肉牛养殖的动物防疫(共10篇)
肉牛养殖的动物防疫 篇1
进入新世纪后,我国经济获得快速发展,养殖业进入发展的黄金时期,人们逐渐重视肉牛养殖,其养殖模式逐渐步入现代化模式。但是进行养殖的时候我们应该重视肉牛养殖场的动物疫病防治工作,该问题需要我们深入研究,以保障肉牛养殖快速发展。笔者对此进行分析和研究。
1规模肉牛养殖场动物防疫在的问题
1.1饲养场所和动物防疫的要求不相符
当前已经有很多肉牛养殖场所已经实现规模化养殖,做好建筑结构和基础设施工作,不能混合生产和生活区域,二者至少需要有半米的距离,有的养殖场所缺少动物疾病隔离观察区,导致疾病蔓延,影响肉牛的正常生长,导致经济效益难以提升。和动物防疫制度相比,肉牛养殖场所有诸多不合理之处,难以发挥很好的消毒防疫工作,这让病毒还有可乘之机,在肉牛养殖场内蔓延疾病。
1.2缺乏规范的动物的免疫程序
一些肉牛养殖场的疫病措施不科学,缺乏规范的免疫程序,在他们的意识里,认为没有必要定期进行免疫治疗,进行免疫预防的时候没有严格按照相关的免疫操作,一些肉牛免疫后容易混合未免疫的肉牛,也就意味着免疫措施难以发挥作用。
1.3存在重大疫病发生隐患
由于一些肉牛的养殖场规模较小,缺乏必要的免疫预防措施,导致肉牛养殖场所的防疫措施存在漏洞,给疫病的出现造成可乘之机。
1.4滥用抗菌素药物影响动物的防疫效果
一些养殖场在对肉牛进行养殖时在饲料中大量混入抗生素,同时疾病治疗的过程中也大量使用抗生素药物,由于滥用抗生素,因此致使防疫效果不显著,在肉牛出现疾病后,很多养殖者首先想到的治疗措施就是使用抗生素,事实上,一些抗生素在治疗的时候确实能发挥一定的作用,但是在治疗时也把一些肉牛体内的有益菌种群落杀死,对其今后的自动预防效果造成严重影响。长时间下去,使用的抗生素会在肉牛体内大量残留,对疫苗形成抗体,耐药性的出现对今后肉牛的治疗极为不利。
2提升肉牛养殖场防疫工作质量的措施
2.1改进肉牛养殖环境布局和设施设备
不管肉牛养殖场所的规模,必须科学的建设养殖场地,在制度上符合动物免疫要求,严格区分养殖场地的饲养、生产、防疫,不是本场内的养殖人员严禁进入养殖区域,同时养殖场所应该设置良好的消毒措施,以便更好的养殖肉牛。养殖环境要保障良好,肉牛舍内应该保持清洁、干燥、通风,如果条件允许应该安装一体化的引水系统,实现科学的饮水供应,保障饮水的科学性。
2.2建立健全科学的动物防疫制度
相关部门应该建立健全动物防疫制度,这对肉牛养殖场经济效益的提升具有较强的促进作用,包括按照相关防疫制度建立的消毒制度、报关制度等等,还应该制定外来人员消毒制度,作为养殖场要严格按照这种制度执行,不能以无所谓的态度面对这种制度的执行,让相关饲养员养成科学的防疫思想,并在实际工作中实施,按照相关制定执行。肉牛养殖场应该分工明确,细化工作到人,保障各个执行人员严格约束自身,在自身的工作中自觉提高养殖场防疫要求,唯有如此才有可能有效的预防疾病发生,养殖场应该要请相关专家指导自身的防疫制度,对养殖场内薄弱环节应自觉强化,不仅如此还应该公示大众,自觉接受大众的监督。
2.3规范肉牛养殖场药品的使用
在养殖肉牛的过程中不管是使用抗生素或者各种消毒药品,都应该根据相应的实际情况合理使用,不能超剂量使用药物,虽然在饲养过程中使用一些药物会对动物发挥很好的保护作用,但是大量使用各种药物势必会在肉牛体内积累和富集,长此以往必然会威胁肉牛的健康生长,严重的会导致其死亡。所以,应该科学的制定肉牛养殖过程中药剂的使用,坚决不能过量使用各种药物,使用药物的过程中应该本着科学用药的精神和意识,按照生产厂家的相关说明合理使用。
肉牛养殖的动物防疫 篇2
一、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防重于治”的原则,防止动物疫病发生,提高养殖效益。
二、规模养殖场应经动物防疫监督机构进行动物防疫条件审核、审批并验收合格,颁发《动物防疫合格证》后,方可投入使用。
三、规模养殖场法人为动物防疫工作主要责任人,认真组织做好各项动物防疫制度的落实工作。
四、商品畜(禽)实行全进全出或实行分单元全进全出制饲养管理。
五、规模养殖场严格按照规定的畜(禽)免疫程序进行疫苗免疫。
