肉牛产业发展

2024-05-29

肉牛产业发展(共12篇)

肉牛产业发展 篇1

近年来,由于粮价上涨,部分地区封山禁牧,使肉牛饲养成本大幅提高,但牛肉及其制品价格却没有相应上涨,养牛户积极性受挫,部分地区出现屠宰母牛的现象。而牛的繁殖速度慢,饲养周期长,一旦出现牛肉供应紧张的情况,无法及时补栏,市场供应将严重不足。同时,牛肉具有高蛋白低脂肪、绿色健康等优点,对于改善膳食结构、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具有重要意义。因此,为适应人们对于健康饮食的需求,采取有效措施促使肉牛产业健康快速发展显得迫在眉睫。

1 目前肉牛业下滑的主要原因

造成肉牛业下滑的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1)母牛养殖效益低。随着粮价不断上涨,母牛养殖实际效益在不断缩水。以平原地区为例,每头母牛每年繁殖一头犊牛,犊牛饲喂8个月长到250kg销售,按现行价格可买到4000元。母牛一年的饲养费用需要2500元,牛犊的饲养费用需要800元。不计劳动力成本,在犊牛成活率100%的情况下,收入只有700元,投入产出比很不理想。(2)规模肉牛养殖需要的资金多,农户负担不起。笔者调查发现,一些有一定肉牛养殖技术的农户想发展规模肉牛养殖,但资金问题很难解决。以在平原地区建一个存栏量为100头的肉牛育肥场为例:建牛棚、青贮池及购买秸秆切割机需要10万元,购架子牛需要35~40万元,饲养6个月需要流动资金10万元,共需要资金55~60万元,这个数字对于一般农户来说实在难以承担。(3)养殖技术水平低,使得养牛风险提高。相当一部分养牛户认为养牛业是“懒人产业”,从饲养管理、疾病防控到繁殖生产,每个环节都不给予重视,使肉牛在生长过程中出现诸多问题。另外,无论是庭院养牛还是规模养牛,普遍存在忽视让牛运动的问题,很大部分牛场没有专门的运动场所,而缺乏运动造成母牛怀胎率低、难产和乳房炎等发病率上升。(4)庭院养牛环境问题难以解决。肉牛的传统饲养模式是庭院养牛,而现在农村的居住环境发生很大变化,越来越重视家居环境的美化,养牛造成的污染使一些农户不愿养牛。

2 发展肉牛养殖的建议

从目前各地养牛的实际情况来看,提高母牛繁殖水平,提供充足的品种优良的犊牛成为肉牛养殖的关键。为调动广大群众养殖肉牛的积极性,从根本上解决牛源短缺问题,促进肉牛养殖业又好又快发展,笔者参照国家扶持生猪生产的有关政策,提出以下五点建议:(1)对养殖能繁母牛的农户给予补贴。对养殖能繁母牛的农户,每年给予每头500~600元的财政补贴,以提高群众养殖母牛的积极性。(2)开展能繁母牛保险业务。动员养殖户积极对能繁母牛进行投保,因动物疫病、自然灭害、难产等原因造成能繁母牛死亡的,由保险公司给予一定的赔偿,解除养殖户的后顾之忧。(3)建肉牛养殖小区。各级政府应加大对建设肉牛养殖小区的扶持力度,引导养殖户进入养殖小区养殖,这样既可解决污染居住环境的问题,又便于新型饲养技术的推广。(4)对肉牛养殖贷款给予贴息。对于有一定基础和技术,同时有意扩大规模的肉牛养殖户,政府有关部门应出台政策,积极协调,帮助解决肉牛产业发展中的资金问题。五是提供技术服务。畜牧和科技部门要为肉牛饲养户提供技术支撑,提倡和推广科学养牛法,从而提高各养殖户的生产水平和经济效益。

肉牛产业发展 篇2

(2012年*月*日)

尊敬的各位领导,同志们:

自2008年县委、县政府作出发展肉牛产业的重大战略举措后,我们严格按照县上安排部署,抓住实施农户万元增收工程等契机,以*****等龙头企业为依托,采取“公司+基地+农户”等模式,举全镇之力发展肉牛产业。截止去年底,全镇肉牛存栏***头、出栏***头,发展肉牛产业取得初步成效。在中国第六届牛业发展大会期间,受到与会专家及业界人士一致好评。未来五年,我们将按照县第****次党代会提出的建设“*****”的总体战略部署,紧扣构建“******”,重点抓三项工作:

第一,顺应群众意愿,凝聚合力添信心。经过近几年的强势宣传发动,镇内龙头企业、广大养殖农户对发展肉牛产业的相关技术、市场前景、整体效益等方面有了较为全面而深刻的认识和把握,特别是对县镇两级出台的各种扶持政策掌握较为透彻,养牛积极性高涨。下一步,我们将以此次会议为契机,结合***镇实际,细化完善相关政策举措,召开动员会议安排部署,组织宣讲队深入村社宣讲会议精神,特别是本次会议出台的以及镇里配套的相关扶持政策,扩大群众知晓度,扩大农户参与面,进一步增添广大农户养牛信心。第二,使出浑身解数,做大规模树形象。坚持多措并举,扶持肉牛产业做大做强。一是政策激励。调整充实肉牛产业办工作人员,加强对全镇肉牛工作的指导;围绕肉牛“***”,在县上奖扶政策的基础上,出台新的肉牛激励政策;落实专人加强与金融机构协调,解决农户饲养肉牛资金短缺问题。二是企业带动。依****等养殖企业,创新肉牛养殖模式,带动农户养牛、种草,力争到2016年,新建****头以上规模养殖场1个,把全镇所有行政村都建成千头养牛专业村。三是示范引领。在鼓励现有养殖大户扩大养殖规模的同时,充分发挥其辐射示范作用,力争通过五年努力,发展10个以上***头养牛专业社,400户***头以上养牛户,使肉牛产业发展呈现出既有“皓月当空”,又有“繁星点点”的发展格局。到2012年,实现人均存栏1头牛,出栏10万头以上。同时,围绕构建“种、养、加、销、研”产业链条,确保****等肉牛项目尽快建成投用,力争到2014年把****企业打造成为集肉牛养殖、屠宰、科研、饲料开发、精深加工、产品销售为一体的上市公司。

第三,强化配套服务,提升质量上水平。为将肉牛产业打造为全镇人民的殷实致富产业,我们将以更大的决心、更优的服务,保障肉牛产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一是加大投入。以***公司为核心,建立肉牛产业研发中心、肉牛电子商务交易平台,实施牧草高效开发利用与科技示范工程,确保肉牛产业始终保持持续 2 旺盛的生命力。二是强化指导。组建肉牛技术指导专业团队,负责指导农户搞好牛源选取、繁殖育种、黄牛改良、饲养管理、日粮配制、饲料保存、疫病防控、肉牛销售等关键环节,消除农户养牛后顾之忧。三是注重环保。坚持产业发展与生态保护并重,争取上级支持,并督促养牛业主严格按照相关要求,做好肉牛粪污的无害化处理和资源化利用,指导养殖户建好粪污配套设施,妥善解决肉牛养殖带来的环境污染问题,努力实现产业发展、生态保护“双赢”。

和龙市肉牛产业发展现状与对策 篇3

关键词:和龙市;肉牛产业;现状;对策建议

中图分类号: F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1069(2016)23-102-2

0 引言

近些年,我国牛肉产量稳中有升,据统计,2014年国内牛肉产量为689万吨,较2010年和2013年分别增加5.5%和2.4%,稳居世界第三牛肉生产大国之位,仅次于美国((1 107. 8万吨)和巴西(972. 3万吨)[1]。2014年吉林省牛肉产量为33.4万t,肉牛存栏363.8万头,比2013年增加了6.7%,出栏257.1万头,与上年相比增加了3.4%,吉林省共有规模型肉牛屠宰加工企业57户,设计年屠宰加工能力245万头。其中,有1个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吉林皓月清真肉业股份有限公司),5个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重点企业[2]。

和龙市位于长白山山麓,具有优质牧草300多种,产草量高,可以看出和龙市的牧草资源丰富,为肉牛提供了优势性的发展。利用优势资源发展肉牛产业对发展地方经济和增加农民的收入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1 和龙市肉牛产业发展现状

