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写结合提高写作能力(精选12篇)
读写结合提高写作能力 篇1
读与写是语文教学中的重中之重, 但由于受传统语文教学观的影响, 很多老师不太注重阅读课和写作课教学的有机结合, 更有甚者把两者割裂开来, 这样造成的结果是重阅读轻写作或者重写作轻阅读, 语文课教学效果自然会不尽如人意。在写作课教学中, 如果没有很好地把阅读课中的写作方法、手段及技巧借鉴好, 巩固和运用好, 写作课的教学成效也会大打折扣。我们奇怪的是, 学生写了很多作文, 但事实上学生的写作的能力提高并不明显。所以, 长期以来学生感觉语文课难学, 教师也感觉语文难教。这样反复低效地写作文也从很大程度上影响学生能力的培养, 使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等能力难以提高, 使学生学习积极性受到影响, 学习效果也不佳。
一、在求“同”中传授写作技巧
人教版中学语文教材中, 每篇文章的编入都经过了众多作者、编委和领导的千锤百炼、呕心沥血, 这些佳作名篇, 既是学生学习的范文, 也是我们教学的根据, 教材中的每篇课文都很有价值。作为语文教师, 我们应该将每篇课文中所体现的知识传授给学生, 只有这样, 才能使学生融会贯通, 全面开发学生各种潜能, 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这里所说的“同”即强调写作课运用的知识内容与阅读课中的写作知识是相似或相同的我们知道, 仿写必须以领悟范文知识点为基础, 从小的方面讲, 字、词、句、标点符号这些知识点都会在写作时运用到;从大的方面讲, 范文的时代背景、层次划分、段落大意、主题思想以及写作手段、方法、技巧等, 都是写作课中必须学习的基本技能。因此, 我们说阅读课与写作课教学是相通相连的, 没有阅读课中的深入分析就不会懂得如何运用学到的知识技能, 同样没有运用这些知识技能, 也很难学好阅读课。所以必须做到在阅读课上透彻分析、探讨, 学生在写作课中才能很好地把握写作的要领。
如我在教《我的母亲》这篇课文时, 先让学生默读全文, 要求学生思考:写母亲如何对待债主、大哥、两个嫂子和五叔时, 作者为什么用很大的篇幅呢?提出这个问题旨在启发学生, 让学生明白不直接描述这种文章, 也能揭示文中人物所产生的事件, 从对“主人公”相关的人和事进行描写中, 可以分析各人物的各种情况, 很明了地清楚人物的动作、事件, 这就是一种衬托的写作手法。学生明白了这种写作方法后, 让学生也采用这种写作方法, 描写其熟悉的一件事、一个人。等学生写完后再回过头来想一想、看一看, 学生的习作与原文进行对比, 进而进行评议。这样做学生既深刻领会了课文内容, 也学到了课文写作的技巧、方法等, 让他们学习理解这种描写方法就很容易了。
二、在求“异”中培养个性
所谓“异”就是不同。这里讲“异”是指写作方法与范文的情节、结果不同的写法, 经常运用与范文不同的写法, 有利于学生发散思维的拓展, 有利于学生创造性地进行学习。与求“同”相比, 求“异”更难, 需要学生有创造思维, 是求“同”的深化。如在讲授《我的叔叔于勒》一文后, 我要求学生根据原文在主题不变的情况下, 对作文中的故事情节与结果进行相反的改变。学生此时热情高涨, 都想把自己笔下的人物形象展现出来。10分钟后, 学生笔下的人物形象异彩纷呈, 达到了求“异”的效果, 从这一训练中, 也使学生学到了改写、用不同的方法写作的写作技能。很多学生认为, 写作无定法, 可以这样写也可以那样写, 但求“异”的结果万变不离其宗。
三、让学生在实践中发展能力
写作课教学是语文教学中综合能力考核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 如果只靠教师在课堂中的指导是不能很好拓展学生写作空间的。要真正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教师就要放手让学生去实践、去思考, 鼓励学生放开手脚, 走进生活、走进社会, 体验生活中的真善美、辨别假丑恶, 用真实的资料、第一手素材进行创作。新教材中的“综合性学习”为学生提供了很多获取第一手材料的机会, 可以让学生走出去, 让学生自己去收集整理资料。如可以举办故事演讲会、辩论会、知识竞赛等活动, 打开学生的视野;也可以在活动中让学生进行交流, 体会同学之间的体验与体会, 进而扩宽知识面, 达到全面发展, 提高学生课堂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的目的。
如我们可以组织一次学生采访活动, 主题是“以一名小记者的身份, 采访你身边的成年人, 看看他们年轻时有过的烦恼……”, 指导他们分别去采访父母、老师、叔叔、伯伯等, 这样采访起来既方便, 又能真实地了解前辈们年轻时的酸甜苦辣, 弄清后看他们是怎么对待那些烦恼的, 你又从中获得了什么启示。这样既获得了第一手的写作材料, 又使学生的身心得到进一步升华, 对学生今后的成长也是一种很好的启发。
通过上述教学活动的组织和实施, 笔者明显感到学生学习主动性增强了, 学习方法科学了, 学习技能和学习成效提高了。学生更加了解社会、懂得尊重师长, 班风的转变带动校风明显地转变, 从语文课中学习和培养起来的有些技能将会使学生终身受益。
读写结合提高写作能力 篇2
云浮市云硫小学匡玉华
叶圣陶先生说得好,“语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凭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练成阅读和作文的熟练技能。”也就是说,我们必须把一篇一篇课文的具体内容看作近似于数学教材中的“例题”,语文教师的职责,不但要指导学生弄懂文章所讲的内容,更重要的是让学生从中学到阅读的方法和写作的技能,从而提高能力,发展智力。为了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多年来,我是这样做的。
一、补写空白
小学语文课本中许多课文,作者在叙述和描写时常常运用“空白”的艺术,留给读者想象的空间,教学时,我引导学生想象,让学生动笔写一写,以填补这些空白。
如《牛郎织女》第十至十二自然段是整个故事的结局,叙述简洁,给读者留下了想象空间。教学时我让学生在反复读的基础上,想象美好的意境,如:牛郎和织女隔着天河相望,他们会想些什么?七月初七他们在鹊桥相会时会说些什么?再写下来。学生通过想象补充描写,又更深刻地理解了课文内容。
二、美文仿写
1、从教材的语言表达形式入手
《翠鸟》一文的第一段的第二句写“翠鸟的颜色非常鲜艳”,第三、四、五句具体写翠鸟各个部位的羽毛如何鲜艳。我就把四句话抄在小黑板上,先引导学生朗读,然后告诉学生,这四句话是总分结构。最后,我就指导学生用“总——分”结合的形式进行段的训练,让他们写一种小动物,一种玩具、一种植物、一项课间活动等。学生在很短的时间里就完成了,一部分同学还写出了精彩的片断,令我回味无穷。
又如我在教《桂林山水》时,文中描写“山”和“水”用了两个排比句,结构严谨,句式整齐,语言优美,我就特别注重培养学生有感情朗读,体会语言句式和特点,然后让学生仿说、仿写,多数学生都写得不错。
2、从教材丰富的语汇入手
我在教《趵突泉》一文,让学生用“永远………永远……永远……永远……”的排比句式写话,有一个学生这样写:“我希望人们保护环境,让天空永远那么蓝,让河水永远那么清,让空气永远那么清新,让我们永远生活在绿色 的家园里。”这句话使我惊叹不已,我立即在班里表扬了她,并让大家讨论这句话好在哪里。
3、从练习巧妙的过渡入手
学了《颐和园》之后,让学生用“进了„„绕过„„来到„„登上„„从„„下来„„”练习写话,练习过渡。这样读写结合,使学到的知识进一步得到巩固和升华,从而使作文教学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4、从文段、篇章入手
平时讲课中遇到好的文章或片断,我都会组织学生学、说类似性文段、篇章。如教《登山》美丽、壮观的日出情景时,进行这样一个语言训练:你们经常观察天空、朝阳、晚霞、雨后的晴空,能根据这段语仿说一段语吗?听后,大家都跃跃欲试,三分钟后,一部分同学争先恐后地说,还说得挺不错。教《我们家的猫》一文后,我要求同学们学习作者真实、具体的表达方法,写一种自己喜欢的动物,要表达自己对这种动物的喜爱之情。
三.故事续写
好文章能让人流连忘返,好像故事还没有结束,这时作为教师就应该因势利导,让学生大胆去想象故事发展下去的结果应该是什么样,以此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如学习了《负荆请罪》一课后,紧扣结尾“两人紧紧地拉着手,坐下亲密地交谈起来”,他们会谈些什么?以“廉蔺和谈”为主题续写文章。
又如,《小摄影师》结尾处只是描写高尔基盼望小男孩回来给他拍照,可小男孩是否回来却没有交代。这样,就留给读者丰富的想象余地,让读者在读完这篇文章后按照自己的意愿去想象结果。学完课文后,我鼓励同学们大胆想象,接着往下写这个故事。
四、丰富多彩的改写
改写,就是在原文的基础上,改变文章的体裁、结构或叙述方法等,充分发挥想象,对原文进行重组、加工的一种训练形式。古诗就是练习改写的好素材,如在教学南宋爱国诗人陆游的《示儿》时,我就可以进行一次很好的改写练习。虽然这首诗只有28个字,但饱含一颗爱国之心,改写时指导学生穿越时空隧道,来到那个夜晚,来到那个庭院,再现那刻骨铭心的临终场景。把那颗忧国忧民的炽热的中国心表现出来。于是一篇篇《示儿》改写的好文章就出世了。教完 《半截蜡烛》后,我请有兴趣的同学把它改为记叙文。有的课文还可以把第一人称改写为第三人称的叙述等等。
五、缩写
