肉牛生态养殖效益分析

2024-09-20

肉牛生态养殖效益分析(通用9篇)

肉牛生态养殖效益分析 篇1

近年来,甘肃省清水县实施了以肉牛养殖为核心的试行畜牧综合发展项目,通过近年的探索实践,根据本县的地域特征,推出了以半开放式暖棚牛舍配套沼气池、厕所的牛圈建设模式,并按照“肉牛养殖→牛粪→沼气→沼渣(沼液)→农作物→农作物秸秆→肉牛养殖”的循环流程,推广清水县肉牛生态养殖及循环经济模式,该模式的实施,对促进清水县农民增收,促进新农村建设起到了良好的作用。

1 冬暖式牛舍建设

在试行项目区,按试行项目要求选择好项目农户,并按每户饲养2~3头肉牛,建设25 m2冬暖式牛舍,配套3.75 m2卫生间,暖棚建筑面积为5 m×5 m。棚内牛槽宽度为600 mm,走道1 200 mm。半开放暖棚圈舍设天窗、地窗;采用石棉瓦屋顶或塑钢瓦屋面;采用人工清粪,人工喂料。

2 沼气池建设

根据2头牛的粪便发酵产生的沼气可满足3~5口人的农户家庭使用,清水县沼气池建设规格统一为10 m3,按照椭球形水压式沼气池建设。

3 效益分析

1)经济效益分析。

养牛:在冬暖棚饲喂的犊牛,因圈舍内的温度高,患病率低,成活率高,效益增幅明显。可节约开支100元,增加纯收入600元。

沼气:沼气的使用替代了农户生活燃料,尤其是煤的使用,节能效益明显。

种植:种植粮食以小麦计算,每666.67 m2增产30.6 kg,增值55.08元,沼渣每666.67 m2节肥118元,年总增收效益2 244.68元。

2)社会效益。肉牛生态养殖及循环经济模式,解决了越冬时因圈舍温度低,导致饲料利用率低、生长缓慢,在冬春季节发病率高、死亡等问题,有效地推动了畜牧业的发展。牛的粪便制作沼气,为农村能源利用开辟了新的途径,起到了节能减排的作用,而且还带动了种植业的发展,更为肉牛产业发展提供了充足的饲料来源。以“肉牛养殖→牛粪→沼气→沼渣(沼液)→农作物→农作物秸秆→肉牛养殖”为良性循环的生态经济模式,为农牧业资源的合理利用提供了技术平台,增强了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后劲。

3)生态效益。该模式的实施改善了项目村的整体村貌,减少了水、大气等污染,解决了农作物秸秆作为燃料的浪费现象,且沼肥还田是优质的有机肥,培肥了地力,减少了施肥的有害残留,改善了土壤团粒结构,显著提高了农作物的产量,促进了生态的良性循环。

4 小结

该循环模式既解决了清水县肉牛冬乏春瘦、患病率高、饲料利用率低等问题,又能使牛的粪便变废为宝生产沼气,改善了农村卫生条件,提高了群众的生活质量,开辟了新的能源。沼渣(沼液)作为无污染有机肥料,不仅提高了农作物的产量,还培肥了地力,减少了化肥和农药的使用,有效地增加了农民的收入,为发展有机食品奠定了基础,促进了种植、养殖业的良性发展,值得推广。

摘要:甘肃省清水县推出了“半开放型暖棚牛舍+沼气池+厕所”的新型牛舍建造模式,提出了“肉牛养殖+沼气能源+种植”的生态养殖方式,形成以肉牛养殖为基础,以沼气生产为中介,与种植业相连接的综合性生态农业循环经济链。该模式在有效增加农牧民经济收入的基础上,还带来了良好的社会效益与生态效益,对清水县新农村建设起到了良好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生态养殖,效益,牛舍,沼气池

肉牛生态养殖效益分析 篇2

肉牛养殖驱除病虫

驱除体内外寄生虫;体表寄生虫影响牛的安静,不利于采食和休息,对牛皮侵袭影响质量,体内寄生虫不仅争夺宿主的营养造成养分的消耗,而且寄生在肺、肝、脑、肌肉内还会出现病症甚至感染给人。起不到肥育效果。常用的广谱驱虫药是盐酸左旋咪唑、丙硫咪唑、伊福丁等。螨病的传染性极大,一旦发现立即隔离治疗,用杀螨剂消毒牛舍及被污染的用具。用双甲脒、溴氰菊酯、伊维菌素、巴胺磷、二嗪哝(螨净)、林丹、辛硫磷及敌百虫等药物治疗。

肉牛的去势

近四十年来的研究成果认为,对成年公牛在肥育前半个月必须去势,青年公牛可以不去势,但要及早分群,单独饲养管理,才有利于肥育,并可改善胴体品质。

肉牛刷拭和运动

刷拭须定时,每日1-2次,喂饱后进行,从头到尾,先背腰,后股部和四肢,反复刷拭,肥育期间对架子牛可适当进行运动,以促进消化器官发育,中后期必须限制运动;

因地制宜,进行群饲或栓饲一般架子牛强度肥育,自由采食时可群饲,围栏育肥,每群10-20头,每头牛占牛床面积4平方米,成年牛(残老牛)快速催肥时可栓饲;

肉牛的牛舍

牛舍保暖防暑,保持干燥清洁;

肉牛定期称重

肉牛生态养殖效益分析 篇3

当前我国肉牛养殖业呈快速发展势头,牛肉价格将在较长一段时间内保持稳定。分析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一是国内市场需求空间大。目前,我国人均牛肉消费量远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二是随着牛肉质量的提高和市场营销网络的健全,我国牛肉出口潜力增大。三是在人工成本增加、饲料价格上涨、肉牛供应偏紧等因素影响下,肉牛价格必将维持在较高位点,养牛效益也终会与肉牛养殖周期长、高投入的特点成正比,实现稳步提高。

二、肉牛养殖效益

市场调查表明,若购进架子牛,集中短期育肥100天,日增重1.1公斤,按保守的市场收购价格16元/公斤计算,每头牛销售增收1760元,去掉养殖成本690元(精料300公斤、草料600公斤需投入560元,每头牛的人工费为80元,防疫检查费为20元,水电费为30元,合计690元),可获纯收益1070元。年初购买一头体重150公斤的优质牛犊育肥,到年底销售时可达到450公斤,售价7200元,去掉成本约3500元,一头牛从年初到年底的纯利润约为3700元。

三、规模化养殖肉牛的饲料管理

因南方地区牧草品种单一,使得肉牛养殖过程中常出现营养牛不足的问题。解决这一问题,可以根据当地气候种植一些营养价值高的牧草;也可以储藏青饲料或是制作氨化饲料,提高饲料营养价值。青饲料经过储藏后,能使饲料中的营养成分得以保留,在不同季节为肉牛提供足量的养分。秸秆经过氨化处理后,质地变得更为柔软,易于肉牛消化。再加上这种饲料粗蛋白质含量较高,在一定程度上能更好地促进肉牛生长。在储存青饲料过程中,可以选用玉米或甘蔗尾来进行制作。一般宜选择乳熟期玉米整株储藏,将其切成4厘米左右的段,放人四壁都铺有塑料薄膜的储池,并保证其厚度,最后进行填装,填装之后进行封存。1个月之后可以使用。秸秆氨化技术就是将没有发生霉变的稻草进行切割,按照一定比例用尿素混合搅拌,搅拌后用塑料布密封起来,两周之后可以使用。

