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工一体化

2024-11-22

加工一体化(共11篇)

加工一体化 篇1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现代加工技术的迅速发展, 社会及企业对技能人才的知识与技能结构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 要求毕业生既要有一定的理论知识又要有很强的实际操作能力, 既要能解决实际生产的问题又要有技术创新能力的人才。因此, 为适应社会和企业用人的需求, 结合该校开展一体化教学模式的改革和实践, 在教学准备、教学实施方面对模具钳加工一体化教学进行如下分析。

1 教学准备

1.1 班级的甄选

通过前期对该校多个模具班进行多次问卷调查、老师和学生多番交流, 最终选择模具A班。之所以选择这个班, 基于以下几点原因。

(1) 该班绝大部分学生对模具钳加工专业较感兴趣。

(2) 该班学生在素质、自控能力、学习积极性、团体协作方面较突出。

(3) 该班绝大部分学生有一定的动手能力。

1.2 观念的转变

一体化教学要求学生自主学习, 通过团体协助去完成制定计划、搜集资料、实施方案、评价反馈等内容, 对学生的自控能力、自主学习能力要求较高。现阶段的大部分技校生是中考落榜, 升高中无望或分流生。这些学生一方面好胜心强、好奇心强、热情单纯、思想开放, 但另一方面厌学思想严重、劳动观念较差、意志品质较差, 普遍在素质、自控能力、学习积极性、团体协作方面较国外一体化开展成熟的地区差别还是很大的。因此, 要保证教学顺利开展, 首要就是要使学生转变与小学、初中不同学习方式的观念。现阶段要使学生实现接受教学方式的转变, 最有效的还是拓展训练。

因此, 在一体化教学开展之前, 我们甄选出适合在校园进行的拓展项目, 例如高空扔鸡蛋、拥挤的公交车等。拓展训练能让学生认识自身潜能, 增强自身信心、克服心理惰性, 磨练战胜困难的毅力、调适身心状态, 乐观面对工作与生活的挑战、认识群体的作用, 增进对集体的参与意识和责任心、改善人际关系, 学习关心和更融洽地与他人合作。这些都对一体化教学的成功开展起着重要的铺垫作用, 并且在日后的一体化教学中, 有意识的穿插一些拓展活动, 调节气氛、调动学生积极性的参与到一体化学习当中。

1.3 一体化老师配置

一体化教学过程中, 一个教师需要完成理论与实践内容的全过程教学, 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边学习, 边操作。在操作练习中掌握专业知识和职业技能。因此, 在挑选一体化老师的时候, 提出了以下几个要求:

(1) 有5年以上模具专业教学经验。

(2) 双师型教师, 其专业知识丰富、实践动手能力较强。

2 教学实施

2.1 一体化教学布局

一体化教学中, 学生不再像以往坐在固定座位上听老师讲课, 学生记笔记, 学生要在课堂上“动”起来。以学习性的工作任务为载体, 实现在“做中学”, 为学生完成实际性的工作任务奠定基础。

该班采取小班教学, 学生共30人。为了实现学生在课堂上能够完成接受任务、小组讨论、评价反馈等多个项目, 一体化课室分为信息检索区、讨论区、工具材料区、学习成果展示区、作品展示五大区域, 在课室的布置方面作以下调整 (如图1所示) 。

2.2 主要实训场所、设备装备配置

按照工学结合, 校企合作的教学的要求, 围绕满足模具制造专业教学、培训、技能鉴定、生产、技术服务的需要, 主要设备装备标准建议如下配置。

2.2.1 钳工实训场所

建议配备台虎钳30只、台式钻床8台、钳工操作台2张、砂轮机4台。

2.2.2 机加工实训场所

建议配备普通车床10台、立式升降台铣床4台、万能铣床3台、平面磨床1台、数控车床4台。

2.2.3 数控车削实训场所

建议配备数控车床4台、全功能数控车床1台。

2.2.4 数控铣削、加工中心实训场所

建议配备数控铣床4台、加工中心2台、对刀仪1台。

2.2.5 电加工实训场所

建议配备电火花线切割机床2台、电火花成型加工机床1台。

2.2.6 CAD/CAM实训场所

建议配备计算机32台、CAD软件30节点、数控仿真加工软件30节点、CAD/CAM软件30节点、服务器1台。

2.2.7 冷冲压模具调试实训场所

建议配备曲柄压力机2台、红外线安全保护装置2套、自动送料装置1套。

2.2.8 气动、液压实训场所

建议配备气动传动实验台1台、液压传动实验台1台、气动液压仿真软件30节点。

2.2.9 模具拆装实训场所

建议配备钳工操作台20张、台虎钳30只、冷冲压模具30套、注塑成型模具30付、台式钻床5台、砂轮机6台、研磨工具20套、摇臂钻床1台、合模机1台。

2.2.1 0 注塑成型模具调试实训场

建议配备注射成型机2台、模具温度控制器2台、塑料干燥箱1台、机械手2台、塑料粉碎机1台。

2.2.1 1 模具零件检测实训场所

建议配备三坐标测量仪1台、光学投影测量仪2台、万能工具显微镜2台。

2.3 一体化教学方法

一体化的课程是以典型工作任务为载体, 以学生为中心, 鼓励学生独立思考, 激发学习的主动性, 充分尊重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就显得格外重要。一体化教学可采取以下方法进行教学。

2.3.1 项目驱动教学法

教学过程中, 为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和综合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 提高其职业技能。如机械设计基础课程, 以冲裁模具设计为项目, 在教师的指导下, 让学生自己制订设计方案, 讨论项目实施方案的可行性、结构的合理性, 设计计算相关工程数据, 画出装配图与零件图, 标明技术要求, 完成项目设计, 并要求学生利用实习机会完成零件加工, 以检验设计效果。这种以项目为导向, 理论教学与技术应用相结合, 综合利用所学知识完成项目任务, 让学生有成就感, 提高学生的积极性。

2.3.2 基于工作过程教学法

为突出学生在校学习内容与实际工作的一致性, 采用基于实际工作过程为导向的教学方法。以《机械制图》课程教学为例, 采用模具工作零件的表达、活动镶件零件的表达等工作中常见的工作任务为课题, 教师根据工作过程调整教学内容, 引导学生自己分析零件的表达, 让学生懂得需要做什么, 怎样做, 需要具备哪些知识和技能, 让学生有针对性的学习, 学以致用。

2.3.3 仿真教学法

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和教学软件建立虚拟车间、虚拟工作项目, 并通过“虚拟工位”操作来完成工作任务, 营造仿真工作环境, 优化教学过程, 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如《数控加工与编程》课程, 利用FANUC0、SIMENS810D、华中世纪星等软件, 在虚拟环境下, 模拟数控机床 (数控车床、数控铣床或加工中心) 仿真操作, 完成零件编程与加工。

2.3.4 多媒体直观演示教学法

利用多媒体设备将那些抽象的理论知识用多媒体课件演示出来, 编制一些动画, 收集一些案例实物来丰富课程内容和表现形式, 变黑板式教学为电化教学和实体化教学, 使过去因没有看到物体而抽象难学的内容变得具体、形象。比如《塑料模具设计》的滑块机构, 以前在课堂上讲很多遍学生也很难理解, 而经过改革后, 将滑块机构做成动画, 把常用的滑块部件拍成照片播放给学生看, 还做了滑块教具, 直接带上讲台演示, 使深奥的理论变得生动、易懂。

3 一体化教学的效果

经过两年多的一体化教学, 教学试点班学生在团队意识、自信心方面得到了极大增强, 对模具钳加工专业表现出极大的兴趣, 绝大部分同学积极参与到一体化教学当中。教学成果显著, 初级工鉴定考核一次通过率从85%提高到98%以上, 中级工合格率从81%提高到95%以上。学生普遍在动手能力与创新思维方面要远优胜于非一体化教学的学生, 一体化教学试点工作在我校取得了初步成效。

技工院校是培养具有一定基础理论知识和娴熟操作技能的中、高级实用型人才的中等职业院校。而作为职业教育的一种教学模式, 一体化教学是一项探索性和实践性的工作, 也是技工院校、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重点和方向, 现阶段一体化教学已得到该校全体老师的认可。在接下来的日子里, 将再接再厉, 努力探索最适合该校学生的一体化教学方式方法, 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 拓宽学生的就业面, 促进学校的建设和发展。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S].教高[2006]16号.

