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工企业(精选12篇)
加工企业 篇1
屠宰加工企业是肉品生产的主要场所, 由于屠宰的畜禽来源广泛, 健康状况复杂, 带菌动物或患病畜禽难免会进入屠宰加工过程而引起污染。因此, 屠宰加工企业的消毒工作是保证肉品质量, 防止畜禽疾病扩散的必不可少的环节。
1 消毒方法及其原理
根据环境对微生物作用的方式和消毒手段不同, 消毒方法主要分为物理性消毒、化学性消毒及生物消毒三大类。
物理消毒法是较常用、简便且较经济的方法, 包括机械清扫、洗刷及通风换气;日光 (紫外线) 照射、干燥;烘箱内干热消毒;煮沸、流通蒸汽和高压蒸汽湿热消毒;火焰焚烧等。
化学消毒法采用化学消毒剂对微生物的毒性作用这一原理, 对消毒物品用消毒剂进行清洗、浸泡、喷洒、熏蒸, 以达到杀灭病原体的目的。
生物消毒是利用自然界广泛存在的微生物在氧化分解污物 (如垫草、粪便等) 中的有机物时产生的大量热能来杀死病原体。
2 屠宰加工企业的消毒
2.1 生产车间的消毒屠宰加工企业各生产车间的消毒, 有经常性消毒和临时性消毒两种。
经常性消毒是在日常清洁扫除的基础上所进行的定期大消毒, 每日工作完毕, 必须将全部生产地面、墙裙、通道、排污沟、台桌、设备用具、工作服、手套、围裙、胶靴等彻底洗刷干净, 并用83℃热水或化学消毒剂进行消毒。
每周进行一次大消毒。在彻底扫除、洗刷的基础上, 对生产地面、墙裙和主要设备用1%~2%的氢氧化钠溶液进行喷洒消毒, 保持1~4h后, 用水冲洗。工作人员的手用75%的乙醇擦拭消毒或用0.0025%的碘溶液洗手消毒。胶鞋、围裙等橡胶制品, 用2%~5%的福尔马林溶液进行擦洗消毒。工作服、手套等应煮沸消毒。
临时性消毒是在生产车间发现炭疽等恶性传染病进行的以消灭特定传染病源为目的地消毒方法。具体做法可根据传染病的性质分别采取有效的消毒药剂。
2.2 圈舍场地的消毒先进行清扫, 将粪便、表土和垃
圾集中后按规定进行处理。对地面、墙壁、门窗, 用1%~4%的氢氧化钠溶液喷洒消毒, 圈舍墙壁还可以定期用石灰乳粉刷, 以达到美化环境和消毒的目的。
2.3 运输工具的消毒
对装运健康动物及其产品的车辆, 清扫后用60~70℃的热水冲洗消毒;装运过由不形成芽孢的病原菌感染引起的传染病畜及其产品的车辆用碘溶液洗涤消毒, 清除的粪污应进行生物热消毒;装运过由形成芽孢的病原菌感染引起的恶性传染病畜及其产品的车辆, 先用4%的福尔马林溶液喷洒, 然后清扫, 再用4%的福尔马林溶液喷洒消毒, 保持0.5h后再用热水仔细冲洗, 最后再用上述药液喷洒消毒。清除的粪便焚烧销毁。
2.4 冷库的消毒
冷库的消毒有两种情况:一是在发生疫情时的临时消毒;二是在业务淡季所进行的定期消毒。每年1~2次。临时消毒一般是在库内肉品搬空后, 采用不升温, 在低温条件下进行消毒。可用过氧乙酸加33%的甲醛熏蒸消毒, 也可用福尔马林 (一二级浓度) 熏蒸消毒。
定期消毒应事先做好计划, 做好准备工作。消毒前先将库房内的食品全部搬空, 升高温度, 用机械方法清除地面、墙壁、顶板上的污物和排管上的冰霜, 在霉菌生长的地方应用刮刀或刷子仔细清除。还要准备好足够的消毒药物、工具、容器以及消毒人员的防护用品。
冷库消毒所用的消毒药物不能使用剧毒、有气味的药物。可用5%~10%的过氧乙酸水溶液电热熏蒸或喷雾器喷雾。
2.5 废弃品的消毒
废弃品大多携带各种病原微生物, 必须经高温高压化制处理消灭病原体后才可作为他用。根据设备条件的不同, 废弃品的化制方法有土灶炼制法、焚化法、干化法、湿化法等几种方法。废弃物品及病死畜禽的尸体化制处理必须在兽医的监督下进行。
2.6 粪便的消毒
粪便的消毒有焚烧法、掩埋法、化学消毒法及生物热消毒法。其中生物热消毒法是对粪便最有效的消毒方法。所以, 粪便的消毒多采用此法。但对于炭疽、气肿疽病畜粪便, 只能焚烧或经有效的消毒液化学消毒后深埋。
加工企业 篇2
**县者密镇人民政府
(2014年5月29日)
尊敬的各位领导,同志们:
今天县政府组织召开全县关停人工水晶生产加工企业动员部署大会,对关停人工水晶生产加工企业工作进行动员和部署,充分体现了县委、县政府心系百姓群众健康,高度重视环保工作,推动经济社会与环境协调发展的坚强决心和远见卓识。作为人工水晶生产加工企业较多的重要区域,者密镇党委、政府将认真贯彻州、县关于关停人工水晶生产加工企业总体工作部署,积极行动,强力关停人工水晶生产加工企业,切实改善城乡生态和发展环境质量。为此本镇作如下表态发言,不妥之处,请批评指正:
1、本镇人工生产水晶加工企业基本情况
根据调查,本镇的人工生产水晶加工企业共有4家,都是2013年7月份投产,主要集中在和平村打素组,为本地外出务工返乡青年创办。4个企业共投资92万元(其中贷款75万元),共有加工设备24台,员工人数20人,年生产能力72万颗/天。4家企业皆无工商登记,无环保手续,废水废渣未进行妥善处理。
在州、县相关文件和会议要求下,本镇会同相关部门,对上述4家人工生产水晶加工企业下达了停产整顿的通知,5月19日之后4家企业已全部停产。
二、本镇对关停人工水晶生产加工企业的工作措施
(一)统一思想认识,强化责任落实。镇政府将按照州、县党委政府的统一部署,坚决把关停人工水晶生产加工企业工作作为事关人民群众切身利益,事关全镇经济社会发展的重中之重切实抓紧抓好。一是镇政府成立以镇长为组长,分管环保、项目建设、安全生产的领导为副组长,相关部门及村委为成员的关停人工水晶生产加工企业工作领导小组,加强对关停人工水晶生产加工企业工作的督导检查;二是按照州县相关文件和会议精神结合辖区实际,制定出具有较强操作性的《关停人工水晶生产加工企业工作实施方案》并加强组织实施;三是层层落实责任,严格目标考核。本着抓实、抓细的原则,组建关停人工水晶生产加工企业专门工作小组,加强对辖区人工水晶生产加工企业不定时监督和巡查,发现有反弹现象的立即上报处理。将关停人工水晶生产加工企业工作目标任务进行细化,分解落实到基层,责任到人头,做到管理要到位、防治有实效。
(二)明确目标任务,强化治理措施。涉及我镇的4家企业中,全部是污染严重的企业,必须实行关停。我镇将细化任务分工,明确责任时限,倒排时间节点,强势推进关停工作。对问题较为严重的企业,入驻蹲点,调查监测,用大量第一手的数据和证据,促使这些企业痛下决心实施关停整治。同时,继续配合环保、工信、执法等部门,加大联合执法力度,实施停水、停电、停贷、停运、吊证等五停措施,集中力量打歼灭战,真正形成关停整治行动的强大攻势。在关停现有人工水晶生产加工企业的同时,我们将加大巡查力度,确保辖区内无人工水晶生产加工企业投产现象
(三)规范操作程序,搞好跟踪服务。坚持把人工水晶生产加工企业关停整治工作纳入法制化、制度化、规范化轨道,与县相关单位协调一致,通力配合,强化措施,进一步规范工作程序,规范案卷文书,规范执法行为,确保关停整治工作合法合规,有理有据。深入现场办公,督促停产企业整改落实,配合相关部门积极稳妥地做好关、停、并、转的善后工作,妥善处理好各种矛盾和问题。同时,认真制订计划,对污染企业的设备拆除、原料处理、固废处置、土壤修复提出明确治理要求,确保做到不留后患。
(四)强化宣传发动,构建长效机制。在强力推进人工水晶生产加工企业关停的同时,我们还要采取多种形式加大对关停人工水晶生产加工企业工作的宣传力度,向企业负责人、企业员工和当地居民宣传人工水晶生产加工企业环境的危害性及关停工作的紧迫性和现实意义,进一步提高公众的环境保护意识,发动全民参与动员关停人工水晶生产加工企业工作。同时强化长效管理,坚持不定期检查与集中清理相结合,巩固提高防治成果,在辖区形成保护环境、抵制污染的良好社会氛围。
各位领导,同志们:
加工贸易企业路在何方 篇3
由此看出,进一步缓解贸易顺差,紧锁限制类加工贸易商品种类的政策呼之欲出,加工贸易企业路在何方?就此问题,本刊记者采访了广州南沙开发区建设指挥部副总指挥、广州市南沙区常务副区长、广东南沙出口加工区管理委员会副主任刘海涛先生。
《进出口经理人》:请你解读一下本次公告对加工贸易企业有什么影响,企业应该如何应对这次调整?
刘海涛:本次调整具有出台时间急、覆盖面大、涉及商品种类多等特点。特别是台帐保证金的实转,大大增加了企业资金的负担,降低了资金的流动,对进口料件多、加工贸易额大的东部企业影响巨大。出口退税率的降低,限制类商品种类的扩大、人民币升值、利率上调,使加工贸易企业的外部生存环境更加严峻。有迹象表明,今后还会陆续出台相关紧缩的加工贸易政策。面对这种趋势,加工贸易企业只有审时度势,与时俱进,积极应对,才能在市场的多变环境中得以生存和发展。因为本次出台的公告不适用出口加工区、保税区等海关特殊监管区域,也就是说入驻国家级出口加工区的加工贸易企业不适用44号公告条款,不用缴纳台帐保证金。而我们南沙开发区就有一个国家级出口加工区——广东南沙出口加工区,并且加工区在体制、政策、管理和区位上的优势,都是加工贸易企业的理想投资地。
《进出口经理人》:请你介绍一下广州南沙开发区和广东南沙出口加工区?
