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教学要读写结合论文(精选7篇)
作文教学要读写结合论文 篇1
在高中语文小说阅读教学中, 一方面要教给学生小说阅读的鉴赏方法, 让他们体会小说中语言表达、情节设置等的精妙之处, 另一方面, 也要让学生用从阅读中学到的理论知识指导写作。在阅读中吸收知识, 在写作中倾诉情感, 二者结合, 不仅能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还能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一、提高学生阅读鉴赏能力
小说中的情节有高潮有起伏, 人物形象丰满生动, 也深刻描写了现实生活。在语文小说教学中, 教师要提高学生的阅读鉴赏能力。小说中语言表达、环境描写、细节描写等都十分有特色, 老师要引导学生品味小说中的语言, 体会语言文字的精妙之处, 并进行积累。比如在巴金《小狗包弟》一文中, 作者一句“我怀念包弟, 我向它道歉”, 虽然这句话只有十个字, 却是全文的“文眼”, 为整篇文章奠定感情基调。让学生体会这些句子, 不仅能让他们整体上把握文章的主旨, 还能让他们认识到这些句子在文章结构中承上启下的作用。在教学过程中, 也要让学生注重体会环境描写、细节描写在文章中对人物形象的烘托和情节发展的推动作用, 通过引导学生对文章的语言文字、表达方式的细细体会, 提高学生的阅读鉴赏能力。比如在《祝福》一文中有一处环境描写:“天色愈暗了, 下午竟又下起雪来, 雪花大的有梅花那么大, 满天飞舞, 夹着烟霭和忙碌的气色, 将鲁镇乱成一团遭”。这一段环境描写, 为祥林嫂的死亡结局做出了铺垫, 用雪越下越大烘托了情节的悲剧性。老师可以让学生通过阅读这样的环境描写, 揣摩它在文章中的作用, 逐步提高学生的阅读鉴赏能力, 为后续的写作打基础。
二、锻炼学生问题分析能力
阅读一篇文章, 只有深入分析文章情节和人物性格, 才能把握文章主旨, 理解文章折射的社会问题。在高中语文小说教学中, 教师要引导学生一步步分析人物性格, 体会小说情节, 深度挖掘文章内涵, 这样无形之中就提高了学生的问题分析能力。比如在学习沈从文《边城》一文时, 小说结尾是傩送离家远走, 爷爷在风雨交加的夜晚去世, 把秀秀托付给一个经常照顾他们的老乡, 秀秀在一夜之间长大, 她像爷爷那样守住摆渡的岗位, 与老乡和大黄狗为伴, 等待傩送的回来。教师可以让学生深入分析文章情节, 然后让学生思考“秀秀能不能等到傩送的回来, 他们之间的结局会是什么, 为什么?”每个学生分析文章的侧重点不同, 答案就不相同。比如如果学生视角立足在秀秀和傩送之间纯洁美好的爱情上, 那么秀秀可能会等到傩送的归来, 然后过上幸福的生活;如果学生的视角立足在傩送是因为哥哥的去世而离去, 那么他很可能因为对哥哥的愧疚无法和秀秀在一起, 那么秀秀就等不到傩送的归来。每个学生的立足点不同, 观点也会不同, 教师可以通过提问的方式, 提高学生的问题分析能力, 锻炼他们的思辨能力, 这对写作是大有裨益的。
三、培养学生写作构思能力
小说中情节的跌宕起伏和人物形象塑造的手法, 都值得学生学习, 从而指导学生的写作。比如在《麦琪的礼物》一文中, 德拉和杰姆这对夫妻为了让对方过一个完满的圣诞节, 牺牲自己最心爱的东西, 买了彼此曾经最想要、现在却用不上的礼物。这篇小说结构精巧, 结局出乎读者意料, 但仔细回味文章, 结局似乎又在情理之中。通过这样的阅读, 可以让学生体会文章情节设置的新奇之处, 感悟文章构思的独特, 并指导学生运用这种构思方法进行写作, 改变学生以往写作毫无悬念的思维方式, 让学生模仿学习这样构思新奇的课文, 经过不断地写作练习, 从而锻炼学生的写作构思能力。
四、激发学生创新思维能力
