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说读写结合

2024-09-17

听说读写结合(精选12篇)

听说读写结合 篇1

一、以听懂为目标,让学生边听边说

语言是人们用于交际的工具,而交际的前提就是交流的双方能够互相听懂对方在说什么。长期以来,由于应试教育的影响,大部分学生学的都是“哑巴英语”,一旦脱离了书本就不会使用英语,根本无法“make themselves understood”。而交际是一种互动式的活动,因而学生只有在听懂的基础上才能进行“说”,所以为了让学生“说得出”,教师必须对他们进行“听得懂”的训练。例如,在为学生播放课文的录音磁带时,我们的dialogue部分,教师可以采用只播放问句,让学生不看书本对答的方式来进行。这样他们不仅需要听懂问句,又需要回忆教材中所教的答句,或是随机应变地用自己的表达来回答。这样的训练方式不仅有助于增强学生对教材文本的记忆,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还能够提高学生的听力能力,不必要听懂句子中所使用的每一个词的具体意思,只要知道其所表达的含义并能够根据提问给出相应的回答或反应即可,为学生创造一个模拟的英语交际环境。而除了在课堂上,如今的互联网技术为我们的英语学习提供了一个更为广阔的练习天地。在互联网上,各种论坛和社交网站为学生提供了与外国人交流的机会,不管是通过语音、视频还是文字,我们都能够与来自不同国家的人进行交流,他们有的或许来自英语国家,发音很地道、表达很标准,有的来自非英语国家,跟我们一样说的是“broken English”,但是都同样能够给学生带来不小的帮助。通过听不同的口音和语调,还有表达习惯,学生能够培养出良好的语感与明快的语流,并逐渐积累与外国人交流的经验,提高听力水平和理解能力。另外,教师还可以在班级中积极开展“英语角”活动,为保证学生们的参与兴趣,增加“英语角”的人气与活力,教师可以通过组织Talk Show比赛、英语故事会、英语短剧表演等多种多样的形式来实现,让学生能够在具体的会话背景中与同学进行交流,巧妙地避免了传统“英语角”中交流双方努力地寻找话题而产生的尴尬气氛,让学生不再是为了交流而交流。一旦有了交流需求,学生就会全心地去听别人说的话,同时努力地去表达自己的想法,加强对自我听力能力和表达能力的训练,从而体验到能听懂英语、会说英语的成就感。

二、以听清为目标,让学生边听边读

在能够听懂句子大意并做出回应的基础上,教师还应对学生提出更高的要求,特别是九年级的学生,要能够听清句子中所包含的每一个词,听出其在表达上有没有语法上的错误,或是修辞上的硬伤。这里我们可以采用听读的方式来进行训练,在规范学生自己发言的同时提高他们听辨英语句子的能力。而所谓听读,也就是跟读,应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即学生在听第一遍录音后,对照课本模仿磁带的语音语调进行跟读,第二遍录音时小声和录音同步读,到第三次时就要能够把刚才听到的句子复述出来。为提高听读的效率,教师应在平时的教学中向学生传授一些语音的基本知识,要求学生掌握单词中的长短元音、辅音、辅音连缀的发音,并能够辨认语流中的重读、弱读、连读、音变和失去爆破等语音现象,从而在听的时候才不至于一头雾水。而为了增加听读的趣味性,更好地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还可以将英语歌曲作为训练的听力材料,让学生在动人的节奏和韵律中提高自己听音的能力,或是播放电影,让学生模仿角色的语气、语调进行发音的练习,体会语言的抑扬顿挫,并学到更多的口语表达和流行表达。这是真正做到了寓教于乐,让学生不仅会学习,而且爱学习。据此,我们可以定期在班级中举办英文歌曲演唱比赛,并为优胜者颁发一些奖状、奖章之类的荣誉,以鼓励学生多听多唱英文歌曲,让其融入他们的生活。此外,教师还可以利用晨读的时间来进行听读的训练,让学生在录音的引领下进行晨读,这样频繁地进行练习,有助于学生快速增强语感,辨别语流。但值得注意的是,中学英语的听力磁带中主要是英式英语的发音录音,但是在我们的听力测试中却往往是以美式英语发音更为多见,因而教师在训练过程中还要给学生们渗透一些英式英语和美式英语在发音和用词方面的差别,在播放语音材料时尽可能地准备两份,让学生能够较好地适应这两种不同口音的听力测试。听读结合能使词句的音、形、义在学生的脑海中迅速地统一起来,达到提高听力能力、规范发音、减少判断误差的多重效果。所以,无论是在课堂内还是在课堂外,教师都要鼓励学生尽可能地利用手机、电脑、ipad等多种移动设备,对英语的有声材料进行跟读练习,在长期的听读和模仿中提高自己的听力、改善自己的发音。

三、以听准为目标,让学生边听边写

听写练习是提高学生听力水平的一个重要途径,因为在当前的教育教学背景下,学生仍然面临着考试的压力,我们的听力教学不光要让学生能够听懂、听清,更应该让他们听准,能够准确地捕捉到听力材料中所包含的信息,正确地答题。听写的限时性强且输入量大,需要学生在规定时间内高度集中自己的注意力,同时充分调动自己所掌握的所有语言知识,是一个强脑力劳动的过程。所以在训练的时候教师还是宜采用循序渐进的模式,先从听写单词和短语入门,之后再是句子、对话、文章,往后还可以适当增加一些新闻播报、电台节目等语音材料,帮助学生逐级拔高,慢慢适应这样的听力训练。由于听的内容比较多、比较杂,学生们很容易听了后面的又忘了前面的,所以当我们在听写较长的内容时,教师要教学生边听边记,使用记关键性词、记首字母缩写、画图等方法来快速记录一些简单信息,以提高做题的正确率。当然,我们也可以把歌词作为听写资料,让学生填空,来减轻听写的紧张感 。例如 :Listen to the songagain,then fill in the blanks(以下为《My favorite things》的部分歌词):

Girls in white dresses______blue satin sashes

Snow______that stay on my nose and eyelashes

Silver white winters that springs

These are a few of my things

When the dog ______

When the bee stings

When I’m feeling sad

I___ remember my favorite things

And then I don't feel so bad

这是听力与完形填空的结合练习,不仅考验了学生听音辨音的能力,也查考了他们对单词拼写和语法知识的掌握情况,对于提高应试能力有不错的效果。另外,教师在平常的基础听写中,也要有意识地听写一些发音相近的单词和意义相近的短语,以强化学生的辨音能力和理解能力。比如在学习《English aroundthe World》这一单元时,教师就有很多的内容可以扩展,为学生介绍多个意义相近的表达,如:tongue和town;organise和recognise;happen,occur,take place,break out;in the way,on the way,by the way等。而本单元中也介绍了很多英式英语和美式英语在表达习惯上的不同,所以教师就可借题发挥,给学生普及更多的英美差异。当学生能准确辨别出他所听到的内容时,那么他对文字内容理解的障碍就小得多了,听力成绩自然而然就提高了。

听、说、读、写是语言学习中密不可分的四大模块,初中英语的教学改革可尝试将“说”“读”“写”也纳入到“听”的训练范畴,为学生量身打造科学的听力训练,使他们逐渐消除语音上的障碍,能够听懂、听清、听准,实现英语听力能力的全面提高。

听说读写结合 篇2

一年级提早作文的实验是以画画编故事的形式并结合“听说读画写”五环节进行的。该实验可激发儿童对作文的兴趣,提高儿童口头和书面表达能力。

五环节训练操作如下。

一、以“听”引趣

针对一年级学生的年龄构成和心理特点,我在每节课前安排了“童话故事连载”节目。把一个精彩的故事分成几小章,节节课前连载讲述,使学生在听故事的同时,也受到“听”的能力的训练。培养其记忆力、思维能力和逻辑能力。例:我在讲《丑小鸭》时,当讲到丑小鸭在农庄被猫欺负时就戛然而止,下节课前我就安排这样的提问:丑小鸭流浪到农庄里遇到了谁?猫为什么欺负它?你想对坏猫说些什么?让学生在回忆思考的基础上组织语言回答问题。