六、规模养殖场生产区内禁养其他动物。
七、坚持自繁自养,必须引进时,应从非疫区,取得《动物防疫合格证》的种畜(禽)场或繁育场引进经检疫合格的畜(禽)。畜(禽)引进后,应在隔离舍隔离观察2周以上,健康者方可进入健康舍饲养。
肉牛养殖的动物防疫 篇3
1.动物疫病防疫误区
1.1思想认识存在侥幸心理
在当地部分养殖户(特别是动物饲养量少的养殖户)由于防疫意识不高,对动物防疫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养殖过程重发展轻保护,重效益轻防疫。认为养殖与防疫无关,不但不支持积极主动的动物防疫的工作,反而去阻挠防疫工作的进行,给防疫工作带来了很大的麻烦。
1.2 防疫认识错误
在疫病防疫过程中,重疫苗接种轻饲养管理措施。以为免疫接种是万能的,片面以为只要是防疫做好了,动物的防疫做到位了,将防疫等同于免疫接种,对消毒等生物的安全措施认识不足。最终导致外界的病原广泛存在,增加了畜禽传染上一些疾病的几率,给养殖业主带来了一定的经济损失。
1.3 平时重养轻防
在当地,很多养殖户在平时饲养过程中,为了节省资金,对疫病不进行防疫,一旦发生,病情无法控制,造成巨大经济损失。
1.4 重经济效益轻生态保护
在农村,养殖主要以散养,小规模饲养为主。养殖户为了节约资金,养而不防,防而不严,重效益轻管理,一味地加大饲养密度,不重视对畜禽排泄物的集中收集、处理,甚至出现乱排乱倒,动物尸体乱扔乱弃现象。造成环境污染,传播疫病。
1.5 场舍建筑布局不利于防疫
饲养动物的环境和猪舍大多选择一些的废弃的屋舍改变一下而成,所以各方面的环境很差,如通风、光照、透气、保暖性能等方面表现很差,天气改变时会造成一些感冒、疾病的发生。一些散养的和不规范的操作还是很多。一些分散管理的方式没有严格管理的制度,户挨户,栋连栋,场接场,没有一些必要的隔离和安全措施,发生疫病的时候,隔离非常的困难,影响到整个防疫的效果,带来了很大的经济损失。个别规模养殖户目前多停留在初级阶段,场区内没有实现统一管理,不同年龄和用途的动物同舍,不分动物生长时期和饲养用途,把不同种类的养殖动物放在一起,由于饲养密度大,一旦发生疫病,隔离封锁更加困难。
1.6 缺乏疫病防疫监测体系
对动物疫病观察能力差患病动物在患病初期容易被忽视,发现时已经到中后期,病情严重,拖延了诊治时间,应诊时预后不良,失去了治疗价值,造成经济损失。
1.7 交易流通环节无检疫
在当地畜禽仍主要是采取集市的方式进行交易,在许多地方,交易、屠宰、加工等场所动物防疫条件不合格,但很多交易市场大多建在闹市之中,路边道旁,里面的规模不是很大,畜禽来自很多的四面八方,进入市场缺少很有效的免疫处理,很容易造成疫病的传播。
1.8基层防疫体系脱节
防疫经费投入很少,基层的的一些畜牧兽医中心的很少,条件非常简陋,形同虚设。除简单的体温剂、听诊器、注射器、保温箱、消毒喷雾器外,没有比较先进的疫病监测诊断设施,加之无专业兽医防疫人才,很多地方有站无人,形同虚设。无法保证动物重大疫病防治工作的需要。
2.当地动物疫病危害及现状
据不完全统计,近几年来,当地新增加的动物疫病就有10余种,其中猪蓝耳病、猪伪狂犬病、圆环病毒等疫病均对我地的养猪业造成了较大影响;2010在当地爆发的动物口蹄疫给小型养殖户造成毁灭性打击。总的来说,当前动物疫病流行现状具有以下特点:
2.1疫病种类多,流行范围广
由于养殖规模不规范、饲养密度过大、防疫技术落后、检疫不严格等。造成疫病种类不断增多,易造成大面积流行。
2.2旧病新变,危害更严重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畜禽饲养集约化、规模化的发展、养殖经营范围扩大、畜禽及其产品流通渠道增多,成为疫病流行的客观条件,导致猪瘟、奶牛布氏杆菌病、结核病等已经被控制了的疫病又重新抬头,某些疫病呈扩散蔓延之势。
2.3亚急性型疫病日益增多,病情更复杂
养殖户引进种畜、种禽、野生动物和动物产品的品种和数量显著增加,检疫不严格,以及缺乏有效的监测手段和配套措施,致使外来动物疫病传入,并呈流行扩大之势。
2.4滥用药物,滥增剂量,使病原产生抗药性
