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防疫技术

2024-09-08

动物防疫技术(精选12篇)

动物防疫技术 篇1

教育部在教高[2006]16号文件中指出:课程建设与改革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核心, 也是教学改革的重点和难点。高职院校要积极与行业企业合作开发课程, 根据技术领域和职业岗位 (群) 的任职要求, 参照相关的职业资格标准, 改革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课程设计是组织专业教学的重要基础, 课程设计合理与否直接影响到教学质量和人才质量。因此, 课程设计始终是教学改革的一项基本内容[1]。《动物防疫技术》是高等职业教育动物防疫与检疫、畜牧兽医等专业的主干课程之一, 多年来, 笔者致力于该课程的教学改革与实践, 取得了一定的成绩。现从课程定位、职业岗位分析、课程内容设计、课程保障、教学方法与手段、课程考核、课程特色等七个方面向同行介绍该课程整体设计及教学实践的成果, 供同行参考。

1 课程定位

长期以来, 动物疫情泛滥, 特别是口蹄疫、高致病性禽流感等重大动物疫情严重危害畜牧业的发展和公共卫生安全。近年来, 动物防疫工作得到国家前所未有的重视。2008年中央一号文件要求:每个行政村要设立1名村级动物防疫员;因此, 全国约需68万名动物防疫员。我国动物防疫条件审查办法规定:“动物饲养场、养殖小区应当有与其养殖规模相适应的执业兽医或者乡村兽医” 。大力培养动物防疫人才迫在眉睫。因此, 本课程设置是动物防疫人才队伍建设的需要。

准确的课程定位可以解决培养什么人的问题。课程组积极进行市场调研, 同行业企业联系, 在摸清行业企业岗位状况及人才数量、素质需求的基础上, 组织专家进行论证, 最终确定高素质技能型动物防疫人才的基本素质应该包括几个方面:一是懂得动物防疫基础理论, 程度为够用、适用;二是熟悉行业法律法规, 知道依法防疫;三是熟练掌握动物防疫岗位技能, 能够规范防疫;四是取得行业从业资格, 得到行业认可。从培养“职业人”的角度, 笔者认为, 懂得防疫基础知识, 可谓之“懂行”;熟悉并能正确运用动物防疫法律法规, 熟练掌握动物防疫岗位技能, 可谓之“在行”;但只有在取得毕业证书和职业资格并进入工作岗位, 才能称为“入行”, 这也是“懂行、在行”得到行业企业认可的体现。

因此, 本课程定位为培养与畜牧行业企业发展相适应, 掌握行业防疫基础知识、法律规范和岗位技能, 能从事动物防疫管理与岗位实践操作, 取得国家防疫职业资格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但作为高职院校, 本课程紧密围绕“培养面向生产一线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的专业人才培养目标, 努力做到三点:一是服务地方经济, 面向生产一线, 不越位;二是基于工作过程, 培养岗位技能, 不错位;三是育德树人为先, 技能素质并重, 不缺位。

动物防疫技术课程是动物防疫与检疫、畜牧兽医等专业的主干专业课程之一, 应以专业为主线, 做好两点:一是重视优化本门课程同其他专业课、专业基础课、公共基础课的衔接[2], 一般安排在第4学期学习;二是重视做好入学教育、岗位见习、工学结合与生产实践的逐级推进, 循序渐进地培养学生的防疫职业素质。

2 职业岗位分析

开展职业岗位分析是解决教什么、怎样教的关键。通过行业企业调研, 对动物防疫员和动物疫病防治员国家职业标准进行分析, 确定动物防疫职业岗位的工作任务:防疫管理、兽医消毒、免疫接种、药物防治、疫病监测、疫情处理6个方面。而从事动物防疫工作的岗位可以概括为两种:一是动物防疫岗, 二是兽医技术岗。岗位职业功能、岗位技能、工作任务分解、学习领域相关知识分析见表1。

3 教学内容设计

3.1 教学内容安排

在岗位分析的基础上, 将教学内容设计为6个项目, 每个项目分解为若干模块, 每个模块对应一定岗位技能和相应知识点。教学内容设计见图1。

3.2 教学重点和难点

课程组根据动物防疫岗位各项职业技能的必要性和难易度, 将其分为基本技能和拓展技能两类。基本技能为动物防疫岗位必需、必会技能, 列为教学重点, 包括兽医消毒、药物防治、免疫接种、疫情处理。拓展技能是在基本技能的基础上, 为提高动物防疫效果和质量而开设的岗位技能, 列为教学难点, 包括消毒效果分析、免疫效果评价、动物疫情监测、动物应急管理。

3.3 课程学时安排

学时安排见表2, 具体学时可根据教学周数及教学需要作适当调整。

4 课程保障

4.1 教材及课程资源库建设

本课程采用高职高专规划教材《动物防疫与检疫技术》和实践教材《动物防疫技术》作为课程教材, 同时引入《动物防疫员工作手册》和《动物疫病防治员教程》作为职业技能培训教材, 注重学生职业岗位能力培养。此外, 建设了《动物防疫技术》资源共享型课程资源库, 供学生自学、自测和查阅资料。课程组把各类教材和课程资源库打包提供给学生, 可以丰富学生的学习资源, 提高自主学习的质量。

4.2 实践条件

一方面学院打造了国家水禽种质资源基因库、水禽繁育推广中心、姜曲海猪保种场、倍康药业公司、教学动物医院、江苏省动物流行病学研究中心等校内实习实训基地。同时与行业、企业开展合作, 建立了多个校外实习实训基地, 主要承担学生的生产实习、岗位实践、行业体验。通过与校外实训基地的广泛合作, 一方面保证了学生的生产实习和毕业实习;另一方面专业课教师得到了实践锻炼和科研合作的场所和条件, 丰富了专业实践经历和生产经验, 为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提供了师资保障。

5 教学方法和手段

本课程教学方法设计强调以学生为主体, 以教师为主导, 体现学生学习的主体性、体验性和参与性, 重点培养学生实践动手能力、职业岗位能力、综合应用能力、逻辑思维能力、主动学习能力、创新能力和利用信息资源能力。要求教师从动物防疫岗位能力要求出发, 走下讲台, 走出教室, 同企业合作, 将知识与技能融合传授, 突出学生实践能力、岗位应用能力的培养和考核, 切实提高教学效果和人才培养质量。主要采用的方法有案例教学法、实岗教学法、现场教学法、“模拟实境”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等。教学手段包括信息技术、工学结合、专题讲座、技能比武等。

6 课程考核

考核是检验人才培养质量的必要手段。本课程在考核方面建立了四方考核机制, 即学生从入学到就业必须经过四道考核关。一是网络自主考, 学生可以通过课程试题库, 实现自我考核评分, 检验知识掌握情况;二是理实一体考, 即通过理实结合的课程考核, 评判学生在校学习效果;三是企业技能考, 即通过工学结合、顶岗实践, 由企业对学生的实践技能给予检验;四是行业资格考, 即通过职业技能鉴定, 由行业检验学生的职业能力。四方考核机制的实施, 避免了王婆自夸的尴尬, 提高了人才培养的质量, 增强了企业用人的信心, 打通了学生就业的渠道。

7 课程特色

本课程的特色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1) 技能与素质并重。本课程不仅重视学生实践技能的培养, 同样重视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和职业操守。一是制订了“坚守职业道德, 常怀悯农之心, 励学尚能, 依法防疫, 科学防疫”的课训;二是在课堂上、实习点向学生宣传执业兽医职业道德行为规范、中国畜牧行业职业道德行为准则、企业员工管理制度等, 引导学生遵守职业道德。素质教育的途径主要有入学教育、专家讲座、学术报告、技能比武、技能大赛等。

2) 知识与法规同步。动物防疫工作必须依法科学、规范开展。本课程重视教学内容与法律法规的衔接, 所有知识和技能的教学都能够从相关法律、法规中找到依据和出处。

3) 开放立体教学。本课程围绕“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 运用现代教育技术, 将课堂教学、实训操作、顶岗实习及网络教育有机结合在一起, 形成开放式、立体化教学模式, 丰富了教学资源, 拓展了教学空间, 延长了学习时间, 提高了教学效果[3]。

总之, 高职专业课程设计必须遵循科学与合理的规律, 紧密围绕高职人才培养目标, 融入现代职业教育理念, 形成专业与课程特点鲜明的课程设计模式, 突出教育教学改革成果的亮点和特色。

参考文献

[1]刘旺生.关于职业教育课程设计模式的探讨[J].国土资源高等职业教育研究, 2006 (1) :27-28.

[2]凌萍萍.行业性高校课程设计研究[J].江苏高教, 2012 (3) :81-83.

[3]王建华.基于工作过程的《电子测量设备使用与维护》课程设计[J].湖北三峡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0 (12) :66-68.