在增效养殖管理中,一般是以年龄、体重、性别和营养状况为依据对肉牛进行分类饲养。其中可以对种牛和犊牛进行散养,使其更为自由并促进其生长,而对肥牛则可以采用拴系形式进行饲喂,并保证拴系长度。当肥牛处于生长期时,其生长速度较快、瘦肉率高且饲料报酬较高。这一时期的肥牛应该散养,之后再进行育肥。

四、肉牛防疫管理

要按计划进行疫病预防和保健,确保其健康。如果发现异常,必须及时处理。在改善饲养管理、提高牛群体质、增强抗病力和免疫力的同时,要注重培育适应饲养地自然环境条件的优良品种,制订合理的免疫程序和消毒卫生保健制度,实行规范化管理,创造适宜的养殖生态环境,保障肉牛养殖有预期的综合效益。要特别注意对肉牛寄生虫病的防治。寄生虫能引起肉牛慢性消耗性疾病,从而影响其生长发育和产品质量,甚至威胁肉牛生命,造成大批死亡。寄生虫主要有肝片虫、绦虫、吸虫及皮蝇等。要根据各种寄生虫病的流行规律和生物学特性,采取综合性防治措施,进行预防性驱虫。每年要定期两次和多次驱虫,驱虫后及时清理垫草、粪便,对其进行堆积发酵、焚烧和深埋,对地面、墙壁、饲槽进行消毒,防止虫卵、虫体污染而再次引发感染。发现病畜要及时进行隔离治疗。

五、环境管理

1.管理人员要对生态保护问题予以重视。目前,很多规模化的畜牧场对生态环境造成破坏的一个关键性的因素,就是畜牧场的管理人员对日常养殖过程中产生的各种废物,给生态环境造成的危害不够重视,不能够将污染降低到最低程度。

2.环境监测等职能部门应该加强环境监测工作。现代畜牧养殖产业发展越来越快,因此在发展过程中就需要对畜牧业的环境污染情况进行严密的监测。

3.加强对畜禽的排泄物、废物、废料的管理。应该建设完善的、规范的废物管理设施,同时要控制废物、废料和污水的排放,尽量做好废物循环利用。

(广东省梅州市平远县畜牧兽医局肖伟燕 姚雪军 邮编:514600)

澄城县肉牛养殖效益调查分析报告 篇4

1 基本调查情况

调研组深入县域内具有典型代表的交道镇樊家川正兴恒基肉牛场和韦庄镇圆顺红牛场,通过座谈、对比算帐等方式做了细致记录,分析了2015年的养殖效益。

交道樊家川正兴恒基肉牛场占地50亩,总投资140万元,2011年建厂,2012年4月投产,配套草料库、卫生防疫等生产设施比较齐全。该牛场以育肥肉牛养殖为主,外购犊牛主要为夏洛莱、利木赞、西门塔尔等肉用公牛与本地黄牛母牛杂交的后代,采用舍饲催肥模式饲养。现存栏肉牛300余头,预计2014年出栏可达500余头。

韦庄圆顺红牛场占地15亩,标准化养殖设施齐全。该场采用舍饲自繁自育模式,以饲养繁殖母牛,出售犊牛和肉牛为主。品种主要是利木赞、夏洛莱,秦川牛。2009年投产至今,年出栏150~160头,现存栏70头,其中母牛45头,今年出栏100多头牛。

这两个场实行的分别是舍饲肉牛催肥和自繁自育两种饲养模式,按一头育肥肉牛或者一头繁殖母牛进行计算。价格以目前的市场价格为基准,维修、流动资金利息等不列入计算范围,牛粪价值太低,与生产中产生的其他费用抵消,不再计算收入。

1.1 饲养成本基础数据

1.1.1 一头基础繁殖母牛妊娠期280 d,产后90 d犊牛断奶,断奶后20 d内配种进入下一个繁殖周期。

母牛每胎产一头犊牛,即每头母牛年产犊牛12÷13=0.9头。繁殖母牛平均每天需草9 kg,精料0.25 kg。

1.1.2 犊牛3个月哺乳期只需要很少的草料投入,哺乳结束后饲养到200 kg出栏需要180 d,每天平均需要草5 kg,精料2 kg,这些消耗包含犊牛3个月哺乳期所用草料。

1.1.3 育肥牛从200 kg长到600 kg需要300d,每天需要草10 kg,精料3 kg。

1.1.4 每头牛每天需要劳动力费用3元,防疫保健与水电0.5元,设备折旧等费用0.5元/d。

1.1.5 我县当前市场平均价格:

草0.52元/kg,精料2.4元/kg。犊牛30元/kg,肉牛24元/kg,牛肉65元/kg,肉牛屠宰率平均48%。

1.2 单纯肉牛育肥的效益分析

1.2.1 成本:

犊牛200kg每头400×15=6 000元;饲草300×20×0.26=1 560元;精料300×6×1.2=2 160元;劳动力费用300×3=900元;防疫保健与水电300×0.5=150元;设备折旧等费用300×0.5=150元;共计:10 920元。

1.2.2 收入:肉牛出栏600 kg收入600×24=14 400元

1.2.3 利润:14 400-10 920=3 480元

以上情况表明:通过购买本地犊牛舍饲催肥,10个月出栏,可实现利润3 480元/头,每头肉牛月利润348元。

1.3舍饲基础母牛自繁自养的效益分析

以一头基础母牛采用舍饲自繁自养的方式,按照年产0.9头牛犊的繁殖率和目前的市场价格进行了效益分析。

1.3.1成本(1)繁殖母牛年需要。饲草365×18×0.26=1 708.2元;精料365×0.5×1.2=219元;劳动力费用365×3=1 0 95元;防疫保健与水电365×0.5=182.5元;设备折旧等费用365×0.5=182.5元;共计:3 387.2元。由于每头繁殖母牛年产0.9头犊牛,所以生产一头初生犊牛的成本为3 387.2÷0.9=3 763.5元。(2)饲养犊牛成本:饲草180×10×0.26=468元;精料180×4×1.2=864元;劳动力费用(含哺乳期90d,共270d)270×3=810元;防疫保健与水电270×0.5=135元;设备折旧等费用270×0.5=135元,共计:2412元。(3)育肥牛饲养成本:饲草300×20×0.26=1560元;精料300×6×1.2=2160元;劳动力费用300×3=900元;防疫保健与水电300×0.5=150元;设备折旧等费用300×0.5=150元,共计:4920元。到犊牛出栏成本为37 63.5+2 412=61 75.5元;到育肥出栏时成本为:3 763.5+2 412+4 920=11 095元。

1.3.2 收入:

出售犊牛时200 kg每头200×30=6 000元,肉牛出栏600 kg收入600×24=14 400元

1.3.3 利润:

出售犊牛6 175.5-6 000=-175.5元;肉牛出栏14 400-11 095=3 305元

以上情况表明:在采取舍饲自繁自养的情况下,以出售犊牛为主的农户每出栏一头犊牛亏损175.5元;以育肥肉牛为主的农户每出栏一头牛将盈利3 305元。

综上所述:舍饲自繁自育母牛出售犊牛和育肥牛的效益低于舍饲犊牛催肥模式,其中自繁自育母牛出售犊牛是亏本经营。

2. 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

2.1 肉牛的来源。

目前我县架子牛主要外购公牛犊,牛源不稳定,自繁自养生产犊牛优势不太明显,品种、肉质都无保证。

2.2 饲养技术。

我县肉牛养殖没有较大的规模场,养殖场户缺乏专业技术人员指导的情况下盲目投资,饲养管理达不到应有水平,导致肉牛发育受阻、生长缓慢,也增加了肉牛养殖风险。

2.3 肉牛的销售渠道和销售价格。

选择好的销售渠道,提高销售价格能增加养殖利润。据正兴恒基养牛场负责人介绍,肉牛催肥育成出栏时如果自己屠宰销售,每头还可以增加将近2 000元的利润。我县自元月到10月底,肉牛价格维持在5.2~6.5元/kg,相比去年同期偏低。

总体而言,肉牛养殖在目前情况下是一个低风险高收益的行业。

3. 几点建议

提高肉牛养殖效益的措施 篇5

1 选好品种, 提高产肉率

良种肉牛生长发育快, 饲料报酬高, 而且肉质好。目前国内首选的肉牛品种以德国的夏洛来、意大利的皮埃蒙特、日本的和牛及我国黄牛改良后的杂交牛为主, 其共同特点是体型大、耐粗饲, 增重快、产肉率高。

2 开辟饲料来源, 降低饲养成本

养牛成本中饲料费约占70%左右, 因此应充分利用当地农作物秸秆、蔬菜、农副产品下脚料等。就地取材, 并进行科学的加工和调制以提高其适口性和消化率, 广种优质牧草并搞好秸秆的青、黄贮, 合理搭配精粗饲料, 从而降低饲养成本, 提高经济效益。

3 坚持自繁自养, 减少购牛费用

目前, 1头6月龄的肉用犊牛价格达2 800~3 000元, 而自繁1头6月龄的肉用犊牛只需800~1 000元, 既节约了费用, 同时也防止了疫病的传入和蔓延, 减少了不必要的损失, 大大提高了肉牛养殖利润空间。

4 掌握市场信息, 拓宽销售渠道

饲养前要搞好市场调查, 预测行情, 掌握主动权, 出栏尽量避开每年的7—8月份。有条件的饲养户可以自己屠宰销售, 以进一步拓宽销售渠道, 取得最大的经济效益。

5 向区域化、专业化方向发展

要发挥专业化、规模化、信息化、产销一体化等方面的优势。如果分散饲养, 牛的饲养量少, 吸引不了外地购牛户, 牛容易滞销, 价格上不去。

6 精心管理, 科学饲养, 提高出栏率

肉牛生长最适宜的环境温度为5~21℃, 催肥期要尽量在架子牛阶段, 创造冬暖夏凉、安静、舒适的生活环境。固定牛只使用短绳, 以减少运动量。降低能量消耗, 每天上、下午定时刷拭牛体2次, 促进肌体血液循环, 增强食欲。

肉牛生态养殖效益分析 篇6

1 肉牛养殖效益的影响因素分析

1.1 选种配种的问题

我国地域宽广, 幅员辽阔, 牛的品种繁多, 多为当地自由杂交后代, 产肉率不高, 肉质较差, 有的地方用当地的良种牛配种, 也有的是本地牛和国外的肉牛进行配种的。 在现阶段, 黄牛仍然是我国的主要品种。 在配种方面, 还有很多地方使用本交, 主要有两方面的缺点: 一是公牛需要很大的数量, 饲养公牛需要大量的饲草料, 增加养殖成本。 二是在本交的同时容易传染疾病, 导致后代发育不良, 造成资源浪费。 现在我国很多地方都是人工授精, 是目前最合理、 科学的配种方式, 更有许多科研院所进行更多的生命科学研究, 例如胚胎移植、 活体细胞培育等还有待于进一步在生产实践中推广应用。

1.2 养殖方式的不科学

我国肉牛很多都是农民养殖, 一般情况下都是散养。 很多地方都利用闲散的院落养殖, 没有专用的圈舍。养殖规模都不是很大, 组织化程度也不是很高。 现在农村很多地方都是利用自己家收获的农产品下脚料饲养肉牛, 虽然将下脚料利用, 减少了浪费, 但不懂得合理的营养搭配, 导致养殖效益不高。

1.3 疫病防治体系不完善

农村散养肉牛在草坡采食容易将寄生虫食入体内, 农村的养殖户不会经常给牛驱虫, 这样就会使得很多牛的继发疾病得不到有效控制, 在传染病控制方面养殖户重视程度不够, 农村防疫人员缺乏, 怕麻烦, 防疫密度不够, 增加了养殖户在饲养过程中的风险。

2 提高肉牛养殖效益的对策

2.1 采用良种培育

我国肉牛有很多地方品种, 其中黄牛有70 多个品种, 其中不乏优良品种, 像我国秦川、 鲁西等5 大品种, 可采用人工授精技术杂交改良本地牛, 同时, 引进国外好的肉牛品种, 与我国黄牛进行杂交, 改善黄牛的品质和繁殖上的缺陷。

2.2 调整养殖规模

养殖需要一定的规模才会提高人工效率, 最合理的降低养殖成本, 扩大养殖效益。 一般养殖头数以不超过50 头为宜。 为了增强应对自然灾害, 保持稳定生产, 需要建设一些高标准的圈舍, 符合防大雨、 大风、 大雪等要求, 防止极端天气带来的损失, 同时, 合理布局, 机械、 电力设施等注意安全距离, 保证人畜安全。

2.3 加强饲草料的储备

肉牛屠宰后有较高的产肉率才会有效益, 所以, 在日常的饲养管理上要合理搭配, 营养全面, 尽量保持饲料、 饲草配比稳定, 不要经常更换, 保持肉牛体内瘤胃微生物的合适比例, 有利于肉牛快速生长。

2.4 防止疫病

首先, 保持牛体健康是取得经济效益的先决条件。 养殖户要每天清扫圈舍, 不能将牲畜的粪便随意倾倒, 应在指定的地点进行无害化处理, 防止各种传染病。 圈舍内的用具均需定期消毒。 每个月至少要给牛舍地面、墙壁进行一次彻底的消毒。 对死去的家畜如猫、 狗、 鸡、 猪等不要留在圈舍周围, 防止畜禽间病毒的交叉感染。每日对每头牛进行刷试, 既可以将肉牛体表清理干净防止污染也可以促进肉牛加快新陈代谢, 促进血液循环。俗话说得好: 天天刷一遍, 肉膘身上套!