刘海涛:广州南沙开发区位于广州市东南部,位置处于整个珠江三角洲的地理几何中心及珠江出海口的西岸,有着优越的海上、陆路交通地理优势。陆路方圆100km范围内把整个珠三角的主要城市网络其中。南沙一方面背靠珠三角4000万人口的广阔市场腹地,另一方面又通过广州、深圳、珠海、香港、澳门等城市连接海内外市场,其战略地位、市场潜力和辐射力十分突出。
2002年广东省委、省政府召开“推进南沙开发现场会”,广州南沙开发区建设指挥部挂牌成立,统筹南沙的规划及开发建设,创立了集规划、国土、建设、财政、经济发展“集中高效、服务亲商”的政府管理和开发体制,指挥部行使广州市一级经济管理权限。2005年4月国务院又正式批准成立广州市南沙区,隶属广州市的一个行政区,弥补了南沙开发区行政管理职能的不足。
南沙开发区采取“组团式布局、园区化发展、集中配套”的思路,遵循“统一规划、生态优先、产业起步、项目带动”的发展战略。经过5年的开发建设,现已形成汽车产业、石化产业、龙穴岛港口物流产业、钢铁产业、高新技术产业、造船产业、机械装备产业,以及现代服务业8大产业。已入区的美国通用、埃克森化工、英国BP、日本丰田、三菱重工、电装、JFE、德国巴斯夫和中远集团等世界500强企业投资项目达到42个。
2007年1-3季度,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18.87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53.68%,工业增加值为181.89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68.19%;第三产业增加值为28.03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1.88%。1-10月份,完成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683.4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92.58%。完成进口169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22.56%,完成出口131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24.63%。实现地方一般预算财政收入11.52亿元人民币,增长75.37%。完成税收总额66.53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41倍。广州南沙开发区各项经济指标增长迅速,在54个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中排名继续上升。
下面我再介绍一下国家级广东南沙出口加工区的情况。
广东南沙出口加工区位于万顷沙镇十桶至十一桶,规划面积1.36km2。2005年6月3日经国务院正式批准设立,2008年将通过国家海关总署等九部委联合验收,开始封关运作。届时南沙加工区将成为广东省第3家正式封关运作的国家级出口加工区。
广东南沙出口加工区实行“境内关外”的政策,是由海关监管的特殊区域,区内企业不仅享有海关、检验检疫、外管部门提供的简单、快捷的各种便利措施,还享有国家级出口加工区多项优惠政策。园区内已经完成了通水、通电、通路、通讯、排水、排污、天然气和土地平整“七通一平”基础设施,海关、商检、银行、运输、仓储等机构一应俱全,落户企业不出园区即可办理完一切进出口手续。广东南沙出口加工区面向IT、光电、精密机械、家电等产业全球招商。目前,已入驻的企业达6家,合同利用外资1亿美元。
《进出口经理人》:请您介绍一下加工区可为企业提供哪些增值服务?
刘海涛:我们的增值服务是通过功能的延伸加以体现,主要表现在以下3个方面:一是引进“总部基地”的理念。即把总装工序放到区内,相关配套的生产环节放到区外,利用出口加工区的平台做强做大;二是拓展区港联动功能。即把出口加工区与南沙港紧密结合,之间建立特别通道,为进境料件和产成品进出关提供最大便利。例如产成品在加工区完成商检、报关等手续后,在港口就无须再次商检、报关,直接装船出境,减少物流环节,节省成本和时间;三是推进创新服务。加工区利用网络等高科技手段最大限度减化进出关手续,使企业用于非生产环节成本最大限度降低,提升区内企业的竞争优势。
《进出口经理人》:加工贸易企业面对这一系列国家政策的出台,以及区域环境的不断变化应如何把握市场?
石油加工企业物流成本分析 篇4
近年来, 我国原油进口量逐年提高, 2009年原油对外依存度高达52.5%。目前我国原油进口多以到岸价计算, 这其中包含原油的国际运费, 而这部分成本并未计入调查企业的物流成本。从调查企业的情况看, 2009年我国石油加工行业物流效率虽然有所提升, 物流成本偏高, 运输、仓储传统环节占比较高。
石油物流规模大
2009年我国原油产量达1.9亿吨, 进口量达2.0亿吨, 进口量同比提高13.9%。原油加工量达3.7亿吨, 其中, 柴油1.48亿吨, 汽油0.7亿吨。按照调查企业销售总额与货运量比值推算, 石油加工企业货运量达到11.6亿吨, 这其中也包含了企业销售过程中的二次配送。 (二级配送主要是指油品从省级石油公司经过市级、地县级石油公司, 直至加油站, 最终被消费者消费的过程, 同时还包括由配送中心直接供社会终端用户消费和由批发中心向社会经销商批发的过程。
石油加工行业物流费用率处于中等水平
调查企业汇总数据显示, 2009年石油加工行业物流成本费用率为7.2%, 比调查的全部工业企业低2.6个百分点。若按调查的石油加工行业物流成本费用率水平推算, 2009年我国石油加工企业物流费用约为1445亿元, 一吨油消耗的物流费用约为173元。
石油运输、仓储成本高
调查企业汇总数据显示, 在物流成本构成中, 运输成本占55.1%, 占比同比下降12.1个百分点。从运输方式看, 油品的2009年油品管道、水上运输占比有所提高, 同比提高3.9和6.0个百分点;与此同时, 道路运输占比下降, 同比下降12个百分点。相比道路运输, 管道运输更为经济, 运费率仅为道路运输的20%。管道运输比例的提高一定程度上为企业节约了运输成本。
仓储成本占14.3%, 同比提高了6.1个百分点。油品仓储具有专用性, 油库、加油站等仓储设施造价较高, 导致油品仓储收费价格较高, 企业仓储成本居高不下。
利息成本占5.5%, 同比提高了0.7个百分点。由于油品自身的单价较高, 库存需要较大的资金占用, 为企业带来了较高的利息成本。
目前, 我国石油加工企业物流仍以传统的储运为主, 包装及配送等现代物流业务相对较小, 包装及配送成本占5.5%和1.1%, 所占比重与上年同期基本持平。
管理成本占16.7%, 同比提高3.8个百分点。受劳动力成本上涨影响, 加之石油加工企业人均报酬水平相对较高, 管理成本较高。
物流效率有所提高
调查企业汇总数据显示, 2009年石油加工行业物流成本费用率同比下降0.8个百分点, 据此推算, 2009年我国规模以上石油加工企业物流成本比2008年节省166亿元, 石油加工行业物流效率有所提高。
石油加工行业物流效率提升, 一方面, 得益于近年来输油管道、油库等物流设施的不断完善;另一方面也是由于石油物流专业化水平有所提高。调查企业汇总数据显示, 2009年委托代理货运量占货运量的比例同比提高15.4个百分点, 增速高于调查的全部工业企业7.8个百分点。
2009年调查石油加工企业物流成本
食品加工企业自查报告 篇5
为保障食品安全,我厂质量管理人员对照《食品安全自查管理制度》的内容,从生产场所、环境、厂房及设施情况、生产设备和检验设备情况、质量管理情况等多个方面,逐条进行自查。根据自查情况,自身感觉各方面做得尚可,基本符合要求。对于稍有差次的,及时做了整改。现阶段,我厂基本能做到系统管理,按标准要求组织进货、生产和销售。现将我厂自查的情况总结如下:
一、生产场所、环境、厂房及设施情况检查情况:
厂区内外环境整洁,生产区域周围无污染源,无昆虫大量孽生的潜在场所;厂房、设备布局和工艺流程以及各生产环节人员、货物无交叉污染现象;生产场所墙壁和屋顶装饰材料应完好,无损坏或脱落;照明设备的防护罩等设施完好;生产车间更衣室、更衣设施、非手动式流水洗手、干手、消毒等设施完好;生产车间的防尘、防鼠、防蚊蝇、防昆虫和其它动物进入的设施完好有效;库房整洁、干燥、地面平整。库房通风、防火、防鼠等设施良好运行;库房内原料、成品及包装材料等各类材料和产品离地、离墙存放,不同贮存区域设有明确标识。
三、生产设备和检验设备情况检查情况:
在用生产设备正常运行;生产设备根据工艺需要进行清洗消毒、维修和保养并有记录;检验室内出厂检验用检验设备正常运行;计量器具符合法律规定的检定要求。
四、企业质量管理情况检查情况:
我厂定期对相关从业人员进行培训并记录;在岗的人员定期进行健 1 康检查,有健康检查证明;从事食品生产的人员,进入生产车间前洗净双手,穿戴清洁的工作衣、帽,头发不得露于帽外,不佩戴首饰;原料的进货验收有记录,对进货的原料、食品添加剂、食品相关产品进行索证索票。生产过程做好投料记录;有关键质量控制点的操作控制程序记录;我厂按照现行有效标准的要求对出厂产品进行检验,每批次产品经检验合格后出厂销售,有检验记录。记录内容包括对检验产品名称、规格、数量、生产日期、生产批号、检验结果等内容;对生产的每批产品留存样品,样品保存期限不少于产品保质期;产品标识标注符合相关法律法规及标准的要求;企业有出厂销售产品的销售记录,记录内容包括所销售产品的名称、规格、数量、生产日期、生产批号、购货者名称及联系方式、销售日期等信息;我厂未出现消费者投诉及不合格产品召回现象,我厂制定有食品安全事故处置方案,定期检查各项食品安全防范措施的落实情况,处置食品安全事故记录。
五、存在的问题及处置情况:
1、原料库垫板较少,改进后增加垫板。
2、成品库产品未按要求分区存放,改进后按产品进行分区存放,经过此次自查,我厂基本符合食品安全生产要求,并提高了质量安全意识,杜绝了质量安全隐患。
食品厂
谈粮食加工企业的成本管理 篇6
据中国粮食行业协会统计,2005年度大米加工企业7160个,年生产能力12447万吨,实际产量2914万吨,平均开工率不足30%;面粉加工企业2819家,年生产能力8090万吨,实际生产3480万吨,平均开工率42%。
2006年11月开始了新一轮粮食价格上涨,粮价上涨与粮食短缺均无直接关系,主要原因是成本的上扬。成本上扬的影响要素有很多,比如根据相关调查显示,我国的粮食企业流通成本高于国外同行10%以上。
因此,粮食加工企业既需要不断改善生产制造环境,又要不断更新完善企业成本管理的方法与概念。与其说粮食企业之间的竞争是价格战,不如说其实质上是一场成本战。因为降低成本才是企业工作的中心实质,通过降低成本来增加企业的盈利水平,提高经济效益,成本控制是其中的核心内容。
一、重视除生产成本要素以外的其他可控因素
