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写结合训练

2024-09-06

读写结合训练(精选12篇)

读写结合训练 篇1

在小学语文教学实际中, 教师要充分考虑小学生心理和特征, 并结合小学生认知能力差异, 采取引导式教学, 合理开展读写结合训练, 培养和提高学生写作能力和阅读能力。通过开展读写结合训练, 能够有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进而促进小学生综合发展。

一、以文促写, 读写同步

在小学语文教学实际中, 教师要善于挖掘教材价值, 寻求读写结合素材, 精心设计形式多样的练习片断。在小学生写作学习中, 最普遍存在的问题就是思想性、逻辑性不强。所以, 教师在阅读教学时, 要加强引导学生去体悟作者思想脉络, 对典型篇章进行重点解析和深入研究, 帮助小学生理解作者是如何将人物写活、如何将事物写生动的, 然后组织他们适当练习, 以文促写, 读写同步。

此外,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 教师还要善于抓住时机开展写作训练。例如在进行《燕子》《翠鸟》课文教学后, 笔者发现两篇文章的主题尽管都是鸟, 但描述方法却不尽相同, 通过引导学生对两篇文章写作模式的对比, 针对性地设计了一堂习作课, 要求学生模仿其中任一写作模式描述一种小动物。最终, 学生在充分理解课文结构、写作特征基础上, 将其中特色手法灵活运用到了写作实践中, 有效提高了写作水平, 取得了非常显著的效果。

二、全面阅读, 注重素材积累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 教师必须明确的是, 课内阅读是无法满足现实要求的, 必须适当开展课外阅读来丰富学生素材累积, 进而为提高读写能力奠定坚实基础。实际上, 个体语言能力的提高, 并非完全依靠语文课堂教学, 许多人的真知灼见都是源于课外阅读, 大多数写作能力高的人都有着良好的课外阅读习惯, 他们有着较为广阔的知识视野和写作思路。当然, 这里的阅读并非“死读”, 而是“活读”, 是在阅读的同时掌握作者观察、分析、表达的方法。因此, 在实际教学中, 教师要做好阅读方法和技巧的指导, 以提高学生阅读效率。对此, 教师可以安排学生每日进行半个小时的晨读, 或鼓励学生订阅课外刊物如《作文报》《小学生作文》等, 或组织学生到校外图书馆借阅图书, 增加素材积累量等。

此外, 在引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的同时, 还要防止他们好高骛远, 要指导他们阅读符合自身心理特征的书籍。同时, 教师还要引导他们养成写读书笔记的习惯, 在阅读到优秀章节和语句时, 要让学生动笔记下, 然后理解消化, 并做到时常翻阅, 以便在日后写作中可以随手拈来、灵活运用, 使之成为写作储备, 提高读写能力。

三、勤于动手, 以写促读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 要想提高小学生语文综合能力, 就必须要鼓励学生勤于动手, 达到以写促读的效果。

一方面, 帮助学生养成写日记习惯。笔者就要求学生四五人小组合作每周写一次微日记, 并将其作为一项日常考查内容, 督促他们记录每日所见所闻、所思所想。在写日记的过程中, 学生会思考采用哪些词语合适, 如何谋篇布局, 这本身就是读的运用和延伸。只有大量阅读积累丰富素材, 才能写出优秀文章。同时, 教师要定期对学生日记进行检查和讲评, 这样不仅能够促使学生养成写日记习惯, 而且能够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 激发其写作欲望, 最终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

另一方面, 组织学生参加形式多样的写作活动。为了进一步提高小学生读写能力, 激发学生写作兴趣, 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创办班级内部刊物, 让学生自由选题和独立成文后, 由专门的审阅小组进行质量把关, 然后由教师定夺, 最后安排出版。这样一来, 不仅能够激发小学生参与写作的兴趣, 而且能够有效培养和提高他们的写作能力。此外, 教师还要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校外征文活动, 以便学生在写作过程中及时发现自身不足, 并加以弥补, 进而不断提高和完善自我, 真正达到以写促读, 全面提升。

四、把握形式与方法, 促进读与写之间的相互转化

首先,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 教师要善于找到读写结合的契机, 让读与写完美结合, 切莫流于表面和形式, 不仅要将写作贯穿阅读教学始末, 而且要将写作与学生日常生活相联系, 让学生明确写作方向、写作方法, 培养他们的写作兴趣, 真正实现“爱读爱写、会读会写、读好写好”的效果。

其次, 要掌握正确方法, 促进学生读写的完美转化。在小学语文教学中, 教师要加强学生的模仿练习, 让他们从模仿语句到模仿段落, 最后到模仿文章, 循序渐进, 逐步提高, 最终全面把握模仿对象的特色手法和表达技巧。

最后, 在读写结合的训练中, 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自我审阅和修改的能力, 要灵活组织学生进行自我评审、自我修改, 让他们客观审视自己的不足, 然后加以及时改进。同时, 教师要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采取灵活手段激发学生写作兴趣, 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与效果。

总而言之,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 教师必须要结合学生实际, 灵活展开读写结合训练教学。在实际教学中, 教师要善于挖掘教材价值, 寻求符合进行读写结合训练的素材, 积极引导学生展开课外阅读, 帮助学生养成写日记习惯, 营造良好课堂环境, 促进读写灵活转化。只有如此, 才能有效激发学生读写兴趣, 全面培养和提高学生读写能力, 推动学生的综合发展。

参考文献

[1]贾伟廷.切实抓好读写结合培养学生作文能力[J].学周刊, 2013 (7) .

[2]金梅芳.语文阅读与习作训练结合的教学探析[J].才智, 2014 (1) .

[3]伏凤林.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读写结合教学模式探析[J].黑龙江教育 (理论与实践) , 2014 (9) .

读写结合训练 篇2

一年级提早作文的实验是以画画编故事的形式并结合“听说读画写”五环节进行的。该实验可激发儿童对作文的兴趣,提高儿童口头和书面表达能力。

五环节训练操作如下。

一、以“听”引趣

针对一年级学生的年龄构成和心理特点,我在每节课前安排了“童话故事连载”节目。把一个精彩的故事分成几小章,节节课前连载讲述,使学生在听故事的同时,也受到“听”的能力的训练。培养其记忆力、思维能力和逻辑能力。例:我在讲《丑小鸭》时,当讲到丑小鸭在农庄被猫欺负时就戛然而止,下节课前我就安排这样的提问:丑小鸭流浪到农庄里遇到了谁?猫为什么欺负它?你想对坏猫说些什么?让学生在回忆思考的基础上组织语言回答问题。

二、以“说”激情

“听”这一环节之后,我便组织了“说”的训练。

训练时间:课前5分钟“小喇叭”电台广播;

训练目的:能把一件事说完整、清楚;

训练阶段:前期、中期、后期。

具体内容是:训练前期:“学话”,即把你听人说的(电视节目中的亦可)一句有意义、有趣味、对你印象深的话说出来。训练中期:说身边一件引起你注意的小事,它可以是学校里、家里、路上等发生的事,要说清楚、完整。训练后期:说说你作的画里的故事。

训练设想效果:(l)以说为先导,培养学生口头表达能力;(2)让学生接触社会,留心观察,摄取各种信息;(3)为写画作好铺垫。

三、“读”的环节贯穿始终

“听说”训练之后,学生对童话故事的兴趣已日益浓厚。此时,学生对拼音知识的学习已结束,我把“读”的环节贯穿到提早作文实验过程的始终。这里读即课外读,以扩大学生的.课外阅读量,使学生在阅读自己喜闻乐见的故事同时,积累丰富的语言,为画画写话打下坚实的基础。具体针对课堂和课外两种环境,我为学生创设了较宽松的读书环境,首先动员每位学生从家中带来自己喜欢的图书,开展“图书角”活动。学生课余时间可自由阅读,相互讨论、交流、朗诵。此外,我让学生周日把从学校借阅的图书带回家尽情浏览、品读,丰富、添补了“角”的知识内涵,使“读”的环节自始至终贯穿于提早作文实验进程之中。