1.1 和龙市肉牛养殖现状

牛养殖头数变化动态来看,2011年到2013年肉牛养殖头数基本稳步增长,役畜的头数也不断上升。2011年到2013年肉牛养殖头数基本稳步增长,役畜的头数也不断上升。而且2012年到2013年的肉牛养殖头数的增数要比前一年的增数还要高。达到了2854头,所以总的来说和龙市的肉牛的养殖头数正在不断的进行增长,形式非常乐观。

1.2 和龙市肉牛技术和销售现状

肉牛技术养殖是肉牛产业的核心环节,所以要想肉牛产业发展,就必须注重技术方面的培养。和龙市政府特别重视肉牛养殖技术开发,开展了优良肉牛品种与延边黄牛杂交的试验,并且进行繁育工程的建设,养增加到了110191头,受胎率从86.5%增长到86.9%,并且可繁母牛的头数从191694头增加到223440头[3]。和龙市的肉牛销售情况调查表明,肉牛的出栏头数,从2000年到2010年不断上升,在2010年达到了近10年来的最高峰,出栏头数竞达37282头。而从2010年到2011年的肉牛出栏头数急速下滑,2011年到2013年又缓慢上升。牛肉产量从2000年到2006年增长比较平稳,2006年到2007年牛肉产量较大幅度的增长(增长2027吨),2010年以后的牛肉产量变化与出栏头数相似。

2 “SWOT”分析和龙市肉牛产业发展

2.1 优势(S)

2.1.1 地理、气候优势和优良品种

和龙市位于吉林省东南部,境内海拔一千米以上的山峰有1086座,西部的甑峰山为最高峰,其海拔高达1676.6米。和龙市大陆性季风明显,四季分明。年平均气温为5.6℃,极端最高气温36.2℃,极端最低气温-31.5℃,年平均降水量573.6毫米。延边黄牛与世界知名的日本和牛、韩国韩牛系出同源,已被农业部列入《国家级畜禽品种资源保护名录》,实施重点保护[4]。2014年,和龙市举办了“百年县庆”第一届延边黄牛选美比赛,大力宣传了黄牛品牌,扩大了养殖规模,不仅要使黄牛成为农民增收致富的主导产业,也要把黄牛打造成和龙走出山门的“牛”势品牌。

2.2 劣势(W)

2.2.1 生产水平较低、产业链中断

多数的养殖户缺乏科学的养殖技术,使得饲料配置的不合理,没有充分的利用好饲料资源,浪费了良好的饲料资源;肉牛的疫病没有防御到位;缺乏高级的管理者。育肥技术也没有达到标准。缺乏高级的管理者,生产比较混乱,导致了生产水平较低、养殖的成本增加,大大的增加了养殖的风险。

由于和龙市的肉牛的生产、加工和销售部门之间联系不够密切,没有形成一个整体,这样就会使生产、加工和销售部门对于信息的掌握程度不同,而且各方的所掌握的信息不对称或者滞后,这样就会损害一方的利益。其次,养殖户对网络的利用率很低,不能有效利用网络知识获取养殖技术和市场信息,生产盲目性很大。

2.3 机遇(O)

2.3.1 政府优惠政策、国家边境经济合作区

延边朝鲜族自治州享受西部大开发、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中国图们江区域合作开发、少数民族地区优惠政策,特别是《长吉图规划纲要》有赋予了延边朝鲜族自治州“先行先试”的权限[5]。和龙市归属延边朝鲜族自治州,国家的发展战略给和龙市带来了许多的产业优化契机。除了国家对于延边州的优惠政策之外,自己的本省针对延边地区也实施了优惠政策,将和龙市作为延边州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战略之一,计划通过全方位扩大开放,优化产业发展环境,带动工业化、城镇化、市场化和经济国际化发展[5]。

和龙边境经济合作区拟设在和龙市南坪镇,规划面积4. 06平方公里,核心区0. 76平方公里,即:进口资源转化区商贸物流保税区、旅游服务养生区和进口资源转化区[6]。

2.4 威胁(T)

由于延边朝鲜族自治州近年饲料的价格居高不下,而且由于外出打工收入较高,劳动力缺乏和劳动力价格不断上涨,而牛肉价格保持稳定,结果利润空间越来越少,给和龙市的肉牛产业带来严重的威胁。2014年,每头基础母牛平均收益3350元、育肥牛平均收益2300元左右,而农村劳动力的平均价格己达100元/日,饲养能繁母牛15头以上或育肥牛25头以上才能与打工收益相当,导致小规模肉牛养殖户逐步退出[7]。

3 和龙市肉牛产业发展对策

3.1 提高养殖户的生产技术水平

依托延边大学,培养畜牧专业大学生,鼓励大学生回家乡创业。同时加强对养殖户农民的技术培训,提高养殖户的养殖技术水平。在生产、加工、销售过程中出现的技术难题,可委托延边大学立项研究。脱离传统的落后的肉牛养殖方法,实现科学养殖,提高养殖效益。

3.2 建立肉牛养殖的信息平台

利用现代网络技术,为肉牛养殖龙头企业、个体户及规模化屠宰加工企业联合建立一个优质肉牛养殖综合信息平台。信息平台的建设,对于传播和交流养殖技术、稳定肉牛价格及对肉牛产品的宣传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对于推动行业进步和产业进一步升级起到积极作用。并且利用政府的作用,让政府对产业进行政策和资金的支持。

3.3 推进肉牛养殖的产业化经营

肉牛的养殖产业是一个对劳动力要求不高,但生产周期相对较长、利润相对较小的一种产业。因此,规模养殖是降低生产成本提高效益有效途径。东北地区肉牛养殖以家庭为单位的分散饲养为主主[8],它不利于打出产品的优质品牌,而且农民的养殖收入较低。为了打出地方特色品牌及提高经济效益,应积极鼓励有实力的企业介入和零散的养殖户成立合作社,实现规模化经营。企业和合作社与加工企业及销售企业形成一个完整的产业链,这样可降低生产成本,提高肉牛品质,使企业的经济效益最大化。

参 考 文 献

[1] 曹兵海.2011年度肉牛耗牛产业技术发展报告[BE/OL].[2015-03-16].

[2] 冯凯,滕佳敏,文美英.吉林省肉牛产业发展的现状及建议[J].肉牛工业,2015(2):47-50.

[3] 2013年和龙市农网《关于肉牛产业养殖的概况》.

[4] 农业部关于印发《全国畜禽遗传资源保护和利用“十二五”规划》的通知[C].饲料广角,2012年1月:1-6.

[5] 2014年政府工作报告.关于国家对于延边州具体政策的阐述[R].

[6] 崔成国.和龙市马铃薯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D]. 2014年硕士学位论文.

[7] 鲁俊.关于当前吉林省母牛生产形势的调研报告[R].吉林畜牧兽医,2011(4):7-9.

五峰镇大力发展肉牛产业 篇4

1. 打造肉牛屠宰龙头项目

该镇通过招商引资, 先后引进了辽宁福元食品有限公司的肉牛屠宰加工项目和辽宁金禾粮食贸易公司的玉米保鲜项目。辽宁福元食品有限公司的肉牛屠宰加工项目总投资9633万元, 年屠宰、分割肉牛10万头, 确保了肉牛养殖产品销售无后顾之忧。辽宁金禾粮食贸易公司玉米保鲜项目总投资6000万元, 年产保鲜玉米20000吨。两个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建成投产, 有力地拉动了该镇及周边地区肉牛产业的发展。农民种植甜玉米为保鲜玉米加工提供原料, 副产物秸秆作为青贮饲料, 降低了养牛成本, 促进了肉牛饲养业的发展, 进而为企业提供了充足的牛源;养牛副产品牛粪生产沼气, 增加农村能源, 副产品沼气渣生产沼肥, 用于甜玉米种植, 这样就形成了一个完整的循环经济链条, 实现了清洁化生产和循环发展, 不仅使农民增收, 也给企业带来了丰厚的经济效益。

2. 成立富民肉牛养殖合作社

由于养殖户养殖肉牛经验不足, 无法达到福元肉牛屠宰厂对出栏肉牛在品质上的要求, 针对此问题, 镇政府出面协调, 由企业牵头成立肉牛养殖生产合作社。镇政府为合作社提供土地100亩, 协调贷款2000万元, 让养殖户入社饲养, 统一指导、统一购犊、统一饲养、统一出栏。目前, 入社会员达204户, 饲养肉牛近万头, 合作社成为该镇的肉牛养殖基地, 社员当年增收近3000元, 也让企业有了可观的效益, 而且避免了屯内家家户户庭院饲养带来的环境差、不卫生、有污染等弊端。