[2]教育部关于加强高职高专教育人才培养工作的意见[S].教高[2000]2号.

[3]一体化教学的探索与思考[J].全国职业培训教学工作指导委员会.

[4]钳工技能训练.第四版[M].北京: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

加工一体化 篇2

摘要:根据“工学结合”的职业教育教学改革指导思想,结合北京农业职业学院国家级示范校建设三级子项目“《粮油加工与质量监控》优质核心课建设”与“标准化加工与质量监控教学方法的改革”的方案和要求,应用项目教学法的教学理念,引入企业岗位绩效考核办法,对《粮油加工与质量控制》课程的教学方法进行了改革探讨。同时,通过对~3年的教学探索,初步提出了《粮油加工与质量控制》课程教考一体化的教学模式。试验结果表明:教考一体化模式是职业教育的一种有益的教学模式,对于提高学生的综合职业素质有明显的促进作用。

数控加工一体化教学改革探索 篇3

关键词:数控加工 一体化 教学改革 数控加工

随着中国制造业的发展,数控加工己成为现代先进制造技术的基础,代表着当今机械加工技术的方向,甚至有专家预言:21世纪机械制造业的竞争将成为数控技术的竞争。由江苏地区数控类技术人才的需求调查报告发现,综合素质高、专业能力强的毕业生越来越受到企业的青睐,而企业自行培养这类人才则耗时耗力,成本很高,且毕业生很难在短时间内适应企业的工作需求。这种现象在一些高端行业中尤为突出。所以对制造业而言,他们更愿意招聘有经验的数控加工工人,这样毫无工作经验的毕业生就失去了很多机会。这对职业学校教育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紧扣企业需求,填补市场短缺,解企业之困扰,去学生之忧愁,培养出能短时间内适应企业工作需求,迅速进入企业工作角色,满足企业的人才需求是职业类学校改革传统教学模式的重点。

一、一体化教学模式的提出

为适应市场需求,笔者所在学校借鉴德国“双元制”教育模式,深化教学改革,积极推行一体化教学。德国“双元制”教育理论上讲求广而浅,专业技能上要求熟而精。一方面在职业学校传授与职业有关的专业知识;另一方面在企业或校外实训场所,接受职业技能方面的专业培训。所以“双元制”的核心是“知识”和“技能”,即“理论”和“实践”的有机结合。这种以“企业为导向”的教育模式,学生与企业打成一片,深受企业工作机制的熏陶,进入企业工作后能够迅速适应企业的工作机制,从而满足企业对人才的需求。学校目前的情况,还不具备学生部分时间在学校学习,部分时间接受企业培训的教学条件,而是结合办学实际采取一体化的教学模式,贯彻“双元制”的精髓,推进一体化的教学改革。

二、一体化教学的实施

1.教学计划的改革

教学计划的制订应突出对学生专业知识、动手能力和职业素质的培养,打破原有的教学模式,即理论课与实训课分开,专业基础课与专业课分开的传统教学模式,进而摆脱理论与实践严重脱节的现象,将专业基础课与专业课、理论课与实习课有机糅合在一起。以数控车加工为例,一直困扰实训老师的是,实习所用的理论知识尽管理论课中已详细讲解过,但每次实习时实习老师又必须重新讲授一遍。例如对刀操作,理论课上虽己讲过,但实习时学生还是不知从何下手,实习老师又得重新将对刀操作要点讲解一遍,示范操作一遍,学生才可以慢慢操作起来。类似这样的情况还有很多,严重影响实习进度,且理论课的作用没发挥出来。其实同样的问题也一直困扰着理论教师。纯粹的理论由于缺少实践操作讲解的支撑变得苍白无力,学生对所授知识失去兴趣,理论课变得枯燥无味,这样就形成了理论课与实习课严重脱节的恶性循环。因此如何将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有机结合起来,在教中学,学中做,实现“教、学、做”在时间与空间上的一体,理论知识以“够用为度”“实用为本”,侧重“做什么”和“怎么做”,充分体现理论为实践服务,突出实践的主导地位,实践需要什么样的理论,理论教学就按需设置相应的必需课程及课时量。如数控车专业可以将专业理论、专业绘图、机械制图、专业实训四门必需的专业主修课融合为一门大课。与技能培养相关的内容讲深学透,与之无关的干脆不列入教学计划,目标集中,针对性强,既简单易学,目标明确、操作方便。在实施教学过程中,不断地总结实施过程中的优点和缺点,不断修订、补充和完善,最终改变学生的厌学情绪,激发学习热情,使其快速掌握理论知识的同时提高实践操作技能,促使课堂教学质量不断提高。

对德国的“双元制”教学模式,不是照搬移植,而是吸收其精华,根据其特点,结合学校实际情况,制订一套融理论与实践于一体的“双元制”教学大纲和教学计划。

2.教学资源整合

(1)理论教室与实训教室的整合。以数车加工为例,传统的教学方式是,先在理论教室讲授数控车床加工工艺与编程,该课程结束后统一组织到实习车间进行为期数周的实训教学,这样理论教室用来讲授编程方法是可以的,但所编程序是否正确,换种编程方法是否也可以达到同样效果,这些都没法得到验证。等到实习时,有些讲过的知识也忘得差不多了,效果很差。如果先在理论教室讲授理论接着带至实习车间进行练习,一方面浪费时间,另一方面影响教学秩序。因此必须改革这种模式,将理论教室与实习车间合二为一,将教学场所设在实习车间,采用一体化教室,教室配有数控车床、多媒体投影,课桌以小组形式摆放,讲授中能通过视频展示的尽量不用挂图讲解,能示范操作的尽量不照本宣书,能小组讨论的尽量不以老师为主角。彻底解放思维方式,不是告诉学生是什么,而是让学生自己去思考为什么。通过教学场所的整合,把理论教室与实训车间有机结合起来,理论知识有了实践的支撑,不再苍白,学生学习的热情也激发出来,课堂中突然产生的一些灵感还可以随后在数控车床上加以实现,学生分析问题、思考问题及创新能力也被调动起来。另外,一体化教室的分区还可参照企业,划分为下料区、加工区、质量检验区,且分别由不同的团队来担任,模拟企业角色,并周期地进行角色轮换,这样学生可以提前适应企业的运作方式。

(2)理论教材和实训教材的整合。学校数控车加工理论教材为《数控车床加工工艺与编程》,实训教材为《数控车床加工操作》,从教学效果来看,弊端很多。第一,一些理论知识与实际实训脱节。例如,理论教材以FUNUC系统为主讲解编程方法,而实训时则存在多个系统,有FUNUC系统,有西门子系统,还有广数系统,根据理论课所学编程方法所编程序,不能如期加工出工件,一检查发现所编程序与系统不一致,从而导致所学理论知识与实际实习操作不一致,即所学非所用。第二,理论教材往往以知识的连贯性为主体,有很多内容在实际操作中根本用不到,反而容易混淆思维。第三,专业基础知识繁冗复杂,讲了很多,但加工中用的基础知识如公差、尺寸链、配合、识图、绘图等又不讲了,与数控加工所用知识对接不上。第四,理论课及实训课所学知识与企业实际相脱离。毕业生参加工作后发现学校学的知识根本用不上,而企业所需要的知识在学校又没学,造成学校与企业实际的脱节。所以迫切需要对现有教材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编写适合本校教学实际的一体化教材。

一体化教材,由本专业相关教师及企业相关人员一起编写。该教材中的任务源于企业订单项目,结合学校实情设计难度适中的教学任务,遵循学生接受知识的规律各案例由浅至深逐一铺开,围绕相关知识点逐步讲透,同时各任务中融合了机械制图、机械测绘、公差与配合中所涉及的相关内容,由专业基础课教师、数控加工专业课教师及企业中从事数控车产品加工的高级技术人员所组成的团队联合编写,编写完成后由企业和相关专家进行审核。该教材以企业中的订单及实践操作为主,知识点覆盖广、具有很强的实用性,一改我校传统教材以知识点为主的结构,代之以企业案例为主的模块结构。目前本套教材正在编写、完善之中。

