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写结合《威尼斯小艇》教学反思金伟

2024-06-29

读写结合《威尼斯小艇》教学反思金伟(通用8篇)

读写结合《威尼斯小艇》教学反思金伟 篇1

利用巧妙的读写结合,培养学生表达能力

——《威尼斯的小艇》教学反思

崔海燕

学区校长要来督导了,我要上课给校长听了,感觉有点紧张,也有点兴奋。这学期的课程基本要结束了,只能讲第八单元的文章了。两篇讲读课文,一篇是《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一篇是《威尼斯的小艇》。上哪篇呢?经过再三考虑,我准备讲《威尼斯的小艇》。《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语文课程应注重引导学生多读书、多积累,重视语言文字运用的实践,在实践中领悟文化内涵和语文应用规律。近年来,听了崔峦老师和张立军老师的报告,越发深刻地体会到:当今的语文阅读教学必须本着“减少分析,多学表达”的宗旨,才能在语文教学中实践《语文课程标准》,不断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在课堂上,很多学生说起来容易,但是写起来就很费劲儿。针对这个特点,我经常设计课堂练笔,把阅读教学与写作结合起来,让学生在有声有色的朗读后,总结作者的表达方法,在老师创设的各种情境中,利用学到的表达方法进行小练笔。用特级教师杨德伦老师的话说,这就叫“情境作文”。

选择讲《威尼斯的小艇》,就是为了展示我们班的“情境作文”,这可是我们班的亮点呢。《威尼斯的小艇》是美国著名作家马克·吐温的一篇状物记叙文。课文通过介绍威尼斯小艇的样子、船夫驾驶小艇的高超技术以及小艇的重要作用,为我们展示了威尼斯这座水上名城特有的风光。抓住事物特点并把人的活动同景物、风情结合起来进行描写,是本文表达上的主要特点。

在学习小艇样子时,我引导学生学习作者细致观察、善于抓住事物特点的写法。我抓住列数字的方法和3个比喻句引导学生理解。3个比喻分别写出了小艇的不同特点:比作独木舟,写出了小艇长、窄、深的特点;比作新月,写出了小艇两头翘起的特点;比作水蛇,写出小艇轻巧灵活的特点。我还引导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通过多种形式反复朗读,展开想象。让学生明白,作者是根据事物的实际特点来比喻的。

小艇的样子非常奇特,坐在里面非常舒适,充满情趣,这都离不开船夫的“驾驶技术”。在了解船夫高超的驾驶技术时,应抓住一个关键词“操纵自如”,我引导学生了解课文从哪些方面展示了船夫的高超技术?如,(1)小艇速度极快。(2)在非常狭窄非常拥挤的地方,小艇也能平稳穿过,还能急转弯。最后,我引导学生分工朗读第四自然段,从而让学生明白课文作者是按照先概括后具体的顺序来安排材料的。

文章中,作者观察精细独道,内容充实,语言准确生动,词汇丰富,堪称美文佳作,为学生提供了绝好的读写范例。于是,在阅读教学的结尾,引导学生总结了作者的表达方法之后,我安排了读写结合的环节:选取你熟悉的某处景或者物,写一段话,写出特点来。

其实,在讲课之前,我就安排大家做好了选材的准备。我鼓励大家说:“只要上课入情入境地读书,大胆想象,善于总结,一定会学习到作者的表达方法,让自己妙笔生花的。”同学们头天就有跃跃欲试的劲头呢!

有了选材的准备,上课就不浪费时间了。我让大家打开目标练习册,因为这个小练笔刚好跟60页的题目吻合了。真是一举两得啊!写前我就一个要求:一分钟写一行。听了我这个要求,听课的校长抬了一下头,看样子有点惊异。没想

到,五分钟后,班上绝大多数的同学都完成了五六行的任务。

孩子们写的怎么样呢?是否用上了刚学会的表达方法呢?这时候下课铃响了。到底点评不点评呢?犹豫一下之后,我决定点评,因为这是我要展示的亮点,怎么能不点评呢?于是我趁热打铁,开始用实物投影点评:舒畅同学用列数字的方法写出来红螺寺雌雄银杏树的古老,用春秋两季树木开花结果的状况写出两种树的奇异;刘瀚文用形象的比喻写出了八百罗汉的姿态各异;付晨雪抓住天空和太阳的颜色变化写出了三亚落日的美丽„„