大多数粮食加工企业只重视能明确以货币支出表现的生产阶段的成本控制,忽视一些本身虽很重要但不是很明显的成本因素。以粮食加工企业的收购环节为例。从当年对农作物墒情的考察到组织人员收购、收购时机的选择对水份和等级等质量因素的影响、发运时机的科学确定、发运方法的合理选择、不同运输方式运费的高低、不同包装方法造成的发运途中水分的减少及破损等因素引起的损耗、运输途中粮食作物的品质保管等诸多因素,都是收购及发运过程中影响成本的关键点,这些点点滴滴的成本因素能否得到重视并且是否有专人负责控制监督,对前期的成本往往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当货物运到,是否有专人负责接收,称重、入库手续是否齐全,又是确认收购或是发运过程是否损耗的唯一依据。如有短量,是督促采购人员补足数量还是查找原因向运输单位提出索赔,都需要企业在接货环节及时作出工作记录,以便进行下一步的管理。由于忽略了以上这些农产品发运成本当中的关键因素而造成原粮入库后成本加大,跟不上当年市场行情的先例是屡见不鲜的,这也同时说明了成本管理的事后监督转化成事先预测的必要性。
粮食加工企业在农业作物原料入库后到领用前,都存在仓储费用这一项支出。正常发生的仓储费用是显而易见的,但是仓储过程当中如何防止霉变及虫害,采取哪些保管措施,晾晒方法又形成了另一项比较隐蔽的成本。因为保管的方法直接影响粮食品质,晾晒时机与方法的选择又直接影响了费用的高低。以上这些依靠企业管理手段可控的质量因素和损耗因素也直接影响着粮食交易价格及下一个精加工环节中出品率的高低。对这些通过严格的管理方法可以控制的加工前成本稍加疏忽,将对整个成本产生很大的影响。一般来讲,在粮食发运环节,千分之三以内的损耗是比较正常的,也是行业内比较认可的;但如果入库前不严格落实控制采购质量与发运准确数量,造成损耗加大甚至于达到几个百分点都是有可能的,这样对整个成本的影响往往是不可逆的。
二、改革传统的核算方法,准确计量成本
在粮食加工企业,如果把同一种原粮加工后添加不同的配料以及分成容重大小不同的规格包装,每天的工作量肯定会因为加工精度不同及添加成分的不同、包装规格的大小不同而有很大的区别。而传统的会计方法所提供的会计信息并不能如实反映不同产品生产耗费的全貌,所提供的成本信息往往使生产量大技术工艺程度不复杂的产品成本偏高,而生产量小,技术工艺程度较复杂的产品成本偏低,形成不同产品成本的严重失真;另外相应的副产品往往会被忽略或是不分摊或少分摊成本。能否选择科学的分配成本方式,合理分摊相应的成本对生产成本有很大的影响。在现实工作中往往因为缺乏会计技术处理的技巧性或是由于缺乏人手而不能采取准确的分步、分类的成本核算方法,比如副产品与产成品之间的成本分配,就可以根据相应的价格百分比或是所耗工时的比例来进一步准确分摊。这样不同产品成本的合理分摊不仅可以降低产成品的成本,反映出正常的生产成本水平,还可以使企业重视对副产品的利用或是销售,提高综合经济效益。
三、改变传统生产模式,解决因库存积压而导致的成本过大及不能准确核算问题
许多加工企业的资金链紧张都是因为库存积压过多造成的。大量的原材料、在产品、半成品及产成品库存的积压,占用了大量的流动资金,在增加资金成本的同时也增加了存货储存的成本,并且大量的存货积压在仓库里也影响企业准确计量产成品的成本。针对这种情况,就要打破传统的生产模式,采取适时生产系统,打破以往“供—产—销”的经营模式而采取“销—产—供”的经营模式。即企业以满足顾客需求为起点,由后向前逐步推移安排生产任务,以后面的生产程序为主导。适时生产系统要求企业在供应、生产、销售的各个环节紧密相扣。这样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削减存货带来的资金成本和储存成本,还可以避免因产品生产完工状态分布过多而导致成本计量不准确,而且企业生产的各个环节也能更加协调地进行运转,以实现更高的效率和效益。
四、加强全员成本控制,协调部门之间的合作
诚然,反映出成本高低、分析出形成原因的部门是财务部门,但这并不简简单单地意味着控制成本只是会计人员的工作;反之,提高全员的成本意识并将管理思想吸纳到成本控制当中来是成本管理中的重要问题。财务人员的计算结果要与管理工作有一个很好的结合,这样企业才能更好地找到开源节流的根本点。财务的成本分析报告是企业管理工作的基础;同时由于从采购,生产,保管到销售涉及职能部门的很多工作环节,必须要渗透全员成本管理的意识并且要深化到各个部门当中去,因为每个部门的工作质量都会关乎成本控制的各个环节。更进一步地讲,成本控制可以说是资本管理的基础,加强成本控制是提高企业管理的有效技术保证。成本控制的最终目的是获取竞争中的优势,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五、提高成本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
现代企业发展要求传统的成本报告必须更新完善。从成本分析的特点来讲,成本报告是一种内部管理报告,用以将成本信息反馈给企业管理者。传统的成本管理报告只披露生产过程中产生的成本信息;为了能从全局控制企业的成本和费用,要求将业务运营的各个阶段所发生的全部过程内容都报告出来,按照每个阶段累计产品成本,这样就能促进管理者重视产品成本的各个环节与阶段,宏观控制一切成本与支出,并把企业管理与成本控制紧密结合做到行之有效。针对以上要求,必须提高会计核算人员的专项业务素质和综合管理能力。对于现代企业的成本会计人员来说,不仅要懂会计和财务管理,还要懂经营管理,特别要熟悉生产技术,学会运用成本最优化理论和方法,学会预测,决策和控制,学会使用计算机进行信息处理。
随着市场经济环境的变化,粮食加工企业生产成本管理的重要性在企业的经营过程中凸显出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企业对成本管理的要求也越来越精细,成本管理经历了前所未有的变化。一方面是成本管理的技术手段不断更新,由于采用会计电算化,其时效性和准确性早已成了基本要求;另一方面是成本管理的应用范围不断扩展,管理深度也逐渐加深,不仅使原来传统上对成本控制不是十分关注的部门也都深知成本管理的重要性,从银行至政府机关单位对成本控制都是不可缺少的。对于粮食加工企业而言,成本管理更是管理工作的重中之重,因为它是生产型企业持续经营,进而达到利润最大化的基本保证。
面粉加工企业成本管理探讨 篇7
1 树立成本管理新思路, 寻找降低成本的途径
面粉加工企业在面临原料、人员和动力等众多基础成本上升的状况下, 加工成本的有效控制日益成为面粉加工企业成本管理的重点。在面粉加工中往往对显性成本即直接人工、直接材料消耗等有明确的控制需求, 而不为人们所重视的隐性成本往往被忽视。从小麦到加工成面粉, 一般要经过收购、运输、储藏等阶段, 每一个阶段都有降低成本的环节, 应当成为成本管理的新重点。在收购阶段, 收购时机的选择和收购人员业务素质非常重要。因为, 小麦的收获季节性特别强, 不同的地域气候条件造成收割时机的不同, 所以, 无论是大型或小型面粉厂, 对收购小麦的时机一定要把握好, 只有在合适的时机收购, 才能收购到质优价廉的小麦, 为降低收购成本创造条件。收购人员要充分了解原材料的市场行情, 收购人员最重要的一点就是价格谈判, 当一般的商业手段使原料的价格降到一定程度, 若要想继续降低其价格的话, 那我们就必须从行情、生产成本分析入手。通过充分掌握原料行情、生产成本、以及分析影响原料价格的相关因素, 才能发现影响收购成本的机会。通常情况下, 供应商在报价时, 往往都是将价格透明的部分报得很低, 而把不是很透明的部分报得很高, 这样可以掩饰其获取高额利润。如果说我们对其产品的原料行情不清楚, 我们就没有办法判断其报价是否合理, 因而不能达到降低采购成本的目的。收购人员是否有熟练地业务素质, 严重影响着收购成本, 如果收购人员的业务素质很熟练, 对小麦国家标准规定的等级、指标了如指掌, 能根据水分、容重、杂质等情况, 对小麦等级质量作出准确判断, 给出合理的收购价格。这样, 也不会浪费收购成本。
2 改变经营方式, 降低运输和仓储成本
在小麦收购到加工成面粉的过程中, 运输和仓储是必不可少的程序, 运输和仓储费用在成本中也要占到相当比例, 如何降低这一部分费用呢?在当前物流业发展迅速的情况下, 实行物流外包不失为一种节约成本的好办法, 面粉加工企业可以把运输和仓储业务每年以一定的费用外包给物流公司, 这项工作有物流公司来做, 对面粉加工企业而言, 节省了在运输和仓储方面的人员费用开支, 运途中因水分的减少及破损等因素引起的损耗、运输途中粮食作物的品质保管费用、仓储保管费用。物流服务公司拥有专门的人员和运输设施、仓库和搬运机械, 按照面粉加工厂的要求对原料和成品进行运输、保管, 面粉加工场将财务风险转移给第三方, 在原料和成品数量上没有损失, 质量上有保证, 从这一点来讲降低成本是显而易见的。
3 准确进行会计核算, 合理确定成本
面粉加工有其特殊性, 随着食品行业的不断发展, 面粉品种越来越多, 笔者对德州市的部分面粉加工企业进行了调查, 面粉品种多达二三十种, 在面粉加工企业里, 原料的供应、管理涉及很多的工作程序, 要经过很多的部门和人员, 准确的会计信息、不同的产品加工费用能否合理分摊, 对产品成本的核算尤为重要。在几十种面粉加工成本核算上, 每一种产品的原料、人工耗费等信息必须准确, 否则, 成本核算会失真, 而传统会计核算方法所提供的会计信息往往不能如实反映不同产品的真实生产耗费, 所提供的成本信息往往是不论技术工艺水平如何, 只要产量大, 产品成本就偏高, 而生产量小的产品成本却偏低, 形成不同产品成本的严重失真。其主要原因是因为成本分摊不合理造成的, 笔者在对某面粉厂生产成本调查发现, 该面粉厂3月份共生产了1500吨面粉, 其中, 特制一等粉1180吨、饺子粉276吨、其他用途的面粉分别是10吨、13吨、16吨、15吨, 而在费用分摊时, 人工原料平均分配, 电费只是算的加工数量多的那两种面粉里, 其他面粉则没有分摊费用, 这就是为什么产量越高数量愈大而成本越高, 相反, 生产量越小的品种往往成本越低。所以, 在费用分摊上, 无论是产量大小, 都要分摊相应的费用, 不能因为生产数量少品种少或不经常生产而不分摊费用或少摊费用, 造成品种之间成本的失衡, 而不能准确其出厂价格。因此, 能否选择科学的分配成本方式, 合理分摊相应的成本对生产成本有很大的影响。产成品之间的成本分配, 可以根据相应的价格百分比、数量比例或是所耗工时的比例来进一步准确分摊。这样不同产品成本的合理分摊不仅可以降低产成品的成本, 反映出真实的生产成本水平, 还可以使企业掌握产品的真实利润, 为面粉加工企业创造更好的经济效益。
4 结语
面粉加工企业之间的竞争不仅仅体现在产量和质量上, 更重要的是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降低价格, 而成本的高低是制约价格的主要因素, 通过降低成本来增加企业的盈利水平, 提高经济效益, 成本控制是其中的核心内容。面粉加工企业需要不断完善成本管理新思路, 通过降低成本创造更高的效益。
摘要:面粉作为一种特殊的商品, 随着食品企业的迅猛发展, 面粉的品种也越来越多, 而主要原料小麦价格的不断增长, 使面粉加工的成本也与日俱增, 如何降低面粉加工成本, 成为制约面粉加工企业发展的关键因素, 通过对面粉企业的调查, 从成本管理思路、经营方式、会计核算等方面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面粉,显性成本,物流,会计核算
参考文献
[1]杨敏:面粉厂减低成本的途径[J].粮食与饲料工业专刊, 1999, (8) .