二、以“说”激情

“听”这一环节之后,我便组织了“说”的训练。

训练时间:课前5分钟“小喇叭”电台广播;

训练目的:能把一件事说完整、清楚;

训练阶段:前期、中期、后期。

具体内容是:训练前期:“学话”,即把你听人说的(电视节目中的亦可)一句有意义、有趣味、对你印象深的话说出来。训练中期:说身边一件引起你注意的小事,它可以是学校里、家里、路上等发生的事,要说清楚、完整。训练后期:说说你作的画里的故事。

训练设想效果:(l)以说为先导,培养学生口头表达能力;(2)让学生接触社会,留心观察,摄取各种信息;(3)为写画作好铺垫。

三、“读”的环节贯穿始终

“听说”训练之后,学生对童话故事的兴趣已日益浓厚。此时,学生对拼音知识的学习已结束,我把“读”的环节贯穿到提早作文实验过程的始终。这里读即课外读,以扩大学生的.课外阅读量,使学生在阅读自己喜闻乐见的故事同时,积累丰富的语言,为画画写话打下坚实的基础。具体针对课堂和课外两种环境,我为学生创设了较宽松的读书环境,首先动员每位学生从家中带来自己喜欢的图书,开展“图书角”活动。学生课余时间可自由阅读,相互讨论、交流、朗诵。此外,我让学生周日把从学校借阅的图书带回家尽情浏览、品读,丰富、添补了“角”的知识内涵,使“读”的环节自始至终贯穿于提早作文实验进程之中。

四、“画”和“写”两环节相辅相成,发挥学生审美想象

想象是艺术和写作的相通之桥。针对儿童富于想象,爱涂涂画画的特点,我在“听、说、读”三环节之后安排了“画”和“写”的环节。即让学生展开联想的翅膀,画出一幅有故事情节的图画,然后写出画中的故事来。此环节训练是提早作文的关键环节,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实施。

(一)训练初:引导观察,启发思维

让儿童展开想象的翅膀,是画画写文的核心和关键。但是儿童想象思维具有直观性和具体性的特点,表现在他们所想象内容常以某种具体的东西为直接依据。例如他们见到圆圈会想到火红的太阳、大大的嘴巴、爱吃的糖豆等,见到小棒会想到香肠、孙悟空的金箍棒等。我于是因势利导,充分利用实物、图画、幻灯等多种直观或形象化的教学材料,引导学生按一定的次序方法进行观察,抓住事物的特点。通过观察,使他们获取了较多的感性材料,丰富提高了学生的想象力。

(二)训练中期:从说到写,引趣激情

学生说的能力、思维能力、运用书面语言的能力是一个系列的、层进式的过程。说的训练中需注意:一是可采用多种形式说,大面积训练。可自言自语说、同桌说、四人小组说、指名说、表演说等。教师尽量创造机会大面积让学生说。二是不加限制、激发学生的创造力。练习说时要注意让学生发挥,例如:人生出双翅飞在白云中睡觉;大树上造房给小朋友住等等,旨在鼓励和发挥形象思维和语言的创造性。三是群策群力,共同提高。可让一名学生出示图画后边说故事其他学生边补充;也可几名学生合作,一人说一段后由一名代表总述。总之使学生说得淋漓尽致,说得意犹未尽。为“写”扫除心理障碍,我口说我心,我手写我心。

(三)训练后期:从仿到写,循序渐进

听说读写结合 篇3

要写好作文,必须有较好的文字基础。其中最基本的方法就是要多练。由于农村小学生听到的、看到的、阅读的、练习的都很少,造成知识面窄,词汇贫乏,所表达不具体、不确切、不生动。如何提高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呢?我认为把听说读写有机结合是一条最有效的途径,因为作文是这几种综合能力的训练。

首先,我们要抓住小学生都爱听故事的特点,因为他们好奇,教师要选择好学生喜欢的童话故事,寓言故事,科幻故事。讲给他们听,听完后要鼓励学生大胆地说话。说话是拓展思维,广开学生言路的最佳捷径,是为“写”作为坚实铺垫的,所以要着重训练小学生的说话能力。如何训练呢?我认为在练习前,明确听、说的要求,提出要点,帮助学生抓住主要内容。听一个什么道理,还要注意引导学生分清主次,理清层次,用略述和详述的方式进行复述。采用这些方法,既可避免学生死记硬背,又可以养成说话时把握中心,记住要点的好习惯。

其次,从阅读方面来说,阅读是吸收,写作是表达,阅读是写作的基础,从读中学写,读写相结合起来。“劳于读书,逸于作文”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等都说明了读书对写作的作用,其中道出一个深刻道理:文章源于积累。只有语言积累到一定的程度,才能文思如涌,笔下生花。否则,纵有思绪万千,笔下也难有片言只语。古代的一些文人学士,如韩愈、苏东坡……能写出千古流传的好文章,就在于他们熟读及背诵过大量的优秀作品,形成了敏锐的语感。在阅读中可以学习文章的结构和表达方式。我们在写作教学实践中,作为教师要有意识地把作文指导渗透到阅读教学中,指导学生观察分析,遣词造句,连句成段,连段成篇。每学习一篇课文,注意对该文的结构和写作方法进行分析。小学时期是记忆力最强的黄金时代,多读书,多储存好词佳句,文章中的好的语言也就自然而然地就用到作文里去了。

听说读写结合 篇4

一、鼓励学生大胆说, 学会正确表达

在以往的初中英语教学中, 学生只需安静地坐好听教师讲授即可, 而在新课改下, 英语教学提倡让学生“动起来”, 在参与中学习。同时, 鼓励学生大胆地进行表达, 注重对学生口语能力的培养。而要在课堂中让学生开口说, 一是要激发学生说的兴趣, 二是要让学生有说的能力。

要让学生能大胆表达, 兴趣是基础, 知识是保障。如7B Module1 Home and neighbourhood Unit 1 Dream home的教学为例, 本单元是围绕学生的生活的必需 (住、行) 而展开的单元, 因不同国家的环境和生活方式有所不同, 在教学中, 教师就可以此为切入点, 通过引导学生对比来了解这一点, 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方式来进行表达, 从而了解国外的生活方式。如在第一课时中, 教师先呈现图片, 引导学生观察“Neil’s home”, 然后以“My home”的调查来进行对比, 再引入Simon’s dream home的阅读, 让学生在说中获得直观感受, 在激发学生兴趣的基础上再引导阅读。当然, 在教学中, 教师还要注重以直观的方式来进行词汇教学, 这样才能为学生的口语表达打下基础。

二、方式多样引导学生多听, 提高其倾听能力

倾听能力是英语综合应用能力的主要内容, 在以往的教学中, 教师多是通过播放录音来引导学生倾听, 方式较为简单。这种方式忽视了语言的习得过程, 以机械的训练作为听力训练的方式, 没有将背景材料和学生的兴趣纳入听力训练过程中。众所周知, 需要让听众对所要听取的内容产生兴趣, 除了内容要丰富外, 呈现方式也是较为重要的影响因素。故而在初中英语听力教学中, 在材料的呈现和倾听方式上一定要做到多样化。

首先, 做好听前准备工作。无论是录音倾听也好, 还是教师朗读学生听也好, 教师都要事先让学生了解倾听的材料, 初步感知, 提出问题进行引导, 然后再组织学生进行倾听, 其次, 要在方式上多样化拓展。如教学中教师除了常用的录音播放外, 还可组织学生在小组内利用复读机、电脑录音等来相互倾听, 这样的活动对激发学生的倾听兴趣具有较好作用。又如教学中教师可借助多媒体的演示功能, 在播放录音材料时辅以一定的动画、图片等, 让学生在直观感知中倾听, 这样也有助于学生对材料的理解。如在8A Uint6 Natural disasters Reading的教学中, 先展示了台湾地震的短视频, 然后让小组学生围绕阅读材料阅读后进行介绍, 其他小组根据小组介绍而总结点评。如The epicenter of the earthquake was in Chichi town, Nantou County, 150km south- west of Taipei. 这样做的好处在于当小组在倾听其他小组成员表达时能更认真地进行倾听, 通过反馈来对倾听情况归纳。

