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听说读写论文标题

2024-08-22

小学听说读写论文标题(精选8篇)

小学听说读写论文标题 篇1

阅读促进小学生听说读写能力

语文课堂教学是学生获取语文知识的主要途径, 因此,注重把教育理论不断应用到语文课堂教学中去是十分必要的。首先,课堂教学中一定要体现教师与学生的双主体地位。同时,要注意适时适度地应用现代教学 技术手段,以辅助教师施教和学生认知均达到最佳效果。再有,教师要从心理学和认识论的角度分析指导教学过程。最后,也是教学过程中最为重要的一点,就是要注重对学生创造思维的培养。教育的培养目标是要把学生培养成为在思想品德、文化知识、劳动技能、身体心理、审美情趣等诸方面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而学生 主要通过课堂教学有计划地学好各门学科,有效地接受科学知识和相应的技能训练。学生通过课堂教学能较快地掌握人类的文化遗产,同时转变成为自身的能力,这就决定了教育理论在课堂教学中举足轻重的地位和作用。如何全面提高小学语文教育教学质量,做到面向全体学生,促使学生全面发展,落实素质教育,本文想借个人经验的总结、反思,展开对有效提高小学语文中高年级段‚听说读写‛能力的研讨,供大家参考和批评。

什么是语文?叶圣陶先生的说法是:‚以口头为‘语’,书面为‘文’,文本于语,不可偏指,故合言之。亦见此学科‘听’、‘说’、‘读’、‘写’宜并重……‛语与文密不可分,不可偏指,所以称为‚语文‛。然而‚语文‛又来源于生活,故在教学生学‚语文‛时,还要让学生联系生活会用‚语文‛。然而,长期以来,在‚应试教育‛影响下,我国小学教育的种种弊端已日益显现。与其他学科相比,语文教学问题尤为突出,从小学到中学,语文授课时间最多,投入精力最大,而教学效果却不理想,‚少、慢、差、费‛一直是困扰广大语文教育工作者的问题。因而,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今天,在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如火如荼实施之际,讨论语文有效教学的理念与策略,显得十分迫切与必要。所谓‚有效‛,主要是指通过教师在一段时间的教学之后,学生所获得的具体的进步或发展。也就是说,学生有无进步或发展是教学有没有效益的唯一指标。有效教学是推进小学语文课程改革的应然取向,是提高小学语文教学质量的必由之路。近年来为改变语文教学不良现状,一大批语文教师从素质教育要求着眼,身体力行,锐意改革,为全面提高语文教育质量进行了卓有成效的探索,如江苏李吉林老师的情境教学、斯霞老师的‚分散识字‛,黑龙江的‚注音识字〃提前读写‛等。关于有效教学,仁者互见,这是一个不争的事实。我作为一名普通的语文教师,在10多年的教学实践中,自我反思,就小学中高年级语文教学中如何提高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有了自己的一点看法。

一、培养学生的语文意识 现在的语文教学这样那样的问题不少,原因固然有很多,但我认为跟教师没有语文意识,或者说没有较强的语文意识有很重要的关系,可以说教师是否有语文意识已成为制约语文教学质量的瓶颈。什么是语文意识?它是我们在听、说、读、写的过程中,对如何运用语言正确表达,如何遣词造句,如何谋篇布局的一种自觉的、有意识的关注。一句话,就是对如何运用语文的一种自觉。语文意识的养成就是正确的语文习惯的培养和形成的过程。在平时的教学、教研实践中,我不断地提醒自己要有较强的语文意识,要培养学生的语文意识。语文教学要摈弃功利,褪尽修饰,删繁就简,回归常态。凭借简明的教学目标,简约的教学内容,简化的教学环节,简便的教学方法,达到真、纯、实、活的简简单单的语文教学境界,简简单单教语文,完完全全为学生,扎扎实实求发展。语文教学应该走在语文路上,将视野对准语文的本体,把握语文的实质,彰显语文的价值,更多地关注学生的精神世界,如何在实际教学中强化学生的语文意识?还是以读为例。对一个具有高度语文意识的教师来说,教授一篇课文,就不仅要使学生搞清楚课文写了什么,而且要搞清楚它是怎么写的,为什么要这么写,这么写有什么好处,换一种写法行不行,效果有什么不同。有没有这个语文意识,语文学习的效果是大不一样的。有这个意识,语文学习的效果就好,进步就快。没有这个意识,收获就少,进步就慢。现在,在语文教学中,语感的作用已经越来越引起大家的重视。但是怎么培养语感,大家并没有一致的认识。我认为,语感就是语文意识的直觉形式,它就是语文意识不断丰富、提高、强化的结果。语文意识的养成对正确、丰富、敏锐的语感的养成会起到极大的促进作用。

二、激发学生阅读兴趣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读会唐诗三百首,不会写来也会偷‛,这些名言都强调了读书的重要性。阅读过程是一个生命的成长过程。阅读给人以智慧,给人创造力。著名美术家吴为山说过:‚读书的宗旨是使自己进步,恰如聆听大智大哲大贤教诲。‛教师最重要的作用就是激发他们的兴趣,并加以方法上的指点。在教师指导和推荐下,我们要

让学生学会寻找自己感兴趣的知识。阅读就仿佛是一粒火种,只要时机适当,足以点亮人们心中的那一盏灯。因此,我们要注意鼓励学生。难以想象,一个只读课本的学生长大了会怎么样,至少他的心灵之河不会有丰沛的水源。所以,要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让他们力争读透适合自己的优秀书籍。我们教师必须引导学生认真品味文字,掌握技巧,从而使他们在阅读过程中发现自我、提升自我,使鉴赏活动成为他们的自觉修养过程。作为一名学生,能独立阅读非常重要。而通过召开学生座谈会和家长问卷调查,我了解到中高年级学生阅读现状不容乐观。经过反复构思,我设想了一套量化表格,由‚阅读规划表‛、‚阅读摘抄卡‛、‚天天阅读登记表‛等组成。动员家长参与,适时给学生布臵具体的阅读任务,开展读书竞赛活动、诵读活动等,制订有效的奖励机制。

三、注意作文教学的过程性指导 一个完整的写作过程,应该是‚构思、起草、修改和成文‛的过程。而我们的作文教学比较注重写作前的启发和写作成文后的评价与反馈,对于写作过程中的其他环节的指导还不深入。学生作文兴趣普遍不高,作文的质量不够理想,从教师这一块来看,最重要的问题就是不能有效地作用于学生的写作过程,即过程性指导。因此,要改变现在作文教学的现状,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就必须要作用于学生的写作过程。也就是说,作文,要把过去单纯的知识传授转变为通过自己的切身体验与学生的写作实践进行面对面的碰撞,在学生的思维上产生影响。那么,这其中有哪些可以运用的方法呢?举例如下:(1)注重‚两记‛。坚持让学生写好‚两记‛,即日记和读书笔记,奠定良好的语言基础,并积累写作素材。(2)现身说法。注重教师的示范作用,以‚下水‛作文激发学生写作的主动性。和学生交流自己在写作过程中获得的感受和体会,让学生从中获得启发,得到教训。(3)典型展示。让学生在和别人交流写作感受和体验的过程中形成对写作过程的正确认识。注重评优激励,激发学生写作的积极性。(4)放大细节。对写作过程中的一些重要环节进行铺演和解剖,让学生在放大的镜头中发现问题,在反复的历练中揣摩要领,领悟规律。(5)现场提升。让学生在修改和调整中获得过程性的体验,在动态比照中获得强烈的学习刺激,鼓励合作,提高作文质量。总之,我们老师在作文教学中要想真正地发挥效用,发挥老师的导师功能,就一定要想办法去作用于学生的写作过程,而不能只是讲孤立的知识,悬空的技巧。