四、“画”和“写”两环节相辅相成,发挥学生审美想象

想象是艺术和写作的相通之桥。针对儿童富于想象,爱涂涂画画的特点,我在“听、说、读”三环节之后安排了“画”和“写”的环节。即让学生展开联想的翅膀,画出一幅有故事情节的图画,然后写出画中的故事来。此环节训练是提早作文的关键环节,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实施。

(一)训练初:引导观察,启发思维

让儿童展开想象的翅膀,是画画写文的核心和关键。但是儿童想象思维具有直观性和具体性的特点,表现在他们所想象内容常以某种具体的东西为直接依据。例如他们见到圆圈会想到火红的太阳、大大的嘴巴、爱吃的糖豆等,见到小棒会想到香肠、孙悟空的金箍棒等。我于是因势利导,充分利用实物、图画、幻灯等多种直观或形象化的教学材料,引导学生按一定的次序方法进行观察,抓住事物的特点。通过观察,使他们获取了较多的感性材料,丰富提高了学生的想象力。

(二)训练中期:从说到写,引趣激情

学生说的能力、思维能力、运用书面语言的能力是一个系列的、层进式的过程。说的训练中需注意:一是可采用多种形式说,大面积训练。可自言自语说、同桌说、四人小组说、指名说、表演说等。教师尽量创造机会大面积让学生说。二是不加限制、激发学生的创造力。练习说时要注意让学生发挥,例如:人生出双翅飞在白云中睡觉;大树上造房给小朋友住等等,旨在鼓励和发挥形象思维和语言的创造性。三是群策群力,共同提高。可让一名学生出示图画后边说故事其他学生边补充;也可几名学生合作,一人说一段后由一名代表总述。总之使学生说得淋漓尽致,说得意犹未尽。为“写”扫除心理障碍,我口说我心,我手写我心。

(三)训练后期:从仿到写,循序渐进

结合听说读写,搞好写作训练 篇3

1.加强听力训练,促进写作

《新概念英语》的作者认为:“不写没有读过的语言,不读没有说过的语言,不说没有听过的话。”可见,听力在整个英语学习过程中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为此,教师应当利用平时尽可能多的听力机会,要求学生进行听写。在听力训练课中,要求学生听写其中的一段或两段文字,以培养学生的听力和写作能力。并且,要求学生在听的过程中记下听力第二节最后一段的文字,然后第二天发下听力材料原文进行核对。通过这两种训练,部口头和笔头的表达能力都会有进步。

2.围绕课文进行背诵和复述,促进写作

现行高中教材,体裁多样,语言地道,话题贴近学生的生活,交际用语也很好地体现了实用性。内容不仅丰富,而且各个单元的文章里都有很多值得学生模仿的句型。为此,应采取两种方式来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首先,培养学生的朗读和背诵能力。俗语有云:“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英语学习也是如此,只有熟读课文,掌握各种不同的表达法,才有可能写出地道的英语文章来。要求学生首先必须熟读课文,然后在熟读的基础上进行背诵两到三段课文。为了随时检查学生的背诵情况,每单元结束,我都会选其中的一段进行全班当堂默写,以督促全体学生自觉完成背诵。

其次,进行先口头,再笔头的写作训练。学生口语句型结构和表达方式往往是他们学习写作的基础。因此,在平时就非常重视学生的口语训练。每学完一篇课文,都要求学生找出关键词(key.words),然后根据这些关键词进行复述。这样使学生相互交流,取长补短,减少不必要的简单错误;同时也有利于学生增强书面表达的自信心和准确性。如EFC.2B.Unit.13.Lesson.50.Albert.Einstein,先在黑板上列出一张有关爱因斯坦生平介绍表;然后要求学生在课文中找出相关的关键词;接着按照板书连词成句,进行复述;最后再在全班修改的基础上,要求学生课后将这些口头文字进行整理,并写在作业本上。

3.开展课外阅读,促进写作

纵观近年来的高考书面表达评分标准,其中都提到了“表达要符合英语习惯”、“能适当运用高级词汇”。这就要求我们在开展高三英语写作训练时,必须开展课外阅读,加强学生理解和吸收英语的能力,并帮助他们巩固和扩大词汇量,丰富语言背景知识。为此,在课余,我要求学生阅读大量的课外阅读材料,如《Beijing.Review》、《21.Century》、《英语画刊》、《英语学习》等报刊杂志,使学生能充分了解英语特有的表达法,从而最终把这些表达法运用到自己的习作中。

4.进行专题写作训练,促进写作

《中学英语教学大纲》指出:“学生能根据所给提示条件写出100个单词左右的英语短文,要求内容连贯,文理通顺,无严重语法或结构错误”。而历年高考也出现了各种不同的体裁要求。为此,我在高三复习时对学生进行专项写作训练。如:(1)应用文,包括書信、便条、通知、日记等;(2)说明文;(3)议论文;(4)看图作文。这样,使学生了解了各种不同体裁文章的不同写作要求。除了做好训练外,我还要求学生背诵一定量的范文,以此来增强学生的写作语感。

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大部分学生都掌握了英语各种体裁的不同写作方法和技巧,同时也逐步摆脱了“中国式”英语的束缚,渐渐开始能写出地道的英语文章了。

读写结合训练 篇4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提出“语言文字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和信息载体, 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 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 为学好其他课程打下基础;为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形成良好个性和健全人格打下基础;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打下基础。”中年级是学生习作的起步阶段, 如何引导学生成功起步, 为高年级习作奠定基础。是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课题。在教学实践中, 为了降低难度, 依据中年级学生的学情, 有效利用教材资源, 挖掘教材中的读写结合训练点, 采取读中学写的策略对学生进行语言文字训练, 提高学生语言文字运用能力。

一、读写结合需过方法关

学习贵在得法。达尔文认为:“最有价值的知识是关于方法的知识。”在阅读中, 读写结合训练需要教师有效指导, 渗透读写方法。

1.仿——让学生乐于习作。朱熹曾说过:“古人作文作诗, 多是模仿前人而作之, 盖学文既久, 自然纯熟。”可见仿写对提高写作水平具有重要意义。实践表明:儿童在学习语言和各种技能的最初阶段都是要借助模仿为“阶梯”。尤其是中年级学生, 认知特点经历着由直观形象思维到抽象思维的过渡, 此时, 学生的“模仿性”也最强。根据儿童这一心理特点, 教学中将典型片段与习作教学紧密地结合起来, 有利于降低学生习作的畏难情绪, 保证学生习作兴趣的高涨。在教学中, 我们为学生提供一个拐杖, 为他们搭建一个台阶。依据学生善于模仿的特点, 采取仿写的方式, 引导学生逐步掌握习作的技巧, 降低写作难度, 让学生乐于习作。

学生通过仿写句字、片段等训练, 进一步复习和掌握了所学知识, 并把这种写法运用到实践中去, 把知识有效转化为技能, 为以后的写作打下基础。

2.改——让习作变得轻松。在阅读教学中, 运用改写的方法也可以帮助学生提高习作能力。在实际操作中, 我们引导学生采用改人称、改体裁, 改文章结构、改文章的表达方式等。如学习《爬山虎的脚》一文后, 引导学生把爬山虎以拟人化的写法进行改写。以“我是可爱的爬山虎”为题介绍爬山虎的叶子、爬山虎的脚、爬山虎是怎样爬的等内容。

