章的写作中得到广泛的运用,占有很大的比例。它的表达角度,可以是开头直叙本事,也可以起笔点题;可以开宗明义揭示主旨,也可以单刀直入点明敌论。如此等等。由于这种写法干脆利落,入题快捷,不枝不蔓,所以应为考场作文开头的首选方法。

背景渐入式

如《孔己已》开头:“当街一个曲尺形的大柜台……可以随时温酒”。《在烈日和暴雨下》开头:“六月十五那天,天热得发了狂!”这些开头或交待事情发生的时间、地点、节令、气候或阐述论题的背景、环境等。在考场作文时,有些题目乍一看,觉得突兀,不可捉摸,但联系背景一想,便豁然开朗了。如1999年的高考作文题目是《假如记忆可以移植》,联系近几年的科技发展,克隆技术的问世了,基因可以移植了,航天技术更是突飞猛进。近几年来,我国的经济持续发展,经济建设取得了突出成就。联系这些背景,文章的内容可写了,联想与想象也便有了立足点了。

设问置疑式

先倒叙事情的结果,设置悬念,或先设问破题,引起说明或议论。如《枣核》的开头:“动身访美之前,……可是却很蹊跷。”又如《万紫千红的花》开头设问:“花为什么会有各种美丽鲜艳的色彩呢?”这种开头方法,其目的是设置悬念,引起读者的关注,激发读者的兴趣,同时增加文章的曲折,显现文章的布局之美。这种开头技法在中考作文中的频率很高。当然,这种开头形式要注意巧妙运用,避免单

一、或追求形式上的好奇。

(其实,这种开头的形式是很丰富的,如: ①先提出一个悬而未决的问题。②先截取一个精彩的事件片断。③先交待一个起线索作用的物件。④先安排一个引发故事的场景。⑤先介绍与故事情节紧密相关的人物。)

名言警句式

开头引用警句、名言、诗句或俗语、谚语等,可以达到吸引读者,帮助突出中心的作用。如《回声》开头引用了艾青的一首诗。《怀疑与学问》开头引用了程颐的话:“学者先要会疑”等。这种开头法,也是一般考生容易掌握和便于使用的方法。试想,哪个考生记不得几首古诗,几句格言,几条名言呢?考场作文,因题而异,相机引用,又何乐而不为?名言警句式开头运用得自如,往往能增强开端的气势,使人感到突兀、峥嵘、高远。当然,引用时要尽量准确,避免出现知识性错误。

精辟设喻式

开头设喻,以引起读者对要说明的事物或道理的兴趣。如《中国石拱桥》开头:“石拱桥的桥洞成弧形,就像虹。”《马说》开头:“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以伯乐与千里马的故事为喻引出中心论点,精辟设喻式多用于议论文的开头,它能使文章发端新颖,增强文章的吸引力和表达效果。既然是“设喻”,就得注意所言之“他物“与本题有一定的相似之处,不能牵强附会。

描写方法:

是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把人物或景物具体描绘出来的一种手法。

按内容来分,描写有人物描写和景物描写两种。

人物描写的方法主要有六种,即概括描写、肖像描写、语言描写、行动描写、心理描写、细节描写;

抓住文章标题 感知课文内容 篇3

现代心理学认为,人类和高等动物的学习,根本不是对个别刺激作个别的反应,而是对整个情境作有组织的反应,因为心理现象的最基本特征是在意识经验中显现结构性或整体性,而整体性又是先于部分并决定部分的性质和意义。系统论的整体性原理也告诉我们,如果掌握了整体各部分之间的规律和联系,使之互相补充,互相协调,那么这些部分的组合就会形成一个新的整体功能,其功能将大于各部分功能之和。《语文新课程标准》更明确指出,“在教学中尤其要重视培养良好的语感和整体把握的能力”。这些论述都深刻地阐明了阅读课文首先要著眼于整体,立足于全局,引导学生从整体上感知课文。

整体感知是阅读主体对读物的内容从总体上作正确的感悟。著名特级教师钱梦龙先生明确指出:“整体感知(感受)课文是阅读理解的起点,也是阅读者在阅读过程中对读物的一种近乎直觉的认识。” 王荣生先生则认为:“整体感知的完整表述应该是:用整体感知的方式阅读适宜于整体感知的文本以达到整体感知的目的。”