四、持之以恒抓写字 写字是一项重要的语文基本功,写字培养是语文教育的一个重点。从修订大纲到课程标准,十分重视写字,强调打好基础,包括‚掌握汉字的基本笔画和常用的偏旁部首,能按笔画规则用硬笔写字,注意间架结构‛、‚书写规范,端正整洁‛、‚初步感受汉字的形体美‛、‚养成正确的写字姿势和良好的写字习惯‛,体现了加强写字,提高写字质量的指导思想。同时我个人认为美好的字体可以表达一种情怀、一种趣味、一种心境、一种追求。现代人不可能像汉朝书法家张芝那样天天洗砚台,把池塘水洗黑了,更不可能像王羲之的七世孙智永和尚,单身居寺楼一练就是三十年。眼下的孩子几乎全是独生子女,教师必须采取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才能完成教学任务。坚持有效地练字,至关重要。而练字比较枯燥、乏味。俄国

作家列夫.托尔斯泰有句名言:‚为了让学生学好,必须使他们好学‛。中国古代教育家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这充分说明了兴趣的地位和作用,本人尝试了以下几种激趣法,效果较好:(1)‚天天书法展评‛。利用教室墙壁,精心设计一片学生作品展评空间。统一用田字簿纸张,学生每天张贴一张,字数不作要求。(2)设立‚优秀榜‛,‚进步榜‛。采用自评、集体评价的方式,及时肯定学生的进步,并奖励作业本、钢笔等。(3)目标预设与评价。每周学生结合实际,给自己制定短期目标,如‚写好基本笔画‛、‚写端正字‛、‚调整好字的大小‛等,一周结束作总结评价,从而制定下周目标。坚持下来,学生就能体验到这种过程的快乐,并收获成功。全力推进教育改革,大力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这是新世纪每一位教师的神圣职责。实践证明,更新教育观念,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兴趣和听说读写能力,遵循教学规律,加强学法指导,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树立正确的语文观……是理解与落实《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的标志。

小学听说读写论文标题 篇2

说起“听说读写”, 很多人都认为是语言学习中最基本的几步。殊不知, 这样的几个步骤, 也可以被运用到小学数学的学习中。具体怎么进行呢, 笔者试就日常教学中的实践活动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听讲课, 听发言

听讲课, 顾名思义, 就是让学生集中精神和注意力, 专心听老师讲课, 跟着老师的讲课思路走, 找到自己听不懂的地方, 做出标记, 课下再明确其中存在的问题, 尤其是要注意与在课下预习教材时所发现的疑难问题相对应, 是否是同样的问题, 并找到解决的办法。

听发言, 意思是说, 不仅要听老师的讲课, 还要听其他同学回答问题和发言。同知识基础、同年龄段的学生之间, 进行思想的交流, 更容易有共同语言和共鸣。还可以从其他同学的回答中了解别人学习、思考数学问题的思路和方法, 再经过老师的点评, 更容易激发思考的火花, 理清思路, 学会总结和反思, 使学习更上一层楼。

听是目的, 但也需要一定的方法和手段配合。小学生自控能力差, 不懂得听讲的办法, 经常我行我素, 不太顾及老师和同学的想法。这时, 教师可以用故事引入、创设情境等办法, 结合一定的实物教学用具及书中的图表等, 引导学生积极地思考和参与, 在互动中提高听的效果。我还经常采用的一个办法是, 将学生分成好几个小组, 展开比坐姿、比听讲的比赛, 对于做得好的小组给予口头或实际的表扬和奖励, 在班中树立良好的榜样和模范, 号召大家向他们学习。这样做, 使追求先进和模范成为班级的优良传统, 集中了班级的凝聚力和团结协作力, 潜移默化中影响了学生的学习心理和习惯, 朝着积极的方面发展。

二、说思路, 说体会

数学课由于注重学生逻辑思维和理性判断能力的培养, 所以一向轻言而重思、轻说而重练。我在教学中反其道而行之, 在坚持严谨思考和理性判断的情况下, 更鼓励学生多讲

数学课是一门逻辑学和推理学交织的学科, 注重对学生理性思维和逻辑思维的培养, 轻表达, 重思考;轻语言, 重演练。其实这样做存在一定的片面性, 在学生能够理性思考和判断的情况下, 可以鼓励学生多说所讲, 提高口头语言表达能力。因此, 培养学生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 不仅是语文学习的主要任务, 也是包括数学在内的其他科目的重要任务, 有利于培养学生均衡发展, 也应当引起我们的重视。

做题前首先要有思路, 这个过程往往是静默的头脑活动。说思路, 也即教师引导学生把自己对某一道题目的想法和思路说出来, 哪怕是错误思路, 也要让学生鼓足勇气说出来。教师指出错误产生的原因, 分析正确的解题思路, 并借机进行数学概念和原理的解释、阐发。同时, 教师通过学生的回答, 才能全面掌握学生的思想动态和学习状况, 洞察他们的思维误区和漏洞, 及时调整教学目标和计划。

说体会, 即鼓励学生在预习课本, 研读教材, 听老师讲课后, 说说自己听讲和学习的体会, 说出心中的疑惑和难点, 教师进行回答, 帮助学生加深对课本教材内容的理解和掌握。还可以让学生讲讲自己阅读辅导资料和做题的体会, 课外读物的主要内容, 生活中的数学等方面的情况。通过这种先头脑思考, 后口头表达的方式, 培养他们的逻辑思维, 提高口头语言表达能力。

三、读教材, 读资料

阅读是学生必备的基本功之一, 不会阅读, 就不能学习到更多的知识。同时, 一些调查表明, 能够正确理解题目中的意思也是学生学好数学的关键因素之一。很多时候, 学生在做题时, 只是泛泛地阅读题目, 并没有根据老师的要求仔细、认真地读题, 从而导致误读、误解题意, 做题准确率大大下降。因此, 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也是一项很重要的任务。