动物防疫技术 篇2

为了进一步提高我市兽医专业技术人员的业务水平,充分发挥专业技术人才在解决畜牧业发展中重大问题的作用,根据《甘肃省专业技术人才知识更新工程实施方案》,结合我市畜牧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工作的实际,现将2008年我市《动物防疫技术培训方案》报告如下:

一、培训的主要技术内容:规范化动物防疫技术、动物疫病监控技术、动物防疫效果综合评价技术。

二、培训时间:2008年3月1-15日,15天。

三、参加培训人员:完成畜牧系统专业技术人员350人的培训,其中高级职称14人,中级职称120人。

四、主办单位:酒泉市畜牧服务中心,承办单位酒泉市畜牧中心畜牧站,主办单位现有专业技术人员28人,其中副高级职称7人,中级职称13人。

五、主讲专家:拟聘5位主讲专家,其中兰州兽研所2位,省防疫总站2位,酒泉市畜牧服务中心1位。

六、经费预算:3万元。其中教材费1万元,讲课费0.75万元,教室租用费0.5万元,差旅费0.75万元。

浅析如何加强基层动物防疫工作 篇3

1.目前的基层动物防疫工作

1.1混居与混养

目前养殖基层动物来看,大多数都是以散养的方式为主,虽然畜牧业的标准化与集约化的生产、经营都有所发展,但是其并未占据较大的比例。在养殖中,主要是一家一户的模式,在实际的养殖过程中,并未做好排泄处理以及免疫管理,并且随意的使用药物以及添加剂都容易造成动物疫情。例如在农村,对于人畜混居,不但影响到了人们的居住,更多的是成为了疫情发生的温床。

1.2防疫水平偏低

从目前的情况来看,标准化、集约化以及规模化的养殖还有很长的一段路。我们的工作重点在基层,但是绝大多数的基层人员却不能够认识到防疫工作的重要性,导致其制动性的缺失。另外,基层人员不具备相关专业的高素养,也使得相关的法律、法规都不具备较强的操作性,此外,由于不重视而引起的资金投入的缺乏,从而降低了整体防疫工作的水准。

1.3 环境污染严重

由于基层防疫工作相应的监管体制不健全,大多数的基层养殖业为了在短期之内获取一定的经济效益,导致了严重的水资源以及土壤的污染现象层出不穷。过渡的将农药使用到生产当中,导致动物免疫力的降低。此外,动物的排泄物没有正确的处理也会导致动物疫情的发生以及疫病传播。

2.基层动物防疫工作应注意的问题

2.1防疫法律意识淡薄

多数基层防疫工作领导对于动物防疫不够重视,甚至存在侥幸心理。部分领导觉得动物的疫情远远比不上人类所感染的疫情,觉得大不了就是损失一些动物,也就导致了对于每年的基层防疫工作是“虎头蛇尾”。

2.2基础设施配备与基层动物的防疫体系薄弱

不重视基层防疫工作,就不会投入大量的资金,也就导致了基层畜牧站没有先进的基础设施,从而与新时期的基层动物防疫工作脱节。而动物防疫体系薄弱主要是由以下几个方面引起:基层防疫人员薪酬偏低、防疫工作缺乏必要的经费、工作环境恶劣以及没有专业的防疫素质。

2.3疫苗质量不够稳定

从目前的基层动物防疫所使用的疫苗来看,疫苗质量的不稳定性使得其保护率偏低和副作用过高,过渡的注射疫苗也就使得资金方面造成了不必要的浪费。随着社会发展,动物的疫病呈现出了“旧病未除,新病滋生”的趋势。为了控制好疫病,人们不得不增添更多的疫苗,但是由于随意的免疫病种与时间,导致动物免疫的程序出现了严重的混乱局面。

3.加强基层动物防疫工作,提高动物疫情控制

3.1加强动物防疫教育宣传工作

做好基层防疫工作,首先要让基层的领导干部,基层操作人员等从心理上认同、认识到防疫工作的重要性:其一,让领导层积极学习动物防疫相关的法律、法规,做到依法防疫、依法控疫;其二,深入到基层养殖群众当中,普及防疫教育的有关工作。另外,对于动物运输、加工的有关人员也需要进行相应的条例宣传,让他们主动的配合屠宰检验、产地检疫等等工作,从源头上控制、抓好疫病的发生,促进畜牧业快速、良好的发展。

3.2健全动物防疫工作保障机制

动物防疫工作做到何种程度直接影响到畜牧业的长期发展:其一,虽然目前基层防疫基础设施不能够满足需要,但只要通过努力让相关主管部门制定相应的配备标准,资金也可以在逐年的财政支出中得到缓解;其二,目前大多数基层动物防疫工作人员因为待遇问题导致工作缺乏积极性、责任心,,所以为防疫工作者提高薪酬与福利待遇,对于基层动物防疫工作是否能偶顺利、持续开展有这不可磨灭的作用;其三,抓好基层防疫工作人员的再教育,确保基层防疫工作能够在一支技术过硬、安心常驻基层、热心为防疫工作的专业队伍下正常开展。

3.3建立健全基层动物防疫工作行政管理体制

其一,建立、健全组织防疫工作领导机制,成立有效的动物防疫工作筹划小组;其二,要健全动物防疫工作责任落实机制,落实基层动物防疫任务,对在疫病防治过程中出现的个人或部门玩忽职守等要严格查处,确保防疫工作真正落到实处;要健全监督机制,基层以上的动物防疫督查部门要不定期地检查基层动物防疫工作,对其存在的问题,要求其限期整改;其三,要健全建立激励机制,要推行动物防疫部门年度考核,实行奖励制,对在动物防疫工作方面表现积极,成就突出的个人或单位,要进行物质与荣誉上的奖励,此外,对在动物防疫工作中玩忽职守,工作消极怠慢的个人或单位要予以通报批评,甚至对其进行必要的经济处罚,最终调动整个防疫队伍的积极性与责任性。

3.4免疫核查制度需要严格掌握,进一步强化免疫管理

其一,实行免疫档案、标识的管理制度,将通过了检查,免疫合格的牲畜做好免疫档案的发放;其二,调高调运核查动物免疫的门槛,如果发现运输动物者不具备合格的检验证明,应以及采取措施,坚决不放行;其三,增强免疫抗体的实时监测。

电脑技术在动物防疫中的应用 篇4

1 人事管理及人员培训

利用相应的软件可以对本区域内检疫员、防疫员、协防员进行管理。预先录入人员的姓名、性别、出生年月、学历、职称、单位、简历、个人代码、工作证号以及个人的数码照片等, 当我们需要查询某个人员时, 就可根据查询目的选择相关条目进行任意查询。也可以根据《动物防疫法》等法律、法规规定, 确定本辖区内动物防疫监督管理对象, 对有关单位和个人进行登记, 并进行数据录入。如养殖场包括名称、法人代表、养殖内容、养殖规模、养殖地址、联系电话等内容。还可以根据需要查询所有小区散养、屠宰、加工、仓储、运输等的一些数据。

在兽医防疫业务培训中, 培训文稿通过电脑连接投影仪演示, 或导入Power Point软件中制作成幻灯片演示。可将平时的动物临床诊断病例用数码相机记录下来, 贮存在电脑中, 培训时通过演示作为具体生动的教材。动物疫病种类繁多, 防治员不可能都有临床经验, 在他们头脑中形象思维占主导地位, 抽象思维过程离不开具体形象的支持。采用计算机动态图像演示, 利用相关疾病的彩色症状图片, 生动直观的临床诊断画面, 结合实验室的诊断结果, 配合培训者的解说, 可降低培训的难度。

2 报表统计分析

按照农业部统一规定的动物检疫、监督管理要求设计相应表格。按照年份、单位, 逐一输入检疫机构人员数据、活畜禽及畜禽产品的产地、屠宰、市场、运输检疫数据、合格证发放数据、违反动物防疫法规案件数据, 借助电脑软件将所有下属单位的所有数据自动汇总, 成为向上级单位报送的总报表。借助相应软件也可快速任意查询本级和下级任何单位、任何年份、任何一项的检疫数据。还可以进行数据交换, 可以将汇总报表数据形成上报软盘或形成网络传递的数据, 快速呈报上一级部门。同时接收下一级软盘或网络传递的数据, 从而使检疫统计工作更加准确快捷。

3 对动物免疫耳标的管理

实施动物免疫标识制度是农业部以规章形式确定的具有法律效力的强制性规定, 并以农业部13号令的形式颁布, 于2003年1月1日起实施。推行动物免疫标识制度工作量大, 任务重, 尤其要充分发挥动物免疫标识的追溯作用, 更要求我们做好很多相关工作。其中对动物免疫耳标实施电脑网络化管理, 显得尤为迫切和重要。实行动物免疫耳标电脑管理, 主要可以以县市为基本单位, 建立起统一的免疫耳标管理数据库, 实现动物免疫耳标的数字化、网络化管理。这样如果发现问题, 就可以及时追溯到动物的来源地、畜主和防疫人员等, 从而可以及时采取相应的对策。同时也为建立动物免疫质量评价、动物防疫监督及畜产品安全监控等方面的追溯制度奠定了基础。

4 对疫苗有效期的监控

兽用生物制品是预防和控制动物疫病的重要保障, 在动物防疫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而库存兽用生物制品有效期的管理是贮存过程中的重要环节。不同, 保存期限不一, 有效期的管理成为一项较为复杂的工作。据报道, 刘思华利用电脑OFFICE2000办公软件中的EXCEL电子表格设计了一套程序, 轻松实现了对库存兽用生物制品有效期的管理。该方法操作简单, 只需要EXCEL几个基本命令及函数公式操作就可实现。每种兽用生物制品有效期报告清晰, 一目了然。

5 对疫病的诊断

计量医学是现代医学研究的热门课题, 并且相继研究出了一系列高新技术成果, 在人医临床上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早期的计量医学是应用概率统计的方法, 如最大似然法、逐步判别法和聚类分析法等, 通过对临床诊断的大量样本进行统计分析而得出计算公式。因为人医对大多病症都有详细的病历记录, 而兽医临床因其诊断的特殊性和临床资料相对较少却不具备这样的条件, 所以概率统计法在兽医临床上难以适用。上世纪70年代发展起来的模糊数学和80年代问世的灰色系统理论, 较好地解决了各种模糊问题, 给计量医学的研究增添了新的活力。如模糊识别法和灰色决策理论, 使得不依赖大样本就能对疾病信息进行计量处理, 因而允许根据专家经验和书本知识对疾病信息和症状信息进行分值计量定义, 然后根据对这些信息的统计处理而得出诊断结果。该项技术对疫病的防控工作带来许多便利。