古诗语言精练, 意境优美, 教学时, 启发学生展开合理想象, 进行改写。学习了《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后, 学生懂得了李白对老朋友情深谊厚。启发学生大胆合理想象他们依依惜别的情景。李白和孟浩然在分别时会想些什么?说些什么?根据想象, 把古诗内容改写成一篇感人的故事。

运用改写的教学方法, 让学生在原有语言材料的基础上, 进行大胆想象, 丰富了学生的语言表现形式, 提高了学生运用语言的能力。让习作不再成为难事, 变得轻松。

二、读写结合需过积累关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第二学段习作目标中明确要求, “尝试在习作中运用自己平时积累的语言材料, 特别是有新鲜感的词句”。学生习作关键在于积累。读写结合训练也需要有丰富的积累作铺垫。有了丰富的语言积累, 读写结合训练才能水到渠成。《教育心理学》指出:“在儿童的记忆仓库中, 丰富的语言材料的储备, 是理解和运用语言能力的必要条件, 也是提高思维能力和智能活动水平的基础。

在阅读中, 积累并运用语言, 有效降低了读写结合训练的难度。如教学《幸福是什么》一课, 在引导学生对幸福有个深刻理解后, 联系自己生活实际谈谈对幸福的理解, 教师又给学生提供一些对幸福理解的相关内容。如:对雷锋来说, 幸福是“走到哪里, 就把好事做到哪里”的快乐;对农民来说, 幸福是“春种一粒粟, 秋收万颗子”的收获;对母亲来说, 幸福是“临行密密缝, 意恐迟迟归”的期盼。学生在丰富的语言环境下, 再来描写“幸福是什么”这个话题, 就不再是个难点。

三、读写结合体现层次性

我们面对的学生学习基础不同, 能力不同。我们在教学中就不能采取千人一面的教学方法, 就要根据学生的学情, 采取分层教学。读写结合训练也是这样, 于是, 在读写结合训练时, 依据教材特点, 训练体现梯度和层次性。

如学习《跨越海峡的生命桥》一课, 引导学生抓住“小钱得救了”他要感谢哪些人?这个问题, 指导学生抓住关键词语理解, 他为什么要感谢这些人进行理解体会。学生在理解了课文中的关键语句后, 为本课的小练笔做了铺垫。设计这样的不同层次练笔内容:

1.如果有一天, 小钱和那位捐骨髓的台湾青年相遇了, 他会对青年说些什么。请联系课文相关内容表达。

2.给李博士写一封感谢信, 注意书信的格式。

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读写结合训练 篇5

阅读有一个重要的任务,就是书面表达,也就是“写”。“写”就是要求学生运用到所学的知识,把自己平时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通过书面形式表达出来。叶圣陶先生说过:“必须注重倾吐他们的积蓄。”但是有的学生光注重“积蓄”不注重“倾吐”,所以缺乏表达能力;有的学生注重“积蓄”而缺少书面表达的其他要素。所以即使有东西也“吐”不出来。这样,就必须在读写之间系上一根纽带,通过各种渠道、多种形式,使读写之间相互沟通,绿水长流。

然而,在语文教学中却普遍存在着一种现象,那就是课文与作文完全脱节。也就是说,上课归上课,作文归作文,“读”与“写”完全脱离。其实,小学语文课文所选的文章都是一些极好的范文,甚至有一些经典的文章,在思想教育、题材选取、体裁安排、布局谋篇、谴词造句等方面,无不匠心独运,是学生模仿习作的典范。如果能在教学中把阅读教学与学生的.作文实际紧密联系起来,根据教材特点,精心选择读写结合点,给学生提供有效借鉴的对象和创造的依据,及时有效地进行模仿和创造性练笔,那对于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是有帮助的。在新课程背景下的今天,通过学生从读中悟写,以读带写,充分发挥阅读与借鉴的仿效作用,训练学生的“求异思维”,至关重要。为此,我在教学过程中做了如下尝试:

一、利用教材,挖掘读写结合点

小学语文教材每一篇课文都是经过精心挑选的,文章取材新颖,布局合理、语句优美,大多数都是学生写作的范文。因此,我们必须深入钻研教材,善于挖掘教材中的读写结合因素,然后有目的地在阅读教学中渗透写作指导。可以从下几方面入手:

1、从词句入手

在阅读教学中,往往会对课文中的重点词、句进行精心品味,这种品味不仅要让学生读通读透,更应该指导学生在读的基础上,悟出写法,领会意图,进而学会运用。同时,在阅读教学中引导学生品词品句,也是为写作积累了丰富的词汇。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河。要使学生“满腹经纶”,教师就应持之以恒地在阅读中引导学生推敲词句,从而培养造句的能力。例如《窃读记》这一课,作者的心理描写是非常传神的。教学时不能放过既能表达情感又丰富了写作训练的好机会。如:“我又担忧那本书会不会卖光了”,“店是他的,他有全部的理由用这种声气对待我”,“我偷窃了什么?我不过是一个无力购买而又渴望读到那本书的穷学生”,“皆因没有钱,我不能占有读书的全部快乐”。教学时不妨设置一种情境,让学生当场再现,真实表达。在学生的写作中,他就会潜移默化的运用上一些描写心理的方法。

2、从标点入手

阅读教学中我们常遇上耐人寻味的某一件事或者某一个情节,激发了学生的浓厚兴趣,引起了他们的回忆或者想象。如《匆匆》这篇课文中的结尾一段:“你聪明的,告诉我,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这段的结尾有一个问号,对于这个问号千万不能轻易放过,因为这些看似“疑惑”之处,实际上存在着极其丰富的答案。抓住这个符号,让学生来当小作家,充分感悟,了解时间的可贵。教学中抓住这一切点,让孩子们有感而作,写出了他们的感受,同时又深化了主题。

3、从典型段落入手

读写结合训练 篇6

一、文本生动有趣处练笔

文本中的精彩优美或形式规范的片段,是学生练笔的很好范例,教师可抓着时机进行练笔。如:我在执教《秦兵马俑》一课中的第八段,“有的颔首低眉,若有所思,好像在考虑如何相互配合,战胜敌人……” “有的……有的……有的……”排比句式的写法,生动有趣,融入了作者的想象,于是我设计让学生描写考试时同学们各异的神态。有位同学这样写道:同学们答题时的神态各异:有的颔首低眉,好像在思考这道题怎么解答;有的抓耳挠腮,好像在说,这题怎么这么难啊?有的左顾右盼,好像准备在偷看别人的答案;有的不停地转动着钢笔,好像已经写完,在打发剩余的时间……每个孩子的亲身体验,让描写和想象结合,真是妙语连珠。

二、文本补写空白处练笔

补写文中的空白处即补白,是指在阅读教学过程中,把与课文内容有关,但课文又没直接表达出来的部分进行合理的补充、解释和说明,从而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对教学突破点、情节高潮点等进行补白。我在教学《地震中的父与子》时,为突破文本的重难点,让学生更深地挖掘父亲的了不起,设计了这样的小练笔:想象这位了不起的父亲在38小时内为救助儿子所做的一切。有同学这样写道:父亲不断地搬掉身边的碎砖烂瓦、不停地挖掘厚厚的废墟,当他挖到25小时时,他拿钳子正在剪几根钢筋,不料又有几次余震发生,他险些被瓦砾砸伤,但他始终坚信,他的儿子还活着,正等他来救助……学生笔下流泻出了一位真正永不言败的了不起的父亲,学生在写的同时,也感悟出了父亲的伟大!

