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写绘教学设计

2024-06-30

读写绘教学设计(共8篇)

读写绘教学设计 篇1

读写绘教学的尝试

伍梓维

对于“读写绘”的认识,我给自己划分为三个阶段。一是朦胧阶段,二是比较清晰阶段,三是有目的的指导学生阶段。新教育这个名词,咱们并不陌生,可是“读写绘”这个名词我是在2011年暑假学习期间才听说的,真正实践是从2011年10月份开始的,那时是摸着石头过河,不知怎么下手,当时,我对读写绘的理解是:要把图画好,文字也要写好,其实不然,读写绘开启儿童思维想象空间之旅,是绘画语言与口头语言的奇妙结合,通过以“读”为主,“写话”为辅,“绘”做介体。用写与绘来丰富发展孩子的想象与表达能力。同时培养孩子的阅读能力。“读写绘”简单说主要指低年级师生共读绘本、儿歌、童诗、电影等,使孩子在美好的事物中心灵得到浸润,在幸福中不知不觉地成长。低年级孩子识字少,语言表达还不够精确,但是想象力丰富,形象思维活跃,绘本中的图画能帮助孩子读懂故事。选择绘本使他们能快乐的走进阅读。读写绘的 “读”,指的是“读写绘”在幼儿阶段(幼儿园,小学一二年级)所读的绘本及儿歌、童谣,这是生命在这个特定阶段的最佳营养;而“写绘”,是生命在这个特定阶段的完整讲述。

“读写绘”的核心是“读”(而不是画),是开展“毛虫与蝴蝶”儿童阶梯阅读的最初一级,通过大量阅读人类最优秀的读物,为学生学习构建丰厚的智力背景,通过儿童喜闻乐见的方式,使儿童产生对学习、学校、教师、思考的喜爱,改善师生、亲子、家校关系。通过读物的主题,以最佳的方式,实现思想道德、情感方面的教育。“写绘”是指孩子在阅读之后借助图画和语言,表达自己的阅读 体验、个人对世界的认识,是生命在这个特定阶段的完整讲述。

我们的第一期读写绘是“风景”,是根据晨诵诗歌《风景》进行创作的,我们先集体学习这首诗,然后我问孩子们,这首诗描写了什么景物?学生们回答:这首诗描写了绿树、青山。我又问孩子们:绿树怎么样、青山怎么样,根据这样的提示,我让孩子们进行了第一次读写绘,这一次读写绘可以说是不尽人意。第一次读写绘由于我的提示,限制了学生的思维,大部分学生没有新意,接受这次教训,我们晨诵学习了诗歌《小河》后,我又让学生创作读写绘,作品交上来后,部分学生的思维活跃,出现了几篇佳作,这一时期,我对读写绘还处于朦胧阶段。让我对读写绘有了清晰认识,还是在2011年11月21日听了蔺老师讲的《小猪唏哩呼噜》,听了蔺老师的课后,我写了如下感想:今天,我聆听了我校蔺老师的《小猪唏哩呼噜》读写绘课,听后受益匪浅。我觉得有以下几点值得我学习: 一是教师准备充分,不仅有精美的课件,而且有老师的下水作文,起到了以身作则的作用。二是学生素质高。在短短的二十多分钟的时间里,竟有十多位学生完成了高质量的作品,令人佩服。今后,在自己的教学工作中,我也要向蔺老师学习,使自己的教学水平更上一个台阶。紧接着,我也如法炮制,上了一堂读写绘课,让学生当堂创作,效果果然好。这次作品,不论是学生的绘画还是写作,都比以前有所提高。

在接下来的一段时间,我又反复查找资料,从网上看了有关读写绘的教案,根据卢秋玲主任传给我们的绘本,我指导学生读了绘本《会爬的豆子》,论坛资料。我一打开大屏幕,孩子们就被精美的图画和有趣的内容吸引住了。我们一边欣赏,一边回答问题,当看到麦德阿姨要种这棵豆苗时,我问孩子们:如果让你种这棵豆苗,你会种在什么地方?孩子们纷纷回答:我会种在水里;我会种在屋顶上;我会种在土里。为了调动孩子们的积极性,我说:咱们看看书上是种在什么地方?孩子们很快找出答案:把它种在有阳光的地方。

我们种下这棵豆苗后,会怎么管理它呢?谷昊辰说:“我会给它浇水、除草、施肥。”柳慧深说:“我会给它打灭草剂.”我听后,及时鼓励他们:你们采取这些措施后,豆子很快长得又快又结实。看:故事里的主人公米莉和茉莉真的是每天晚上,给豆子浇水、施肥,豆子开始往上爬了,它爬上墙,爬到邻居的柠檬树上,这时,我问孩子们:它爬上墙,爬到邻居的柠檬树上,会看到什么呢?王士成说:“它会看到柠檬”;刘俊钰说:“它会看到绿绿的叶子。”还有的说:“它会看到蓝蓝的天空.”我说:”站得高,看得远,豆子会看到很多东西.”豆子爬到柠檬树上后,会继续爬吗?”有的说会,有的说不会,我说:“咱们继续往下看,看 看这棵豆子到底会爬到什么地方,好吗?”孩子们都齐声说:“好!”我们继续往下看,孩子们不由地读出声来,它爬过篱笆,爬到另一家人的花园的桃树上,豆子爬过一座小屋,爬过一道树篱,引来一大堆人围过来,人们禁不住要问:豆子要爬到什么地方去?”“它要在什么地方停下来?”“大家想不想知道它停在什么地方?”当然想知道停在什么地方,出乎大家的意料,它沿着下水道爬进一扇窗户,大家想象一下,它爬进这扇窗户,它会看到什么呢?孩子们七嘴八舌地讨论起来,有的说它会看到床,有的说它会看到沙发、电视,还有的说它会看到房间的东西,孩子们的想法真是千奇百怪。真是应了那句话:只有想不到,没有做不到。由于这次的绘本学生很感兴趣,因此这次作品比以往任何一次都要好,不仅质量高,而且人数也多了,我接着写了一篇博文。

我们知道,小学生爱表现,喜欢被表扬。况且要做好读写绘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为了调动孩子们的积极性,我常常不吝啬我的表扬:在做读写绘的过程中,我会时时用一些激励的语言,比如:“吕亚辉写得真干净!”(因为这个孩子一向卷面不是很干净)“郭皓宁这次完成得真快!”除了口头表扬以外,我还对学生每次的读写绘作业,都会打“小梅花”,最好的有三朵,连续三次有三朵小梅花,那就可以在班级的竞赛栏中为自己争得一颗星星了;我还时不时将优秀的作品展示出来,在全班进行传阅,以此来激起学生对读写绘的热情,使学生对读写 绘不再有畏难情绪。通过对读写绘的教学,这让我看到了读写绘的魅力所在,让我感到了新教育的吸引力。于是我尝试着,给孩子呈现着更多的绘本故事,让孩子在美丽的故事中唤醒自己,和故事一起成长。

我在想,如果只是一味的模仿别人的方法去进行操作,可能永远会落在别人的后面,在自己正确认识的基础上应该不断地创新,只有创新,才能让孩子更多的爱上阅读,爱上读写绘。于是我现在渐渐尝试给孩子呈现有哲理性的故事,让他们不仅仅引导孩子知道故事的结尾将会是一个怎样?而且更多的去关注孩子的心灵健康,如绘本《花婆婆》《绿狼》读完后,会让孩子懂得:一个人既竟然也可以让世界变得美丽。无论怎样,都要对自己有信心,看到你所拥有的一切!这些故事就是我们这些大人读来也会觉得意味深长。另外,我将渐渐地向孩子们推荐绘画少一点,文字多一点的书籍,渐渐淡化图画位置。当然,孩子在表达上仍可以借助绘画来实现。所以我觉得这个阶段也是我们所有的老师要努力的方向 ——那就是学会创新。

关于读写绘,我只是刚刚起步。我相信:教育是唤醒,每一个生命都是一粒神奇的种子,蕴藏着不为人知的秘密。而阅读,则能唤醒这种蕴藏着的美好与神奇,“读写绘”正是一种适合低段孩子灵性的呼唤,我会在这条路上一直跋涉。