整体把握文章内容不妨从文章标题入手。因为标题是文章的“窗口”,是作者或编者根据文章内容深思熟虑、反复斟酌推敲得来的。打开这扇窗户,就能窥见其中的奥妙,就能整体把握文章的基本内容。

当然,文章的标题形式多样,特色各异。有的一目了然,开门见山,有的意味深长,暗藏玄机……整体感知文章内容,需要根据标题的特点和规律,采取不同的方法和策略。

一、认识“事件型”标题,感知文章内容

这类标题交代了文章的主要事件、主要情节,或者交代了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及故事涉及的人物。叙事类文章大多采用这种标题形式,如毛泽东的《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蒋子龙的《乔厂长上任记》、张岱的《湖心亭看雪》、老舍的《济南的冬天》、杨绛的《老王》等。我们可以采取猜读法,根据标题猜测正文内容,然后把正文与所推测的内容进行比较,达到整体感知的目的。学习苏轼《记承天寺夜游》,便可从标题入手,思考这样三个问题:1、作者与谁一起在什么时间到什么地方游览?2、在夜游过程中,见到了什么样的景象?3、作者为什么要夜晚到承天寺游览?问题1的作用是为了了解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任务级时间经过,弄清主要事实,由问题2可以了解文章所描写的庭下月景,问题3能使读者初步明白作者赏月时的复杂心境。由标题引发的三个问题便可知道这篇文章由叙事入手,通过写景,传达出作者复杂的心情。

二、认识“ 对象型”标题,感知文章内容

说明性文体和议论性文体中部分篇目的标题往往点名了说明、议论的对象或话题,像黄传惕的《故宫博物院》、叶圣陶的《苏州园林》、胡绳的《想和做》、培根的《论读书》等便属于这类标题。感知内容时可根据文体特点来进行,古人云:“体不辨,则入于邪陋。”是说不知辨体就有盲目性,就会走弯路,影响整体阅读效率。鲁迅先生也曾经讲过:“分类有益于揣摩文章。”这就是说,体裁往往界定了文章的形式和内容,因此,从辨别文体入手,即根据其特点和规律明确某一体裁的基本结构模式,就可以迅速而准确地弄清文章的基本框架和内容要点,强化对课文的整体感知。一般说来,说明性文体要弄清说明对象及特征、说明顺序、说明结构、说明方法、说明语言等要素,议论性文体要知道议论的三要素—论点、论据、论证及语言特点。如学习茅以升的《中国石拱桥》, 就能从标题上明确,这是一篇典范的说明文,文章以中国石拱桥为说明对象,那么,中国石拱桥的特征有什么特征?作者采用哪些方法、按什么顺序来介绍中国石拱桥?搞清这些问题就算整体感知了课文的内容。再如《中国共产党八十年的奋斗业绩和基本经验》一文,标题高度概括了课文的基本内容,文中论述了中国共产党八十年来的哪些“奋斗业绩”和哪些“基本经验”,归结这些业绩和经验可以得出什么结论就是文章的中心论点。

三、认识“暗示型”标题、感知文章内容

有些文章的标题比较隐讳,文章的主要内容或者主题思想没有直接说明,需要根据内容理解标题的比喻意义、引申意义,从而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如气象学家竺可桢所写的科普说明文《大自然的语言》,初次接触课文时,我们不禁要问,语言是人们交流思想、传递信息的工具,大自然怎么会有语言?大自然的语言指的是什么?读了课文才恍然大悟,原来大自然的物候现象,如草木荣枯、候鸟去来等,实际上起着预报农事的作用,从这一点上说,物候现象仿佛就是传递信息的“大自然的语言”,原来题目标作“大自然的语言”,其实就是“物候现象”的形象化说法。这样拟题显得新颖别致,引人入胜。还有像阿西莫夫的《恐龙无处不在》一文,初看标题,我们可能认为这篇短文要想人们描绘上亿年前恐龙家族的繁衍生息、遍布世界的盛况,但读了全文,我们才明白这是一篇通过南极恐龙化石的发现来证明“地质板块构造”学说的科普论文。

四、认识“想象型”标题,感知文章内容

有些科幻类文章的标题富于想象性,标题能激发学生的联想和想象,开启学生的思维。学习《如果人类也有尾巴》时,我们就可以这样引导学生感知:同学们知道很多的动物有尾巴,有没有想过如果人类有尾巴会怎样啊?人类的尾巴该是什么样子?我们可不可以让人类的尾巴也像动物尾巴一样有很多功用呢?我们要怎样打扮我们的尾巴呢?同学们的学习兴趣一下子调动起来了,迫不及待的阅读课文,了解文章内容。