(3)理论教师与实训教师的整合。师者,传道、授业、解惑,所以教师自身须具有一定的知识储备。纯粹的理论教师实践操作能力欠缺,而实训课教师又缺乏知识的系统性。故一体化教学对教师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既要有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又具有丰富的数控产品加工经验,具备肯动手、勤动手、会动手的实践修养,即我们所说的“双师型”教师。另一方面,要改变传统教学模式中教师的主体作用,更多地发挥学生的主动意识,积极主动地学习,而不是被动地接受知识,全面启发学生思维,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培养具有开拓创新精神的人才。学校要加大“双师型”教师的培养力度,定期向企业输送教师到企业挂职锻炼,争取用3~5年的时间培养一批专业理论丰富、实践操作能力强的数控加工一体化教师。

(4)考核机制一体化。仅仅以期末考试成绩就评价一个学生学习成绩的好坏是不全面的,学习能力、学习态度、分析能力、创新能力等都应在考核中有所体现,因此建立合适的评价制度,对培养各种层次的技能人才,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甚至会影响学生今后的发展方向。故应针对每个学生的课堂表现,遵循考核项目多元化,考核方式化,注重过程的评价原则,综合运用观察交流、测验、实际操作、作品展示等,结合自评与互评等多种方式,全面反映每个学生成长历程。

三、一体化改革的建议

加工凹凸件一体化教学探讨 篇4

1打破了传统的以学科的系统性、独立性为基础的教学模式, 而采用了模块式和课题式可融合的新的教学模式, 这种教学体系是以市场经济需要, 即对技能型人才的知识和操作能力的需求, 制定若干教学模块和课题组成教育教学的综合体。

2打破了理论学习与技能培养的独立性和局限性, 将其有机地联系在一起, 使操作技能和应用技术能力大大提高。一体化教室将既是理论课堂, 又是实习训练场地, 摆放设备、工具、量具、仪器、图表, 它与实习工厂配套, 边讲课、边示范、边巡回指导、边操作、边考核, 打破重理论轻实践的教学方法, 强调联系生产实际。在课时的安排上, 技能培训超过理论教学的比例, 它们之间相互交错, 相得益彰, 务必使学生学以养成。

下面介绍加工凹凸件一体化教学目的, 方法和步骤:

教学目的

掌握对称度概念和工艺尺寸链的有关概念及计算;掌握凹凸件的加工方法, 测量方法和锉配技巧。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通过讲解掌握工艺尺寸链的概念和计算

难点;加工过程中对对称度的控制和测量

教学方法和步骤

实习操作训练图

技术要求

A、件1与件2配合互换单边间隙≤0.06mm

B、倒棱0.5×45°

C、各加工表面不允许有伤痕

对称度的概念

对称度误差是指被测表面的对称平面与基准表面的对称平面间的最大偏差距离△。如图2所示。

对称度公差带是相对基准中心平面对称配制的两个平行平面之间的区域。如图3所示。

对称度的测量方法测量被测表面与基准表面的尺寸A和B, 其差值之半即为对称度误差值△=A-B/2。如图4、5所示。

对称度误差对转位互换精度的影响。当凹凸件都有对称度误差为0.05mm, 且在一个同方位配合达到间隙要求后, 得到两侧面平齐, 而转位180°配合, 就产生两基准面偏位误差, 其总值为0.10mm。如图6、7所示。若转位180°配合, 要继续得到两侧面平齐, 这就影响配合间隙要加大 (或超差) 。

封闭环在零件加工过程中, 最后自然形成的尺寸, 称为封闭环。一个尺寸链中只有一个封闭环。用A0 (或B0) 等表示。

组成环尺寸链中除封闭环以外的环称为组成环。用A1, A2 (或B1、B2) 等表示。

增环在其它组成环不变的条件下, 当某组成环增大时, 封闭环随之增大, 则称该组成环为增环。用等表示。

减环在其它组成环不变的条件下, 当某组成环增大时, 封闭环随之减少, 则称该组成环为减环。用 (或) 等表示。

绘制尺寸链简图以前面实习操作训练图中凸件为例, 如图8所示。并判断各环。

封闭环极限尺寸及公差

封闭环的基本尺寸等于所有增环基本尺寸之和减去所有减环基本尺寸之和。

封闭环的最大极限尺寸等于所有增环最大极限尺寸之和减去所有减环最小极限尺寸之和。

封闭环的最小极限尺寸等于所有增环最小极限尺寸之和减去所有减环最大极限尺寸之和。

封闭环公差等于各组成环 (所有增环和减环) 公差之和。

以图8为例计算A2的极限尺寸和公差

解:⑴、绘制尺寸链简图并确定封闭环、增环、减环分别为A0、、。如图8所示。

⑵计算A2的基本尺寸

⑶计算A2的最大极限尺寸

⑷计算A2的最小极限尺寸

⑸求A2的公差

加工步骤

准备毛坯61mm×41mm二件, 按图样要求分别锉削好件1与件2的A、B、C、D基准面, 达到尺寸60±0.04 mm, 400-0.05mm, 及控制好垂直度和平行度。

按要求分别划出件1与件2的加工线, 并敲样冲点。

加工凸件

(1) 按划线锯去基准角对角多余材料, 粗、细锉两垂直面。根据尺寸链的计算控制A2尺寸为200-0.05mm, 同样根据对称度要求控制A (如图4所示) 尺寸为400-0.02mm。

(2) 按划线锯去另一角多余材料, 粗、细锉两垂直面。用上述方法控制A2尺寸 (要求两处A2的实际尺寸一致) , 以及直接测量凸件凸头宽度尺寸为200-0.04mm。

加工凹件

(1) 用¢4 mm钻头钻出排孔, 并锯除凹形面多余材料, 然后粗锉至接近线条。

(2) 细锉凹形顶端面, 同理用尺寸链的计算方法求出凹形顶端面到基准D面的尺寸 (学生自己练习凹件尺寸链的计算) , 从而保证与凸件的配合精度。

(3) 细锉两侧垂直面, 为了保证对称度的要求, 左、右两边宽度应该一致, 凹面宽度200+0.04mm等于60处实际尺寸减去左、右两边宽度之和, 并与凸件凸头宽度相符合, 才能保证配合精度。

⑸倒棱0.5×45°, 并检查全部尺寸精度。

这样讲解完后, 一定要提醒学生注意, 测量尺寸必须准确;加工方法必须正确;必须控制垂直度误差在最小范围内, 才能达到配合后转位互换精度。讲授过程中, 示范这个环节不能少, 学生操作过程中, 巡回指导环节不可缺, 结束训练必须搞好考核、讲评和总结。

总而言之, 一体化教学, 在凹凸件加工中, 理论教学讲授了对称度和尺寸链二个内容, 实践操作使学生学到了凹凸件的加工方法和步骤以及测量方法。使理论指导实践, 实践中检验理论, 理论与实践同为重要, 学生把枯燥无味的理论学习在生动活跃的一体化教室课堂中得到体现, 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增强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造性。通过结束训练工件的检测, 发现学生加工凹凸件质量问题比以前少了, 教学效果好。

参考文献

[1]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第四版《钳工工艺学》。

[2]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第四版《钳工生产实习》。

浅谈数控加工专业一体化教学改革 篇5

关键词:双创型人才 双师型教师 一体化实训车间 角色转换

一、充分认识一体化教学改革的重要意义

2016年全国聚焦两会职教问题,人大代表谈职业教育,明确指出在实践中培养技术人才。这一问题的提出,更加体现出一体化教学在职业院校中实施是势在必得。结合目前的教育现状和社会需求人才的特点,笔者深深感到学生和老师都应深入实践,让实践成为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真正推进职业教育务实化、创新化发展。

笔者认为现在很多职业院校“双师型”教师匮乏,很多老师有很高的理论水平,但实践经验却不足。职业院校应该加强学校和企业的深层融合,建立起一支既有理论水平也有实践经验的人才队伍,让老师们进企业,让一线工人进学校,让教师同时成为技师,最终把学生培养成能手和高手。

二、一体化教学模式的建立

目前职业院校的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理论学习能力和动脑能力普遍偏弱,这是职业院校学生生源的主要特点,其中有一部分学生的学习态度不端正、缺乏自信、学习目标不明确,因此实施一体化教学模式势在必得。要真正做一体化教学不可立竿见影,结合目前各学校的办学特点,应先从理实一体化开始,而理实一体化教学法即“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融通合一”,这里的“理论”应包括专业基础知识和专业理论两方面的内容,这里的“实践”应包括学校空间的各类实训、实操、实验课,也包括企业空间的认知实习、教学实习、顶岗实习课。它突破了以往理论与实践相脱节的状况,一体化教学打破了以往老师单纯上课授课,学生被动学习的传统教学模式。