[2]葛家澍, 耿金玲.企业财务会计[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34-36.
[3]马龙.制造企业成本管理分析[EB/OL].中国论文网, 2010, (9) .
珍珠加工企业成本核算方法探析 篇8
20世纪90年代初, 珍珠加工技术尚未引进前, 国内珍珠养殖户养殖的珍珠主要以初级农产品形式直接出口到香港, 由香港珠宝商通过设计生产加工成珍珠首饰出口到全世界各地, 赚取高额附加值。中国的淡水珍珠占全世界总产量的95%以上, 在国际市场上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而我国淡水珍珠养殖还处于粗放型管理模式, 农户凭经验大规模养殖, 缺乏技术指导和技术创新, 导致每年淡水珍珠产量大质量低。据统计, 我国淡水珍珠近几年来年产量达到1600吨以上, 其中大部分原珠 (未经加工的珍珠) 是下层珠, 约占珍珠年产量的75%, 这部分下层珠单位价值低, 总价值只占到珍珠年产值的10%-20% (平均15%左右) , 只能用作生产加工珍珠粉原料;剩下小部分原珠是中高档珠, 约占珍珠年产量的25%, 这部分等级珠单位价值相对较高, 总价值占到珍珠年产值的80%-90% (平均85%左右) , 可用作生产加工珍珠首饰的原料。而这些约占珍珠年产量的25%的原珠中, 可用于生产加工工艺品级珍珠首饰的原珠约占75%, 可用于生产加工珠宝级珍珠首饰的原珠约占20%, 可用于加工宝石级珍珠首饰的原珠约占5%。也就是说, 我国的淡水珍珠25%的产量 (可用于加工珍珠首饰的等级珠) 占到了珍珠总产值的85%价值, 75%的产量 (可用于加工珍珠粉的下层珠) 只占到珍珠总产值的15%价值。
二、珍珠加工环节成本核算存在的难点和采取的方法
珍珠产品没有标准, 属非标产品。若建立标准, 则每一颗珍珠就是一个标准 (受基因控制, 世界上没有一模一样的两颗珍珠) , 这不切实际, 也不符合成本核算的成本效益原则。珍珠作为非标产品, 不能像标准产品那样把珍珠加工成几个标准规格对外销售, 珍珠加工企业需要根据珠宝商下的订单规格 (大小、颜色、形状、等级) 和数量要求生产加工, 珠宝商按设计要求下的珍珠订单往往有实物样品, 珍珠加工企业按订单和实样要求生产加工, 完工后珠宝商按订单和实样验货, 珍珠作为非标产品订单上无法一一详述清楚, 只是对珍珠的大小、形状、颜色、等级有一个明确表述, 对珍珠特殊的颜色 (粉红色、紫红色等) 、等级、亮度、光洁度、圆度、品质等技术指标必须得有双方确认封存的实样为准。
珍珠加工企业从珍珠养殖户处收购 (或自己养殖) 原珠, 按批次采购原珠, 经公司技术人员抽样打样 (从本次采购批次中随机抽取一定数量的原珠按一定标准分选组价的估值方法) 后确定收购价格 (单价) , 然后过磅称重确定数量 (KG) , 计算得到本批次原珠采购总价 (数量×单价) , 开具原珠入库单按实际成本入原材料库。初选车间按实际成本从原材料库中领用原珠 (全部领用, 因原珠从珍珠蚌中剖蚌取珠, 含蚌肉等其它杂质, 易变质发臭, 需及时清洗) , 经清洗后进行初筛选, 分选出下层珠, 无继续加工价值, 作为下脚料直接对外销售 (珍珠粉原料) , 剩下的等级珠存放于初选车间, 对外销售的下层珠与存放于初选车间的等级珠之间的成本 (原珠采购成本+加工费用) 如何分摊?
这样一批又一批的原珠经清洗、筛选后, 下层珠直接对外销售, 等级珠存放于初选车间, 待初选车间的等级珠积累到一定量时, 就可接珠宝商的订单了, 因为从初选车间的等级珠原珠中筛选、分级出的符合订单规格要求的珍珠数量有限 (筛选分级出的符合一定规格的珍珠数量占等级珠数量的比例是一定的) , 若初选车间没有足够量的等级珠储备, 就筛选、分级不出符合订单规格要求的等级珠数量。初选车间按珠宝商下的订单规格 (大小、颜色、形状、等级) 和数量要求, 筛选、分级出等级珠作为初选车间的半成品转入加工车间继续加工 (初选车间入半成品库, 加工车间领用) , 依次类推, 不断按订单要求从初选车间的等级珠中筛选分级出半成品转入加工车间继续加工;初选车间转入加工车间的等级珠 (继续加工的半成品) 与留下的存放于初选车间的等级珠之间的成本 (等级珠成本+加工成本) 又该如何分摊?