威尔士斯旺西大学新闻发言人宣布, 位于该校科学家利用它可以更快地计算出应对禽流感的最佳方案。斯旺西大学的新闻发言人表示, 掌握数据的科学家希望Blue C超级电子电脑为决策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 在应对可能暴发的禽流感疫情时产生最佳的效果。

6 对防疫信息资源的获取

信息已发展成为世界经济的主要命脉, 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对信息技术、信息资源的依赖程度越来越高, 谁掌握的信息准确、多, 谁就将在市场竞争中获得更多的利益。要达到该目的的最好办法就是利用电脑信息技术。电脑信息技术使全球化网络一体化, 使得我们可以充分利用外界资源, 吸取别国经验, 取其精华为我所用。因此, 电脑信息技术对动物防疫工作具有深远的意义。

有关动物防疫的政策法规、科技信息、重大要闻、疫情动态等, 我们都可以通过电脑互联网获得。

动物防疫技术 篇5

摘要:基层动物防疫技术推广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不但能够切实落实动物防疫工作,避免动物疫情爆发,而且还能够推动当地动物防疫技术的改善和优化。文章结合贵定县的基本状况,对其基层动物防疫技术推广存在的不足进行了初步探究,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对策,以期能够推动当地基层动物防疫工作的开展。

关键词:基动物防疫技术;基层;推广;现状;对策

作为动物防疫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乡镇畜牧兽医站是该体系中的基层机构,而村级动物防疫是对动物防疫体系的补充,是动物防疫技术推广的直接操作人员。是作为动物疫病预防控制的重要基础,基层动物防疫技术推广工作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不但能够切实落实动物防防疫工作,避免动物疫情爆发,而且还能够推动当地动物防疫技术的改善和优化。近些年来,部分动物疫病表现出高发、多发的特点,不但影响了畜牧业的可持续发展,而且还对人身安全造成了不利影响,同时还影响了农民和养殖户的经济效益,对农村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造成了很大威胁。所以,当前面临的动物疫病防治工作任务越来越艰巨,所以必须加强建立健全基层畜牧兽医服务体系,确保基层动物防疫水平能够得到提高。

一、基本状况

贵定县隶属于贵州省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地处云贵高原东部的黔中山原中部,国土总面积1631平方公里。全县辖属8个镇、12个乡、95个行政村。全县总人口约30.4万,其中布依族、苗族等少数民族人口约占53.57%。目前,贵定县已经分别在昌明镇、城关镇、新巴镇、旧治镇、盘江镇及沿山镇和定东乡、都六乡、新铺乡、铁厂乡、岩下乡、巩固乡、猴场堡乡、马场河乡、窑上乡、洛北河乡及定南乡等乡(镇)建立了基层畜牧兽医站。近些年来,贵定县政府积极开展基层动物防疫技术推广工作,同时将相关文件下发到镇、乡等基层部门。因此,基层动物防疫技术的推广工作也逐渐的提上日程,并且基层动物防疫技术推广工作也取得了明显的成果。

二、基层动物防疫技术推广的现状

1.工作队伍综合素质偏低。目前,贵定县从事基层动物防疫技术推广工作的人员大多数原来的乡镇兽医,工作人员倾向于老龄化,文化水平和专业技术水平较低,并且专业技术较为落后。难以适应当地畜牧业的发展。由于基层动物防疫技术推广工作的薪水较低,工作的环境条件较差,并且工作量较大,多数年轻人不愿从事基层动物防疫技术推广工作,影响了工作队伍的更新和新技术、新方法和新仪器的引进。在一定程度上对基层动物防疫技术推广工作的进行造成了不利影响。

2.资金不足,基础设施落后。由于政府相关部门对对动物防疫工作重视程度不够,相关的动物监测、防疫工作、防疫体系、防疫基础设施及实验室建设经费等投入力度远远不够,多数兽医实验室基础设施非常落后,仪器设备比较陈旧,防疫技术比较落后,严重影响着基层动物防疫技术推广工作的顺利开展。同样,由于专项经费投入不足,只有当发生疫情时,相关政府部门才会划拨专项应急资金,同时由于乡镇一级缺乏无害化处理设施,导致基层动物防疫工作比较混乱,这在极大程度上制约着基层动物防疫工作的发展。

3.基层防疫工作量大。目前,农村仍然延续着传统的养殖模式――规模小、数量多和分散养,大多数养殖户的家畜数量都比较小,分散在乡镇的各个村,分布非常不集中,从而导致基层免疫技术推广工作量非常大,要求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和时间等。同时,由于养殖户会根据当地当年的市场行情来决定饲养家畜种类,会随时买卖家畜,家畜的饲养周期比较短,而且也不稳定,从而导致基层动物防疫技术推广的工作人员难以及时、有效、精准的掌握家畜数量和种类的变化。

4.防疫措施不到位,生产管理制度不健全。在大部分饲养场中,没有完全有效的隔离养殖区、隔离区、生活区,同时饲养场也缺乏专用消毒通道和无害化处理设施;病患家畜及其粪便、分泌物处理方法方式非常不规范,甚至随意丢掉病死家畜,不但污染了当地环境,而且还存在非常大的安全隐患。同时,随意堆放或处理家畜粪便,生活污水随意排放,导致蚊虫泛滥,不但给动物疫病的扩散和传播提供了机会,而且还非常不利于当地生活和畜牧业发展。另外,养殖场所使用的饲料、消毒药品及动物疫苗等也非常混乱,药品名称、使用次数及使用记录也非常地不完整,尤其是免疫标识发放数量和家畜的出栏数量不一致。以上问题均不利于基层动物防疫技术推广工作的开展。

三、基层动物防疫技术推广的对策

1.强化专业技术培训,提高基层工作人员待遇。强化动物防疫技术专业培训主要是提高养殖场的防疫意识、法律意识,强化村镇防疫工作人员的专业技术,通过学习专业知识、操作技能、相关法律法规等不断提高基层防疫工作人员的业务水平和综合素质,同时通过组织学习先进养殖户典型案例,提高家畜养殖技术能力和疫病防控能力,从而推动当地畜牧业的可持续稳定发展。同时,应当提高基层工人员的福利待遇,建立健全养老机制,不但能够有效的调动基层工作人员的积极性,而且还能够为工作队伍注入新鲜的、专业化的、高水平的技术人才,从而能够在很大程度上保持基层防疫工作队伍的稳定性和持续性。

2.设置专项资金,强化基础设施。县、镇各级政府应重视建设基层动物防疫体系,不断改进和健全基层动物防疫基础设施,建立固定县无害化处理设施,同时在各乡镇设立兽医门诊,保证基层动物疫病防控能力和防控水平。同时,县、镇政府应该大力扶持当地养殖业,推行和实施一系列优惠政策,引导和鼓励农户改变传统的分散单干、整村推进及自行免疫的传统模式,努力发展现代化、标准化、集约式的养殖区。

3.强化免疫标识管理。将免疫标识管理落实到动物养殖过程中的各个环节,虽然加大了基层防疫工作人员的工作量,但是能够提高基层防疫工作人员的责任意识,使其能够及时、有效、进准的掌握动物免疫监测和流通现状,这对于动物疫病的预防具有重要意义。因此,为了切实做好免疫标识管理的各项工作,动物防疫监管部门应当加大动物监管力度和行政处罚力度,从而积极地推进基层动物防疫工作的有效、顺利的开展。

4.政府加强重视。基层动物防疫工作不但关系着动物能否健康生长,而且也关系着当地畜牧业是否能够实现可持续平稳的发展,因此县、镇(乡)政府应该把保障人民群众健康安全和当地畜牧业健康发展作为基层动物防疫工作的根本落脚点。县、镇(乡)政府应当把基层动物防疫工作纳入日常工作议事日程,同时深入基层动物防疫工作,实地调查和研究基层动物防疫工作,充分掌握基层动物防疫工作的实际状况,并及时有效的解决基层动物防疫工作过程中存在的各种问题。县、镇(乡)政府应该量化基层动物防疫工作的管理,强化落实基层动物防疫的各项具体措施,签订基层动物防疫工作责任书,建设细致、严格的考核责任制,保证落实基层动物防疫工作的各项措施,并有效结合基层动物防疫工作站开展基层防疫工作。

参考文献:

动物防疫工作的难点和要点分析 篇6

关键词:动物防疫工作;难点;要点;分析

中图分类号:S851.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273X(2014)10-0078-01

现阶段动物的防疫工作是摆在我们面前一项重要的工作内容,但是,在动物防疫工作中经常会遇到一些难题,所以在工作中要把握其要点。为了促进我国动物防疫工作的顺利开展,笔者对动物防疫工作中的难点与要点进行了简要分析,为相关部门及工作人员提供参考。

1 防疫工作中的难点分析

1.1 动物疫病存在较大的传播风险

①不断增加的动物疫病的种类,不断的出现新发病,增多了传播的途径。②一些大型动物疫病病源变异,增强了毒力。③随着全球经济和市场经济的发展,动物产品与动物的市场交易量和商贸流通不断提升,范围不断扩大,疫病来源复杂。

1.2 动物疫病的防控难度提升

①农村畜禽养殖通常是散养,防疫条件差、饲养的水平不高,加之防疫意识不强,不配合、不支持防疫工作,低价出售病死动物和随意丢弃病死动物的情况还经常发生。②周边国家的口蹄疫、疯牛病、禽流感等动物疫情经常出现,疫情防控形式比较严峻。

1.3 基层免疫工作难落实

免疫与千家万户都有联系,工作量极大,特别是一些重大疫情的免疫。由于一些养殖户采用放养的方式,加之没有充分的认识免疫工作,尽管工作人员提前通知,但是到现场工作时,放禽出笼的现象还时常发生,这样加大了工作人员的工作难度,加之频繁的异动,要将防疫工作落实好难度较大。