由于未能充分掌握病原体的发生与变异规律,在流行过程中被误诊或免疫失败。同时,在病害防治中,长期盲目滥用抗菌药和含抗菌药物的饲料添加剂,导致病菌耐药性的普遍产生,防治效果越来越差。
3.建议和对策
3.1组织培训,提高养殖、防疫技术水平
对从事畜禽养殖的专业户组织参加相应的养殖培训班,通过学习和培训,从理论和实践上掌握科学养殖技术。
3.2加大动物防疫工作的宣传力度,普及动物防疫知识
充分利用各种媒体广泛宣传动物防疫工作的重要性,让养殖户认识到做好动物防疫工作不仅可以减少动物疫病的发生,降低畜禽发病死亡率,提高养殖效益,而且还能最大限度地防控重大动物疫病,保障畜牧产业的安全,保障人民群众生命的安全。通过加大宣传力度,切实提高广大养殖户对动物防疫工作重要性的认识,提高他们自觉配合政府和有关部门做好动物防疫工作的主动性。
3.3健全防疫机构,提高防疫技术人员技术水平
加强基础动物防疫队伍的技术培训,定期举行培训班或讲座,分层次对动物防疫人员进行基础知识、基本操作技能、法律法规知识培训,加快知识更新步伐。不断提高防疫人员的业务素质,提高防疫技术水平,建立一支能吃苦耐劳、责任心强、技术水平较高的动物防疫员队伍。提高动物防疫的科技含量,确保防疫工作科学化、规范化。
3.4加大执法力度,发展规模养殖
建立健全动物防疫监督机构,完善动物防疫监督体系,切实抓好产地检疫、屠宰检疫和运输检疫,没有免疫证明和免疫标识的畜禽不予出具检疫证明,没有检疫证明的畜禽不准销售、宰杀和进入流通环节。
3.5重视动物免疫程序的建立
养殖户动物防疫失败的原因 篇4
1 畜禽养殖圈舍建设不符合防疫要求
1.1 在居民区中搞养殖
海城市的畜禽养殖业是在庭院养殖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正房住人, 厢房、庭院建畜禽圈舍搞养殖, 农村又有互相串门唠家常的习惯, 最容易把疫病传入和带出。
1.2 无粪便污物无害化处理设施
在海城有一些地方对畜禽养殖的粪便大多丢置在大门外、河道旁, 建粪便的无害化处理设施的几乎为零。
1.3 无外引动物隔离观察设施、圈舍
由于无外引动物隔离观察设施和畜禽圈舍, 外引的动物直接混群饲养, 患病畜禽与无病畜禽混群饲养, 极易造成疫病传播和流行。
1.4 无防疫消毒设施
大多数养殖场大门处无消毒槽, 认为消毒可有可无, 没有建立防疫消毒制度。外来车辆和人员不换鞋和衣服进入场区, 车辆不经消毒进入场区。或虽有消毒槽, 消毒药不经常更换。冬季消毒槽的消毒药液冻结, 对过往车辆不进行消毒。
2 疫苗免疫失败原因
2.1 疫苗因素
2.1.1 疫苗质量不佳
疫苗本身质量不佳, 一是非正规生产厂家生产的不合格疫苗;二是正接近过期或已过期疫苗;三是虽在有效期内但因运输保管不当已失效的疫苗;四是疫苗稀释后未在规定时间用完而发生疫苗变质。
2.1.2 疫苗选择错误
所选用疫苗毒株和当地动物流行和毒株不相符。所产生的抗体不能对动物产生有效保护作用, 当地流行禽流感H5亚型Re-4、Re-6毒株, 若只用H5N1亚型Re-4、Re-5毒株免疫则不能达到免疫目的, 若用传统的呼吸与繁殖综合症疫苗防治高致病性猪蓝耳病, 将会造成猪高致病性蓝耳病防治失败。
2.1.3 疫苗干扰作用
用时给动物注射两种以上疫苗时, 易对免疫系统造成压力, 使之不能有效地同时产生足够的两种以上抗体, 造成免疫失败, 甚至造成免疫麻痹。
2.2 动物因素
2.2.1 动物健康状况不佳
体弱或有病的动物, 往往免疫功能不佳, 对免疫不能产生很好应答反应, 产生的抗体少甚至不产生抗体, 对动物不能形成有效的保护。
2.2.2 母乳抗体的干扰
母病抗体较多, 会干扰后天的免疫, 使免疫不能产生免疫应答反应, 造成免疫失败。
2.2.3 免疫抑制病的存在
目前, 已知能产生免疫抑制的疾病有鸡马立克氏病、法氏囊病、网状内皮增生病等对鸡的免疫有抑制作用, 猪蓝耳病、猪瘟对猪的免疫有抑制作用。
2.3 免疫时操作失误
2.3.1 免疫注射时免疫剂量不够
在实施免疫时由于保定不好, 会出现打飞针现象。本应注射肌肉内吸收的, 由于动物的躲闪把疫苗注射到脂肪内, 疫苗不能吸收造成抗原量小, 不能刺激动物机体产生免疫应答反应。