读教材, 就是让学生通过细读教材, 熟悉规范的数学语言, 理解数学专有名词和概念的含意, 产生对数学语言和数学名词的熟悉感和认同感。通常来说, 读教材最少要三遍———课前、课堂、课后。课前读教材是为了熟悉教材内容, 找出疑难点;课堂上读教材是要跟随老师的讲课节奏阅读相关条目, 达到掌握相关知识点, 深刻理解教材内容的目的;课后读教材, 是为了巩固前边两个阶段所学内容, 能够对教

读资料是指鼓励学生广泛地阅读数学课外读物, 例如各种数学阅读系列丛书, 数学报刊杂志等。通过广泛地阅读这些课外读物, 使学生关注生活中的数学, 体会身边的数学现象和信息, 感受数学的价值, 了解数学发展的前沿动态等多种情况。这些阅读达到一定的积累程度, 会产生从量变到质变的效果。

四、写笔记, 写想法

说完了“听、说、读”, 还有最后一关的“写”。“写”是培养学生书面表达能力的重要方法和形式, 是对“听、说、读”的深化和检验。

写的内容很广泛。课堂记笔记, 课下完成作业, 写读后感, 写学习体会等, 都可以被纳入写的范畴。课堂笔记, 是学生们最基本的一项学习活动, 课堂上, 通过听讲把老师讲课的精髓以笔记的形式记述下来, 一方面进行了记录, 以备日后不时地查看;另一方面, 可以记下自己不懂的地方, 锻炼了思维和动笔能力。

课后作业是老师布置给学生每天完成, 巩固课堂学习效果的重要方式。经过不间断的, 持续的书写作业, 学生可以不断地巩固所学知识, 间接提高了书面表达的能力。写读后感对于小学生来说, 或许有些困难, 但也不是不能完成的任务。可以定期让学生阅读课本中“读一读”系列的内容, 课外读物以及报刊杂志的数学知识, 把阅读文章的内容梗概、自己的想法体会等写下来, 即使是一两句话, 只要言之有物, 也是值得记录的。写不在于多, 也不在于精, 在于坚持, 只有日积月累, 持续不断, 才能培养起学习数学的浓厚兴趣, 同时提高语言文字表达能力。

通过以上的论述, 我们可以看到, “听说读写”贯穿了数学学习的全过程, 也是对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听说”是基础, 为“读写”做好后续的准备;“读写”是手段, 巩固、验证“听说”的效果, 四个环节缺一不可, 互为表里, 共同促进学生数学能力的提高。

小学语文听说读写教学思考 篇3

【关键词】小学语文;听说读写;兴趣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语文是基础学科的基础。语文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其他学科的学习,甚至影响到将来的发展和提高。要想让学生学好语文,提高语文学习成绩,唯一有效的办法就是从锻炼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入手,让学生实现从学会到会学的突破。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形成,说起来简单,做起来不容易。结合自身十余年的小学语文教学经历,笔者认为我们的小学语文教师如果能在语文教学中注意以下几点的话,对于培养学生语文能力,提高学生语文成绩是有一定帮助的。

一、调动兴趣是前提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充分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才有可能真正提高学生的语文成绩。那么怎样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呢?

首先要改善语文学习环境,让学生在良好氛围中接受潜移默化的听说读写练习。教室是学生学习的场所,可是现在的许多教室依旧只是讲台和课桌椅的简单组合,没有丝毫生机与活力。为了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解决学生精神食粮严重匮乏的问题,我对教室进行了大胆的规划:首先在教室一角设计了一个“图书园地”:一个小书架上整齐地摆放着各种对学生有益的书籍,如小学生版的中外文学名著、古代的诗词歌赋集、常用的语文工具书、小学生作文选、自然科学探秘等,此外我还准备了一些关于语文知识的杂志和报纸,目的就是在开拓学生知识视野,丰富学生知识内涵的基础上让学生体验知识趣味,感悟知识奥妙,从而使学生渴望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听说读写的生活式练习。

其次要创设语文学习情境,让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进行科学规范的听说读写练习。课堂教学是学生学习语文的最重要方式,也是最行之有效的方式。要想让学生真正地提高语文学习成绩,就必须重视语文课堂教学。我的做法是充分利用每一节语文课前的五分钟预备时间,让学生进行简短的语文特色表演,如朗读、背诵、说故事、讲笑话。在更重要的语文课文的教学中,我会用生动有趣的语言进行语文知识的讲解,用先进科学的教学手段进行语文知识的演绎,激发学生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展示自己的迫切愿望,从而让学生希望得到课堂教学中的难得的听说读写练习的机会。

二、科学训练是关键

(一)有目的地培养学生“听”的能力

在语文教学中,“听”通常是指学生上课时注意听教师讲,是一种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的“听”,其实语文教学中的“听”应该包含二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培养学生“听”的兴趣,二是培养学生“听”的态度和习惯。

要培养学生“听”的兴趣,要求语文教师上课要生动、有趣,使学生化被动为主动,发挥听的主观能动性,学生要广泛地听,不仅听老师的,也听同学的。听的形式可多种多样,例如回答问题、朗诵课文、开展辩论、讲故事等;听的手段有录音、影视、录像等,从而养成学生主动接受、敢于质疑的习惯。

要培养学生良好的“听”的态度和习惯,就要求语文教师在指导学生时,要了解学生,根据不同的个性,选择不同的方式来加以引导。使学生学会在听的过程中,用点头、微笑、赞许、关注的眼神来注视对方;用表情及简短的语言来启发对方;不轻易打断对方的话;允许对方发表和保留不同的意见,不对别人进行讥笑或人身攻击。

(二)有计划地培养学生“说”的能力

语言是人类重要的交际工具,用语言来表情达意的过程就是“说”。教学上的“说”,不只是教师授课,学生在课堂上回答问题,我认为应该是一种学生主动用自己的语言来表达自己思想的技能训练。因此,这种“说”的能力的培养,要有计划、有步骤地安排一定的时间、任务、环境、标准来进行。

在课堂内进行“说”的训练。首先要求教师要引导学生,使学生明白“说”是进行思想交流和感情沟通的最根本途径。懂得在我们生活、学习和工作中“说”的重要性。

此外,还可以在课堂外进行“说”的实践。如在班主任的支持和配合下,经常举行小型主题班会、故事会、演讲会、辩论会、诗歌朗诵会等以“说”为主的活动,培养学生快速的思维能力和语言运用能力。也可以在取得家长支持的前提下,适当布置“说”的家庭作业,促进学生说得清楚、准确而富有表现力。

(三)有步骤地培养学生“读”的能力

教师在课堂上往往重视课文的朗读、精读、泛读、略读,却往往轻视“读”的能力的训练。我个人认为语文教学上的“读”,应该在重视朗读、精读的基础上,更强调泛读、速读的能力训练,尤其是培养学生的精读能力。

培养学生掌握科学的阅读方法,是语文教学的难点。达尔文说过:“最有价值的知识是关于方法的知识。掌握了方法,就掌握了金钥匙。”因此,教会学生科学的阅读方法,是终生受益的事情。