三、建设与一体化教学相吻合的实训环境

一体化教学要求教学需要在实训车间进行,设定的教学目标和教学任务是通过教师的指导完成的,而不是填鸭式的教学模式。具有较强的直观性是一体化教学模式体现出的显著特点,这样避免了传统课堂教学的枯燥无味,对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专业技能具有重要的作用和意义。

使学生掌握数控机床的操作、数控加工工艺及程序的编制是笔者学校数控加工专业培养的目标。根据培养目标的需要,结合企业运作模式、职业院校数控实训基地建设的参考标准,笔者学校制定了较为现代化的、符合企业要求的培养目标。笔者学校已建成较完善的数控实训基地,实训基地数控加工车间有FANUC、SIEMENS数控系统车床、数控加工中心以及软硬件配套完整的数控仿真实训机房。在校期间让学生们能真正进行技能训练,顺利地应对企业的要求。

四、课题设置打破传统的专业课程体系

打破传统的专业课程体系,推行走课题形式教学。笔者学校制定的校本教材划分为三大课题:零件钳加工实训、数控仿真模拟和数控操作实训。零件钳加工通过普通钳工、车工这些课题培养学生的基本操作能力;数控仿真模拟课题主要是利用上海宇龙数控仿真软件学习数控车、加工中心编程基础、基本操作过程、模拟加工等;数控操作实训课题是数控加工专业的重点,主要学习操作界面及程序编制,根据零件图进行程序编制、输入调试、零件装夹、刀具选择及装夹、平面轮廓加工、孔加工、配合件的加工与计算机自动编程、简单曲面加工等。通过以上课题的实施,让学生真正学到技能,并能很好地与企业接轨,做到学生与员工的转换。

五、编写数控加工一体化配套教材

“教、学、做合一”的教学思想要在校本教材中体现,秉着够用实用原则,结合生源特点,将各个知识点分解在每个课题中,有计划地开展技能训练。同时针对职教学校的培养目标,降低专业理论中心,突出与实践技能相关的必备专业知识,对课程内容进行整合和创新,编写出一套以项目为导向,以任务为驱动的一体化校本教材。

六、培养“双师型”教师一体化师资队伍

落实一体化教学的关键在于“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教师不仅要有扎实的理论知识,还要有熟练的实践操作技能。因此学校制定了系统的教师培养计划,安排专业教师到企业进行专业实践和锻炼,另外学校还可以从企业请进技术人员、特殊技能人才到学校做实训指导,协助学校教师实现一体化教学改革。

一体化教学改革的实践,将会为职业教育发展带来诸多好处。但实施起来,初期会面临诸多问题,例如课题在设置、实施过程中的完整性和趣味性上存在不足,教师的教学理念、技能水平、教学方法和对企业生产的认识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教学质量评价体系还有待完善等。因此需要进一步探索和实践。

加工一体化 篇6

1 辽宁省乳业发展现状和特点

1.1 奶牛规模化养殖方式的兴起

2012年, 辽宁省共有奶站数量386家, 奶牛存栏32.2万头, 牛奶产量124.7万吨。2015年奶站数量272家, 奶牛存栏33.6万头, 牛奶产量140.3万吨。三年间, 奶站数量减少了114家, 奶牛存栏增加了1.4万头, 牛奶产量增加了15.6万吨。到目前, 省内奶站只有227家。是什么原因导致奶站数量下降, 存栏数量却增加呢?归其根本原因是市场这个经济杠杆在起作用。在市场的惨烈竞争中, 在奶业不景气的倒逼下, 小、散、差的饲养方式不能适应竞争环境, 小散农户将奶牛送到养殖场进行委托饲养, 渐渐退出了行业, 小规模的养殖场逐步被淘汰了, 养殖场规模化程度提高了。奶站由带动饲养户养牛、集中榨乳的功能转变为了养殖场的一个部门、生乳加工的第一个环节。

1.2 辽宁省乳业的主要模式

辽宁省的奶牛饲养主要集中在沈阳、阜新、锦州等市。目前的227家奶站中, 沈阳65家、阜新67家、锦州36家, 三个市占比为74%, 分布比较集中。分为合作社、养殖场和乳企自建三种形式。

其中以辉山乳业为代表的集牧草种植、饲料加工、奶牛养殖、乳品研发、乳品加工、物流配送于一体化模式化的企业显示出了较为明显的竞争优势, 其奶源除自用外, 还供应其他企业。企业内部实行标准化、集约化管理, 产品质量安全风险较小。2015年在某外省管理部门以其检测指标硫氰酸钠超标, 产品不合格将其产品下架的事件中, 经得住了考验, 迅速证明了其产品过得硬的质量, 及时挽回了不良影响。其自营牧场数量不断增加, 到目前为止已达52家。

辽宁省乳品企业有近20家, 除自营牧场外, 其他约有150家奶站是以合同的形式为乳企提供奶源。这部分奶站与加工企业因价格和质量等原因产生的矛盾较为突出, 急待解决。

1.3 奶牛养殖规模化为养殖加工一体化提供了条件

以辽宁省的阜新市为例, 在2012年时有126家奶站, 通常情况下, 一家奶站带动了周边的几户农户集中榨乳。由于在以小、散农户开展养殖的条件下, 养殖成本居高不下, 到目前, 阜新市仅存奶站67家, 基本上都变成了统一饲养的模式, 规模化程度大大提升。

虽然小、散农户退出了行业, 规模化饲养程度有所提高, 解决的只是奶牛饲养户与奶站之间的矛盾, 养殖和加工企业之间的矛盾还是没有得到缓解。回顾全省奶业的变化, 由乳企到饲养户挨家挨户收奶, 到成立奶站集中榨乳, 养殖和加工环节始终处于即离不开又管不了的状态, 生乳质量风险很大, 质量难以把控。

在规模化程度低的条件下, 全程控制只是一个概念, 乳企无法面对成百上千的饲养户, 标准化、集约化养殖更无从谈起。奶牛养殖加工一体化发展, 是解决乳业多年痼疾的一条成功模式。辽宁省奶牛养殖规模化为养殖加工一体化提供了先决条件。

2乳业养殖加工一体化模式的作用和意义

2.1养殖加工一体化模式是控制奶牛养殖环节质量风险有效途径

奶源管理是乳业决胜的关键, 奶源供应管理属于食品全产业链中的高风险环节。奶牛饲养殖环节的安全风险主要有物理的、化学的及微生物的风险, 主要来源于环境、饲料、兽药、饲养过程、两病防疫等方面。常见的有饲料霉菌毒素污染、农药、兽药残留, 重金属超标等[1]。奶源的质量风险更是与饲料、饮水、环境条件密切相关[2]。

乳品生鲜和极易变质等特性, 决定了其质量必须进行全程控制。一家乳企, 奶源由多个养殖场供应, 由于管理水平不同, 质量差异较大。在养殖加工一体化的模式下, 才能使在养殖环节推行标准化养殖得以实现。例如省内的一些乳企, 实行统一饲料、统一兽药、统一防疫、统一技术服务、统一清洗、统一管理的“六统一”管理方法, 形成了集牧草种植、饲料加工、奶牛疫病防治、品种改良于一体的绿色生态链条, 从源头保障了原料奶安全。

2.2养殖加工一体化模式会有利于从根本上解决养殖与加工企业的矛盾

目前, 全省的近150家奶站, 仅仅做为乳企的奶源, 按合同规定生乳由加工企业进行检测, 依据合同规定的检测项目定价。对奶牛的整个饲养过程进行控制管理主要由奶站进行, 管理水平参差不齐, 过去经常发生的加工企业拒收生乳情况, 公说公有理, 婆说婆有理。虽然国内有一些地方的管理部门成立了价格协调委员会、第三方检测等一些协调、仲裁机构, 但还是不能从根源上解决两者之间的质量和价格之争[3]。

实行养殖加工一体化模式后, 养殖与加工高度紧密融合, 原奶供应商和乳制品加工商的利益一体化, 将形成稳定的利益链条, 相互信任, 沟通无障碍, 深层次的矛盾会得到好的解决, 而且更有利于产业安定。