初选车间转入加工车间加工的等级珠, 经漂白、增光后, 按订单要求打孔、串链, 完工后按实际成本 (初选车间转入的等级珠成本+加工车间的加工成本) 入产成品库。珍珠产成品经珠宝商按订单和实样验收合格后按实际成本出库。
三、珍珠加工企业成本核算方法
结合各等级珍珠的产量与价值之间的关系、珍珠加工工艺流程和珍珠加工环节成本核算现状, 提出珍珠加工企业成本核算的方法。
为便于理解, 分两个案例作说明。
案例1:某珍珠加工企业收购原珠2000KG, 经珍珠专业技术人员抽样打样后, 买卖双方确认收购价为800元/KG成交;经初选车间清洗、筛选后, 分选出下层珠1500KG, 分选出等级珠500KG, 加工费2万元 (包括人工成本和制造费用) ;下层珠以市场售价20元/K G对外销售, 经抽样打样等级珠毛利率可达到36%, 核算等级珠成本。
分析:分选出的等级珠 (按不同规格要求可分为N种品种) , 从价值分析, 等级珠的价格远大于下层珠的价格 (下层珠价格占比很小, 几乎可忽略不计) , 利润主要从等级珠上产生, 下层珠作为一种副产品可以市场销售价直接从收购成本中减去。
计算:按实际成本核算, 原珠采购入库成本=2000KG×800元/KG=160万元;下层珠售价=1500KG×20元/KG=3万元;分选后等级珠成本=160万元 (采购成本) +2万元 (加工费) -3万元 (下层珠售价) =159万元;等级珠平均成本=159万元/500K G=3180元/KG。
案例2: (接案例1) 该珍珠加工企业继续收购原珠3000K G, 经抽样打样后, 买卖双方确认收购价为850元/KG;经初选车间清洗、筛选后, 分选出下层珠2200KG, 分选出等级珠800KG, 加工费3万元 (包括人工成本和制造费用) ;下层珠以市场售价20元/K G对外销售, 经抽样打样等级珠毛利率可达到36%。初选车间根据客户订单要求加工分级9-10MM白色圆形5A级珍珠50KG, 分级加工费2.5万元, 转入加工车间完成漂白、增光、打孔、串链等工序加工经验收后入产成品库, 加工费4万元, 可实现销售125万元;核算初选车间加工分级后的9-10MM白色圆形5A级珍珠50KG成本和初选车间留下的等级珠成本 (假设初选车间留下的等级珠经专业技术员抽样打样后确认市场售价为520万元) 。
分析:按实际成本核算, 原珠采购入库成本=3000KG×850元/KG=255万元;下层珠售价=2200KG×20元/KG=4.4万元;分选后等级珠成本=255万元 (采购成本) +3万元 (加工费) -4.4万元 (下层珠售价) =253.6万元;等级珠平均成本=253.6万元/800KG=3170元/K G;经过二次原珠采购和下层珠出售, 初选车间等级珠实际成本=159万元+253.6万元=412.6万元, 等级珠数量=500KG+800KG=1300KG, 等级珠平均成本=412.6万元/1300K G=3174元/KG, 等级珠预计市场售价=412.6万元/ (1-36%) =645万元。
初选车间等级珠品质等级越高, 单位售价越高, 品质等级低的, 单位售价相对要低, 也就是说, 在销售数量一定的基础上, 等级珠品质等级越高, 销售价越大, 品质等级越低销售价越低, 这符合收入与成本配比核算原则, 售价越高应分摊的成本越多, 售价低的分摊成本相对也应该低点。按配比原则把初选车间的等级珠成本 (实际成本) 在分选出的等级珠销售价与留下来的等级珠市场售价之间进行分配, 即以市场价格为权数把等级珠成本在分选出的等级珠与留下来的等级珠之间按配比原则进行分摊 (因初选车间分级加工费和加工车间加工费金额不大, 占等级珠成本比重较低, 为简化成本核算方法, 保证等级珠实际成本核算口径的一致性, 初选车间分级加工费和加工车间加工费直接记入生产成本—加工费核算, 不再在各等级珠加工成本中分摊) , 并直接作为加工车间加工后的产成品成本结转依据。
计算:分摊权数=4 1 2.6万元/ (520万元+125万元) =0.64, 分选出的等级珠成本=125万元×0.64=80万元 (单位成本1.6万元/K G) , 留下来的等级珠成本=412.6万元-80万元=332.6万元 (单位成本2661元/KG) 。当加工车间完成9-10MM白色圆形5A级珍珠50KG任务后入产成品库的成本为80万元, 初选车间发生的分级加工费2万元和加工车间发生的加工费4万元直接记入当期生产成本—加工费核算 (不作分摊) 。
为简化成本核算方法, 在珍珠市场行情平稳的前提下, 珍珠加工企业在实际操作中可根据经验数据, 对各等级珍珠按大类 (可分为100种以上) 设定标准成本, 平时按设定的标准成本核算, 年末对库存等级珠作一次全面清查盘点, 由珍珠专业技术人员对库存等级珠进行全面估价 (市场价) , 按以上成本核算方法, 以市场价格为权数在留存的等级珠和出库销售的等级珠之间分摊实际成本。当留存的等级珠成本大于账面结存成本时, 为账面少结转成本, 应补结转成本;当小于账面结存成本时, 为账面多结转成本, 应冲回结转的成本。若珍珠市场行情发生大的波动, 珍珠加工企业应随时对设定的等级珠标准成本进行调整, 并按期 (根据市场波动状况, 按半年、季、月) 对库存等级珠成本进行估价, 比对账面库存成本, 对差额做出调整处理。
摘要:珍珠加工企业普遍存在成本核算方法不科学, 随意性大, 靠经验估计, 不利于企业的成本管理和行业发展。本文通过对各等级珍珠的产量与价值之间的关系、珍珠加工企业的工艺流程和珍珠加工环节成本核算存在的难点和采取方法的分析, 提出珍珠加工企业成本核算的方法。
加工企业 篇9
一、竞争力理论———迈克尔·波特的钻石模型
哈佛商学院的迈克尔·波特解释了一个国家特定产业获得国际成功的奥秘。波特认为一个国家的要素禀赋、需求状况、相关与支持产业和企业战略、组织与竞争四大特性形成了当地企业竞争的环境, 这些特性促进或阻碍了竞争优势的建立。由此他构建了一个钻石模型 (见图1) , 并认为当企业处于该模型最有利的位置时产业或产业部门最可能成功。另外还有两个附加变量:机遇与政府。
二、廊坊出口加工区加工贸易企业竞争力分析
虽然波特的钻石模型用来分析出口竞争力和解释国际贸易模式还有待经验验证, 但至少该理论能够为我们探索提高出口竞争力和出口可持续发展提供帮助。本文运用该理论模型对目前廊坊市加工贸易出口竞争力进行分析。
(一) 要素禀赋
1. 基本要素
廊坊自然资源丰富。98%的土地为平原, 地势平坦;处在海河流域中下游, 水系发达;廊坊位于燕山山脉的南侧, 有着较为丰富的矿产资源;区位优势十分明显, 位于京津之间、环渤海经济区域的中心地带。廊坊开发区位于京津塘高速公路中心位置, 廊坊出入口处, 距首都国际机场60公里, 距天津国际机场70公里, 距中国最大的集装箱码头天津新港105公里, 从廊坊开发区沿京津塘高速公路到北京、天津、首都国际机场、天津国际机场、天津港都不超过一个小时。廊坊劳动力充足。据户籍统计廊坊总人口超过408.3万人, 农业人口占1/3。
良好的自然条件和区位优势为廊坊经济提供了广阔发展空间, 也为外商的投资提供良好的条件。同时, 随着城市化的进展, 大量闲置农业人口成为劳动密集型加工贸易中的主要劳动力。
2. 高级要素
(1) 基础设施情况。京秦、京沪、京山、京津、京九铁路和京哈、京津、京福、京广4条国家级公路干线穿区而过。京福高速公路和京哈高速公路贯穿南北的交通大动脉的建设, 对廊坊开发区的发展起到了更强劲的拉动作用。近几年, 廊坊市常住人口不断增减, 但整体素质不高, 高层次、高科技人才缺乏。
(2) 主导产业和科研力量。廊坊拥有数万家工业企业, 形成了电子信息、汽车零部件、木材加工及家具制造、金属制品、食品加工、会展旅游六大主导产业。拥有13个国家级科研机构、21所高等院校和20所中等专业技术学校, 京津众多的国家级科研机构和大专院校也为其提供了强有力的科技支撑。日本三菱、东芝、富士康、瑞典山特维克、英国卢卡斯、德国赫丝特、美国罗斯登·普瑞纳、丹麦威卢克斯、韩国LG、东洋、台湾全兴、华为等30多个国家或地区的国际知名跨国公司在廊坊投资, 带来了先进的生产设备、技术和管理人才。
(3) 环境资源。廊坊在全国中等城市中率先通过“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认证”, 全面实施“蓝天、碧水、净土、绿化、宁静”五大工程, 从工业废水排放达标率、集中式饮用水水质达标率、城市污水处理率、垃圾无害化处理率, 以及区域环境噪声是否达到国家标准方面, 全面保护环境资源。
波特认为一国可以通过培育高级要素来改变其基本要素的禀赋, 创造出自己的高级要素, 从而提高产业的竞争力。
(二) 需求状况
廊坊加工贸易区的企业多为外商投资企业、从事高科技产品生产的企业, 知识产权为外商所有, 外资企业分享大部分加工利润, 我国加工企业仅分享百分之几的利润, 如从手机生产的利润总额中只能拿到5%。因此, 我们亟需提高自有技术, 拥有自主知识产权, 自己设计产品, 创建国际品牌。
(三) 相关与支持产业
目前, 廊坊正从“廊坊制造”向“廊坊创造”迈进。廊坊充分利用自身特点, 实行与京津错位发展, 扬长避短抢占战略制高点, 集中各类资源支持电子信息、新能源等优势产业迅速做大做强, 形成强大的产业集群。近年来, 永清圣日多晶硅、固安联孚汽车太阳能专用电池等一批科技含量高、市场前景广阔的电子信息、新能源项目相继在廊坊开工;新奥非晶硅太阳能电池、鑫谷光电LED绿色照明等一批国内技术领先的项目建成投产, 促使以通信设备制造、半导体照明材料及手机零部件等产品为主的电子信息产业聚集态势进一步突显。2010年, 以廊坊富士康、京东方、华为为核心的电子信息产业集群, 以天威英利太阳能有限公司、廊坊新奥光伏能源有限公司等为鼎足企业的太阳能光伏出口产业集群是河北省政府重点投资建设的产集群。
(四) 企业战略、组织与竞争