三、文本整体升华处练笔

我在执教《桥》一课时,为进行一步深化本单元的主题“泪光中的感动”,我在结课时设计了这样的训练点:假如这位老汉被评为2014年度《感动中国》人物,请你为他写一段颁奖词。一位同学这样写道:有这样一位无私、伟大、不徇私情的老汉,他就是尽职尽责,黙黙工作了一辈子的村支部书记。在那场突如其来的洪水中,在群众与党员之间,他选择了让群众先走。他先想到的是群众,没想到自己,没想到一手拉大的儿子也会被洪水吞没。所以,2014年度《感动中国》评选活动中一定会有这位如山峰般挺拔的老汉的名字。同学们用心地体会了老汉的那份博大的爱,用真情表白了对老汉的敬,这样的写作训练丰富了学生的表达情感,强化了学生的表达能力。

四、文本中的描写动情处练笔

课文中有些情节写得含蓄简练,感情真挚,能触动同学的真情实感,给我们留下了想象的空间,同样可以引导学生进行习作的训练。如:在执教《掌声》一课时,在解读最后一段时,我设计了这样的训练点:(播放歌曲《爱的奉献》)同学们,我们除了可以用掌声把自己的关爱送给别人,还可以用什么把关爱送给别人?同学们经过思考,写出了诗一样的语言:我们可以把甜美的歌曲送给别人,可以把漂亮的鲜花、可爱的笑脸、最美的礼物、关怀的话语送给别人,只要人人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通过这样的训练,孩子们真正了解了掌声的含义,发现了掌声的神奇力量,从而学会了关爱他人。

五、文本思维创新处练笔

《新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学中应尽可能引导学生直接与文本对话,在读中感悟,在读中积累,在读中迁移运用。”在执教《幸福是什么》一课时,我尽量让学生直接走进文本,把自己作为童话中的一员,在读中感悟童话的真谛,同时又让学生走出文本,回到现实生活中来,设计了这样的创新写作训练,说说你认为幸福是什么,写一句名言。

生:幸福是给予。——李进梅

生:只有劳动才能创造幸福!——张生顺

生:为世界创造财富的人是最幸福的人!——刘生辉

生:幸福就是在别人需要帮助时你真情的付出!——唐兴鹏

生:幸福其实很简单,有衣穿,有饭吃,有自由,有亲人的关爱,有朋友的帮助,这就够了。——唐万祥

……

通过让孩子们编写名言,达到了一种师生、生本之间的情感共鸣;通过练笔,再现了文本,拓展了文本,重构了文本,更让孩子们在交流中感悟到了人性美。

六、利用文本中优美词语练笔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小学阶段用好词说话、连词成段是一种很好的训练点。在学习完每单元“词语盘点”或“日积月累”时,我常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优美词语连词成段。如在学完“文质彬彬、神采奕奕、健步如飞、满面春风、垂头丧气”等词时,让学生运用喜欢的成语描写人物或场景,一位同学这样写道:别看王兴荣平时文质彬彬,可在篮球场上他是一匹神采奕奕的俊马,当他接过队员马涛传过的球后奋勇向前,三两下就冲破了“敌人”的层层防线,突然他健步如飞,对准篮环来了一个暴扣,球进了!队员们个个满面春风,而对方球员面对眼前的一幕,先是目瞪口呆,接着个个垂头丧气……

精心设计读写结合的训练形式 篇7

苏教版语文教材所选课文大多文质兼美,富有童趣,蕴藏着极其丰富的读写结合资源,是学生积累语言、感悟语言和模仿参照的样本。因此,教师在日常教学过程中,要有读写结合的自觉意识,深入研究文本;要以教材为依据,从教材中选择借鉴点,引导学生读中悟写,读中学写;备课时要有意识地根据文本和年段教学目标与重点,寻找读写结合训练点;要有意识地在教学中进行写作方法的指导,使学生掌握一定的语言规律和写作规范,让学生从读到写、读写结合。

练写的形式多种多样,但务求做到常中有变、丰富多样。下面笔者以苏教版五年级语文教材为例,谈谈读写结合的训练形式。

一、经典处仿写

苏教版教材语言规范,每篇讲读课文在语言表达上都是学生的范例。我在教学中以范文引路,指导学生把学到的表达方法迁移到自己的写作中去。如,《早》的第三自然段按照方位顺序介绍了三味书屋内的陈设,作者抓住方位词语“南墙上—东面正中—画前面—东北角上”,具体写出了访问三味书屋时所看到的,给人身临其境的感觉。学完课文后,我安排学生以“我的卧室”或“我家的客厅”“我们的教室”等为题进行仿写,要求按空间顺序描写和介绍,并展开合情合理的想象。学生有了范文的引导,写起来自然水到渠成、得心应手。

又如,《秦兵马俑》是一篇状物类的散文,文笔优美,语言生动,结构清晰。文章围绕一个中心句把事物介绍具体和巧妙使用过渡句的方法,很值得学生学习、模仿。为此,我在课堂上安排了一个小练笔:选择自己喜欢的一个学习用具或玩具,先介绍其总的特点,然后具体写出它的颜色、形状、结构、用法等。可以采用列数据、作比较、打比方的方法。这样就将课文的内容延伸到实际生活中去,使对课文的理解与语言文字的运用水乳交融,让学生品尝到了写作的乐趣。

二、结尾处续写

有些课文的结尾意犹未尽,耐人寻味,给人以无限的遐想。如,成语故事《滥竿充数》浅显易懂,文中南郭先生“鼓着腮帮,按着竽眼儿”装模作样吹竽的形象跃然纸上。从课文的前后对比描写中,同学们明白了“没有真才实学是不行的”。课文的结尾一句是:“南郭先生只好逃跑了。”那么,他逃跑后怎样了?我布置学生续写《南郭先生求职记》。学生发挥想象,兴趣盎然地续写。有的写南郭先生重新学习新的技术,应聘了许多岗位;有的写南郭先生还是不学无术,一事无成……这样的练笔使语文的工具性和人文性得到了高度统一。

又如《高尔基和他的儿子》,文中高尔基给儿子的信让我们感受到了高尔基“育人先育心”的高尚的亲情。课文语言精练,含义深刻。在教学中,如何让学生感悟其中蕴含的深刻道理,感受到“给别人快乐,自己也能得到愉快”的情感?我设计了“高尔基的儿子给父亲的回信”的练笔,要求学生把自己当作高尔基的儿子,想一想:收到父亲的信后自己会怎样想、怎样做,才能表达对父亲的感激之情和不忘父望的励志笃行?把想说的心里话写出来。这样既加深了学生对“‘给’,永远比‘拿’愉快”这句话的理解,深化了文章主题,也巩固了书信格式的知识,可谓一举两得。

三、深刻处扩写

《装满昆虫的衣袋》一课中,描写了法布尔出生的小村子圣莱昂的美景:“村子里小溪纵横,花草丛生,附近丛林中鸟栖虫居,各种可爱的小动物跑来跑去。”我抓住句中描写美景的几个词语,让学生想象村子里小溪纵横的美景,有什么花草、长得怎么样,有哪些小动物、它们怎么快活自由,然后把每个词语扩展开来,写一段话,题目为“圣莱昂美景”。