2 防疫工作中的要点分析

2.1 强化动物防疫工作中的领导意识,完善基础设施建设

各级政府一定要充分重视动物防疫工作,将防疫工作的科学性、实效性和规范性提升上来,不断提升防疫工作的水平,对动物防疫工作从领导上进行强化。对新形势下的动物防疫工作进行不断的适应,对疫苗的运送、保存和应用等程序上要不断的进行规范。

2.2 强化动物防疫工作的检测、诊断和监测工作

对流行疾病的调查予以强化,充分发挥防疫控制机构的作用,为动物防疫工作提供科学的信息依据,把它当做动物防疫工作的核心。对动物防疫从体制及机制上进行完善,明确任务与责任,此外,在流行病检验报告的工作上要做到位,不断完善基层防疫站的建设。

2.3 完善防疫工作体系

专业防疫人员、宣传员、治疗员和报告员是动物防疫工作队伍中的主要成员,在防疫人员队伍的建设上要不断进行强化,对动物防疫员的工作体系也要不断进行完善。将队伍的整体素质有效提升上来,由政府来承担其工资,在管理上由动物监督机构统一进行。对工作人员的能力素质和工作水平要定期进行检验。

2.4 强化动物卫生监督力量

动物防疫技术 篇7

1 与企业接轨, 使教学内容项目化

教材是课程的基础, 也是课程改革的一种体现。通过对毕业生跟踪调查和用人单位的信息反馈, 结合行业相关职业标准的要求, 学院将原有课程内容重新整合编写了动物防疫与检疫技术项目化教材。该教材以工作过程为导向, 将教学内容主要分为生物安全基础工程建设、兽医消毒技术、生物防治技术、药物防治技术、动物疫病监测与净化技术、重大动物疫情处理技术、动物检疫技术、动物生产与流通环节检疫、主要动物疫病检疫共九大项目。

在新的教材中学院及时更新补充教学内容。因为随着养殖业的迅速发展, 高致病性蓝耳病、圆环病毒感染和猪副嗜血杆菌病等新的动物疫病在不断出现;饲养管理和环境控制、生物安全措施等新的防疫方法、理念在不断产生;分子生物学、基因检测和PCR技术等新的诊断、检疫技术得到了广泛应用;畜牧兽医行业日渐规范与稳定, 国家农业部也不断地出台与完善各种防疫检疫的法律法规, 这都要求教师在教学内容上及时进行更新与补充、调整与优化, 紧跟行业的发展, 与生产实际相吻合, 贴近社会、贴近岗位, 充分体现教学内容的科学性、实用性和先进性, 与就业需求接轨, 缩短教学内容与岗位需求的距离, 同时增加动物疫病防治员和动物检疫检验员职业资格考试的教学内容, 与职业标准相对接。模块化课程体系, 教学过程中实施工学交替、校企结合, 使学生的专业能力达到与就业岗位零距离对接。

2 提高学生操作技能, 使实训条件仿真化

根据学校、地区的实际情况, 因地制宜, 充分开发丰富多彩的课程资源是提高教学效果的关键。学院已经建成了一个校企合作、分布合理、资源共享、便于管理的校内外实训资源网络。

2.1 校内实训基地的建设

学院充分发挥校内实训室、教学动物医院、流行病学研究中心和畜牧科技示范园等校内实训基地的作用, 为本课程的消毒液配制、场地消毒、动物免疫接种及一些主要疫病的检疫检验等基本实训、实习提供保障。

2.2 校外实训基地的建设

充分利用当地的动物卫生监督所、动物疫病控制中心、畜牧兽医站和屠宰加工企业等, 让学生亲眼目睹和亲身体验动物检疫执法。让学生参与乡镇畜牧兽医站对动物实施产地检疫的过程, 从而掌握动物产地检疫的基本程序和具体操作方法。带领学生到当地的屠宰加工企业参观实习, 加深巩固屠宰检疫程序和基本操作方法。观摩或参与当地畜牧兽医局举行的重大动物疫情演练, 了解并掌握重大疫情的处理程序与方法。尽可能让学生到学校周边养殖场 (户) 和屠宰加工企业去顶岗实践, 从而掌握各养殖场 (户) 在动物防疫工作中所采取的具体措施与屠宰加工程序及操作要领等。

3 激发学习兴趣, 使教学方法多样化

教学是教师指导下的学生主动掌握知识、技能的过程, 它具有复杂的结构体系。在这一结构体系中, 教学方法则是其关键环节之一。正像著名教育家巴班斯基所说:“学生的学习成绩, 在很多方面取决于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最优结合的技能、技巧如何。”在本课程教学中我们灵活运用项目教学法、案例教学法、角色扮演法等教学方法[2], 使学生身临其境, 全身心地投入到防疫与检疫工作中, 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实现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相对接。

3.1 项目教学法

项目教学法是以学生为中心的一种教学方法。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亲自处理一个项目的全过程, 在这一过程中学习掌握教学计划内的教学内容。学生全部或部分独立组织、安排学习行为, 解决在处理项目中遇到的困难, 提高了学生兴趣, 调动了学习的积极性。例如动物免疫接种可作为一个独立项目, 让学生从方案的设计、用具的准备与使用、疫苗的选择与稀释, 最终到项目的实施完成及效果评价, 培养学生的独立工作能力, 教师在其中进行引导、监督与讲评。

3.2 现场参观学习法

本课程把教学安排到生产工作现场, 使学生直接在现场观摩工作人员的操作, 从而掌握相关的知识内容及技能操作。例如, 在进行动物屠宰检疫时, 可以将学生带到生猪定点屠宰中心参观学习, 使学生掌握猪的屠宰检疫的程序和操作术式及处理方法。通过现场参观学习, 提高学生对职业的认识。

3.3 案例教学法

案例教学法是一种以案例为基础的教学法, 案例本质上是提出一种教育的两难情境, 没有特定的解决之道, 而教师于教学中扮演着设计者和激励者的角色,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例如, 在学习养殖场防疫计划的制订时, 教师可以将某养殖场的防疫计划的制定作为案例, 组织学生进行学习讨论、分析研究、提出问题、发表看法。通过师生的交流与互动, 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4 角色扮演法

角色扮演是一种情景模拟活动。所谓情景模拟就是指根据学生担任的职务, 来编制一套与该职务实际工作相似的测试项目, 将被学生安排在模拟的、逼真的工作环境中, 要求学生处理可能出现的各种问题, 用多种方法来测评其心理素质、潜在能力的一系列方法。其中角色扮演法是情景模拟活动应用的比较广泛的一种方法, 其测评主要是针对学生明显的行为以及实际的操作能力, 另外还包括两个以上学生之间相互影响的作用。例如, 进行动物运输检疫监督时, 可安排学生扮演养殖场老板、官方兽医、动物卫生监督员、运输司机、群众等角色, 完成各自的工作任务并处理工作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通过情景模拟与角色扮演, 培养学生的组织能力、突发事件的应变能力, 交往与合作能力等, 这样能让学生在快乐的氛围中掌握教学的内容, 还能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3.5 岗位训练教学法

在课程教学内容学习即将结束时, 安排一周的岗位训练, 将学生分别安排到养殖场、屠宰厂、集贸市场和卫生监督所等各企事业单位进行岗位技能的实训, 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4 提高教学效果, 使教学手段现代化

传统教学是以语言、文字为传递信息的主要媒介, 因此在很长时期内, 黑板和粉笔成为教学活动的主要手段;但是当今科学技术迅速发展和知识信息量猛增的形势下, 上述教学手段已经不能完全适应现代教学的要求, 只有采用更加科学、更加现代化的技术设备来服务教学, 才能有效地提高教学质量, 完成培养人才的任务。现代教学方法改革的一个明显特点, 就是教学设备越来越先进, 教学手段的现代化水平越来越高, 电子计算机、电视录像、网络技术等现代化科学技术设备在教学中被越来越多地使用。这些现代化科技设备作为教学手段运用于教学方法改革过程, 不仅使得教学内容更加生动、形象、系统, 更富有吸引力、直观性和科学性。例如本课程采用了一些录像视频和图文并茂的多媒体课件用于辅助教学。同时学院建成了一个适于自主学习、自我测试的课程资源网站, 实现了师生的远距离互动, 资源共享。学院还建立了一个动物防疫与检疫课程学习QQ群, 平时相互交流学习心得。

5 改变传统考核方式, 使考核体系科学化

5.1 采用多样化的考核方式

在对课程考核方面, 学院坚持以学中考, 考为学的方针。对学生进行日常考核、单元考核、阶段考核、企业测评, 最后总结考核的多样化考核方式。在各种考核形式中, 以技能考核为重点, 考核项目紧紧围绕生产实践和职业标准, 能够考核学生是否可以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生产上的问题。最终成绩以平时考核成绩占60%, 最后总结考核成绩占40%进行加权计算。除了以上考核之外学院还可以进行一些技能比武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5.2 注重过程性评价

对于学生的评价, 不能仅从多样化的考核形式来进行, 应充分体现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态度, 及时记录学生的课堂纪律情况、回答问题情况、作业完成情况、参加各种讨论情况、实践动手操作情况等。过程性评价对学生运用知识、职业素养、技能培养及能力发展起到了很好的促进作用, 能够充分挖掘学生的潜能, 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

6 小结

教学的根本任务在于使学生牢固地掌握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 培养学生吃苦耐劳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本着高职院校学生主要掌握技能操作为主、理论知识够用的原则, 学院动物防疫与检疫技术课程充分利用校内外实训基地, 从工作岗位出发, 以工作任务为载体, 以培养岗位技能为重点, 围绕岗位技能来设计教学过程与教学内容。采用工学交替的教学模式, 融教、学、做于一体, 使教学内容源自于岗位, 服务于岗位, 充分体现了职业教育的特点。

摘要:课程建设与教学改革是高职院校提高教学质量的核心。本文以工作过程为导向, 从教学内容、实训条件、教学方法、教学手段、课程考核等五个方面, 阐述了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动物防疫与检疫技术》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成效。

关键词:高职,动物防疫与检疫技术,教学改革,工作过程为导向

参考文献

[1]吴桂银, 魏冬霞, 魏宁, 等.《动物检疫技术》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J].现代企业教育, 2011 (10) :203-204.