在高中语文小说教学中, 教师要因材施教、因势利导, 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比如在学习《林黛玉进贾府》这一课文时, 林黛玉最后说了一句:“宝玉, 你好…”。老师可以让学生根据小说的情节充分发挥他们的想象力, 对省略号的内容进行填充, 这样不仅能加深学生对文本的理解, 还能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又比如在学习国外名著《哈姆莱特》的时候, 可以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 根据小说情节, 进行话剧表演, 这样不仅能让学生对人物性格和人物命运有更好的了解, 还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发挥学生的想象力。通过以上的教学手段, 可以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为学生的写作奠定基础。
在高中语文小说教学中, 一方面, 老师要合理运用教学手段提高学生的阅读鉴赏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 让学生体会小说中语言描写、环境描写、人物描写的精妙之处, 也要让学生学会分析文章的结构、思路及写作意图;另一方面, 让学生把在阅读过程中学到的知识运用在实际写作中, 用理论指导写作。通过这样的练习, 学生不仅能提高阅读鉴赏水平, 还能提高写作水平。
作文教学要读写结合论文 篇2
——烈山区新蔡镇宁山小学
张少华
一、学习观察方法,训练“抓住特点”
引导学生观察生活是写好作文的前提,因为作文来源于生活,又是为生活服务的。那么如何观察生活呢?这就要求我们教学生从阅读课文中去学习、借鉴。例如教学六年制第七册《积累·运用四》作文题“写一种植物”时,习作前,引导学生复习《高大的皂荚树》,学习作者的两点观察方法:
1、从整体到部分,层层认真观察的方法。
2、学习在观察中抓住事物特点的方法。在学生学习了观察方法后,我因势利导,让学生用这两种观察方法观察一种你喜爱的花,观察后写下来。有一位学生这样写红玫瑰:
墨绿色的茎上长满了小刺,尖尖的,硬硬的,谁也不敢去惹它。枝条上长满了齿形边的叶子,叶子是绿色的,刚长出的叶子却是绿中带红。在阳光的照射下,显得生机勃勃。叶丛中,枝头式样花儿昂首怒放,颜色是那么红,那么浓,没有一点儿杂色,简直像燃烧的火焰。许多的花瓣组成了一朵精美的花,这些花瓣有规则地簇拥在纤纤花芯的身边,层
构段的形式多样化,作文的形式多样化,在作文中言之有序,读起来朗朗上口,语言精练。
三、学习描述方法,训练“言之有物”
阅读教材文质兼美,情文并茂,里面有很多描述方法值得学习模仿。如《鸟的天堂》课文第二部分是动态描写。作者运用了以静衬动,动中寓静的方法,先淡淡描写一句:“起初周围是静寂的”,为群鸟活动的“热闹”场面铺设了背景。接着,作者按照点面点的思路,从鸟形、鸟色、鸟类和鸟的动作等方面,运用多组排比短句尽情描绘,十分形象逼真地描绘了一种千鸟荟萃、百鸟争鸣的“热闹”场面,让人想象到群鸟在这样的环境中是怎样的快乐和幸福。学习这一段时,我把学生的注意力放在学习表达方法上,而不是放在内容的理解上。为了让学生将学到的知识内化,并转化为写作技巧,我指导学生仿写一只动物或一群动物。
四、开展课外阅读,训练“综合积累”
1、通过课堂教学进行经常性的阅读指导。教师在课堂上的精彩的讲读分析,给学生作课外阅读示范,指导学生运用迁移规律,把课内所掌握的阅读方法运用到课外阅读之中。
作文教学要读写结合论文 篇3
新时期的高中语文课程教学的目的就是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使学生具备较强的应用语文的能力和审美探究能力,进而形成良好的整体素质,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和有个性的发展奠定基础。为此语文教学要按照新课标的要求,以学生为本,顺应社会发展的需求,与时俱进,充分发挥语文课程能够促进学生发展的独特功能,使全体高中学生都能够增强语文素养,为造就时代所需要的高素质人才奠定基础。下面新时期高中语文教学要做好“读写”的结合文章谈一下自己的看法。
一、新时期高中语文教学要把握的“点”