金融危机爆发前, 我国政府集中出台了一系列可导致企业成本增加的政策措施, 集中在劳动工资、节能减排、出口退税和加工贸易、人民币汇率、信贷紧缩调整等方面, 造成企业综合性成本上涨, 国内从事加工贸易的企业面临着较大的竞争压力。如富士康为降低成本, 将制造重点转移至劳动力优势更加突出的廊坊。在国际经济复苏的过程中, 西方发达国家实施了一系列提升其国内产业竞争力的政策措施, 中国的产业竞争力出现了下降的苗头, 进一步加大了加工贸易企业的竞争压力。
(五) 机遇
我国政府从政策上扶植加工贸易, 如对加工贸易进口料件进料及所用进口设备免征关税, 对来料加工的增值税不征不退、对进料加工的进口料件部分免税、国内料件部分先征后退等, 并且随着加工贸易结构的不断变化, 关于加工贸易的政策也在不断进行调整, 成为推动我国加工贸易快速发展的主要力量。
“十一五”期间, 廊坊加工贸易企业面临“三大机遇”, 即新一轮发展热潮带来的大发展机遇, 环渤海地区崛起机遇和京津冀一体化的机遇。廊坊政府确立了对外贸易在廊坊发展的战略地位和“一带两基” (环京津出口产业带、现代加工基地、现代加工业出口基地、现代农业出口基地) 的战略, 加快外贸出口结构优化调整。
同时廊坊充分利用现有和潜在的工业基础优势, 把发展加工贸易作为扩大进出口规模、调整对外贸易结构的重要措施来抓, 坚持高新技术型与劳动密集型并重、外商投资企业与国有、民营企业并举的原则, 以全面推进、重点突破、扩大规模、提高水平为目标, 重点培育加工贸易大企业。
(六) 政策
2009年我国出口加工区全面开展保税物流功能和开展研发、检测、维修业务, 这是我国2000年开始设立出口加工区以来, 出口加工区的功能首次全面得到拓展。廊坊富士康生产基地在廊坊出口加工区办理了手机配件的出口退税业务, 意味着廊坊出口加工区保税物流业务正式启动, 也就是说, 廊坊相关企业都可以在“家门口”完成相关业务的操作。目前, 廊坊出口加工区已经能够为区内的加工贸易企业提供物流全程服务, 包括富士康电子、ABB集团等世界五百强企业及廊坊开发区内的佑昌电器等企业已陆续办理多笔保税物流业务。
波特认为钻石模式是一个相互增强的体系, 一种特性的作用是依其他特性的状态而定的。有利的需求条件必须在其竞争状态足以引起各企业的反应时才会导致竞争优势。
下面根据波特钻石理论模型, 构建廊坊出口加工区加工贸易企业竞争力分析模型 (见图2) 。
从该模型可以看出, 廊坊的加工贸易出口具备一定的竞争力, 四大特性相互增强, 具备一定的出口竞争力。同时, 廊坊加工贸易出口竞争力的提升也会受到诸多因素的困扰, 如基本要素的不足、高级要素亟待改进、技术和品牌的本土化、企业的社会责任等。
三、廊坊出口加工区加工贸易企业可持续发展的途径
(一) 培育提升加工贸易出口竞争力的高级要素
廊坊加工贸易一直处于数量增长阶段, 加工贸易的高速增长主要依靠的是国内初级要素 (自然资源、区位优势和劳动力优势) 并辅之以一些数量指向性政策 (对外资外贸的优惠让利政策和对环境的低保护政策等) 。今后的发展方向应定位在培育加工贸易出口和提升竞争力的高级要素上, 通过对高级要素的培育来改进现有基本要素, 使之能够为廊坊的加工贸易竞争力的提升贡献力量。
(二) 实施外资企业“生根”战略
注重将引资重点由加工装配环节向研发、销售服务等价值链条上、下两端的高增值环节转变, 促使外商投资企业实现核心技术研发本地化, 并通过延伸产业链条, 培育外资产业竞争力, 形成产业集群。目前, 大多数加工贸易处于委托制造阶段, 虽然企业通过其技术转移和溢出效应带动了廊坊产业的技术升级, 但是这不能构成加工贸易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加工贸易企业应通过自主创新、自我研发、自创品牌, 来提高自身的发展能力, 逐步走向从OEM (委托制造) 到ODM (委托设计制造) 和OBM (自主品牌加工制造) 的转变。另外, 应努力向深加工、精加工转变, 延长加工贸易的国内产业链, 释放电子信息、太阳能光伏出口等产业集群产业辐射能力, 发挥加工贸易的产业聚集效应, 带动廊坊加工贸易出口的整体竞争力的提升, 真正由“廊坊制造”进入到“廊坊创造”。
(三) 积极稳妥实施“走出去”战略
鼓励廊坊的本土加工贸易企业有计划、有步骤、有目标、分阶段地向国外转移成熟的产业和多余的劳动力, “走出去”进行对外直接投资, 以垂直产业内分工的方式, 即外包的方式进入东道国市场, 通过贴近市场、充分了解当地市场信息、扩大售后服务等手段, 不仅使国外销售者更易于接受我们的产品, 更能够培育企业的市场开拓能力和综合发展能力, 逐步进入直至占领国外市场。
(四) 提高企业的社会责任感
加强企业社会责任的承担, 积极参加SA8000标准认证。SA8000是全球第一个有关企业道德规范的国际标准, 强调企业在赚取利润的同时, 要承担社会责任。美国、法国等国家的贸易组织一直试图通过协议安排, 要求所有生产纺织品、玩具、鞋类等产品的企业必须事先通过SA8000的认证, 否则这些国家将联合抵制其产品的进口。SA8000标准无论对西方发达国家还是对发展中国家都提供了产业高级化的契机, 通过参加认证, 企业可以提高管理水平和技术水平、树立企业承担社会责任的理念, 实现加工贸易的升级和优化, 有利于在新的竞争层次上建立竞争优势。
(五) 大力培育本土加工贸易出口的竞争力
通过加快国有企业的体制改革和培育民营企业, 建立适合企业发展的激励机制、树立企业可持续发展的竞争理念和市场行为, 不断提高自身技术水平和产业竞争力, 实现由本土企业主导的加工贸易的转型升级, 进而提升本土加工贸易企业的出口竞争力。
同时, 通过鼓励外资加工贸易企业的流出人员自主创业, 培育本土加工贸易企业出口的竞争力。充分发挥外资加工贸易企业的流出人员的溢出效益, 加大对中小型民营企业的资金投放力度, 从政策、引资渠道、风险管理上扶植中小型民营企业从事加工贸易出口, 提升出口竞争力。
参考文献
[1]Charles W.L.Hill.国际商务[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9.
[2]付俊文.加工贸易发展战略及中国的选择[J].世界经济研究, 2008 (7) :7-9.
[3]孙坚, 孙荀.江苏省加工贸易现状及转型升级对策分析[J].特区经济, 2010 (1) :38-39.
[4]隋红霞.基于全球价值链的山东加工贸易增值路径探讨[J].商业时代, 2008 (10) :103-104.
[5]王世平, 赵春燕.基于价值链的江苏加工贸易转型升级研究[J].中国商贸, 2010 (2) :158-159.
[6]王会欣, 齐艳华.我国加工贸易转型升级SWOT分析[J].才智, 2009 (18) :41-42.
加工企业 篇10
关键词:食品加工,产业发展,调查分析
0 引言
近年来,南县坚持“发展为上、投资为本、环境为要”的发展理念,大力实施“工业立县”战略,目前食品加工业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发展历程,现已形成了较强的发展优势,已成为南县重点工业支柱产业之一,为食品产业集群的发展奠定了基础。为了充分发挥我县绿色食品加工产业的生态优势、品牌优势、龙头优势,以优势带动企业发展,促进产业结构调整,想方设法提升产业链;我们结合我县实际,对南县克明面业、何强面业、茅草街米业、南洲酒业、顺祥水产等20家食品加工业的发展状况进行了重点调研,现将情况综述如下:
1 南县食品工业现状
南县食品工业基础较好,近年来,通过盘活资产、产品开发、政策扶持、招商引资等方式,食品工业得到了快速发展,成为了工业中居首位的行业。
1.1 发展现状
南县食品工业进入九十年代后期,由于市场、体制等因素的影响,整个食品行业急剧萎缩。近年来,随着企业改制的完成和招商引资企业的入驻,全县食品业复苏较快,现已成为我县工业三大支柱产业之一。(1)形成了较好的规模基础。(2)造就了一批有影响的优势企业。(3)培育了一批知名品牌。南县农产品品牌战略在不断加快,农产品在市场的知名度在不断提高,企业竞争实力在不断增强。(4)多形式、多层次的发展格局初步形成。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a)南县克明面业已具备一定规模,年产值已在5亿元以上,税收2000万元以上,其年产量达到15万吨,正在筹备上市。b)食品工业招商引资成效显著。c)民营企业发展迅速。d)食品工业逐步走向世界。
1.2 主要问题
南县食品工业在发展中还存在一些突出问题,主要表现在:(1)产业结构不合理。(2)企业规模普遍偏小。(3)产品开发能力弱。(4)生产经营方式落后。(5)产品市场竞争能力低。
1.3 形势分析
1.3.1 发展食品工业,市场潜力巨大
食品消费是人类生存与发展的第一需要,食品工业伴随着人类的发展与进步而不断延续与提升,成为“朝阳”产业。正因为如此,世界各国都将食品工业作为重点产业进行发展,其产值远远高于同期汽车、电子信息、纺织等工业的产出,成为目前最大的工业产业。虽然目前面临着国际金融危机,但是我们国家是个人口大国,其食品市场是全世界最大的,有广阔的发展市场与前景。
1.3.2 发展食品工业是解决困扰南县“三农”问题的根本出路
南县是传统的农业大县,农业人口占全县总人口的69.1%,农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仍高达近44%,“三农”问题日趋突出。加快发展食品工业,既可有效地解决农产品“卖难”问题,调整农业结构,增加农民收入;又可通过发展农副产品加工,搞活农副产品流通,扩大农村消费市场,促进农村二、三产业的快速发展,从而带动农村经济全面走向繁荣。
1.3.3 发展食品工业具有明显的比较优势
长期以来,工业一直是南县经济的一条短腿,新型工业化进程和工业对经济的贡献率大大低于全省、全市的平均水平。但南县总体工业基础薄弱,加快发展必须选择有比较优势的行业率先突破。相对而言,南县发展食品工业的比较优势明显:(1)食品原料资源丰富。南县主要农产品在全市乃至全省都占有重要地位。(2)发展硬环境日趋完善。(3)有区位、地域和环境优势。
2 食品工业发展对策和建议
为实现上述食品工业发展目标,加速“食品工业强县”的建设步伐和打造“中国挂面之都”,必须采取更加优惠的政策和行之有效的措施予以全力推动。