3. 建立标准化肉牛养殖场

坚持合理规划、科学发展的原则, 推行标准化养殖, 将原有的一部分零星散养变为规模化集中养殖, 着力抓好养殖小区、规模饲养场 (户) 发展工作。充分利用国家对畜禽养殖场建设的优惠政策, 鼓励有饲养肉牛经验的养殖户建设标准化肉牛养殖场, 政府出面为其协调贷款和建设牛场所需的畜牧业生产用地。到目前, 已有7个标准化肉牛养殖场建设完成。

4. 解决庭院散养户实际困难

中国肉牛产业面临危机 篇5

2013-11-28 09:26来源:作者:武鸣

“中国正面临一场前所未有的肉牛产业危机。”业内专家表示,随着肉牛存栏量继续下降和牛肉消费不断增长,我国牛肉价格还将持续上涨。

生产方式的演变和牛的用途改变导致肉牛存栏量大幅下降,是促成牛肉价格暴涨的根本原因。而由于肉牛繁育和育肥饲养脱节,作为产业基础的母牛的存栏量不断减少,使整个肉牛产业走向萎缩。同时,肉牛补贴政策缺失,中国肉牛产业短期内难以提振,国外牛肉则乘机大举进入中国。

存栏骤减 价格大涨

2008年前一斤牛肉十三四元,而2013年以来,各地牛肉价格纷纷突破60元/公斤的大关,广西柳邕牛肉批发价格甚至高达69元/公斤。眼下牛肉消费旺季来到,年底牛肉价格有望同比上涨35%。

据统计,2008年至2012年,我国肉牛存栏量从8900万头减少至 6500万头,短短四年间减少2400万头。传统意义上的肉牛产业大省山东、河北、安徽、河南四省的肉牛存栏量最近十年来出现加速下滑势头,而由四省组成的“中原肉牛产业带”也已名存实亡。不过,与市场预期相左的是,虽然牛肉价格一路走高,农户的补栏积极性却没有想象中那么高。虽然牛肉价格在不断上涨,但养牛成本也在不断增加,首先是饲料,饲养成本增加,特别重要的是科学饲养带来的成本增加。再就是人工成本也不断增加,规模化养殖对资金的需求比较大,对技术的要求也比较高,所以,农户补栏的积极性并不高,肉牛存栏量还会进一步下降。而在肉牛存栏量不断下降的同时,牛肉的消费需求却在不断增长。统计显示,2008-2012年,全国牛肉人均消费量从4.3公斤增长到5.6公斤。

繁养脱节 产业萎缩

大部分投资仍然流向了肉牛育肥和屠宰加工环节。很多公司将主营业务产业链延伸到下游餐饮企业,而不是向更上游的肉牛繁育环节延伸。

肉牛生长的特点也使企业对肉牛繁育兴致寡然。如果企业从事肉牛繁育环节的话,周转就将大大放慢,若只是收购架子牛育肥的话,四个月就能实现周转。这样一来,中国肉牛的产业链便出现了脱节问题,企业专注于育肥和屠宰加工环节,98%以上的母牛和小牛则掌握在农户手中,而母牛和小牛又不断被宰杀,中国肉牛产业的基础越来越薄弱。

据了解,从世界平均水平看,肉牛屠宰的安全线应该是25%,即存栏100头牛屠宰25头左右,可中国目前的速度已经达到40%。在这种情况下,近些年来中国肉牛产业不断萎缩。

补贴缺失 “城门”失守

从产值上来说,我国四大畜禽产业的排名依次是生猪、肉牛、禽类、奶牛,但是,与生猪和奶牛产业的发展所获得的大量扶持和补贴政策相比,肉牛产业的发展缺乏关注,至今没有实质性的扶持和补贴政策出台。

在此背景下,进口牛肉,特别是走私牛肉正乘虚而入,并逐步占领国内市场,国内肉牛产业将受到进一步的冲击。

虽然由于检验检疫的原因,我国目前只批准从澳大利亚、新西兰、加拿大、乌拉圭、阿根廷、哥斯达黎加6个国家进口牛肉,2012年的进口量也只有7万吨,与我国每年560万吨左右的牛肉缺口相差甚远,但是进口牛肉加速膨胀的势头却不得不引起人们注意。

9月13日,国家农业部公布的数据显示,上半年鲜冷牛肉、冻牛肉进口额同比分别增长1379%和978%,出口额则呈不同程度下降。

肉牛产业发展 篇6

歪子镇位于河南省新野县城西北25公里处,与邓州市、南阳卧龙区、宛城区接壤。总面积102平方公里,耕地10万亩,人口7.8万。城镇面积3.5平方公里,人口2.9万。街道四纵六横,基础设施完备,集镇辐射带动能力强,自古有“旱路码头”之誉,2008年被南阳市政府命名为“五星级集镇”。

近日,记者走进新野县歪子镇肉牛产业集群示范区,满眼是“绿野无边牛群壮,金牛腾飞在潮头”的迷人画卷。

得中原者得天下。歪子镇有河南南阳肉牛产业的“大龙头”——科尔沁牛业南阳有限公司。内蒙古科尔沁牛业落户歪子镇,在填补南阳市乃至河南省高档牛肉加工空白的同时,也引领歪子镇肉牛产业集群示范区快速形成和发展。

科尔沁牛业南阳有限公司,是内蒙古科尔沁牛业股份有限公司在歪子镇独资兴建的肉牛产业化龙头企业。公司投资8000万元的年屠宰10万头肉牛加工项目于2009年建成投产,引进国际最先进的西班牙屠宰生产线,依托南阳皮南肉牛优质资源生产加工高档肉牛及制品,主要供应国内大型超市。科尔沁牛业南阳有限公司用新理念和新机制,组织牛源建设、产品加工、市场开发、品牌打造,进一步推进企业做大做强。科尔沁牛业南阳有限公司利用中原肉牛集中养殖的优势,运用现代肉牛产业的经营思路,抓好质量安全,打响产品品牌;创优企业发展环境,充分发挥企业的龙头作用,推进产业化经营,进一步提升歪子肉牛产业发展水平。

歪子镇党委书记孙林儒告诉记者,近年来,歪子镇立足该镇历史上是南阳黄牛中心产区的优势,强化畜牧产业支撑。他们依托2008、2009年连续被南阳市政府列入“发动机计划项目”的科尔沁牛业南阳有限公司项目,瞄准南阳市畜牧强镇目标,大力发展畜牧产业。形成了“以科尔沁牛业加工企业为中心,万头肉牛育肥场为支撑,母牛专业村和养牛小区为基地”的“龙头+基地+农户”的发展格局,肉牛产业呈现良好的发展态势。目前,歪子镇共发展母牛养殖专业村2个,200头畜位肉牛育肥场6个,千头畜位肉牛育肥场3个。

孙林儒说,在争取肉牛产业项目入驻上,歪子镇的党政领导没少跑腿和公关。为了与国内知名的肉牛加工企业洽谈联姻,经过连续3年的不懈努力,才成功引进了内蒙古科尔沁牛业公司落户歪子镇。目前已完成投资2.5亿元,建成年屠宰10万头肉牛加工厂和1个1万头畜位肉牛育肥场、10个千头肉牛育肥场。加工厂已正常运行,育肥场存栏肉牛达1.4万头,年出栏优质肉牛2.6万头。

在促进歪子镇规模肉牛养殖健康持续发展上,歪子镇政府与新野县畜牧局共同探索建立了“政府引导、企业主体、金融支持、农户参与、协会管理”的运行机制,推广了“政府+企业+金融+农户+协会”五位一体的运作模式,成功破解了制约肉牛规模化养殖中土地、资金、技术、环保、治安、销售等一系列问题,促进了产业健康发展。一是统一规划。对新建规模化养殖场的,报县畜牧局统一规划设计,严格按照标准化设施的标准设计建设。规模养殖场建成后,由县畜牧局和歪子镇政府挑选农户入驻,鼓励畜牧系统人员优先入驻养牛。二是统一技术指导。依托歪子镇畜牧兽医站,选派站长和技术人员驻场,由科尔沁公司发工资,负责疫病防治、饲料配制、秸秆青贮、饲养管理等技术指导服务,并负责建立耳标追溯体系,加强饲料兽药投入品监管,推行标准化生产。三是推广新技术。对千头育肥场业主,从建设、购牛、疫病防治、经营管理、产品销售等环节进行培训,确保管理规范、经济效益稳定。在千头场和小区建TMR站,推广TMR技术,利用当地丰富的廉价秸秆资源,使用TMR技术生产牛全价饲料,降低了育肥牛养殖成本。