1、高中语文教学的内容更加宽泛。一是新课标下的高中教材所涉及的内容较传统的语文教材来说,内容有了大的改观,作品可以说从汉代《诗经》到明清、再到近代的诗歌、散文、戏剧、小说等各种文学形式都已经存在,2012年10月15日人民网就报道:语文出版社中学语文教研组张夏放透露,12日上午已经开会,敲定将莫言的成名作《透明的紅萝卜》编入高中语文选修教材读本。张夏放坦言,此前《透明的红萝卜》已在备选之列,而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对这篇文章入选教材起到了关键的助推作用。莫言作品加入高中教材正改变着中国未来中学语文教学;二是在高中语文教材的学习内容中可以说是涉及到了文学文化常识、实词、虚词、句式、修辞、文章内容理解归纳、文学鉴赏以及语言的运用等;三是对于外国文学作品而言,主要是学习外国著名作家、政治家的有较大影响或者是成名的诗歌、小说、散文、演讲词等作品。
2、高中语文教学的内容注重系统性。高中语文学习是在初中学生有很好的感性的认识和积累的基础上进行的学习,为此高中语文教师对学生的要求要有所提高,要让学生把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对语文教材的有关内容要在讲透的基础上,进一步将学过的、正学的内容和将要学习的内容进行“串讲”,以求语文知识的系统性和连续性,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领悟。笔者曾经教过初中的语文,那时的教学只是要求学生能够读背,大致让学生了解文章即可;而高中阶段的语文学习则要求学生能够对文章在了解的基础上进一步细化内容,学会自己能够进行初步的鉴赏和感悟。
3、高中语文教学时间相对减少。我们知道初中与高中语文教材的整体“数量”并没有多大的变化,但是由于高中的学科增加的缘故,致使语文教学的周课时减少(相对于初中语文课时),再加上当前文理科不在分班学习,那么学生在课外就没有更多的语文学习精力了。但新课标却提出教学要结合语文学科(教材)内容进行具体教学,也就是要让学生通过学习教材明白哪些内容是必须要学的,学习完后学生的语文能力提高到的程度,整体素质是否有所提高。新时期的初中生可以不知道“祥林嫂”是谁?是可以理解的;如果高中生不知道“祥林嫂、刘和珍”就是不应该的。这不是初中学生学习后可以忘记或者没有学习过的缘故,而是对高中学生成长期“民族文化”的传承责任问题。
4、高中语文教学学生学习的自主性会加强。高中语文教师的教学不只是“投之以桃报之以李”,而是教给学生“投之以桃”的方法、途径和规律,然后让学生在得到桃的同时,能够想到李,做到举一反三,从而让学生自己学会走路,为此教师要在教学语文的同时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发展探究能力。
二、新时期高中语文教学要做好“读写”的结合文章
了解了新时期高中语文教学的要把握的“点”后,我们要按照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把读写能力的训练放在语文学习的首位,做好“阅读和写作”的结合文章。
1、让学生预习文章后改写文章,增强学生的读写能力。新课标下的教材都有课题和自读提示,为此在教师新授课之前,教师要求学生预习文章,然后给学生提出要求“如果我写此文章”,以此来启发学生思维,让学生自行探究,时间长了,学生就会变“预习”为“自成”体系的去读,进而有自己的观点和意见,然后就能够写出教委的替代文章。在教学欧·亨利小说《警察与赞美诗》一文时,笔者让学生读后重新写出“另样”的苏比。果不其然笔者发现了新的杰作:苏比进入监狱后,遇到一个和他有相同经历的人,最后两人双双出狱,利用在监狱学到点手艺,进行自主经营产业,最终两人成为富翁。
2、让学生续写文章,增强学生的读写能力。笔者在教学完莫泊桑小说《项链》后,让学生布续写女主人公玛蒂尔德知道项链是假的真相后的表现。有的学生就写了玛蒂尔德听到项链是假的这一事实真相后,精神彻底崩溃了,神经开始出现问题,每天游走不定,见人就说:“我傻到家了,真的。”让学生的探究得以发挥和升华。
3、让学生“反向而行之”,增强学生的读写能力。在教学中教师无时无刻的激励学生挑战“名言名句”,然后“反其道而行之”,让学生突破思维定势,反弹琵琶,激扬文字,从常规的反面入手,找到好的词句,让学生的文章独辟蹊径,见解新颖独特。