《嫦娥奔月》一课,当逢蒙威逼嫦娥把仙药交出来时,文中写了这样一句话:“她便机智地与逢蒙周旋”。在教学中,我抓住“周旋”这个词语作为读写训练的结合点,鼓励学生思考:逢蒙在威逼嫦娥交出仙药时,会说什么、做什么?让学生想象两人的对话、动作,写一段话表现嫦娥的机智勇敢、逢蒙的心狠手辣,同时加上人物说话时的神态。通过想象、练写,学生轻而易举地理解了“周旋”的意思,加深了对课文的感悟,也训练了表达能力。

四、“留白”处补写

有些课文巧妙地留下一些空白,以便学生进行个性化的理解。语文课上,我在“留白”处有意识地设计话题,引导学生对作品的“留白”进行富有个性色彩的补写。如,《游园不值》中的“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是流传千古的名句,既表达了作者对春天的赞美,又包含着深刻的哲理。我这样设计补写话题:“同学们,诗人看到伸出墙外的红杏,一定会想到园内的美景。看看课文插图,设想一下园内会是怎样的景色,然后写一段话。”

又如,《在大海中永生》第三自然段中的“也许,奔腾不息的浪花会把他的骨灰送往……”是一组排比句,我让学生通过朗读体会文章抒发的情感,然后在省略号处补写:浪花还会把邓小平爷爷的骨灰送到哪里?继续想下去。这样学生不仅学会了写排比句的方法,也领悟了句子的内涵。

五、换体裁改写

当学生完全领悟了课文内容之后,可以尝试让他们换一种体裁来改写课文,这样可以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同时也是一种再创造表达,可提升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如,《寻隐者不遇》《宿新市徐公店》是描写儿童的古诗,可以让学生将其改编成记叙文;《黄果树瀑布》《莫高窟》是写景的文章,可以让学生将其改写成导游词,用导游的口吻介绍课文内容,这样对文中的一些优美词句的理解和积累也是很有帮助的。

六、创设情境促写

苏教版教材不但有丰富的语言材料,还有许多感人的故事情节。我利用教材资源,精心创设情境,引起学生的共鸣,从而达到读写结合。如,《陶校长的演讲》是一篇演讲稿,演讲内容贴近生活,表达了老一辈教育家对学生的关怀与爱护,感情强烈,很有号召力,很振奋人心。在教学中,我设计了让学生在有感情朗读的基础上模仿陶校长作演讲。之后,让学生自己设计《我的每日四问》,仿照课文结构,按照“问自己什么—为什么问—今后怎样做”这样的顺序,面对全班同学演讲,从而把思想教育与行为习惯养成教育融为一体,起到了“润物细无声”的效果。

教材中还有许多课文可以让学生表演课本剧,如《林冲棒打洪教头》《黄鹤楼送别》《推敲》等,我有时会根据教学需要组织学生自编自演。孩子们惟妙惟肖的表演,赢得了阵阵喝彩。我要求学生仔细观察,然后把表演的过程写下来,使学生从中体验到了写作的乐趣。

让读写结合训练落到实处 篇8

一、关注差异, 科学分层

教师每天面对来自不同家庭背景、不同性格特点、不同兴趣爱好、不同智力水平、不同身体状况的学生, 要实现“使每一个儿童的力量和可能性发挥出来, 使他享受到脑力劳动中的成功的乐趣”, 必须在课堂上关注每一个学生的个体差异。所以, 在设计读写结合训练时, 要针对不同层次读写水平的学生而设计不同难易程度的读写练习。

结合分层教学理论, 以学生已有的感悟和表达能力为标准, 按照三次难易程度不同的课外阅读和习作的综合检测成绩对学生进行分层。85~100分为优胜组, 60~84分为中等组, 0~59分为学困组。能力分组后, 就可以根据不同组别的实际水平进行读写结合训练。如, 在《山中访友》的读写训练中, 就这样设置了层次, 引导学生更好地参与。

你好, 清凉的山泉!你捧着一面明镜, 是要我重新梳妆吗?

你好, 汩汩的溪流!你吟诵着一首首小诗, 是邀我与你唱和吗?

1.你好, 漂亮的鲜花, 你露出动人的微笑, 是 __________。 (学困组)

2.你好, 美丽的大雁, 你 _______, __________。 (中等组)

3. 你好, _________, _________, ___________。 (优胜组)

这样的练笔设计, 有层次, 有梯度。所有的学生都能参与到不同难易程度的读写结合训练中来, 都能享受到成功的喜悦。

二、尊重差异, 自主分层

松树和牡丹所需要的肥料不同, 你用松树的肥料培养牡丹, 牡丹会枯死, 反之, 你用牡丹的肥料培养松树, 松树受不了, 会被烧死。差异本身就是一种资源, 松树和牡丹各有千秋, 各有其美。尊重差异, 让其选择适合自己的生长环境, 适宜的养分、水分及充足的阳光, 才能让松树和牡丹欣欣向荣地生长。

在五年级上册的《地震中的父与子》这一课的教学中, 我先反复带学生朗读阿曼达的那句话:“我告诉同学们不要害怕, 说只要我爸爸活着就一定会来救我, 也能救大家。因为你说过, 不论发生什么, 你总会和我在一起!”使学生们在朗读中感悟到身处废墟中的儿子阿曼达也同样有着坚定的信念, 他的确和他的父亲一样了不起。结合课后小练笔, 我顺势启发学生:在漆黑的瓦砾下, 没有水, 没有食物, 没有爸爸妈妈, 有的只是14个七岁的小伙伴, 在漫长的38小时里, 阿曼达和小伙伴们会说些什么、做些什么、想些什么呢?学生想象、交流, 教师归纳了以下情境:

1.当时废墟下是怎样的环境?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

2.小伙伴们是什么情况?阿曼达对他们说了什么?

3.阿曼达心里想了些什么?他会做些什么?

学生根据以上交流的各种情境自主选择练笔内容, 这样, 每个学生都不再发愁无话可写。在教师的引导下, 学生深入情境、大胆想象, 大大提高了课堂教学的质量。

三、发展差异, 趣味分层

对一个学生来说, “五分”是成就的标志, 而对另一个学生来说, “三分”就是了不起的成绩。教师要善于确定:每一个学生在此刻能够达到什么程度, 如何使他 的智力才 能得到进 一步发展———这是教育技巧的一个非常重要 的因素。

在学习完五年级下册《人物描写一组》一课后, 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掌握抓住语言、动作、外貌、心理刻画人物特点的写作方法, 我设计了一套具有趣味性的分层闯关读写练习。

1. 请你写出10个描写人物外貌的四字词语。【不满10个, 直接到第3题】 ( ) ( ) ( ) ( ) ( ) ( ) ( ) ( ) ( ) ( )

2.他, 一张 ( ) 脸上镶嵌着两只 ( ) 眼睛。特别是他笑起来的样子 , ( ) 。【到第4题】

3.猜猜他是谁?并仿写一个谜语。

腰围虎皮裙, 手拿金箍棒, 火眼金睛辨善恶, 妖魔鬼怪消灭光。 ( )

肥头大耳肚皮圆, 九尺钉耙扛在肩, 保护师傅去取经, 劳苦功高不简单。 ( )

4.猜猜他是谁?描写一位同学的外貌, 然后让其他同学猜猜他是谁。

渐渐地, 学生由“要我写”转变成了“我要写”, 由“无话可说”变成了“无话不说”。每个“小作家”都期待着自己下一个“文学作品”再次得到肯定。小练笔是提高学生习作水平的有效途径, 学生们不仅喜欢上了多样的读写结合训练, 更乐于在习作上大显身手。甚至, 有些学生还养成了写日记的好习惯。