2.3.2 免疫部位不正确
没有按照说明书要求的免疫部位实施免疫, 如皮内注射改为肌肉注射。后海穴注射改为肌肉注射, 肺内注射改为肌肉注射等。
2.4 营养物质的缺乏
动物钙、磷比例失衡, 缺乏磷或钙, 维生素缺乏。必须氨基酸的缺乏均能造成免疫失败。
2.5 强毒株的存在
养殖场动物防疫管理制度 篇5
一、坚持“预防为主”的方针,不断完善动物防疫制度,落实动物防疫措施,降低疫病风险,实现安全、高效生产。
二、商品畜(禽)实行全进全出或实行分单元全进全出制饲养管理,人员、用具专人(具)专圈管理,不窜圈。加强空圈期的消毒灭病工作。
三、遵守强制免疫制度,规模养殖场严格按照规定的畜(禽)免疫程序进行疫苗接种,凡国家规定的强制免疫病种必须100%免疫,并佩戴畜禽标识。
四、健全消毒制度,落实专职消毒人员、器械和药品,坚持定期消毒。
五、遵守动物检疫申报制度。出售或调运、引进动物,应提前报检(种、乳、役用动物提前15天,屠宰动物提前3天)引进动物经检疫合格并持有效的动物检疫合格证明后,方可出售、调运和引进。
六、坚持动物疫情隔离观察制度。应建专门的隔离观察圈舍,患病动物应及时送隔离舍,进行隔离诊治或处理,新引进的动物必须标、证齐全,并隔离观察30天以上确认健康后方能并圈饲养。
七、遵守动物疫情报告制度。发现动物群体发病或者批量死亡,应立即报告。并及时采取隔离、消毒等控制措施,防止病原扩散。对病死动物实施无害化处理,严禁屠宰、出售、运输病死动物及其产品。
规模养殖场动物防疫措施的探讨 篇6
5防控措施
(1) 加强领导、加强协调、增加监测投入、建立稳定的投入机制。完善和建立家畜吸血虫病防治机构, 设置家畜血防专职人员, 定编、定制、定责, 负责家畜血防项目管理和家畜血防传染源控制。加强队伍建设, 提高血防专业人员素质教育与业务能力
规模养殖场是提供动物及其动物产品生产基地, 是市场上畜产品的主要来源, 其所生产的畜产品质量好坏直接影响到消费市场肉类食品质量和消费安全。动物疫病是造成畜产品质量安全危害的最大因素, 也是决定养殖生产成败的关键。因此, 高度重视规模养殖场动物疫病防控工作, 采取有效的防控措施, 抓好防疫工作非常必要。本文仅从规模养殖场自身如何做好疫病防控工作来探讨, 意在提升规模养殖场对动物疫病的综合防控能力, 提高保护效果和养殖的经济效益, 供同行们和规模养殖场户参考。
1 要规范防疫管理
落实岗位责任制, 明确分工职责, 任务明确。要建立完善的管理制度, 如防疫制度、免疫制度、消毒制度、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制度, 保证各项工作有效实施。
2 要科学免疫
结合本场实际制定科学的免疫程序, 严格执行免疫操作规程, 做全免疫项目, 保证免疫剂量, 确切的免疫接种工作, 保证免疫效果。
3 采取科学的养殖方式
严格执行全进全出制封闭制养殖, 单一品种养殖, 防止出现本场内交叉养殖, 有利于疫病控制。
4 坚持经常性的定期消毒
消毒是消灭病原体的非常重要的措施, 可消除很多疫病的发生隐患。至少每10d消毒一次, 必要时每周消毒一次, 周围环境有风险时3d消毒一次。消毒用药要保持足够消毒药浓度和剂量, 实行几种消毒药品交替使用, 做到消毒有效。一般
培养, 不断提高专业技术水平。加强
宣传, 提高群众血防意识, 血防工作
人人有责。
(2) 加快重点地区新农村建设和家畜血防圈舍改造项目实施步伐, 彻底改变传统的种植习惯、养殖习惯、生活习惯和管理方式, 强化家畜圈养, 落实放牧管理制度, 禁止到有钉螺地带放牧, 设置警示牌, 落实禁牧管理按照药品使用说明书要求的浓度配比, 每平方米用稀释后的消毒液要保证300ml。同时对消毒工作开展情况认真做好消毒记录。
5 做好粪污处理
保持场内卫生清洁, 防止造成环境污染。及时清理动物粪便, 建立污水处理井和粪便堆积发酵场, 粪便污水经发酵处理后排放或做肥料使用, 消除场内外污染隐患, 减少疫病发生。
6 做好病死动物无害化处理