孩子们的小练笔中,有精彩之笔,也有不足之处。孔为青写不出泰山的险峻和陡峭,我带着同学们引导她用爬山过程中自己看到的和恐惧的心理感受想结合来写。于是她增补到:我和姐姐小心翼翼地登山台阶,抓住绳索,慢慢地往上爬着,心里就像被什么东西揪着似的,不敢往下看,但是又忍不住要看。这一看不要紧,山下真是万丈深渊啊,吓得我直冒冷汗,立刻止步不前了!仲一鹏写校园的壁画栩栩如生,但是只写到:有少先队员,有老人,有解放军。我引导他加上“怎样的少先队员”,“怎样的老人”,“怎样的解放军”。然后抓住人物的神态、动作来写,并且加上自己的想象和联想。于是,他看到解放军,就联想到了曾经读过的一篇歌颂边疆战士热爱海岛、建设海岛的文章《彩色的翅膀》„„

听课的是京通小学的张校长。课后,张校长大力表扬了我课上读写结合的闪光点,并且问道:“你们班的习作都是这么练的么?有什么凸显的成绩么?”我告诉张校长;我一直是这么练习的,并且经常把学生的习作发表在博客中,向各大报社投稿。四年级的时候,我们班姜林同学获得了全国春蕾杯现场作文一等奖,史天一等同学获得了华人杯作文比赛二等奖,上学期抽测的时候,我们班可能是因为习作比较好,平均分超过了区平均分。

张校长很惊讶,说我居然能让学生一分钟写一行,这个速度的确不简单。于是就把我们班很多学生的课堂小练笔都复印下来带回京通小学去,说让老师们都看看。

在教学中,我也不断地感悟到:在阅读课上,利用巧妙的读写结合,真的能够不断地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

读写结合《威尼斯小艇》教学反思金伟 篇2

片段一:(设疑导课激发兴趣)

师: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到威尼斯去游览了一下,威尼斯给你留下的最深刻的印象是什么呢?

生1:威尼斯是个水上城市。

生2:威尼斯的主要交通工具是小艇。

生3:威尼斯的人们离不开小艇。

生4:威尼斯的小艇很多。

……

(学生各抒己见,情绪高涨。)

师:是啊!威尼斯这座水上城市太特别了,仅仅去一次还不过瘾,今天让我们再一次走进威尼斯,去欣赏那个特别的城市。请同学们先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读第一自然段。

(学生自由读第一自然段)

师:说说你读懂了什么?

生1:威尼斯是个水上城市。

生2:小艇是威尼斯的主要交通工具。

生3:小艇是大街上的汽车。

师:在黑板上画了一只小艇,并在船肚里写上“主要的交通工具”几个字。

师:课文的哪些自然段体现了小艇是主要的交通工具?请同学们快速读课文找一找。

(学生迫不及待地阅读课文,一时读书声此起彼伏。)

片段二:(动手实践———学习小艇与人们的密切关系)

生:课文第5、6自然段体现了小艇是主要的交通工具。

师:请同学们在小组内读5、6自然段,合作完成你们手上的调查表。

(学生看了看调查表,一边读课文一边填调查表,此时有读书声,有讨论声,有沙沙的写字声,学生个个积极踊跃。)

师:拿出自己的调查表贴在黑板上,与同学们一起检查调查表的完成情况。

片段三:(发挥想象、个性创新、发展口语交际)

师:青年妇女乘着小艇会去干什么?

生1:青年妇女乘着小艇去商场买化妆品。

生2:她们乘着小艇到亲朋好友家玩。

生3:青年妇女乘着小艇去公园散心。

生4:青年妇女乘着小艇去茶馆打麻将。

……

(全班学生开动小脑筋,联系生活,发挥想象。学生的想象五花八门。)

师:除了以上这些人会乘小艇去干各自的工作。想象一下,还会有哪些人会乘小艇去工作或学习呢?