其次, 加强防疫。 近几年, 牲畜间烈性传染病时有发生, 如口蹄疫、禽流感等均造成重大损失, 有些甚至传染给人, 非常危险, 所以做好防疫刻不容缓, 对养殖户一定要严格按照规定的程序, 把各种疫苗给牛接种, 不能漏掉一头, 也不能存在侥幸心理, 该用的疫苗一个都不能少。

最后, 对牛的来源最好是自繁自养。 避免引入外来的疾病, 增加风险。育肥一批牛最好是全进全出, 最大限度防止传染病的发生。

3 结语

肉牛养殖效益的影响因素有很多, 但是主要还是选取优良品种和本地牛利用人工授精技术进行杂交, 产生优良后代, 同时对育肥牛群加强疾病检查治疗和疫病防控, 确保牛体健康, 再辅以饲喂良好的饲草料就一定能取得好的育肥效果, 获取更高的经济效益。

摘要:随着我国农业经济的快速发展, 肉牛养殖成为养殖户增加收入的重要方式。如何使养殖效益最大化, 需要对影响肉牛养殖的各种因素做出分析。本文主要针对肉牛养殖效益的影响因素进行了梳理, 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措施。

关键词:肉牛养殖,影响因素,解决对策

参考文献

[1]高翠玲.内蒙古草原畜牧业生产组织制度创新研究[D].内蒙古农业大学, 2014:115-117.

[2]闫大柱.吉林省现代畜牧业建设的研究[D].吉林农业大学, 2011:26-28.

浅析我国肉牛的生态养殖 篇7

1我国的肉牛养殖现状

自2007年以来,我国肉牛养殖业整体呈现出“肉牛存栏继续下降,能繁母牛存栏小幅增加(见图1),牛源紧缺问题依然突出,养殖成本高位运行,养殖效益小幅增长,规模化程度进一步提升”的基本态势。预期今后几年,肉牛存栏略降并逐步趋稳,规模化养殖进一步推进;基础母牛将有所增加,架子牛供求仍呈趋紧态势;养殖成本仍居较高水平,养殖效益难以有效提高[1]。

从2007~2011年每个月牛肉价格走势可以判断,2007年以来,我国牛肉价格呈上升趋势,特别是2007年5月至2008年4月期间,牛肉价格提高幅度较大,随后进入平稳上升阶段,2011年我国牛肉价格持续上涨,由1月的35.72元·kg-1增加至12月的40.26元·kg-1(见图2),据最新调查结果可知,2012年10月份全国牛肉平均价格48.57元·kg-1,比9月份上涨3.5%,同2011年比较上涨25.1%;上海、浙江、福建、广东和江苏等省份平均价格为55.39元·kg-1,明显高于其它地区。可以判断,随着产量的减少,增加的进口量还是不能满足国内对牛肉的需求,是导致价格升高的一个重要原因。

2011年是我国“十二五”发展的开局之年,随着经济危机的逐渐退去和国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改善,国内牛肉消费水平将保持稳定增长;随着畜牧业产业结构的进一步调整和草食畜牧业稳定健康的发展,以及相关政策对每年能繁殖母牛数量、标准化规模养殖发展的扶持,肉牛养殖业继续大幅下滑的局面将得到控制,预期将基本保持2010年的发展水平,并呈现出平稳发展的趋势[3]。

预计,今后几年我国肉牛业的发展:(1)肉牛存栏略有降低并逐步趋稳,规模化养殖将进一步推进,今后几年内肉牛存栏基本保持稳定或略微下降。(2)母牛总数将有所增加,架子牛供应仍呈趋紧态势。在规模化母牛养殖逐步发展,及各地母牛养殖补贴和保险等政策的支持下,能繁母牛的数量预测能有小幅增长的趋势,但是受繁育户养殖效益低下以及屠宰加工企业效益不景气的影响,能繁母牛的增加幅度不会有大的变化,架子牛供求仍呈趋紧态势。(3)养殖成本仍居较高水平,养殖效益难以有效提高。由于牛源问题无法得到彻底解决,架子牛费用仍将保持较高水平;同时,受国际粮食市场供应紧缺的大环境制约,饲料费用难以下降,人工费用逐渐增长,肉牛养殖成本仍将居于高位[3]。

2 生态养殖

生态养殖指根据不同养殖生物间的共生互补原理,利用自然界物质循环系统,在一定的养殖空间和区域内,通过相应的技术和管理措施,使不同生物在同一环境中共同生长,实现保持生态平衡、提高养殖效益的一种养殖方式[4]。肉牛业的生态养殖,就是以农林牧相结合,获得经济、生态和社会的综合效益,例如:肉牛半生态饲养管理和肉牛生态养殖模式。

2.1 肉牛半生态饲养管理

半生态饲养管理即半散放饲养管理(Feeding and management with semi-captive),指饲草丰盛时选择合适的生态放牧,并适度地改造环境(如:建围栏、种植牧草、挖饮水池、设置路障以防牛吃庄稼等),饲草短缺时使用青贮、干草和精料补饲的饲养管理方式[5]。例如:浙江山区肉牛生态养殖,顺应了现代人们对动物产品的消费观和国家对环境质量监控的要求,综合利用“七山”的山地、林地、荒田、山塘和水库等自然资源,进行合理放牧,季节性粮草轮作,充分利用农作物秸秆制作青贮和干草补饲,生产出安全、优质和美味的牛肉;明显减轻了养殖业对生态环境的污染,促进山区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注重生产、生态和社会的整体效益,肉牛半生态养殖技术规程见图3[6]。

2.2 肉牛生态养殖模式

肉牛生态养殖及循环经济模式的生产环节及循环流程见图4。“肉牛养殖+沼气能源+种植”生态循环经济模式,以产业链条延伸和构成闭合式链条为主线,综合利用农牧业的可利用资源,发展生态型农牧业[7]。

3 肉牛养殖与环境

2006年,联合国粮农组织的一份“畜牧业的巨大阴影:环境问题与选择”报告中指出,畜牧业的温室气体排放占世界温室气体排放的18%。养牛业增加温室气体的问题最为严重;不过所有的动物都会排放甲烷,这是动物体内细菌消化食物的必然产物。牛羊是反刍动物,有4个胃,每天能够排放100多种气体,其中甲烷占排放量的75%以上。畜牧业发达的国家,愈来愈注重养牛业与环境的关系。

肉牛养殖与环境关系涉及到牛场粪便、废水、气味,牛产品加工部门的废弃物、噪音的控制与处理[8]。例如:1万头规模的奶牛场日产粪尿量达500 t,这些粪尿、污水、废弃物除部分作为肥料利用外,相当数量长期堆放在畜牧场周围,污物产生的臭气及孳生的蚊蝇,严重影响周边环境。采取固体牛粪的综合利用,不但解除了牛粪对环境污染问题,而且带动和促进了当地高效种植业和特色养殖业的发展,利用丰富的养牛粪源,发酵产生沼气,一部分用于燃料,一部分用于大棚生产无公害化蔬菜;废液包括牛排泄的尿液、冲洗圈舍废液、夏季降温用水、牛饮用水泄漏,可以采取污水沉淀、过滤、微生物净化,自行净化肉牛排泄污水[9]。