4、让学生体验性读写,增强学生的读写能力。在学习了胡适的散文《我的母亲》之后,笔者感慨道:在如何做人方面,母亲给了我很多,这包括宽容、善待、体谅的品性,下面请同学们结合课文写一写自己的母亲,要让别人体验到真情。至此,学生由读而写的作文题信手拈来——“我身上有母亲的”。
5、让学生“生成性”读写,增强学生的读写能力。在教学中笔者让学生“活读或用”教材内容,要做到“书读要有深度,感觉有高度”。这里的深度是以生活参悟文章,高度是相比较读书只是读,进去出不来的“高度”。如果能够达到这一程度,那么“生成性”读写就能够出现因教材文章内容触发感慨,就会出现“一吐为快”“出得来”的读写要领,也就会出现“下笔有神”。为此在教学时要按照新课标要求依托课本,与时俱进,开拓思维,激发灵感,写出符合时代的文章。
6、让学生“探究性”读写,增强学生的读写能力。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教师要针对学生接受事物快,善于发现现实生活、网络中的问题,基于他们对社会的认识,教师可以树立“标杆”,让学生在学习教材内容时和自己的所见所思所想进行比较。同时要相信学生会“运用脑髄,放出眼光”,让学生在比较中领略自己的思维,也就是写出比较的结果(答案)进而增强学生的读写能力。
作文教学要读写结合论文 篇4
关键词:读写结合,阅读,练笔,实效,反思
著名特级教师丁有宽说:“读写结合,事半功倍,读写分离,两败俱伤。”近年来,在学校课题《小学英语阅读教学有效策略的研究》的引领下,我校通过挖掘教材中的优质资源,把阅读和写作进行高度整合,从课文阅读材料中探寻合适的训练点,扎扎实实开展有序、适量、高效的课堂随阅练笔,以弥补小学英语没有写作训练课的不足。
小学英语阅读教学可分为“三大步”:Pre-reading, While-reading和Post-reading。
一、Pre-reading口头说话热身读写
Pre-reading作为阅读准备的阶段,一般有头脑风暴和根据话题或图片自由说等形式。例如:在教学译林版五上Unit7 At weekends (后面简称五上)时,在Pre-reading阶段,通过快速闪现图片,让学生说出一些活动类的词汇。随后,学生根据提供的话题关键词,先在两人小组中讨论,然后再在全班面前展示,进行小组竞赛。经过小组成员的合作学习,学生一般都可以说出类似这样的一段话:At weekends,I play basketball.I go to the park.I go boating.I have a picnic.I draw pictures...这种形式的口头表达,既复习了相关的动作类词汇和第一人称的一般现在时表达,激活了相关的背景知识,又为下一步的阅读作准备。另外,课文的插图都是为展现课文故事情节,表达故事内容而设计的。因此我们还可以让学生先看图说话,复习相关知识,为阅读作铺垫。
二、While-reading提炼课文积累读写
1.思维导图。运用思维导图可以使学生的思维更清晰, 更快地学习新知识以及复习和整合旧知识。例如,在教学Unit5 What do they do? 时,笔者使用了思维导图,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在阅读前,笔者让学生谈一谈:What do your parents do?笔者把学生说到的内容以关键词的形式写在中心词Mike,Su Hai的周围,然后让学生阅读课文内容找出相关的信息并填写下来:阅读后,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可以利用这个思维导图进行课文复述。
2.表格。表格形式直观简洁,便于学生理清思路。笔者为学生设计了一个楼房状图表让学生填写每一层的对应房间。另外,这种图表还可以应用在学生的练笔阶段,方法是先让学生完成图表,再进行练笔。课文内容图表化还不是教学阶段的结束,通过阅读来了解文章的大意后,我们还要加强对阅读材料的熟读。古人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通过熟读课文,熟悉课文遣词造句、连句成文和布局谋篇的方法,为下一步的练笔作充分的准备。
三、Post-reading读写迁移学以致用
读写迁移,通过随阅练笔对小学英语阅读课进行延伸和深化,是从语言输入到语言输出的一个质的转变。我们的随阅练笔方法通常有以下几种:
1.填充式练笔。填充式练笔是保留文章或对话的主干, 将一些关键词或词组挖空,让学生联系上下文内容填空。
2 . 改写练笔。在写作训练初始阶段,学生常会有一种 “没头苍蝇”的感觉,以范文引路,可扶持学生进行写作, 慢慢找到写作的成就感从而爱上写作。
3.课文仿写练笔。在英语写作教学中,模仿范例是一种最基本也是非常有效的写作训练形式。
四、读写结合的教学实践反思
这种读写结合的小学英语阅读课堂教学是以课本内容为基础的,讲究一练一得。学生通过练笔加深了对课文阅读内容的理解,拓展了思维空间,提高了语言的运用能力, 真正做到阅读与练笔共实效。学生不但在练笔中运用了所学的“四会”单词和句型,而且还循序渐进地培养和训练了学生的阅读和写作能力。当然,这种读写结合的课堂教学模式也有其局限性,因为这种教学实践完全以教材课文内容为基础,学生接触的课外知识相对少一些,同时课堂模仿性写作训练也相对多一些。因此,课后教师必须要提供一些课外阅读材料来扩充学生的语言知识。
小学英语的阅读教学意义在于有效,以写促学的意义在于高效。相信通过教师对“写”的充分重视,长期坚持踏踏实实的落实到每一节阅读课堂教学中,精心地设计每一处课堂的随阅练笔,把学生就语言的组织运用和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有机地结合起来,一定可以取得较好的课堂效益,提升我们的课堂教学的质量。
参考文献
[1]小学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Z].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05.
[2]赵淑红.新课程课堂教学技能与学科教学[M].世界知识出版社.2007.04.
[3]胡春洞.英语教学法[M].高等教育出版社.1997.
[4]小学英语教学法[M].广西教育厅师范教育处编写.
浅析小学作文教学中的读写结合 篇5
一、读写结合的重要性
小学作文教学是小学语文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是培养学生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小学作文教学强调读写结合,阅读是写作的前提和基础,写作是阅读的延续和深化,两者相辅相成、密不可分。古语有云:“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可见,良好的写作能力是建立在大量阅读的基础上,只有通过大量的阅读才能吸收到有效的信息和知识,进而应用知识进行表达和写作;而写作是语言知识运用的行为,通过运用知识可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达到温故而知新的学习效果。读写结合是小学语文知识学习与应用的具体体现,也是提高学生运用语文知识能力的重要途径。因此,在小学作文教学实践中,教师应当注重在阅读教学中引入写作活动,通过知识迁移、情感体验、范文仿写等方式将读写有效结合,培养学生的读写能力,达到作文教学的目的。
二、小学作文教学读写结合方法
(一)学习课文优美词、句、段,培养学生组词、造句能力
完整的作文是由字、词、句、段组成的,小学作文教学应当从组词和造句开始,学习课文优美的字词句段表达方式,通过反复多次练习组词和造句,加强写作表达能力。小学语文教材中的文章都是经过精心挑选的,其内容丰富多彩,词句表达优美流畅,描写手法生动活泼,十分贴近小学生的年龄个性和心理特征。教师在阅读教学过程中,应当积极引导学生细细品味教材课文,深刻领会其字里行间包含的丰富寓意,分析和揣摩作者的表达用意,学习和模仿其中的个性写法。比如苏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荷花》课文中,“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深刻领会句子中“大圆盘”和“冒”字的巧妙用处。文章作者将荷叶比喻为绿色的大圆盘,并用“冒”字生动地描写荷花努力地从层层叠叠、挤挤挨挨的荷叶中长出来,寓意了荷花美丽地绽放背后需要顽强生命力的支撑。教师还可以通过举例说明此类写法的好处,比如“雨停了,太阳从乌云背后露出脸来”,并安排学生练习造句,提高学生运用字词组句子的能力,逐渐培养学生基本写作能力。