缩写就是把一篇较长的文章,按照一定的要求,压缩成一篇较段的文章。缩写有利于学生迅速掌握文章的内容,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分析能力,训练学生语言的简洁。阅读与缩写结合符合书越读越薄和长文短讲的要求,对学生而言更是一举两得的好机会。缩写首先要忠实原文的中心思想,不能另立主题。其次要忠实原文的基本内容,不能任意增减,只能删减不改变主题的内容。再其次,要忠实原文的骨架。但缩写后的文章,依然有头有尾,层次分明,前后连贯。一般的缩写方法有“删”和“改”两种。“删”:首先是去主干,留枝叶。其次,留主句,去例证。改的方法很多,如,把描写改为叙述;把详细叙述改为概括叙述;把引用改为转述等等。
缩写训练适合在较长的课文中进行,缩写训练的前提是充分阅读,掌握文章中事情的前因后果,来龙去脉,明白人物的关系。例如《开国大典》、《小英雄雨来》、《卖火柴的小女孩》适合缩写训练。
六、写读后感
在学完一篇课文或看完一本书之后,要求学生写“读书笔记”或“读后感”之类的文章,抒发学生所得、所思等,既有利于培养学生批评式阅读习惯又有利于提升学生的表达思维和思想认识水平。教材中思想性强的课文很多,学完课文,学生在思想上收获很大,可以要求学生写读后感。如《小珊迪》、《卖火柴的小女孩》都是训练学生写读后感的典型素材。
叶圣陶说:“阅读是吸收,写作是倾吐,倾吐是否完全合法度,显然与吸收有密切的关系。”这话道破了读与写的紧密联系。早在古代就有“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劳于读书,逸于作文”等说法。我想,只有让学生在读中积累,读中提炼,读后练笔,长期坚持如此,为学生提供广阔的写作空间,才能真正做到提高学生写作能力,发展学生智力。
读写结合,提高学生写作能力 篇3
关键词:读写结合;阅读积累;写作能力
在语文教学中,阅读与写作是不可分割的整体,作文教学与阅读教学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在日常教学中应将作文教学、阅读教学有机结合起来,渗透并贯穿在每一节课堂教学中。新课标指出:“作文教学要与阅读教学密切配合”,阅读是作文的基础,所以我们要培养小学生的写作能力,就应该把阅读与写作有机地结合起来进行教学。
一、读写结合,重视学生课文语言的积累
语文新课标明确指出:对阅读有浓厚的兴趣,阅读程度上适合的文章,能理解主要内容,体会思想感情,领悟表达的一些方法,注意积累语言材料。从中可以看出,重视学生积累语言材料是学习语文的重要方法,是提高学生读写能力的有效途径。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我注意引导学生把积累语言与品评词句结合起来,强化学生对文中优美词句的诵读、背诵、摘抄等,培养学生品评语句的能力,并逐步培养学生积累语言的习惯,增强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为写好作文打下坚实的基础。
如,在教学《海上日出》这篇课文时,我先让学生认真阅读课文,让学生在诵读中感受海上日出的美丽景色,感受语言文字的优美,最后指导学生摘抄优美词句,让学生深刻地体会作者对海上日出景色的赞美之情。
新课标指出:中高年级的阅读教学,还要引导学生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揣摩文章的思路和表达方法。
在教学《西风胡杨》这篇课文时,我先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重点段落、词句,边读边理解,如了解到作者通过“最坚韧、最无私、最悲壮”等词来赋予胡杨人的性格特点;同时通过对优美词句的反复阅读感受胡杨的可贵品格,感受到作者对胡杨深厚的爱及赞美;最后,指导学生在读的基础上,悟出写法,领会意图,进而学会运用。
二、读写结合,鼓励学生进行课外阅读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实践告诉我们,引导学生阅读相关书籍,阅读古今中外一些文学名著,可以扩大学生的生活视野,拓宽知识面,可以丰富学生的语言、词汇、写作素材,促进学生习作水平的提高,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在教学中我特别注意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鼓励学生阅读感兴趣的课外书籍,并有目的地对应所学课文,指导学生寻找相关的文章进行阅读。如,教学完《猫》这篇课文后,我布置学生找一些有关动物方面的书籍进行阅读,了解自己喜欢的动物的特点、习性等,摘抄好词佳句,掌握描写动物的方法。在教学完《居里夫人》的三克镭后,我布置学生搜集一些国内外科学家们的感人事迹,了解科学家们的成长故事或科学成就等,即使学生的阅读面广了,语言积累丰富了,也以此来激励学生从小立志、从小刻苦,努力攀登科学高峰。
三、读写结合,指导学生通过日记练笔
要写好作文,只让学生们在平时积累丰富的词汇、优美的语言材料是不够的,还要让学生们多练笔,把积累的写作材料运用起来,才能真正提高学生们的写作能力。
在日常教学中,我引导学生坚持写日记,把自己的所见所闻、喜怒哀乐都无拘无束地表达出来。如学校里举行文艺汇演、法制讲座、大扫除等或是家里发生的一些印象深刻的事都让学生自由表达,写出真情实感。这样,督促学生坚持写日记,让学生积累了大量的写作材料,为写好作文打下坚实的基础。
四、读写结合,注重指导学生进行仿写
在作文教学中,我还注意运用好每篇课文的写作方法,指导学生进行仿写。在语文课堂上引导学生读懂读熟范文,读写结合,以读促写,如,在教学《海上日出》这篇课文时,引导学生学习作者按“晴天时的日出—有云时的日出—云薄景象、云厚景象等抓住特点进行描述的写作方法,让学生为以后写熟悉的景物作铺垫。课后还按课末要求让学生观察自然景象的变化过程,通过学习文中描写日出的写法来写一段话,描述一种变化中的自然景象。
由此,学生经过多次的仿写练习,就能掌握一定的基本方法,从而打开写作思路。事实证明,注重学生仿写训练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作文能力。
总之,在语文教学中,我始终坚持读写结合,以读为本,以读促写。引导学生注重积累,重视课外阅读,勤写日记,善于仿写,教给学生写作方法,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
参考文献:
读写结合提高写作能力 篇4
新课标明确要求高中英语教学要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 着重提高学生用英语进行思维与表达的能力 (教育部2003) 。作为一种交流工具, 我们学习语言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应用它, 即要输出语言。所以在日益全球化的社会生活中, 对外语人才的语言表达能力, 特别是写作能力的要求更高。可在目前的学生英语写作学习中存在很大的问题, 主要表现有:写作焦虑明显;写作语料库贫乏;语言过于简单、幼稚, 可读性差;语言准确性较差等。
二、理论依据
语言学家认为写作和阅读是编码和解码的过程, 都是对同一书面语言材料进行积极的思维加工的过程, 具有极高的相关性。语言行为理论认为, 作为接受技能的“读”和作为运用技能的“写”分别负责语言的理解和语言的运用。这两项技能通过具体的言语产生互动, 达到作者与读者之间的信息传递。研究表明, 如果将“读”与“写”的教学合二为一同时进行, 这两种技能会同时得到有效提高 (俞颖2012) 。
根据克拉申 (Krashen) 的“输入假说” (input hypothesis) 理论, 外语学习只有经过输入和输出的两个环节, 才算完成了语言的一个完整过程 (Krashen Stephen 1985) 。而阅读作为高中英语教学中很重要的语言输入活动, 也必须经过“写”或“说”的输出阶段, 才是一个完整的语言学习过程, 所以阅读教学有必要和写作练习结合起来。
为了解决以上学生在英语写作中存在的问题, 我们设想探究从阅读教学的实效性抓起, 利用每单元的课文教学机会, 进行“读写结合”的教学探索, 从语言思维模式的培养、材料的积累、写作技巧的训练等方面抓起, 切实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三、课堂探究实践
结合对该课题的探索, 笔者于10月12日在高二 (1) 班上了一节“读写结合”的研究课:I have seen amazing things (我见到了新奇的玩意) 。
(一) 教学目标
1. 能快速运用各种阅读技巧找到31世纪的最新发明以及它们的的优缺点;
2. 能想象并口头描绘自己在31世纪的一些新奇的发明;
3. 能分析出作者对新发明的描述技巧, 以短文的形式介绍自己的新发明。
(二) 教学过程
1. 复习第一篇课文的最后一段, 快速导入主题。
2. 速读, 对新课文有一个整体框架性的理解。
3. 查读, 找到关于31世纪新发明的细节信息, 如:运行原理、优缺点。
4. 小组合作查找一些有用的表达, 从句子层面对课文, 尤其是有关新发明的描述有清晰的理解。
5. 研究作者的写作技巧以学习如何描述一个新发明。
6. 模仿与应用:口头练习, 小组合作, 为31世纪想象出一个自己的新奇发明。
7. 写作应用:仿照作者的写作技巧及部分语言以短文的形式介绍自己的新发明。
四、探究感悟
本节教学设计在高二 (1) 班执教, 由于该班学生整体英语基础较好, 思维比较活跃, 所以本节课学生的学习目标顺利达成。但也存在一些需要继续探索的问题, 比如, 作为这种课型读和写的两大任务, 学生课堂学习的时间和精力该如何分配?要解决好这个问题, 我们需要对阅读教学的切入点慎重思考, 需要对以下问题作深入的研究。
(一) 文本阅读的目的是什么?