4 引进与品种选育

研究表明:本地肉牛生长缓慢、抗病耐寒热性强、肉质口感较好,主要是鲁西南黄牛,国外品种骨骼粗壮、肉牛犊生长快、易饲养、好管理,尤其西门塔尔牛、海福特牛和安格斯牛。

对国内外几种肉牛进行比较:(1)鲁西南黄牛繁殖率高、个体大、产肉率高、肉质好,公牛年增长500 kg,母牛增长350 kg,是国家出口香港及东南亚等国的肉牛主要产品。裘皮性能好,牛皮质柔软,牛皮尺寸大坚韧,价格高,市场供不应求。(2)夏洛莱牛原产于法国中西部到东南部的夏洛来省和涅夫勒地区,是举世闻名的大型肉牛品种,自育成以来就以其生长快、肉量多、体型大、耐粗放而受到国际市场的广泛欢迎,早已输往世界许多国家。(3)海福特身体以红色为主,全身呈“六白”的特点,即头、颈垂、脊甲、腹下、四肢下部和尾帚呈白色。前躯发达,肌肉肥满,四肢短,呈长方形。成年公牛体重850~1 100 kg。母牛600~700 kg。日增重可达1 000 g以上,屠宰率为60%~65%,具有生长快,饲料报酬高,适应性强的特点。(4)安格斯呈黑色,无角,体较低,呈长方型,体躯宽平,大理石纹特别好,是肉质最好的肉牛。公母牛均性成熟早,母牛泌乳能力强,成年公牛体重为800~900 kg,母牛为600~700 kg,屠宰率可达60%~70%,日增重可达850~1 000 g。具有易产,生长快,早熟和肉质好的特点。

国内,肉牛品种培育也可以增加经济效益,我们以国外优良的肉用牛作父本,以我国地方优良黄牛为母本,繁育杂交肉用牛是既经济又实用的一条有利途径,由中国农业科学院多方筛选,产肉量多的优点继承了鲁西南黄牛肉质好、易饲养、适应性强的特长,因此,鲁西南黄牛和肉用杂交牛作为优良品种由鲁西南推广到中国各地,所产牛肉远销日本东南亚等数十个国家和地区,同时,鲁西南黄牛作为一个优良的地方品种也身价倍增。

5 疾病预防控制

肉牛抗病能力强、生长缓慢、生产周期长,在生产中对其消毒及疾病防治往往不被人们重视,引起某些疾病的发生,影响生长,降低养殖效益。

肉牛的疾病大致分为传染病、寄生虫病和营养代谢病等,其防控措施为:

5.1 传染病的防疫措施

(1)加强饲养管理,搞好卫生消毒工作,增强动物机体的抗病能力。(2)拟订和执行定期预防接种和补种计划。(3)定期杀虫、灭虫、防鸟,进行粪便无害化处理。(4)认真贯彻执行国境检疫、交通检疫、市场检疫和屠宰检疫等各项工作,及时发现并消灭传染源。一旦发生传染病,应该封锁,及时建立隔离区,把健康的肉牛隔离,进行紧急免疫接种;发病肉牛采取有效的药物治疗,或者大面积捕杀;死亡肉牛集中焚烧,或者进行深埋(至少地下0.5 m以上),在该区域标注有传染病肉牛深埋,15 a之内禁止开发利用[10]。

5.2 肉牛寄生虫病的防治

由于肉牛寄生虫种类多,生物学特性各异,寄生虫病的防治应根据地理环境、自然条件的不同,采取综合性防治措施。一般以预防为主,因为寄生虫传染有3个途径:传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动物,只要切断任何一个传播途径,就可以有效地控制寄生虫病的发生,1 a驱虫2次,可对肉牛消化道线虫和肝片吸虫等起到良好的效果。

5.3 营养代谢病的防治

营养代谢病的防治重点在于加强动物的饲养管理,合理调配日粮,保证全价饲料饲养;及时开展营养代谢病的监测,并定期对畜群进行抽样调查,掌握各种营养物质代谢的变动,正确估价或预测动物机体的营养需要,早期发现病畜;实施综合防治措施。例如:地区性矿物元素缺乏,可采用改良植被、土壤施肥、植物喷洒和饲料调换等方法,提高饲料中相关元素的含量,最大限度地降低营养代谢病的发生,提高生产效益。

总之,我国肉牛产业是“给点儿效益就灿烂”。效益来源于两个途径,一是政府对该行业扶持;二是产业相关新产品的开发。在未来的几年里,肉牛产业要实现突破性发展,国家相关部门应该通过政策和资金的扶持,切实引导并鼓励发展肉牛产业化经营,进一步加大规模化肉牛养殖,紧密结合当前所面临的环境问题,积极发展生态养牛业,鼓励引导更多的社会资本进入肉牛行业,加大对肉牛改良工程的科学研究力度,加速推进肉牛品质的选育及开发利用,为我国的肉牛业发展做出相应的贡献。

摘要:随着中国畜牧业的大力发展,肉猪饲养和禽类的养殖数量已经达到世界第一位,肉牛生产也不甘示弱,近年来,中国牛肉数量仅仅少于美国和巴西,2009年我国牛肉产量已经达到635.5万t,并且呈逐年增长的趋势。但是环境专家研究数据表明,畜牧业养殖产生的温室气体排放量占世界温室气体排放总量的18%以上,所以引起越来越多的人更加关注畜牧业对环境的影响,畜牧业养殖给人们带来了巨大挑战:提高肉牛的养殖效率(饲料转化率),引进和培育优良的品种,进行合理的发展可持续生态养殖,解决当前阻碍畜牧业发展的疾病预防控制。

关键词:现状,生态养殖,环境,品种选育,疾病防治

参考文献

[1]王明利,杨春.2010年肉牛养殖业运行回顾及未来展望[J].中国畜牧兽医,2011,47(2):40-45.

[2]张越杰.2011年中国肉牛产业现状及热点透析和未来发展政策建议[J].中国畜牧兽医,2012,48(2):57-61.

[3]何永涛,张丽君.2010年辽宁省肉牛生产形势分析及2011年预测[J].现代畜牧兽医,2011(2):19-21.

[4]贾玉波,王羽.提高肉牛养殖效益的措施[J].黑龙江畜牧兽医,2011(2):65.

[5]周圻,张浩,游卫云,等.浙江山区发展肉牛生态养殖的优势和途径[J].中国畜牧兽医,2010,46(10):24-26,31.

[6]冯彦东,哈志俊,王炳雄.肉牛生态养殖及循环经济模式[J].中国畜牧通讯,2010(5):39-40.

[7]阎萍.现代畜牧生态学原理与应用[J].家畜生态学报,2006,27(5):5-8.

[8]郭亮,时乾.养牛业发展与环境控制[J].乡镇经济,2001(6):46-47.

[9]冀德君,陈仁金,李锐,等.家畜生态学科中的生态定价问题[J].家畜生态学报,2010,31(6):1-3.

肉牛生态养殖效益分析 篇8

1 黑龙江省奶牛养殖生态经济效益实现的因素分析

奶牛生产主要是指把植物所积累的太阳能再进一步转化为动物产品, 供人类利用的过程。奶牛养殖业生产与种植业生产一样是生物生产, 是比植物生产更为高级的动物生产[2]。

1.1 以生态经济结构的动态平衡为前提

奶牛养殖业的生产经营有其自身的生态经济结构系统, 这个系统主要包括四个部分:植物群体、动物群体、社会经济环境以及自然环境。具体模式详见图1。

1.2 奶牛养殖业生态经济分析的关键是将饲料转化率提高

奶牛养殖业生产的基础是饲料资源。奶牛养殖业生产是一个过程, 它是指饲料的投入和畜产品的产出过程。饲料在奶牛养殖过程中的作用较大, 它既可以作为能量, 又可以作为原料。饲料费用所占的比例在整个奶牛生产中相对较重, 相对总体费用所起的作用较大。因此, 在奶牛养殖业生态经济效益实现过程中首要考虑的是饲养奶牛头数、饲料资源量与各种家畜养殖发展的平衡, 而且还要注视饲料中蛋白质和能量间的平衡。奶牛养殖业在生产过程中利用的一系列生物科学技术, 其主要的目的是较为合理地使用和转化饲料资源, 即可以节省饲料的消耗、克服没有效果的饲养, 又可以提高饲料转化效率, 这是提高奶牛养殖业生态经济效益的关键[3]。