小学中年级读写结合迁移训练探究 篇9

关键词:迁移训练,读写结合,中年级

在读写结合中运用迁移规律, 关键是要把规律变成科学的学习方法教给学生。我在中年级的阅读教学中, 注重将课文的构段方式、描写顺序、修辞手法、 标点符号迁移到学生的写作上, 以帮助学生更加规范、 准确、灵活地写好作文。

1.抓住关键词句, 学习构段方式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 (2011年版) 》 中对中年级的习作要求是:“观察周围世界, 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自己的见闻、感受和想象, 注意把自己觉得新奇有趣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写清楚。”这里明确指出了中年级的习作重点是“写清楚”。从整体来看, 文章结构清晰是写清楚的基础。在小学阶段, 文章结构和构段方式主要有“总分、总分总、分总”三种。在阅读教学中, 教师应该有结构意识, 教会学生如何构思文章整体和段落结构。

比如学习 《庐山的云雾》 一文时, 我分三个步骤帮助学生厘清了课文的结构:首先让学生找到描写庐山云雾特点的词语:变化无常、千姿百态、瞬息万变、 云遮雾罩;接着让学生读一读这些词语所在的句子; 最后让学生注意这些句子在课文中的位置, 引导学生发现课文是总分总结构, 课文第二、第三自然段是总分结构。在此基础上, 我设计了写 《春雨》 的迁移练习:1出示词语:轻盈、细柔、滋润、哺育。2围绕 “春雨”分别用这些词语说一句话。如“春雨迈着轻盈的脚步悄悄地来了。”“春雨是多么细柔呀!”3用第一句作为全文总起句, 最后一句作为全文的总结句。 中间两段分别用上第二、第三两句作为总起句来写。 这样一来, 就教会了学生如何进行文章构段, 也在无形中渗透了列提纲的写作方法。

2.针对不同内容, 学习描写顺序

如果说结构清晰是从整体上写清楚, 那么描写有序就是把每个句子、每个段落实实在在地写清楚。教师在阅读教学中, 不仅要让学生理解作者描写的顺序, 而且更要让学生体会作者是怎样来表现这种顺序的, 让学生学会有序描写。中年级的课文大多是写景、写人、写事的, 不同内容的文章有不同的描写顺序, 教师在阅读教学中要结合课文进行这方面的迁移训练。

比如 《石榴》 一文中是这样描写石榴的外皮的: “它的外皮先是青绿色, 逐渐变得青中带黄, 黄中带红, 最后变成一半儿红, 一半儿黄。”这里的“先是……逐渐……最后……”就是逻辑顺序, 写出了石榴外皮的变化, 值得指导学生仿写。于是我让学生结合科学课上教师让他们种豆苗的实验, 用“先是……逐渐……最后……”写一写豆苗发芽的过程。

小学生在描写人物外貌时很容易犯语序紊乱、条理不清的错误, 教师应该在阅读教学中以文本为范例, 将描写顺序迁移到学生的写作中去。比如 《番茄太阳》 一文中对盲童明明的外貌描写:“乌黑的头发, 象牙色的皮肤, 精致的眉毛, 笑起来像个天使。”语句虽然简单, 但是却按照从上到下 (头发—眉毛) , 从整体到局部的顺序, 写出明明的外貌特点, 字字到位。我就让学生学习这样的顺序, 写写自己熟悉的人的外貌。

3.关注句式特点, 学习修辞手法

学生光学会把文章写清楚还不够, 在中年级, 还要让学生学会把文章写具体。这就要让学生学会修辞。 修辞手法有很多, 在中年级最常见的修辞手法是比喻、拟人。在阅读教学中, 教师应该充分挖掘课文中的迁移资源, 在读写训练中让学生学以致用。

(1) 比喻。比如 《庐山的云雾》 一文我引导学生发现作者分别用上了“那些……就像是……;那些……又像是……”和“云雾……它是……;云雾…… 它又是……”两种句式来写云雾的千姿百态。在读中让学生体会同样是描写云雾的姿态, 同样是运用了比喻手法, 作者却用了不同的句式, 不同的比喻词“像” 和“是”, 读起来既有节奏感, 又不重复, 在语言表达上给我们一种美感。于是我也让学生来学习这种写作方法, 出示:

天上的白云千姿百态。那些 () 的白云, 就像是 () ;那些 () 的白云, 又像是 () 。 白云 () , 它是 () ;白云 () , 它又是 () 。

由于有了前面的点拨, 学生的仿写都非常精彩。 通过这样的点拨、训练, 学生不但学会了灵活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 而且还学会了如何运用排比句式使语句更具表现力。

(2) 拟人。 《石榴》 一文中有这样一段话:“熟透了的石榴高兴地笑了, 有的笑得咧开了嘴, 有的甚至笑破了肚皮, 露出了满满的子儿。”在阅读教学中, 我紧扣一个“笑”字, 先让学生说说石榴娃娃怎么笑的?抓住“咧开了嘴”“笑破了肚皮, 露出了满满的子儿”让学生体会石榴娃娃笑的样子。接着我让学生欣赏石榴成熟的图片, 让学生说说看着这些图片想到了哪些动词。学生说了很多, 诸如“说着悄悄话” “挺着大肚子”“躲在叶子后面捉迷藏”等。在此基础上, 再让学生仿写拟人句。

在阅读教学中进行修辞手法的迁移运用, 要在理解的基础上, 选取恰当的方法进行读写训练, 切忌生搬硬套地让学生造句。

4.掌握标点规律, 学习写好对话

中年级的习作目标中有这样的要求:“根据表达的需要, 正确使用冒号、引号等标点符号。”冒号、引号在中年级主要出现在对话中, 这是学生学习的重点, 也是难点。对话根据提示语的位置可以分为提示语在前、提示语在后、提示语在中间和没有提示语四种情况。不同的情况, 标点的使用也不同, 在实际运用时学生容易混淆。为了让学生准确使用标点符号, 写好对话, 我总结了以上四种情况标点的使用, 给学生编了一个顺口溜:

提示语在前面, 先写冒号再引号;

提示语在中间, 改用逗号和引号;

提示语在后面, 只在最后加句号;

如果没有提示语, 只有引号来做主。

读写结合训练 篇10

(一 )课题由来

长期以来,语文教学一直存在阅读与写作脱节的现象,结果导致学生阅读怕烦、作文怕难。而在新课程背景下,如何将阅读和写作较好地结合起来, 就成了语文教师不得不思考的问题,由此我提出“初中语文读写结合作文序列训练研究”这个课题进行研究。

(二 )课题界定

作为一门基础学科,语文担负着培养学生感悟、运用、发展语言及养成良好思维习惯的重要任务。将读写有机结合起来, 为学生探索出一条高效的切实可行的读写结合训练的系列方法和操作模式,让学生由怕读怕写变为以读促写、读写结合,从而提高综合素养。

(三 )研究目标

本课题旨在建立起一套完整有效而又科学的写作指导序列。对学生初中三年的写作,能在系统性、实践性上形成写作指导体系, 建立一套循序渐进的三年一贯制读写结合写作指导模式。

(四 )研究对象与内容

主要以初中学生的作文展开研究, 以初中三年循序渐进的写作指导序列,课本、课外阅读与写作三结合的语文教学,作文指导中阅读素材的匹配,阅读和写作兴趣的培养,每周两节的作文课的教学流程等为研究内容。

二、研究方法

(1) 调查研究方法 ; (2) 行动研究方法 ; (3) 个案研究法 ;(4)文献法相结合。

三、研究过程

(一 )现状调研 ,找准问题

1.问卷调查 : 在全校八年级学生中随机抽样 , 发放270份问卷,分析发现,有55%以上的学生不喜欢甚至讨厌作文,其中“选择还不能围绕一件事把内容写具体”的约占20%。另外有35%的学生选择在语文课上从不抄摘、背诵、积累语言。近45%的学生认为在写完作文后感觉真累。