三、拓展阅读方式, 引导学生多读

读是理解的基础。在初中英语教学中要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首先得从阅读教学模式着手, 要注重在教师的引导下让学生做好读前准备, 然后小组合作, 初读、精读, 读中说, 说后读。从阅读范围来说, 要转变以书本材料为主的方式, 以英语报刊书籍来引导学生进行阅读, 注重以活动方式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同时, 要将读和写有机的整合起来, 让学生在读后写, 写后读。也可让学生尝试着在小组内相互交换自己的作文等来进行朗读、交互提供材料, 提出问题来阅读。

首先, 注重提倡探究式的阅读。如在“8B Unit 6 A charity walk Reading”的教学中, 教师先引导小组翻译如“不得不、团队精神、需要帮助的人、开始做……、让你保持舒适、越过高山”等短语后, 提出问题“1.How long has Oxfam Trailwalker been in Hong Kong 2.What is it organized by 3. What is it organized for 4.When is it held every year 5.Why do we say the charity walk is tough? 6.What can we learn by join- ing the charity walk 7.What is it necessary for people to do during the charity walk?8.What should people do before the walk?”引导小组阅读, 阅读后展开讨论, 教师总结, 然后再以填空、判断等形式来进行巩固, 渗透语法知识, 这样才能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材料的内容。其次, 要注重拓展阅读法方式。在初中英语教学实践中, 教师可组织学生展开“英语读报周活动”, “读书比赛活动”、“经典英语语句欣赏”等活动, 通过这些活动来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但在组织这些活动时要注重全体参与, 且要注重反馈。

四、转变练习模式, 引导学生多写

传统初中英语以书面练习为主, 且在练习方式上讲究“统一”、“多练”, 结果学生每天都只能疲于应付各种作业, 兴趣不高, 效率较低。在教学中, 很多学生会因为作业太多而出现“抄袭”、“拖延”等现象, 而这些正是“统一要求”作业所带来的弊端。其实, 书面表达能力的培养需要以学生的实际为出发点, 让学生在生活中结合所学知识去应用。

首先, 要针对学生的基础而采用分层方式进行练习。以作文教学为例, 基础一般的教师只要求学生能文从字顺地写出5句话即可, 而对基础稍好的则可拓展8句, 甚至10句, 且要一定主题、结构。这样, 通过分层练习来让学生个体有所发展。其次, 要注重结合生活实际来引导学生应用英语进行书面表达。教学中常用的如读后感、日记、书信等, 教师也可通过网络而用英语和学生交流, 这样才能激发学生用书面语表达的兴趣。在此基础上培养其习惯, 如写英语日记, 教师可做好示范, 对学生的日记进行积极的评价。也可采用编故事的方式来对学生进行针对性训练。

听说读写阶段小结 篇5

洪上完小 韩育芳

数学是人类对现实世界规律的抽象总结和归纳,是构成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学好数学,用好数学,学以致用,才是学习数学的最终目的。学习数学时,需要抓好“听说读写”几个基本环节,这几个环节是一个有机组合的整体,不可或缺,相辅相成,共同促进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和能力。我就日常教学中的实践活动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听讲课,听发言

听讲课,顾名思义,就是让学生集中精神和注意力,专心听老师讲课,跟着老师的讲课思路走,找到自己听不懂的地方,做出标记,课下再明确其中存在的问题,尤其是要注意与在课下预习教材时所发现的疑难问题相对应,是否是同样的问题,并找到解决的办法。

听发言,意思是说,不仅要听老师的讲课,还要听其他同学回答问题和发言。同知识基础、同年龄段的学生之间,进行思想的交流,更容易有共同语言和共鸣。还可以从其他同学的回答中了解别人学习、思考数学问题的思路和方法,再经过老师的点评,更容易激发思考的火花,理清思路,学会总结和反思,使学习更上一层楼。

听是目的,但也需要一定的方法和手段配合。小学生自控能力差,不懂得听讲的办法,经常我行我素,不太顾及老师和同学的想法。这时,教师可以用故事引入、创设情境等办法,结合一定的实物教学用具及书中的图表等,引导学生积极地思考和参与,在互动中提高听的效果。我还经常采用的一个办法是,将学生分成好几个小组,展开比坐姿、比听讲的比赛,对于做得好的小组给予口头或实际的表扬和奖励,在班中树立良好的榜样和模范,号召大家向他们学习。这样做,使追求先进和模范成为班级的优良传统,集中了班级的凝聚力和团结协作力,潜移默化中影响了学生的学习心理和习惯,朝着积极的方面发展。

二、说思路,说体会

数学课由于注重学生逻辑思维和理性判断能力的培养,所以一向轻言而重思、轻说而重练。我在教学中反其道而行之,在坚持严谨思考和理性判断的情况下,更鼓励学生多讲多说。

数学课是一门逻辑学和推理学交织的学科,注重对学生理性思维和逻辑思维的培养,轻表达,重思考;轻语言,重演练。其实这样做存在一定的片面性,在学生能够理性思考和判断的情况下,可以鼓励学生多说所讲,提高口头语言表达能力。因此,培养学生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不仅是语文学习的主要任务,也是包括数学在内的其他科目的重要任务,有利于培养学生均衡发展,也应当引起我们的重视。

做题前首先要有思路,这个过程往往是静默的头脑活动。说思路,也即教师引导学生把自己对某一道题目的想法和思路说出来,哪怕是错误思路,也要让学生鼓足勇气说出来。教师指出错误产生的原因,分析正确的解题思路,并借机进行数学概念和原理的解释、阐发。同时,教师通过学生的回答,才能全面掌握学生的思想动态和学习状况,洞察他们的思维误区和漏洞,及时调整教学目标和计划。

说体会,即鼓励学生在预习课本,研读教材,听老师讲课后,说说自己听讲和学习的体会,说出心中的疑惑和难点,教师进行回答,帮助学生加深对课本教材内容的理解和掌握。还可以让学生讲讲自己阅读辅导资料和做题的体会,课外读物的主要内容,生活中的数学等方面的情况。通过这种先头脑思考,后口头表达的方式,培养他们的逻辑思维,提高口头语言表达能力。

三、读教材,读资料

阅读是学生必备的基本功之一,不会阅读,就不能学习到更多的知识。同时,一些调查表明,能够正确理解题目中的意思也是学生学好数学的关键因素之一。很多时候,学生在做题时,只是泛泛地阅读题目,并没有根据老师的要求仔细、认真地读题,从而导致误读、误解题意,做题准确率大大下降。因此,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也是一项很重要的任务。

读教材,就是让学生通过细读教材,熟悉规范的数学语言,理解数学专有名词和概念的含意,产生对数学语言和数学名词的熟悉感和认同感。通常来说,读教材最少要三遍——课前、课堂、课后。课前读教材是为了熟悉教材内容,找出疑难点;课堂上读教材是要跟随老师的讲课节奏阅读相关条目,达到掌握相关知识点,深刻理解教材内容的目的;课后读教材,是为了巩固前边两个阶段所学内容,能够对教材内容进行全面、系统的掌握。

读资料是指鼓励学生广泛地阅读数学课外读物,例如各种数学阅读系列丛书,数学报刊杂志等。通过广泛地阅读这些课外读物,使学生关注生活中的数学,体会身边的数学现象和信息,感受数学的价值,了解数学发展的前沿动态等多种情况。这些阅读达到一定的积累程度,会产生从量变到质变的效果。

四、写笔记,写想法

说完了“听、说、读”,还有最后一关的“写”。“写”是培养学生书面表达能力的重要方法和形式,是对“听、说、读”的深化和检验。写的内容很广泛。课堂记笔记,课下完成作业,写读后感,写学习体会等,都可以被纳入写的范畴。课堂笔记,是学生们最基本的一项学习活动,课堂上,通过听讲把老师讲课的精髓以笔记的形式记述下来,一方面进行了记录,以备日后不时地查看;另一方面,可以记下自己不懂的地方,锻炼了思维和动笔能力。