1.3 将奶牛养殖的最终产品量当作衡量标准

奶牛在生产过程中是具有两重性:一方面表现在生产资料, 另一方面则表现在消费资料。从过去的发展来看, 由于商品生产观念的缺乏, 人们通常诱导性地把家畜头数和它的产品量等同起来, 主要指的是存栏数、净增数等, 却很少考虑到出栏率、商品率、产品量造成的没有效果的饲养, 很大程度上降低了奶牛养殖业生产的经济效益。另外, 家畜头数和产品率的高低并不是很相同的。奶牛养殖业较为先进的一些国家, 都想竭尽全力地提高产品率、出栏率, 减少生产资料的家畜数量, 从而使饲料资源得到充分的利用。因此, 在奶牛养殖业生态经济效益研究中, 主要以奶牛养殖的最终产品量来衡量奶牛养殖业生态经济效益。

2 黑龙江省奶牛养殖生态经济效益评价指标

奶牛养殖业生态经济效益需要用指标来进行比较分析, 不同的经济效益也需要通过一些指标来进行考核, 所以奶牛养殖业生态经济效益分析与指标是分不开的。从不同的方面、不同的范围、不同的层次对经济效益进行分析, 需要借助一些指标来形成一定的指标体系。

2.1 奶牛养殖业生态经济效益的主体指标

2.1.1 饲料转化率

饲料转化率是反映奶牛养殖业科技水平和生产水平的主要指标, 也是考察经济效益的主要指标。单位饲料消耗增加奶牛产品量=奶牛产品产量/饲料消耗量。

单位奶牛产品产量所需饲料量=饲料消耗量/奶牛产品产量。

2.1.2 饲料报酬指数

饲料报酬指数是反映饲料综合利用效果的指标, 主要体现了增产与优质、节耗与增产的统一。饲料报酬指数=畜产品售价×畜产品增重量/饲料成本。

2.1.3 奶牛产品的生产成本

奶牛产品的生产成本主要是考核同等产品的投入水平, 它的种类较多, 大体分为养殖成本、产品成本、增重成本和活重成本等。

饲养日成本=奶牛本期的全部饲养费用/本期饲养天数;

单位产品成本= (生产总成本-副产品价值) /产品产量。

2.1.4 生产养殖费用

单位畜产品生产养殖费用 (成本) =生产费用/畜产品产量。

2.1.5 利润和利用率

利润和利用率是考察奶牛养殖业生产经营的一个的根本指标。

利润总额=产品销售利润+其他销售利润+营业外收支净额;

产品销售利润=产品销售收入-生产成本-销售费用-税收;

产值利润率=利润总额/产品总值×100%;

资金利用率=利润总额/ (固定资金+流动资金平均占用总额) ×100%。

2.1.6 劳动生产率

劳动生产率主要是来反映奶牛养殖业的劳动生产者所创造的物质财富效率指标, 也是经济效益所要考核一种指标。

单位奶牛养殖产品消耗的劳动时间=全年实际消耗劳动时间/全年产量。

2.1.7 投资回收率

投资回收率主要是生产基本建设投资效果在奶牛生产效果的一种指标。投资回收率=投资总额/平均每年奶牛生产利润。

2.2 奶牛养殖业生态经济效益的分析指标

2.2.1 一般的经济指标

总产值=畜产品产量×单位产品价格;总利润=总产值-总成本。

2.2.2 技术效果指标

产仔成活率=断奶时成活仔畜数/出生时活仔畜数×100%;

个体产品率=畜产品总产量/产品牲畜头数×100%;

日增重= (末重-始重) /育肥天数。

2.2.3 目的指标

社会贡献率=奶牛养殖业社会贡献总额/资产平均余额×100%。

3 黑龙江省奶牛养殖的生态经济效益实现的效益分析

首先确定奶牛养殖生态经济效益评价指标体系, 在此基础上对各指标数据进行标准化处理, 然后确定各指标的权重, 近而求得各指标的综合得分, 最后依照这些得分来评价奶牛养殖业的生态经济效益。

3.1 指标的选择

选取了10个指标来衡量肉牛养殖的生态经济效益, 这10个指标分别是成本费用利用率、资产报酬率、劳资净利润、单位增重成本、出栏率、销售增长率、社会贡献率、饲料报酬指数、科技进步贡献率、节粮指数。

3.2 评价指标数据的标准化处理

模型中Cij为标准化后第i个指数的第j个数值;Xij为标准化前第i个指标的第j个数值;Si为第i个数值的标准值。

3.3 确定各评价指标的权重

主要运用层次分析法来确定各指标的权重, 得到的各指标相对重要性判断矩阵, 见表1。

表1为各指标的判断矩阵, 根据这个判断矩阵, 利用模糊聚类的方法将这些指标进行聚类分析, 以求得各指标的权重系数 (见表2) 。

根据表2中的各指标权重系数, 可以求得不同指标体系所占的比例, 其比例状况见表3。

根据表3中的指标数据, 采用S相对数法进行标准化数据处理, 将Si设定为6个养殖场的平均数, 指标数据标准化处理结果组成的评判矩阵R:

选用线性加权模型计算不同养殖场的综合评价值。其中为第i个指标的权重为第i个指标的标准评价分值。将综合评价值P同选定的评价标准相比较, 即可判断所评价的养殖场的生态经济效益状况。

4 黑龙江省奶牛养殖生态经济效益实现的问题分析

通过上述分析可以确定的综合评价指数, 然后可以剖析产生这些综合指数不同的原因, 对于黑龙江省奶牛养殖生态经济效益实现存在的问题做如下分析。

4.1 优质品种的覆盖率不高

目前黑龙江省奶牛养殖业存在明显的育种问题, 一方面表现在基础设施的不健全, 这一因素导致缺乏较好的环境供奶牛的繁殖、繁衍以及生存;另一方面则表现在奶牛养殖良种的缺乏, 目前大部分奶牛品种都是向国外进口的, 这一过程极其的复杂和麻烦。这两方面的因素严重制约了黑龙江省奶牛养殖业向前推进。

4.2 动物饲料利用率不足

近几年来国家加大对奶牛养殖业的投入力度, 使一部分农户对奶牛养殖业重视, 奶牛养殖业得到了较快的发展, 但同时由于现有自然资源受到了不合理的利用, 造成一部分地区草原退化, 这种现象业严重地制约了黑龙江省奶牛养殖业的可持续发展。

4.3 饲养技术和方式不够合理

目前黑龙江省的奶牛养殖方式还是以传统的养殖方式为主, 没有形成固定的养殖模式, 主要的饲养方式还是以散养为主。同时农户的文化水平不高, 接受现代化专业养殖技能比较困难, 不能科学合理地饲养奶牛, 这是奶牛养殖业不能在农村形成规模的一个主要障碍。