本教材 (新课标人教版) 学生用书每单元有两篇课文, 第一篇的题头是reading and comprehending (阅读和理解) , 所以教材编者的意图就是在这篇课文教学时将重点应放在文本语言的理解、知识学习以及阅读技巧的训练上。而第二篇阅读归在using language (运用语言) 这一部分中, 即结合本单元话题, 通过听、说、读、写各种活动, 让学生来使用语言, 那么第二篇阅读的目的就不仅仅是对文本本身的理解, 它应该是为后面的说、写活动提供一种范例, 所以阅读这一语言输入活动的重点应该放在为语言输出活动, 即写作, 做准备。
(二) 从哪些方面为写作做准备?或者从阅读中积累什么?
1. 写作技巧的积累
两种不同的语言反应了人们不同的思维方式, 所以各自的思维表达习惯、规律也不太一样, 但是写作作为一种思维表达的方式是有一定的技巧可循的, 所以在进行文本阅读时, 写作技巧是值得借鉴的, 如文章篇章结构的模仿, 话题引入和结尾的模仿等, 这些技巧在学生分析过后可直接拿来套用。在Unit 3的教学中, 学习介绍新发明的技巧, 如, what’s it?How does it work?What are the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仿照此技巧来介绍自己的发明, 学生就没那么畏惧了。
2. 语言素材的积累
作为中国学生, 学习外语的主要途径就是模仿。要表达一定的主题, 语言先得跟上, 这也是制约学生写作水平的一个主要因素。由于词汇量、表达能力的限制, 写作时言之无“语”, 也造成了对写作的焦虑、恐惧。所以, 在课文阅读时要引导学生积累大量的词汇、语段, 一方面是普遍意义上的好词句、地道表达;另一方面是大量的话题词汇的积累。让他们以后在碰到类似话题的写作时, 手到词来。例如, 在Unit 2的教学中, 引导学生找出在介绍旅游景点时直接可以套用的句子, 如“My first delight is...”“There followed...”“I finished my day by...”, 要求学生在此后的写作练习中直接套用, 使得学生不那么畏惧此类文章的写作, 而且交上来的作品质量较高。
3. 归纳观点, 帮助学生表情达意
归纳观点就是思维及思维方式的积累。对许多学生来说, 写作文时有结构、框架, 但关于细节内容他们总是没idea (内容) 。那么在文本阅读时就要为他们积累一定的idea。Unit 1教学中, 对于怎样说服哥白尼发表新理论, 他们没有那么多的思路, 因此, 可以带领学生一起从课文中搜索能为他们写作所使用的内容, 一下降低了写作的难度, 使他们的作文大部分言之有物, 可读性增加。Book 6, Unit 4的学习中对于如何从自我做起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 在一起研读课文中给的八项建议后, 确保学生理解的基础上直接拿来在自己的作文中使用。
4. 思想情感, 积累感悟
文本阅读的另一个目的是提升学生的人文修养, 给予学生学习或生活感悟的积累。比如选修六, Unit 3的话题是healthy life (健康生活) , 让学生彻底了解吸烟危害、如何戒烟、艾滋病预防的知识, 一起讨论戒烟的有效建议, 改变自己、家人或朋友的恶习。Unit 4的话题global warming (全球变暖) , 通过课文的学习, 学生意识到全球变暖并不仅仅是工业的事, 它和我们每个人的生活息息相关。所以, 大家一起讨论如何从自我做起节能、减排;从生活中的小事做起, 改变一些生活习惯就能为地球做点贡献。这样随时寓情感教育于阅读中, 进行感悟的积累。
(三) 阅读与写作时间应该怎样分配?
显然, “读写结合”的重点应该放在写作环节上。但是由于要让学生从阅读文本中积累很多东西, 所以阅读环节不能草草带过, 要确保学生从写作技巧、语言、观点、情感等方面有了比较成熟的积累, 才有话可写、有话会写。如果写作环节课堂时间不够, 完全可以把合作修改、编辑环节放在课后以作业的形式完成。
五、一些可行的“读写结合”课堂写作实践
在“读写结合”的课堂写作环节, 笔者进行过以下可行的写作实践:
(一) 复述性写作
我们分四个阶段尝试过“空格填词、连句成篇、连词成句到篇、学生自己组织语言复述”的方法。从第二阶段起, 每一个阶段的训练, 教师都有必要给出示范, 然后让学生分组练习, 集体复述, 分组集体复述, 再鼓励学生个别复述。不管哪一个阶段的训练, 教师都应给出恰当的评价、纠正和规范, 引导学生坚持此项练习。
(二) 仿写练习
仿写对于降低学生的写作焦虑特别有效, 尤其适合在普通班实施。当然, 进行阅读和仿写性写作结合时, 对阅读材料必须进行合理选择。一般笔者会选取篇章结构或语言容易模仿的文章。比如, Book 6, Unit 2是英文诗歌单元, 介绍了几种有趣的、常见的英文诗歌形式, 语言简单易模仿。随之进行课堂英文诗歌创作练习, 学生有许多精彩作品呈现。又如, Book 6, Unit 4的reading task是一篇典型的英文说理性文章, 脉络清晰, 结构特点符合中学学生英文的写作习惯, 学生容易从写作技巧上模仿。所以, 本单元的写作便是以环境保护为话题, 模仿课文的结构练习写作, 学生作文普遍质量较高。
(三) 改写练习
改写可以是文章格式的改写, 也可以是语言风格的改写。课本中的某些课文是以对话的形式出现的, 学生在理解时本来就有难度。比如对于Book5 Unit 4, 让他们以记叙文的形式对原来的对话课文进行改写。另外, 在Book 6, Unit 3的教学中, reading task课文是一篇新闻报道, 语言比较正式, 较长的复合句、被动语态使用较多, 而且一般是第三人称的叙述方式, 所以文章很难理解。让学生以简单的、生活化的语言对课文进行改写, 既检查了学生对课文的理解程度又进行了很好的写作练习。
(四) 自主话题创作练习
有了以上三种形式的写作练习后, 加上学生从阅读材料中的积累, 写作焦虑被大大降低了, 在此基础上再进行自主创作练习, 学生就不那么畏惧了。纵观近几年的高考书面表述题, 它们不仅仅考查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对思维能力的考查也越来越多, 所以在高一、高二的教学中, 这种开放性的自主创作练习应该再增添一些。当然和阅读话题结合, 这本来就是一种有效的读写结合模式。
经过一学期的探究, 我们对“读写结合”的课型有了比较成型的操作模式。对长期困扰我们的一些问题, 即“阅读是为了什么, 从哪些方面和阅读结合, 怎样结合, 怎样指导”有了清晰的答案和做法, 也即阅读主要是为了给后面的写作作准备、作积累, 但这些积累工作需要长期坚持, 我们也会继续探索积累的其他途径, 以切实降低学生的写作焦虑, 提高学生写作的准确性以及语言的丰富性。这就要求教师在备课时一定要摸清情况, 有全局整合单元内容的意识与能力。
参考文献
教育部.2003.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俞颖.2012.通过有效阅读促进学生写作能力的提升[J].中学外语教与学, (4) .