动物防疫技术 篇8

1 立足职业岗位确立课程教学目标

动物防疫技术课程是高等职业院校动物防疫与检疫专业及专业群的一门核心职业技术课程。课程组在对规模化养殖场、养殖小区、屠宰场等的动物防疫职业岗位调研的基础上,根据完成动物防疫工作任务需要具备的“必需、够用”的知识和岗位实践应具备的专业技能及基本素质,确定将具备实施养殖场、屠宰场等防疫设施规划与建设、编制防疫计划、日常饲养卫生管理及开展动物疫病预防、控制、扑灭的能力以及胜任岗位必需的知识和素质作为动物防疫技术课程的教学目标。

1.1 知识目标

了解职业道德的定义、主要内容、作用及特征;熟悉社会主义职业道德的主要内容;了解企业文化的概念、作用和基本结构;熟悉动物疫病和动物防疫等概念,把握动物疫病防控的技术路线,明确企业规章制度的概念和作用;熟悉养殖常用消毒设施设备的用途、分类及安装、使用,掌握常用医疗器械的构造、安装与使用;熟悉动物及动物病害肉尸生物安全处理设施设备与器械的类型、构造、安装及使用;熟悉养殖场选址、规划与布局;了解区域性动物防疫计划、疫情应急预案编制内容;了解动物饲养方式与饲养管理要点;了解动物及动物产品追溯体系建设相关方面内容;熟悉养殖消毒知识,掌握动物免疫和用药知识;熟悉动物流行病学、临诊观察、疫情报告、病料采集及处理、实验室检测等知识;熟悉国际、国内动物疫病分类及重大动物疫情应急管理和防控知识。

1.2 技能目标

熟练使用养殖场常用消毒、免疫设施设备及器械;熟练使用动物扑杀器、防护用具、动物尸体焚化炉、动物尸体湿化机、动物尸体干化机。熟练开展养殖场选址、规划布局,会编制区域性动物防疫计划;熟练实施养殖场人员的防疫管理、车辆及用具管理、饲料的管理、饮水的管理、废弃物处理、大生物害虫的管理。熟练实施畜禽标识佩戴与管理,养殖档案管理与记载。熟练选用消毒方法,合理选择消毒剂;科学配制消毒剂,熟练实施各类消毒措施,会进行消毒效果的检查。会制订免疫计划,合理选择免疫用生物制品,合理贮藏、运输与使用生物制品;能根据需要选择疫苗接种方法,做好疫苗接种前准备,处理疫苗接种带来的副反应;进行免疫效果的评价和免疫失败的原因分析。熟练选择给药方法及常用药物并合理给药。合理制订动物驱虫方案,选择驱虫药物和驱虫方法,会进行驱虫效果检查。会制订流行病学调查表并开展调查,能对流行病学调查资料进行科学整理和分析,能对动物进行临诊观察并作病健动物鉴别。熟练进行疫情报告,合理采集各类动物病料并做保存和送检。能开展动物疫病病原学检测及动物疫病免疫学检测,会实施动物疫病净化。规范实施或参与实施患病动物的隔离、隔离区管理、封锁区划分、封锁的实施,选择动物扑杀场地并做动物扑杀,科学运送动物尸体并做生物安全处理。

1.3 素质目标

养成良好的职业道德,遵守企业规章制度,认同所在企业文化并不断适应该企业文化;形成与行业主管部门、企业领导、同事、客户合作、交流、沟通、协商的能力;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质和服务、奉献“三农”事业的理想和信念;具备通过各类渠道查找、分析、截取、使用相关资料信息的能力;能根据工作环境的变化运用工作经验自主解决问题并不断反思;具备在教师、兽医师、同行或同学的帮助下,主动参与评价自己及他人任务完成情况的能力;养成开展动物防疫工作所需的语言、文字表达能力及学习、运用新知识、新技术的能力。

2 基于工作任务选定课程教学内容

本课程立足于动物防疫职业岗位能力的培养,以工作任务为载体组织课程内容和课程教学,让学生通过完成具体项目来构建相关理论知识,发展职业能力。经过与行业企业共同研究分析,确定将行业企业文化认同、防疫设备使用、养殖防疫管理、动物疫病预防、动物疫病控制、动物疫病扑灭等六大项目,分解为职业道德遵守、企业文化认同、防疫制度建设、防疫设备使用、防疫设施规划与建设、防疫计划编制、饲养卫生管理、畜禽标识佩戴与养殖档案管理、兽医消毒、疫苗接种、药物预防、动物驱虫、动物疫情调查、疫情报告、病理剖检与病料采集运送、实验室检测、动物疫病净化、患病动物隔离、疫区封锁、动物扑杀与生物安全处理等23个典型工作任务,并融合动物疫病防治员、兽医化验员、动物检疫检验员、执业兽医师等职业资格证书对动物防疫岗位知识、技能和素质的要求,确定本课程的60学时教学内容。动物防疫技术课程的教学内容选取与职业岗位需求及职业标准之间的关系见表1。

3 围绕提升学生职业综合素质设计教学流程

动物防疫技术课程组坚持职业教育就业导向,以提升学生职业素质和职业岗位能力为根本,以任务化项目教学为抓手,将学习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使专业训练与生产实践紧密结合,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性学习[3],逐步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科学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等,突出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课程组在教学中改变传统教学方式,采取在水禽繁育基地、养鸡场、禽病诊疗实训室、动物医院、动物防疫实训室、专业实验室、顶岗实习单位等地组织教学,边讲边演,边演边做,教、学、做合一,理论与实践交叉互融[4],有意识、有目的、有重点地营造有利于学生能力发展的环境和氛围,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通过师生共同完成每个环节的学习,培养学生职业素质和职业技能,实现课程目标。教学流程设计见图1。

4 基于提升学生职业岗位能力创新考核举措

为切实解决学生“上岗不适应”的问题,课程组遴选动物防疫职业岗位的九项典型常态工作任务,并将其作为考核点,明确考核方式及考核标准,建立科学的“理实一体”工作任务化教学过程考核评价体系,将专业知识、技能操作及其综合素质融合考核,充分发挥考核评价在教学中的引导作用,促进学生勤学苦练,掌握必要的职业岗位能力。

考题由专业教师与行业企业畜牧兽医师合作拟定,以现场操作考核(考技能)为主,结合口试(考知识),观察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考素质),行业、学校与企业三方共同评定成绩的办法评定学生成绩。考核方式视项目分为文案考核和综合技能考核两种[5]。文案考核突出动物防疫文案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综合技能考核突出技能操作的规范性、熟练程度及工作效果的考核,两者均作为课程总成绩评定的重要依据。动物防疫技术课程工作任务化考核项目如下。

考核项目1:防疫制度建设,分值权重5%。考核地点为养猪场、养禽场,评价方式为笔试。考核标准为,优秀(≥90分),能根据养殖场需要独立制订完整防疫制度且可行性强;良好(70~89分),能根据养殖场需要独立制订基本防疫制度,有一定可行性;合格(60~69分),能在其他人帮助下根据养殖场需要制订基本防疫制度;不合格(≤59分),不能根据养殖场需要制订基本防疫制度。

考核项目2:养殖场防疫计划的制订,分值权重5%。考核地点为养猪场、养禽场,评价方式为现场考核。考核标准为,优秀(≥90分),能根据当地动物疫情及养殖场实际合理制订动物疫病防制计划,正确填写预防接种计划表、检疫计划表等常用表格;良好(70~89分),能基本根据当地动物疫情及养殖场实际制订较为合理的动物疫病防制计划,正确填写预防接种计划表、检疫计划表等常用表格;合格(60~69分),能基本根据养殖场实际制订较为合理的动物疫病防制计划,熟悉预防接种计划表、检疫计划表等表格的使用;不合格(≤59分),不会根据养殖场实际制订动物疫病防制计划,不熟悉预防接种计划表、检疫计划表等常用表格的使用。

考核项目3:养殖场消毒,分值权重15%。考核地点为养猪场、养禽场,评价方式为现场考核。考核标准为,优秀(≥90分),消毒药选用正确,能熟练配制消毒液和使用消毒器械实施消毒,操作熟练而准确,消毒效果检查规范、准确;良好(70~89分),能完整地回答畜禽舍、粪便的消毒方法和步骤,消毒液配制准确,消毒操作较熟练,较好掌握常用消毒器械的使用;合格(60~69分),对常用消毒器械的使用能够正确操作,对畜禽舍消毒方法的操作步骤较熟悉;不合格(≤59分),不能正确选用消毒液、配制浓度,使用范围不符合要求,消毒操作不熟练,不懂如何检查消毒效果。

考核项目4:动物预防接种,分值权重15%。考核地点为养猪场、养禽场,评价方式为现场考核。考核标准为,优秀(≥90分),能掌握疫苗使用方法,准确地鉴别各种疫苗并能了解常用疫苗种类,熟练掌握各种免疫接种方法的操作要领;良好(70~89分),能较熟练掌握各种疫苗的使用方法,区别各种疫苗,熟悉常用疫苗种类,熟悉各种免疫接种方法的操作要领并能正确操作;合格(60~69分),熟悉各种疫苗的使用方法,了解各种疫苗种类,熟悉各种接种方法,在其他人帮助下能正确操作;不合格(≤59分),不能掌握各种疫苗的使用方法,在其他人的帮助下不能完成免疫接种操作。