(学生再一次进入大胆的想象之中,不一会,班里小手如林,学生争相发言。)

生1:叔叔乘小艇去公司上班。

生2:爸爸带这全家乘小艇去旅游。

生3:星期天,小朋友们乘小艇去溜冰场溜冰。

(此时学生兴趣盎然,发言再次进入高潮。)

师:是啊!这么多的人都乘小艇去干各自的事,同学们,这些都说明了什么?

生1:说明了在威尼斯,小艇是主要的交通工具。

生2:说明了小艇与人们的密切关系。

师:小艇与人们的关系密切是为什么呢?引导学生用“因为……所以……”说话。

生1:因为威尼斯是水上城市,所以它与人们的关系密切。

生2:因为威尼斯是水上城市,所以小艇成了主要的交通工具。

(学生争相发言)

教后反思:

1.设疑导课,激发学习兴趣。当代教学设计理论家和教学心理学家梅里尔教授提出,教学必须以问题为中心,要围绕激活、展示、应用和整合这样一个循环圈展开。即创设问题情境,充分发挥学生的思维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让学生经历探索思考的过程。在教学一开始,我便设置疑问巩固了已学知识,使学生对威尼斯有更深的印象。一句简单而有意义的问话也激发了学生兴趣,使学生很快地投入学习的高潮中。其次,在以下的教学中也设计了一些关键性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把知识归类进行跳跃式学习。在设计本课时,我大胆尝试了对教材内容进行重组、换序和整合。由于此课第一自然段讲小艇是主要的交通工具,而第5、6自然段是写人们与小艇的密切关系。因此,在学习了第一自然段后,用“小艇是主要的交通工具,从课文的哪些自然段可以看出?”这样一个问题很自然地导入了5、6自然段的学习中。这种使知识结构完整化的学习,既节约了时间,又使学生更容易理解“小艇是主要的交通工具”。

3.动手实践,学习文本。新课程不再只是特定知识的载体,而是教师和学生共同探求新知的过程。本节课关注的是师生多向互动,动态生成的教学模式,设计了师生、生生交往、合作学习的活动场景。5、6自然段虽然文字浅显,如果采用单调的读和问,则学生会觉得枯燥无味。为此,我采用小组合作完成调查表的方法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变无味的阅读为有趣的调查,有趣的调查能让学生投入到读书活动中,从而达成共识,达到共享。

《威尼斯小艇》教学反思 篇3

一、还给学生足够的读书时间与思考时间

教学中,我首先让学生通过第一自然段的学习明白:小艇是威尼斯的重要交通工具。在这一段学习中特别指出“大街”“汽车”是什么?接着直接进入本课中的重难点的学习小艇与威尼斯人的生活有着密切联系。让学生在读书中自己完成表格:谁坐着小艇干什么,我故意在表格中多设计了一格,让学生想还会有谁坐着小艇干什么。在反复的读喧闹中的威尼斯的描写与静寂中的威尼斯的描写语句,让学生思考:威尼斯的热闹与静寂和小艇的关系,作者为什么这样写。从而理解了小艇对威尼斯的重要,及作者用动静结合的描写形成对比,写出小艇的作用。同时学生在读书与思考中也体会威尼斯的美。

二、朗读教学中,侧重情感的启动

在最后一段的教学中,教师注重情境的创设,课堂上立时呈现出威尼斯夜寂静的美的氛围。这里面,教师侧重对学生情感的启动。

先让学生体会老师所范读的语句,这是学生情感启动前的酝酿。随后让学生去体会某生所朗读的语句的情感,因为情感的启动不是一激而就的,有个情感变化、逐渐深入形成的过程。在基本理解如何表现自己的情感的基础上,放手让他们有感情地小声试读。朗读的启动过程,也体现了学生的自主学习。一层一层并非机械地进行,穿插着老师的讲解、范读,学生的有情感地跟读。老师把情感这根弦绷得紧紧的,不让他走样,无论是肯定表扬或批评指正,都是为了对情感的理解与启动。