读写结合提高写作能力 篇5
摘 要:《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指出: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创造性表述的过程。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写作能力的培养也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难点,很多学生“谈写色变”,害怕作文,不会习作。那么如何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让学生乐于写作呢?实践证明,运用“读写结合”策略,是培养学生写作能力行之有效的途径。
关键词:读写结合 策略 写作能力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阅读是输入,是学习语言,写作是输出,是运用语言。阅读能提高写作,写作能推进阅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也是成正比的。所以,为了提高学生习作能力,许多教师都尝试了“读写结合”的教学策略。下面,笔者从课内阅读、课外阅读、生活阅读三个层面,浅析“读写结合”策略的应用。[1]
一、重?课内阅读――进行适时练笔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教学建议中明确提出:要重视写作教学与阅读教学、口语交际教学之间的联系,善于将读与写、说与写有机结合,相互促进。可见写作教学不能与阅读教学割裂,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挖掘写作契机,引导学生模仿写作,练习写作。
1.片段仿写。小学语文教材中有许多经典片段,是学生学习语言很好的范例,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以一双慧眼,捕捉经典,适时安排片段仿写。例如:长春版语文教材《大熊猫出国》一课,文中运用了大量的叠词,描写出大熊猫的活泼可爱。在教学中,我引导学生先发现这些叠词,再在比较感悟中感受这些叠词的精妙,并让学生说出一些日常积累的叠词,至此,学生头脑中就储备了大量的叠词库。再回归课文,进行如下填空练习:我的样子。身子,尾巴,身上 的。我的头和身子,四肢和肩膀,的脑袋上长着一对,的眼圈就像戴着一副。这样的填空训练还不算真正意义上的写,这只是让学生在填空训练中意识到叠词的重要价值。有了这些基础,学生也未必能模仿写,于是先找优秀的学生试着运用叠词说说小白兔的样子,以此示范。在此基础上,给学生布置写作任务:选择一种你最喜欢的小动物,试着用上叠词写出它的样子。这种仿写片段的安排,既为阅读教学增添了亮点,也为培养学生运用语言的能力提供了切实的训练。
2.想象扩写。在阅读教学中,针对文章中的叙事部分,进行情节的补充,想象扩写,也能更好地领悟文章的主旨,教师要善于运用。例如:《两个铁球同时着地》第五段教学中抓住关键两句话“这个青年真是胆大妄为,竟想找亚里士多德的错处!”“等会儿他就固执不了啦。事实是无情的,会让他丢尽了脸!”进行品读,让学生体会到伽利略在比萨斜塔上公开实验之前,迎接他的不是支持和信任,而是那么多的嘲讽责备,公开实验多么不容易!此时,就是一个进行扩写的很好契机,我因势安排一个小练笔:反复实验后,伽利略准备在比萨斜塔做公开实验,面对亚里士多德的权威,面对质疑他的人们,他想:_________。通过小练笔,让学生与文本对话。
以上仅列举了模仿片段和想象扩写两种读写结合策略,其实借助课内阅读进行读写结合并非这两种方法,还有诸如:续写结尾、改写古诗等。还可以根据课文的结构、写作方法,进行仿训练。比如:学了《甘罗》一课,就可以让学生写一个以对话为主的片段。总之,课文的内容、结构安排及写作方法都可以成为学生进行模仿训练的媒介,教师要善于挖掘,寻找读写结合点,实现读写有机
结合。[2]
二、倡导课外阅读――征集读书感言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重视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高阅读品位。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关注学生通过多种媒介的阅读,鼓励学生自主选择优秀的阅读材料。加强对课外阅读的指导,开展各种课外阅读活动,创造展示与交流的机会,营造人人爱读书的良好氛围。为此,各个学校的学生阅读活动搞得沸沸扬扬,各校开展“每天半小时,阅读办伴成长“等不同主题的日常读书活动,寒暑假向学生推荐书目,要求从书目中自选,每人都要读整本的书。在课外读书活动中,学生从书中会读到很多好词好句,并受到学习、生活、做人的启示,同时自己还会有许多体会和感受。所以,课外阅读不仅要读,还要引导学生与写结合。教师要引导学生写读书笔记,或对书中的名言警句、新颖材料进行摘录抄写,或对书中的内容要点进行归纳,或是随后记下自己的心得体会。课外阅读不仅是为了增加学生的视野,更是为了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培养学生阅读能力,使其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如果能将课外阅读引向写的层面,更能推动学生的深入阅读。我校在这方面做得很好。不仅要求学生假期读书,而且布置写读书体会文章,开学将好的上交,参加省级”寒假读书感想感言”征文活动,不少学生已经获奖,文章在刊物中发表。校内也将好的体会文章装订成册,供学生欣赏阅读。读书征文活动,使班级营造了一种爱阅读爱写作的良好氛围。
三、推广生活阅读――练写观察日记
课内阅读和课外阅读都是让学生读有字之书,不仅如此,教师还要引导学生
读无字之书,那就是生活。生活是写作的源泉,喜怒哀乐、真善美丑,只要善于观察,善于思考,都会成为写作的素材。教师要让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将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所想随时记录,养成写日记的好习惯。比如,和父母去旅游的经历,学校开展的跳绳比赛活动,六一文艺汇演活动,第一次洗碗、买菜.....都可以以日记的形式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
结语
教学实践证明,只要我们结合课内阅读、课外阅读、生活阅读去科学安排,持之以恒地进行读写结合训练,一定可以使学生的阅读水平和写作水平更上一层楼。
参考文献
读写结合提高盲生写作能力的实践 篇6
【关键词】阅读;读写结合;写作
中国分类号:G633.33
一、案例背景
由于视力的原因,盲生对周围的事物认识不够,通过分析盲生英语作文可以发现,盲生写作的主要困难表现为词汇匮乏,遣词造句和谋篇布局的能力欠缺。要提高盲生的写作能力需要采取读写结合,读写结合是以阅读的文章为载体,引导盲生挖掘、提取阅读材料中的相关素材进行新话题的写作,并在借鉴阅读材料中相关的语言表达、谋篇布局、文体特征、情感体现的基础上掌握写作技巧,提高写作能力。笔者针对外研版初中英语教材Module 9 Heroes中Unit 2的内容进行了读写结合的教学尝试。
二、案例描述
(一)教材分析和教学目标
本节课阅读的文章是关于中国最有名的英雄之一诺曼·白求恩医生的事迹。文章主要介绍白求恩医生来到中国,废寝忘食地工作,为士兵治病,创办医院,由于伤口感染,不幸去世的故事。盲生学习这位医生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高尚品格,对工作的极端負责,对人民的极端热忱的崇高精神。教学对象是八年级盲生,他们喜欢了解英雄的事迹,对英雄的生活充满好奇。但是部分盲生英语的阅读能力较弱,词汇量小,运用语言能力欠缺。
笔者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确定为盲生理解文章的内容,并且能够分析文章的顺序和结构;最后写一篇短文关于自己心目中的英雄。
首先是导入环节播放一小段电影《白求恩大夫》的视频,请低视力的学生上前观看,全盲生认真听电影的内容,并教授盲生一些新的单词。然后盲生阅读文章,在理解全文的基础上,回答问题,划分文章段落,按事情发生先后顺序正确排序。在语法的学习上,体会由so、so that和because引导的状语从句。在语言输出环节,让盲生写自己心目中的英雄。最后将盲生的作文进行组内互评和教师点评。
(二)教学过程
Step 1 话题引入
播放一小段电影《白求恩大夫》的视频,请低视力的学生上前观看,全盲生认真听电影的内容,并在屏幕上放映一些新单词的图片,并教授盲生新的单词。
[设计意图]通过给同学们播放一小段电影观看图片,将盲生引入战火纷飞的抗日战争年代,进而学习一些新的词汇,激发盲生学习兴趣。将注意力集中到本节课的话题上。
Step 2 快速阅读
盲生通过快速阅读完成以下任务---回答下列问题
1).What made Dr Norman Bethune a hero in China?
2).How did Norman Bethune die?
Step 3 分析结构
1.分析文章结构,理清文章脉络
盲生进行分组合作学习,分析文章结构,理清文章脉络,划分文章段落,同时教师就盲生提出的问题进行辅导答疑。各组汇报划分段落结果,教师加以评价。
2.分析人物描写方法,抓住人物特征
通常刻画人物一般采用描述人物外貌、语言、行动、心理、兴趣和性格等。这是一篇描写人物的文章,这篇文章是如何刻画人物的呢?盲生小组分析讨论,可以采用填写表格的方式。
Step 4 提炼词汇和句型
教师引导盲生指出文中一些动词的过去形式的变化,并让盲生揣摩文章遣词造句的手法,在文中找出用and 连接的句子和用so 、so that 、because引导的状语从句。教师创设情境,要求每位盲生以自己的父母所做过的事情为例,模仿文中句型造句,为后面的写作做好语言准备。
[设计意图]造句练习能够帮助学习者辨析词语的准确含义,理解词汇的准确用法,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和用英语思维的能力。并且通过创设情境,将机械的造句练习变成盲生积极搜集素材,进行创造性的思维,培养盲生语言输出能力。
Step 5 模仿写作
写作是不断思索的过程,教师不可能代替盲生进行写作思维,但可以尝试模仿写作,让盲生在写作的过程中学会写作思维,教师引导盲生借鉴阅读材料中的谋篇布局和段落分配,帮助他们收集和整理写作素材,给出相类似话题的作文,进行模仿写作。
Step 6 习作评析
盲生完成写作任务后,将习作在小组内进行交流和互评。盲生按照以上标准在组内进行相互评价,提出修改建议,不断完善自己的习作。在小组交流和修改的基础上,教师选择盲生部分习作,师生共同欣赏和评价,说出好的地方及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修改意见。注意评价时以激励性的语言为主,树立盲生写作的信心。
[设计意图]通过盲生的互评和师生的共评,盲生的写作状况能够得到及时反馈,实现取长补短、共同提高。由于盲生乐于互评并得到教师点拨,对讲评结果印象深刻,进而有效提高写作能力。
Step 7 布置课后作业
写一篇关于“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的文章。
三、案例反思
写是语言的输出,也是英语教学中的薄弱环节。在英语教学中应读写结合,即借鉴阅读材料的语言和篇章结构,将其恰当的用于写作实践中,激发学生写作的积极性,从而提高盲生的写作能力。