有步骤的阅读方法包括读书、理解、领悟、应用,形成一个有机整体。首先是读书,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其次是理解,训练学生的阅读思维能力,能够快速地掌握书本内容的结构、思路、特点。其三是领悟,注重读后有所启发、有所领悟、有所感触、有所创新,能写出自己的体会和感想。其四是应用,将书本的知识和自己的体会运用在实际生活和学习当中,检验自己的阅读成果。

(四)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写”的能力

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平时要求学生注意观察生活中的景、物、人、事,思考其中的情与理,在表达时做到准确、通顺、鲜明、生动。教师对学生进行写作训练的过程中,仅仅靠传授写作方法是不够的,要把重点放在写作时的构思、创新阶段,对学生进行科学指导,采取灵活多样的作文批改办法,及时加以讲评。

语文学习能力,包括听、说、读、写四个方面。概括地说,就是通过语文学习,培养学生具备辨别语音,理解语意,评品话语,即用听觉去辨别世界;能正确使用语言,有效地组织语言表情达意,同时能运用姿势、表情、手势以增强语言的表现力;能正确完成阅读活动,包括认读、理解和一定的速读能力;能用书面语言传递信息,表达情感,反映客观事物的能力。

小学听说读写论文标题 篇4

巍山县大仓镇小河小学教师:何忠富

每一个人从呱呱落地到呀呀学语以及入学前的这一时期,大都接受着自然而人文的习惯养成,入学后,则加强了规范性,甚至带有一定的强制培养。这应该是孩子入学后习惯形成的第一个阶段,那么第二个重要阶段便是入学之后。在这里,我想谈谈自己担任小学三年级语文教学以来对孩子语文学习习惯培养的一点认识。当然,习惯是多方面的,在此单独谈谈语文学习过程中听说读写习惯的训练。

一、听,要有目的、有礼有节

听的习惯最难培养。小学三年级孩子大都处在八、九岁这个年龄段,感兴趣的便听听,不感兴趣的,则充耳不闻,自行其事。即使迫于教师的威慑,也是“心在曹营身在汉”。当你想验证听的效果的时候,你会发现没有几个在“洗耳恭听”。

我们该如何训练孩子的听话习惯呢?对一个八九岁的孩子来说,有目的的倾听,才能接收到所听内容中的信息。因此,首先应该给孩子提出听的要求,但必须注意的是,所提要求应该是宽松的、自由的,如:你听到了什么?你知道了什么?„„孩子由此可以自主的、轻松的进行听话。或许他会知道这段话讲的是什么,或许能听到一个用得好的词语,或许能提到一句给他留下印象深刻的句子„„假如我们拔高要求,提出这样的听话要求:你懂得了什么道理?你体会到什么情感?„„那么,孩子们就会产生畏难情绪,产生紧张心理,使他们无法轻松自如的进行听话,达不到训练的目的。其次,还要培养孩子有礼有节的倾听习惯。告诉孩子,认真听别人说话,是一种良好的品质,是尊重他人的一种行为。只有认真倾听别人说话,才能听明白别人说什么,才能学到知识。并告诉孩子,只有认真听别人说话,别人才会认真听你说话。最后在听话过程中,要大肆表彰听别人讲话的孩子,哪怕他只记住了一个词,只要得到老师的肯定,下次,他一定会记住更多的东西。

会听才会想,只有学会倾听,才会获得更多的知识。所以,我们必须培养孩子有效倾听的能力。

二、说,要规范、有话可说、口齿清楚

说是一种语言表达方式,不仅是小学阶段的难题,也是语文学习各个阶段的训练重点。语文教师当然喜欢能说会道的孩子,但到底如何训练他们能说会道,却是一件比较困难的事。对于小学三年级的孩子们来说,正处在由说几句话向说一段话或几段话过度的阶段,说话训练就显得更困难。

训练时,我们应该从说的规范性入手。有个词叫“打胡乱说”,“打胡乱说”有可能是说的内容不符合事实,有可能是说话方式不符合条理,也有可能表达意思时前言不搭后语。这就需要对说话方式和内容进行规范。在回答老师所提问题时,应教会孩子说完整,而不是只表述答案。有的教师会认为,这不是新课程理念下的训练,如果这样,每个孩子就会同出一辙。但不要忘记,他们仅仅是小学三年级的孩子,自由发挥的能力不足,必须在教师的诱引下形成规范的说话模式,暂不可放手让其随意表达,否则,他们会把握不住说话的方向。有可能“半路杀出个程咬金”,让人摸不清头脑。

还有个词是“畅所欲言”,这应该包含两方面的内容:有话可说和说的主动性。即使每个孩子都有说的欲望,都想表现自己,可找不到可说的内容,该怎么办呢?要做到有话,就要依赖教师的引导,随时随地从生活、从周围环境中去发现、去理解,积累丰富的语言。上课时,要适机的把孩子认识到的知识融入课堂让孩子表达。并要拓展课堂知识,让他们知道得更多更广,为说话做准备。但要注意,所训练说的内容必须和孩子生活学习密切联系。因为农村孩子信息来源窄,这对他们认识世界造成了局限。因此,在这个转型阶段,除了教师的有意培养外,更应让他们养成读书看报看有益电视的好习惯,并懂得边读边看,还要会想,甚至把那些给自己留下印象最深的内容记下来。这样一来,孩子有话可说,自然就不惧怕了。即使有的同学胆小,在教师的鼓舞下,他自然也会开心地表达,并能尝到勇敢的滋味。有话可说与说的主动性两方面,我个人认为前者更重要,后者是靠前者支撑的。

说的训练还应注重孩子的口齿清楚、声音洪亮。有的孩子所说内容的确非常精彩,可是吐字不清楚,声音小,让你听了,费了半天劲,也还是一头雾水。这就需要给孩子营造一个和谐宽松的氛围,让他们在教师和同学面前轻松自如。假如某个孩子表现不佳,你得做个耐心、温柔的教练:孩子,没关系,再大声一点会更好,你能做到吗?这次比前次有进步多了,真不错!一个一个字说清楚,让我们都听清楚好吗?„„在这种情况下,你不能失去耐性暴吼:怎么搞的,声音大一点,就听不进去吗?此时,你不仅失去了教师的风度,更让孩子恐惧,恐惧会造成心理紧张、意识模糊,什么都被你吓走了,声音再大有什么用?在此刻,正面表扬比负面批评更有效。我想,这方面训练,只能用爱去感染,而不是恐吓。