三、自读自悟中,重视思维的启迪

在教学中,我把驾驭文本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同时能针对几个难句,采取半扶半放、放手自学、对难点词“操纵自如”进行点拨指导的教学方法。通过交流反馈,抓住小艇的外形与内部舒适等特点,让学生充分挖掘教材的内涵,且注重穿插能力训练——理解好关联词的运用等。教师也参与其中的演读,做到师生互动。我自始至终尊重学生,用鼓励的目光,会心的微笑令学生积极动脑勇敢地发言,从而迸发出妙语连珠的精彩回答,学生真正走进了文本,又走出文本,并超越文本,使课堂充满多姿多彩的创新美和浓浓的人文气息,做到“形散而神聚”。

在本课教学中,我感觉教学过程还算比较顺畅,但也有些方面不尽人意。如:对课文背景的理解还不深不透。又如:教学小艇的样子时,对比喻句的分析不够到位,使学生对小艇的结构领会得不够准确清晰。这些方面在今后的教学中仍需改进。

五年级语文威尼斯的小艇教学反思2《威尼斯的小艇》是美国著名作家马克。吐温的一篇介绍异国风情的优秀散文。课文通过介绍威尼斯小艇的样子、船夫驾驶的高超技术以及小艇在威尼斯人们生活中的重要作用几个方面。介绍了水城威尼斯独特的交通状况和特有的风土人情。

我有意创设情境,让学生去领悟、去感受这独特的异国风情,并在读中悟中受到美的熏陶,从而达到积累语言的目的。异域风情,学生不太了解,我搜集了威尼斯的图片,并制作课件,上课为学生播放威尼斯的风光片,把学生带到风光旖旎的威尼斯古城,为理解文本打下基础。

我的教学思路以小艇和威尼斯人生活的关系贯穿始终,围绕中心,层层推进。小艇的样子、船夫的驾驶技术高超以及威尼斯的小艇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结构紧凑。学生理解文本,对文本产生浓厚的兴趣,课堂气氛活跃,有效的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在教学中,鼓励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调动每一个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充分表达。放手让学生运用读、划、思、议等学习方法。让学生领略到小艇的独特。

教学的难点是对于写作方法的领悟。课文采用了抓住事物特点并把人的活动同景物、风情结合起来进行描写的方法。我把这种引导分散到几个环节,在最后的环节中,我再引导,学生的体会就深一些。

威尼斯的小艇教学反思 篇4

我所执教的这节课是26课《威尼斯的小艇》第二课时,本节在学生已经掌握了字词的基础上,分析课文的4至6自然段。

本节课的教学思路:

首先,回顾上节所学的小艇的样子及坐在艇内的感受 第二,教学课文的第四至六自然段:船夫的驾驶技术特别好及小艇与威尼斯人生活息息相关。

第三,在教学过程中加强写作方法的指导。

在教学过程中,我注意课文分析与阅读写作相结合,在分析课文的基础上,渗透写作方法。比如:在教学第四自然段时,通过各种方式的读文,来理解课文内容,学生在充分理解课文的基础上不难分析出这个自然段的构段方式上采用了“总-分”的构段方式,同时引导学生理解这段的最后一句话,利用小组讨论的形式理解得出:通过乘坐小艇的人们的表现来衬托出小艇速度之快,船夫的驾驶技术之高超,进而体会“侧面描写”在文章中的作用。

在教学第六自然段时,引导学生观察课文描写的景物,通过动态与静态的描写,渗透对比的写作手法。同时以“威尼斯为什么入睡了”为切入点,使学生明白“艇动城闹,艇停城静”,从而理解小艇与威尼斯人的生活息息相关,与课文开头“小艇成了威尼斯主要的交通工具”相照应。在课文理解与图片欣赏相结合的教学过程中,使学生感受到了威尼斯独特的异国风光及威尼斯小艇这一道靓丽、独特的风景线。

《威尼斯的小艇》教学反思 篇5

本星期上四《威尼斯的小艇》第一课时,课前,我并没有注意定教学目标与教学效率之间的关系,拿出相关参考资料,取舍其中一些细节,如:学习3个生字时,我预定几分钟的时间,笔画不多的字,只要提点一下,就可以节省一些时间出来。参考资料列出中的目标,如“了解威尼斯独特的地理风貌、小艇的特点及它同威尼斯水城的关系”我认为可以采用,第一课时的教学目标就这样定出来了。