2.3养殖加工一体化模式会有利于资源共享, 乳业发展步入快车道

在养殖加工一体化模式下, 自己的牛奶自己加工, 使产品的食品安全责任完全由企业自己承担。乳企将对奶源的外部管理转化成内部管理, 更好发挥乳企作为龙头作用, 发挥资金、技术、人才、管理等优势, 采用先进技术, 开展集约化养殖, 奶源与加工无缝对接, 使产品质量更趋于稳定, 生产成本与国际缩小差距, 发挥出国产奶制品特有的、进口奶无可取代的保鲜的优势, 成本下降, 竞争力将得到快速提升。

2.4养殖加工一体化模式会有利于打造名牌产品, 增加产品附加值

优质的乳制品来源于优质的生乳, 一体化的模式下实行全程的质量控制, 才会产生优质的名牌的产品, 才会得到国际和国内的广泛认可。养殖加工一体化的模式下, 诞生了一系列在国际和国内广泛受到认可的端产品。如, 伊利乳业的金典来自于珍选牧场, 辉山乳业的杰茜来源于自营牧场, 君乐宝乳业的高端奶制品直接以优致牧场来命名。

2.5养殖加工一体化模式有利于提升我国乳制品行业的整体水平

养殖环节规模化形成之后, 还是面临质量管理标准化的问题。质量管理水平不一, 有的好, 有的差, 会导致生乳的质量差异过大。如国内某乳企发生的黄曲霉毒素M1超标事件[4], 表明饲养环节饲料使用管理不到位, 这种质量安全风险会随时发生。兽药的使用更是这样, 奶牛和人一样都会得病, 得病治疗, 期间弃奶, 本来是正常的流程, 但控制不好就会产生兽药残留问题[5]。乳企在养殖环节难以深入管理, 这些问题通过检测虽然可以控制, 但是将必要时才需检测的安全卫生指标变成了常规检测指标, 其检测成本非常可观, 并且不能在根源上解决问题。这种重检测轻过程控制的做法是面对养殖环节难以深入管理的无奈之举。一家乳品企业的生乳来源于多家养殖企业, 一家养殖场出了问题, 有时会导致整个乳企甚至整个行业的损失。目前社会上认为的皮革奶的问题、兽药残留的问题等均为极个别的问题, 在加工环节, 乳企的硬件设施与发达国家相差不多, 可是由于养殖环节的失控, 一但出问题对整个行业的影响非常大, 责任难以分清, 风险难以避免。

养殖加工一体化的模式, 乳企将对供应者的管理变成了内部管理行为, 方可大力开展标准化养殖, 在技术上确保奶牛少发病, 合理防免疫, 在安全上控制好饲料和兽药的使用, 在奶牛饲养、榨乳、生乳运输过程中进行全程严格的监管。乳企在养殖环节完善机机械设备等硬件设施, 加大投入力度也才有积极性。发现生乳质量不达标准时, 不是简单的拒收, 会及时查找原因, 解决问题。这样才是乳品行业真正的出路。

3乳业养殖加工一体化模式的出路和方向

3.1企业自发

我国乳业几年的快速发展和呈现出了良好的发展势头, 在集牧草种植、饲料加工、奶牛养殖、生产加工、乳品研发、物流配送于一体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带动下, 国产乳制品以其过硬的产品质量又重新被国人认可, 国产乳制品重新以崭新的形象回到了百姓的餐桌上[6]。省内的部分乳企业也走出了自己探索和成功之路。其具备以下几个特点, 一是专属性, 养殖专场为乳企的专属奶源。二是管理的统一性, 养殖场由乳企统一管理经营, 管理权属于乳企业。三是一体化, 形成稳定的利益链, 产权明晰, 责任明确。分配相对公平。责、权、利达到基本统一。

3.2政府推动

目前国家正在实施农业综合开发产业化发展项目, 明确以贴息、补助等方式对涉农企业进行扶持, 大力发展优势农业产业, 乳业饲养加工一体化是国家着力倡导和扶持的生产模式, 将能成功实现“转方式调结构”的产业目标, 也是确保国产牛奶的品质达到和超过国际的水平的条件[7]。笔者认为, 在辽宁省推动乳业养殖加工一体化的模式是加快乳业发展的必然选择, 也是企业必然选择, 目前正当其时。

参考文献

[1]宋学省.兽药残留产生的途径、危害及控制措施[J].中国禽业导刊, 2006 (4) :55-58.

[2]朱国兴, 冯大兴, 李洪根.辽宁省奶源供给情况调研报告[J].现代畜牧兽医, 2011 (12) :33-35.

[3]卢戈川.认真总结反思实现奶业健康发展[J].现代畜牧兽医, 2009 (1) :16-17.

[4]张思佳.南山奶粉危机:能扛过去吗[J].乳品与人类, 2012 (4) :44-49.

[5]李晓元.强化监管把好畜产品质量安全关[J].养殖与饲料, 2015 (2) :70-71.

[6]杨春, 王明利.我国的苜蓿生产与奶业发展——草畜结合是推进发展的关键[J].中国畜牧杂志, 2011 (16) :14-17.

数控加工专业理实一体化教学初探 篇7

关键词:数控加工专业,理实一体化教学,构建,案例

一、提出背景

制造业是我国的第一产业, 同时体现着一个国家的综合国力。近年来, 我国的制造业虽然有长足的进步, 但与发达国家相比, 仍然存在较大的差距。“职业教育是国民教育体系和人力资源开发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广大青年打开通往成功成才大门的重要途径, 肩负着培养多样化人才、传承技术技能、促进就业创业的重要职责, 必须高度重视、加快发展。”作为培养高技能人才的技工院校, 首先要明确自己的职责, 其次要思考如何教。

二、理实一体化课程教学模型的构建

针对数控技术的发展趋势、企业对毕业生的用人标准、当前社会生源的特点及学生的认知规律, 归纳出本专业的课程结构体系和教学模式, 对理论与实践进行有机整合, 设计出了数控加工专业理实一体化课程体系的教学模型, 详见图1。

三、编写理实一体化教材

理实一体化教学要有与专业和规模相配套的教材, 在借鉴先进的职业教育理念、模式和方法的基础上, 结合学校的具体情况, 对数控加工专业原有的课程结构、体系、内容和教学方法进行改革, 编写一套以项目为引导、以任务为驱动的理实一体化校本教材。

四、“双师型”教师队伍业务能力的提升

教师队伍的业务能力直接影响实施理实一体化教学的效果。另外, 随着近年来国家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 教师队伍只有不断补充自身的知识点, 才能有效把控课堂, 使学生融会贯通地应用相关专业知识。提升的形式可以是利用假期进行轮训, 也可以进入工厂跟岗锻炼。

五、理实一体化教学案例

(一) 布置任务 (见图2)

教学过程以任务为导向, 先布置任务, 让学生带着问题学习, 学习过程中, 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团结合作等能力。

(二) 教学过程

模块一利用Auto CAD软件绘制工件图形

通过此模块教会学生识图, 掌握机械制图基础知识, 掌握Auto CAD软件的基本命令, 学会切换图层, 学会利用软件标注尺寸等。

模块二利用Pro/E软件展示工件

由于工件为回转类零件, 因此主要采用软件的旋转功能, 通过该零件图形的绘制, 让学生掌握该功能, 图3为利用Pro/E绘制草图。

模块三利用CAXA进行轨迹模拟

通过该工件的练习, 让学生初步掌握利用软件进行模拟刀具运行轨迹和设置刀具参数表等, 并熟练掌握软件命令的使用, 图4为模拟刀具轨迹。

模块四工艺分析

1. 零件图分析

工件由外螺纹、槽、外圆柱面、外圆弧面、内圆柱面、内圆锥面以及倒角组成。

2. 确定工件装夹方式

工件采用普通三爪卡盘装夹, 工件的毛坯为φ50×85 mm, 工件需要调头加工, 先加工工件左端, 再加工工件右端。

3. 确定数控加工刀具

工件需要外圆刀、镗孔刀、中心钻、麻花钻、切槽刀和外螺纹刀。

4. 确定加工工艺 (见下表)

模块五编制数控加工程序

工件由外螺纹、槽、外圆柱面、外圆弧面、内圆柱面、内圆锥面以及倒角组成。需要运用准备功能指令G00、G01、G02、G92、G75指令, 辅助功能指令M00、M03、M05、M08、M09、M30指令等。

模块六上机操作

通过上机操作, 学生能够正确对刀, 学会保证加工精度, 熟悉整个加工过程。

六、理实一体化教学反思

通过这种教学模式, 学生可以学会较多的与专业相关的知识点, 并且脱离了死板的模式。同时, 学生也能将知识较好地融合。这种教学模式在实行过程中也会遇到一些问题, 主要体现在以下两方面。

(1) 学生接受知识的程度不同。

(2) 有些专业的整合还存在问题。

针对以上问题, 在以后的教学中, 需要根据不同的学生对象进行分层教学, 并进行适当的课后辅导。同时, 根据学生接受知识的程度调整部分模块知识点的难易程度。

理实一体化这种教学模式是一种新的教学趋势, 本文就实际上课的经验进行了研究, 若有不足之处, 敬请各位专家学者批评指正。

参考文献

[1]张宁菊, 赵美林.数控加工项目理实一体化项目课程教学改革思路与实施[J].职业教育研究, 2011 (10) .