读写绘教学设计 篇2

一、创设多媒体情境, 激发读写绘情趣的策略

多媒体信息技术具有丰富的表现力、强大的交互性, 具有集图像、声音、动画、文字于一体的功能。它能化远为近、化虚为实、化难为易、化零为整, 使抽象的概念具体化、枯燥的知识趣味化, 能为读写绘同步教学创设丰富多彩的艺术化的教学情境, 激发学生强烈的学习兴趣, 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1. 读中“激趣”

美国哈佛大学心理学家詹姆斯曾用实验证明, 通过激发兴趣, 人的积极性甚至可以增加3 ~ 4倍。有人推出了这样一个描绘性公式:学生的学习成绩 = 能力×兴趣。将多媒体信息技术引入课堂的读写绘教学, 无疑给课堂注入了新的生机。如学习绘本《一棵树》时, 文中有很多晦涩的词句, 学生很难理解。教学时, 我们可以运用多媒体课件创设情境, 出现文本情境的氛围, 让学生在声音、图形、文字的效果下, 学会理解作者的思想和运用文字的技巧, 既达到了训练阅读的目的, 又保持了学习的兴趣。

2. 写中“持趣”

在读后的写作练习时, 多媒体更充分地显示出它无以伦比的优势。在这个环节中, 我们可以设计各种写作情景。比如, 在观看绘本《一片叶子落下来》时, 我们可以让学生一边读文字、听声音, 一边思考当叶子的感觉, 然后把这种感觉用文字表达出来读给同学们听, 同学们有的说:“我在空中舞蹈, 我的舞姿真美啊!”有的说:“我正在奔向大地妈妈的怀抱。”……在《小城三月》中, 我们可以在理解文本内容的基础上, 写一写“折柳吹哨”的有趣场面, 同学们有的写“‘吹面不寒杨柳风’, 在春暖花开的季节里穿梭在柳树下、花丛中, 是一种多美的享受啊!”有一位同学这样写道:“古人折柳诉离愁, 我却用柳哨吹出了一首童年的欢歌, 歌声随着春风散入云霄, 就像一缕春烟洒满了我幸福的童年……”这样, 同学们不但把看文本的兴趣迁移到写作中, 而且在分享的过程中激发了更大的兴趣。

2. 绘中“寻趣”

有了前面的读和写, 接下来的“绘”就水到渠成了, 在同学们的画笔下, 《一棵树》中的落叶, 色彩是那样炫目, 舞姿是那样优美, 一个个凋零的生命又焕发了新的生命和灵魂。绘画语言和文字故事的美妙结合, 又重新共同呈现了一个完美的故事。欣赏着一件件作品, 他们鲜活的语言, 美轮美奂的构图和色彩, 独具特色的深远意境, 使我们循着文字、图画进入了一个的崭新世界。

二、回归教学常态, 实现读写绘同步教学的策略

按照泰勒的学校课程目标五个生长点理论, 语言学习目标和绘画活动目标都要考虑学生的发展要求, 要在对学生实施素质教育、全面发展的基础上, 以培养兴趣、开发潜能、发展个性为主线。所以, 回归教学常态, 实现读写绘同步教学是关键环节。

1. 强化读写绘整体化意识

现代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阅读是由外往内的‘吸收’, 写作是由内往外的‘发表’, 二者是‘积蓄’与‘倾吐’的关系。”这种关系同样表明, 阅读、写作与绘画将构成一种不可分割的整体性社会言语现象。因此, 要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 就不能违背这个规律, 要置阅读、写作与绘画于一种整体化的学习状态之中。“写”困之后, 可以通过“读”来解决“写”的困, “读”困之后, 可以通过“绘”来解决“读”的困, 反之亦然。“读”、“写”、“绘”本来就是团结在一起的孪生三姐妹, 以读促写, 以写导读, 以绘带读, 读写绘三者结合, 最终读写绘齐头并进。

2. 以“读”为核心

在读写绘教学中, 要处理好“读懂”和“懂读”之间的关系, 要以课文的学习为例让学生能够“读懂”、“懂读”。要达到这一点, 首先要“读懂”。在学习课文时反复吟咏, 了解文章写了些什么, 从中获得哪些感悟 (知识、信息等) ;其次让学生“懂读”, 即懂得读文章的路子和方法, 如文章是怎样写的和为什么这样写, 让学生进一步明确文章的中心思想和教育意义以及写作特色等。这样的读, 就自然地把写和绘带起来了。否则, 若带不动写、绘, 写和绘与读脱节, 就不能达到读中知写、写中知绘的效果。所以, 要实现读写绘的一体化关键是深读, 它是至少包括了以下四步的一种立体的全方位阅读, 即写了什么 (内容、情感、主题等) ——怎样写的 (布局谋篇、语言运用等) ——为什么要写 (写作背景、意图等) ——写得怎样 (评价、赏析等) 。

3. 以“写”为目标

阅读是吸收, 写作是倾吐, 要写出好文章必须注重语言和日常生活的积累。一是建立自己的写作素材库, 把平时阅读到的优美词句、精彩段落积累到素材库 (金山快盘或360云盘) , 把自己的喜怒哀乐、见闻感受随时录入写作素材库, 并定期将这些素材和日常生活素材进行分类、选择、整理, 每两周利用作文课进行写作素材交流, 相互补充, 去伪存真。这样, 写作就不再成为“无米之炊”。二是利用网络优化写作教学。网络作文教学过程, 能显示出多方面的优势, 它不仅实现了教学时空的开放, 网络还为每个学生提供了自由选择、处理的丰富的习作材料。网络环境的创设与应用, 把教学时间、空间、内容的支配权还给了学生, 教师扮演的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导航者和合作者的角色。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 他们可以最大限度地发挥学习的自主性和创造性, 同学们都可以在自己的博客或班级主页上发布自己的作品, 接受同学、教师以及家长的评价。利用网络的共享性、交互性、选择性来指导学生修改作文, 可让学生进行“实战演练”, 真正领悟评改作文的方法, 比如利用“百会写写”、“百会秀秀”等在线工具, 就可以实时地“实战演练”, 实现资源共享和智慧共享。网络给了学生一个发挥潜能、展示才华、体验成功的平台, 又为他们创造了相互启发、疏导与帮助、取长补短的良机, 有利于提高学生评改的能力和作文能力。

4. 以“绘”为纽带

绘本创作, 不是传统意义上的“画画”, 而是提倡以“读”为核心, 以读促写, 以写导读, 读写结合, 而“绘”是使读和写更有张力的一种呈现方式。绘本为孩子创造了一个用图画读懂故事的新形式, 孩子们在读、写的同时, 也能通过自己的画笔, 绘制出更精彩的故事。在绘之前, 孩子读得有味, 在读之后, 孩子绘得有趣。在他们的画笔下, 同样的绘本又拥有了不一样的生命与灵魂。比如, 彭晓荷同学在读了绘本《逃家小兔》后, 获得了新的创作灵感, 她自编创作了《掉队的小燕子》, 相似的主题思想, 相似的创作方式, 而不同的故事背景、故事情节, 为我们呈现了一个充满爱心、富于想象的精彩绘本故事。

三、精心设计绘本教学流程, 深化教学意蕴的 策略

“一个人的阅读史就是一个人的精神发育史。”优秀的绘本, 往往以最朴素、最简单的方式传达深刻的真理。周作人先生也曾经说过:“其实艺术里未尝不可寓意, 不过须得如做果汁冰酪一样, 要把果子味混透在冰酪里, 决不可只把一块果子皮放在上面就算了事。”优秀的绘本, 就是周作人先生说的美味的果汁冰酪。阅读这些故事, 会给孩子带来丰富的生命体验和心灵滋养, 让孩子的精神之花美丽绽放。当然, 前提是孩子要真正融入这个故事, 理解这个故事, 在故事中受到情绪的感染和精神的启发。因此, 在读写绘的教学中, 教师如何设计问题、组织讨论、帮助学生理解故事就显得十分重要。