4.4 奶牛养殖业防疫体系不完善

时下, 奶牛养殖业的防疫体系不够完善, 农户没有意识到防疫体系的重要性。而且当疫病发生时不能及时采取措施, 导致疫病迅速蔓延。有些疫病的发生不会立即显现出来, 它会间接地作用于奶牛产品身上, 例如肉、蛋、奶等, 都会影响人们的健康状况, 这些也限制了黑龙江省奶牛养殖业面向国际化。

4.5 粪便处理率较低

由于黑龙江省的奶牛养殖一般都是小户经营, 基本上一个村子每户都会养几头奶牛, 它们的粪便没有得到合理的处理, 导致村里的环境受到严重的破坏, 资源没有得到合理的利用, 造成资源的严重浪费, 不仅影响动物本身的生存空间, 而且还影响人类的生存环境, 这些也不利于奶牛养殖业的发展。

5 实现黑龙江省奶牛养殖的生态经济效益的对策建议

奶牛养殖业是黑龙江省农业和农村发展的一个重要的产业, 也是农业生态循环发展的一个重要环节。因此, 必须坚持生态循环可持续发展的理念, 在这一理念之下, 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将全面、协调、可持续作为发展的一个根本目标, 进而实现奶牛生态养殖产业的飞速发展。要实现生态循环可持续发展需要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5.1 加大政府对奶牛养殖业的政策扶持力度

从国家对奶牛养殖的扶持力度来看, 虽然已经对其投入了很多的资金, 但是这些资金并没有得到合理的利用。一部分资金被浪费掉了, 仅有小部分资金投入到奶牛养殖当中。所以国家应当采取一系列的措施来完善一些无效的政策, 进而提高资金的利用效率[4]。

5.2 引进先进的奶牛养殖技术

美国等一些国家奶牛养殖业发展相对完善, 我们应该学习和借鉴一些完备的经验将黑龙江省传统的养殖模式向现代化的养殖模式转变, 由小户经营转变为规模化的养殖方式。不断完善市场运行机制, 将养殖业和一些龙头企业或合作组织联系到一起以提高养殖水平。

5.3 政府应该统筹规划

政府应该把奶牛养殖业作为一个重点项目来抓, 制定科学的发展规划和资源配置状况, 统筹发展。首先要做的就是改善养殖状况, 例如在村与村之间建立一个粪便处理厂, 将粪便统一进行回收利用, 这样不仅改善了人们的生存环境和奶牛的生存空间, 同时也可以实现资源的循环利用。其次, 合理地管理养殖用地, 有节制地对奶牛进行放养, 防止草原的退化。最后, 积极发展循环经济, 坚持种养结合、农牧结合[5]。

5.4 加强动物疫病的防疫力度

奶牛养殖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是否发生疫病, 一旦疫病发生, 整期的养殖都将前功尽废, 不但不能使农民增加收入, 还会加大农民负担, 所以政府应该加大农民对防疫知识的了解, 增强农民的防疫意识, 这样才能使奶牛养殖业得到持续稳定的发展[5]。

5.5 加强奶牛产品的开发力度

政府应该严格监管奶牛养殖的全过程, 包括动物的饲料、动物的防疫等, 实现奶牛产品的绿色化, 提高我国奶牛产品的品牌效益, 有利于我省的奶牛养殖面向国际市场, 这样不仅可以提高农户养殖的积极性, 而且还有利于提高我国的国际竞争力[6]。

参考文献

[1]陈云贵.畜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讨[J].科技咨询导报, 2007 (15) :250.

[2]杨辉, 葛娅男.美国农业发展对我国发展现代农业的启示[J].农业环境与发展, 2009 (3) :16-18.

[3]盖德军.浅谈中国畜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畜牧兽医科技信息, 2008 (8) :4.

[4]顾景霞.畜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现代农业科技, 2010 (17) :367-369.

[5]胡厚银, 刘广海, 李长庚, 等.发展生态循环畜牧业实现畜牧经济可持续发展[J].行业论坛, 2006 (1) :35-37.

肉牛生态养殖效益分析 篇9

1发展生态型循环养殖的意义

我国是养羊大国, 肉羊养殖产生的大量粪尿对生态环境造成了极大压力。节能减排、生态循环利用和健康环保已成为当前社会经济实现可持续发展的主题。大力推广生态型循环养羊业, 对促进农村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 提高群众生活质量, 促进农民增收和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2]。养殖业生产应在注重经济效益的同时, 加大资源的开发利用, 大力发展和推广技术成熟、高效、环保的养殖循环模式, 实现畜牧养殖废弃物综合循环利用, 在有效保护生态环境的同时达到养殖效益的最大化。近年来, 随着国家对农业、畜牧业循环经济发展的高度重视, 我国畜牧养殖业循环经济得到了快速发展。由于我国循环经济发展起步晚、时间短, 循环模式尚处于探索和逐步完善阶段。随着养羊业快速发展和存栏量的快速增长, 羊粪尿的污染已成为目前我国养殖企业急需解决的生态问题[3]。2011年以来, 笔者对一些养羊大户进行了相关生态型循环利用研究的试点工作, 取得了明显的成效, 积累了一些相关技术经验[4,5]。事实证明, 湖区肉羊生态型循环模式具有科学性和可行性, 是一种可持久发展的新型养殖模式, 值得大力推广应用。

2羊-蚓-鱼-禽生态型循环模式介绍

羊 - 蚓 - 鱼 - 禽生态型循环模式是运用循环模式合理改善养殖方式, 以肉羊养殖为基础, 羊粪无害化与资源化利用为主线, 向沼气制备、蚯蚓养殖辐射, 构建种、养互动的有机生态型畜牧业, 将种、养有机结合, 分别建立“肉羊养殖—羊粪收集—制沼—沼气 + 沼渣—燃料 + 食用菌 + 饲草”、“肉羊养殖—羊粪收集—蚯蚓养殖—鱼、禽饵料”、“肉羊养殖—羊粪收集—蚯蚓养殖—蚓粪—食用菌 + 作物及饲草”3条循环经济链, 形成有机循环模式。该模式从粪便高效利用及增收创收的角度, 通过养殖业与种植业的相互衔接及作用, 构建良性循环农畜养殖生态系统, 体现了高效、循环、收益的有机统一。循环、可持续发展及效益最大化的理念贯穿于整个循环模式中, 有效实现资源在不同链条间及不同产业间最充分、合理地利用。 该模式经过三条不同的循环链条, 合理高效地对肉羊养殖产生的粪尿资源进行多级利用, 转化为可供人类利用的燃料及有机食品。既消除了粪便污染, 又增肥了地力, 发展了环保清洁能源, 实现了有限资源良性循环, 节能减排、持续发展的目的。