三、读,要通、顺、熟、流利、有感情,要激趣

读,也属于重量级训练。新课标指出,读要正确流利有感情。有的教师一拿到一篇课文,就对孩子讲:大家读一读,要读得正确、流利、有感情,并边读边想„„对于小学三年级孩子来说,如果前两年起始阶段教师忽视训练,那么三年级训练难度就更大,要完成老师提出的这样的要求,更是难上加难。因此,必须降低读的要求,第一步,仍只要求孩子把文章读通读顺,必须逐字逐句认读,不提任何过高要求,如读第一次就对孩子强调边读边想。所谓认识,不是大致认识,应该是读准字音,如字的平翘舌、前后鼻韵等等,一定要培养孩子读准字音的习惯,否则,孩子读出来的内容将是“白”的,就像一张白纸、一杯白开水,听后让人感到淡而无味,这就是课标中读正确的训练。认准每个字字音的基础上,在读通、读顺以后,才能要求孩子读熟,在这一过程中,就是对读的流利的体现。孩子最难掌握的应该是第三步,读得有感情。有的教师一入课,就要求孩子读出文章的情感,此时?孩子连课文内容都不能理觢,如何把握情感呢?在自学阶段,孩子可以利用自己已有学习经验和生活经验,来赋予文章自己理解的感情色彩。这些八九岁的小孩子,他们接触的视野窄,对很多东西并不能靠自身力量去解决。这就要依靠教师在课堂中去诱引,教会孩子怎样去体会情感,甚至要一遍遍地范读,这样训练多了,孩子自然能试着用学到的方法去理解其它内容。有人说:“语文教师是多情的教师。“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激情四溢,感染孩子。对一个语文教师来说,标准的普通话和具有一定朗读技巧是必不可少的,教师只有躬行才能吸引孩子,提高他们的兴趣。假如孩子没有读的习惯,这就要依赖长期训练去获取。上课时,给大家足够读的时间,读的表现机会,还可以开展朗读比赛。特别要关注班上那些不爱读的孩子。一定要采取强制训练,因为三年级孩子自控能力特别差,兴趣爱好也在最基本的形成阶段。在强制的基础上,教师以身示范,让孩子去感受读的乐趣。心理学上有“随意后注意”一说,即使开始不情愿做这件事情,但做过之后使他感兴趣,就会让他自然产生继续做这件事的愿望。所以强制只是最初的一种手段,强制后的兴趣形成才是目的。

读也应是贯穿一个人所有学习阶段的,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形成良好的读书习惯,但是在小学三年级这个阶段,是孩子兴趣形成的起始阶段,一定要重视。

四、写,要正确、规范、一目了然

关于写的训练很多,如:会写字,上课会做笔记,会简单习作等等,这里要谈的主要是关于写字方面。汉字是世界上所有文字最复杂的字体,古人曾为汉字创造了很多形体,使汉字更是楚楚动人,对于一个中国人来说,这是一笔值得骄傲的财富。作为中国人,写一手漂亮的汉字,也是一件引以为荣的事。中国有句话说:“不积硅步,无以至千里。”写汉字也一样,想拥有一手漂亮的字,也要从小处做起。小学三年级正是从用铅笔向用钢笔过渡的时期,刚使用钢笔,如不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将不利于孩子的发展。首先仍要从孩子坐姿、握笔姿势教起,不要认为一二年级已经教过,就置之不理,你可以发现,很多孩子的坐姿东倒西歪、握笔不正确,就得从头强调,让孩子感觉到自己是在学新的知识,这样,在他的思想上会多一些警惕。

然后再教会孩子观察字形,哪横长,哪横短,撇是如何安排的,点又是如何写的,字的每部分是如何建构的,在观察的基础上,再动笔写。并强调一笔一画交待清楚,不可“拖泥带水”,横就是横,竖就是竖,不要让人看不明白。在开始训练时,教师可以在黑板上范写,孩子仿写,到一定阶段才能放手让孩子自主完成。试着引导孩子去感悟汉字的形体美:长短参差、疏密匀称、左右避让。

这一过程在训练中一定要强调规范,我们并非阻碍孩子个性发展,但更要注意,习惯养成的重要性。

听说读写的训练总结 篇5

一个生命从呱呱落地到呀呀学语以及入学前的这一时期,大都接受着自然而人文的习惯养成,入学后,则加强了规范性,甚至带有一定的强制培养。这应该是孩子入学后习惯形成的第一个阶段,那么第二个重要阶段便入学之后。在这里,我想谈谈自己任教小学三年级语文教学以来对孩子习惯培养的一点认识。当然,习惯是多方面的,在此单指语文学习过程中听说读写想习惯的训练。

一、听,要有目的、有礼有节

听的习惯最难培养。小学三年级孩子大都处在八、九岁这个年龄段,感兴趣的便听听,不感兴趣的,则充耳不闻,自行其事。即使迫于教师的威慑,也是“心在曹营身在汉”。当你想验证听的效果的时候,你会发现没有几个在“洗耳恭听”。

我们该如何训练孩子的听话习惯呢?对一个八九岁的孩子来说,有目的的倾听,才能接收到所听内容中的信息。因此,首先应该给孩子提出听的要求,但必须注意的是,所提要求应该是宽松的、自由的,如:你听到了什么?你知道了什么?……孩子由此可以自主的、轻松的进行听话。或许他会知道这段话讲的是什么,或许能听到一个用得好的词语,或许能提到一句给他留下印象深刻的句子……假如我们拔高要求,提出这样的听话要求:你懂得了什么道理?你体会到什么情感?……那么,孩子们就会产生畏难情绪,产生紧张心理,使他们无法轻松自如的进行听话,达不到训练的目的。其次,还要培养孩子有礼有节的倾听习惯。告诉孩子,认真听别人说话,是一种良好的品质,是尊重他人的一种行为。只有认真倾听别人说话,才能听明白别人说什么,才能学到知识。并告诉孩子,只有认真听别人说话,别人才会认真听你说话。最后在听话过程中,要大肆表彰听别人讲话的孩子,哪怕他只记住了一个词,只要得到老师的肯定,下次,他一定会记住更多的东西。

会听才会想,只有学会倾听,才会获得更多的知识。所以,我们必须培养孩子有效倾听的能力。

二、说,要规范、有话可说、口齿清楚

说是一种语言表达方式,不仅是小学阶段的难题,也是语文学习各个阶段的训练重点。语文教师当然喜欢能说会道的孩子,但到底如何训练他们能说会道,却是一件比较困难的事。对于小学三年级的孩子们来说,正处在由说几句话向说一段话或几段话过度的阶段,说话训练就显得更困难。

训练时,我们应该从说的规范性入手。有个词叫“打胡乱说”,“打胡乱说”有可能是说的内容不符合事实,有可能是说话方式不符合条理,也有可能表达意思时前言不搭后语。这就需要对说话方式和内容进行规范。在回答老师所提问题时,应教会孩子说完整,而不是只表述答案。如这样一个问题:父亲有没有想过不把汽车还给库伯先生?从哪里可以看出来?(第五册《小摄影师》)有的孩子直接回答:想过,……乍一看,似乎并没有错,但不利于孩子养成说话有头有尾、根据要求答题的习惯。我们可以这样教孩子回答:父亲的确想过不把汽车还给库伯先生,从……可以看出来。有的教师会认为,这不是新课程理念下的训练,如果这样,每个孩子就会同出一辙。但不要忘记,他们仅仅是小学三年级的孩子,自由发挥的能力不足,必须在教师的诱引下形成规范的说话模式,暂不可放手让其随意表达,否则,他们会把握不住说话的方向。有可能“半路杀出个程咬金”,让人摸不清头脑。