我们先来看看特级教师窦桂梅执教绘本《我爸爸》。她的教学设计分五个板块:第一版块, 导入, 封面导读; 第二版块, 看图:第一页导读;第一组图导读;第二、三组图导读, 第四组图导读;两个大跨页导读。第三版块, 回味:1.她让学生首先整体图画书。先看再想:这本书都写了些什么呢 ? 哪幅图给我的印象最深呢 ? 先“好好品味品味”, 自然而然地让学生在脑子里“过了电影”, 最后留住最深刻的画。2.发现“画中画”。关注《我爸爸》里多次出现一些名人, 比如刘易斯、帕瓦罗蒂, 故事如童话中的小红帽、三只小猪、大野狼……3.体会句子表达样式。巧妙运用书中的语句, 引导学生练习了“也”、“像……一样”、“两句话变一句话”等句式表达样式, 为下面的“创作”环节再作铺垫。第四版块, 创作:1 .创作提示。用上刚才你们发现的句式说一句话, 画上一幅图, 或者写几句话都成。2.展示。请学生上台看看这些同学画的画, 听听这些同学的表达。3. 点评。教师对每个孩子习作的点评。第五版块, 升华:学生的感悟在“我爱爸爸”和“爸爸爱我”, 看似文字游戏的诵读中, 瞬间升华。

再来看看特级教师张祖庆教学几米的《童年下雪了》吧, 教学流程也是五个板块, 思路大体相同, 但也有自己的精妙:1. 引入——简介几米;2. 赏画配文——逐页引读, 想象汤尼可能在干什么, 说话、配话;3. 我笔写我心——自选某一喜欢的图画进行创编;4. 给汤尼写信——让学生在《让世界充满爱》的旋律中与汤尼进行对话;5. 升华主题——延伸阅读《男孩子》, 改课题为《童年不下雪》。

绘本教学设计, 我觉得应该将设计的重点放在三个方面来进行:一是观察绘图, 二是体悟文字, 三是根据绘本来想象。在具体教学中, 绘本要一幅一幅地看, 一幅幅地说, 当然也要一幅幅地写。这样就可以将绘本的教学落到了实处。对于教学绘本, 台湾著名儿童文学教授杨茂秀曾说:“现在我们要建议的方式是, 不把所要讲的故事作为主要目标, 而是以儿童的反应作为主要目标。举例来说, 讲故事好像领小朋友到郊外走一趟。故事有起头也有结尾, 郊游有开始也有结束。有的郊游是健行式的:努力赶路, 赶到终点, 算是完成了一件事。路上小朋友看到什么都不许停下来观赏或研究, 要不然, 走走停停, 怎么走得到目的地?想要有效地使用讨论与对话的故事, 绝对不可以用这种方式, 应该用走走停停的方式;小朋友有了反应, 便是一个机会, 可以‘顺水推舟’, 让他们的思想去发展。”

走进绘本世界, 我们会发现, 图画不是插图, 不只是文字的说明和补充, 它本身就在“说话”。图与文互相融汇、互相协调, 共同表现同一个主题, 共同创造一个世界, 这才是我们常说的“图文并茂”的本质。既然图画如此重要, 那么就要让学生结合文字, 学会欣赏画面, 更不能忽略画中画。安东尼 ? 布朗说:“我喜欢在图画里加入一些小东西。读者看第一遍时, 容易忽略这些细节, 可是再看一遍时, 就会有新的发现, 这可以使一本书值得读者再三阅读。”

《爷爷一定有办法》取材于一首犹太民族的民歌, 原题为“无中生有”。在《爷爷一定有办法》的教学里, 我们不仅要看到“爱”和“节约”, 更要看到故事里的智慧。故事中无论是爷爷将毯子改成外套、背心或者别的什么, 还是约瑟将这些材料写成故事, 重要的是你能把它变成什么, 剪裁、缝制或者书写, 这是创造的智慧。这比让学生体会爱、体会节俭更有意义——光有节俭, 留一条破毯子何用?只有当破毯子成为一件奇妙的外套时, 它才拥有了价值与意义, 这个故事也因此获得了新的高度。理解这些故事, 我们能走得多远?这首先取决于教师对故事本身意义的把握: 触及故事灵魂的点在哪里?鲜灵灵、活泼泼的文本意义, 就像爬山虎那一墙繁茂的肥叶, 而支撑、拉动和铺展“意义之绿”的小脚, 就是文本与儿童生活的接触点。在不歪曲原意的前提下组织学生展开讨论, 使故事包蕴的“意”进一步显现, 是读写绘教学中较难把握的问题, 过犹不及, 都难以取得好的教学效果。

四、指导故事创编, 加强学生审美体验的策略

小学阶段特别是低段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还十分有限, 尤其是书面语言表达。但是, 这个年龄阶段的孩子运用线条、图形、色块来表达事物、心情、感受的能力却极富创造的潜力。因此, 读写绘一体化的教学策略, 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的表达热情。写作和绘画都是学生内心世界的一种流露, 真实情感的一种宣泄, 要让学生带着愉悦的情感去写、去画, 必然要让孩子对客体产生一种生命的自我发现, 有一种深刻的审美体验, 这也是读写绘教学策略的核心。

1. 学会审美和提炼

绘本本身也是一种优秀的艺术品, 作为一种载体, 在引导学生语言发展的同时, 同样可以通过绘本去发展他们的艺术审美与表现能力。通过指导学生对中外名家绘本著作的学习和欣赏, 引导他们从小和大师对话, 以探索、发现、创造为核心, 较好地处理模仿学习和创造的关系。指导学生对各种类型的文学作品的学习, 提炼出与绘画创作的共同审美要素, 更好地促进学生审美创造能力的提高。

2. 把绘画内容变成书面语言

学生写作和绘画活动有其自身的特点, 从心理学的角度看, 它大约经历了知觉、体验与反思、表达这样一个流程。学生在涂鸦时, 常常会一边画, 一边自言自语地说明他所画的东西, 教师要适时地引导他们把所思所想变成书面语言。随着语言能力的发展, 画面上的东西会越来越多, 语言文字也会越来越丰富。就脑的机能来说, 它是学生用笔在纸上所进行“表现”的一种探究反射活动, 是一种积极的学习活动。

3. 充分尊重学生的绘本作品

教师应尊重他们的作品, 就像聆听他们的儿语一样, 去探索他们的内心世界, 用开放式的问话去鼓励他们进行想象性的思考, 促使他们将作品和他们所要表现的经验联系起来。一方面应该鼓励学生大胆地按照自己的意愿自由地画画, 去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另一方面, 教师应通过阅读教学给学生提供开放的生活与视觉经验, 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加深其印象, 强化其视觉能力, 同时, 为学生创设一个宽松的创造环境, 注重诱导, 引发兴趣, 顺其自然, 让学生想画、爱画、大胆画, 接纳学生的一切作品, 让他们的创造潜能得到充分的开发, 以此培养学生语言表述能力和写作能力。

五、实现学科融合, 拓展教学空间的策略

小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和学习特点决定了信息技术支持的读写绘教学必须是整体性的, 学科间相互渗透、交叉, 打破学科边界, 促进学科间相互渗透、交叉。语文和美术学科之间要高度的整合、系统的整合、有机的整合。通过学生绘画活动中以话促画、语言活动中以画导话, 探索学科整合的教学样式, 包括教学的形式、结构、方法、策略等。

1. 语言和美术的有机整合

语文与美术是两个不同的学科, 它们的艺术形式、培养目标、学习方式是不同的, 但思维方式有相同的特点。从脑科学的范畴分析, 这两门学科的思维都源于人的右半脑, 都具直觉形象思维、创造性思维等特点。而且学生语言活动与美术活动有其相同的特征:表现性较强。中国近现代教育家陈鹤琴曾经说过:“绘画是语言的先导, 是表示美感的良器。”表明了绘画与语言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在学生的绘画活动中, 存在着大量的语言教育因素。学生的绘画发展和他们的语言发展能力息息相关。所以我们认为, 儿童绘画和言语一样是儿童们的一种特殊的表达方式, 绘画和语言有机整合, 对相关的两方面都有促进作用。