2.1 制定企业战略规划,明确发展方向
企业要健康成长,发展是硬道理,战略是关键。企业要在风云变幻和竞争激烈的经营环境中求得长期生存和不断发展,就必须站在战略的角度审视企业的发展前途,制定明确的企业长远战略目标,正确地确立企业发展方向,选择企业合适的经营领域或产品市场领域,从而更好地把握外部环境所提供的机会,增强企业经营活动对外部环境的适应性,促进企业发展壮大。
2.2 建立基地,确保原料供应
在原料基地建设上,要切实把握好以下四个方面:(1)确保重点,优先保证县内龙头骨干食品加工企业的原料需求。(2)依托食品加工企业特别是龙头企业建设基地。对基地的建设规模、进度、方式、品种等,要以企业为主运作,政府部门则在引导、政策、技术、协调等方面提供服务。(3)加快原料品改步伐。(4)因地制宜,优化布局。
2.3 以科技创新为中心,促进企业可持续发展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食品产业长远发展必须有强有力的技术支撑。(1)与高校合作,扩大产业领域。(2)加大研发经费投入,营造自主创新良好环境。(3)强化品牌建设。立足于企业自身优势,积极引进先进生产和加工技术,实现技术的引进、消化、吸收和创新。加强现有产品品牌的包装、推广和管理,以质量高、风味好、形象佳,提高知名度、增加美誉度、树立信誉度,防止假劣产品品牌冒用,真正树起深受消费者欢迎的食品品牌。
2.4 以人才为重点,培植产业发展的动力源
南县食品产业要得到长足的发展,必须突破人才要素的制约。(1)树立正确的人才观。(2)加大人才引进力度,提升团队综合素质。(3)建立有效的人才管理办法。
2.5 着力培育一批龙头企业和知名品牌
加工企业 篇11
【关键词】烟叶复烤企业;生产成本控制;成本管理
复烤企业的成本管理,就是要组织全体员工,在积极开展安全生产的前提下,狠抓烟叶质量,节能挖潜,并对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进行合理的组织规划,从而以最小的生产耗用支出为企业创造出最大的经济效益。
近年来,全国上下全民禁烟的呼声越来越高,零售卷烟的销售前景不容乐观,而随着采购成本、人工成本逐年上升的趋势下,复烤企业面临的成本控制压力越来越大,因此对内如何提高成本管理水平,加强生产成本控制分析,将成为支撑企业长远发展的重要基石。
一、烟叶复烤加工企业生产成本控制存在的问题
1.采购成本管理
复烤企业生产成本中与存货相关的成本主要包括库存商品的采购成本、保管成本等。按照存货的用途可以将仓库分为:烟叶成品仓库、原烟仓库、原辅料仓库、零配件仓库、办公用品仓库等。其中采购量大,品种较多的主要是原辅料仓库、零配件仓库;而存储量较大的主要是烟叶成品仓库、原烟仓库;特别是在生产加工旺季,辅料及配件仓库的采购量增大、采购品种繁多等情况,既要满足正常的生产需要避免因物资短缺影响生产运转,又要将采购的成本及库存金额降到量低,以及仓库内部烟叶的仓储费、装卸费、运输费等费用的增加这些都是值得我们思考的问题。如某复烤企业零配件有2000多种,品种多,型号复杂,一些进口零部件单品价值贵,其中零配件313个品种5年一直未用,这些零配件长时间存放积压未被使用,造成很大的浪费和潜在的资产损失,超库存、无计划采购的情况时有发生;上千种零配件无最高库存和最低库存限制;原辅料仓库有200多个品种,其中有17个品种常年未用,办公用品库有200多个品种,库存管理稍有不慎,就会形成很多呆料和资金积压。其根本原因是没有制定存货合理的库存定额和必要的考核激励制度。对此急需重新修订最低最高库存,建立好科学库存及标准成本,才能更好的控制成本,降低成本,为公司创造更大的利益。
2.设备运行成本控制
如某复烤企业目前的生产流水线上的主要生产设备使用年限已达10年,使用年限较长,设备故障频繁,而公司要在生产过程中以较低的能源消耗达到较高的设备运转率、出片率是公司成本管理中的难题。因生产设备的老化问题在生产加工过程中设备的维修、配件更换、待机时间的延长以及人工成本都会有所提高。考虑3年后公司将完成异地技改搬迁,近3年来对目前设备改造的投入资金不断压缩的情况下,要做到有效的成本控制、将是企业目前需要思考的问题。成本管理中与设备运行相关的成本主要包括燃料动力成本主要包括水、电、汽等;直接人工成本主要指与生产线直接挂钩的工人工资薪酬等;相关费用如设备修理费、折旧等。除此之外还包括生产现场管理方面,生产现场往往是暴露各种生产问题的场所,因此,实施有效的生产现场管理能够杜绝安全隐患,减少设备故障,避免操作失误,从而达到降低生产成本的效果。
3.人工成本控制
复烤企业的生产成本中的人工成本主要包括生产车间临时工的用工成本以及精选车间挑选整理场的人工挑选成本。由于复烤加工企业存在一定周期性,公司在每年生产旺季需要招聘大量的临时工人进行烟叶挑选整选,如何对每年新招录的精选人员进行有效培训提高操作技能、杜绝安全隐患,发挥其个体最大效益,减少劳务用工风险等,这些都与成本管理密切相关。近年来,因物价上涨,薪酬待遇无法满足员工需求,因此熟练操作工大量流失从而加大了公司对人力成本的管理难度,公司为减少劳动用工风险,实行劳务外包,这将使公司人工成本不断提高。因此,制定一系列有效的、可连续性的培训方案,以及加强对员工的规范管理、合理调配等对人力成本管理而言将十分迫切。
二、烟叶复烤加工企业成本管理建议
1.建立科学库存及标准成本体系
(1)建立最低最高科学库存
复烤企业分别組织项目组各成员清查各自分管仓库存货五年耗用的情况,建议数据耗用台账,对每项存货按年及月耗用情况制表,对领用量大、金额大、频次高的物质,建立日常重点监管数据库。
全部清查完成后,再由公司组织生产技术人员对所有的配件进行ABC分类,将消耗较大的关键备件列为A类,将消耗较小的关键备件列为B类,将其他存货列为C类,最后将A、B类制订出最高最低库存。原辅料仓库、办公用品仓库由采购部门制订最高最低库存。财务审计部对其制定出的最高最低库存进行审核。最终完成修订后的最低最高库存表,按其平均数制定出合理的库存金额指标。以后年度出现新的存货种类每年再重新修订其最低最高库存。
(2)建立标准成本定额
紧密结合复烤企业的自身特色建立科学合理的预算定额管理体系,实现采购成本,物流配置、费用支出的合理配置。在精细化管理的原则下,对各项预算指标进行标准化、定额化管理,例如:原辅料耗用定额标准可根据委托加工单位的烟叶加工需求、包装需求进行写实建立定额标准指标;燃料动力耗用定额标准可根据近三年累计耗用的数据台账,参照国家局相关的对标指标以及与同行业数据指标对比分析等方法确定定额指标;人工成本定额指标可根据工资薪酬的分配方式,测算单担人工成本确定为定额指标。将定额管理标准纳入预算管理的过程中,使预算编制更加科学、合理。
(3)运用网络信息化采购平台
充分运用网络信息化采购平台,不断扩大公司原辅料、通用配件及通用物资的网上采购范围,通过网络竞争、比价的新型招标采购形式不断降低采购成本,如通过公开招标方式、通过注册阿里巴巴的阳光采购平台,进行网上采购等。并在采购过程中严把质量关、低价关、公平关,以最大限度让利于公司。
2.挖潜增效,提高设备管理能力
复烤企业的生产线是按照生产加工工艺流程进行设计的,如何确保设备正常运转、生产布局及流程设计最优并且能发挥它最大价值,是我们应当积极思考的问题。面对目前生产设备老化、客户要求不断提高,生产线上设备无法大范围更换的情况下,公司应当不断挖掘当前设备运行的潜力,加强设备的日常保养维护,生产期间加强设备预防维修,特别是在停产大修期间做好设备工艺的改进,切实提高设备有效运转率。因此要求复烤企业在生产现场建立一套有效的监督管理制度和一支技术水平较高的维修队伍,能积极应对日常的机械故障及突发情况。
积极做好生产计划管理,减少配打加工的组织、设备保养和开展各类实验等对生产效率造成的影响,保证生产效率稳中有升,特别是配打加工的组织和设备保养须切实得到改善。将生产加工流量控制在合理范围内,避免超负荷生产,并加强生产线上管理等。
合理进行烟叶调度,优化流程管理,积极推进“6S”现场管理,重点对生产现场进行检查,对重点指标进行考评。其核心价值体现在质量、产量、成本这3个主要指标上,在相关的指标设置上可以适当增加有关设备运行、人员操作的考评指标等。
3.创新成本管理理念,转变成本管理思维
人工成本居高不下是复烤企来存在的普遍问题,特别是近几年卷烟厂对烟叶等级、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大部分复烤企业都推行人工选叶的烟叶挑选方式,严把烟叶质量关,这将迫使复烤企业在人工成本上的不断提高,而面对临时工数量增加、流动性强等情况,在人员管理方面难度增大。因此需要公司转变管理思维,进一步优化精选组织,严格按照“保质提速”的原则指导精选工作,通過在保证精选合格率的基础上,提高人均选叶量来达到缩短精选周期,进而达到缩短生产周期降低人工成本的最终目标。积极推行精益管理,努力培养一支优秀的管理、质检和选叶团队。同时采取适当的激励机制和人文关怀,使劳务人员能加强自我约束、自我管理不断提高劳动效率,创造更大劳动价值。可以考虑对新进员工发放安全生产手册、生产工艺流程手册以及规范操作方法手册等,使操作人员有方法可循,从而避免操作失误和安全隐患。针对精选车间人员方面,面对挑选人员大多为中年女性,生产环境恶劣。公司可以考虑加强人文关怀,在日常管理中定期宣传日常保健知识、生活小技巧等
三、结束语
成本管理是企业经营管理的永恒主题,烟叶复烤企业面对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成本控制对企业具有更重要的意义。企业必须通过多种方法来降低成本,提高盈利水平增强自身的竞争力,合理的规划每一笔资金的使用,将有限的资源用到最需要它的地方。不断倡导全体员工的成本控制理念,让每一位员工都树立起控制成本费用的管理意识,实施成本管理是复烤企抵御内外压力,求得生存空间的重要保障,也是企业长期发展的基础。
参考文献:
[1]税雪.烟叶复烤企业成本管理探析[J]商业会计.2015年19期.