笔者分析了教材内容和盲生学情,围绕如何用英语描写心目中的英雄这一教学目标设计了一节读写结合的课,本节课采用了多种教学活动,这些活动层层铺垫,由浅入深,让盲生在理解课文的同时掌握描写心目中的英雄的词汇、句型和篇章结构,为后面的写作做了准备,从而水到渠成地完成写作任务。
四、结束语
为了提高盲生的写作能力,在平时的阅读教学中,教师在指导盲生阅读的同时,应帮助盲生学会借鉴阅读文章的写作方法,进行写作技巧的点拨,创造有效的读写结合的课堂,使盲生所学能真正为其所用。
参考文献
[1]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5.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英语初中二年级下册(学生用书)[T].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读写结合,提升学生写作能力 篇7
一、理解自读,探究写法
“读写结合”的教学方法以“读”作为基础,其要求学生在“读”的基础上深化理解,通过文章的理解逐渐衍生出“写”的兴趣,逐渐探究出“写”的技巧。因此,教师在进行“读写结合”教学方法应用时候,要注重让学生“多读”,通过“书读百遍其义自见”的方式让适合学生自身的写作方法逐渐显现。
比如,我在进行《让我们荡起双桨》教学过程中,并没有直接对文章进行讲解,而是让学生们进行文章的阅读,通过阅读的方式激发学生写作兴致。本篇文章本就是一首同学们非常熟悉的歌曲,于是我用一种非常特别的形式让同学们进行阅读,那就是运用歌声进行阅读。安静的课堂被学生们的歌声所取代,枯燥的教学环境中充满了学生的欢声笑语。在一遍又一遍的“唱读”过程中,学生们似乎看到了波光粼粼的湖面,似乎看到了绿树红墙,似乎看到了鱼儿在河中的欢跃。同学们也在此过程中似乎一下子寻找到了写作的灵感,对歌曲中的很多内容都进行了借鉴,写出的文章更加生动,富有情趣。
通过阅读的方式可以让学生的内心产生极大的情绪波动,对于作文的写作产生重要的推动力。教师还可以引入多种多样的趣味教学方式,让学生感受到阅读的乐趣,让学生能够从中产生阅读灵感,提升其写作的积极性。
二、问题引领,启发点拨
小学生因为其年龄和阅历的限制,对于很多问题的认识并不深刻,这就造成很多时候学生的写作往往“流于表面”,其写作方式往往“眉毛胡子一把抓”,无法抓住写作的要领。因此,教师在进行“读写结合”教学方式应用时候,通过设置问题的方式引导学生对文章的深层次内容予以挖掘,从而让学生的作文写作更加具有深度。
比如,我在进行《燕子》教学的过程中,首先让同学们对文章进行阅读,通过阅读的方式,同学们感受到了燕子的活泼可爱,感受到了柳条的垂柳依依,感受到了微风的和煦温暖。但是,我并没有让同学们局限于文章的表面阅读,而是让同学们通过文章中细节描写感受春的气息。我通过问题对同学们进行引导:“燕子什么时候才会‘回家’呢?”“柳树什么时候才会萌芽散枝呢?”“微风这么和煦,什么季节才会有这么温暖的微风呢?”一个接一个的问题,都将学生们引入到“春”的气息中。同字学们在文章的细枝末节都感受到了春的氛围此时,我再让同学们进行文章写作,大家写的文章也并没有平铺直叙,而是通过细节来进行情感的抒发,景色的描写,创作的文章非常棒。
问题的引导让同学们不再仅仅局限于文章的“读”,而是在“读”的过程中不断进行思考,带给学生们创作的灵感,并对学生的写作起到重要的启发、引导、点拨作用,促进学生的写作能力不断提升。
三、片段仿写,学以致用
如果说“读”是学生进行文章写作的重要基础,那么“练”则是学生写作进行实践的重要途径。教师在进行作文教学过程中,可以通过文章仿写的方式让学生进行作文训练,让学生通过仿写的方式探究更好的创作文章的方式,探究名家名篇的优势,并做到为己所用,提升自我的写作能力。
比如,我在进行《珍珠鸟》的教学过程中,便通过仿写的方式让学生写作。文中“……这小家伙竟趴在我的肩头睡着了,银灰色的眼睑盖住眸子,小红脚刚好给胸脯上长长的绒毛盖住……”等内容非常形象生动,其所运用的拟人手法更是学生们需要模仿的修辞方式。我让同学们在对其进行阅读的基础上进行模仿,以《猫》为对象进行一篇文章的创作。有的同学写道:“……这个小娃娃在我的手心中蜷成一团,黑白相间的小脚按在我的手指上,长长的绒毛整个覆住我的双手……”有的同学写道:“……这个小家伙冲着我喊叫,好像已经饿得不得了,小脚想要往前迈一步,又似乎很是胆怯……”同学们的文章内容用词越来越丰富,修辞手法使用技法也越来越纯熟。
教师还可以通过让学生进行句式表达、抒情联想、段落构成等等方面的模仿,让学生能够全方位学习到优秀文章的精髓,也能够让学生能够在此基础上不断展开想象,达到更好的语言应用效果。
“读写结合”方法的应用还有更多的方式,这需要教师的深入开展与研究,运用多种方式让学生既爱上阅读,又爱上写作,通过阅读提升写作能力,通过写作优化阅读的效果,真正让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得到优化。
参考文献
[1]杜敬彩.读写结合,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J].学苑教育,2013(10).
[2]王宁宁.关于小学语文读写结合策略的研究[J].课外语文,2014(20).
在读写结合中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 篇8
一、读有所悟:教会学生读写结合
“感悟”是个体凭借语言及其语境直感,获得某种印象或意义的心理过程。学生语文阅读中的“感悟”实质是对课文意境的体会,是学生通过反复阅读而对阅读内容产生的感想和体会。在语文阅读中,让学生读有所感、读有所悟,阅读才能有效果,才能更好地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1.引导学生学会在品读中感悟文本情感
语文阅读的形式是根据阅读内容的文体决定的,对具有情感色彩的散文可以采用品读,在品读中体会情感。品读是语文阅读中难度最大的阅读形式,品读是边品边读,边读边品。这一形式的运用需要一个相对安静的环境,是让学生静下心来与文本进行对话,在阅读中圈点、批画。
例如,在教学《把我的心脏带回家》一课的第一自然段,文中写到由于波兰被欧洲列强瓜分,年轻而有才华的肖邦不得不离开祖国。笔者让学生边阅读边划出自己认为关键的词语,并作批注。学生通过交流弄清了肖邦为什么离开祖国,体会到了肖邦的悲愤之情。但有几位学生提出:“既然祖国灾难深重,而肖邦年轻有才华,为什么在祖国最需要他的时候却选择离开?真的是无可奈何吗?难道他是个胆怯懦弱、临阵逃脱的人吗?”笔者并没有直接回答学生,而是组织学生静下心来认真读课文,同学们通过联系前后段落,寻找离开祖国的理由。大家你一言,我一语,渐渐得出结论:由于波兰被瓜分、欺凌,对于一个既年轻又有才华的音乐家来说,已无立身之处,不如到其他国家继续创作音乐来号召波兰人民呐喊与抗争,正所谓“留着青山在,不怕没柴烧”。肖邦并不懦弱,正是他对祖国的热爱和对音乐的热爱才做出如此的决定。
2.让学生在有感情朗读中感悟文本内涵
朗读是语文阅读最基本的形式,学生在朗读时精神充沛、有声有色,可以帮助他们集中注意力。在有感情朗读的过程中,让学生感受文章所表达的情感,收到知其义、明其理的效果。
教学《陶罐和铁罐》,文中的陶罐谦逊礼让,铁罐却傲慢无理,自鸣得意。那么,如何让学生在阅读中领悟两者的形象呢?笔者试着让学生用不同的语气来读文中的一句话:“你敢碰我吗?”同学们跃跃欲试,有的在朗读过程中重读“你”,他们的理由是铁罐自以为了不起,它瞧不起陶罐,所以应该读出鄙夷、轻蔑的语气。有的重读“敢”,他们的理由是铁罐蛮横无理,恃强凌弱,料定陶罐不敢碰自己,应读出无端挑衅的语气。还有的学生认为应该重读“我”,这样更能突出铁罐的自高自大。学生从不同的视角,运用不同的语气朗读,读出了自己的理解,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就丰满起来,立体起来。朗读要与思考相结合,边读边思,无需讲解,学生自己就能悟出其间所蕴含的意思。
3.让学生在思读中感悟文本的表达方法
阅读教学,除了借助语言文字,领会文本内容,领悟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外,更重要的在于通过涵咏品味,体悟语言表达的技法和神韵。即,体会作者是怎样运用语言文字表情达意,塑造形象?体会作者驾驭语言文字的技巧,以及这样的语言文字运用表现出怎样的风格和情调,最终学会怎样借鉴作者的言语表达,提升自己的言语能力。
例如教学《东方之珠》第二自然段,要使学生透过语言文字把它代表的实际事物想清楚,体会“真是舒服极了”这句话所包含的情感,就应当让学生通过进一步读书,思考感受一下“舒服”的原因,学生置身于“浪平沙细、阳光和煦”的沙滩,切身感受“漫步在金色的沙滩、沐浴着轻柔的海风、倾听着浪涛拍岸的声响”。这样,自然就能从语言中体会到“舒服”的感觉了。
二、悟所以写:加强读写训练
感悟了文本,领悟了文本语言表达的学习价值,还需要结合文本内容,创设情境进行写的训练,才能让感悟扎根于学生的脑际,而且在写的训练中更能加深对文本语言表达的感悟。
1.领悟“亮点”,结合“亮点”练写
“亮点”是指阅读文本中最能吸引学生阅读兴趣和阅读愿望的字句和段落。阅读内容有了亮点,才能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金蝉脱壳》是一篇散文式的记叙文,文章通过对金蝉脱壳过程的描写,揭示了生物的发展规律和过程,蝉虫脱壳过程的细腻描写就是亮点。在阅读过程中可以指导学生对金蝉脱壳的情节:慢慢的脱下薄薄的蝉壳,丑陋的幼虫顿时变成漂亮的金蝉。那慢慢的蜕变,那新的生命的诞生,那奇迹般的变化,让学生对阅读内容充满了好奇,激发了学生的阅读兴趣。在阅读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抓住这个亮点,一边阅读、一边体会,领悟生命进化中蕴含着的美。
当然,对文本亮点的感悟不能仅仅停留在表面。需要领悟文本是怎样写的,为什么这样写,才能转化为写的能力。
2.领悟情感,结合“情点”续写
小学的语文阅读和写作训练是分不开的,语文阅读是作文写作教学的基础。语文阅读为写作提供了优美的词句和作文情感;写作训练中又能更好地理解阅读内容的意境和情感。把语文阅读和写作训练结合起来,可以引导学生在阅读中学习写作,在写作中学会阅读,可以更好地组织学生的阅读和写作。
阅读和写作结合的最好方法是在阅读中引导学生领会文章意境,让学生自己动手写自己的情感,达到阅读的升华。促使学生在阅读中领悟情感,在情感的激发下写作。《最后的姿势》描写了地震中教师抢救学生的感人事迹。突然发生的地震,把教室里的学生都吓呆了,几秒钟的时间里学生根本没有逃生的机会。谭老师没有顾及自己的生死,而是用身体护住桌子下面的四名学生。谭老师在生死关头抢救学生的大无畏精神深深打动了每一位学生。在阅读中,就要用谭老师不顾个人安危抢救学生的动人事迹去激发学生的情感。引导学生体会谭老师舍己救人的高尚品德和情感的同时。可以把文章改写成短文,指导学生在阅读中练笔。让学生用自己的笔写出谭老师勇救学生的动人情境。
3.领悟表达方法,迁移致用
阅读是手段和方法,让学生学会写作,写出有真情实感的文章才是目的。阅读是为了学会文章的表达方法,是为了从阅读中领会文本的情感,学会知识的迁移。如教学《夹竹桃》时,可以先引导学生阅读作者对月光下夹竹桃前的幻想的描写,在阅读中体会作者的心情,并对课文进行填充和仿写。
在读中理解、感悟,写就有了鲜活的灵魂和动力支撑;写,又能加深对所读内容的理解和感悟。读有所悟,悟所以写,在相辅相成的解码和编码的语文活动中,逐渐提升语言能力,内化并生成语文素养。
参考文献
[1]潘新和.语文:回望与反思——走近大师[M],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2008.