从文章标题入手,整体感知文章内容是一种常用的方法,实践证明,行之有效。它彻底摒弃了分析式语文教学,重在引导学生整体感知,力避纯理性的抽象化、破碎化、标签化的分析。

参考文献:

1、张桦 希尧:《整体感知课文是阅读教学的起点》,

试论新闻报道文章标题的撰写 篇4

打开一个网站, 首先映入眼帘的, 是新闻标题;

听广播/看电视, 首先听到/看到的, 也是新闻标题。

在信息传播高度发达、生活节奏日渐加快的今天, 媒体受众面对着铺天盖地的信息大潮。不论你是看报纸, 还是浏览网页, 大家都不可能花费太多的时间来阅览新闻内容;媒体受众更多的是浏览标题, 寻找自己喜欢的、感兴趣的或者是需要的内容, 进而决定是否继续了解该新闻报道的内容。是否选择接收新闻信息是受众自己的权利, 但新闻标题作为文章结构的第一部分, 往往影响着受众对新闻的选择, 因此要想新闻报道获得成功, 新闻标题至关重要。

一、新闻标题的重要性

邓拓说:“谁要是给我想出一个好标题, 我给他磕三个响头。”由此可见, 标题撰写作为新闻写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一篇报道的成功来说具有十分关键的作用。

报纸、网络等媒介的新闻信息是需要有人看的, 否则就失去了存在的意义。如何吸引受众的眼球、引起受众的阅读兴趣, 是每一个媒体共同面临的问题, 也是媒体竞争的根本所在。坚持按照新闻的基本规律办好媒体, 提高媒介质量是增加受众、提高媒体威信的重要途径。新闻报道的写作是新闻信息的“编码”, 是新闻传播的根本工具;提高新闻报道的写作水平, 才是提高媒介质量的关键。

新闻标题是揭示新闻内容的简明而醒目的文字, 是对新闻内容的高度概括和浓缩。新闻标题具有揭示内容、组织新闻内容和吸引读者阅读的作用, 同时它也是记者和编辑沟通的一个重要手段。标题一般很短, 要在极少的文字里寻求最大的表现力, 这实在是一个很艰难的过程, 非得下功夫精雕细琢不可。撰写新闻标题是一个新闻记者的基本功, 是一个新闻记者写好新闻报道的第一步。

二、新闻标题的构成

一个完全式的新闻标题包括引题、主标题与副题。例如:

《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京开幕》 (引题)

《胡锦涛代表第十六届中央委员会向大会作报告》 (主标题)

《吴邦国主持大会2237名代表和特邀代表出席大会》 (副题)

(新华社2007-10-15)

(一) 主标题

主标题简称主题, 又叫正题、母题, 是标题的主干。主标题表现标题中最具吸引力的内容, 表达新闻报道的主题思想和核心内容, 在标题中的地位最为重要。

主标题是一篇报道必须具备的成分, 一个标题可以没有引题和副题, 但绝对不能没有主标题。

(二) 引题

引题又叫肩题、眉题, 它位于主标题之前, 是主标题的先导, 具有强调意义、渲染气氛、交代背景、铺垫和引导的作用。引题字数不宜过多, 一般不超过一行。

(三) 副题

副题又叫子题、下副题, 是对主标题的内容进行补充的标题。副题的形式比较灵活, 可以是一句完整的话, 也可以是用逗号隔开的几个分句。

(四) 标题的组合方式

新闻标题的结构可以分为单一型和复合型两类。

单一型标题只有主标题。一般情况下, 消息的主标题使用的是实题, 而不用虚题。实题着重表现具体的新闻事件;虚题以说理抒情为主, 侧重说明原则、道理、愿望或渲染某种情绪。通讯可以使用虚题作为主标题。

复合型标题有主标题又有辅题, 具体地可以分为主引式、主副式和完全式。主引式由引题加主标题组成;主副式由主标题和副题组成;完全式标题则是引题、主标题和副题俱全的新闻标题。