2. 写作和绘画创作活动的整合

写作和绘画创作活动的整合, 是以美术为切入点, 发展美术、文学艺术中共同的审美要素, 按整合的原理加以沟通, 提高多种心理功能的协调作用, 以不同的艺术形式使学生获得美的熏陶, 培养学生敏锐的审美感知能力、丰富的审美情感、生动的语言表达能力, 培养学生的审美创造潜能。写作和绘画创作活动的整合意味着把学生学习看成一个整合的系统, 在活动中, 充分揉和多种儿童发展因素, 允许多种与学生绘画和语言方面发展有关的符号系统的参与, 从而促使学生在外界环境因素的刺激和强化作用下, 产生积极地运用语言与人、事、物交往的需要、愿望和关系, 在生动活泼的操作实践中动脑、动嘴、动手, 成为主动探求并积极参与的语言加工运用、审美创造者。

3. 方法、形式及手段的整合

方法、形式及手段的整合需要教育实践的经验, 需要对学生活动水平的洞察能力, 需要教育活动组织的应变能力。对教育活动方法、形式及手段的整合是确保教育整合取得应有成效的关键。学生发展的整合是学生教育整合中核心的整合, 是其他各项整合的出发点和归宿, 只有实现了发展的整合, 才能促进学生整体的发展。我们在课程设计和实施的过程中, 通过恢复绘画和语言学习之间的一些固有联系, 将某些内容还原成整体的、联系的状态, 并尽可能发现和挖掘两者间新的、更多的联系线索, 使教育发挥更大的整体性功效。

总之, 信息技术支持的读写绘整体化教学将抽象化为具体、将枯燥变为生动, 极大地调动了学生语文学习的积极性, 吸引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过程, 提高了学生的阅读、写作和绘画能力。在转变教学方式和教学方法中, 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也有机地结合在一起, 为教育教学改革带来了新的契机。

摘要:信息技术支持的读写绘整体化教学使语文教学的时间、空间、方式以及师生所扮演的角色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为语文教学拓展了广阔的渠道, 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关键词:信息技术,读写绘,教学策略

参考文献

[1]威廉·詹姆斯著.心理学原理.中国城市出版社, 2009, (04) .

[2]泰勒著.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人民教育出版社, 1994, (01) .

[3]叶圣陶著.叶圣陶教育文集.人民教育出版社, 1994, (08) .

[4]陈鹤琴著.陈鹤琴全集.江苏教育出版社, 2008 (08) .

读写绘教学设计 篇3

关键词 : 阅读  写作  绘画

随着基础课程改革的深入发展,追求高效课堂成了当今教育的主趋势,而高效课堂的基础是有效课堂。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为了让学生能主动地进行探究性学习,在实践中学习、运用语文知识,能具体准确地表述自己的见解,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我结合自己学生的特点,做到了读与写、读与画的有效结合。这样,既使学生巩固了所学知识,又拓展了学生思维,使语文教学扎实有效地进行,每个学生都收获颇丰。

小学语文教学包括识字、阅读和作文三部分。而阅读和作文在考试中占的分值比较大,这就体现了搞好阅读和写作教学的重要性。三年级正是写作的起步阶段,也是关键阶段,走好了第一步以后,学生就会自己学会走路。让学生喜欢上写作,需要教师的点拨。阅读是写作的基础,阅读是语文教学的中心环节。通过阅读教学,要使学生巩固识字,学习读书方法,提高阅读能力、自学能力、思维能力和想象能力,接受正确思想,吸收各种知识,等等。而学生只有边读边想,读写结合,思维的火花才能迸射出来,想象力才能得到充分的发展。想象力是一种具有特殊形式的思维活动。学生的想象力一旦被激活,智慧的源泉就会源源不断地迸发出来。“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所以,教师要让学生多读书,读好书,以此来丰富知识,充实头脑,积累写作素材。如果学生只是掌握了写作的方法,没有写作素材,写出来的文章太直白,就不会吸引读者。

我们提出的“读写绘”第一点就是要“读”,读包括课内和课外两种。教师既要让学生抓紧课余时间多读好书,增长知识,把自己读到的好词好句摘抄下来记在心中,以便写作时活学活用;又要重视课内的读,就是让学生在课上对所学的课文。不但要读通顺、读流利,更重要的是要做到有感情地朗读,在读中理解,在读中领悟,在读中想象,在读中升华。

第二点就是“写”,学生在充分地读了一篇课文后,会产生自己的一些想法,这时,教师就可以让学生拿起手中的笔把想法记下来,可以是一篇作文,也可以写上一小段话。

如在学习了《我们的民族小学》一课后,学生写出了自己的想法,想到了自己的校园生活,把自己的课间活动写得丰富多彩。因为作文贴近学生生活实际,学生写起来得心应手。在学习了《灰雀》一课后,学生想到了自己也要做一个诚实的孩子,于是动笔写下了《后悔的谎言》一文,从中认识到了说谎的危害,并决心做一个诚实的好孩子。

在学习了《秋天的雨》一课后,学生根据秋天的雨有一盒五彩缤纷的颜料,展开想象,写出了好多优美的句子。学生写道:秋天的雨把黄色送给了鸭梨,黄黄的鸭梨像金子打造的,闪啊闪啊,闪出了耀眼的光芒。秋天的雨把紫色送给了葡萄,一串串葡萄像玛瑙,挤呀挤呀,挤出了丰收的喜悦。秋天的雨把红色送给了苹果,一个个苹果像小朋友的脸颊,摇呀摇呀,摇出了满心的欢喜。秋天的雨把金黄色送给了桔子,一个个桔子像小灯笼一样,给我们带来了明亮的世界。在学了《玩出了名堂》一课后,教师可让学生结合自己爱玩的特性,写下自己玩中的乐趣和收获,从而懂得只要善于动手、勤于思考,就会有所发现。在学习了《盘古开天地》一课后,教師让学生结合第四自然段进行续写。盘古倒下后,他的身体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有的学生写道:他的头发变成了茂密的森林,他的眼睛变成了闪亮的星星,他的鼻子变成了连绵起伏的山脉,他的耳朵变成了黑黑的山洞,他的骨头变成了纵横交错的马路,他呼出的气变成了浓浓的雾,他的汗水变成了晶莹的露珠,他的手指和脚趾变成了一块块石头等。学生的想象很奇特,每个学生都把自己想象的结果写在了读写绘本上,大家互相交流,取长补短,共同提高。

第三点就是“绘”,有的学生写不出来,就拿起自己的画笔画。如《秋天的雨》一课,学生画出了自己心中的秋天的景色,从画中也可以感受到秋天给我们带来的丰收和欢乐。这样激发了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秋天的思想感情。在学《爬天都峰》一课时,有的学生读了第二自然段后感受到了天都峰的高、陡、险,于是拿笔画下了雄奇俊美的天都峰,了解到了爬山的困难,老爷爷爬天都峰就更困难了,为理解课文打下了基础。学习了《富饶的西沙群岛》一课后,学生觉得这篇课文写得太美了,于是拿起自己的画笔画下了美丽、富饶的西沙群岛图。学生还进行了画展比赛,通过画展再次感受到了祖国西沙群岛的美丽、富饶,热爱祖国的感情油然而生。

读写绘项目计划 篇4

奎屯第九小学“读写绘课题”项目组第二学期工作方案

一、实验目的

根据绘本符合孩子思维特点这一特性,在教学中展开此项活动,激发孩子的阅读兴趣。利用其精美的画面、丰富的内涵,给孩子以美的熏陶,激活孩子的想象力,有利于创造力的培养。

二、指导思想

读写绘是新教育实验针对低年级开设的课程,它将阅读、情感、思维、表达整合为一体,培养与提高孩子的四种能力,在活动过程中注重学生良好的生活习惯、行为习惯和学习习惯的养成,引导低年级师生共读绘本、儿歌、童诗等,使孩子在美好的事物中心灵得到浸润,在幸福中不知不觉成长。

三、活动目标

1.通过图画书,让学生打开阅读的另一扇窗,让优秀的绘本使孩子的心灵和语言充满美好和诗意;同时孩子也在愉快的阅读中一遍遍的学习汉字、学习语言。

2.通过读物的主题,以最佳的方式熏陶孩子心灵,使儿童产生对学习、学校、教师的喜爱,改善师生、亲子、家校关系。

四、成员分工

张萍(二年级二班)

1、组织集体研讨,促进各位教师共同成长。

2、读写绘作业收集及展示。张艳(一年级二班)