对病死动物要焚烧、深埋处理, 有条件的要用焚尸炉等无害化处理设备进行彻底的无害化处理, 彻底消灭疫源。绝对不能只图小利, 私自销售、乱扔、乱埋病死畜禽。因此, 各位养殖场的法人一定要按规定执行, 为别人也为自己创造一个良好的卫生环境, 保证所饲养的畜禽和人身安全及他人的生命安全。对病死畜禽国家有明确规定, 绝对禁止他用的, 一旦销售、乱扔、乱埋病死畜禽将会受到严肃处理。
7 要认真接受畜牧兽医部门的监督指导, 依法从业, 规范养殖
规模养殖场要积极配合技术人员, 把各项防疫工作做到位, 形成防疫灭病合力。
8 发现可疑病例及时报告
发现可疑病例或批量死亡, 要及时向当地畜牧兽医部门报告, 以便采取快速、有效的防控措施, 及时扑灭疫情。
规模养殖场通过上述主要措施的实施, 即可有效防范养殖过程中的主要风险, 取得良好养殖效果。
人员, 明确责任, 彻底切断传播途径。
(3) 加强疫情监测及投药化疗工作。重点地区继续采取以村为单位, 整村推进, 前面进行吸血虫病常规监测。尤其要加强散牧和外来牲畜的疫情监测, 同时继续实施预防性投药化疗工作。
临夏市的规模养殖与动物防疫 篇7
1 临夏市畜牧业现状
1.1 规模化、专业化的畜牧业生产快速发展
临夏市近年来通过政府引导、政策扶持、完善服务、培育龙头企业等工作的开展, 破解畜牧产业发展难题, 推动了畜牧养殖向规模化、集约化、专业化、标准化方向转变, 逐步替代千家万户的散养方式, 规模养殖牛已占全市存栏量的40%以上, 羊占21%以上, 新建规模养殖场960个, 养殖现模在200~800头 (只) 左右。
1.2 异地育肥增体增利, 集散动物活跃市场
临夏市人口相对集中, 人均土地面积小, 做生意是本地人的谋生长项, 部分热心于动物养殖的农户, 看中市场, 抓住商机, 在冬春枯草季节, 从牧区收购贩运乏弱动物, 集中快速育肥后屠宰加工, 供应市场, 为临夏市畜产品市场营造了欣欣向荣的气氛。临夏市实际年存栏牛28万头, 羊127万只, 而年出栏牛15万头, 占45%, 羊72.5万只, 占70%。农户不仅谋取了利润, 通过育肥增体, 提高了动物生产能力, 避免了异地动物因缺草死亡的资源损失。
1.3 资源综合利用注重美化环境
临夏市人稠地少, 自然资源有限, 以种植高产玉米为主, 农作物秸秆自然是动物养殖的重要饲草料资源, 为充分利用资源, 积极响应科技部门的指导, 科学加工, 认真青贮, 购入配合精料, 科学综合利用, 且十分注重美化环境, 家家房前屋后, 鲜花朵朵, 村头田尾, 绿树成荫, 一派和谐气象。
1.4 动物防疫更加科学有序
昔日兽医为动物防疫走乡串户、强迫养殖户进行疫病免疫的现象已基本消失, 而配有兽医的养殖场 (户) , 主动要求防疫监督部门及时供应可靠有效疫苗, 进行程序化免疫的规范操作却成了主题, “养殖必先注重防疫”的理性认同处处可闻, 且还时常聘请省级动物防疫部门的专家讲课演示, 现场指导动物防疫, 把防疫工作摆到了应有的重视高度。
2 存在问题
2.1 虽然导入动物快速育肥、增体增利、活跃市场
是件有意义的好事, 但随之引进动物疫病的危险增加, 尤其从不同地域集中而来的动物, 容易带入不同的疫病, 危害当地存栏动物, 动物防疫、检疫部门应加强检疫, 花大力气检查监督和指导动物集散与育肥, 防止疫病传入。
2.2 尽管在市政府和专业部门的科学指导下, 建设
了基本符合动物防疫条件审核的很多动物养殖场, 但据检查约有40%的养殖场, 没有严格遵守要求, 外来人员进入养殖场内部参观、场门口消毒间虚设和不清理运动场粪尿的现象依然存在。因临夏市人稠地狭, 养殖场相对集中, 且引入动物居多, 严格规范执行动物防疫要求, 势在必行。
2.3 养殖场兽医室过于简单。检查发现, 有半数以
上兽医室药品乱堆混放, 药品架不足或没有, 不符合卫生要求, 冷冻冷藏药品与食物共置冷藏的现象随处可见, 与人与药均不安全, 应当改进。
3 发展建议
浅谈规模养殖场动物防疫 篇8
1 规模养殖场动物防疫现状
1.1 规模养殖场饲养管理人员素质
(1) 饲养管理人员素质;因文化层次参差不齐。他们对养殖科技知识掌握的程度也不一样, 有的掌握较深较牢、有系统的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 能科学合理地管理好养殖场并取得明显的经济效益;有的则尚未入门, 饲养管理全听有经验的养殖户的指点。