教学中,先引导学生注意“预习”那一段写关于威尼斯是一座水上城市的文字,希望学生从中获得一些与“小艇”有关的信息,还带着“预习”所提出的问题学习。我提出学生自己选择喜欢朗读的方式,并把描写小艇样子的文段画出来。接下来,指名学生把描写小艇样子的文段读一读,并根据自己在读中的理解,把小艇用简笔画出来,说一说自己是根据那些关键词画出来的。设计这个环节,其实是评价学生读明白了没有?读细了没有?一名学生自告奋勇地走上来,还一再说明自己曾经到过威尼斯游览。其间,当这名学生画出很大弧度时,有的学生禁不住说:“怎么像一根香蕉?” 很快,这名学生把小艇的样子画出来。这时,我注意看这幅画,“小艇”艇身中间特别画了几个小圆圈,并画了一个小人站在翘得高高的船头上,这名学生作了说明:那些小圆圈是表示小艇雕刻十分精致,那个小人站在那么高的船头上,他站得很稳,有时船夫还唱起歌呢。原来他是亲眼看到的,亲耳听过的。这些“信息”不正是我们老师引导学生,平时要注意观察身边的事与物吗?老师的及时点拨太重要了。可是,我忽略了船身“长、窄、深”几个关键字的理解,对后面要理解“了解威尼斯独特的地理风貌、小艇的特点及它同威尼斯水城的关系”又挤压新问题。

五年级威尼斯的小艇教学反思 篇6

根据语文主题教学的理念:一课一得,习得方法并延伸运用。我确定了本课的两个教学目标:

1、朗读课文,了解威尼斯独特的风情、小艇的特点及它同威尼斯的关系。

2、体会通过描写景物的动态美和静态美突出景物特点的方法,并学运用。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为了避免“面面俱到却面面不到”,我以引导学生“体会通过描写景物的动态美和静态美突出景物特点的方法,并学运用”作为本课的重点,紧紧围绕这个语用点展开教学。

一、以读代讲,尊重个性体验

书是读懂的,不是讲懂的,更不是问懂的。读是感的基本前提,无感何以能悟呢?

在本文的教学中,我放手让学生在读中想象,在想象中读,读出文中的韵味,读出对文中“情趣”与异国风情的感受。通过多种方式读引导学生了解小艇的特点及它同威尼斯的关系。例如:通过师生合作读发现比喻的妙处,通过填空式的诵读积累语言。通过男女赛读感受船夫驾驶技术高超,通过利用男女生不同音色读表现威尼斯夜晚的静寂之美,通过配乐朗读让学生沉醉在月光下的.威尼斯夜晚中……阅读中,无论是情感体验.个性感悟.还是语言文字的积累与作用,都以读为凭借物,以读为中介环节。学生对课文的主观色彩的理解和个性化的体验,在读中自然流露,学生也从中受到感染,得到熏陶。

二、对比阅读,读写结合习方法

文章五六自然段紧扣小艇,介绍了无论是白天还是夜晚,人们的生活都与小艇息息相关。艇动城闹,艇停城静。动静结合、以动衬静的手法突出了小艇的作用,描写出威尼斯夜晚静寂之美。

本课的教学重点是通过引导阅读,让学生体会文句,感受威尼斯夜晚的静寂之美。针对这一语用点,我精心设计教学环节。

“威尼斯的白天是热闹的,充满生机活力的,威尼斯的夜晚又是怎样的景象呢?自由读文,说说你读后的感受。”让学生在读中获得独特的个性化体验。顺着学生的回答,再进一步引导“哪些词句给你这些感受?”“你能把你的感受通过朗读表达出来吗?”“谁能通过朗读,把古老的威尼斯在柔柔的月光下沉沉入睡给读出来?”这样紧扣文本,读中体验,层层深入,引导学生明白的作者采用动静结合的手法,写威尼斯夜晚的静寂更能说明小艇的作用。