1、“上网”或查资料充实“读写绘”的相关内容。

2、上“读写绘”展示课。

五、活动要求

1、学习绘本

了解读写绘的基本流程、操作技巧和注意事项。

2、解读绘本 阅读关于一二年级的推荐绘本,从“了解故事内容,把握故事内涵、把握共读小帖士和写绘参考”入手,对每个绘本进行认真解读,并能联系学生当下寻找这个故事和孩子之间的“密码”。

3、制定预案

安排绘本的教案,具体流程是:内容简介——教学目的——教学过程——写绘布置——检查反馈。

4、完善课件

(1)课件中仅为故事内容,同时文字不同意辨识,为了让学生在上课中能清楚的看到故事内容,首先要根据故事重新将文字重新制作到课件中,同时还有注意美观、大方,不要破坏原故事的画面效果。(2)根据做设计的预案,将教学思路呈现在课件中,比如所设计的必要教学环节、故事主旨、写绘作业等添加到课件中,使老师们拿到课件就可以上课,为老师们开展读写绘提供便利。

5、及时总结沟通

定期将自己的实验心得与成果上报。

时间及内容安排 三月份:

1、制定读写绘实验工作计划

2、收集、下发“绘本”

3、收集整理实验资料

4、充实班级图书角图书

四月份:

1、举行交流研讨活动,梳理解决课堂实践中的困惑与问题

2、开展读写绘课堂示范观摩活动。

3、进行读写绘作品交流,研讨合适方法。五月份:

1、对全体教师进行一次读写绘课程通识培训。

2、开展读写绘课堂示范观摩活动。

3、学生绘本作业展,学生“讲绘本故事”比赛。

4、召开交流研讨活动 六月份

1、评选“写绘小能手”。

2、开展读写绘课堂示范观摩活动。

3、教师“读写绘”优秀案例和心得评选活动。

4、召开交流研讨活动 七月份

1、召开交流研讨活动

2、课程总结工作。

3、收集一学期的读写绘课程实验资料,进行整理存档。

六、活动具体措施

1、利用早上晨诵的内容让学生仿写并绘画。

2、每周阅读课,和孩子一起进行读写绘。

3、每周实验教师研讨一次,及时交流反馈。

4、每月对孩子们的优秀绘本儿作业进行展评,激励孩子们有更浓厚的兴趣。

5、每月收集读写绘课程实验资料,进行整理存档。

2010读写绘工作室安排 篇5

读写绘是新教育实验对于低端开设的课程,引导低年级师生共读绘本、儿歌、童诗等,使孩子在美好的事物中心灵得到浸润,在幸福中不知不觉地成长。根据我县开展读写绘的程度,鉴于低段老师们在实践读写绘中存在的问题和困惑,2010特成立读写绘工作室,目的是让老师们更加清楚地领悟到读写绘的内涵,更加明确地学习到读写绘的操作方法,更加有效地应用到读写绘的实践中。

一、读写绘工作室成员标准

1、对于读写绘有正确认识的教师;

2、对于读写绘有丰富操作经验的教师;

3、对于读写绘有开展实效的教师;

4、对于读写绘有极大的热情、极为喜爱的教师。

二、读写绘工作室成员职责

读写绘工作室将遵循“早走一步,走好一步”的原则,为一二年级老师们开展读写绘提供及时、全面的指导和帮助。

1、为老师们寻找完整故事,制作课件;根据故事内容制定预案,完善课件,使老师们的操作有方法可循,有模式可依,有范例可用。

2、为老师们介绍读写绘的操作要领,承担课程培训,解决操作疑难,让老师们在读写绘开展中不盲目、不走弯路,使其操作更规范、更有效、更能领悟到读写绘的魅力。

三、读写绘工作室成员组成组 长:王丽娟

成 员:张倩英(实验二小)尚 燕(古绛中心校)

胡冬霞(卫庄中心校)董 菲(育英学校)

侯恩娜(陈村中心校)

三、本学期工作安排

本学期将完成一、二年级下学期15个推荐绘本的预案制定和课件制作,共计30个读写绘故事。每个阶段均采用“分工制定预案——合作完善预案——集中上传预案”的模式完成,具体安排如下:

1、第一阶段(寒假期间): 10个绘本故事

完成一、二年级各前5个绘本的课件制作及上传,共计10个绘本故事。

张倩英:小阿力的大学校 小魔怪上学

尚 燕:你是特别的,你是做好的 想吃苹果的鼠小弟

胡冬霞:鼠小弟荡秋千 鳄鱼怕怕牙医怕怕

董 菲:三个强盗 米丽的大秘密

侯恩娜:石头汤 花婆婆

2、第二阶段(3月——4月上旬):10个绘本故事

一年级5个:鼠小弟的生日 狼狼 会爬的豆子

踢拖踢拖小红鞋 大卫,不可以

二年级5个:蚯蚓的日记 犟龟 火焰

小机灵鬼皮科的故事 霍顿听了呼呼的声音

3、第三阶段(4月中旬——5月底):10个绘本故事

一年级5个:和甘伯伯去游河 奥莉薇 像爸爸一样

爷爷一定有办法 我爸爸

二年级5个:苏菲生气了 有个性的羊 布雷格的龙卷风

大脚丫跳芭 小猪变形记

四、对于工作室成员具体要求

1、学习绘本

共同学习王丽娟关于读写绘的操作建议《手心里的光》,了解读写绘的基本流程、操作技巧和注意事项。

2、解读绘本

阅读王丽娟博客中关于一二年级下学期的推荐绘本,从“了解故事内容,把握故事内涵、把握共读小帖士和写绘参考”入手,对每个绘本进行认真解读,并能联系学生当下寻找这个故事和孩子之间的“密码”。

一年级下学期“读写绘” 项目推荐绘本

二年级下学期绘本共读书目推荐

3、制定预案

结合《温情的狮子》这一完整预案,按照其流程制定所安排绘本的教案。流程是:内容简介——教学目的——教学过程——写绘布置——检查反馈。

4、完善课件

(1)课件中仅为故事内容,同时文字不同意辨识,为了让学生在上课中能清楚的看到故事内容,首先要根据故事重新将文字重新制作到课件中,同时还有注意美观、大方,不要破坏原故事的画面效果。

(2)根据做设计的预案,将教学思路呈现在课件中,比如所设计的必要教学环节、故事主旨、写绘作业等添加到课件中,使老师们拿到课件就可以上课,为老师们开展读写绘提供便利。

5、及时答疑

读写绘教学设计 篇6

摘要:绘本作为一种图文结合的阅读材料,是非常适合低年级孩子阅读的。本文具体阐述了进行绘本教学的策略:声情并茂导读,激发阅读的兴趣;指导欣赏图画,融入故事的情境;巧妙设置悬念,拓展无限的想象;积极创设情境,享受阅读的美好;品味故事内涵,倡导阳光的生活。让孩子在小小的绘本阅读中看到一个五彩的世界。

关键词:绘本阅读;低年级;教学策略

绘本,英文叫作“Picture Book”,中文译做“图画书”。绘本作为已经独立发展了100多年的一种儿童读本,有着其他任何书籍难以取代的功能。借助图画和文字的互动与融合,它能够表现众多文字书所无法表现的形象,而由于其形象、简单的特点,它又特别容易被孩子所接受。因此对低年级孩子来说,绘本可以称得上是天生的最佳读本。绘本作为一种图文结合的阅读材料,我们该充分发挥其功效,引领孩子在绘本阅读中感受童趣、分享快乐,从而带领孩子走上阅读之路。那如何进行有效的绘本阅读教学呢?通过绘本阅读研究和个人实践,我总结出以下几点有效的教学策略:

一、声情并茂导读,激发阅读的兴趣

美国教育心理学家杰洛姆?布鲁纳这样阐述阅读指导:一开始,教师得先为儿童读故事,慢慢地,用比较戏剧化的方式,来呈现整个作品。在儿童还没有能力完全自我阅读之前,教师利用“最近发展区”,协助儿童了解故事,帮助他们逐渐成为一位真正的读者。在我们的绘本阅读教学中,身为教师的我们,就应该投入感情读故事,用动作、神态辅助语言来“演”故事,用生动、夸张的手法来呈现故事,用预告精彩片段来吸引学生课外阅读,激发孩子的阅读兴趣。《带来幸福的酢浆草》讲述了原本感情很好的小白鼠和小黑鼠闹矛盾后寻找四叶酢浆草,两只老鼠在卖力寻找四叶酢浆草的过程中,想起了对方的好,但谁也抹不开面子主动认错,直到一只黑猫的出现让他们同仇敌忾,最后重归于好。故事一波三折,我声情并茂地为孩子朗读时,孩子时而眉头紧锁、时而喜笑颜开、时而惊恐万分、时而如释重负,最后竟情不自禁地为他们的和好鼓掌。可见,我的生动演绎已经让孩子不由自主地喜欢上了这本书。