考核项目5:动物驱虫与药物预防,分值权重10%。考核地点为养猪场、养禽场,评价方式为现场考核。考核标准为,优秀(≥90分),会根据动物及疫情实际制订驱虫方案,并正确实施驱虫,会选药、给药预防动物疫病;良好(70~89分),能根据动物及疫情实际制订较为合理的驱虫方案和药物预防方案,实施驱虫操作无失误,给药方法科学;合格(60~69分),能根据不同的疫病选择合适药物驱虫或药物预防,会计算用药量并能正确投药;不合格(≤59分),不会根据疫情实际选择驱虫药或预防药物,不能正确实施驱虫或大群给药。

考核项目6:疫情调查分析与报告,分值权重10%。考核地点为养猪场、养禽场,评价方式为现场考核。考核标准为,优秀(≥90分),熟练掌握动物疫情调查的方式、方法,会设计调查方案并正确开展调查,正确报告疫情;良好(70~89分),熟悉动物疫情调查的基本方法,能自行设计调查表并正确开展调查,较正确报告疫情;合格(60~69分),了解动物疫情调查的基本方法,能根据调查方案开展调查,熟悉疫情报告内容;不合格(≤59分),不熟悉疫情调查的基本方法,不能正确执行调查方案,不熟悉疫情报告流程、方式、内容和时限。

考核项目7:病料采集及送检,分值权重10%。考核地点为动物防疫实训室,评价方式为现场考核。考核标准为,优秀(≥90分),能独立熟练开展病料的取材、保存、包装、记录操作,技能操作规范;良好(70~89分),熟悉病料的取材、保存、包装、记录的方法和操作技术;合格(60~69分),基本上掌握病料的取材、保存、包装、记录的方法和操作技术;不合格(≤59分),不能正确掌握病料的取材、保存、包装、记录的方法和操作技术。

考核项目8:实验室检测,分值权重20%。考核地点为动物防疫实训室,评价方式为现场考核。考核标准为,优秀(≥90分),能正确开展细菌的分离培养、涂片染色镜检、生化试验并判定结果,独立进行鸡翅静脉采血,进行血凝与血凝抑制试验并准确判定结果;良好(70~89分),能在其他人指导下进行细菌分离培养、涂片染色镜检、生化试验并判定结果,在教师指导下能进行鸡翅静脉采血、血凝与血凝抑制试验并准确判定结果;合格(60~69分),基本上掌握细菌的分离培养、涂片染色镜检、生化试验方法,基本上掌握血凝与血凝抑制试验并较准确判定结果;不合格(≤59分),不能正确掌握细菌的分离培养、涂片染色镜检、生化试验,不能正确掌握血凝与血凝抑制试验及结果判定方法。

考核项目9:动物疫病扑灭,分值权重10%。考核地点为养猪场、养禽场,评价方式为现场考核。考核标准为,优秀(≥90分),能熟练辨别病健动物,按需要实施隔离、封锁及动物尸体的生物安全处理;良好(70~89分),能在指导下辨别病健动物,按需要实施隔离、封锁及动物尸体的无害化处理;合格(60~69分),能协助开展动物诊疗,帮助实施隔离、封锁及动物尸体处理;不合格(≤59分),不能辨别病健动物,不熟悉隔离、封锁方法,不能按规定处理染疫动物尸体。

5 结语

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是培养生产一线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保证人才高质量就业的首要条件是能做事、会做事。校企合作、产教融合为培养职业人才提供了好途径、好政策,但产教研融合对接还需要任课教师去认真钻研教材、研习教法,站在企业和学生的角度,加强课程建设改革,不断调整教学内容,完善教学方法、考核评价体系等,只有行业、企业、学校、教师、学生多因素联动[6],才能真正培养出社会需要的高素质人才,职业教育才能呈现出较强的吸引力。

摘要:动物防疫技术是高职院校动物防疫与检疫专业及专业群的一门核心职业技术课程。课程组以培养学生动物防疫职业岗位能力为目标,围绕动物防疫职业岗位需求,确立教学目标,精选教学内容,设计教学流程,强化过程考核;依托校企合作,借助校内外教学平台,进行了动物防疫技术课程“理实一体化”工作任务导向教学改革,教学成效显著。

关键词:动物防疫技术,职业岗位,校企合作,工作任务导向,职业能力培养,教学改革

参考文献

[1]何先应.略论高职“理实一体化”教学面临的七大问题[J].高等职业教育(天津职业大学学报),2010,19(3):71-73.

[2]蒋庆斌,徐国庆.基于工作任务的职业教育项目课程研究[J].职业技术教育,2005,26(22):46-50.

[3]王玉环.基于工作任务导向的“化工原理”课程改革研究[J].教育与职业,2009(30):126-128.

[4]杨平.基于工作任务的《公路设计技术应用》课程标准开发[J].职业技术教育,2010,31(17):30-33.

[5]陈冰.基于典型工作任务的“配油盘加工工艺”课程实践[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5(26):26-28.

动物防疫技术 篇9

动物防疫体系是政府公共卫生安全和动物食品安全的重要内容, 同样也是政府机关义不容辞的责任。我国曾经出现过病鸡流入食品市场的事件, 给广大群众造成了严重的健康问题。提高我国的食品安全, 促进畜牧业和养殖业的发展, 要从源头做起, 搞好动物防疫工作。确保防疫工作的顺利进行, 需要建立一套完整、科学的动物防疫体系。

1 动物防疫体系的重要性

我国居民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也促进了养殖业的迅猛发展, 国家间的动物源性食品交易也在不断地扩大, 一旦动物疫情扩大, 会对我国的经济和养殖业造成巨大的破坏。动物防疫体系的建立, 具有重大的作用:这一体系的建立是社会公共卫生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社会管理的需要。在2005年, 我国出现了禽流感疫情, 造成了全国性的恐慌, 不仅对人们的健康造成了损害, 对养殖业的损害也非常的大, 根据研究, 乙型脑炎、结核病等都与动物疫病有一定的关系, 所以为了保证社会的稳定和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 需要建立动物防疫体系;当前畜牧养殖业已经成为了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 已经形成了一定的规模, 生产方式也正在向集约型转变。但是动物疫病的存在极大的限制了我国畜牧养殖业的发展, 据统计, 我国每年因为动物疫病造成的经济损害达到了500亿以上, 为了促进我国的经济发展, 应该建立动物防疫体系;畜牧养殖业是农民收入的重要来源, 建立动物防疫体系, 是保障农民收入的重要手段, 是促进我国这一产业转型的重要基础[1]。

2 动物防疫体系的建立

即使是在发达国家, 也经历了不完善到完善的过程, 也走了很多的弯路, 不能妄自菲薄, 要学习发达国家的经验, 对问题有所警醒, 建立适合我国发展的动物防疫体系, 搞好动物防疫工作。

要保证资金的充足, 如果动物疫情给人们造成了上千亿的损失, 投入上百亿的资金也是合理的。我国目前对于动物防疫公益事业的投入严重不足, 人员队伍极其的不稳定, 工作缺乏积极性。在动物防疫的第一线, 体现得特别明显, 乡镇的畜牧兽医院收入低, 待遇差, 很难保持较高的工作热情。针对这一情况, 我国各级政府应该确保资金的落实情况, 保证各层畜牧兽医机构的稳定运行, 可以把畜牧兽医单位列入到全额拨款事业单位, 同时可以招收编制人员, 加强兽医队伍的稳定性, 并开展多方面的技术服务工作。目前, 正值我国事业单位改革的时期, 可以把动物防疫工作纳入到这一改革进程, 加强对于这一工作的资金投入力度。

要建全方位的疫情报告和监督制度。要明确各层防疫机构的具体责任, 把防疫员的职责落到实处, 可以由县级防疫机构带头, 与乡镇、村等单位共同划分防疫职责和目标, 并签订目标责任书, 把防疫工作纳入到基层工作的年终评价和考核机制中。防疫工作可以建立分片包干制度, 由乡镇级的动物防疫员负责所在地区的动物防疫工作的组织, 具体的工作交给村一级的防疫员, 并接受上级单位的监督。防疫机构要定期向上一级做工作汇报, 加强上下之间的互动, 实现政府对疫情的掌控;政府部门还应该提供防疫的检验设备和设施, 完善防疫检疫的科技服务条件, 并制定具体的防疫服务工作, 推广防疫知识;要建立重大疫情的预警预案系统, 建立相应的物资和技术储备制度, 当疫情发生后, 能把疫情的影响控制在最小范围内[2]。

要利用先进的科学技术建立防疫工作的信息管理系统, 对整个组织的管理要素进行优化整合, 是人员、资金、物资等都处于最佳的配置状态。这一系统可以应用在疫情报告、食品卫生、计划免疫、卫生检验、档案管理等诸多方面。

世界动物卫生组织建议各国的公务防疫工作实行垂直官方兽医制度, 国家设立最高兽医行政机构, 统一管理全国的兽医工作, 各级政府的防疫机构成员由国家统一任命。当前我国的防疫机构存在权利分散、部门重叠、多头管理的问题, 这一体制的实现将有力的改变这一状况。所以, 应该统一机构, 集中管理, 形成独立的、国家级的动物疫情监督管理机构, 自上而下的建立垂直动物防疫体系, 对现有的畜牧兽医机构进行整合, 形成省、市、县、乡的4级防疫体系。

3 结语

只有建立完整、完善的动物防疫体系, 才能从根本上搞好我国的动物防疫工作。需要做的就是落实资金、整改机构、加强服务, 建立一个具有预警、监督、管理、服务能力的, 适合我国国情的动物防疫体系。

摘要:动物防疫工作不仅关系到我国畜牧业的发展, 也关系到人类的健康和生存问题。非典、口蹄疫、疯牛病、禽流感等都对人类的健康造成了严重的危害。根据这一情况, 本文探讨建立动物防疫体系, 搞好动物的防疫工作, 不仅保护我国畜牧业和养殖业的发展, 同样给人类的生存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

关键词:动物防疫体系,动物防疫工作

参考文献

[1]杨生海, 赵平, 张国俊, 任三秀, 吴亚文.浅淡有效发挥动物防疫工作的职能作用[J].中国动物保健, 2006 (12) :63, 67.