在母牛养殖小区,养牛大户梁丰东高兴地向记者介绍说,“统一规划、农户投资、政府扶持、契约生产、综合服务”运作模式,帮他们解决了人畜混居问题,提高了母牛饲养水平和经济效益,一举多得。

“大户养母牛、专业户育肥,科尔沁加工、政府全程帮扶”使得全国五大良种之一的南阳黄牛,从历史中“走”来,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局面在歪子镇得以形成。

走进肉牛加工厂,年屠宰10万头肉牛的产能令人惊叹不已,按照欧盟标准设计,引进国际最先进的西班牙屠宰生产线,采用美国、德国的生产工艺,质量安全全程监控……南阳黄牛在这里变成了以克计算的高档牛肉,“走”向了全国,“走”上了千家万户的餐桌。

“歪子镇就是要强力打造科尔沁牛业品牌,通过创优环境、强化服务、资金协调、保险保障、提供‘三通’等措施,辐射带动全镇棉花庄、史营、马渠湖、何营等村的皮南肉牛产业快速发展。”孙林儒说:“依托年屠宰加工10万头肉牛的科尔沁南阳牛业有限公司,重点扶持发展棉花庄1900头母牛养殖小区、棉花庄1500头肉牛育肥场、史营1200头肉牛育肥场、何营1000头肉牛育肥场等,进一步强化引导服务,鼓励其发展壮大规模,提高科技增产水平,大力推广养殖保险、养殖业资金贷款以及兑付上级对养牛业补贴的各项政策,消除广大群众发展养牛业的后顾之忧。同时,镇政府积极协调有关部门为养牛户通水、通电、通路,并为他们常年跟踪提供技术服务,为全镇养牛业的发展提供了坚强的保障。”

目前,歪子镇通过出台优惠政策、排查能人上项目、龙头带动、强化服务等措施,全镇农民养牛积极性得到很大提高,养牛专业户400余户,存栏皮南牛1.4万余头,有力地促进了该镇肉牛产业持速健康发展。

静宁肉牛产业发展之我见 篇7

1 肉牛产业发展现状

1.1 结构调整步伐加快, 节粮型养殖渐渐回升

我县坚持“稳步发展肉猪, 适度发展养鸡, 大力发展肉牛”的畜牧业发展思路, 大力调整产业结构, 畜牧业逐渐由耗粮型向节粮型迈进, 节粮型牛羊肉比重由1.0%提高到8.5%。

1.2 役用牛的饲养方式逐步向肉用方式转变

随着农业机械化应用水平的逐年提高, 主要的役用牛由耕田变成了赚钱, 农民的养畜意识逐步改变, 自发的加大了资金和科技投入, 肉产业的发展势头良好, 数量逐年增加, 规模渐露头角。

1.3 肉牛的饲养由分散向适度规模转变

在发展肉牛养殖中, 我县立足本地资源优势确定以西北部饲草资源丰富, 养牛条件基础较好的三合等10乡镇为重点发展区, 向其他乡镇辐射, 使分散饲养生产的经营方式向专业化适度规模化迈进, 肉牛的出栏数量增多, 质量提高。

1.4 玉米秸秆逐年增多

我县今年种植全膜双垄沟播玉米1.4万hm2, 并在逐年增加, 玉米秸秆青贮有了保障, 形成了“受旱玉米巧利用, 种植养殖双获利”的良好开端, 为大力发展肉牛业奠定了基础。

2 发展肉牛产业存在的问题

2.1 专业技术人员严重不足, 知识老化

我县24个乡镇现有23名技术人员, 每人承担大约1 500户9万头 (只) 畜禽的技术服务, 远远超出农业部规定“乡镇畜牧兽医人员人均承担700农户1.8万头 (只) 畜禽疫病防治和技术服务任务”的标准, 这些人员还要围绕乡镇中心工作下乡驻村。专业技术人员知识老化, 县畜牧兽医局有38名干部职工, 技术人员不足一半, 年龄大多四十岁以上, 从未进行过专业培训和进修更新技术, 远不能适应广大养殖户的期望和养牛业发展需求。

2.2 资金投入不足, 政府支持力度不够

由于资金投入有限, 牛舍简陋, 青贮池、氨化池达不到质量标准, 铡草机收割秸秆机具缺乏, 玉米秸秆不能适时收割, 影响了产量和质量, 饲草资源未能合理利用。乡镇兽医站和县兽医门诊部设备简陋, 仅靠听诊器和体温表应付。县兽医站实验室虽有设备, 但由于资金不足, 不能开展工作, 造成资源浪费。

2.3 良种化规模化程度低

虽经多年改良, 但步伐缓慢, 良种率不高, 采用冻精人工授配母牛占适配母牛的不到8%, 肉牛酮体平均不到120 kg。养殖户投入低, 规模数量少, 生产性能差, 经济效益低。

2.4 养殖技术落后

我县养牛主要以农户零散养殖为主, 饲养方式粗放, 近几年虽然陆续地兴起了几家肉牛繁殖场, 都因管理粗放, 盲目引种, 随心蛮干, 缺乏科学的育肥饲养和技术支撑, 亏本经营, 维持不住, 最后下马。规模养殖的发展速度慢, 大多为自食自役, 粗放型饲养。青贮氨化饲草严重不足。

2.5 配种网点少, 配种员技术差

我县畜牧兽医局原有的配种站解散, 现有几名自学的配种员, 既不能适应牛产业迅速发展的要求, 又因技术水平差, 消毒不严格, 造成子宫内膜炎, 屡配不孕, 甚至不懂怀孕诊断, 误配引起流产者并不鲜见。

2.6 龙头企业拉动力不强

畜产品的加工企业处于找原料的初始阶段, 产品单一, 加工能力弱, 肉食品基本处于初级加工和原料型产品层次, 缺乏高附加值产品, 企业与养殖业之间的有效联接机制亟待加强, 产业内部链条不稳固, 资源优势没有充分转化为产品和经济优势。

2.7 活畜交易市场不健全

我县牛出栏大多由牛贩子走村串户收购运到西吉县单明牛羊市场交易。本县只有威戎逢古历双日集, 每集大约交易60~90头, 其他地方每逢集日交易不足10头, 成功率较低。

2.8 缺乏观念, 认识不足

由于养牛投入大, 生产周期长, 见效慢, 养牛缺乏观念, 认识不足, 政府导向不明, 始终将目标锁定在果业上, 养牛只是在市场行情好时, 由农民自发养殖, 出现缺期行为。

3 发展思路与措施

3.1 加大培训力度, 推广养牛实用技术

要把麦秸氨化、玉米秸秆青贮列为畜牧实用技术推广的重点项目, 推广“玉米秸免铡就近青贮技术”获得质优价廉饲草, 玉米穗达到乳蜡熟期可收获, 而玉米秸仍然青绿, 适合青贮, 但时间仅为15~20 d, 非常宝贵, 转瞬即逝, 应及时采取省工省钱操作简单的“免铡就近青贮”, 将青绿玉米秸保质保量入坑青贮, 否则会错失良机。对养殖人员进行培训, 改变经营方式, 使他们从品种、饲草饲料到饲养管理等传统粗放管理向一整套科学精细养牛生产技术转变, 大力推广普及黄牛冻配, 胚胎移植, 肉牛育肥, 人工种草, 秸秆氨化、微贮、青贮, 肉牛专用饲料加工, 疾病防治等先进实用技术。对专业技术人员进行轮训进修更新知识。强化培训配种员, 严格掌握肉牛发情、配种、怀孕诊断、消毒等系统兽医知识, 使之尽快投入规范化运作。增加配种网点。

3.2 种养结合降成本增收益

片面追求规模化造成种养分离, 养殖户没有足够饲草料需购买, 还要引进牛犊, 雇佣劳动力, 增加了成本, 降低了效益。实行种养结合, 适度规模, 户养以5~8头包括2~3头能繁母牛为宜, 年产牛犊3头, 卖出3头, 收入约1万元。草饲自家种植, 自家劳动, 牛粪还田, 牛犊自繁, 滚雪球式发展壮大。如此种养结合循环农业的生产方式, 农户年年能见回头钱, 家庭有了现金流, 日子就能活泛起来。形成“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型生产体系, 充分利用实物资源替代短缺的资金, 左右逢源, 提高应变能力, 带动全县牛产业跨越式发展。