二、指导欣赏图画,融入故事的情境

在阅读绘本时,孩子如果只被生动有趣的画面所吸引,只停留在浏览图画的五光十色,容易造成想象力的停滞,思考能力的丧失。这样,对于需要想象、思考、自行组织意义的文字符号就会失去兴趣,也就没有耐心去读文字书,失去了深化阅读的动力。绘本是用图画与文字共同叙述一个完整的故事,是图文合奏的。在绘本里,图画不再是文字的附庸,而是图书的生命,甚至可以见到一个字也没有的无字书。一本好的图画书,能让一个不识字的孩子不仅看画面也能“读”出其中大意。所以,在绘本阅读教学中,千万不要急着翻页,让孩子仔仔细细地去看那些图画,引导孩子在看图中读懂故事、发现细节、感悟内涵,关注文字背后的故事,融入故事的情境,以此丰富故事的内容,使主题更加明确,更具有童趣。在导读《我是独特的》时,我让孩子关注封面上的小男孩以上扬的弧线画成的嘴角,让孩子感受画中人物的愉悦心情,了解作者的信息――成为独特的自己不是孤独的,而是温暖与喜悦的感受。阅读《图书馆老鼠》时引导孩子关注圆框里这只住在图书馆里的老鼠,品味它在读写生活中的惬意。品读《我是霸王龙》时引导孩子了解作者使用刚硬的线条表现出石头山的硬度,用粗壮的线条勾勒霸王龙,强化了他的霸气,两相烘托,突显出霸王龙的凶暴性格,孩子顿时为石头山上的小翼龙捏了一把汗。

三、巧妙设置悬念,拓展无限的想象

阅读从想象力开始,因为有了想象力,我们不仅读了一个精彩的故事,更能穿梭在现实与想象之间,深刻体会阅读的美好。好的绘本不仅仅在讲述一个故事,同时也是在帮助孩子提升观察力,丰富他们的想象力,升华他们的精神境界。所以,在绘本阅读过程中,要重视学生读图能力与想象能力的培养。可以选择最富想象、最动人的图画引导学生细细地观赏图画中的形象、色彩、细节等,感受画面所流露的情感、所表达的意蕴,遐想文字以外、图画以外的世界。凭借想象力的发挥,超越时间的局限,让思绪自由翱翔,营造丰足的心灵世界。初读《哇!我的手》,我让孩子伸出小手,故作神秘地问:“它们像什么呢?”孩子展开丰富的联想。此时就打开书,和作者一起来画画:运用各种“手”的形状创造出一幅幅充满创意的图画,极大地激发了孩子参与的热情。读完后,孩子意犹未尽,在这种“手脑并用”的阅读游戏中,孩子想象力与创造力都大大提升了。

四、积极创设情境,享受阅读的美好

当阅读引起了强烈的情感共鸣时,孩子常常会以角色扮演的游戏方式对绘本做出回应。当孩子听到故事的高潮部分时或是阅读之后,孩子往往会用自己独特的动作或是简短语言以示回应。在阅读绘本的过程中,我们应当预设一些游戏的情节或是安排游戏的方式引发孩子主动探究。在游戏的情境中孩子理解故事相对而言会比较容易些。如果设置了游戏的场景,再配上孩子的语言、表情、感情、动作,孩子就能通过多种感官进入故事的情境。充分享受绘本阅读的美好。《跳绳》这是一本以智力开发为主题的绘本。粉红龙、相机兔、跳绳企鹅、跳绳星人……一一加入跳绳的行列,孩子可以在可爱的故事中练习从“1”数到“100”,学会数的概念,并从中发现许多惊喜与乐趣。在阅读《跳绳》后,我在课间组织孩子进行跳绳活动,孩子欢呼雀跃,一边跳一边模拟书中的场景并大声数着“一、二、三……”,笑容与智慧并存。阅读绘本《我要洗澡》:“先往身上浇热水,头也要洗,要往头上浇热水,然后擦擦肥皂……” 阅读中让孩子一起跟着书中的小朋友一起洗澡,孩子读得兴高采烈,洗得“干干净净”。故事中的一些形象化的语言能够更清楚、更准确、更具体形象,对于孩子来说,不但学会了洗澡,而且在潜移默化中懂得了养成讲究卫生的好习惯,具有极大的吸引力。

五、品味故事内涵,倡导阳光的生活

图文并茂的绘本吸引着孩子。绘本的价值和魅力在于:它没有一句教条,却能满足孩子的成长需要;没有一丝说理,却能启发孩子的深入思考;没有一点儿喧闹,却能激起孩子的会心大笑。在绘本阅读中“让孩子像个孩子”。正如美国诗人惠特曼一首诗中所说:“有一个孩子每天向前走去/他看见最初的东西/他就变成那东西/那东西就变成了他的一部分……”当绘本阅读把快乐带给儿童时,就把无可估量的巨大精神财富带给了他们,就为他们建造起了自由的精神空间与心灵家园。儿童在与绘本进行心灵对话中,在闪烁着人性光辉、充满大自然和谐和童真童趣的字里行间徜徉时,必定会开阔眼界,丰富内心,升华境界,健全人格。《猜猜我有多爱你》是一个充满了爱的气氛和童趣的故事,在阅读中孩子充分感受到父母的爱,丰富了孩子的情感,激发了孩子的爱心。《多多社长:告诉你一个爱护大自然的故事》通过森林的故事,思索人与环境的关系,学习爱护大自然的真谛。

绘本阅读的世界是有趣、快乐、充满魅力和感动的世界,我们将进一步寻找适合孩子阅读需求和特点的绘本,探索科学的阅读指导方法和策略,以便更好地培养孩子的阅读兴趣和能力,让孩子在小小的绘本阅读中看到一个五彩的世界。

参考文献:

[1]陈亮.由绘本打开阅读之门――谈儿童绘本阅读推广工作[J].山东图书馆学刊,2012,(03)

读写绘教学设计 篇7

再加上不少学生因为学习紧张无暇进行阅读, 阅读量很少, 不仅无法使阅读很好地促进语文学习, 而且对语文学习造成严重阻碍, 结果是无论考上的, 还是落榜的, 多数学生语文实际能力并不强, 语文能力和素养严重贫血, 难以适应工作和进一步学习的需要。这种困扰尤其表现在写作上。由于平时很少阅读, 词汇匮乏, 写文章时绞尽脑汁还是毫无头绪无话可说, 即使是历尽千辛万苦写出来的文章也是毫无章法晦涩难懂。为此, 我们要选择最能调动学生阅读写作积极性和最能激发他们阅读写作兴趣的方式方法对学生加以引导, 而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多元阅读, 互评互改。

一、进行多元阅读, 养成良好阅读习惯

苏联霍姆林斯基认为:学生阅读东西越多, 他掌握课内基础知识就越容易。在阅读方面, 不少学生没有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或者没有时间去阅读, 或者阅读书籍不分好坏。所以, 在语文教学中, 语文老师要加强课内阅读指导, 通过举行“名著知识讨论”、“外国名著介绍”、“我向同学介绍一本好书”等活动, 或者参看有关资料列出学生每年必看书目等, 能很好地激发学生主动阅读的兴趣, 让学生广泛涉猎各方面书籍, 充实自身的知识, 巩固所学的内容。