[2]叶圣陶.略谈学习国文,见刘国正主编.叶圣陶教育文集第3卷[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4.
读写结合提高写作能力 篇9
然而, 反观当今大学生的英语学习状况, 英语写作水平低是一个比较普遍的现象, 在期末评卷时发现, 经过一学期或一学年的大学英语学习, 学生的写作水平不见长进, 反而有退步的迹象。这种现象值得我们认真思考, 在大学英语写作教学中究竟存在什么问题, 什么样的教学方法能将之克服、解决?
1 大学英语写作教学问题分析
本人认为, 现行多数大学英语写作教学中, 存在下列问题:
1.1 大学英语教学模式单一
由于大学英语教学没有很明确的课型分工, 教学中的听、说、读、写都是同一个教师担任, 许多院校未能为非英语专业的学生专门开设写作课, 只能将写作纳入大学英语课的范围, 而大学英语的教学以课文的阅读教学为主要形式, 且要兼顾听说读写译等各项技能的培养, 内容多, 时间少, 根本没有足够的时间来保障写作的训练, 同时, 由于连年扩招, 大学英语教师的教学任务很繁重, 因此很难保证写作练习的数量和对写作作文的批改质量。
1.2 语篇体裁图式的输入不足
在著名语言学家Krashen提出的语言输入假设中, 输入是第一性, 输出是第二性。只有在接受足够的“输入”, 学生才有较好的“输出”。在写作之前, 教师指导学生进行阅读是有效写作的重要输入途径。然而, 受传统教学法等的影响, 不少教师在阅读教学中专注于词义辨析、句子结构分析及句子的训练, 忽视语篇图式的教学, 不注意指导学生深究语篇思想的发展脉络、层次结构、交际目的和读者对象, 也就是说, 教师对学生进行写作前的语篇图式结构的信息输入不足。因此, 学生在写作时无从入手, 对写作失去信心和动机。
1.3 对写作过程的重视不够
“重结果轻过程”是当前大学英语写作教学中的突出问题。在以阅读教学为主的大学英语教学中, 所谓的写作教学, 对很多教师来说, 就是在对课文中的语法和语言点进行讲授后, 布置一篇作文, 学生应付式地写, 教师例行公事地批。教师对学生写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很少予以理会, 学生对写作要领技巧和规律无从掌握, 更不用说提高写作创新能力了。
1.4 写作内容贫乏
目前学生英语写作中最突出的难点是写作内容贫乏和思路不畅, 对主要思想、具体内容和细节的挖掘还远远不够。主要表现在:1) 不善于根据主题或主题句来确定细节;2) 主题和细节之间、细节与细节之间缺乏连贯性和逻辑性;3) 不善于运用细节来扩充主题句。
由于在大学英语写作教与学方面存在上述的不足, 时间一长, 学生写作的热情一点点减退, 教师也往往由于学生进步缓慢而感到失望。
2 有效解决大学英语写作教学存在问题的方法——任务型教学法
针对上述大学英语写作教学存在问题和学生失去写作热情、教师感到失望的现象, 有学者和教师提出了相应的教学理论与方法, 如过程写作教学法、范文模仿法、语言意识教学法等, 并进行了一系列的试验, 取得了一定的成果。结合现行的教学模式 (以精读为主、同一教师任课) 和教学时间安排 (每周4-6节) , 笔者认为, 采用任务型教学, 读写结合能有效地提高非英语专业学生的英语写作水平。
2.1 任务型教学法简介
任务型教学法是从20世纪80年代逐渐发展起来, 广为应用语言学家和外语教学实践者认可和接受的一种外语教学方法。任务型教学法以任务组织教学, 在任务的履行过程中, 以参与、体验、互动、交流、合作的学习方式, 充分发挥学习者自身的认知能力, 调动他们已有的目的语资源, 在实践中感知、认识、应用目的语。任务为语言习得提供输入和输出过程, 课堂上学生之间的互动、对话、辩论, 使学生有更多运用语言的机会和空间, 更有效地掌握语言。
2.2 大学英语任务型写作教学的步骤与应用实例
根据任务型教学法的理论和特点, 笔者把结合课文阅读教学的大学英语任务型写作教学的实施模式分为三个阶段:
2.2.1 任务前的信息输入阶段
1) 阅读范文。阅读属于输入性技能, 写作属于输出性技能, 阅读与写作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阅读是学习知识、积累文化最经济、最可靠的途径;写作是训练思维、复习听读所获语言素材、化语言知识为技能的最有效方法。课本上的阅读材料是写作的典范, 是学生输入信息的主要途径。通过阅读范文, 学生可以认识到作者在写作时对文体的选择, 以及这些选择对完成写作任务、达到书面交际目的的意义, 同时可以学习到文章的语法特征和篇章展开的方法等。因此, 阅读对英语写作能力的培养具有重要的意义。可以说写作是建立在阅读基础上的。
2) 范文分析。在学生阅读理解范文的基础上, 教师有必要对范文进行分析, 因为, 成熟的写作体裁有其特定的结构和语言特点。教师对范文中的衔接、连贯、句型关系的类型、篇章结构等的分析, 可以帮助学生进一步了解篇章的谋篇布局与意图、成因与功能, 加强英语语篇结构图式在学生大脑中的储存, 以便在进行英语写作时能够有足够的图式随时进行选择性的调用。
2.2.2 任务中的信息输出阶段
1) 教师布置写作任务 (课前设计好) , 向学生交代清楚要求。
2) 分组讨论 (group discussion) 或辩论 (debate) , 要求围绕题目, 自由发挥。
3) 每组选派一名代表, 陈述任务结果报告 (result-reporting) 。
4) 根据口头讨论, 结合个人观点或生活经验, 学生在限定时间内自主完成作文。
有了范文教学和集体讨论作基础, 学生再写类似体裁的文章就有把握多了。因为范文教学可以很好地培养学生显示表达的条理性和连贯性, 使学生意识到英汉形式系统的差异, 为他们在对不同类语篇写作时提供所需要的策略、技能及框架。
在写作过程中, 教师和学生都必须把各自的能动性充分调动起来。教师要认真细致地设计写作任务和组织写作, 还要帮助和监督学生完成任务, 有时也要加入到活动中充当学生的“伙伴”。学生要积极参与和执行写作任务, 围绕任务开展活动, 在进行活动和完成任务的过程中, 彼此产生影响, 达到交际目的。
2.2.3 任务后的评价修改阶段
批改学生的作文, 对教师来说既费时耗力, 又徒劳无功。教师认真批改的作文, 很多学生只匆匆看一眼成绩, 至于老师指出的不足、修改过的句子, 根本就不作理会, 究其原因, 主要是学生们没有参与这个过程, 往往忽视作文评改的作用。因此, 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互评。先让写作者自行修改一遍 (或写二稿) , 其次是小组互评, 然后才由教师来评价。自行修改和小组互评, 主要检查文章主题是否突出, 思路是否清晰, 细节和事实是否支撑主题, 结论是否合乎逻辑, 关联词语的使用是否恰当、内容是否连贯等等。教师则可以有重点地对作文进行反馈, 找出有代表性的问题来讲评。这样做的积极作用在于, 一方面学生可以通过自评和互评进行对比, 了解自己的不足, 借鉴别人的长处, 受益非浅;另一方面, 这会大大减少教师的负担。
2.2.4 应用实例
下面以董亚芬老师主编的《大学英语精读》 (Book I) Unit4Turning off TV:A Quite Hour为例说明如何结合阅读教学, 采用任务型教学来培养学生的英语写作能力。
Task 1:Read the passage, answer some questions and find out the topic sentence and supporting evidence.
任务1分析:让学生在阅读中完成阅读任务, 渗透阅读技巧, 找出主题句 (论点) 和其支撑材料 (论据) , 使学生对课文的基本内容和基本结构有初步的了解。
Task 2:Read again and try to find out the structure of the text.
任务2分析:让学生概括文章的结构, 有利于学生宏观地把握文章的脉络。在学生自主分析、小组讨论、教师指导后, 学生对文章的结构有进一步的了解, 并总结出议论文的三段式篇章结构:Introduction (the proposal of a quite hour) -Supporting Details (the benefits of turning TV for an hour) -Conclusion (positive assessment to the proposal) .明白该如何开门见山地陈述观点, 如何利用例子和事实支持观点, 如何概括总结、首尾呼应。
Task 3:Find out the important words, expressions and difficult points.Retell the text with the key words.