还有个词是“畅所欲言”,这应该包含两方面的内容:有话可说和说的主动性。即使每个孩子都有说的欲望,都想表现自己,可找不到可说的内容,该怎么办呢?要做到有话,就要依赖教师的引导,随时随地从生活、从周围环境中去发现、去理解,积累丰富的语言。上课时,要适机的把孩子认识到的知识融入课堂让孩子表达。并要拓展课堂知识,让他们知道得更多更广,为说话做准备。但要注意,所训练说的内容必须和孩子生活学习密切联系。因为农村孩子信息来源窄,这对他们认识世界造成了局限。因此,在这个转型阶段,除了教师的有意培养外,更应让他们养成读书看报看有益电视的好习惯,并懂得边读边看,还要会想,甚至把那些给自己留下印象最深的内容记下来。这样一来,孩子有话可说,自然就不惧怕了。即使有的同学胆小,在教师的鼓舞下,他自然也会开心地表达,并能尝到勇敢的滋味。有话可说与说的主动性两方面,我个人认为前者更重要,后者是靠前者支撑的。

说的训练还应注重孩子的口齿清楚、声音洪亮。有的孩子所说内容的确非常精彩,可是吐字不清楚,声音小,让你听了,费了半天劲,也还是一头雾水。这就需要给孩子营造一个和谐宽松的氛围,让他们在教师和同学面前轻松自如。假如某个孩子表现不佳,你得做个耐心、温柔的教练:孩子,没关系,再大声一点会更好,你能做到吗?这次比前次有进步多了,真不错!一个一个字说清楚,让我们都听清楚好吗?……在这种情况下,你不能失去耐性暴吼:怎么搞的,声音大一点,就听不进去吗?此时,你不仅失去了教师的风度,更让孩子恐惧,恐惧会造成心理紧张、意识模糊,什么都被你吓走了,声音再大有什么用?在此刻,正面表扬比负面批评更有效。我想,这方面训练,只能用爱去感染,而不是恐吓。

三、读,要通、顺、熟、流利、有感情,要激趣

读,也属于重量级训练。新课标指出,读要正确流利有感情。有的教师一拿到一篇课文,就对孩子讲:大家读一读,要读得正确、流利、有感情,并边读边想……对于小学三年级孩子来说,如果前两年起始阶段教师忽视训练,那么三年级训练难度就更大,要完成老师提出的这样的要求,更是难上加难。因此,必须降低读的要求,第一步,仍只要求孩子把文章读通读顺,必须逐字逐句认读,不提任何过高要求,如读第一次就对孩子强调边读边想。所谓认识,不是大致认识,应该是读准字音,如字的平翘舌、前后鼻韵等等,一定要培养孩子读准字音的习惯,否则,孩子读出来的内容将是“白”的,就像一张白纸、一杯白开水,听后让人感到淡而无味,这就是课标中读正确的训练。认准每个字字音的基础上,在读通、读顺以后,才能要求孩子读熟,在这一过程中,就是对读的流利的体现。孩子最难掌握的应该是第三步,读得有感情。有的教师一入课,就要求孩子读出文章的情感,此时?孩子连课文内容都不能理觢,如何把握情感呢?在自学阶段,孩子可以利用自己已有学习经验和生活经验,来赋予文章自己理解的感情色彩。这些八九岁的小孩子,他们接触的视野窄,对很多东西并不能靠自身力量去解决。这就要依靠教师在课堂中去诱引,教会孩子怎样去体会情感,甚至要一遍遍地范读,这样训练多了,孩子自然能试着用学到的方法去理解其它内容。有人说:“语文教师是多情的教师。“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激情四溢,感染孩子。对一个语文教师来说,标准的普通话和具有一定朗读技巧是必不可少的,教师只有躬行才能吸引孩子,提高他们的兴趣。假如孩子没有读的习惯,这就要依赖长期训练去获取。上课时,给大家足够读的时间,读的表现机会,还可以开展朗读比赛。特别要关注班上那些不爱读的孩子。一定要采取强制训练,因为三年级孩子自控能力特别差,兴趣爱好也在最基本的形成阶段。在强制的基础上,教师以身示范,让孩子去感受读的乐趣。心理学上有“随意后注意”一说,即使开始不情愿做这件事情,但做过之后使他感兴趣,就会让他自然产生继续做这件事的愿望。所以强制只是最初的一种手段,强制后的兴趣形成才是目的。

读也应是贯穿一个人所有学习阶段的,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形成良好的读书习惯,但是在小学三年级这个阶段,是孩子兴趣形成的起始阶段,一定要重视。

四、写,要正确、规范、一目了然

关于写的训练很多,如:会写字,上课会做笔记,会简单习作等等,这里要谈的主要是关于写字方面。汉字是世界上所有文字最复杂的字体,古人曾为汉字创造了很多形体,使汉字更是楚楚动人,对于一个中国人来说,这是一笔值得骄傲的财富。作为中国人,写一手漂亮的汉字,也是一件引以为荣的事。中国有句话说:“不积硅步,无以至千里。”写汉字也一样,想拥有一手漂亮的字,也要从小处做起。小学三年级正是从用铅笔向用钢笔过渡的时期,刚使用钢笔,如不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将不利于孩子的发展。首先仍要从孩子坐姿、握笔姿势教起,不要认为一二年级已经教过,就置之不理,你可以发现,很多孩子的坐姿东倒西歪、握笔不正确,就得从头强调,让孩子感觉到自己是在学新的知识,这样,在他的思想上会多一些警惕。

然后再教会孩子观察字形,哪横长,哪横短,撇是如何安排的,点又是如何写的,字的每部分是如何建构的,在观察的基础上,再动笔写。并强调一笔一画交待清楚,不可“拖泥带水”,横就是横,竖就是竖,不要让人看不明白。在开始训练时,教师可以在黑板上范写,孩子仿写,到一定阶段才能放手让孩子自主完成。试着引导孩子去感悟汉字的形体美:长短参差、疏密匀称、左右避让。

这一过程在训练中一定要强调规范,我们并非阻碍孩子个性发展,但更要注意,习惯养成的重要性。

总之,小学三年级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习惯培养阶段,不能说,我们的强制性或预制板式的训练违背课改精神。“没有规矩,怎成方圆。”孩子们连最基本的习惯都未曾有,又如何谈自主发展、自由发挥。孩子在下一学习阶段是否能展露头角,此阶段的学习习惯培养是必不可少的。

如何提高英语的听说读写能力 篇6

〖内容摘要〗英语听说读写是交流与实际运用的基本技能,英语是一种交际工具,听说读写都应在英语学习中占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本文介绍了听、说、读、写的重要性及关系,并主要阐明了提高英语听说读写能力的方法策略。〖关键词〗听、说、读、写;提高;能力