[2]魏加争, 何佳兵.数控专业理实一体化教学改革初探[J].职业教育, 2010 (15) .

[3]邓刘生.浅谈数控专业理实一体化教学改革[J].职业技术教育, 2012 (5) .

[4]华丽娟, 徐硕.《数控加工技术》教学改革探索[J].职教论坛, 2005 (3) .

[5]沈建峰.数控机床编程与操作[M].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 2011.

加工一体化 篇8

一、一体化教学的意义

中职学生大多数在应试教育中没有出色的表现, 学习方面并不优异。但是大多数的中职学生都会有从头再来、好好学习的想法。中职学生在之前的学习中所积累的知识基础较差, 也并不牢固, 导致对理论知识理解的速度较慢, 学生也很难充分理解一些理论知识。因此很多中职学生会认为传统的理论课枯燥无味。久而久之, 这些中职学生会对传统的理论课产生排斥心理。实践课的亲手操作更为直观易懂, 并且亲手操作能增加中职学生的成就感, 并且激发中职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灌输理论而不注重培养能力的陈旧教育模式终将会被淘汰, 然而理论知识又是不可或缺的。所以, 一体化教学是为了学生在理论知识和实际操作水平上的共同发展而推出的以“在学中练, 在练中学”的新颖的教学模式。这种教育模式一改传统的教育方式和观念, 对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锻炼操作能力具有重要作用。

二、一体化教学的要求

教师既要指导中职学生的动手操作, 又能够讲解专业知识, 这也对任课教师的能力产生极大的考验。任课教师不仅需要熟悉专业理论, 还要具备娴熟的实践操作技巧。在实践操作过程中, 向学生阐明其中的道理, 使普遍基础较差的中职学生能够理解, 所以, 一体化教学的任课教师需要较高的水平素质。

同时, 在教材上对知识的阐述需要更加简单易懂, 摆脱一直以来繁琐复杂的知识内容, 并与实际操作相结合, 使中职学生能更加方便的理解, 让中职学生将书本上的知识逐步的应用于实际操作之中。

在实际动手操作时, 以学生为本。在讲解知识与操作之后, 以学生自己探索的学习方式, 主张学生自己发现问题, 自己寻找解决办法。实行以学生为中心, 教师为辅助的模式进行教学。

在教学过程中, 培养学生先动脑、再动手的思维模式。使学生勤于分析原因, 做到举一反三, 然后付诸实际。也让学生谨慎操作, 在合理分配设备的基础上杜绝浪费。做到物有所用, 多次利用。

三、《数控加工技术》一体化课程设置

(一) 制订一体化教学方案

以项目任务为主, 将理论知识和操作加工穿插的模式教学, 从简单到困难, 循序渐进地展开。

(二) 理论讲解

讲解进入车间所穿服装以及安全常识, 并对机床等设备进行安全检查, 避免存在安全隐患, 保障学生的人身安全, 了解数控加工技术的专业知识;熟悉刀具补偿、典型零件铣削、数控加工切削用量;处理常见故障, 维护保养机床;数控加工工艺和数控铣削常用刀具;子程序和宏程序;理论知识综合答疑。

(三) 软件教学

仿真加工软件的程序检验及操作、孔的生成及孔加工方法、 生成旋转、放样、导动实体;生成曲面、仿真加工凸曲面零件;曲面加工方法;CAXA界面的介绍以及基本绘图功能;练习圆弧连接; 练习线条的基本编辑;实体生成方法、拉伸实体练习;生成毛坯、 平面轮廓加工, 区域加工;环切、顺铣、逆铣、往复切削的概念及程序生成的后续处理;手工编程练习, 加工凸台、凹槽并比较加工的特点;生成实体倒角、圆角以及孔加工固定编程;孔加工仿真操作、实体等高粗、精加工;仿真加工凹曲面零件;曲面造型方法与练习;各种加工方法比较。

(四) 机床操作

介绍数控铣床的部件以及数控铣床的开关机操作, 进行各轴移动练习, 并熟悉界面, 熟悉拆装刀具, 确定并熟悉坐标系;MIDI输入、程序调入、手动加工练习;孔加工操作;学会使用百分表, 零件装夹找正;加工中心操作及加工练习。

四、数控加工一体化课程教学能力预计目标

能辨别各种零件种类及其所对应的工艺;根据零件图, 编制正确的各种指令以及子程序调用系统, 熟练操作数控机床;熟练使用仿真软件;能够合理运用理论知识。

五、教学过程的考核及管理

做到每课一考, 对考核时出现的问题注重给学生讲解, 避免重复出错, 将常见性问题重点讲解。教师与学生要做到严谨考核、 重视考核。并且布置课后作业, 使学生及时巩固课堂所学内容。 学生的表现采取积分制。跟踪记录学生的出勤、课堂表现、工具保护及使用情况、课堂表现、考核情况, 课后作业内容。及时发现学生问题并帮助学生改正, 且督促学生。

六、结束语

数控人才是我国急需人才, 陈旧的教育模式已不适用于现代。 教育模式的改革不可避免, 一体化教学对于大多数学生与老师是一个崭新的模式。一体化课程要做到专业知识与实践能力一体化、教师和学生一体化、教学目标一体化, 这对教师的讲课方式、 学生的听课方式以及教学材料来说都是一次革命。

关键词:数控加工技术,一体化教学,结合能力

参考文献

[1]薛晓春.数控加工一体化教学实践与探索[J].职业, 2013 (27) :34-35.

加工一体化 篇9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完善,钣金行业已成为中国装备制造行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未来随着经济不断发展,钣金加工能力需求也将不断提高。总体上来说,金融危机对钣金行业确实有一定的影响。但整个钣金行业的国内外市场产销量在金融危机中基本可以达到互补平衡,所以金融危机对钣金行业的订单量总体影响不大。当然,随着国际国内市场的变化,钣金企业也面临着重新洗牌的过程。企业的发展将出现淘汰或生存两极分化的迹象。

未来,钣金加工行业市场发展的潜力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第一,钣金加工产业总规模进一步扩大,基础地位不断增强。作为为国民经济发展和国防建设提供技术装备的基础性、支柱性和战略性的钣金加工产业,钣金加工业目前已成为我国规模最大的产业门类之一。据统计,2007年我国装备制造业总产值首次突破7万亿元,比2006年增长近32%,连续5年以超过20%的速度持续快速发展;国内规模以上装备制造企业实现利润3886.66亿元,同比增长47.79%。

第二,钣金加工研发投入进一步增加,创新能力不断提高。今后一段时期,我国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振兴装备制造业的一系列重大项目将继续实施,对于引导企业等社会各方面加大对装备制造业的研发投入,提升装备制造企业的创新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报告预测,未来5年内我国装备制造企业研发投入占销售收入的比重将由现在的1.4%左右增长到2%左右。

第三,创造的自主知识产权总量进一步增大,核心竞争力不断提升。我国装备制造业九大重点领域(发电设备、石化设备、冶金设备、机床、仪器仪表、煤炭机械、工程机械、农业机械、环保设备)的国内单位或个人,未来5年内在华发明专利授权总量、发明专利申请总量和实用新型专利总量的增长率都将达到30%以上;我国装备制造业被授予全国驰名商标的数量仍会进一步增加,年均增长率将达到30%以上。