课后作业是老师布置给学生每天完成,巩固课堂学习效果的重要方式。经过不间断的,持续的书写作业,学生可以不断地巩固所学知识,间接提高了书面表达的能力。写读后感对于小学生来说,或许有些困难,但也不是不能完成的任务。可以定期让学生阅读课本中“读一读”系列的内容,课外读物以及报刊杂志的数学知识,把阅读文章的内容梗概、自己的想法体会等写下来,即使是一两句话,只要言之有物,也是值得记录的。写不在于多,也不在于精,在于坚持,只有日积月累,持续不断,才能培养起学习数学的浓厚兴趣,同时提高语言文字表达能力。

总之,“听说读写”要贯穿数学学习的全过程,也是对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听说”是基础,为“读写”做好后续的准备;“读写”是手段,巩固、验证“听说”的效果,四个环节缺一不可,互为表里,共同促进学生数学能力的提高。

“听说读写”巧沟通 篇6

【关键字】听说读写 沟通

苏霍姆林斯基说:“学校里的学习不是毫无热情地把知识从一个头脑装进另一个头脑里,而是师生之间每时每刻都在进行的心灵接触。”师生沟通是否良好,会直接影响学生学习的兴趣和个性品质的发展,关系到教育教学工作能否顺利开展、教育目标能否达成。在多年的班主任工作中,我尝试运用“听说读写”方法与学生进行良好的沟通,建立友好师生关系,从而走进学生的心灵。

一、听,要有耐心

苏格拉底说:“上天赐人以两耳两目,但只有一口,欲使其多闻多见而少言。”寥寥数语,形象而深刻地说明了“听”的重要性。

倾听具有心灵净化作用,当学生遭遇挫折、失败和悲伤时,积极的倾听能沉淀过滤他们复杂而奔腾的情绪。而当学生犯错误时,我们往往从主观出发,习惯采用批评教育的方法,认为自己的“经验之谈”是“拯救”学生的灵丹妙药。事实上,这种“训话”往往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反而会使问题潜伏下来,成为师生之间的一道障碍。教育心理学家说:“当你滔滔不绝而孩子沉默不语或点头称是时,并不意味着问题的解决,这只不过是他们想尽快逃脱你的喋喋不休的一种手段罢了。”因此,要想使问题得到真正的解决,老师首先要学会倾听,只有积极倾听学生的诉说,才能捕捉到他们的需要与愿望,准确地找到解决问题的切入口,走进他们的内心,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二、说,要有艺术

语言是人类交往、沟通的工具。为了适应师生沟通的不同情境和存在的各种差异,教师除了要重视语言表达的内容外,还要重视表达的技巧。

教师用语言与学生沟通时,应注意自己的语言艺术,对于自己与学生交流过的语言应及时反省,并能认真研究,总结经验。“说什么”“怎么说”都需要在教育实践中不断练习、体会。这样才能更有效地利用口语艺术这个交际工具,增进与学生的沟通。

三、读,要多用心

这里的“读”主要是指我们要学会用眼睛去与学生交流。在一些特别的场合,语言交流不一定能取得好的效果,通过眼神的交流,可能会更好。例如,在课堂读书时老师发现后排有两个学生在窃窃私语,如果老师直接用语言去提醒他,不但会打断全班学生的读书,浪费课堂时间,破坏老师的上课情绪,更有可能取得适得其反的效果。其实老师只需轻轻走近那两位学生,用警觉却不失温和的目光看着他们,学生马上便会意识到自己“出格”了。这种用眼睛来说话的沟通方式简便而有效。

很多时候,我们缺乏与学生眼神的交流,也是一种遗憾。因为老师的眼神能向学生传递出关爱、同情、遗憾、好感、赞成、反对等。老师的目光,被一群天真的孩子所关注,成了一座沟通感情的桥梁。当学生犯错的时候,一个严厉的眼神表达出了你的痛心和责备;当学生气馁的时候,一个激励的眼神传达出了你的信任和支持;当学生取得成绩时,一个肯定的眼神表达出了你的赞同与鼓励。当学生跟你谈话的时候,你还可以用眼神盯着他,读出他内心是惶恐、或是不安、或是坦荡。我们要练就一双“会说话的眼睛”,用眼神这非语言的交流手段达到良好的沟通目的。学会经常多看他一眼,这种简单而真诚的目光交流会让教师更加及时地掌握学生的一些情况,学生也会感受到老师关爱的目光,感觉自己受到了重视。

四、写,要有诚心

随着生理上的生长发育,学生的内心世界也日趋丰富起来,不太轻易将自己的内心表露出来,那么怎样打开他们的心扉呢?我发现,通过“写”的方式与他们交流,“纸上谈心”会更容易走进他们的心灵。

1.作业批注。作业批注是一个非常好的沟通交流的方法。在老师批改完学生的作业后,针对部分学生近期的思想问题,可用简短、有针对性的、动情亲切的语言与学生交换思想,效果特别好。哪怕一句简单的评语如:“作业完成得太好了,太棒了,你一定会获得成功的,我相信你一定能行,你看你不是进步了吗?”等等。老师既传达了对学生的希望和鼓励,又使“批语”成为学生前进的内驱力。

2.周记批阅。要求学生写周记,可以从中发现“有用的线索”,为老师从一个侧面了解班级动态提供契机。班主任还可以利用周记进行心理暗示,对学生的思想、学习、生活等多方面给予中肯的指导,使学生对自己进行分析和内省,从而重新认识自己,产生自我教育的效果。

3.书信交流。这种方式的运用会给学生带来很大的惊喜,有些话,有些事情,特别是中学生的早恋问题和某些心理疾病,他们更愿意用书信的方式进行交流。书信的方式虽然传统,但往往会给学生一个惊喜,增强师生情感的亲密度。

4.利用现代信息技术。社会已进入网络时代,我们可以用电脑发送E-mail或用手机发短信的方式与学生沟通交流。还可以把自己的QQ告诉学生,与他们聊天,许多学生对此种方法情有独钟,他们会感觉到老师就在身边。

听说读写“读”为先 篇7

听、说、读、写并重,不可偏废,这是总的指导思想,但是就现在初中学生的年龄特点、心理特征、知识结构、能力现状、兴趣爱好等实际情况的分析看,当务之急是要加强读的训练,把“读”放在第一位。我是一名站在一线的中学语文教师,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深深地感到现在的初中生语文阅读的水平相当低,值得我们引起高度重视。现在的初中生,特别是初一、初二年级的学生,从小学到现在也读了好几年书了,然而仍有很大一部分学生不会读书,他们只知道用嘴读书,用眼睛看书,而不知道用心读书,极少有人在读书的时候能用脑筋去想一想,用手去圈点勾画,在读书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不仅如此,在一些小学老师头脑中,也存在着一种错误观点,认为读书好不好无关紧要,学生只要会认就行了,考试又不考读书,考出好成绩才是最重要的,有了好成绩,领导高兴,家长高兴,学生高兴,何乐而不为呢?况且,现在计算机已经普及到千家万户,上网浏览查询,方便快捷,写字读书更没有多大必要了。所以,针对当前现状,改变错误观念,迅速提高阅读能力成了当务之急。

为什么要提倡阅读呢?首先从阅读本身的作用和意义来看,阅读的最终目的在于接受别人所表述的信息、内容、思想和情感,并能对此作出中肯的评价。无论阅读何种读物都不能离开这个总目的。再从整个阅读能力来看,它以识字音、懂词义、明句子为基础,进而还要有懂篇章、知文意、明主旨、评得失的能力,前者是基础性、低层次的阅读能力,后者是综合性、高层次的阅读能力,两者必须形成一个整体,只有这样,才能达到阅读的目的。

不会读书,就不能很好地预习课文,不能很好地预习课文,在听老师讲课的时候,就不能带着问题去听,而只能光用耳朵去机械地听,糊里糊涂地听,被动地听,这样,就不利于听的能力的培养。书中的语言,大都是经过加工的口语,是说话的书面表达形式,不会读书,就不能很好地学习别人的说话,这样,就不利于说的能力的培养。书中的文章,大都是编者精心挑选的好文章,是学习的范文,不会读书,就不能很好地学习这些范文,这样,不利于写的能力的培养。尽可能地多读一些书,是培养学生听的能力、说的能力、写的能力的前提,是学生学习语文的基础,也是学生学习其它科学知识的前提和基础。学会读书,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不仅使学生受益于现在,而且使学生受益于终身。

怎样才能让学生学会读书?怎样才能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呢?