由于完全式标题显得庄重, 除政治性特别强的重大新闻以外, 一般不必使用这样隆重的标题形式。

三、新闻标题的写作

(一) 写作步骤

1. 寻找关键词, 用一句话把新闻的核心内容表达出来。

标题揭示正文的核心内容, 标题表达的事实不应该超出正文写作的范围。撰写新闻标题首先就要把能够揭示正文中心内容的关键词找出来;在很多情况下, 标题的撰写可以参考导语内容, 把最应该突出的新闻要素在标题中表现出来。与普通文章的标题不同, 新闻标题通常都是用一句话来表达, 句子成分要求完整、有动词, 一般很少用一个名词性短语代替, 因为新闻是告诉受众一件事情而非某个物体的名字。在找出关键词之后, 就应该把关键词合并成一句完整的话, 使其成为标题的基础。

2. 压缩、精炼标题。

将连成一个句子的标题进一步地简化、精炼。新闻的真实性性质, 决定了新闻标题要侧重报告事实。因此, 新闻标题一般是实题, 具有动态性;一般讲究具体、明确;通常采用主谓结构的句子来强调事实的动态性。

(二) 标题的写作技巧

在标题撰写过程中, 掌握如下几个技巧将有效地提高新闻标题的撰写质量。

1. 凸显最具新闻价值的要素。

新闻标题的任务之一就是精炼事实、提炼文章的核心内容;新闻标题要呈现出事实动态, 让受众在一瞥之间就能了解新闻的主题、内容和方向, 只有凸显最具新闻价值的要素, 才能达到通过标题迅速传播信息的目的。

2. 标题表达要精确。

新闻标题要表达的新闻要素必须精确、恰当, 切忌模棱两可或存在歧义, 以免误导受众, 应该让受众在看了标题之后就能得到准确的信息。新闻标题的撰写必须以新闻正文为根本依据, 必须避免标题与正文内容互相矛盾;要剔除可能令人费解、模糊不清的字词。

3. 标题内容要通俗化。

其实, 新闻传播就是信息的传递, 新闻写作的过程则是新闻事实的“编码”过程, 而这个“编码”的翻译者, 就是广大媒体受众。如果“编码”艰深难懂, 难以翻译, 受众为什么要承受这种艰难翻译的痛苦呢?于是受众就会选择离开, 不再继续接受“编码”的内容。新闻标题的撰写尤其如此, 切忌把普通读者不了解的艰深内容作为标题来使用, 而应该将这些艰深的新闻要素“解码”成为通俗易懂的语言。新闻报道在涉及专业术语、政策条文等枯燥内容时、在撰写标题时, 新闻写作人员就应该为普通受众着想, 做好“解码”工作。试举例有如下两个标题:

《牡丹江市仪器表二厂试制成酒敏反应器》

《司机喝过酒, 汽车开不走——酒敏反应器试制成功》

第一个标题显得枯燥无味, 并且很多人看不懂酒敏反应器是个什么东西;而第二个标题则通过“司机喝过酒, 汽车开不走”生动地将酒敏反应器的用途反映了出来, 十分通俗易懂, 受众一看便知道酒敏反应器是交警用于测量司机酒后驾驶的仪器。

四、新闻标题撰写的注意事项

(一) 简洁精练

新闻标题要尽量简短, 做到让受众一眼就能看清文章写的是什么内容。最大限度地减少受众的阅读劳累感, 节省受众的宝贵时间, 给受众带来轻松、高效的观看体验。

(二) 信息的高效传递

新闻标题一字千金, 必须充分发挥文字的张力, 用最短的字句, 传达出最全面的信息。

(三) 用语妥当

有这样一个故事, 说的是解放前, 蒋介石在清明节回浙江溪口给母亲扫墓。有一家报纸很讨厌蒋介石, 就想趁此机会骂骂他, 但是又不敢直截了当地骂;并且想在骂蒋介石的同时还让他无从怪罪。最后编辑记者们写出了一个标题——《蒋委员长回老家扫他妈的墓》。

这当然只是一个传说, 不必当真。但是类似这样的标题, 使用于现实中就有用语失当的缺点。而新闻标题用语要求必须妥当, 否则就会引起广大受众的反感。另外, 在现实生活中, 下面类似这类标题的使用就不合适了, 有违新闻伦理。