第四,国家重大工程项目进一步实施,一大批重大技术装备不断实现自主化。报告预测,未来5年内,依托国家重大工程,在能源、材料、机械制造等领域,加快研制开发大容量高水头水电机组、百万千瓦压水堆核电关键设备、大型石油天然气长输管线成套装备、大型煤矿综合采掘及洗选成套装备、百万吨级大型乙烯成套设备、大型煤化工成套设备、大型宽带薄板及宽厚钢板生产关键装备、新型船舶和海洋石油工程设备等,一大批重大技术装备必将逐步实现自主化。

为顺应钣金加工行业的升级蜕变,把握这个前所未有的商业机遇,一个规模化、品牌化、综合化且能提供全面解决方案的贸易舞台正被各大企业纳入战略视野,“上海国际机床展”“钣金加工专馆”就是在这样的形势下应运而生了。

依托8万平方米亚洲顶级机床工具专业展会的优势,“钣金加工专馆”规划超过1万平方米,将为钣金加工企业带来更多专业的行业买家,另外,作为专业的工业展览会组织者,上海东博展览有限公司,还将专门为钣金加工组织相关行业的买家,行业涵盖:机械制造、通讯钣金加工、汽车制造、船舶制造、风电核电设备、家用电器制造、高铁机车制造、医疗器械制造等等。

同时为了让企业充分了解国际和国内钣金加工市场的发展状况,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东博公司还将就钣金加工的技术研发和市场状况与国内外多家专业机构合作,在展会同期举办各种研讨会和技术交流活动,内容涵盖:钣金加工的产能、产量、消费量、价格、进出口等数据分析;钣金加工最新工艺和技术发展方向;钣金加工产品的国内外市场现状、后市发展预测、市场竞争及经销渠道分析等。这些活动将进一步帮助钣金加工专馆的展商接触核心买家,掌握促进企业本身产业升级提升市场竞争力的关键信息。

加工一体化 篇10

关键词:数控车削加工 一体化课程 教学改革

1 课程改革的必要性

对于数控加工专业而言,在传统的学科式课程体系中,一般是先上完《数控技术》和《数控加工工艺与编程》等专业理论课,再安排《数控加工实训》等的实训课程,这种课程模式存在的不足之处有理论课和实践课知识结构较单一,课程之间的知识有重复,且理论学习脱离实践活动,需要学生具有很好的抽象思维和擅长先理论后实践的演绎式学习方式。但这种学习模式恰是中技学生最不擅长的,他们对脱离实践活动的理论学习有很大困难,造成学生难学、难懂,甚至厌学,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不理想。因此,应对课程进行一体化教学改革,以切实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

2 课程改革的理念

所谓工作过程是“在企业里为完成一件工作任务并获得工作成果而进行的一个完整的工作程序”。理实一体化教学是将专业理论知识、专业技能和对学生的职业素养的培养进行合理整合,融为一体,充分调动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一种教学方法,符合当代技工院校学生的学习特点。

基于工作过程的“零件的数控车削加工”理实一体化课程教学改革就是将数控加工工艺、数控程序编制和数控机床操作进行有机融合,以国家职业标准和岗位需要为依据,以综合职业能力培养为目标,以典型、真实的产品为载体,以学生为中心,根据典型工作任务和工作过程设计课程内容,按照工作过程的顺序和学生自主学习的要求进行教学设计并安排教学活动,将“工”和“学”结合在一起,实施理实一体化教学,让学生通过完成一项项工作任务,并以职业人的身份在工作的过程中学习,从而获得专业知识和技能以及职业意识和方法。

3 课程改革的具体实践

3.1 以综合职业能力为主线,确定课程目标

“零件的数控车削加工”课程是广州市高级技工学校模具数控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对学生综合职业能力的培养起着重要的支撑作用,因此课程目标的确定除应体现对学生专业能力的培养外,还应体现对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例如:“能按照车间安全防护规定,正确穿戴劳保用品”,可培养学生的安全意识;“能按车间现场管理规定,正确放置零件,并送检”,可培养学生的规范操作能力;“能对零件进行自检,并判断是否合格”,可培养学生的质量意识;“通过查阅资料,能表述零件的用途和功能”,可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等。

3.2 以数控车削加工的典型工作任务为线索,设计课程内容

3.2.1 教学载体的选择和学习情境的确定

一体化课程的教学内容是通过学习情境来反映的。学习情境是用于学习的“情形”和“环境”,它在工作任务及其工作过程的背景下,将理论知识、实践技能与实际应用环境结合在一起的“小型”的主题学习单元。因此,应从典型工作任务出发,寻求主题单元的载体来设计教学内容。

数控加工的典型工作任务是不同类型零件的加工工艺和程序编制以及加工实施。因而在设计教学内容时,应以车削加工的典型零件为载体。经与企业实践专家的研讨和论证,遴选5个典型的真实产品作为教学载体,分别是:导柱(阶梯轴件)、定位套(阶梯套件)、把手(螺纹轴件)、螺套(螺纹套件)、气缸连接头(螺纹轴套件),形成了涵盖“国家职业标准”中级数控车工水平的、难度呈现螺旋式上升的产品加工案例集。

在确定典型工作任务的基础上,确定数控车削加工工作任务中涉及的理论知识和实践知识,剔除学生已具备的知识或重复的内容,最后确定学习内容。

根据载体的遴选结果和确定的学习内容,本课程设计了6个学习情境,分别是:

①认识数控车削加工;

②导柱的数控加工;

③定位套的数控加工;

④把手的数控加工;

⑤螺套的数控加工;

⑥气缸连接头的数控加工。

其中,学习情境①是模拟学生在实习期刚进入企业车间岗位后对数控车床的结构、操作面板等进行学习,在师傅的指导下对数控车削加工形成初步认识;学习情境②至⑥是基于真实产品的项目教学,难度呈递进关系。

3.2.2 以工作过程的顺序来设计学习情境的教学环节

3.2.2.1 以工作过程的顺序来设计学习情境的教学环节,使学生在工作中获取专业知识和技能以及工作经验。

对于数控加工而言,“编制数控加工工艺”、“编制数控程序”以及“零件加工”是工作的流程和主线。在教学中,以六步法“资讯、决策、计划、实施、检查、评估”为参照,采用与生产工艺同样的工作流程,将每一个学习情境分解为“零件的工艺性分析、制定工艺方案、编制程序及仿真加工、现场数控加工、零件的检测与质量分析、工作总结与评价”6个教学环节,进行教学过程设计及实施,让学生在“做中学、学中做,做学合一”中获取专业知识和技能以及工作经验;同时在内容安排上以工作过程为主线,将学科体系中的单一课程结构,将公差、材料、数控编程、数控加工等相关知识融入到整个教学过程中。

3.2.2.2 采用“先做后学”的方式来设计入门学习情境②的教学环节,以降低学习的难度,引导学生入门。

中技学生的实践学习强于理论学习,喜欢动手。由于“编制数控加工工艺”和“编制数控程序”两个工作涉及的理论知识多、实践性强,而“零件加工”的技能性强,因此在入门教学中如果采用正向工作流程来实施教学,学生难以理解,教学效果不理想。但如果采用“先做后学”的理念,反其道而行,逆向安排入门学习情境②“导柱的数控加工”的学习环节,可以降低学习的难度,引导学生入门,具体安排为:①明确工作任务;②仿真加工;③现场加工;④零件的检测与质量分析;⑤零件数控加工工艺与数控程序的学习;⑥工作总结与评价。此安排的目的有两点:一是让学生在入门时,先学习“零件加工”,通过“做”来熟悉数控车床操作加工零件的基本过程和方法(不要求学生会编工艺和程序,零件的工艺文件与数控程序均由教师提供,且数控程序已录入到数控车床中),然后再来“学”数控工艺和数控程序的编制,由于有了操机的实践知识和经验,学生可以更容易学习理解数控工艺和数控程序的知识,;二是在“现场加工”前安排“仿真加工”,是为了加强实战前的演习,提高安全性,减少出现学生在初学时直接在数控机床上操作可能出现的撞坏刀具或机床,甚至因操作失误对学生造成人身危害的现象。endprint