3.3 建立健全防控体系

抓好养牛基地建设要加快乡镇兽医站建设, 合理利用有效资源, 运转县畜牧兽医局实验室, 发挥疫病监测中心职能。以“预防为主, 防检结合”原则, 依法开展计划免疫和强制免疫, 全面实行产地检疫和屠宰检疫。要以千家万户养牛为基础的同时, 重点抓好三合、原安、灵芝、界石、红寺、细巷、四河、司桥、曹务、古城等10乡镇建成标准化养殖小区, 发挥区域优势, 将人、财、物合理配套, 带动农户科学饲养。肉牛产业的发展需要政策的激励和引导, 依据肉牛投资大、技术新、周期长的特点, 设立专项扶持政策, 解决农民贷款难, 为建设以优质肉牛为主的畜产品加工基地提供强有力的资金支持。

3.4狠抓品种改良, 增加可繁母牛数量

发展肉牛业, 首先要研究可繁母牛的质量和存栏数量, 做好品系品种的血统登记, 在保证品种遗传多样性的基础上, 结合引种, 胚胎生物技术扩大高效、生态、高档肉牛可繁母牛数量。政府要出台相应的肉牛可繁母牛的资金优惠政策, 鼓励养殖户在发展商品肉牛的同时增加可繁母牛的饲养头数, 保证资源储备和可繁母牛的数量和质量, 使肉牛产业走向健康可持续发展的快车道。要大力推广冷配技术, 引进南德温、秦川牛等优良品种牛冷冻精液, 对本地黄牛进行人工受精, 以提高牛的品种质量和经济效益。

3.5优化产业结构, 推广绿色畜产品

发展区域特色肉牛产业, 创造高档优质肉牛的品牌, 按照标准化进行生产, 做到村村都有技术员, 户户都有明白人。加强监测体系建设, 严禁使用违禁药物, 按照无公害畜产品要求生产绿色肉牛, 走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可持续发展的新型肉牛产业之路, 增强市场竞争力。

3.6建立健全龙头企业和交易市场, 深化畜产品加工

南方肉牛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 篇8

1 南方肉牛产业发展现状

据《中国统计年鉴 (2010) 》, 我国南方地区总面积约占全国的25%, 人口约占全国的58%, 国民生产总值约占全国的57%。2009年南方地区肉牛存栏量为2414万头, 占全国总量的41%, 牛肉产量为164万t, 占全国总量的26%。南方地区人均牛肉占有量2.16 kg, 远低于北方地区的8.47 kg和全国平均值4.83 kg, 而南方地区的牛肉消费量却占全国总消费量的53%。南方地区牛多、牛肉产量少与消费需求量大之间的缺口, 一直以来主要通过从北方和西部采购活牛和牛肉的方式来解决, 这无形中增加了成本。

1.1 对商品肉牛养殖不够重视

自改革开放以来, 经济建设已成为我国发展的重点, 而我国南方交通便利、有着优越的重轻工业发展优势, 南方地区一直注重的是轻重工业的发展, 对肉牛产业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 进而造成南方肉供不应求, 主要是从北方运输过来。

1.2 产业开发力度不够

长期以来, 人们对肉牛的利用主要是满足人们生活的需求, 而像一些副食品以及与肉牛相关的产业却没有得到充分的利用。南方虽说也有养殖业, 这些肉牛产品大都是供本地区的人们使用或使用, 甚至难以满足人们的生活需求。另外, 在发展肉牛产业的过程中, 受科技、市场和资金等因素的影响, 肉牛产业规模难以扩大。

1.3 经营分散

尽管我国南方也有肉牛养殖, 但是大多数肉牛养殖都是个体户, 肉牛养殖比较分散, 缺乏统一的养殖区域, 乏统一的管理, 很难形成规模效应。

1.4 对肉牛质量把关不严

在经济快速发展的社会里, 以经济效益为核心价值观的观念已经形成, 而肉牛在养殖过程中很容易产生各种疾病, 再加上市场环境的确实, 政府对肉牛市场的监管不严格, 这些带有问题的肉牛进入到市场, 不仅不利于肉牛产业的发展, 同时还会对人们的健康造成威胁。

2 南方肉牛产业发展对策

在牛肉供求矛盾突出和国内外产业形势发生变化的情况下, 南方的自然条件和草地资源、廉价的农产品副产物资源、发达的消费市场以及丰富的牛种资源和肉牛存栏基础等客观存在, 已具备实现南方肉牛产业取得飞跃性发展。

2.1 加大宣传

随着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 对肉牛产业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加, 而我国南方对肉牛产业还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 肉牛产业规模都比较小, 难以自给自足, 更不要说肉牛产业的对外供应。肉牛产业作为一项增收的产业, 发展肉牛发展能够为农民创收, 缩小城乡差距。为此, 在我国南方飞地区就应该加大肉牛产业的旋宣传, 让人们认识到肉牛的价值所在, 如利用网络, 对肉牛产业进行宣传。

2.2 加强肉牛养殖基地建设

养殖基地作为肉牛产业发展的原材料供应基地, 为了促进肉牛产业的发展, 加强肉牛养殖基地建设十分重要。首先, 要对肉牛养殖基地进行统一规划, 选择合适的养殖基地;其次, 要重视肉牛的培育, 建立高质量肉牛培育示范基地。

2.3 大力推进规模化管理

随着我国现代农业的发展, 规模化养殖已成为我国现代农业发展的一种重要趋势。在发展肉牛产业的过程中, 为了更好地促进南方肉牛产业的发展, 实现肉牛产业规模化管理有着重大意义。肉牛产业规模化管理就是将养殖户手中的肉牛集中起来, 进行规模化养殖、经营, 农民全部转为职工, 按月发工资, 然后进行效益分红。实行规模经营、集约经营, 可提高肉牛产业发展的产业化、组织化程度。

2.4 加强质量监督

肉牛产品与人们的健康有着直接的关联, 为了向人们提供健康的肉牛产品, 我国政府及相关部门就必须加强肉牛产业的监管。从肉牛养殖到肉牛产品生产加工以及到肉牛产品销售等环节的全过程进行监督, 确保肉牛产品质量[1]。

2.5 加大专业人才的培养

在竞争日益激烈的市场环境下, 谁拥有了专业的技术人才, 谁就能够在市场环境下更好地生存。为此, 在南方肉牛产业发展过程中, 要想促进肉牛产业的快速发展, 就必须加大专业技术人才的培养。不仅要加强肉牛产业相关专业知识的教育, 还要加强法律知识、管理能力等多方面的培养。另外, 南方地区不仅要加强北方地区的联系, 还要加强与国外的联系, 学习他们先进的管理经验, 进而促进我国南方肉牛产业的发展[2]。

2.6 加大投入, 不断创新

在我国当前社会发展形势下, 市场经济体制正在逐渐完善, 市场竞争也越来越激烈, 我国当代人们对绿色生态产品的需求不断增加。为了满足当代人们的生活需求, 在肉牛产业中, 为了生产出更多的生态绿色产品, 就必须不断加大资金的投入和创新, 不断开拓肉牛产品的品牌市场, 为肉牛产业的发展提供保障。首先, 政府应该积极加大资金的投入, 为肉牛产业的发展提供保障。其次, 要善于将我国当前社会各种力量集合起来, 优化资源配置, 造成声势, 打出知名度[3,4]。

3 结语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 肉牛产业发展速度也越来越快。而我国南方肉牛产业发展速度依然比较慢, 南方肉牛产业规模较小, 经营比较分散, 难以满足人们对肉牛的需求。为了促进南方肉牛产业的发展, 南方地区就必须重视肉牛产业的发展, 加大技术的应用, 不断创新, 推进肉牛产业规模化发展。

参考文献

[1]曹兵海, 苏华维.南方肉牛产业现状与发展战略之我见[J].中国畜牧业, 2012 (20) :18-28.

[2]杨辉, 李翠霞.我国肉牛产业发展现状及演进分析[J].黑龙江畜牧兽医, 2015 (9) :41-44.

[3]严小东.防城港市肉牛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J].现代农业科技, 2013 (14) :305-307.