(二)注重学生情感体验,培养学生仿写能力
仿写是以范文为模板进行写作,包括写作手法仿写、文章段落构成仿写、时间叙事仿写等,是小学作文教学常用的有效的教学方法。小学生好奇心强,在生活和学习过程中喜欢模仿,在作文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小学生这一年龄特征,有意识地、有目的地引导学生仿写,达到培养学生写作能力的目的。例如苏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早》一课,作者用生动、形象、优美的语言介绍了鲁迅先生在三味书屋上学时的学堂,是根据作者游览的方位顺序来描写的。其段落结构清晰,衔接自然,字句表达流畅,通过现实和想象,将三味书屋的陈旧、简陋而又精致描写出来,并折射出鲁迅的精神和品格。教师在完成教学活动后,安排学生细细品读课文,深刻领会作者对文学巨匠的敬仰和钦佩之情,通过情感迁移达到思想共鸣,并仿照课文的结构、写作手法练习写作《我们的学校》,促使学生在写作过程中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三)结合课文留白内容,激发学生想象力
想象力是人类特有的思维能力,长期以来在丰富人们的精神世界发挥重要的作用。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它是学生创造能力的不竭源泉。小学教学课文常常因表达需要对某些内容有所省略,致使课文在某些事件或某些情节“留白”,针对此类“留白”现象,教师应当启发和引导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力,发散学生思维能力,填充和丰富课文的“留白”内容,提高对课文的理解。比如在学习苏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灰椋鸟》时,作者表述自己以前不喜欢灰椋鸟,但在偶然一次看电视时,看到有关灰椋鸟的录像,突然改变了对灰椋鸟的看法。其中课文对作者看到的电视录像内容进行留白处理,教师可以针对作者看到的电视录像内容作为读写结合的切入点,让学生展开想象并讨论作者为何看到电视录像后对灰椋鸟的态度发生一百八十度的转变。学生可以结合现实生活、灰椋鸟的生活习性、人类与灰椋鸟的关系等进行联想。在此过程中,学生通过想象衔接课文内容,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有助于提高教学质量,同时学生在想象过程中犹如插上了隐形的翅膀尽情地畅游,极大地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丰富学生的精神思想,有助于培养学生作文的创新能力。
(四)整合教学资源,丰富学生写作词汇
古语有云:“不积细流,无以成江河;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小学作文要想达到行文流畅,犹如滔滔江水延绵不绝,那么就要从日常阅读中点滴积累词汇,才能下笔成文。从长期的教学实践中,我们不难发现,学生感到作文难写并不是方法问题,而是腹内空无墨水,无从下笔。因此教师应当在教学的实践过程中,利用现代教学技术,收罗更多的教学资源,不断地整合和创新,并通过各种途径提高学生的词汇量,丰富学生写作手法,才能让写作成为“有源之水”,自然喷涌而出。
三、结束语
作文教学中读写结合的方法 篇6
一、扩大阅读量,加强积累
有人曾问欧阳修,文章怎样才能写得好。他说:“无他术,唯勤读书而多为之。”鲁迅在谈到自己的写作体会时也说:“文章应该怎样做,我说不出来,因为自己的作文,是由于多看和练习,此外并无心得或方法的。”从这些话里都可以看出读别人作品的重要性,只有“厚积”才能“薄发”。《语文课程标准》规定了每一学段的阅读字数。其中规定学生在九年义务教育中,总阅读量应达到400万字以上。从中足可以看出对阅读的重视程度,我们应当鼓励学生多读书,读好书,加强语言积累。