威尼斯夜晚静寂,《牧场之国》中荷兰的夜晚又是怎样的一番景象?对比阅读,找到静态描写的句子和动态描写的句子,说说自己的体会,并通过朗读表达你的感受。学生在阅读中进一步习得动静结合的手法。

接着读写结合,老师给出两个具体的场景“傍晚的象湖、放学后的校园”,让学生展开想像,也用上动静结合的描写方法写几句话。回归到写,也是语文学习的终级目标,习得方法,促进表达。

三、取舍得当,大胆整合

抓住语言训练点,一课一得,我对文章进行了处理。本文第二个自然段我主要抓描写小艇特点的三个比喻句,读中想像,体会比喻句的新颖、生动、形象。

为了让学生体会船夫的驾驶技术高超,我让学生入情入境,想象自己就是驾驶小艇的船夫,抓住重点词语,通过朗读中轻、重、快、慢的处理,展现船夫的驾驶技术特别好。

整堂课的重点则是感受课文第六段写夜晚的威尼斯的宁静,体会动静结合的手法,再与《牧场之国》写荷兰夜晚的寂静整合在一起,巩固写法,最后运用动静结合的手法仿写。

上完这节课,给我最大的感触就是在引导学生方面,如何做到顺学而导,尊重学生的个性体验。在学生学习遇到困难的时候,老师能充当一个引导者的角色,通过恰当的语言,给学生以启发,而不是直接代替学生给出答案。

读写结合《威尼斯小艇》教学反思金伟 篇7

一、借助电教手段启发学生想象

威尼斯这座城市对学生来说是十分陌生的。因此在教学之始,让学生通过课件“游览”一下威尼斯水城,从而激发出求知全文的冲动。看完课件老师提出“作者为什么只选择小艇来写”的问题,学生对威尼斯这座城市已有了鲜明的印象,就使他们自觉地从文章中去寻求答。用电教手段辅助教学,为课文提供信息,成为理解内容与激发情感的工具。

二、品位朗读,重视思维的训练

在引导学习“船夫技术特别好”的段落的教学中,老师有明确的“主体”和训练“意识”,腾出时间,完全让学生自读自悟,这一段落,文字比较浅显,层次比较清楚,让学生自编提纲,容易做到,是难得的训练契机。在教学过程中,老师通过点拨指导,组织讨论,集中评议等办法引导学生读书,寻找正确答案。课堂上同学们的思维被启动了,积极开动脑筋,参与评说,充分展示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三、个性化的朗读激发学生的情感

威尼斯的小艇反思 篇8

教学中,我还采用了形式多样的教学方式。比如教学小艇的样子这一部分,我先让学生自读自悟,在心中勾勒出小艇的样子,然后,请同学上台画小艇的简图,再让学生用自己的话口述,归纳小艇的外型特点,为弄明写作意图,继续深入,让学生想想小艇奇特的外型与小艇的轻快灵活之间到底又何关系?这样层层剖析,步步潜入,学生对重点部分理解得十分透彻;又如突破学生如何学习作者抓住事物特点进行描写的方法这一难点,我在学生理解课文的基础上,谈感情、谈体会:一是在将完威尼斯的小艇的特点后,让学生谈作者为何能将小艇的外型描写得如此具体?

学生很快得出要注意勤观察、勤想象,注意抓住事物特点进行描绘的结论;二是讲完船夫高超的驾驶技术后,又让学生谈作者为何能将船夫驾船的场面描写得那么精彩,学生理解到,只有善于观察生活,做生活的有心人,抓住事物的特点进行描写才能将文章写得生动逼真。

除此之外,为了增加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我设计了船夫作导游,带领游客游览威尼斯的情景活动,进行活动化教学。让学生扮演船夫和游客,以活动形式内化课文语言和积累运用课文语言,同时训练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增强了挑战性和趣味性。学生自编自演,课堂上学生的思维被“启动”,积极开动脑筋,丰富了想象力。课堂气氛达到小高潮,热烈而和谐,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也逐渐加深。在此基础上因势利导让学生朗读课文,学生读出了惊叹的语气。我觉得,任何一节课都要相信学生,都要把学习的权利交给学生,你会有意想不到的效果。

上一篇:人生必读的经典书籍下一篇:关于通知的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