一、引言

提高听、说、读、写四项基本技能,对于英语学习者尤其重要。英语作为一门语言,学习英语就意味着将一个整体的来学习,也可以在老师的指导下从易到难,从浅到深地学习、掌握以及使用。

二、提高英语听说读写的能力的重要性

(一)提高英语听说与读写模仿的重要性

提高英语听说读写的重要性,还能通过自身的实践,认真体会,积极思考和亲身体验,提高一定的语感,才能有效地提高听说和阅读理解能力。

在英语听说中,要注意遵循模仿性与创造性相结合的原则,因为语言学习需要模仿,但不仅仅使模仿,每个人说的话与别人说的话,以及同一个人在不同的时间,不同的地点,不同的场合下对不同的对象讲的话是不可能完全一样的。

首先,靠模仿,模仿对学习者尤为重要。母语是从呀呀学语模仿得来的,英语学习也需要这种过程,大量的机械的模仿训练可以熟练发音方法和说话的基本套路,巩固英语基本知识,为说的活动打下坚实的基础.如果只有强调训练模仿性的说而忽视口头语言的说那就很难培养真正的说的能力,因此模仿对初学者尤为重要,有时,模仿也可以通过磁带模仿或者模仿一些英语较准的发音进行模仿,也可以通过影片,电视等模仿。但是在模仿过程中注意模仿英语的发音,不能只注重听的模仿却忽视了说的模仿。

(二)提高英语听说读写交流的重要性

从某种意义上说,获得英语语感是学习英语成功的标志。一个单词,一段句子往往都有重读、弱读、连读、失去爆破,根据句意还分意群、停顿等。平时在阅读中,多注意这些方面的问题,反复阅读,北宋,争取读出英语味道。其次,还可以多听外国人说话,包括他们的录音磁带,多读多听,形成语感.可见,英语的听说技能的交流是非常重要和必要的,学好英语的方法有很多很多,英语听说水平还是会提高的。三 提高英语听说读写能力的方法与策略

(一)提高读写的方法与策略

读的时候要大声,不能学成“哑巴英语”;用复读机将自己的声音录进去,再与原版录音进行对比;尽量和会说英语的人说英语。提高听说读写的方法与策略是依照自己个人读写而言,阅读时碰到的难句,很多是其中一个关键词或词组看不懂。也有部分情况是句子结构复杂。由于英汉两种语言特点不一样,所以有时理解有些英语句子结构有特别的困难。这样的句子结构有:分隔定语、虚拟语气、省略句、强调句等。阅读时可以把不懂的句子摘抄下来,并进行分类,找出它们的中心,读多了就能把握它们的特点了。如果英语水平中等偏下,重点应该是语言能力的提高,以一些简单实用的学习策略,这样英语阅读进步就快。例如,可以练习如何寻找段落大意和文章主题。对于中等以及以上水平的同学,在继续加强语言水平的同时,应该积极地学习和运用证明行之有效的阅读学习策略,与此相关,就是运用技巧的能力存在反复。学习技巧时有一个过程:刚学会时运用顺利,阅读理解正确率大概上升,过一段时间所学技巧运用不上,阅读理解正确率与未学技巧时相比持平或低于原来水平。这种情况是存在的。但是,不要将技巧绝对和简单化,只依赖技巧而不注意相应的语言水平的提高是不行的;由于对技巧理解不够正确或运用不够熟练,也会造成这种情况。如果所学的技巧是有根据的,而且反复运用,经过一段时间的练习后,能帮助自己超越原有的阅读水平。

(二)提高听说的方法与策略

听说是一种非常有效的学习工具,是所有其他能力发展的基础,也是学习的基础。语言是有声音的,语言教学中的听和说的训练有助于学习者快捷、准确地掌握所有语言。一是有目的地去听,听前首先确定听力目的,提高听力效率;二是听具体信息,如具体事件和具体地点等;三是预测,在听的过程中对下文进行预测是整体理解的保证。

从说的方面来看,开口比较难,这是最大的障碍。对自己没有信心,总担心不会说,说不好。不愿开口,害怕出错。另外,还有一些不愿用英语讲话,害怕发音不准而受到嘲笑。这些心理障碍影响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影响了正常交际活动和学习效果。

六、总结

小学听说读写论文标题 篇7

一、平时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听的能力

听是一项重要的能力,走上社会,与人交流都不可能离开倾听别人的意见。既然听的能力这么重要,那么在教学中应该怎样培养学生听的能力呢? 我是这样做的,课堂教学是学习的主渠道,因此,训练学生听的能力离不开课堂这个主阵地。培养学生听的能力,要从培养学生认真听课做起。所谓“认真”,一要认真注意老师的表情或手势, 有时候教师的表情或手势是对一些关键信息的提示。二要认真对待老师提出的问题,同时要进行积极思考,看看能否回答,不管思考的结果的问题如何,即不管是对是错,一定要敢于表达意见,这是对表达能力的最好锻炼。有的同学对自己的思考结果没有十足的把握,总是不愿意积极举手回答问题,结果失去了一次次锻炼机会,越是这样,就越是不敢回答问题,从而失去了自信,这对自己的成长是十分不利的。三要认真对待一些起承转接的句子,这是教师讲课过程中从一个重点到另一个重点, 从一个关键点到另一个关键点的重要信息,我们要认真听讲,善于抓住这些信息,才能抓住课堂学习的重点和难点。如果一个学生能够长期坚持这样听课,听的能力就会不断提高。

二、平时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说的能力

与人交流,不仅要学会听,还要学会说,这里的“说”就是要能够清晰地表达自己的意见。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我鼓励学生大胆发表意见,培养“说”的能力。为此,我们应该构建平等的师生关系和和谐的生生关系。在传统的教学观念中,教师是课堂的主宰,教师在课堂上声嘶力竭地讲,学生在下边无精打采地听。课堂上缺乏师生交流的体制机制,怎么能培养学生说的能力呢? 因此,培养学生说的能力,从转变课堂教学理念开始,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充分发挥学生课堂主人翁精神。教师扮演好导演的角色,让学生当主演,把课堂搞得有声有色,生动活泼。老师可以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后积极表达意见,大胆说出想法,也可以让学生提出问题,由其他学生思考并回答。在这样的课堂教学过程中,师生之间的关系是平等的,学生不再碍于教师的威严而不敢说话,学生之间的关系是和谐的, 共同参与到课堂教学过程中, 实现学习中的合作探究,实现全体学生的共同发展和进步。

当然,为了培养孩子说的能力,我们还要从不同的个体出发,照顾到一些特殊的孩子。比如,有些孩子性格上可能偏内向,在回答问题时缺乏自信,总是不愿意开口说话,如果我们不给予特殊照顾,这样的孩子可能就永远不会主动开口。这里我借鉴了一位同仁的智慧做法,课下,我和这个孩子约定,当对问题有把握时就举左手, 那么, 我就优先让他起来回答问题,当对问题的答案没有把握时,就举右手,这样使得孩子的自尊心受到保护,因为这样的秘密只有师生两个人知道,所以不会给孩子造成不良影响。经过一段时间,孩子回答问题的次数多了,自信心提高了,说话的能力也显著提高了。