阅读的方式是多样的,阅读的机会也是随时随地的。要提高写作能力,除了学习教科书上的范文以外,适量的课外阅读是必不可少的。为了扩大学生的视野,笔者不仅向学生推荐一些阅读资料,而且提供阅读时间,保证每周有一节自由阅读课,学生自带读物。
二、利用阅读信息,培养良好的发散思维习惯
作文教学中既可通过分析、比较不同事物的相似点发散,又可以通过分析同一事物的不同点发散;思维既可在对比中展开,又可在类比中进行。
训练学生通过分析比较不同事物的相似点发散思维,例如,笔者引导学生从学习史铁生的散文《我与地坛》入手,培养自己的发散思维习惯。这篇散文作者由古园而感悟生命,凋敝没落的古园引发了作者对生命的长久思考,进而重新振作并由此去感知母爱的深厚。对于这样的思路,学生应该是熟知的,僵于自己的思维的浅显,对一些能够引发自己思考的事物没有进行深入的思索。于是笔者在作文教学中,收集了一些材料,并以此让学生进行构思。如对这样材料的分析:现代人不但要求高质量的生、高质量的活,而且高质量的死也渐受重视,这就是所谓的“临终关怀”。高质量这个词对民工兄弟来说,是个过于美好的词。他们吃的是便宜菜,住的是简易棚,为了讨薪,个别人还走上了不归路,还奢谈什么高质量的活?笔者找来最近的一些报刊上的相关报道,引导学生思考自己阅读的经验,重新反思,并动用自己的阅读经验,让学生写出了一篇篇的美文。
三、“读”中学“法”,“抄”中仿“写”
叶圣陶先生说:“阅读是‘吸收’的事情,从阅读中可以领受人家的经验,接触人家的心情。”这句话说明了阅读在学生作文中的重要地位,因此,作为语文教师应充分利用教材和其他课外读物上的范文,指导学生认真“读”,并学习研究范文的写作方法,使自己写作文时有法可循。
如果读过别人的作品,走马观花,什么也记不住,就根本谈不上借鉴。古今中外许多作家初学写作,都是从抄读开始的,其做法在今天仍有可借鉴之处。实施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1,“抄”要由易渐难,循序而进
在长期的教学活动中,初一学生可以抄一些知识难度较低的或内容浅显的童话寓言、小故事、小品文等。初二适当增加一些有一定的情节且篇幅稍长的文章的抄写,尤其是记叙文和小说,目的是让学生了解记叙文和小说的写作特点,重点是语言、动作、心理、环境等片段的抄写,从而夯实写作基础和提高基本技能。初三抄写难度适当增加,可抄写一些人文性较强的文章,提高他们对人生的一定的感悟力。
2,“抄”要得法,要抄有一定写作价值的文章
各种文体的文章均要有选择地去抄。童话寓言有些有很强的教育意义,短的可作全篇抄写,长的要提炼主要情节,初一,学生抄写主要是在刚开学的一两个月内进行。初二,对记叙文和小说中能很好地体现主人公的情感和能较好地表达文章主题的动作、语言、心理、环境、神态等语段作重点的抄写。初三,由于年龄的增长和身心的发展,应增加对一些人生感悟和人生哲理的语段、诗文的抄写。
3,“抄”要结合自身经验,学会自我鉴定和判断
学生在成长的过程中有一定的自我评价和修正的能力,每一次考试或大作文后,学生会根据得分和老师的评语,以及其他同学的范文,找到自身存在的问题,从而明白自己作文失败的原因。这个时候老师应因材施教,单独给他们布置一些针对性强的片段抄写练习,并能对他们抄写的内容作一些写作技巧上的分析,这样加上他自己的领悟能力、自我鉴定和判断能力,会在短时间内达到补己之短的效果。在抄写的过程中,老师要不断地强调并培养学生的这种寻找美、发现美的能力和自我评价及自我判断的能力。
4,“抄”要把握好“度”,应“写中抄,抄中评”
作文教学要读写结合论文 篇7
一、在课文精彩语言处引导读写结合
语文学习就是要引导学生进行语言学习, 故教师要善于在课文的精彩语言处引导学生进行读写结合的练习。
孩子的学习是从模仿开始的, 模仿是创新的前提。在小学语文教材中有大量的美文, 无论是表达方式, 还是词语使用, 都值得学生去模仿借鉴。学生在阅读教学中, 获得了对课文的体验和理解后, 教师就可以引导他们模仿课文的表现手法, 以写一写的方式, 提高写作能力。