绗缝加工企业信息化构建 篇12
随着现代绗缝加工业的迅速发展和企业规模的不断扩大,生产制造工艺、生产设备和生产过程越来越复杂,传统方法依据物理机理建立精确数学模型,并对生产过程和设备进行控制、预报和评价已变得越来越困难[1]。这对企业质量管理体系运行效率和质量管理提出了新的要求,需要及时获得有效质量信息,为产品质量监控管理提供足够的参考依据[2]。另外,信息技术快速发展,全球市场下制造企业竞争压力增大,为了实现整个制造企业的全局优化,需要实现绗缝加工生产过程运行优化和工艺流程的优化以及生产计划调度和管理决策的优化。作为纺织行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信息化技术已经越来越多的融入到企业中,通过信息化可以降低成本、提高产品质量和缩短交货期。今后我国的绗缝企业要想在全球经济中有良好的表现和更好的发展,信息化之路势在必行。
绗缝机的生产样式要求很多,每一台绗缝机都要根据工艺、材料、属性、颜色等进行归类。绗缝加工企业每天都会产生并存储着大量的数据,而这些数据隐含着工艺变动和设备运行状态等信息,所以本文考虑在绗缝加工企业的信息化过程中采用基于数据驱动的控制和优化方法[3,4]。以预测控制理论作为其实现的手段和工具,实现底层绗缝机设备的控制系统设计。针对制造行业信息化问题,研究人员提出了基于数据的控制方法。发展数据驱动控制理论与方法是控制理论发展的必然要求,具有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数据驱动是指利用受控系统的在线或离线数据,实现系统的基于数据的预报、评价、调度、监控、诊断、决策和优化等的各种期望功能[1]。数据驱动包括数据驱动思想和数据驱动控制,有效利用大量数据和知识,在难于建立受控系统较准确机理模型的条件下,实现对生产过程和设备的优化控制、预报和评价,这也是控制理论界需要解决的问题。本文采用数据驱动控制思路,针对绗缝加工和制造给出一套解决方案,为将来的信息化实现奠定基础。
1 绗缝机控制系统
如图1所示为绗缝机的控制系统组成,主要设备有工控电脑、运动控制卡、步进或伺服电机、变频器。电脑绗缝机是一种以XY-Z型运动的系统,X、Y轴控制机架与机头的运动,Z轴为主轴,控制机头的上下绗缝运动。主控设备是工业电脑也就是工控机,它起着重要的控制作用,由于整个机器是长时间不停机运作,且现场灰尘较多,环境恶劣,所以一般采用工业电脑作为整个控制系统的核心。它和运动控制卡、步进或伺服电机、变频器等主要部件相配合,使整个机器能高速、准确、稳定运行。
运动控制卡用来控制步进和伺服电机,主要包括脉冲输出、脉冲计数和数字输入、数字输出等功能,可以发出连续的高频脉冲串,通过改变脉冲的频率来控制电机的速度,脉冲计数可用于编码器的位置反馈,提供机器准确的位置,纠正传动过程中产生的误差。通过改变脉冲的数量来控制电机的位置。运动控制卡将运动控制信号传动给电机驱动器,根据打版软件的花样设计,高速、准确控制X、Y轴及Z轴运动,对复杂设计花样的运动进行控制,然后就能依据绗缝花样的要求完成高质量的同步运动,实现从计算机设计到产品生产的过程。绗缝加工时,在步进电机或伺服电机的驱动下,通过同步带带动实现夹料框的二维运动,同时通过变频调速或其他控制系统来控制机针与旋梭的配合运动。目前存在问题是绗缝机运动控制系统的性能主要体现在绗缝速度和机械的稳定性上,生产过程中要求尽量不产生振动,但是传动机构惯量很大,容易产生振动,影响绗缝加工的速度和绗缝产品的质量。
2 绗缝加工企业控制系统
2.1 基于数据驱动的企业整体信息管理
柴天佑[4]对生产制造全流程优化控制问题进行了研究,从基于数学模型和基于数据两种不同的角度以及两种相结合的角度综合分析了控制与优化技术,并总结了实现生产制造全流程优化控制需要进行的工作。从控制系统的观点分析了生产制造全流程控制和运行管理流程,并分析了控制系统动作与产品质量、产量、成本等相关综合生产指标的联系。目前数据驱动控制理论和方法可以分为三类:基于在线数据的方法;基于离线数据的方法;基于在线和离线数据相结合的方法。最早提出基于在线数据的控制方法是在1993年,Spall提出一种基于SPSA算法的直接逼近方法,不需要被控对象模型信息,只通过闭环测量数据整定控制。
本文的思路是以数据驱动控制为核心实现上层生产计划和质量管理与生产现场的全集成。质量信息系统需要专门的(构建预测控制软件)过程控制统计软件进行分析,要覆盖采购、研发设计、生产制造、销售、售后服务等各运作环节,使之形成一个整体的运作流程。在此考虑采用子空间方法结合预测控制,实现基于数据驱动的控制。如图2所示是针对绗缝加工企业信息化问题所提出的解决方案,底层采用子空间预测控制器作为绗缝机器的控制系统。在数据驱动型控制的实现上,考虑采用子空间预测控制的数据驱动控制作为自适应切换策略,现场绗缝设备可以通过现场总线技术这一自动化领域的新技术,构建现场生产控制网络,并将现场工业控制网络与企业局域网互联,实现生产的全集成自动化。
以上这些设计为综合掌握全面的质量信息奠定了基础,而且可以及时快速得到这些连续的质量信息,为产品质量监控管理提供足够的参考依据。但是目前生产设备或过程的运行优化和控制问题的研究,由于各个行业有很大的差异,至今还没有形成适合各种工业过程统一的过程运行优化控制方法。所以需要结合具体的绗缝加工过程开展研究,首先将实现全自动化要确定的控制性能指标,包括质量Q、效率E、能耗W、物耗C等指标进行量化控制,构造多目标:Jmin
2.2 基于预测控制的控制器
数控绗缝加工设备是一个复杂的、多变量、强耦合的时变非线性系统,绗缝机械加工系统是一个典型的复杂系统,并且特性会随生产条件变化,比如原材料成分、运行工况和设备状态等各种不确定因素的干扰,难以用数学模型来描述。运动控制系统是其核心,影响和限制整个机械的性能和作业能力,因此如何设计控制系统,提高绗缝加工质量和动态响应能力,并合理控制执行机构,避免振动,提高稳定性,辅助运动装置及它们相互之间的联动控制,保证系统精确可靠、连续、高效、平稳运行是其中的难点与关键。
利用预测控制[5]方法,根据系统的历史信息和未来的输入,结合初步建立的柔性材料变形模型和动态补偿模型作为预测模型来预测高速绗缝加工的最优控制参数,显式处理输入约束和状态约束,通过在线滚动优化得到最优动态补偿。对各典型工作状态研究控制建模问题,针对实时性要求和计算量大的问题,可考虑先将控制器的模型设计为线性时变动力学模型,然后在预测控制理论框架下来实现动态控制分配。另外还需要分析动态控制分配的系统稳定性,克服动力学模型失配或存在不确定性建模误差时系统性能的急剧退化。由于静态模型当出现工况变化和系统干扰时,只能等到被控过程达到新的稳态时才能进行优化,所以采用模型预测控制方法,将控制器的设定值作为决策变量,建立设定值与输出之间的动态模型.在此基础上,利用多步预测、滚动优化实现控制器设定值的在线调整。生产部件上应用预测控制方法,一方面可以提高控制性能,另一方面可以方便实现基于数据的控制和质量管理。
2.3 子空间预测控制自适应控制分配
针对实际绗缝加工运行中存在的各种噪声和干扰以及大量不确定因素的影响,考虑采用子空间方法研究对模型精度要求不高、在线计算方便、对过程和环境不确定性有一定适应能力的预测控制策略和方法。分别对各执行机构和组成部分开展包含大量不确定性的预测控制策略的研究,给出基于预测控制的控制器设计方案和有针对性的控制策略,提高整个系统的稳定性;整体系统的可靠稳定运行是关键问题之一,所以要对建立的预测控制策略和方法进行稳定性分析。另外生产过程往往是动态的,如生产负荷频繁变化、产品牌号经常切换、批次间歇生产等,难以实现在运行条件发生变化时系统的全局优化运行,复杂生产过程往往具有强非线性,所以本文将在后续的研究工作中开展在线动态优化运行和非线性预测控制方法与技术的研究。
为了使绗缝机具备良好的适应能力,满足不同材质和不同厚度的面料加工要求,针对各种典型运动状态、控制系统中位置控制和步距控制之间存在着的耦合问题和针架与罗拉或鞍架之间的速度失配、步距超调问题,考虑采用包含执行机构动力学特性的子空间预测动态控制分配方法[6,7],建立可切换的智能控制分配策略和控制方式,克服各种因素变化所带来的影响,及时预测速度变化,及时采取措施对步距波动进行有效抑制,解决位置控制和步距控制之间存在的速度失配和超调问题,确保绗缝机运行的稳定性。基于子空间预测控制的动态控制分配方法(SPC-DCA)的基本思想是基于子空间预测控制,使用历史数据,对于执行器动力学内部模型进行不确定性辨识,从而对其输出进行未来时刻的最优预测,设置好滚动时域的下限和上限,再通过定义最优化目标函数在约束预测控制理论框架下计算系统的控制输入,使得对象输出逼近参考输入参考轨迹。
2.4 生产现场信息网构建
针对绗缝加工企业信息化,考虑采用现场总线技术、物联网技术将企业的生产现场设备和资源进行联网和信息共享,构建现场生产控制网络,并将现场工业控制网络与企业局域网互联,实现生产的全集成自动化。现场总线技术[8]的发展已经有一段时间,它出现在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是随着微电子技术和大规模集成电路的快速发展而出现,它以微处理器为核心,使用集成电路来实现现场设备信息的采集传输处理以及控制等功能,并利用这一开放的、可互操作性的网络技术将各控制器和现场仪表设备实现互连,构成了现场总线控制系统。物联网是新一代的信息技术,核心特征是全面感知、可靠传送、智能处理三个方面,它利用射频识别技术(RFID)、各种类型传感器、传感器网络等技术手段随时随地对物体的信息进行采集和获取,然后通过各种通信网络、互联网随时随地进行可靠的信息交互和共享,并能够对海量数据和信息进行分析处理,实现智能化的决策和控制。这里需要解决的问题是网络异构问题,异构网络是由不同制造商生产的计算机、网络设备和系统组成,大部分情况下运行在不同的协议上,支持不同的功能或应用,所以制造业企业生产现场需要解决各种不同类型的网络体系问题。
3 结论
本文从控制理论的角度出发,针对绗缝加工生产企业的信息化构建问题,提出一种解决方案。该方案以预测控制理论和方法作为基础,结合子空间方法,利用数据驱动控制的思想,实现从底层的控制器设计到顶层整个企业的信息化管理和计划,并采用现场总线和物联网技术构建生产现场的数据采集和控制网络,以数据驱动控制为纽带实现了整个绗缝加工企业的信息化管理,为提高绗缝加工企业的生产效率和质量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唐露新,刘志远,吴黎明,等.基于视觉测量的绗缝加工智能控制[J].机床与液压,2006(7):181-183.
[2]唐志远.试论绗缝机制造业质量信息化系统构建[J].中国科技信息,2001(23):91-92.
[3]侯忠生,许建新.数据驱动控制理论及方法的回顾和展望[J].自动化学报,2009,35(6):650-667.
[4]柴天佑.生产制造全流程优化控制对控制与优化理论方法的挑战[J].自动化学报,2009,35(6):641-649.
[5]席裕庚.预测控制[M].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1993.
[6]王建宏,王道波.子空间预测控制中的椭球优化及其应用[J].应用科学学报,2010,28(4):424-429.
[7]马建军,郑志强,胡德文.包含执行器动力学的子空间预测动态控制分配方法[J].自动化学报,2010,36(1):131-138.