2004年, 某省媒体报道行人被农用车撞倒, 又被该车从头部压过, 最终惨死于血泊之中的新闻, 竟然使用这样的标题——《骑车人“中头彩”惨死》, 令人看了十分气愤;而在另一起交通事故中又使用了《公交车轮从头越》为标题;像这样的标题, 引来的是读者的反感和对媒体的不信任。当然, 这只是特例, 但是也足以引起新闻记者的深思。

总之, 新闻标题的撰写是一个基础性的能力要求, 新闻标题的写作质量, 对于整篇文章的质量有着重要的影响。新闻记者应该把理论和实践结合起来, 通过学习和摸索, 不断地提高新闻报道标题的写作水平、提高为媒体受众服务的能力。

摘要:新闻报道的标题是文章的眼睛, 是一篇新闻报道最具张力的句子, 是记者向读者传达新闻信息的第一个窗口。写好新闻标题, 是对一个新闻记者基本的能力要求。本文从新闻报道标题的结构入手, 讨论了新闻标题的写作过程、写作技巧和注意事项。

关键词:新闻报道,标题,撰写

参考文献

[1]童兵.理论新闻传播学导论[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11:67-85.

文章标题写法 篇5

“标题”,也称题目,文章的名称。每一篇文章都有属于自己的标题,因此在作文中就出现了对“主标题”和“副标题”的要求,即所谓的“标题格式”。

一般说来,大凡写文章的人,都经过这样几个反复:根据本次作文的目的和中心思想,预先都先设计好“主标题”的腹稿,然后搜集材料、组织材料,按照事物的发展规律和逻辑将文章内容写出来,最后再依据所写内容审视“标题”,看本标题是否达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重新敲定后将文章定稿。

文章标题,是文章的有机组成部分,对于突出主题、表现文章内容有重要作用。不同的文章体裁对标题的拟制有不同的要求。

议论文的标题或直接揭示论点,如《反对自由主义》,或揭示文章内容,如《三大纪律,八项注意》。记叙文的标题或含蓄,有象征性,如《桃花是怎样开的?》或人物、时间、地点等为标题,如《长江三日》。公文的标题大多由发文单位、事由、文种三部分组成。如《关于表彰英雄少年***的决定》。

消息和通讯的标题更为独特,楼主所问的“主标题”与“副标题”的格式问题,就是消息通讯类标题。

消息和通讯的标题,有单行标题,如《校园开办跳蚤市场,引来市民“淘宝”》。

一、有双行标题,如《在火车上与陌生男子交友,17岁女孩被胁迫险遭不测,根据热心群众报案--铁警神兵天降抓获火车“狼外婆”》(见图1)。分解:“在火车上与陌生男子交友,17岁女孩被胁迫险遭不测,根据热心群众报案--”这叫“引题”,即引导文章内容的标题。也有人管它叫:“肩题”或“眉题”。“铁警神兵天降抓获火车‘狼外婆’”这是“正题”,也称为“主标题”,是文章作者的中心思想。

二、还有多行标题,如《文明城市„„面临的重要课题--哈尔滨:距全国文明城市还有多远--关于我市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的调查与思考》(见图2)。分解:

“文明城市„„面临的重要课题--”这是“引题”。“哈尔滨:距全国文明城市还有多远”,这是“正题”或“主标题”。“--关于我市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的调查与思考”这是“副题”或者叫“副标题”。“副标题”的作用在于引申文章主要内容于前方,使读者能在尽短时间内领略文章大致内容。

我们从文章的字号大小、字体的区别上也能看得出哪个是引题,哪个是主标题,哪个是副标题。一般地说,引题最小,主标题最大,副题次之。

文章标题论文 篇6

1 标题的功能与特点

和信息功能型文本一样, 科普文章标题有四大功能:信息、表达、美感、感召。科普文章的读者在阅读科普类书刊时, 往往不会阅读所有文章, 只挑选自己感兴趣的或是与自己学习工作有关领域的内容进行阅读。有些标题可能让人一下就被深深吸引住了, 究其原因是它让读者联想到了某些新奇、有趣或神秘的因素, 从而营造出一种扣人心弦的意境效果。 (杨根培, 2008)

因此文章标题意义重大, 其关键在于该标题能否传递主题, 表达、美感和感召的功能是相辅相成的, 最终目的是感召。感召功能型文本用来感染读者, 呼吁读者。 (Nord, 2001:42-44) 因此, 好的标题除了能够使主题“不胫而走”, 还要“故弄玄虚”, 引起读者的疑问和兴趣, 让读者主动亲近文本。这些功能是构成理想标题的要素。通过对比分析《科学美国人》及其中文版的多篇文章发现, 英文原版标题和中文译文标题具有不小的差异, 各自特点鲜明。例如:

(1) Food Fight

肠道内的营养争夺战

(2) Plant Biotechnology:Tarnished Promise

转基因全球图景

(3) Case Studies:A Hard Look at GM Crops

转基因的事实与谣传

(4) Transgenics:A New Breed

转基因升级之路

(5) Tiny Plants That Once Ruled the Seas

谁在掌控海洋兴衰

(6) Autism and the Technical Mind

自闭症钟爱硅谷

综合全文可以发现英语科普文章标题更注重奠定全文基调的功能, 使用关键词来表明作者的态度, 但是对内容不会开门见山, 比如例2的Tarnished Promise和例3的Hard Look。如果只看标题, 会发现中英文的差异较大, 实际上中文标题更多是对整体内容的总结, 但口吻上较为中立, 不能看出作者对这一现象的态度。虽然作者在标题上透露了文章主题, 仍制造悬念, 比如“谁在掌控海洋兴衰”, 既告诉读者此文有关海洋发展问题, 又激发读者的兴趣去探究是谁在掌控。然而, 如果我们将这个标题直译为“微小植物统治海洋”, 那么标题读起来就有些平淡。如果一个标题让人看后想要通读全文, 最后还能够产生共鸣, 从该标题中得到某种感悟, 这样的标题便是成功的。

2 译者的主体性

翻译是一个复杂的过程, 对一篇译文的效果而言, 译者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译者不仅要对文字进行对应的翻译, 还应意识到翻译是一个交流互动的过程。换言之, 译者不但要担任转换两种语言的使者, 还要尽可能将原文的情感和思想传达给目标语读者, 让他们最大程度上获得与源语读者相似的感受。译者在翻译过程中, 积极调动已具备的知识库、语言技能以及世界观, 对源语进行再创造, 但不能背离原文的大体价值观, 也不得扭曲原文的论点, 肆意借题发挥。从本文中的例子也可以看到, 译者不仅仅是“文字搬运工”, 翻译过程中也需要创造。例1中Food Fight如果直译为“食物之战”, 不仅平乏无味, 还会引起歧义, 指的是有关食物哪方面的战争?也可能无法吸引读者继续阅读的兴趣。译者不应当仅仅满足于找到对应的目标语词汇, 更应该让选择的词汇实现信息传达功能。科普文章虽不如科技学术性论文那么晦涩难懂, 但从词汇层面开始, 翻译便不是“信口开河”。科普文章译者既是老师也是学生, 将读者不熟悉的科学事实解释得通俗易懂, 介绍最新的科学发现, 此时译者扮演了老师的角色;同时, 科学界的知识不断在更新, 译者需要不断学习背景知识, 关注科技发展动态, 因此译者也充当着学生的角色。

3 科普文章标题翻译中的“信达雅”

“信达雅”的原则在文学翻译的探讨中是必不可少的, 实际上这一原则同样适用于科普文体。“信”是基础, 译文应忠于原文, 不能篡改论点或者断章取义, 否则可能会引起非议, 尤其是科普类文章, 虽然不及专业科技文章深奥, 也是比较严肃的内容。“达”要实现的目标是避免文字读起来晦涩难懂, 要做到语言规范, 不会对读者的理解造成困扰。对于标题翻译可以适当灵活些的科普英语而言, 如果其对应的汉语标题既在文字上具备某种吸引人的特色又在其让人联想产生的意境上能引起读者的共鸣和好奇, 那它就达到了“雅”这种翻译的高境界。 (杨培根, 2008) 我们再来看一个例子:原文标题是His Milk, Her Milk, 译文标题为“母乳亦男女有别?”, 如果将标题直译为“他的牛奶, 她的牛奶”, 那究竟是什么意思呢?通读全文后发现, 本文中的milk指的是母乳, 主要讲述的是胎儿性别会影响母亲母乳的情况。所以翻译成“母乳亦男女有别?”既点明了主题, 又提出了一个问题, 让读者来围观。从而实现“信达雅”, 生动、写意, 让人读来颇有趣味, 读完文章后亦回味无穷。

4 结语

上一篇:运用原理下一篇:红霉素发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