三、平时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读的能力

阅读是一个良好的习惯, 也是一项重要的能力, 学会阅读,对于未来的生活十分重要。因此,在平时教学中我就特别注意培养学生阅读的习惯和能力。作为习惯来讲,我支持学生在班级一角建立班级图书室, 让学生把自己认为有价值的图书拿到班里与同学们分享, 同学们可以向图书管理员借阅回家阅读。每周我都拿出一节课作为阅读课,让学生充分享受阅读的乐趣,并且开展“我向大家推荐一本好书”的阅读竞赛活动,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同时,作为语文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我每在学习一堂后的课文前,都要求学生阅读课文,充分体味作者的感情。对于课文中的一些好的片段,我还要求学生能够熟练背诵,作为积累,以备写作之需。可喜的是,我带的班级中,有三人在学校举行的朗诵大赛中获奖,我认为这是对自己引导学生学会阅读的最好奖励。

四、平时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写的能力

如果说“说”锻炼的是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的话, 那么“写”锻炼的就是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如何把自己意见和想法变成书面文字,这是比“说”更重要的一项能力。培养学生写的能力,首先要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比如,我要表达一个什么中心思想, 主要有几层意思, 每次意思之间是什么关系,哪个应该先表达,哪个应该后表达,这些都要在写前有一个腹稿,否则,不知从何说起,如何下笔如有神呢? 其次要培养学生良好的卷面意识, 注意书写的优美和标点符号的正确运用,这些看似小事的细节,都影响到写的效果。如果说第一点强调的是内容的话,这一点就重在强调形式,只有形式和内容完美结合,才能给人以美的享受。同时,我想说的是,写的能力不是一天两天就养成的,这需要一个长期的训练过程,鼓励学生每天写日记就是提高写的能力的最好方法。

小学听说读写论文标题 篇8

学习英语首先要学会聆听,听英语单词的发音、听英语句子的语调、听英语句子的常见搭配……这些都是学生们在养成听的习惯所需要做的训练,只有听清发音、听懂搭配、听出语调,才有利于学生们说的开始,也是为学生们英语素养的提高打下基础。

此外,小学生善于模仿但自控能力却有所欠缺,故而出现了在教师讲解示范发音的时候,学生们急于模仿却干扰了其他学生听音的现象,这不仅不利于学生们自身发音的学习与纠正,还影响到其他学生学习发音。因此,在小学英语教学课堂上,教师在示范讲解发音的时候要善于引导学生们耐心地聆听,然后再一起做发音练习,而不是一边听老师发音一边模仿,形成互相干扰的教学氛围。并且,在讲解发音的时候,教师也要注重自身能力的提升,避免因自身能力不够而导致学生们的英语发音不够标准,毕竟小学生的模仿性极强,他们会以教师的发音为模板来进行模仿。

例如:在教小学生26个字母时,我先借用多媒体播放了字母歌,激发学生们学习英语的兴趣以及积极性,然后再逐个教学生们发音,在教学生们发音时,我是让学生们先听我读一遍,然后再让他们自己读两遍。接着,我再为学生们播放有关英语字母发音的音频(发音纯正),让学生们边听着音频边对照自己刚刚所学的并在心中默读。最后,待音频播放结束后,我便让学生们针对自己所听所学提问,鼓励学生们大胆说出自己心中的疑惑或者是依然不清楚的地方,然后我再一一为他们解答。

二、英语“说”习惯的养成策略

学习英语的主要目的就是能够与别人交流,而要交流的话,必然离不开说。因此,在小学英语教学中教师要鼓励学生们大胆说出英语,积极参与英语口语活动,从而养成说英语的良好习惯。然而,在实际教学中,我发现大部分的小学生不敢说英语,或是害羞的原因,或是害怕的原因。那么教师如何能够引导小学生们冲破心理障碍,勇于开口说英语呢?教师应当适当地增加英语教学活动的趣味性以及亲近性,让学生们重视英语并爱上英语,从而让其养成爱说英语的好习惯。

首先,教师可以多与学生们交流互动,并用心关爱学生们,从而赢得学生们的信任与亲近,让学生们不再畏惧教师,这不仅有利于师生之间形成密切的关系,还有利于营造轻松愉悦的教学课堂气氛,进而引导学生们突破心理防线,勇于开口说英语。其次,教师也可以综合利用多种教学工具,例如:录音、录像、幻灯片等,增强英语教学课堂的趣味性,吸引学生们的注意力并引导其大胆说英语。

例如:在教学“what's you number?”这一课的时候,我先借助多媒体为学生们播放了这样一则小视频:一对多年未见的老朋友在街头相遇,因长时间未联系而失去了对方的联系方式,所以,他们在互相问好之后便询问对方的电话号码,以便日后联系。接着,我又为学生们创设了这样一个情境:假如多年以后你在大街上偶遇了你现在的好朋友,你们互相留对方的电话号码。然后便将学生们以两个或三个为一组,分成若干个小组,并一一请他们上台用英语交流,表演这个情境,最后对表现最好的一组给予奖励。

三、英语“朗读”习惯的养成策略

如果说英语是对学生们英语口语能力的锻炼,那么读英语则是培养学生们的语感,锻炼其对书面英语的掌握。英语朗读习惯的养成有利学生们纠正自己的发音以及语调,同时,学生们在朗读英语的过程中也可以积累一定的英语词汇及表达,对学生们英语习作能力的提高有很大的帮助。

那么,教师如何在英语教学中帮助学生们养成朗读英语的良好习惯呢?首先,教师可以鼓励学生们早读的时候大声朗读英语教材内容,不管是对话还是段落,只要是英语相关的材料皆可作为朗读的文本。其次,教师可以在教学课堂带领学生们朗读文章,逐步纠正学生们的发音,培养学生们的语感。此外,教师还可以让学生们跟着录音内容去朗读英语,进一步纠正学生们的发音以及语感。

四、英语“书写”习惯的养成策略

规范书写英语也是学生们英语素养的提升。所谓规范书写,包括英语书写姿势、英语字母的笔画顺序、英语句子的标点符号以及格式等都要求要规范。要想学生们养成规范书写英语的习惯,必然要调动学生们对规范英语书写的积极性,从而激发学生们的主动性。

我曾经针对整个班级的学生开展过英语书写大赛的活动,并设有一定的奖励制度,鼓励学生们主动去纠正自己书写英语的格式,并作以相应的练习。

要想帮助小学生们养成英语听说读写的良好习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鼓励学生们认真聆听英语、大胆说出英语、经常朗读英语以及勤于练习书写,只有师生共同努力,才能全面培养学生们英语听说读写的能力,从而综合提高学生们的英语素养。

上一篇:让我喜欢让我忧作文600字下一篇:关于通告的写作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