任务3分析:要求学生自己找出重要词汇、难点, 通过讨论和老师释疑,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使学生对课文有更透彻的理解;要求学生复述课文, 加深学生对文章结构的印象。
Task 4:Have a debate on the topic:Is TV a plus or a minus?
任务4分析:辩论中正反双方尽力挖掘看电视的利弊, 为自己的观点尽量找出有力的论据。这一活动为学生创造了语言交流的氛围, 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知识面和团体意识不知不觉中得到了提高。同时老师把双方的论据, 即看电视的利弊板书在黑板上, 为接下来的写作中提供帮助。
Task 5:Write a passage on the topic:Is TV a plus or a minus?in 30 minutes.
任务5分析:经过辩论, 每个学生对这个话题都有了思考, 结合辩论时总结出来的利弊和各自的体会, 加上课文的结构范例, 学生对写作就不至于于无话可说、难以下手了;限时30分钟是按照四、六级考试的要求, 迫使学生在短时间内快速、准确地表达自己的观点。
Task 6:Exchange to make comments on your parter’s passage.
任务6分析:教师呈现学生的习作之一, 引导学生从文章结构、内容完整、表达方式、行文连贯等方面逐一评价, 并形成固定的评价标准。接着学生按照评价标准进行作文的交叉互评。评价体系主体的多元化和形式的多样化能更好地发挥学生的能动性, 巩固所学的写作知识和技能, 更好地完成任务。
任务型教学要求教师从教学大纲和教学方法的被动接受者转变为自主组织教学材料和设计课堂活动的创造者。但是需要指出的是, 任务型教学设计的任务难度很难把握, 任务的系统性和延续性也难以控制。因此, 在教学实践中, 教师要不断研究, 总结出适合学生和具体教学内容的学习任务。
摘要:英语写作最能体现学生的英语水平, 目前大学英语写作教学中存在不容忽视的问题, 非英语专业学生的英语写作水平普遍较低。采用任务型教学, 读写结合是提高非英语专业学生英语写作水平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任务型教学,阅读,大学英语写作
参考文献
[1]Harmer J.How to Teach English[M].Beijing: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 2000:79-86.
[2]Ur P.A Course in LanguageTeaching:Practice and Theory[M].Beijing: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2005:162-172.
[3]董晓华.大学英语写作教学中出现的问题及策略研究[J].内江科技, 2010 (4) :187-188.
[4]董亚芬.大学英语精读:第一册[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06:69-71.
读写结合提高写作能力 篇10
一、读中求悟,积累材料,丰富语言
阅读是吸收,写作是表达,指导学生写作必须与阅读相结合。 文章写得好的人一定爱读书。 小学生知识面和生活的接触面都比较狭窄,如果将阅读范围只限于语文课本知识,不去了解外面的世界,平时不积累,作文又以何素材描述? 为此,我们要积极组织学生从课外阅读中吸收营养,拓宽课外知识,增强语言能力,丰富写作素材,丰厚思想内涵。
1.营造浓郁的读书氛围,使学生爱读
利用晨读和自习课的时间开展读书比赛、 优秀诗文朗诵比赛和背诵比赛、课外知识竞赛等活动,以此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鼓励他们多看一些有趣的故事、寓言,多读一些词句优美、情节感人的诗词文章,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使学生在活动中受到感染和熏陶,逐渐爱上书籍。
2.制定阅读推荐书目
例如,古典四大名著和冰心、严文井、叶圣陶等老一辈儿童文学作家的优秀作品, 还有一部分孩子们的喜欢———杨红樱、 秦文君、曹文轩等的校园小说系列。 阅读的内容要包含文学作品,而且包含科普、科幻、历史、文化等各类读物。
3.坚持写摘记和读书笔记
“ 纸上得来终觉浅 ,绝知此事要躬行 。 ”我们让学生随时做好摘录笔记, 写出新的感想, 这样学生头脑中储存的写作材料与日俱增,学生再也不会对作文“ 望而止步”“ 无米下锅”了,因而才能激发学生写作文浓厚的兴趣,也就不再怕写作文了。
二、善于观察,不拘形式地写下自己的见闻、感受和想象
生活是写作的源泉,观察是写作的门径。 所谓观察,就是用眼睛去看。 事事留心,时时注意,并养成一种习惯,只有热爱生活并且善于观察的人,才能从生活中发现许多可写的素材,并产生写作愿望。 赞可夫说:“ 应该打开窗户,让沸腾的社会激活,奇异的自然现象, 映入学生的脑海, 借以丰富学生的感情经验, 激起学生的感情。 ”因此,在作文教学过程中,我们应鼓励学生用自己的眼,用自己的心去理解、感受生活,挖掘生活中最熟悉的、最能打动心灵的宝藏素材,抒写真情实感。
三、学用结合,多写片段、日记,乐于书面表达
1.注重课堂学习中词语的积累和运用
学习语文,不仅要积累词语,还要学会将所学的词语运用到自己的表达中去。 合适地用一个词,完整地写一句话,正确地表达一个意思,说起来简单,真正做起来很不容易。 由此,我们想到老方法———造句,口头造句和书面造句。 如果能坚持每课一练或每天用所学的几个词造句或坚持写一段话。 学生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一定会提高的。
2.布置“合口味”的作业,培养兴趣
茅盾说:“ 应当时时刻刻身边有一支铅笔和一本草簿, 把你所见所闻所为所感随时记下来……”假如我们平时能这样去做,平时多记日记,多写片段,让自己的感情淋漓尽致地表达出来,不仅可以得到一种精神上的乐趣,而且还可以有效提高写作水平。 如,结合学生书包过重事件,让学生写出自己的建议,学生在寓学于乐中学会了写建议书;集体活动( 扫雪、国旗下的讲话、少年艺术节、主题班会) 后写过程、感受;参加限制名额的活动时写自己为什么想参加、有什么优势。
3.坚持写读书笔记,读后感
阅读是写作的基础。 《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 关于阅读有这样一句话:“ 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思维、获得审美经验的重要途径。 ”“ 阅读是学生感知世界,丰富人生阅历,提升自我人格的重要手段。 ”勤练才能写出好的作品。
( 1) 利用扩想能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
在语文教学中,应用扩想来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 所谓“ 扩想”,就是对教材语句的内涵作开拓,或将课文故事扩展。 例如,学生学习古诗时,先理解每句诗意,然后把每句意思连起来理解全诗意思中的扩想训练,丰富诗中的细节,展开自己的想象,把古诗扩写成一个故事,使内容更趋具体化。
( 2) 利用续想激发起学生的联翩浮想
有些课文的末尾,言犹未尽,十分含蓄,能激发起学生的浮想联翩。 如,《 凡卡》《 永生的眼睛》 在学习这些课文时,就诱发学生开展“ 接续想象”,这样的写作训练,使学生的想象能力得到了锻炼。
( 3) 利用童话故事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学生的内心世界是五彩缤纷的,教师可结合富于幻想、拟人手法的童话故事特征,注重写作手法的指导,让学生写出自己眼里的大千世界,让学生在写作中成长。
( 4) 多写读后感
读写结合 提高写作水平 篇11
关键词:读 写 结合 修改 提高
“读中学写,提高学生的习作能力。”这一观念也许不新,但很实际,所以在新课改之时同样要扎扎实实抓好。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阅读教学在教学活动中的作用愈来愈明显,它不断通过文章中客观存在的人、事物去认识作者的主观意识和思想感情,还要求学生学到一定的写作方法和写作技巧,丰富自己的语言,开拓自己的思维。因此,为了克服习作教学中的随意性,要提高习作教学的效率,激发学生对习作的兴趣,全面落实小学语文基本功训练,使学生在读写结合的训练过程中逐渐养成勤练笔的习惯,掌握习作的一些技巧。下面谈谈我在教学中的做法和点滴体会。
一、从课文中学习写作方法
我们的习作程序遵循读写结合的原则,把阅读教学作为学生习作的第一个步骤,做到教哪一个方面的知识就让学生练哪一方面的技能,使他们从范文中学写文章。每一单元有一个训练重点,进行单元备课,明确读写目标,找准读和写的结合点。在课堂教学中,紧紧围绕“读”和“写”的关系。让学生在阅读文章时,弄懂字、词、句、段、篇是如何组织起来的,明确作者的观察方法和表达方法。我们还不失时机地对学生进行读写的综合训练,指导学生将学到的方法有意识地运用到写作中,让学生比较顺利地完成从阅读到写作的过渡,而模仿写作是顺利完成这一过渡阶段的必经之路,正如茅盾说的“模仿是创造的第一步”。学生在阅读课文中吸收了佳词妙句和布局谋篇的技巧,抓住这一时机,让学生模仿已经理解和吸收的东西进行写作练习。如我们在进行《颐和园》教学后,学生就在写《我们的学校》时,用上了“这种花还没谢,那种花又开了……”的句子,以及布局谋篇的技巧,真是学以致用。
二、观察生活,捕捉习作材料
生活是写作的源泉,观察是索取写作素材的重要手段。要从习作训练的选材出发,在观察实践前,让学生搞清楚习作内容是写人还是写事、写景、写物,以便有的放矢地捕捉素材,结合学生开展的各项活动进行定向观察实践,获取习作材料,或是指导学生打开记忆闸门,翻阅观察日记,从积累的材料中轩取符合此次习作要求的写作内容,为习作准备材料。
三、运用阅读获取的写作方法,写作成篇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要让学生把习作看作是“乐事”,一定要激发学生习作的兴趣,在此次习作指导课上,结合此次习作的重点要求,首先以一个谜语,或一个故事,或“下水文”等不同形式导入新课,激发学生的写作欲望和兴趣。我们根据各单元的训练重点,结合各单元的习作要求,设计一两个思考题,让学生边看习作要求边自学思考,明确这次习作的要求。允许他们互相讨论,质疑问难。让学生提出对习作要求中不理解的问题,教师有的放矢地引导解疑,使学生进一步明确训练重点,突破难点。同时引导学生把收集的素材按习作要求进行取舍,确定写作的重点材料进行选材训练。材料选好后,引导学生回忆课文的表达方法、写作的技巧,为独立习作做好准备。每一次习作,读中学写也不是面面俱到,要围绕训练重点,根据习作要求,有针对性地进行学法指导。如教材十二册第四单元训练的重点是写一件难忘的事或人,相对应的课文有《难忘的启蒙》,习作要求是写印象最深的一个人、一件事或一堂课,在读中学写时,就要引导学生回忆《难忘的启蒙》一文作者是怎样通过几件难以忘怀的事来表现启蒙老师的品质的。
在学生明确了写作要求,有了写作材料,复习了如何表达的基础上,让学生当堂进行写作练习,习作指导课上的片断练习是在阅读课文,读写结合,模仿写作的基础进行的。由于学生从范文中揣摩,悟出了写作技巧,在阅读课文后的模仿练习,在习作课上的片断练习,一般都不感到有什么困难,而且这一写作练习也是从仿造到改造再到创造的过程。
学生的片断练习写得怎么样,是否符合要求,在学生课内片断练习的基础上,当堂选几个学生的习作,按此次习作的要求进行评议,再让学生修改自己的习作。这种评议,其实也是一种结合实际的具体指导,便于学生间互相学习,取长补短,而且信息反馈迅速,矫正及时。
四、对照习作训练要求,修改提高
指导学生自己动脑、动口、动手修改作文,是提高學生写作能力非常关键的一步。所以我们在学生每完成一次习作后,将学生的草稿本浏览一遍,对学生的习作做到心中有底,然后在课堂上针对学生习作的实际,指导学生自改互改。有计划、有目的地指导学生进行评议、修改。对有代表性的句段,甚至全文投影出给学生,在课堂上师生共同议论、分析、修改。而每次示例修改,也不是面面俱到,主要针对每次习作的不同训练重点,确定评改重点。如:有一单元的训练重点是“详写和略写”,在评改习作时,主要引导学生评议:与写作目的关系密切的重点材料是否写得详细?如果重点材料写得不够详细,该怎样改?怎样把最能表现中心的材料写具体?