发展肉牛产业壮大农村经济 篇9

一、基本情况和产业现状

近年来, 党支部、村委会认真贯彻落实市委、县委提出的一村一品发展策略, 在镇党委、政府的领导下, 积极带领广大村民, 调整产业结构, 开拓致富门路, 突出一村一品, 下大力气发展肉牛养殖产业, 组织成立了“天亿养殖专业合作社”, 合作社资产达189万元, 入社人数50人。在实践过程中, 充分发挥专业合作社的重要性, 坚持以市场为导向, 以科技、人才、信息为支撑, 狠抓“产业规模化、区域特色化、牢固树立品牌意识、优化品质、力求实现产供销一条龙”, 始终坚持以服务三农, 壮大农村经济, 增加农民收入, 改善民生为宗旨。2010年东堡村农民人均年纯收入达到4800元, 肉牛总产值达到500万元, 占全村农业总产值896万元的56%。

二、主要成效和经验

1. 认识到位, 确保产业发展

东堡村两委充分认识到发展一村一品是推进新农村建设的一项重要工作, 是促进农民增收、发展本村经济的根本途径。在发展肉牛养殖过程中, 村两委一班人始终坚持科技支撑, 强化服务助推发展, 做到三到位, 即:资金帮扶到位, 政策鼓励到位, 技术服务到位, 确保产业发展。

2. 制订规划, 促进产业发展

在一村一品专业村建设工作中, 东堡村及时组织专人到外地学习参观, 并多次邀请省畜牧厅专家就发展肉牛养殖产业进行论证, 在省一村一品驻村工作人员分析指导下, 结合本村实际情况, 制订出台《东堡村肉牛养殖产业发展规划》, 为本村肉牛养殖长期发展做好规划。

3. 增加投入, 提升产业标准

在资金投入上, 东堡村积极争取财政、信贷的投入。在村委的支持下, 肉牛养殖大户李海滨贷款100万元, 养殖肉牛200头, 效益可观。现又争取到农业局亚行贷款40万元, 计划再发展养殖肉牛50头。李海滨的成功经验带动全村很多户从事肉牛养殖, 现该村从事肉牛养殖的户数已达160户, 从事养殖人数达350人。肉牛存栏数也从零星几头牛, 发展到现在的800头。

在科技投入上, 东堡村为肉牛养殖户多次聘请省级专家教授、县里畜牧技术人员传授讲解肉牛养殖知识、肉牛增肥知识, 努力提高本村养殖肉牛的品质和效益。

4. 加大培训, 提高农民素质

东堡村两委把提高本村农民素质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抓。根据村民需求, 需要肉牛养殖方面的知识, 就从山西农大或县畜牧局聘请这一方面的专家来村培训, 让农民把技术真正手把手学会。需要核桃种植技术方面的知识, 就从山西农大或县农业局聘请农业专家。东堡村的种养能手越来越多, 为本村的经济发展插上了腾飞的翅膀。

东堡村每年还举办文化、法律培训1~2期, 使村民各方面素质都有所提高。村民们说, 近年来打架斗殴的人少了, 看书下棋的人多了、打麻将、玩扑克的人少了, 养牛种菜的人多了。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

东堡村的一村一品有较快的发展, 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但还存在着一些困难和问题, 制约了一村一品的发展。

1. 产业化经营水平较低

主要以分散养殖为主, 形不成规模, 缺乏规模效益, 未能形成规模优势, 影响了农民的收益和抵御市场风险能力。

2. 产业投入资金不足

近年来, 国家对农村的投入力度进一步加大, 县财政也在财力有限的情况下, 加大了对农业的投入, 使农村的基础条件进一步得到改善。但作为主体的农民个人, 由于收入较低, 无法投入更多资金从事养殖业, 这些对一村一品产业化发展形成制约。

3. 市场信息不灵, 盲目生产多, 产业效率低而不稳。

4. 个别乡镇领导对发展一村一品, 以及推进农业产业化升级, 建设现代化农业、推进新农村建设缺乏足够的认识, 重视程度不够, 工作力度不大, 制约了一村一品快速健康发展。

四、产业发展思路和建议

为了使肉牛养殖这一产业得到可持续性长足发展, 村两委将坚持立足眼前, 面向未来, 向社会要效益, 着手注册一个商标, 打响一个品牌, 计划到2018年底, 全村养殖肉牛达2000头, 年产值达1500万元, 全村人均纯收入突破7000元。为使这一产业再上一个新台阶, 村两委会特制定以下思路和建议。

1. 加强组织领导, 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负全责, 两委干部分工把关, 实行工作考核目标管理制, 包组到户落实帮扶责任制。

2. 以肉牛养殖为主导产业, 同时积极寻求项目和政策支持, 使本村肉牛养殖业形成一定规模, 不断做大做强。

3. 抓好主导产业的同时, 不忽视粮食、蔬菜、核桃等农业生产, 形成种植、养殖两不误的兴旺局面。

黑龙江省肉牛产业发展对策建议 篇10

一、大力推进肉牛产业化进程

实施产业化经营, 扶强扶壮龙头, 拉动生产基地建设, 是加快肉牛产业发展最有效的途径和办法。一是因地制宜搞好龙头企业建设。在肉牛生产水平较低的地区先行发展服务组织, 建立经销队伍, 通过科技、运销服务带动肉牛饲养, 不断积蓄力量向高层次发展。在有一定基础的地方按照布局新建扩建一些高标准的屠宰加工厂和冷库。现有的一些肉牛加工企业要积极促进体制、机制的改革和创新, 引导企业进行联合、重组和兼并, 不断提高品牌知名度, 增强产品竞争力, 扩大市场占有份额。要积极引进国内外大公司、大企业参加肉牛屠宰加工龙头企业建设, 借助外力加快龙头企业发展。二是搞好基地建设, 提高生产水平。按照突出重点、兼顾布局的原则, 在现有的肉牛加工企业周边市县建设有一定规模的优质肉牛生产基地。在基地建设上, 要全面采用良种, 推广专业化生产和规范化饲养技术;要提高养殖规模, 通过建小区、发展大户的方式, 迅速增加优质肉牛的供给能力, 确保加工和市场需要。三是提高组织化程度, 搞好龙头与基地的对接。龙头企业要通过订单等契约形式与农户建立稳定的购销关系, 在合同链接、服务链接乃至股份合作上积极探索, 实现双方风险共担、利益均沾的有效机制。同时, 也可充分发挥肉牛饲养者协会、加工企业联合会、销售协会等民间组织及经纪人的作用, 协调好各环节之间的关系, 实现肉牛产业协调高效一体化运转。

二、以科技为动力, 尽快提高肉牛产业的质量和效益

一是加大优良品种的引进、培育和改良力度, 加快形成黑龙江省的优良肉牛专门化品系。要进一步加强全省各级家畜繁育指导站建设, 各市县应加快建立良种肉牛母牛繁育基地, 不断扩大种群规模。选择资源条件好、改良比重大、繁育体系健全的县 (市) 进行繁育基地建设。要全面实施良种工程, 利用引进优质良种肉牛冻精配种, 重点抓劣质公牛去势, 有计划地全面实施母牛改良工程, 使黑龙江省肉牛品种实现良种化。二是提高牛肉产品竞争力。坚持良种良法结合, 采用先进的肉牛育肥综合技术, 提高肉牛育肥速度、胴体重和牛肉的肥度、嫩度, 进一步改善牛肉品质。加大肉牛标准化饲养管理技术的推广力度, 提高肉牛的质量。三是深度开发和合理利用饲料资源。要进一步提高饲料利用率, 降低饲养成本;继续加强新型饲料的研制, 积极推广经济高效的配合饲料和添加剂;大力推广秸秆养牛技术, 提高秸秆利用率。四是引进和采用国际标准, 制定监控措施, 从品种选择、饲养场地、饲料及其加工、养殖过程、产品加工到贮运等实行全程监控, 保证肉牛品质及产品质量各项指标符合国际标准, 提高市场竞争力。