首先,激发学生读书的兴趣。兴趣是行为的内驱力。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对于语文阅读,于漪老师说:“教师如果有本领把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与求知欲激发起来,教学就成功了一大半,学生学习语文就有了良好的起点。”初中学生正处于少年向青年过渡的时期,他们精力旺盛,求知欲望强烈,对有兴趣的事特别喜欢做,教师要善于抓住学生的这些心理特征,因势利导,让他们对读书产生浓烈的兴趣。初中学生对老师有较强的依赖性,特别是初一的学生,如果对某一位老师印象好,对某一位老师感兴趣,他们甚至可以崇拜这位老师。所以,教师在讲述课文时,尽可能地多用一些生动形象的词汇,多引用一些中外名人语录名句吸引学生,采用多种形式让课堂气氛活跃起来,使学生感到语文内容丰富多彩、形式生动活泼,让他们认识到读书不仅是获取知识的手段,更是一种精神上的享受,从书中可以获得乐趣,调动学生的多种感觉器官,让学生感觉到常学常新,保持一种浓厚的兴趣。当然,利用学生对老师的依赖性,使他们对语文产生兴趣,对读书产生兴趣,这是很不稳固的,还必须在这同时,想办法让学生逐渐脱离对老师的依赖,变靠老师激发而产生的读书兴趣为自觉地对读书产生兴趣,这样的兴趣才能更浓烈、更稳固、更持久。

其次,教给学生读书的方法。激发学生读书的兴趣的同时,还要教给学生读书的方法,有了科学的读书方法,会读书了,能够读出点味了,读书的兴趣也就更浓烈了。比如,“抓住文眼”就是一种好的方法,读好文题是节时、高效地进行整体阅读的一条途径。因为文题与文章总是存在着某方面的联系,或概括内容,或点明主旨,或涉及事件,或交代背景,或借用人名,或标以时间,或明朗或含蓄,或以象征而别寓深意。教学文题关键就在于巧妙地适时地揭示题与文的联系,由题识文,着眼于引导学生粗知全文的内容,成为学习整篇的突破口。也可以一边读文一边破题,题文结合,同步前进,还可以教完全文后再分析题目,反过来促使对整体的理解进一步深化。再比如,阅读时坚持“词不离句,句不离文”也是重要的一点,如朱自清的叙事散文《背影》里写父亲的穿着:“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这里不厌其烦地连用三个“黑色”有什么意义?放到全文中思考,作用有三:(一)是他才给母亲办丧事,还有哀悼的意思;(二)是表现当时家境困难,父亲老境颓唐;(三)是与全文抑郁悲凉的色调一致,为文章增添了惨淡的氛围,这三个内涵如果离开了文章整体也就不复存在了。

我国古代有许多格言,如“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等等,可见读书的妙处。读书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从形式上讲,可分为阅读和诵读;从程度上讲可分为初读和精读;从范围上讲,可分为博览和专攻,但是,无论采用哪种方法,最基本的都是认真。认真读书,要做到眼、口、手、脑并用,眼睛看、口里读、手上圈圈画画、大脑可同时思考。比如,我们在预习课文时,可采用“三遍读”的方法,第一遍,初读,先从头到尾把课文读一遍,边读边把生字、难词、不明白的句子用符号标出来,读完以后,看注解,查词典,或请教别人,尽可能地去弄懂;第二遍,速读,再从头到尾迅速地读一遍,边读边想,把全篇的意思弄明白,觉得精彩的地方、觉得有疑问的地方,都可以标出来,做到对全文有一个较完整的了解;第三遍,精读,就是一段一段反复阅读,弄清文章的段落、层次、脉络、结构等,在此基础上把文章的中心意思弄清楚。

最后,要强调的是,熟读还要精思,读思结合才能事半功倍。《论语》中有这样一句话“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就是讲的这个道理。读书必须用脑筋,必须养成边读边思考的良好习惯,才能收到较好的效果。研究了课文内容之后,还要研究作者为什么要这样写,这样写有什么好处,有没有更好的方法,等等。总之,熟读精思,学生才能在读中长知识、长学问,在思中锻炼思维,提高觉悟,提升品位,开阔眼界。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阅读教学可以说是重中之重。深化语文教学改革,最要紧的就是加大阅读教学改革的力度,大力提高阅读教学的效率。要提高阅读教学效率,我们就应对传统阅读教学加以认真分析和研究,以便破除传统阅读教学的弊端,跳出阅读思维定势,努力改革阅读教学。阅读是语文之根,学习之母,是教育之本。阅读能力就是自学能力,是现代人必备的生存手段,是可持续发展的学习能力。美国哲学家弗兰西斯·培根说过:“读书足以怡情,足以博采,足以长才。”“把读书对人的影响力,对人心灵的塑造说得形象而深刻。阅读教学的任务实质上就是指导学生学会读书,在读书过程中怡情养性、增长见识、体味语言文字的表现力和魅力。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

总之,我们只有充分认识到阅读的重要作用,解决阅读中存在的问题,更新观念,科学地指导学生阅读,才能有效地提高阅读的效率,适应语文教学改革的需要,适应社会时代发展的需要。

参考文献

[1]刘一丁.语文教学与研究.听说读写, 1990.1.

从“听说”到“读写” 篇8

“读”是语文教学的第一教学法。我认为, 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提高读写能力, 语文教师首先要有丰富的感情, 唯有如此, 课堂才会有生命和生活的情趣。因此, 教学中, 我们教师力求让学生在朗读中体会到文章的铿锵之声、音乐之美, 体会到文章的起承转合、急迫舒缓, 体会到文章的气势、神韵、风格, 并且让学生在美的欣赏、美的陶醉之中阅读课文、背诵课文。这样, 既锻炼了他们的胆量, 又提高了他们对文章的感受能力, 加深了对文章内涵的理解。在朗诵过程中, 有的同学还配以优美的钢琴曲或古筝曲, 使人陶醉其中, 感悟人生的奥秘, 领悟人生的真谛。

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 我始终贯串“以读带讲, 边读边讲”的方法, 即一边对原文进行适时的默读、品读、分角色读等, 一边复述、解说、分析。带领学生一同在美的语言中徜徉。欣赏优美、精彩的语言, 体会文中的人物形象塑造、表达方式的运用、表现手法的应用、谋篇布局技巧等内容, 从而领略文中的美好情韵, 发展美好情感, 培养健康心态, 完善健全人格。通过听、读、析, “美文”的语言魅力, 充分发挥了出来, 使学生受到熏陶和感染, 并逐步使学生形成语感, 提高了理解、品味和分析鉴赏能力。

其实我们前期所做的一切, 最后都落在“写”上。听、说、读的训练就为此做好了充分的准备。再具体联系到阅读, 我们不难理解:阅读是理解别人对生活的反映, 是间接的认识生活, 是吸收;写作是直接表达自己对生活的认识, 是表达。在阅读训练中教给学生观察、认识、反映生活的立场、观点、方法, 在写作训练中让学生到广阔的生活中去提高观察认识、反映生活的能力, 并逐步养成勤观察、勤思考、勤动笔的好习惯。

围绕“以读带写, 以读促写”这一中心, 在平时的写作训练中, 我着重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从生活中汲取材料

要从生活中汲取材料就离不开勤观察。当然, 由于初中学生受年龄、生活、观察水平等的局限, 不可能时时、处处、事事有意识地去观察, 因此需要老师加以指导。例如观察升旗可从人物的神情、动作及当时的氛围等方面着手。观察人物可从远景、近景方面, 或从肖像、神态、动作、语言等方面着手, 又或从正面与侧面去观察。