动物防疫技术 篇10

一、永登县动物防疫工作的现状

永登县动物防疫工作由县、乡、村三级防疫网络组成, 主要对全县存栏的110多万头 (只) 畜禽进行口蹄疫、禽流感、猪瘟、新城疫、蓝耳病、狂犬病等重大动物疫病的防控。防疫对象多为一家一户的小规模散养户, 点多面广, 畜禽很大一部分没有规范的圈舍, 禽类在住宅附近自由散养, 养殖户对动物疫病的危害性认识不足, 防疫观念淡薄, 浅显地认为动物防疫员打防疫针是为了找理由向养殖户收钱, 以至于在免疫接种过程中, 主动配合少、刁难阻挠多。防疫形式是由县级兽医部门组织县、乡、村三级动物防疫人员逐村逐户对辖区内动物实施免疫, 一边打针, 一边收取注射费, 动物防疫工作主要在春秋两季进行, 动物疫病的程序免疫技术主要应用于规模养殖场。

二、永登县动物防疫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㈠防疫队伍不稳定, 技术素质急需提高永登县辖5乡13镇, 乡镇一级现有动物防疫人员87人, 243个村每村1名防疫员, 全县存栏生猪10万多头, 羊31万只, 牛1.6万头, 禽类75万多只, 犬1.8万只。村级防疫人员要以极其低廉的报酬 (每人每年1000元) 承担繁重的基础免疫工作, 补助少、报酬低, 且防疫要进猪圈、钻牛棚, 社会地位低, 致使村级防疫人员队伍不稳定, 组织形式松散, 纪律措施对他们的作用不大, 工作责任心不强, 业务技术水平不高, 形成年轻人不愿干、年老人干不了的工作状况, 严重影响了免疫密度和质量。

㈡动物防疫工作的基础依然薄弱一是公众对动物防疫的认识程度低, 重视不够, 尤其是乡镇领导, 防疫工作有安排, 落实不到位, 养殖户的认识也不高, 受经济条件和农村“重养轻防, 轻防重治”传统思想的影响, 认为所养家畜没病, 不愿意打防疫针, 在一些偏远乡村, 病死动物尸体不能依法处理, 传染源不能得到有效控制, 发生疫情后又隐瞒不报, 阻碍执法现象严重, 造成动物防疫工作执法困难。二是村级动物防疫员文化程度低, 年龄偏大, 技术较差, 由于人员变动频繁, 致使培训工作跟不上, 在防疫过程中存在疫苗保存不当, 不按规定保存和使用疫苗, 以及害怕动物发生过敏反应而不敢足量注射疫苗等因素, 严重影响了防疫质量和防疫密度。三是防疫力量不足, 导致免疫程序得不到认真组织实施, 往往只集中进行春秋两季的大面积免疫工作, 对新补栏动物的免疫未得到有效监管和及时实施, 留下免疫空档, 给疫病的发生留下隐患。

㈢经费匮乏制约着防疫工作的顺利开展由于县、乡财政支付给动物防疫的专项经费不足, 以致防疫工作中必要的免疫过敏反应抢救费、反应死亡补偿费、防疫设备维护更新费等得不到很好的落实, 给工作带来的负面影响很大;因而, 检疫时要收取检疫费, 并且对检出的染疫动物及染疫动物产品要进行无害化处理, 畜 (货) 主拒绝、逃避检疫的现象时有发生;由于扑杀某些病种如猪瘟、布病、结核、新城疫等发病动物及其同群动物时畜主得不到合理补偿, 强制扑杀的难度很大。

三、建立长效管理机制是永登县动物防疫工作的出路

㈠健全防疫体制, 稳定防疫队伍一是实行“三权归一”, 将乡镇兽医站的人、财、物划归县兽医主管部门管理, 解决乡镇政府对防疫工作不重视, 县兽医主管部门想管又管不了的难题。建立健全村级动物防疫网络, 设立村级动物防疫室, 主要承担每年春秋两季普免和新补栏畜禽的补免、免疫档案的建立、免疫标识的配戴、大面积畜禽圈舍消毒、病害肉尸的无害化处理监督、疫情观察等公益性工作。村级防疫室的设立, 能密切养殖户的联系, 利于补免工作开展, 利于动物疫情的及早发现, 利于疫病综合防治技术的推广。二是提高乡 (镇) 兽医站防疫人员和村级防疫员的待遇, 解决他们的后顾之忧, 将乡镇兽医站在编人员工资纳入县财政预算, 同时, 财政部门可按村建制大小、畜禽饲养量多少按月对村防疫员实行定额补助, 并建立养老保障机制, 使乡村防疫人员辛勤劳动有所盼, 丧失工作能力时有所养, 以保证队伍稳定性和工作积极性。三是有计划地增用有知识、懂专业、热爱畜牧兽医工作的年青动物防疫员, 使乡、村动物防疫队伍不断壮大、力量不断增强。

㈡增加防疫投入, 确保防疫质量将防疫经费纳入县、乡两级财政预算, 并根据防疫需要, 确保经费到位, 用于购买疫苗、器械和防疫设施。一是延伸防疫设备到村防疫室, 使每一个防疫员使用合格的疫苗冷藏包, 每一个村防疫室有一台冷藏设备, 彻底杜绝使用无效疫苗的现象发生, 提高免疫质量。二是县畜牧部门每年要有计划地对乡村动物防疫员进行基础知识、基本操作技能、法律法规知识培训, 加快知识更新步伐, 让他们掌握疫苗保存、使用剂量、注射方法、注意事项以及疫情的发展动态, 不断提高防疫人员的业务素质, 增强防疫人员的责任性, 逐步打造一支高素质的动物防疫队伍, 提高动物防疫的科技含量, 确保防疫工作科学规范。三是实现防疫费由收向减转变, 在地方政府加大财政投入的基础上, 对高致病性禽流感、口蹄疫等重大动物疫病强制免疫不收费, 对猪瘟、新城疫等动物疫病免疫少收费, 最大限度地减少养殖户承担的防疫费用, 调动养殖户开展防疫工作的积极性。

㈢加大法规宣传, 强化防疫责任动物防疫是一项长期的重要性工作, 在宣传上要形成长效机制, 常抓不懈, 要加强对农村养殖者的科技普及力度, 改变传统养殖的陋习, 并通过村规民约的形式约定家禽实行笼养, 通过各种方式宣传、教育、约束, 逐步形成养殖户支持防疫、配合防疫、主动防疫的局面。建立动物防疫责任制, 尤其对重大疫病的防疫, 在行政领导上, 县与乡、乡与村要级级签订责任书, 以提高领导对防疫工作的支持和重视;在技术质量上, 县兽医主管部门与乡镇兽医站、乡镇兽医站与村级防疫员要层层签订质量保证书, 形成级级抓落实, 人人抓防疫的良好氛围, 推动动物防疫工作的顺利进行。

基层畜牧兽医动物防疫工作探究 篇11

【关键词】基层;畜牧兽医;管理;动物防疫

【Abstract】Animal Husbandry and Veterinary doing grassroots work of epidemic prevention, control and extinguishing of major animal diseases, improve the quality and safety of animal products, and promote the healthy and stable development of animal husbandry, to protect people's health and the creation of a harmonious society fundamentally have a very important meaning. The article on how to do grass-roots animal epidemic prevention work of Animal Husbandry and Veterinary forth several views of the author, for peers.

【Key words】Primary;Animal Husbandry and Veterinary Medicine;Management;Animal epidemic prevention

1. 前言

畜牧兽医工作是公共卫生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保持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一项基础性工作。基层动物防疫工作在保证养殖业持续良好的发展、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自然生态环境的良性循环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不仅可以将养殖户的利益损害降到最小化,还能将动物疫病消灭在萌芽状态。

2. 基层畜牧兽医的重要作用和存在的问题以及对策

2.1畜牧兽医产业重要作用。

(1)基层畜牧兽医体系是连接畜牧业生产与市场的桥梁,而畜禽生产流通中的主要问题一直是小生产与大市场的矛盾。单家独户的生产经营, 满足不了社会化大生产的要求,也难以抵御市场风险,难以做到合理调整畜牧业生产结构。畜牧兽医工作是公共卫生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尤其是机构不健全、职责不清晰、法律不完善、队伍不稳定等问题, 严重影响了动物疫病防治能力和动物产品质量安全水平的提高。加之目前国际上特别是我周边国家重大动物疫病时有发生, 甚至出现局部蔓延的趋势,对我国防控重大动物疫病形成较大压力。而建立良好的畜牧兽医新秩序和结构合理的畜牧兽医队伍, 才能根据市场的变化指导生产, 组织广大养殖户开拓市场, 搞活流通, 促进畜牧业健康、快速向前发展。

(2)因此,不断改革和完善基层畜牧兽医站的职能,加强兽医站的能力和服务职能建设,对推进畜牧兽医科技成果转化、促进畜牧业健康发展、保障人类身体健康等方面具有非常重大的现实意义。