同时, 大力加强中学生的课外阅读。大量阅读, 在阅读中反复印证, 扩大充实, 才能对课内之所学掌握得真切, 才会将知识转化为能力, 才会于不知不觉中提高自己的阅读能力。况且文章的妙处, 光靠听别人讲是不行的, 即使讲的都是真知灼见, 听者也未必会有多深的感悟, 只有自己感受到的, 才会体会更深, 记得更牢。优秀读物具有塑造人品的巨大力量。一部好小说, 一篇好文章, 会给人以巨大的精神力量, 甚至能决定一个人的一生。这在青少年时期尤其如此。青少年不仅以现实生活中的人作为楷模, 他们常会自觉不自觉的把自己的行为同这些“理想的化身”作比较, 从中评判自己行为的优劣。从这些书中人物的身上获取崇德重义的价值取向, 自强务实的人生态度, 见贤思齐的理想人格, 尽忠报国的爱国精神, 礼仪之邦的伦理准则, 等等。课外阅读这一德育功能和语文教材的德育功能相辅相成, 无疑比单一的课内教学要好得多

加强课外阅读首先要加强名著阅读。当福建省2007年高考语文“文学名著阅读”公布以《教学大纲》中推荐的课外阅读的11部长篇小说类文学名著作为考试范围后, 我就根据《考试说明》提供的样题, 指导学生进行名著阅读, 指导他们抓住记叙的“六要素”, 对体现主题和主要人物性格的精彩场景进行相关的概括、归纳、整理, 并能全面掌握、灵活运用。在学生读完一部名著之后, 我就在班级组织学生进行讨论, 学生踊跃发言, 各抒己见, 取得了很好的效果。比如在学习讨论《三国演义》时, 一些同学就对曹操、刘备、关羽和诸葛亮等表达了不同的看法。

加强课外阅读应该充分利用学校的现有资源。在我们学校, 阅览室里有七八十种三百多本杂志, 还有二十来种报纸, 因此, 我每周都安排一节课的时间带学生到学校阅览室进行课外阅读。在带学生去阅览室之前, 我先对他们进行阅读指导。要求他们带好笔记本, 读到好词好句好段要及时做好记录, 读到自己喜欢的文章可以作摘记。这样下来, 我们的阅览课得到了同学的喜欢, 也正因此, 我们班的阅读课才能坚持到现在。

加强课外阅读也可以在课堂穿插进行。从高一新生入学开始, 我们就要求一个人订一份与语文有关的报纸, 至少两个人订一份, 如《语文报》、《学知报》、《中学生语文报》、《语文导刊》等, 如本学期, 我们就订了几十份《学知报》。报纸到了以后, 由科代表把报纸统一收好, 老师根据课时情况进行安排, 如果课时比较宽松, 就让科代表把报纸拿出来, 利用刚上课或下课前的几分钟时间, 让学生统一读一份报纸。有时, 我们也经常把自己看到的一些好文章和学生的优秀作文编印出来发给学生或通过幻灯片展示出来, 让学生在课堂进行阅读。学生读完后, 由老师进行适当的点评。这样学生步调一致, 便于老师指导, 效果也很明显。

二、提倡互评互改, 提高写作水平

作文是反映学生综合运用语文知识水平的一项重要环节。而如何提高学生写作水平, 是一件既重要又不容易的事情。目前, 传统的作文教学过程基本上都是先由老师指定一两个题目, 然后指导学生怎样审题构思成文, 而后学生把完成的作文交给老师, 接下来由老师评改、打分, 最后把作文发给学生并作讲评。如此循环往复。

可是, 对于语文老师来说, 最头疼的工作之一就是评改作文。评改时, 如果“红笔”过多, 容易伤其自尊, 失其兴趣与信心, 效果很不明显, 有时甚至适得其反。而对于学生来说, 最苦恼的也是写作文, 即使周周写, 天天写, 感觉作文水平也没什么提高。于是有的干脆到网上“百度”“COPY”一篇来应付, 对于老师批改的“文字”, 有的连瞧也不瞧, 顶多关注一下“分数”而已, 极少有学生能去好好领会和揣摩评语, 更不要说修改和重写了。

由于传统的评改方法存在着这些弊端, 因此笔者认为应该优化作文的评改方法, 让学生互评互改, 以此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提高写作水平。正如叶圣陶先生所说:“着重培养学生自己改的能力, 教师只给引导指点, 该怎样改让学生自己考虑决定, 学生不就处于主动地位了吗?养成了自己改的能力, 这是终身受用的。”因此, 从1994年开始, 我在高中作文教学中就尝试着优化作文教学方案, 指导学生互评互改。

互评互改, 就是指导学生相互评议相互批改, 充分发挥学生在作文评价过程中的主体作用, 把评改作文变成学生活动课, 让全体学生共同批改作文, 促进他们提高作文能力。教学论告诉我们:批改应当是师生共同的思维活动, 应当是信息传递交流的过程, 应当让学生在几支笔, 甚至几十支笔的批改比较品味中产生“共振”的最佳效果。所以, 指导学生在作文教学过程中互评互改符合教学论的思想, 也是新课改的要求, 是在具体教学环节中实施素质教育的有效措施。

首先, 由老师进行方法指导。由于学生水平有限, 因此这种互评互改的活动一定要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一开始, 老师可以示范评改, 对学生习作的字、词、句、段、篇以及中心思想、表现手法等方面全面衡量, 写出评语。而对于学生的评语, 第一次可以要求他们只写一句或几句评语, 以后逐次递增, 直到能把整篇作文评改得较有条理、较完整为止。

接着, 组织学生自己动手互评互改。一开始, 学生都会感到难度较大, 教师应耐心地引导:圈出全篇的错别字, 并在眉批处分析原因, 加以改正;划出运用不准确的词语和用得恰当有特色的词语, 并作简要评析;有哪些句子不通顺, 毛病在哪里, 该如何修改;中心是否明确突出, 材料是否典型;处理材料是否详略得当;篇章结构好不好, 好的与不足的各在哪里……再根据不同的体裁、不同的题目, 强调不同的侧重点。最后再打分, 评改人签名。如此几次, 学生就能熟悉地进行了。叶圣陶先生讲过, 文章是学生写的, 最有权利修改的是学生自己。把评改作文的自主权交给学生, 他们的积极性会很高, 也一定会很认真。评改结束后, 同学之间交换审查, 要求写出审查评语。第一次是若干句, 以后逐次递增, 由少到多。要求审查人必须把原作和评改评语认真看一遍, 然后肯定优点, 提出不足。同时, 原作者也可针对同学的评改提出自己的看法, 若有争执, 可由教师评定。

随后, 由教师组织学生进行总结欣赏。就是由评改人推荐优秀作文, 请原作者在班内朗读, 接着由评改人和审查人朗读自己的评语, 然后大家讨论, 再由教师总结, 并由全班同学评选出最佳作文, 由原作者修改后打印出来, 挂在学习园地, 供大家欣赏和借鉴。最后, 由教师把互评互改过的作文全部收上来过目复查, 在讲评课上对做得出色的给予表扬。

经过几年的尝试, 学生互评互改作文取得了显著成效。学生在互评互改中激发了学习写作的热情, 调动了写作的积极性, 提高了写作水平。虽然大家按同一道作文题写作, 但由于经历不同, 知识水平不同, 选材构思的角度不同, 表达方式也不同, 因而他们的习作也各具特色。在互评互改活动中, 学生可同时看到多篇内容不同、写法各异的作文, 不仅开阔了视野, 也有利于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经过训练, 一些学生在校、区举行的作文大赛中经常获得一、二、三等奖, 参加教育部关工委举办的“五好小公民”作文竞赛, 多人获得全国一、二、三等奖, 并先后有十多个学生的作文发表在《厦门晚报》、《海峡教育报》上。

在通过互评互改提高学生作文能力的探索中, 还有一些问题有待改进和解决。但实践证明, 互评互改确实能激发学生的写作热情, 调动学生写作、修改的内在积极因素, 让师生双方都能化被动为主动, 变互不相干为互相合作, 从而达到“要我学”为“我要学”的转变, 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总之, 我们要优化教学方案, 通过多元阅读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为写作积累大量素材, 激发他们的写作热情, 然后通过互评互改进一步提高他们的写作水平。长此以往, 就能使学生的阅读和写作走上一条良性循环的道路, 有效地促进语文教学工作, 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参考文献