当然, 仅仅靠观察还是不够的, 还必须让学生养成勤记的习惯。为此, 我要求学生将观察所得及时记下来, 作为写作的素材库。

二、从阅读中汲取精华

一个人的一生十分短暂, 想要亲身经历各种生活是不可能的。因此, 除了现实生活中的极少部分亲身经历过的事可作为写作素材外, 大部分材料还是来自于学生广泛的阅读。教师既要指导学生深入生活、热爱生活, 又要指导学生搞好阅读。因此, 我在阅读教学中渗透写作教学, 使“读”、“写”有机结合, 同步进行。例如:讲读某一篇课文时精心研读某一个片段, 同堂练习学生写作, 这样可以为整篇作文奠定好基础。

三、拓展学生写作空间, 让学生成为作文的主人

在平日教学中, 我比较注重自由作文, 力求尽可能给学生较大的选择自由和写作空间。以有兴趣的作文过程, 并有所引导逐步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例如针对日常生活发现写作的触发点, 关注国际国内的大事、学校班级的事, 关注自己的成长, 特别是要以敏感的心去体察生活中每一个微小的变化。

写出文章后, 我鼓励学生们在课前演讲中演讲自己的习作, 另外我还设计了“班报”及“作文园地”, 将优秀之作抄写粘贴, 让学生们去读、去评、去借鉴, 使他们从阅读自己或同学的作品中获得一种美感, 一种成就感, 从而促进读写能力的提高。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而兴趣又是写作的原动力, 由于我们的教学形式多样, 故而极大地提高了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大多数学生由原来的害怕作文, 无话可说, 发展至喜欢作文、“文思泉涌”, 并有不少学生在各种征文、比赛中获奖。此外, 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对生活的感悟能力, 对文字的理解能力等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

班级管理的“听说读写”法 篇9

一、听:哲理小故事———潜移默化中使学生受到心灵的启迪与熏陶

在班级工作中, 我们经常会遇到一些伤害童心的事情, 如误解了一个因生病而不专心的小男孩, 错罚一个因做好事而迟到的小女孩……这都是由于班主任不善于倾听造成的。童心的美丽, 往往不是用眼睛, 而是用耐心倾听的耳朵去发现的。每天的晨读时间, 是班主任与学生共享哲理小故事的时刻。班主任要喜欢给学生读故事, 每读完一个小故事, 让学生畅所欲言, 师生共同用一句话或几个词浓缩成这个故事所告诉我们的人生道理。精选关于梦想的, 关注细节的, 立身篇、爱心篇、勇气篇……它们都有一种温暖人心的力量, 于潜移默化中给学生以心灵的熏陶与启迪。

在日常班级管理工作中, 班主任要有意识地培养自己良好的倾听习惯, 例如微笑面对倾诉的对象, 放下手头的工作, 不随意打断学生的话, 配合以点头动作。同时, 教师那种美好的倾听的形象反馈到学生的脑海中, 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也接受了这种美的倾听艺术, 久而久之便也习得了这种艺术, 使之成为学生受用一生的财富。

二、说:班级论坛———营造良好的班级舆论, 弘扬班级正气

教育是一门说话的艺术, 班主任尤其要利用好这门艺术, 使其达到管理班级的目的。班主任如果在与学生交谈中能营造美好的交流氛围, 讲究说话的艺术, 班级工作就能如鱼得水, 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一个良好的班级必须具有正确的集体舆论。良好的集体舆论就是一股无形的教育力量, 他引导着班集体同学朝着健康的良性轨道发展。

班主任要善于抓住点滴小事引导学生展开大讨论, 最好的办法就是举办班级论坛来营造优良的班级舆论。这也是每一位班主任在班级日常管理中最常用也是最有效的方式之一, 它有利于班主任传达学校的各种信息, 宣传学校的规章制度, 总结班级同学的得失和经验教训, 是教师和学生交流的重要平台, 经常被班主任老师所运用。通过开展班级论坛, 可以增加同学们上讲台的机会, 学生的胆量和语言表达能力得到提高, 增强同学们参与班级管理的意识。开展班级论坛既可以促进师生间的互动, 又可以摸清学生的思想动向, 拉近了师生关系, 实现了有的放矢, 轻松管理班级的目的。班级论坛虽然不能取代传统班会, 但绝对是班级管理模式的有益补充。

三、读:打造书香班级———让读书浸润孩子的心灵

阅读, 占据着青少年生活中的广阔领域。无论有无外来压力, 他们的生活总是离不开阅读。一个人的精神世界的力量在很大程度上来源于阅读, 如果引导得当, 学生从阅读中得到的精神滋养比长者的说教要深刻百倍。在班级管理中, 多一些人文的气息, 少一些教条主义, 学生一定会更快乐地学到做人的道理, 更积极主动地为班级做好每一件事。班主任要充分利用好班会课、读报课时间, 有选择地给学生读, 如读震撼心灵的文学作品, 读振奋人心的国内外新闻, 读陶冶情操的抒情散文等, 使班主任在读中与学生一起成长, 一起提升审美素养。读书可以改变一个人的气质, 读书也可以改变一个班级的气质。广泛开展课外读书活动, 学生被引导到读好书、好读书的轨道, 学生开始反思今天的生活、思索明天的生活, 学生的精神境界也在阅读与反思的过程中得到了升华。

四、写:师生巧练笔———引领学生做最好的自己

“写”对学生的道德认识成长也是很重要的, 通过写能增进道德修养, 提升道德品质。班主任要教育学生经常写日记, 写反思, 有条件的还可以写班级博客, 增进相互了解, 共同解决学习和生活难题。对班级管理而言, 班训的征集过程实质上也是对学生的教育过程, 学生写的班训虽语言稚嫩, 但可以肯定的是他们都是把他们认为最完美的班级形象浓缩在了简洁的语言之中。最终经过全体同学讨论修订, 确立了我班的班训———“一言一行讲文明, 团结和谐大家庭。”这样的练笔一方面提升了学生的语言文字水平, 同时提高了他们的道德认知和道德水平。

小学数学中的“听说读写” 篇10

说起“听说读写”, 很多人都认为是语言学习中最基本的几步。殊不知, 这样的几个步骤, 也可以被运用到小学数学的学习中。具体怎么进行呢, 笔者试就日常教学中的实践活动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听讲课, 听发言

听讲课, 顾名思义, 就是让学生集中精神和注意力, 专心听老师讲课, 跟着老师的讲课思路走, 找到自己听不懂的地方, 做出标记, 课下再明确其中存在的问题, 尤其是要注意与在课下预习教材时所发现的疑难问题相对应, 是否是同样的问题, 并找到解决的办法。

听发言, 意思是说, 不仅要听老师的讲课, 还要听其他同学回答问题和发言。同知识基础、同年龄段的学生之间, 进行思想的交流, 更容易有共同语言和共鸣。还可以从其他同学的回答中了解别人学习、思考数学问题的思路和方法, 再经过老师的点评, 更容易激发思考的火花, 理清思路, 学会总结和反思, 使学习更上一层楼。

听是目的, 但也需要一定的方法和手段配合。小学生自控能力差, 不懂得听讲的办法, 经常我行我素, 不太顾及老师和同学的想法。这时, 教师可以用故事引入、创设情境等办法, 结合一定的实物教学用具及书中的图表等, 引导学生积极地思考和参与, 在互动中提高听的效果。我还经常采用的一个办法是, 将学生分成好几个小组, 展开比坐姿、比听讲的比赛, 对于做得好的小组给予口头或实际的表扬和奖励, 在班中树立良好的榜样和模范, 号召大家向他们学习。这样做, 使追求先进和模范成为班级的优良传统, 集中了班级的凝聚力和团结协作力, 潜移默化中影响了学生的学习心理和习惯, 朝着积极的方面发展。