三、强化基础建设, 完善保障体系

一是加强繁育体系建设。要积极推进基层标准化配种站点建设, 确保乡镇畜牧兽医综合站及村级服务室配种点繁育改良设备齐全, 开展正常工作。要积极稳定专业技术队伍, 提高人员素质, 增加服务项目, 改善服务质量。二是尽快建立信息服务体系。通过现代的信息管理手段, 加强对市场信息的搜集和整理, 及时为生产者提供信息服务, 同时提高各级领导的科学决策水平。三是加强技术推广和疫病防治体系建设。各地要积极开展无规定疫病区建设, 有效开展防疫治病工作, 鼓励技术人员深入基层通过技术承包、技术转让等形式传播推广新技术。积极培养农村基层技术管理人员, 通过他们使肉牛生产者尽快掌握肉牛产品的国际标准、高新生产技术、标准化生产技术规程、现代企业管理知识和市场运作规则。四是完善饲草饲料生产体系。各地要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草原法》的规定, 指导承包户改良建设好草原, 实行管建用结合, 保证饲草饲料供应。在推进国家秸秆养牛项目建设的同时, 要以推广“三贮” (青贮、黄贮、微贮) 、“三化” (氨化、碱化、盐化) 技术为重点, 提高秸秆利用率。要积极结合种植业结构调整和退耕还草计划, 不断加大青贮饲料、优质豆科牧草以及其他饲料作物的种植面积。

四、加强市场营销, 积极引导消费

一是启动国内市场与开拓国际市场相结合。建立完善一批辐射力强、运行规范的活牛和肉牛产品交易市场, 加快构筑多元化的肉牛流通体系, 在进一步规范现有牲畜交易市场的同时, 扩建、新建省级肉牛交易和牛肉制品批发中心, 提高产品的批量供给能力。要进一步完善市场运行规范, 鼓励多渠道经营, 扶持中介组织和经纪人队伍, 努力提高他们的整体素质和营销水平。要以新的消费理念, 辅以新、优、名、特的牛肉产品引导消费、刺激消费, 满足国内外各层次消费者对产品的质量、安全、营养、价格等的要求。要通过多渠道、多形式开拓市场, 重点支持订单饲养, 开展网上交易, 确保生产、加工、销售物畅其流。二是打特色牌, 产“绿色肉”。要抓住黑龙江省建立生态示范省和建设绿色食品大省的机遇, 充分发挥黑龙江省天然草场多, 种植业结构调整空间大的优势, 有计划地搞一批绿色肉牛生产小区, 从种植无公害饲料、饲草和保护草原抓起, 结合各地特点, 尽快制定绿色牛肉生产技术标准, 严格按照国际通用规则, 生产安全、营养、无污染和无药物残留的优质肉牛, 并由专门工厂按标准加工生产“绿色牛肉”, 创立黑龙江绿色肉牛品牌。在叫响、扩大“北大荒”品牌的同时, 积极创立新的知名特色品牌, 把黑龙江盛产“绿色牛肉”的招牌打出去。三是广泛宣传, 引导消费。目前, 国内牛肉消费数量少, 人均占有量低, 人均占有牛肉量不足世界平均水平的1/2。要充分运用广告和其它各种传媒, 积极宣传牛肉的营养、保健作用, 宣传黑龙江省肉牛产品的特色, 引导全省城乡居民增加牛肉消费, 并尽快打开和扩大国内外市场。四是加工企业要根据市场需求对肉牛产品进行资源配置和市场定位。在满足国内市场, 稳定增加供港活牛和对中东地区出口牛肉的同时, 认真研究周边国家的布场需求, 集中力量生产适销对路产品, 尤其注重扩大对俄罗斯、日本、韩国等国家的出口。

五、加快推广制定相关标准和资格认证步伐, 提高牛肉产品质量

尽快制定肉牛品种标准、屠宰场建设标准、牛肉质量分级标准, 同时, 在优势区内率先开展牛肉质量认证和从业专业技术人员资格认证工作, 对牛肉加工产品、牛肉专用饲料开展质量认证, 开展牛肉加工企业屠宰分级人员、产品检疫人员、产品卫生检验人员和养殖企业执业兽医资格认证。在大型养殖场和屠宰加工企业实施有毒、有害物质与兽药残留监控计划, 推行GMP、HACCP及ISO9000质量管理制度。加大对假种畜、假兽药、假疫苗、违禁饲料及饲料添加剂的打击力度, 严把产地产品检疫和质量检验关, 提高牛肉产品质量档次与安全水平。要建立完善防疫体系。按照《动物防疫法》, 加强强制免疫和产地检疫工作, 可繁母牛要有档案, 上市牛要有检、免疫证明。从源头保证肉牛质量, 从良种、兽药、饲料使用抓起, 建立健全动物疫病监测网络, 完成所有乡 (镇) 、村动物防疫体系建设。

六、加强科技普及和人员培训, 完善社会化服务体系

要把科技始终作为推进肉牛产业发展、提高产业竞争力的主导措施来抓, 通过产学研结合的办法, 整合科研力量, 提高技术研发和储备能力;大力推广规模化生产、标准化饲养和规范化管理技术, 尽快改变分散、粗放、落后的生产方式和经营方式, 加快建设现代生产体系。建立和完善市县两级专业培训平台, 对养牛从业人员, 包括技术人员、人工授精员、饲养和管理人员进行先进、实用、配套技术的培训, 尽快提高从业人员和技术人员的职业素质。通过配套改革, 达到网络健全、人员整齐、手段先进、服务到位的建设目标, 从而为肉牛产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服务保障。

七、多渠道筹措发展资金, 构建强有力的投入保障机制

关于兴仁县肉牛业发展的几点思考 篇11

【关键词】肉牛;肉牛养殖;现状

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提高,膳食结构发生了重大改变,牛肉消费总量逐步增长,而肉牛养殖尤其是规模化、产业化养殖发展滞后,已不能满足日益增长的市场需求。因此加快肉牛产业化发展是适应市场经济和适应畜牧业产业结构调整的需求,是市场前景广阔、经济和社会效益显著的朝阳产业,也是发展现代畜牧业的重要要求。

1 兴仁县肉牛养殖现状分析

1.1 饲料资源丰富

我县玉米秆、稻、麦秆等秸秆资源十分丰富,年产量达1100多万吨,还有藤蔓可供家畜食用。全县天然草地和人工草地每年鲜草总产量可达5000多万吨,还有大量的玉米、马铃薯、糠麸等粮食及其副产品都可为肉牛提供饲料资源。近几年来,我县在冬季闲田上种草育牛,使先行一步的养牛大户受益,激发了周边一大批农户的养牛热情,只需稍加引导和扶持,即可掀起本县养牛热潮。

1.2 良好的国内外形势和良好的政策环境

1.2.1 肉牛产业发展国内外形势看好

世界肉牛市场已经恢复,行情看涨。我国肉牛行业出口规模将不断扩大,国内需求旺盛,牛肉价格将以持续上升为主要趋势。

1.2.2 肉牛业发展政策环境良好

近几年,畜牧业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期。党中央、国务院高度注重牧业的发展,近8年的中央一号文件均对加快现代畜牧业发展提出明确要求。从2012年开始,省委省政府将加一步加大对畜牧业发展项目的扶持力度,加大肉牛业的投资。

1.2.3 牛肉消费需求平稳增长

国内消费市场除在城市仍有扩展的空间外,在农村有着更大的增长潜力。

1.3 独特的自然环境优势

兴仁气候温和,饲草料资源丰富,无污染的生态环境,为牛业发展提供了优良的自然条件。目前我县用于牛肉生产的品种参差不齐,有土种牛,又引进品种与土种牛的杂交后代,也有淘汰的役用牛等,这些品种在产肉性能、生长速度、肉质等方面与专用牛品种有明显的差距,大多属于中低档次,效益低下。因此,充分利用“山清水秀”的自然环境,规模化、产业化养殖优质专用肉牛,提高肉牛档次和产量,提高产品竞争力,创造更好的收益。在此基础上,同时高起点的抓好肉牛产品加工龙头企业建设,生产加工出高利润、高效益的“无公害食品”、“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等高端产品,并适时新上一批以肉、皮、骨等为原料的系列精深加工项目,延伸产业链条,拓展加工增值空间,这样即培育创造了一批名优品牌,更带动了肉牛产业做大做强,更快更好发展。

2 具体措施

2.1 建立健全的肉牛业发展工程体制和运行机制

兴仁肉牛业发展应采取多元化的运行机制,以企业龙头带动,以场带户和专业合作社带领专业户养殖为主,辅之以散户养殖,全面推进肉牛业的标准化、规模化进程。要在壮大龙头企业、延伸产业链条上取得新突破,着眼增强竞争力、提高带动力,努力做大做强一批龙头企业,带动农户扩大生产,形成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共同体。我县畜牧、草地部门应加强调研,切实摸清我县肉牛发展的各种资源,按照科学发展观和又好又快、更好更快及现代畜牧业发展要求,制定我县发展肉牛规划和优势区域布局,指导肉牛产业化工程健康、有序、快速发展。