文章是作者情感的表达, 字里行间蕴含了作者丰富的思想。学生在阅读中通过与课文进行交流, 与作者进行超时空对话, 从而获得独特的情感体验。学生这样的体验只是暂时的, 如果不以文字的形式记录下来, 会很快的消失。教师要适时抓住时机, 让学生以练笔的形式, 将情感凝聚成文字。例如, 《彭德怀和他的大黑骡子》是一篇情感丰富的文章, 通过写彭德怀忍痛杀骡子, 表达出将军爱马, 但更爱自己士兵的情感。彭德怀“悄悄地将自己的干粮塞到大黑骡子的嘴里”、“深情地望着”、“缓缓地摘下军帽”、“我吃不下”等语句都暗藏了丰富的情感, 教师在引导学生品读这些句子后, 可让学生结合自己所想, 写一写彭德怀当时的心理活动、思想感情。这样的读写活动, 既丰富了学生的情感体验, 又锻炼了学生的表达能力, 促进了课堂的精彩生成。
二、在课文情感萌发点引导读写结合
所谓“言为心声”, 写作只有在产生写的需要和在情感上产生一种不吐不快的感觉时, 才能产生源源不断的灵感, 从而写出感人的佳作。在阅读教学中, 教师通过课文创设的情境, 让学生在情境体验中激发出写的欲望, 这样才能使学生产生超常的创造力, 才能把握好渗透读写结合的最佳时机。
1. 在深情品读时, 渗透练笔。
阅读是一个情感交流的过程, 进入课文品味文字是一种能力。在阅读教学中, 教师要引领学生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实现与课文的深度交流, 从而获得感悟, 产生真情实感, 这是开展练笔活动的前提。
例如, 在教学《徐悲鸿励志学画》一文时, 教师可先让学生齐读课文, 让学生对课文有一个整体认知。然后, 再针对文中描写的徐悲鸿在节假日都要前往画馆临摹这一段, 提出了两个问题: (1) 他在节假日都不休息, 辛苦吗? (2) 既然节假日都不休息, 那他平时会是怎样的呢?徐悲鸿的三年求学时间说长不长, 说短也不短, 但是在文中给人的感觉就是一个点。学生通过对这两个问题的思考, 仿佛看到了一个没日没夜都扑在学画上, 别人休息却依然忘我工作的徐悲鸿。正是一心学画, 以苦为乐, 使徐悲鸿的画技有了很大的提高, 最后他的画轰动了整个画界。这样, 一个丰满的人物形象就凸显出来了。
2. 在交流对话时, 渗透练笔。
教师引领学生在品读的基础上, 去获得丰富的情感体验, 这需要教师以有效的方法, 将学生的体验转化成自己的语言, 表达出来, 形成文字。教师可以让学生说一说自己的感受, 并与同学进行交流, 通过交流, 获得启发, 进一步完善自己的观点。
例如, 学生在品读完《徐悲鸿励志学画》一课后, 让他们针对教师出示的问题进行思考, 然后再在课堂上进行交流。有的同学说:“徐悲鸿太辛苦了, 一般人真的坚持不了”;有的同学说:“因为他爱画, 他从事的是自己感兴趣的事情, 所以他不会感到辛苦……”最后, 教师再让学生写出自己的想法。从而达到将学生心中想法表达出来的教学目的。
三、在课文描写空白处引导读写结合
现在, 很多课文中都留有一些空白之处, 这一些空白之处能够引发小学生的阅读想象, 教师要善于在课文的空白处引导他们进行读写结合。课文是一个引起读者思维有意义的空间, 优秀的课文能使学生在其中获得丰富体验。为了给读者以更大的想象空间, 作者会有意无意地在文中留下一片空白地带。这一地带虽然空白, 但却并不是“真空”, 往往能带来此时无声胜有声的效果。很多优秀的课文, 都会使用留下悬念的方法, 以拓展课文的思维空间, 使读者产生意犹未尽的感觉。这样的悬念, 是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让学生进行练笔的好题材。
例如, 《你必须把这条鱼放掉》一文, 可以结合小孩一条一条地把鱼放回水里, 让学生产生想象, 去揣摩小孩的心理活动, 而男人会有怎样的想法和做法, 沙滩上其他的人看到后又会有怎样的举动。学生结合自己的理解, 让课文得到延伸和拓展, 提高了写作能力。
【作文教学要读写结合论文】推荐阅读:
读写结合教学10-23
初中语文读写结合教学09-01
小学语文读写结合教学09-06
阅读教学中的读写结合05-19
阅读教学下的读写结合10-03
小学语文读写结合的教学探索09-06
阅读教学中读写结合的探究 教案教学设计08-08
读写结合《威尼斯小艇》教学反思金伟06-29
低年级语文教学中如何让读写结合柴艳11-02
数学教学要与生活结合1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