二、说思路, 说体会

数学课由于注重学生逻辑思维和理性判断能力的培养, 所以一向轻言而重思、轻说而重练。我在教学中反其道而行之, 在坚持严谨思考和理性判断的情况下, 更鼓励学生多讲

数学课是一门逻辑学和推理学交织的学科, 注重对学生理性思维和逻辑思维的培养, 轻表达, 重思考;轻语言, 重演练。其实这样做存在一定的片面性, 在学生能够理性思考和判断的情况下, 可以鼓励学生多说所讲, 提高口头语言表达能力。因此, 培养学生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 不仅是语文学习的主要任务, 也是包括数学在内的其他科目的重要任务, 有利于培养学生均衡发展, 也应当引起我们的重视。

做题前首先要有思路, 这个过程往往是静默的头脑活动。说思路, 也即教师引导学生把自己对某一道题目的想法和思路说出来, 哪怕是错误思路, 也要让学生鼓足勇气说出来。教师指出错误产生的原因, 分析正确的解题思路, 并借机进行数学概念和原理的解释、阐发。同时, 教师通过学生的回答, 才能全面掌握学生的思想动态和学习状况, 洞察他们的思维误区和漏洞, 及时调整教学目标和计划。

说体会, 即鼓励学生在预习课本, 研读教材, 听老师讲课后, 说说自己听讲和学习的体会, 说出心中的疑惑和难点, 教师进行回答, 帮助学生加深对课本教材内容的理解和掌握。还可以让学生讲讲自己阅读辅导资料和做题的体会, 课外读物的主要内容, 生活中的数学等方面的情况。通过这种先头脑思考, 后口头表达的方式, 培养他们的逻辑思维, 提高口头语言表达能力。

三、读教材, 读资料

阅读是学生必备的基本功之一, 不会阅读, 就不能学习到更多的知识。同时, 一些调查表明, 能够正确理解题目中的意思也是学生学好数学的关键因素之一。很多时候, 学生在做题时, 只是泛泛地阅读题目, 并没有根据老师的要求仔细、认真地读题, 从而导致误读、误解题意, 做题准确率大大下降。因此, 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也是一项很重要的任务。

读教材, 就是让学生通过细读教材, 熟悉规范的数学语言, 理解数学专有名词和概念的含意, 产生对数学语言和数学名词的熟悉感和认同感。通常来说, 读教材最少要三遍———课前、课堂、课后。课前读教材是为了熟悉教材内容, 找出疑难点;课堂上读教材是要跟随老师的讲课节奏阅读相关条目, 达到掌握相关知识点, 深刻理解教材内容的目的;课后读教材, 是为了巩固前边两个阶段所学内容, 能够对教

读资料是指鼓励学生广泛地阅读数学课外读物, 例如各种数学阅读系列丛书, 数学报刊杂志等。通过广泛地阅读这些课外读物, 使学生关注生活中的数学, 体会身边的数学现象和信息, 感受数学的价值, 了解数学发展的前沿动态等多种情况。这些阅读达到一定的积累程度, 会产生从量变到质变的效果。

四、写笔记, 写想法

说完了“听、说、读”, 还有最后一关的“写”。“写”是培养学生书面表达能力的重要方法和形式, 是对“听、说、读”的深化和检验。

写的内容很广泛。课堂记笔记, 课下完成作业, 写读后感, 写学习体会等, 都可以被纳入写的范畴。课堂笔记, 是学生们最基本的一项学习活动, 课堂上, 通过听讲把老师讲课的精髓以笔记的形式记述下来, 一方面进行了记录, 以备日后不时地查看;另一方面, 可以记下自己不懂的地方, 锻炼了思维和动笔能力。

课后作业是老师布置给学生每天完成, 巩固课堂学习效果的重要方式。经过不间断的, 持续的书写作业, 学生可以不断地巩固所学知识, 间接提高了书面表达的能力。写读后感对于小学生来说, 或许有些困难, 但也不是不能完成的任务。可以定期让学生阅读课本中“读一读”系列的内容, 课外读物以及报刊杂志的数学知识, 把阅读文章的内容梗概、自己的想法体会等写下来, 即使是一两句话, 只要言之有物, 也是值得记录的。写不在于多, 也不在于精, 在于坚持, 只有日积月累, 持续不断, 才能培养起学习数学的浓厚兴趣, 同时提高语言文字表达能力。

通过以上的论述, 我们可以看到, “听说读写”贯穿了数学学习的全过程, 也是对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听说”是基础, 为“读写”做好后续的准备;“读写”是手段, 巩固、验证“听说”的效果, 四个环节缺一不可, 互为表里, 共同促进学生数学能力的提高。

听说读写能力培养 篇11

关键词:语文教学;听说读写;能力培养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10-359-01

培养学生的语文听、说、读、写能力,即学语文教师通过语文教学使得学生能够具有辨别语音、理解语意、评品话语的能力,使得学生能够用听觉去辨别世界、能正确使用语言、能有效地组织语言表情达意。然而目前看来,很多学生在语文学习的过程中存在语言表达不清楚、文章表达不通顺,甚至词不达意,逻辑混乱等现象,所以,学生的语文听说读写能力急需培养和提高,而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培养和形成离不开教师的有效指导和训练。笔者经过多年教学实践发现,通过练笔来提高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是非常有效的方法之一。下面结合实际教学,谈一些具体做法。

一、通过练笔培养学生“写”的能力

根据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要求,我安排学生每周至少写一篇小记,长期坚持下去,到毕业,几年下来,每个学生就写百余篇。学生通过小记练笔,可以就身边耳闻目睹的某种现象,抒发自己的感想。这些方式方法的采用,在很大程度上起到了提高学生写作能力的作用。为了避免将基础知识的传授和写作能力的培养人为地割裂开来,教师还要有效利用语文课堂教学的延伸训练,这样不但可以促进学生加深对基础知识的认识,锻练学生的思维和听说读写的能力,而且也能弥补上面那些方式方法的不足,并将两者有机地结合起来。因此,适量的课堂练习是必不可少的,有时一堂课的前面部分学了方法,后面接着进行写作练习,这不但有助于学生写作能力的提高,而且对前面所学的知识和技能可以得到进一步的巩固和提高,达到立竿见影之效。写作是各方面语文知识的综合体现,想要写好作文,并非一朝一夕能够完成的事情,通过这种练笔的方式,能够让学生从小段落、小篇章开始练习,久而久之,增加学生对于写作素材及写作技巧的积累,再通过老师精心的指导,学生的写作能力一定会有长足的进步。

二、通过练笔培养说的能力

说是指口头表达,它是写的基础,是对语文最直接的运用,对培养学生思维的敏捷性和深刻性有重要帮助。说又具有激励性,每个学生都渴望有机会在老师和同学面前表现自己。然而很多同学由于性格内向,开始时羞于将自己的想法说出口,久而久之,学生的就会将语文学习与实践运用割裂开来。为此,笔者每周利用一节早读课时间进行演讲比赛,让小记写得好的同学登台演讲,事后再选登在班报上,演讲的方式恰恰能够有效的锻炼同学们说的能力,在讲台上,同学们或娓娓道来或慷慨激昂,将自己所想表达的内容酣畅淋漓的展现在全体师生面前。同时汇入班级《优秀小记选》。在激励机制的影响下,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得以迅速提高。

三、通过练笔提高读的能力

读与说、写是分不开的,它是说的基础,写的前提。“书读百遍,其义自现”通过阅读,学生能够借鉴他人作品中的优秀之处,学会通过阅读来分析文章的段落结构、语言表达,掌握丰富的语文知识和社科常识,为说和写积累丰富的素材。为了能写出优秀的小记并在演讲竞赛中获奖,学生在观察事物的同时,必然要翻阅报纸杂志,多方查找材料,认真阅读,细细品味,这样,就无形中促进了读的训练,特别是促进了默读能力的提高。写出一篇文章之后,演讲时要想流畅地脱稿讲给大家听,说必须熟读成诵,这就锻炼了朗读的能力。由此可见,读与说、写能力的训练是互相渗透、互相促进的。在语文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积极引导,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由于兴趣爱好向其推荐一些适合他们阅读材料,引导学生多读书,读好书。