3.2.3 课程学习考核评价设计

课程学习考核评价不是选拔赛,甄选优等生,而是为了每一个学生的提高与发展。本课程改变传统评价方法,注重学生学习的过程评价,引入企业质量评价方式,建立过程性评价与结果性评价并重的评价体系,提升学生的职业素养,措施包括:①结合“国家职业标准”,数控车工(中级)的考核成绩就是课程成绩,不再设课程考核;②在“现场数控加工”的学习活动环节中,引入企业的《自检记录表》让学生对自己的工作成果进行检查,树立在加工过程中的质量控制意识,如表1所示;③在“零件的检测与质量分析”学习活动环节中,引入企业用于质量检验和控制的《QC质控表》,作为检验学生操作结果的评价方式,由学生担任质检员,对他人的工作成果进行组内互检,培养学生的产品质量意识,如表2所示;④在 “工作总结与评价”学习活动环节中,借助《工作过程自评表》,引导学生反思自己的工作过程是否做到了规范操作和安全操作,引导学生关注自己的工作习惯、工作态度和工作纪律,以加强职业素养养成的培养,如表3所示。

3.3 教学实施

在教学过程中,始终贯穿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主导的原则来实施理实一体化教学,并随着学习的推进,采取“手把手、放开手、育巧手、手脑并用”的教学方法,即第一、二个情境由教师“手把手”地教,学生对知识进行简单复制;从第三个情境开始,教师的示范逐步减少,而学生的自主学习逐步增多,教师可以“放开手”让学生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这样不仅能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还能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创新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在教学过程中,还采用“分组实施”的方法,给每个学生分配了一套模拟仿真设备,每5位学生一台实际加工设备,实行轮换操作、分工合作;采用角色扮演法,将学生分成5人一组,分别担任生产主管、数控工艺员、数控编程员、数控操作员、质量检验员,进行分工协作(每完成一个零件的加工,小组成员即更换角色),培养学生团队协作精神以及合作和交流能力,提升学生的职业素养。运用多媒体、仿真及实践教学等手段,合理设置问题、引导学生积极思考,教师解惑答疑;通过课堂讨论、PPT总结报告等方式,总结、归纳学习内容及成果。

4 结束语

教学实践表明,该课程教学改革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生的技能水平以及职业意识和职业素养相比以往有了较大的提升。但在教学的实践过程中,也有一些问题需要继续深入思考,例如:课程强调“做中学”,并以“做”为核心,必然要在一定程度上削减理论知识,这可能影响学生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赵志群.职业教育工学结合一体化课程开发指南[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9:6.

[2]李木杰.技工院校一体化课程体系构建与实施[M].北京: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12:129.

[3]马明娟.基于工作过程的理实一体化教学探索[J].职业教育研究,2014(2).

作者简介:

加工一体化 篇11

1 理实一体化教学改革的理念和新思路

教学改革的理念主要是改变传统的先学习理论知识, 再进行实践, 提倡先培养学生的感性认识再后续对应的理论知识及框架, 再进行实践, 逐渐加深, 从兴趣入手, 学习理论知识, 再指导实践操作的过程, 能够提供调动学习热情, 提高学习效率。

2 项目课程的理实一体化教学措施和方法

(1) 教学的目的第一是要求学生熟练掌握编写数控加工程序, 在此基础上熟练操作数控机床并完成机械零件加工, 在掌握一定专业的前提下, 培养学生上岗的就业能力和应变能力, 提高学生就业率, 切实保障学生顺利走进社会。有多家企业公司与我院形成良好信誉, 长期在我院招聘专业毕业生, 由此产生培养模式不断改革, 根据企业对毕业生能力要求, 我院吧专业知识引入课程中, 为企业进行专项培养, 形成工学的特色, 以理实一体化教学代替传统的三段式学科模式。以实际加工作为主要任务, 有单一走向多元, 由简单走向复杂。因材施教, 根据学生不同层次进行适当取舍, 有两种主控流系统, 以培养不同类型的人才。

(2) 理实一体化教材主要适应《数控编程与加工》教材, 教材本身理论性强, 强调理论的全面总体性和系统性, 知识体系上有一定的缺陷和不足, 配合和该教学方法, 依据教学特点和性质。对讲授内容重新进行实践和创新的整合。再根据企业用人的具体教学模式, 对淘汰内容的修改, 加深教材内容的实用性和广度, 在一定程度上进行调整和改革, 结合“双证融通”的人才专项培养方式, 将专业性与实用性有机结合, 形成特有的新型教学方式。将职业实践贯穿其中, 职业实用性大大提高。

在改革的过程中, 结合国内外高职教育的先进教学模式各项目均以典型常用零件的编程与加工为主线, 以任务驱动的方式辅之专业理论知识, 使理论教学融入实践教学之中, 突出“教学做一体”的高职教学模式。具有很强的可操作性。每个项目遵循职业教育规律, 结合实际条件, 通过项目目标、项目任务、相关知识、项目实施、拓展知识、项目实践以及项目自测等几个环节来实施, 真正实现理实一体化教学。

(3) 教师教学能力的提升针对一体化教学的特点, 为此, 必须建设一支学历结构、年龄结构、职称及职业资格结构优化的“双师型”师资队伍。要求教师树立职业意识、岗位意识、质量意识, 从多渠道刻苦学习专业实践技能, 鼓励教师参加各类数控技能大赛。及时学习新知识、新技术。选拔德能兼备的教师暑期到企业预岗实习, 直接参与企业生产, 使教师熟悉生产工艺、经营方式、提高操作技能。同时, 聘请生产第一线的具有专业理论基础和丰富生产实践经验的技术人员, 从而使师资队伍在知识的先进性、专业性及技术应用方面更贴近生产, 有利于提升数控专业师资队伍的整体实力。

(4) 教学的常规模式是在课堂上先进性理论教学, 学习后在试验训练室进行试验, 这样则会导致理论知识与实践的脱离, 相比之下理实一体化则改变这种方式, 它提倡“先感性, 后理论, 最后进行实践”, 授课地点的灵活性大大增加, 不能拘泥于教室。也正因为如此, 学院加大对现代制造中心的投入, 配置先进的对应的设备, 为广大师生提供良好便利的教学条件。

教学方法和手段的改革以学生数控岗位能力培养为核心, 创建有数控特色的教学方法和手段。课程教学根据需要可采用电视录像片、电子教案、CAI课件、模拟软件、网络课件、数控仿真与实际操作等, 强调课程教学改革的突破与创新。实施教学时, 应结合学校实际条件并考虑数控技能训练的成本等诸多因素, 既要充分发挥数控加工仿真系统在教学中的作用, 又不能以仿真训练代替和冲击实际零件加工训练, 数控加工仿真训练仅仅是教学的辅助手段, 熟练自如地完成各类零件的加工才是该课程的教学目的。努力培养学生的操作技能, 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要将教育制度改革, 必然也要将考核方法加以创新, 传统的成绩考核也就是以职业技能考核为主, 规范考试秩序。技能考核与目标考核的方式相同, 就是对学生能否在仿真软件和安全高效运用中等复杂程度零件为考核, 统一按照国家职业技能的标准, 在国家或省里相应等级的题库中选取试题, 严格要找国家标准, 取代理论考试和实际操作的传统模式, 寓教于学, 也是把考核与教学相结合, 既看教学方式, 也注意教学过程, 同时在效果的检测上也不掉以轻心。

3 理实一体化教学的意义和成效

实施理实一体化教学, 教师的主要任务是开发新的项目课题和项目环境, 将知识与课程项目和学习情境相结合, 改变传统的讲述方式, 以实践和指导拉近与学生的距离, 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开发创新发现能力。

4 结语

改革需要一定可实施性, 不能全盘否定, 在实施的过程中, 有了一定的成效比如的确调动了同学的积极性和热情, 但是也出现了一些新的问题, 侧重于以下几个问题:在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实施时, 加入课程项目和学习情境不匹配, 则可能导致教师与学生项目时间和实施的重复, 从而导致学生抄袭的现象, 不能如期达到提高学生加工能力和应用水平的目标;还有应不断加深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的结合, 合理划分课程体系和模块, 合理安排教学目标, 教学内容和学时, 进一步改革学习手段和学习方式, 将教学难度合理分配。理实一体化教学方式任重而道远, 需要不断的深入研究和反复考察。

参考文献

[1]刘治安, 张军伟.开展理实一体化教学需要注意的若干问题[J].中国电力教育, 2009 (, 11) .

[2]张跃西.论高职教育与课程项目化[N].光明日报, 2007-12-10.

上一篇:高中英语语法教学刍谈下一篇:船舶涂装工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