2.随堂调研 : 我发现作文课中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 (1) 教师没有引导学生观察、体味生活,积极倾吐生活感受;(2)繁重的学习负担,导致学生放弃阅读,没有写作素材;(3)读是盲目的读,没能把读和写结合起来;(4)教师阅读教学没有和作文训练有效地结合起来,不能有针对性地进行训练。

针对以上问题,通过和教研组商量和校领导的同意,我决定实施以下研究策略。

(二 )具体研究策略

1.写作素材积累的研究 。

(1)对作文材料积累的意义、内容、方法 、途径进行指导并提出具体可行的要求,使学生目的明确,方向清晰。

(2)充分发挥教学的桥梁作用 ,整理各类学生优秀作文印发给学生到课堂赏析、交流。寒暑假要求学生至少读一本中外名著,写一篇读后感,开学后交流。

(3)积极引导学生体验生活的情、理、趣 、味。平时要求学生在家做一些简单的家务, 在体验中完成家庭生活为内容的习作;让学生积极参加学校举办的各项活动写活动心得,开展踏青、演讲、夏令营活动,体验社会生活。

(4)定期检查学生的练笔 ,及时总结 ,展评优秀作业 ,激发学生的作文热情。

2.多渠道激发写作兴趣的研究 。

(1)美文美读 ,激发兴趣。在写作教学中 ,我有目的地选取一些生活气息很浓厚的文章,利用早读、大课间活动等空隙师生共读,让他们从别人的作品中得到感动,与作者的感情共鸣,然后产生写作的欲望。

(2)深入观察 ,培养兴趣。在日常写作教学中 ,我引导学生观物、察人、品事,做到先易后难。观察物的方法是:整体把握细微观察,依照顺序,详细记录。观察人的方法用比较法会好些,先观察自己的家人,按照外貌、服饰、神态、动作、语言、习惯、性格乃至品德等方面比较他们的不同,然后依照这些性格特点,找到能够印证这些性格特点的事例。

(3)实践活动 ,挖掘兴趣。从七年级开始 ,我安排学生利用节假日、课外时间分期分批到民间采风,如寒假收集对联、体验过年的习俗,暑假去收集方言和民间故事、民间谚语等。此外,有计划地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比如对环境污染婚丧喜庆摆酒请客、留守儿童的家庭教育现状等社会热点问题进行调查, 并撰写调查报告, 是很好的激发写作兴趣的方法。

(4)从课外阅读中 ,积累兴趣。在写作教学中 ,我要求学生拟订课外阅读计划,包括阅读哪些方面的书,每周、每月读什么,每期、每年的阅读量是多少等。课外阅读一段时间之后,要求分组交换各自的书籍,交流自己的读书心得体会。我班的学生每天都有个很特别的家庭作业———看《新闻联播》,第二天到校后,第一件事就是讲新闻给同学们听,利用“课前三句话新闻提要”竞赛等方式进行。这样让学生既获得写作材料,又锻炼口头表达能力,为写作打好基础。

(5)民主选题 ,激发兴趣。我在即将布置学生作文时 ,总是先征求学生的意见,要写什么,什么时候写,怎么写,先讨论一番, 大多数学生赞成的就通过, 还有不同意的可以自选题题材、自选时间。这样让学生找到自己的兴趣点,便于他们写自己的熟悉的、喜欢的事物,便于表达他们的真情实感,这成了激发学生兴趣的方法之一。

3.构建读写结合的语文训练体系。根据我校学生层次 ,在作文中经过摸索, 我编写了初一到初三各年级作文序列化教学设计方案,方案的每个训练点均按“范文鉴赏—知识导学—延展阅读—作文导练”的序列安排教学过程。具体操作流程是:

(1)选编文本 :教师根据写作需要选用范文 ,范文可以教材中的文章,也可以课外的、中考满分作文或时文。

(2)品读涵咏 :利用早自习指导学生反复地读文章 ,体味文章精妙之处。

(3)鉴赏明确 :在教师的指导下 ,明确范文精华所在 ,从题材、结构、语言、表达技巧、立意方法等方面入手进行点拨提炼,给予学生切实的写作指导。

(4)延展阅读 : 选用手法或主题与范文相似的中考现 代文阅读题,这一步很重要。阅读是吸纳,写作是释放。选文要求带有社会责任感及人文关怀的美文,这能弥补学生课外阅读的不足,是写作训练的活水来源,能为写作的“释放”做准备。

(5)限时训练 :稍作点拨指导后 ,要求学生在45分钟内完成一篇不少于600字的作文,提高学生的写作效度。

(6)交流讨论 :利用晚自习 ,指导学生对作文进行互评 ,要求指出优缺点,提出修改意见。

(7)互评抽批。学生分组互批 ,教师抽批。

(8)佳作欣赏。

(9)反馈。教师批改与评价 ,学生写反思 ,各班佳作集结成册,互相传阅。

四、研究成果

教师引导学生阅读、实践,彼此交流。学生积累了丰富的写作素材,再也不愁写不出东西来了,写作起来明显轻松。

通过精心设计和实施的各种形式的作文激趣,85%的学生都对作文产生浓厚的兴趣,很多学生盼着上作文课,喜欢写作文,他们的写作兴趣有了很大的提高。

通过读写结合有序的作文训练,学生按要求仿写,在仿写的过程中,学生沿着教师设计的序列一步一步走向写作,把学生从无序低效训练引导到有序高效训练上, 作文的平均成绩较课题研究前有较大的提高。实验班有70%的学生作文得到老师的认可和表扬,有10%的学生作文县市各类征文比赛中获奖, 有20%的学生作文被学校校刊收录发表, 先后有60%的作文被 编辑在学 校优秀作 文集里 ,学生切实 体验到成 功的快乐。

五、引发思考

语文读写结合有序的作文训练是我在一学期的研究与实践,其中肯定有值得商榷、完善的地方。由于学生所学的科目多,时间紧任务重,有些家长、学生怕大量的阅读和活动会影响其他科目的学习。为提高效率,我认为一定要在读书种类和方法上给予学生正确的指导,每次活动都精心策划,而学困生在学习上存在困难也阻碍课题研究顺利地开展。因此, 如何抓好学困生的辅导与转化是下一阶 段的重点 研究工作。让学生整体进步应该是我们课题研究者的理想目标,我将在下一阶段的研究与实践中继续努力, 直至完美理想的实现。

摘要:本文以前人在读写结合教学方面研究成功经验的基础上结合自己教学实践为依据,认为初中作文必须遵循作文教学规律,以阅读为基础,以读促写,读写结合,这是提高学生作文能力的一条重要途径。

读写结合训练 篇11

一、 明确目标,找准切点

读写结合是一种教学策略,教学策略是为教学目标服务的,策略的使用只有时机恰当才是有效的,因此一定要根据需要进行。首先我们应牢牢树立以生为本的思想,要把握学生的写作状况,根据班上学生的习作需求充分挖掘相应文本资源,有意识地利用文本进行设计,定好习作训练点的目标,避免为读写结合而读写结合。如高年级学生已经积累了一些词汇,但是在写作中用的词比较少,句式的表达也是单调的。针对这一问题在教学《莫高窟》一文时,我的读写切点很明确地就指向了对语言形式表达的学习和迁移上。