四、通过练笔,提高听的能力

听是一个不断地吸收、分析、理解外界事物,进行积极思考思索的过程。这个过程必须以记忆、推理、判断、综合、概括、想像等能力为基础,如果这些能力不强,听的效果也必然会受到影响。一言以蔽之,就是学生要听懂、会听、听出效果。每次小记演讲比赛时,一个同学在前面讲,其余同学认真听、用心记,理清条理,掌握要求,听后再用恰当的语言对所听到的信息归纳概括,重新表述。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学生听的能力得到很大提高。台上一人讲,台下几十人听,这几十个同学从听中得到益处,久而久之,同学们的知识面得以拓宽,语文水平普遍得到提高。在演讲活动举办初期,同学们经常出现注意力不集中、搞小动作或是与周围同学窃窃私语的情况,我针对这一现象,对演讲活动采取了一些改进措施,首先让同学在台上演讲,之后根据演讲的内容向台下听的同学提出相关问题,回答准确的同学有加分奖励。这样一来,同学们个个听得认真、讲的起劲,在班级中形成了良好的学习风尚。实践证明,学生练笔写小记,对提高听说读写能力大有益处。

总之,语文是一门基础性学科,在语文学习中,应重点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有助于学生掌握扎实的语文知识。作为一名处在语文教学第一线的教师,也应认真总结自己的做法,认真研究课程标准和新教材,努力探索听说读写有机结合协调发展的最佳途径,形成科学有序的训练方法。在教学实践中,我通过指导学生练笔写小记的方式,促进学生经常练习写作,在演讲中积极表达自己的见解,广泛阅读课外书籍材料,引导学生认真倾听,取得了显著的效果,在实施过程中还应结合具体情况加以改进,以更好的服务于语文实践教学。

参考文献

[1] 付孟坪.借助语文教学,培养听说读写能力[J].新课程(小学),2013(02):187-188.

听说读写,一个都不能少 篇12

一、要注重培养学生听的习惯

学会倾听是一种美德。倾听能力对很多人来说并非与生俱来的,需要通过不断实践与锻炼来加以提高,并将随着人生阅历的丰富和学习的增长而提高。

因此,《语文课程标准》中在“学会倾听”这一目标中提出了不同的要求。如第一学段要求学生能认真听别人的讲话,努力了解说话的主要内容;笫二学段要求学生听人说话时能把握主要内容,并能简要转述;第三学段要求听他人说话时认真耐心,能抓住要点,并能简要转述。

作为教师,必须长期坚持培养学生的倾听能力。课堂上,教师应要求学生把话听完后,再发表自己的意见,来培养倾听习惯;让学生在倾听的过程中逐步学会抓住别人讲话的精髓,达到真正理解的程度,从而学会倾听。

[片段一]

上海浦东竹园小学范君英老师执教的二年级口语交际《出生的故事》

(出示课件)师:这是我宝宝刚出生时的照片,大家想知道他当时的状况吗?听听他是怎么介绍的?

(录音):我叫兔兔,出生于2006年12月3日,护士阿姨给我测量了一下,身高52cm,重4500克,是个大胖子呢!听了我的介绍,你想和我交朋友吗?

师:你听到了什么?

生:我知道了你宝宝的姓名叫兔兔。(板书:姓名)

生:我知道你宝宝出生于2006年12月3日。(板书:日期)

生:我知道他重4500克。(板书:体重)

生:我知道他身高52cm。(身高)

范老师先出示自己宝宝的照片,再以宝宝的身份来介绍宝宝出生的信息,一下子就激发了学生倾听的兴趣。在学生听完后,又询问学生听到了些什么,并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归纳、总结,板书出来。学生立即就明白了在介绍自己出生情况的时候,要介绍自己的姓名、出生日期、体重、身高等。所以,在随后的学生自我介绍阶段,他们大都能依葫芦画瓢,完整地介绍自己出生时的基本情况,有的甚至能补充介绍其他信息。因此说,学生自己倾听所获得的知识点,往往比教师灌输给他的要强百倍。

二、要注重引发学生说的欲望

《语文课程标准》总目标中明确指出:“要教会学生‘具有日常口语交际的基本能力,在各种交际活动中,学会倾听、表达与交流,初步学会文明地进行人际沟通和社会交往,发展合作精神’。”“要利用语文教学的各个环节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听说能力。”由此可见,口语表达能力对小学生来说,是相当重要的。为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要十分重视学生口语表达能力的训练与培养,并贯穿于教学的每个环节,为学生进行流利的口语交际打下坚实的基础。

[片段二]

贾志敏老师执教《卖鱼的人》

师:卖鱼的人是个怎样的人?

生:卖鱼的人是个诚实的人。

生:卖鱼的人是个讲信用的人。

师:正因为卖鱼的人是个讲诚信的人,所以……(文中找三句)

生:正因为卖鱼的人是个讲诚信的人,所以只要他开口说多少钱,大家都会毫不迟疑地把钱给他。

生:正因为卖鱼的人是个讲诚信的人,所以祖父从来没有把鱼提去称一称。

生:正因为卖鱼的人是个讲诚信的人,所以当我买鱼被偷了斤两的时候才不禁想起了他。

师:说说关于诚信的成语。诚信是成功之门的钥匙。请你仿说。

生:诚信是畅游书海的小船。

生:诚信是友谊之间的桥梁。

师:请用关于诚信的成语,说一说诚信是什么?

生说。

在此教学中,贾老师始终注重不着痕迹地引导学生去说,从说词到说句、说文,从课内到课外,让学生分别说出自己的见解,学生兴趣盎然。长此以往,势必使学生自然而然地养成愿说、爱说的习惯,并逐步培养其能说、会说的能力。

三、要注重提升学生读的品位

朗读对于语文教学来说是一个重要的环节。然而,小学生朗读能力的形成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对学生朗读能力的训练,必须贯穿在每一节语文课堂中。

如贾志敏老师在上《卖鱼的人》一课时,首先就教学生如何端正读书,包括坐着读和站着读的姿势,让学生在读书的时候很有架势,有板有眼,有模有样。之后,从课题入手,让学生读题:卖鱼的人。学生读的是:卖—鱼—的—人。四个字一样重一样长。贾老师范读:卖鱼¬—的人,“的人”读得轻快些。反反复复,学生终于读准了。在读词语的时候,贾老师也是一词一词反复带读,直到学生读准为止。读文时,贾老师又点名读,如读得不好,就一句一句带读。再点,再带,再齐读。就这样,逐字逐句地指导学生读文后,学生们在读文、说话时都是恰到好处。

《语文课程标准》对于学生的朗读也分层次地提出了要求:从低段的学习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了解课文中词句的意思;到中段的初步学会默读,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再到高段的学习浏览,在阅读中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这要求我们在语文教学中,必须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不断地提升其朗读的品位。

四、要注重激发学生写的热情

语文课就是要教会学生说话、写话。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往往会误以为作文课才需要教学生写作。其实,在平时的教学中也应渗透对写作教学的指导,其实,上语文课就是以一篇课文为例,教会学生如何写作。

如在教学《乡下人家》时,我就引导学生说说他们眼里的乡村景色。学生说到了春天的花园,百花齐放,百鸟争鸣的景色;说出了夏日儿童池塘嬉戏的快乐场景;描述了秋季果园的丰收,农民忙碌的身影;还叙述了冬日里村民们蹲在墙角晒太阳,孩子们靠着墙挤暖的热闹劲。在学生说的同时,我引导学生尽可能地加上一些修饰词,用上修辞手法,说的句子就更丰富更具体了。学生说完后,我让学生把大家说的内容按春夏秋冬的顺序整理好,再在开头和结尾作个总的描写。因此,这次的习作,学生写得很快,写得很生动。

一说到故事,学生总是充满热情。如在教完《小木偶》后,我就让学生想一想小木偶有了各种表情后,又会遇到一些什么事情呢?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想象去编写小木偶的故事。学生们的兴致瞬间就被提起来了,写起来也愈加积极了。

上一篇:地下水开采方案下一篇:中低压配电网规划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