(2) 养殖场地建设:养殖场场地有科学规范的, 也有不规范的;也有因地制宜随便而建的;内部设施设备有现代科学合理的, 也有因陋就简原始化的。
(3) 规模养殖场的动物防疫制度方面;规模大的养殖场防疫制度相对较为健全, 措施落实及防疫效果也较好;规模相对较小的动物防疫的制度不健全, 措施也相对落实较差, 其防疫效果也不够理想。
1.2 动物防疫现状
规模养殖场虽能批量生产畜产品, 养殖效益较高, 但其风险较大, 特别是动物疫病危害的风险较大;养殖户已充分地认识到了防疫的重要性, 整个养殖过程都主动积极的防疫, 初涉规模养殖户常听信于有经验的养殖户的防疫安排, 别人怎么说就怎么做, 别人说要用什么药品、疫苗, 就购买什么药品、疫 (菌) 苗使用。
2 规模养殖场动物防疫存在的问题
2.1 饲养场所不符合动物防疫要求标准
部分养殖场建筑布局、设施设备不符合防疫的要求。一是生产区和生活区、工作区、接待区混为一体, 不能有效地隔离开来, 且生产区未设动物隔离观察治疗区, 很容易导致疫病的传播和发生;二是动物饲养圈舍、养殖场出入口未设立消毒设施或消毒设施不符合动物防疫要求, 达不到消毒防疫的效果。
2.2 动物免疫程序混乱
养殖场动物免疫注射, 有的使用单苗, 有的使用联苗;常期不按规定日龄及季节来免疫注射, 免疫后又没有佩戴免疫标记;如卖给散养农户, 很可能遇农村散养普防时再次注射, 不但不能产生较高的防疫抗体, 反而还会使体内的有效免疫抗体滴度降低, 导致免疫的失败。
2.3 动物免疫用疫苗来源复杂
养殖场所用疫 (菌) 苗来源相当复杂。仅有少部分养殖户向动物防疫主管部门订购、领用, 其余大部分从市场购买, 这些途径来的疫 (菌) 苗是否安全有效, 使用后免疫力是否增强。目前, 已有个别养殖场出现了免疫失败的现象。
2.4 存在重大疫病发生隐患
少数养殖场的防疫存在滥用疫 (菌) 苗和漏防的现象。本地从未发生过的疫病也购买疫 (菌) 苗来注射, 但往往却漏防造成易发疫病的免疫空白, 大有诱发重大疫病的可能。
2.5 滥用抗菌素药物影响动物防疫效果和产品质量
个别养殖场在养殖过程中, 对抗菌素药物的使用过滥。一是饲料中滥加, 二是治疗时大剂量加倍使用;三是防疫注射反应抢救时用抗菌素, 虽然对抢救有一定的疗效, 但影响疫 (菌) 苗的效力。长期大剂量使用, 致使动物体内长期残留, 防疫注射时影响免疫效力, 同时也严重影响着畜产品的质量安全。
3 建议
3.1 提高饲养管理人员的科技水平
提高养殖户的科技水平很有必要而非常迫切, 掌握了科技知识才能切实做好动物防疫工作, 才能生产出无公害的畜产品。只有通过科技培训, 技术指导, 才能提高经济效益, 畜产品质量安全。
3.2 改进养殖场环境和设施设备
养殖场无论大小环境布局必须科学合理。养殖区和生活区、接待区等应严格分离, 闲杂人员一律不允许进入养殖区。养殖场和圈舍进出处应设立消毒设施。养殖生产区内应设疫 (疾) 病隔离观察治疗区, 粪便无害化处理。应供给科学合理清洁的卫生饮水。
3.3 建立健全科学的动物防疫制度
是提高养殖场效益的关键措施之一。按照动物防疫法规定, 建立健全引种申报防疫监督制度、定期清洗消毒、按科学合理的免疫程序、严管理进出场消毒制度等。
3.4 规范养殖场防疫疫 (菌) 苗的使用管理
防疫用药品必须按国家法律法规规定, 由动物防疫监督部门统一管理和部署下进行, 不得擅自增减, 特别是重大疫病防制必须坚决免疫注射到位。实行免疫档案登记管理监督制度。
3.5 规范规模养殖场动物保健药品的使用
肉牛养殖的动物防疫 篇9
1 奶牛养殖小区场址选择的要求
养殖小区要建在地势高、干燥、背风向阳、空气流通、土地坚实、地下水位低、便于排水排污并且有斜坡的开阔平坦地方, 最好是沙壤土地。应水源充足, 水质良好, 能保证生活生产用水。养殖小区的位置与居民生活区、生活饮用水源地、学校、医院等公共场所的距离应符合规定标准。一般应在居民点的下风头, 距村镇工厂500米以上。水质符合《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的规定, 交通便利, 供电方便, 要求距主要交通道路500米以上。远离屠宰、加工和工矿企业, 特别是化工类企业, 远离噪音。