万事开头难,习作也不例外,学生在写作时经常拿起笔来不知道怎样开头,通常都是用“有一次”“有一天”等来开头。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在教学《爱之链》时我就以这篇充满戏剧性的故事情节的文本为例,带领学生进行文章表达顺序的训练,训练目标也很明确。文章用常见的时间顺序安排故事情节即顺叙,我就教学生把文章的结尾或文中精彩片段加上适当的过渡语放到文章开头,学习倒叙的表达方式,以及在文章精彩片段中设置“留白”进行插叙的读写训练。以往老师课堂上经常让学生练笔:“学了这篇课文以后,你感受最深的是什么?你想说些什么?请写下来。”学生往往就写“我非常感动,文中主人公太伟大了,我特别敬佩他”这样的大话空话。只有目标明确、找准切入点、练在学生需要处的读写结合才是清晰而高效的训练。

二、读好文本,为写铺垫

读写结合一般情况下是利用课文资源进行读和写的训练,但无论是提升读的水平还是培养写作能力,都要读好文本。在执教苏教版语文第九册18课《莫高窟》2、3自然段时,在带领学生读懂文本内容的基础上,我让学生进行有感情的朗读,启发他们发现课文在表达上的特点,学生的阅读兴趣被激发。在师生共同探究中他们发现:这两个自然段,每段都以第一句话简要说明描述的内容,接着围绕这个中心句作具体描述;先以一种整齐的句式作一般介绍,最后选择一个典型事例作为详细描写,点面结合。第二自然段写彩塑,用“有……有……还有……”的句式,简要描述彩塑数量多,彩塑个性鲜明,神态各异,最后写一尊卧佛彩塑的特点。第三自然段写壁画也是采用这样的写法,先用“有……有……有……还有……”的句式来描写,写出壁画的内容丰富多彩,然后集中来写壁画中的典型代表“飞天”展现了莫高窟壁画的灿烂辉煌。这样的阅读发现,为学生今后的点面结合写景点、写活动作了一个有效的铺垫。事实也证明,在写学校举行的欢乐闹元宵活动时不少同学就是运用这样的总分结构,围绕中心句、用点面结合的表达方式生动再现了包元宵、吃元宵的欢乐场景。

还是以《莫高窟》为例,本课第3自然段“飞天”语句的描写也是一个非常好的读写迁移训练点。在带领同学充分朗读的基础上,我出示“有的臂挎花篮,采摘鲜花”这个语句,让学生讨论前半句描写的和后半句描写的是否一样。经过讨论,同学们发现前半句描写的是壁画上我们能够看到的飞天时的状态,也就是此时的动作;后半句描写的是我们根据飞天的动作想象她可能正在做什么。再让学生读读后面的四个语句,细细体会,学生发现它们的句式相同,且每一个小语句都是由两个四字词语组成,句式工整,韵律优美。在这样充分阅读文本的基础上,让学生看着大屏幕上的飞天图自己进行仿写练笔,写完后在小组内交流。有了这样的铺垫,学生就知道怎样去写了,而不是抓耳挠腮、无法下笔。

《爱之链》文章的写作顺序改写训练,我也是建立在学生充分阅读的基础之上进行的。练写前我说:“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充分感受到主人公乔伊的爱、老妇人的爱、女店主的爱,三人之间构成了爱之链,相信此刻这条爱之链已经深深印在了你的脑海里。请一名同学用简洁的语言再说说课文的内容。”学生对文本故事已经非常熟悉,在此基础上,学生的改写就容易得多,他们也有了自信,读好文本是最好的导引。

三、回归文本,实现以读促写、以写促读

做好读写结合,还要注意让学生写好后要回归文本,实现以读促写、以写促读这样的目标。读中学写是迁移,写后再读是认识和能力的提升。在执教《莫高窟》时,我让学生把仿写的“飞天”语段变成课文的一部分来说明莫高窟的宏伟瑰丽。《爱之链》一课中,无论是倒叙还是插叙的改写,最后都回到文本并和原文本的表述顺序进行比较,加深了学生对写作方法和文本的认识,让他们明白一篇文章根据需要可以有多种方法开头。当然也可以让学生尝试着先写,再结合文本对比进行读写能力的提升。

总之,读写结合要根据需要,明确目标;扎根文本,找准角度;紧扣联系,有效迁移。因为只有明确目的、有效实施,才能真正让读写结合这一教学策略发挥出应有的作用,才能真正用好教材,发挥教材的“例子”作用。

挖掘读写结合点找准写作训练处 篇12

一、在日常教学中激发学生表达的欲望

教学时,教师要努力创设轻松愉快、乐于表达的情境,并以此为切入口,激发学生表达的欲望。

如,教学“日”字时,教师先让学生用“日”字组词,并把学生组的词写在黑板上,然后让学生选择黑板上的任意词说一句话。学生选词造句的过程中,教师发现“生日”一词使用频率极高。于是,教师便提问:“你们喜欢过生日吗?能说说你或家人是怎么过生日的?”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听后兴奋不已,纷纷举手想和全班学生分享他的生日话题。学生有的说热闹的生日宴会,有的说收到的生日礼物,也有的说自己给家人做的贺卡……最后,再让学生把所说的用笔记录下来。于是,一篇篇精彩的文章就诞生了。

总之,教师要善于捕捉学生表达的“兴奋点”,点燃学生表达的热情之火,然后与写作练习结合起来,就能消除学生的畏难情绪,进而提高写作能力。

二、结合教材,进行写作练习

新教材所选入的文章都是名篇佳作,在题材选取、体裁安排、布局谋篇、遣词造句等方面,无不独具匠心,是学生习作模仿的范例。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把阅读教学与学生的写作练习紧密联系起来,根据教材的特点,精心选择读写结合点,给学生提供有效借鉴的对象,及时让学生进行模仿练习。这样,对于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是很有帮助的。

1. 范文引领,鼓励仿写

所谓仿写,就是模仿某些范文的立意、构思、布局谋篇或表现手法,进行作文的一种写作训练方法。对于小学低年级的学生,语文课本上有很多儿歌,读起来朗朗上口,是他们初步进行模仿的最佳范例;对于中、高年级的学生,课本中有很多经典的句、段,教师可以引导他们进行仿写。

如,学了儿歌《秋天到》后,让学生说说自己眼中的秋天,再启发学生根据观察,创编一首儿歌,并自己配画。学生们的写作积极性很高,他们创编了这样的儿歌:秋天到,秋天到,红红的苹果枝头笑。秋天到,秋天到,太阳公公睡午觉,农民伯伯田里忙,蔬菜水果装满筐。

又如,学了《妈妈的爱》后,学生们写到:妈妈的爱像春天的阳光,妈妈的爱像夏天清凉的矿泉水,妈妈的爱像冬天温暖的棉手套……

2. 展开想象,进行补白

(1)利用插图,精彩补白

语文课本上的插图色彩鲜艳,内容丰富。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多角度观察插图,进行补白。

如,课文《小鹿的玫瑰花》中的插图,可从两个角度着眼:一是“小鹿的家”,侧重观察景物,描写小鹿的家环境优美;二是“小鹿数玫瑰”,侧重想象小鹿伤好以后数玫瑰花的情境,着重描写小鹿的心理变化过程……

(2)利用课文空白,精彩补白

课文中的空白往往为学生留下了思考的空间,教师可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理解感悟,进行补白。

如,学了《燕子专列》后,文章中没有写出贝蒂救助燕子的具体过程。教师可引导学生根据怎样找到燕子→如何救护燕子→通过哪些途径将燕子送往车站这三个步骤来进行补白。

(3)故事续写,精彩补白

抓住学生感兴趣的故事,引导他们展开想象,对故事进行续写。

上一篇:贝叶斯技术下一篇:中考病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