[1]林志坚:《自我命题, 自评自改——作文教学改革之我见》[1]林志坚:《自我命题, 自评自改——作文教学改革之我见》

大班绘本教学:秋叶 篇8

秋季,迎风飞舞的落叶让孩子们满心欢喜:他们或捡拾、或追逐、或欣赏,落叶俨然是大自然在秋季送给孩子的一份厚礼。他们在落叶中玩耍的样子,让我不由得想起了一个绘本人物——木子,它是一头用木头雕刻的小鹿,是木子绘本“秋叶”的主人公,绘本中它和秋风、秋叶嬉戏、玩耍,那灵动的样子宛如天真无邪的孩子。于是我们精心设计了这节活动,带领孩子们通过游戏的形式、诗性的语言感受秋季大自然特有的魅力。

活动目标:

1.通过看绘本,迁移生活经验,试用连贯、优美的语言大胆讲述绘本。

2.利用游戏激发兴趣,积极引导幼儿观察、回味、思考,表现秋天的果园、田野、落叶等特点。

3.感受绘本中意境的唯美,萌发热爱秋季的情感和对绘本的喜爱。

活动准备:

1.绘本电子书。

2.带幼儿去农田劳作。

活动过程:

一、凸显一个“入”子——经验再现,引人入胜

1.师: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一本好看的书,叫什么名字?(木子的秋天)

2.师:猜一猜木子是谁?(幼儿个别发言)

3.师:木子是一头小鹿,它从出生到现在还没见过秋天。孩子们,你们见过秋天吗?你能告诉木子秋天是什么样的?(幼儿表述自己对秋天的认识)

4.师:让我们带着木子一起去寻找美丽的秋天吧!

(评析:幼儿原有的生活经验是解读绘本的起点,“木子”是一头用枯树枝做成的小鹿,它木质的感觉带给人纯朴和温暖,教师先出示木子头上的鹿角让幼儿猜一猜意在激发幼儿对绘本阅读的兴趣,接着幼儿自由表述对秋天的认识,再现幼儿生活经验,也可以使教师了解幼儿的现有水平,为以下活动开展做好铺垫。)

二、凸显一个“融”字——多元体验,乐在其中

1.猜一猜:感受秋天里的色彩与造型。

(1)咦,木子来到了哪里?(果园里)这是一片什么样的果园?

(2)它会看到什么?它会闻到什么?

(3)果儿这么可爱,你能学一学果儿的样子吗?

(4)凉凉的秋天来到了,什么果儿香?我来到你面前,你可得告诉我哦。

(5)小结:木子看到了,秋天在哪儿呢?秋天在果园里。秋天是什么样的?香香的、甜甜的、美美的。

(评析:秋季各种颜色和造型的水果很多,是幼儿生活中常见并喜爱的,教师就是基于幼儿原有的生活经验,不断引导,帮助幼儿理解画面,理解文本,并不断扩展和丰富孩子的知识经验体系。所以当教师用富有节奏的话语问:“凉凉的秋天来到了,什么果儿香?”幼儿立刻用动作模拟了一个水果造型,并与教师互动:“凉凉的秋天来到了,石榴石榴香”,这时,幼儿的表情、动作、语言都是对以往生活经验的梳理和总结,他们感受到秋天在果园里,是香香的、甜甜的、美美的。)

2.动一动:感受秋天里的丰收与有趣。

(1)看,木子又来到了哪里?(田野里)田野里有谁?他们在干什么?

师:沉甸甸的稻谷好像在向我们招手呢,让我们也一起来帮农民伯伯割稻。

师:金黄的玉米多诱人哦,一定很好吃,我们也一起来掰玉米。

师:你们会摘黄豆吗?摘摘看。

师:山芋宝宝可调皮了,藏在泥土里不出来,要用力挖啊,我们一起挖挖看。

(2)师幼互动游戏:收果实。

师:今年又是一个丰收年,我要拿篮子(手臂围成篮子状)来收果实了。你们在地里收果实,等我走到你面前就把收到的果实放到我的篮子里。

(3)谁能用最优美的语言告诉大家,秋天在哪里?是什么样的感觉?

(4)小结:木子知道了,秋天在哪儿呢?秋天在田野里,秋天是什么样的?

(评析:大自然本身对幼儿就充满了趣味,充满了吸引,由于事先带他们去农田劳作收获过,所以幼儿的情绪就跟着木子一起激动起来,都兴奋地说:“在挖山芋、刨土豆、拔萝卜、掰玉米…….”教师通过一连串动词:“挖、刨、拔、掰”等引导幼儿表达、思考、想象,深入地理解绘本,使得秋天变得丰富生动,使得幼儿感受到秋天在田野里,是忙碌的、收获的、有趣的。老师通过对幼儿的“巧问妙引”创造了一个自由、宽松的氛围,一次趣味横生的阅读激起了幼儿对自然的渴望,对生活的热爱。)

3.玩一玩:感受秋天里的快乐与激情。

(1)现在,木子来到了哪里?(树林里)

(2)它看到了什么?秋风起了,小树叶摇摇摆摆、飘飘停停,飞舞了起来,飞舞的落叶像什么?

(3)木子兴奋地跑到小树叶中间和它们玩游戏,它们会玩什么游戏呢?

(4)小朋友,让我们和木子一样来跟秋风和落叶一起飞舞起来。秋风姐姐吹得快,你们转得快;秋风姐姐吹得慢,你们就转得慢。玩得开心吗?

(5)小结:木子玩得可开心了,木子知道了,秋天在哪儿呢?秋天在落叶里。秋天是什么样的?飞舞的、好玩的、快乐的。

反思:当空中盘旋的落叶也成为玩伴时,教师及时通过绘本里的游戏迁移到生活中的游戏,然后让孩子们在“玩”中去体验,把活动推向了高潮,用创意的绘本打造一个创意的世界,让孩子从中得到启发,随时补充创意的养分。

4.想一想:感受秋天里的甜美与诗意。

(1)木子玩累了,它慢慢进入了梦乡,做了个甜甜的梦,木子梦里的秋天还会在哪里呢?

师:对,秋天的花都开放了。

师:对,山上草黄了。

师:对,水越来越凉了。

(2)小结:秋天真美呀!秋天在果园里;秋天在田野里;秋天在树叶里;秋天在花园里;秋天在高山上里;秋天在小河里。哦,秋天在木子的眼睛里;笑容里;在木子的心里;还在木子的梦里。

(3)师:木子带了片落叶给妈妈,妈妈问:“木子,你找到秋天了吗?”木子说“找到了,秋天是这样的(教师深情的朗诵诗歌一遍)”

三、凸显一个“品”字——诗性提升,独具匠心

(1)再次完整欣赏诗歌。

(2)师:秋天啊,还在我们的幼儿园里,让我们跟木子一起去找找幼儿园的秋天。

(评析:活动伴随着唯美的画面不停地螺旋上升,让图像与视觉连成一线,使幼儿享受视觉阅读的自由,漾起心灵的涟漪。教师把幼儿在绘本中所有的发现和感受即兴连成了一首诗歌让幼儿欣赏,当俏皮灵动的木子伴随着空灵的音乐再次呈现在那醇美的画面意境中时,孩子们豁然一笑,秋天究竟在哪儿呢?秋天在眼睛里、在梦里、在笑容里、在心里……秋天原来无处不在。体会到绘本的文学及秩序之美,掌握绘本的整体意境。)

附:诗歌:秋天在哪儿呢?

秋天在哪儿呢?

秋天在果园里,

香香的、甜甜的、美美的。

秋天在哪儿呢?

秋天在农田里,

忙碌的、收获的、有趣的。

秋天在哪儿呢?

秋天在落叶里,

飞舞的、好玩的、快乐的。

秋天在哪儿呢?

秋天在我们的眼睛里,

在心里、在笑容里、在甜甜的梦里……

活动反思:

整个活动通过幼儿在“猜一猜”、“动一动”、“玩一玩”、“想一想”中与绘本大幅的图画和简短诗化的文字交织互动,体验和感受出秋季生活中斑斓的细节,或而愉悦,或而轻松,或而清爽,或而沉静……一幅幅如诗如画的灵动画面无不诉说着秋季的缤纷,以及处于秋季中的百样心情,犹如阳光的点点温暖,秋风的丝丝清爽舒适,落叶的片片清新可爱。

上一篇:增肌健身计划下一篇:乒羽比赛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