2 奶牛养殖小区场区规划的要求
应本着因地制宜、科学饲养、环保高效的原则, 合理布局, 统筹安排。场地建筑物的配置应做到紧凑整齐, 提高土地利用率, 节约用地, 不占或少占耕地。生产区封闭隔离, 工程设计和工艺流程符合动物防疫要求。养殖小区内可划分为生产区、生产辅助区、生活管理区和粪尿污水处理、病畜管理区等, 要求布局合理、分区严格管理, 分设净道与污道、雨污严格分开, 便于防疫消毒灭源等。多场 (户) 入住养殖小区的, 生产管理要有统一要求、统一标准。
3 牛舍建筑的要求
奶牛舍最适合的温度是10℃~18℃, 温度低于0℃或高于24℃, 对奶牛有一定影响, 尤其是高温高湿的环境, 对产奶量影响较大。应采用半开放式牛舍, 设有顶棚, 四面敞开或座北朝南、前面敞开。奶牛舍可设计为单列式或双列式, 单列式牛舍一般跨度为5.5~6.0米, 双列式牛舍一般跨度为11.2~12米, 双列式中间通道宽1.5~1.8米。牛床应做成斜面, 一般坡度为1%~1.5%, 成年牛的牛床长1.8~2.0米, 宽1.2~1.3米, 床下坡面设有排粪沟。牛床前设有固定的水泥饲槽和颈枷, 饲槽宽0.5米, 深0.25~0.3米。每栋牛舍的前面或后面, 要有运动场, 在场内设有饮水池, 同时有凉棚、盐槽, 运动场面积不小于每头牛20~25平方米。
4 养殖小区的动物卫生防疫要求
在生产中应坚持以防为主的方针, 制定有隔离措施和传染病控制措施, 有预防、治疗奶牛常见疾病规程, 有传染病发生应急预案, 有效防止和消灭奶牛疫 (疾) 病, 提高养牛的经济效益。
4.1 建立完善的防疫消毒制度
4.1.1 据奶牛小区的饲养规模, 在小区周围应建围墙, 大门口应设消毒池等消毒设备。生产区与生活区严格区分开。生产区门口应设置消毒池和消毒室 (内设紫外线灯等消毒设施) 。车辆消毒池要求:长4.5米、宽3.5米、深0.1米;人行过道消毒池要求:长2.8米、宽1~1.4米、深0.05米。池底要有坡度, 并设排水孔。消毒池内应常年保持足够量的2%~4%氢氧化钠溶液或其他有效消毒药。外来人员一般不得进入生产区, 严格控制非生产人员进入生产区, 必须进入时应更换工作服及鞋帽, 经消毒室消毒后方可进入。
4.1.2 定期使用2%的苛性钠溶液或10%的石灰乳等消毒液对牛舍、周围环境、运动场地面、饲槽、水槽等进行消毒处理。
4.1.3 小区奶牛要实行《奶牛健康证》管理和免疫标识制度, 通过对奶牛佩戴耳标, 实现一牛一标一号, 建立档案, 详细记录奶牛免疫、饲养和用药情况, 及时掌握和监控牛群疾病状态, 为小区原料奶卫生安全追溯制度奠定良好的基础。
4.1.4 每年春、秋季各进行一次结核病、布氏杆菌病等动物疫病的检疫检测和健康检查。每年春、秋各进行一次疥癣等体表寄生虫病的检查和驱虫;6~9月份, 梨形虫病流行区要定期检查并做好灭蜱工作, 10月份对牛群进行一次肝片吸虫等的预防驱虫, 春季对犊牛群进行球虫的普查和驱虫工作。按免疫计划实施口蹄疫等疫病的免疫接种, 一般每年进行2次, 可分春、秋两季各一次或按免疫时间注射。根据牛场实际, 必要时可选择注射炭疽、乳房炎、布氏杆菌病疫 (菌) 苗等。使奶牛符合国务院兽医主管部门规定的健康标准。及时处理粪尿, 防止污染环境。
4.1.5 新引进的奶牛必须持有法定的检疫合格证明, 并严格执行隔离检疫制度。即购进后, 隔离饲养2个月, 经检疫无疫病、确认健康后方可进入小区饲养。
4.1.6 饲养人员每年应进行一次健康体检, 如发现患有人、畜共患传染病者, 应及时调离, 以防人、牛交叉感染。
4.2 发生疫情时的紧急防制措施
4.2.1 早发现、早诊断、早报告疫情。迅速隔离、处置病牛。
4.2.2 当发生口蹄疫等危害严重的传染病时, 应及时划定疫区封锁, 隔离、扑杀病牛, 建立封锁带, 出入人员和车辆要严格消毒, 同时严格实施环境、栏舍、污物消毒和污水、污物、病死动物、染疫动物产品的无害化处理。
4.2.3 当发生牛流行热、梨形虫病等一般动物疫病时, 对病牛及隔离区内的牛只实行合理的综合防制措施, 包括疫苗的紧急接种、抗生素治疗、特异性疗法、化学疗法、增强体质和生理机能的辅助疗法等。