2.2 建立健全的利益联结机制

肉牛业的发展,需重点扶持养殖、加工企业和专业经济合作组织,发挥企业的龙头带动作用和合作社的组织作用,按照“市场引导、政府指导、以场带户、互化风险、共谋发展”的方式运作在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政府作好政策、组织、协调、融资保障的同时,做好企业和农户的分工合作,农户饲养能繁母牛,为企业提供育肥和生产用牛,为企业承担繁殖风险;企业饲养育肥肉牛,进行产品加工,面向市场进行销售。应在整个产业链中,农户饲养能繁母牛和犊牛周期较长、效益相对较低,而企业饲养育肥牛效益相对高,产品加工增值空间大,所以企业要树立广大农户是第一生产车间,没有农户企业发展就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的理念,竭诚为农户服务,让利给农户。

2.3 引進和建立肉牛业发展利益激励和补偿机制

在实施肉牛业发展工程中,须抓住当前发展养牛业的大好机遇,因地制宜调整农业生产结构,加强养牛业工作力度,做到政策引导,财政扶持,技术支持,典型引路,不仅有效的制止了养牛业滑坡的形势,并出现了大发展的势头。在大发展的势头中,出现了三个现象:一是数量增加,质量提高,不仅育肥牛出栏多,基础母牛也明显的增加,效益显著;二是养牛户数减少,户均养牛头数增加,出现了一大批家庭牧场;三是城镇有资金的下乡办牛场的养牛人逐年增加,以家庭为单位的养牛场也越办越大。后两者成为发展养牛业的带头人。且“十二五”期间应着力引进、培育和壮大肉牛产品加工企业,通过牛肉的深加工看,不断延长产业链,增加附加值,增加产品品种,扩大市场空间,实现效益的最大化。同时通过企业利润的提高,合理让利给养殖户,增强肉牛产业的发展后劲。

2.4 加强品改和防疫体系建设

巍山县肉牛产业发展的思考 篇12

1 肉牛产业发展现状

1.1 肉牛产业发展现状

巍山是以回族、彝族为主的少数民族自治县, 是云南省列入全国肉牛优势区域布局规划 (2008—2015年) 的重点县, 是滇西最大的以牛为主的大牲畜集散地, 商品牛羊位居全省前列。“十一五”以来, 在各级各部门领导支持下, 县委、政府立足产业优势, 紧紧围绕“农民增收, 农业增效”的目标, 把肉牛产业作为畜牧业发展的重中之重来抓, 把扶持农民养牛, 发展优质肉牛生产作为繁荣县域经济, 增加农民收入的大事来抓, 有力促进了肉牛产业化发展进程。2012年全县肉牛存栏10.05万头, 其中能繁母牛3.85万头, 出栏牛8.64万头, 出栏率91.98%、商品率98.20%, 牛肉产量1.08万t, 牛奶产量4 061 t, 全县人均占有牛肉34.08 kg, 牛奶12.82 kg, 完成牛冻精改良2.38万头, 完成畜牧业产值88 309万元, 占农业总产值的40.32%, 其中肉牛产值25906万元, 占畜牧业产值的29.33%。已建成100头以上标准化规模养殖场10个、肉牛冻精改良站51个、近五年内改扩建标准化牛舍4.5万m2、种植人工牧草3.2万亩。肉牛产业已成为巍山县农村经济的支柱产业, 在扩大农村就业, 增加农民收入, 带动其它相关产业发展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

1.2 存在问题

1.2.1 牛冻精改良山坝发展不平衡:

目前占全县国土面积93.3%的广大山区, 存栏肉牛62 871头, 其中能繁母牛20 018头, 分别占全县的62.54、51.93, 但牛冻精改良率不到40%, 还大有潜力可挖。

1.2.2 基础设施建设薄弱:

一是巍山县多数冻改站点建于20世纪80年代初, 房屋及设施设备老化, 亟待更新完善;二是散养农户养牛基础设施建设薄弱, 无法满足肉牛产业发展需要;三是机械化挤奶程度不高。

1.2.3 可利用草资源不足:

虽然巍山县有123.29万亩的天然草场, 但直接可以利用的很少, 饲草饲料资源不足仍然是制约巍山县肉牛产业发展的瓶颈。

1.2.4 标准化规模养殖发展不高:

近年来, 巍山县依托中央财政支持现代农业发展肉牛产业项目和省州县财政支持, 建立了一批规模养殖场, 但全县肉牛养殖规模化率不到1%。

1.2.5 缺乏龙头企业的拉动:

虽然县内有一个清真肉食品加工厂, 有活跃的大牲畜市场, 但由于加工厂的生产能力低, 牲畜市场综合服务功能欠佳, 还需要各级各部门的着力培植和加大招商引资的力度。

1.2.6 防疫工作任务艰巨:

巍山县牲畜存栏基数大, 人均年承担近10万头只, 加之由于市场大流通, 疫病大循环, 新的疫病不断出现, 给动物疫病防控工作造成较大压力。

2 发展建议

2.1 加快牛冻精改良步伐, 提高良种覆盖率

一是加大宣传培训力度, 每年培训新型农民和技术员不少于5 000人次, 努力造就一批懂技术、有市场经济意识的新型农民和提高科技人员的综合能力和业务水平;二是改变杂交改良技术路线, 黄牛坝区以德系西门塔尔牛、BMY、安格斯为父本、山区以西门塔尔、短角等为父本进行杂交改良;三是提高受胎率和产犊率;四是进一步优化牛冻精改良站点布局, 加强设施设备建设, 提高服务能力;五是按照相关政策对广大山区牛冻改进行扶持。

2.2 加大基础设施建设

一是改造完善全县51个牛冻精改良站点建设, 单罐配种率达到500头以上;二是加强设备购置, 每站更新牛冻精改良设备1套, 建立信息化管理系统;三是每年改扩建牛舍2万m2、种植人工牧草1万亩、制作青贮料10万t;四是每年建立养牛示范村5个以上, 以点带面推动肉牛产业发展;五是建设巍山县标准化规模养殖示范园1个, 完善各功能服务区, 满足屠宰和牲畜交易的需要。

2.3 推进饲草饲料资源开发利用与保护

一是加大种草力度, 山区主要以种植多年生黑麦草、三叶草、苜蓿等为主, 坝区主要以种植一年生黑麦草、青贮玉米、苜蓿等为主;二是提高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率, 大力推广青贮饲料, 每年制作青贮料不少于10万t, 逐步缓减肉牛产业发展中的饲草饲料不足问题;三是开展草原生态保护, 提高天然草场和人工草场利用率。

2.4 积极推进肉牛产业标准化规模养殖发展

一是大力推广畜禽良种化、养殖设施化、生产规范化、防疫制度化、粪污无害化建设, 使分散养殖向标准化规模养殖转变;二是按照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发展要求, 通过政策扶持、宣传培训、技术引导、示范带动, 全力推进肉牛养殖标准化示范创建工作, 大力推行标准化规模养殖;三是积极创建省级示范场和国家级示范场;四是加大投入, 扩大现有规模养殖场的建设规模, 增加饲养量, 提高肉牛出栏率, 作为全县优质肉牛养殖示范点;五是大力发展30头以上规模的养殖户, 示范带动全县肉牛产业发展。

2.5 创新机制, 大力发展产业化经营

一是积极培育肉牛专业合作社, 努力提高肉牛产业组织化程度;二是围绕优质牛肉产品和区域性优势特色产品基地建设, 鼓励和引导成立农民专业合作社, 优先安排有条件的专业合作社实施肉牛产业发展、牛肉产品等建设项目, 增强养殖户的市场占有率, 提高农民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和抗风险能力;三是培育、壮大和引进规模大、水平高的牛肉加工龙头企业, 延伸产业链, 强力拉动肉牛产业发展;四是鼓励贩运组织和经纪人组织, 进行深购远销、分购联销、联购分销, 促进牛肉产品流通, 推动肉牛产业化发展。

2.6 强化动物疫病防控体系建设, 确保肉牛产业健康发展

上一篇:老年脊柱结核下一篇:现代性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