将阅读教学与习作教学有机结合起来使学生在写作时有所仿效,逐步达到从仿造到创造,在借鉴中求异,同时在阅读教材中,教师围绕训练重点,扎扎实实对学生进行语文基本功训练,使学生“一课一得”、“一作一得”,把指导学生自改互改习作纳入课堂教学内,让学生看、听自己或别人的习作,认真思索、反复琢磨,对文章的篇章结构段落层次、选词造句进行认真修改。这样,既培养了学生认真阅读文章的好习惯,又让学生在认真修改的过程中,扎扎实实地进行了字、词、句、段、篇的语文基本功训练,从而大大提高了写作水平。
读写结合,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 篇12
反过来说, 一个会读书的学生, 他的基础知识又能差到哪里去呢?当然, 该记的还是要记的。比如字、词的掌握, 一些解题方法的指导, 这些还是要说的。但是如果一道题早上做了, 晚上还做, 昨天练了, 今天还练, 甚至一模一样的题目反复出现, 其结果是累了学生又收效甚微, 甚至适得其反。学生在似乎永无出头之日的题海中, 对学习语文的兴趣慢慢消失殆尽。这一点对于刚入学的一年级学生来讲更令人担忧。如果一个孩子在进入小学前, 对学校充满了憧憬, 他们兴致勃勃地背着书包, 对学习充满了期待。但是, 后来他们发现, 学习就是整天沉浸在那些枯燥无味的作业堆中, 好像永远没有尽头, 稚嫩的手磨起了泡, 当初的憧憬被厌倦甚至恐惧替代。如果说学生没有了学习兴趣是堪忧的, 那么当学生对学习产生了恐惧后, 从长远来讲则是可怕的。如果真是这样的话, 那么不能不说是我们语文老师和语文教育的失败。
所以, 学习语文反对搞题海战术。笔者认为, 想要提升语文素养, 提高语文能力, 就要重视听说读写能力的培养, 尤其是读写能力的提高, 需要以大量阅读为基础, 读写结合。
一、多读
这里的“读”不仅指读教材上的课文, 更指大量课外书的阅读。
一篇课文只是生活中的一个例子, 那么一组课文代表着一种思想:爱国的、热爱生命的、保护环境的、呼唤和平的……我们可以在较短的时间内教完本单元课文, 再向课外延伸, 找一些表达同一思想的文章来阅读。阅读内容可以是诗歌、儿童文学经典、国学等, 也就是“整合”。将选编的相关内容有机组合, 理清序列, 形成一个具有联合功能的教学“块”。这样可以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使文章的思想得到升华, 使文本知识得以在头脑中融会贯通, 提高阅读效率。除此之外, 还丰富了学生的知识, 拓宽了学习领域, 开阔了学生视野, 给了学生发展的空间。
课外阅读, 低年级以阅读绘本为主, 中高年级以童话和儿童小说为主。在激发阅读兴趣的前提下, 鼓励学生自由阅读, 共同阅读, 亲子阅读。需要注意的是, 课外阅读与课内阅读不同。课内阅读是在教师的帮助下完成的, 要适当难点, 要有智力的挑战, 要对学生有智力吸引。在尊重学生个性理解的同时, 在教师高屋建瓴的指导下, 往深处走一走, 获得更加丰厚的进步与发展, 形成阅读期待。课外阅读大多是学生独立完成的, 其内容可以有趣一点, 丰富一点, 吸引人一点, 简单一点。学生在经过自己的努力后就能读懂文章内容, 体会文章含义, 从而获得阅读需要和心理发展的满足, 逐步形成自觉的阅读习惯。有句话说得好:“一旦引导孩子走上阅读的金光大道, 养成手不释卷的良好习惯, 那我们的语文教学就已成功一大半了。”
二、多背
语文学习提倡“死去活来”, 也就是先“死记硬背”, 后“自有源头活水来”。现在, 在教学改革浪潮的推动下, 各种各样的教学方法层出不穷, 许多教师对“死记硬背”避之唯恐不及, 好像让学生背了, 就违背了新课标, 就会被扣上应试教育的帽子。其实不然, 关键是背什么的问题。这里的“背”不是背答案, 背练习, 而是背诗书, 背名篇, 背名著。在古代, 人们就崇尚多读多背。近代的许多大作家, 年幼时都背过四书五经、唐诗宋词, 甚至对四大名著倒背如流。如果没有背一些优美句子、片段和一些名篇、名著, “腹中无墨”, 又怎能“下笔如有神”呢?正所谓“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这“腹有诗书”就是靠“死记硬背”得来的。
三、多写
这里的“写”不是写作业、段落大意、中心思想, 而是写日记、随笔、读书笔记、反思等。
中高年级可以在读书、背书过程中, 随时写下自己独特的感想:可以对文章人物作出自己的评价;可以针对文章中的观点发表自己的看法;可以沿着文章的事件续写;可以对文章的好词好句圈圈点点画画, 或是在这些好词好句旁写下自己的感受, 也就是作批注。于永正老师在《语文老师要有目标意识、过关意识》的讲座中说过:“给文章加批注、做记号是最好的读书方法。”因为这是外在知识内化的过程, 是一个思考的过程、一个发展的过程。长期坚持下来, 学生就容易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 对文章、事物容易产生独特的见解。那么, 写出来的文章自然有血有肉, 不会人云亦云。
对于低年级的写话练习, 可以这样训练:1.仿写课文。如课文中写道:春天到了, 桃花开了。我们可以设计:春天到了, () , () ;也可以设计: () 到了, () 。2.听记训练。注意听别人说话, 然后把听到的记下来, 写一句话;3.观记训练。仔细观察别人的动作、神态, 然后把看到的记下来, 写成一句话。
四、读写结合
有人说, 学好语文的唯一秘诀是多读多写, 仅此而已!此话指出了语文的读写能力是在读写实践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但也遮蔽了语文教学中“读与写”, 与生活中“读与写”的诸多不同。全国著名特级教师薛法根曾经说过:“假如我们一味地让学生多读, 而不讲读书的方法, 学生很可能读了很多书, 却依然只会注意那些紧张的情节, 不会去深入思考更有价值的问题;假如我们只顾让学生多写, 而不讲写作的方法、要领, 学生哪怕是天天写, 也未必就能写出好文章来。”
阅读文章的过程, 不仅仅关注写了什么, 更重要的是关注文章是怎么写的?为什么一定要这么写?假如要我写, 还可以怎么写?带着写作的目的去看书, 将阅读的目光聚焦在“写”上。写出自己独特的感想, 要注重综合、内化, 避免落入俗套而走向模式化。
【读写结合提高写作能力】推荐阅读:
读写结合提高语文素养10-17
小学语文低年段“认读写结合,提高识字效率”实验报告12-17
读写结合体验08-27
读写结合训练09-06
听说读写结合09-17
读写结合教学10-23
读写结合策略11-03
注意读写结合12-20
读写结合实施09-28
读写结合课1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