3羊-蚓-鱼-禽生态型循环模式效益分析

3. 1经济效益

3. 1. 1健康养殖产生的经济效益利用家畜粪便养殖蚯蚓是极具市场潜力和竞争优势的新兴产业, 是畜禽健康养殖价值的重要体现[6]。据报道, 蚯蚓体内约含6. 6% ~ 22. 5% 的蛋白质和23种氨基酸, 营养价值高, 是一种优良动物性蛋白质饲料, 利用蚯蚓饲喂甲鱼、黄鳝、鱼类、家禽等动物后, 能有效提高动物饲料利用率及摄食量, 显著改善动物肉质和风味。研究表明, 每头波杂山羊排出羊粪约2. 2 ~ 2. 5 kg /d, 每年产粪800 ~ 900 kg, 中等规模的山羊养殖场 ( 300只羊) 年产羊粪250 t, 可养殖蚯蚓约300 kg /年, 按蚯蚓市场价格60元/kg计算, 每年养殖蚯蚓至少可获利1万元[6]。传统的鱼、禽养殖生产中, 饲料成本约占养殖成本的30% ~ 60% , 所用饲料多数为含有各种添加剂的配合饲料, 虽然鱼、禽食用后生长增重快, 但肉品质量和风味较差, 售价较低。因此, 要增加养殖收益, 除降低饲料成本、提高饲料利用率外, 还应倡导健康生态养殖。利用蚯蚓饲喂动物后经济效益远远高于传统饲养模式, 以鱼、禽类养殖为例, 普通常规饲料养殖的鱼、禽市场价格一般为10 ~ 20元/kg, 而以蚯蚓作为搭配饵料生产的鱼、禽市场价格一般为30 ~ 60元 / kg, 增收效益十分显著。

3. 1. 2沼气利用产生的经济效益羊粪制沼是循环经济中的主要环节, 以沼气、沼渣、沼液的利用为纽带, 既处理了粪便资源, 改善了环境, 又方便了农民生活, 实现了循环利用、节能环保与种养平衡[3]。实践表明, 修建一座容积10 ~ 13 m3的沼气池, 全年可产沼气约500 m3, 作为生活燃料可节约煤炭2 000 kg, 节约燃料费用约900元/年。制沼后的沼渣可用于食用菌栽培, 沼渣富含丰富的营养物质, 具备质地松软、 保湿性好、酸碱适中等优点, 沼渣中所含有的各种矿物质能满足菌类生长需要, 是人工栽培香菇、平菇、鸡腿菇等食用菌较佳的培养基料。沼液中含有大量的氮、磷、钾, 很适宜农田肥力的改善。沼液本身作为一种生物农药, 经纱布过滤后喷洒, 对减少害虫、增产施用效果好。

3. 1. 3综合经济 效益目前, 羊粪价格10 ~ 20元 / t, 通过养殖 蚯蚓产生 的蚓粪价 格80 ~ 100元 / t。蚓粪20 ~ 30 t / 亩 ( 1亩≈0. 067 hm2) , 除去人工及运输费用后, 每年直接收益2 000元/亩, 如果经堆肥后制成高档有机肥, 每吨售价约300 ~ 500元, 增收效益十分显著。施用蚓粪可节省化肥用量, 生态环保, 是园林绿化、草坪花卉、生产绿色无公害蔬菜食品首选的有机肥。通过蚓粪收集, 大力发展深加工, 生产作物专用有机肥, 可增加养殖附加值, 有较高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 开发前景非常广阔。研究表明, 在不考虑常规养殖污染治理费和电费等支出情况下, 年出栏300头肉羊的养殖场采用羊 - 蚓 - 鱼 - 禽高效循环生态养殖方式与常规养殖相比, 可增创3万余元的经济效益, 极具科学性和可行性。

3.2社会效益

养殖场通过饲养肉羊和沼气利用, 蚯蚓、鱼、禽养殖, 蚓粪开发利用等环节, 吸纳了社会闲散劳动力, 增加了农村就业岗位, 促进了农村和谐稳定。随着羊蚓 - 鱼 - 禽生态型循环养殖模式的应用与推广, 在推动生态健康养殖、清洁能源利用、粪便污染治理、农民增收及农村可持续发展等方面将取得更大更广的效益。

3.3生态综合效益

在羊 - 蚓 - 鱼 - 禽生态型循环系统中, 羊粪尿直接用于蚯蚓养殖, 实现了粪尿的零排放, 有效减少了对环境造成的污染。粪尿的合理利用与无害化处理, 减少了因粪尿污染造成传染性疾病及寄生虫病的爆发流行, 大大降低了用药成本, 使羊肉中的药物残留量有效降低, 提升了肉品质量与风味[7,8]。羊粪的就地利用节约了运输费用, 羊 - 蚓 - 鱼 - 禽的搭配养殖, 有效提高了单位面积内养殖密度及有机羊、蚓、 鱼、禽的数量与产量。在农田及草场中施用沼液、蚓粪、禽粪后, 节约了农药化肥用量, 提高了农产品及饲草的产量与质量, 促进了人畜健康及生态环境的平衡, 综合效益显著。

4展望

规模化与集约化是我国肉羊养殖业发展的必然趋势, 实现养殖排泄物的零排放及粪便无害化处理与综合利用, 是建立节约型社会的前提, 也是实现湖区肉羊养殖业可持续发展的根本途径[9,10]。实践证明, 羊 - 蚓 - 鱼 - 禽生态型循环模式是一种高效环保、种养紧密结合, 切实可行的生态健康养殖实用技术, 该技术能充分利用羊粪资源, 减轻养殖废弃物对环境的污染, 提高有机食品的产量与质量, 促进农民增收。相信通过该模式在国内各大肉羊养殖场的广泛应用与推广, 必将在农村经济、社会和生态方面产生更大的效益。

摘要:为了向湖区广大养殖户推广羊-蚓-鱼-禽生态型循环健康养殖模式, 文章介绍、比较与分析了采用该模式后的优势及效益。结果表明:应用和推广羊-蚓-鱼-禽生态型循环健康养殖模式, 可有效提高养殖经济效益和生态综合效益, 为建设现代化、标准化养殖基地, 构建种、养互动型生态畜牧养羊业, 实施肉羊中小规模标准化循环健康养殖提供示范与指导。

关键词:湖区,肉羊,生态养殖,效益,养殖模式

参考文献

[1]成钢, 王文龙, 赵铭, 等.湖区波尔山羊健康养殖与生态综合利用[J].湖北农业科学, 2014, 53 (2) :376-377.

[2]成钢, 黄诗晨, 王文龙, 等.湖区波尔山羊生态型健康养殖模式技术研究[J].江苏农业科学, 2014, 42 (2) :171-172.

[3]成钢, 王文龙, 赵铭, 等.湖区山羊粪便的无害化处理与资源化利用[J].黑龙江畜牧兽医, 2014 (01下) :25-26.

[4]成钢, 杜桂英, 吴尧晶, 等.湖区专业养殖场和规模养殖户的羊舍建设[J].黑龙江畜牧兽医, 2014 (05下) :38-39.

[5]成钢, 刘吉, 王文龙, 等.湖区各类型波尔山羊的饲养管理技术[J].黑龙江畜牧兽医, 2014 (02下) :20-22.

[6]成钢, 马玉明, 王文龙, 等.温度对羊粪养殖蚯蚓生长与繁殖的影响[J].河南农业科学, 2013, 42 (12) :136-138.

[7]成钢, 王文龙, 赵铭, 等.湖区波尔山羊常见传染病的临床诊疗与综合防控[J].江苏农业科学, 2013, 41 (8) :215-216.

[8]成钢, 王文龙, 赵铭, 等.湖区波尔山羊常见寄生虫病的防治[J].江苏农业科学, 2014, 42 (1) :170-171.

[9]顾宪红.动物福利和畜禽健康养殖概述[J].家畜生态学报, 2011, 32 (6) :1-5.

上一篇:三人制羽毛球下一篇:多电平拓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