2.2基层畜牧兽医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

(1)做好农村散养户的动物防疫工作,是乡镇畜牧兽医站(服务中心)的主要任务之一。如何组织基层动物防疫人员,认真搞好农村散户动物防疫,是个陈旧而新鲜的话题。

(2)我国基层畜牧兽医队伍主要分布在乡镇,基层畜牧兽医体系是实施科教兴牧战略。建立良好的畜牧兽医结构合理的队伍,才能根据市场的变化组织广大养殖户开拓市场,促进畜牧业健康发展。

2.2.1存在的主要问题。

(1)防疫队伍老化。基层防疫队伍老化,不是个别现象,带有普遍性。

(2)工作任务越来越重。

(3)工作环境较差。

(4)经济和政治待遇偏低。

(5)多种因素导致免疫失败,防疫人员信用度受到挑战。

2.2.2對策。

(1)建立基层防疫人员进出机制,加快基层防疫队伍知识化、年轻化步伐、专业化步伐,确保基层动物防疫队伍稳定。

(2)增加基层防疫人员数量,减轻防疫人员劳动强度。超负荷劳动不可能确保防疫项目全,防疫效果好。减轻基层防疫人员劳动强度的唯一办法就是增加基层防疫人员数量。

(3)加强村级组织支持防疫工作力度,改善基层防疫人员工作环境。过去,提倡“各级政府保密度,畜牧部门保质量”,由村级负责组织、协调动物防疫,防疫人员只负责注射。而现实情况是各级行政机构、尤其是村级的组织职能在淡化,防疫人员的工作环境仍然在继续恶化。很多防疫人员孤军作战,防疫人员既要保定大家畜、注射、卡标、发证、登记、建档等,又要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防疫任务,工作环境多么艰苦,要强化村级组织协调动物防疫的职能,各村级要有专人组织防疫,派专人保定家畜,改善防疫人员工作环境,确保防疫进度和质量。

(4)提高基层防疫人员待遇。提高基层防疫人员待遇,减轻他们的工作强度,确保防疫质量,加大基层畜牧资金投入。

(5)加强免疫注射各环节科学管理,提高防疫效果。乡镇畜牧机构要强化防疫各环节管理,生物药品采购、运输、保管和使用各环节,都要按规程办事,来不得半点马虎,避免免疫失败,维护老百姓利益,维护自身信誉!

3. 规范管理,加强基层防疫队伍建设

3.1乡镇畜牧兽医综合站,处在防疫工作的前沿,是开展防疫工作的重要主力,就现状而言,由于机构改革,一些非专业干部调人乡镇畜牧兽医综合站,致使防疫工作的必要性不能得到充分的认识,防疫工作不能顺利开展。因此,应该尽快加强基层防疫队伍培训,多做总结和多多交流,多推广。全面提高防疫工作人员的业务素质和执法水平,使他们能够按照规定的程序和要求。另外,加强法制宣传和制度建设,建立健全规章制度,制定管理办法,依法管事。加强执法队伍,强化执法力度。

3.2加强基层的人员队伍建设,就要创造稳定的工作条件和环境,要建立和强化乡镇畜牧兽医人员的工作责任制。加快推进兽医管理体制的改革, 整合现有资源,建立一支专职的动物防疫队伍, 理顺体制, 明确职责, 积极改善人员待遇, 切实保证这支队伍的稳定。

3.3提高防疫水平及对突发疫情的处置能力。要根据信息化发展的要求,动物疫情要实行动物防疫工作实现数字化,全面掌握疫情动态、实现疫情源头、提高工作质量和效率奠定基础。由于历史原因造成畜牧兽医人员太多、整体素质较低、畜牧兽医人员不从事本职工作的现象比较严重。要努力创造良好条件, 吸引人才加入兽医防检队伍, 要从大专、本科毕业生中吸收、培养年青人才, 充实到这支队伍中去。

3.4建立合理的考核和奖惩机制,激发兽医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建立科学的考核机制,按有关政策实行聘用制和岗位责任制,各岗位按职责和条件,采取按需设岗、按岗用人、按岗定酬、以绩付酬、竞争上岗、公开招聘等办法,以公平公开的竞争优先的原则实行竞争上岗。

4. 小结

动物防疫工作探讨 篇12

关键词:动物防疫,免疫程序,免疫效果

动物免疫效果受诸多因素影响,如疫苗储运条件、稀释方法、免疫途径、操作方法等,为提高动物免疫效果,需选择质量好的疫苗,掌握正确的操作方法,执行科学合理的免疫程序,使用真苗,做到真打。动物疫病防控是保障畜禽生产安全的基础工作,做到“真苗、真打、真有效”是防疫工作的基本方法和最终目的。现总结动物防疫工作经验,以供参考。

1 选择质量好的疫苗,保证“真苗”

1.1 建立完善的疫苗保存制度,确保疫苗来源可靠

严格把关疫苗生产企业的资质认证,确保疫苗生产有证可查。不用无证企业生产的疫苗,不用价格低廉、质量难以保证的疫苗。饲料经销商免费为养殖业主供应的生物制品质量可能难以保障,因为其生物制品没有冷藏体系保证。

1.2 严格按规定储运疫苗

疫苗种类不同,运输贮存要求也不同。如冻干苗,应低温保存,湿苗应在约4℃条件下运输和储藏。疫苗应严防日晒及高温。疫苗运输的路途越短越好,运输次数越少越好。此外,氢氧化铝、生理盐水等稀释液及油乳剂苗不能冻结[1]。

1.3 做好疫苗检查

疫苗使用前,应阅读疫苗使用说明,仔细检查疫苗包装情况。忌用瓶子有裂纹、瓶塞松动及疫苗色泽、物理形状等与说明书不一致的疫苗。不用过期疫苗或上批未用完的疫苗。

2 掌握正确的方法,保证“真打”

2.1 选择合适的器械

注射用具要做到一畜一个针头,家禽一户一个针头。注射用针头大小要依据注苗畜、禽而定,不能过大,以防疫苗回流,导致注射剂量不足,也不能过短,导致进针深度不当,会导致免疫失败。给畜注苗一般使用10~12号针头,给禽注苗一般使用6~7号针头;皮下打针不要用粗针头,特别是给仔鸡注射要用细针头,打油性药液可用略粗一点的针头[2]。

2.2 正确配制疫苗

疫苗现用现配,配制时严格按照说明书操作。稀释液应该按说明要求进行选择。疫苗用前应充分摇匀。在最短时间内接种完毕。避免阳光直射、高温、冰冻等环境。已稀释或打开的疫苗必须3 h内用完,如注射时间逾3 h,应将疫苗暂时贮存在疫苗冷藏箱或4℃冰箱内。

2.3 找准准确的部位

注射方式要正确,注射部位分皮下、肌肉、胸腔、交巢穴注射,要根据不同的疫苗和畜禽种类按要求进行,不能一律采取肌肉注射。注射角度要正确,注射针头由上向下斜上方45℃注入,不能打飞针使疫苗液溢出造成剂量不准。在给禽腿部打针不要打内侧,因为禽类腿部的主要血管、神经都分布在腿内侧;胸部打针不能垂直刺,仔禽、雏禽肌肉薄,垂直刺容易穿透胸膛,导致药液打入胸腔,引起死亡。注苗时,防止伤及内脏。

2.4 做好规范的消毒

免疫接种前,采取高压灭菌或煮沸消毒注射器及针头等所需器械。稀释疫苗前,用70%~75%酒精消毒疫苗瓶盖、稀释液的瓶盖后,再将注射器的针头插入稀释,用2%~5%碘酊消毒注射部位,再用70%~75%酒精脱碘后方可接种。用专用针头吸取疫苗,不得用使用过的针头。注苗部位不能存留向下流淌的消毒液,避免消毒液随针头流进皮下或肌肉影响免疫效果。

2.5 注射合适的剂量

不能为了减少过敏反应而随意降低注射剂量,避免因注射剂量不足造成免疫失败;也不可为了追求免疫效果而随意加大剂量。严格按说明书规定的用量注射即可达到最为理想的免疫效果。生产实践中确需加大疫苗的剂量,也应经过抗体效价的检测后方可进行,不能盲目[3,4]。

3 执行科学的程序,保证“真有效”

3.1 加强接种畜禽的科学管理

注苗前后加强被注苗畜禽的科学饲养管理,使其有一个舒适的环境,以保证抗体的产生。“三不打”家畜应详细登记其发病、怀孕、断奶时间,为补打奠定好基础。减少应激反应,防疫员要随身携带抗过敏药物,如肾上腺素等,对接种动物过敏进行救治。

3.2 科学制订免疫时间

避免多种疫苗同时使用。2种病毒性活疫苗的使用要间隔7~10 d。科学制订首免时间,按时按规定免疫,尽量在最佳免疫期免疫。首免后,应按程序对畜禽进行2~3次加强免疫。在使用细菌或病毒性弱毒苗接种前后1周禁止使用抗菌素、磺胺类药物、抗病毒药或有此类药物的饲料添加剂。

3.3 认真对待抗体检测

采血避免采用一头(只)多份的做法,若遇所采畜禽免疫效果差,会影响整体抗体水平,不能正确反映实际免疫效果。

参考文献

[1]黄胜昌,杨建业,徐爱友.动物免疫存在的问题及免疫证明在动物防疫中的应用[J].山东畜牧兽医,2013(1):67-68.

[2]李文元.磨黑镇村级兽医员动物防疫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山东畜牧兽医,2013(1):68-69.

[3]毛志忠.乡村动物防疫工作的现状及对策探讨[J].甘肃畜牧兽医,2013(1):28-29.

上一篇:PowerMILL下一篇:郁江双线特大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