4.2.4 当检疫检出结核病、布氏杆菌病等慢性或隐形长期带菌 (毒) 疾 (疫) 病时, 应淘汰病牛。
4.3 普通病的防治
抓好奶牛不孕症、乳房炎、蹄病这三大病为主的普通病防治工作。
4.3.1 分别制定保健、防治计划或防治规程, 预防与治疗相结合。
4.3.2 及时处置可能引起这三大病的诱因。采取及时治疗子宫疾病、做好干奶处理、修蹄、浴蹄等措施, 有效防治奶牛不孕症、乳房炎、蹄病这三大病的发生。
4.3.3 一旦发病及时治疗 (含所有普通病) 。
4.4 建立养殖用药档案
做好防疫、用药、治疗、处置等各项记录, 按规定执行休药期和牛奶废弃。抗生素及其他兽药使用符合《奶牛场卫生及检疫规范》要求, 有抗生素和有毒有害化学品采购使用管理制度和记录, 有奶牛使用抗生素、隔离及解除隔离制度和记录。按规定保存档案、病例和处方。
5 养殖小区要实行统一管理
肉牛养殖的动物防疫 篇10
1 动物防疫监督机构要做好五个监管
1.1 外引动物监管
要突出强化外引动物隔离监管工作。继续贯彻落实《重庆市种畜禽管理办法》精神, 切实落实和完善引入前申报审批制度, 从省外引入猪、牛、羊、禽和引入种用、乳用的, 必须向输入地动监所申请审批, 并组织做好隔离场所的防疫条件审查。切实落实和完善引入后的监管工作和落地报告, 严把入口关, 严防重大动物疫病的传入。
1.2 强制免疫监管
规模养殖场每个强制免疫项目要做全做到位, 做到不漏一畜一禽, 不留空挡, 不留死角。监督机构要认真审核查验免疫档案, 定期进行监测, 确保强制免疫实施到位、监管到位。
1.3 产地检疫监管
动物产地检疫要做到临栏检疫, 查验免疫情况及免疫监测情况, 实施临床健康检查, 并严格按法定“检疫规范”要求实施检疫。出栏畜要全部识读二维码耳标信息, 完备相关记录并留存。检查每个特定管理相对人在动物出栏时是否在检疫申报点申报检疫, 出现问题追究责任人, 严把检疫第一关。
1.4 染疫、死亡动物监管
充分发挥市、县、镇、村4级监管体系优势, 实行层层上报, 建立信息网络, 实行区域岗位监管责任制、例行检查、有奖举报和社会监督等办法措施, 切实掌握死亡动物流向, 坚决杜绝病死动物、病害动物产品流通, 确保病死畜禽按规定进行无害化处理, 保证畜产品质量安全和人民群众吃上放心肉。
1.5 规模养殖场防疫条件监管
重点加强动物饲养场的防疫条件监管工作, 同时对辖区内的养殖场进行全面摸底, 建立健全基本信息档案和动物防疫条件监管档案, 实行一场一档;对依法应实施《动物防疫条件合格证》管理的场所, 依法进行申报材料审核和现场检查, 办理《动物防疫条件合格证》。对动物饲养场 (养殖小区) 、屠宰加工场等场所全面实施动物防疫条件行政许可管理, 确保《动物防疫条件合格证》监管率达100%。
2 规模养殖场要做到要全方位规范其养殖行为
2.1 四个报告
即引入报告、发病报告、死亡报告、出栏报告。每个规模养殖场自觉将这四种情况如实向当地动物卫生监督机构及时报告。
2.2 四个健全
即防疫管理组织结构及人员健全、基础设施健全、制度措施健全、记录档案健全。监督执法机构及执法人员要与规模养殖场人之间明确责任区域、责任对象、责任事项、责任人员, 建立健全各项防疫制度和消毒制度, 完善饲养档案、免疫档案、产地检疫档案, 并且定人、定岗, 定期对规模养殖场进行检查核对。
2.3 五个保证
为进一步规范养殖行为, 建立责任承诺制度, 监督机构与场方签订“重大动物疫病防控责任承诺书”, 保证按规定隔离、保证按规定免疫、保证按规定消毒、保证按规定实施检疫、保证按规定处理。
【肉牛养殖的动物防疫】推荐阅读:
肉牛养殖合伙协议07-31
肉牛养殖管理技术10-18
肉牛生态养殖效益分析09-20
山区肉牛高效养殖技术06-20
肉牛规范化养殖技术05-12
县肉牛养殖基地建设项目07-02
肉牛养殖基地建设项目可行性报告10-26
家庭养殖场动物防疫制度09-07
羊养殖场动物防疫管理制度10-02
畜禽养殖场等八个场所动物防疫制度08-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